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6420A - 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16420A
CN110516420A CN201910783202.0A CN201910783202A CN110516420A CN 110516420 A CN110516420 A CN 110516420A CN 201910783202 A CN201910783202 A CN 201910783202A CN 110516420 A CN110516420 A CN 1105164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meets
preset condition
preset
pressurized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8320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psea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psea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psea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psea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8320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164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16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64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45Structures or tool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authentication
    • G06F21/46Structures or tool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authentication by designing passwords or checking the strength of passwo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33Verifying human interaction, e.g., Captch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41Access rights, e.g. capability lists, access control lists, access tables, access matr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验证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电子设备的指定区域的握持信息;获取用户输入的待验证信息;确定待验证信息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确定握持信息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若待验证信息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且握持信息不符合第二预设条件,进入第一帐户模式;若待验证信息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且握持信息符合第二预设条件,进入第二帐户模式。本申请提供的验证方法,可以隐蔽地进入应用软件的不同帐户。

Description

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十几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手机的功能和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智能手机。同时,智能手机上的应用软件种类越来越丰富。通常,应用软件需要帐号来登录帐户,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原因,用户可能会在一个应用软件上设置不同的帐户,比如普通帐户和私密帐户。私密帐户往往是用户不想为人所知的帐户,而现有的帐户登录方式容易被他人察觉用户私密帐户的存在,会给用户带来较大的困扰。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隐蔽地进入应用软件的不同帐户。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电子设备的指定区域的握持信息;获取用户输入的待验证信息;确定待验证信息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确定握持信息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若待验证信息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且握持信息不符合第二预设条件,进入第一帐户模式;若待验证信息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且握持信息符合第二预设条件,进入第二帐户模式。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验证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该装置包括:第一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电子设备的指定区域的握持信息;第二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待验证信息;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验证信息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握持信息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第一登录模块,用于在待验证信息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且握持信息不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进入第一帐户模式;以及第二登录模块,用于在待验证信息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且握持信息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进入第二帐户模式。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指定区域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指定区域的握持信息,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程序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程序指令由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通过获取电子设备的指定区域的握持信息以及用户输入的待验证信息,并确认待验证信息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以及确认握持信息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当只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进入第一帐户模式;当同时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与第二预设条件时进入第二帐户模式,从而使用户可以隐蔽地进入应用软件的不同帐户模式。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压力传感器的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验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验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握持电子设备的场景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握持电子设备的另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右手握持电子设备的场景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左手握持电子设备的场景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验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验证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验证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近十几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手机的功能和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智能手机。