CN110570385B - 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70385B
CN110570385B CN201910749732.3A CN201910749732A CN110570385B CN 110570385 B CN110570385 B CN 110570385B CN 201910749732 A CN201910749732 A CN 201910749732A CN 110570385 B CN110570385 B CN 1105703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ne
boundary
intersecting
elem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497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70385A (zh
Inventor
张竹林
徐青青
陈颖
武霜
钱悦凡
刘恺如
张研
荆慧欣
李昕
周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Zhongketianqi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Zhongketianqi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Zhongketianqi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Zhongketianqi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4973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703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70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03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703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03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60Editing figures and text; Combining figures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5/0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 G06T5/5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using two or more images, e.g. averaging or subtra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矢量数据分离、图层转化、数据处理、线要素延长、点图层转化和边界套合。本发明还涉及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本发明中的方法通过对遥感解译完成后的矢量数据进行要素分离形成自动生成要素图层与人工勾画图层,将自动生成要素图层转化为线图层,对线图层进行数据处理后的图层与人工勾画图层进行合并,得到完成套合后的面矢量图层,实现全自动处理,提高边界套合的效率,节省人工成本。

Description

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理信息处理领域,尤其涉及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方法。
背景技术
自动生成的边界与人工勾画道路网套合问题的来源是自动生成边界时无法得知该边界是否已被人工绘制,且对于遥感影像中的同一条边界,算法自动生成和人工绘制是有偏差的,这种偏差就造成了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套合问题。如果发现边界套合问题,一般通过人工逐个编辑修正过来,有套合问题的边界一般表现为狭长和零散状,一般要放到比较大的比例尺寸才能进行修改,处理效率比较低,人工编辑修正十分耗时且极易遗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方法。本发明通过对遥感解译完成后的矢量数据进行要素分离形成自动生成要素图层与人工勾画图层,将自动生成要素图层转化为线图层,对线图层进行数据处理后的图层与人工勾画图层进行合并,得到完成套合后的面矢量图层,实现全自动处理,节省人工成本。
本发明提供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矢量数据分离,将遥感解译完成后的矢量数据进行要素分离,形成自动生成要素图层,即第一图层;与人工勾画图层,即第二图层;
图层转化,将所述第一图层由面图层转化成线图层,即第三图层;对所述第一图层中每一条线要素标记属性,并将所述标记属性存储于所述第三图层中;对所述第一图层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第四图层,所述第四图层包括若干个块要素;
数据处理,通过对所述块要素进行数据处理获得部分线要素,删除或截断所述部分线要素得到第五图层;其中,对所述块要素进行数据处理包括对其做若干种数据内缩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边界套合,将所述第五图层转化为面图层,即第六图层,所述第六图层与所述第二图层合并,得到套合完成的面矢量图层。
优选地,在步骤数据处理中还包括删除或截断部分线要素,步骤如下:
获取所述块要素的边界线,记为第一边界线;
对所述块要素以数据的两倍容差做内缩缓冲区处理,得到第一内缩区;
对所述块要素以第一设定值做内缩缓冲区处理,得到第二内缩区,获取所述第二内缩区的外边界线,记为第二边界线;
对所述块要素以第二设定值做内缩缓冲区处理,得到第三内缩区;其中,所述第一设定值大于所述第一设定值;
将所述第一内缩区与所述第三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并选取二者相交的要素,得到第一相交线集合;
将所述第二内缩区与所述第三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并选取二者相交的要素,得到第二相交线集合;
