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42955B - 一种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42955B
CN110542955B CN201910803603.8A CN201910803603A CN110542955B CN 110542955 B CN110542955 B CN 110542955B CN 201910803603 A CN201910803603 A CN 201910803603A CN 110542955 B CN110542955 B CN 1105429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locking
push
pull ring
modul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036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42955A (zh
Inventor
周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Angl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Ang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Angl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Ang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0360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429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42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29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429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29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46Bidirectionally operating packag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56Details of housings
    • G02B6/426Details of housings mounting, engaging or coupling of the package to a board, a frame or a panel
    • G02B6/4261Packages with mounting structures to be pluggable or detachable, e.g. having latches or ra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主要包括推拉环、解锁片、壳体以及转动块,推拉环推动解锁片向壳体后端,可完成解锁,然后拉动所述推拉环,可完成分离动作;在解锁状态下,通过旋转推拉环,可实现解锁片的复位。因此,本发明为模块的解锁与复位提供了一种完备的操作机制,不仅可以做到带缆插拔,还可以方便地实现在位的复位,同时能最大程度避免误操作和意外的发生,而其相关的各项操作亦简单易行。与此同时,使用本发明解锁结构的可插拔模块,其组装简单易行,装配牢靠稳固,也无需借助特殊或专门工具,具有很好的可操作实施性。

Description

一种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通信用电子或光电子模块的解锁结构与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通信设备中向外部线路——如电缆、光缆,发送和从这些线路接收信号的端口,通常由可插拔的电子或光电子模块构成。这些模块以直接插入和拔出的方式被方便地随时安装和卸载于设备通信单元的安装插槽,或称安装笼中。其中模块插入的一端(称其为尾端)与通信设备内部的电子接口实现接触连接;模块的另一端(称其为前端)形成设备于面板上的通信端口,用于与具有对应标准化接头的各类电缆或者光缆连接,或者,模块所连接的线缆为一体化永久性质的连接,将模块拔除的同时线缆被一同移除。
对于可插拔模块于通信设备中的安装和卸载而言,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既要保证模块在安装下的与设备间两者含密集连接点的电子接口间的稳定连接,防止模块在工作中因移位或意外被移除而导致信号受损或者线路中断,与此同时在此基础上模块又要能在需要的时候被方便地从设备中移除,这称为可插拔模块的锁定与解锁问题。
关于可插拔模块于通信设备中的锁定,其锁定的基本形式在业内会达成某种一致,并在有关的协议与标准中体现,以获得模块与设备间产品的匹配与通用。图1所示为业界及有关协议与标准中约定的针对其中一种主要类型的可插拔模块1',其于设备安装笼2中锁定的基本形式。在该锁定形式中,安装笼2笼口的底面一侧设有一朝向笼口并向笼内弯曲的弹片21,弹片21上设有一锁定孔211,弹片21朝向笼口的其末端部分为呈朝笼外侧卷起的末端翘起212;可插拔模块1'壳体的底部表面对应设置有一规范化的锁定凸起133',其顶部与安装笼弹片21最开始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引导斜面1331'。当模块1'插入安装笼2中时,安装笼弹片21首先经其末端翘起212与模块锁定凸起133'的引导斜面1331'的作用,被锁定凸起133'逐渐抬升,模块1'可向里顺利插入,随即当锁定凸起133'抵达弹片锁定孔211时,弹片21向下释放落下,与锁定凸起133'形成搭扣,形成模块1'于设备安装笼2中的锁定。该锁定位置同时对应着模块1'已插入到安装笼2的最里端,此时模块不能再向回移动或被拔出,而实现模块与设备间电子接口的稳定连接。
上述约定的该锁定的基本形式,即决定了模块1'解锁的基本形式:为使模块1'自身能具备某种操作机制,使得在需要将模块移除时,该机制可将安装笼2笼口底部的上述弹片21抬起,或者,模块1'壳体上的上述锁定凸起133'自身为一可沉降式部件,而可使其降至壳体表面以下,从而解除弹片21与锁定凸起133'间的锁扣作用,模块可于设备中拔出。其中,将弹片21抬起的方式利用到另一可移动的解锁部件,在其解锁操作机制下,模块1'上带有的该可移动解锁部件以平行或者垂直于壳体表面,或者其他等效的方向向弹片21运动,从而将弹片21抬起,实现解锁。
在上述的解锁基本形式下,业界运用到的已有解锁操作机制基本为旋转式的拉环设计:其拉环的一端固定于模块壳体的前端而可绕该固定部位旋转,拉环的该固定端中包含一指定形状的曲轴杆,通过曲轴杆与模块的可移动解锁部件,包括其可沉降式锁定凸起在内的结构间的连接或者作用,将拉环的旋转转化为这些作用部件的上述有关运动,从而实现解锁,以及复位操作,其有关典型结构可参见代表专利CN201110112615.X、CN201320260895.3。专利CN201711326704.8提供了另一种直拉式的拉环操作设计,即通过水平向外拉动拉环来实现解锁操作,然后再利用模块上配置的弹簧结构来使拉环自行回位,即复位。该直拉式设计利用的为一自身为可沉降式锁定凸起的类型,将拉环的水平运动通过与其间的滑动啮合设计转化为该锁定凸起的垂向升降运动。业界同时存在另一种直观上亦为直拉式的拉环设计,其实质相当于是将旋转拉环的手触旋转端以一种直拉环的形式延伸引出,假以水平拉动的方式来使旋转环体旋转,而旋转环体的固定端仍为同样的前述曲轴杆连接转换的作用方式设计。
旋转式拉环方式在运用中的一个最大障碍问题是不能实现模块的带缆插拔:该方式在解锁模块前,需先行将模块所连接的线缆移除,否则拉环的该旋转解锁操作将因线缆的阻挡而不能进行。这对模块的插拔使用有着诸多不便,而对于为一体化永久连接性质的尾缆型模块而言,如有源光缆等,该方式则完全不能适用。直拉式拉环方式虽可解决带缆插拔的问题,但存在的一个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模块的解锁和拔出为同一向外拉动拉环的操作,因此无论是否真正需要将模块拔出,模块在解锁的同时其移位可能已经发生,信号随即已被中断。这种操作机制上的缺陷使得直拉式拉环方式在运用中有可能引发一定的误操作,如无意中扯动到拉环,或者解锁了错误线路的模块但已无法挽回,线路随即均已被中断等。同时,该直拉式拉环方式也不便做到在位的复位,即在操作解锁动作之后,在模块尚未拔出的情况下将模块从解锁状态恢复至锁定状态,其间线路的工作保持不受影响。直拉式方式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即在于该方式缺少对解锁状态及其步骤的相应控制。而对于旋转式方式而言,由于解锁前其需先将线缆移除,因此上述旋转式拉环方式天然不具备在位复位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旋转式拉环方式下的不能带缆插拔的问题,同时针对已有的直拉式拉环方式,可弥补其对解锁状态及步骤控制的不足,而以完备模块的解锁与复位操作,在实现同样为简易操作的同时,将各种误操作的可能降至最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用于将内置有功能组件的模块的壳体安装/拆卸于一安装笼,安装笼中设有安装笼弹片,在壳体上设有能够沿纵向滑动的解锁片,解锁片沿壳体的纵向滑动至指定位置时能够完成壳体与安装笼的解锁,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通过支撑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上在支撑转轴的两侧分别设有卡位凸起与复位凸起,使卡位凸起与复位凸起绕所述支撑转轴做跷跷板式运动;
