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35800B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35800B
CN110535800B CN201910105566.3A CN201910105566A CN110535800B CN 110535800 B CN110535800 B CN 110535800B CN 201910105566 A CN201910105566 A CN 201910105566A CN 110535800 B CN110535800 B CN 1105358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mbol
sequence
resource
scrambling
symbo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0556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35800A (zh
Inventor
袁志锋
李卫敏
胡宇洲
戴建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10556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358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35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580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3230 priority patent/WO202015632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35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58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14Peak power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使用第一序列对第一符号进行加扰处理;其中,所述第一序列包括:系统级的扰码序列、网络级的扰码序列、与指定装置或指定设备使用的扰码序列相同的扰码序列、或者固定的扰码序列。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降低PAPR,同时不影响接收信号的协方差估计或者干扰噪声信号的协方差估计。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第五代(5th-Generation,5G)通信技术以及未来通信技术的应用场景包括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海量机器类型通信(massive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MTC)、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ility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其中,eMBB场景用于支持移动宽带,主要业务需求是大数据包传输、高数据速率、高频谱效率;mMTC场景用于支持海量设备通信,主要业务需求是海量设备、小数据包传输,目前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ITU)和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针对5G mMTC场景确定的设计目标是支持100万个设备/平方公里的连接密度;URLLC场景用于支持高可靠低时延通信,主要业务需求是高可靠、低时延传输。
为了满足上述5G通信技术需求以及未来通信技术的类似需求,可以考虑采用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技术,允许多个用户或数据流共享使用相同的传输资源(例如时频资源块、时频资源单元等),进行非正交复用,从而可以提高传输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了保证多个用户或数据流非正交接入与复用传输的性能,通常需要采用高级接收机,例如基于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的干扰消除接收机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使用第一序列对第一符号进行加扰处理;其中,所述第一序列包括:系统级的扰码序列、网络级的扰码序列、与指定装置或指定设备使用的扰码序列相同的扰码序列、或者固定的扰码序列。
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读取执行时,实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中,使用第一序列对第一符号进行加扰处理,其中,所述第一序列包括:系统级的扰码序列、网络级的扰码序列、与指定装置或指定设备使用的扰码序列相同的扰码序列、或者固定的扰码序列;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降低峰值平均功率比(Peak Average Power Ratio,PAPR),同时不影响接收信号的协方差估计或者干扰噪声信号的协方差估计。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一个应用示例的示意图;
图6(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另一个应用示例的示意图;
图6(c)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又一个应用示例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一个应用示例的示意图;
图8(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另一个应用示例的示意图;
图8(c)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又一个应用示例的示意图;
图8(d)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再一个应用示例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一个应用示例的示意图;
图10(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另一个应用示例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4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4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一个应用示例的示意图;
图12(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4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另一个应用示例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框图;
图1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相关技术中的一种NOMA技术方案是,使用扩展序列对调制符号进行扩展处理,然后将扩展处理后得到的符号映射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这种方案的缺点是,如果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波形传输,并且将扩展处理后得到的符号以频域优先的方式映射到时频资源上传输,那么,最终形成的发射信号的PAPR会比较高,这会影响发射机功率放大器的利用效率,影响网络覆盖性能。另外一个缺点是,候选扩展序列集合中,可能有些扩展序列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大,有些扩展序列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小,如果两个用户在所有时频资源上均使用相关性比较大的扩展序列,那么,二者之间会始终有比较严重的相互干扰,从而会影响传输性能。
