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9014A - 扰码序列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扰码序列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19014A
CN110519014A CN201910814767.0A CN201910814767A CN110519014A CN 110519014 A CN110519014 A CN 110519014A CN 201910814767 A CN201910814767 A CN 201910814767A CN 110519014 A CN110519014 A CN 1105190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ci
ssb
scrambler sequence
layer
sequ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1476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19014B (zh
Inventor
张晋瑜
王化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preadtrum Hi Tech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preadtrum Hi Tech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preadtrum Hi Tech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preadtrum Hi Tech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1476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190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19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9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19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90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扰码序列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小区的物理小区标识PCI;根据所述PCI确定物理广播信道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与同步广播块SSB编号无关。本公开实施例通过修改PBCH的第二层扰码方式,使得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与SSB编号无关,避免了相关技术中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需要根据SSB编号来确定的情况,降低了在SSB编号未知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盲检扰码序列的复杂度,提高了设备性能。

Description

扰码序列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扰码序列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接入网设备将小区公共信息等编码调制后,在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Broadcasting Channel,PBCH)上以固定周期循环发送,终端设备接入小区必须通过解析PBCH信道获取小区公共信息和其他系统信息。
在非地面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s,NTN)系统中,没有给PBCH设计专属的解调参考信号,而是复用在指定符号上的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e ll-specific ReferenceSignal,CRS)来解调PBCH。目前,终端设备在获取到目标小区的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Cell Identities,PCI)之后,由于无法获取到时隙编号和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编号等时间信息,因此计算技术设备通常根据PCI,通过盲检该PCI对应的CRS序列进行信道估计,根据估计的信道,并根据PCI和SSB编号确定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
但是在上述方法中,在终端设备不知道SSB编号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多次盲检确定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导致获取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的时间较长,提高了系统实现复杂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扰码序列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扰码序列的确定方法,用于计算机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小区的PCI;
根据所述PCI确定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与SSB编号无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PCI确定物理广播信道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PCI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
基于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和指定偏移量,确定所述PBCH的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PCI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包括:
将所述PCI确定为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或者,根据所述PCI和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定偏移量:
是接入网设备预配置的;或者,
是协议预定义的;或者,
是根据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确定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包括:
半帧指示;或者,
所述SSB所关联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编号;或者,
所述半帧指示和所述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或者,
所述SSB所在的时隙编号。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PCI和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PCI、半帧指示和/或所述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PCI、半帧指示和/或所述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PCI和所述半帧指示,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cinit2
cinit2=(210*c0+nID)mod231
其中,所述c0为所述半帧指示,当所述SSB的传输时刻是在无线帧的前半帧时所述c0为第一数值,当所述SSB的传输时刻是在所述无线帧的后半帧时所述c0为第二数值;所述nID为所述目标小区的所述PCI。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PCI、半帧指示和/或所述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PCI和所述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cinit3
cinit3=(210(l+1)(2nID+1)+nID)mod231
其中,所述l为所述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所述nID为所述目标小区的所述PCI。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PCI、半帧指示和/或所述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PCI、所述半帧指示和所述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cinit4
其中,所述为一个时隙内包括的OFDM符号总个数;所述c0为所述半帧指示,当所述SSB的传输时刻是在无线帧的前半帧时所述c0为第一数值,当所述SSB的传输时刻是在无线帧的后半帧时所述c0为第二数值;所述μ用于指示子载波间隔;所述l为所述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所述nID为所述目标小区的所述PCI。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PCI和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PCI和所述SSB所在的时隙编号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PCI和所述SSB所在的时隙编号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PCI和所述SSB所在的所述时隙编号,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cinit5