所述解锁片上设有卡位边沿,在解锁片沿壳体的纵向滑动至指定位置完成壳体与安装笼的解锁时,所述卡位凸起能够与所述解锁片的卡位边沿形成卡接;
所述复位凸起在受到力作用而使所述转动块发生旋转时,能够使所述卡位凸起与所述解锁片的卡位边沿脱离卡接。
所述的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其中:所述解锁片上还设有转轴连接孔,一个推拉环通过转轴经所述转轴连接孔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解锁片,推拉环能够推动和拉动所述解锁片沿壳体的纵向滑动,所述推拉环上还设有复位边沿;
在所述推拉环带动所述解锁片沿壳体的纵向滑动至指定位置完成壳体与安装笼的解锁时,所述复位凸起能够靠近所述推拉环的复位边沿;
所述复位凸起的作用面为倾斜面,在推拉环旋转时,所述复位凸起的作用面能够与所述复位边沿发生相对滑动,使转动块旋转,从而使所述卡位凸起与所述解锁片的卡位边沿脱离卡接。
所述的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其中:所述解锁片上还设有旋转让位孔,所述推拉环上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能够在所述旋转让位孔中滑移,当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旋转让位孔的一端时,所述推拉环为纵向水平状态。
所述的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其中:所述壳体上设有推拉环限位槽,所述推拉环的限位柱位于所述推拉环限位槽中,所述推拉环限位槽通过其槽面边界对所述限位柱进行约束,当所述限位柱位于推拉环限位槽内的不同位置时,所述推拉环能够发生旋转或者保持于纵向水平状态。
所述的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其中:所述推拉环限位槽的槽面边界设置有一限位凸起,所述推拉环的限位柱能够与所述限位凸起相抵,使所述推拉环保持在纵向水平状态。
所述的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其中:所述推拉环限位槽包含一圆弧形让位槽,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圆弧形让位槽内,当推拉环由纵向水平位置旋转使所述限位柱越过所述限位凸起时,所述限位柱能够被所述限位凸起限制而使推拉环保持于旋转转开状态。
所述的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其中:所述解锁片上还设有复位让位开口,在解锁片沿壳体的纵向滑动至指定位置完成壳体与安装笼的解锁时,所述复位凸起能够从所述解锁片的复位让位开口中通过。
所述的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其中:所述转动块上围绕所述支撑转轴设置有一扭簧槽,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扭簧安装槽,一转动块扭簧设置于所述转动块与所述壳体之间并套置于所述支撑转轴上,转动块扭簧的两个支臂分别位于所述转动块的扭簧槽和壳体的扭簧安装槽内。
所述的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其中: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的转动块支架,所述转动块支架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套接于所述支撑转轴而定位住所述转动块。
所述的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其中:在所述解锁片与所述壳体之间还设有沿纵向布置的解锁片回位弹簧,解锁片上设有弯折结构,壳体上设有收纳所述弯折结构与解锁片回位弹簧的水平纵向收容槽,所述解锁片回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弯折结构相接,另一端与所述水平纵向收容槽的纵向一端抵接;
而且,所述水平纵向收容槽的纵向另一端的内壁面为设定的定位面,该定位面能够与所述解锁片的弯折结构相抵,决定解锁片在壳体上沿纵向由所述指定位置返回时可至的终极位置。
所述的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其中: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允许解锁片上的弯折结构通过的垂向安装槽,所述垂向安装槽一端开口,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水平纵向收容槽;
所述解锁片在所述弯折结构的纵向一侧还排列设有解锁片回位弹簧安装口,所述解锁片回位弹簧安装口与所述水平纵向收容槽位置相对,用以安装解锁片回位弹簧。
所述的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其中:还包括一可移动解锁部件,所述可移动解锁部件的两侧沿水平纵向各排列设置有第一固定轴和第二固定轴,所述解锁片包含两个沿纵向的平行并列支端,所述解锁片的支端上沿水平纵向排列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可移动解锁部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轴和第二固定轴分别经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连接至所述解锁片,而能够沿壳体纵向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轴与第一定位孔之间为紧配合,所述第二定位孔在垂直方向与所述第二固定轴为紧配合,在水平方向为充分宽松配合。
所述的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其中:所述可移动解锁部件为含有两个支端的“U”形结构,所述可移动解锁部件的支端的末端为解锁斜面,所述解锁斜面通过沿壳体纵向的移动能够与所述安装笼弹片作用,而完成壳体与安装笼的解锁。
所述的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其中: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一横向挡壁,该横向挡壁能够与所述解锁片相抵,用于限定解锁片在壳体上沿纵向向所述指定位置滑动时的停止位置。
所述的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其中:所述解锁片上还设有解锁片限位狭孔,所述解锁片限位狭孔为沿壳体纵向的狭长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解锁片限位凸起,所述解锁片限位凸起位于所述解锁片限位狭孔中,使所述解锁片在沿壳体纵向滑动的时候能够被所述解锁片限位凸起限制于所述壳体上。
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为模块的解锁与复位提供了一种完备的操作机制,不仅可以做到带缆插拔,还可以方便地实现在位的复位,同时能最大程度避免误操作和意外的发生,而其相关的各项操作亦简单易行。与此同时,使用本发明解锁结构的可插拔模块,其组装简单易行,装配牢靠稳固,也无需借助特殊或专门工具,具有很好的可操作实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业界约定的模块锁定基本形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的一个可插拔模块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图2A中可插拔模块的完整外观的立体示意图,其模块为底面朝上放置。
图2C为图2A中可插拔模块的完整外观的立体示意图,其模块为正向放置。
图3为图2A中可插拔模块的组成部件壳体基座与壳体盖板组装在一起后形成的模块的完整壳体表面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模块壳体前端区域的放大结构图。
