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33814B - 一种枪支领用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枪支领用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33814B
CN110533814B CN201910821370.4A CN201910821370A CN110533814B CN 110533814 B CN110533814 B CN 110533814B CN 201910821370 A CN201910821370 A CN 201910821370A CN 110533814 B CN110533814 B CN 1105338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n
bullet
door body
key
management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213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33814A (zh
Inventor
黄庆浩
段炼
黄忠伟
林海
易俊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Ruiw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Ruiw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Ruiw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Ruiw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2137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338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33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38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338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38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枪支领用监测系统,包括申请终端、审批终端、枪支管理服务器、枪支终端、一个或多个门禁控制单元、多个枪弹柜存储单元以及枪支管理控制单元,申请终端、审批终端、枪支终端、门禁控制单元和枪支管理控制单元分别与枪支管理服务器通信连接,并公开了其枪支领用监测方法,持枪人提出枪支领用申请并获取授权信息,经枪管员确认后,枪管员通过枪支管理控制单元向枪支管理服务器提出领取枪支申请,经审批人员授权后,所述枪支管理服务器下发预存的枪管员身份识别验证码并与当前的枪管员身份识别码进行验证,以及开启枪弹柜存储单元取走枪交付给持枪人。本发明严格控制枪弹柜们开启权限的控制,实现枪支领用效验并确保领用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枪支领用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枪支管理与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枪支领用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枪支领用监测是指在管用枪支的存放、出入库、使用、携带、回收等各个环节中对其有效监控与管理。如果监管工作不到位,将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重大安全隐患。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枪支的管理多数仍处于人工管理状态,传统的枪械管理对枪械出入库及使用情况都采用手工纸质记录及查询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管理起来极其不方便;而现有的一些枪支监测系统中虽然已具有枪支领取进行自动登记的功能,但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反馈有个别枪管员在归还枪支时没有将枪支存放至原有位置,导致下一次取枪时领取的枪支编号与实际编号不符,且还会出现监测系统为了实现快速取枪而赋予枪管员的操作权限过高,导致枪管员不按实际要求进行枪弹领取,对枪弹库房安全造成了威胁。因此,研发一套结合枪支领用监测系统,用于对枪支领取、归还、使用、携带的流程进行监测,以满足日益提高的枪支监测与安全管理需求。
发明内容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枪支领用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根据发明的监测系统能对枪支领用、归还、使用、携带的流程进行监测,并实现了枪管员和持枪人对枪支领用、枪支交付以及枪支领用后进行实时监测,从而满足日益提高的枪支监测与安全管理需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枪支领用监测系统,所述监测系统包括申请终端、审批终端、枪支管理服务器、枪支终端、一个或多个门禁控制单元、多个枪弹柜存储单元以及枪支管理控制单元,所述申请终端、审批终端、枪支终端、门禁控制单元和枪支管理控制单元分别通过有线或无线与所述枪支管理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枪支管理控制单元包括第一中央控制器、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显示模块和电脑主机和摄像头,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数据显示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中央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中央控制器通过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枪支管理服务器进行通信连接,所述第一中央控制器通过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门禁控制单元和枪弹柜存储单元进行通信连接,所述电脑主机与第一中央控制器和摄像头进行连接,用于接收第一中央控制器读取的数据和摄像头的视频图像数据。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门禁控制单元和枪弹柜存储单元分别与所述枪支管理控制单元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连接;所述门禁控制单元包括防爆门体、设置在防爆门体外壁上的门禁指纹电子锁和第一身份识别单元,所述枪弹柜存储单元包括枪弹保险柜、保险门体、设置在保险门体外壁上的第一指纹锁和LCD显示屏,所述枪支终端存放于所述枪弹保险柜内,所述门禁指纹电子锁、第一身份识别单元、第一指纹锁和LCD显示屏分别通过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中央控制器进行有线或无线,所述第一中央控制器用于控制防爆门体和保险门体的打开。