其中,所述μ用于指示子载波间隔;所述为所述SSB所在的所述时隙编号,所述为所述的一一对应函数;所述nID为所述目标小区的所述PCI。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SSB所在的所述时隙编号,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
或者,
其中,所述为一个时隙内包括的OFDM符号总个数。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扰码序列的确定装置,用于计算机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小区的PCI;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PCI确定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与SSB编号无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PCI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
基于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和指定偏移量,确定所述PBCH的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将所述PCI确定为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或者,根据所述PCI和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定偏移量:
是接入网设备预配置的;或者,
是协议预定义的;或者,
是根据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确定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包括:
半帧指示;或者,
所述SSB所关联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编号;或者,
所述半帧指示和所述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或者,
所述SSB所在的时隙编号。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PCI、半帧指示和/或所述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PCI和所述半帧指示,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cinit2
cinit2=(210*c0+nID)mod231
其中,所述c0为所述半帧指示,当所述SSB的传输时刻是在无线帧的前半帧时所述c0为第一数值,当所述SSB的传输时刻是在所述无线帧的后半帧时所述c0为第二数值;所述nID为所述目标小区的所述PCI。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PCI和所述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cinit3
cinit3=(210(l+1)(2nID+1)+nID)mod231
其中,所述l为所述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所述nID为所述目标小区的所述PCI。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PCI、所述半帧指示和所述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cinit4
其中,所述为一个时隙内包括的OFDM符号总个数;所述c0为所述半帧指示,当所述SSB的传输时刻是在无线帧的前半帧时所述c0为第一数值,当所述SSB的传输时刻是在无线帧的后半帧时所述c0为第二数值;所述μ用于指示子载波间隔;所述l为所述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所述nID为所述目标小区的所述PCI。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PCI和所述SSB所在的时隙编号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PCI和所述SSB所在的所述时隙编号,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cinit5
其中,所述μ用于指示子载波间隔;所述为所述SSB所在的所述时隙编号,所述为所述的一一对应函数;所述nID为所述目标小区的所述PCI。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SSB所在的所述时隙编号,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
或者,
其中,所述为一个时隙内包括的OFDM符号总个数。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目标小区的PCI;
根据所述PCI确定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与SSB编号无关。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本公开实施例通过计算机设备获取目标小区的PCI,根据PCI确定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第二层扰码序列与SSB编号无关;避免了相关技术中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需要根据SSB编号来确定的情况,降低了在SSB编号未知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盲检扰码序列的复杂度,提高了设备性能。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示出了SSB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NR系统中的PBCH的2nd扰码序列示意图;
图3示出了NTN系统中的SSB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SSB的时域位置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扰码序列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本公开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扰码序列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本公开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扰码序列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9示出了本公开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NR系统中扰码序列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扰码序列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是通过接入网设备广播发送的同步信号和主系统消息实现同步的。在NR系统中,出现了SSB的概念,SSB包括主同步序列(Primary SynchronizationSignal,PSS)、辅同步序列(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PBCH和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也就是PSS、SSS、PBCH和DMRS在四个连续的OFDM符号内接收然后构成SSB,主要是用于下行同步。如图1所示,SSB由位于第一个符号的PSS,位于第三个符号的SSS、位于第二个、第四个整个符号的和PBCH以及位于第三个符号两边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的PBCH组成,PBCH-DMRS以梳状结构的方式穿插在PBCH中,以便终端设备做信道估计,从而更好地解码PBCH。其中,SSB在频域上占据20个RB。
其中PBCH-DMRS所占的频域位置由PCI确定,PBCH-DMRS信号为gold序列。gold序列中的寄存器的初始值与PCI有关,每个SSB所采用的PBCH-DMRS序列与SSB编号有关,序列生成方式的相关细节可参考通信协议中TS 38.211 7.4.1.4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为保证检测性能,接入网设备可以采用重复发送SSB的方式,在一个5ms的半帧之内发送2或者4或者8个SSB。多个SSB(比如8个)组成一个SSB突发集,SSB突发集的传输周期配置为20ms。此外,NR系统中PBCH有两次加扰过程,其中第二次加扰的扰码序列同样也是由PCI和SSB编号来确定的,如图2所示的NR系统中的PBCH的2nd扰码序列示意图。其中,扰码序列的长度N为864,一个传输周期配置的最大SSB个数Lmax为4。第一个SSB采用的扰码序列是伪随机序列的0-863;第二个SSB采用的扰码序列是伪随机序列的864-1727,依次类推。
终端设备初始接入小区的流程包括:终端设备检测PSS/SSS序列,获取基本的时频同步(英文:slot-level timing),并确定PCI;根据PCI,盲检该PCI对应的PBCH-DMRS序列,进行信道估计,并同时能获取3bits的SSB编号相关的时间信息;根据估计的信道,并根据PCI和SSB编号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解码PBCH,并获取PBCH中承载的完整的时间信息以及其他系统信息。
目前,NTN系统中的SSB如图3所示,SSB仅包含PSS、SSS和PBCH,但没有给PBCH设计专属的解调参考信号,而是复用在符号0和7上的CRS来解调PBCH。从如图4所示的SSB的时域位置示意图可以看出,虽然CRS相对于SSB的位置也是确定的,但是CRS序列却是未知的,CRS序列的初始值cinit的生成方式如下所示:
其中,为一个时隙内包括的OFDM符号总个数;为10ms无线帧内的时隙编号,对于120kHz子载波间隔的情况,其取值范围是[0,79]共80种;l为OFDM符号编号,由于NTN系统中只可能在符号0和7上发送CRS,故其取值为2种;nID为PCI。