图5为图4中模块壳体表面的局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6A为图2A中可插拔模块的组成部件推拉环的详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对应模块为底面朝上放置。
图6B为图2A中可插拔模块的组成部件推拉环的详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对应模块为正向放置。
图7A为图2A中可插拔模块的组成部件解锁片的详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7B为图2A中可插拔模块的组成部件解锁片的横截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图7A中解锁片于图4所示模块壳体上的安装情形的示意图。
图9为图7A中解锁片与图6A中推拉环装配在一起的示意图。
图10为图2A中可插拔模块的组成部件解锁凸块的具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解锁凸块与图7A中解锁片装配在一起的示意图。
图12A为图2A中可插拔模块的两个转动块组成部件,于模块中的相对方位下的具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12B为图2A中可插拔模块的两个转动块组成部件,于模块中的相对方位下的具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图13为图2A中可插拔模块的两个转动块扭簧组成部件分别装配于图12B所示两个转动块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2A中其中一个转动块的顶视结构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3所示转动块于图4所示模块壳体上的装配情形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3中转动块于图4所示模块壳体上的完整固定安装情形的示意图。
图17A1为图2B中所示可插拔模块,在初始状态下的其前端完整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7A2为图2C中所示可插拔模块,在初始状态下的其前端完整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7B1为图2B中所示可插拔模块,在解锁状态下的其前端完整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7B2为图2C中所示可插拔模块,在解锁状态下的其前端完整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7C1为图2B中所示可插拔模块,在复位状态下的其前端完整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7C2为图2C中所示可插拔模块,在复位状态下的其前端完整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8A为图2A中的推拉环、解锁片、转动块三部件在模块上装配后,三者间在模块初始状态下的相互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对应模块为正向放置。
图18B为图2A中的推拉环、解锁片、转动块三部件在模块上装配后,三者间在模块解锁状态下的相互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对应模块为正向放置。
图18C为图2A中的推拉环、解锁片、转动块三部件在模块上装配后,三者间在模块复位状态下的相互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对应模块为正向放置。
图19A1为图2C所示可插拔模块在初始状态,其推拉环为水平状态下的模块的侧视示意图。
图19A2为图2B所示可插拔模块在初始状态,其推拉环为水平状态下的模块的顶视示意图。
图19B1为图19A1所示可插拔模块在向右水平推动推拉环至模块解锁位置下的模块的该侧视示意图。
图19B2为图19A2所示可插拔模块在向右水平推动推拉环至模块解锁位置下的模块的该顶视示意图。
图19C1为图19B1所示可插拔模块在由解锁位置向模块底面侧转动推拉环至最大允许复位操作旋转角度下的模块的该侧视示意图。
图19C2为图19B2所示可插拔模块在由解锁位置向模块底面侧转动推拉环至最大允许复位操作旋转角度下的模块的该顶视示意图。
图19D1为图19C1所示可插拔模块经复位操作返回至初始位置,其推拉环回复至水平状态的模块的该侧视示意图。
图19D2为图19C2所示可插拔模块经复位操作返回至初始位置,其推拉环回复至水平状态的模块的该顶视示意图。
图19E1为图19A1或图19D1所示可插拔模块由初始位置向模块底面侧转动推拉环至推拉环限位柱越过限位凸起之后的模块的该侧视示意图。
图19E2为图19A2或图19D2所示可插拔模块由初始位置向模块底面侧转动推拉环至推拉环限位柱越过限位凸起之后的模块的该顶视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可插拔模块实施例的推拉环、转动块与解锁片三部件在该实施例的可插拔模块上装配后,三者间在模块解锁状态下的相互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对应模块为正向放置。
图21为图20所涉可插拔模块实施例的推拉环、转动块与解锁片三部件在该实施例的可插拔模块上装配后,三者间在模块复位状态下的相互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对应模块为正向放置。
图22为图20所涉可插拔模块实施例的其两个转动块组成部件,于模块中的相对方位下的具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3为图20所涉可插拔模块实施例的壳体前端区域的放大结构图。
图24为图23中模块壳体表面的局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25为图22中转动块于图23所示模块壳体上的完整固定安装情形的示意图。
图26为图20中的解锁片的详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7为图20中的推拉环的详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对应模块为底面朝上放置。
图28为图26中解锁片与图27中推拉环装配在一起的示意图。
图29A1为图20所涉的该可插拔模块实施例,在初始状态下的其前端完整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对应模块为底面朝上放置。
图29A2为图20所涉的该可插拔模块实施例,在初始状态下的其前端完整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对应模块为正向放置。
图29B1为图20所涉的该可插拔模块实施例,在解锁状态下的其前端完整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对应模块为底面朝上放置。
图29B2为图20所涉的该可插拔模块实施例,在解锁状态下的其前端完整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对应模块为正向放置。
图29C1为图20所涉的该可插拔模块实施例,在复位状态下的其前端完整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对应模块为底面朝上放置。
图29C2为图20所涉的该可插拔模块实施例,在复位状态下的其前端完整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对应模块为正向放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这些附图应理解为示意性的,因此未必是根据比例绘制。
本发明的一项实施例如图2A-图2C所示。图2A为本发明的可插拔模块1A的组装分解结构示意图,其组成部件包括:推拉环11A、解锁片12A、壳体基座13A、壳体盖板14、转动块15A、转动块扭簧101、转动块支架102、支架固定螺钉103、解锁片回位弹簧104、解锁凸块105、模块电路板106、盖板固定螺钉107。除此外,模块壳体内部安装的其他各元件在该示意图中省略。图2B、图2C为图2A中各元素组装在一起后本发明的可插拔模块1A的完整外观示意图,为处于其初始状态,其中图2B为模块底面朝上放置,图2C为正向放置,以模块安插于设备安装笼2时的工作方位而言。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中对涉及的各实施例结构中呈对称分布的一些相同或为镜像的部件或组成结构,在各示意图中一般只对其中一个代表单元进行编号标注,对该编号的引用,除非另有前置说明,对其所指代的这些相同或为镜像的部件及组成结构不作特别区分。