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枪弹保险柜内被分隔成若干个枪支放置区域和子弹存放区域,在枪支放置区域和子弹存放区域的上方或下方分别被分割成对应的钥匙放置区域,所述枪支放置区域、子弹存放区域和钥匙放置区域通过保险门体进行封锁;在钥匙放置区域设置有钥匙封闭门体,在钥匙封闭门体上设置有第二指纹锁和第二识别单元,在枪支放置区域设置有枪支封闭门体,在枪支封闭门体上设置有第一机械锁,在子弹存放区域设置有子弹封闭门体,在枪支封闭门体上设置有第二机械锁,所述第二指纹锁和第二识别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中央控制器进行通信连接。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保险门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感应灯。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枪支终端包括检测控制盒、枪支本体和枪套,所述枪支本体套设在枪套内,在枪支本体的枪托上设置有第一电子标签,在枪套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读写天线,所述第一读写天线与所述检测控制盒连接,所述检测控制盒与所述枪支管理服务器进行无线通信连接。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枪套的外壁上设置有金属接近开关,该金属接近开关与所述检测控制盒电气连接。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检测控制盒包括盒体、设置在盒体内的检测控制电路和第二电子标签,所述检测控制电路包括第二中央处理器、RFID读写器、天线切换开关电路、第二读写天线、定位模块接口、数据通信接口和数据存储器,所述第一读写天线的输出端和第二读写天线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天线切换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该天线切换开关电路的输出端通过RFID读写器与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连接,所述数据存储器、数据通信接口、定位模块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通过数据通信接口与枪支管理服务器进行无线通信连接。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申请终端和审批终端为智能手机终端、对讲机终端或电脑PC终端。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为串行通信模块、超宽带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Zigbee通信模块或WLAN无线通信模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枪支领用的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持枪人通过申请终端向枪支管理服务器提出枪支领用申请,等待审批人通过审批终端确认并授权枪支领用申请,审批人员将授权信息下发至枪支管理服务器并分别下发至持枪人以及枪管员,获取枪支领用申请的授权信息;
步骤S02:持枪人到枪支存放库房向枪管员出示授权信息,经枪管员确认后,枪管员通过枪支管理控制单元向枪支管理服务器提出领取枪支申请,经审批人员授权后,所述枪支管理服务器向枪管员开启身份验证模式并下发预存的枪管员身份识别验证码至第一中央控制器;
步骤S03:所述第一中央控制器接收到预存的枪管员身份识别验证码,允许枪管员向第一中央控制器输入本人当前的身份识别验证码,枪支管理服务器3同时开启身份验证模式,防爆门体获取当前的枪管员身份识别码,若当前的枪管员身份识别码与预存的枪管员身份识别验证码一致,则第一中央控制器下发允许防爆门体开启指令,枪支管理服务器同时启动视频监控;
步骤S04:启防爆门体后,所述枪支管理服务器自动下发删除第一中央控制器所接收到的预存的枪管员身份识别验证码,此时,枪支管理服务器下发开启枪弹柜存储单元提示信息,允许枪管员到达指定位置开启枪弹柜存储单元的身份验证请求,若验证成功,所述第一中央控制器发出指令并允许枪弹柜存储单元开启,并发出报警提示;
步骤S05:枪管员开启枪弹柜存储单元后分别向第一中央控制器发出钥匙封闭门体开启身份验证请求,以获取枪支领用请求的钥匙识别ID码数据以及子弹领用请求的钥匙识别ID数据,身份验证请求成功开启钥匙封闭门体,以分别从钥匙放置区域内取走枪支领用的钥匙和子弹领用的钥匙;
步骤S06:枪管员取走枪支领用的钥匙和子弹领用的钥匙分别开启枪支放置区域600的枪支封闭门体和子弹存放区域的子弹封闭门体,从而领取枪支和子弹附属部件;
步骤S07:枪管员领取枪支和子弹附属部件后,依次关闭枪支封闭门体和子弹封闭门体,并将对应的枪支领用的钥匙和子弹领用的钥匙放回对应的钥匙放置区域内,再依次关闭钥匙封闭门体和保险门体,枪管员走出防爆门体并通过支管理控制单元向枪支绑定定位识别码和枪支信息,枪管员将枪支和子弹附属部件交付给持枪人,完成进行领用登记;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获取枪支领用请求的钥匙识别ID码数据以及子弹领用请求的钥匙识别ID数据后,多次验证当前的ID码数据是否属于所述枪管员的身份验证请求,若是,则开启钥匙封闭门体,则允许取走至少一把枪支领用的钥匙和至少一把子弹领用的钥匙。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枪支领用请求的钥匙识别ID码数据以及子弹领用请求的钥匙识别ID码数据为人脸识别ID码数据、虹膜识别ID码数据、指纹识别ID码数据和声音识别ID码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S05中,枪管员到达指定位置开启枪弹柜存储单元的身份验证请求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50:枪管员向枪支管理服务器发送开启枪弹柜存储单元的身份验证请求信息,枪支管理服务器下发开启的预存身份验证请求信息至第一中央控制器;
步骤S051:所述第一中央控制器接收到预存的枪管员身份识别验证码,允许枪管员向第一中央控制器输入本人当前的身份验证请求信息,此时,枪支管理服务器同时开启身份验证请求模式;
步骤S052:枪弹柜存储单元获取当前的身份验证请求信息,若当前的身份验证请求信息与预存的身份验证请求信息进行比较,若比较结果一致,则允许开启枪弹柜存储单元,并记录枪弹柜存储单元开启的时间,若连续比较次结果一致,则发出报警信息;
步骤S053:允许开启枪弹柜存储单元开启后,所述枪支管理服务器自动删除第一中央控制器接收到的预存的身份验证请求信息。
综上所述,由于发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发明用于对枪支领用、归还、使用、携带的流程进行监测,并实现了枪管员和持枪人对枪支领用、枪支交付(或归还)以及枪支领用后进行实时监测,从而满足日益提高的枪支监测与安全管理需求;持枪人提交用枪申请,审批员(领导)通过智能手机端等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命令下发至枪管员和持枪人,枪管员通过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或虹膜识别开启防爆门体和枪弹保险柜,整个自动化过程取代了纸质办理领和纸质登记,使得枪支管理更安全,简化枪支领用的流程更加简化、更加人性化,能实时监测枪支领用过程的操作状态,达到控制枪管员权限的目的,而且还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
