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00376A - 一种通过增设整体式中间隔套形成液体空腔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过增设整体式中间隔套形成液体空腔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00376A
CN110500376A CN201910817005.6A CN201910817005A CN110500376A CN 110500376 A CN110500376 A CN 110500376A CN 201910817005 A CN201910817005 A CN 201910817005A CN 110500376 A CN110500376 A CN 1105003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drel
runner
housing
flow path
monoblock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170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00376B (zh
Inventor
冯万盛
程海涛
曾先会
黄江彪
陈俊辉
张玉祥
李静
张国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zhou Times Ruiwei Damp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zhou Times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zhou Times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zhou Times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1700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003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00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03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00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03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 F16F13/04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 F16F13/06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08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 F16F13/04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 F16F13/06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08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085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plastics springs; Attachment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ined Devices Of Dampers And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增设整体式中间隔套形成液体空腔的方法,其是先在芯轴和外套之增设整体式中间隔套,然后在整体式中间隔套上挖空形成多个空间,再将整体式中间隔套和芯轴之间通过橡胶硫化粘接在一起,利用橡胶与整体式中间隔套形成相互独立的多个液体空腔。本发明能提供较小的径向刚度及较大的轴向刚度,同时实现较大的动静比,从而优化液体橡胶复合节点的产品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通过增设整体式中间隔套形成液体空腔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增设整体式中间隔套形成液体空腔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增设整体式中间隔套形成液体空腔的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动力学要求转臂节点在直线高速运行(高频振动)时,提供较大的径向刚度保证运行稳定性,提高临界速度;在过曲线(低频大振幅)时,提供较小的刚度性能保证过曲线性能,减小磨耗;普通节点难以实现上述特性,特别对于老线路,轮轨及线路磨损较大,维护成本高,因此需要使用一种新产品同时具备上述特性—液体橡胶复合节点。
