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30721B - 复合材料x型支架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复合材料x型支架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30721B CN110530721B CN201910923084.9A CN201910923084A CN110530721B CN 110530721 B CN110530721 B CN 110530721B CN 201910923084 A CN201910923084 A CN 201910923084A CN 110530721 B CN110530721 B CN 1105307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site material
- shaped bracket
- shaped
- tool
- mechanical proper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2—Detail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8—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tensile or compressive forc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14—Type of force applied
- G01N2203/0016—Tensile or compressive
- G01N2203/0017—Tensil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14—Type of force applied
- G01N2203/0016—Tensile or compressive
- G01N2203/0019—Compressiv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X型支架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它包括小端工装(2)和大端工装(3),两个相同的待测复合材料X型支架(1)呈“八”字形对称安装于小端工装(2)和大端工装(3)之间并与小端工装(2)和大端工装(3)连接固定;所述小端工装(2)上设有与力学性能试验机的作动端连接的底板(4);所述大端工装(3)上的外层工字钢(9与力学性能试验机固定端连接;通过力学性能试验机作动端向小端工装(2)施加拉伸或压缩载荷从而获得复合材料X型支架(1)的力学性能。本发明解决了单个X型支架难以通过拉伸和压缩试验测试其真实受力状态的困难。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地涉及结构力学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复合材料X型支架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X型支架用于连接运载火箭中两个直径不等的燃料储箱,这使得复合材料X型支架呈倾斜安装姿态,即X型支架平面与箭体轴线不平行。每个X型支架在受载时会在垂直于箭体轴线的平面内出现较大的分力。当X型支架沿周向紧密布置时,这些分力会彼此平衡。为了在力学试验中反映X型支架的真实安装角度和受力状态,需要将X型支架倾斜安装,但这会造成试验机载荷的不平衡。载荷不平衡问题会对力学试验机造成不可逆损伤,因此该问题需要在力学性能试验中避免。为了考核所设计的X支架是否满足力学性能指标,需要解决单个X型支架受载不平衡的问题。如何合理设计X型支架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案是开展复合材料X型支架力学性能试验面临的首要困难。
若采用多支架试验方案,还需要考虑如何将多个X型支架以相同的倾斜安装角度布置在有限的试验机空间内。多支架试验方案的优点是可以自动平衡X型支架在垂直于箭体轴线平面的分力,缺点是:(1)试验成本高;(2)考核目标载荷成倍增加,提高了对试验机性能的要求;(3)试验机的空间有限,难以布置多个X型支架;(4)试验工装相应地加大增重。
为了保证X型支架在试验机中的倾斜安装角度,需要设计相应的试验工装,这是开展复合材料X型支架力学性能试验面临的第二个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难题和缺陷,提供一种复合材料X型支架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及方法,该试验装置采用双复合材料X型支架对称布置方案,并设计了相应的连接机构,解决了单个X型支架难以通过拉伸和压缩试验测试其真实受力状态的困难。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材料X型支架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它包括小端工装和大端工装,两个相同的待测复合材料X型支架呈“八”字形对称安装于小端工装和大端工装之间并与小端工装和大端工装连接固定;所述小端工装上设有与力学性能试验机作动端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大端工装上设有与力学性能试验机固定端连接的第二连接部;通过力学性能试验机作动端向小端工装施加拉伸或压缩载荷从而获得X型支架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的核心就是通过大端工装和小端工装将两个相同的待测复合材料X型支架按照实际应用状态固定,并将力学性能试验机的载荷通过小端工装均匀地转移至两个相同的待测复合材料X型支架。根据本发明研究目的,小端工装和大端工装的设计应保证两个复合材料X型支架在工装上的安装夹角应与其在火箭中的实际安装角度一致(当然,根据复合材料X型支架的应用环境,可以设计需要的安装角度),这是两个工装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即确保支架的安装角度,因为安装角度与支架的受力状态密切相关。
