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95362A - 一种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95362A
CN110495362A CN201910810976.8A CN201910810976A CN110495362A CN 110495362 A CN110495362 A CN 110495362A CN 201910810976 A CN201910810976 A CN 201910810976A CN 110495362 A CN110495362 A CN 1104953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weeds
field
herbicide
day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109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志慧
沈国辉
袁国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91081097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953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95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53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 A01G22/22Ric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降低稻田除草剂使用量的稻田杂草综合防除方法,属于植物保护领域中的杂草防除。本发明根据稻田优势杂草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利用土壤(绿肥)深翻‑水浆管理‑机械翻耕“三位一体”的农艺农机控草措施、辅以主要优势杂草生态经济防除阈值指导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频次、结合除草剂与喷雾助剂配伍应用降低除草剂用量的综合技术,使除草剂使用频次直播稻田由3~4次减少至2~3次、移栽稻田由2~3次减少至1~2次,单位面积除草剂使用剂量降低30~70%。本发明实现了在不降低除草效果的前提下,有效防除当前稻田主要优势杂草,延缓稻田抗性杂草的产生,减量增效,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保护领域中的杂草防除,具体涉及一种可降低稻田除草剂使用量的 综合防除稻田杂草的技术。
背景技术
杂草与水稻争肥、争水、争光、争空间,并传播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有害生物之一。据调查结果,目前我国稻田杂草有143种,年发生面积约2000万 hm2。生产上虽然采取各种措施控制杂草的危害,但目前杂草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仍然比较严 重,草害已成为夺取水稻稳产丰产的一大障碍。
农业农村部已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且主要农作物农药利 用率要达到40%以上。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农药减量使用技术已经成为现阶段农业工作者 研究的主要课题,也是农药科学使用的发展方向。农药减量使用是一门综合性使用技术,主 要目的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对土壤、水源的污染。上述技术手 段主要包括提高农药产品自身性能,合理选用喷雾器械、使用喷雾助剂及强化农药科学使用 技术等。
除草剂因防除杂草效果好、速度快、成本低和使用简便等优点,已成为当前我国防除稻田杂草的主要手段。在“除草必净”的理念指导下,目前我国直播稻田化除普遍推行“两封一杀一补”即整地后水稻播种前使用1次芽前处理除草剂、播种后出苗前再使用1次芽前处理除草剂、水稻生长至3~5叶期使用1次茎叶处理除草剂、和/或分蘖末期使用1次茎叶处理除草剂补治的3~4次用药防除策略,移栽稻田普遍推行“两封一杀”即水稻移栽前使用1次芽前处理除草剂、和/或移栽后5~7天再使用1次芽前处理除草剂、移栽后15~20天使用1次茎叶处理除草剂的2~3次用药防除策略,使单位面积除草剂用量居高不下。随着除草剂的大量频繁使用,加之近年来轻型耕作模式的全面推广,田间杂草优势种和优势种组 成的群落发生了较大变化,杂草群落演替加快,杂草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因此,针对农田 杂草危害现状,必须创新并集成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提高用药水准,才能推动我国稻田化 学除草的可持续发展。