液体橡胶复合转臂节点工作原理:主要通过在橡胶部件内部设计两中空型腔结构,通过流道设计将两空腔连通,预先在一型腔内灌注密封不可压缩的(粘性)液体。在载荷作用下两空腔内的容积发生变化,液体在两腔之间流动产生阻尼,消耗振动能量,达到衰减振动的目的。低频振动时,液体经通道上下流动,起到大阻尼效果,高频率区段液体来不及流动,阻尼值较小,有效隔离振动,且高频振动下动刚度基本稳定保持不变,起到防止动态硬化的作用。系统的频率比基本保持不变,依然起到良好的减振效果。
经过检索,找到相关的国内专利文献如下:
1、公告号为CN102644693A,公告日为2012年8月22日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液体阻尼橡胶关节动刚度调节方法,在橡胶关节内设有两个以上的封闭空腔,封闭空腔与封闭空腔之间通过节流通道相互连通,且在节流通道上设置控制节流通道过流面积的调节装置,通过调节装置调节节流通道的大小,以达到调节阻尼力的大小,得到所需的橡胶关节动刚度。
2、公告号为CN105501242A,公告日为2016年4月20日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橡胶节点,其包括:芯轴、外套和橡胶层;所述橡胶层填充在所述芯轴和外套之间,所述橡胶层以芯轴为对称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橡胶节点内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第一连通通道,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注有液体且所述液体未充满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
3、公告号为CN204845947U,公告日为2015年12月9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轴箱节点,其包括一芯轴、一弹性套件、一壳体,所述芯轴的中部开设一贯穿所述芯轴的通孔,所述弹性套件套设于所述芯轴的外壁,所述弹性套件上具有一第一腔体、一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所述第二腔体的底部分别与所述通孔的两端连通形成一空腔体,所述空腔体内具有液体,所述壳体套设于所述弹性套件的外部。
4、公告号为CN109455191A,公告日为2019年3月12日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变刚度转臂节点,转臂节点包括外套、主簧、辅助簧、芯轴,芯轴表面缠绕油液管道,主簧由橡胶和金属件两部分硫化成一体,主簧的金属件部分与芯轴压装在一起,主簧的两端压装有辅助簧,辅助簧也是与主簧相对应的由橡胶和金属件两部分硫化成一体,主簧和辅助簧外围压装有外套,以芯轴为对称轴,在外套和主簧之间设两个油腔,两个油腔分别与对应的油液管道的两端口相通。
上述专利文献中的液体空腔的形成方法都与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不一样。
综上,急需设计一种形成液体空腔的方法,使其能提供较小的径向刚度及较大的轴向刚度,同时实现较大的动静比,从而优化液体橡胶复合节点的产品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通过增设整体式中间隔套形成液体空腔的方法,其能提供较小的径向刚度及较大的轴向刚度,同时实现较大的动静比,从而优化了液体橡胶复合节点的产品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通过增设整体式中间隔套形成液体空腔的方法,其是先在芯轴和外套之增设整体式中间隔套,然后在整体式中间隔套上挖空形成多个空间,再将整体式中间隔套和芯轴之间通过橡胶硫化粘接在一起,利用橡胶与整体式中间隔套形成相互独立的多个液体空腔。
优选的,所述液体空腔的具体形成方法是先在整体式中间隔套上挖出多个空间,其外侧端和内侧端均为开口状;
通过将芯轴与整体式中间隔套之间通过橡胶硫化粘接在一起后,利用硫化后的橡胶封堵住空间的内侧端端口;在挖空后的整体式中间隔套上加盖一个弧形盖板,利用弧形盖板封堵住空间的外侧端端口,这样使得每个空间均形成独立的液体空腔。
优选的,在空间外侧端开口周边的整体式中间隔套上开有台阶部,台阶部沿空间外侧端开口设置一整圈,弧形盖板盖在台阶部上。
优选的,当将芯轴与整体式中间隔套之间通过橡胶硫化粘接在一起时,将橡胶包胶至台阶部上,再在台阶部上盖上弧形盖板,使得弧形盖板与台阶部上的包胶相接触,再将带有弧形盖板的整体式中间隔套过盈装配到外套中,利用装配后产生的作用力将弧形盖板压紧在台阶部上。
优选的,所述多个空间设置为两个,两个液体空腔之间通过流道连通,所述流道的形成方法为:将外套设置成内、外两个,内部外套为流道外套,外部外套为整体外套,在流道外套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流道槽,流道槽围绕分布在流道外套的外周面上;将整体外套装配到流道外套的外周面上,利用整体外套的内周面遮挡密封住流道槽的槽口,形成流道,流道的一端与一个液体空腔相连通,流道的另外一端与另外一个空腔相连通。
优选的,在整体式中间隔套的两端上均设置有连续状的台阶部一和台阶部二,在台阶部二上放置有端部密封圈,在整体外套的一端端面上延伸设置有外套翻边部,利用外套翻边部翻边折弯至台阶部一上,将端部密封圈压紧。
