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05036A - 传输以极化码编码的数据的方法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输以极化码编码的数据的方法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05036A
CN110505036A CN201910362163.7A CN201910362163A CN110505036A CN 110505036 A CN110505036 A CN 110505036A CN 201910362163 A CN201910362163 A CN 201910362163A CN 110505036 A CN110505036 A CN 1105050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t sequence
bit stream
transmission
sequence
b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621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欣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6/226,67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20190356418A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ublication of CN1105050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50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3Linear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输以极化码编码的数据的方法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不限于):确定用于传输的位序列;将位序列划分成第一位序列以及第二位序列;产生以极化码编码的第一传输位流,第一传输位流从最可靠到最不可靠排序且包括第一位序列;产生以极化码编码的第二传输位流,第二传输位流从最可靠到最不可靠排序且包括第二位序列,其中第一传输位流具有与第二传输位流相同的长度;传输第一传输位流;以及传输第二传输位流。

Description

传输以极化码编码的数据的方法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电子装置使用的传输以极化码编码的数据的方法和一种使用所述方法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5G通信领域中,已提出各种技术来提高控制信道的可靠性。在常规LTE通信系统中,已使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来携带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通常用来指示针对每用户装置的下行链路(downlink;DL)或上行链路(uplink;UL)的资源指定。DCI具有可取决于具体部署情形而改变的不同格式。图1示出通过DCI 101分配资源的常规技术。根据DCI 101,可为第一用户(user equipment;UE)分配第一下行链路许可102,且可为第二用户分配第二下行链路许可103。在第一用户对根据DCI的第一下行链路许可102进行解码时,第一用户将从如由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PDSCH)中的第一下行链路许可102指示的物理资源获得所述第一用户的酬载,且在第二用户对根据DCI的第二下行链路许可103进行解码时,第二将从如由PDSCH中的第二下行链路许可103指示的另一物理资源获得所述第二的酬载。
极化码是目前已知的错误更正码。在5G通信领域中,已证明极化码能够可靠地用于在现场试验期间控制信道的信道编码。因此,已在如图2中所见的未来5G通信系统中采用极化码,所述图2绘示极化码将是待用于传输DCI 201的信道编码方案。使用极化码的通信信道极化成两个类型的信道,因为每一个信道将是几乎无噪声的信道或非常嘈杂的信道。几乎无噪声的信道将用于传输,且非常嘈杂的信道将被冻结且单独留下不使用。因此,借助极化码编码的位流(也就是极化序列)通常将具有借助几乎无噪声的信道传输的信息位和借助非常嘈杂的信道传输的冻结位。
图3示出使用极化码的常规信道编码方案的方块图。尺寸N内核的极化可靠性序列可被表征为具有位索引U={U0,U1,…,UN-1},可靠性被表征为W(U0)<W(U1)<…<W(UN-1),这意味着更高编索引位(higher indexed bits)是更可靠的。冻结集合索引大致被表征为UF={U0,U1,…,U|UF|-1}。包括循环冗余校验(cycle redundancy check;CRC)位或PC码位的信息位被表征为UI={U|UF|,U|UF-1|,…,UN-1,UF,UF+1,…,UN-1}。举例来说,馈入定序为{B0,B1,…,B9}的10个位且根据图4中所绘示的Ui索引在U0、U1、…、UN-1当中选择10个位置,所述Ui索引待由从0~63编索引的64位极化码编码用于传输。10个位将由64个索引的最末10个索引(索引401)放置,且因此将由如图4中所绘示的编索引57 58 60 31 47 55 59 61 62 63的位来放置。
一般来说,假设存在待在具有以常规极化码编码的N个位的位流中传输的A个位,那么A个位将在A个最可靠的位置(即,可靠性序列U的最末A个索引)中携带,在传输之前由极化编码器编码。
图4A示出典型的极化编码和解码程序。|A|位的集合A放置在可靠位置中以在馈入到极化编码器中之前形成尺寸|B|>|A|的更大的集合B。在极化编码之后,具有尺寸|B|的集合C可通过待由接收器接收为尺寸|B|位的集合Y的信道来传输。尺寸|A|的初始集合A'可以有可能通过对来自极化解码器的|B|位进行解码来从Y恢复。