将所述第一相交线集合与第二相交线集合做剔除处理,得到二者的区别线并将其删除;
将所述第二边界线与所述第三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并选取所述第三图层中所有与所述第二边界线相交的线要素,记为第三相交线集合;将所述第三相交线集合与所述第三内缩区进行求交处理,得到第四相交线集合;其中,所述第二边界线与所述第三内缩区不相交的线记为第一不相交线集合;
将所述第一边界线、第四相交线集合和所述第一不相交线集合进行合并,得到所述第五图层。
优选地,在步骤边界套合之前还包括:
点图层转化,将所述第六图层转化为点图层,将所述第一图层的标记属性赋予所述点图层,将所述点图层的标记属性赋予所述第六图层,得到有标记属性的面图层即所述第六图层。
优选地,在所述数据处理之后还包括:
线要素延长,延长所述第五图层中处于悬挂的线条,得到完整的所述第五图层;迭代完成所述第四图层中所有的块要素的数据处理。
优选地,在步骤线要素延长中还包括添加垂线,步骤如下:
将所述块要素与所述第五图层做叠加分析并选取二者相交的线要素,得到第五相交线集合;
选取所述第五相交线集合中一个线要素,并获取所述线要素的两个端点分别与所述第一边界线的最短距离;
当所述最短距离小于且所述线要素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设定值,将所述线要素的端点向所述第一边界线做垂线;
当所述最短距离与所述线要素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同时小于所述第一设定值时,无需向所述第一边界线添加所述垂线;
逐个选取所述第五相交线集合中的线要素并将新添加的所述垂线添加到所述第五图层,得到完整的所述第五图层。
优选地,在添加所述垂线之前还包括:
插入垂足点,当获取的所述线要素的至少一个端点与所述第一边界线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设定值时,在所述第一边界线上插入所述线要素的至少一个端点的垂足点。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
存储器;以及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成由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方法。
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系统,包括矢量数据分离模块、图层转化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边界套合模块;其中,
所述矢量数据分离模块用于将遥感解译完成后的矢量数据进行要素分离,形成自动生成要素图层,即第一图层;与人工勾画图层,即第二图层;
所述图层转化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图层由面图层转化成线图层,即第三图层;对所述第一图层中每一条线要素标记属性,并将所述标记属性存储于所述第三图层中;对所述第一图层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第四图层,所述第四图层包括若干个块要素;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通过对所述块要素进行数据处理获得部分线要素,删除或截断所述部分线要素得到第五图层;其中,对所述块要素进行数据处理包括对其做若干种数据内缩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所述边界套合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五图层转化为面图层,即第六图层,所述第六图层与所述第二图层合并,得到套合完成的面矢量图层。
优选地,还包括点图层转化模块与线要素延长模块,
所述点图层转化模块用于将所述第六图层转化为点图层,将所述第一图层的标记属性赋予所述点图层,将所述点图层的标记属性赋予所述第六图层,得到有标记属性的面图层即所述第六图层;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删除或截断部分线要素单元,所述删除或截断部分线要素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块要素的边界线,记为第一边界线;
对所述块要素以数据的两倍容差做内缩缓冲区处理,得到第一内缩区;
对所述块要素以第一设定值做内缩缓冲区处理,得到第二内缩区,获取所述第二内缩区的外边界线,记为第二边界线;
对所述块要素以第二设定值做内缩缓冲区处理,得到第三内缩区;其中,所述第一设定值大于所述第一设定值;
将所述第一内缩区与所述第三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并选取二者相交的要素,得到第一相交线集合;
将所述第二内缩区与所述第三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并选取二者相交的要素,得到第二相交线集合;
将所述第一相交线集合与第二相交线集合做剔除处理,得到二者的区别线并将其删除;
将所述第二边界线与所述第三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并选取所述第三图层中所有与所述第二边界线相交的线要素,记为第三相交线集合;将所述第三相交线集合与所述第三内缩区进行求交处理,得到第四相交线集合;其中,所述第二边界线与所述第三内缩区不相交的线记为第一不相交线集合;
将所述第一边界线、第四相交线集合和所述第一不相交线集合进行合并,得到所述第五图层;
所述线要素延长模块用于延长所述第五图层中处于悬挂的线条,得到完整的所述第五图层;迭代完成所述第四图层中所有的块要素的数据处理;
所述线要素延长模块包括添加垂线单元与插入垂足点单元,所述添加垂线单元用于将所述块要素与所述第五图层做叠加分析并选取二者相交的线要素,得到第五相交线集合;
选取所述第五相交线集合中一个线要素,并获取所述线要素的两个端点分别与所述第一边界线的最短距离;
当所述最短距离小于且所述线要素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设定值,将所述线要素的端点向所述第一边界线做垂线;
当所述最短距离与所述线要素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同时小于所述第一设定值时,无需向所述第一边界线添加所述垂线;
逐个选取所述第五相交线集合中的线要素并将新添加的所述垂线添加到所述第五图层,得到完整的所述第五图层;
