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38365B - 一种儿科呼吸道内科雾化给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儿科呼吸道内科雾化给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38365B
CN110538365B CN201910797048.2A CN201910797048A CN110538365B CN 110538365 B CN110538365 B CN 110538365B CN 201910797048 A CN201910797048 A CN 201910797048A CN 110538365 B CN110538365 B CN 1105383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fixedly connected
round box
box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970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38365A (zh
Inventor
杨占双
梅梅
聂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mus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mus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mus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mus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79704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383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383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83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383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83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1/00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3/00Insufflators for therapeutic or disinfectant purposes, i.e. devices for blowing a gas, powder or vapour into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1/00Devices for introducing or retaining media, e.g. remedies, in cavities of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2/00Special media to be introduced, removed or treated
    • A61M2202/04Liqu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2/00Special media to be introduced, removed or treated
    • A61M2202/06Solids
    • A61M2202/064Powd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10Trunk
    • A61M2210/1025Respiratory system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ozz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儿科呼吸道内科雾化给药装置,包括上圆盒,上圆盒的上端口螺纹配合安装盒盖,盒盖中间的预留孔内通过密封轴承转动安装竖管,竖管的下端封闭并位于上圆盒的底部,竖管内设有同轴的滚珠丝杠副,滚珠丝杠副螺母的外周与竖管的内周通过阻尼轴承转动连接,滚珠丝杠副丝杠的上端位于盒盖的上方固定连接压板的底侧,压板的底侧与盒盖的顶侧通过数个弹簧杆固定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操作便捷,能够分别进行雾化上药与干粉上药,通过手动按压的方式使搅拌叶对需要混合的药物进行搅拌,有利于配备的雾化药物快速均匀混合,利用氧气携带干粉药物,氧气携带的药物越多,氧气越多,从而避免干粉上药时干粉过多形成缺氧环境对患者造成的不适。