相关技术中,若CRS序列中承载有SSB编号,则在终端设备获取到PCI和CRS序列之后,根据PCI和SSB编号确定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但是若CRS序列中未承载SSB编号,则终端设备在不知道SSB编号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多次盲检确定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导致获取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的时间较长,提高了系统实现复杂度。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修改PBCH的第二层扰码方式,使得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与SSB编号无关,避免了相关技术中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需要根据SSB编号来确定的情况,降低了在SSB编号未知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盲检扰码序列的复杂度,提高了设备性能。
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移动通信系统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还可以是5G系统,5G系统又称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还可以是5G的更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系统,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该移动通信系统适用于不同的网络架构,包括但不限于中继网络架构、双链接架构、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架构等。
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接入网设备220和终端设备540。
接入网设备520可以是基站(base station,BS),也可称为基站设备,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用以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例如,在2G网络中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包括基地无线收发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3G网络中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包括节点B(英文:NodeB),在4G网络中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包括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B,eNB),在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中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为接入点(access point,AP),在5G系统中的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为gNB,以及继续演进的节点B(英文:ng-eNB),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接入网设备520还包括在未来新的通信系统中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等,本公开实施例对接入网设备520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加以限定。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包括家庭基站(Home eNB,HeNB)、中继(英文:Relay)、微微基站Pico等。
基站控制器是一种管理基站的装置,例如2G网络中的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controller,BSC)、3G网络中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还可以是未来新的通信系统中控制管理基站的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网络侧网络(英文:network)是为终端设备540提供通信服务的通信网络,包含无线接入网的基站,还可以包含无线接入网的基站控制器,还可以包含核心网侧的设备。
核心网可以是演进型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5G核心网(英文:5G Core Network),还可以是未来通信系统中的新型核心网。5G Core Network由一组设备组成,并实现移动性管理等功能的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Management Function,AMF)、提供数据包路由转发和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管理等功能的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提供会话管理、IP地址分配和管理等功能的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等。EPC可由提供移动性管理、网关选择等功能的MME、提供数据包转发等功能的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Serving Gateway、提供终端地址分配、速率控制等功能的PDN网关(PDN Gateway,P-GW)组成。
接入网设备520和终端设备540通过无线空口建立无线连接。可选的,该无线空口是基于5G标准的无线空口,比如该无线空口是NR;或者,该无线空口也可以是基于5G的更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标准的无线空口;或者,该无线空口也可以是基于4G标准(LTE系统)的无线空口。接入网设备520可以通过无线连接接收终端设备540发送的上行数据。
终端设备540可以是指与接入网设备520进行数据通信的设备。终端设备540可以经无线接入网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终端设备540可以是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设备、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mobilestation,MS)、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用户终端设备、终端设备(英文:terminalequipment)、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540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终端设备540可以通过与接入网设备520之间的无线连接,接收接入网设备520发送的下行数据。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当图5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采用5G系统或5G的更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系统时,上述各个网元在5G系统或5G的更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系统中可能会具有不同的名称,但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另一点是,在图5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可以包括多个接入网设备520和/或多个终端设备540,图5中以示出一个接入网设备520和一个终端设备540来举例说明,但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请参考图6,其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扰码序列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用于计算机设备中来举例说明,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图5所示的接入网设备520或者终端设备540。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601,获取目标小区的PCI。
计算机设备获取目标小区的PCI,PCI用于在多个小区中唯一标识该目标小区。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计算机设备为接入网设备或者终端设备。
可选的,当计算机设备为接入网设备时,接入网设备获取存储的目标小区的PCI。当计算机设备为终端设备时,终端设备在小区搜索过程中,获取该目标小区的PCI。
步骤602,根据PCI确定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第二层扰码序列与SSB编号无关。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层扰码序列与SSB编号无关,是指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不需要根据SSB编号来确定,即在SSB编号未知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出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
可选的,计算机设备根据PCI确定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基于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和指定偏移量,确定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
