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05070B - 一种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05070B
CN110505070B CN201910790014.0A CN201910790014A CN110505070B CN 110505070 B CN110505070 B CN 110505070B CN 201910790014 A CN201910790014 A CN 201910790014A CN 110505070 B CN110505070 B CN 1105050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ssion
service data
terminal
data
application progr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900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05070A (zh
Inventor
张伦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9001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050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05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50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050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50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1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for computer conferences, e.g. chat roo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发送重定向请求给第一终端对应的会话管理实体,以使第一终端对应的用户面功能实体将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重新定向至第一终端,第一会话为第一终端中的第一应用程序与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建立的会话,重定向请求包括第一会话的标识;与第三终端建立第二会话连接,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经过会话管理实体;根据第一会话和第二会话,确定与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和第三终端建立三方会话。通过发送重定向请求给第一终端对应的会话管理实体,使得第一终端能够接收到第一会话和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进而使第一终端中的第一应用程序、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和第三终端建立三方会话。

Description

一种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用户通过移动终端中安装的应用程序(如微信、QQ等社交类软件)进行视频通信或语音通信已非常普遍。同时,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语音通信或视频通信也慢慢被用户所接受。
但在两个用户通过移动终端中安装的应用程序进行视频通信或语音通信时,若当前用户想再与第三个移动终端进行视频通信或语音通信时,就需要先关闭基于应用程序的视频通信或语音通信,无法支持由两个用户使用移动终端中安装的应用程序和第三个用户直接使用移动终端建立的三方通信模式,影响客户体验度。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当两个用户使用移动终端中安装的应用程序进行会话时,无法与第三个直接使用移动终端的用户建立三方会话而导致的客户体验度差的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两个使用移动终端中安装的应用程序的用户和第三个直接使用移动终端的用户建立三方会话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方法包括:发送重定向请求给第一终端对应的会话管理实体,以使第一终端对应的用户面功能实体将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重新定向至第一终端,第一会话为第一终端中的第一应用程序与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建立的会话,重定向请求包括第一会话的标识;与第三终端建立第二会话连接,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经过会话管理实体;根据第一会话和第二会话,确定与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和第三终端建立三方会话。
其中,根据第一会话和第二会话,确定与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和第三终端建立三方会话步骤,包括:响应于用户面功能实体转发的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对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处理后的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发送处理后的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给第三终端;响应于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对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处理后的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发送处理后的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给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根据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和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获得处理后的业务数据,并显示处理后的业务数据。
其中,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包括:本地的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发送的第二业务数据;本地的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均包括:文本数据、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中的至少一种;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包括:本地的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三业务数据;第三业务数据包括:文本数据、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对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处理后的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步骤,包括:对采集到的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进行数据的融合,获得第一融合业务数据;发送处理后的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给第三终端步骤,包括:发送第一融合业务数据给第三终端。
其中,对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处理后的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步骤,包括:对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三业务数据进行数据的融合,获得第二融合业务数据;发送处理后的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给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步骤,包括:发送第二融合业务数据给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
其中,根据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和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获得处理后的业务数据,并显示处理后的业务数据步骤,包括:获取第一会话中的第二业务数据;获取第二会话中的第三业务数据;
对第二业务数据和第三业务数据进行数据的融合,获得第三融合业务数据,在本地显示第三融合业务数据。
