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88726B - 一种启动控制系统及启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启动控制系统及启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88726B
CN110488726B CN201910910477.6A CN201910910477A CN110488726B CN 110488726 B CN110488726 B CN 110488726B CN 201910910477 A CN201910910477 A CN 201910910477A CN 110488726 B CN110488726 B CN 1104887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mcu
auxiliary
control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1047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88726A (zh
Inventor
刘晓波
刘小强
杨英振
徐龙增
丛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1047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887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88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887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887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887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05B19/0423Input/outpu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启动控制系统及启动方法,启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包括主MCU和辅MCU,辅MCU的CAN引脚与外接CAN通讯总线连接,所述辅MCU的第一IO引脚与所述主MCU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连接,所述辅MCU基于所述CAN引脚接收到控制信息后控制所述第一IO引脚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IO引脚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主MCU按照相应的启动模式启动运行。由于控制器内部的辅MCU只需要和CAN通讯总线连接,就可以通过辅MCU自身的IO引脚控制主MCU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电平信号的变化,进而控制主MCU启动模式之间的切换,因此不需要从控制器外部额外提供引脚以实现对主MCU启动模式的控制,从而控制器接插件不需要预留用于控制主MCU启动模式切换的引脚,节省了引脚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启动控制系统及启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车辆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启动控制系统及启动方法。
背景技术
单片机的启动模式包括从内部FLASH启动、从外部存储器启动、进入CAN下载模式等。其中,单片机启动模式的切换是通过单片机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HWCFG)的电平信号决定的。
基于单片机开发的控制器,如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单片机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的电平可以控制控制器的启动模式的切换。
此时需要控制器接插件预留引脚,以通过预留引脚连接单片机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实现对控制器启动模式的控制。但是,某些控制器接插件的引脚资源比较紧张,很难预留出用于对控制器启动模式进行控制的引脚。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启动控制系统及启动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控制器接插件预留出用于对控制器启动模式进行控制的引脚的问题。
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启动控制系统,包括:
组成控制器的主MCU和组成控制器的辅MCU;
所述辅MCU的CAN引脚与外接CAN通讯总线连接;
所述主MCU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与所述辅MCU的第一IO引脚连接,所述辅MCU基于所述CAN引脚接收到的信号控制所述第一IO引脚输出对应的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IO引脚输出的信号控制所述主MCU的启动模式。
可选地,所述主MCU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与所述辅MCU的第一IO引脚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IO引脚分别与电容的第一端、第一电阻的第一端、非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均接地;
所述非门的输出端与所述主MCU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
第二电阻;
则所述非门的输出端与所述主MCU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连接包括:
所述非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主MCU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以及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电源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
所述主MCU的复位引脚与所述辅MCU的第二IO引脚连接,通过所述辅MCU的第二IO引脚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主MCU复位。
可选地,还包括:第三电阻;
则所述主MCU的复位引脚与所述辅MCU的第二IO引脚连接包括:
所述主MCU的复位引脚分别与所述辅MCU的第二IO引脚以及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
所述主MCU的CAN引脚与所述外接CAN通讯总线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启动控制方法,基于上述的启动控制系统,包括:
辅MCU的CAN引脚接收控制信息;
辅MCU对所述控制信息进行解析,并基于解析结果控制第一IO引脚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主MCU通过与所述第一IO引脚连接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接收到所述控制信号后,按照与所述控制信号对应的启动模式启动运行。
可选地,所述辅MCU对所述控制信息进行解析并基于解析结果控制第一IO引脚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之后,还包括:
辅MCU通过第二IO引脚向所述主MCU的复位引脚发送复位命令;
所述主MCU根据接收到的复位命令执行复位操作。
可选地,所述控制信息至少包括命令内容以及MCU标识;
则所述辅MCU对所述控制信息进行解析,并基于解析结果控制第一IO引脚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包括:
所述辅MCU对所述控制信息进行解析,得到解析结果;其中,所述解析结果包括命令内容以及MCU标识;
所述辅MCU判断解析结果中包括的MCU标识与自身标识是否相同;
若所述辅MCU判断解析结果中包括的MCU标识与自身标识相同,则基于解析结果中的命令内容控制第一IO引脚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可选地,还包括:
若所述辅MCU判断解析结果中包括的MCU标识与自身标识不同,则丢弃所述命令内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中提供的启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包括主MCU和辅MCU,辅MCU的CAN引脚与外接CAN通讯总线连接,所述辅MCU的第一IO引脚与所述主MCU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连接,所述辅MCU基于所述CAN引脚接收到控制信息后控制所述第一IO引脚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IO引脚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主MCU按照相应的启动模式启动运行。由于控制器内部的辅MCU只需要和CAN通讯总线连接,就可以通过辅MCU自身的IO引脚控制主MCU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电平信号的变化,进而控制主MCU启动模式之间的切换,因此不需要从控制器外部额外提供引脚以实现对主MCU启动模式的控制,从而控制器接插件不需要预留用于控制主MCU启动模式切换的引脚,节省了引脚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启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公开的另一种启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公开的另一种启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公开的另一种启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启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公开的另一种启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启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包括主MCU和辅MCU,辅MCU的CAN引脚与外接CAN通讯总线连接,所述辅MCU的第一IO引脚与所述主MCU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连接,所述辅MCU基于所述CAN引脚接收到控制信息后控制所述第一IO引脚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IO引脚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主MCU按照相应的启动模式启动运行。由于控制器内部的辅MCU只需要和CAN通讯总线连接,就可以通过自身的IO引脚控制主MCU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电平信号的变化,进而控制主MCU启动模式之间的切换,因此不需要从控制器外部额外提供引脚以实现对主MCU启动模式的控制,从而控制器接插件不需要预留用于控制主MCU启动模式切换的引脚,节省了引脚资源。
参见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启动控制系统包括:
组成控制器的主MCU和组成控制器的辅MCU。
以控制器为ECU为例,ECU中包括主MCU和辅MCU,其中,主MCU和辅MCU可以为相同的单片机,当然还可以为不同的单片机。