计算机设备根据PCI确定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计算机设备根据PCI直接确定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即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仅由PCI唯一确定。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计算机设备根据PCI和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即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由PCI和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唯一确定。
可选的,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包括:半帧指示;或者,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或者,半帧指示和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或者,SSB所在的时隙编号。
可选的,OFDM符号编号包括:OFDM载波下的OFDM符号编号或者单载波波形下的DFT-S-OFDM符号编号。
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设备根据PCI确定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基于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和指定偏移量,确定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的过程可参考下述实施例中的相关细节,在此先不介绍。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通过计算机设备通过修改PBCH的第二层扰码方式,使得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与SSB编号无关,避免了相关技术中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需要根据SSB编号来确定的情况,降低了在SSB编号未知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盲检扰码序列的复杂度,提高了设备性能。
请参考图7,其示出了本公开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扰码序列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用于如图5所示的终端设备540中来举例说明。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701,通过检测同步序列,获取目标小区的PCI。
终端设备在小区搜索过程中,接收主同步序列和辅同步序列。通过主同步序列和辅同步序列,获取时频同步信息,并确定目标小区的PCI。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获取目标小区的PCI的过程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细节,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702,根据PCI确定CRS序列。
可选的,终端设备根据PCI直接确定CRS序列,或者根据PCI,通过盲检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确定CRS序列。其中,该CRS序列中未承载SSB编号。
可选的,终端设备根据PCI,通过盲检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确定CRS序列,包括:终端设备根据PCI和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确定CRS序列对应的至少两个备选的初始化参数;基于至少两个CRS序列对应的备选的初始化参数确定至少两个候选序列,在至少两个候选序列中确定CRS序列。
本实施例对终端设备如何确定CRS序列的方式不加以限定。
可选的,该CRS序列中承载有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
可选的,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包括:半帧指示;或者,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或者,半帧指示和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或者,SSB所在的时隙编号。
步骤703,根据PCI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
其中,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为该扰码序列(比如:gold序列)产生时的第二个m序列寄存器初值。
可选的,终端设备根据PCI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包括:终端设备将PCI确定为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即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仅与PCI相关,而与SSB编号无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将PCI确定为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即终端设备根据PCI,通过如下公式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cinit1
cinit1=nID
其中,nID为目标小区的PCI。
可选的,终端设备根据PCI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包括:终端设备根据PCI和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即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仅与PCI和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相关,与SSB编号无关。
可选的,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承载在PCI对应的CRS序列中。
可选的,终端设备根据PCI和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包括:终端设备根据PCI、半帧指示和/或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或者,终端设备根据PCI和SSB所在的时隙编号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
无线帧包括两个大小相等的半帧,每个半帧由5个子帧组成。一个无线帧中的前半帧(比如半帧0)由0至4子帧组成,该无线帧中的后半帧(比如半帧1)由5至9子帧组成。半帧指示,用于指示该SSB传输时刻是在无线帧的前半帧或者在后半帧。
比如,当SSB的传输时刻是在无线帧的前半帧时半帧指示为0,当SSB的传输时刻是在无线帧的后半帧时半帧指示为1。
可选的,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包括PCI对应的CRS所在的OFDM符号编号,或者该SSB中的PSS或SSS所在的OFDM符号编号。本实施例对此加以限定。
SSB所在的时隙编号为SSB所在的时隙在无线帧中的编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PCI和半帧指示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
示意性的,终端设备根据PCI和半帧指示,通过如下公式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cinit2
cinit2=(210*c0+nID)mod231
其中,c0为半帧指示,当SSB的传输时刻是在无线帧的前半帧时c0为第一数值,当SSB的传输时刻是在无线帧的后半帧时c0为第二数值;nID为目标小区的PCI。
比如,第一数值为0,第二数值为1。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PCI和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
示意性的,终端设备根据PCI和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通过如下公式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cinit3
cinit3=(210(l+1)(2nID+1)+nID)mod231
其中,l为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nID为目标小区的PCI。
可选的,OFDM符号编号l包括:OFDM载波下的OFDM符号编号或者单载波波形下的DFT-S-OFDM符号编号。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PCI、半帧指示和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
示意性的,终端设备根据PCI、半帧指示和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通过如下公式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cinit4
其中,为一个时隙内包括的OFDM符号总个数;c0为半帧指示,当SSB的传输时刻是在无线帧的前半帧时c0为第一数值,当SSB的传输时刻是在无线帧的后半帧时c0为第二数值;μ用于指示子载波间隔;l为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nID为目标小区的PCI。
可选的,当物理信道的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为一般循环前缀(NormalCP,NCP)时,的取值为14;当物理信道的CP为扩展循环前缀(Extended CP,ECP)时,的取值为12。
