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35035A - 一种负氧离子产生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氧离子产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35035A
CN110535035A CN201910839001.8A CN201910839001A CN110535035A CN 110535035 A CN110535035 A CN 110535035A CN 201910839001 A CN201910839001 A CN 201910839001A CN 110535035 A CN110535035 A CN 1105350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chamber
oxygen ion
negative oxygen
cross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390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35035B (zh
Inventor
刘国文
周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Aiyuan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Aiyuan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Aiyuan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Aiyuan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3900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350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35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50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350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50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purific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sterilisation; by ozo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1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forming water dispersions in th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3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i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23/00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e.g. into the atmosphe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Oxygen, Ozone, And Oxid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氧离子产生方法,包括储水池、反应箱、鼓风机、水泵和高压电力设备,反应箱为整体密封箱体,反应箱的顶壁上悬挂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底端固定有内部嵌入轴承的上套环,上套环上安装十字旋转器;所述十字旋转器包括十字外壳、下套环和筒管,十字外壳的交叉处顶面与上套环的顶面相固定,十字外壳的交叉处底面固定下套环,通过密闭空间结构来模拟产生瀑布勒纳德效应,产生生态级负氧离子,空气从底部进入,在补充空气同时,经过来水,取到净化空气和增加湿度的作用,自然界的打雷,下雨,瀑布三种现象,模拟集中在一起产生生态负氧离子,把220V的电升压到30KV,产生的是生态极小粒径负氧离子。

Description

一种负氧离子产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负氧离子领域,特别是一种负氧离子产生方法。
背景技术
空气负离子是指空气中带负电荷的分子或原子。空气负离子被誉为空气中的“长寿素”、“空气维生素”,人类生活环境中空气负离子的含量浓度,与人体健康水准直接相关。离子医学研究者认为,对生命体给与自然界的能量——空气负离子(由于大自然的空气负离子有很大的抗氧化效果与还原力,所以堀口昇博士又将其命名为还原离子),可使破环生命体健康的酸性、氧化、活性氧、乳酸等因素逐渐减少,激活细胞组织的新陈代谢,给生命体内部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加强生命体自身的恢复力与自然治愈能力,进而克服疾病,造就健康的身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约占78%)和氧(约占21%),通常氮、氧分子所带正、负电荷相等,电性能呈中性。但当空气分子电离产生的电子绝大部分被氧分子俘获后,即可形成化学性质活泼的负氧离子。
自然界空气负离子产生有三大机制:
1.大气受紫外线,宇宙射线,放射物质,雷雨,风暴,土壤和空气放射线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电离而被释放出的电子很快又和空气中的中性分子结合,而成为负离子,或称为阴离子。
2.瀑布冲击,细浪推卷暴雨跌失等自然过程中水在重力作用下,高速流动,水分子裂解而产生负离子。
3.森林的树木,叶枝尖端放电及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光电效应,使空气电离而产生的负离子。