同时,智能手机上的应用软件种类越来越丰富。通常,应用软件需要帐号来登录帐户,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原因,用户可能会在一个应用软件上设置不同的帐户,比如普通帐户和私密帐户。私密帐户往往是用户不想为人所知的帐户,而现有的帐户登录方式容易被他人察觉用户私密帐户的存在,会给用户带来较大的困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通过获取电子设备的指定区域的握持信息以及用户输入的待验证信息,并确认待验证信息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以及确认握持信息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当只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符合时进入第一帐户模式;当同时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与第二预设条件时进入第二帐户模式,从而使用户可以隐蔽地进入应用软件的不同帐户模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电子设备100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掌上电脑、电纸书阅读器、手持POS(Point of Sales,销售点)机等电子装置。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10、显示屏20以及电子元件(图中未示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屏20为具有显示作用的屏幕,以显示电子设备100的相关界面或信息,供用户观看或操作。壳体10与显示屏20共同形成收容空间,电子元件容置于该收容空间。壳体10能够对电子元件的提供防护作用,避免电子元件受外力作用撞击而导致内部元件错位或损坏,从而延长电子设备100的使用寿命。电子元件包括中央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受话器、麦克风、摄像模组、电池、传感器、扫码器等的至少一种,以实现电子设备100的相关功能。
壳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框11和第二侧边框12、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框13和第四侧边框14以及后壳(图中未标出)。第一侧边框11、第三侧边框13、第二侧边框12以及第四侧边框14依次连接于后壳的周缘。
进一步地,请同时参阅图2,电子设备的边框内侧设置多个压力传感器15。多个压力传感器15可设置在第一侧边框11、第二侧边框12、第三侧边框13以及第四侧边框14中至少一个边框的内侧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压力传感器均设置在第一侧边框11内侧或第二侧边框12内侧。或者,第一侧边框11以及第二侧边框12内分别设置有多个压力传感器15。或者,第一侧边框11、第二侧边框12、第三侧边框13以及第四侧边框14上分别设置多个压力传感器15。
图2以第一侧边框11以及第二侧边框12内分别设置有多个压力传感器15为例,其中多个压力传感器分别排列设置在第一侧边框11以及第二侧边框12的内侧面。可选地,多个压力传感器之间可布满第一侧边框11以及第二侧边框12中的一个,或者同时布满第一侧边框11和第二侧边框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压力传感器也可不布满第一侧边框11和第二侧边框12,而是设置在第一侧边框11和第二侧边框12至少一个的部分指定区域。
可选地,压力传感器15可以是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微机电系统)压力传感器或薄膜压力传感器,可采用压电式材料或压阻式材料制作而成。
请参阅图3,基于上述的电子设备10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该电子设备100的验证方法200,该验证方法200可以包括步骤S210~步骤S260。
步骤S210:获取电子设备的指定区域的握持信息。
电子设备的指定区域包括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边框的全部或部分区域,该指定区域内设置有多个压力传感器。例如,当多个压力传感器分别布满第一侧边框和第二侧边框时,此时指定区域可以为第一侧边框和第二侧边框所在的区域。当多个压力传感器分布在第一侧边框以及第二侧边框的部分区域时,指定区域可以为第一侧边框以及第二侧边框上分布有压力传感器的区域。当第一侧边框、第二侧边框、第三侧边框以及第四侧边框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时,指定区域可以为第一侧边框、第二侧边框、第三侧边框以及第四侧边框上分布有压力传感器的区域。
其中,用户握持电子设备的指定区域时,指定区域内的多个压力传感器由于受到压力而导致输出的电信号发生变化。通过对多个压力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可获得指定区域的握持信息,该握持信息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握持电子设备时指定区域内受压区域的数量、受压区域的分布状况、以及各个受压区域承受的压力大小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当用户握住电子设备的第一侧边框和第二侧边框时,分别获取第一侧边框和第二侧边框受压区域的数量、受压区域的具体位置以及各受压区域承受的压力大小。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握持信息可以在用户握持电子设备时非常隐蔽地获取,进而不容易被他人察觉。
步骤S220:获取用户输入的待验证信息。
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往往会需要输入各种待验证信息以执行某些操作。例如,用户在进入某个应用软件时,往往需要进行验证登录;或者用户解锁电子设备的界面时,往往也需要进行验证登录。在本实施例中,待验证信息为进入应用软件所需验证的登录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待验证信息可为用户输入的触控信息。例如,当用户在预设的触控区域进行触控操作时,可通过触控区域设置的触摸感应装置获取用户输入的触控信息,并将该触控信息作为待验证信息。可选地,预设的触控区域可以包括显示屏、电子设备边框的全部或部分区域、电子设备后壳的全部或部分区域中的至少一种。其中,预设的触控区域与上述指定区域可以全部重叠、部分重叠或不重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待验证信息可以为用户输入的语音信息。例如,通过识别用户的语音,获取用户语音中的有效语音信息,并将该有效语音信息作为待验证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待验证信息可以为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例如,通过指纹识别模组获取用户的指纹信息、或者通过指静脉识别模组获取用户的指静脉信息、或者通过摄像头获取用户的面部信息、或者通过摄像头获取用户的瞳孔信息,此时可将该指纹信息或指静脉信息或脸部信息或瞳孔信息作为待验证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待验证信息可以为用户输入的字符信息。例如,根据用户输入的数字和符号,获取字符密码信息,该字符密码信息即可作为待验证信息。
其中,当待验证信息为触控信息或生物特征信息时,若待验证信息的检测区域与上述指定区域不同,则分别获取握持信息和待验证信息。通过不同区域获取的握持信息和待验证信息,可以更好地区分握持信息和待验证信息,同时使用户可以更加容易地分辨出握持信息以及待验证信息所对应的执行操作。若待验证信息的检测区域与上述指定区域有所重叠,则可同时获取握持信息和待验证信息。例如,可在第一侧边框以及第二侧边框上同时设置压力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待验证信息的传感器,当用户握持电子设备时,即可在获取握持信息的同时获取待验证信息。通过同时获取握持信息和待验证信息,可以使握持信息的获取更加隐蔽,进而可以更加隐蔽地执行握持信息所对应的操作。
步骤S230:确定待验证信息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