其中,模块的壳体基座13A及壳体盖板14为安装包括模块电路板106在内的模块各内部元件,和承载模块各机械作用结构与其他组成部件的主体。为方便说明,图3显示本发明的可插拔模块1A的壳体基座13A与壳体盖板14二者经盖板固定螺钉107装配连接后,形成的模块1A的完整壳体表面的情况。该壳体同时将另分立安装的壳体接地弹片108包括在一起。壳体外部各有关部件的安装基本均位于壳体的前端区域,即所述模块插入安装笼2时露出在笼外的部分。该安装区域包括壳体前端的底部与两侧,均位于壳体基座13A上,其中底部为用于转动块15A和解锁凸块105的底部安装空间131A,两侧为配合解锁片12A和控制推拉环11A的侧面安装空间132A。壳体底面位于安装笼2内的部分则设置有与安装笼弹片21的锁定孔211相作用的为固定式的锁定凸起133。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可插拔模块1A的壳体前端区域的放大结构图。底部安装空间131A为一两旁凸起,中央凹陷的基本结构,其两侧的凸起各为转动块安装基台1311A,基台1311A内设有一扭簧安装槽1312和一转动块让位槽1315;中央凹陷区域另设有一凸出的支架安装基座1313,其上设有螺钉孔1314,用于与支架固定螺钉103连接,将转动块支架102安装于支架安装基座1313上。侧面安装空间132A为壳体前端两外侧壁上形成的组合凹槽空间,其包括与解锁片12A的安装和运动有关的垂向安装槽1321、水平纵向收容槽1322、解锁片限位凸起1324、解锁片限位边缘1325,和与推拉环11A的控制有关的推拉环限位槽1326A。其中,垂向安装槽1321一端向壳体的底面方向开口,另一端连通至水平纵向收容槽1322;水平纵向收容槽1322靠模块前端端口一侧的内壁面为一设定的定位面1323,该定位面1323用于限定解锁片12A在模块1A壳体上向前端方向可移动至的终极位置;推拉环限位槽1326A的一侧如图所示为开口于壳体的底面。另外图5显示出图4中关于推拉环限位槽1326A的局部放大结构图,其槽面边界上设置有一限位凸起1327。有关该推拉环限位槽1326A的设置情况,将在下文中结合推拉环11A的结构、运动及操作方式加以具体说明。
此外,上述可插拔模块1A壳体的前端还设有一横向挡壁134,如图4中所示,用于限定解锁片12A向里推动时的停止位置。该横向挡壁134位于可插拔模块1A安插于安装笼2中时其壳体前端靠于笼口的位置。
本发明的可插拔模块1A的推拉环11A的详细结构如图6A、图6B所示,图6A对应模块1A底面朝上的方位,图6B为正向放置的方位。其为一带有两个平行支臂的“U”形环结构,支臂的末端呈一斜角度楔形,末端内侧面设有转轴111、复位边沿112A和限位柱113。限位柱113为一圆柱体。复位边沿112A由支臂末端楔形斜角度轮廓边的内侧棱边形成,并做有一定圆滑处理。此外该“U”形环结构的两支臂的相连端,即推拉环11A的手触端114A,其末端面呈一小角度的倾斜端面,目的是为辅助推拉环11A呈水平方向的推动操作。图中该手触端114A的上下表面各设置的一环状凹陷区域115/116,此处为用于表示光电子类模块光波长工作参数的颜色标识区,所用颜色标识为由相关标准中所约定。
本发明的可插拔模块1A的解锁片12A的详细结构如图7A、图7B所示。其为一横截面为近“M”形的片状结构体,结构体的两侧为与模块壳体前端两侧面相贴合的解锁片侧臂121A,其正中央为一底部平直的“U”形框架122,即其中央“U”形区域的底部至两侧垂直侧均为镂空结构,“U”形框架122与两侧解锁片侧臂121A之间由平直的该“M”形结构体的顶部连接部123连接为一体。该解锁片12A整体贴附安装于模块1A壳体前端的表面,并可相对于模块1A壳体表面沿水平纵向前后滑动,其单独于本发明的上述可插拔模块1A壳体前端的安装如图8所示。
其中解锁片侧臂121A,如图7A所示,其上半部分设置有转轴连接孔1211,封闭式旋转让位孔1212A,和矩形复位让位开口1213,下半部分设置有沿水平纵向排列的弯折结构1214与解锁片回位弹簧安装方孔1215,和位于最下方的解锁片限位狭孔1216。其中,解锁片弯折结构1214相对于其回位弹簧安装方孔1215更靠向解锁片12A前端一侧,即解锁片12A安装于模块1A上时其朝向模块1A前端端口的一侧。在安装至模块壳体后,解锁片弯折结构1214将位于模块1A壳体前端侧面的水平纵向收容槽1322中,如图8所示,解锁片回位弹簧104也将经上述解锁片回位弹簧安装方孔1215安装于该水平纵向收容槽1322内。位于水平纵向收容槽1322内的弯折结构1214将通过与该槽内的前述定位面1323相抵,决定解锁片12A向模块1A前端方向可移动至的终极位置。解锁片限位狭孔1216则与壳体前端侧面的前述解锁片限位凸起1324相对应,如图8中所示。其中,为利于解锁片12A的装入,壳体上的该解锁片限位凸起1324被制成一斜面端朝向解锁片12A装入方向的楔形结构。
解锁片12A中央“U”形框架122的末端,如图7A所示,即解锁片12A安装于模块1A上时该框架朝向模块1A尾端的一侧,沿水平纵向由两侧垂直侧框架延伸有一对平行并列支端1223,支端1223上设有沿水平纵向排列的第一定位孔1221和第二定位孔1222;“U”形框架122的前端,其两侧垂直侧框架的外廓边沿,形成本发明解锁结构的卡位边沿1224。
这其中,解锁片12A的转轴连接孔1211,用于与前述推拉环11A的转轴111连接,解锁片12A的旋转让位孔1212A对应于推拉环11A的前述限位柱113。连接后,推拉环11A可相对解锁片12A转动,并可推动和拉动解锁片做水平方向的运动,推拉环11A的限位柱113则位于解锁片12A的旋转让位孔1212A中。图9显示解锁片12A与推拉环11A连接后的情形。其中,旋转让位孔1212A的设计,将使推拉环11A经其限位柱113在该让位孔中的限制,只能做相对于解锁片12A的由水平位置向图9中的上侧方向转动,即向模块1A的底面一侧转动,并且是在该让位孔所界定的幅度范围内,而不能由水平位置向另一侧转动。该设计同时被用于推拉环11A在推动解锁片12A运动时,通过以其限位柱113与该旋转让位孔1212A相抵,来使推拉环11A保持为水平姿态的平移运动,以完成解锁操作。推拉环11A手触端114A的前述小角度倾斜端面的设计,即为配合该水平状态的运动,使推拉环11A在受力推动时,其限位柱113可自然抵住解锁片12A的旋转让位孔1212A。
图10所示为本发明的可插拔模块1A所用的可移动解锁部件——解锁凸块105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其为一呈水平放置的“U”形块状结构体,该“U”形结构体两个支端的末端被制成斜面结构,为解锁斜面1053,其为解锁凸块105的解锁端。该解锁斜面1053与安装笼弹片21的末端翘起212相作用,当解锁凸块105朝安装笼弹片21方向水平运动时,弹片21经其末端翘起212被解锁斜面1053逐步抬升,直至弹片锁定孔211与模块1A壳体的锁定凸起133完全分离,完成模块1A的解锁。解锁凸块105的该“U”形构造为使解锁凸块105在向弹片21运动,至达成解锁的过程中,该“U”形结构可对模块1A壳体自身的锁定凸起133进行让位,以免冲突(可参见图17B1、图19B2)。
该解锁凸块105安装固定于解锁片12A中央“U”形框架122的支端1223。解锁片12A在推拉环11A的带动下,带动解锁凸块105实现水平方向的解锁运动。其中解锁凸块105的两侧,沿水平纵向各排列设置有第一固定轴1051和第二固定轴1052,分别与解锁片12A“U”形框架122两个平行并列支端1223的第一定位孔1221和第二定位孔1222对应。图11显示该解锁凸块105与解锁片12A间的装配情形。这其中,解锁凸块第一固定轴1051与所对应的解锁片第一定位孔1221之间为紧配合,第二定位孔1222在垂直方向与所对应的解锁凸块第二固定轴1052为紧配合,而水平方向设置为略长孔。这种设定可保证该双固定轴的解锁凸块105与解锁片12A支端1223双定位孔间的加工和装配可行,同时可使解锁凸块105得到完全稳固的固定,以实现解锁动作的稳定可靠。
本发明中的转动块部件是决定本发明解锁工作机制与相关量化参数设计的关键部件,其于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结构为图12A、图12B所示的转动块15A。为方便描述,图中将该实施例下作为成对使用、互为镜像对称的两个转动块,以其安装位置下的相对方位一同展示,后续相关示意图同理。该转动块15A包含一板块状基体,基体的上下两表面平行,在垂直于基体板面的方向设有一一体化的支撑转轴153,其中支撑转轴153在图12A所示的该转动块15A基体的上表面——这里定义为转动块的正面——稍许冒出,在下表面——这里定义为转动块的背面——呈一定延伸而为杆状。转动块15A的基体在其支撑转轴153的横向方向上,在基体的成对角的两处外廓边缘处,分别设有沿该横向方向向外侧突出的一卡位凸起151和一复位凸起152A。这其中,卡位凸起151与转动块15A的板块状基体为同层一体,复位凸起152A在该实施例中与转动块15A的板块状基体不同层,而是向转动块15A的前述背面下沉延伸,形成一错层结构。亦即复位凸起152A与卡位凸起151在转动块15A的支撑转轴153的轴向上有分离。转动块15A的背面,如图12B所示,围绕支撑转轴153设有一扭簧槽154。图13进一步显示转动块扭簧101安置于该扭簧槽154中的情形,其为套置于支撑转轴153之上,一端连同其一支臂嵌于该扭簧槽154中。