其中,对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进行数据的融合步骤,对第二本地业务数据和第三业务数据进行数据的融合步骤,以及,对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三业务数据进行数据的融合步骤中的任意一个数据融合包括:对业务数据进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种:对文本数据进行编辑,对音频数据进行混音,或,对视频数据进行混编。
其中,与第三终端建立第二会话连接步骤,包括: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发送呼叫请求给会话管理实体,呼叫请求包括三方会话标识,以使会话管理实体转发呼叫请求给第三终端;响应于会话管理实体转发的、第三终端返回的呼叫响应,确定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与第三终端建立第二会话连接。
其中,重定向请求,还包括:第一会话的传输参数、第一会话的信令参数和第一终端的地址,第一会话的传输参数包括传输层协议的类型,第一会话的信令参数包括信令的协议类型;在发送重定向请求给第一终端对应的会话管理实体步骤之前,还包括:第一终端中的第一应用程序与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建立第一会话,第一应用程序用于对第一会话所采用的媒体控制信令和会话描述协议进行解析和转换;若确定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发送建立第二会话请求给第三终端,则发送接管会话请求给第一应用程序;响应于第一终端中的第一应用程序返回的接管会话响应,获得第一会话的传输参数和第一会话的信令参数,接管会话响应包括第一会话的传输参数和第一会话的信令参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三方会话的建立装置,包括:重定向模块,用于发送重定向请求给第一终端对应的会话管理实体,以使第一终端对应的用户面功能实体将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重新定向至第一终端,第一会话为第一终端中的第一应用程序与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建立的会话,重定向请求包括第一会话的标识;连接建立模块,用于与第三终端建立第二会话连接,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经过会话管理实体;会话建立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会话和第二会话,确定与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第三终端建立三方会话。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发送重定向请求给第一终端对应的会话管理实体,使得第一终端对应的用户面功能实体将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重新定向至第一终端,即第一终端能够接收到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同时,在与第三终端建立第二会话连接后,第一终端还会接收到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根据第一会话和第二会话,实现两个使用移动终端中安装的应用程序的用户和第三个直接使用移动终端的用户建立三方会话,提升客户体验度。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流程方框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一会话和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的处理方法流程方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流程方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三方会话的建立装置方框图;
图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三方会话的建立系统方框图。
在附图中:
401:重定向模块 402:连接建立模块
403:会话建立模块
601: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 602:用户面功能实体
603:第一终端中的第一应用程序 604: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
605:会话管理实体 606:第五代通信网络中的核心网
607:第三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用于使两个使用移动终端中安装的应用程序的用户和第三个直接使用移动终端的用户建立三方会话。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中的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本方案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图1为本实施方式中的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第一终端。该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101中,发送重定向请求给第一终端对应的会话管理实体,以使第一终端对应的用户面功能实体将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重新定向至第一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会话为第一终端中的第一应用程序与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建立的会话,重定向请求包括第一会话的标识。第一终端将重定向请求发送给第一终端对应的会话管理实体,会话管理实体会根据该重定向请求中的第一会话的标识,查找到第一终端对应的用户面功能实体,进而将该重定向请求转发给该用户面功能实体,使得用户面功能实体能够将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转发至第一终端,使得第一终端可以获得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
其中,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包括:本地的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发送的第二业务数据;本地的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均包括:文本数据、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例如,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为智能手机,并且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上均安装了第三方的应用程序(例如,社交类软件等),第一智能手机通过其上安装的第一应用程序与第二智能手机中的安装的应用程序,建立了音频或视频通话,并且在音频或视频通话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文本的交流。由于第一智能手机内的第一应用程序采用的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连接,因此,该音频或视频通话的业务数据是经由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用户面功能实体转发的。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的会话管理实体可以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The5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中的会话管理实体(SessionManagement Function,SMF),其中的用户面功能实体可以是5G网络中的用户面功能(UserPlane Function,UPF)实体。
其中的业务数据包括文本数据、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中的至少一种,以上对于业务数据的说明,仅是举例说明,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定,在此不做限制,其他未举例说明的业务数据的类型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步骤102中,与第三终端建立第二会话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与第三终端之间建立的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经过会话管理实体。其中,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包括:本地的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三业务数据;第三业务数据包括:文本数据、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发送呼叫请求给会话管理实体,呼叫请求包括三方会话标识,以使会话管理实体转发呼叫请求给第三终端;响应于会话管理实体转发的、第三终端返回的呼叫响应,确定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与第三终端建立第二会话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可以是根据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协议生成的用于通信的应用程序,例如,符合5G通信网络协议的协议层程序。而第三终端也是使用与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类型相同的应用程序与第一终端进行通信,因此,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需要经过通信网络中的用户面功能实体。另外,因呼叫请求中包括三方会话标识,使得第三终端能够获知,将要建立的第二会话会与第一会话相配合,形成三方会话的通信方式。