每个应用软件均可以设置多个帐户。本实施例中,待验证信息为进入应用软件所对应的登录信息。第一预设条件为用户预先设置的用于验证该待验证信息的验证条件。例如,当第一预设条件为特定的图案时,可获取用户的触控信息作为待验证信息,当用户的触控信息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中特定的图案时,则表明待验证信息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或者,当第一预设条件为特定的语音时,可获取用户的语音信息作为待验证信息,当用户的语音信息中含有第一预设条件中特定的语音时,则表明待验证信息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或者,当第一预设条件为特定的指纹时,可获取用户的指纹信息作为待验证信息,当用户的指纹信息与该特定的指纹一致时,则表明待验证信息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或者,当第一预设条件为特定的人脸图像时,可获取用户的面部信息作为作为待验证信息,当用户的面部信息符合该特定的人脸图像时,则表明待验证信息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或者,当第一预设条件为特定的字符时,可获取用户输入的字符密码作为待验证信息,当用户输入的字符密码与该特定的字符一致时,则表明待验证信息符合第一预设条件。
进一步地,确定待验证信息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是登录该应用软件的帐户的必要条件,当待验证信息不符合第一条件时,无法进入该应用软件的任何一个帐户。此时可返回执行步骤S220。重新获取用户输入的待验证信息。
进一步地,当确定待验证信息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可以执行步骤S240。
步骤S240:确定握持信息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
握持信息是在用户握持电子设备时获取的,也就是可以在别人不经意的情况下获取用户的握持信息,使得握持信息的获取较为隐蔽和私密,进而可以通过确定握持信息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来决定是否执行更加隐蔽或私密的操作。例如,在进入应用软件时,可以在确定握持信息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进入特定的帐户。
进一步地,第二预设条件为用户预先设置的验证握持信息的验证条件。该验证条件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握持电子设备时指定区域内受压区域的数量、受压区域在指定区域的分布状况以及各个受压区域承受的压力大小。当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上述验证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时,若获取的用户握持信息中所包含的信息完全符合第二预设条件中的验证条件,则可以确定握持信息是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
进一步地,可在待验证信息确定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再确定握持信息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进而在待验证信息不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可不必再确定握持信息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以减少电子设备的能源损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在确定待验证信息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同时确定握持信息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也即同步验证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从而可以缩短第二预设条件验证通过时的响应时间,提升第二预设条件验证通过时验证速度。
进一步地,若待验证信息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且握持信息不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则可执行步骤S250。若待验证信息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且握持信息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则可执行步骤S260。
步骤S250:进入第一帐户模式。
本实施例中,预先设置有第一账户模式和第二帐户模式,其中第一帐户模式和第二帐户模式分别对应至少一个账号。进一步地,第一帐户模式和第二帐户模式还分别对应不同的显示参数,例如不同的界面风格、不同的字体、不同的颜色等。
本实施例中,当待验证信息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且握持信息不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进入第一帐户模式。其中,第一帐户模式为用户预设的默认帐户模式,或者是优先级较高的帐户模式。
步骤S260:进入第二帐户模式。
若待验证信息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且握持信息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进入第二帐户模式。其中,第二帐户模式为用户预设的非默认账户模式,或者是优先级较低的帐户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验证方法,通过获取电子设备的指定区域的握持信息以及用户输入的待验证信息,并确认待验证信息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以及确认握持信息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当只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符合时进入第一帐户模式;当同时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与第二预设条件时才进入第二帐户模式,从而使用户可以隐蔽地进入应用软件的不同帐户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通常会在一个应用软件中设置不同的帐户,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可将这些帐户分为普通帐户和私密帐户。普通帐户是用户公开使用的帐户,而私密帐户往往是用户不想为人所知的帐户。本实施例中,第一帐户模式为普通帐户模式,普通帐户是用户公开使用的,因此可将第一帐户模式设置为默认的帐户模式,而待验证信息是进入应用软件所需的必要登录信息,所以当第一预设条件验证通过时即可进入第一帐户模式;第二帐户模式为私密帐户模式,私密帐户是用户不想为人所知的,因此可将第二帐户模式设置为非默认的帐户模式,同时通过隐蔽性地获取用户的握持信息,在第一预设条件的验证基础上增加基于用户握持信息的第二预设条件的验证,当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同时验证通过时才进入第二帐户模式,可以保证第二帐户模式的私密性和进入第二帐户模式时的隐蔽性。
请参阅图4,基于上述的电子设备100,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应用于该电子设备的一种验证方法300,该验证方法300可以包括步骤S310~步骤S400。
步骤S310:确定电子设备的指定区域的若干个受压区域。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指定区域具体可参考步骤S210,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在用户握持电子设备的指定区域时,确定指定区域内的若干个受压区域。具体地,确定用户握持电子设备时处于指定区域内的若干个因触碰而受到压力的区域。
进一步地,受压区域即为指定区域内受到压力的区域,且每个受压区域的面积可不相同。请参阅图5,图5示出了握持电子设备的其中一种握持姿势,以图5所示的姿势握持电子设备时,此时在电子设备的第一侧边框11以及第二侧边框12产生多个受压区域,其中包括“手指”与电子设备触碰产生的受压区域S1以及“大鱼际”与电子设备产生的受压区域S2。“大鱼际”是手掌上从大拇指根部到掌跟之间明显突起的部位。可以理解的是,“大鱼际”与电子设备触碰产生的受压区域的面积明显大于“手指”与电子设备触碰产生的受压区域的面积。
步骤S320:获取受压区域的分布、受压区域的数量和每个受压区域的压力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握持信息。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第一侧边框以及第二侧边框的压力传感器获取用户的握持信息。可以理解的是,每个受压区域的信息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压力传感器来获取。
