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08195A - 一种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08195A
CN110508195A CN201910827370.5A CN201910827370A CN110508195A CN 110508195 A CN110508195 A CN 110508195A CN 201910827370 A CN201910827370 A CN 201910827370A CN 110508195 A CN110508195 A CN 1105081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channel
fluid
mixing
phase fluid
ph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273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冬稔
刘肖
潘丹
孙杰
陈红
刘小艳
刘泓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82737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081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08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81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3/00Other mixers; Mixing plants; Combinations of mixers
    • B01F33/30Micromixers
    • B01F33/301Micromixers using specific means for arranging the streams to be mixed, e.g. channel geometries or dispos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01F35/20Measuring; Control or regulation
    • B01F35/21Measuring
    • B01F35/211Measuring of the operational parameters
    • B01F35/2111Flow r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01F35/20Measuring; Control or regulation
    • B01F35/21Measuring
    • B01F35/211Measuring of the operational parameters
    • B01F35/2113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01F35/20Measuring; Control or regulation
    • B01F35/21Measuring
    • B01F35/211Measuring of the operational parameters
    • B01F35/2115Temperatur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icro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包括上下紧密贴合的盖板和下基板,下基板上设有多条微通道,微通道的一端设有第一相流体入口,另一端设有混合流体出口;盖板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与微通道条数相同的导流槽,导流槽的一端设有第二相流体入口,另一端设有第二相流体导流孔;微通道上设有与第二相流体导流孔相对应的第二相流体入流孔。本发明还公开了微通道混合装置及微通道混合系统。微通道结构的设置使得流体冲击损失率小、流动更平稳、所需驱动力小;包含多个流体单元组成的微通道混合装置,多个流体单元同时运行,可以实现对多相、多组分流体的混合及热质传递;微通道混合系统对流量、温度、压力等数据进行全面监测,保证混合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传热、传质、多相混合等方面的微通道混合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包含该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的微通道混合装置以及包含该微通道混合装置的微通道混合系统。
背景技术
微通道是借用特殊的微加工技术制造的用于传热、传质、多相混合、冷却的微小结构。微通道由于其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换热效率高、热质传递能力强,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物料均匀混合、高效传热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工、微电子等技术领域,如细胞研究、分析化学、微电子冷却、多相混合等。