喷雾助剂(spray additive)是在农药使用时与农药制剂配伍使用的助剂,它比配方助 剂(formulation additive)对提高农药利用率的效果更明显,能起到防止雾滴飘移、增强展 着性、促进吸收的作用,因而近年来喷雾助剂的开发和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常用的喷雾助剂 目前已经有包括表面活性剂类、有机硅、植物油类和矿物油类4大类几百个品种,每种类型 的喷雾助剂作用效果都有差别,使用时需要根据作物种类、防治靶标和助剂的作用特点进行 合理选择。实践证明,在农药中添加喷雾助剂可以提高农药药效,减少农药用量,提高施药 工效。随着乳油和有机溶剂的禁用,水基化制剂的大面积推广,喷雾助剂的用量会越来越 大。
作物种群在与杂草存在种间竞争的同时也对杂草干扰有一定的耐受性,短于竞争临 界期和低于一定密度的杂草对作物没有明显影响,此时除草将耗费多余的农业成本。若杂草 造成的作物产量损失已高于防除杂草所需成本与杂草在生态水平上创造的有益价值的总和 时,除草活动才是必要的,此时除草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降低农田维护管理投入。 因此,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持续增加,早期沿用的“见草即除,除草必净”的传统原 则正在被“注重经济效益,兼顾生态效益”的农田杂草群落综合管理模式替代,杂草生态经 济除草阈值,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既注重农田杂草防治效果,又兼顾农田管理成 本,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除草劳动,对农业生产和作物科学管理带来极大启示。
目前国内外对农田杂草生态经济除草阈值的研究,已经涉及多种农作物和杂草种类,但大多集中于某种作物田的单一杂草类型,研究两种及两种以上杂草组成的混合杂草与 水稻互作时的生态经济阈值并不多见,进一步分析混合杂草密度、与作物共生时间对作物的 影响,以及各影响因子之间关系的报道更加缺乏。在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稻田杂草种类繁 多,不可能只存在单一的杂草种群,而是以多种杂草组成的杂草群落存在,其中稗草 (Echinochloa crusgali(L.)Beauv.)、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L.)Nees.)和异型莎草 (Cyperus difformis L.)是稻田中较为常见的杂草群落组合形式。基于此,探明混合杂草的 生态经济阈值以及防除临界期,进而得出更符合稻田杂草实际发生情况的防除标准,可从源 头上降低除草剂的使用量。
本发明人在对稻田优势杂草生物学生态学特性、除草剂杀草谱及除草活性、喷雾助 剂使用以及杂草综合防除技术等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上,发现通过利用土壤(绿 肥)深翻-水浆管理-机械翻耕“三位一体”的农艺农机控草措施,辅以稗、千金子、异型莎草等稻田优势杂草单一种和复合为害的生态经济防除阈值源头减量理念来减少除草剂的使 用频次,结合稻田除草剂与喷雾助剂配伍使用降低除草剂用量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可达到稻 田除草剂减量30~70%的效果,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当前防除稻田杂草除草剂使用频次多、使用量居高不下的现状,公开了 一种可降低稻田除草剂使用量的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方法。所述的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方 法,可以科学有效地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频次,并且水稻全生育期单位面积除草剂使用量可降 低30~70%,不仅减量增效明显,而且能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确保水稻安全生产。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应用土壤(绿肥)深翻-水浆管理-机械翻耕“三位一体”的农艺农机控草措施,其特征在于,在上季水稻收获后冬季休耕深翻1次或种植绿肥植物至第二年春季收获时深翻 入土,水稻种植前10~40天,田间灌水泡田3~5天,然后使田块保持浅水层,至水稻种植前 1~7天,用机械翻耕平整土地后,再直播或移栽水稻;
步骤二,直播水稻在播后苗前使用1次芽前处理处理剂,或移栽水稻在水稻移栽后5~7天使 用1次芽前除草剂;
步骤三,观察后续田间杂草发生情况,根据稻田主要优势杂草单一种为害或复合为害下的生 态经济除草阈值为指标,指导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的使用,当田间杂草实际发生量大于等于 阈值水平时,则需选用茎叶处理除草剂进行防除,否则不必进行防除;其中所述的茎叶处理 除草剂包括稻田常用除草剂和喷雾助剂。
其中步骤一中所述的土壤(绿肥)深翻-水浆管理-机械翻耕“三位一体”的农艺农机控草技术,其技术原理是利用稻田一年生杂草种子萌发出苗顶土能力弱,杂草达到萌发所 需温度、满足水分条件后大部分能集中萌发出苗的生物学特性。