由于A表示为A={A0,A1,…,A9},所以假设A的尺寸是10,B和C的尺寸是64,那么C将是编码成64个位的A。因此,对图3的情形来说,左侧上的输入位将是包括A的10个位的64个位且54个冻结位设定为二进位值0,且右侧上的输出位将是64个位。图4B示出作为实例的对10个位进行编码的尺寸64极化编码器。U索引从最不可靠索引到最可靠索引排序。因此,将挑选出待放置到编码A位中的最可靠U索引位。对图4的情形来说,U索引位的10个最可靠位401是i=57,58,60,31,47,…,62,63)。U索引位的其余位用作设定为二进位值0的冻结位。因此,参考图4B,A0放置在U31中,A1放置在U47中,A2放置在U55中…A9放置在U63中,等等。U索引位的其余位设定为二进位值0。通过使用图3的信道编码方案,可计算出C的集合。
为了进一步提高DCI可靠性,已提出若干技术。一个技术是通过减少常规DCI的位的数目来使用紧凑DCI。由于具有更少的位通常将使得可靠性提高,所以这种技术将提高DCI的可靠性。然而存在缺点,所述缺点包括系统或调度可靠性降低以及盲检测的数目增大。另一技术是重复传输PDCCH。然而,虽然重复将提高传输可靠性,但是将不可避免地增大传输延迟。因此,在这个时候,可实现控制信道可靠性提高且同时还最小化上文所描述缺点的技术可以是有帮助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由电子装置使用的传输以极化码编码的数据的方法和一种使用所述方法的电子装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一个中,本发明涉及一种由传输器使用的数据传输方法,方法包括(不限于):确定用于传输的位序列;将位序列划分成第一位序列和第二位序列;产生以极化码编码的第一传输位流,第一传输位流从最可靠到最不可靠排序且包括第一位序列;产生以极化码编码的第二传输位流,第二传输位流从最可靠到最不可靠排序且包括第二位序列,其中第一传输位流具有与第二传输位流相同的长度;传输第一传输位流;以及传输第二传输位流。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一个中,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不限于):传输器;以及处理器,耦合到传输器且配置成至少执行:确定用于传输的位序列;将位序列划分成第一位序列和第二位序列;产生以极化码编码的第一传输位流,第一传输位流从最可靠到最不可靠排序且包括第一位序列;产生以极化码编码的第二传输位流,第二传输位流从最可靠到最不可靠排序且包括第二位序列,其中第一传输位流具有与第二传输位流相同的长度;通过使用传输器来传输第一传输位流;以及通过使用传输器来传输第二传输位流。
为了使得本发明的前述特征和优点便于理解,下文详细描述带有附图的示例性实施例。应理解,前文总体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且希望提供对如所要求的本发明的进一步阐释。
然而,应理解,此概述可能不含有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且因此并不意味以任何方式为限制性或限定性的。此外,本发明将包括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改进和修改。
附图说明
图1示出通过控制信道分配资源的常规技术。
图2示出用于在5G通信系统中对DCI进行信道编码的极化码的使用。
图3示出使用极化码的常规信道编码方案的方块图。
图4示出常规极化码的位序列。
图4A示出典型的极化编码和解码程序。
图4B示出作为实例的对10个位进行编码的尺寸64极化编码器。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一个的借助极化码编码的控制信道传输的方案。
图5A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一个的借助极化码编码的控制信道传输的实例。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一个的具有借助极化码编码的CRC位的控制信道传输的方案。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一个的借助极化码编码的控制信道传输的替代变体。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一个的借助极化码编码的控制信道传输的另一组替代变体。
图9示出借助极化码编码的控制信道传输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一个的具有借助极化码编码的CRC位的控制信道传输的位映射。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一个的由电子装置使用的传输以极化码编码的数据的方法。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一个的使用传输以极化码编码的数据的方法的电子装置。
【符号说明】
101、201: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102:第一下行链路许可
103:第二下行链路许可
401:索引
501、601:第一传输位流
502、602:第二传输位流
701、801:第一情形
702、802:第二情形
703、803:第三情形
704、804:第四情形
1201:硬件处理器
1202:硬件收发器
1203:非暂时性存储介质/存储介质
A、A'、B、C、Y:集合
A1:第一位序列
A2:第二位序列
b0、b1、b2、b3、b4、b5、bk-2、bk-1:位索引
B0、B1、B2、B60、B61、B62、B63:输出位
BCH:广播信道
CRC1:第一错误更正位集合
CRC12:第二错误更正位集合
CRC2:第三错误更正位集合
CRC21:第四错误更正位集合
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DL-SCH: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f1、f2:频带或频率块
F1:第一冻结位集合
F2:第二冻结位集合
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码
PCH:呼叫信道
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S1101、S1102、S1103、S1104、S1105、S1106:步骤