进一步地,用户的握持信息包括受压区域的分布、受压区域的数量和每个受压区域的压力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本实施中,握持信息包括受压区域的分布、受压区域的数量以及每个受压区域的压力信息。当单个受压区域的面积较大时,该受压区域可以覆盖多个相邻的压力传感器。相应地,将相邻的压力传感器所获取的信号归类于同一受压区域,进而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确定受压区域的数量。
进一步地,根据受压区域的数量和位置可确定受压区域的分布。受压区域的分布表示指定区域的每个预定区域内的受压区域的数量分布。例如,本实施例中,指定区域为第一侧边框以及第二侧边框所在的区域。此时可将第一侧边框所在的区域划分为指定区域的第一预设区域,将第二侧边框所在的区域划分为指定区域的第二预设区域,再分别确定第一预设区域内与第二预设区域存在的受压区域的数量,进而确定受压区域的分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指定区域为第一侧边框或第二侧边框所在的区域,例如指定区域为第一侧边框所在的区域,此时可将指定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相邻的预设区域,例如将指定区域划分为靠近第三侧边框的第一预设区域以及靠近第四侧边框的第二预设区域。此时可分别确定第一预设区域与第二预设区域内存在的受压区域的数量,进而确定受压区域的分布。
进一步地,受压区域的压力信息指的是该受压区域所承受的压力值。压力信息可由受压区域内的压力传感器采集。若受压区域仅覆盖一个压力传感器,则该压力传感器所采集的压力信号表示该受压区域的压力信息。若受压区域覆盖多个压力传感器,且该多个压力传感器所采集的压力不全部相同,则可以根据每个压力传感器所采集的压力大小的比例计算出该受压区域的受力中心位置,再将该受力中心位置所受的压力大小作为该受压区域的压力信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受压区域覆盖多个压力传感器,且该多个压力传感器所采集的压力不全相同,也可将多个压力传感器中所采集的最大压力值作为该受压区域的压力信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受压区域覆盖多个压力传感器,且该多个压力传感器所采集的压力不全相同,也可取该多个压力传感器所采集的压力信号的平均值作为该受压区域的压力信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受压区域覆盖多个压力传感器,且该多个压力传感器所采集的压力不全部相同,还可取该多个压力传感器中采集的相同的压力信号作为该受压区域的压力信息。例如,若该多个压力传感器所采集的压力分别为A1、A1、A1、A2、A3、A1,则可将压力大小为A1的压力信号作为该受压区域的压力信息。
进一步地,在用户期望进入应用软件时,获取用户的握持信息。也即,在用户不期望进入应用软件时,不需要获取用户的握持信息,进而节省存储器的存储空间以及减少电子设备电能的损耗。本实施例中,当用户打开应用软件的登录界面时,可认为用户期望进入该应用软件。
步骤S330:获取用户输入的指纹验证信息,或者,获取用户输入的密码验证信息。
本实施例中,获取的指纹验证信息或密码验证信息可以称之为待验证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握持信息与指纹验证信息分开获取。具体地,握持信息在指定区域获取,此时可在电子设备除指定区域外的其他区域设置指纹模组,例如在显示屏下或后壳内设置指纹模组,以获取显示屏所在的区域或者后壳所在的区域的指纹验证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握持信息与指纹验证信息可以同时获取。具体地,在指定区域同时设置压力传感器以及指纹模组,进而在用户手部触碰到电子设备的指定区域时,同时获取用户的握持信息和指纹验证信息,从而可以同时隐蔽地获取握持信息和指纹验证信息。另外,基于同时获取的握持信息与指纹验证信息,可以同时对握持信息与指纹验证信息进行验证,提高验证速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握持信息与密码验证信息分开获取。具体地,在指定区域以外的区域获取用户输入的密码验证信息。密码验证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字符密码验证信息、图像密码验证信息、手势密码验证信息、语音密码验证信息、视频图像验证信息以及二维码验证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握持信息与密码验证信息可同时获取。具体的,当用户握持电子设备的指定区域时,此时可获取用户在指定区域的手势信息。例如,用户在握持第一侧边框以及第二侧边框时,可同时在第一侧边框或第二侧边框所在的区域滑动,此时获取用户的滑动手势作为密码验证信息,进而可同时获取到用户输入的密码验证信息和用户的握持信息,从而可以同时隐蔽地获取握持信息和密码验证验证信息。另外,基于同时获取的握持信息与密码验证信息,可以同时对握持信息与指纹验证信息进行验证,提高验证速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同时获取指纹验证信息和密码验证信息。例如,在用户握持电子设备的指定区域时,用户还同时输入指纹验证信息和密码验证信息。或者,用户握持电子设备的指定区域时,在获取握持信息的同时还在指定区域获取用户的指纹以及获取用户在指定区域的滑动手势。
步骤S340:判断指纹验证信息是否与预设指纹信息一致,或者判断密码验证信息是否与预设密码一致。
本实施例中,将获取的指纹验证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比对,进而判断指纹验证信息是否与预设指纹信息一致;或者,将获取的密码验证信息与预设密码比对,并判断密码验证信息是否与预设密码一致。进一步地,预设指纹信息或预设密码可以包括多个预设指纹或多个预设密码。将获取的指纹验证信息与多个预设指纹比对,判断指纹验证信息是否符合多个预设指纹中的一个;或者将密码验证信息与多个预设密码比对,判断密码验证信息是否为多个预设密码中的一个。
进一步地,若指纹验证信息符合多个预设指纹中的一个,或者密码验证信息符合多个预设密码中的一个,则确定待验证信息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此时可执行继续执行步骤S350。
可以理解的是,若指纹验证信息不符合任何一个预设指纹,或者密码验证信息不符合任何一个预设密码,则确定待验证信息不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当待验证信息不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无法进入任何一个帐户。所以,当待验证信息不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可返回执行步骤S330,以重新获取用户指纹验证信息,或者,重新获取用户输入的密码验证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同时判断指纹验证信息是否与预设指纹一致与密码验证信息是否与预设密码一致。若指纹验证信息与预设指纹一致且密码验证信息与预设密码一致,则确定待验证信息符合第一预设条件;若指纹验证信息与预设指纹不一致,或者,密码验证信息与预设密码不一致,则确定待验证信息不符合第一预设条件。
步骤S350:根据预设力度等级对应的压力范围和每个受压区域的压力信息,确定每个受压区域对应的力度等级。
本实施例中,用户可设置多个预设力度等级以及各预设力度等级对应的压力值范围。具体地,采集用户的多个不同压力大小的压力信息,将每个压力信息作为相应的预设压力阈值,将相邻的预设压力阈值之间的压力范围表示为一个预设力度等级;或者以预设压力阈值为端点,分别将该端点两侧或其中一侧的压力范围表示为一个预设力度等级。
例如,用户可以以不同的力度按压,然后分别采集用户按压的不同力度为a1、a2、a3以及a4的压力信息,需要注意的是,此时a1、a2、a3以及a4表示用户按压的力度,用户按压的力度是根据自身感觉的压力大小而不涉及到具体的压力值。进一步地,计算出用户按压力度的实际压力值,也即计算出a1、a2、a3以及a4的实际压力值,再将a1、a2、a3以及a4按照压力值大小排序。若a1小于a2小于a3小于a4,则将a1的压力值作为第一预设压力阈值;将a2的压力值作为第二预设压力阈值;将a3的压力值作为第三压力阈值以及将a4的压力值作为第四预设压力阈值。此时将压力值小于a1压力值的压力范围设置为第一预设力度等级对应的压力范围,同时将位于该压力范围内的压力值划分至第一预设力度等级;将压力值在a1至a2压力值之间的压力范围设置为第二预设力度等级对应的压力范围,同时将位于该压力范围内的压力值划分至第二预设力度等级;将压力值在a2至a3压力值之间的压力范围设置为第三预设力度等级对应的压力范围,同时将位于该压力范围内的压力值划分至第三预设力度等级;将压力值在a3至a4压力值之间的压力范围设置为第四预设力度等级对应的压力范围,同时将位于该压力范围内的压力值划分至第四预设力度等级;以及将压力值大于a4压力值的压力范围设置为第五预设力度等级对应的压力范围,同时将位于该压力范围内的压力值划分至第五预设力度等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用户可直接按照力度大小进行按压,且在用户按照力度大小进行按压时即时生成不同的预设力度等级。