例如,在5G通信网络中,第一智能手机发送呼叫请求给SMF实体,以使SMF实体转发呼叫请求给第三智能手机;第一智能手机接收到SMF实体转发的、第三智能手机返回的呼叫响应,确定第一智能手机中的第二应用程序与第三智能手机建立第二会话连接。
在步骤103中,根据第一会话和第二会话,确定与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和第三终端建立三方会话。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可根据以下步骤来实现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和第三终端三者之间建立三方会话。具体步骤如图2所示。
在步骤201中,响应于用户面功能实体转发的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对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处理后的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后的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包括: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使得处理后的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能够体现第一终端的信息,同时体现第二终端的信息。
例如,第一业务数据为第一终端采集到的第一视频图像,第二业务数据为第二终端采集到的第二视频图像,则处理后的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为包含以上两个视频图像的信息。可使用两个窗口同时显示以上两个视频图像的信息,例如,第一视频图像在第一窗口内显示,第二视频图像在第二窗口内显示,使得用户可以同时看到以上两个视频图像的信息。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对采集到的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进行数据的融合,获得第一融合业务数据。其中的第一融合业务数据可以是将第一业务数据中的文本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中的文本数据进行混合编辑,也可以是将第一业务数据中的音频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中的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还可以是将第一业务数据中的视频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中的视频数据进行混编处理;或者是以上三种不同数据类型的处理方法中的至少两种进行排列组合,例如,同时进行音频和视频数据的处理,即对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同时,对对视频数据进行混编。
在步骤202中,发送处理后的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给第三终端。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将步骤201中获得的处理后的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或,第一融合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三终端。
在步骤203中,响应于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对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处理后的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后的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包括: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三业务数据,使得处理后的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能够体现第一终端的信息,同时体现第三终端的信息。
例如,第一业务数据为第一终端采集到的第一视频图像,第三业务数据为第三终端采集到的第三视频图像,则处理后的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为包含以上两个视频图像的信息。可使用两个窗口同时显示以上两个视频图像的信息,例如,第一视频图像在第一窗口内显示,第三视频图像在第二窗口内显示,使得用户可以同时看到以上两个视频图像的信息。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对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三业务数据进行数据的融合,获得第二融合业务数据。其中的对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三业务数据进行数据的融合,可以是对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三业务数据进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种:对文本数据进行编辑,对音频数据进行混音,或,对视频数据进行混编。
例如,仅进行视频数据的混编,或,同时对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三业务数据进行音频和视频数据的融合,即对音频数据进行混音的同时,对视频数据进行混编。
在步骤204中,发送处理后的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给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将步骤203中获得的处理后的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或,第二融合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是与第一终端中的第一应用程序类型相同的应用程序,例如,社交类软件等。
在步骤205中,根据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和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获得处理后的业务数据,并显示处理后的业务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一会话中的第二业务数据提炼出来,同时将第二会话中的第三业务数据提炼出来,通过对第二业务数据和第三业务数据的处理,使得第一终端能够同时显示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返回的第二业务数据,和,第三终端返回的第三业务数据。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获取第一会话中的第二业务数据;获取第二会话中的第三业务数据;对第二业务数据和第三业务数据进行数据的融合,获得第三融合业务数据,在本地显示第三融合业务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的对第二业务数据和第三业务数据进行数据的融合可以是,对第二业务数据和第三业务数据进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种:对文本数据进行编辑,对音频数据进行混音,或,对视频数据进行混编。
例如,第二业务数据为第二终端采集到的第二视频图像,第三业务数据为第三终端采集到的第三视频图像,则第三融合业务数据为将以上两种视频图像进行混编,使得第一终端的用户能够同时观看到第二视频图像和第三视频图像。例如,第二视频图像在第一窗口内显示,第三视频图像在第二窗口内显示,使得用户可以同时看到以上两个视频图像的信息。以上仅是举例说明,在实际中可存在多种不同的对业务数据进行融合的方式,其他未举例的融合方式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发送重定向请求给第一终端对应的会话管理实体,使得第一终端对应的用户面功能实体将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重新定向至第一终端,即第一终端能够接收到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同时,在与第三终端建立第二会话连接后,第一终端还会接收到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根据第一会话和第二会话,实现两个使用移动终端中安装的应用程序的用户和第三个直接使用移动终端的用户建立三方会话,提升客户体验度。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发送重定向请求给第一终端对应的会话管理实体之前,还需要建立第一会话,并获得第一会话的传输参数和信令参数。