T1、T2:时间
TrCH:传输信道
U0、U1、U2、U3、U4、U5、U6、U7、U31、U60、U61、U62、U63、Ui、UN/2-1
UN/2、UN-1:位索引
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UL-SCH: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WN-2:信道编码矩阵
X0、X1、XN/2-1、XN/2、XN-1:输出位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当前示例性实施例,附图中示出了所述示例性实施例的实例。只要可能,相同附图标号在附图和描述中用以代表相同或相似部件。
本发明提出一种传输以极化码编码的数据的方法和一种传输以极化码编码的数据的电子装置。所述方法可适用于传输例如DCI的控制信道信息。尽管本发明的其余部分描述传输DCI(其通常在PDCCH内携带),但如在本发明中描述的技术可扩展其它类型的控制信道信息。另外,本发明提出传输完整控制信道信息(例如,全部DCI)以及呈紧凑形式但具有智能重复的控制信道信息(例如,紧凑DCI)。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一个的借助极化码编码的控制信道传输的方案。图5的方案适合于完整DCI和紧凑DCI两者。假设基站已确定将具有位序列的完整DCI传输到用户,且A代表完整DCI,那么提出的技术会将A拆分成两个部分,即A1和A2,使得A=(A1U A2),其中A1是第一位序列且A2是第二位序列。换句话说,A1是完整DCI的一部分且A2是完整DCI的另一部分,但本发明不限于将DCI仅拆分成两个部分。提出的技术可扩展到将DCI拆分成大于两个部分。A1的长度可与A2的长度相同、可小于或大于A2的长度。
A1将放置到第一传输位流501的一部分中,所述第一传输位流接着由极化编码器编码,从最可靠到最不可靠排序,且待在时间T1处传输。待编码的第一传输位流501将进一步包括后接A1的第一冻结位集合F1。A2将同样放置到第二传输位流502的一部分中,所述第二传输位流接着由极化编码器编码,从最可靠到最不可靠排序,且待在时间T2处传输。此外,待编码的第二传输位流502将同样包括后接第二冻结位集合(F2)的A1。A1是已重复一次的第一位序列。对包括A1的第一传输位流501的编码和对包括A1和A2的第二传输位流502的编码可基于任何已知的极化码技术。第一传输位流501通常将与第二传输位流502具有相同长度,且时间T2将发生在时间T1之后。
对图5的实施例来说,A1将比A2含有更关键的信息且因此首先传输A1。在这个示例性实施例中,A1的长度比A2长且因此大多数信息在时间T1处传输,且A1将随后由例如用户的接收器端解码。待编码在时间T2处传输的第二传输位流502包括占据第二传输位流502的最可靠位置的A2,且A1将在比A2的位置更不可靠的位置中重复一次。然而,由于A1重复一次,所以A1将同样很可能可靠地由用户解码。在获得A1和A2两者之后,完整DCI将是除A2之外还有A1。
图5A绘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一个的借助尺寸64极化编码器编码的控制信道传输的实例。参考图5的实例,假设A是10个位={M0,M1,M2,…,M9},A1是4个位={M0,M1,M2,M3},且A2是6个位={M4,M5,…,M9}。在时间T1处,4个A1位将与60个冻结位组合且装载到图5A的尺寸64极化编码器的左侧中。特定来说,M0放置在U59中,M1放置在U61中,M2放置在U62中,且M3放置在U63中。因此,可通过尺寸64极化编码器来计算出第一传输位流501的64个位。在时间T2处,具有A2位的10个位比与54个冻结位组合的A1位放置在更可靠的位置中,接着将64个总位装载到64位极化编码器的左侧中,其中M4放置到U47中,M5放置到U55中,M6放置到U59中,M7放置到U61中,M8放置到U62中,M9放置到U64中,M0放置到U31中,M1放置到U57中,M2放置到U58中,且M3放置到U60中。因此,可相应地通过图5A的尺寸64极化编码器来计算出第二传输位流502的64个位。
除额外使用CRC位以进一步提高A1和A2的可靠性外,图6示出与图5类似的方案。此外,在第一传输位流601中,A1将后接CRC1,且A2同样在第二传输位流602中重复但A2相对于A1的位置翻转了。如图6中所绘示,第一传输位流601包括由极化码编码且从最可靠到最不可靠排序的序列A1、序列CRC1、序列A2、序列CRC12以及序列F1。相较于图5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传输位流601进一步包括第一错误更正位集合CRC1,所述第一错误更正位集合可基于任何已知的错误更正方案且保护A1的信号完整性。第二错误更正位集合(CRC12)将保护A1与随后的A2的组合的信号完整性。类似地,第二传输位流602含有由极化码编码且从最可靠到最不可靠排序的序列A2、序列CRC2、序列A1、序列CRC21以及序列F2。相较于图5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二传输位流602进一步包括第三错误更正位集合CRC2,所述第三错误更正位集合可基于任何已知的错误更正方案且保护A2的信号完整性。第四错误更正位集合(CRC21)将保护A2与随后的A1的组合的信号完整性。
对第一传输位流601来说,假设A1在解码时不含有错误,那么可通过使用CRC1来检测和调整A1的完整性。由于A2比A1在更不可靠的位置中传输,所以A2可具有通过使用CRC12发现的不可校正的错误位。即使A2无法可靠地解码,但在时间T2处,A2在第二传输位流602中高度可靠的位置处重复。由于A1在时间T1处校正且A2在时间T2处放在可靠位置中,所以A2在时间T2处可以是高度可靠的。一旦在由CRC2校验之后认为A2高度可靠,那么可从A2+A1的组合中挑出A1且通过使用CRC21来校正A1。
已从第二传输位流602解码的A1可与来自第一传输位流601的A1进行比较,因为假设来自第一传输位流601和第二传输位流602两者的A1是相同的。类似地,可以包括重复以及CRC校验的多个方式来校验和校正A2的信号完整性,所述CRC校验包括CRC2、CRC21以及CRC12。