在自然界,有一些射线或雷雨瀑布等可使部分空气分子电离而产生负氧离子。因此,人在海滨、瀑布、森林等地方,或雷雨过后,感到空气新鲜,呼吸舒畅。通常山林、海滨地区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为2500~5000个/cm3,温泉和瀑布附近可达5000~20000个/cm3,而大城市房间一般则为40~50个/cm3,大剧场仅为10~30个/cm3。
负氧离子对人体又那些好处呢?负氧离子在未和其他物质发生快速反应前,可通过呼吸、神经和血液系统作用于人体,促进体内各系统的新陈代谢,激发内分泌腺功能,增进食欲,消除疲劳。空气中负离子德存在能还原来自大气的污染物质、氮氧化物、香烟等产生的活性氧(氧自由基)、减少过多活性氧对人体的危害;中和带正电的空气飘尘无电荷后沉降,使空气得到净化。
负氧离子在医学界被称为是“空气维生素”其主要的作用表现在:
1.是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可使大脑皮层功能及脑力活动加强,精神振奋,工作效益提高,能使睡眠质量得到改善。负离子还可使脑组织的氧化过程力度加强,使脑组织获得更多的氧。
2.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据学者观察,负氧离子有明显扩张血管的作用,可解除动脉血管痉挛,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负氧离子对于改善心脏功能和改善心肌营养也大有好处,有利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患病人的病情恢复。
3.是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研究证实,负氧离子有使血液凝聚流速变慢、延长凝血时间的作用,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加,有利于血氧输送、吸收和利用。
4.负氧离子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最明显。这是因为负氧离子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它可以提高人的肺活量。有人曾经试验,在玻璃面罩中吸入空气负氧离子30分钟,可使肺部吸收氧气量增加20%,而排出二氧化碳量可增加14.5%,故负氧离子有改善和增加肺功能的作用。
除此之外,空气负氧离子还有镇静、催眠的作用。如果我们每天吸入适量的负氧离子,持之以恒,对健康大有裨益:使人精力旺盛,消除疲劳和倦怠,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睡眠,消除神经衰弱。降低疾病发病率,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在负氧离子作用下,可使骨骼的兴奋性增加,运动时值降低,有助于运动员提高成绩,特别是对一些需迅速反应的项目,如短跑、游泳等。正因为汗蒸房内存在大量的负氧离子,所以可以改善我们的人体亚健康状况,也可以预防疾病,和改善自身体质。
电气石是永久性释放负氧离子的天然矿物材料,与人工获得负氧离子的方法相比,电气石释放负氧离子不耗能,不产生臭氧和活性氧,制成软装潢纺织品,可改善室内小环境的空气质量,是理想的绿色环保材料。电气石永久释放负氧离子的机理目前有几种解释,其中之一是归因于电气石对水的电解作用:4H2O电解OH-+H+,氢离子由电气石电极之间的微弱电流中得到电子;2H++2e→H2↑,氢氧根离子与水分子结合形成空气负氧离子;OH-+nH2O→OH-(H2O)n根据这种理论,电气石释放负氧离子的浓度与其自发极化效应强弱有关,必要条件是空气中含有水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密闭空间结构来模拟产生瀑布勒纳德效应,产生生态级负氧离子,空气从底部进入,在补充空气同时,经过来水,取到净化空气和增加湿度的作用,自然界的打雷,下雨,瀑布三种现象,模拟集中在一起产生生态负氧离子,把220V的电升压到30KV,产生的是生态极小粒径负氧离子。
为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负氧离子产生方法,包括储水池、反应箱、鼓风机、水泵和高压电力设备,反应箱为整体密封箱体,反应箱的顶壁上悬挂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底端固定有内部嵌入轴承的上套环,上套环上安装十字旋转器;
所述十字旋转器包括十字外壳、下套环和筒管,十字外壳的交叉处顶面与上套环的顶面相固定,十字外壳的交叉处底面固定下套环,十字外壳的侧壁上开设推进孔,十字外壳外部还设有环绕在反应箱四个内壁上的火山岩,下套环内部的轴承内套有筒管,筒管的一端延伸至十字外壳的内部,筒管的另一端穿过反应箱的底部与水泵的出水口通过抱箍连接,水泵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储水池相接,储水池上还连接与反应箱底部的管道连接;
所述鼓风机上连接的管道与反应箱内部相连接;
所述高压电力设备包括升压板、PCB线路板和针头,升压板置于与反应箱的顶部管道内,升压板一侧连接连接220V的导线,升压板另一端连接有30KV的导线,30KV导线锡焊在PCB线路板上,针头均匀分布在PCB线路板上;
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查反应箱、鼓风机、水泵和高压电力设备工作状态,检测后没有问题则依次打开每个设备,检测后有问题则,进行维修或更换;
S2:水泵工作后,从储水池中抽取液体,经过筒管向这十字外壳中泵水,由于推进孔内的设计,十字外壳内部被填充满后,会从推进孔射出,因为出水方向相同,就会产生一个相反方向的力,十字外壳就会利用上套环和下套环上的轴承结构,产生高速旋转;
S3:在高速旋转的十字外壳的四周是有多孔细的火山岩,从推进孔喷出来的水高速撞击火山岩,反弹的细水滴在反应箱的空气中高速运动,形成瀑布效应,也是一种高压喷射作用,形成水雾;
S4:鼓风机工作后,产生的压力将空气吹进入反应箱,空气与十字外壳61出来的水雾相撞击,形成勒纳德效应,产生生态负氧离子;
S5:步骤S4中形成负氧离子的空气,通过反应箱顶部的孔进入高压电力设备,在高压电力设备的针头处产生极高浓度的负氧离子;