所述的“土壤(绿肥)深翻”是在上季水稻收获后冬季休耕深翻1次或种植绿肥植物至第二年春季收获时深翻入土。发明人发现土层深度与杂草发芽率密切相关,当土层深度 稍有增加,杂草发芽率急剧下降,在仅覆土0.5cm处理下,双稃草、丁香蓼发芽率已分别降 为0.50%、2.00%,,基本丧失萌发出苗能力。因此利用杂草种子萌发对土层深度很敏感这一 生物学特性,采取土壤深翻措施,能有效降低其出苗率。
所述“水浆管理”为水稻种植前10~40天、优选20~30天田间灌水泡田3~5天,然后使田块始终保持浅水层,优选保持干湿交替的土壤湿润状态。发明人发现部分稻田杂草萌 发所需的有效积温较低,在田间出苗较早,例如在15~40℃范围内杂草稻均能萌发且均具有 很好的发芽率。并且这些杂草萌发对于土壤水分的要求不高,通常15%~50%的土壤相对含 水量,杂草稻及其他杂草种子均有很高的发芽率。因此通过“水浆管理”可以有效地诱导杂 草种子库中70~80%左右的杂草萌发出苗,为“机械翻耕”绞杀杂草做好准备。
所述的“机械翻耕”为至水稻种植前1~7天、优选1~3天,用机械翻耕平整土地后再直播或移栽水稻。此“三位一体”控草技术首先将部分杂草种子深翻至土壤深层,抑制杂草萌发而消亡,又通过水浆处理使土壤杂草种子库中70~80%左右的杂草萌发出苗并被机械 翻耕消灭,大大降低了水稻种植后的田间杂草发生基数,为减少稻田除草剂使用次数提供了 基础。实施此步骤可省去1次水稻种植前使用噁草酮等芽前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的传统防除 用药。
其中步骤二,直播水稻播后苗前使用1次芽前处理除草剂,或移栽水稻在移栽后5~7 天使用1次芽前处理除草剂,可有效防除稻田生长前期杂草危害。
其中步骤三,根据稻田主要优势杂草防除指标,指导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使用与否,从除草剂源头减量的技术和方法。其技术原理是根据稻田主要优势杂草单一种为害或复 合为害下的生态经济除草阈值,当田间杂草实际发生量大于等于阈值水平则需进行防除,否 则不必进行防除。
进一步,对于直播稻田,在水稻播后苗前使用1次芽前处理除草剂后,观察田间杂草发生情况,如达到杂草防除指标,则在水稻3~4叶期使用1次茎叶处理除草剂,或在水稻分蘖末期使用1次茎叶处理除草剂;对于移栽稻田,在水稻移栽后5~7天使用1次芽前处理除草剂后,观察田间杂草发生情况,如达到杂草防除指标,则在移栽后15~20天再使用1次茎叶处理除草剂。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发明人发现,当主要优势杂草为单一种时,可以根据杂草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由拟合的杂草密度与水稻产量损失的关系模型,得出该类杂草的相应 经济阈值。发明人进一步公开了生态经济除草阈值,当主要优势杂草每平方米达到稗1.88 株、异型莎草3.36株、鸭舌草2.57株时,应选用针对性强的茎叶处理除草剂进行防除。防 除杂草的时间应掌握在水稻种植后的15-60天内进行,优选30天内进行。
进一步,公开了当稻田中稗、异型莎草、鸭舌草密度每平方米低于1.88、3.36、2.57株时无需进行杂草防除,只有在田间杂草大于上述密度时,才应分别在25天、24天、52天 以内进行防除,以达到最经济有效的控制效果。
发明人进一步发现,稗(或千金子)和异型莎草共生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稗(或千金子)的影响程度更大,相较于异型莎草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高出20.2%和24.5%,因此得出稗和异型莎草共生时的生态经济阈值为2.72株/m2,防除临界期为18.4天;千金子和异型莎草共生时的生态经济阈值为4.14株/m2,防除临界期为16.7天。即当稻田稗+异型莎草共生密度达2.72株/m2时,或千金子+异型莎草共生密度达4.14株/m2以上时,需分别 在18.4天、16.7天内采取防除杂草的措施。
在对杂草生态经济阈值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杂草防除,可避免除草剂盲目使用,对减 少除草剂使用次数,降低除草剂用量、节约除草成本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具有指导作用。
在更优的实施方式中,发明人在步骤三中进一步公开了一种高效广谱除草剂与喷雾 助剂配伍应用,可进一步降低除草剂的用量。其技术原理是利用喷雾助剂能够防止除草剂雾 滴飘移、增强展着性、促进吸收、从而提高除草剂利用率的特性,在使用茎叶喷雾除草剂时 加入喷雾助剂来提高防除杂草效果并降低除草剂的使用量。其使用方法是当田间杂草实际发 生量大于等于上述防除指标需采用针对性茎叶处理除草剂进行防除时,加入喷液量 0.05%~1.0%的喷雾助剂,在与常规用量相同效果下可以减少除草剂用量至少20~30%。
所述的稻田除草剂选自稻田常用茎叶处理除草剂如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五氟磺 草胺、氯氟吡啶酯、二氯喹啉酸、2甲4氯钠、灭草松、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氯吡嘧 磺隆、双环磺草酮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所述喷雾助剂选自植物油类,如“益泽”、“迈丝”、“β助剂”,或多元醇型非离子活性剂类如“激健”,优选的植物油助剂“益泽”和“β助剂”的添加量为喷液量的0.1~0.3%,“迈丝”的添加量为喷液量的0.3~0.5%,非离子活性剂助剂“激健”的添加量为喷液量的0.05~0.1%。
