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36317A - 一种确定符号属性的方法及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符号属性的方法及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36317A
CN110536317A CN201910356507.3A CN201910356507A CN110536317A CN 110536317 A CN110536317 A CN 110536317A CN 201910356507 A CN201910356507 A CN 201910356507A CN 110536317 A CN110536317 A CN 1105363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mbol
attribute
link
node
inte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565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毕峰
苗婷
卢有雄
邢卫民
刘文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35650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363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36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6317A/zh
Priority to JP2021564687A priority patent/JP7406568B2/ja
Priority to KR1020217038931A priority patent/KR20220004147A/ko
Priority to US17/607,285 priority patent/US20220191848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0/087253 priority patent/WO2020221207A1/zh
Priority to EP20798077.2A priority patent/EP3965453A4/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确定符号属性的方法及节点,其中方法包括: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其中,所述属性包含:不可用属性、或者可用属性;其中,所述第一方式为默认的方式、或者配置的方式。

Description

一种确定符号属性的方法及节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确定符号属性的方法及节点。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无线电业务大量涌现,而无线电业务所依托的频谱资源是有限的,面对人们对带宽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商业通信主要使用的300兆赫兹(MHz)~3吉赫兹(GHz)之间频谱资源表现出极为紧张的局面,已经无法满足未来无线通信的需求。在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例如在新无线(NR,New Radio)系统(或称为5G系统)中,同时也包括5G之后的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将会采用比第四代无线通信(the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为:4G)系统所采用的载波频率更高的载波频率进行通信,例如采用28GHz、45GHz、70GHz等等,这种高频信道具有自由传播损耗较大,容易被氧气吸收,受雨衰影响大等缺点,严重影响了高频通信系统的覆盖性能。通信系统中引入中继节点(RN,Relay Node)后,子节点和父节点之间的距离S不是唯一值,例如有些子节点离父节点较近,有些子节点离父节点较远,此外节点可以移动,所以S不是唯一值且可能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收发转换时间或发收转换时间switching gap(简称为gap)不能抵消距离S的因素,所以需要若干个符号用作gap,以抵消距离S的因素。但现有技术中子节点和父节点之间不能互相了解符号所对应的属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用于一种确定符号属性的方法及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符号属性的方法,包括:
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其中,所述属性包含:不可用属性、或者可用属性;
其中,所述第一方式为默认的方式、或者配置的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符号属性的方法,应用于第一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其中,所述属性包含:不可用属性、或者可用属性;其中,所述第一方式为默认的方式、或者配置的方式;
所述至少一个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传播时延PD;
等效时间差E_offset;
收发转换时间gap;
符号时长T_symbol;
过渡期transient period。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符号属性的方法,应用于第二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其中,所述属性包含:不可用属性、或者可用属性;
其中,所述第二方式为默认的方式、或者第一节点配置的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符号属性的方法,应用于第二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二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其中,所述属性包含:不可用属性、或者可用属性;其中,所述第二方式为默认的方式、或者第一节点配置的方式;
所述至少一个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传播时延PD;
等效时间差E_offset;
收发转换时间gap;
符号时长T_symbol;
过渡期transient period。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点,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其中,所述属性包含:不可用属性、或者可用属性;
其中,所述第一方式为默认的方式、或者配置的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点,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其中,所述属性包含:不可用属性、或者可用属性;其中,所述第一方式为默认的方式、或者配置的方式;
所述至少一个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传播时延PD;
等效时间差E_offset;
收发转换时间gap;
符号时长T_symbol;
过渡期transient period。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点,包括: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其中,所述属性包含:不可用属性、或者可用属性;
其中,所述第二方式为默认的方式、或者第一节点配置的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点,包括: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二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其中,所述属性包含:不可用属性、或者可用属性;其中,所述第二方式为默认的方式、或者第一节点配置的方式;
所述至少一个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传播时延PD;
等效时间差E_offset;
收发转换时间gap;
符号时长T_symbol;
过渡期transient period。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点,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前述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方法。
关于本申请的以上实施例和其他方面以及其实现方式,在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和权利要求中提供更多说明。
通过采用上述实施方式,就能够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符号的属性为不可用还是可用的。如此,通过默认或配置的方式,能够使得第一节点以及第二节点均获知符号所对应的属性,得知哪些符号可用或者哪些符号不可用。
附图说明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确定符号属性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一;
图1-2是链路示意图
图2是NCP,m=2时,符号可用性示意图;
图3是ECP,m=2时,符号可用性示意图;
图4是子节点侧下行接收、下行发射的符号可用性示意图(1)
图5是子节点侧下行接收、下行发射的符号可用性示意图(2)
图6是子节点侧下行接收、下行发射的符号可用性示意图(3)
图7是子节点侧下行接收、下行发射的符号可用性示意图(4)
图8是子节点侧下行接收、下行发射的符号可用性示意图(5)
图9是子节点侧下行接收、下行发射的符号可用性示意图(6)
图10是子节点侧下行接收、下行发射的符号可用性示意图(7)
图11是子节点侧下行接收、下行发射的符号可用性示意图(8)
图12是子节点侧下行接收、下行发射的符号可用性示意图(9)
图13是子节点侧上行发射、上行接收的符号可用性示意图(1)
图14是子节点侧上行发射、上行接收的符号可用性示意图(2)
图15是子节点侧上行发射、上行接收的符号可用性示意图(3)
图16是子节点侧上行发射、上行接收的符号可用性示意图(4)
图17是子节点侧上行发射、上行接收的符号可用性示意图(5)
图18是子节点侧上行发射、上行接收的符号可用性示意图(6)
图19是子节点侧上行发射、上行接收的符号可用性示意图(7)
图20是子节点侧上行发射、上行接收的符号可用性示意图(8)
图21是子节点侧上行发射、上行接收的符号可用性示意图(9)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确定符号属性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二;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确定符号属性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三;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确定符号属性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四;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节点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节点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图27为本申请实施例节点组成结构示意图三;
图28为本申请实施例节点组成结构示意图四;
图2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节点硬件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3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节点硬件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图31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系统组成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首先对本实施例使用的各个参数说明如下:
TA(Timing Advance)是指子节点侧上行发射相对于子节点侧下行接收的时间提前量;
T_offset是指父节点侧上行接收相对于父节点侧下行发射的时间偏移量TULRxto DLTx,或TULRx to DLTx减去NTA offset;T_delta=T_offset/2;
E_offset是指子节点侧下行接收相对于子节点侧下行发射之间的等效时间差,且等效时间差E_offset可看做是父节点和子节点之间的传播时延PD(Propagation Delay);
DTT:DL Rx Timing下行发射定时;
DRT:DL Rx Timing下行接收定时;
transient period是指过渡期,即功率从off状态到on状态,或功率从on状态到off状态的过渡时间;
外部同步源是指例如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System);
slot是指时隙;
NCP(Normal Cyclic Prefix)是指正常循环前缀;
ECP(Extended Cyclic Prefix)是指扩展循环前缀。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确定符号属性的方法,应用于第一节点,如图1-1所示,包括:
步骤11: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其中,所述属性包括:不可用属性、或者可用属性;
其中,所述第一方式为默认的方式或者配置的方式。
针对链路进行说明,比如参见图1-2,其中N1、N2以及N2可以分别理解为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以及第三节点。举例来说,N1即第一节点可以为基站;N2第二节点可以为中继站,N3即第三节点可以为终端设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三个节点仅为示例,实际上N1-N3可以对应通信系统中的其他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只是这里不再穷举。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链路为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链路;第二链路为第二节点向第三节点传输数据的链路;第三链路为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传输数据的链路;第四链路为第三节点向第二节点传输数据的链路。
基于前述方案的描述,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可以包括以下处理中至少之一:
处理方式1、
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中的前i1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时隙n+m中的后j1个符号的属性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1、j1均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时隙n中的前i1个符号中,前i1个符号可以理解为时隙n以起点算起的前面的i1个符号;另外,时隙n+m中的后j1个符号,可以理解为以时隙n+m的终止时刻为参考得到的位于时隙n+m中的最后j1个符号。也就是说,时隙中的“前”几个符号的参考点为时隙的起始时刻;时隙的“后”几个符号的参考点为时隙的终止时刻。本实施例的后面均以此规则来确定前几个符号以及后几个符号,后面不再进行重复说明。
比如,图2所示,假设m=2,i1=1,j1=1,则父节点(比如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即slot(n)的前1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slot(n+2)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slot(n+2)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具体的,如图2所示,使用NCP(Normal Cyclic Prefix,正常循环前缀)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1到索引#13,使用N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1)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3,使用N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2)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2。
再比如,附图3所示,假设m=2、i1=1,j1=1,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slot(n+2)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slot(n+2)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使用E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1到索引#11,使用ECP(Extended Cyclic Prefix,扩展循环前缀)的第一链路的slot(n+1)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1,使用E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2)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0。
再比如,附图4所示,假设m=0,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slot(n)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slot(n)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1到索引#12;使用E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1到索引#10。
处理方式2、
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1的后j2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时隙n+m的后j1个符号的属性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2、j1均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附图5所示,假设m=0,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slot(n-1)的后1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slot(n)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slot(n-1)的后1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slot(n)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2;使用E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0。