例如,在用户以a1的力度按压时,即将a1的压力值作为第一预设压力阈值,并将压力值小于a1压力值的压力范围表示为第一预设力度等级;以及将大于a1的压力值作为第二预设力度等级。在用户继续以a2的力度按压时(此时a2的压力值大于a1的压力值),即将a2的压力值作为第二预设压力阈值,并将压力值在a1至a2压力值之间的压力范围表示为第二预设力度等级,将大于a2的压力值作为第三预设力度等级。当继续以更大的力度的按压时,预设力度等级可以依此类推,在此不再赘述。同理,在用户需要删减预设力度等级时,可直接将某个预设压力阈值删除,使与被删除的预设压力阈值相邻的两个预设压力阈值之间的压力范围形成新的预设力度等级。例如,原预设力度等级为:压力值小于a1的压力范围为第一预设力度等级;压力值在a1至a2压力值之间的压力范围为第二预设力度等级;压力值在a2至a3压力值之间的压力范围为第三预设力度等级;压力值大于a3的压力范围为第四预设力度等级。此时将第二预设压力阈值a2删除,预设力度等级即变为:压力值小于a1的压力范围为第一预设力度等级;压力值在a1至a3之间的压力范围为第二预设力度等级;压力值大于a3的压力范围为第三预设力度等级。可以理解的是,用户直接按照力度大小进行按压,且在用户按照力度大小进行按压时即时生成不同的预设力度等级,用户可以不断的添加或删减力度等级,以适应用户不用的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通过自己的按压力度来设置不同的预设力度等级,可以使用户形成肌肉记忆,对力度等级更加敏感,可以更为精准地分辨出不同预设力度等级之间的压力区别。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用户可直接设置对应压力值的预设压力阈值。也即用户不用以不同力度按压来设置预设压力等级,而是选择具体的压力值作为预设压力阈值。可以理解的是,将预设压力阈值设置为具体的压力阈值,用户可以精确的确定每一个预设力度等级所对应的压力值范围。
进一步地,根据预设力度等级对应的压力范围和每个受压区域实际的压力信息,确定每个受压区域的压力信息对应的预设力度等级的压力范围,进而确定每个受压区域对应的实际力度等级。可以理解的是,若用户仅设置一个预设压力阈值,例如只设置预设压力阈值a1,则预设力度等级为:压力值小于a1的压力范围为第一预设力度等级;压力值大于a2的压力范围为第二预设力度等级。此时可将第一预设力度等级标记为“轻”;将第二预设力度等级标记为“重”使用户可以更加容易分辨预设力度等级的区别。
步骤S360:判断受压区域的数量是否符合预设数量。
本实施例中,判断指定区域的预设区域内的受压区域的数量是否符合预设数量。在本实施例中,指定区域的预设区域可以为指定区域的全部区域。此时判断指定区域的全部区域内受压区域的数量是否符合预设数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指定区域的预设区域可以为指定区域的部分区域。例如,可将第一侧边框所在的区域划分为第一预设区域;将第二侧边框所在的区域划分为第二预设区域。再确定第一预设区域内的受压区域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数量以及第二预设区域内的受压区域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数量。
进一步地,在受压区域的数量符合预设数量时,可执行步骤S370。
进一步地,在受压区域的数量不符合预设数量时,可返回执行步骤S320,以重新获取包括受压区域的数量的握持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图4所示的流程图中的箭头并不表示需要按照箭头的指向先后执行步骤,例如,在步骤S360返回执行步骤S320重新获取包括受压区域的数量的握持信息后,在预设时间内可直接再执行步骤S360。
步骤S370:判断受压区域对应的力度等级分布是否满足预设的力度等级分布条件。
本实施例中,在受压区域的数量符合预设数量时,判断受压区域对应的力度等级分布是否满足预设力度等级分布条件。力度等级分布表示分布在不同的力度等级的受压区域的数量。根据每个受压区域所确定的力度等级将相同力度等级的受压区域归类于同一级别。然后,分别确定同一级别受压区域中受压区域的数量,再根据同一级别受压区域的力度等级分别判断该级别受压区域中的受压区域的数量是否符合与该力度等级对应的预设力度等级的预设数量。如果全部级别受压区域中的受压区域的数量是否符合与该力度等级对应的预设力度等级的预设数量,则确定受压区域对应的力度等级分布满足预设的力度等级分布条件。
例如,若指定区域内的受压区域一共有5个,分别为第一受压区域、第二受压区域、第三受压区域、第四受压区域以及第五受压区域。其中,第一受压区域为第一力度等级、第二受压区域为第三力度等级、第三受压区域为第一力度等级、第四受压区域为第二力度等级、第五受压区域为第三力度等级,此时将相同力度等级的受压区域归类于同一类,即将第一受压区域与第三受压区域归为第一级受压区域,将第四受压区域归为第二级受压区域、将第二受压区域与第五受压区域归为第三级受压区域。然后,分别确定同一级别受压区域中受压区域的数量,即确定第一级受压区域中的受压区域数量为2个,第二级受压区域中的受压区域的数量为1个,第三级受压区域中的受压区域的数量为2个。此时,判断第一级受压区域中的受压区域数量是否符合第一预设力度等级的预设数量;判断第二级受压区域中的受压区域数量是否符合第二预设力度等级的预设数量;判断第三级受压区域中的受压区域数量是否符合第三预设力度等级的预设数量。若第一预设力度等级的预设数量为2个;第二预设力度等级的预设数量为1个;第三预设力度等级的预设数量为3个;也即第一级受压区域中的受压区域数量符合第一预设力度等级的预设数量;第二级受压区域中的受压区域数量符合第二预设力度等级的预设数量;以及三级受压区域中的受压区域数量符合第三预设力度等级的预设数量,则确定受压区域对应的力度等级分布满足预设的力度等级分布条件。
进一步地,当预设力度等级只有第一预设力度等级以及第二预设力度等级时,可将第一预设力度等级所对应的第一力度等级标记为“轻”,将第二预设力度等级所对应的第二力度等级标记为“重”。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第一预设力度等级的预设数量为1个,第二预设力度等级的预设数量为3个。当用户握持电子设备时,若在指定区域存在4个受压区域,且其中3个受压区域所对应的力度为“轻”,1个受压区域所对应的力度为“重”,则确定受压区域对应的力度等级分布满足预设的力度等级分布条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力度等级分布可表示受压区域在指定区域的不同预设区域内的不同预设力度等级的数量分布。首先根据受压区域的分布确定每个预设区域内的受压区域的数量,再分别确定每个预设区域内的受压区域所对应的力度等级,若每个预设区域内不同力度等级的受压区域的数量均符合预设力度等级的预设数量,则确定受压区域对应的力度等级分布满足预设的力度等级分布条件。
例如,请参阅图6,可将指定区域划分为第一侧边框11所在第一预设区域b1以及第二侧边框12所在的第二预设区域b2。其中,第一预设区域b1内的受压区域的数量为4个,第二预设区域b2内的受压区域的数量为2个。设定第一预设区域内b1的第一预设力度等级所对应的受压区域的预设数量为3个,且第二预设力度等级所对应的受压区域的预设数量为1个;设定第二预设区域b2内的第一预设力度等级所对应的受压区域的预设数量为1个,且第二预设力度等级所对应的受压区域的预设数量为1个。若此时第一预设区域b1内的4个受压区域中的3个为第一力度等级,另1个为第二力度等级;且第二预设区域b2内的2个受压区域分别为第一力度等级和第二力度等级。则确定第一预设区域b1内的不同力度等级的受压区域的数量符合第一预设区域b1的预设力度等级的预设数量;第二预设区域b2内的不同力度等级的受压区域的数量符合第二预设区域b2的预设力度等级的预设数量,进而确定受压区域对应的力度等级分布满足预设的力度等级分布条件。可以理解的是,受压区域可不止分为2个预设区域,也可以分为2个以上的预设区域,并且每个预设区域内的预设力度等级可以是任意级别。
进一步地,若受压区域对应的力度等级分布满足预设的力度等级分布条件,则确定握持信息符合第二预设条件;若受压区域对应的力度等级分布不满足预设的力度等级分布条件,则确定握持信息不符合第二预设条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直接跳过步骤S370,也即可不执行步骤370,通过步骤S360来确定握持信息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具体地,只需判断受压区域的数量是否符合预设数量,若受压区域的数量符合预设数量,则确定握持信息符合第二预设条件;若受压区域的数量不符合预设数量,则确定握持信息不符合第二预设条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握持信息还可以包括握持方向信息。其中,握持方向为左手握持方向或右手握持方向。若用户的握持方向信息符合预设的握持方向条件,且受压区域对应的力度等级分布满足预设的力度等级分布条件,则确定握持信息符合第二预设条件;若用户的握持方向信息与预设的握持方向条件以及受压区域对应的力度等级分布与预设的力度等级分布条件任一条件不符合,则确定握持信息不符合第二预设条件。