在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发明人发现,使用100g/L氰氟草酯乳油防除稻田杂草稗、千金子时,分别添加β助剂、益泽、激健3个喷雾助剂均可降低其使用量30%,添加迈丝可降 低其使用量20%;使用480g/L灭草松水剂防除多花水苋、丁香蓼和异型莎草等杂草时,添 加β助剂可降低其使用量30%,分别添加迈丝、益泽、激健3个喷雾助剂均可降低其使用量 至少20%。2种稻田常用除草剂减量20%~30%后添加喷雾助剂施用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均无 不良影响。
应用本发明人公开的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方法,在不降低除草效果的情况下,直播 稻田可减少用药频次1~2次。按照用药3次的田块计算,降低用药量1518.75ga.i./hm2,最终 防除效果达92.3%,与常规用药田块比较,减少除草剂使用量72.58%,减量增效作用明 显。
机插移栽稻田示范田,在减少用药频次1次,降低用药量423.75ga.i./hm2的情况下, 最终防除效果达95.7%,与常规用药区比较减少除草剂使用量31.22%;在减少用药频次2 次,降低除草剂用药量607.5ga.i./hm2,防除杂草效果93.7%,与常规用药区比较减少除草剂 使用量44.75%。示范区减量增效作用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不同土层深度对双稃草、丁香蓼种子萌发的影响。其中左图为 不同土层深度对双稃草种子萌发的影响,右图为不同土层深度对丁香蓼种子萌发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指导思想,给出下列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具 体实施例的限制,任何了解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些许改动将可以达到类似的结果, 这些改动也包含在本发明之中。
实施例1
试验目的: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明确温度、土壤湿度、土层深度等环境因子对杂草种子萌发出 苗的影响,以便更好地说明“三位一体”农业机械控草措施防控杂草的可行性。
试验方法:(1)不同温度对杂草稻萌发的影响:采用培养皿滤纸法。设5、10、15、20、25、30、35、40、45℃九个处理,播皿播种100粒杂草稻,每个处理4次重复,培养 皿放置在Binder KBF240培养箱中。当胚芽长度达种子长的一半或种子根与种子等长时即为 发芽,若干天后计算每个培养皿内种子的校正发芽率,记录80%以上种子发芽时间,计算杂 草稻萌发的最低温度和有效积温。
(2)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对杂草稻等萌发的影响:试验采用培养皿法,在培养皿(Φ9cm)中分别加入经干热灭菌后的过筛土50g,对应加入0、5、7.5、10、12.5、15、 17.5、20、22.5、25ml水,配成相对土壤相对含水量10%、15%、20%、25%、30%、 35%、40%、45%、50%十个梯度。把杂草稻种子100粒分别置于上述培养皿中,每处理4 次重复,分别置于黑暗10小时、光照14小时,空气相对湿度60%的植物培养箱(MLR- 352H)中进行培养。每天两次称量并补充蒸发的水分。待杂草稻萌发稳定后计算萌发率。
(3)不同土层深度对双稃草、丁香蓼等杂草种子萌发的影响:双稃草、丁香蓼种子上年度采集于自然发生的农田。待种子成熟后收集植株,室内风干后进行物理敲击和风选,并放置在4℃冰箱保存备用。室内土层深度试验采用土培法,设置土层深度分别为0、0.5、1、2、3、4、5cm共7个处理水平,每处理播种双稃草、丁香蓼种子各100粒,4次重复, 置于适宜温度,黑暗10小时、光照14小时,空气相对湿度60%的植物培养箱中,以幼苗露 出土壤表面1mm视作发芽。每天统计发芽的种子数,第10天实验结束时统计发芽率。
试验结果:根据有效积温法则计算出的杂草稻萌发所需的有效积温为58.60℃,萌发 起点温度为8.86℃,说明杂草稻萌发所需的有效积温较低,这是杂草稻田间出苗较早的原因 之一。温度梯度试验结果表明,在15~40℃范围内杂草稻均能萌发且均具有很好的发芽率, 低于10℃和高于45℃均不能萌发(表1)。
表1不同温度对杂草稻发芽率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除了10%土壤相对含水量杂草稻发芽率稍低外,其它15%~50%的土壤相 对含水量杂草稻种子均有很高的发芽率,说明杂草稻萌发对于土壤水分的要求不高。
表2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对杂草稻萌发的影响
土层深度试验结果如图1所示,土壤表面的双稃草、丁香蓼种子能正常萌发,发芽率分别为 80.25%、84.5%;当土层深度稍有增加,发芽率急剧下降,在仅覆土0.5cm处理下,双稃 草、丁香蓼发芽率已分别降为0.50%、2.00%,,基本丧失萌发出苗能力。因此利用杂草种子 萌发对土层深度很敏感这一生物学特性,采取土壤深翻措施,能有效降低其出苗率。(图 1)。
实施例2