S6:针头产生的高压电位,产生电晕现象,使用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浓度更一步增加,模拟大自然打雷时产生负氧离子现象;
S7:从十字外壳喷出来的水降落到底部时,从管道又回到储水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针对步骤S5中,针头为碳纤维针或钨金针材质制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针对步骤S6中,负氧离子浓度达到10万-50万个每立方厘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反应箱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十字旋转器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高压电力设备结构图。
图中:1、储水池;2、反应箱;21、支撑杆;211、上套环;3、鼓风机;4、水泵;5、高压电力设备;51、升压板;52、PCB线路板;53、针头;6、十字旋转器;61、十字外壳;611、推进孔;62、下套环;63、筒管;64、火山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负氧离子产生方法,本实施例包括储水池1、反应箱2、鼓风机3、水泵4和高压电力设备5,反应箱2为整体密封箱体,反应箱2的顶壁上悬挂有支撑杆21,支撑杆21固定在顶部,支撑杆21的底端固定有内部嵌入轴承的上套环211,上套环211上安装十字旋转器6,十字旋转器6被上套环211卡住,十字旋转器6可以在上套环211内旋转,鼓风机3上连接的管道与反应箱2内部相连接,鼓风机3向反应箱2内通气。
图2-3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负氧离子产生方法,本实施例中十字旋转器6包括十字外壳61、下套环62和筒管63,十字外壳61的交叉处顶面与上套环211的顶面相固定,十字外壳61的交叉处底面固定下套环62,十字外壳61的侧壁上开设推进孔611,推进孔611分布在十字外壳61的同一个侧面上,十字外壳61外部还设有环绕在反应箱2四个内壁上的火山岩64,火山岩64为多通道结构,下套环62内部的轴承内套有筒管63,筒管63具有一定的硬度,筒管63的一端延伸至十字外壳61的内部,筒管63的另一端穿过反应箱2的底部与水泵4的出水口通过抱箍连接,水泵4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储水池1相接,储水池1上还连接与反应箱2底部的管道连接。
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负氧离子产生方法,本实施例中高压电力设备5包括升压板51、PCB线路板52和针头53,针头53为碳纤维针,升压板51置于与反应箱2的顶部管道内,升压板51一侧连接连接220V的导线,升压板51另一端连接有30KV的导线,30KV导线锡焊在PCB线路板52上,针头53均匀分布在PCB线路板52上。
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查反应箱2、鼓风机3、水泵4和高压电力设备5工作状态,检测后没有问题则依次打开每个设备,检测后有问题则,进行维修或更换;
S2:水泵4工作后,从储水池1中抽取液体,经过筒管63向这十字外壳61中泵水,由于推进孔611内的设计,十字外壳61内部被填充满后,会从推进孔611射出,因为出水方向相同,就会产生一个相反方向的力,十字外壳61就会利用上套环211和下套环62上的轴承结构,产生高速旋转;
S3:在高速旋转的十字外壳61的四周是有多孔细的火山岩64,从推进孔611喷出来的水高速撞击火山岩64,反弹的细水滴在反应箱2的空气中高速运动,形成瀑布效应,也是一种高压喷射作用,形成水雾;
S4:鼓风机3工作后,产生的压力将空气吹进入反应箱2,空气与十字外壳61出来的水雾相撞击,形成勒纳德效应,产生生态负氧离子;
S5:步骤S4中形成负氧离子的空气,通过反应箱2顶部的孔进入高压电力设备5,在高压电力设备5的针头53处产生极高浓度的负氧离子;
S6:针头53产生的高压电位,产生电晕现象,使用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浓度更一步增加,模拟大自然打雷时产生负氧离子现象;
S7:从十字外壳61喷出来的水降落到底部时,从管道又回到储水池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针对步骤S5中,针头53为碳纤维针或钨金针材质制备,负氧离子浓度达到10万-10亿个每立方厘米。
实施例二: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负氧离子产生方法,本实施例包括储水池1、反应箱2、鼓风机3、水泵4和高压电力设备5,反应箱2为整体密封箱体,反应箱2的顶壁上悬挂有支撑杆21,支撑杆21固定在顶部,支撑杆21的底端固定有内部嵌入轴承的上套环211,上套环211上安装十字旋转器6,十字旋转器6被上套环211卡住,十字旋转器6可以在上套环211内旋转,鼓风机3上连接的管道与反应箱2内部相连接,鼓风机3向反应箱2内通气。
图2-3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负氧离子产生方法,本实施例中十字旋转器6包括十字外壳61、下套环62和筒管63,十字外壳61的交叉处顶面与上套环211的顶面相固定,十字外壳61的交叉处底面固定下套环62,十字外壳61的侧壁上开设推进孔611,推进孔611分布在十字外壳61的同一个侧面上,十字外壳61外部还设有环绕在反应箱2四个内壁上的火山岩64,火山岩64为多通道结构,下套环62内部的轴承内套有筒管63,筒管63具有一定的硬度,筒管63的一端延伸至十字外壳61的内部,筒管63的另一端穿过反应箱2的底部与水泵4的出水口通过抱箍连接,水泵4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储水池1相接,储水池1上还连接与反应箱2底部的管道连接。
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负氧离子产生方法,本实施例中高压电力设备5包括升压板51、PCB线路板52和针头53,针头53为钨金针材质制备,升压板51置于与反应箱2的顶部管道内,升压板51一侧连接连接220V的导线,升压板51另一端连接有30KV的导线,30KV导线锡焊在PCB线路板52上,针头53均匀分布在PCB线路板52上。