(2)、严格控制枪弹柜存储单元开启权限的控制,实现枪支领用效验,确保枪支领用出入数据准确,并可清晰的记录枪支领用或归还全过程,可最大化的保障了枪支领用监测的安全合理性,而且可有效防止了枪支存放库房的枪管员随意更改/修改当前枪弹柜存储单元的开启的验证码;提高了枪支领用的安全性。
(3)、发明还实现了对枪支使用和携带的监测,枪支检测装置通过RFID读写器和金属接近开关实时检测枪支的离位出鞘情况并及时提醒持枪人,并识别下枪支离位的位置和离位的时间,方便枪管员、审批人员或枪支管理中心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促使用枪人规范佩带、使用枪支行为,有效防止枪支丢失,节省了枪支检测的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发明的一种枪支领用监测系统的监测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枪支管理控制单元的控制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枪弹柜存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枪支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检测控制电路的控制原理图;
图6是本发明枪支管理服务器3的系统原理结构图;
附图中,申请终端1,审批终端2,枪支管理服务器3,枪支终端4,门禁控制单元5,枪弹柜存储单元6,枪支管理控制单元7,检测控制盒40,枪支本体41,枪套43,第一电子标签44,第一读写天线45,金属接近开关46,检测控制电路401,第二电子标签402,串带袢403,第二中央处理器4010、RFID读写器4012、天线切换开关电路4013、第二读写天线4014、定位模块接口4015、数据通信接口4016,数据存储器4017;
防爆门体50,设置在防爆门体50,门禁指纹电子锁51,第一身份识别单元52,枪弹保险柜60,保险门体61,第一指纹锁62,LCD显示屏63,感应灯64,枪支放置区域600,子弹存放区域601,钥匙放置区域602,钥匙封闭门体603,第二指纹锁604,第二识别单元605,枪支封闭门体600a,第一机械锁600b,子弹封闭门体601a,第二机械锁601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发明的这些方面。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枪支领用监测系统,所述监测系统包括申请终端1、审批终端2、枪支管理服务器3、枪支终端4、一个或多个门禁控制单元5、多个枪弹柜存储单元6以及枪支管理控制单元7,所述申请终端1、审批终端2、枪支终端4、门禁控制单元5和枪支管理控制单元7分别通过有线或无线与所述枪支管理服务器3通信连接,所申请终端1和审批终端2为智能手机终端、对讲机终端或电脑PC终端,在发明中,持枪人需要领用枪支时,首先通过申请终端1提出枪支领用申请信息,提交后等待审批人员(枪支监管领导)通过审批终端确认申请信息,确认的申请信息上传至枪支管理服务器3,然后下发至持枪人的申请终端和枪管员(枪支管理控制单元7),实现枪支领用申请、领用审批和领用授权等各个环节的监测交互。在发明中,如图2所示,所述枪支管理控制单元7包括第一中央控制器、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数据显示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数据显示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中央控制器连接,所述枪支管理控制单元7还包括电脑主机和摄像头,该电脑主机与第一中央控制器和摄像头进行连接,用于接收第一中央控制器读取的数据和摄像头的视频图像数据,电脑主机通过第一中央控制器写入枪支信息和定位信息,所述第一中央控制器通过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枪支管理服务器3进行通信连接,所述第一中央控制器通过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门禁控制单元5和枪弹柜存储单元6进行通信连接;所述第一中央控制器为ARM Cortex-M3内核的单片机控制器,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为GSM/GRS/3G/4G通信模块,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为串行通信模块、蓝牙无线射频通信模块、超宽带通信模块(UWB,Ultra Wide Band)、WIFI通信模块、Zigbee通信模块或WLAN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枪支管理服务器3通过第一通信模块与第一中央控制器实现远程通信控制,所述第一中央控制器通过第二通信模分别与门禁控制单元5和枪弹柜存储单元6实现短距离控制,从而实现对枪管员发放枪支进行远程监测以及对门禁控制单元5和枪弹柜存储单元6的操作监测,未经审批人员授权,枪管员无法对对门禁控制单元5和枪弹柜存储单元6进行相应的开锁操作。在发明中,所述门禁控制单元5和枪弹柜存储单元6分别与所述枪支管理控制单元7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连接;在发明中,采用有线连接时,所述禁控制单元5和枪弹柜存储单元6采用串行通信模块与所述枪支管理控制单元7中的第一中央控制器实现有线连接;采用无线连接时,门禁控制单元5和枪弹柜存储单元6可采用蓝牙无线射频通信模块或Zigbee通信模块所述枪支管理控制单元7中的第一中央控制器实现有无线通信连接,从而达到将实时监测门禁控制单元5和枪弹柜存储单元6的领用操作状况以及枪弹柜存储单元6内枪支的存放状态进行监测信息上传至第一中央控制器内进行及时处理。
在发明中,结合图1和图3所示,所述门禁控制单元5包括防爆门体50、设置在防爆门体50外壁上的门禁指纹电子锁51和第一身份识别单元52,持枪人向系统申请领用枪支请求并经过审批人授权同意后,持枪人到达枪支存放库房向枪管员领取枪支,枪管员经授权同意后,通过第一身份识别单元52进行人脸识别或虹膜识别,获取枪管员的人脸识别数据或虹膜识别数据,并与第一中央控制器中存储的门禁人脸识别数据或虹膜识别数据进行对比,如果识别验证成功,再通过门禁指纹电子锁51进行指纹识别,并获取门禁指纹识别数据,如果门禁指纹识别验证成功,第一中央控制器发出指令并允许防爆门体50开启,有任何一个门禁识别验证失败,则防爆门体50不允许开启。门禁指纹电子锁51和第一身份识别单元52并通过蓝牙无线射频通信模块或Zigbee通信模块将门禁识别数据依次上传至第一中央控制器,再由第一中央控制器上传至枪支管理服务器进行存储,打开防爆门体50后枪管员进入枪支存放库房内再开启枪弹柜存储单元6拿取枪支。