试验目的:通过田间试验明确农业机械措施对稻田杂草的总控制作用。
试验方法:本试验在崇明区光明集团长江农场进行,试验田面积约3.5公顷,前茬绿 肥,其中3公顷收割后深翻,把绿肥还入田中,然后灌深水并保水3~5天,其后保持干湿交 替的水浆管理方式,29天后机械耕田灭草、耙田一次后的第6天移栽水稻。0.5公顷作为对 照,按照常规措施管理,绿肥翻入田中后不灌水,至水稻种植前3天灌水整地后移栽水稻。
试验结果:处理后21天调查结果表明,“三位一体”控草处理区对总的杂草的控制率达到了74.7%(表3)。
表3农艺机械措施对稻田杂草的控制作用
实施例1和实施例2结果表明,利用一些杂草的生物学特性,采取土壤(绿肥)深翻-水浆管理-机械翻耕“三位一体”的农艺农机控草技术是能抑制杂草萌发或诱杀杂草的,从而可以降低水稻种植后田间杂草的基数。
实施例3
试验目的:通过田间试验明确稻田主要优势杂草单一种为害时的防除指标。
试验方法:试验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庄行综合试验站进行。试验田用不透水PVC板插入土中80cm并隔成面积1.5m2的小区,各小区可单排单灌。以人工水直播方式种植,播 种量为75.0kg/hm2。密度设0、1、2、4、8、16、32、64、128株/m29个密度,与水稻不同 共生时间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在上述试验设置的平均密度上展开,设置杂草与水稻共生0 天、15天、30天、45天、60天和水稻全生育期共生6个水平。采用拟合模型对杂草密度、 共生时间与水稻产量损失进行曲线拟合和回归分析。
试验结果:根据稗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由拟合的稗密度与水稻产量损失的关系模 型y=19.01log(x)+11.70得出稗的相应经济阈值为1.88株/m2,由拟合的稗共生时间与水稻产 量损失率的关系模型y=16.51+18.83x-0.775x2得出稻田稗的相应防除时间为24.81天;由拟 合的异型莎草密度与水稻产量损失率的关系模型y=0.39-1.76x+1.06x2得出稻田异型莎草的相 应经济阈值为3.36株/m2,由拟合的异型莎草生长时间与水稻产量损失率的关系模型y=- 2.78+3.24x+0.15x2得出稻田异型莎草的相应防除时间为24.15天;由拟合的鸭舌草密度与水 稻产量损失率的关系模型y=-3.11+2.11x+0.63x2得出稻田鸭舌草的相应经济阈值为2.57株/ m2,由拟合的鸭舌草生长时间与水稻产量损失率的关系模型y=-7.48+6.96x-0.14x2得出稻田 鸭舌草的相应防除时间为51.64天。即当稻田中稗、异型莎草、鸭舌草密度低于1.88、 3.36、2.57株/m2时无需进行杂草防除,只有在田间杂草大于上述密度时才应分别在25天、 24天、52天以内进行防除,以达到最经济有效的控制效果(表4~9)。
表4不同密度稗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表5不同共生时间稗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表6不同密度异型莎草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表7不同共生时间异型莎草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表8不同密度鸭舌草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表9不同共生时间鸭舌草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实施例4
试验目的:通过田间试验明确稻田两种主要优势杂草共生时的防除指标。
试验方法:试验基本情况同实施例3,不同密度稗和异型莎草、千金子和异型莎草互 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分别设置13个处理,处理密度分别为稗(千金子)+异型莎草(1)0+0株/m2(CK);(2)2+0株/m2;(3)2+2株/m2;(4)2+4株/m2;(5)2+8株/m2; (6)4+0株/m2;(7)4+2株/m2;(8)4+4株/m2;(9)4+8株/m2;(10)8+0株/m2; (11)8+2株/m2;(12)8+4株/m2;(13)8+8株/m2。互作杂草与水稻不同共生时间对水稻 产量的影响试验在上述试验设置的平均密度上展开,设置互作杂草与水稻共生0天、15 天、30天、45天、60天和水稻全生育期共生6个水平。采用拟合模型对杂草密度、共生时 间与水稻产量损失进行曲线拟合和回归分析。
试验结果:稗(或千金子)和异型莎草共生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稗(或千金子)的影响程度更大,相较于异型莎草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高出20.2%和24.5%,稗和异型莎草 共生时的生态经济阈值为2.72株/m2,防除临界期为18.4天,千金子和异型莎草共生时的生 态经济阈值为4.14株/m2,防除临界期为16.7天,即当稻田稗(或千金子)+异型莎草共生 密度达2.72株/m2或4.14株/m2以上时,需分别在18.4天、16.7天内采取防除杂草的措施(表10~13)。