主MCU用于在发动机运行时,采集各传感器的信号并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运算,将运算的结果转变为控制指令,基于控制指令控制被控对象的工作,如对发动机的点火、空燃比、怠速、废气再循环等多项参数进行控制。
辅MCU包括CAN引脚以及第一IO引脚,CAN引脚用于连接CAN通讯总线并接收CAN通讯总线上传输的控制信息。
辅MCU的CAN引脚与外接CAN通讯总线连接,在辅MCU识别出CAN引脚上接收到控制信息后,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息控制第一IO引脚输出与该控制信息对应的控制信号。控制信号为高、低电平信号。
本实施例中,外接CAN通讯总线为用于与ECU进行通信以实现故障检测的CAN通讯总线,通过借助原本就存在的CAN通讯总线向辅MCU发送控制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启动控制系统还包括上位机,上位机通过外接CAN通讯总线与ECU连接,上位机用于生成控制信息并通过CAN通讯总线将控制信息发送至ECU。
第一IO引脚用于输出高、低电平信号,并通过第一IO引脚将高、低电平信号传输至与该第一IO引脚连接的其他装置。
主MCU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与辅MCU的第一IO引脚连接,辅MCU基于所述CAN引脚接收到的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第一IO引脚输出的高、低电平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IO引脚输出的高、低电平信号控制主MCU的启动模式。
单片机的启动模式包括从内部FLASH启动、从外部存储器启动、进入CAN下载模式,其中,通过单片机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的电平信号控制单片机启动模式的切换。
不同型号的单片机,控制启动模式的电平信号可能不同。
下面以主MCU101为英飞凌TC277单片机为例,英飞凌TC277单片机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为两个,分别为HWCFG0和HWCFG1。
HWCFG0为低电平,HWCFG1也为低电平时,英飞凌TC277单片机进入CAN下载启动模式;
HWCFG0为高电平,HWCFG1也为高电平时,英飞凌TC277单片机进入内部FLASH启动模式;
HWCFG0为低电平,HWCFG1为高电平时,英飞凌TC277单片机进入从外部存储器启动模式。
在通过辅MCU的第一IO引脚与主MCU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连接后,辅MCU的第一IO引脚输出的电平信号发生变化将导致主MCU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的电平信号发生变化,进而可以实现控制主MCU的启动模式进行切换,从而实现了对控制器启动模式的控制。
可以理解的是,辅MCU需要为主MCU的每个启动模式控制引脚分别提供一个与之连接的IO引脚。
例如,主MCU为英飞凌TC277单片机,则主MCU包括两个启动模式控制引脚(HWCFG0、HWCFG1),则辅MCU需要提供两个IO引脚,一个IO引脚与HWCFG0连接,另一个IO引脚与HWCFG1连接。
对于控制器而言,由于辅MCU和主MCU都包括在控制器内部,因此控制器接插件只需要提高与外接CAN通讯总线连接的引脚即可实现通过辅MCU的IO引脚控制主MCU按照对应的启动模式启动运行,而不需要控制器接插件为控制控制器的启动模式的切换额外预留出引脚,节省了引脚资源。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辅MCU的IO引脚在单片机复位时的状态不同、启动模式控制引脚的电平信号高低与启动模式的对应关系不同,主MCU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与辅MCU的IO引脚之间的连接方式也会不同。
下面以辅MCU的IO引脚为在复位时是高阻状态的引脚为例介绍主MCU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与辅MCU的IO引脚之间的连接方式。
参见图2所示,辅MCU的第一IO引脚分别与电容C1的第一端、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非门NOT的输入端连接;
电容C1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均接地;
非门NOT的输出端与主MCU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连接。
图2仅示出了辅MCU的一个IO引脚与主MCU的一个启动模式控制引脚之间的连接方式。而实际应用中,若通过多个启动模式控制引脚才能确定控制器的启动模式,那么,按照图2所示的连接方式分别建立每个启动模式控制引脚与辅MCU的IO引脚之间的连接。
仍然以主MCU为英飞凌TC277单片机为例,按照图2所示的连接方式连接主MCU的HWCFG0引脚与辅MCU的IO1引脚之间的连接,并按照图2所示的连接方式连接主MCU的HWCFG1引脚与辅MCU的IO2引脚之间的连接。
基于图2所示的连接方式,控制控制器的启动模式的方法为:
辅MCU的IO1和IO2引脚在复位时均为高阻状态,针对与每个IO引脚连接的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直接接地,使得非门NOT的输入端为低电平,从而非门NOT的输出端为高电平,进而主MCU的HWCFG0引脚和HWCFG1引脚的电平均为高电平,则英飞凌TC277单片机进入内部FLASH启动模式。
若需要将控制器的启动模式切换为CAN下载启动模式时,通过外接CAN通讯总线向辅MCU的CAN引脚发送包括切换到CAN下载启动模式命令的控制信息,辅MCU识别到CAN引脚接收到包括切换到CAN下载启动模式命令的控制信息后,对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进行解析得到解析结果。在确定解析结果中包括切换到CAN下载启动模式命令时,控制IO1引脚和IO2引脚均输出高电平,使得非门NOT的输入端为高电平,从而非门NOT的输出端为低电平,进而主MCU的HWCFG0引脚和HWCFG1引脚的电平均为低电平,则英飞凌TC277单片机进入CAN下载启动模式。