Description

一种儿科呼吸道内科雾化给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呼吸道给药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儿科呼吸道内科雾化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呼吸道直接给药具有剂量低、起效快和副作用小等优点,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治疗哮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其它多种呼吸道疾病的首选方式;目前采用雾化吸入疗法将药物微粒送达病灶的装置主要有三种:定量吸入器、干粉吸入器以及雾化器,雾化上药中为使药物处于最佳药效状态,需要现场使调配雾化药物,现有的雾化器一般没有搅拌装置,导致药物无法均匀混合,或电动搅拌装置导致雾化器体积过大,使雾化器结构复杂,且实际呼吸道上药中通常需要干粉上药与雾化上药相结合,需要在上药过程中更换上药装置,导致上药操作繁琐,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故我们发明了一种儿科呼吸道内科雾化给药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儿科呼吸道内科雾化给药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儿科呼吸道内科雾化给药装置,包括上圆盒,上圆盒的上端口螺纹配合安装盒盖,盒盖中间的预留孔内通过密封轴承转动安装竖管,竖管的下端封闭并位于上圆盒的底部,竖管内设有同轴的滚珠丝杠副,滚珠丝杠副螺母的外周与竖管的内周通过阻尼轴承转动连接,滚珠丝杠副丝杠的上端位于盒盖的上方固定连接压板的底侧,压板的底侧与盒盖的顶侧通过数个弹簧杆固定连接,竖管的外周固定安装数个搅拌叶;上圆盒的下方设有下圆盒,下圆盒的上端口螺纹配合安装密封盖,密封盖的顶部设有倒L型管,倒L型管的下端朝下并位于下圆盒的顶部,倒L型管的左端穿过密封盖并与密封盖密封固定连接,下圆盒的左部设有连管,连管的一端位于下圆盒底部的左部,连管的另一端穿过密封盖并与密封盖密封固定连接;上圆盒左侧的下端开设出药孔,出药孔的外端固定连接抽水泵的进水口,抽水泵的出水口固定连接雾化器的进口,雾化器的出口固定连接横管右端的预留孔,横管的左端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同轴的转动环的右侧,转动环的左侧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同轴的套管的右端,套管与横管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套管的左端固定连接同轴的锥形管的大口端,套管内设有同轴的外螺纹管,外螺纹管的外周与锥形管小口端的内周滑动接触配合,外螺纹管内螺纹安装同轴的内螺纹管,内螺纹管外周的右端与转动环的内周通过连杆固定连接,套管的内周开设条形滑槽,条形滑槽内活动安装滑杆,滑杆的外端仅能够沿条形滑槽左右滑动,滑杆的内端与外螺纹管固定连接,内螺纹管的右端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直角管的左端,直角管的下端穿过横管并与横管密封固定连接,直角管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三通管的上端,第一三通管的下端与右端依次连接第一阀门的出口、第二阀门的出口,第二阀门的进口与倒L型管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一阀门的进口固定连接第二三通管的上端,第二三通管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三阀门的进口,第三阀门的出口与连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三通管的下端固定连接调压阀的出口,调压阀的进口与氧气泵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儿科呼吸道内科雾化给药装置,所述的连管下端的竖向管内设有同轴的转轴,转轴与连管通过第一轴座转动连接,转轴的外周固定安装螺旋叶片,转轴的下端固定安装扇叶。
如上所述的一种儿科呼吸道内科雾化给药装置,所述的下圆盒的右上部设有竖轴,竖轴外周的中部轴承安装第二轴座,第二轴座与密封盖相连接,竖轴上端的右侧固定安装网板,网板的顶侧与倒L型管的下端面间隙配合,竖轴与转轴通过传动装置传动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儿科呼吸道内科雾化给药装置,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转轴上端固定安装的第一斜齿轮,连管的右侧开设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通过密封轴承转动安装横轴,横轴的左端固定安装第二斜齿轮,第二斜齿轮与第一斜齿轮啮合配合,竖轴的下端固定安装第三斜齿轮,横轴的右端固定安装第四斜齿轮,第四斜齿轮与第三斜齿轮啮合配合。