在对杂草生态经济阈值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杂草防除,可避免除草剂盲目使用,对减 少除草剂使用次数,降低除草剂用量、节约除草成本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具有指导作用。
表10稗草和异型莎草不同密度组合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表11稗草和异型莎草共生与水稻不同共存时间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表12千金子和异型莎草不同密度组合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表13千金子和异型莎草互作与水稻不同共生时间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实施例5
试验目的:通过田间试验明确不同喷雾助剂对稻田除草剂氰氟草酯和灭草松的增效作用。
试验方法:试验分别设供试除草剂常规推荐用量、常规用量减量20%+喷雾助剂、常 规用量减量30%+喷雾助剂三大处理(表14)。氰氟草酯在水稻3叶期时施药、灭草松在水稻分蘖末期施药。施药前24小时排干小区水层,施药后24小时复水,并保持水层5天。 小区面积15m2,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单排单灌,4次重复。施药后15天、30天分别调查杂 草株数和鲜重,计算株数防效和鲜重防效,评价喷雾助剂的增效作用。
表14不同喷雾助剂对除草剂减量使用效果试验处理
试验结果:使用100g/L氰氟草酯乳油防除稻田杂草稗、千金子时,分别添加β助剂、益泽、激健3个喷雾助剂均可降低其使用量30%,添加迈丝可降低其使用量20%;使用480 g/L灭草松水剂防除多花水苋、丁香蓼和异型莎草等杂草时,添加β助剂可降低其使用量 30%,分别添加迈丝、益泽、激健3个喷雾助剂均可降低其使用量至少20%。2种稻田常用 除草剂减量20%~30%后添加喷雾助剂施用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均无不良影响。
表15不同喷雾助剂对氰氟草酯防除杂草效果的影响(药后30d,株数防效)
表16不同喷雾助剂对灭草松防除杂草效果的影响(药后30d,株数防效)
实施例6
试验目的:通过直播稻田除草剂减量技术的集成示范验证实施效果及可行性。
试验方法:示范试验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进行,示范田面积24公顷,常规用药对照田面积14公顷。试验田上季水稻收割后冬季休闲,示范田采用冬季土壤深翻晒田,深度在20~25cm之间,至当年水稻种植前28天灌水泡田5天,随后保持田间干湿交替 状态,直至水稻种植前3天机械翻耕平整田块,水稻催芽播种后2天使用30%丙·苄可湿性 粉剂100g/667m2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水稻生长后期按照生态经济除草阈值确定是否使用除草剂,水稻生长至3~4叶期时如部分田块田间杂草危害达到防除指标则选用2.5%五氟磺草 胺油悬浮剂48ml/667m2+10%氰氟草酯乳油48ml/667m2+β助剂20ml/667m2,如部分田块后期有多年生莎草科等杂草为害,则选用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3g/667m2+益泽20ml/667m2,兑水30L/667m2,进行茎叶喷雾处理,水稻全生育期示范田块共计2~3次用药。
常规用药对照田于水稻种植前7天耕地平整,然后灌水泡田,趁水浆浑浊状态进行第1次芽前处理,甩施12%噁草酮乳油250ml/667m2,并保水5天,然后排水播种,水稻播 种后3天使用30%丙·苄可湿性粉剂100g/667m2进行第2次芽前处理,水稻生长至3~4叶 期时选用2.5%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60ml/667m2+10%氰氟草酯乳油60ml/667m2,兑水 30L/667m2,进行第1次茎叶喷雾处理;水稻分蘖末期,选用48%2甲·灭草松水剂150 ml/667m2进行第2次茎叶喷雾处理,防除莎草科杂草,水稻全生育期常规用药对照田块共计 4次用药。
试验结果:在不降低除草效果的情况下,直播稻示范田可减少用药频次1~2次。按照用药3次的田块计算,降低用药量1518.75g a.i./hm2,最终防除效果达92.3%,与常规用药田块比较,减少除草剂使用量72.58%,减量增效作用明显(表17)。
表17除草剂减量技术与常规用药方法在直播稻田应用效果比较
实施例7
试验目的:通过移栽稻田除草剂减量技术的集成示范验证实施效果及可行性。
试验方法:示范试验在上海市崇明区光明集团长江农场进行,示范田面积17公顷,常规用药对照田面积4公顷。示范试验区前茬为大麦,麦子收割后,示范田立即进行土壤深翻20~25cm左右,然后灌水泡田,保持田间干湿交替状态,25天后机械翻耕平整田块后移栽水稻,机插移栽后6天使用除草剂,其中处理(1)12公顷使用40%五氟磺草胺·丁草胺 悬浮剂150ml/667m2毒土法撒施,处理(2)5公顷使用10%双环磺草酮·双唑草腈大粒剂200g/667m2直接抛施,水稻生长后期按照生态经济除草阈值确定是否使用除草剂,如田块有少量杂草为害且在防除指标内则不进行防除,处理(1)部分田块后期有高于指标的莎草科等杂草为害,则选用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3g/667m2+益泽20ml/667m2,兑水 30L/667m2,进行茎叶喷雾处理。