公开号为CN104154798A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新型平面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基板和流体通道,由若干个横截面形状相同曲率半径不同或者相同的半径为R的圆周环形通道串联而成,但由此产生的扭曲和迂回将有可能改变通道轮廓和尺寸并影响流体流动的方式使流动阻力增大;即使在层流中,弯曲也会产生二次涡,导致压力损失的增加,这取决于雷诺数和曲率半径;流道处于同一空间平面内混合不均匀。公告号为CN205055990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新型微反应器反应通道结构,其结构包括基板,基板上设置有反应通道,反应通道上设置有混合腔,混合腔内设置有混合块,虽然反应速率比传统的微通道结构速率提高,但其结构相对复杂,S型通道反应长度增长,流动阻力增加且周期长,工作效率下降且无法实现多相多组分同时进行混合。公开号为CN103839905A的中国专利中虽然公开了一种具有多条平行微通道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但只能用于单一流体流动换热,无法实现多通道多组分流体的混合。
因此,现有的微通道混合装置存在混合速率低、混合不均匀、生产效率低、无法实现多组分流体混合等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本发明还提供包含该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的微通道混合装置,该混合装置可以实现对多相多组分流体的混合,且混合效率高、混合更均匀。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包含该微通道混合装置的微通道混合系统。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包括上下紧密贴合的盖板和下基板,所述下基板上设有多条微通道,所述微通道的一端设有第一相流体入口,另一端设有混合流体出口;所述盖板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与微通道条数相同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一端设有第二相流体入口,另一端设有第二相流体导流孔;所述微通道上设有与第二相流体导流孔相对应的第二相流体入流孔。所形成的是一端进液的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
优选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合效率,还包括紧密贴合在盖板上面的上基板,即形成上中下紧密贴合在一起的上基板、盖板和下基板。具体的,所述上基板上设有多条微通道,所述微通道的一端设有第一相流体入口,另一端设有混合流体出口;所述盖板的左、右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有与上、下基板的微通道条数相同的导流槽,所述左、右两侧的导流槽的一端均设有第二相流体入口,另一端均设有第二相流体导流孔;所述上、下基板的微通道上分别设有与左、右两侧导流槽的第二相流体导流孔相对应的第二相流体入流孔。所形成的是两端进液的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
优选的,所述多条微通道之间相互平行、间距相等,所述微通道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矩形、圆形、三角形或梅花形等其他形状,其纵向截面形状为锯齿形或矩形等其他形状。
优选的,所述微通道的流动路线为Z字型或S型,当然也可以为其他路径流道。
优选的,所述多条导流槽之间相互平行、间距相等,所述导流槽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矩形、圆形、三角形或梅花形等其他形状,其纵向截面形状为锯齿形或矩形等其他形状。
优选的,所述第二相流体导流孔为圆形、矩形、三角形或梅花形,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多边形状,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几种形状,分别位于所述左、右两侧导流槽上的第二相流体导流孔均成直线排列。第二相流体导流孔的水力直径根据微通道尺寸确定,第二相流体导流孔的数量与微通道的数量相同。
优选的,所述盖板和上下基板通过热键合技术进行连接,在键合前要确保表面平整,以保证密封性。
优选的,所述盖板和上下基板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或非金属,如硅、玻璃、有机玻璃PMMA、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不锈钢或铝合金。微通道通过微米级铣削加工、激光、刻蚀等方式在基板上加工出来,为了确保不会发生流体的窜液、泄露等问题,微通道通过铸造、融合、焊接等密封形式进行密封。
本发明所述的微通道混合装置,包括多个上述一端进液的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或多个上述两端进液的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多个所述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上下重叠排列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多个所述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采用热键合或钎焊技术进行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微通道混合系统,包括工作系统、测试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所述工作系统包括上述的微通道混合装置、储液槽、蠕动泵、产品收集装置、密封液体储罐、电加热装置、缓冲罐和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测试系统包括流量计、压力表和热电偶,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包括装有NI数据采集卡的计算机;