处理方式3、
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的前i1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的属性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1、i2均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附图6所示,假设m=0,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slot(n+1)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slot(n+1)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1到索引#13;使用E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1到索引#11。
处理方式4、
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1的后j2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的属性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2、i2均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附图7所示,假设m=0,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slot(n-1)的后1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slot(n+1)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slot(n-1)的后1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slot(n+1)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3;使用E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1。
处理方式5、
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m的后j1个符号的属性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附图8所示,假设m=0,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slot(n)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slot(n)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2;使用E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0。
又比如,附图9所示,假设m=0,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slot(n)的后2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slot(n)的后2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1;使用E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9。
处理方式6、
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附图10所示,假设m=0,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slot(n+1)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slot(n+1)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3;使用E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2。
又比如,图11所示,假设m=0,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slot(n+1)的前2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slot(n+1)的前2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3;使用E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2。
处理方式7、
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的后j1个符号不可用和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1、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附图12所示,假设m=0,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slot(n)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和第二链路的slot(n+1)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slot(n)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和第二链路的slot(n+1)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2;使用E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0。
处理方式8、
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和第三链路的时隙n+m的后j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j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附图13所示,假设m=0,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和第三链路的slot(n)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和第三链路的slot(n)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1到索引#12;使用E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1到索引#10。
处理方式9、
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和第三链路的时隙n+m的后j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j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附图14所示,假设m=0,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后1个符号和第三链路的slot(n)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后1个符号和第三链路的slot(n)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2;使用E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0。
处理方式10、
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i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附图15所示,假设m=0,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1到索引#13;使用E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1到索引#11。
处理方式11、
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i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附图16所示,假设m=0,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后1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后1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3;使用E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1。
处理方式12、
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附图17所示,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1到索引#13;使用E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1到索引#11。
如附图18所示,假设m=0,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slot(n)的前2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slot(n)的前2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2到索引#13;使用E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2到索引#11。
处理方式13、
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附图19所示,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四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3;使用ECP的第四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2。
再比如,如附图20所示,假设m=0,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后2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后2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3;使用E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2。
处理方式14、
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j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附图21所示,假设m=0,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和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和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1到索引#13;使用E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1到索引#11。
所述默认的方式可以为协议中规定的方式,或者理解为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协商确定的方式。
还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确定符号的属性还可以由第一节点配置给第二节点,也就是:将所述符号的属性配置至第二节点。如此,使得第一节点以及第二节点均能够基于确定的符号的属性进行处理。
如表1所示,第一节点默认某一标识index(例如index=0)对应的行内容确定不可用符号;第二节点默认的index和第一节点默认的index(例如index=0)相同,第二节点根据index对应的行内容确定不可用符号。其中j1,i2的优选值为小于等于30个符号。
如表2所示,第一节点默认某一index(例如index=0)对应的行内容确定不可用符号;第二节点默认的index和第一节点默认的index(例如index=0)相同,第二节点根据index对应的行内容确定不可用符号。其中i3,j4的优选值为小于等于30个符号。
表1
表2
又或者,如表1所示,第一节点使用个二进制比特配置某一index对应的行内容确定不可用符号,其中“x”表示最大的index,表示向上取整;第二节点被配置个二进制比特,第二节点根据二进制比特状态确定对应的index,并根据index对应的行内容确定不可用符号。
如表2所示,第一节点使用个二进制比特配置某一index对应的行内容确定不可用符号,其中“y”表示最大的index,表示向上取整;第二节点被配置个二进制比特,第二节点根据二进制比特状态确定对应的index,并根据index对应的行内容确定不可用符号。
如表1和表2所示,把这两个表合成一个表,第一节点使用个二进制比特配置某一index对应的行内容确定不可用符号,其中“x+y”表示合成表的最大的index,表示向上取整;第二节点被配置个二进制比特,第二节点根据二进制比特状态确定对应的index,并根据index对应的行内容确定不可用符号。
还有一种方式如下:
第一节点使用个二进制比特配置第一链路的slot(n)的前i1个符号不可用;
第一节点使用个二进制比特配置第一链路的slot(n+m)的后j1个符号不可用;
第一节点使用个二进制比特配置第二链路的slot(n+m+1)的前i2个符号不可用;
第一节点使用个二进制比特配置第二链路的slot(n-1)的后j2个符号不可用;
第一节点使用个二进制比特配置第三链路的slot(n)的前i3个符号不可用;
第一节点使用个二进制比特配置第三链路的slot(n+m)的后j3个符号不可用;
第一节点使用个二进制比特配置第四链路的slot(n+m+1)的前i4个符号不可用;
第一节点使用个二进制比特配置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后j4个符号不可用;
第二节点被配置个二进制比特,第二节点根据二进制比特状态确定第一链路的slot(n)的前i1个符号不可用;
第二节点被配置个二进制比特,第二节点根据二进制比特状态确定第一链路的slot(n+m)的后j1个符号不可用;
第二节点被配置个二进制比特,第二节点根据二进制比特状态确定第二链路的slot(n+m+1)的前i2个符号不可用;
第二节点被配置个二进制比特,第二节点根据二进制比特状态确定第二链路的slot(n-1)的后j2个符号不可用;
第二节点被配置个二进制比特,第二节点根据二进制比特状态确定第三链路的slot(n)的前i3个符号不可用;
第二节点被配置个二进制比特,第二节点根据二进制比特状态确定第三链路的slot(n+m)的后j3个符号不可用;
第二节点被配置个二进制比特,第二节点根据二进制比特状态确定第四链路的slot(n+m+1)的前i4个符号不可用;
第二节点被配置个二进制比特,第二节点根据二进制比特状态确定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后j4个符号不可用。
其中i1,j1,i2,j2,i3,j3,i4,j4的优选值为小于等于30个符号(所述符号为子载波间隔SCS_ref=15kHz对应的符号时长),对应的二进制比特的优选值为小于等于5比特。
比如,对于子载波间隔SCS=2μ*SCS_ref,其中μ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其中i1,j1,i2,j2,i3,j3,i4,j4的优选值为小于等于30个符号(所述符号为子载波间隔SCS=2μ*SCS_ref对应的符号时长),对应的二进制比特的优选值为小于等于5比特;或,
对于子载波间隔SCS=2μ*SCS_ref,其中μ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其中i1,j1,i2,j2,i3,j3,i4,j4的优选值为小于等于2μ*30个符号(所述符号为子载波间隔SCS=2μ*SCS_ref对应的符号时长),对应的二进制比特的优选值为小于等于(μ+5)比特。
本实施例基于前述方案,还可以包括:当符号为不可用属性时,将所述符号作为间隔gap。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将不可用属性的符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乘k倍所得到的子载波间隔,对不可用属性的符号进行扩展处理;
扩展处理后的符号中存在x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以及k-x个符号为可用属性;
其中k为大于1的整数,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可以理解为将符号的时长变短为原来的1/k倍,将符号数量增大为原来的符号时长的k倍,k为大于1的整数;例如,子载波间隔SCS_ref=15kHz,对应的1个符号时长为T_symbol_ref;进行2倍扩展处理后,此时SCS=30kHz,将得到2个符号,且1个符号时长为T_symbol=T_symbol_ref/2。也就是说,扩展处理后,符号时长变短为原来的1/k倍,符号数变大为原来的k倍。
另外,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上行接收定时没有对齐时,对偏移时间T_offset或T_delta按照符号边界或时隙边界进行取整处理;其中,所述取整处理为向上取整或向下取整。具体采用向上取整还是向下取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里不穷举。
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在预设时长范围内的不可用属性的符号,确定可用属性的符号的起止点以及对应的可用属性的符号的范围。也就是说,在预设时长范围内,除去不可用属性的符号之后,剩余的符号即可用符号,那么基于不可用符号能够确定可用符号的起始位置以及结束位置,进而能够根据起始位置以及结束位置确定可用属性的符号的范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确定符号属性的方法,应用于第一节点,如图22所示,包括:
步骤21: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其中,所述属性包含:不可用属性、或者可用属性;其中,所述第一方式为默认的方式、或者配置的方式;
所述至少一个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传播时延PD;
等效时间差E_offset;
收发转换时间gap;
符号时长T_symbol;
过渡期transient period。
本实施例中关于默认、配置的方式、以及链路的定义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说明。
本实施例中,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以下处理至少之一:
处理方式1、
PD小于gap,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的前i1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时隙n+m的后j1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1、j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附图2所示,假设m=2,当PD<gap,或当PD<gap+transient period,或当E_offset<gap,或当E_offset<gap+transient period,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slot(n+2)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slot(n+2)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1到索引#13,使用N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1)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3,使用N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2)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2。