若需要将控制器的启动模式切换为外部存储器启动模式时,通过外接CAN通讯总线向辅MCU的CAN引脚发送包括切换到外部存储器启动模式命令的控制信息,辅MCU识别到CAN引脚接收到包括切换到外部存储器启动模式命令的控制信息后,对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进行解析得到解析结果。在确定解析结果中包括切换到外部存储器启动模式命令时,控制IO1引脚输出高电平而IO2引脚处于高阻状态,使得与IO1引脚连接的非门NOT的输入端为高电平,从而非门NOT的输出端为低电平,进而主MCU的HWCFG0引脚为低电平,与IO2引脚连接的非门NOT的输入端为低电平,从而与IO2引脚连接的非门NOT的输出端为高电平,进而主MCU的HWCFG1引脚为高电平,则英飞凌TC277单片机进入外部存储器启动模式。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图2所示的基础上,启动控制电路还可以包括:
第二电阻R2。
非门NOT的输出端分别与主MCU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以及第二电阻204的第一端连接;
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电源连接。电源可以为提供+5V的电源或者提供+3.3V的电源。
通过与电源连接的第二电阻R2,使得非门NOT的输出端为高电平时,主MCU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处的电平信号确定是高电平,避免主MCU将启动模式控制引脚处电平信号误检测为低电平的问题产生。
在图2所示基础上,通过辅MCU的IO引脚控制主MCU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处电平信号的高低变化后,由于主MCU在复位后触发检测启动模式控制引脚处电平信号的操作,因此,需要设置控制主MCU执行复位操作的电路,以触发主MCU执行检测启动模式控制引脚电平信号的操作,从而及时确定出启动模式控制引脚电平信号的变化,进而控制主MCU切换到对应的启动模式运行,实现对控制器启动模式的控制。
参见图3所示,辅MCU还包括第二IO引脚,其中,辅MCU的第二IO引脚与主MCU的复位引脚(RESET)连接,通过辅MCU的第二IO引脚输出的信号控制主MCU复位。
若主MCU的复位引脚为高电平时触发主MCU复位,辅MCU的第二IO引脚在复位后为高阻状态,那么,在通过辅MCU的第一IO引脚控制主MCU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的电平信号发生变化后,通过外接CAN通讯总线向辅MCU的CAN引脚发送包括复位命令的控制信息,辅MCU识别到CAN引脚接收到包括复位命令的控制信息后,对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进行解析得到解析结果。在确定解析结果中包括复位命令时,控制第二IO引脚输出高电平信号,则主MCU的复位引脚接收到高电平信号,触发主MCU复位。主MCU复位后,辅MCU的第二IO引脚恢复高阻状态。
在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示,启动控制电路中用于控制主MCU复位的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三电阻R3。
所述主MCU的复位引脚分别与所述辅MCU的第二IO引脚以及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
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连接。
此处电源与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的电源为同一电源。
需要注意的是,控制主MCU复位的电路可以根据辅MCU的第二IO引脚在复位后的状态以及控制主MCU复位的逻辑进行相应的调整。只要保证能够通过辅MCU的第二IO引脚控制主MCU执行复位操作即可。
结合主MCU的复位操作,本实施例中启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为:
辅MCU的IO1和IO2引脚在复位时均为高阻状态,针对与每个IO引脚连接的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直接接地,使得非门NOT的输入端为低电平,从而非门NOT的输出端为高电平,进而主MCU的HWCFG0引脚和HWCFG1引脚的电平均为高电平,则英飞凌TC277单片机进入内部FLASH启动模式。
若需要将控制器的启动模式切换为CAN下载启动模式时,通过外接CAN通讯总线向辅MCU的CAN引脚发送包括切换到CAN下载启动模式命令的控制信息,辅MCU识别到CAN引脚接收到包括切换到CAN下载启动模式命令的控制信息后,对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进行解析得到解析结果。在确定解析结果中包括切换到CAN下载启动模式命令时,控制IO1引脚和IO2引脚均输出高电平,使得非门NOT的输入端为高电平,从而非门NOT的输出端为低电平,进而主MCU的HWCFG0引脚和HWCFG1引脚的电平均为低电平,然后通过第二IO引脚控制主MCU的复位引脚,进而触发主MCU执行复位操作,使得主MCU复位时检测HWCFG0引脚的电平和HWCFG1引脚的电平,控制英飞凌TC277单片机进入CAN下载启动模式。
若需要将控制器的启动模式切换为外部存储器启动模式时,通过外接CAN通讯总线向辅MCU的CAN引脚发送包括切换到外部存储器启动模式命令的控制信息,辅MCU识别到CAN引脚接收到包括切换到外部存储器启动模式命令的控制信息后,对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进行解析得到解析结果。在确定解析结果中包括切换到外部存储器启动模式命令时,控制IO1引脚输出高电平而IO2引脚处于高阻状态,使得与IO1引脚连接的非门NOT的输入端为高电平,从而非门NOT的输出端为低电平,进而主MCU的HWCFG0引脚为低电平,与IO2引脚连接的非门NOT的输入端为低电平,从而与IO2引脚连接的非门NOT的输出端为高电平,进而主MCU的HWCFG1引脚为高电平,然后通过第二IO引脚控制主MCU的复位引脚,进而触发主MCU执行复位操作,使得主MCU复位时检测HWCFG0引脚的电平和HWCFG1引脚的电平,控制英飞凌TC277单片机进入外部存储器启动模式。