液体和气体混合的系统:所述储液槽依次与蠕动泵、微通道混合装置的第一相流体入口和产品收集装置连接;所述密封液体储罐依次与电加热装置、缓冲罐、温度调节装置、流量计、微通道混合装置的第二相流体入口和产品收集装置连接;
液体和液体混合的系统:包括两个储液槽和两个蠕动泵,用于储存第一相流体的储液槽依次与蠕动泵、微通道混合装置的第一相流体入口和产品收集装置连接;用于储存第二相流体的储液槽依次与蠕动泵、微通道混合装置的第二相流体入口和产品收集装置连接;
气体和气体混合的系统:包括两个密封液体储罐、两个电加热装置、两个缓冲罐、两个温度调节装置、两个流量计,用于储存第一相流体的密封液体储罐依次与电加热装置、缓冲罐、温度调节装置、流量计、微通道混合装置的第一相流体入口和产品收集装置连接;用于储存第二相流体的密封液体储罐依次与电加热装置、缓冲罐、温度调节装置、流量计、微通道混合装置的第二相流体入口和产品收集装置连接;
在液体和气体混合的系统、液体和液体混合的系统以及气体和气体混合的系统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微通道混合装置壁面上的热电偶、以及与所述微通道混合装置连接的装有NI数据采集卡的计算机。
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微通道混合装置连接的用于观察流体状态的红外热像仪。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著优点是:(1)本发明通过在基板上设置多条微通道,在盖板上设置多条带导流孔的导流槽形成流体单元,流体单元新型微通道结构的设置使得流体冲击损失率小、流动更加平稳、流动所需驱动力小;(2)包含多个流体单元组成的微通道混合装置,向流体单元中通入不同相态、不同组分的流体,多个流体单元同时运行,可以实现对多相(液-气、液-液、气-气)、多组分流体的混合及热质传递,在强化换热、制冷、混合、作为反应器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优势;(3)本发明的微通道混合系统对流量、温度、压力等数据进行全面监测,可实现对微通道混合过程的实施控制,保证混合效果及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端进液的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下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端进液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两端进液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两端进液的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两端进液的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的剖视图;
图7是由多个一端进液的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构成的微通道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由多个两端进液的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构成的微通道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液体和气体混合的微通道混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液体和液体混合的微通道混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气体和气体混合的微通道混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一端进液的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包括上下紧密贴合在一起的盖板1和下基板2,如图2所示,下基板2上加工有多条微通道3,微通道3的一端设有供第一相流体流入微通道3的第一相流体入口4,另一端设有供第一相流体与第二相流体混合后一起从微通道3流出来的混合流体出口5;如图3所示,盖板1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与微通道3条数相同的导流槽6,导流槽6的一端设有供第二相流体流入导流槽6的第二相流体入口7,另一端设有第二相流体导流孔8;微通道3上设有与第二相流体导流孔8相对应的第二相流体入流孔9。
多条微通道3之间相互平行、间距相等,微通道3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矩形、圆形、三角形或梅花形等其他形状,其纵向截面形状为锯齿形或矩形等其他形状。微通道3通过微米级铣削加工、激光、刻蚀等方式在基板上加工出来,为了确保不会发生流体的窜液、泄露等问题,微通道3通过铸造、融合、焊接等密封形式进行密封。微通道3的流动路线为Z字型或S型,本实施例中为Z字型,当然也可以为其他路径流道,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微通道3的结构特征参数包括:微通道的数量N、微通道尺寸D*L、微通道间距离H可根据具体工况确定。本发明微通道3的深度和宽度均可在50~1000微米范围内进行选择。
多条导流槽6之间相互平行、间距相等,导流槽6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矩形、圆形、三角形或梅花形等其他形状,其纵向截面形状为锯齿形或矩形等其他形状。导流槽6除两端分别设有的第二相流体入口7和第二相流体导流孔8外,其沿盖板1长度方向是密封的。