下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描述用于区别描述对象,并不限定具体顺序或具体数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发射机中,包括且不限于终端发射机,包括:
步骤101,使用第一序列对第一符号进行加扰处理;
其中,所述第一序列包括:系统级的扰码序列、网络级的扰码序列、与指定装置或指定设备使用的扰码序列相同的扰码序列、或者固定的扰码序列。
其中,系统级的扰码序列指的是该扰码序列是系统级的,在一个系统中工作或运行的指定装置或指定设备均使用该扰码序列,也就是说,这些装置或设备使用的扰码序列是相同的;其中,指定装置或指定设备包括例如该系统中的所有终端。
网络级的扰码序列指的是该扰码序列是网络级的,在一个网络中工作或运行的指定装置或指定设备均使用该扰码序列,也就是说,这些装置或设备使用的扰码序列是相同的;其中,指定装置或指定设备包括例如该网络中的所有终端。
与指定装置或指定设备使用的扰码序列相同的扰码序列,包括:一定范围内的指定装置或指定设备使用相同的扰码序列;或者,所有指定装置或指定设备使用相同的扰码序列;其中,指定装置或指定设备包括例如终端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序列还可以为小区级的扰码序列;其中,小区级的扰码序列指的是该扰码序列是小区级的,在一个小区中工作或运行的指定装置或指定设备均使用该扰码序列,也就是说,这些装置或设备使用的扰码序列是相同的;其中,指定装置或指定设备包括例如该小区中的所有终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符号包括用于映射到指定资源上的符号;其中,指定资源包括指定时频资源,比如,一个或多个资源单元、资源块、或物理资源块(PhysicalResource Block,PRB),或者,一个或多个PRB中的数据信道资源或业务信道资源,或者,由频域若干个子载波、时域若干个符号构成的一组时频资源,或者,由时频域若干个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构成的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使用第一序列对第一符号进行加扰处理包括:
使用第一序列对用于映射到指定资源上的符号一起进行加扰;
或者,指定资源包括多组时频资源,使用第一序列对用于映射到每组时频资源上的符号分别进行加扰;
其中,一组时频资源比如为指定资源上的所有子载波、时域一个符号构成的时频资源,或者为由频域若干个子载波、时域若干个符号构成的时频资源。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使用系统级的扰码序列、网络级的扰码序列、与指定装置或指定设备使用的扰码序列相同的扰码序列、或者固定的扰码序列,可以降低PAPR,同时,在接收机进行解扰处理后,不影响接收信号的协方差估计或者干扰噪声信号的协方差估计。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发射机中,包括且不限于终端发射机,包括:
步骤201,分别使用序列Ck对数据Dk进行处理得到符号Sk,其中,k=1,...,K,K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其中,所述序列Ck包括:系统预配置的序列,从序列集合中随机选择的序列,或者,按照预设规则随机生成的序列。
其中,所述序列Ck的长度为L,L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例如,L可以取值2、3、4、6、8等。
其中,所述序列Ck可以为实数序列或者复数序列。
其中,所述序列Ck可以为稀疏序列或者非稀疏序列,其中,稀疏序列指的是序列中包含0元素或者序列中0元素的比例达到了指定值。
其中,所述数据Dk包括一个或多个比特,或者,一个或多个符号。
其中,所述使用序列Ck对数据Dk进行处理得到符号Sk,包括:使用序列Ck对数据Dk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处理、扩展处理、或者映射处理,得到符号Sk
例如,假设数据Dk包括Y个调制符号,序列Ck的长度为L,用来对数据Dk进行扩展处理,具体地,可以将每个调制符号与序列Ck的各个元素进行乘法运算,最终得到Y*L个扩展处理后的符号;或者,序列Ck指示了映射位置,用来对数据Dk进行映射处理,具体地,可以将每个调制符号映射到序列Ck指示的资源位置上;或者,假设数据Dk包括Z个比特,序列Ck的长度为L,用来对数据Dk进行调制处理、或者映射处理、或者编码处理,具体地,可以将不同的比特或比特组调制为不同的序列、或者映射为不同的序列、或者编码为不同的序列。
步骤202,使用第一序列对第一符号进行加扰处理,其中,所述第一符号包括所述符号Sk,其中,k=1,...,K,K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其中,所述第一序列包括:系统级的扰码序列、网络级的扰码序列、与指定装置或指定设备使用的扰码序列相同的扰码序列、固定的扰码序列、或者小区级的扰码序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符号Sk分别用于映射到第k资源上进行传输,以便在后续处理后用于形成发射信号,其中,k=1,...,K,K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其中,第k资源包括指定时频资源,比如,一个或多个PRB,或者,一个或多个PRB中的数据信道资源或业务信道资源,或者,由频域若干个子载波、时域若干个符号构成的一组时频资源,或者,由时频域若干个RE构成的资源。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通过对映射到指定时频资源上的符号使用同一个序列进行扩展等处理,有利于接收机在该指定时频资源范围内进行接收信号的协方差估计或者干扰噪声信号的协方差估计;可以通过对映射到不同时频资源上的符号使用不同的序列进行扩展等处理,实现干扰随机化,改善系统性能;通过使用系统级的扰码序列、网络级的扰码序列、与指定装置或指定设备使用的扰码序列相同的扰码序列、固定的扰码序列、或者小区级的扰码序列,可以降低PAPR,同时,在接收机进行解扰处理后,不影响接收信号的协方差估计或者干扰噪声信号的协方差估计。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发射机中,包括且不限于终端发射机,包括:
步骤301,分别使用序列Ck对数据Dk进行处理得到符号Sk,然后将所述符号Sk进行叠加后得到符号T,其中,k=1,...,K,K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其中,所述序列Ck包括:系统预配置的序列,或者,从序列集合中随机选择的序列,或者,按照预设规则随机生成的序列。
其中,所述序列Ck的长度为L,L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例如,L可以取值2、3、4、6、8等。
其中,所述序列Ck可以为实数序列或者复数序列。
其中,所述序列Ck可以为稀疏序列或者非稀疏序列,其中,稀疏序列指的是序列中包含0元素或者序列中0元素的比例达到了指定值。
其中,所述数据Dk包括一个或多个比特,或者,一个或多个符号。
其中,所述使用序列Ck对数据Dk进行处理得到符号Sk,包括:使用序列Ck对数据Dk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处理、扩展处理、或者映射处理,得到符号Sk
其中,所述符号Sk包括一个或多个符号。
其中,所述将所述符号Sk进行叠加后得到符号T,包括:将所述符号S1、S2、...、SK中包含的符号逐个叠加,得到叠加后的符号T。
其中,所述符号T包括一个或多个符号。
步骤302,使用第一序列对第一符号进行加扰处理,其中,所述第一符号包括所述符号T;