比如,第一数值为0,第二数值为1。需要说明的是,半帧指示的相关介绍可参考上述实现方式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PCI和SSB所在的时隙编号,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
示意性的,终端设备根据PCI和SSB所在的时隙编号,通过如下公式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cinit5
其中,μ用于指示子载波间隔;为SSB所在的时隙编号,的一一对应函数;nID为目标小区的PCI。
可选的,的函数,即的每个取值有唯一的的取值与之对应。
示意性的,终端设备根据SSB所在的时隙编号,通过如下公式确定
或者,
其中,为一个时隙内包括的OFDM符号总个数。
可选的,当μ=1时,表示采用的是30kHz子载波间隔,这个从时域上来看,每个时隙的时间相比于15kHz的时隙缩短了一倍。15kHz子载波间隔时1ms对应一个时隙,那么μ对应的1ms就是2μ个时隙。
需要说明的是,的相关介绍可参考上述实现方式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704,基于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和指定偏移量,确定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
可选的,第二层扰码序列c(n)的生成公式如下:
c(n)=(x1(n+NC)+x2(n+NC))mod2;
x1(n+31)=(x1(n+3)+x1(n))mod2;
x2(n+31)=(x2(n+3)+x2(n+2)+x2(n+1)+x2(n))mod2;
其中,x1为第一伪随机序列,x2为第二伪随机序列。第一伪随机序列和第二伪随机序列均为m序列,初始值为31位,即n的取值范围为0至30。c(n)为gold序列。对于第一伪随机序列,初始值为x1(0)=1,x1(n)=0;n=1,2……30。NC的取值为1600。
第二伪随机序列与第一伪随机序列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伪随机序列的初始序列与第二个m序列寄存器初值相关。其中,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为第二个m序列寄存器初值,即为上述的x2(n)的初始化值。
可选的,终端设备基于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和指定偏移量,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包括:终端设备基于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确定伪随机序列,基于指定偏移量确定该伪随机序列中的目标段数,将该伪随机序列中的目标段数对应的序列确定为第二层扰码序列。
可选的,指定偏移量:是接入网设备预配置的;或者,是协议预定义的;或者,是根据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确定的。
可选的,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包括:半帧指示;或者,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或者,半帧指示和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或者,SSB所在的时隙编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获取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根据预设对应关系确定与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的取值对应的指定偏移量。
可选的,终端设备中存储有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的取值与指定偏移量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比如,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为半帧指示,预设对应关系包括:当半帧指示的取值为0时对应的指定偏移量为a;当半帧指示的取值为1时对应的指定偏移量为a+N,其中a和N均为整数,N为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序列长度。
可选的,终端设备在确定出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后,解码PBCH得到完整的时间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层扰码序列由PCI唯一确定,不包含任何的时间信息。计算机设备获取PCI后确定CRS序列,将PCI确定为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基于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和指定偏移量确定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当成功解出PBCH后获取完整的时间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层扰码序列由PCI和半帧指示c0唯一确定,不包含其他时间信息。计算机设备获取PCI后确定CRS序列,根据PCI和半帧指示c0来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基于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和指定偏移量确定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当成功解出PBCH后获取完整的时间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层扰码序列由PCI和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唯一确定,不包含其他时间信息。计算机设备获取PCI以后确定CRS序列,根据PCI和OFDM符号编号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基于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和指定偏移量确定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当成功解出PBCH后获取完整的时间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层扰码序列由PCI、半帧指示c0和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唯一确定,不包含其他时间信息。计算机设备获取PCI以后确定CRS序列,根据PCI、半帧指示c0和OFDM符号编号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基于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和指定偏移量确定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当成功解出PBCH后获取完整的时间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层扰码序列由PCI和时隙编号唯一确定,不包含其他时间信息。计算机设备获取PCI以后确定CRS序列,根据PCI和时隙编号来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基于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和指定偏移量确定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当成功解出PBCH后获取完整的时间信息。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还通过终端设备根据PCI和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基于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和指定偏移量,确定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使得第二层扰码序列可以根据PCI与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中的全部或者部分信息来确定,降低了计算机设备解第二层扰码时的盲检的复杂度。
请参考图8,其示出了本公开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扰码序列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用于图5所示的接入网设备中来举例说明。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801,获取目标小区的PCI。
接入网设备获取自身存储的目标小区的PCI,即接入网设备获取自身存储的本小区的PCI。
可选的,一个接入网设备中存储有一个目标小区的PCI。
步骤802,根据PCI确定CRS序列。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根据PCI直接确定CRS序列,或者根据PCI和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确定CRS序列。本实施例对接入网设备设备如何确定CRS序列的方式不加以限定。
步骤803,根据PCI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根据PCI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包括:接入网设备将PCI确定为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即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仅与PCI相关,而与SSB编号无关;或者,根据PCI和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即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仅与PCI和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相关,与SSB编号无关。
