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76973B - 一种棉花植调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棉花植调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76973B
CN110476973B CN201910819296.2A CN201910819296A CN110476973B CN 110476973 B CN110476973 B CN 110476973B CN 201910819296 A CN201910819296 A CN 201910819296A CN 110476973 B CN110476973 B CN 1104769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tton
type
plant regulator
regulator
p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192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76973A (zh
Inventor
王丹
马艳
姜伟丽
宋贤鹏
马亚杰
任相亮
胡红岩
马小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tton Technology Hen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Cotton Research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Cotton Research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Cotton Research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91081929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769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76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69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769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69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50Cott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6Treatment of growing trees or plants, e.g. for preventing decay of wood, for tingeing flowers or wood, for prolonging the life of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nitrogen compounds
    • A01N33/02Amines;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 A01N33/12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nitrogen compounds
    • A01N33/16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nitrogen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to-oxygen bonds
    • A01N33/18Nitro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 A01N47/0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the carbon atom having one or more single bonds to nitrogen atoms
    • A01N47/28Ureas or thioureas containing the groups >N—CO—N< or >N—CS—N<
    • A01N47/36Ureas or thioureas containing the groups >N—CO—N< or >N—CS—N< containing the group >N—CO—N< directly attached to at least one heterocyclic ring; Thio analogues thereof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棉花植调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主要用于调控棉花生长。本发明首次公开了一种棉花植调剂,由依次分别于棉花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施用的甲型植调剂和仅盛花期施用的乙型植调剂组成,具有优异的抑制棉花徒长、促进棉铃成熟、增加吐絮和提高产量的效果,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纤维品质,且对棉花安全,不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本发明棉花植调剂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工艺简单,分别在棉花不同生长期施用对应调节剂,能够有效抑制棉花徒长、促进棉铃成熟、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棉花植调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棉花植调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矮壮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作用是抑制植物细胞伸长而不影响细胞分裂,最早被发现并应用于解决棉花徒长问题。矮壮素在塑造棉花株型、防止疯长、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和增强光合作用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并能提高霜前花率和霜前花产量。但棉花对矮壮素较为敏感,其用法用量难以控制,用量过大或使用次数过多均对棉花产量和品质构成威胁,而全凭经验很难把握其最佳使用时期和使用剂量,且目前尚未出现一个明确的标准对其进行规范和指导。本发明人通过连续多年的田间试验研究,对矮壮素在我国黄河流域棉区的使用进行总结,特提出本发明。