进一步的,上述小端工装包括底板、底板一侧的4个第一工装接头、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底板的另一面;所述4个第一工装接头对称分布于底板表面,用于实现底板与复合材料X型支架的连接固定。
底板起到衔接力学性能试验机和复合材料X型支架的作用:一面用于连接力学性能试验机,一面固定复合材料X型支架,在施加载荷时,载荷通过底板传递给复合材料X型支架。
进一步的,上述大端工装为两层工字钢纵横叠加形成的“井”字型结构,所述纵向的内层工字钢用于与复合材料X型支架的连接固定,横向的外层工字钢通过外侧的第二连接部固定于力学性能试验机固定端的表面,两层工字钢间通过第一钢板加强连接固定,所述内层为靠近待测复合材料X型支架一侧的层,外层为远离复合材料X型支架一侧的层。
大端工装对复合材料X型支架起主要支撑和稳定作用,因此其结构需要承载大,“井”字型结构的两层中一层用于连接力学性能试验机,一层用于固定复合材料X型支架;内层工字钢与外层工字钢之间可以直接焊接,但因为井字型的交点太小,导致焊接面积小,所以中间夹入了一块第一钢板,第一钢板与两块工字钢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这样第一钢板与两侧的工字钢都焊上,这样焊接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焊接部位的承载能力。
更进一步的,在内层工字钢的中部设置了两个第二钢板,在外层工字钢的两端设置了两个长条形第三钢板,用于加固两层工字钢之间的连接。
更进一步的,上述纵向的内层工字钢的两端设置两个第四钢板,第四钢板一是用于设置连接X型支架试样的第二工装接头,二是对两根内层工字钢进行支撑加固。
更进一步的,上述每个第二工装接头与第四钢板和内层工字钢的连接固定通过钢制U型箍进行捆绑加固,所述钢制U型箍的开口端穿过第四钢板和第二工装接头固定在第二工装接头表面,开口端对应的U型底部套在内层工字钢上。
进一步的,上述待测复合材料X型支架与小端工装和大端工装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所述小端工装和大端工装的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力学性能试验机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所述两层工字钢之间、钢板与工字钢之间为螺栓连接和焊接;所述工装接头与底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所有上述连接的连接强度需要大于复合材料X型支架的设计强度值。
其中第一工装接头和第二工装接头上的螺栓孔进行了扩大处理,使得各个工装接头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其各自的安装位置。
更进一步的,上述第一工装接头和第二工装接头均包括固定板和连接板,固定板用于与小端工装或大端工装连接固定,连接板用于与复合材料X型支架的接头段连接,固定板和连接板之间的角度与待测复合材料X型支架安装方向一致。
本发明还提供了复合材料X型支架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它使用上述复合材料X型支架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和调试力学性能试验机;
S2、安装试验工装:将小端工装通过底板安装在力学性能试验机的作动端,将大端工装安装固定在力学性能试验机的固定端;
S3、调节力学性能试验机的作动端与固定端的距离,使小端工装和大端工装处于易于安装复合材料X型支架的位置;
S4、安装两个复合材料X型支架试样:首先拧松第一工装接头和第二工装接头上的所有螺栓,使各个工装接头能自由调整位置;连接复合材料X型支架与第一工装接头;紧固第一工装接头与底板上的所有螺栓;缓慢调节试验机作动端使小端工装及其连接的复合材料X型支架向大端工装靠拢;连接复合材料X型支架与第二工装接头;观察第二工装接头与第四钢板之间的间隙,通过调节试验机作动端,在保证复合材料X型支架试样基本不受力的状态下且第二工装接头与第四钢板之间的间隙均匀的情况下,紧固第二工装接头与第四钢板上的所有螺栓;
S5、驱动力学性能试验机作动端,通过小端工装向复合材料X型支架施加轴向拉伸载荷,直至达到复合材料X型支架的设计拉伸值;
S6、如果S5步骤中复合材料X型支架损坏,重复步骤S3-S4以更换新的待测复合材料X型支架试样,然后向复合材料X型支架施加轴向压缩载荷;如果S5步骤中待测复合材料X型支架没有损坏,卸载后,直接向复合材料X型支架施加轴向压缩载荷,直至达到复合材料X型支架的设计压缩强度值。
本发明的先进性在于:
1、本发明试验装置提供的双复合材料X型支架对称布置解决了单个X型支架因受力不平衡而难以进行试验的难题;
2、本发明试验装置保证了复合材料X型支架在力学性能试验机中的倾斜安装角度与在火箭中的实际安装角度一致,其中大端工装解决了载荷的大跨度传递难题。
3、本发明试验装置的工装接头可调(工装接头与底板相连的螺栓孔进行了扩大处理,让螺栓与螺栓孔之间间隙增大,这样可以让工装接头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调整安装位置),使复合材料X型支架样件易于安装和调整,缩短了试验周期。
4、本发明试验装置和方法可测试复合材料X型支架的拉伸和压缩强度。