所述插入垂足点单元用于当获取的所述线要素的至少一个端点与所述第一边界线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设定值时,在所述第一边界线上插入所述线要素的至少一个端点的垂足点。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方法,该方法通过对遥感解译完成后的矢量数据进行要素分离形成自动生成要素图层与人工勾画图层,将自动生成要素图层转化为线图层,对线图层进行数据处理后的图层与人工勾画图层进行合并,得到完成套合后的面矢量图层,实现全自动处理,提高边界套合的效率,节省人工成本。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方法的整体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方法的逻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遥感解译产品的矢量数据图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遥感解译产品分离后的自动生成要素图层即第一图层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遥感解译产品分离后的人工勾画图层即第二图层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所述第一图层融合后得到的第四图层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所述块要素分别做2mm和8米内缩后的状态图;
图8为本发明的所述第一内缩区与第三图层相交后获得的第一相交线集合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所述第二内缩区与第三图层相交后获得的第二相交线集合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一相交线集合与第二相交线集合做剔除处理后得到的线要素集合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所述第二边界线与第三图层进行相交处理的状态图;
图12为本发明的所述第二边界线与第三图层进行相交处理后获得的第三相交线集合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第三相交线集合与第三内缩区进行求交处理获得的第四相交线集合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第一边界线、第四相交线集合、第一不相交线集合进行合并获得第五图层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将第五图层中的悬挂线的端点向边界线做最短垂线的示意图;
图16为运用本发明的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方法套合完成的面矢量图;
图17为运用本发明的用于遥感解译产品边界套合的删除或截断部分线要素的流程图;
图18为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系统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方法针对的是长条状成网状的,比如道路、河流等。
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方法,如图1-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矢量数据分离,将遥感解译完成后的矢量数据进行要素分离,形成自动生成要素图层,即第一图层;与人工勾画图层,即第二图层;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对遥感影像进行遥感解译完成后得到的遥感解译产品的矢量数据进行分离,形成自动生成要素图层与人工勾画图层,分别记为第一图层与第二图层。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将遥感解译完成后的矢量数据如图3所示分离成如图4所示的自动生成要素图层即第一图层与如图5所示的人工勾画图层即第二图层。
S2、图层转化,将所述第一图层由面图层转化成线图层,即第三图层;对所述第一图层中每一条线要素标记属性,并将所述标记属性存储于所述第三图层中;对所述第一图层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第四图层,所述第四图层包括若干个块要素。在一个实施例中,将自动生成要素图层即第一图层转化为线图层包括如下方法:提取面图层的公共边线要素与非公共边线要素;其中,所述公共边线要素的标记属性包括左右两个面要素信息,所述非公共边线要素的标记属性包括左或右任一个面要素信息;将所述公共边线要素的标记属性与非公共边线要素的标记属性存放到线图层中。具体地,提取第一图层的公共边要素与非公共边线要素,对于公共边要素,记录第一图层中其左右两边的面要素信息;对于非公共边要素,确定在第一图层中该非公共边关联的面要素在该边的左侧还是右侧,如果在左侧,记录该非公共边线要素的左侧面要素信息;如果在右侧,记录该非公共边线要素的右侧面要素信息;并将所有的公共边线要素与非公共边线要素存放到线图层即第三图层中。对自动生成要素图层即第一图层进行融合处理得到面图层即第四图层,第四图层包括若干个块要素如图6所示的A、B和C,本实施例中将对A块要素进行数据处理。一般地,利用ArcGIS软件中的解散工具可以将第一图层融合为第四图层。另外,第四图层也可以在遥感影像解译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故可调用在解译过程中获得的第四图层用于本实施例。
S3、数据处理,通过对所述块要素进行数据处理获得部分线要素,删除或截断所述部分线要素得到第五图层;其中,对所述块要素进行数据处理包括对其做若干种数据内缩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在一个实施例中,选取若干个块要素中的一个块要素A进行数据处理,如图17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1、获取所述块要素A的边界线,记为第一边界线001;
S32、对所述块要素以数据的两倍容差做内缩缓冲区处理,得到第一内缩区;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两倍容差为2mm,对所述块要素以2mm做内缩002使得将块要素最外面的线删除。