其中,所述第一序列包括:系统级的扰码序列、网络级的扰码序列、与指定装置或指定设备使用的扰码序列相同的扰码序列、固定的扰码序列、或者小区级的扰码序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符号T用于映射到指定资源上进行传输,以便在后续处理后用于形成发射信号;其中,指定资源包括指定时频资源,比如,一个或多个PRB,或者,一个或多个PRB中的数据信道资源或业务信道资源,或者,由频域若干个子载波、时域若干个符号构成的一组时频资源,或者,由时频域若干个RE构成的资源。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发射机中,包括且不限于终端发射机,包括:
步骤401,获取第一符号;
其中,所述第一符号包括:
分别使用序列Ck对数据Dk进行处理得到的符号Sk;或者,
分别使用所述序列Ck对所述数据Dk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符号Sk,然后将所述符号Sk进行叠加后得到的符号T;
其中,k=1,...,K,K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其中,所述序列Ck包括:系统预配置的序列,或者,从序列集合中随机选择的序列,或者,按照预设规则随机生成的序列。
其中,所述序列Ck的长度为L,L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例如,L可以取值2、3、4、6、8等。
其中,所述序列Ck可以为实数序列或者复数序列。
其中,所述序列Ck可以为稀疏序列或者非稀疏序列,其中,稀疏序列指的是序列中包含0元素或者序列中0元素的比例达到了指定值。
其中,所述数据Dk包括一个或多个比特,或者,一个或多个符号。
其中,所述使用序列Ck对数据Dk进行处理得到符号Sk,包括:使用序列Ck对数据Dk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处理、扩展处理、或者映射处理,得到符号Sk
其中,所述符号Sk包括一个或多个符号。
其中,所述将所述符号Sk进行叠加后得到符号T,其中,k=1,...,K,K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包括:将所述符号S1、S2、...、SK中包含的符号逐个叠加,得到叠加后的符号T;
其中,所述符号T包括一个或多个符号。
步骤402,获取符号Xm,其中,m=1,...,M,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符号Xm包括:
分别使用序列An对数据Bn进行处理得到的符号En;或者,
分别使用所述序列An对所述数据Bn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符号En,然后将所述符号En进行叠加后得到的符号F;
其中,n=1,...,N,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其中,所述序列An包括:系统预配置的序列,从序列集合中随机选择的序列,或者,按照预设规则随机生成的序列。
其中,所述序列An的长度为W,W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例如,W可以取值2、3、4、6、8等。
其中,所述序列An可以为实数序列或者复数序列。
其中,所述序列An可以为稀疏序列或者非稀疏序列,其中,稀疏序列指的是序列中包含0元素或者序列中0元素的比例达到了指定值。
其中,所述数据Bn包括一个或多个比特,或者,一个或多个符号。
其中,所述使用序列An对数据Bn进行处理得到符号En,包括:使用所述序列An对所述数据Bn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处理、扩展处理、或者映射处理,得到的符号En
其中,所述符号En包括一个或多个符号。
其中,所述将所述符号En进行叠加后得到符号F,其中,n=1,...,N,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包括:将所述符号E1、E2、...、EN中包含的符号逐个叠加,得到叠加后的符号F;
其中,所述符号F包括一个或多个符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符号Xm包括:前导符号;或者,导频符号;或者,参考信号;或者,对前导符号、导频符号或参考信号进行指定处理后得到的符号;其中,所述指定处理包括扩展处理或者映射处理。
步骤403,使用第一序列对第一符号进行加扰处理;
其中,所述第一序列包括:系统级的扰码序列、网络级的扰码序列、与指定装置或指定设备使用的扰码序列相同的扰码序列、固定的扰码序列、或者小区级的扰码序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符号包括所述符号Sk,其中,所述符号Sk分别用于映射到第k资源上进行传输,以便在后续处理后用于形成发射信号,其中,k=1,...,K,K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其中,第k资源包括指定时频资源,比如,一个或多个PRB,或者,一个或多个PRB中的数据信道资源或业务信道资源,或者,由频域若干个子载波、时域若干个符号构成的一组时频资源,或者,由时频域若干个RE构成的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符号包括所述符号T,其中,所述符号T用于映射到第一指定资源上进行传输,以便在后续处理后用于形成发射信号,其中,第一指定资源包括指定时频资源,比如,一个或多个PRB,或者,一个或多个PRB中的数据信道资源或业务信道资源,或者,由频域若干个子载波、时域若干个符号构成的一组时频资源,或者,由时频域若干个RE构成的资源。
步骤404,分别使用序列Rm对符号Xm进行加扰处理;
其中,所述序列Rm包括:系统级的扰码序列、网络级的扰码序列、与指定装置或指定设备使用的扰码序列相同的扰码序列、固定的扰码序列、或者小区级的扰码序列;
其中,m=1,...,M,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符号Xm包括所述符号En,其中,所述符号En分别用于映射到第n资源上进行传输,以便在后续处理后用于形成发射信号,其中,n=1,...,N,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其中,第n资源包括指定时频资源,比如,一个或多个PRB,或者,一个或多个PRB中的数据信道资源或业务信道资源,或者,由频域若干个子载波、时域若干个符号构成的一组时频资源,或者,由时频域若干个RE构成的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n资源与所述第k资源为不同的资源,其中,n=1,...,N,k=1,...,K。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符号Xm包括所述符号F,其中,所述符号F用于映射到第二指定资源上进行传输,以便在后续处理后用于形成发射信号,其中,第二指定资源包括指定时频资源,比如,一个或多个PRB,或者,一个或多个PRB中的数据信道资源或业务信道资源,或者,由频域若干个子载波、时域若干个符号构成的一组时频资源,或者,由时频域若干个RE构成的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指定资源与所述第一指定资源为不同的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符号Xm包括前导符号、导频符号、参考信号、或者对前导符号、导频符号或参考信号进行指定处理后得到的符号;所述符号Xm用于映射到第三指定资源上进行传输,以便在后续处理后用于形成发射信号,其中,第三指定资源包括指定时频资源,比如,一个或多个PRB,或者,一个或多个PRB中用于传输前导符号、导频符号或参考信号的资源,或者,由频域若干个子载波、时域若干个符号构成的一组时频资源,或者,由时频域若干个RE构成的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指定资源与所述第一指定资源为不同的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405,将步骤403中加扰处理后得到的符号和步骤404中加扰处理后得到的符号进行叠加处理,得到叠加后的符号。
基于上述描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n资源、所述第k资源为相同的资源,其中,n=1,...,N,k=1,...,K;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指定资源与所述第一指定资源为相同的资源;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指定资源与所述第一指定资源为相同的资源。