优选的,所述多个空间设置为两个,两个液体空腔之间通过流道连通,所述流道的形成方法为:将芯轴设置成内、外两个部分,内部为芯轴本体,外部为芯轴外套,在芯轴本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流道槽,流道槽围绕分布在芯轴本体的外周面上,芯轴外套套装在芯轴本体上,利用芯轴外套的内周面遮挡密封住流道槽的槽口,形成流道;在芯轴外套上还开有两个芯轴通孔,芯轴本体和芯轴外套装配好后,其中一个芯轴通孔的一端与流道槽的一端相连通,另外一个芯轴通孔的一端与流道槽的另外一端相连通,而所述一个芯轴通孔的另外一端与一个液体空腔相连通,另外一个芯轴通孔的另外一端与另外一个液体空腔相连通,从而将两个液体空腔之间通过流道相连通起来。
优选的,所述多个空间设置为两个,两个液体空腔之间通过流道连通,所述流道的形成方法为:在芯轴上设置有贯通芯轴的阻尼通孔,利用阻尼通孔形成流道,从而通过流道将两个液体空腔之间通过流道相连通起来。
优选的,所述多个空间设置为两个,两个液体空腔之间通过流道连通,所述流道的形成方法为:将芯轴设置成内、外两部分,内部为芯轴本体,外部为芯轴外套,芯轴本体装配到芯轴外套中;在芯轴本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流道槽,流道槽围绕分布在芯轴本体的外周面上,沿流道槽的长度方向,在流道槽中设置有管体,形成流道,管体的两端分别与多个液体空腔相连通,从而通过流道将两个液体空腔之间通过流道相连通起来。
优选的,沿芯轴本体的周向在芯轴本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一整圈的凹槽区域,流道槽设置在凹槽区域的槽底面上的,当管体放置到流道槽中后,再在凹槽区域内设置压套,将管体压紧在流道槽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在增设的整体式中间隔套上挖空与硫化后的橡胶形成多个独立的能储存液体的液体空腔,这样能提供较小的径向刚度及较大的轴向刚度,同时实现较大的动静比,从而优化了液体橡胶复合节点的产品性能。通过对流道形成方法的设计,一是便于装配,二是保证了液体在外槽流道中只能沿设计好的流道槽路线流动,不会发生窜流现象,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沿芯轴径向的节点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流道外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沿芯轴径向的整体式中间隔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沿芯轴轴向的节点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芯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I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沿芯轴轴向的节点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沿芯轴轴向的节点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芯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M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沿芯轴轴向剖切且位于整体外套一端端部处的节点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 外套,111. 流道外套,112. 整体外套,1121. 外套翻边部,2. 芯轴,211. 芯轴凸块,212. 芯轴本体,213. 芯轴外套,2131. 外套通孔,214. 芯轴通孔,3. 整体式中间隔套,4. 橡胶,411. 橡胶块,412. 中间段橡胶,413.端部橡胶,414. 橡胶凸块,5. 液体空腔,6. 流道槽,611. 水平流道槽,612. 垂直流道槽,613. 收口流道槽一,614. 收口流道槽二,615. 收口流道槽三,7. 流道通孔一,8. 流道通孔二,9. 弧形盖板,911. 盖板通孔,912 . 凸块,10. 台阶部,11. 密封圈,12. 注液孔,13. 台阶部一,14. 台阶部二,15.端部密封圈,16. 阻尼通孔,17. 管体,18. 凹槽区域,181. 槽底面,19. 压套,191. 压套通孔,20. 焊缝,21. 环形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的阐述。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橡胶复合节点包括外套1、芯轴2和增设在外套1和芯轴2之间的整体式整体式中间隔套3,将整体式整体式中间隔套3与芯轴2通过橡胶4硫化粘接在一起,再将形成一体的整体式中间隔套与芯轴装配到外套1中;在外套1中设置流道,在整体式整体式中间隔套3上挖空形成多个空间,当硫化后,利用橡胶4与所述多个空间形成相互独立的多个液体空腔5,多个液体空腔5中设置有液体(图中未示出)且多个液体空腔5之间通过流道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通过增设整体式中间隔套形成液体空腔的方法,其是先在芯轴2和外套1之增设整体式整体式中间隔套3,然后在整体式整体式中间隔套3上挖空形成多个空间,再将整体式整体式中间隔套3和芯轴2之间通过橡胶4硫化粘接在一起,利用橡胶4与整体式整体式中间隔套3形成相互独立的多个液体空腔5。通过具有上述方法形成的液体空腔的节点,能提供较小的径向刚度及较大的轴向刚度,同时实现较大的动静比,从而优化了液体橡胶复合节点的产品性能。