S33、对所述块要素以第一设定值做内缩缓冲区处理,得到第二内缩区,获取所述第二内缩区的外边界线,记为第二边界线;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设定值优选为8米,块要素以8米做内缩003。
S34、对所述块要素以第二设定值做内缩缓冲区处理,得到第三内缩区;其中,所述第一设定值大于所述第一设定值;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定值优选为4米。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定值与第二设定值可根据具体遥感解译产品及相关软件进行设定,原则是第一设定值基本可以将块要素周围的狭长的噪声处理掉,第二设定值主要用来做截断,降低第一设定值带来的数据误差。
S35、将所述第一内缩区与所述第三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并选取二者相交的要素,得到第一相交线集合110;通过两倍容差的内缩缓冲区处理将块要素分离为边界线与内部线即与内缩缓冲区相交的要素为内部线,不与内缩缓冲区相交的要素为边界线,得到的第一相交线集合110如图8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边界线即为人工绘制的边界线。
S36、将所述第二内缩区与所述第三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并选取二者相交的要素,得到第二相交线集合120;通过所述第一设定值做内缩缓冲区处理,筛选与该内缩缓冲区相交的线条,得到第二相交线集合120如图9所示。
S37、将所述第一相交线集合110与第二相交线集合120做剔除处理,得到二者的区别线并将其删除;从所述第一相交线集合110即图8将第二相交线集合120即图9剔除,获得与边界线相交的线要素集合并将其删除即将如图10所示的线要素集合130删除。
S38、将所述第二边界线与所述第三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并选取所述第三图层中所有与所述第二边界线相交的线要素,记为第三相交线集合;将所述第三相交线集合与所述第三内缩区进行求交处理,得到第四相交线集合140;其中,所述第二边界线与所述第三内缩区不相交的线记为第一不相交线集合15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12所示,获得与8米内缩缓冲区的外边界即第二边界线相交的线要素集合,对该线要素集合中的每个线要素分别与4米内缩缓冲区求交即截断超过缓冲区范围的部分,得到截断的第四相交线集合140,如图13所示。
在一个特殊的实施例中,如果第三相交线集合中包含的线要素的标记属性中包括公共线要素或非公共线要素为根据需求不能对图像修改的类型例如:建筑或水面,则第三相交线集合不与第三内缩区进行求交处理,否则,将第三相交线集合与第三内缩区进行求交处理得到截断的第四相交线集合。
S39、将所述第一边界线001、第四相交线集合140和所述第一不相交线集合150进行合并,得到所述第五图层。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边界线、第四相交线集合和第一不相交线集合进行合并,得到删除和截断线要素后的结果即第五图层,如图14所示。
S4、线要素延长,延长所述第五图层中处于悬挂的线条,得到完整的所述第五图层,将线图层第五图层转为面图层第六图层;迭代完成所述第四图层中所有的块要素的数据处理。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5、16所示,在步骤S49中得到的第五图层中包括若干条悬挂的线条,延长悬挂线条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块要素与所述第五图层做叠加分析并选取二者相交的线要素,得到第五相交线集合;
选取所述第五相交线集合中一个线要素,并获取所述线要素的两个端点分别与所述第一边界线的最短距离;
当所述最短距离小于且所述线要素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设定值,将所述线要素的端点向所述第一边界线做垂线;
当所述最短距离与所述线要素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同时小于所述第一设定值时,无需向所述第一边界线添加所述垂线。
逐个选取所述第五相交线集合中的线要素并将新添加的所述垂线添加到所述第五图层,得到完整的所述第五图层,如图16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在添加所述垂线之前还包括:
插入垂足点,当获取的所述线要素的至少一个端点与所述第一边界线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设定值时,在所述第一边界线上插入所述线要素的至少一个端点的垂足点。
S5、点图层转化,将所述第六图层转化为点图层,将所述第一图层的标记属性赋予所述点图层,将所述点图层的标记属性赋予所述第六图层,得到有标记属性的面图层即所述第六图层。
S6、边界套合,将所述第六图层与第二图层合并,得到套合完成的面矢量图层。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
存储器;以及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成由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方法。
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系统,如图18所示,包括矢量数据分离模块、图层转化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边界套合模块;其中,
矢量数据分离模块用于将遥感解译完成后的矢量数据进行要素分离,形成自动生成要素图层,即第一图层;与人工勾画图层,即第二图层;
图层转化模块用于将第一图层由面图层转化成线图层,即第三图层;对第一图层中每一条线要素标记属性,并将标记属性存储于第三图层中;对第一图层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第四图层,第四图层包括若干个块要素;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通过对块要素进行数据处理获得部分线要素,删除或截断所述部分线要素得到第五图层;其中,对块要素进行数据处理包括对其做若干种数据内缩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边界套合模块用于将第五图层转化为面图层,即第六图层,第六图层与第二图层合并,得到套合完成的面矢量图层。