通过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可以通过对映射到指定时频资源上的符号使用同一个序列进行扩展等处理,有利于接收机在该指定时频资源范围内进行接收信号的协方差估计或者干扰噪声信号的协方差估计;可以通过对映射到不同时频资源上的符号使用不同的序列进行扩展等处理,实现干扰随机化,改善系统性能;通过使用系统级的扰码序列、网络级的扰码序列、与指定装置或指定设备使用的扰码序列相同的扰码序列、固定的扰码序列、或者小区级的扰码序列,可以降低PAPR,同时,在接收机进行解扰处理后,不影响接收信号的协方差估计或者干扰噪声信号的协方差估计。
实施方式1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发射机中,包括且不限于终端发射机。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使用第一序列对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一符号。
其中,所述第一序列包括:系统预配置的序列,从序列集合中随机选择的序列,或者,按照预设规则随机生成的序列。
其中,所述第一序列的长度为L,L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例如,L可以取值2、3、4、6、8等。
其中,所述第一序列可以为实数序列或者复数序列。
其中,所述第一序列可以为稀疏序列或者非稀疏序列。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括一个或多个比特,或者,一个或多个符号。
其中,使用第一序列对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一符号,包括:使用第一序列对第一数据进行扩展处理、调制处理、映射处理或者编码处理,得到第一符号。
其中,所述第一符号用于映射到第一资源上,以便在后续处理后用于形成发射信号;例如,第一资源为第一时频资源,比如,一个或多PRB,或者,一个或多个PRB中的数据信道资源或业务信道资源,或者,由频域若干个子载波、时域若干个符号构成的一组时频资源,或者,由时频域若干个RE构成的资源。
步骤502:使用第二序列对第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符号。
其中,所述第二序列包括:系统预配置的序列,从序列集合中随机选择的序列,或者,按照预设规则随机生成的序列。
其中,所述第二序列的长度为W,W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例如,W可以取值2、3、4、6、8等。另外,所述第二序列的长度和步骤501中的第一序列的长度通常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其中,所述第二序列可以为实数序列或者复数序列。
其中,所述第二序列可以为稀疏序列或者非稀疏序列。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括一个或多个比特,或者,一个或多个符号。
其中,使用第二序列对第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符号,包括:使用第二序列对第二数据进行扩展处理、调制处理、映射处理或者编码处理,得到第二符号。
其中,所述第二符号用于映射到第二资源上,以便后续用于形成发射信号;例如,第二资源为第二时频资源,比如,一个或多个PRB,或者,一个或多个PRB中的数据信道资源或业务信道资源,或者,由频域若干个子载波、时域若干个符号构成的一组时频资源,或者,由时频域若干个RE构成的资源。
其中,所述第二资源与步骤501中的第一资源通常是不同的,也可以是相同的。
其中,步骤501中的第一序列和步骤502中的第二序列可以是相同的。此时,步骤501和步骤502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
步骤503:使用第三序列对第三符号进行加扰处理。
其中,所述第三符号来自于第一符号。
其中,所述第三序列可以为:系统级的扰码序列;或者,网络级的扰码序列;或者,与指定装置或指定设备使用的扰码序列相同的扰码序列;或者,固定的扰码序列;或者,小区级的扰码序列。
其中,所述第三符号包括用于映射到第三资源上的符号;第三资源为第三时频资源,比如,一个或多个PRB,或者,一个或多个PRB中的数据信道资源或业务信道资源,或者,由频域若干个子载波、时域若干个符号构成的一组时频资源,或者,由时频域若干个RE构成的资源。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资源为与步骤501中的第一资源相同的资源,此时第三符号就是步骤501得到的第一符号,那么,也就是说,步骤503将使用第三序列对步骤501得到的第一符号进行加扰处理。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资源是步骤501中的第一资源中的局部资源,例如,将第一资源的频域所有子载波、时域一个符号作为一组时频资源,然后,使用第三序列对将要映射到这一组时频资源上的符号进行加扰处理;进一步,可以将第一资源以时域一个符号为单位进行划分,得到多组时频资源,然后,使用第三序列对将要映射到每一组时频资源上的符号分别进行加扰处理。
步骤504:使用第四序列对第四符号进行加扰处理。
其中,所述第四符号来自于第二符号。
其中,所述第四序列可以为:系统级的扰码序列;或者,网络级的扰码序列;或者,与指定装置或指定设备使用的扰码序列相同的扰码序列;或者,固定的扰码序列;或者,小区级的扰码序列;
其中,所述第四序列的长度和步骤503中的第三序列的长度通常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其中,所述第四符号包括用于映射到第四资源上的符号;例如,第四资源为第四时频资源,比如,一个或多个PRB,或者,一个或多个PRB中的数据信道资源或业务信道资源,或者,由频域若干个子载波、时域若干个符号构成的一组时频资源,或者,由时频域若干个RE构成的资源。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四资源为与步骤502中的第二资源相同的资源,此时第四符号就是步骤501得到的第二符号,那么,也就是说,步骤504将使用第四序列对步骤502得到的第二符号进行加扰处理。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四资源是步骤502中的第二资源中的局部资源,例如,将第二资源的频域所有子载波、时域一个符号作为一组时频资源,然后,使用第四序列对将要映射到这一组时频资源上的符号进行加扰处理;进一步,可以将第二资源以时域一个符号为单位进行划分,得到多组时频资源,然后,使用第四序列对将要映射到每一组时频资源上的符号分别进行加扰处理。
其中,步骤503中的第三序列和步骤504中的第四序列可以是相同的。此时,步骤503和步骤504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
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可以为相同的资源,此时可以将步骤503中加扰处理后得到的符号与步骤504中加扰处理后得到的符号叠加,然后在相同的资源上传输,或者,当第一序列与第二序列为稀疏序列并且非零元素位置互不相同时,可以将步骤503中加扰处理后得到的符号、步骤504中加扰处理后得到的符号均映射到相同的资源上传输,由于序列稀疏并且非零元素位置互不相同,步骤503和步骤504得到的符号会映射到不同的资源元素上,与叠加处理是等效的。
该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描述用于区别描述对象,并不限定具体顺序或具体数量;并且,在步骤501、502基础上,还可以延伸为多个与步骤501、502类似的步骤,不限于仅包括步骤501、502;同样地,在步骤503、504基础上,还可以延伸为多个与步骤503、504类似的步骤,不限于仅包括步骤503、504;例如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
使用第一序列对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一符号;
使用第二序列对第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符号;