需要说明的是,接入网设备根据PCI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的过程可类比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根据PCI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的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804,基于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和指定偏移量,确定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基于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确定伪随机序列,基于指定偏移量确定该伪随机序列中的目标段数,将该伪随机序列中的目标段数对应的序列确定为第二层扰码序列。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如图9所示,以NR系统为例,PBCH进行第二层加扰时,扰码序列的序列长度N(比如,N=864),对于Lmax=8即最大有8个SSB的配置来说,第一个SSB采用的扰码序列是这个伪随机序列的0~N-1;第二个SSB采用的扰码序列是这个伪随机序列的N~2N-1;依次类推。接入网设备根据PCI可以确定该伪随机序列,再根据指定偏移量确定该伪随机序列的目标段数对应的序列,即确定出第二层扰码序列。
需要说明的是,接入网设备基于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和指定偏移量,确定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的过程可类比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确定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的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805,根据第二层扰码序列,对待加扰的数据进行加扰得到加扰后的数据。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获取待加扰的数据,根据第二层扰码序列对待加扰的数据进行加扰再经过速率匹配和调制后,映射到PBCH资源上。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802可以在步骤803之前执行或者在步骤803之后执行,步骤802也可以与步骤803并列执行,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还通过接入网设备修改PBCH的第二层加扰方式,即接入网设备根据PCI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基于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和指定偏移量,确定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以便降低后续终端设备解第二层扰码序列时的盲检的复杂度。
以下为本公开实施例的装置实施例,对于装置实施例中未详细阐述的部分,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公开的技术细节。
请参考图10,其示出了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扰码序列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扰码序列的确定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以及两者的组合实现成为计算机设备的全部或一部分,该计算机设备包括终端设备或者接入网设备。该扰码序列的确定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010和确定模块1020。
获取模块1010,用于获取目标小区的PCI;
确定模块1020,用于根据PCI确定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第二层扰码序列与SSB编号无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模块1020,还用于根据PCI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
基于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和指定偏移量,确定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模块1020,还用于将PCI确定为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或者,根据PCI和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指定偏移量:
是接入网设备预配置的;或者,
是协议预定义的;或者,
是根据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确定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包括:
半帧指示;或者,
SSB所关联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编号;或者,
半帧指示和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或者,
SSB所在的时隙编号。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模块1020,还用于根据PCI、半帧指示和/或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模块1020,还用于根据PCI和半帧指示,通过如下公式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cinit2
cinit2=(210*c0+nID)mod231
其中,c0为半帧指示,当SSB的传输时刻是在无线帧的前半帧时c0为第一数值,当SSB的传输时刻是在无线帧的后半帧时c0为第二数值;nID为目标小区的PCI。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模块1020,还用于根据PCI和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通过如下公式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cinit3
cinit3=(210(l+1)(2nID+1)+nID)mod231
其中,l为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nID为目标小区的PCI。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模块1020,还用于根据PCI、半帧指示和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通过如下公式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cinit4
其中,为一个时隙内包括的OFDM符号总个数;c0为半帧指示,当SSB的传输时刻是在无线帧的前半帧时c0为第一数值,当SSB的传输时刻是在无线帧的后半帧时c0为第二数值;μ用于指示子载波间隔;l为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nID为目标小区的PCI。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模块1020,还用于根据PCI和SSB所在的时隙编号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模块1020,还用于根据PCI和SSB所在的时隙编号,通过如下公式确定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cinit5
其中,μ用于指示子载波间隔;为SSB所在的时隙编号,的一一对应函数;nID为目标小区的PCI。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模块1020,还用于根据SSB所在的时隙编号,通过如下公式确定
或者,
其中,为一个时隙内包括的OFDM符号总个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在实现其功能时,仅以上述各个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容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请参考图11,其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可以是图5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540。本实施例以终端设备为LTE系统或5G系统中的UE为例进行说明,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111、接收器112、发送器113、存储器114和总线115。存储器114通过总线115与处理器111相连。
处理器111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处理器11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信息处理。
接收器112和发送器113可以实现为一个通信组件,该通信组件可以是通信芯片,通信芯片中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发射模块和调制解调模块等,用于对信息进行调制和/或解调,并通过无线信号接收或发送该信息。
存储器114可用于存储处理器111可执行指令。
存储器114可存储至少一个功能所述的应用程序模块116。应用程序模块116可以包括:获取模块1161和确定模块1162。
处理器111用于执行获取模块1161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有关获取步骤的功能;处理器111还用于执行确定模块1162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有关确定步骤的功能。