申请人通过将几个样品进行试验数据如下:
径向刚度 轴向刚度 动静比
试样1 5.18 13.26 6.4:1
试样2 5.17 12.22 7.1:1
试样3 5.14 12.28 6.1:1
试样4 5.14 13.22 6.2:1
试样5 5.15 11.28 5.1:1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液体空腔设置有两个(如图1中位于上方的上方液体空腔和位于下方的下方液体空腔),液体空腔的形成方法如下:先在整体式整体式中间隔套3上挖出两个空间(如图1中的空间X1和X2), 空间X1和空间X2 类似于通孔状,其外侧端和内侧端均为开口状,在这里,将靠近芯轴2一侧的空间的一端看成内侧端,将远离芯轴2一侧的空间的一端看成外侧端,为了保证液体空腔能储存液体,需要将每个空间的两端开口进行密封以使得每个空间相互独立成形,在本实施例中,将空间内侧端开口进行密封时,是利用橡胶4进行密封的,即:在当将芯轴2与整体式整体式中间隔套3之间通过橡胶4硫化粘接在一起后,通过设计,利用硫化后的橡胶4封堵住空间的内侧端端口;将空间外侧端开口进行密封时,是在挖空后的整体式整体式中间隔套3上加盖一个弧形盖板9,利用弧形盖板9封堵住空间的外侧端端口,这样使得每个空间均形成独立的液体空腔。在空间外侧端开口周边的整体式整体式中间隔套3上开有台阶部10,台阶部10沿空间外侧端开口设置一整圈,弧形盖板9盖在台阶部10上,台阶部10的一个作用是用于作为定位结构,便于弧形盖板9定位装配。在本实施例中,芯轴、外套、整体式中间隔套和弧形盖板均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如图5所示,为了进一步保证空间的外侧端端口的密封性,还需要通过以包胶和压装的方式相配合来完成,即在本实施例中,外套1包括流道外套111和整体外套112,包胶时将橡胶包胶至台阶部10上,此处的包胶厚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装配时,先是将芯轴2和挖空的整体式整体式中间隔套3通过橡胶4硫化成一体,将橡胶包胶至台阶部10上,再在台阶部10上盖上弧形盖板9,使得弧形盖板9与台阶部10上的包胶相接触,再将带有弧形盖板9的整体式整体式中间隔套3过盈装配到流道外套111中,利用装配后产生的作用力将弧形盖板9压紧在台阶部10上,使得台阶部10上的包胶产生变形,起到密封效果,最后将流道外套111过盈装配到整体外套112中,进一步增加密封性能。当整体外套112组装好后,还可以进一步对其设计一定的缩径量,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液体空腔5是设置在关于芯轴2的轴向对称设置的整体式整体式中间隔套3的上部和下部位置处。
如图2所示,芯轴2是这样形成的,以芯轴2的中心轴线N为母线,以两端高,中间底的马鞍状面G为旋转面所形成的一个芯轴。这样设置芯轴使得芯轴和整体式中间隔套之间的橡胶4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橡胶为中间段橡胶412,另外一部分为位于中间段橡胶412两端的端部橡胶413,中间段橡胶412沿芯轴径向上的厚度设为径向厚度H1,端部橡胶413沿芯轴轴向上的厚度设为轴向厚度H2。在工作时,中间段橡胶412主要提供径向刚度,端部橡胶413主要提供轴向刚度,这样通过调整径向厚度H1和轴向厚度H2就能对节点的径向刚度和轴向刚度进行调整。
在芯轴2上还设置有注液孔12,注液孔12与液体空腔5相连通,刚开始时,液体通过注液孔12注入液体空腔5中,然后密封。
在工作时,两个液体空腔需要通过流道连通起来,以保证液体能在两个液体空腔之间来、回流动。在本申请中,对流道也进行了设计,分别设计出了四种流道结构,下面分别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施例中的流道是设置在外套1中的,如图3和图5所示,流道的形成方法如下:将外套1设置成内、外两个,内部外套为流道外套111,外部外套为整体外套112,在流道外套11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流道槽6,流道槽6呈螺旋状围绕分布在流道外套111的外周面上,在这里,流道槽6也可以不呈螺旋状围绕,而是以其他形状设置。整体外套112套装在流道外套111上,利用整体外套112的内周面遮挡密封住流道槽的槽口,形成外槽流道,使得液体只能沿螺旋状流道槽6的螺旋长度方向流动。由于流道槽为螺旋状且其槽口为开放状态,因此,为保证液体只能沿螺旋状流道槽的螺旋长度方向流动的效果,需要对流道槽的槽口进行密封,防止放置液体在螺旋状流道槽之间横向窜流,本实施例在装配时,流道外套是通过过盈装配到整体外套中的,当过盈装配后,利用流道外套和外部外套之间的结合力,将流道槽的槽口密封住,使得液体只能沿螺旋状流道槽的螺旋长度方向流动,而不能在螺旋状流道槽之间横向窜流,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在流道槽6一端的槽底上开有流道通孔一7,在流道槽6另外一端的槽底上开有流道通孔二8,通过流道通孔一7与一个液体空腔5相连通以及通过流道通孔二8与另外一个液体空腔5相连通,从而将多个液体空腔5之间通过外槽流道相连通起来。