常规用药对照田于水稻移栽前3天灌水耕地平整,随后使用30%丙·苄可湿性粉剂 100g/667m2进行第1次芽前处理,并保水3~5天后进行机插移栽,移栽后15~20天,使用2.5%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60ml/667m2+10%氰氟草酯乳油60ml/667m2,兑水30L/667m2,进行1次茎叶喷雾处理;处理后1~2天趁上水的时机再使用53%苯噻·苄可湿性粉剂100 g/667m2进行第2次土壤封闭处理,共计3次用药防除杂草。
试验结果:机插移栽稻田示范田处理(1)在减少用药频次1次,降低用药量423.75g a.i./hm2的情况下,最终防除效果达95.7%,与常规用药区比较减少除草剂使用量31.22%;处理(2)减少用药频次2次,降低除草剂用药量607.5g a.i./hm2,防除杂草效果93.7%,与常规用药区比较减少除草剂使用量44.75%。示范区减量增效作用明显(表18)。
表18除草剂减量技术与常规用药方法在机插移栽稻田应用效果比较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 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 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 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上季水稻收获后,冬季休耕深翻1次或种植绿肥植物至第二年春季收获时深翻入土,水稻种植前10~40天使田间灌水泡田3~5天,然后使田块保持浅水层直至水稻种植前1~7天,用机械翻耕平整土地后,再直播或移栽水稻;
步骤二,直播水稻在播后苗前使用1次芽前处理除草剂,或移栽水稻在移栽后5~7天使用1次芽前处理除草剂;
步骤三,以稻田主要优势杂草单一种为害或复合为害下的生态经济除草阈值为指标,当田间杂草实际发生量大于等于阈值水平时,用茎叶处理除草剂进行防除;其中所述的茎叶处理除草剂包括稻田除草剂和喷雾助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田间灌水泡田操作时间为水稻种植前20-30天,所述田块保持浅水层为使田块保持干湿交替的土壤湿润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对于直播稻田,当达到杂草防除指标,则在水稻3~4叶期使用1次茎叶处理除草剂,和/或在水稻分蘖末期使用1次茎叶处理除草剂;对于水稻移栽稻田,当达到杂草防除指标,则在移栽后15~20天使用1次茎叶处理除草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阈值包括每平方米稗1.88株、异型莎草3.36株、鸭舌草2.57株,稗+异型莎草复合2.72株、千金子+异型莎草复合4.14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方法,其特征在于,防除稗、异型莎草的时间在水稻种植后的24~25天内进行,防除稗+异型莎草、千金子+异型莎草的时间在水稻种植后的17~18天内,防除鸭舌草的时间可以至水稻种植后的52天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的稻田除草剂选自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氯氟吡啶酯、二氯喹啉酸、2甲4氯钠、灭草松、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氯吡嘧磺隆、双环磺草酮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喷雾助剂选自植物油类或多元醇型非离子活性剂类,添加量为喷液量的0.05%~1.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雾助剂包括益泽、迈丝、β助剂、激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益泽和β助剂的添加量为喷液量的0.1~0.3%,迈丝的添加量为喷液量的0.3~0.5%,激健的添加量为喷液量的0.05~0.1%。
CN201910810976.8A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方法 Pending CN1104953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10976.8A CN110495362A (zh)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10976.8A CN110495362A (zh)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95362A true CN110495362A (zh) 2019-11-26

Family