由于启动控制电路中包括电容C1,使得辅MCU的第一IO引脚输出高电平使得经过非门NOT后输出的电平为低电平,即主MCU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为低电平时,电容201存在缓慢放电的过程,从而在主MCU复位期间非门NOT的输入端持续为高电平,从而保证非门NOT的输出端为低电平,使得主MCU复位后检测到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的电平为低电平。实现了准确控制MCU进入相应的启动模式运行的目的。
可选地,主MCU还包括CAN引脚。其中,主MCU的CAN引脚与外接CAN通讯总线连接。此处外接CAN通讯总线为与辅MCU的CAN引脚相同的总线。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CAN通讯总线分别向辅MCU和主MCU发送控制信息时,控制信息中除了包括命令内容外,还需要包括MCU标识,以使得辅MCU和主MCU分别通过CAN引脚接收到控制信息后,可以根据控制信息中包括的MCU标识确定该条控制信息是否需要自身处理。只有在控制信息中包括的MCU标识与自身标识相同时,才对该条控制信息进行处理,否则不对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进行处理。
应用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启动控制系统,本申请中还提供了一种启动控制方法,参见图5所示,该启动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501、辅MCU的CAN引脚接收控制信息。
辅MCU的CAN引脚与外接CAN通讯总线连接,本实施例中,外接CAN通讯总线为用于与ECU进行通信以实现故障检测的CAN通讯总线,通过借助原本就存在的CAN通讯总线向辅MCU发送控制信息。
控制信息用于控制主MCU切换到对应的启动模式进行启动运行。
S502、辅MCU对所述控制信息进行解析,并基于解析结果控制第一IO引脚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辅MCU识别出CAN引脚上接收到控制信息后,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息控制第一IO引脚输出与该控制信息对应的控制信号。控制信号为高、低电平信号。
通过第一IO引脚将高、低电平信号传输至与该第一IO引脚连接的其他装置。
S503、主MCU通过与所述第一IO引脚连接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接收到所述控制信号后,按照与所述控制信号对应的启动模式启动运行。
主MCU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与辅MCU的第一IO引脚连接,辅MCU基于所述CAN引脚接收到的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第一IO引脚输出的高、低电平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IO引脚输出的高、低电平信号控制主MCU的启动模式。
单片机的启动模式包括从内部FLASH启动、从外部存储器启动、进入CAN下载模式,其中,通过单片机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的电平信号控制单片机启动模式的切换。
不同型号的单片机,控制启动模式的电平信号可能不同。
下面以主MCU101为英飞凌TC277单片机为例,英飞凌TC277单片机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为两个,分别为HWCFG0和HWCFG1。
HWCFG0为低电平,HWCFG1也为低电平时,英飞凌TC277单片机进入CAN下载启动模式;
HWCFG0为高电平,HWCFG1也为高电平时,英飞凌TC277单片机进入内部FLASH启动模式;
HWCFG0为低电平,HWCFG1为高电平时,英飞凌TC277单片机进入从外部存储器启动模式。
在通过辅MCU的第一IO引脚与主MCU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连接后,辅MCU的第一IO引脚输出的电平信号发生变化将导致主MCU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的电平信号发生变化,进而可以实现控制主MCU的启动模式进行切换,从而实现了对控制器启动模式的控制。
可以理解的是,辅MCU需要为主MCU的每个启动模式控制引脚分别提供一个与之连接的IO引脚。
例如,主MCU为英飞凌TC277单片机,则主MCU包括两个启动模式控制引脚(HWCFG0、HWCFG1),则辅MCU需要提供两个IO引脚,一个IO引脚与HWCFG0连接,另一个IO引脚与HWCFG1连接。
对于控制器而言,由于辅MCU和主MCU都包括在控制器内部,因此控制器接插件只需要提高与外接CAN通讯总线连接的引脚即可实现通过辅MCU的IO引脚控制主MCU按照对应的启动模式启动运行,而不需要控制器接插件为控制控制器的启动模式的切换额外预留出引脚,节省了引脚资源。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辅MCU的IO引脚控制主MCU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处电平信号的高低变化后,主MCU只有在复位后才会触发检测启动模式控制引脚处电平信号的操作,因此,启动控制方法中还包括控制主MCU复位的操作,以触发主MCU执行检测启动模式控制引脚电平信号的操作,从而及时确定出启动模式控制引脚电平信号的变化,进而控制主MCU切换到对应的启动模式运行,实现对控制器启动模式的控制。
具体地,参见图6所示,该启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601、辅MCU的CAN引脚接收控制信息。
S602、辅MCU对所述控制信息进行解析,并基于解析结果控制第一IO引脚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本实施例中控制信息至少包括命令内容以及MCU标识。命令内容指的是控制主MCU的启动模式切换的内容,如命令内容为切换到CAN下载启动模式。MCU标识指的是唯一标识MCU的身份信息,主MCU的MCU标识和辅MCU的MCU标识不同。
辅MCU对控制信息进行解析,得到解析结果;其中,所述解析结果包括命令内容以及MCU标识。