在发明中,结合图1和图3所示,所述枪弹柜存储单元6包括枪弹保险柜60、保险门体61、设置在保险门体61外壁上的第一指纹锁62和LCD显示屏63,在所述保险门体61的内壁上设置有感应灯64,所述枪支终端4存放于所述枪弹保险柜60内,所述门禁指纹电子锁51、第一身份识别单元52、第一指纹锁62和LCD显示屏63分别通过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中央控制器进行有线或无线,所述第一中央控制器用于控制防爆门体50和保险门体61的打开,在所述枪弹保险柜60内被分隔成若干个枪支放置区域600和子弹存放区域601,在枪支放置区域600和子弹存放区域601的上方或下方分别被分割成对应的钥匙放置区域602,所述枪支放置区域600、子弹存放区域601和钥匙放置区域602通过保险门体61进行封锁;在钥匙放置区域602设置有钥匙封闭门体603,在钥匙封闭门体603上设置有第二指纹锁604和第二识别单元605,在枪支放置区域600设置有枪支封闭门体600a,在枪支封闭门体600a上设置有第一机械锁600b,在子弹存放区域601设置有子弹封闭门体601a,在子弹封闭门体601a上设置有第二机械锁601b,所述第二指纹锁604和第二识别单元605分别与所述第一中央控制器进行通信连接,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单元52和第二识别单元605为虹膜识别仪或人脸识别仪。当枪管员进入枪支存放库房内再开启枪弹柜存储单元6的保险门体61时,第一指纹锁62进行指纹识别,并获取保险门指纹识别数据,如果保险门指纹识别验证成功,第一中央控制器发出指令并允许保险门体61开启,若门保险门指纹识别验证失败,则保险门体61不开启,当保险门体61开启后感应灯64由于感应到外部光线而发亮,从而方便人脸识别时有足够的光照强度,也起到了灯光指示报警的作用,此时钥匙封闭门体603上的第二识别单元605对枪管员进行人脸识别或虹膜识别,获取枪管员的钥匙封闭门人脸识别数据或虹膜识别数据,并与第一中央控制器中存储的钥匙封闭门人脸识别数据或虹膜识别数据进行对比,如果识别验证成功,再通过第二指纹锁604进行指纹识别,并获取钥匙封闭门指纹识别数据,如果门禁指纹识别验证成功,第一中央控制器发出指令并允许钥匙封闭门体603开启,钥匙封闭门体603中有任何一个门禁识别验证失败,则钥匙封闭门体603不开启,所述第二指纹锁604和第二识别单元605并通过蓝牙无线射频通信模块或Zigbee通信模块将钥匙封闭门指纹识别数据依次上传至第一中央控制器,再由第一中央控制器上传至枪支管理服务器进行存储和记录,打开钥匙封闭门体603后枪管员拿取钥匙放置区域602放置的且对应枪支放置区域600和子弹存放区域601的钥匙,拿取钥匙放置区域602放置对应的钥匙后再分别开启枪支封闭门体600a上的第一机械锁600b和子弹封闭门体601a上的第二机械锁601b,从而完成枪支封闭门体600a和子弹封闭门体601a开启以便取走枪支,从枪支放置区域600取走枪支以及从子弹存放区域601取走子弹及其附属部件后,依次关闭枪支封闭门体600a和子弹封闭门体601a,并将对应的钥匙放回对应的钥匙放置区域602内,再依次关闭保险门体61和钥匙封闭门体603,枪管员拿取枪支后并交付给持枪人进行领用登记,上述操作过程中还通过安装在枪支存放库房内的高清晰摄像头进行监控。
在发明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所述枪支终端4包括检测控制盒40、枪支本体41和枪套43,所述枪支本体41套设在枪套43内,在枪支本体41的枪托上设置有第一电子标签44,在枪套43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读写天线45,不妨碍枪支本体41的正常使用,而且避免了错检的发生,第一电子标签44性能不受枪支本体41金属的影响,抗外界电磁干扰的效果强,所述第一读写天线45与所述检测控制盒40连接,所述检测控制盒40与所述枪支管理服务器3进行无线通信连接,在枪套43的外壁上设置有金属接近开关46,该金属接近开关46与所述检测控制盒40电气连接。所述检测控制盒40包括盒体400、设置在盒体400内的检测控制电路401和第二电子标签402,所述第二电子标签402用于存储检测控制盒40或枪支本体41的定位信息(定位编号),所述检测控制电路401包括第二中央处理器4010、RFID读写器4012、天线切换开关电路4013、第二读写天线4014、定位模块接口4015、数据通信接口4016和数据存储器4017,所述第一读写天线45的输出端和第二读写天线4014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天线切换开关电路4013的输入端连接,该天线切换开关电路4013的输出端通过RFID读写器4012与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4010连接,所述数据存储器4017、数据通信接口4016、定位模块接口4015分别与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4010连接,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4010通过数据通信接口4016与枪支管理服务器3进行无线通信连接,在发明中,在所述盒体400的外壁上设置有串带袢403,方便检测控制盒的携带,并且不易丢失。持枪人将枪套43与盒体400穿戴在自身的同一根腰带上,同时该盒体400通过串带袢403穿戴在自身的腰带上,所述金属接近开关46为三线制接近开关,该金属接近开关43的型号为TL-W5MC1接近开关,防止相互干扰能力强,本通过金属接近开关近距离探测磁性金属或非磁性金属,探测用于探测枪支本体41是否与枪套43分离;所述数据存储器4017为外置RAM和Flash,用于程序的存放和数据的保存,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4010采用的型号为MT2503芯片,该MT2503芯片支持GPS定位和北斗定位双星系统,MT2503芯片是一个高度集成且面积极小的system in package(SiP),它具备Bluetooth3.0、多重卫星定位系统支持,而且集成了2G调制解调器和GSM/GPRS通信,单片机内核单元为ARM7EJ-S核心;所述数据通信接口4016为SIM卡接口,使用时只需在SIM卡接口内插入一张SIM卡即可实现了远程通信,设置SIM卡接口用于放置SIM卡并与所述MT2503芯片的通信引脚USIM进行连接,通过MT2503芯片内置的GSM/GPRS通信模块从而实现了MT2503芯片与远端设置的枪支管理服务器3进行远程通信,将所检测的枪支本体41和枪套43之间的离位状态信息发送至枪支管理服务器3;在发明中,所述定位模块接口4015包括定位读写天线、前置滤波电路、高频信号放大电路和后置滤波电路,MT2503芯片的定位输出端通过后置滤波电路与所述高频信号放大电路进行连接,高频信号放大电路通过前置滤波电路与所述定位读写天线进行连接,将定位读写天线、前置滤波电路、高频信号放大电路和后置滤波电路设置在一个固定的盒子内形成一个定位模块接口,将定位模块接口与所述MT2503芯片的定位端口连接用于对枪支领用后的定位监测,由于MT2503芯片内集成了GPS定位模块和北斗定位模块,同时利用了GPS定位模块和北斗定位模块实现GPS定位或北斗定位,所述定位读写天线将接收到的外部数据信息并将处理后发送给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4010,以及将从第二中央处理器4010、获取的处理后的获取枪支定位信息,并以GPS定位的数据格式或北斗定位的数据格式,通过定位读写天线将枪支定位信息发送出去,持枪人或枪支管理服务器3及时获取枪支的定位信息,所述RFID读写器4012采用远距离超高频标签读头模块RF100芯片,而且体积小,低功耗,工作频率范围840MHz-928MHz,所述RFID读写器4012(RF100芯片)通过UART(3.3V)串口与中央处理器201进行相连。