图3为本实施方式中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第一终端。该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301中,第一终端中的第一应用程序与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建立第一会话。
其中,第一应用程序用于对第一会话所采用的媒体控制信令和会话描述协议进行解析和转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中的第一应用程序采用的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连接,因此,该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是经由用户面功能实体转发的。另外,由于第一终端中的第一应用程序通过第三方服务器(例如,微信对应的服务器)与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进行通信,第一应用程序需要对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发送来的、经由用户面功能实体转发的业务数据进行解析和转换,使得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例如智能手机的移动通信协议层程序)可以理解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发送来的业务数据。
在步骤302中,若确定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发送建立第二会话请求给第三终端,则发送接管会话请求给第一应用程序。
需要说明的是,接管会话请求用于使第一应用程序能够获知第一会话的相关信令数据,即将原第二应用程序与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一会话的信令数据,转移至第一应用程序。其中的信令数据包括会话建立的请求消息、响应消息、数据解析消息等以及各个信令消息中所携带的第一会话的配置参数等。以上对于信令数据的说明,仅是举例说明,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定,在此不做限制,其他未举例说明的信令数据的类型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步骤303中,响应于第一终端中的第一应用程序返回的接管会话响应,获得第一会话的传输参数和第一会话的信令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01中的重定向请求还包括:第一会话的传输参数、第一会话的信令参数和第一终端的地址,第一会话的传输参数包括传输层协议的类型,第一会话的信令参数包括信令的协议类型。在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接收到第一应用程序返回的接管会话响应时,该接管会话响应包括第一会话的传输参数和第一会话的信令参数,第一终端的第二应用程序根据以上第一会话的传输参数、第一会话的信令参数、以及第一终端的地址和第一会话的标识生成重定向请求,并根据第一会话的标识查找到对应的用户面功能实体,将该重定向请求发送给该用户面功能实体,使得该用户面功能实体能够将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转发给第一终端,进而使第一终端能够获知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
具体实现时,其中的第一终端的地址,可以是第一终端中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地址,也可以是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的地址。当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第一会话时,第一终端的地址为第一终端中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地址,当第一终端与第三终端进行第二会话时,第一终端的地址为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的地址。
具体实现时,可建立一个或多个五元组来传输第一会话的传输参数和第一会话的信令参数,例如:传输五元组A(第一应用程序的地址,第一应用程序的端口号,第二应用程序的地址,第二应用程序的端口号,第一会话的传输参数),和,信令五元组B(第一应用程序的地址,第一应用程序的端口号,第二应用程序的地址,第二应用程序的端口号,第一会话的信令参数),其中的第一会话的传输参数可包括传输层协议的类型,例如: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和用户数据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等,其中的第一会话的信令参数可包括信令的协议类型,例如:会话描述协议(SessionDescription Protocol,SDP)或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等。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对于传输参数和信令参数的说明,仅是举例说明,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定,在此不做限制,其他未举例说明的传输参数和信令参数的类型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步骤304中,发送重定向请求给第一终端对应的会话管理实体,以使第一终端对应的用户面功能实体将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重新定向至第一终端。
在步骤305中,与第三终端建立第二会话连接。
在步骤306中,根据第一会话和第二会话,确定与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和第三终端建立三方会话。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步骤304~306,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步骤101~103的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终端中的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之间的信令交互,完成第一会话的建立,并使得第一会话的相关信令数据转移至第二应用程序上,即第二应用程序能够获知第一会话的信令数据,为后续的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的重定向做准备;使得第一终端在完成重定向之后,能够获得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同时,在与第三终端建立第二会话连接后,第一终端还会接收到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根据第一会话和第二会话,实现两个使用移动终端中安装的应用程序的用户和第三个直接使用移动终端的用户建立三方会话,提升客户体验度。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括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三方会话的建立装置,该装置的具体实施可参见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关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装置的具体实施也可参见第二实施方式的相关描述,但不局限于以上两个实施例,其他未说明的实施例也在本装置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4所示,该装置主要包括:重定向模块401,用于发送重定向请求给第一终端对应的会话管理实体,以使第一终端对应的用户面功能实体将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重新定向至第一终端,第一会话为第一终端中的第一应用程序与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建立的会话,重定向请求包括第一会话的标识;连接建立模块402,用于与第三终端建立第二会话连接,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经过会话管理实体;会话建立模块403,用于根据第一会话和第二会话,确定与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第三终端建立三方会话。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各模块均为逻辑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此外,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方式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三方会话的建立系统,如图5所示,该系统具体包括: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601、用户面功能实体602(UPF)、第一终端中的第一应用程序603、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604、会话管理实体605(SMF)、第五代通信网络中的核心网606和第三终端607。