如上所述的一种儿科呼吸道内科雾化给药装置,所述的密封盖的右侧开设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通过密封轴承转动安装同轴的丝杆,丝杆外周的左部螺纹安装同轴的小内螺纹管,小内螺纹管的左端与第二轴座固定连接,小内螺纹管固定连接伸缩杆的一端,伸缩杆的另一端与密封盖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儿科呼吸道内科雾化给药装置,所述的盒盖顶侧一侧的预留孔内固定安装单向阀。
如上所述的一种儿科呼吸道内科雾化给药装置,所述的密封盖为下端开口圆盒,圆盒内壁下端的内螺纹与下圆盒外周上端的外螺纹螺纹配合连接,下圆盒的上方设有挡环,挡环与圆盒固定连接,挡环的底侧设有密封垫,密封垫的底侧与下圆盒的顶侧接触配合。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操作便捷,能够分别进行雾化上药与干粉上药,通过手动按压的方式使搅拌叶对需要混合的药物进行搅拌,有利于配备的雾化药物快速均匀混合,利用氧气携带干粉药物,氧气携带的药物越多,氧气越多,从而避免干粉上药时干粉过多形成缺氧环境对患者造成的不适,雾化上药的同时能够进行氧气补充,雾化上药管与干粉上药管采用套管的形式,从而缩减上药装置的体积,使上药装置小巧化,且干粉上药管上药时能够伸长,避免干粉进入雾化上药管内,能够满足实际需求,适合推广。使用本发明时,将下圆盒从密封盖下方拧下,在下圆盒内装入干粉药物,再将盒盖从上圆盒的上端拧下,在上圆盒内装入调配的雾化药物,然后向下按压压板的顶侧,使压板带动滚珠丝杠副的丝杠快速向下移动,弹簧杆被压缩,由于滚珠丝杠副的丝杠无法转动,故滚珠丝杠副的螺母沿丝杠相对向上移动的同时自转转动,滚珠丝杠副的螺母通过阻尼轴承带动竖管、搅拌叶转动,搅拌叶对上圆盒内的雾化液体药物进行搅拌,松开压板,压板在弹簧杆的作用下带动滚珠丝杠副的丝杠向上移动复位,滚珠丝杠副的螺母反向转动,由于滚珠丝杠副的螺母无法通过阻尼轴承带动竖管反向转动,故竖管与搅拌叶在惯性的作用下进行对雾化液体药物继续进行搅拌,快速反复按压数次压板的顶侧,使搅拌叶不断搅拌雾化液体药物,使雾化液体药物快速均匀混合;当需要干粉上药时,转动转动环,转动环通过连杆带动内螺纹管转动,外螺纹管带动滑杆沿条形滑槽向左移动,至外螺纹管的左端从锥形管内伸出,使干粉上药管延长,便于干粉上药管的上药端抵达呼吸道深处,再使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与第三阀门打开,然后给氧气泵通电,氧气从氧气泵内进入调压阀、第二三通管、第三阀门、连管内,从连管的一端喷出的氧气能够使下圆盒内的干粉药物被吹起,使干粉药物弥漫在下圆盒内,从而干粉药物能够随氧气依次进入倒L型管、第二阀门、直角管、内螺纹管、外螺纹管内,并通过外螺纹管喷向呼吸道,此时通过调压阀能够控制氧气进入下圆盒的压强,氧气泵通电状态下,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与第三阀门关闭,外螺纹管内能够单独喷出氧气;当进行雾化上药时,转动转动环使外螺纹管的左端位于套管内,使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与第三阀门关闭,再给氧气泵、抽水泵与雾化器通电,抽水泵能够将上圆盒内的雾化液体药物抽入雾化器内,经过雾化后形成雾化气进入横管内,并通过转动环、套管进入锥形管内,并通过锥形管喷出,此时从外螺纹管喷出的氧气能够避免雾化器进入外螺纹管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Ⅰ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的Ⅱ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1的Ⅲ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儿科呼吸道内科雾化给药装置,如图所示,包括上圆盒1,上圆盒1的上端口螺纹配合安装盒盖2,盒盖2中间的预留孔内通过密封轴承转动安装竖管3,竖管3的下端封闭并位于上圆盒1的底部,竖管3内设有同轴的滚珠丝杠副4,滚珠丝杠副4螺母的外周与竖管3的内周通过阻尼轴承转动连接,滚珠丝杠副4丝杠的上端位于盒盖2的上方固定连接压板5的底侧,压板5的底侧与盒盖2的顶侧通过数个弹簧杆6固定连接,竖管3的外周固定安装数个搅拌叶7;上圆盒1的下方设有下圆盒8,下圆盒8的上端口螺纹配合安装密封盖9,密封盖9的顶部设有倒L型管10,倒L型管10的下端朝下并位于下圆盒8的顶部,倒L型管10的左端穿过密封盖9并与密封盖9密封固定连接,下圆盒8的左部设有连管11,连管11的一端位于下圆盒8底部的左部,连管11的另一端穿过密封盖9并与密封盖9密封固定连接;上圆盒1左侧的下端开设出药孔12,出药孔12的外端固定连接抽水泵13的进水口,抽水泵13的出水口固定连接雾化器14的进