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查反应箱2、鼓风机3、水泵4和高压电力设备5工作状态,检测后没有问题则依次打开每个设备,检测后有问题则,进行维修或更换;
S2:水泵4工作后,从储水池1中抽取液体,经过筒管63向这十字外壳61中泵水,由于推进孔611内的设计,十字外壳61内部被填充满后,会从推进孔611射出,因为出水方向相同,就会产生一个相反方向的力,十字外壳61就会利用上套环211和下套环62上的轴承结构,产生高速旋转;
S3:在高速旋转的十字外壳61的四周是有多孔细的火山岩64,从推进孔611喷出来的水高速撞击火山岩64,反弹的细水滴在反应箱2的空气中高速运动,形成瀑布效应,也是一种高压喷射作用,形成水雾;
S4:鼓风机3工作后,产生的压力将空气吹进入反应箱2,空气与十字外壳61出来的水雾相撞击,形成勒纳德效应,产生生态负氧离子;
S5:步骤S4中形成负氧离子的空气,通过反应箱2顶部的孔进入高压电力设备5,在高压电力设备5的针头53处产生极高浓度的负氧离子;
S6:针头53产生的高压电位,产生电晕现象,使用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浓度更一步增加,模拟大自然打雷时产生负氧离子现象;
S7:从十字外壳61喷出来的水降落到底部时,从管道又回到储水池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针对步骤S5中,针头53为钨金针材质制备,负氧离子浓度达到10万-10亿个每立方厘米。
通过密闭空间结构来模拟产生瀑布勒纳德效应,产生生态级负氧离子,空气从底部进入,在补充空气同时,经过来水,取到净化空气和增加湿度的作用,自然界的打雷,下雨,瀑布三种现象,模拟集用在一起产生生态负氧离子,把220V的电升压到30KV,产生的是生态极小粒径负氧离子。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负氧离子产生方法,包括储水池(1)、反应箱(2)、鼓风机(3)、水泵(4)和高压电力设备(5),反应箱(2)为整体密封箱体,反应箱(2)的顶壁上悬挂有支撑杆(21),支撑杆(21)的底端固定有内部嵌入轴承的上套环(211),上套环(211)上安装十字旋转器(6);
所述十字旋转器(6)包括十字外壳(61)、下套环(62)和筒管(63),十字外壳(61)的交叉处顶面与上套环(211)的顶面相固定,十字外壳(61)的交叉处底面固定下套环(62),十字外壳(61)的侧壁上开设推进孔(611),十字外壳(61)外部还设有环绕在反应箱(2)四个内壁上的火山岩(64),下套环(62)内部的轴承内套有筒管(63),筒管(63)的一端延伸至十字外壳(61)的内部,筒管(63)的另一端穿过反应箱(2)的底部与水泵(4)的出水口通过抱箍连接,水泵(4)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储水池(1)相接,储水池(1)上还连接与反应箱(2)底部的管道连接;
所述鼓风机(3)上连接的管道与反应箱(2)内部相连接;
所述高压电力设备(5)包括升压板(51)、PCB线路板(52)和针头(53),升压板(51)置于与反应箱(2)的顶部管道内,升压板(51)一侧连接连接220V的导线,升压板(51)另一端连接有30KV的导线,30KV导线锡焊在PCB线路板(52)上,针头(53)均匀分布在PCB线路板(52)上;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查反应箱(2)、鼓风机(3)、水泵(4)和高压电力设备(5)工作状态,检测后没有问题则依次打开每个设备,检测后有问题则,进行维修或更换;
S2:水泵(4)工作后,从储水池(1)中抽取水,经过筒管(63)向这十字外壳(61)中泵水,由于推进孔(611)内的设计,十字外壳(61)内部被填充满后,会从推进孔(611)射出,因为出水方向相同,就会产生一个相反方向的力,十字外壳(61)就会利用上套环(211)和下套环(62)上的轴承结构,产生高速旋转;
S3:在高速旋转的十字外壳(61)的四周是有多孔细的火山岩(64),从推进孔(611)喷出来的水高速撞击火山岩(64),反弹的细水滴在反应箱(2)的空气中高速运动,形成瀑布效应,也是一种高压喷射作用,形成水雾;
S4:鼓风机(3)工作后,产生的压力将空气吹进入反应箱(2),空气与十字外壳(61)出来的水雾相撞击,形成勒纳德效应,产生生态负氧离子;
S5:步骤S4中形成负氧离子的空气,通过反应箱(2)顶部的孔进入高压电力设备(5),在高压电力设备(5)的针头(53)处产生极高浓度的负氧离子;
S6:针头(53)产生的高压电位,产生电晕现象,使用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浓度更一步增加,模拟大自然打雷时产生负氧离子现象;
S7:从十字外壳(61)喷出来的水降落到底部时,从管道又回到储水池(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氧离子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步骤S5中,针头(53)为碳纤维针或钨金针材质制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氧离子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步骤S6中,负氧离子浓度达到10万-10亿个每立方厘米。
CN201910839001.8A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负氧离子产生方法 Active CN1105350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39001.8A CN110535035B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负氧离子产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39001.8A CN110535035B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负氧离子产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5035A true CN110535035A (zh) 2019-12-03