使用第三序列对第三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三符号;
使用第四序列对第四符号进行加扰处理;
使用第五序列对第五符号进行加扰处理;
使用第六序列对第六符号进行加扰处理;
其中,所述第四符号来自于第一符号,所述第五符号来自于第二符号,所述第六符号来自于第三符号。
基于该实施方式的几个应用示例分别如图6(a)、6(b)、6(c)所示。
如图6(a)所示,包括:
步骤6a1,使用长度为L的序列a1对Y个调制符号进行扩展,得到扩展后的符号,用于映射到PRB1上,然后使用扰码a3对这些扩展后的符号进行加扰;
步骤6a2,使用长度为L的序列a2对Y个调制符号进行扩展,得到扩展后的符号,用于映射到PRB2上,然后使用扰码a4对这些扩展后的符号进行加扰。
如图6(b)所示,包括:
步骤6b1,使用长度为L的序列b1对Y个调制符号进行扩展,得到扩展后的符号,用于映射到PRB1上;
步骤6b2,使用长度为L的序列b2对Y个调制符号进行扩展,得到扩展后的符号,用于映射到PRB2上;
步骤6b3,使用扰码b3对PRB1上的每个时域符号分别进行加扰;
即将PRB1以时域一个符号为单位进行划分,得到多组时频资源,然后,使用扰码b3对将要映射到每一组时频资源上的符号分别进行加扰处理。
步骤6b4,使用扰码b4对PRB2上的每个时域符号分别进行加扰;
即将PRB2以时域一个符号为单位进行划分,得到多组时频资源,然后,使用扰码b4对将要映射到每一组时频资源上的符号分别进行加扰处理。
如图6(c)所示,包括:
步骤6c1,使用长度为L的序列c1对Y个调制符号进行扩展,得到扩展后的符号,用于映射到PRB1上,然后使用扰码c4对这些扩展后的符号进行加扰;
步骤6c2,使用长度为L的序列c2对Y个调制符号进行扩展,得到扩展后的符号,用于映射到PRB2上,然后使用扰码c5对这些扩展后的符号进行加扰;
步骤6c3,使用长度为L的序列c3对Y个调制符号进行扩展,得到扩展后的符号,用于映射到PRB3上,然后使用扰码c6对这些扩展后的符号进行加扰。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发射机中,包括且不限于终端发射机,图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01:使用第一序列对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一符号。
该步骤与实施方式1中的步骤501类似。
其中,所述第一符号用于映射到第一资源上,以便后续用于形成发射信号;例如,第一资源为第一时频资源,比如,一个或多个PRB,或者,一个或多个PRB中的数据信道资源或业务信道资源,或者,由频域若干个子载波、时域若干个符号构成的一组时频资源,或者,由时频域若干个RE构成的资源。
步骤702:使用第二序列对第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符号。
该步骤与实施方式1中的步骤502类似。
其中,所述第二符号用于映射到第二资源上,以便后续用于形成发射信号;例如,第二资源为第二时频资源,比如,一个或多个PRB,或者,一个或多个PRB中的数据信道资源或业务信道资源,或者,由频域若干个子载波、时域若干个符号构成的一组时频资源,或者,由时频域若干个RE构成的资源。
其中,所述第二资源与步骤701中的第一资源通常是不同的,也可以是相同的。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为相同的资源,此时可以将第一符号与第二符号叠加得到叠加后的符号。
步骤703:使用第三序列对第三符号进行加扰处理。
该步骤与实施方式1中的步骤503类似。
其中,所述第三符号来自于第一符号以及第二符号。
其中,所述第三符号包括用于映射到第三资源上的符号;例如,第三资源为第三时频资源,比如,一个或多个PRB,或者,一个或多个PRB中的数据信道资源或业务信道资源,或者,由频域若干个子载波、时域若干个符号构成的一组时频资源,或者,由时频域若干个RE构成的资源。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资源包括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此时第三符号包括步骤701得到的第一符号和步骤702得到的第二符号,那么,也就是说,步骤703将使用第三序列对步骤701得到的第一符号、步骤702得到的第二符号一起进行加扰处理。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资源包括第一资源的局部资源和第二资源的局部资源,或者,第三资源包括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构成的一个整体资源的局部资源,例如,将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构成一个整体资源,然后将这一整体资源的频域所有子载波、时域一个符号作为一组时频资源,然后,使用第三序列对将要映射到这一组时频资源上的符号进行加扰处理;进一步,可以将这一整体资源以时域一个符号为单位进行划分,得到多组时频资源,然后,使用第三序列对将要映射到每一组时频资源上的符号分别进行加扰处理。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为相同的资源,并且将第一符号与第二符号叠加得到叠加后的符号;此时,第三资源可以为与第一资源或第二资源相同的资源,第三符号为所述叠加后的符号,也就是说,步骤703将使用第三序列对所述叠加后的符号进行加扰处理;或者,第三资源可以是该资源(即与第一资源或第二资源相同的资源)中的局部资源,例如,将该资源的频域所有子载波、时域一个符号作为一组时频资源,然后,使用第三序列对将要映射到这一组时频资源上的叠加后的符号进行加扰处理;进一步,可以将该资源以时域一个符号为单位进行划分,得到多组时频资源,然后,使用第三序列对将要映射到每一组时频资源上的叠加后的符号分别进行加扰处理。
类似地,在该实施方式基础上,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
使用第一序列对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一符号;
使用第二序列对第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符号;
使用第三序列对第三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三符号;
使用第四序列对第四符号进行加扰处理;
其中,所述第四符号来自于第一符号、第二符号以及第三符号。
基于该实施方式的几个应用示例分别如图8(a)、8(b)、8(c)、8(d)所示。
如图8(a)所示,包括:
步骤8a1,使用长度为L的序列a1对Y个调制符号进行扩展,得到扩展后的符号,用于映射到PRB1上;
步骤8a2,使用长度为L的序列a2对Y个调制符号进行扩展,得到扩展后的符号,用于映射到PRB2上;
步骤8a3,使用扰码a3对用于映射到PRB1上的符号、用于映射到PRB2上的符号一起进行加扰。
如图8(b)所示,包括:
步骤8b1,使用长度为L的序列b1对Y个调制符号进行扩展,得到扩展后的符号,用于映射到PRB1上;
步骤8b2,使用长度为L的序列b2对Y个调制符号进行扩展,得到扩展后的符号,用于映射到PRB2上;
步骤8b3,使用扰码b3对PRB1和PRB2上的每个时域符号分别进行加扰;
即将PRB1和PRB2以时域一个符号为单位进行划分,得到多组时频资源,然后,使用扰码b3对将要映射到每一组时频资源上的符号分别进行加扰处理。
如图8(c)所示,包括:
步骤8c1,使用长度为L的序列c1对Y个调制符号进行扩展,得到扩展后的符号,用于映射到PRB1上;
步骤8c2,使用长度为L的序列c2对Y个调制符号进行扩展,得到扩展后的符号,用于映射到PRB2上;
步骤8c3,使用长度为L的序列c3对Y个调制符号进行扩展,得到扩展后的符号,用于映射到PRB3上;
步骤8c4,使用扰码c4对用于映射到PRB1上的符号、用于映射到PRB2上的符号、用于映射到PRB3上的符号一起进行加扰。
如图8(d)所示,包括:
步骤8d1,使用长度为L的序列d1对Y个调制符号进行扩展,得到扩展后的符号,用于映射到PRB1上;
步骤8d2,使用长度为L的序列d2对Y个调制符号进行扩展,得到扩展后的符号,用于映射到PRB2上;
步骤8d3,使用长度为L的序列d3对Y个调制符号进行扩展,得到扩展后的符号,用于映射到PRB3上;
步骤8d4,使用扰码d4对PRB1、PRB2和PRB3上的每个时域符号分别进行加扰;