一般来说,在接收第一传输位流601后,用户就可对从第一传输位流601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缓冲。在接收第二传输位流602后,用户就将能够基于放在可靠位置中的A1或A2而从A1或A2获得最可靠的位流。在获得最可靠位流(其为A1或A2中的一个)之后,用户将能够基于重复和/或CRC校验来获得另一位流。
为了进一步详细叙述如图5和图6中所绘示的使用紧凑数据、重复信息以及错误更正码的概念,图7示出借助极化码编码的控制信道传输的若干变体。可基于用户相对于其服务基站的部署位置来选择若干变体中的一个。更具体地说,图7绘示包括第一情形701、第二情形702、第三情形703以及第四情形704的四个变体。
对第一情形701来说,第一传输位流可包括A1和F1且在时间T1处传输,第二传输位流可包括后接A1的A2,A1后接F2。第一情形701中的A1针对第二传输位流重复但在更不可靠的位置中。当在第一情形701下操作时,所有用户可在时间T1处对A1进行解码。替代性地,用户可划分成靠近基站覆盖范围边缘处的基站边缘用户(cell edge UE)和不靠近基站覆盖范围的任何边缘处的邻近基站用户。由于将小区的边缘处的信号视为更不可靠,所以可要求边缘用户在时间T1处获得第一传输位流且在时间T2处获得第二传输位流两者,以便可靠地获得A1和A2两者。对将能够获得更可靠信号的邻近基站用户来说,邻近基站用户将仅需要在时间T2处对第二传输位流进行解码以可靠地获得A1和A2两者。因此,在第一情形701下,邻近基站用户可节省功率。
对第二情形702来说,第一传输位流可包括A1、A2以及F1且在时间T1处传输,第二传输位流可包括后接F2的A2。第二情形702中的A2针对第一传输位流重复但在更不可靠的位置中。当在第二情形702下操作时,邻近基站用户将仅需要获得第一传输位流且对第一传输位流进行解码以得到A1和A2两者。基站边缘用户将对从在时间T1处传输的第一传输位流解码的数据进行缓冲。在接收在时间T2处传输的第二传输位流之后,基站边缘用户将能够可靠地对来自第二传输位流的A2进行解码。通过将A2当作有效事前信息,基站边缘用户将能够可靠地对来自经缓冲数据的A1进行解码。
对第三情形703来说,第一传输位流可包括A2、A1以及F1且在时间T1处传输,第二传输位流可包括后接F2的A1。第三情形703中的A1针对第一传输位流重复但在更不可靠的位置中。当在第三情形703下操作时,邻近基站用户将仅需要获得第一传输位流且对第一传输位流进行解码以得到A1和A2两者。基站边缘用户将对从在时间T1处传输的第一传输位流解码的数据进行缓冲。在接收在时间T2处传输的第二传输位流之后,基站边缘用户将能够可靠地对来自第二传输位流的A1进行解码。通过将A1当作有效事前信息,基站边缘用户将能够可靠地对来自经缓冲数据的A2进行解码。
对第四情形704来说,第一传输位流可包括后接F1的A1,且第二传输位流可包括后接F2的A2。当在第四情形704下操作时,在不考虑是基站边缘用户或邻近基站用户的情况下,所有用户将需要在时间T1处获得A1。此外,所有用户将需要在时间T2处获得A2。所有用户将需要对第一传输位流和第二传输位流两者进行解码以便获得A1和A2。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一个的借助极化码编码的控制信道传输的另一组替代变体。四个变体包括第一情形801、第二情形802、第三情形803以及第四情形804,所述情形类似于图3的四个情形701、情形702、情形703、情形703。但对每一个情形来说,第一传输位流和第二传输位流在不同的频带或频率块中传输。举例来说,第一情形801的第一传输位流在f1频带或频率块中传输,且第一情形801的第二传输位流在f2频带或频率块中传输,其中f1与f2不同或不与f2重叠。此外,对每一个情形来说,第一传输位流和第二传输位流可在相同时隙中同时传输。
图9示出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示例性实施例类似于图6且使用错误校正码,且逆转第一传输位流与第二传输位流之间的A1和A2的对应可靠性次序。然而,第一传输位流601在f1频带或频率块上传输且第二传输位流602在f2频带或频率块上传输。第一传输位流601和第二传输位流602可在相同时隙中同时传输。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一个的具有借助极化码编码的CRC位的控制信道传输的位映射。假定完整DCI具有从b0到bk-1编号的k个位,那么可将k个DCI位拆分成包括b0~b5的A1和包括b6~bk-1的A2。A1和A2逆转第一传输位流与第二传输位流之间的对应可靠性次序,但含有DCI位的相同子集合。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一个的由电子装置使用的传输以极化码编码的数据的方法。所述方法适合于传输控制信道的信息,所述控制信道可以是DCI或其它控制信道。电子装置可以是用户或具有5G能力和超出5G能力的任何通信装置。电子装置还可以是基站或在无线接入网或核心网络中的任何通信设备。
在步骤S1101中,电子装置将确定用于传输的位序列(例如,A=A1+A2+…)。在步骤S1102中,电子装置将把位序列(例如,序列A)划分成至少第一位序列(A1)和第二位序列(A2)。在步骤S1103中,电子装置将产生以极化码编码的第一传输位流(A1+F1),所述第一传输位流从最可靠到最不可靠排序。第一传输位流包括后接第一冻结位集合(F1)的第一位序列(A1)。在步骤S1104中,电子装置将产生以极化码编码的第二传输位流(A2+F2),所述第二传输位流从最可靠到最不可靠排序。第二传输位流包括后接第二冻结位集合(F2)的第二位序列(A2)。第一传输位流通常将具有与第二传输位流相同的长度。在步骤S1105中,电子装置将传输第一传输位流。在步骤S1106中,电子装置将传输第二传输位流。值得注意的是,步骤S1105可发生在步骤S1106之前或之后。步骤S1105和步骤S1106还可同时发生。可将含于第一位序列(A1)中的信息视为比含于第二位序列(A2)中的信息更关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一个中,第二传输位流可进一步包括第一位序列(A1),所述第一位序列位于第二位序列(A2)之后和第二冻结位集合(F2)之前。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一个中,第一传输位流进一步包括第二位序列(A2),所述第二位序列位于第一位序列(A1)之后和第一冻结位集合(F1)之前。