CN110535035B CN110535035B (zh) 2021-01-12

Family

ID=68667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39001.8A Active CN110535035B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负氧离子产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3503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32247A (zh) * 2022-03-29 2022-06-17 深圳微子医疗有限公司 一种供氢氧装置
CN115235032A (zh) * 2022-07-26 2022-10-25 蚌埠奥斯韦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天然负氧离子物理机械产生装置
CN117060231A (zh) * 2023-10-12 2023-11-14 德州靖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超声波震荡电气石产生负氧离子的发生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83396A (zh) * 2018-03-20 2018-06-19 四川水峪龙峡孝道行天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利用能量矿石加酸性植物产生负氧离子的方法及空气净化器
CN208478840U (zh) * 2017-12-28 2019-02-05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
CN208806476U (zh) * 2017-12-28 2019-04-30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478840U (zh) * 2017-12-28 2019-02-05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
CN208806476U (zh) * 2017-12-28 2019-04-30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
CN209029684U (zh) * 2017-12-28 2019-06-25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
CN108183396A (zh) * 2018-03-20 2018-06-19 四川水峪龙峡孝道行天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利用能量矿石加酸性植物产生负氧离子的方法及空气净化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32247A (zh) * 2022-03-29 2022-06-17 深圳微子医疗有限公司 一种供氢氧装置
CN115235032A (zh) * 2022-07-26 2022-10-25 蚌埠奥斯韦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天然负氧离子物理机械产生装置
CN117060231A (zh) * 2023-10-12 2023-11-14 德州靖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超声波震荡电气石产生负氧离子的发生器
CN117060231B (zh) * 2023-10-12 2023-12-12 德州靖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超声波震荡电气石产生负氧离子的发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5035B (zh) 2021-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35035A (zh) 一种负氧离子产生方法
CN109921289A (zh) 一种瀑布冲击水分子裂解式负离子生成转移器
CN103557557B (zh) 托玛琳负离子发生器
CN206004133U (zh) 一种便携式人体净化健康仪
CN107017558B (zh) 一种负氧离子发生模块及其制备方法
CN205515504U (zh) 一种利用电解水生成富氢水的美容美肤装置
CN108539591A (zh) 撞击式空气负离子发生器
CN109113208A (zh) 一种绿色环保建筑墙体系统
CN108870564A (zh) 一种负离子疗养机
CN208859735U (zh) 一种负离子疗养机
CN103314752A (zh) 一种构建高浓度负离子生态系统的方法
KR101600963B1 (ko) 고농도 산소 발생장치
CN1032624A (zh) 高压负氧离子舱
CN107432976A (zh) 天然负离子发生器、负离子理疗仪及其自控系统
CN106972349B (zh) 一种模仿大自然的负离子发生器
CN206673322U (zh) 一种模仿大自然的负离子发生器
CN108981110A (zh) 用于学习的环境系统
CN206228771U (zh) 一种医用负离子仓
CN207162801U (zh) 利用水生植物净化室内空气的装置
CN207934139U (zh) 一种厕所壁挂式除臭器
CN207307003U (zh) 一种负离子净化器
CN201435973U (zh) 电热床垫的负离子发生装置
CN110350399A (zh) 一种合成生态负离子h2o-的方法及其装置及应用
CN206099043U (zh) 雾霾电子口罩
CN106039584B (zh) 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远红外理疗凳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