进一步地,还包括点图层转化模块与线要素延长模块,
点图层转化模块用于将第六图层转化为点图层,将第一图层的标记属性赋予点图层,将点图层的标记属性赋予第六图层,得到有标记属性的面图层即第六图层;
线要素延长模块用于延长第五图层中处于悬挂的线条,得到完整的第五图层;迭代完成第四图层中所有的块要素的数据处理;
线要素延长模块包括添加垂线单元与插入垂足点单元,添加垂线单元用于将块要素与第五图层做叠加分析并选取二者相交的线要素,得到第五相交线集合;
选取第五相交线集合中一个线要素,并获取线要素的两个端点分别与所述第一边界线的最短距离;
当最短距离小于且线要素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设定值,将线要素的端点向第一边界线做垂线;
当最短距离与线要素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同时小于所述第一设定值时,无需向第一边界线添加所述垂线;
逐个选取第五相交线集合中的线要素并将新添加的垂线添加到第五图层,得到完整的第五图层;
插入垂足点单元用于当获取的线要素的至少一个端点与第一边界线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设定值时,在第一边界线上插入线要素的至少一个端点的垂足点;
数据处理模块包括删除或截断部分线要素单元,删除或截断部分线要素单元用于获取块要素的边界线,记为第一边界线;
对块要素以数据的两倍容差做内缩缓冲区处理,得到第一内缩区;
对块要素以第一设定值做内缩缓冲区处理,得到第二内缩区,获取第二内缩区的外边界线,记为第二边界线;
对块要素以第二设定值做内缩缓冲区处理,得到第三内缩区;其中,第一设定值大于第一设定值;
将第一内缩区与第三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并选取二者相交的要素,得到第一相交线集合;
将第二内缩区与第三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并选取二者相交的要素,得到第二相交线集合;
将第一相交线集合与第二相交线集合做剔除处理,得到二者的区别线并将其删除;
将第二边界线与第三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并选取第三图层中所有与第二边界线相交的线要素,记为第三相交线集合;将第三相交线集合与第三内缩区进行求交处理,得到第四相交线集合;其中,第二边界线与第三内缩区不相交的线记为第一不相交线集合;
将第一边界线、第四相交线集合和第一不相交线集合进行合并,得到第五图层。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而顺畅地实施本发明;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矢量数据分离,将遥感解译完成后的矢量数据进行要素分离,形成自动生成要素图层,即第一图层;与人工勾画图层,即第二图层;
S2:图层转化,将所述第一图层由面图层转化成线图层,即第三图层;对所述第一图层中每一条线要素标记属性,并将所述标记属性存储于所述第三图层中;对所述第一图层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第四图层,所述第四图层包括若干个块要素;
S3:数据处理,通过对所述块要素进行数据处理获得部分线要素,删除或截断所述部分线要素得到第五图层;其中,对所述块要素进行数据处理包括对其做若干种数据内缩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在步骤数据处理中还包括删除或截断部分线要素,步骤如下:
获取所述块要素的边界线,记为第一边界线;
对所述块要素以数据的两倍容差做内缩缓冲区处理,得到第一内缩区;
对所述块要素以第一设定值做内缩缓冲区处理,得到第二内缩区,获取所述第二内缩区的外边界线,记为第二边界线;
对所述块要素以第二设定值做内缩缓冲区处理,得到第三内缩区;其中,所述第一设定值大于所述第一设定值;
将所述第一内缩区与所述第三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并选取二者相交的要素,得到第一相交线集合;
将所述第二内缩区与所述第三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并选取二者相交的要素,得到第二相交线集合;
将所述第一相交线集合与第二相交线集合做剔除处理,得到二者的区别线并将其删除;
将所述第二边界线与所述第三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并选取所述第三图层中所有与所述第二边界线相交的线要素,记为第三相交线集合;将所述第三相交线集合与所述第三内缩区进行求交处理,得到第四相交线集合;其中,所述第二边界线与所述第三内缩区不相交的线记为第一不相交线集合;将所述第一边界线、第四相交线集合和所述第一不相交线集合进行合并,得到所述第五图层;
S4:边界套合,将所述第五图层转化为面图层,即第六图层,所述第六图层与所述第二图层合并,得到套合完成的面矢量图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边界套合之前还包括:
点图层转化,将所述第六图层转化为点图层,将所述第一图层的标记属性赋予所述点图层,将所述点图层的标记属性赋予所述第六图层,得到有标记属性的面图层即所述第六图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处理之后还包括:
线要素延长,延长所述第五图层中处于悬挂的线条,得到完整的所述第五图层;迭代完成所述第四图层中所有的块要素的数据处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线要素延长中还包括添加垂线,步骤如下:
将所述块要素与所述第五图层做叠加分析并选取二者相交的线要素,得到第五相交线集合;
选取所述第五相交线集合中一个线要素,并获取所述线要素的两个端点分别与所述第一边界线的最短距离;
当所述最短距离小于且所述线要素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设定值,将所述线要素的端点向所述第一边界线做最短垂线;
当所述最短距离与所述线要素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同时小于所述第一设定值时,无需向所述第一边界线添加所述垂线;