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一个中,第一传输位流的传输可发生在第二传输位流的传输之后,其中将第二位序列(A2)视为比第一位序列(A1)更关键,且第二传输位流可进一步包括第一位序列(A1),所述第一位序列位于第二位序列(A2)之后和第二冻结位集合(F2)之前。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一个中,第一传输位流可进一步包括第一错误更正位集合(CRC1),所述第一错误更正位集合用于校验第一位序列(A1)且位于第一位序列(A1)与第一冻结位集合(F1)之间。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一个中,第一传输位流可进一步包括第二错误更正位集合(CRC12),所述第二错误更正位集合用于校验后接第二位序列(A2)的第一位序列(A1),且位于第二位序列(A2)之后和第一冻结位集合(F1)之前。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一个中,第二传输位流可进一步包括第三错误更正位集合(CRC2),所述第三错误更正位集合用于校验第二位序列(A1),且位于第二位序列(A2)之后和第二冻结位集合(F2)之前。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一个中,第二传输位流可进一步包括第四错误更正位集合(CRC21),所述第四错误更正位集合用于校验后接第一位序列(A1)的第二位序列(A2),且位于第一位序列(A1)之后和第一冻结位集合(F2)之前。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一个中,第一传输位流的传输可发生在第一频带中,且第二传输位流的传输可发生在另一频带但在相同时隙中。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一个中,第一位序列(A1)可与第二位序列(A2)具有不同长度。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一个的使用传输以极化码编码的数据的方法的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可以是用户或具有5G能力和超出5G能力的任何通信装置。电子装置还可以是基站或在无线接入网或核心网络中的任何通信设备。基站可包括(不限于)硬件处理器1201、硬件收发器1202以及非暂时性存储介质1203。硬件处理器1201电性连接到硬件收发器1202和非暂时性存储介质1203,且配置成至少用于实施由电子装置使用的传输以极化码编码的数据的方法以及所述方法的示例性实施例和替代变体,且方法可包括(不限于):确定用于传输的位序列;将位序列划分成第一位序列(A1)和第二位序列(A2);产生以极化码编码的第一传输位流,第一传输位流从最可靠到最不可靠排序且包括后接第一冻结位集合(F1)的第一位序列(A1);产生以极化码编码的第二传输位流,第二传输位流从最可靠到最不可靠排序且包括后接第二冻结位集合(F1)的第二位序列(A2),其中第一传输位流具有与第二传输位流相同的长度;传输第一传输位流;以及传输第二传输位流。
硬件收发器1202可包括配置成分别在射频中或在毫米波频率中传输和接收信号的一个或多个传输器和接收器。硬件收发器1202还可进行例如低噪声放大、阻抗匹配、频率混合、上变频或下变频、滤波、放大等的操作。硬件收发器1202可各自包括配置成在上行链路信号处理期间从模拟信号格式转换成数字信号格式且在下行链路信号处理期间从数字信号格式转换成模拟信号格式的一个或多个模拟-数字(analog-to-digital;A/D)转换器和数字-模拟(digital-to-analog;D/A)转换器。硬件收发器1202可进一步包括天线阵列,所述天线阵列可包括传输和接收全向天线波束或定向天线波束的一个或多个天线。
硬件处理器1201配置成处理数字信号且根据本发明所提出的示例性实施例来进行所提出的网络切片方法的程序。此外,硬件处理器1201可接入存储由硬件处理器1201指定的程序设计码、码本配置、经缓冲数据以及记录配置的非暂时性存储介质1203。硬件处理器1201可通过使用例如微处理器、微控制器、DSP芯片、FPGA等的可编程设计单元来实施。也可用单独的电子装置或IC来实施硬件处理器1201的功能。应注意,可用硬件或软件来实施硬件处理器1201的功能。
鉴于前述描述,本发明适合于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且能够提高以极化码编码的控制信道传输的可靠性而同时最小化与常规极化码传输方案相关联的缺点。
本申请的所公开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使用的元件、动作或指令不应解释为对本发明来说为绝对关键或必要的,除非明确地如此描述。此外,如本文中所使用,不定冠词“一(a或an)”中的每一个可包括大于一个项目。如果希望表示只有一个专案,那么将使用术语“单个(a single)”或类似语言。此外,如本文中所使用,在多个项目和/或多个项目类别的列表之前的术语“中的任一个(any of)”希望包括所述项目和/或项目类别个别地或结合其它项目和/或其它项目类别“中的任一个(any of)”、“中的任何组合(any combination of)”、“中的任何多个(any multiple of)”和/或“中的多个的任何组合(any combination ofmultiples of)”。另外,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集合(set)”希望包括任何数目的专案,包括零个。另外,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数目(number)”希望包括任何数目,包括零个。
将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所公开实施例的结构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化。鉴于前述,希望本发明涵盖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化,前提是所述修改和变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和其等效物的范围内。

Claims (22)

1.一种由电子装置使用的传输以极化码编码的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用于传输的位序列;