如附图3所示,假设m=2,当PD<gap,或当PD<gap+transient period,或当E_offset<gap,或当E_offset<gap+transient period,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slot(n+2)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slot(n+2)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使用E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1到索引#11,使用E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1)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1,使用E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2)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0。
如附图4所示,假设m=0,当PD<gap,或当PD<gap+transient period,或当E_offset<gap,或当E_offset<gap+transient period,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slot(n)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slot(n)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1到索引#12;使用E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1到索引#10。
处理方式2、
PD小于gap,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1的后j2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时隙n+m后j1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2、j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附图5所示,假设m=0,当PD<gap,或当PD<gap+transient period,或当E_offset<gap,或当E_offset<gap+transient period,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slot(n-1)的后1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slot(n)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slot(n-1)的后1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slot(n)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2;使用E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0。
处理方式3、
PD小于gap,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的前i1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1、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附图6所示,假设m=0,当PD<gap,或当PD<gap+transient period,或当E_offset<gap,或当E_offset<gap+transient period,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slot(n+1)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slot(n+1)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1到索引#13;使用E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1到索引#11。
处理方式4、
PD小于gap,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1的后j2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2、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附图7所示,假设m=0,当PD<gap,或当PD<gap+transient period,或当E_offset<gap,或当E_offset<gap+transient period,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slot(n-1)的后1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slot(n+1)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slot(n-1)的后1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slot(n+1)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3;使用E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1。
处理方式5、PD大于gap、且PD小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m的后j1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附图8所示,假设m=0,当gap≤PD≤T_symbol-gap,或当gap+transient period≤PD≤T_symbol-gap-transient period,或当gap≤E_offset≤T_symbol-gap,或当gap+transient period≤E_offset≤T_symbol-gap-transient period,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slot(n)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slot(n)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2;使用E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0。
处理方式6、PD大于gap,且PD小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时,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附图10所示,假设m=0,当gap≤PD≤T_symbol-gap,或当gap+transientperiod≤PD≤T_symbol-gap-transient period,或当gap≤E_offset≤T_symbol-gap,或当gap+transient period≤E_offset≤T_symbol-gap-transient period,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slot(n+1)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slot(n+1)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3;使用E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1。
处理方式7、PD大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m的后j1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附图9所示,假设m=0,当T_symbol-gap<PD<T_symbol,或当T_symbol-gap-transient period<PD<T_symbol,或当T_symbol-gap<E_offset<T_symbol,或当T_symbol-gap-transient period<E_offset<T_symbol,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slot(n)的后2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slot(n)的后2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1;使用E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9。
处理方式8、PD大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附图11所示,假设m=0,当T_symbol-gap<PD<T_symbol,或当T_symbol-gap-transient period<PD<T_symbol,或当T_symbol-gap<E_offset<T_symbol,或当T_symbol-gap-transient period<E_offset<T_symbol,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slot(n+1)的前2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slot(n+1)的前2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3;使用E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1。
处理方式9、PD大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的后j1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1、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附图12所示,假设m=0,当T_symbol-gap<PD<T_symbol,或当T_symbol-gap-transient period<PD<T_symbol,或当T_symbol-gap<E_offset<T_symbol,或当T_symbol-gap-transient period<E_offset<T_symbol,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slot(n)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和第二链路的slot(n+1)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slot(n)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和第二链路的slot(n+1)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2;使用ECP的第一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0。
处理方式10、PD小于gap,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和第三链路的时隙n+m的后j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j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附图13所示,假设m=0,当PD<gap,或当PD<gap+transient period,或当E_offset<gap,或当E_offset<gap+transient period,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和第三链路的slot(n)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和第三链路的slot(n)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1到索引#12;使用E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1到索引#10。
处理方式11、PD小于gap,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和第三链路的时隙n+m的后j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j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附图14所示,假设m=0,当PD<gap,或当PD<gap+transient period,或当E_offset<gap,或当E_offset<gap+transient period,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后1个符号和第三链路的slot(n)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后1个符号和第三链路的slot(n)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2;使用E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0。
处理方式12、PD小于gap,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i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附图15所示,假设m=0,当PD<gap,或当PD<gap+transient period,或当E_offset<gap,或当E_offset<gap+transient period,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1到索引#13;使用E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1到索引#11。
处理方式13、PD小于gap,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i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附图16,PD小于gap时、或当E_offset<gap,或当E_offset<gap+transientperiod,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后1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后1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3;使用E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1。
处理方式14、PD大于gap,且PD小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附图17所示,假设m=0,当gap≤PD≤T_symbol-gap,或当gap+transientperiod≤PD≤T_symbol-gap-transient period,或当gap≤E_offset≤T_symbol-gap,或当gap+transient period≤E_offset≤T_symbol-gap-transient period,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1到索引#13;使用E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1到索引#11。
处理方式15、PD大于gap,且PD小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附图19所示,假设m=0,当gap≤PD≤T_symbol-gap,或当gap+transientperiod≤PD≤T_symbol-gap-transient period,或当gap≤E_offset≤T_symbol-gap,或当gap+transient period≤E_offset≤T_symbol-gap-transient period,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3;使用E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1。
处理方式16、PD大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附图17所示,假设m=0,当T_symbol-gap<PD<T_symbol,或当T_symbol-gap-transient period<PD<T_symbol,或当T_symbol-gap<E_offset<T_symbol,或当T_symbol-gap-transient period<E_offset<T_symbol,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slot(n)的前2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slot(n)的前2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2到索引#13;使用E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2到索引#11。
处理方式17、PD大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附图19所示,假设m=0,当T_symbol-gap<PD<T_symbol,或当T_symbol-gap-transient period<PD<T_symbol,或当T_symbol-gap<E_offset<T_symbol,或当T_symbol-gap-transient period<E_offset<T_symbol,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后2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后2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3;使用E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0到索引#11。
处理方式18、PD大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j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附图21所示,假设m=0,当T_symbol-gap<PD<T_symbol,或当T_symbol-gap-transient period<PD<T_symbol,或当T_symbol-gap<E_offset<T_symbol,或当T_symbol-gap-transient period<E_offset<T_symbol,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和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和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1到索引#13;使用E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1到索引#11。