此外,存储器11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时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请参考图12,其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接入网设备可以是图5所示的实施环境中的接入网设备520。本实施例以接入网设备为LTE系统中eNB,或者,5G系统中的gNB为例进行说明,该接入网设备包括:处理器121、接收器122、发送器123、存储器124和总线125。存储器124通过总线125与处理器121相连。
处理器121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处理器12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信息处理。
接收器122和发送器123可以实现为一个通信组件,该通信组件可以是一块通信芯片,通信芯片中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发射模块和调制解调模块等,用于对信息进行调制解调,并通过无线信号接收或发送该信息。
存储器124可用于存储处理器101可执行指令。
存储器124可存储至少一个功能所述的应用程序模块126。应用程序模块126可以包括:获取模块1261和确定模块1262。
处理器121用于执行获取模块1261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由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有关获取步骤的功能;处理器121还用于执行确定模块1262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由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有关确定步骤的功能。
此外,存储器12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时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本公开可以是系统、方法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使处理器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这里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被解释为瞬时信号本身,诸如无线电波或者其他自由传播的电磁波、通过波导或其他传输媒介传播的电磁波(例如,通过光纤电缆的光脉冲)、或者通过电线传输的电信号。
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该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所述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诸如Smalltalk、C++等,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
这里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指令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这些指令使得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则包括一个制造品,其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也可以把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5)

1.一种扰码序列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计算机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小区的物理小区标识PCI;
根据所述PCI确定物理广播信道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与同步广播块SSB编号无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PCI确定物理广播信道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PCI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
基于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和指定偏移量,确定所述PBCH的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PCI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包括:
将所述PCI确定为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或者,根据所述PCI和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偏移量:
是接入网设备预配置的;或者,
是协议预定义的;或者,
是根据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确定的。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包括:
半帧指示;或者,
所述SSB所关联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编号;或者,
所述半帧指示和所述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或者,
所述SSB所在的时隙编号。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PCI和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PCI、半帧指示和/或所述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PCI、半帧指示和/或所述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PCI和所述半帧指示,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cinit2
cinit2=(210*c0+nID)mod231
其中,所述c0为所述半帧指示,当所述SSB的传输时刻是在无线帧的前半帧时所述c0为第一数值,当所述SSB的传输时刻是在所述无线帧的后半帧时所述c0为第二数值;所述nID为所述目标小区的所述PCI。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PCI、半帧指示和/或所述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PCI和所述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cinit3
cinit3=(210(l+1)(2nID+1)+nID)mod231
其中,所述l为所述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所述nID为所述目标小区的所述PCI。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PCI、半帧指示和/或所述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PCI、所述半帧指示和所述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cinit4
其中,所述为一个时隙内包括的OFDM符号总个数;所述c0为所述半帧指示,当所述SSB的传输时刻是在无线帧的前半帧时所述c0为第一数值,当所述SSB的传输时刻是在无线帧的后半帧时所述c0为第二数值;所述μ用于指示子载波间隔;所述l为所述SSB所关联的OFDM符号编号;所述nID为所述目标小区的所述PCI。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PCI和时间信息中的部分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PCI和所述SSB所在的时隙编号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PCI和所述SSB所在的时隙编号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PCI和所述SSB所在的所述时隙编号,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参数cinit5
其中,所述μ用于指示子载波间隔;所述为所述SSB所在的所述时隙编号,所述为所述的一一对应函数;所述nID为所述目标小区的所述PCI。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SSB所在的所述时隙编号,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
或者,
其中,所述为一个时隙内包括的OFDM符号总个数。
13.一种扰码序列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计算机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小区的PCI;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PCI确定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与SSB编号无关。
14.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目标小区的PCI;
根据所述PCI确定PBCH的第二层扰码序列,所述第二层扰码序列与SSB编号无关。
15.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814767.0A 2019-08-30 2019-08-30 扰码序列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5190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14767.0A CN110519014B (zh) 2019-08-30 2019-08-30 扰码序列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14767.0A CN110519014B (zh) 2019-08-30 2019-08-30 扰码序列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9014A true CN110519014A (zh) 2019-11-29