在弧形盖板9上还设置有一个盖板通孔911,这个盖板通孔911设置在弧形盖板9上的位置是根据流道槽6端部的流道通孔的位置来设置的,即设置好后的盖板通孔911和流道通孔相互连通,即将一个液体空腔上的弧形盖板9上的盖板通孔911与流道槽6的一端端部的流道通孔一7相互连通,将另外一个液体空腔上的弧形盖板9上的盖板通孔911与流道槽6的另外一端端部的流道通孔二8相互连通。设置时,可以使得盖板通孔的端口在其径向投影面上的投影区域与流道通孔的端口在其径向投影面上的投影区域相互完全重合或部分重合,在本实施例中,是将盖板通孔的直径R1设置成小于流道通孔直径R2,这样更加便于装配。
在弧形盖板9的外周面上且位于盖板通孔的外周围处还设置有密封槽,密封槽中放置有密封圈11,在未进行过盈装配前,密封圈11的高度高于密封槽的槽深,进行过盈装配后,利用作用力将密封圈11压紧填满密封槽,在此处形成密封结构。
实施例2:如图7至图9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流道的设计结构是不一样的。在本实施例中,流道的形成方法如下:将芯轴2设置成内、外两部分,内部为芯轴本体212,外部为芯轴外套213,芯轴本体212过盈装配到芯轴外套213中。在芯轴本体21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流道槽6,流道槽6呈螺旋状围绕分布在芯轴本体212的外周面上,在这里,流道槽6也可以不呈螺旋状围绕,而是以其他形状设置。当芯轴本体212过盈装配到芯轴外套213中后,利用芯轴外套213的内周面遮挡密封住流道槽6的槽口,形成内槽流道,使得液体只能沿螺旋状流道槽6的螺旋长度方向流动。由于流道槽为螺旋状且其槽口为开放状态,因此,为保证液体只能沿螺旋状流道槽的螺旋长度方向流动的效果,需要对流道槽的槽口进行密封,防止放置液体在螺旋状流道槽之间横向窜流,本实施例在装配时,芯轴本体212是通过过盈装配到芯轴外套213中的,当过盈装配后,利用芯轴本体212和芯轴外套213之间的结合力,将流道槽的槽口密封住,使得液体只能沿螺旋状流道槽的螺旋长度方向流动,而不能在螺旋状流道槽之间横向窜流。
如图9所示,在芯轴外套213上还开有两个芯轴通孔214,芯轴本体212和芯轴外套213装配好后,其中一个芯轴通孔214的一端与流道槽6的一端相连通,另外一个芯轴通孔214的一端与流道槽6的另外一端相连通,而所述一个芯轴通孔214的另外一端与一个液体空腔5相连通,另外一个芯轴通孔214的另外一端与另外一个液体空腔相连通,也就是说流道槽6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芯轴通孔214与两个液体空腔5相连通,从而将多个液体空腔5之间通过内槽流道相连通起来。
在这里,在装配时,为保证流道槽6的端部与芯轴通孔214之间相连通,需要保证流道槽6的端部朝向芯轴轴向投影面上的投影与芯轴通孔214的一端朝向芯轴轴向投影面上的投影相互完全重合或部分重合,因此,流道槽的槽宽C1设计成小于芯轴通孔214的直径C2,这样减小了装配难度。
实施例3:如图10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流道的设计结构是不一样的。在本实施例中,流道的形成方法如下:本实施例是在芯轴2上沿芯轴2的径向设置一贯通的阻尼通孔16,通过阻尼通孔6将上方液体空腔和下方液体空腔连通起来。
实施例4:如图11至图13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流道的设计结构是不一样的。在本实施例中,流道的形成方法如下:将芯轴2设置成内、外两部分,内部为芯轴本体212,外部为芯轴外套213,芯轴本体212过盈装配到芯轴外套213中。在芯轴本体21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流道槽6,流道槽6呈螺旋状围绕分布在芯轴本体212的外周面上,在这里,流道槽6也可以不呈螺旋状围绕,而是以其他形状设置。沿流道槽6的长度方向,在流道槽6中设置有管体17,即管体17也围绕分布在芯轴本体212的外周面上,管体17可采用铜管或其他材料制成的有一定柔性的管体。流道槽6起到对管体17的定位作用,便于管体17的装配。管体17 的两端分别与多个液体空腔5相连通。另外,通过对流道槽6的围绕状态的形状,从而也能调整管体17在芯轴本体212的外周面上的形状。采用管体来对液体进行导流,使得液体只能沿管体长度方向流动,而不会发生横向窜流,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流道槽6的布置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在芯轴本体212的外周面上设置,然后将管体17放置到流道槽6中,再将芯轴本体212过盈装配到芯轴外套213中,装配后,芯轴外套213的内周面直接与管体17相接触,将管体17压紧在流道槽6中;另外一种就是本实施例所采用的(如图13所示),先在芯轴本体212的外周面上需要布置流道槽的区域设置凹槽区域18,即沿芯轴本体212的周向在芯轴本体21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一整圈的凹槽区域18,流道槽6是设置在凹槽区域18的槽底面181上的,这样实际上是将流道槽6的布置区域下沉,当管体17放置到流道槽6中后,再在凹槽区域18内设置压套19,将管体17压紧在流道槽6中,这样能便于管体的装配及定位,也能保证在工作中管体的稳固性。为了便于压套19的安装,可将压套19对半剖开,再安装到芯轴本体212的凹槽区域18中。
