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28903A - 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系统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系统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28903A
CN110528903A CN201910745399.9A CN201910745399A CN110528903A CN 110528903 A CN110528903 A CN 110528903A CN 201910745399 A CN201910745399 A CN 201910745399A CN 110528903 A CN110528903 A CN 110528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ins
tunnel
subway
underground
situ conserv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453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素文
蒋首超
孙新豪
谢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j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j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74539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289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28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289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9/00Tunnels or galleries, with or without linings;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reof; 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 E21D9/14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portals, day-light attenuation at tunnel open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系统,包括对遗址原始结构(9)进行保护的遗址保护机构和地铁隧道机构,所述遗址保护机构包括对遗址原始结构(9)进行加固的修补结构(13)和玻璃支护结构(14);所述地铁隧道机构包括混凝土衬砌隧道(4),以及穿过遗址原始结构(9)的观光隧道,所述观光隧道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高架桥梁(15),铺设在所述高架桥梁(15)上供列车(7)通行的轨道(6),以及布置在轨道(6)外围的高强玻璃隧道(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地铁通行与遗址保护观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遗址的原位保护、观光展示,同时又不影响地铁线路的通行。

Description

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系统及施 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隧道及遗址保护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系统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先民们曾经建立过许多古代都市,留下了很多历史遗迹。许多城市曾经是古代都市,如西安、洛阳、南京等文明古都,地下埋藏有许多未曾探明的古代遗址。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对绿色、快捷出行的需求的增长,许多城市都在建设地铁,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然而在古遗址较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地下遗址密布,许多并未明了,比如西安。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过程中,时有轨交线路穿过遗址的情况发生。
目前在地铁施工遇到古遗址时,按照文物部门的要求,首先需要停工,上报文物部门,然后由文物部门派专业人员到现场考察、鉴定。当遇到大型重要地下遗址的时候,处于保护遗址和传承历史文化的目的,地铁的设计方案需要改道,绕开重要遗址,重新规划和变更地铁设计线路。如果遇到的是一般历史遗迹,则在文物考古专业人员进行保护抢救性发掘以后,清理完所有文物,然后回填进行地铁的继续施工。两种方案均需要较高的代价。
即便是针对一般历史遗迹的抢救保护性发掘,由于发掘的文物已经离开了原历史环境,成为了一件件的孤立文物,其历史文化价值大幅降低,无法再现文物本身的价值。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将历史遗址原位保护与文物原位展示相结合的解决方案,在地铁穿越遗址的地方,按照地铁设计路线进行地铁工程,在历史遗址原址进行部分路段的改进,既展示了历史遗迹,也原位保护了地下文物,同时不做地铁设计的重新改道,使得穿越历史遗址的地铁路段,成为一个结合文物原有环境展示、历史遗迹原址保护、乘客乘坐地铁同时参观文物感受历史文化的多方面结合的地下历史遗迹保护和展示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系统,包括对遗址原始结构进行保护的遗址保护机构和地铁隧道机构,
所述遗址保护机构包括对遗址原始结构进行加固的修补结构和玻璃支护结构;
所述地铁隧道机构包括混凝土衬砌隧道,以及穿过遗址原始结构的观光隧道,所述观光隧道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高架桥梁,铺设在所述高架桥梁上供列车通行的轨道,以及布置在轨道外围的高强玻璃隧道。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衬砌隧道内还布置有影像展示区。
更进一步的,所述影像展示区包括布置在混凝土衬砌隧道两侧的LED显示屏。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衬砌隧道内还布置有文物展示区。
更进一步的,所述文物展示区包括布置在混凝土衬砌隧道内两侧的文物展柜,以及摆设在文物展柜中的可移动类文物。