口,雾化器14的出口固定连接横管15右端的预留孔,横管15的左端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同轴的转动环16的右侧,转动环16的左侧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同轴的套管17的右端,套管17与横管15通过连接杆25固定连接,套管17的左端固定连接同轴的锥形管18的大口端,套管17内设有同轴的外螺纹管19,外螺纹管19的外周与锥形管18小口端的内周滑动接触配合,外螺纹管19内螺纹安装同轴的内螺纹管20,内螺纹管20外周的右端与转动环16的内周通过连杆21固定连接,套管17的内周开设条形滑槽22,条形滑槽22内活动安装滑杆23,滑杆23的外端仅能够沿条形滑槽22左右滑动,滑杆23的内端与外螺纹管19固定连接,内螺纹管20的右端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直角管24的左端,直角管24的下端穿过横管15并与横管15密封固定连接,直角管24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三通管26的上端,第一三通管26的下端与右端依次连接第一阀门27的出口、第二阀门28的出口,第二阀门28的进口与倒L型管10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一阀门27的进口固定连接第二三通管30的上端,第二三通管30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三阀门29的进口,第三阀门29的出口与连管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三通管30的下端固定连接调压阀31的出口,调压阀31的进口与氧气泵32相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操作便捷,能够分别进行雾化上药与干粉上药,通过手动按压的方式使搅拌叶对需要混合的药物进行搅拌,有利于配备的雾化药物快速均匀混合,利用氧气携带干粉药物,氧气携带的药物越多,氧气越多,从而避免干粉上药时干粉过多形成缺氧环境对患者造成的不适,雾化上药的同时能够进行氧气补充,雾化上药管与干粉上药管采用套管的形式,从而缩减上药装置的体积,使上药装置小巧化,且干粉上药管上药时能够伸长,避免干粉进入雾化上药管内,能够满足实际需求,适合推广。使用本发明时,将下圆盒8从密封盖9下方拧下,在下圆盒8内装入干粉药物,再将盒盖2从上圆盒1的上端拧下,在上圆盒1内装入调配的雾化药物,然后向下按压压板5的顶侧,使压板5带动滚珠丝杠副4的丝杠快速向下移动,弹簧杆6被压缩,由于滚珠丝杠副4的丝杠无法转动,故滚珠丝杠副4的螺母沿丝杠相对向上移动的同时自转转动,滚珠丝杠副4的螺母通过阻尼轴承带动竖管3、搅拌叶7转动,搅拌叶7对上圆盒1内的雾化液体药物进行搅拌,松开压板5,压板5在弹簧杆6的作用下带动滚珠丝杠副4的丝杠向上移动复位,滚珠丝杠副4的螺母反向转动,由于滚珠丝杠副4的螺母无法通过阻尼轴承带动竖管3反向转动,故竖管3与搅拌叶7在惯性的作用下进行对雾化液体药物继续进行搅拌,快速反复按压数次压板5的顶侧,使搅拌叶7不断搅拌雾化液体药物,使雾化液体药物快速均匀混合;当需要干粉上药时,转动转动环16,转动环16通过连杆21带动内螺纹管20转动,外螺纹管19带动滑杆23沿条形滑槽22向左移动,至外螺纹管19的左端从锥形管18内伸出,使干粉上药管延长,便于干粉上药管的上药端抵达呼吸道深处,再使第一阀门27关闭,第二阀门28与第三阀门29打开,然后给氧气泵32通电,氧气从氧气泵32内进入调压阀31、第二三通管30、第三阀门29、连管11内,从连管11的一端喷出的氧气能够使下圆盒8内的干粉药物被吹起,使干粉药物弥漫在下圆盒8内,从而干粉药物能够随氧气依次进入倒L型管10、第二阀门28、直角管24、内螺纹管20、外螺纹管19内,并通过外螺纹管19喷向呼吸道,此时通过调压阀31能够控制氧气进入下圆盒8的压强,氧气泵32通电状态下,第一阀门27打开,第二阀门28与第三阀门29关闭,外螺纹管19内能够单独喷出氧气;当进行雾化上药时,转动转动环16使外螺纹管19的左端位于套管17内,使第一阀门27打开,第二阀门28与第三阀门29关闭,再给氧气泵32、抽水泵13与雾化器14通电,抽水泵13能够将上圆盒1内的雾化液体药物抽入雾化器14内,经过雾化后形成雾化气进入横管15内,并通过转动环16、套管17进入锥形管18内,并通过锥形管18喷出,此时从外螺纹管19喷出的氧气能够避免雾化器进入外螺纹管19内。
具体而言,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连管11下端的竖向管内设有同轴的转轴33,转轴33与连管11通过第一轴座34转动连接,转轴33的外周固定安装螺旋叶片35,转轴33的下端固定安装扇叶36。当氧气流经螺旋叶片35时,螺旋叶片35带动转轴33与扇叶36转动,扇叶36产生的风力能够将粉末状的药物扬起,便于风粉末状的药物更好的弥漫在下圆盒8内。