即将PRB1、PRB2和PRB3以时域一个符号为单位进行划分,得到多组时频资源,然后,使用扰码d4对将要映射到每一组时频资源上的符号分别进行加扰处理。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发射机中,包括且不限于终端发射机,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901:使用第一序列对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一符号。
该步骤与实施方式1中的步骤501类似。
其中,所述第一符号用于映射到第一资源上,以便后续用于形成发射信号;例如,第一资源为第一时频资源,比如,一个或多个PRB,或者,一个或多个PRB中的数据信道资源或业务信道资源,或者,由频域若干个子载波、时域若干个符号构成的一组时频资源,或者,由时频域若干个RE构成的资源。
步骤902:使用第二序列对第二符号进行加扰处理。
该步骤与实施方式1中的步骤503类似。
其中,所述第二符号来自于第一符号。
其中,所述第二符号包括用于映射到第二资源上的符号;例如,第二资源为第二时频资源,比如,一个或多个PRB,或者,一个或多个PRB中的数据信道资源或业务信道资源,或者,由频域若干个子载波、时域若干个符号构成的一组时频资源,或者,由时频域若干个RE构成的资源。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资源为与步骤901中的第一资源相同的资源,此时第二符号就是步骤901得到的第一符号,那么,也就是说,步骤902将使用第二序列对步骤901得到的第一符号进行加扰处理。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资源是步骤901中的第一资源中的局部资源,例如,将第一资源的频域所有子载波、时域一个符号作为一组时频资源,然后,使用第二序列对将要映射到这一组时频资源上的符号进行加扰处理;进一步,可以将第一资源以时域一个符号为单位进行划分,得到多组时频资源,然后,使用第二序列对将要映射到每一组时频资源上的符号分别进行加扰处理。
基于该实施方式的几个应用示例分别如图10(a)、10(b)所示。
如图10(a)所示,包括:
步骤10a1,使用长度为L的序列a1对V个调制符号进行扩展,得到扩展后的符号,用于映射到PRB1、PRB2上;
步骤10a2,使用扰码a2对用于映射到PRB1、PRB2上的符号进行加扰。
如图10(b)所示,包括:
步骤10b1,使用长度为L的序列b1对V个调制符号进行扩展,得到扩展后的符号,用于映射到PRB1、PRB2上;
步骤10b2,使用扰码b2对PRB1和PRB2上的每个时域符号分别进行加扰;
即将PRB1和PRB2以时域一个符号为单位进行划分,得到多组时频资源,然后,使用扰码b2对将要映射到每一组时频资源上的符号分别进行加扰处理。
实施方式4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发射机中,包括且不限于终端发射机,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1:使用第一序列对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一符号。
该步骤与实施方式1中的步骤501类似。
其中,所述第一符号用于映射到第一资源上,以便后续用于形成发射信号;例如,第一资源为第一时频资源,比如,一个或多个PRB,或者,一个或多个PRB中的数据信道资源或业务信道资源,或者,由频域若干个子载波、时域若干个符号构成的一组时频资源,或者,由时频域若干个RE构成的资源。另外,所述第一符号可以用于映射到第一资源的全部或部分资源上。
步骤1102:使用第二序列对第二符号进行加扰处理。
该步骤与实施方式1中的步骤503类似。
其中,所述第二符号包括用于映射到第二资源上的符号;例如,第二资源为第二时频资源,比如,一个或多个PRB,或者,一个或多个PRB中的数据信道资源或业务信道资源,或者,一个或多个PRB中的前导符号或导频符号或参考信号使用的资源,或者,由频域若干个子载波、时域若干个符号构成的一组时频资源,或者,由时频域若干个RE构成的资源。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符号来自于第一符号。
步骤1103:使用第三序列对第三符号进行加扰处理。
该步骤同样与实施方式1中的步骤503类似。
其中,所述第三符号包括用于映射到第三资源上的符号;例如,第三资源为第三时频资源,比如,一个或多个PRB,或者,一个或多个PRB中的数据信道资源或业务信道资源,或者,一个或多个PRB中的前导符号或导频符号或参考信号使用的资源,或者,由频域若干个子载波、时域若干个符号构成的一组时频资源,或者,由时频域若干个RE构成的资源。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符号来自于第一符号,或者,所述第三符号来自于前导符号、导频符号或者参考信号;
具体地,例如,第二资源是步骤1101中的第一资源的局部资源,例如,将第一资源的频域若干个子载波、时域若干个符号作为一组时频资源(比如频域所有子载波、时域若干个符号,或者,频域若干个子载波、时域所有符号,或者,数据信道或业务信道使用的时频资源,或者,用于供数据符号进行映射的时频资源),然后,使用第二序列对将要映射到这一组时频资源上的符号进行加扰处理;第三资源是步骤1101中的第一资源的另外一部分局部资源(比如频域所有子载波、时域另外一些符号,或者,频域另外一些子载波、时域所有符号,或者,前导符号或导频符号或参考信号使用的时频资源),然后,使用第三序列对将要映射到这一组时频资源上的符号进行加扰处理。
类似地,在该实施方式基础上,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
使用第一序列对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一符号;
使用第二序列对第二符号进行加扰处理;
使用第三序列对第三符号进行加扰处理;
使用第四序列对第四符号进行加扰处理;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符号、所述第三符号、所述第四符号分别来自于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符号、前导符号、导频符号、参考信号。
基于该实施方式的应用示例分别如图12(a)和12(b)所示。
如图12(a)所示,包括:
步骤12a1,使用长度为L的序列a1对Q个调制符号进行扩展,得到扩展后的符号,用于映射到第一资源的全部或部分资源上;
步骤12a2,使用扰码a2对用于映射到第二资源的符号进行加扰;
即对步骤12a1中扩展后的符号中用于映射到第二资源的符号使用扰码a2进行加扰;
本实施例中,第二资源包括第一资源中频域所有子载波、时域部分符号。
步骤12a3,使用扰码a3对用于映射到第三资源的符号进行加扰;
即对步骤12a1中扩展后的符号中用于映射到第三资源的符号使用扰码a3进行加扰。
本实施例中,第三资源包括第一资源中除第二资源外的其他时频资源,即频域所有子载波、时域另一部分符号。
如图12(b)所示,包括:
步骤12b1,使用长度为L的序列b1对Q个调制符号进行扩展,得到扩展后的符号,用于映射到第一资源的全部或部分资源上;
步骤12b2,使用扰码b2对用于映射到第二资源的符号进行加扰;
即对步骤12b1中扩展后的符号中用于映射到第二资源的符号使用扰码b2进行加扰;
本实施例中,第二资源包括第一资源中频域部分子载波、时域所有符号。
步骤12b3,使用扰码b3对用于映射到第三资源的符号进行加扰。
即对步骤12b1中扩展后的符号中用于映射到第三资源的符号使用扰码b3进行加扰;
本实施例中,第三资源包括第一资源中除第二资源外的其他时频资源,即频域另一部分子载波、时域所有符号。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中,有G个发射机(例如终端),属于同一个服务小区,这G个发射机可以分别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传输。
以G个发射机分别按照上述实施方式2进行数据处理和传输为例,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G个发射机分别使用其第一序列对其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其第一符号;
G个发射机分别使用其第二序列对其第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其第二符号;
G个发射机分别使用其第三序列对其第三符号进行加扰处理;
其中,每个发射机的第三符号来自于其第一符号和第二符号;