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复合材料X型支架对称布置的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适用于卧式试验机,本发明装置在控制试验成本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对试验机性能的要求,以解决单个复合材料X型支架受载不平衡问题。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并更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试验装置安装复合材料X型支架试样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复合材料X型支架试验原理图;
图3为复合材料X型支架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小端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复合材料X型支架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大端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复合材料X型支架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包括小端工装2和大端工装3,用于将两个复合材料X型支架试样1对称固定连接,本实施例试验装置连接固定两个复合材料X型支架1后形成的整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根据复合材料X型支架的实际安装位置,在两个复合材料X型支架试样1接头彼此靠近一端,其工装较小,称为小端工装2;对应地,在两个复合材料X型支架试样1接头彼此远离一端,其工装较大,称为大端工装3;大端工装3和小端工装2用于保证两个复合材料X型支架试样1试样在火箭中的实际安装角度。另外,图2显示了复合材料X型支架安装在复合材料X型支架力学性能试验装置上之后两者的位置关系及力学性能试验中的载荷方向,可以看出,两个复合材料X型支架试样1是对称安装固定于小端工装2和大端工装3之间,双复合材料X型支架的对称布置解决了单个X型支架因受力不平衡而难以进行试验的难题。各部分的具体结构如下:
小端工装2的结构如图3所示,由底板4、底板一侧的4个第一工装接头5、底板另一侧的第一连接部组成:每个第一工装接头5通过10个高强度螺栓与底板4连接,用于连接固定复合材料X型支架试样1。底板4的另一侧通过高强度螺栓(第一连接部)与力学性能试验机的作动端连接。
大端工装3的结构如4所示,为由工字钢纵横叠加构成的“井”字型构型,它由两层工字钢叠加而成,其中附属一些钢板用于连接加固:外层工字钢9由两根水平平行的工字钢组成,用于与力学性能试验机的固定端连接;内层工字钢11由两根竖直平行的工字钢组成,其长度由复合材料X型支架试样1在火箭中的实际安装倾角及小端工装2接头间距共同来确定。外层工字钢9与内层工字钢11间通过第一钢板12进行连接,连接方式为焊接。第一钢板12不仅加大了外层工字钢9与内层工字钢11间的焊接面积,而且还通过若干个螺栓与力学性能试验机的固定端直接相连。在内层工字钢11的中部设置了两个第二钢板15,在外层工字钢9的两端设置了两个长条形第三钢板16,然后从外侧通过螺栓压紧第二钢板15和第三钢板16以加固两层工字钢之间的连接,还可以从内侧通过螺栓来加两层工字钢与力学性能试验机固定端的连接。在内层工字钢11的两端,两根彼此平行的内侧工字钢11通过第四钢板19进行支撑加固。内侧工字钢11与第四钢板19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在第四钢板19上安装有4个第二工装接头20,在每个第二工装接头20上用两个Ф20的钢制U型箍21进行捆绑加固。第二工装接头20与第四钢板19通过4个高强度螺栓来连接。大端工装3中所有的不可拆连接位置均通过焊接进行加固。
小端工装2上的第一工装接头5和大端工装3上的第二工装接头20均彼此互相独立,其上的所有螺栓孔均进行扩大处理,使其各自的安装位置均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以利于复合材料X型支架试样1的安装。
与复合材料X型支架试样相连的工装接头的钢板厚度需要与实际燃料储箱连接端框厚度相同,因为工装接头与复合材料X型支架接头段是单搭接,会因为搭接部位的厚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附加弯矩(这个附加弯矩会影响支架接头段的力学性能)。限定的这个厚度是指T型接头与复合材料X型支架相连的钢板厚度,不是接头与底板相连的钢板厚度。这个厚度与真实储箱端框厚度一致是为了获得更加真实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
装置中所用钢板的材料为Q345,工字钢的型号为30T。
实施例2
一种复合材料X型支架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它使用实施例1的复合材料X型支架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和调试力学性能试验机;
S2、安装试验工装:将小端工装2通过第一连接固定部安装在力学性能试验机的作动端,将大端工装3安装固定在力学性能试验机的固定端;
S3、调节力学性能试验机的作动端与固定端的距离,使小端工装2和大端工装(3)处于易于安装复合材料X型支架1的位置;
S4、将两个复合材料X型支架1试样的两端分别与小端工装2和大端工装3安装固定:先拧松第一工装接头5和第二工装接头20上的所有螺栓,使各个工装接头能自由调整位置;连接复合材料X型支架1与第一工装接头5;紧固第一工装接头5与底板4上的所有螺栓;缓慢调节试验机作动端-使小端工装2及其连接的复合材料X型支架1向大端工装3靠拢;连接复合材料X型支架1与第二工装接头20;观察第二工装接头20与第四钢板19之间的间隙,通过调节试验机作动端,在保证复合材料X型支架1试样基本不受力的状态下且第二工装接头20与第四钢板19之间的间隙均匀的情况下,紧固第二工装接头20与第四钢板19上的所有螺栓;