第二相流体导流孔8为圆形、矩形、三角形或梅花形,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多边形状,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几种形状,第二相流体导流孔8成直线排列。第二相流体导流孔8的水力直径根据微通道3尺寸确定,第二相流体导流孔8的数量与微通道3的数量相同。
盖板1和下基板2通过热键合技术进行连接,在键合前要确保表面平整,以保证密封性。盖板1和下基板2的厚度为1~3毫米。
流体实现混合的具体过程为(一端进液):第一相流体由第一相流体入口4进入微通道3中;第二相流体由第二相流体入口7沿箭头方向进入导流槽6中,然后再通过第二相流体导流孔8和第二相流体入流孔9进入微通道3中,与第一相流体相遇并混合,混合流体沿微通道3的Z字型路径进行充分混合,最后通过混合流体出口5流出流体单元,混合完成。
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合效率,将盖板1设计成可以两端进液的结构(图4),由上中下紧密贴合在一起的上基板10、盖板1和下基板2构成了如图5所示的可以从两端进液的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同样地,上基板10上也加工有多条微通道3,微通道3的一端设有供第一相流体流入微通道3的第一相流体入口4,另一端设有供第一相流体与第二相流体混合后一起从微通道3流出来的混合流体出口5,上基板10的结构其实就相当于将下基板2垂直翻转所得到;盖板1的左、右两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与微通道3条数相同的导流槽,左、右两侧导流槽6的一端均设有供第二相流体流入导流槽6的第二相流体入口7,另一端均设有第二相流体导流孔8,即将盖板1设计成可以两端进液的结构(如图4所示的箭头方向进液);上基板10和下基板2的微通道上分别设有与左、右两侧导流槽6的第二相流体导流孔8相对应的第二相流体入流孔9;如图6所示,位于左侧导流槽6上的第二相流体导流孔8向下开孔,开设在盖板1的下表面,位于右侧导流槽6上的第二相流体导流孔8向上开孔,开设在盖板1的上表面。
流体实现混合的具体过程为(两端进液):第一相流体分别由上基板10和下基板2上的第一相流体入口4进入微通道3中,第二相流体分别由盖板1左、右两侧的第二相流体入口7进入左、右两侧导流槽6中,一方面,进入左侧导流槽6中的第二相流体通过向下开孔的第二相流体导流孔8和下基板2上的第二相流体入流孔9进入下基板2的微通道3中,与第一相流体相遇并混合;另一方面,进入右侧导流槽6中的第二相流体通过向上开孔的第二相流体导流孔8和上基板10上的第二相流体入流孔9进入上基板10的微通道3中,与第一相流体相遇并混合;混合流体沿微通道3的路径进行充分混合,最后分别通过上基板10和下基板2上的混合流体出口5流出流体单元,混合完成。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微通道混合装置,由四个上述一端进液的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上下重叠、并通过热键合或钎焊等方式进行连接而成。可根据实际需要连接多个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的四个。在第一相流体入口和第二相流体入口处还分别设有第一相流体总管11、第二相流体总管12,在混合流体出口处设有混合流体出口总管(未画出),总管的设置可以保证流体均匀的进入每个流体单元,从而保证混合体系的稳定。多个流体单元同时工作,可以实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和相间的流体混合及热质传递,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微通道混合装置,由三个上述两端进液的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上下重叠、并通过热键合或钎焊等方式进行连接而成。可根据实际需要连接多个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的三个。在第一相流体入口和第二相流体入口处还分别设有第一相流体总管11和13、第二相流体总管12,在混合流体出口处设有混合流体出口总管(未画出),总管的设置可以保证流体均匀的进入每个流体单元,从而保证混合体系的稳定。
本发明的微通道混合系统,包括工作系统、测试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工作系统包括上述的微通道混合装置14、储液槽15、蠕动泵16、产品收集装置17、密封液体储罐18、电加热装置19、缓冲罐20和温度调节装置21,测试系统包括流量计22、压力表和热电偶23,数据采集系统包括装有NI数据采集卡的计算机24。在液体一路,储液槽15内的液体经带有流量调节功能的蠕动泵16进入微通道混合装置14,其流量由蠕动泵16直接进行调节和控制,进口压力由压力表进行监测,在微通道混合装置14内完成混合后由出口流出。在气体一路,密封液体储罐18内的液体经电加热装置19气化为气体,通过缓冲罐20减小管路中流量的不均匀,然后经温度调节装置21调至需要的温度,再经流量调节阀、流量计22、压力表进入微通道混合装置14与其他组分进行混合。本发明所用的电加热装置19为锅炉,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电加热装置,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其中电加热装置19内设有夹套,由电加热管对夹套内的水或其他安全介质进行加热,将热量传递给夹套的外壁面,再通过外壁面以恒定的温度对液态气体进行加热,达到气化的目的。其中流量计22、压力表用于压力与流量的监测确保混合效果。经微通道混合装置14混合后的产品进入收集装置17。微通道混合装置14的出口同样设置有压力表,对出口压力进行监测。更好的观察混合状态与流动状态,微通道混合装置14上连接有用于观察流体状态的红外热像仪25,当然也可以通过在微通道混合装置14上设置透明视窗进行观察。
实施例1
液体和气体混合的系统