将所述位序列划分成第一位序列以及第二位序列;
产生以极化码编码的第一传输位流,所述第一传输位流从最可靠到最不可靠排序且包括所述第一位序列;
产生以极化码编码的第二传输位流,所述第二传输位流从最可靠到最不可靠排序且包括所述第二位序列,其中所述第一传输位流具有与所述第二传输位流相同的长度;
传输所述第一传输位流;以及
传输所述第二传输位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以极化码编码的数据的方法,其中传输所述第一传输位流发生在传输所述第二传输位流之前,且所述第一位序列比所述第二位序列更关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以极化码编码的数据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传输位流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位序列,所述第一位序列位于所述第二位序列之后以及第二冻结位集合之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以极化码编码的数据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传输位流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二位序列,所述第二位序列位于所述第一位序列之后以及第一冻结位集合之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以极化码编码的数据的方法,其中传输所述第一传输位流发生在传输所述第二传输位流之后,所述第二位序列比所述第一位序列更关键,且所述第二传输位流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位序列,所述第一位序列位于所述第二位序列之后以及第二冻结位集合之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输以极化码编码的数据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传输位流进一步包括第一错误更正位集合,所述第一错误更正位集合用于校验所述第一位序列,且位于所述第一位序列与所述第一冻结位集合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输以极化码编码的数据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传输位流进一步包括第二错误更正位集合,所述第二错误更正位集合用于校验后接所述第二位序列的所述第一位序列,且位于所述第二位序列之后以及所述第一冻结位集合之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以极化码编码的数据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传输位流进一步包括第三错误更正位集合,所述第三错误更正位集合用于校验所述第二位序列,且位于所述第二位序列之后以及第二冻结位集合之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输以极化码编码的数据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传输位流进一步包括第四错误更正位集合,所述第四错误更正位集合用于校验后接所述第一位序列的所述第二位序列,且位于所述第一位序列之后以及所述第二冻结位集合之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以极化码编码的数据的方法,其中传输所述第一传输位流发生在第一频带中,且传输所述第二传输位流发生在另一频带但在相同时隙中。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以极化码编码的数据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位序列具有与所述第二位序列不同的长度。
12.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
传输器;以及
处理器,耦合到所述传输器且配置成至少执行:
确定用于传输的位序列;
将所述位序列划分成第一位序列以及第二位序列;
产生以极化码编码的第一传输位流,所述第一传输位流从最可靠到最不可靠排序且包括所述第一位序列;
产生以极化码编码的第二传输位流,所述第二传输位流从最可靠到最不可靠排序且包括所述第二位序列,其中所述第一传输位流具有与所述第二传输位流相同的长度;
通过使用所述传输器来传输所述第一传输位流;以及
通过使用所述传输器来传输所述第二传输位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成传输所述第一传输位流发生在传输所述第二传输位流之前,且第一位序列比所述第二位序列更关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传输位流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位序列,所述第一位序列位于所述第二位序列之后以及第二冻结位集合之前。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传输位流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二位序列,所述第二位序列位于所述第一位序列之后以及第一冻结位集合之前。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成传输所述第一传输位流发生在传输所述第二传输位流之后,所述第二位序列比所述第一位序列更关键,且所述第二传输位流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位序列,所述第一位序列位于所述第二位序列之后以及第二冻结位集合之前。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传输位流进一步包括第一错误更正位集合,所述第一错误更正位集合用于校验所述第一位序列,且位于所述第一位序列与所述第一冻结位集合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传输位流进一步包括第二错误更正位集合,所述第二错误更正位集合用于校验后接所述第二位序列的所述第一位序列,且位于所述第二位序列之后以及所述第一冻结位集合之前。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传输位流进一步包括第三错误更正位集合,所述第三错误更正位集合用于校验所述第二位序列,且位于所述第二位序列之后以及第二冻结位集合之前。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传输位流进一步包括第四错误更正位集合,所述第四错误更正位集合用于校验后接所述第一位序列的所述第二位序列,且位于所述第一位序列之后以及所述第二冻结位集合之前。