S5、驱动力学性能试验机作动端,通过小端工装2向复合材料X型支架1施加轴向拉伸载荷,直至达到复合材料X型支架的设计拉伸强度值;
S6、如果S5步骤中复合材料X型支架1损坏,重复步骤S3-S4以更换新的待测复合材料X型支架试样,然后向复合材料X型支架施加轴向压缩载荷;如果S5步骤中待测复合材料X型支架1没有损坏,卸载后,直接向复合材料X型支架1施加轴向压缩载荷,直至达到复合材料X型支架1的设计压缩强度值。
在分别连接第一工装接头5与复合材料X型支架的接头部分、第二工装接头20与复合材料X型支架的接头部分时,需要控制每个螺栓的拧紧力矩为50N·m。
本实施例中,复合材料X型支架试样1的轴向拉伸设计载荷值为300kN,加载速率设置为60kN/min;本实施例中,复合材料X型支架试样1的轴向压缩设计载荷值为50kN,加载速率设置为10kN/min。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复合材料X型支架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小端工装(2)和大端工装(3),两个相同的待测复合材料X型支架(1)呈“八”字形对称安装于小端工装(2)和大端工装(3)之间并均与小端工装(2)和大端工装(3)连接固定;所述小端工装(2)上设有与力学性能试验机作动端连接的第一连接固定部;所述大端工装(3)上设有与力学性能试验机固定端连接的第二连接固定部;通过力学性能试验机作动端向小端工装(2)施加拉伸或压缩载荷从而获得X型支架(1)的力学性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X型支架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端工装(2)包括底板(4)、安装在底板(4)一侧的第一工装接头(5)、底板(4)另一侧的第一连接固定部;所述第一工装接头(5)设置于底板(4)表面,用于实现底板(4)与复合材料X型支架(1)的连接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材料X型支架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端工装(3)为纵向的内层工字钢(11)和横向的外层工字钢(9)纵横叠加加工成的“井”字型结构,所述纵向的内层工字钢(11)用于与复合材料X型支架(1)的连接固定,横向的外层工字钢(9)用于通过其上的第二连接部固定于力学性能试验机固定端的表面,内层工字钢(11)和外层工字钢(9)通过第一钢板(12)加强连接固定,所述内层为靠近待测复合材料X型支架(1)一侧的层,外层为远离复合材料X型支架(1)一侧的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材料X型支架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内层工字钢(11)的中部设置有两个第二钢板(15),在外层工字钢(9)的两端设置有两个长条形第三钢板(16),所述第二钢板(15)和第三钢板(16)分别设置在“井”字型结构的两侧,用于加固两层工字钢之间的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材料X型支架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的内层工字钢(11)的两端设置有两个第四钢板(19),第四钢板(19)一是用于设置连接X型支架试样(1)的第二工装接头(20),二是对两根内层工字钢(11)进行支撑加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材料X型支架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第二工装接头(20)与第四钢板(19)和内层工字钢(11)的连接固定通过钢制U型箍(21)进行捆绑加固,所述钢制U型箍(21)的开口端穿过第四钢板(19)和第二工装接头(20)固定在第二工装接头(20)表面,开口端对应的U型底部套在内层工字钢(11)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材料X型支架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装接头(5)和第二工装接头(20)均包括固定板和连接板,固定板用于与小端工装(2)或大端工装(3)连接固定,连接板用于与复合材料X型支架(1)的接头段连接,固定板和连接板之间的角度与待测复合材料X型支架(1)的安装方向一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材料X型支架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测复合材料X型支架(1)与小端工装(2)和大端工装(3)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所述小端工装(2)和大端工装(3)的连接部与力学性能试验机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所述内层工字钢(11)和外层工字钢(9)之间、第一(12)钢板与内层工字钢(11)和外层工字钢(9)之间、内层工字钢(11)与第二钢板(15)之间、外层工字钢(9)与第三钢板(16)之间为螺栓连接或焊接;所述第一工装接头(5)与底板(4)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上述所有连接的连接强度大于复合材料X型支架(1)的设计强度值。
9.一种复合材料X型支架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它使用权利要求1-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复合材料X型支架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和调试力学性能试验机;