在发明中,当枪管员拿取枪支后交付给持枪人进行领用登记时,枪管员将检测控制盒40、枪支本体41和枪套43进行装配并对检测控制电路401的满电状态的进行监测,枪管员先通过天线切换开关电路4013进行切换,先向定第二中央处理器4010内写绑定位信息(定位编号或定位识别码),使每一个枪支绑定一个唯一的定位识别编号,待持枪人确认枪支信息、定位设备编号无误后,枪管员再进行最后的确定并进行捆绑,完成对枪支定位信息进行绑定后,可通过第二中央处理器4010进行实时定位,然后再切换天线切换开关电路4013,该天线切换开关电路4013采用的采用低成本的SPDT开关MHC197BE芯片,该MHC197BE芯片能与大多数CMOS和TTL逻辑电平兼容,且可控制DC至3GHz范围的信号,尤其适合损耗低于1dB的900MHz、1.8-2.2GHz和2.4GHz的ISM应用;所述第一读写天线45通过读取第一电子标签44存储的枪支信息和匹配数据(包括枪支的ID号、枪支型号、持枪人姓名,持枪时间、枪支使用状况等),并将枪支信息和匹配数据送入第二中央处理器4010内进行实时监测枪支本体41和枪套43之间的状态以及实时定位,从而开始对枪支本体进行领用后监测,最后将枪支终端4递交给用持枪人,完成枪支领用交付,同时将枪支领用交付的监测信息由第一中央控制器上传至枪支管理服务器进行存储和记录,第二中央处理器4010将枪支的定位信息以及枪支本体41和枪套43之间的状态信息上传至枪支管理服务器3。枪支领用交付后,将对枪支终端4进行领用后监测,一旦发生枪支本体41离开枪套43,超过了第一读写天线45能识别读取第一电子标签44的范围,在预设的时间内识别不到第一电子标签44的信息,可判断枪支本体41与枪套43发生了离位,此时第二中央处理器4010立即发出报警并读取枪支的位置信息,从而确定枪支的所在区域。可在持枪人佩戴的盒体400上发出声音报警何振动报警提示,及时提醒有效防止枪支丢失,促使用枪人规范佩带、使用枪支行为,盒体400也可以同时向枪支管理服务器3发出报警提示,监测持枪人使用枪支的情况,RFID读写器4012和金属接近开关46进行无线识别进行检测枪支的离位情况,具有操控方便、识别速度快和安全性高等优点,当枪支本体41放入枪套43内时,第二中央处理器4010通过金属接近开关46探测枪支本体41是否放回枪套43内,若放回枪套43内,第二中央处理器4010不断通过第一读写天线45读取第一电子标签44存储的枪支信息和数据,并判断所读取的枪支信息和数据是否匹配,若不匹配则再次发出报警信号。
在发明,结合图1、图2、图3、图4和图5,再次对发明的工作原理作进一步阐述,本申请的监测系统通过申请终端1、审批终端2、枪支管理服务器3、枪支终端4、门禁控制单元5和枪弹柜存储单元6之间进行枪支领用时监测和领用后监测交互,持枪人通过申请终端1向枪支管理服务器3进行枪支领用申请时,填写申请理由与领用的枪支类型、子弹类型、数量,审批人员通过审批终端2对枪支领用业务进行审批,并将审批结果信息通过枪支管理服务器3下发至持枪人和枪管员,以便进行枪支领用申请、领用审批和领用授权等各个环节的监测交互,当领用枪支时,通过监测验证当前枪管员是否具备开启防爆门体50和枪弹保险柜60的资格,枪支管理服务器3负责业务申请、审批流程的效验与生成领用监测数据并进行存储与记录所述监测数据,枪管员通过门禁控制单元5和枪弹柜存储单元6上传用户申请、审批领用的枪支数据至枪支管理服务器3,审批员通过审批终端2制定业务申请、审批流程并进行枪支分配以及严格防爆门体50和枪弹保险柜60开启权限的控制,通过指纹识别、虹膜识别或人脸识别实现枪支用拿取权限验证以及枪支领用监测数据交互,验证无误后防爆门体50和枪弹保险柜60方可解锁,从而确保出入数据准确,并可将取枪、还枪数据同步发送至枪支管理服务器3,避免枪管员领用与枪支无关的业务,枪管员拿取枪支后并关闭枪弹保险柜60和防爆门体50,并将枪支交付给持枪人,枪管员上传枪支领域信息至枪支管理服务器3并告知持枪人已取枪,枪支管理服务器3收到领取枪支信息后生成业务记录并进行存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枪支领用的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持枪人通过申请终端1向枪支管理服务器3提出枪支领用申请,等待审批人通过审批终端确认并授权枪支领用申请,审批人将授权信息下发至枪支管理服务器3并分别下发至持枪人以及枪管员,获取枪支领用申请的授权信息;
步骤S02:持枪人到枪支存放库房向枪管员出示授权信息,经枪管员确认后,枪管员通过枪支管理控制单元7向枪支管理服务器3提出领取枪支申请,经审批人员授权后,所述枪支管理服务器3向枪管员开启身份验证模式并下发预存的枪管员身份识别验证码至第一中央控制器;
步骤S03:所述第一中央控制器接收到预存的枪管员身份识别验证码,允许枪管员向第一中央控制器输入本人当前的身份识别验证码,枪支管理服务器3同时开启身份验证模式,防爆门体50获取当前的枪管员身份识别码,若当前的枪管员身份识别码与预存的枪管员身份识别验证码一致,则第一中央控制器下发允许防爆门体50开启指令,枪支管理服务器3同时启动视频监控;
步骤S04:启防爆门体50后,所述枪支管理服务器3自动下发删除第一中央控制器所接收到的预存的枪管员身份识别验证码,此时,枪支管理服务器3下发开启枪弹柜存储单元6提示信息,允许枪管员到达指定位置开启枪弹柜存储单元6的身份验证请求,若验证成功,若连续验证3至5次不成功,则发出报警信息,所述第一中央控制器发出指令并允许枪弹柜存储单元6开启,并发出报警提示;所述预存的枪管员身份识别验证码和当前的枪管员身份识别码为为人脸识别码、虹膜识别码、指纹识别码数据和声音识别码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临时向第一中央控制器下发身份识别验证码,可有效的避免使用者恶意输入验证码对整个系统造成破坏,而且防止了枪支存放库房的枪管员随意更改/修改当前枪弹柜存储单元6(防爆门体50)的开启的验证码;提高了枪支领用的安全性;
步骤S05:枪管员开启枪弹柜存储单元6后分别向第一中央控制器发出钥匙封闭门体603开启身份验证请求,以获取枪支领用请求的钥匙识别ID码数据以及子弹领用请求的钥匙识别ID数据,身份验证请求成功开启钥匙封闭门体603,以分别从钥匙放置区域602内取走枪支领用的钥匙和子弹领用的钥匙;当获取枪支领用请求的钥匙识别ID码数据以及子弹领用请求的钥匙识别ID数据后,多次验证当前的ID码数据是否属于所述枪管员的身份验证请求,若是,则开启钥匙封闭门体603,则允许取走至少一把枪支领用的钥匙和至少一把子弹领用的钥匙,可保障钥匙仅对符合特定的枪管员使用专用的钥匙对钥匙封闭门进行开启,减少安全隐患;所述枪支领用请求的钥匙识别ID码数据以及子弹领用请求的钥匙识别ID码数据为人脸识别ID码数据、虹膜识别ID码数据、指纹识别ID码数据和声音识别ID码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当枪管员到达指定位置开启枪弹柜存储单元6的身份验证请求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50:枪管员向枪支管理服务器3发送开启枪弹柜存储单元6的身份验证请求信息,枪支管理服务器3下发开启的预存身份验证请求信息至第一中央控制器;
步骤S051:所述第一中央控制器接收到预存的枪管员身份识别验证码,允许枪管员向第一中央控制器输入本人当前的身份验证请求信息,此时,枪支管理服务器3同时开启身份验证请求模式;
步骤S052:枪弹柜存储单元6获取当前的身份验证请求信息,若当前的身份验证请求信息与预存的身份验证请求信息进行比较,若比较结果一致,则允许开启枪弹柜存储单元6,并记录枪弹柜存储单元6开启的时间,若超过枪弹柜存储单元6(枪支封闭门体600a和子弹封闭门体601a,则发出报警信息,若连续比较3次结果一致,则发出报警信息;