其中,每个发射机使用的第一序列可以是系统(例如服务小区基站)为该发射机预配置的序列,或者该发射机从序列集合中随机选择的序列,或者该发射机按照预设规则随机生成的序列;
其中,每个发射机使用的第二序列可以是系统为该发射机预配置的序列,或者该发射机从序列集合中随机选择的序列,或者该发射机按照预设规则随机生成的序列;
其中,每个发射机使用的第三序列可以为系统级的扰码序列,或者网络级的扰码序列,或者与其他发射机使用的扰码序列相同的扰码序列,或者固定的扰码序列,或者小区级的扰码序列;也就是说,G个发射机使用的第三序列是相同的;
然后,G个发射机分别通过指定的资源将加扰处理后得到的符号发送出去,其中,G个发射机使用的资源可以是相同的。具体地,每个发射机将加扰处理后得到的符号映射到指定的资源上,生成信号,然后发送所述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G个发射机也可以分别按照上述其他实施例或实施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和传输,具体过程与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类似。
实施例7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中,有H个发射机,这H个发射机中,有些发射机属于同一个服务小区或当前服务小区,有些发射机属于其他服务小区,这H个发射机可以分别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传输。
以H个发射机分别按照上述实施方式2进行数据处理和传输为例,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H个发射机分别使用其第一序列对其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其第一符号;
H个发射机分别使用其第二序列对其第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其第二符号;
H个发射机分别使用其第三序列对其第三符号进行加扰处理;
其中,每个发射机的第三符号来自于其第一符号和第二符号;
其中,每个发射机使用的第一序列可以是系统(例如该发射机所属的服务小区的基站)为该发射机预配置的序列,或者该发射机从序列集合中随机选择的序列,或者该发射机按照预设规则随机生成的序列;
其中,每个发射机使用的第二序列可以是系统为该发射机预配置的序列,或者该发射机从序列集合中随机选择的序列,或者该发射机按照预设规则随机生成的序列;
其中,每个发射机使用的第三序列可以为系统级的扰码序列,或者网络级的扰码序列,或者与其他发射机使用的扰码序列相同的扰码序列,或者固定的扰码序列;也就是说,H个发射机使用的第三序列是相同的;
然后,H个发射机分别通过指定的资源将加扰处理后得到的符号发送出去,其中,H个发射机使用的资源可以是相同的。具体地,每个发射机将加扰处理后得到的符号映射到指定的资源上,生成信号,然后发送所述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H个发射机也可以分别按照上述其他实施例或实施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和传输,具体过程与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类似。
如图13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130,包括存储器1310和处理器1320,所述存储器1310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1320读取执行时,实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如图14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40,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40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1410,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组件或所有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Claims (9)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H个发射机中的每个发射机执行以下步骤:
使用第一序列对第一数据进行指定处理得到第一符号;
使用第二序列对第二数据进行指定处理得到第二符号;
使用第三序列对第三符号进行加扰处理,其中,所述第三符号为将所述第一符号与所述第二符号进行叠加得到的叠加后的符号,或者,所述第三符号包括所述第一符号和所述第二符号;或者,使用所述第三序列对所述第一符号进行加扰处理,并使用第四序列对所述第二符号进行加扰处理,其中,所述第一符号和所述第二符号分别用于映射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上进行传输;
其中,所述H个发射机属于多个服务小区;
其中,所述H个发射机使用的所述第三序列以及所述第四序列是相同的,或者,所述H个发射机使用的所述第三序列以及所述第四序列为系统级扰码或网络级扰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处理包括:编码处理、调制处理、扩展处理、或者映射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每个发射机分别使用序列Rm对符号Xm进行加扰处理;
其中,所述序列Rm包括:系统级的扰码序列、网络级的扰码序列、与指定装置或指定设备使用的扰码序列相同的扰码序列、固定的扰码序列、或者小区级的扰码序列;
其中,m=1,...,M,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符号Xm包括:前导符号、导频符号、参考信号、或者对前导符号、导频符号或参考信号进行指定处理后得到的符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符号Xm包括:
分别使用序列An对数据Bn进行处理得到的符号En;或者,将所述符号En进行叠加后得到的符号F;
其中,n=1,...,N,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序列An对数据Bn进行处理,包括:使用所述序列An对所述数据Bn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处理、扩展处理、或者映射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每个发射机将对所述第三符号或者对所述第一符号以及所述第二符号进行加扰处理后得到的符号、以及分别使用所述序列Rm对所述符号Xm进行加扰处理后得到的符号进行叠加处理,得到叠加后的符号。
8.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读取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中的所述发射机执行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中的所述发射机执行的步骤。
CN201910105566.3A 2019-02-01 2019-02-01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5358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5566.3A CN110535800B (zh) 2019-02-01 2019-02-01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0/073230 WO2020156324A1 (zh) 2019-02-01 2020-01-20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5566.3A CN110535800B (zh) 2019-02-01 2019-02-01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5800A CN110535800A (zh) 2019-12-03