图14给出本发明中的该转动块部件的有关工作机理的示意,其为基于上述转动块15A的顶视图,r1、r2分别表示卡位凸起151与复位凸起152A上的其作用点到支撑转轴153轴心的半径距离。该实施例中,卡位凸起151与复位凸起152A分别位于支撑转轴153的横向两侧,即半径r1、r2之间夹角大于90°。该情形下的特性为:两作用凸起在旋转时,其上作用点的位移在任意两个正交方向的分量中,至少在其中一个方向上二者总是互为反向,即两者的运动总是成某种相反的方向,可形象地描述为跷跷板作用。作为一般情形,所述卡位凸起151或一般称为某种作用部,与所述复位凸起152A或一般称为某种去作用部,可以位于其转轴153的同一直径上,也可以如图14所示呈一夹角。对于更一般应用的情形,该夹角既可以大于90°,即一转动块上的作用部与去作用部分别位于其转轴的横向两侧,因而具有上述之特性,也可以小于90°,而位于其转轴的横向同侧,包括位于同一半径方向上。此外,作为一般情形,所述的转动块作用部与去作用部根据需要在转动块转轴的轴向上既可以设有轴向分离,也可以无轴向分离。无论何种情形,所述作用部与去作用部为绕共同的旋转轴转动,同时二者间形成一互作用的整体,在任一时刻,其中一方转动某一角度,另一方亦随之转动同样的角度,并与其各自作用对象之间发生结构上的作用关系。可知,该作用部与去作用部上的其作用点绕该旋转轴转动的旋转位移幅度之比,等于其各自距离该旋转轴轴心的径向距离之比,即r1/r2。除上述外,在一般性原理下,所述转动块上可同时包含多个作用部和/或者去作用部,在任一作用部与其对应去作用部之间均形成以上的有关对应关系。
图15单独显示出转动块15A于本发明的可插拔模块1A壳体的前端进行装配的情形,其中转动块扭簧101安置于转动块15A之上,二者一同安装于壳体前端的转动块安装基台1311A。这其中,转动块扭簧101与转动块15A的支撑转轴153一起插置于基台的扭簧安装槽1312内,转动块扭簧101的一端支臂位于转动块15A的扭簧槽154中,另一端支臂位于基台的扭簧安装槽1312内,形成该扭簧对转动块15A的施力结构。该实施例中,转动块15A的下沉式复位凸起152A容纳于转动块安装基台1311A为其专门设置的转动块让位槽1315中,并在其工作旋转角度以内均对其形成让位,转动块15A则整体为平置于转动块安装基台1311A之上,如图中所示。
本发明中的转动块支架102为一中部设有两个固定螺钉孔,两端各设有一与转动块支撑转轴153相配合的定位孔的简单片状部件(参见图2A)。图16显示转动块15A在该转动块支架102的定位及固定下,于本发明的可插拔模块1A壳体上的完整固定安装的情形。这其中,支撑转轴153于转动块15A正面的的冒出端位于转动块支架102两侧的上述定位孔中;转动块支架102通过支架固定螺钉103,经支架中间的固定螺钉孔和模块1A壳体前述支架安装基座1313上的螺钉孔1314,被固定于支架安装基座1313上。转动块支架102由此套固住转动块15A,但结构设置上并不对转动块15A产生直接下压力,转动块15A由此可在该支架的定位固定下做自由转动。
上述图12A、图12B所示的转动块15A结构中,卡位凸起151用于与解锁片12A中央“U”形框架122的卡位边沿1224相作用(参见图7A、图8),复位凸起152A用于与推拉环11A的复位边沿112A相作用(参见图6A、图9)。解锁片侧臂121A上的矩形复位让位开口1213(参见图7A、图8及图9),则允许转动块15A的复位凸起152A经其让位后能与推拉环11A的复位边沿112A作用,并且在可插拔模块1A解锁和复位操作的全过程中都对该复位凸起152A让位,以消除解锁片12A自身片体在移动过程中其对复位凸起152A可产生的接触下压而引起转动块15A的无谓转动。上述有关的具体作用方式包含于如下:
图17A1显示在转动块15A安装固定后,解锁片12A与推拉环11A、解锁凸块105一起完整安装于模块1A壳体前端的情形,同时包括随后经解锁片侧臂121A上的解锁片回位弹簧安装方孔1215装入壳体侧面水平纵向收容槽1322中的解锁片回位弹簧104,安装后该模块1A为于其初始状态。图17A1显示为模块1A底面朝上的方位。图17A2另显示模块1A正向放置下的方位(另参看图18A)。此时,转动块15A的卡位凸起151为露出于解锁片12A中央“U”形框架122侧面的镂空区域,复位凸起152A为露出于解锁片侧臂121A的矩形复位让位开口1213。
图17B1显示将上述安装后的可插拔模块1A,其推拉环11A水平向里推动至模块解锁位置的情形,为底面朝上示意。图17B2另显示模块1A为正向下的示意(另参看图18B)。此时,转动块15A的卡位凸起151在经解锁片12A“U”形框架122侧面的边缘框架压下过后,在转动块扭簧101的作用下回复弹起,与该“U”形框架122侧面边缘框架的外廓边沿,即解锁片12A的卡位边沿1224形成卡接,推拉环11A的复位边沿112A则抵达至转动块15A的复位凸起152A其作用面的如图17B2所示中的左下侧位置。这其中,转动块15A的卡位凸起151在其扭簧101的作用下与解锁片12A的卡位边沿1224形成卡接后,解锁片12A将不能在其自身回位弹簧104的回复力下自行回退,而使本发明的可插拔模块1A保持于该解锁状态。卡位凸起151作用于卡位边沿1224的有效作用面为垂直面,参见图12A、12B或图14,以实施对解锁片12A的有效卡位。此时,若可插拔模块1A为安插于设备安装笼2中,在安装笼弹片21已被解锁凸块105充分抬起,模块壳体的锁定凸起133与弹片21的锁定孔211已脱离的该解锁状态下,反方向水平拉动推拉环11A,即可将模块1A从安装笼2中拔出。可知,在模块解锁和拔出的该操作中,可插拔模块1A所连接的线缆不需要被移除。
此外,解锁片12A在向里推动时,解锁片12A的后端将碰到模块壳体上的前述横向挡壁134而与之相抵,使解锁片12A向里的推动停止,该停止位置即对应模块1A已到达(并略超过)其解锁状态位置,转动块15A的卡位凸起151已能与解锁片12A的卡位边沿1224形成卡接。
可插拔模块1A于安装笼2中拔出后,接下来即需要进行模块的复位操作,即使解锁片12A回位,使解锁凸块105退回至原来的初始位置,以备下次模块插入设备安装笼中时的锁定。此时,如图17C1、图17C2(另参看图18C)分别所示的模块1A底面朝上和正向下的示意,可将推拉环11A向模块1A底面一侧旋转,该旋转为非绕经模块端口性质,推拉环11A的复位边沿112A此时将与转动块15A的复位凸起152A作用,随着推拉环转动的进行,复位边沿112A将逐渐使复位凸起152A下压,这其中,复位凸起152A与推拉环复位边沿112A相作用的面为一设定的斜坡面(参见图12A、12B),其有关作用棱边同样做有圆滑处理,以抑制磨损。与此同时,与复位凸起152A呈跷板式连体转动的卡位凸起151也将随之一同回退,直至脱离与解锁片卡位边沿1224的作用。至此,转动块15A对解锁片12A的卡位作用解除,解锁片12A将在其回位弹簧104的回复力下自行回退至初始位置,模块的复位操作完成。可知,在本发明的可插拔模块1A的该复位操作中,也不需要将模块1A所连接的线缆移除。
更进一步的,可知上述复位操作也可在可插拔模块1A未从安装笼2中拔除的状态下进行,其复位操作完全相同,只是在设备面板存在有垂向较近间距邻近端口的情况下,需保证推拉环11A的该复位操作旋转角度,不会使环体触碰到其旋转侧相邻模块或其所连接线缆的有关部位,或者,不应因上述因素而导致该在位的复位操作不能进行。为此,通过精细设定有关的结构参数,其中包括调整转动块15A卡位凸起151的卡位作用面距离支撑转轴153轴心的距离r1、复位凸起152A的复位作用面距离支撑转轴153轴心的距离r2,或调整支撑转轴153的位置以同时调整r1、r2,以及包括调整复位凸起152A复位作用面的斜率、推拉环11A自身的作用长度等,原理上可实现推拉环11A在一所需的限定转角下完成该模块的复位操作,并且可于一物理限制下使该旋转复位操作不会超出其在位复位操作所被允许的最大范围(参见图19C1)
图18A-图18C为单独显示出本实施例中的转动块15A、解锁片12A、推拉环11A三者一起在完成于可插拔模块1A上的装配后,其分别在模块初始、解锁和复位位置/状态下的相互间位置关系,为模块1A的正向方位,并连同解锁片12A上所装配的解锁凸块105和各作用下的弹簧结构,以更清楚反映三者间的上述各种相互作用关系,及相应过程和效果。
通过以上使用推拉环11A(即“推拉式”拉环)的解锁与复位操作可知,与现有直拉式拉环方式的操作相比,由于本发明模块解锁操作的拉环移动方向,与向外拔出模块的拉环移动方向相反,为向里推动,因此,与直拉式方式解锁与拔出模块为同一向外拉动拉环的操作相比,本发明的可插拔模块1A不会发生在使用中因意外被拔出而导致信号意外中断的情况,因这种直接向外拉动本发明的可插拔模块1A拉环的操作,不会使其解锁,也就不会将其拔出。同时,碰触到推拉环11A使其向模块底面侧发生旋转也不会使模块解锁。除此外,即使误触碰到推拉环11A使其发生向里的推动并直至解锁,或者,在本发明的模块的在位使用中,对其进行了错误解锁,即解锁了错误线路的模块,只要模块尚未操作拨出以及在多排端口的情况下其复位操作旋转角度设计得当,均可对其进行随即的纠正,即可对模块实施在位的复位,恢复其锁定状态,过程中线路信号均保持不受影响。以上这些优势均是直拉式拉环方式,以及旋转式拉环方式所不能具备的。对于旋转式拉环方式而言,由于其无论解锁还是复位,都需先行将线缆移除,因此无论何种情形,包括正常解锁与误操作,其信号被中断都无可避免。
综上可知,本发明的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及操作方法,为模块的解锁与复位提供了一种完备的操作机制,并可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误操作和意外的发生,而同时其相关的各项操作亦简单易行。