步骤S053:允许开启枪弹柜存储单元6(枪支封闭门体600a和子弹封闭门体601a)开启后,所述枪支管理服务器3自动删除第一中央控制器接收到的预存的身份验证请求信息;而且防止了枪支存放库房的枪管员随意更改/修改当前枪弹柜存储单元6(枪支封闭门体600a和子弹封闭门体601a的开启的验证码;提高了枪支领用的安全性;
步骤S06:枪管员取走枪支领用的钥匙和子弹领用的钥匙分别开启枪支放置区域600的枪支封闭门体600a和子弹存放区域601的子弹封闭门体601a,从而领取枪支和子弹附属部件;
步骤S07:枪管员领取枪支和子弹附属部件后,依次关闭枪支封闭门体600a和子弹封闭门体601a,并将对应的枪支领用的钥匙和子弹领用的钥匙放回对应的钥匙放置区域602内,再依次关闭钥匙封闭门体603和保险门体61,枪管员走出防爆门体50并通过支管理控制单元7向枪支绑定定位识别码和枪支信息,枪管员将枪支和子弹附属部件交付给持枪人,完成进行领用登记;枪支领用或归还时,同步启动视频监控探头,可清晰的全程记录枪支领用或归还过程,可最大化的保障了枪支领用监测的安全合理性。
在本发明中,结合图1、图2和图6所示,所述枪支管理服务器3包括枪支信息存储单元、枪支领用请求单元、枪支领用审批单元、身份验证单元和身份删除单元,所述枪支信息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枪支的基本信息,包括枪支的ID号、枪支型号、持枪人姓名,持枪时间、枪支使用状况、领用时间、归还时间等枪支的基本信息,所述枪支领用请求单元用于接收持枪人领用枪支的请求,所述枪支领用审批单元用于审批和确认持枪人的枪支领用请求信息并将领用枪支的请求下发生至枪弹柜存储单元6(或枪管员),以及审批枪管员提出取枪支申请,所述身份验证单元用于接收和存储枪管员的身份识别信息以及下发身份识别信息至枪弹柜存储单元6,从而允许枪弹柜存储单元6的开启,所述身份删除单元用于删除或回收下发至枪弹柜存储单元6的身份识别信息,从而使枪管员不能随意地打开枪弹柜存储单元6的柜门,只有在持枪人领用枪支申请后,才允许枪支管理服务器3的身份验证单元下发身份识别信息,也防止了枪管员随意更改开启所述枪弹柜存储单元6的验证信息(枪弹柜存储单元6的柜门的开启密匙),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为人脸识别码、虹膜识别码、指纹识别码和声音识别码中的一种或多种,或为其他可作为密匙的数字或符号代码;本发明通过枪支领用审批和枪支分配,严格控制枪弹柜存储单元6开启权限的控制,实现枪支领用效验,确保枪支领用出入数据准确,并可将取枪、还枪数据同步至枪支管理服务器3;可根据指纹识别或人脸识别等,并通过第一中央控制器与枪支管理服务器3进行交互,只有在枪支管理服务器3验证通过后,枪弹柜存储单元6的防爆门体50和枪弹保险柜60方可解锁,避免枪管员领用与业务无关的枪支,枪管员通过本申请的枪支领用系统进行枪支领用申请,填写申请理由与领用的枪支类型、子弹类型、数量;再由审批人(值班领导)进行审批,主要负责审查所申请的枪支类型、子弹数量是否合理,若合理点击同意,不同意则取消该业务;本申请的枪支领用系统可将按所申请的枪支、子弹类型上传至枪支管理服务器3,并校验是否有足够的枪支与子弹,若足够,则自动分配枪支、子弹数据,并发送通知给持枪人和枪管员,经验证后则允许枪管员进入枪支存放库房(仓库)取走枪支;枪管员对枪支管理控制单元7进行指纹识别验证、虹膜识别验证或人脸识别验证,验证成功后,可知该持枪人的请求信息是否已申请、审批了业务,所分配枪支是否在当前枪弹柜中,若验证失败,枪支管理控制单元7提示用户无可用枪支,并保持枪支管理控制单元7的门锁关闭状态;若验证成功,则自动开启枪支管理控制单元7的门柜,并且只开启分配枪支所在位置的枪锁;枪管员拿取枪支,关闭枪支管理控制单元7的柜门,枪支管理控制单元7将通知持枪人和审批人已取走枪支,枪支信息存储单元并生成业务记录,并将数存储再枪支信息存储单元中。
以上所述仅是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枪支领用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申请终端(1)、审批终端(2)、枪支管理服务器(3)、枪支终端(4)、一个或多个门禁控制单元(5)、多个枪弹柜存储单元(6)以及枪支管理控制单元(7),所述申请终端(1)、审批终端(2)、枪支终端(4)、门禁控制单元(5)和枪支管理控制单元(7)分别通过有线或无线与所述枪支管理服务器(3)通信连接,所述枪支管理控制单元(7)包括第一中央控制器、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显示模块、电脑主机和摄像头,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数据显示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中央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中央控制器通过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枪支管理服务器(3)进行通信连接,所述第一中央控制器通过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门禁控制单元(5)和枪弹柜存储单元(6)进行通信连接,所述电脑主机与第一中央控制器和摄像头进行连接,用于接收第一中央控制器读取的数据和摄像头的视频图像数据;所述门禁控制单元(5)和枪弹柜存储单元(6)分别与所述枪支管理控制单元(7)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连接;所述门禁控制单元(5)包括防爆门体(50)、设置在防爆门体(50)外壁上的门禁指纹电子锁(51)和第一身份识别单元(52),所述枪弹柜存储单元(6)包括枪弹保险柜(60)、保险门体(61)、设置在保险门体(61)外壁上的第一指纹锁(62)和LCD显示屏(63),所述枪支终端(4)存放于所述枪弹保险柜(60)内,所述门禁指纹电子锁(51)、第一身份识别单元(52)、第一指纹锁(62)和LCD显示屏(63)分别通过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中央控制器进行有线或无线,所述第一中央控制器用于控制防爆门体(50)和保险门体(61)的打开;在所述枪弹保险柜(60)内被分隔成若干个枪支放置区域(600)和子弹存放区域(601),在枪支放置区域(600)和子弹存放区域(601)的上方或下方分别被分割成对应的钥匙放置区域(602),所述枪支放置区域(600)、子弹存放区域(601)和钥匙放置区域(602)通过保险门体(61)进行封锁;在钥匙放置区域(602)设置有钥匙封闭门体(603),在钥匙封闭门体(603)上设置有第二指纹锁(604)和第二识别单元(605),在枪支放置区域(600)设置有枪支封闭门体(600a),在枪支封闭门体(600a)上设置有第一机械锁(600b),在子弹存放区域(601)设置有子弹封闭门体(601a),在子弹封闭门体(601a)上设置有第二机械锁(601b),所述第二指纹锁(604)和第二识别单元(605)分别与所述第一中央控制器进行通信连接;
其中,枪支领用的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持枪人通过申请终端(1)向枪支管理服务器(3)提出枪支领用申请,等待审批人通过审批终端确认并授权枪支领用申请,审批人员将授权信息下发至枪支管理服务器(3)并分别下发至持枪人以及枪管员,获取枪支领用申请的授权信息;
步骤S02:持枪人到枪支存放库房向枪管员出示授权信息,经枪管员确认后,枪管员通过枪支管理控制单元(7)向枪支管理服务器(3)提出领取枪支申请,经审批人员授权后,所述枪支管理服务器(3)向枪管员开启身份验证模式并下发预存的枪管员身份识别验证码至第一中央控制器;
