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256A - 乙肝解毒丹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乙肝解毒丹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256A CN1105256A CN 94108841 CN94108841A CN1105256A CN 1105256 A CN1105256 A CN 1105256A CN 94108841 CN94108841 CN 94108841 CN 94108841 A CN94108841 A CN 94108841A CN 1105256 A CN1105256 A CN 11052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patitis
- medicine
- liquefier
- radix
- pel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一种乙肝解毒丹及其制作方法,属于药品制造技
术领域,由山茶根、龙胆草等数十种中药材经液化、汽
化、固化而制成,该药重在解毒灭澳,可防止急性、重
症患者转为慢性和恶化患者,且克服了以往治疗乙肝
药物易败胃的弊端,达到既排毒又健胃之独特疗效,
有效率98%,治愈率85%以上,无副作用,价格低
廉,是各种中药治疗乙肝费用中最低的,一般患者3
个月即可治愈。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乙肝解毒丹及其制作方法,属于药品制造技术领域。
目前国内外对乙型肝炎的治疗尚无公认的特效药物,特别是慢性活动性肝炎、重症肝炎,由于予后不良和较高的病死率,已成为治疗学上的难题。时至今日,人类还未找到能直接杀灭肝细胞内乙肝病毒HBV而又不损伤肝细胞的方法。西医对乙肝的治疗仍然是综合措施,即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的药物治疗,避免饮酒,过劳,妊娠及使用肝损害药物,辅助治疗乙肝的西药大体上分为三类,即抗病毒类药物,免疫促进类药物,免疫抑制剂药物,此外,目前应用的保肝类药,绝大多数无明显作用。
目前中医治疗乙肝大致分为三类:
(1)大部分医家认为乙肝属中医温病学范畴,因此指导乙肝治疗的理、法、方、药应遵循卫、气、营、血理论和法则进行。这一学派在乙肝论治上虽说也曾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在乙肝的病因和病理上未抓住根本,因而疗效始终未能获得突破性进展。使得乙肝的治疗和科研停滞不前。
(2)部分医家力主乙肝属于中医杂病中的虚劳证,治宜分清气、血、阴、阳诸虚,从劳施治。这一学派从根本上乎视了乙型肝炎邪从外入的基本病因,因而只在部分患者症状改善上有些疗效,在抗原转转阴上疗效甚微。
(3)还有少数医家折衷称是,他们的观点认为乙肝初期为温病,后期属虚劳。这一学派貌似全面,实则始终全非。理如上述,不再赘叙。
此外,由于乙肝的病理复杂,疗程很长,大多需要长期服用中草药,这就给广大乙肝患者带来新的困难,那就是长期口服药容易引起药物性胃炎、肠炎等新问题。
现有技术中与本发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是1993年12月1日公开的“治疗乙型肝炎中药”(申请号:93105106.1公开号1078902A),该药配方及含量为:连翘14-16克、桅子14-16克、柴胡9-11克、丹参14-16克、茵陈45-55克、元胡14-16克、白术14-16克、黄芪18-22克、龙胆草24-26克。本药物可消灭乙肝病毒,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恢复,减少肝脏纤维化,达到治疗目的。该药与大多数治疗乙肝中药一样,疗程长,疗效低,长期使用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易引起药物性胃炎、肠炎等。
本发明提供一种乙肝解毒丹及其制造方法,该丹重在解毒灭澳,可防止急性、重症患者转为慢性和恶化患者,此外,本丹克服了以往治疗乙肝药物易败胃的弊端,达到既排毒又健胃之独特疗效,且成本低,制造方法简便,中药有效成份利用充分,几乎100%有效成份均得到利用。
本发明设计思想及治疗理论:对于乙肝由于我们认为其病因为疫毒、湿热、淤血、正虚;其病理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邪正交争,虚实错杂等,故而我们采用“八解”之法,扫除一切人体之毒。
本丹克服以往治疗乙肝引起败胃的一切药物弊端,达到即排毒又健胃之独特疗效。这是本丹在组方上的一大优点。
本发明药物配方及含量为:
山茶根5-15.0 龙胆草5-15.0 山桅5-15.0 二叶律5-15.0 双花5-15.0 连翘5-15.0 公英5-15.0 地丁5-15.0 韩信草5-15.0 生地5-15.0 玄参5-15.0 丹皮5-15.0 丹参7-17.0赤芍5-15.0 地熏5-15.0 草射香5-15.0 婆蒿5-15.0 一串红5-15.0 神草10-20.0 白芍5-15.0 五味5-15.0 水牛角5-15.0
上述药物含量可根据生产规模等比例放大或缩小。
本发明制作方法:
第一步将三分之一易溶于水的药液化,即按传统办法煎熬成汤剂,滤掉药渣后为液化剂。
第二步将易于挥发的药物放入液化剂中煎煮,滤掉药渣后为浓缩的液化剂,蒸发的为气化剂。
第三步是在将易于挥发的药煎煮气化的同时,将不易溶于水的药物和其第一步剩下的三分之二易溶于水的药物放入笼内蒸,蒸笼密闭设置在液化剂之上,使蒸发的气化剂密闭于笼内,被笼内的药物吸收,笼内的固态药物为固形剂。
第四步将浓缩的液化剂和蒸笼内的固态药物搅拌阴干粉碎,再将药粉灭菌后装袋封口即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克服了以往治疗乙肝药物长期口服所致的副作用,如药物性胃炎、肠炎、重损等,且达到了既排毒又健胃之独特疗效。
2、疗效高,治愈率85%,有效率98%,无副作用,疗效居国内外领先地位。
3、疗程短,一般患者3个月即可治愈。
4、价廉,是西药治疗费用的二十分之一,为各种中药治疗费用中最低的。
5、制造方法简单,中药有效成份利用充分,几乎100%有效成份得到利用。
实施例1-3:
取表一中药物及含量,按下列步骤制备即可得到本发明三种实施例。
第一步将三分之一易溶于水的药液化,即按传统办法煎熬成汤剂,滤掉药渣后为液化剂。
第二步将易于挥发的药物放入液化剂中煎煮,滤掉药渣后为浓缩的液化剂,蒸发的为气化剂。
第三步是在将易于挥发的药煎煮气化的同时,将不易溶于水的药物和其第一步剩下的三分之二易溶于水的药物放入笼内蒸,蒸笼密闭设置在液化剂之上,使蒸发的气化剂密闭于笼内,被笼内的药物吸收,笼内的固态药物为固形剂。
第四步将浓缩的液化剂和蒸笼内的固态药物搅拌阴干粉碎,再将药粉灭菌后装袋封口即可。
使用方法,每天三次用温开水冲服,用量:成人每次一包(每包10g),小孩酌减,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全疗程3个月即可治愈。
表一乙肝解毒丹药物配方及含量(单位g)
Claims (3)
1、一种乙肝解毒丹,其特征在于:其配方及含量为(单位g):