本实施例与前一个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还包括:传播时延PD或等效时间差E_offset确定,具体参见以下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下面的说明示例中以第一节点为父节点,第二节点为子节点进行相关说明。
满足第一条件,基于TA以及时间偏移T-offset、或基于TA以及T_delta计算第二节点侧的PD或等效时间差E_offset。
所述第一条件为以下之一:
第一节点无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无外部同步源;
第一节点无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有外部同步源;
第一节点有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有外部同步源;
第一节点有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无外部同步源。
举例来说,
假设父节点(第一节点)无外部同步源、子节点(第二节点)无外部同步源,父节点计算子节点侧PD=(TA+T_offset)/2=TA/2+T_delta,子节点计算子节点侧PD=(TA+T_offset)/2=TA/2+T_delta。这意味着父节点和子节点计算的子节点侧PD相同,即节点间对所述PD理解一致。
当第一节点无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有外部同步源时,接收第二节点发来的PD或E_offset。
比如,假设父节点无外部同步源、子节点有外部同步源,子节点计算子节点侧PD=DRT-DTT,其中DRT为子节点侧的DRT,DTT为子节点根据GNSS获得的子节点侧的DTT),父节点接收子节点向父节点上报的PD。这意味着父节点和子节点计算的子节点侧PD相同,即节点间对所述PD理解一致。
假设父节点无外部同步源、子节点有外部同步源,父节点计算子节点侧PD=(TA+T_offset)/2=TA/2+T_delta,子节点计算子节点侧PD=(TA+T_offset)/2=TA/2+T_delta。这意味着父节点和子节点计算的子节点侧PD相同,即节点间对所述PD理解一致。
当第一节点有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有外部同步源时,基于DRT以及DTT1计算第二节点侧PD或E_offset;
其中,DRT为第一节点侧计算的第二节点侧的DRT,DTT1为第一节点根据GNSS获得的第一节点侧DTT1。
比如,假设父节点有外部同步源、子节点有外部同步源,父节点计算子节点侧PD=DRT-DTT1,其中DRT为父节点侧计算的子节点侧DRT,DTT1为父节点根据GNSS获得的父节点侧DTT1;子节点计算子节点侧PD=DRT-DTT2,其中DRT为子节点侧DRT,DTT2为子节点根据GNSS获得的子节点侧DTT2,DTT1和DTT2相同。这意味着父节点和子节点计算的子节点侧PD相同,即节点间对所述PD理解一致。
假设父节点有外部同步源、子节点有外部同步源,父节点计算子节点侧PD=(TA+T_offset)/2=TA/2+T_delta,子节点计算子节点侧PD=(TA+T_offset)/2=TA/2+T_delta。这意味着父节点和子节点计算的子节点侧PD相同,即节点间对所述PD理解一致。
假设父节点有外部同步源、子节点无外部同步源,父节点计算子节点侧PD=(TA+T_offset)/2=TA/2+T_delta,子节点计算子节点侧PD=(TA+T_offset)/2=TA/2+T_delta。这意味着父节点和子节点计算的子节点侧PD相同,即节点间对所述PD理解一致。
第一节点无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无外部同步源,接收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上报的第一链路或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个符号和/或第一链路或第三链路的后时隙n的后j个符号的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j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
比如,假设父节点无外部同步源、子节点无外部同步源,子节点计算子节点侧PD=DRT-DTT,其中DRT为子节点侧的DRT,DTT为子节点根据GNSS获得的子节点侧的DTT),父节点接收子节点向父节点上报的第一链路或第三链路的slot(n)的前i个符号和/或第一链路或第三链路的后slot(n)的后j个符号的可用性。
同样的,本实施例也还包括:当符号为不可用属性时,将所述符号作为间隔gap。
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将不可用属性的符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乘k倍所得到的子载波间隔,对不可用属性的符号进行k倍扩展处理;扩展处理后的符号中存在x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以及k-x个符号为可用属性;其中k为大于1的整数,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上行接收定时没有对齐,对偏移时间T_offset或T_delta按照符号边界或时隙边界进行取整处理;其中,所述取整处理为向上取整或向下取整。
基于在预设时长范围内的不可用属性的符号,确定可用属性的符号的起止点以及对应的可用属性的符号的范围。
关于这些具体处理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针对第二节点的实施方式,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确定符号属性的方法,应用于第二节点,如图23所示,包括:
步骤31: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其中,所述属性包含:不可用属性、或者可用属性;
其中,所述第二方式为默认的方式、或者第一节点配置的方式。
关于链路的定义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
另外,第二节点的符号的属性可以为第一节点为其进行的配置而确定,或者可以为第二节点根据协议来确定。
基于前述方案的描述,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可以包括以下处理中至少之一:
处理方式1、
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中的前i1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时隙n+m中的后j1个符号的属性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1、j1均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处理方式2、
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1的后j2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时隙n+m的后j1个符号的属性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2、j1均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处理方式3、
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的前i1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的属性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1、i2均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处理方式4、
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1的后j2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的属性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2、i2均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处理方式5、
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m的后j1个符号的属性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处理方式6、
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处理方式7、
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的后j1个符号不可用和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1、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处理方式8、
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和第三链路的时隙n+m的后j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j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处理方式9、
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和第三链路的时隙n+m的后j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j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处理方式10、
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i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处理方式11、
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i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处理方式12、
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处理方式13、
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处理方式14、
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j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所述默认的方式可以为协议中规定的方式,或者理解为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协商确定的方式。
还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确定符号的属性还可以由第一节点配置给第二节点,也就是:接收第一节点配置的所述符号的属性配置。如表1所示,第一节点默认某一标识index(例如index=0)对应的行内容确定不可用符号;第二节点默认的index和第一节点默认的index(例如index=0)相同,第二节点根据index对应的行内容确定不可用符号。其中j1,i2的优选值为小于等于30个符号。
如表2所示,第一节点默认某一index(例如index=0)对应的行内容确定不可用符号;第二节点默认的index和第一节点默认的index(例如index=0)相同,第二节点根据index对应的行内容确定不可用符号。其中i3,j4的优选值为小于等于30个符号。
表1
表2
又或者,如表1所示,第一节点使用个二进制比特配置某一index对应的行内容确定不可用符号,其中“x”表示最大的index,表示向上取整;第二节点被配置个二进制比特,第二节点根据二进制比特状态确定对应的index,并根据index对应的行内容确定不可用符号。
如表2所示,第一节点使用个二进制比特配置某一index对应的行内容确定不可用符号,其中“y”表示最大的index,表示向上取整;第二节点被配置个二进制比特,第二节点根据二进制比特状态确定对应的index,并根据index对应的行内容确定不可用符号。
如表1和表2所示,把这两个表合成一个表,第一节点使用个二进制比特配置某一index对应的行内容确定不可用符号,其中“x+y”表示合成表的最大的index,表示向上取整;第二节点被配置个二进制比特,第二节点根据二进制比特状态确定对应的index,并根据index对应的行内容确定不可用符号。
还有一种方式如下:
第一节点使用个二进制比特配置第一链路的slot(n)的前i1个符号不可用;
第一节点使用个二进制比特配置第一链路的slot(n+m)的后j1个符号不可用;
第一节点使用个二进制比特配置第二链路的slot(n+m+1)的前i2个符号不可用;
第一节点使用个二进制比特配置第二链路的slot(n-1)的后j2个符号不可用;
第一节点使用个二进制比特配置第三链路的slot(n)的前i3个符号不可用;
第一节点使用个二进制比特配置第三链路的slot(n+m)的后j3个符号不可用;
第一节点使用个二进制比特配置第四链路的slot(n+m+1)的前i4个符号不可用;
第一节点使用个二进制比特配置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后j4个符号不可用;
第二节点被配置个二进制比特,第二节点根据二进制比特状态确定第一链路的slot(n)的前i1个符号不可用;
第二节点被配置个二进制比特,第二节点根据二进制比特状态确定第一链路的slot(n+m)的后j1个符号不可用;
第二节点被配置个二进制比特,第二节点根据二进制比特状态确定第二链路的slot(n+m+1)的前i2个符号不可用;
第二节点被配置个二进制比特,第二节点根据二进制比特状态确定第二链路的slot(n-1)的后j2个符号不可用;
第二节点被配置个二进制比特,第二节点根据二进制比特状态确定第三链路的slot(n)的前i3个符号不可用;
第二节点被配置个二进制比特,第二节点根据二进制比特状态确定第三链路的slot(n+m)的后j3个符号不可用;
第二节点被配置个二进制比特,第二节点根据二进制比特状态确定第四链路的slot(n+m+1)的前i4个符号不可用;
第二节点被配置个二进制比特,第二节点根据二进制比特状态确定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后j4个符号不可用。
其中i1,j1,i2,j2,i3,j3,i4,j4的优选值为小于等于30个符号(所述符号为子载波间隔SCS_ref=15kHz对应的符号时长),对应的二进制比特的优选值为小于等于5比特。
比如,对于子载波间隔SCS=2μ*SCS_ref,其中μ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其中i1,j1,i2,j2,i3,j3,i4,j4的优选值为小于等于30个符号(所述符号为子载波间隔SCS=2μ*SCS_ref对应的符号时长),对应的二进制比特的优选值为小于等于5比特;或,
对于子载波间隔SCS=2μ*SCS_ref,其中μ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其中i1,j1,i2,j2,i3,j3,i4,j4的优选值为小于等于2μ*30个符号(所述符号为子载波间隔SCS=2μ*SCS_ref对应的符号时长),对应的二进制比特的优选值为小于等于(μ+5)比特。
本实施例基于前述方案,还可以包括:当符号为不可用属性时,将所述符号作为间隔gap。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将不可用属性的符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乘k倍所得到的子载波间隔,对不可用属性的符号进行扩展处理;
扩展处理后的符号中存在x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以及k-x个符号为可用属性;
其中k为大于1的整数,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其中,所述扩展处理可以理解为将符号的时长变短为原来的1/k倍,将符号数量增大为原来的符号时长的k倍,k为大于1的整数;例如,子载波间隔SCS_ref=15kHz,对应的1个符号时长为T_symbol_ref;进行2倍扩展处理后,此时SCS=30kHz,将得到2个符号,且1个符号时长为T_symbol=T_symbol_ref/2。也就是说,扩展处理后,符号时长变短为原来的1/k倍,符号数变大为原来的k倍。
另外,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上行接收定时没有对齐时,对偏移时间T_offset或T_delta按照符号边界或时隙边界进行取整处理;其中,所述取整处理为向上取整或向下取整。具体采用向上取整还是向下取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里不穷举。
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在预设时长范围内的不可用属性的符号,确定可用属性的符号的起止点以及对应的可用属性的符号的范围。也就是说,在预设时长范围内,除去不可用属性的符号之后,剩余的符号即可用符号,那么基于不可用符号能够确定可用符号的起始位置以及结束位置,进而能够根据起始位置以及结束位置确定可用属性的符号的范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确定符号属性的方法,应用于第二节点,如图24所示,包括:
步骤41: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二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其中,所述属性包含:不可用属性、或者可用属性;其中,所述第二方式为默认的方式、或者第一节点配置的方式;
所述至少一个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传播时延PD;
等效时间差E_offset;
收发转换时间gap;
符号时长T_symbol;
过渡期transient period。
本实施例中关于默认、配置的方式、以及链路的定义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说明。
本实施例中,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二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以下处理至少之一:
处理方式1、
PD小于gap,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的前i1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时隙n+m的后j1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1、j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处理方式2、
PD小于gap,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1的后j2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时隙n+m后j1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2、j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处理方式3、
PD小于gap,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的前i1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1、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处理方式4、