具体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下圆盒8的右上部设有竖轴37,竖轴37外周的中部轴承安装第二轴座38,第二轴座38与密封盖9相连接,竖轴37上端的右侧固定安装网板39,网板39的顶侧与倒L型管10的下端面间隙配合,竖轴37与转轴33通过传动装置40传动连接。转轴33转动时通过传动装置40带动竖轴37转动,竖轴37带动网板39转动,当网板39位于倒L型管10的下端时,能够减弱氧气进入倒L型管10内的速度,当网板39从倒L型管10的下方移开后,氧气进入倒L型管10的速度恢复正常,网板39不断从倒L型管10的下端经过,使进入倒L型管10的氧气形成脉冲,能够将粉末药物通道内的粉末药物震落,从而减少粉末药物对通道的阻碍,使通道保持通畅。
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传动装置40包括转轴33上端固定安装的第一斜齿轮401,连管11的右侧开设第一通孔402,第一通孔402内通过密封轴承转动安装横轴403,横轴403的左端固定安装第二斜齿轮404,第二斜齿轮404与第一斜齿轮401啮合配合,竖轴37的下端固定安装第三斜齿轮405,横轴403的右端固定安装第四斜齿轮406,第四斜齿轮406与第三斜齿轮405啮合配合。转轴33通过第一斜齿轮401与第二斜齿轮404带动横轴403转动,横轴403通过第四斜齿轮406、第三斜齿轮405带动竖轴37转动。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密封盖9的右侧开设第二通孔41,第二通孔41内通过密封轴承转动安装同轴的丝杆42,丝杆42外周的左部螺纹安装同轴的小内螺纹管43,小内螺纹管43的左端与第二轴座38固定连接,小内螺纹管43固定连接伸缩杆44的一端,伸缩杆44的另一端与密封盖9固定连接。拧动丝杆42,使小内螺纹管43通过第二轴座38带动竖轴37向左移动,使第三斜齿轮405与第四斜齿轮406分离,使竖轴37不带动网板39转动,反向拧动丝杆42,使第三斜齿轮405与第四斜齿轮406重新啮合,此时竖轴37带动网板39转动,使氧气形成脉冲进入粉末药物通道内。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盒盖2顶侧一侧的预留孔内固定安装单向阀45。外界的空气能够通过单向阀45进入上圆盒1内,避免圆盒1内形成负压,药物无法被抽水泵13正常抽取。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密封盖9为下端开口圆盒,圆盒内壁下端的内螺纹与下圆盒8外周上端的外螺纹螺纹配合连接,下圆盒8的上方设有挡环46,挡环46与圆盒固定连接,挡环46的底侧设有密封垫,密封垫的底侧与下圆盒8的顶侧接触配合。密封盖9与下圆盒8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形成密封的空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儿科呼吸道内科雾化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圆盒(1),上圆盒(1)的上端口螺纹配合安装盒盖(2),盒盖(2)中间的预留孔内通过密封轴承转动安装竖管(3),竖管(3)的下端封闭并位于上圆盒(1)的底部,竖管(3)内设有同轴的滚珠丝杠副(4),滚珠丝杠副(4)螺母的外周与竖管(3)的内周通过阻尼轴承转动连接,滚珠丝杠副(4)丝杠的上端位于盒盖(2)的上方固定连接压板(5)的底侧,压板(5)的底侧与盒盖(2)的顶侧通过数个弹簧杆(6)固定连接,竖管(3)的外周固定安装数个搅拌叶(7);上圆盒(1)的下方设有下圆盒(8),下圆盒(8)的上端口螺纹配合安装密封盖(9),密封盖(9)的顶部设有倒L型管(10),倒L型管(10)的下端朝下并位于下圆盒(8)的顶部,倒L型管(10)的左端穿过密封盖(9)并与密封盖(9)密封固定连接,下圆盒(8)的左部设有连管(11),连管(11)的一端位于下圆盒(8)底部的左部,连管(11)的另一端穿过密封盖(9)并与密封盖(9)密封固定连接;上圆盒(1)左侧的下端开设出药孔(12),出药孔(12)的外端固定连接抽水泵(13)的进水口,抽水泵(13)的出水口固定连接雾化器(14)的进口,雾化器(14)的出口固定连接横管(15)右端的预留孔,横管(15)的左端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同轴的转动环(16)的右侧,转动环(16)的左侧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同轴的套管(17)的右端,套管(17)与横管(15)通过连接杆(25)固定连接,套管(17)的左端固定连接同轴的锥形管(18)的大口端,套管(17)内设有同轴的外螺纹管(19),外螺纹管(19)的外周与锥形管(18)小口端的内周滑动接触配合,外螺纹管(19)内螺纹安装同轴的内螺纹管(20),内螺纹管(20)外周的右端与转动环(16)的内周通过连杆(21)固定连接,套管(17)的内周开设条形滑槽(22),条形滑槽(22)内活动安装滑杆(23),滑杆(23)的外端仅能够沿条形滑槽(22)左右滑动,滑杆(23)的内端与外螺纹管(19)固定连接,内螺纹管(20)的右端