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一)对遗址原始结构进行清理和修补加固,并采用高强玻璃支护搭建玻璃支护结构;
(二)对遗址内不可移动类文物进行原位保护,对遗址内的可移动类文物进行发掘,转移至文物展示区的文物展柜;
(三)根据地铁线路与遗址原始结构的相对高度设置高架桥梁,并在所述高架桥梁上铺设轨道供列车通行,并设置高强玻璃隧道将列车与遗址原始结构隔绝;
(四)在地铁隧道两侧安装LED显示屏。
进一步的,步骤(二)中:不可移动类文物包括壁画、墓室。
进一步的,步骤(二)中:可移动类稳步包括衣物、器皿。
为确保良好的观光效果,对地铁车厢进行改造并调整列车运营时间。对列车进行观光性改造,采用大型观光车窗,在车顶设置全景天窗,提高观光效果;在地铁运营中设置观光专列,该列车在文物展示区和遗址原貌展示区减速行驶,便于观光,同时为保证地铁通行效率,可与普通列车间隔发车,或设置特定的发车时间段。
影像展示区采用普通混凝土衬砌隧道,隧道内两侧设置LED显示屏,播放介绍遗址基本信息的宣传片,为乘客后续观光提供指南,便于捕捉后续展区信息。文物展示区采用普通混凝土衬砌隧道,隧道内两侧设置文物展柜,用于展示该遗址出土的可移动类文物,使乘客近距离观赏文物原貌。遗址原貌展示区为“筒中筒”隧道结构,外筒为遗址原始结构(墙壁、穹顶等)及其加固、支护结构,内筒为高强玻璃隧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地铁通行与遗址保护观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遗址的原位保护、观光展示,同时又不影响地铁线路的通行;在解决地铁路线与遗址区域冲突的问题上,不需要对地铁线路重新进行设计改道,节省了地铁的施工时间和设计成本,同时确保可以满足地铁原定规划中的交通运输需求;更重要的是可以对遗址进行原位保护和开发,最大限度地保持遗址及文物的原始状态,同时又能使市民方便地观赏遗址的原貌,并了解遗址背后的历史沿革。
附图说明
图1为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系统的区域划分平面示意图;
图2为影像展示区截面示意图;
图3为文物展示区截面示意图;
图4为遗址原貌展示区截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所示:
1、影像展示区;2、文物展示区;3、遗址原貌展示区;4、混凝土衬砌隧道;5、LED显示屏;6、轨道;7、列车;8、文物展柜;9、遗址原始结构;10、高强玻璃隧道;11、可移动类文物;12、不可移动类文物;13、修补结构;14、玻璃支护结构;15、高架桥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系统包括:将遗址保护区域划分为影像展示区1、文物展示区2、遗址原貌展示区3。影像展示区1如图2所示,包括混凝土衬砌隧道4、LED显示屏5、轨道6、列车7;文物展示区2如图3所示,包括混凝土衬砌隧道4、文物展柜8、可移动类文物11、轨道6、列车7;遗址原貌展示区3如图4所示,包括遗址原始结构9、不可移动类文物12、结构修补加固措施、玻璃支护结构14、高强玻璃隧道10、高架桥梁15、轨道6、列车7。
影像展示区1采用普通混凝土衬砌隧道4,隧道内两侧设置LED显示屏5,播放介绍遗址基本信息的宣传片,为乘客后续观光提供指南,便于捕捉后续展区信息。文物展示区2采用普通混凝土衬砌隧道4,隧道内两侧设置文物展柜8,用于展示该遗址出土的可移动类文物11,使乘客近距离观赏文物原貌。遗址原貌展示区3为“筒中筒”隧道结构,外筒为遗址原始结构9(墙壁、穹顶等)及修补结构13、玻璃支护结构14,内筒为高强玻璃隧道10。
上述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对遗址原始结构9进行清理及修补加固,并采用高强玻璃支护搭建支护结构,确保遗址结构的安全性,又不妨碍观光。
第二步,对遗址内不可移动类文物12(壁画、墓室等)进行原位保护;对遗址内的可移动类文物11(衣物、器皿等)进行发掘,转移至文物展示区2的文物展柜8进行展览。
第三步,根据地铁线路与遗址的相对高度设置合适高度的高架桥梁15,桥梁上铺设轨道6供列车7通行,并设置高强玻璃隧道10将列车7与遗址隔绝,并在混凝土衬砌隧道4内两侧布置LED显示屏5。
第四步,对列车7的车厢进行改造并调整列车7的运营时间,以确保良好的观光效果。对列车7进行观光性改造,采用大型观光车窗,在车顶设置全景天窗,提高观光效果;在地铁运营中设置观光专列,该列车7在文物展示区2和遗址原貌展示区3减速行驶,便于观光,同时为保证地铁通行效率,可与普通列车7间隔发车,或设置特定的发车时间段。
该方法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后,可以实现全面的遗址观光及原位保护功能。列车7从两侧驶入,先经过影像展示区1,乘客可以观看LED显示屏5上的宣传片,了解遗址的基本情况,为后续观光提供指导。随后经过文物展示区2,此时列车7降速,方便乘客欣赏可移动类文物11的细节,进一步了解遗址的内容。最后列车7将进入遗址原貌展示区3,仍旧保持低速行驶,乘客透过两侧车窗、车顶天窗及高强玻璃隧道10,观赏整个遗址原貌,包括其中的遗址原始结构9、不可移动类文物12等,近距离了解遗址的全貌。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遗址原始结构(9)进行保护的遗址保护机构和地铁隧道机构,
所述遗址保护机构包括对遗址原始结构(9)进行加固的修补结构(13)和玻璃支护结构(14);
所述地铁隧道机构包括混凝土衬砌隧道(4),以及穿过遗址原始结构(9)的观光隧道,所述观光隧道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高架桥梁(15),铺设在所述高架桥梁(15)上供列车(7)通行的轨道(6),以及布置在轨道(6)外围的高强玻璃隧道(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衬砌隧道(4)内还布置有影像展示区(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展示区(1)包括布置在混凝土衬砌隧道(4)两侧的LED显示屏(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衬砌隧道(4)内还布置有文物展示区(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物展示区(2)包括布置在混凝土衬砌隧道(4)内两侧的文物展柜(8),以及摆设在文物展柜(8)中的可移动类文物(11)。
6.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一)对遗址原始结构(9)进行清理和修补加固,并采用高强玻璃支护搭建玻璃支护结构;
(二)对遗址内不可移动类文物(12)进行原位保护,对遗址内的可移动类文物(11)进行发掘,转移至文物展示区(2)的文物展柜(8);
(三)根据地铁线路与遗址原始结构(9)的相对高度设置高架桥梁(15),并在所述高架桥梁(15)上铺设轨道(6)供列车(7)通行,并设置高强玻璃隧道(10)将列车(7)与遗址原始结构(9)隔绝;
(四)在地铁隧道两侧安装LED显示屏(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不可移动类文物(12)包括壁画、墓室。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可移动类文物(11)包括衣物、器皿。