ID=68590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10976.8A Pending CN110495362A (zh)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9536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4610A (zh) * 2020-10-28 2021-02-05 安徽润农腾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含噁唑酰草胺、氯吡嘧磺隆和丁草胺的除草组合物
CN112970540A (zh) * 2021-02-26 2021-06-18 上海北禾水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稻田综合防除芦苇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5168A (zh) * 2016-05-31 2016-08-03 太仓市绿苗农场专业合作社 一种有机水稻的种植方法
CN105850621A (zh) * 2016-04-19 2016-08-17 安徽喜洋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季晚稻直播栽培方法
CN107148879A (zh) * 2017-05-09 2017-09-12 南京扬子茉莉谷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茉莉香米的种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0621A (zh) * 2016-04-19 2016-08-17 安徽喜洋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季晚稻直播栽培方法
CN105815168A (zh) * 2016-05-31 2016-08-03 太仓市绿苗农场专业合作社 一种有机水稻的种植方法
CN107148879A (zh) * 2017-05-09 2017-09-12 南京扬子茉莉谷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茉莉香米的种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胜主编: "《杂草学》", 31 March 2009,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4610A (zh) * 2020-10-28 2021-02-05 安徽润农腾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含噁唑酰草胺、氯吡嘧磺隆和丁草胺的除草组合物
CN112970540A (zh) * 2021-02-26 2021-06-18 上海北禾水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稻田综合防除芦苇的方法
CN112970540B (zh) * 2021-02-26 2023-12-22 黑龙江省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 一种盐碱地稻田综合防除芦苇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9536B (zh) 一种控制番茄根结线虫的栽培方法
Gour Production practices including post-harvest management of Jatropha curcas
Robinson Production and culture
CN102960236B (zh) 一种杂交水稻的全机械化制种方法
CN105594442B (zh) 一种马铃薯高垄密植全膜滴灌免耕栽培方法
CN104106354A (zh) 猴樟苗木繁育技术
CN105981618A (zh) 一种有机稻的病虫害安全循环防控方法
CN105532237A (zh) 高寒山区黄草乌规范化种植技术
CN104255254A (zh) 旱地紫色作物的轮作方法
CN105284389A (zh) 一种何首乌的种植方法
CN106576727A (zh) 一种无公害向日葵栽培方法
CN107047045A (zh) 一种黄淮海南部地区小麦玉米周年增产培育方法
CN109169062A (zh) 一种薏苡的水生栽培方法
CN107347429A (zh) 一种头花蓼的种植方法
CN105993496A (zh) 一种番茄根结线虫的生物诱集控防方法
CN107750855A (zh) 一种草莓种植过程中的病害防治方法
CN110495362A (zh) 一种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方法
CN106358747A (zh) 一种花生高垄密植滴灌免耕种植方法
CN104719125B (zh) 一种耐热圆球形白萝卜选育方法
CN109699412A (zh) 一种降低藜麦病虫害发病率的种植方法
CN109804872A (zh) 一种春玉米全程机械化精准减肥增效栽培方法
CN105638150A (zh) 一种高油大豆的栽培技术方法
WO2019113991A1 (zh) 一种马铃薯机械化全膜沟垄栽培方法
CN106258756A (zh) 一种梭梭冬播大田育苗方法
CN110367064A (zh) 一种旱地麦类作物交叉混种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