在步骤501中,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终端中的第一应用程序603和第二用户所使用的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601正在进行基于应用程序(例如微信、QQ等)的视频通话。由于第一终端中的第一应用程序601当前采用的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连接,因此,该视频通话的业务数据经由用户面功能实体602转发。
在步骤502中,若使用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希望将使用第三终端607的第三用户加入到通话中,进而形成三方通话时,第一用户需要通过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604(例如:第一终端的电话拨号盘)发送建立第二会话请求给第三终端607(例如:拨打第三终端607的手机号码)。其中,第二会话请求中包括三方会话标识,用以标记将形成三方会话的通信方式,第三终端607可以是一个5G的标准话机终端。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当第一用户使用第一终端的拨号盘以尝试建立三方通话时,调用操作界面路径一般是:轻触当前通话界面,调出操作按钮组,其中包括“发起三方通话”按钮。点击“发起三方通话”按钮,出现“对端用户类型”选项。其中包括“普通话机”选项,点击“普通话机”选项,出现“电话拨号盘”。
在步骤503中,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604发送接管会话请求给第一终端中的第一应用程序603。
其中的接管会话请求是要求第二应用程序604接管第一应用程序603中的第一会话的相关信令数据。
在步骤504中,第一终端中的第一应用程序603接收到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604发送的接管会话请求后,建立一个或多个五元组来传输第一会话的传输参数和第一会话的信令参数。
其中的五元组可以是传输五元组A(第一应用程序的地址,第一应用程序的端口号,第二应用程序的地址,第二应用程序的端口号,第一会话的传输参数),或,信令五元组B(第一应用程序的地址,第一应用程序的端口号,第二应用程序的地址,第二应用程序的端口号,第一会话的信令参数),也可以是其他符合需求的五元组,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定,在此不做限制,其他未举例说明的五元组的组成元素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步骤505中,第一终端中的第一应用程序603发送接管会话响应给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604,使得第一应用程序603能够对第一会话所采用的媒体控制信令和会话描述协议进行解析和转换,同时使第二应用程序604获得第一会话的传输参数和第一会话的信令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604不一定总能正确解析来自第三方服务器的、第一会话所采用的媒体控制信令和会话描述协议。此时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604需要将经由UPF转发的、第三方服务器发送的信令数据重新转交第一终端中的第一应用程序603进行解析,然后将解析结果返回给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604。
第一会话的传输参数可以是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或用户数据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等;其中的第一会话的信令参数可包括信令的协议类型,例如:会话描述协议(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SDP)或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等。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对于传输参数和信令参数的说明,仅是举例说明,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定,在此不做限制,其他未举例说明的传输参数和信令参数的类型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步骤506中,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604发送重定向请求给SMF,该重定向请求中包括:第一会话的标识、第一会话的传输参数、第一会话的信令参数和第一终端的地址,其中,第一会话的传输参数包括传输层协议的类型,第一会话的信令参数包括信令的协议类型。
在步骤507中,SMF根据第一会话的标识定位到对应的UPF,并向UPF转发步骤506中的重定向请求。
在步骤508中,UPF按照SMF的命令,将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重定向至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604。
在步骤509中,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604对本地采集到的第一业务数据(例如:由摄像头采集到的视频数据、由麦克风采集到的音频数据、通过手机键盘输入的文本数据等)与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601发送的第二业务数据(例如:由第二终端中的摄像头采集到的视频数据、由麦克风采集到的音频数据、通过手机键盘输入的文本数据等)进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种:对文本数据进行编辑,对音频数据进行混音,或,对视频数据进行混编(例如:本地的视频图像在第一窗口内显示,而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601的视频图像在第二窗口内显示),获得第一融合业务数据。
在步骤510中,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604向SMF发送呼叫请求给第三终端607。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604不能正确解析来自第三方服务器的、第一会话所采用的媒体控制信令和会话描述协议时,需要先将第二应用程序604接收到的、第三方服务器发送的信令数据发送给第一应用程序603,第一应用程序603进行协议转换后,将转换结果返回给第二应用程序604,第二应用程序604再将转换结果发送给第三终端607。
在步骤511中,SMF通过第五代通信网络中的核心网606向第三终端607转发步骤510中的呼叫请求。
在步骤512中,第三终端607对呼叫请求进行应答,发送呼叫响应给第五代通信网络中的核心网606,使得第五代通信网络中的核心网606转发该呼叫响应给SMF。
在步骤513中,SMF在接收到呼叫响应后,确定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与第三终端已建立第二会话连接,向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604发送第二会话连接已建立消息。
在步骤514中,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604将步骤509中的第一融合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三终端607。
同时,对本地采集到的第一业务数据(例如:由摄像头采集到的音视频数据、由麦克风采集到的音频数据、通过手机键盘输入的文本数据等)与第三终端607发送的第三业务数据(例如:由第三终端中的摄像头或麦克风采集到的音视频数据、通过手机键盘输入的文本数据等)进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种:对文本数据进行编辑,对音频数据进行混音,或,对视频数据进行混编(例如:本地的视频图像在第一窗口内显示,而第三终端607的视频图像在第二窗口内显示),获得第二融合业务数据,并将第二融合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601。
在步骤515中,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604对第三终端607发送的第三业务数据与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601发送的第二业务数据进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种:对文本数据进行编辑,对音频数据进行混音,或,对视频数据进行混编,(例如第三终端607的视频图像在第一窗口内显示,来自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601的视频图像在第二窗口内显示)。并进行本地回显,使得使用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能够获得同时获得第二业务数据和第三业务数据。