根据上述推拉环11A的解锁与复位操作,即可对本发明中的可插拔模块1A的推拉环限位槽1326A的设置情况进行说明。该限位槽通过其上下有关槽面边界的形状,对推拉环11A的限位柱113实施相应限位作用,以此控制推拉环11A的有关运动轨迹。如图4、图5所示,推拉环限位槽1326A的一侧开口于壳体的底面,目的是使推拉环限位柱113能够装配进入槽内,而该侧所含槽面边界某处设置的前述限位凸起1327,为对应推拉环11A处于其初始水平状态时其限位柱113的位置。图19A1显示在推拉环11A的初始水平状态,其限位柱113于推拉环限位槽1326A中的位置情况。该图及至图19E1为模块1A处于正向方位下的其有关透视侧视图。可知,在模块1A的初始状态,限位柱113为与推拉环限位槽1326A的上述边界处所设置的该限位凸起1327相抵,在模块1A的正常使用方位下,推拉环11A因此不会由于自身重力原因而发生旋转下垂,而可保持于水平状态,同时在无专门外力作用下,推拉环11A也不会发生来回的转动或者跳动,因其向另一侧的转动已被解锁片12A的旋转让位孔1212A限制。该设置使本发明中的推拉环11A在其初始位置,比如模块为安装于设备安装笼中,处于锁定的其正常工作状态下,拉环不仅能自然处于水平状态,而且能保持一种稳定,不会因外界的振动等环境因素而导致环体发生跳动或者颤动,而产生出噪声的影响。
推拉环限位槽1326A的另一侧边界为一完整组合曲面,其靠向模块端口的区域为与对侧所含边界配合,实际构成一圆弧形让位槽,上述限位凸起1327即位于其中,其靠里的区域为一凹陷状限制曲面,余下中间不需要推拉环11A发生旋转而保持水平状态的一小段区域则为水平直面。这其中,靠端口侧的圆弧形让位槽允许推拉环11A经其限位柱113由其所处水平初始位置向模块底面侧做转动,转动的角度受限于解锁片12A的旋转让位孔1212A,或者根据需要也可选择受限于该圆弧形让位槽自身。
图19A2另外显示模块1A在该初始状态下的其底面朝上的有关透视顶视图,以更清楚展示转动块15A的状态,以及与解锁片12A和推拉环11A之间的有关作用关系;另参见图17A1和图18A。可知,转动块15A为处于其初始自由0位,卡位凸起151露出于解锁片12A中央“U”形框架122侧面的镂空区,复位凸起152A露出于解锁片侧臂121A的矩形复位让位开口1213。
如前所述,推拉环11A在推动解锁片12A至解锁位置实施解锁操作时,是以其限位柱113与解锁片旋转让位孔1212A相抵来实现推拉环11A为水平状态的运动控制,因此推拉环11A解锁运动的过程并不需借助推拉环限位槽1326A的边界约束,故此推拉环限位槽1326A的前述一侧于底面为开口的设计,并不会影响推拉环11A的上述解锁操作。由此,上述操作的设置为兼顾了解锁运动控制和限位柱113于推拉环限位槽1326A中的安装。
图19B1继续显示推拉环11A向里,即向模块尾端,水平推动至模块解锁位置时,其限位柱113于推拉环限位槽1326A中的位置。图19B2同时给出模块1A底面朝上方位下的其有关透视顶视图。在该位置,解锁片12A被转动块15A的卡位凸起151通过解锁片12A中央“U”形框架122的卡位边沿1224卡住,使模块1A保持在该解锁状态。在该状态下,推拉环限位槽1326A的所示边界将允许限位柱113由此处做图19B1所示中的向上侧的转动,即推拉环11A可向模块1A的底面侧转动,转动的角度同样受限于解锁片12A的旋转让位孔1212A,或者根据需要也可使其受限于推拉环限位槽1326A的该处边界自身。
图19C1进一步显示推拉环11A从上述解锁位置向模块1A底面侧旋转,进行模块的复位操作,在确保解锁片卡位边沿1224脱离转动块15A卡位凸起151的卡位时,其限位柱113于推拉环限位槽1326A中的位置。可知,通过设定解锁片12A旋转让位孔1212A的旋转让位幅度,或者推拉环限位槽1326A此处边界的位置,即可限定推拉环11A的该最大可允许的复位操作旋转角度。在该可允许的最大复位操作旋转角度下,依据前述有关设计元素进行设置的该复位旋转操作,将达成转动块卡位凸起151与解锁片卡位边沿1224的脱离。图19C2显示该复位旋转操作下的模块1A底面朝上方位的其有关透视顶视图。可知,在图19C1所示该复位操作的最大旋转角度下,转动块15A的复位凸起152A已呈完全压下,卡位凸起151已脱离与解锁片卡位边沿1224的卡位,此时在解锁片回位弹簧104的作用下,解锁片12A将开始自行回位,同时推拉环限位槽1326A的约束边界将通过对推拉环限位柱113的约束,驱使推拉环11A回复至图19A1/A2或图19D1/D2所示的水平初始状态。与此同时,解锁片侧臂121A上的弯折结构1214将抵达模块壳体两侧水平纵向收容槽1322中的前述定位面1323,代表解锁片回位过程结束,此时限位柱113将返回至推拉环限位槽1326A中的限位凸起1327位置。
图19E1、图19E2另外显示前述的从推拉环11A的水平初始位置向模块底面侧旋转拉环,使限位柱113克服和越过限位凸起1327后的情形。其中,在模块1A为底面朝上方位放置的情况下(参见图2B),转动后为呈抬起状态的推拉环11A,同样因受限位凸起1327的作用(借助图4、图5),也不会自行回落至水平初始位置,而可停留于限位柱113刚越过该凸起之后的角度。该状态被设置为:在本发明的可插拔模块1A的初始状态,无论模块处于何种方位,均可使推拉环11A向模块的底面侧旋转,并自行保持于转开状态,以方便此时需要时对模块进行插拔线缆等操作。此外,本发明的可插拔模块1A在其初始状态,亦即模块1A处于安装笼2中时的其正常工作状态下,可使推拉环11A发生旋转的该推拉环限位槽1326A的设置,还可对使用中的推拉环11A有可能遭受的某些意外或者非正常冲击提供一个旋转的缓冲释放,从而起到一种保护作用。解除上述这种旋转转开的状态,使推拉环11A回复至水平位置,只需向回压动拉环,使限位柱113克服限位凸起1327返回即可。
参见以上有关附图,本发明的可插拔模块1A的组装过程及各部件的有关装配情况如下:
第1步:将解锁凸块105连接至解锁片12A(参见图11),将推拉环11A连接至解锁片12A(参见图9)。其中解锁片12A为金属钣金件,连接过程中其相应部位可施加一定可复弹性形变以完成所述装配。
第2步:将转动块扭簧101安置于转动块15A(参见图13),二者一起安装至壳体基座13A上的转动块安装基台1311A(参见图15),其中转动块15A的支撑转轴153连同套置其上的扭簧101一起安插于安装基台1311A的扭簧安装槽1312内,将转动块15A的复位凸起152A落于安装基台1311A的转动块让位槽1315中。
第3步:将转动块支架102置于壳体基座13A的支架安装基座1313上(参见图16),将支架102两端的定位孔套接于转动块15A支撑转轴153的冒出端,同时将支架102的两个中部固定螺钉孔与支架安装基座1313的螺钉孔1314对准,然后用支架固定螺钉103将转动块支架102固定于支架安装基座1313。至此,转动块15A于壳体基座13A上的固定安装完成。此时支架102为套固住转动块15A,但不对转动块15A产生直接下压力。转动块15A在扭簧安装槽1312、转动块扭簧101和转动块支架102的共同限制下,将可稳定地以其支撑转轴153为轴做旋转运动。
第4步:将已安装好解锁凸块105和推拉环11A的解锁片12A,由上至下套接至壳体基座13A前端的底部安装区域上。其中,套接时,将解锁片侧臂121A上的弯折结构1214对准壳体基座13A两侧的垂向安装槽1321,此时解锁片12A上已安装的推拉环11A,其限位柱113将位于壳体基座13A两侧的推拉环限位槽1325A的底面开口区域内,解锁片12A与推拉环11A一起,可向下与壳体基座进行套接。其中特别的,壳体基座13A上已安装的转动块15A,其板块状基体的外形轮廓对安装过程中的推拉环11A的限位柱113做有避让设计,以消除安装时的冲突。在套接过程中,当解锁片侧臂121A的片体开始触碰到壳体基座13A上已安装的转动块15A的突出部位复位凸起152A时,可用简单工具将两侧转动块15A的复位凸起端压下(即使转动块15A发生相应旋转运动),然后以解锁片自身片体压住复位凸起152A继续完成套接,直至套接到位时,复位凸起152A从解锁片侧臂121A的矩形复位让位开口1213中弹出,与此同时,壳体基座13A前端侧面设置的解锁片限位凸起1324落于解锁片侧臂121A上的解锁片限位狭孔1216中。至此,解锁片12A于壳体基座13A上的安装到位。此时,解锁片12A的弯折结构1214位于壳体基座13A两侧的水平纵向收容槽1322中,推拉环11A的限位柱113位于壳体基座13A两侧的推拉环限位槽1326A内,在壳体基座13A两侧解锁片限位凸起1324与解锁片限位边缘1325的共同约束下,解锁片12A将可由推拉环11A带动在水平方向上往复滑动。
第5步:将解锁片回位弹簧104经解锁片侧臂121A上的回位弹簧安装方孔1215塞入壳体基座13A两侧的上述水平纵向收容槽1322中,弹簧的一端与解锁片弯折结构1214相抵,另一端与水平纵向收容槽1322靠模块尾端一侧的内壁相抵。此时,解锁片12A受到该回位弹簧104的作用力,将自行滑动至其弯折结构1214与壳体水平纵向收容槽1322靠模块端口一侧的内壁,即前述的定位面1323相抵。至此,可插拔模块1A壳体上的各主要部件于壳体基座13A上的装配完毕。
第6步:完成壳体基座13A内部包括模块电路板106在内的各元件的安装。
第7步:最后,将壳体盖板14与壳体基座13A连接,经盖板固定螺钉107固定,可插拔模块1A的组装完成。
由以上装配过程及内容可知,使用本发明解锁结构的上述可插拔模块,其组装简单易行,装配牢靠稳固,也无需借助特殊或专门工具,具有很好的可操作实施性。
参见图18B、图18C,可知,上述实施例的工作方式是以该图示中的推拉环11A的复位边沿112A,从图示中转动块15A的复位凸起152A的下方,由下至上与复位凸起152A进行复位作用,相应推拉环11A为图示中的向下侧转动,即向可插拔模块1A的底面侧转动,该转动为使推拉环11A非绕经模块1A的端口。原理上,另一种实施方式可以是将推拉环11A的复位边沿112A,从上述图示中的转动块15A的复位凸起152A的上方,由上至下与复位凸起152A进行作用,相应推拉环11A的转动,为图示中的向上侧方向,即背向可插拔模块1A底面侧的方向,而该转动将使推拉环11A绕经模块1A的端口,因此其复位旋转操作之前需先将模块所连接的线缆移除。该实施方式有可能在一些运用场合,即对推拉环11A的复位旋转空间有特别限制的场合中适用,比如对模块所使用的拉环部件,要求其有关操作不能超出模块自身的某指定横向维度范围以外。