请参阅图7,当用户握持电子设备时,手部与第一侧边框11和第二侧边框12接触的部位一般有“手指”c1和“大鱼际”c2,“大鱼际”c2是手掌上从大拇指根部到掌跟之间明显突起的部位。本实施例中,定义第一侧边框11为电子设备显示屏朝向用户时的左侧边框,也即指定区域中的第一预设区域b1为左侧边框11所在的区域;相应地,第二侧边框12为电子设备显示屏朝向用户时的右侧边框,也即指定区域中的第二预设区域b3为右侧边框12所在的区域。请继续参阅图7,当用户通过右手握持电子设备时,手部的“大鱼际”c2与第二侧边框12接触,也即此时“大鱼际”c2产生的受压区域位于第二预设区域b2;请参阅图8,当用户通过左手握持电子设备时,手部的“大鱼际”c2与第一侧边框11接触,也即此时“大鱼际”c2产生的受压区域位于第一预设区域b1。因此,可以通过检测“大鱼际”c2产生的受压区域的位置来确定用户是通过左手握持电子设备还是右手握持电子设备。进一步地,“大鱼际”c2与指定区域触碰产生的受压区域的面积明显大于“手指”c1与电子设备触碰产生的受压区域的面积。也即“大鱼际”c2产生的受压区域所覆盖的压力传感器的数量要多于“手指”c1产生的受压区区域所覆盖的压力传感器的数量。因此,通过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可区分开“大鱼际”c2所产生的受压区域和“手指”c1产生的受压区域。进而再通过检测“大鱼际”c2产生的受压区域的位置来确定用户是通过左手握持电子设备还是右手握持电子设备,进而确定用户的握持方向信息。可以理解的是,在用户握持电子设备时,根据握持方向以及受压区域对应的力度等级分布来判断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可以进一步避免用户或他人无意进入第二账户模式,使第二账户模式的进入更为隐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确定“大鱼际”c2所产生的受压区域时,该受压区域可不计入指定区域内的受压区域的数量。由于“大鱼际”c2产生的受压区域的面积与“手指”c1产生的受压区域的面积相差较大,因此,将该受压区域不计入指定区域内的受压区域的数量,可避免握持信息获取时的一些误差,使得握持信息的获取更为精确。
进一步地,若确定握持信息不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则可执行步骤S380;若确定握持信息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则可执行步骤S390~步骤S400。
步骤S380:进入第一帐户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当确定待验证信息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且确定握持信息不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进入第一帐户模式。用户通常会在一个应用软件中设置不同的帐户,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可将这些帐户分为普通帐户和私密帐户。本实施例中,第一帐户模式即为普通帐户模式。
进一步地,第一帐户模式可以包括若干个普通帐户。根据不同的指纹验证信息或不同的密码验证信息,可以进入不同的普通帐户。
步骤S390:在第二帐户模式中对应的多个第二帐户中确定握持信息对应的目标第二帐户。
本实施例中,当确定待验证信息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且确定握持信息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进入第二帐户模式。其中,第二帐户模式即为私密帐户模式。私密账户往往是用户不想为人所知的帐户,所以通过待验证信息的验证以及隐蔽地握持信息验证,可以隐蔽地进入第二帐户模式。
进一步地,第二帐户模式可以包括若干个第二帐户,也即若干个私密帐户。其中,每一种握持信息可以对应一个第二帐户。进入第二帐户模式时,确定握持信息对应的目标第二帐户。具体地,当进入第二帐户模式时,确定该握持信息对应的第二预设条件,根据第二预设条件确定对应的目标第二帐户。例如,第一握持信息对应第一种第二预设条件;第二握持信息对应第二种第二预设条件。而第一种预设第二条件为第二帐户模式中进入第一种第二帐户所需的条件,第一种第二帐户也即第一私密帐户;第二种预设第二条件为第二帐户模式中进入第二种第二帐户所需的条件,第二种第二帐户也即第二私密帐户。因此第一握持信息对应的目标第二账户即为第一私密帐户;第二握持信息对应的目标第二帐户即为第二私密帐户。
步骤S400:进入目标第二帐户。
本实施例中,进入目标第二帐户即为进入目标私密帐户。例如,进入第二帐户时,根据第一握持信息,进入第一握持信息对应的第一私密帐户;或者根据第二握持信息,进入第二握持信息对应的第二私密帐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验证方法,通过获取电子设备的指定区域的握持信息以及用户输入的待验证信息,并确认待验证信息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以及确认握持信息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当只有第一预设条件符合时进入第一帐户模式;当第一预设条件与第二预设条件同时符合时才进入第二帐户模式,进而隐蔽地进入第二帐户模式中任一个私密帐户。
请参阅图9,基于上述的电子设备10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应用于该电子设备的又一种验证方法400,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410~步骤S500。其中,该验证方法400与上述验证方法300的不同之处在于,可将上述验证方法300中的步骤S360替换为步骤S460;将上述验证方法300中的步骤S370替换为步骤S470。
步骤S460:判断受压区域的位置是否处于预设触发位置。
本实施例中,预设触发位置为指定区域内的预定位置。判断受压区域的位置是否处于指定区域内的预定位置。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470。
进一步地,受压区域的数量应大于或等于预定触发位置的数量。例如,若预定触发位置的数量为3个时,而受压区域的数量为3个以下时,受压区域无法完全覆盖预设触发位置;若预定触发位置的数量为3个,且受压区域的数量为3个时,此时如果3个受压区域的位置分别处于3个预设触发位置,则可执行步骤S470;若预定触发位置的数量为3个,且受压区域的数量为3个以上时,只要有3个受压区域的位置分别位于3个预设触发位置,则可执行步骤S470。
步骤S470:判断是否每个受压区域对应的力度等级均符合预设触发位置的预设力度等级。
本实施例中,每个预设触发位置均设置有对应的预设力度等级,分别判断受压区域的力度等级是否符合该受压区域所处于的预设触发位置的预设力度等级。如果所有的受压区域的力度等级均符合受压区域所处于的预设触发位置的预设力度等级,则确定握持信息符合第二预设条件。例如,若第一预设触发位置的预设力度等级为第一预设力度等级;第二预设触发位置的预设力度等级为第二预设力度等级;第三预设触发位置的预设力度等级为第三预设力度等级。当位于第一预设触发位置上第一受压区域为第一力度等级、且位于第二预设触发位置上第二受压区域为第二力度等级,以及位于第三预设触发位置上第三受压区域为第三力度等级时,确定握持信息符合第二预定条件。可以理解的是,严格的按照预定触发位置的预定等力度等级所获取的握持信息,使进入第二预设条件的验证格更为苛刻,进而避免发生误操作,并且使得第二预设条件的验证更加保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验证方法,通过获取电子设备的指定区域的握持信息以及用户输入的待验证信息,并确认待验证信息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以及确认握持信息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当只有第一预设条件符合时进入第一帐户模式;当第一预设条件与第二预设条件同时符合时才进入第二帐户模式,进而隐蔽地进入第二帐户模式中任一个私密帐户。
请参阅图10,基于上述的验证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验证装置500,该装置可以包括:第一采集模块510、第二采集模块520、第一确定模块530、第二确定模块540、第一登录模块550以及第二登录模块560。其中,第一采集模块510用于获取电子设备的指定区域的握持信息;第二采集模块520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待验证信息;第一确定模块530用于确定待验证信息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第二确定模块540用于确定握持信息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第一登录模块550用于进入第一帐户模式;第二登录模块560用于进入第二帐户模式。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第一采集模块510包括区域确定模块511以及握持信息获取模块512。其中,区域确定模块511用于确定电子设备的指定区域的若干个受压区域;握持信息获取模块512用于获取受压区域的分布、受压区域的数量和每个受压区域的压力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握持信息。
进一步地,第二采集模块520包括验证信息获取模块521。验证信息获取模块521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指纹验证信息,或者获取用户输入的密码验证信息。
进一步地,第一确定模块530用于判断指纹验证信息是否与预设指纹信息一致,或者,判断密码验证信息是否与预设密码一致。