S2、安装试验工装:将小端工装(2)通过第一连接固定部安装在力学性能试验机的作动端,将大端工装(3)安装固定在力学性能试验机的固定端;
S3、调节力学性能试验机的作动端与固定端的距离,使小端工装(2)和大端工装(3)处于易于安装复合材料X型支架(1)的位置;
S4、将两个复合材料X型支架(1)试样的两端分别与小端工装(2)和大端工装(3) 安装固定;
S5、驱动力学性能试验机作动端,通过小端工装(2)向复合材料X型支架(1)施加轴向拉伸载荷,直至达到复合材料X型支架的设计拉伸强度值;
S6、如果S5步骤中复合材料X型支架(1)损坏,重复步骤S3-S4以更换新的待测复合材料X型支架试样,然后向复合材料X型支架施加轴向压缩载荷;如果S5步骤中待测复合材料X型支架(1)没有损坏,卸载后,直接向复合材料X型支架(1)施加轴向压缩载荷,直至达到复合材料X型支架(1)的设计压缩强度值。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材料X型支架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端工装(3)为纵向的内层工字钢(11)和横向的外层工字钢(9)纵横叠加加工成的“井”字型结构,所述纵向的内层工字钢(11)的两端设置有两个第四钢板(19),第四钢板(19)一是用于设置连接X型支架试样(1)的第二工装接头(20),二是对两根内层工字钢(11)进行支撑加固;
所述S4步具体操作如下:
先拧松第一工装接头(5)和第二工装接头(20)上的所有螺栓,使各个工装接头能自由调整位置;连接复合材料X型支架 (1)与第一工装接头(5);紧固第一工装接头(5)与底板(4)上的所有螺栓;缓慢调节试验机作动端使小端工装(2)及其连接的复合材料X型支架(1)向大端工装(3)靠拢;连接复合材料X型支架 (1)与第二工装接头(20);观察第二工装接头(20)与第四钢板(19)之间的间隙,通过调节试验机作动端,在保证复合材料X型支架(1)试样基本不受力的状态下且第二工装接头(20)与第四钢板(19)之间的间隙均匀的情况下,紧固第二工装接头(20)与第四钢板(19)上的所有螺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23084.9A CN110530721B (zh) | 2019-09-27 | 2019-09-27 | 复合材料x型支架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23084.9A CN110530721B (zh) | 2019-09-27 | 2019-09-27 | 复合材料x型支架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30721A CN110530721A (zh) | 2019-12-03 |
CN110530721B true CN110530721B (zh) | 2021-09-10 |
Family
ID=68670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923084.9A Active CN110530721B (zh) | 2019-09-27 | 2019-09-27 | 复合材料x型支架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530721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4047504A (ja) * | 2012-08-30 | 2014-03-17 | Daiwa House Industry Co Ltd | X形配置圧縮ブレース |
CN104715658A (zh) * | 2015-03-13 | 2015-06-17 | 郭淑华 | 一种x型教学拉伸试验台及使用方法 |
CN106198219A (zh) * | 2016-07-06 | 2016-12-07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复合材料层合板双轴向拉伸性能的测试方法 |
CN108072572A (zh) * | 2017-12-07 | 2018-05-25 | 吉林大学 | 低温原位双轴拉伸力学性能测试装置 |
-
2019
- 2019-09-27 CN CN201910923084.9A patent/CN11053072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4047504A (ja) * | 2012-08-30 | 2014-03-17 | Daiwa House Industry Co Ltd | X形配置圧縮ブレース |
CN104715658A (zh) * | 2015-03-13 | 2015-06-17 | 郭淑华 | 一种x型教学拉伸试验台及使用方法 |
CN106198219A (zh) * | 2016-07-06 | 2016-12-07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复合材料层合板双轴向拉伸性能的测试方法 |
CN108072572A (zh) * | 2017-12-07 | 2018-05-25 | 吉林大学 | 低温原位双轴拉伸力学性能测试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金属材料拉伸及蠕变试验高温炉测试方法探讨;王 浩;《计量测试与检定》;20151231;第38-39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30721A (zh) | 2019-12-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Zhao et al. | State-of-the-art review on FRP strengthened steel structures | |