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直角管(24)的左端,直角管(24)的下端穿过横管(15)并与横管(15)密封固定连接,直角管(24)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三通管(26)的上端,第一三通管(26)的下端与右端依次连接第一阀门(27)的出口、第二阀门(28)的出口,第二阀门(28)的进口与倒L型管(10)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一阀门(27)的进口固定连接第二三通管(30)的上端,第二三通管(30)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三阀门(29)的进口,第三阀门(29)的出口与连管(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三通管(30)的下端固定连接调压阀(31)的出口,调压阀(31)的进口与氧气泵(3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呼吸道内科雾化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管(11)下端的竖向管内设有同轴的转轴(33),转轴(33)与连管(11)通过第一轴座(34)转动连接,转轴(33)的外周固定安装螺旋叶片(35),转轴(33)的下端固定安装扇叶(3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儿科呼吸道内科雾化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圆盒(8)的右上部设有竖轴(37),竖轴(37)外周的中部轴承安装第二轴座(38),第二轴座(38)与密封盖(9)相连接,竖轴(37)上端的右侧固定安装网板(39),网板(39)的顶侧与倒L型管(10)的下端面间隙配合,竖轴(37)与转轴(33)通过传动装置(40)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儿科呼吸道内科雾化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装置(40)包括转轴(33)上端固定安装的第一斜齿轮(401),连管(11)的右侧开设第一通孔(402),第一通孔(402)内通过密封轴承转动安装横轴(403),横轴(403)的左端固定安装第二斜齿轮(404),第二斜齿轮(404)与第一斜齿轮(401)啮合配合,竖轴(37)的下端固定安装第三斜齿轮(405),横轴(403)的右端固定安装第四斜齿轮(406),第四斜齿轮(406)与第三斜齿轮(405)啮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儿科呼吸道内科雾化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盖(9)的右侧开设第二通孔(41),第二通孔(41)内通过密封轴承转动安装同轴的丝杆(42),丝杆(42)外周的左部螺纹安装同轴的小内螺纹管(43),小内螺纹管(43)的左端与第二轴座(38)固定连接,小内螺纹管(43)固定连接伸缩杆(44)的一端,伸缩杆(44)的另一端与密封盖(9)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呼吸道内科雾化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盖(2)顶侧一侧的预留孔内固定安装单向阀(4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呼吸道内科雾化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盖(9)为下端开口圆盒,圆盒内壁下端的内螺纹与下圆盒(8)外周上端的外螺纹螺纹配合连接,下圆盒(8)的上方设有挡环(46),挡环(46)与圆盒固定连接,挡环(46)的底侧设有密封垫,密封垫的底侧与下圆盒(8)的顶侧接触配合。
CN201910797048.2A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儿科呼吸道内科雾化给药装置 Active CN1105383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7048.2A CN110538365B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儿科呼吸道内科雾化给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7048.2A CN110538365B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儿科呼吸道内科雾化给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8365A CN110538365A (zh) 2019-12-06