进一步地,第二确定模块540包括等级确定模块541、数量判断模块542、分布条件判断模块543、位置判断模块544以及等级对应模块545。其中,等级确定模块541用于根据预设力度等级对应的压力范围和每个受压区域的压力信息,确定每个受压区域对应的力度等级;数量判断模块542用于判断受压区域的数量是否符合预设数量;分布条件判断模块543用于判断受压区域对应的力度等级分布是否满足预设的力度等级分布条件;位置判断模块544用于判断受压区域的位置是否处于预设触发位置;等级对应模块545用于判断是否每个受压区域对应的力度等级均符合预设触发位置的预设力度等级。
进一步地,第二登录模块560包括帐户确定模块561以及帐户进入模块562。其中,帐户确定模块561用于在第二帐户模式中对应的多个第二帐户中确定握持信息对应的目标第二帐户;帐户进入模块562用于进入目标第二帐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验证装置,通过获取电子设备的指定区域的握持信息以及用户输入的待验证信息,并确认待验证信息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以及确认握持信息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当只有第一预设条件符合时进入第一帐户模式;当第一预设条件与第二预设条件同时符合时才进入第二帐户模式,进而隐蔽地进入第二帐户模式中任一个私密帐户。
请参阅图12,基于上述电子设备100,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600,该电子设备600在上述电子设备100的基础上,还包括存储器610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20,其中存储器610用于存储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20运行时执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验证方法。
存储器61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存储器61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61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还可以存储电子设备在使用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电话本、音视频数据、聊天记录数据)等。
处理器62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处理器62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61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610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62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62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620中,单独通过一块通信芯片进行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验证方法。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诸如闪存、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硬盘或者ROM之类的电子存储器。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执行上述方法中的任何方法步骤的程序代码的存储空间。这些程序代码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读出或者写入到这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程序代码可以例如以适当形式进行压缩。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指定区域的握持信息;
获取用户输入的待验证信息;
确定所述待验证信息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
确定所述握持信息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
若所述待验证信息符合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握持信息不符合所述第二预设条件,进入第一帐户模式;
若所述待验证信息符合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握持信息符合所述第二预设条件,进入第二帐户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指定区域的握持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指定区域内的若干个受压区域;以及
获取所述受压区域的分布、所述受压区域的数量和每个所述受压区域的压力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握持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握持信息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受压区域的数量是否符合预设数量;
若所述受压区域的数量符合所述预设数量,则确定所述握持信息符合所述第二预设条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握持信息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根据预设力度等级对应的压力范围和每个所述受压区域的压力信息,确定每个所述受压区域对应的力度等级;
判断所述受压区域的数量是否符合预设数量;以及
判断所述受压区域对应的力度等级分布是否满足预设的力度等级分布条件;
若所述受压区域的数量符合所述预设数量,且所述受压区域对应的力度等级分布满足预设的力度等级分布条件,则确定所述握持信息符合所述第二预设条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握持信息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根据预设力度等级对应的压力范围和每个所述受压区域的压力信息,确定每个所述受压区域对应的力度等级;
判断所述受压区域的位置是否处于预设触发位置,以及
判断是否每个所述受压区域对应的力度等级均符合所述预设触发位置的预设力度等级;
若所述受压区域的位置处于预设触发位置,且每个所述受压区域对应的力度等级均符合所述预设触发位置的预设力度等级,则确定所述握持信息符合所述第二预设条件。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待验证信息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握持信息符合所述第二预设条件,进入第二帐户模式,包括:
在所述待验证信息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握持信息符合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在所述第二帐户模式中对应的多个第二帐户中确定所述握持信息对应的目标第二帐户;以及
进入所述目标第二帐户。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用户输入的待验证信息,包括:获取用户输入的指纹验证信息,或者,获取用户输入的密码验证信息;
所述确定所述待验证信息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指纹验证信息是否与预设指纹信息一致;或者,判断所述密码验证信息是否与预设密码信息一致;
若所述指纹验证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一致,或者,若所述密码验证信息与所述预设密码信息一致,则确定所述待验证信息符合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8.一种验证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采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指定区域的握持信息;
第二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待验证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待验证信息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握持信息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
第一登录模块,所述第一登录模块用于在所述待验证信息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握持信息不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进入第一帐户模式;以及