图20、图21即给出上述后一实施方式下的可插拔模块1B,其推拉环11B、转动块15B与解锁片12B三者在模块1B上完成装配后,在模块1B的正向方位下,三者分别于模块解锁和复位位置/状态下的相互间位置关系,连同解锁片12B上同样装配的解锁凸块部件和各作用下的弹簧结构。其中,该实施例下的转动块15B的结构如图22所示。与前一实施例相比,该实施例下的转动块15B,其复位凸起152B不再需设成下沉式的错层结构,而同样与转动块15B的板块状基体为同层一体,即复位凸起152B与卡位凸起151在转动块支撑转轴153上无轴向分离;其余部分,包括转动块15B背面的扭簧槽结构等,均与前一实施例相同。图23则显示对应的可插拔模块1B的壳体前端区域的放大结构图。可知,壳体前端的安装空间,除推拉环限位槽1326B之外,与前一实施例的差异即在于转动块安装基台1311B上不再设有前一模块1A中的转动块让位槽1315(参见图4)。
图24另显示图23中关于该实施例下的推拉环限位槽1326B的局部放大结构图。由于该实施例的推拉环11B的限位柱113,其有关作用的运动方向与前一实施例为相反,因此推拉环限位槽1326B的主体约束边界在该实施例中为靠模块底面一侧(对比前图4、图5)。同时,为满足限位柱113进入至槽内的安装需要,在该侧仍需设置一于底面的但为有限的开口,其所处位置对该约束边界的影响可忽略。实际上,由于模块1B在所处正向方位的常规使用下,其复位旋转操作下的为向上抬起状态的推拉环11B(参见图21、图29C2),自解锁/复位位置开始回退时,其环体回复至水平位置的动作,可由该推拉环11B自身的重力因素单独促成,因此原则上可不需借助上述约束边界的作用,故该约束边界于底面且为非紧要区域的有限开口,完全不会对模块1B的常规使用下的操作带来影响。该整体约束界面的仍然设置,一方面可使推拉环11B的回位动作更为顺滑,另一方面也可兼顾某些非常规使用的情况,比如模块为上下倒置操作,或者为侧卧放置使用。
与此同时,由于该实施例下的可插拔模块1B,在常规正向方位下其推拉环11B的初始水平状态(借助图20),仍可由其自身重力因素,配合以解锁片12B此时对应旋转让位孔1212B的转动方位限制自然达成,因此上述该实施例的推拉环限位槽1326B中,也不需再另设置一限位凸起来使推拉环11B处于其初始水平状态。并且,由于该实施例的推拉环11B在解锁片12B对应旋转让位孔1212B的设置限制下,只能由水平位置向绕经模块端口的一侧旋转,所以该旋转对模块于初始位置下的端口线缆的插拔操作已无帮助,而是成为妨碍,因此在上述推拉环限位槽1326B中,也不需再设置初始位置下的对推拉环限位柱113的圆弧形让位槽。综上几点,即得针对此实施例的图23、图24中所示的推拉环限位槽1326B。其中,替代前一实施例中限位凸起1327的有关作用,使该实施例的推拉环11B在其初始水平位置仍能保持一种稳定,不至受外界振动等环境因素影响的设置,由该推拉环限位槽1326B于限位柱113初始位置区域的约束边界直接约束配合实现。
图25显示该实施例下的转动块15B于其上述壳体结构上的完整固定安装的情形。图26、图27分别给出该实施例下的解锁片12B与推拉环11B的详细结构,二者间的装配连接显示于图28。其中解锁片12B与前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其旋转让位孔1212B的设置,它使该实施例的推拉环11B经其限位柱113于该孔中的限制下,只能做相对于解锁片12B的由水平位置向图28中的下侧方向转动,即背向模块1B底面的一侧转动。该设置同样用于推拉环11B在推动解锁片12B时,通过其限位柱113与该旋转让位孔1212B相抵,使推拉环11B保持为水平姿态的运动,以完成解锁操作。除此外,在该解锁片12B两侧臂的前端,设置有如图26中所示的让位缺口1217,该缺口的目的为使该实施例的推拉环11B在进行所述旋转时,其能避免与解锁片12B之间的干涉(参见图21)。
推拉环11B与前一实施例的差异即在于其支臂末端的轮廓设置,以调整所需复位边沿112B的取向。同时,其手触端114B末端面的倾斜取向也做了相应变化,以针对该实施例下的推拉环11B在水平推动时的所需受力,使其限位柱113同样可易于抵住解锁片12B的旋转让位孔1212B。
图29A1、图29B1、图29C1和图29A2、图29B2、图29C2同样先后以底面朝上和正向放置两个方位,给出该实施例下的可插拔模块1B分别于初始、解锁和复位位置/状态下的其前端完整结构的示意图。结合以上可知,其推拉环11B由水平位置向绕经模块端口一侧的方向旋转,以进行所需复位操作的该可插拔模块1B实施例,其仍然具备可于设备安装笼2中带缆插拔的属性,只是不再具有带缆复位的功能,包括于设备安装笼2中使用下的在位复位。

Claims (15)

1.一种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用于将内置有功能组件的模块的壳体安装/拆卸于一安装笼,安装笼中设有安装笼弹片,在壳体上设有能够沿纵向滑动的解锁片,解锁片沿壳体的纵向滑动至指定位置时能够完成壳体与安装笼的解锁,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通过支撑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上在支撑转轴的两侧分别设有卡位凸起与复位凸起,使卡位凸起与复位凸起绕所述支撑转轴做跷跷板式运动;
所述解锁片上设有卡位边沿,在解锁片沿壳体的纵向滑动至指定位置完成壳体与安装笼的解锁时,所述卡位凸起能够与所述解锁片的卡位边沿形成卡接;
所述复位凸起在受到力作用而使所述转动块发生旋转时,能够使所述卡位凸起与所述解锁片的卡位边沿脱离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片上还设有转轴连接孔,一个推拉环通过转轴经所述转轴连接孔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解锁片,推拉环能够推动和拉动所述解锁片沿壳体的纵向滑动,所述推拉环上还设有复位边沿;
在所述推拉环带动所述解锁片沿壳体的纵向滑动至指定位置完成壳体与安装笼的解锁时,所述复位凸起能够靠近所述推拉环的复位边沿;
所述复位凸起的作用面为倾斜面,在推拉环旋转时,所述复位凸起的作用面能够与所述复位边沿发生相对滑动,使转动块旋转,从而使所述卡位凸起与所述解锁片的卡位边沿脱离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片上还设有旋转让位孔,所述推拉环上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能够在所述旋转让位孔中滑移,当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旋转让位孔的一端时,所述推拉环为纵向水平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推拉环限位槽,所述推拉环的限位柱位于所述推拉环限位槽中,所述推拉环限位槽通过其槽面边界对所述限位柱进行约束,当所述限位柱位于推拉环限位槽内的不同位置时,所述推拉环能够发生旋转或者保持于纵向水平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环限位槽的槽面边界设置有一限位凸起,所述推拉环的限位柱能够与所述限位凸起相抵,使所述推拉环保持在纵向水平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环限位槽包含一圆弧形让位槽,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圆弧形让位槽内,当推拉环由纵向水平位置旋转使所述限位柱越过所述限位凸起时,所述限位柱能够被所述限位凸起限制而使推拉环保持于旋转转开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片上还设有复位让位开口,在解锁片沿壳体的纵向滑动至指定位置完成壳体与安装笼的解锁时,所述复位凸起能够从所述解锁片的复位让位开口中通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块上围绕所述支撑转轴设置有一扭簧槽,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扭簧安装槽,一转动块扭簧设置于所述转动块与所述壳体之间并套置于所述支撑转轴上,转动块扭簧的两个支臂分别位于所述转动块的扭簧槽和壳体的扭簧安装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的转动块支架,所述转动块支架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套接于所述支撑转轴而定位住所述转动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解锁片与所述壳体之间还设有沿纵向布置的解锁片回位弹簧,解锁片上设有弯折结构,壳体上设有收纳所述弯折结构与解锁片回位弹簧的水平纵向收容槽,所述解锁片回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弯折结构相接,另一端与所述水平纵向收容槽的纵向一端抵接;