如图9所示,储液槽15依次与蠕动泵16、微通道混合装置14的第一相流体入口和产品收集装置17连接;密封液体储罐18依次与电加热装置19、缓冲罐20、温度调节装置21、流量计22、微通道混合装置14的第二相流体入口和产品收集装置17连接;微通道混合装置14的壁面上还连接有用于温度测量的热电偶23、以及分别与微通道混合装置14连接的装有NI数据采集卡的计算机24和用于观察流体状态的红外热像仪25。
系统工作时,储存在储液槽15中的液体经蠕动泵16,以事先设定的流量由金属管道进入微通道混合装置14的第一相流体入口,并由入口进入微通道混合装置14的内部;密封液体储罐18的液体沿管道进入电加热装置19蒸发装置气化,气化后的气体先进入缓冲罐20再进入温度调节装置21,由温度调节装置21出口经质量流量计22进入微通道混合装置14的第二相流体入口,其流量由流量调节阀控制;进入微通道混合装置14的第二相流体在流体通道内与从第一相流体入口流入的流体混合后,在微通道混合装置14内部完成所需的热质传递后,从出口流出并进入最终产品收集装置17中进行储存。
实施例2
液体和液体混合的系统
如图10所示,包括两个储液槽15和两个蠕动泵16,用于储存第一相流体的储液槽15依次与蠕动泵16、微通道混合装置14的第一相流体入口和产品收集装置17连接;用于储存第二相流体的储液槽15依次与蠕动泵16、微通道混合装置14的第二相流体入口和产品收集装置17连接;微通道混合装置14的壁面上还连接有用于温度测量的热电偶23、以及分别与微通道混合装置14连接的装有NI数据采集卡的计算机24和用于观察流体状态的红外热像仪25。
系统工作时,两相流体均为液体时,为了保证混合效果,需要对流型进行精确控制。连续相和分散相入口处两相流的流量与速度对流型有重要影响。储存在储液罐15内的第一相流体通过已经设定好流量的蠕动泵16进入微通道混合装置14基板的微通道内,蠕动泵16后接压力表,对压力进行监测;储存在储液罐15内的第二相流体以同样规格的蠕动泵16,以相同或者不同的流量与压力将第二相流体从微通道混合装置14盖板第二相流体导流孔进入,流向基板的微通道内,与第一相流体进行混合,从出口流出并进入最终产品收集装置17中进行储存。由于两相流压力的不同连续相和分散相会在通道内产生不同的流型,混合效率也会不同。
实施例3
气体和气体混合的系统
如图11所示,包括两个密封液体储罐18、两个电加热装置19、两个缓冲罐20、两个温度调节装置21、两个流量计22,用于储存第一相流体的密封液体储罐18依次与电加热装置19、缓冲罐20、温度调节装置21、流量计22、微通道混合装置14的第一相流体入口和产品收集装置17连接;用于储存第二相流体的密封液体储罐18依次与电加热装置19、缓冲罐20、温度调节装置21、流量计22、微通道混合装置14的第二相流体入口和产品收集装置17连接;微通道混合装置14的壁面上还连接有用于温度测量的热电偶23、以及分别与微通道混合装置14连接的装有NI数据采集卡的计算机24和用于观察流体状态的红外热像仪25。
系统工作时,分别储存在两个密封液体储罐18内的液体经过单向阀进入电加热装置19后气化为气体,然后经过缓冲罐20,经温度调节装置21调至需要的温度,再经流量调节阀、流量计22、压力表进入微通道混合装置14,通过两入口处的流量控制阀控制流体的混合比例,两相气体在微通道混合装置14内完成热质传递从出口进入产品收集装置17。
本发明的装置及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强化换热、多相流混合、反应器等方面,所提供的新型微通道结构,由于具有导流结构,减小了流动阻力,解决了流量分配不均的问题,大大提高微反应器的生产效率。通过改变微通道的通道结构来提高混合效果,可以实现多条微通道内多相多组分的同时混合,高效生成泡状流、弹状流等流型,满足化工、生物工程、医药领域各种反应的需要,也可用于两种流体的接触式换热,在实现流体的快速混合与均匀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使得换热效果、冷却性能、混合速率都显著提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Claims (10)

1.一种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紧密贴合的盖板(1)和下基板(2),所述下基板(2)上设有多条微通道(3),所述微通道(3)的一端设有第一相流体入口(4),另一端设有混合流体出口(5);所述盖板(1)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与微通道(3)条数相同的导流槽(6),所述导流槽(6)的一端设有第二相流体入口(7),另一端设有第二相流体导流孔(8);所述微通道(3)上设有与第二相流体导流孔(8)相对应的第二相流体入流孔(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密贴合在盖板(1)上面的上基板(10),所述上基板(10)上设有多条微通道(3),所述微通道(3)的一端设有第一相流体入口(4),另一端设有混合流体出口(5);所述盖板(1)的左、右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有与上基板(10)、下基板(2)的微通道(3)条数相同的导流槽(6),所述左、右两侧导流槽(6)的一端均设有第二相流体入口(7),另一端均设有第二相流体导流孔(8);所述上基板(10)、下基板(2)的微通道(3)上分别设有与左、右两侧导流槽(6)的第二相流体导流孔(8)相对应的第二相流体入流孔(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微通道(3)之间相互平行、间距相等,所述微通道(3)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矩形、圆形、三角形或梅花形,其纵向截面形状为锯齿形或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3)的流动路线为Z字型或S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导流槽(6)之间相互平行、间距相等,所述导流槽(6)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矩形、圆形、三角形或梅花形,其纵向截面形状为锯齿形或矩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相流体导流孔(8)为圆形、矩形、三角形或梅花形,分别位于所述左、右两侧导流槽(6)上的第二相流体导流孔(6)均成直线排列。