如图13所示,在压套19上还设置有两个压套通孔191,在芯轴外套213上与压套通孔191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两个外套通孔2131,外套通孔2131与压套通孔191相连通,管体17的一端伸入到一个压套通孔191中并与所述一个压套通孔191固接,从而使得管体17的一端通过一个外套通孔2131与一个液体空腔5相连通,管体的另外一端伸入到另外一个压套通孔中并与所述另外一个压套通孔191固接,从而使得管体的另外一端通过另外一个外套通孔与另外一个液体空腔5相连通。在这里,管体两端是分别焊接在两个压套通孔191中的,焊接完成后在位于管体端部处留有焊缝20,为了进一步提高管体端部处的密封性,在压套19的外周面上且位于管体端部处还均开有环形密封槽,在环形密封槽中放置环形密封圈21,当芯轴本体212过盈装配到芯轴外套213中后,利用芯轴外套213的内周面压紧环形密封圈21形成管体端部处的密封结构。
实施例5:如图14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整体外套112的两端部是采用翻边扣压设计结构的。在整体式中间隔套3的一端上设置有连续状的台阶部一13和台阶部二14,台阶部一13位于下方位置(靠近芯轴的位置),台阶部二14位于上方位置(远离芯轴的位置),流道外套111的一端端面与台阶部二14的侧向垂直面沿垂向上齐平,在台阶部二14上放置有端部密封圈15,在未进行翻边扣压时,端部密封圈15的高度高于台阶部二14的高度,即端部密封圈15位于台阶部二14和流道外套111之间的位置。在整体外套112的一端端面上延伸设置有外套翻边部1121,翻边操作时,利用外套翻边部1121翻边折弯将端部密封圈15压紧,利用端部密封圈15密封住流道外套111和整体式中间隔套3之间的接触面的端部缝隙P,进一步增加节点的密封性能。外套翻边部1121翻边至台阶部一13的侧向垂直面上,从而利用台阶部一13对翻边操作进行翻边定位。翻边操作后,外套翻边部1121的端部与台阶部一13的水平底面之间留有间隙T。
整体式中间隔套3的另外一端上也设置有连续状的台阶部一和台阶部二,在整体外套的另外一端端面上也延伸设置有外套翻边部,中间隔套的另外一端处的翻边扣压设计结构和上述中间隔套的一端处的翻边扣压设计结构是一样的,在此不再累述。
综上,本发明通过在增设的整体式中间隔套上挖空与硫化后的橡胶形成多个独立的能储存液体的液体空腔,这样能提供较小的径向刚度及较大的轴向刚度,同时实现较大的动静比,从而优化了液体橡胶复合节点的产品性能。通过对流道形成方法的设计,一是便于装配,二是保证了液体在外槽流道中只能沿设计好的流道槽路线流动,不会发生窜流现象,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多个”即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量。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或变换,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通过增设整体式中间隔套形成液体空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先在芯轴和外套之增设整体式中间隔套,然后在整体式中间隔套上挖空形成多个空间,再将整体式中间隔套和芯轴之间通过橡胶硫化粘接在一起,利用橡胶与整体式中间隔套形成相互独立的多个液体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空腔的具体形成方法是先在整体式中间隔套上挖出多个空间,其外侧端和内侧端均为开口状;
通过将芯轴与整体式中间隔套之间通过橡胶硫化粘接在一起后,利用硫化后的橡胶封堵住空间的内侧端端口;在挖空后的整体式中间隔套上加盖一个弧形盖板,利用弧形盖板封堵住空间的外侧端端口,这样使得每个空间均形成独立的液体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空间外侧端开口周边的整体式中间隔套上开有台阶部,台阶部沿空间外侧端开口设置一整圈,弧形盖板盖在台阶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将芯轴与整体式中间隔套之间通过橡胶硫化粘接在一起时,将橡胶包胶至台阶部上,再在台阶部上盖上弧形盖板,使得弧形盖板与台阶部上的包胶相接触,再将带有弧形盖板的整体式中间隔套过盈装配到外套中,利用装配后产生的作用力将弧形盖板压紧在台阶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空间设置为两个,两个液体空腔之间通过流道连通,所述流道的形成方法为:将外套设置成内、外两个,内部外套为流道外套,外部外套为整体外套,在流道外套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流道槽,流道槽围绕分布在流道外套的外周面上;将整体外套装配到流道外套的外周面上,利用整体外套的内周面遮挡密封住流道槽的槽口,形成流道,流道的一端与一个液体空腔相连通,流道的另外一端与另外一个空腔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整体式中间隔套的两端上均设置有连续状的台阶部一和台阶部二,在台阶部二上放置有端部密封圈,在整体外套的一端端面上延伸设置有外套翻边部,利用外套翻边部翻边折弯至台阶部一上,将端部密封圈压