而且,所述水平纵向收容槽的纵向另一端的内壁面为设定的定位面,该定位面能够与所述解锁片的弯折结构相抵,决定解锁片在壳体上沿纵向由所述指定位置返回时可至的终极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允许解锁片上的弯折结构通过的垂向安装槽,所述垂向安装槽一端开口,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水平纵向收容槽;
所述解锁片在所述弯折结构的纵向一侧还排列设有解锁片回位弹簧安装口,所述解锁片回位弹簧安装口与所述水平纵向收容槽位置相对,用以安装解锁片回位弹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可移动解锁部件,所述可移动解锁部件的两侧沿水平纵向各排列设置有第一固定轴和第二固定轴,所述解锁片包含两个沿纵向的平行并列支端,所述解锁片的支端上沿水平纵向排列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可移动解锁部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轴和第二固定轴分别经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连接至所述解锁片,而能够沿壳体纵向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轴与第一定位孔之间为紧配合,所述第二定位孔在垂直方向与所述第二固定轴为紧配合,在水平方向为充分宽松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解锁部件为含有两个支端的“U”形结构,所述可移动解锁部件的支端的末端为解锁斜面,所述解锁斜面通过沿壳体纵向的移动能够与所述安装笼弹片作用,而完成壳体与安装笼的解锁。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一横向挡壁,该横向挡壁能够与所述解锁片相抵,用于限定解锁片在壳体上沿纵向向所述指定位置滑动时的停止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片上还设有解锁片限位狭孔,所述解锁片限位狭孔为沿壳体纵向的狭长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解锁片限位凸起,所述解锁片限位凸起位于所述解锁片限位狭孔中,使所述解锁片在沿壳体纵向滑动的时候能够被所述解锁片限位凸起限制于所述壳体上。
CN201910803603.8A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 Active CN1105429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03603.8A CN110542955B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03603.8A CN110542955B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2955A CN110542955A (zh) 2019-12-06
CN110542955B true CN110542955B (zh) 2021-01-12

Family

ID=68712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03603.8A Active CN110542955B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429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56811B (zh) * 2022-08-18 2023-09-05 武汉联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模块及其解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01520B2 (en) * 2003-05-30 2007-04-10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ptical module having a simple mechanism for releasing from a cage
TWI510006B (zh) * 2013-12-31 2015-11-21 Applied Optoelectronics Inc 可插拔光收發模組
US20170031109A1 (en) * 2015-07-29 2017-02-02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equipped with a moving-pin latching/delatching system that includes an elongated delatching pull tab
US9958623B1 (en) * 2017-06-29 2018-05-01 Seikoh Giken Co., Ltd. Tool for plug, plug and cable with plug
CN109728487A (zh) * 2017-10-30 2019-05-07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适配器
CN108037568A (zh) * 2017-12-22 2018-05-15 昂纳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2955A (zh) 2019-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08429B2 (en) Releasing mechanism of an optical module from a host board
CN110632712B (zh) 可插拔模块的解锁结构与操作方法
US6494623B1 (en) Release mechanism for pluggable fiber optic transceiver
US6789958B2 (en) Release mechanism for pluggable fiber optic transceiver
EP1548896B1 (en) Module connect/disconnect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disconnecting a module using the structure
CN111435261B (zh) 固定机构及其相关电子设备
CN111740272B (zh) 连接器
JP2006127522A (ja) ドッキングステーション
US1177725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ting and unmating the same
CN108089654B (zh) 插拔装置及具有该插拔装置的机箱
CN109254360B (zh) 光收发模块外壳以及光收发模块
KR20140070331A (ko) 통신모듈
EP1176858B1 (en) Insertion and removal system in plug-in unit
CN110362161B (zh) 插拔装置、采用该插拔装置的机箱及电子装置
US7658649B2 (en) Card connector mechanism and card adapter having the card connector mechanism
CN110542955B (zh) 一种可带缆插拔的模块的解锁结构
US20060078259A1 (en) Latching mechanism for small form factor pluggable modules
KR20140117502A (ko) 레버식 커넥터
CN110556670B (zh) 一种可插拔模块的解锁结构
EP3309652A1 (en) Docking station for electronic device
JP4175313B2 (ja) ロック機構付きパッケージ及び光トランシーバ
US7234966B2 (en) IC card connector equipped with respective cover doors and associated anti-mismating device
US4746304A (en) Connection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electrical devices
US7189013B2 (en) Latch type optical module
JP2011233281A (ja) ロック検知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