在步骤516中,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604、第三终端607和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601,经由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604进行业务数据的融合,完成三方通话。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终端中的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之间的信令交互,完成第一会话的建立,并使得第一会话的相关信令数据转移至第二应用程序上,即第二应用程序能够获知第一会话的信令数据,为后续的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的重定向做准备;使得第一终端在完成重定向之后,能够获得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同时,在与第三终端建立第二会话连接后,第一终端还会接收到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根据第一会话和第二会话,实现两个使用移动终端中安装的应用程序的用户和第三个直接使用移动终端的用户建立三方会话,提升客户体验度。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重定向请求给第一终端对应的会话管理实体,以使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用户面功能实体将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重新定向至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一会话为所述第一终端中的第一应用程序与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建立的会话,所述重定向请求包括所述第一会话的标识;
与第三终端建立第二会话连接,所述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经过所述会话管理实体;
根据所述第一会话和所述第二会话,确定与所述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和所述第三终端建立三方会话;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会话和所述第二会话,确定与所述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和所述第三终端建立三方会话步骤,包括:
响应于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转发的所述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对所述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处理后的所述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
发送所述处理后的所述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给所述第三终端;
响应于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对所述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处理后的所述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
发送所述处理后的所述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给所述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
根据所述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获得处理后的业务数据,并显示所述处理后的业务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包括:
本地的第一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发送的第二业务数据;
所述本地的第一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二业务数据,均包括:文本数据、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包括:本地的第一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三业务数据;
所述第三业务数据包括:所述文本数据、所述音频数据和所述视频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处理后的所述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步骤,包括:
对采集到的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二业务数据进行数据的融合,获得第一融合业务数据;
所述发送所述处理后的所述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给所述第三终端步骤,包括:
发送所述第一融合业务数据给所述第三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所述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处理后的所述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步骤,包括:
对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三业务数据进行数据的融合,获得第二融合业务数据;
所述发送所述处理后的所述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给所述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步骤,包括:
发送所述第二融合业务数据给所述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获得处理后的业务数据,并显示所述处理后的业务数据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会话中的所述第二业务数据;
获取所述第二会话中的所述第三业务数据;
对所述第二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三业务数据进行数据的融合,获得第三融合业务数据,在本地显示所述第三融合业务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二业务数据进行数据的融合步骤,所述对所述第二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三业务数据进行数据的融合步骤,以及,所述对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三业务数据进行数据的融合步骤中的任意一个数据融合,包括:
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种:
对所述文本数据进行编辑,对所述音频数据进行混音,或,对所述视频数据进行混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第三终端建立第二会话连接步骤,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发送呼叫请求给所述会话管理实体,以使所述会话管理实体转发所述呼叫请求给所述第三终端,所述呼叫请求包括三方会话标识;
响应于所述会话管理实体转发的、所述第三终端返回的呼叫响应,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中的所述第二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三终端建立第二会话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定向请求,还包括:
所述第一会话的传输参数、所述第一会话的信令参数和所述第一终端的地址,所述第一会话的传输参数包括传输层协议的类型,所述第一会话的信令参数包括信令的协议类型;
在所述发送重定向请求给第一终端对应的会话管理实体步骤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中的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建立所述第一会话,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用于对所述第一会话所采用的媒体控制信令和会话描述协议进行解析和转换;
若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中的第二应用程序发送建立第二会话请求给所述第三终端,则发送接管会话请求给所述第一应用程序;
响应于所述第一终端中的所述第一应用程序返回的接管会话响应,获得所述第一会话的传输参数和所述第一会话的信令参数,所述接管会话响应包括所述第一会话的传输参数和所述第一会话的信令参数。