辅MCU判断解析结果中包括的MCU标识与自身标识是否相同。若辅MCU判断解析结果中包括的MCU标识与自身标识相同,则基于解析结果中的命令内容控制第一IO引脚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若辅MCU判断解析结果中包括的MCU标识与自身标识不同,则丢弃命令内容。
S603、辅MCU通过第二IO引脚向所述主MCU的复位引脚发送复位命令。
若主MCU的复位引脚为高电平时触发主MCU复位,辅MCU的第二IO引脚在复位后为高阻状态,那么,在通过辅MCU的第一IO引脚控制主MCU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的电平信号发生变化后,通过外接CAN通讯总线向辅MCU的CAN引脚发送包括复位命令的控制信息,辅MCU识别到CAN引脚接收到包括复位命令的控制信息后,对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进行解析得到解析结果。在确定解析结果中包括复位命令时,控制第二IO引脚输出高电平信号,则主MCU的复位引脚接收到高电平信号,触发主MCU复位。主MCU复位后,辅MCU的第二IO引脚恢复高阻状态。
S604、主MCU根据接收到的复位命令执行复位操作。
S605、主MCU通过与所述第一IO引脚连接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接收到所述控制信号后,按照与所述控制信号对应的启动模式启动运行。
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启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组成ECU的主MCU和组成ECU的辅MCU;
所述辅MCU的CAN引脚与外接CAN通讯总线连接,以借助原本就存在的CAN通讯总线向所述辅MCU发送控制信息;
所述主MCU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与所述辅MCU的第一IO引脚连接,所述辅MCU基于所述CAN引脚接收到的信号控制所述第一IO引脚输出对应的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IO引脚输出的信号控制所述主MCU的启动模式;
其中,所述辅MCU为所述主MCU的每个启动模式控制引脚分别提供一个与之连接的第一IO引脚;
所述主MCU的CAN引脚与所述外接CAN通讯总线连接;
通过所述外接CAN通讯总线分别向所述辅MCU和所述主MCU发送控制信息时,所述控制信息包括MCU标识,以使得所述辅MCU和所述主MCU分别通过CAN引脚接收到控制信息后,根据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的MCU标识确定是否需要处理该条控制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启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MCU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与所述辅MCU的第一IO引脚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IO引脚分别与电容的第一端、第一电阻的第一端、非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均接地;
所述非门的输出端与所述主MCU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启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电阻;
则所述非门的输出端与所述主MCU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连接包括:
所述非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主MCU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以及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电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启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主MCU的复位引脚与所述辅MCU的第二IO引脚连接,通过所述辅MCU的第二IO引脚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主MCU复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启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电阻;
则所述主MCU的复位引脚与所述辅MCU的第二IO引脚连接包括:
所述主MCU的复位引脚分别与所述辅MCU的第二IO引脚以及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连接。
6.一种启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启动控制系统,包括:
辅MCU的CAN引脚接收控制信息;
辅MCU对所述控制信息进行解析,并基于解析结果控制第一IO引脚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主MCU通过与所述第一IO引脚连接的启动模式控制引脚接收到所述控制信号后,按照与所述控制信号对应的启动模式启动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MCU对所述控制信息进行解析并基于解析结果控制第一IO引脚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之后,还包括:
辅MCU通过第二IO引脚向所述主MCU的复位引脚发送复位命令;
所述主MCU根据接收到的复位命令执行复位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至少包括命令内容以及MCU标识;
则所述辅MCU对所述控制信息进行解析,并基于解析结果控制第一IO引脚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包括:
所述辅MCU对所述控制信息进行解析,得到解析结果;其中,所述解析结果包括命令内容以及MCU标识;