PD小于gap,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1的后j2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2、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处理方式5、PD大于gap、且PD小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m的后j1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处理方式6、PD大于gap,且PD小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时,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处理方式7、PD大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m的后j1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处理方式8、PD大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处理方式9、PD大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的后j1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1、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处理方式10、PD小于gap,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和第三链路的时隙n+m的后j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j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处理方式11、PD小于gap,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和第三链路的时隙n+m的后j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j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处理方式12、PD小于gap,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i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处理方式13、PD小于gap,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i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处理方式14、PD大于gap,且PD小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时,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处理方式15、PD大于gap,且PD小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时,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处理方式16、PD大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处理方式17、PD大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处理方式18、PD大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j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本实施例与前一个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还包括:传播时延PD或等效时间差E_offset确定,具体参见以下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下面的说明示例中以第一节点为父节点,第二节点为子节点进行相关说明。
当满足第一条件时,基于TA以及时间偏移T-offset、或基于TA以及T_delta计算第二节点侧的PD或等效时间差E_offset。
所述第一条件为以下之一:
当第一节点无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无外部同步源时;
当第一节点无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有外部同步源时;
当第一节点有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有外部同步源时;
当第一节点有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无外部同步源时。
举例来说,
假设父节点(第一节点)无外部同步源、子节点(第二节点)无外部同步源,父节点计算子节点侧PD=(TA+T_offset)/2=TA/2+T_delta,子节点计算子节点侧PD=(TA+T_offset)/2=TA/2+T_delta。这意味着父节点和子节点计算的子节点侧PD相同,即节点间对所述PD理解一致。
当第一节点无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有外部同步源时,基于DRT以及DTT计算得到PD,并向第一节点发送PD或E_offset;
其中DRT为第二节点侧的DRT,DTT为第二节点根据GNSS获得的第二节点侧的DTT。
比如,假设父节点无外部同步源、子节点有外部同步源,子节点计算子节点侧PD=DRT-DTT,其中DRT为子节点侧的DRT,DTT为子节点根据GNSS获得的子节点侧的DTT),父节点接收子节点向父节点上报的PD。这意味着父节点和子节点计算的子节点侧PD相同,即节点间对所述PD理解一致。
假设父节点无外部同步源、子节点有外部同步源,父节点计算子节点侧PD=(TA+T_offset)/2=TA/2+T_delta,子节点计算子节点侧PD=(TA+T_offset)/2=TA/2+T_delta。这意味着父节点和子节点计算的子节点侧PD相同,即节点间对所述PD理解一致。
当第一节点有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有外部同步源时,基于DRT以及DTT2计算第二节点侧PD或E_offset;
其中,DRT为第二节点侧的DRT,DTT2为第二节点根据GNSS获得的第二节点侧的DTT2。
比如,假设父节点有外部同步源、子节点有外部同步源,父节点计算子节点侧PD=DRT-DTT1,其中DRT为父节点侧计算的子节点侧DRT,DTT1为父节点根据GNSS获得的父节点侧DTT1;子节点计算子节点侧PD=DRT-DTT2,其中DRT为子节点侧DRT,DTT2为子节点根据GNSS获得的子节点侧DTT2,DTT1和DTT2相同。这意味着父节点和子节点计算的子节点侧PD相同,即节点间对所述PD理解一致。
假设父节点有外部同步源、子节点有外部同步源,父节点计算子节点侧PD=(TA+T_offset)/2=TA/2+T_delta,子节点计算子节点侧PD=(TA+T_offset)/2=TA/2+T_delta。这意味着父节点和子节点计算的子节点侧PD相同,即节点间对所述PD理解一致。
假设父节点有外部同步源、子节点无外部同步源,父节点计算子节点侧PD=(TA+T_offset)/2=TA/2+T_delta,子节点计算子节点侧PD=(TA+T_offset)/2=TA/2+T_delta。这意味着父节点和子节点计算的子节点侧PD相同,即节点间对所述PD理解一致。
当第一节点无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无外部同步源时,基于DRT以及DTT计算得到PD或E_offset,以及向第一节点上报第一链路或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个符号和/或第一链路或第三链路的后时隙n的后j个符号的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j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
比如,假设父节点无外部同步源、子节点无外部同步源,子节点计算子节点侧PD=DRT-DTT,其中DRT为子节点侧的DRT,DTT为子节点根据GNSS获得的子节点侧的DTT),父节点接收子节点向父节点上报的第一链路或第三链路的slot(n)的前i个符号和/或第一链路或第三链路的后slot(n)的后j个符号的可用性。
同样的,本实施例也还包括:当符号为不可用属性时,将所述符号作为间隔gap。
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k倍不可用属性的符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对不可用属性的符号进行扩展处理;扩展处理后的符号中存在x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以及k-x个符号为可用属性;其中k为大于1的整数,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当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上行接收定时没有对齐时,对偏移时间T_offset或T_delta按照符号边界或时隙边界进行取整处理;其中,所述取整处理为向上取整或向下取整。
基于在预设时长范围内的不可用属性的符号,确定可用属性的符号的起止点以及对应的可用属性的符号的范围。
关于这些具体处理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节点,如图25所示,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51,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其中,所述属性包括:不可用属性、或者可用属性;
其中,所述第一方式为默认的方式或者配置的方式。
基于前述方案的描述,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可以包括以下处理中至少之一:
第一处理单元51,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中的前i1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时隙n+m中的后j1个符号的属性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1、j1均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一处理单元51,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1的后j2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时隙n+m的后j1个符号的属性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2、j1均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一处理单元51,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的前i1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的属性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1、i2均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一处理单元51,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1的后j2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的属性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2、i2均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一处理单元51,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m的后j1个符号的属性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一处理单元51,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一处理单元51,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的后j1个符号不可用和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1、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一处理单元51,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和第三链路的时隙n+m的后j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j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一处理单元51,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和第三链路的时隙n+m的后j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j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一处理单元51,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i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一处理单元51,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i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一处理单元51,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一处理单元51,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一处理单元51,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j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附图21所示,假设m=0,父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和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子节点以默认的方式或被配置的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slot(n)的前1个符号不可用和第四链路的slot(n-1)的后1个符号不可用;使用N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1到索引#13;使用ECP的第三链路的slot(n)的可用符号起止索引#1到索引#11。
所述默认的方式可以为协议中规定的方式,或者理解为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协商确定的方式。
还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确定符号的属性还可以由第一节点配置给第二节点,也就是:第一通信单元52,将所述符号的属性配置至第二节点。如此,使得第一节点以及第二节点均能够基于确定的符号的属性进行处理。
第一处理单元51,当符号为不可用属性时,将所述符号作为间隔gap。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处理单元51,基于将不可用属性的符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乘k倍所得到的子载波间隔,对不可用属性的符号进行扩展处理;
扩展处理后的符号中存在x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以及k-x个符号为可用属性;
其中k为大于1的整数,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其中,所述扩展处理可以理解为将符号的时长变短为原来的1/k倍,将符号数量增大为原来的符号时长的k倍,k为大于1的整数;例如,子载波间隔SCS_ref=15kHz,对应的1个符号时长为T_symbol_ref;进行2倍扩展处理后,此时SCS=30kHz,将得到2个符号,且1个符号时长为T_symbol=T_symbol_ref/2。也就是说,扩展处理后,符号时长变短为原来的1/k倍,符号数变大为原来的k倍。
另外,所述第一处理单元51,当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上行接收定时没有对齐时,对偏移时间T_offset或T_delta按照符号边界或时隙边界进行取整处理;其中,所述取整处理为向上取整或向下取整。具体采用向上取整还是向下取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里不穷举。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51,基于在预设时长范围内的不可用属性的符号,确定可用属性的符号的起止点以及对应的可用属性的符号的范围。也就是说,在预设时长范围内,除去不可用属性的符号之后,剩余的符号即可用符号,那么基于不可用符号能够确定可用符号的起始位置以及结束位置,进而能够根据起始位置以及结束位置确定可用属性的符号的范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节点,如图26所示,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61,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其中,所述属性包含:不可用属性、或者可用属性;其中,所述第一方式为默认的方式、或者配置的方式;
所述至少一个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传播时延PD;
等效时间差E_offset;
收发转换时间gap;
符号时长T_symbol;
过渡期transient period。
本实施例中关于默认、配置的方式、以及链路的定义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说明。
本实施例中,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以下处理至少之一:
第二处理单元61,PD小于gap,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的前i1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时隙n+m的后j1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1、j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二处理单元61,PD小于gap,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1的后j2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时隙n+m后j1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2、j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二处理单元61,PD小于gap,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的前i1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1、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二处理单元61,PD小于gap,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1的后j2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2、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二处理单元61,PD大于gap、且PD小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m的后j1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二处理单元61,PD大于gap,且PD小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时,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二处理单元61,PD大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m的后j1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二处理单元61,PD大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二处理单元61,PD大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的后j1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1、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二处理单元61,PD小于gap,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和第三链路的时隙n+m的后j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j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二处理单元61,PD小于gap,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和第三链路的时隙n+m的后j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j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二处理单元61,PD小于gap,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i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二处理单元61,PD小于gap,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i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二处理单元61,PD大于gap,且PD小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时,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二处理单元61,PD大于gap,且PD小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时,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二处理单元61,PD大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二处理单元61,PD大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二处理单元61,PD大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j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本实施例与前一个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还包括:传播时延PD或等效时间差E_offset确定,具体参见以下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下面的说明示例中以第一节点为父节点,第二节点为子节点进行相关说明。
第二处理单元61,当满足第一条件时,基于TA以及时间偏移T-offset、或基于TA以及T_delta计算第二节点侧的PD或等效时间差E_offset。
所述第一条件为以下之一:
当第一节点无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无外部同步源时;
当第一节点无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有外部同步源时;
当第一节点有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有外部同步源时;
当第一节点有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无外部同步源时。
举例来说,
假设父节点(第一节点)无外部同步源、子节点(第二节点)无外部同步源,父节点计算子节点侧PD=(TA+T_offset)/2=TA/2+T_delta,子节点计算子节点侧PD=(TA+T_offset)/2=TA/2+T_delta。这意味着父节点和子节点计算的子节点侧PD相同,即节点间对所述PD理解一致。
第二处理单元61,当第一节点无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有外部同步源时,第二通信单元62接收第二节点发来的PD或E_offset。
比如,假设父节点无外部同步源、子节点有外部同步源,子节点计算子节点侧PD=DRT-DTT,其中DRT为子节点侧的DRT,DTT为子节点根据GNSS获得的子节点侧的DTT),父节点接收子节点向父节点上报的PD。这意味着父节点和子节点计算的子节点侧PD相同,即节点间对所述PD理解一致。
假设父节点无外部同步源、子节点有外部同步源,父节点计算子节点侧PD=(TA+T_offset)/2=TA/2+T_delta,子节点计算子节点侧PD=(TA+T_offset)/2=TA/2+T_delta。这意味着父节点和子节点计算的子节点侧PD相同,即节点间对所述PD理解一致。
第二处理单元61,当第一节点有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有外部同步源时,基于DRT以及DTT1计算第二节点侧PD或E_offset;
其中,DRT为第一节点侧计算的第二节点侧的DRT,DTT1为第一节点根据GNSS获得的第一节点侧DTT1。
第二通信单元62,当第一节点无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无外部同步源时,接收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上报的第一链路或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个符号和/或第一链路或第三链路的后时隙n的后j个符号的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j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
本申请还提供针对第二节点的实施方式,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节点,如图27所示,包括:
第三处理单元71,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其中,所述属性包含:不可用属性、或者可用属性;
其中,所述第二方式为默认的方式、或者第一节点配置的方式。
关于链路的定义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
另外,第二节点的符号的属性可以为第一节点为其进行的配置而确定,或者可以为第二节点根据协议来确定。
基于前述方案的描述,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可以包括以下处理中至少之一:
第三处理单元71,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中的前i1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时隙n+m中的后j1个符号的属性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1、j1均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三处理单元71,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1的后j2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时隙n+m的后j1个符号的属性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2、j1均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三处理单元71,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的前i1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的属性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1、i2均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三处理单元71,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1的后j2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的属性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2、i2均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三处理单元71,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m的后j1个符号的属性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三处理单元71,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三处理单元71,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的后j1个符号不可用和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1、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三处理单元71,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和第三链路的时隙n+m的后j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j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三处理单元71,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和第三链路的时隙n+m的后j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j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三处理单元71,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i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三处理单元71,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i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三处理单元71,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三处理单元71,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三处理单元71,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j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所述默认的方式可以为协议中规定的方式,或者理解为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协商确定的方式。
还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确定符号的属性还可以由第一节点配置给第二节点,也就是:第三通信单元72,接收第一节点配置的所述符号的属性配置。如表1所示,第一节点默认某一标识index(例如index=0)对应的行内容确定不可用符号;第二节点默认的index和第一节点默认的index(例如index=0)相同,第二节点根据index对应的行内容确定不可用符号。其中j1,i2的优选值为小于等于30个符号。
第三处理单元71,当符号为不可用属性时,将所述符号作为间隔gap。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处理单元71,基于将不可用属性的符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乘k倍所得到的子载波间隔,对不可用属性的符号进行扩展处理;
扩展处理后的符号中存在x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以及k-x个符号为可用属性;
其中k为大于1的整数,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另外,所述第三处理单元71,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上行接收定时没有对齐,对偏移时间T_offset或T_delta按照符号边界或时隙边界进行取整处理;其中,所述取整处理为向上取整或向下取整。具体采用向上取整还是向下取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里不穷举。
所述第三处理单元71,基于在预设时长范围内的不可用属性的符号,确定可用属性的符号的起止点以及对应的可用属性的符号的范围。也就是说,在预设时长范围内,除去不可用属性的符号之后,剩余的符号即可用符号,那么基于不可用符号能够确定可用符号的起始位置以及结束位置,进而能够根据起始位置以及结束位置确定可用属性的符号的范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节点,如图28所示,包括:
第四处理单元81,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二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其中,所述属性包含:不可用属性、或者可用属性;其中,所述第二方式为默认的方式、或者第一节点配置的方式;
所述至少一个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传播时延PD;
等效时间差E_offset;
收发转换时间gap;
符号时长T_symbol;
过渡期transient period。
本实施例中关于默认、配置的方式、以及链路的定义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说明。
本实施例中,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二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以下处理至少之一:
第四处理单元81,PD小于gap,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的前i1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时隙n+m的后j1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1、j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四处理单元81,PD小于gap,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1的后j2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时隙n+m后j1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2、j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四处理单元81,PD小于gap,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的前i1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1、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四处理单元81,PD小于gap,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1的后j2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2、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四处理单元81,PD大于gap、且PD小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m的后j1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四处理单元81,PD大于gap,且PD小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时,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四处理单元81,PD大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m的后j1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四处理单元81,PD大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四处理单元81,PD大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的后j1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1、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四处理单元81,PD小于gap,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和第三链路的时隙n+m的后j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j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四处理单元81,PD小于gap,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和第三链路的时隙n+m的后j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j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四处理单元81,PD小于gap,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i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四处理单元81,PD小于gap,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i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四处理单元81,PD大于gap,且PD小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时,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四处理单元81,PD大于gap,且PD小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时,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四处理单元81,PD大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四处理单元81,PD大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四处理单元81,PD大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二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j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本实施例与前一个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还包括:传播时延PD或等效时间差E_offset确定,具体参见以下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下面的说明示例中以第一节点为父节点,第二节点为子节点进行相关说明。