步骤S03:所述第一中央控制器接收到预存的枪管员身份识别验证码,允许枪管员向第一中央控制器输入本人当前的身份识别验证码,枪支管理服务器(3)同时开启身份验证模式,防爆门体(50)获取当前的枪管员身份识别码,若当前的枪管员身份识别码与预存的枪管员身份识别验证码一致,则第一中央控制器下发允许防爆门体(50)开启指令,枪支管理服务器(3)同时启动视频监控;
步骤S04:启防爆门体(50)后,所述枪支管理服务器(3)自动下发删除第一中央控制器所接收到的预存的枪管员身份识别验证码,此时,枪支管理服务器(3)下发开启枪弹柜存储单元(6)提示信息,允许枪管员到达指定位置开启枪弹柜存储单元(6)的身份验证请求,若验证成功,所述第一中央控制器发出指令并允许枪弹柜存储单元(6)开启,并发出报警提示;
步骤S05:枪管员开启枪弹柜存储单元(6)后分别向第一中央控制器发出钥匙封闭门体(603)开启身份验证请求,以获取枪支领用请求的钥匙识别ID码数据以及子弹领用请求的钥匙识别ID数据,身份验证请求成功开启钥匙封闭门体(603),以分别从钥匙放置区域(602)内取走枪支领用的钥匙和子弹领用的钥匙;
步骤S06:枪管员取走枪支领用的钥匙和子弹领用的钥匙分别开启枪支放置区域(600)的枪支封闭门体(600a)和子弹存放区域(601)的子弹封闭门体(601a),从而领取枪支和子弹附属部件;
步骤S07:枪管员领取枪支和子弹附属部件后,依次关闭枪支封闭门体(600a)和子弹封闭门体(601a),并将对应的枪支领用的钥匙和子弹领用的钥匙放回对应的钥匙放置区域(602)内,再依次关闭钥匙封闭门体(603)和保险门体(61),枪管员走出防爆门体(50)并通过枪 支管理控制单元(7)向枪支绑定定位识别码和枪支信息,枪管员将枪支和子弹附属部件交付给持枪人,完成进行领用登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枪支领用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险门体(61)的内壁上设置有感应灯(6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枪支领用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枪支终端(4)包括检测控制盒(40)、枪支本体(41)和枪套(43),所述枪支本体(41)套设在枪套(43)内,在枪支本体(41)的枪托上设置有第一电子标签(44),在枪套(43)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读写天线(45),所述第一读写天线(45)与所述检测控制盒(40)连接,所述检测控制盒(40)与所述枪支管理服务器(3)进行无线通信连接,在枪套(43)的外壁上设置有金属接近开关(46),该金属接近开关(46)与所述检测控制盒(40)电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枪支领用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控制盒(40)包括盒体(400)、设置在盒体(400)内的检测控制电路(401)和第二电子标签(402),所述检测控制电路(401)包括第二中央处理器(4010)、RFID读写器(4012)、天线切换开关电路(4013)、第二读写天线(4014)、定位模块接口(4015)、数据通信接口(4016)和数据存储器(4017),所述第一读写天线(45)的输出端和第二读写天线(4014)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天线切换开关电路(4013)的输入端连接,该天线切换开关电路(4013)的输出端通过RFID读写器(4012)与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4010)连接,所述数据存储器(4017)、数据通信接口(4016)、定位模块接口(4015)分别与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4010)连接,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4010)通过数据通信接口(4016)与枪支管理服务器(3)进行无线通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枪支领用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枪支领用请求的钥匙识别ID码数据以及子弹领用请求的钥匙识别ID数据后,多次验证当前的ID码数据是否属于所述枪管员的身份验证请求,若是,则开启钥匙封闭门体(603),则允许取走至少一把枪支领用的钥匙和至少一把子弹领用的钥匙。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枪支领用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枪支领用请求的钥匙识别ID码数据以及子弹领用请求的钥匙识别ID码数据为人脸识别ID码数据、虹膜识别ID码数据、指纹识别ID码数据和声音识别ID码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枪支领用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05中,枪管员到达指定位置开启枪弹柜存储单元(6)的身份验证请求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50:枪管员向枪支管理服务器(3)发送开启枪弹柜存储单元(6)的身份验证请求信息,枪支管理服务器(3)下发开启的预存身份验证请求信息至第一中央控制器;
步骤S051:所述第一中央控制器接收到预存的枪管员身份识别验证码,允许枪管员向第一中央控制器输入本人当前的身份验证请求信息,此时,枪支管理服务器(3)同时开启身份验证请求模式;
步骤S052:枪弹柜存储单元(6)获取当前的身份验证请求信息,若当前的身份验证请求信息与预存的身份验证请求信息进行比较,若比较结果一致,则允许开启枪弹柜存储单元(6),并记录枪弹柜存储单元(6)开启的时间,若连续比较3次结果一致,则发出报警信息;
步骤S053:允许开启枪弹柜存储单元(6)开启后,所述枪支管理服务器(3)自动删除第一中央控制器接收到的预存的身份验证请求信息。
CN201910821370.4A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枪支领用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Active CN1105338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1370.4A CN110533814B (zh)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枪支领用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1370.4A CN110533814B (zh)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枪支领用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3814A CN110533814A (zh) 2019-12-03
CN110533814B true CN110533814B (zh) 2021-12-17