CN110519014B CN110519014B (zh) 2022-04-01

Family

ID=68629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14767.0A Active CN110519014B (zh) 2019-08-30 2019-08-30 扰码序列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1901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3360A (zh) * 2021-12-10 2022-03-11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及确定同步信号块索引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9965A (zh) * 2009-09-30 2012-07-04 诺基亚公司 用于初始化参考信号加扰的设备和方法
CN103428863A (zh) * 2012-05-17 2013-12-0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用于初始化参考信号的序列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基站
WO2018144337A1 (en) * 2017-02-03 2018-08-09 Idac Holdings, Inc. Broadcast channel transmission and demodulation
CN108781399A (zh) * 2016-03-28 2018-11-09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物理广播信道(pbch)中的网络信息的传输的系统、方法及设备
WO2019032641A1 (en) * 2017-08-10 2019-02-14 Convida Wireless, Llc PBCH SYNCHRONIZATION AND POLAR CODE DESIGN ASPECTS INVOLVING FIRST INTERFERENCE OF USEFUL DATA AND SECOND INTERFERENCE OF CODED DATA
CN109391293A (zh) * 2017-08-11 2019-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加扰、解扰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9965A (zh) * 2009-09-30 2012-07-04 诺基亚公司 用于初始化参考信号加扰的设备和方法
CN103428863A (zh) * 2012-05-17 2013-12-0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用于初始化参考信号的序列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基站
CN108781399A (zh) * 2016-03-28 2018-11-09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物理广播信道(pbch)中的网络信息的传输的系统、方法及设备
WO2018144337A1 (en) * 2017-02-03 2018-08-09 Idac Holdings, Inc. Broadcast channel transmission and demodulation
WO2019032641A1 (en) * 2017-08-10 2019-02-14 Convida Wireless, Llc PBCH SYNCHRONIZATION AND POLAR CODE DESIGN ASPECTS INVOLVING FIRST INTERFERENCE OF USEFUL DATA AND SECOND INTERFERENCE OF CODED DATA
CN109391293A (zh) * 2017-08-11 2019-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加扰、解扰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UJITSU: "R1-1707253 "Discussion on PBCH design"", 《3GPP TSG_RAN\WG1_RL1》 *
JARROD A. ROY等: ""Protecting bus-based hardware IP by secret sharing"", 《2008 45TH ACM/IEEE DESIGN AUTOMATION CONFERENCE》 *
林丹丹: ""5G中上下行同步技术的研究与仿真"",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 *
王丹等: ""NB-IoT系统中窄带物理广播信道的盲检测"", 《电讯技术》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3360A (zh) * 2021-12-10 2022-03-11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及确定同步信号块索引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173360B (zh) * 2021-12-10 2023-11-24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及确定同步信号块索引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9014B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2456B (zh) 在共享通訊媒體上傳送存取點的子訊框定時
CN106559206B (zh) 同步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Sesia et al. LTE-the UMTS long term evolution: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CN109511167B (zh) 一种基站、用户设备及通信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
JP2020508614A (ja) Nr−ssバーストセットの設計方法及び装置
CN105530080B (zh) 一种蜂窝通信中的laa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0050452A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US11297596B2 (en) Paging occasion start determination
KR20190120455A (ko) Lte 네트워크들에서 셀 발견 신호들을 선택하기 위한 향상된 노드 b, ue 및 방법
CN104796881B (zh) 一种d2d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BR112016017356B1 (pt) Método, aparelho e sistema de acesso por enlace ascendente
CN105981461A (zh) 终端装置、集成电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258099A (zh) 基于参考信号存在检测的授权辅助接入和参考信号序列设计
KR20210117914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포지셔닝 기준 신호를 송신 및 수신하는 방법들 및 장치
CN110475317A (zh) Pdcch的监控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JP2010045546A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セルサーチ方法
CN110535616A (zh) 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557239B (zh) 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序列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hettri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3GPP NB-IoT Downlink System towards 5G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5G-MTC).
CN107241123A (zh) 协同多点传输系统的数据发射方法、网络设备及无线系统
CN109565842B (zh) 用于信息传输和信息接收的方法和装置
CN108933640A (zh) 一种干扰协调方法、终端、基站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376188A (zh) Laa通信中的扰码方法和装置
CN110519014A (zh) 扰码序列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645783A (zh) 一种上行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191 17 / F, block B, Zhizhen building, No.7, Zhichu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Ziguang zhanr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17 / F, block B, Zhizhen building, No.7, Zhichu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SPREADTRUM HI-TECH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