7.一种微通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多个所述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上下重叠排列连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通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采用热键合或钎焊技术进行连接。
9.一种微通道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系统、测试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所述工作系统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通道混合装置(14)、储液槽(15)、蠕动泵(16)、产品收集装置(17)、密封液体储罐(18)、电加热装置(19)、缓冲罐(20)和温度调节装置(21),所述测试系统包括流量计(22)、压力表和热电偶(23),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包括装有NI数据采集卡的计算机(24);
液体和气体混合的系统:所述储液槽(15)依次与蠕动泵(16)、微通道混合装置(14)的第一相流体入口和产品收集装置(17)连接;所述密封液体储罐(18)依次与电加热装置(19)、缓冲罐(20)、温度调节装置(21)、流量计(22)、微通道混合装置(14)的第二相流体入口和产品收集装置(17)连接;
液体和液体混合的系统:包括两个储液槽(15)和两个蠕动泵(16),用于储存第一相流体的储液槽(15)依次与蠕动泵(16)、微通道混合装置(14)的第一相流体入口和产品收集装置(17)连接;用于储存第二相流体的储液槽(15)依次与蠕动泵(16)、微通道混合装置(14)的第二相流体入口和产品收集装置(17)连接;
气体和气体混合的系统:包括两个密封液体储罐(18)、两个电加热装置(19)、两个缓冲罐(20)、两个温度调节装置(21)、两个流量计(22),用于储存第一相流体的密封液体储罐(18)依次与电加热装置(19)、缓冲罐(20)、温度调节装置(21)、流量计(22)、微通道混合装置(14)的第一相流体入口和产品收集装置(17)连接;用于储存第二相流体的密封液体储罐(18)依次与电加热装置(19)、缓冲罐(20)、温度调节装置(21)、流量计(22)、微通道混合装置(14)的第二相流体入口和产品收集装置(17)连接;
在液体和气体混合的系统、液体和液体混合的系统以及气体和气体混合的系统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微通道混合装置(14)壁面上的热电偶(23)、以及与所述微通道混合装置(14)连接的装有NI数据采集卡的计算机(2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通道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微通道混合装置(14)连接的用于观察流体状态的红外热像仪(25)。
CN201910827370.5A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105081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7370.5A CN110508195A (zh)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7370.5A CN110508195A (zh)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8195A true CN110508195A (zh) 2019-11-29

Family

ID=68629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27370.5A Pending CN110508195A (zh)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0819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26100A (zh) * 2020-10-28 2021-02-05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微纳结构阵列表面的流体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95300A (zh) * 2020-11-10 2021-03-16 清华大学 微喷嘴阵列膜及微液滴生成装置
CN113834628A (zh) * 2021-09-06 2021-12-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诱发两相流的微通道机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58918A1 (de) * 1994-05-09 1997-02-26 Bayer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chemischer reaktionen mittels mikrostruktur-mischung
CN101084061A (zh) * 2004-10-01 2007-12-05 万罗赛斯公司 使用微通道工艺技术的多相混合方法