2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成传输所述第一传输位流发生在第一频带中,且传输所述第二传输位流发生在另一频带但在相同时隙中。
22.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位序列具有与所述第二位序列不同的长度。
CN201910362163.7A 2018-05-17 2019-04-30 传输以极化码编码的数据的方法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05050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72592P 2018-05-17 2018-05-17
US62/672,592 2018-05-17
US16/226,672 2018-12-20
US16/226,672 US20190356418A1 (en) 2018-05-17 2018-12-20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encoded in polar cod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108108326A TWI678898B (zh) 2018-05-17 2019-03-12 傳輸以極化碼編碼的資料的方法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TW108108326 2019-03-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5036A true CN110505036A (zh) 2019-11-26

Family

ID=68585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62163.7A Pending CN110505036A (zh) 2018-05-17 2019-04-30 传输以极化码编码的数据的方法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05036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0001A (zh) * 2012-01-20 2013-07-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与循环冗余校验级联的极性码的译码方法和译码装置
EP2953307A1 (en) * 2013-03-07 2015-12-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olar code decoding method and decoder
TWI549435B (zh) * 2015-03-31 2016-09-11 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以產生可變碼長之極化碼的方法及裝置
CN106230555A (zh) * 2016-07-29 2016-12-1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极化码的分段循环冗余校验方法
CN106561013A (zh) * 2015-10-02 2017-04-12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多用户迭加传输的方法及使用所述方法的基站
CN106788456A (zh) * 2016-12-14 2017-05-3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极化码编译码方法
CN107342842A (zh) * 2016-08-11 2017-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极化编码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WO2017193296A1 (en) * 2016-05-11 2017-11-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a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mechanism with polar code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0001A (zh) * 2012-01-20 2013-07-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与循环冗余校验级联的极性码的译码方法和译码装置
EP2953307A1 (en) * 2013-03-07 2015-12-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olar code decoding method and decoder
TWI549435B (zh) * 2015-03-31 2016-09-11 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以產生可變碼長之極化碼的方法及裝置