CN110538365B true CN110538365B (zh) 2021-05-18

Family

ID=68710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97048.2A Active CN110538365B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儿科呼吸道内科雾化给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383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17479A (zh) * 2019-12-10 2020-03-27 陈镇 一种可伸缩的消化内科食道涂药器
CN113331154A (zh) * 2020-09-25 2021-09-03 会同金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配药的农药喷洒装置
CN112843397B (zh) * 2020-12-30 2022-07-08 佳木斯大学 一种妇产科用超声波雾化臭氧治疗仪
CN113926031B (zh) * 2021-11-16 2023-08-15 南京茂升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哮喘病人上药用噻托溴铵粉上药器
CN114177467B (zh) * 2021-12-01 2023-06-27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呼吸机
CN117653835B (zh) * 2024-01-31 2024-04-09 佳木斯大学 一种呼吸道治疗雾化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91288B2 (ja) * 2008-02-29 2013-05-08 テルモ株式会社 塗布具
US8118777B2 (en) * 2009-05-29 2012-02-21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livering therapeutic agents
CN202223694U (zh) * 2011-09-28 2012-05-23 李来英 一种粉末药剂雾化喷射器
CN203315476U (zh) * 2013-06-21 2013-12-04 广州白云蓝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多功能组合式施药治疗装置
CN106377822A (zh) * 2016-10-21 2017-02-08 姚树娈 一种呼吸内科给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8365A (zh) 2019-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38365B (zh) 一种儿科呼吸道内科雾化给药装置
CN110354346B (zh) 耳鼻喉护理药物雾化装置
CN108295345A (zh) 一种医疗雾化器
CN109806148A (zh) 一种便于调节升降高度的脚裸关节熏蒸护理装置
CN111282107A (zh) 一种可调节给药速度的呼吸内科雾化给药装置
CN109011045A (zh) 一种智能雾化精准给药装置
CN212915303U (zh) 一种麻醉科浓度调节麻醉装置
CN213191827U (zh) 一种超声科雾化器用便于调节水雾的雾化头
CN203291333U (zh) 药物雾化器
CN211584713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固体药片碾磨雾化装置
CN209173130U (zh) 一种医用面罩式雾化器
CN213642611U (zh) 一种伸缩式吸入型药物雾化器
CN213669977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具有流量控制结构的喷雾器
CN208911158U (zh) 一种连接于呼吸机上使用的喷雾器
CN209332919U (zh) 一种中医内科用雾化器
CN113713220A (zh) 一种电子雾化器
CN112618890A (zh) 一种呼吸道雾化给药装置
CN209316725U (zh) 一种呼吸内科临床吸入式给药装置
CN219022753U (zh) 一种空气加热药物雾化装置
CN109011044A (zh) 智能雾化精准给药系统
CN219896662U (zh) 一种雾化形电子给药器
CN213312573U (zh) 一种压缩雾化给药装置
CN220608812U (zh) 一种呼吸内科自动换药雾化器
CN116870302A (zh) 一种雾化给药装置
CN216496893U (zh) 一种智能系统的手持式智能人工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