逐个选取所述第五相交线集合中的线要素并将新添加的所述垂线添加到所述第五图层,得到完整的所述第五图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添加所述垂线之前还包括:
插入垂足点,当获取的所述线要素的至少一个端点与所述第一边界线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设定值时,在所述第一边界线上插入所述线要素的至少一个端点的垂足点。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
存储器;以及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成由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8.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矢量数据分离模块、图层转化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边界套合模块;其中,
所述矢量数据分离模块用于将遥感解译完成后的矢量数据进行要素分离,形成自动生成要素图层,即第一图层;与人工勾画图层,即第二图层;
所述图层转化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图层由面图层转化成线图层,即第三图层;对所述第一图层中每一条线要素标记属性,并将所述标记属性存储于所述第三图层中;对所述第一图层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第四图层,所述第四图层包括若干个块要素;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通过对所述块要素进行数据处理获得部分线要素,删除或截断所述部分线要素得到第五图层;其中,对所述块要素进行数据处理包括对其做若干种数据内缩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所述删除或截断部分线要素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块要素的边界线,记为第一边界线;
对所述块要素以数据的两倍容差做内缩缓冲区处理,得到第一内缩区;
对所述块要素以第一设定值做内缩缓冲区处理,得到第二内缩区,获取所述第二内缩区的外边界线,记为第二边界线;
对所述块要素以第二设定值做内缩缓冲区处理,得到第三内缩区;其中,所述第一设定值大于所述第一设定值;
将所述第一内缩区与所述第三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并选取二者相交的要素,得到第一相交线集合;
将所述第二内缩区与所述第三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并选取二者相交的要素,得到第二相交线集合;
将所述第一相交线集合与第二相交线集合做剔除处理,得到二者的区别线并将其删除;
将所述第二边界线与所述第三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并选取所述第三图层中所有与所述第二边界线相交的线要素,记为第三相交线集合;将所述第三相交线集合与所述第三内缩区进行求交处理,得到第四相交线集合;其中,所述第二边界线与所述第三内缩区不相交的线记为第一不相交线集合;
将所述第一边界线、第四相交线集合和所述第一不相交线集合进行合并,得到所述第五图层;
所述边界套合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五图层转化为面图层,即第六图层,所述第六图层与所述第二图层合并,得到套合完成的面矢量图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点图层转化模块与线要素延长模块,
所述点图层转化模块用于将所述第六图层转化为点图层,将所述第一图层的标记属性赋予所述点图层,将所述点图层的标记属性赋予所述第六图层,得到有标记属性的面图层即所述第六图层;
所述线要素延长模块用于延长所述第五图层中处于悬挂的线条,得到完整的所述第五图层;迭代完成所述第四图层中所有的块要素的数据处理;
所述线要素延长模块包括添加垂线单元与插入垂足点单元,所述添加垂线单元用于将所述块要素与所述第五图层做叠加分析并选取二者相交的线要素,得到第五相交线集合;
选取所述第五相交线集合中一个线要素,并获取所述线要素的两个端点分别与所述第一边界线的最短距离;
当所述最短距离小于且所述线要素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设定值,将所述线要素的端点向所述第一边界线做垂线;
当所述最短距离与所述线要素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同时小于所述第一设定值时,无需向所述第一边界线添加所述垂线;
逐个选取所述第五相交线集合中的线要素并将新添加的所述垂线添加到所述第五图层,得到完整的所述第五图层;
所述插入垂足点单元用于当获取的所述线要素的至少一个端点与所述第一边界线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设定值时,在所述第一边界线上插入所述线要素的至少一个端点的垂足点。
CN201910749732.3A 2019-08-14 2019-08-14 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Active CN1105703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49732.3A CN110570385B (zh) 2019-08-14 2019-08-14 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49732.3A CN110570385B (zh) 2019-08-14 2019-08-14 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0385A CN110570385A (zh) 2019-12-13
CN110570385B true CN110570385B (zh) 2023-05-12

Family