山茶根5-15.0龙胆草5-15.0山桅5-15.0二叶葎5-15.0双花5-15.0连翘5-15.0公英5-15.0地丁5-15.0韩信草5-15.0生地5-15.0玄参5-15.0丹皮5-15.0丹参7-17.0赤芍5-15.0地熏5-15.0草射香5-15.0婆蒿5-15.0一串红5-15.0神草10-20.0白芍5-15.0五味5-15.0水牛角5-15.0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肝解毒丹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将三分之一易溶于水的药液化,即按传统办法煎熬成汤剂,滤掉药渣后为液化剂。
第二步将易于挥发的药物放入液化剂中煎煮,滤掉药渣后为浓缩的液化剂,蒸发的为气化剂。
第三步是在将易于挥发的药煎煮气化的同时,将不易溶于水的药物和其第一步剩下的三分之二易溶于水的药物放入笼内蒸,蒸笼密闭设置在液化剂之上,使蒸发的气化剂密闭于笼内,被笼内的药物吸收,笼内的固态药物为固形剂。
第四步将浓缩的液化剂和蒸笼内的固态药物搅拌阴干粉碎,再将药粉灭菌后装袋封口即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肝解毒丹,其特征在于:该药含量可根据生产规模等比例放大或缩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4108841 CN1105256A (zh) | 1994-08-05 | 1994-08-05 | 乙肝解毒丹及其制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4108841 CN1105256A (zh) | 1994-08-05 | 1994-08-05 | 乙肝解毒丹及其制造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256A true CN1105256A (zh) | 1995-07-19 |
Family
ID=5033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94108841 Pending CN1105256A (zh) | 1994-08-05 | 1994-08-05 | 乙肝解毒丹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5256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33751C (zh) * | 2003-11-04 | 2007-08-29 | 向忠友 | 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362087A (zh) * | 2016-08-31 | 2017-02-01 | 单晓春 | 金羚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1994
- 1994-08-05 CN CN 94108841 patent/CN1105256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33751C (zh) * | 2003-11-04 | 2007-08-29 | 向忠友 | 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362087A (zh) * | 2016-08-31 | 2017-02-01 | 单晓春 | 金羚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34121A (zh) | 一种通心络药物组合物及应用 | |
CN1100651A (zh) | 治疗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中药制剂及其制法 | |
CN101099763A (zh) | 治疗头痛病的中药 | |
CN100400094C (zh) | 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589838C (zh) | 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草药制剂 | |
CN1112201C (zh) | 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 | |
CN103656122B (zh) | 治疗外感热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50926C (zh) | 一种治疗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药物 | |
CN101757206A (zh) | 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中药制剂 | |
CN1331996A (zh) | 乙肝转阴丸 | |
CN1058911A (zh) | 化瘤净胶囊的配制方法 | |
CN1105256A (zh) | 乙肝解毒丹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52453A (zh) | 一种治疗胸痹心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0378C (zh) | 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 | |
CN1090183A (zh) | 茵参补肝丸及其制做方法 | |
CN1365822A (zh) | 一种舒肝利胆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549140B (zh) | 治疗艾滋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293976A (zh) | 一种治疗风寒等症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98294A (zh) | 慢肝宁 | |
CN1943682A (zh) | 一种用于治疗丙肝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0518800C (zh) | 一种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组合物 | |
CN1058622C (zh) | 乙肝康复粉 | |
CN1340353A (zh) | 一种治疗肝病的口服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279823B (zh) | 一种治疗登革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264296A (zh) | 一种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组合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1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