Family

ID=68665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21370.4A Active CN110533814B (zh)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枪支领用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338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0179B (zh) * 2019-09-02 2022-04-05 广西锐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枪支实时定位模块及枪支定位方法
JP7255889B2 (ja) * 2020-01-14 2023-04-11 京北産業有限会社 銃砲の所持許可申請情報管理システム
CN111476928A (zh) * 2020-04-15 2020-07-31 武汉中安技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区别于传统化记录的智能芯片识别的枪支管理方法
CN113256201A (zh) * 2021-05-10 2021-08-13 杭州晨鹰军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军械物资出入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283406B (zh) * 2021-07-22 2021-09-24 深圳市赛罗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枪支收发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3974348A (zh) * 2021-10-20 2022-01-28 江西锐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枪支在位感应系统
CN114373253B (zh) * 2021-12-22 2024-01-09 成都悍力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远程授权管理的枪弹库防护门管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4483A (zh) * 2006-12-11 2007-09-12 张七利 枪支信息指纹智能管理系统
CN201015485Y (zh) * 2007-03-22 2008-02-06 李显义 一种数字化枪钥匙柜
CN101525966A (zh) * 2009-04-16 2009-09-09 王宗岩 警用枪支智能安全柜
CN101604422A (zh) * 2009-06-17 2009-12-16 深圳市龙发实业公司 一种智能枪弹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4951858B (zh) * 2015-02-05 2018-12-25 山东慧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枪柜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6403709B (zh) * 2015-07-27 2018-09-11 李阳 智能枪套
WO2017165718A1 (en) * 2016-03-23 2017-09-28 Schooley Robert A Gun cabinet
CN206340082U (zh) * 2017-01-09 2017-07-18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一种枪弹管理系统
CN107609838A (zh) * 2017-08-15 2018-01-19 深圳市中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警务用枪管理系统
CN210199840U (zh) * 2019-09-02 2020-03-27 广西锐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枪支领用监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3814A (zh) 2019-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33814B (zh) 一种枪支领用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US11466955B2 (en) Firearm telematics devices for monitoring status and location
CN101329777B (zh) 远程自动控制开关装置
CN105096392B (zh) 一种停车场收费方法、后台服务器、路侧单元和系统
CA2325502A1 (en) Magnetic tag firearm safety enhancement system
CN210199840U (zh) 一种枪支领用监测系统
CN101329715A (zh) 具有自动管理系统的储物柜
CN106403709B (zh) 智能枪套
CN110542929A (zh) 一种枪支出鞘检测系统及其出鞘检测方法
CN208689680U (zh) Rfid智能盘点存储柜
CN110037391B (zh) 一种钥匙扣
CN214012071U (zh) 基于测温和人脸识别的门禁考勤设备及门禁系统
US11972650B2 (en) Emergency equipment receptacle and alert notification system
US2007000813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entrance and exit of employees by utilizing a keytag
CN110192227A (zh) 用于以入口受控的方式装载和/或卸载的车锁以及方法
CN105064810B (zh) 一种智能门控锁具
CN104992492B (zh) 一种锁具
CN108564697A (zh)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金库智能交接系统
CN113223244A (zh) 共享充电设备及其移动电源入仓方法
JP2009003635A (ja) 拳銃管理システム
CN214704677U (zh) 一种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证物识别系统
CN105133956B (zh) 一种屏显锁具
Farooq et al.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wards designing an embedded wireless monitoring and access control system using RFID and MMS technologies
KR101939305B1 (ko) 사물인터넷 기반의 위치추적형 통합 무기관리시스템
CN104746943B (zh) 一种显示锁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