所述辅MCU判断解析结果中包括的MCU标识与自身标识是否相同;
若所述辅MCU判断解析结果中包括的MCU标识与自身标识相同,则基于解析结果中的命令内容控制第一IO引脚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辅MCU判断解析结果中包括的MCU标识与自身标识不同,则丢弃所述命令内容。
CN201910910477.6A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启动控制系统及启动方法 Active CN1104887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10477.6A CN110488726B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启动控制系统及启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10477.6A CN110488726B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启动控制系统及启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88726A CN110488726A (zh) 2019-11-22
CN110488726B true CN110488726B (zh) 2021-08-20

Family

ID=68544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10477.6A Active CN110488726B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启动控制系统及启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887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0090B (zh) * 2020-09-25 2022-08-09 恒烁半导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cu芯片启动模式选择电路
CN114816464A (zh) * 2021-01-29 2022-07-29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固件升级控制方法、固件升级控制装置及光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8237B (zh) * 2013-10-18 2019-10-1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Mcu启动模式选择电路和基于该电路的mcu代码更新方法
CN104461664B (zh) * 2014-12-30 2018-04-27 深圳市辰卓科技有限公司 Mcu启动模式选择电路
CN205193783U (zh) * 2015-09-25 2016-04-27 广州市星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单片机一键下载电路
CN106484048A (zh) * 2016-09-28 2017-03-08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机柜主板及cmos的复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88726A (zh) 2019-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00642B (zh) 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装置、双向充电机及电动汽车
JP5717005B2 (ja) Usbインタフェースのステータスに従って内部回路を選択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端末
CN110488726B (zh) 一种启动控制系统及启动方法
CN101894085B (zh) 信息处理装置
WO2018045687A1 (zh) 一种插拔模块识别电路和方法
US9991845B2 (en) Ground fault detection device
CN109726059B (zh) 一种服务器测试系统
CN106445858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4793140A (zh) 一种汽车起动电机的耐久性测试系统
CN105071484B (zh) 一种具有数据交换功能的终端的充电方法和装置
CN104820156B (zh) 一种线束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0658400A (zh) 基于嵌入式的测试方法、微控制器和系统
CN107395955A (zh) 一种确定摄像头模块上电时序的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13918389B (zh) 一种双Flash切换装置和服务器
EP4027160B1 (en) Universal plug status detection circuit
CN114475254A (zh) 电动汽车预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202306218U (zh) 一种汽车电子控制器程序烧写电路
CN105892609A (zh) 一种终端开机与识别存储卡同步运行的方法及智能终端
CN109739339B (zh) 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824732A (zh) 一种usb检测方法和检测系统
CN108228373B (zh) 芯片故障注入检测设备及方法
CN101751102B (zh) 开机信号产生装置
CN107592842B (zh) 机动车中的操作元件的操作的检测
CN108683721B (zh) 一种参数调整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8388481B (zh) Olt设备的智能看门狗电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