CN201910745399.9A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系统及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05289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45399.9A CN110528903A (zh)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系统及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45399.9A CN110528903A (zh)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系统及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28903A true CN110528903A (zh) 2019-12-03

Family

ID=68663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45399.9A Pending CN110528903A (zh)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系统及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28903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649A (zh) * 1997-07-23 1998-03-11 黄辉 海底公园的建设结构方法
CN102477811A (zh) * 2010-11-22 2012-05-30 哈尔滨市道里区奧基建筑与环境工程研究所 多功能建筑
CN204112765U (zh) * 2014-10-10 2015-01-21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土遗址加固装置
CN106759494A (zh) * 2017-01-11 2017-05-31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带观光功能的海底真空隧道
KR20180057770A (ko) * 2016-11-21 2018-05-31 현대건설주식회사 자체 부력 조절기능을 구비한 부유식 심해 터널 구조물과 그 운영 시스템 및 운영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649A (zh) * 1997-07-23 1998-03-11 黄辉 海底公园的建设结构方法
CN102477811A (zh) * 2010-11-22 2012-05-30 哈尔滨市道里区奧基建筑与环境工程研究所 多功能建筑
CN204112765U (zh) * 2014-10-10 2015-01-21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土遗址加固装置
KR20180057770A (ko) * 2016-11-21 2018-05-31 현대건설주식회사 자체 부력 조절기능을 구비한 부유식 심해 터널 구조물과 그 운영 시스템 및 운영 방법
CN106759494A (zh) * 2017-01-11 2017-05-31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带观光功能的海底真空隧道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 "《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 31 October 20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35499A (zh) 一种明挖地下建筑结构装配式施工方法
CN214273648U (zh) 一种三圆盾构修建地铁车站结构
CN110792101B (zh) 地下建筑的实施方法及地下建筑
CN110528903A (zh) 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系统及施工方法
Haack Political and social aspects of present and future tunnelling
Babu Underground and elevated metro rail
Yamada et al. Safety systems for the Trans-Tokyo Bay highway tunnel project
Botelle et al. Dubai Metro: building the world's longest driverless metro
RU2641810C2 (ru) Способ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преодоления водного препятствия в районах вечной мерзлоты
Tsipis Boston's central artery
Commolli et al. The channel expressway: twin-bored road tunnels under the English Channel
Pompee Channel tunnel project overview
JP2019052436A (ja) 仮設通路構造
CN212454438U (zh) 过街通道和地下区间隧道的合建结构
Leto et al. LINES 2 AND 3 OF THE ATHENS METRO.
Powell et al. Highway Tunnels Designed to Meet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Willoughby et al. Automated access
Solon et al. Building the Caldecott Tunnel
Leite Noisy-Champs station: Coordinating underground, design and engineering
Sadowski Building Chicago's Subways
Moses et al. Two-in-one tunnel
Poole Bringing the Subway to Columbus Circle
Gobiet et al. Semmering Base Tunnel (SBT)-Current State of the Project
Blankenship 21st-century Tunnels
Crighton et al.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RAILW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