第四处理单元81,满足第一条件,基于TA以及时间偏移T-offset、或基于TA以及T_delta计算第二节点侧的PD或等效时间差E_offset。
所述第一条件为以下之一:
当第一节点无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无外部同步源时;
当第一节点无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有外部同步源时;
当第一节点有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有外部同步源时;
当第一节点有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无外部同步源时。
第四处理单元81,当第一节点无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有外部同步源时,基于DRT以及DTT计算得到PD,并通过第四通信单元82向第一节点发送PD或E_offset;
其中DRT为第二节点侧的DRT,DTT为第二节点根据GNSS获得的第二节点侧的DTT。
第四处理单元81,当第一节点有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有外部同步源时,基于DRT以及DTT2计算第二节点侧PD或E_offset;
其中,DRT为第二节点侧的DRT,DTT2为第二节点根据GNSS获得的第二节点侧的DTT2。
第四处理单元81,当第一节点无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无外部同步源时,基于DRT以及DTT计算得到PD或E_offset,以及通过第四通信单元82向第一节点上报第一链路或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个符号和/或第一链路或第三链路的后时隙n的后j个符号的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j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
需要理解的是,节点侧的各个单元的功能与前述方法流程中提及的功能处理是相同的,因此不再进行赘述。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符号的属性为不可用还是可用的。如此,通过默认或配置的方式,能够使得第一节点以及第二节点均获知符号所对应的属性,得知哪些符号可用或者哪些符号不可用。
图29为本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节点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有发射器81、接收器82、电源模块85、存储器84以及处理器83.其中,接收器可以为前述的信息接收单元;处理器可以包括前述信息提取单元以及信息处理单元。
图30为本申请节点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节点130包括:存储器1303与处理器1304。所述终端设备130还可以包括接口1301和总线1302。所述接口1301、存储器1303与处理器1304通过总线1302相连接。所述存储器1303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1304被配置为读取所述指令以执行上述应用于终端设备的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31为本申请通信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本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为基站101,终端设备可以为图中的用户设备(UE)110、120、130为例提供的说明,前述基站以及UE的功能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不再赘述。或者,如图14所示,该系统包括:如上述实施例的用户设备130、以及上述实施例的基站140。同样的,图中的基站可以为实施方式中的网络设备,用户设备即前述终端设备,能够实现的功能也如前述功能,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术语用户终端涵盖任何适合类型的无线用户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数据处理装置、便携网络浏览器或车载移动台。
一般来说,本申请的多种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例如,一些方面可以被实现在硬件中,而其它方面可以被实现在可以被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装置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尽管本申请不限于此。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移动装置的数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例如在处理器实体中,或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等。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RAM可以包括多种形式,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本申请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GP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上述的处理器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的步骤。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通过示范性和非限制性的示例,上文已提供了对本申请的示范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但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来考虑,对以上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调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的恰当范围将根据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60)

1.一种确定符号属性的方法,应用于第一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其中,所述属性包含:不可用属性或者可用属性;
其中,所述第一方式为默认的方式或者配置的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
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中的前i1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时隙n+m中的后j1个符号的属性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1、j1均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
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1的后j2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时隙n+m的后j1个符号的属性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2、j1均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
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的前i1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的属性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1、i2均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
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1的后j2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的属性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2、i2均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
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m的后j1个符号的属性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
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
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的后j1个符号不可用和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1、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
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和第三链路的时隙n+m的后j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j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
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和第三链路的时隙n+m的后j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j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
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i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
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i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
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
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
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j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符号为不可用属性,则将所述符号作为间隔gap。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将不可用属性的符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乘k倍所得到的子载波间隔,对不可用属性的符号进行扩展处理;
扩展处理后的符号中存在x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以及k-x个符号为可用属性;
其中k为大于1的整数,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上行接收定时没有对齐,则对偏移时间T_offset或T_delta按照符号边界或时隙边界进行取整处理;
其中,所述取整处理为向上取整或向下取整。
19.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在预设时长范围内的不可用属性的符号,确定可用属性的符号的起止点以及对应的可用属性的符号的范围。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符号的属性配置至第二节点。
21.一种确定符号属性的方法,应用于第一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其中,所述属性包含:不可用属性、或者可用属性;其中,所述第一方式为默认的方式、或者配置的方式;
所述至少一个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传播时延PD;
等效时间差E_offset;
收发转换时间gap;
符号时长T_symbol;
过渡期transient period。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
PD小于gap,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的前i1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时隙n+m的后j1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1、j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
PD小于gap,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1的后j2个符号和第一链路的时隙n+m后j1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2、j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
PD小于gap,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的前i1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1、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
PD小于gap,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1的后j2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2、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
PD大于gap、且PD小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m的后j1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
PD大于gap,且PD小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2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
PD大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m的后j1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2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
PD大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30.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
PD大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一链路的时隙n的后j1个符号和第二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2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1、i2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31.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
PD小于gap,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和第三链路的时隙n+m的后j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j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3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
PD小于gap,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和第三链路的时隙n+m的后j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j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3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
PD小于gap,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i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3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
PD小于gap,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时隙n+m+1的前i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i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3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
PD大于gap,且PD小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3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
PD大于gap,且PD小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3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
PD大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3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