CN106561013A (zh) * 2015-10-02 2017-04-12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多用户迭加传输的方法及使用所述方法的基站
WO2017193296A1 (en) * 2016-05-11 2017-11-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a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mechanism with polar codes
CN106230555A (zh) * 2016-07-29 2016-12-1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极化码的分段循环冗余校验方法
CN107342842A (zh) * 2016-08-11 2017-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极化编码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6788456A (zh) * 2016-12-14 2017-05-3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极化码编译码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1-166371_Polar HARQ"", 《3GPP》 *
QUALCOMM INCORPORATED: "R1-1702629 "Email discussion summary for 2-Stage DCI"", 《3GPP》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49669B1 (en) Diversit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KR100330336B1 (ko) 2개의 블록 부호를 이용한 에러 정정 시스템
KR101445080B1 (ko) 하이브리드 자동 반복 요구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0554322B1 (ko) 복수의 코딩 버스트내에 배치된 crc 비트에 의해 종료 상태가결정되는 컨벌루셔널 디코딩
US6581179B1 (en) Methods for generating side inform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time-selective fading
US11171741B2 (en) Polar cod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RU2728527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кодирования
US2019039467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US6308054B2 (en) Diversit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2042139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极性码编码和解码的装置和方法
US1094450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by using polar coding
US10581464B2 (en) Encoder device, decoder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US10396826B2 (e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with selectable low latency or high throughput mode
CN110505036A (zh) 传输以极化码编码的数据的方法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EP0588307B1 (en)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bit sequences
TWI678898B (zh) 傳輸以極化碼編碼的資料的方法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KR102452618B1 (ko) 미리 정의된 정보를 사용하는 폴라 인코딩 및 디코딩
CN108390739B (zh) 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1030704B (zh) 一种基于极化码的免同步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20131565A1 (en)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00132720A (ko) 통신 또는 방송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복호화 방법 및 장치
US20240146348A1 (en) Turbo decoder,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urbo decoder
KR101486376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연합 부호화 방법
US20240154649A1 (en) Decoding with selective iterative decoding skipping
EP1035662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diversity commun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