第二登录模块,所述第二登录模块用于在所述待验证信息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握持信息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进入第二帐户模式。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指定区域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指定区域的握持信息,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一个或多个所述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框以及第二侧边框,多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边框和所述第二侧边框。
11.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由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783202.0A 2019-08-23 2019-08-23 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05164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83202.0A CN110516420A (zh) 2019-08-23 2019-08-23 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83202.0A CN110516420A (zh) 2019-08-23 2019-08-23 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6420A true CN110516420A (zh) 2019-11-29

Family

ID=68627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83202.0A Pending CN110516420A (zh) 2019-08-23 2019-08-23 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1642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3200A (zh) * 2021-07-12 2021-09-0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解锁系统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4462A (zh) * 2015-03-31 2015-08-1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解锁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6453424A (zh) * 2016-12-09 2017-02-22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验证的方法及终端
CN107422860A (zh) * 2017-07-28 2017-12-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黑屏手势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9063430A (zh) * 2018-06-12 2018-12-2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存储以及身份验证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814801A (zh) * 2019-01-31 2019-05-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登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4462A (zh) * 2015-03-31 2015-08-1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解锁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6453424A (zh) * 2016-12-09 2017-02-22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验证的方法及终端
CN107422860A (zh) * 2017-07-28 2017-12-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黑屏手势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9063430A (zh) * 2018-06-12 2018-12-2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存储以及身份验证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814801A (zh) * 2019-01-31 2019-05-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登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3200A (zh) * 2021-07-12 2021-09-0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解锁系统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76188B2 (en) Methods of authenticating a user
CN104636649B (zh) 电子设备及其导引方法
CN102043944B (zh) 生物体认证装置及生物体认证方法
EP3482331B1 (en) Obscuring data when gathering behavioral data
CN106991387A (zh) 一种全屏指纹采集方法及移动终端
KR20180111838A (ko) 애플리케이션에서 함수를 호출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7704839A (zh)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装置及用户终端和介质产品
CN108804006B (zh) 用于可穿戴设备的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355141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7944237A (zh) 指纹解锁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5677337A (zh) 一种应用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681769A (zh) 一种应用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6246012A (zh) 智能锁及其开锁方法
CN105120062B (zh) 一种通信建立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295282A (zh) 一种移动终端指纹输入密码的方法及装置
CN110516420A (zh) 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KR102082418B1 (ko)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5183320B (zh) 一种终端设备及其按钮操作方法
CN108932486A (zh) 指纹匹配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08268291A (zh) 一种应用程序删除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7742073A (zh) 信息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6290112U (zh) 智能锁
CN105701383B (zh) 一种功能触发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8256316B (zh) 终端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0452000C (zh) 可携式储存装置及自动执行生物辨识应用程序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