CN102620590A (zh) * 2012-03-30 2012-08-01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微通道热沉及微通道热沉性能测试装置
CN109092223A (zh) * 2018-09-07 2018-12-28 郑州大学 一种集成组合式微通道反应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58918A1 (de) * 1994-05-09 1997-02-26 Bayer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chemischer reaktionen mittels mikrostruktur-mischung
CN101084061A (zh) * 2004-10-01 2007-12-05 万罗赛斯公司 使用微通道工艺技术的多相混合方法
CN102620590A (zh) * 2012-03-30 2012-08-01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微通道热沉及微通道热沉性能测试装置
CN109092223A (zh) * 2018-09-07 2018-12-28 郑州大学 一种集成组合式微通道反应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26100A (zh) * 2020-10-28 2021-02-05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微纳结构阵列表面的流体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26100B (zh) * 2020-10-28 2021-12-07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微纳结构阵列表面的流体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95300A (zh) * 2020-11-10 2021-03-16 清华大学 微喷嘴阵列膜及微液滴生成装置
CN112495300B (zh) * 2020-11-10 2022-02-01 清华大学 微喷嘴阵列膜及微液滴生成装置
CN113834628A (zh) * 2021-09-06 2021-12-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诱发两相流的微通道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ong et al. Scale-up of micro-and milli-reactors: An overview of strategies, design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CN110508195A (zh) 一种微通道混合流体单元、装置及系统
Pan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s with fan-shaped cavities
Al-Rawashdeh et al. Numbered-up gas–liquid micro/milli channels reactor with modular flow distributor
JP6674933B2 (ja) プロセス強化マイクロ流体装置
Jahromi et al. Pressure-driven liquid-liquid separation in Y-shaped microfluidic junctions
Lynn et al. Geometrical optimization of helical flow in grooved micromixers
JP5604038B2 (ja) 反応装置及び反応プラント
US8161997B2 (en) Multipurpose flow module
Fries et al.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in meandering microchannels
EP2113558B1 (en) Microreactor
CN102438742A (zh) 管状流动式反应装置
Singh et al. Process intensification for compact and micro heat exchangers through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A review
CN209646393U (zh) 一种非同心圆o形通道微流体混合器
US20170165632A1 (en) Reactor device for reaction fluid
CN107970847B (zh) 一种双t型入口结构的平面弯曲被动式微混合器
EP2859940A1 (en) Micro reactor
CN105964198A (zh) 一种具有竹节状微结构的微反应器
Ma et al. Effect of fluid viscosities on the liquid-liquid slug flow and pressure drop in a rectangular microreactor
CN202527089U (zh) 新型回流式微混合器
CN102296027A (zh) 用于pcr扩增的可更换部件的功能模块
CN109569467A (zh) 板式气液混合器以及混合器组件
Li et al. Effects of wall velocity slip on droplet generation in microfluidic T-junctions
CN109331716A (zh) 一种涡系混合式被动微混合器
CN201596477U (zh) 一种气泡摆动式微混合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