Fitriah et al. | Influence of hydrothermal ageing on the compressive behaviour of glass fibre/epoxy composite pipes | |
Al-Salloum et al. | Seismic response of interior RC beam-column joints upgraded with FRP sheets. I: Experimental study | |
Zha et al. | Ultimate strength of stiffened aluminium panels with predominantly torsional failure modes | |
Zhu et al. | Experimental full-range behavior assessment of bolted moment end-plate connections | |
He et al. | Influence of cyclic test protocols on performance of wood-based shear walls | |
US7380463B2 (en) | Assembly for testing panels under shear-compression loads | |
Seica et al. | Rehabilitation of tubular members with carbon reinforced polymers | |
Siahaan et al. | Lateral distortional buckling of rivet fastened rectangular hollow flange channel beams | |
CN110530721B (zh) | 复合材料x型支架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及方法 | |
Albrecht et al. | Fatigue strength of prestressed composite steel-concrete beams | |
Milani et al. | Incremental collapse of KT-joints under variable repeated loading | |
Sundarraja et al. | Behaviour of CFRP jacketed HSS tubular members under compression–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 |
Nogueiro et al. | Numerical implementation and calibration of a hysteretic model with pinching for the cycling response of steel joints | |
Gugutsidze et al. | Reinforcement of timber beams with carbon fibers reinforced plastics | |
Uysal et al. | A Novel Easy Apply Method on Strengthening RC Shear Deficient Members: 45º Angled Mechanical Steel Stitches | |
Ramakrishna et al. |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rehabilitation of reinforced cement concrete interior beam-column joints using CFRP and GFRP sheets | |
Sundarraja et al. | Axial behaviour of HSS tubular sections strengthened by CFRP strips: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 |
Anderson et al. | Cyclic testing of moment connections upgraded with weld overlays | |
Sahib et al. | Strengthening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under combined torsion and bending using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strips | |
Sopha et al. | Test results for RHS K-joints with 50% and 100% overlap | |
Ifayefunmi et al. | Effect of material discontinuity on the flanges of axially compressed cylinder | |
Kulak et al. | Design of connectors in web-flange beam or girder splices | |
Makino et al. | 45 ULTIMATE BEHAVIOR OF DIAPHRAGM-STIFFENED TUBULAR KK-JOINTS | |
Yong-Bo et al. | Strength analysis of large-scale multiplanar tubular joints with inner-plate reinforcemen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