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空间设置为两个,两个液体空腔之间通过流道连通,所述流道的形成方法为:将芯轴设置成内、外两个部分,内部为芯轴本体,外部为芯轴外套,在芯轴本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流道槽,流道槽围绕分布在芯轴本体的外周面上,芯轴外套套装在芯轴本体上,利用芯轴外套的内周面遮挡密封住流道槽的槽口,形成流道;在芯轴外套上还开有两个芯轴通孔,芯轴本体和芯轴外套装配好后,其中一个芯轴通孔的一端与流道槽的一端相连通,另外一个芯轴通孔的一端与流道槽的另外一端相连通,而所述一个芯轴通孔的另外一端与一个液体空腔相连通,另外一个芯轴通孔的另外一端与另外一个液体空腔相连通,从而将两个液体空腔之间通过流道相连通起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空间设置为两个,两个液体空腔之间通过流道连通,所述流道的形成方法为:在芯轴上设置有贯通芯轴的阻尼通孔,利用阻尼通孔形成流道,从而通过流道将两个液体空腔之间通过流道相连通起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空间设置为两个,两个液体空腔之间通过流道连通,所述流道的形成方法为:将芯轴设置成内、外两部分,内部为芯轴本体,外部为芯轴外套,芯轴本体装配到芯轴外套中;在芯轴本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流道槽,流道槽围绕分布在芯轴本体的外周面上,沿流道槽的长度方向,在流道槽中设置有管体,形成流道,管体的两端分别与多个液体空腔相连通,从而通过流道将两个液体空腔之间通过流道相连通起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芯轴本体的周向在芯轴本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一整圈的凹槽区域,流道槽设置在凹槽区域的槽底面上的,当管体放置到流道槽中后,再在凹槽区域内设置压套,将管体压紧在流道槽中。
CN201910817005.6A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通过增设整体式中间隔套形成液体空腔的方法 Active CN1105003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17005.6A CN110500376B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通过增设整体式中间隔套形成液体空腔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17005.6A CN110500376B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通过增设整体式中间隔套形成液体空腔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0376A true CN110500376A (zh) 2019-11-26
CN110500376B CN110500376B (zh) 2021-05-14

Family

ID=68590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17005.6A Active CN110500376B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通过增设整体式中间隔套形成液体空腔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0037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36865A1 (zh) * 2019-08-30 2021-03-04 株洲时代瑞唯减振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阻尼通孔的液体橡胶复合节点的形成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42268A (en) * 1968-08-26 1972-02-15 Gen Tire & Rubber Co High-damping resilient bushing
JP2003097630A (ja) * 2001-09-20 2003-04-03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防振ブッシュ
CN108343701A (zh) * 2017-01-23 2018-07-31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衬套
CN108999884A (zh) * 2018-08-23 2018-12-14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变刚度球铰及其变刚度设计方法
CN109268439A (zh) * 2018-10-30 2019-01-25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压衬套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42268A (en) * 1968-08-26 1972-02-15 Gen Tire & Rubber Co High-damping resilient bushing