PD大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j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3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包括:
PD大于符号时长T减去gap的差值,基于第一方式确定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3个符号和第四链路的时隙n-1的后j4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3、j4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40.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满足第一条件,基于TA以及时间偏移T-offset、或基于TA以及T_delta计算第二节点侧的PD或等效时间差E_offset。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为以下之一:
第一节点无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无外部同步源;
第一节点无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有外部同步源;
第一节点有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有外部同步源;
第一节点有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无外部同步源。
4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节点无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有外部同步源,接收第二节点发来的PD或E_offset。
4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节点无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无外部同步源,接收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上报的第一链路或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个符号和/或第一链路或第三链路的后时隙n的后j个符号的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j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
4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节点有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有外部同步源,基于DRT以及DTT1计算第二节点侧PD或E_offset;
其中,DRT为第一节点侧计算的第二节点侧的DRT,DTT1为第一节点根据GNSS获得的第一节点侧DTT1。
45.根据权利要求21-4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符号为不可用属性,则将所述符号作为间隔gap。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将不可用属性的符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乘k倍所得到的子载波间隔,对不可用属性的符号进行扩展处理;
扩展处理后的符号中存在x个符号为不可用属性,以及k-x个符号为可用属性;
其中k为大于1的整数,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47.根据权利要求21-4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上行接收定时没有对齐,对偏移时间T_offset或T_delta按照符号边界或时隙边界进行取整处理;
其中,所述取整处理为向上取整或向下取整。
48.根据权利要求21-4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在预设时长范围内的不可用属性的符号,确定可用属性的符号的起止点以及对应的可用属性的符号的范围。
4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符号的属性配置至第二节点。
50.一种确定符号属性的方法,应用于第二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其中,所述属性包含:不可用属性、或者可用属性;
其中,所述第二方式为默认的方式、或者第一节点配置的方式。
51.一种确定符号属性的方法,应用于第二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二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其中,所述属性包含:不可用属性、或者可用属性;其中,所述第二方式为默认的方式、或者第一节点配置的方式;
所述至少一个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传播时延PD;
等效时间差E_offset;
收发转换时间gap;
符号时长T_symbol;
过渡期transient period。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满足第一条件,基于TA以及时间偏移T-offset、或基于TA以及T_delta计算第二节点侧的PD或E_offset。
53.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为以下之一:
第一节点无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无外部同步源;
第一节点无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有外部同步源;
第一节点有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有外部同步源;
第一节点有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无外部同步源。
54.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节点无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有外部同步源,基于DRT以及DTT计算得到PD,并向第一节点发送PD或E_offset;
其中DRT为第二节点侧的DRT,DTT为第二节点根据GNSS获得的第二节点侧的DTT。
55.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节点无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无外部同步源,基于DRT以及DTT计算得到PD或E_offset,以及向第一节点上报第一链路或第三链路的时隙n的前i个符号和/或第一链路或第三链路的后时隙n的后j个符号的属性;
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i、j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
56.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节点有外部同步源、第二节点有外部同步源,基于DRT以及DTT2计算第二节点侧PD或E_offset;
其中,DRT为第二节点侧的DRT,DTT2为第二节点根据GNSS获得的第二节点侧的DTT2。
57.一种节点,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采用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其中,所述属性包含:不可用属性、或者可用属性;
其中,所述第一方式为默认的方式、或者配置的方式。
58.一种节点,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一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其中,所述属性包含:不可用属性、或者可用属性;其中,所述第一方式为默认的方式、或者配置的方式;
所述至少一个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传播时延PD;
等效时间差E_offset;
收发转换时间gap;
符号时长T_symbol;
过渡期transient period。
59.一种节点,包括: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采用第二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其中,所述属性包含:不可用属性、或者可用属性;
其中,所述第二方式为默认的方式、或者第一节点配置的方式。
60.一种节点,包括: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至少一个参数以及第二方式,确定符号的属性;其中,所述属性包含:不可用属性、或者可用属性;其中,所述第二方式为默认的方式、或者第一节点配置的方式;
所述至少一个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传播时延PD;
等效时间差E_offset;
收发转换时间gap;
符号时长T_symbol;
过渡期transient period。
CN201910356507.3A 2019-04-29 2019-04-29 一种确定符号属性的方法及节点 Pending CN1105363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56507.3A CN110536317A (zh) 2019-04-29 2019-04-29 一种确定符号属性的方法及节点
JP2021564687A JP7406568B2 (ja) 2019-04-29 2020-04-27 シンボルの属性の確定方法、ノードおよび記憶媒体
KR1020217038931A KR20220004147A (ko) 2019-04-29 2020-04-27 심볼 속성을 확정하는 방법, 노드 및 저장 매체
US17/607,285 US20220191848A1 (en) 2019-04-29 2020-04-27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ttributes of symbols, node, and storage medium
PCT/CN2020/087253 WO2020221207A1 (zh) 2019-04-29 2020-04-27 确定符号属性的方法、节点及存储介质
EP20798077.2A EP3965453A4 (en) 2019-04-29 2020-04-27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TTRIBUTES OF SYMBOL, NODE, AND INFORMATION HOLD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56507.3A CN110536317A (zh) 2019-04-29 2019-04-29 一种确定符号属性的方法及节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6317A true CN110536317A (zh) 2019-12-03

Family

ID=68659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56507.3A Pending CN110536317A (zh) 2019-04-29 2019-04-29 一种确定符号属性的方法及节点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91848A1 (zh)
EP (1) EP3965453A4 (zh)
JP (1) JP7406568B2 (zh)
KR (1) KR20220004147A (zh)
CN (1) CN110536317A (zh)
WO (1) WO202022120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21207A1 (zh) * 2019-04-29 2020-1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符号属性的方法、节点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9589A (zh) * 2010-11-08 2012-05-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中继链路资源单元组的方法及装置
CN102781089A (zh) * 2011-05-13 2012-1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子帧边界的调整方法及系统
US20130343322A1 (en) * 2011-04-04 2013-12-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72513B2 (en) * 2010-10-11 2015-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ssignments for uplink control channel
US10015788B2 (en) * 2014-04-17 2018-07-03 Blinq Wireless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signalling for point-to-multipoint (PtMP) transmission in fixed wireless backhaul networks
US20180007667A1 (en) * 2015-01-29 2018-01-04 Lg Electronics Inc.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and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US10880914B2 (en) * 2018-02-26 2020-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Grant free uplink transmission techniques
CN110536317A (zh) * 2019-04-29 2019-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符号属性的方法及节点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9589A (zh) * 2010-11-08 2012-05-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中继链路资源单元组的方法及装置
US20130343322A1 (en) * 2011-04-04 2013-12-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CN102781089A (zh) * 2011-05-13 2012-1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子帧边界的调整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ZTE: "Subframe structure and timing offset for UL measurement", TSG-RAN WG1 #58 R1-093203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21207A1 (zh) * 2019-04-29 2020-1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符号属性的方法、节点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91848A1 (en) 2022-06-16
JP2022532514A (ja) 2022-07-15
EP3965453A4 (en) 2023-01-25
WO2020221207A1 (zh) 2020-11-05
WO2020221207A9 (zh) 2021-01-28
EP3965453A1 (en) 2022-03-09
KR20220004147A (ko) 2022-01-11
JP7406568B2 (ja) 2023-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37868B2 (en) Signal sending method,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0719648B (zh) 一种信息发送、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0474748B (zh) 功率抬升值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9041199A (zh) 一种同步信号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0912659A (zh)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设备及装置
CN108419300A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9039561A (zh) 一种同步信号块索引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5134058A (zh) 信息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1988848A (zh) 时隙格式指示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US856529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atency-aware scheduling using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N111865535B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0945942A (zh) Nr-u中drs窗口确定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0536317A (zh) 一种确定符号属性的方法及节点
CN114667685B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6250318A (zh) 一种参考信号序列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2752351A (zh) 基于序列的信号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1032134A1 (zh) 同步信号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6636272A (zh) 一种系统信息的传输方法、通信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4402677A (zh) 用于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与装置
RU2755210C1 (ru) Способ доступа и точка передачи
WO2023160460A1 (zh) 一种频域密度确定方法、装置、芯片及模组设备
WO2023273857A1 (zh) 信号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758239B (zh) 参考信号传输方法、用户设备、网络设备及电子设备
CN110351004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9474996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