ID=68775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49732.3A Active CN110570385B (zh) 2019-08-14 2019-08-14 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7038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92337A1 (fr) * 2006-12-26 2008-08-07 Peking University Founder Group Co., Ltd. Procédé de génération de bordures dans le processus de conversion en mode points d'un graphique vectoriel et système et procédé de réalisation correspondants
CN103454693A (zh) * 2013-09-12 2013-12-18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一种白岗岩型铀矿勘查成矿要素遥感图谱特征识别方法
CN109408656A (zh) * 2018-09-27 2019-03-0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基于MapGIS的地球化学调查矢量数据自动化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9658336A (zh) * 2019-01-10 2019-04-19 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一种基于图幅格网内缩技术的复杂面状要素自动接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92337A1 (fr) * 2006-12-26 2008-08-07 Peking University Founder Group Co., Ltd. Procédé de génération de bordures dans le processus de conversion en mode points d'un graphique vectoriel et système et procédé de réalisation correspondants
CN103454693A (zh) * 2013-09-12 2013-12-18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一种白岗岩型铀矿勘查成矿要素遥感图谱特征识别方法
CN109408656A (zh) * 2018-09-27 2019-03-0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基于MapGIS的地球化学调查矢量数据自动化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9658336A (zh) * 2019-01-10 2019-04-19 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一种基于图幅格网内缩技术的复杂面状要素自动接边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rcGIS支持下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效率提高方法;刘金榜等;《测绘地理信息》;20141230(第06期);第60-6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0385A (zh) 2019-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37355B2 (ja) ひび割れ解析装置、ひび割れ解析方法、及び、ひび割れ解析プログラム
JP6779698B2 (ja) 舗装ひび割れ解析装置、舗装ひび割れ解析方法及び舗装ひび割れ解析プログラム
US10942130B2 (en) Damag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damag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JP5324240B2 (ja) 路面標示地図生成方法及び路面標示地図生成装置
CN102800052B (zh) 非标准地图的半自动数字化方法
KR101469087B1 (ko) 지형이미지와의 정밀비교를 통한 수치좌표 링크형 수치지도의 오차확인시스템
CN113593030B (zh) 基于三维模型的地质剖面图生成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CN111209291B (zh) 一种利用众包感知地图更新高精度地图的方法及系统
CN104331928B (zh) 一种基于三角网的等高线高程自动赋值方法
KR20190080009A (ko) 차선 정보를 이용한 자동 도화 방법
CN114708414B (zh) 一种工程三维地形数据切割融合方法与系统
CN110866869B (zh) 结合泰森多边形与最小生成树图像分割的影像镶嵌方法及装置
CN111199064A (zh) 一种地铁轨道面三维中心线生成方法
CN110570385B (zh) 基于遥感解译的边界套合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JP3613118B2 (ja) 交通流シミュレータ及びナビゲーション端末
JP5081311B2 (ja) 地図情報処理装置、地図情報処理方法、地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06680830A (zh) 一种数字线划图半自动测图方法
JP2007256402A (ja) 地図データ生成装置
JP2020013351A (ja) 三次元地図生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4549511A (zh) 基于图像的植物根系表型分析方法、系统及装置
JP2006023958A (ja) 道路領域決定可能プログラム及び道路領域決定方法
KR20050098111A (ko) 레이저 스캐닝 데이터를 이용한 정밀 수치표고모델 제작장치 및 그 제작 방법
CN115828110B (zh) 水系空间特征相似性检测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JP4795820B2 (ja) 地図データ作成装置、地図データ作成方法、地図データチェックプログラム
CN114863033B (zh) 一种基于点云数模的断面提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