JP2003097630A (ja) * 2001-09-20 2003-04-03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防振ブッシュ
CN108343701A (zh) * 2017-01-23 2018-07-31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衬套
CN108999884A (zh) * 2018-08-23 2018-12-14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变刚度球铰及其变刚度设计方法
CN109268439A (zh) * 2018-10-30 2019-01-25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压衬套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36865A1 (zh) * 2019-08-30 2021-03-04 株洲时代瑞唯减振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阻尼通孔的液体橡胶复合节点的形成方法
US11859685B2 (en) 2019-08-30 2024-01-02 Zhuzhou Times Ruiwei Anti-Viberation Equipment Limited Formation method for liquid rubber composite nodes with damping through hol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0376B (zh) 2021-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8401A (zh) 一种带有管体流道液体橡胶复合节点的形成方法及节点
CN110469623A (zh) 一种带阻尼通孔的液体橡胶复合节点的形成方法及节点
CN112065909B (zh) 动态刚度特性调整方法及带辅助空腔的液体橡胶复合节点
CN110454537B (zh) 一种分瓣式液体橡胶复合节点刚度调节结构及方法
CN110486413A (zh) 一种通过增设多瓣式中间隔套形成液体空腔的方法
CN112112923B (zh) 一种液体橡胶复合节点中空腔处的多级密封方法
CN112096776A (zh) 一种整体式液体橡胶复合节点及刚度调节方法
CN110425248A (zh) 一种带有内槽流道液体橡胶复合节点的形成方法及节点
CN110425247B (zh) 一种液体橡胶复合节点中液体空腔的密封方法及结构
CN110500376A (zh) 一种通过增设整体式中间隔套形成液体空腔的方法
CN102996701A (zh) 流体封入式筒形隔振装置
CN210919944U (zh) 一种通过增设四瓣式中间隔套形成的液体空腔结构
CN110397700A (zh) 通过增设四瓣式中间隔套形成液体空腔的方法及空腔结构
CN110499678B (zh) 一种带阻尼通孔的分瓣式液体橡胶复合节点及形成方法
CN210889875U (zh) 一种带有管体流道的液体橡胶复合节点
CN110500377A (zh) 一种液体橡胶复合节点的节点流道形成方法及流道结构
CN112065907B (zh) 一种液体橡胶复合节点中空腔处的二级密封方法
CN114251409A (zh) 一种马鞍型橡胶液力复合节点及其装配方法
CN104018536B (zh) 减震传扭装置及双轮铣槽机
CN112112963A (zh) 一种液体橡胶复合节点的动、静态刚度解耦方法
CN110345193A (zh) 一种带有外槽流道液体橡胶复合节点的形成方法及节点
EP4112970A1 (en) Hydraulic compound bushing, and sealing method for same
CN209839050U (zh) 液压衬套
CN207634609U (zh) 带内骨架的液封减震衬套总成
CN218543578U (zh) 一种波纹管与套筒补偿器组合的低流阻压力平衡膨胀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03

Address after: 412007 No.301, physical and chemical building, Liyu Industrial Park, no.639, Heilongjiang Road, Tianyuan District, Zhuzhou City, Hun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uzhou Times Ruiwei damping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412007 No. 18 Haitian Road, Tianyuan District, Hunan, Zhuzhou

Applicant before: Zhuzhou Times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