9.一种三方会话的建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重定向模块,用于发送重定向请求给第一终端对应的会话管理实体,以使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用户面功能实体将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重新定向至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一会话为所述第一终端中的第一应用程序与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建立的会话,所述重定向请求包括所述第一会话的标识;
连接建立模块,用于与第三终端建立第二会话连接,所述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经过所述会话管理实体;
会话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会话和所述第二会话,确定与所述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所述第三终端建立三方会话;
其中,所述会话建立模块,具体用于响应于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转发的所述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对所述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处理后的所述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发送所述处理后的所述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给所述第三终端;响应于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对所述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处理后的所述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发送所述处理后的所述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给所述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根据所述第一会话的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二会话的业务数据,获得处理后的业务数据,并显示所述处理后的业务数据。
CN201910790014.0A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5050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0014.0A CN110505070B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0014.0A CN110505070B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5070A CN110505070A (zh) 2019-11-26
CN110505070B true CN110505070B (zh) 2021-07-27

Family

ID=68589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90014.0A Active CN110505070B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050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7198A (zh) * 2021-02-18 2021-06-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方法和处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0083A (zh) * 2006-05-26 2007-1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呼叫转向方法及系统
CN101931618B (zh) * 2010-03-17 2013-02-2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sip协议扩展的会话业务实现方法
CN102299908B (zh) * 2010-06-24 2014-1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间媒体切换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US20160156782A1 (en) * 2014-12-02 2016-06-02 Kirusa, Inc. Outgoing Media Message Management
CN109565668B (zh) * 2016-08-23 2020-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会话管理方法及装置
US10531420B2 (en) * 2017-01-05 2020-01-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pplication-friendly protocol data unit (PDU) session manage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5070A (zh) 2019-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15332B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EP2879364B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US10798138B2 (en) Instant call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769792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st optimization of cellular networks indication
US7917640B2 (en) Communication bandwidth control method for a broadcast communication system, a server and a user terminal used in a broadcast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program
US9602553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VOIP call in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US20140313280A1 (en) Video-phone device
CN108347337B (zh) 会议通信方法和装置
EP186084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placing media stream in a communication process of a terminal
CN113099055A (zh) 一种通信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227893A (zh) 基于在线会议的终端呼叫入会方法和系统
CN108574689B (zh) 一种可视通话的方法和装置
CN110505070B (zh) 一种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0493022B (zh) 一种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505593B (zh) 一种实现三方通话的方法及装置
WO2023005524A1 (zh) 订单支付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设备及系统
CN107846382B (zh) 一种融合通信中多屏共享的方法、服务器、终端及系统
CN105120524A (zh) 一种建立通信连接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US20130101106A1 (en) Processing Data
CN110380876B (zh) 群聊业务实现方法、装置、系统、终端、服务器及介质
CN110505356B (zh) 通话建立方法和通话建立系统
US20140211788A1 (en) Method and a system to discover and establish an enriched communication channel in a voice call
US784021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sence indication of cellular telephones
US8730944B2 (en) Method and entities for providing call enrichment of voice calls and semantic combination of several service sessions to a virtual combined service session
CN107786836B (zh) 一种音视频会话业务实现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