CN110535800B true CN110535800B (zh) 2023-04-25

Family

ID=68659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05566.3A Active CN110535800B (zh) 2019-02-01 2019-02-01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35800B (zh)
WO (1) WO20201563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5800B (zh) * 2019-02-01 2023-04-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71254A (zh) * 2016-12-30 2018-07-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8306707A (zh) * 2017-01-12 2018-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址接入的方法、装置和通讯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0382A (zh) * 2011-10-28 2012-02-0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dmrs扰码序列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17177899A1 (en) * 2016-04-12 2017-10-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 spreading and multiplexing
WO2018038410A1 (ko) * 2016-08-22 2018-03-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비직교 다중 접속 방식에 기초하여 데이터를 전송/검출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736081B2 (en) * 2016-09-14 2020-08-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transmission
CN108631977B (zh) * 2017-03-24 2021-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广播信息指示的发送方法和发送设备
CN108989252A (zh) * 2018-07-20 2018-12-1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多址接入方法及系统
CN110535800B (zh) * 2019-02-01 2023-04-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71254A (zh) * 2016-12-30 2018-07-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8306707A (zh) * 2017-01-12 2018-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址接入的方法、装置和通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5800A (zh) 2019-12-03
WO2020156324A1 (zh) 2020-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51348B2 (en) Multi-user multiplexing of 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 signals
US11324008B2 (en) Transmission resource allocation by splitting physical resource blocks
JP7280414B2 (ja) 受信機及び受信方法
US861954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sounding signal in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U2427958C1 (ru) Система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способ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пилотных сигналов (варианты) и пилотная модель (варианты)
JP2011526102A (ja) 送信シンボルの割り当てと推定をするための装置
WO2009135516A1 (en) Multi-cell channel estimation in 3g-lte based virtual pilot sequences
US9137798B2 (en) Wireless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thod
US20240064790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ociating resource information with channel metric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8260209B (zh) 一种用于随机接入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US858815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80037203A (ko) 다중 접속을 지원하는 디지털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0535800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81241B (zh) 一种下行多用户叠加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18228460A1 (zh) 相位跟踪参考信号处理方法与装置
KR102263225B1 (ko) 비직교 파일럿 신호 기반 채널 추정 장치 및 방법
CN114616805B (zh) 低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的调制方案
CN109873783B (zh) 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US2022018227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83532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reception i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808930B (zh) 信道估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535799A (zh) 一种发送信号生成方法及生成装置
KR20190029395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위상 잡음을 제거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1886976B1 (ko) 업링크 IoT 환경에서 대규모 연결을 지원하기 위한 서비스 그룹 기반 FOFDM-IDMA 플랫폼, 신호처리 방법, 그리고 송수신 장치
CN109962751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