二甲戊灵属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棉花、玉米、水稻、马铃薯、大豆、花生、烟草以及蔬菜田的选择性芽前土壤封闭除草剂。杂草正在萌发的幼芽吸收药剂,进入植物体内的药剂与微管蛋白结合,抑制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而导致杂草死亡。近几年,二甲戊灵逐渐被提出用作烟草抑芽剂抑制腋芽生长,进而提高烟叶产量和品质。
氟节胺是由瑞士汽巴—嘉基公司1997年研发的一种二硝基苯胺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机理为接触兼局部内吸性植物生长延缓剂,被植物吸收后,主要影响植物体内酶系统功能,增加叶绿素与蛋白质含量,抑制烟草腋芽生长,因此,也是烟草专用抑芽剂,别名抑芽敏。近年来,氟节胺以其低毒、低残留和良好的安全性等特点,已被推广应用于棉花、辣椒、葡萄、荔枝、柑桔等作物上,且在柑桔控梢保果、棉花化学免打顶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砜嘧磺隆是由美国杜邦公司研发的一种磺酰脲类新型除草剂,别名玉嘧磺隆,其制剂25%砜嘧磺隆WG 1998年首次在我国获得登记。砜嘧磺隆为选择性苗后茎叶处理剂,其被植物根叶吸收后通过抑制植物体内的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支链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细胞分裂,使敏感的禾本科和阔叶杂草停止生长,然后褪绿、斑枯直至全株死亡。目前,砜嘧磺隆主要应用在玉米田、烤烟田、亚麻田和马铃薯田,是一种低毒、低残留,对作物安全的广谱性除草剂,但其用途仅限于除草活性,尚未报道其在调节作物生长方面的应用。
将二甲戊灵与氟节胺复配作为打顶剂在棉花上的应用已有报道,但并未发现其具有催熟作用,且控旺、增产效果一般。本发明在合理使用矮壮素的基础上,通过将二甲戊灵、氟节胺和砜嘧磺隆按照一定比例范围复配得到的调节剂组合物,在棉花特定时期使用,令人意外地发现本发明调节剂组合物具有显著的控旺、催熟和增产作用,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纤维品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所述二甲戊灵与氟节胺复配作为打顶剂对棉花控旺、增产效果有限,且无催熟作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棉花植调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棉花植调剂,所述的棉花植调剂具有优异的抑制棉花徒长、促进棉铃成熟、增加吐絮和提高产量的效果,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纤维品质,且对棉花安全,不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棉花植调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适用于大规模制备。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棉花植调剂的制备和使用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显著抑制棉花徒长、促进棉铃成熟、增加吐絮和提高产量,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纤维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棉花植调剂,由依次分别于棉花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施用的甲型植调剂和仅盛花期施用的乙型植调剂组成。
所述甲型植调剂的总用量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为1.75~9g/亩,优选为3.5~7g/亩,进一步优选为5.25g/亩。具体地:
于棉花现蕾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0.25~1.5g/亩,优选为0.5~1g/亩,进一步优选为0.75g/亩。
于棉花初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0.5~2.5g/亩,优选为1~2g/亩,进一步优选为1.5g/亩。
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1~5g/亩,优选为2~4g/亩,进一步优选为3g/亩。
特别地,本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发现本发明目的的实现除上述步骤外,须于棉花盛花期对棉花采用茎叶均匀喷洒方式施用所述乙型植调剂。基于该发现,发明人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棉花植调剂,由上述甲型植调剂和仅盛花期施用的乙型植调剂组成,所述乙型植调剂活性成分包括以下组分:
a)二甲戊灵,
b)氟节胺,
c)砜嘧磺隆,
其中,所述乙型植调剂活性成分a:b:c的重量比为16.5~198﹕10~200﹕0.125~2.5。
可选地,所述乙型植调剂活性成分a:b:c的重量比为66~132﹕20~50﹕0.5~1。
可选地,所述乙型植调剂活性成分a:b:c的重量比为82.5~115.5﹕30~45﹕0.625~0.875,优选为99﹕37.5﹕0.75。
上述的一种棉花植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分别于棉花各个生长期按要求称取甲型植调剂和乙型植调剂备用;
将称取的甲型植调剂和乙型植调剂在溶剂中充分混合均匀;
可选地,将称取的甲型植调剂和乙型植调剂分别溶于溶剂中,再充分混合均匀;
可选地,将称取的甲型植调剂和乙型植调剂中的二甲戊灵、氟节胺、砜嘧磺隆分别溶于溶剂中,再充分混合均匀;
可选地,所述溶剂包括但不仅限于水。
本发明棉花植调剂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适用于大规模制备。
上述的一种棉花植调剂的使用方法,包括:
依次分别于棉花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对棉花采用茎叶均匀喷洒方式施用对应所述甲型植调剂;同时,必须地,于棉花盛花期对棉花采用茎叶均匀喷洒方式施用所述乙型植调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棉花植调剂由依次分别于棉花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施用的甲型植调剂和仅盛花期施用的具有特定用量配比的三种特定组分的乙型植调剂组成。该棉花植调剂具有优异的抑制棉花徒长、促进棉铃成熟、增加吐絮的功效,即提高霜前花率和霜前花产量,且对棉花安全,不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棉花纤维品质,并能显著提高棉花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本发明的棉花植调剂制备和使用方法工艺简单,分别在棉花不同生长期施用对应调节剂,能够有效抑制棉花徒长、促进棉铃成熟、有效提高棉花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棉花植调剂,由依次分别于棉花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施用的甲型植调剂和仅盛花期施用的乙型植调剂组成。所述甲型植调剂活性成分为矮壮素,乙型植调剂活性成分包括以下组分:
a)二甲戊灵,
b)氟节胺,
c)砜嘧磺隆。
所述甲型植调剂的总用量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为1.75~9g/亩,优选为3.5~7g/亩,进一步优选为5.25g/亩。所述乙型植调剂活性成分a:b:c的重量比为16.5~198﹕10~200﹕0.125~2.5。
具体地:
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于棉花现蕾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0.25~1.5g/亩,于棉花初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0.5~2.5g/亩,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1~5g/亩。同时,必须地,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乙型植调剂,所述乙型植调剂活性成分a:b:c的重量比为16.5~198﹕10~200﹕0.125~2.5。
本发明棉花植调剂由依次分别于棉花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施用的甲型植调剂和仅盛花期施用的乙型植调剂组成,具有优异的抑制棉花徒长、促进棉铃成熟、增加吐絮和提高产量的效果,且对棉花安全,不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于棉花现蕾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0.5~1g/亩,于棉花初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1~2g/亩,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2~4g/亩。同时,必须地,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乙型植调剂,所述乙型植调剂活性成分a:b:c的重量比为66~132﹕20~50﹕0.5~1。
本发明采用的甲型植调剂根据棉花生长期依次喷施所述用量,可显著抑制棉花徒长,同时,必须地,于棉花盛花期施用具有特定用量配比的乙型植调剂,进一步抑制棉花徒长,同时具有促进棉铃成熟、增加吐絮,提高霜前花率和霜前花产量的功效,且对棉花安全,不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于棉花现蕾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0.75g/亩,于棉花初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1.5g/亩,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3g/亩。同时,必须地,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乙型植调剂,所述乙型植调剂活性成分a:b:c的重量比为82.5~115.5﹕30~45﹕0.625~0.875,优选为99﹕37.5﹕0.75。
本发明采用的甲型植调剂根据棉花生长期依次喷施所述用量,可显著抑制棉花徒长,同时,必须地,于棉花盛花期施用具有特定用量配比的乙型植调剂,进一步抑制棉花徒长,同时具有促进棉铃成熟、增加吐絮,提高霜前花率和霜前花产量的功效,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纤维品质,且对棉花安全,不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
上述的一种棉花植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分别于棉花各个生长期按要求称取甲型植调剂和乙型植调剂备用;
将称取的甲型植调剂和乙型植调剂在溶剂中充分混合均匀;
可选地,将称取的甲型植调剂和乙型植调剂分别溶于溶剂中,再充分混合均匀;
可选地,将称取的甲型植调剂和乙型植调剂中的二甲戊灵、氟节胺、砜嘧磺隆分别溶于溶剂中,再充分混合均匀;
可选地,所述溶剂包括但不仅限于水。
本发明棉花植调剂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适用于大规模制备。
上述的一种棉花植调剂的使用方法,包括:
依次分别于棉花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对棉花采用茎叶均匀喷洒方式施用对应所述甲型植调剂;同时,必须地,于棉花盛花期对棉花采用茎叶均匀喷洒方式施用所述乙型植调剂。
一般棉花于每年4月底播种,播种后10~15天左右出苗,出苗后40天左右棉株第一个花芽分化开始为现蕾期,田间第一朵花开放的时间为初花期,开花10天左右,单株开花日增长量最多的时期为盛花期。
本发明棉花植调剂的使用方法工艺简单,分别在棉花不同生长期施用对应调节剂,能够有效抑制棉花徒长、促进棉铃成熟、增加吐絮和提高产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纤维品质。施用时间可视棉花长势灵活调整,但不应偏离上述施用时期。
本发明所述矮壮素、二甲戊灵、氟节胺和砜嘧磺隆可通过市售购买方式直接获得。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矮壮素的生产商为安阳全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效成分矮壮素含量为50%的水剂,以有效成分矮壮素的含量计算用量),二甲戊灵的生产商为印度联合磷化物有限公司(有效成分二甲戊灵的质量分数为33%的乳油,以有效成分二甲戊灵的含量计算用量),氟节胺的生产商为浙江禾田化工有限公司(有效成分氟节胺含量为25%的乳油,以有效成分氟节胺的含量计算用量),砜嘧磺隆的生产商为浙江天丰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有效成分砜嘧磺隆的质量分数为25%的水分散粒剂,以有效成分砜嘧磺隆的含量计算用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已,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棉花植调剂,由依次分别于棉花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施用的甲型植调剂和仅盛花期施用的乙型植调剂组成。所述甲型植调剂活性成分为矮壮素,乙型植调剂活性成分包括以下组分:
a)二甲戊灵,
b)氟节胺,
c)砜嘧磺隆。
于棉花现蕾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0.25g/亩,于棉花初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0.5g/亩,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1g/亩。同时,必须地,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乙型植调剂,所述乙型植调剂活性成分a:b:c的重量比为16.5﹕10﹕0.125。
该棉花植调剂的制备方法:分别于棉花各个生长期以甲型植调剂和乙型植调剂中的各有效成分含量计算用量,称取相应量调节剂备用;将称取的甲型植调剂和乙型植调剂各组分在水中充分混合均匀后即完成制备。
该棉花植调剂的使用方法:依次分别于棉花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对棉花采用茎叶均匀喷洒方式施用对应所述甲型植调剂;同时,必须地,于棉花盛花期对棉花采用茎叶均匀喷洒方式施用所述乙型植调剂。使用时,棉花现蕾期所施用的甲型植调剂以每亩用水量20kg进行稀释后喷洒,棉花初花期所施用的甲型植调剂以每亩用水量30kg进行稀释后喷洒,棉花盛花期所施用的甲型植调剂和乙型植调剂以每亩用水量40kg进行稀释后喷洒。
本实施例提供的棉花植调剂具有优异的抑制棉花徒长、促进棉铃成熟、增加吐絮和提高产量的效果,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纤维品质,且对棉花安全,不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棉花植调剂,由依次分别于棉花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施用的甲型植调剂和仅盛花期施用的乙型植调剂组成。所述甲型植调剂活性成分为矮壮素,乙型植调剂活性成分包括以下组分:
a)二甲戊灵,
b)氟节胺,
c)砜嘧磺隆。
于棉花现蕾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0.5g/亩,于棉花初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1g/亩,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2g/亩。同时,必须地,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乙型植调剂,所述乙型植调剂活性成分a:b:c的重量比为66﹕20﹕0.5。
该棉花植调剂的制备方法:分别于棉花各个生长期以甲型植调剂和乙型植调剂中的各有效成分含量计算用量,称取相应量调节剂备用;将称取的甲型植调剂和乙型植调剂分别溶于水中,再充分混合均匀后即完成制备。
该棉花植调剂的使用方法:依次分别于棉花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对棉花采用茎叶均匀喷洒方式施用对应所述甲型植调剂;同时,必须地,于棉花盛花期对棉花采用茎叶均匀喷洒方式施用所述乙型植调剂。使用时,棉花现蕾期所施用的甲型植调剂以每亩用水量20kg进行稀释后喷洒,棉花初花期所施用的甲型植调剂以每亩用水量30kg进行稀释后喷洒,棉花盛花期所施用的甲型植调剂和乙型植调剂以每亩用水量45kg进行稀释后喷洒。
本实施例提供的棉花植调剂具有优异的抑制棉花徒长、促进棉铃成熟、增加吐絮和提高产量的效果,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纤维品质,且对棉花安全,不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棉花植调剂,由依次分别于棉花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施用的甲型植调剂和仅盛花期施用的乙型植调剂组成。所述甲型植调剂活性成分为矮壮素,乙型植调剂活性成分包括以下组分:
a)二甲戊灵,
b)氟节胺,
c)砜嘧磺隆。
于棉花现蕾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0.75g/亩,于棉花初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1.5g/亩,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3g/亩。同时,必须地,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乙型植调剂,所述乙型植调剂活性成分a:b:c的重量比为82.5﹕30﹕0.625。
该棉花植调剂的制备方法:分别于棉花各个生长期以甲型植调剂和乙型植调剂中的各有效成分含量计算用量,称取相应量调节剂备用;将称取的甲型植调剂和乙型植调剂中的二甲戊灵、氟节胺、砜嘧磺隆分别溶于水中,再充分混合均匀后即完成制备。
该棉花植调剂的使用方法:依次分别于棉花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对棉花采用茎叶均匀喷洒方式施用对应所述甲型植调剂;同时,必须地,于棉花盛花期对棉花采用茎叶均匀喷洒方式施用所述乙型植调剂。使用时,棉花现蕾期所施用的甲型植调剂以每亩用水量20kg进行稀释后喷洒,棉花初花期所施用的甲型植调剂以每亩用水量30kg进行稀释后喷洒,棉花盛花期所施用的甲型植调剂和乙型植调剂以每亩用水量45kg进行稀释后喷洒。
本实施例提供的棉花植调剂具有优异的抑制棉花徒长、促进棉铃成熟、增加吐絮和提高产量的效果,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纤维品质,且对棉花安全,不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的棉花植调剂,由依次分别于棉花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施用的甲型植调剂和仅盛花期施用的乙型植调剂组成。所述甲型植调剂活性成分为矮壮素,乙型植调剂活性成分包括以下组分:
a)二甲戊灵,
b)氟节胺,
c)砜嘧磺隆。
于棉花现蕾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1g/亩,于棉花初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2g/亩,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4g/亩。同时,必须地,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乙型植调剂,所述乙型植调剂活性成分a:b:c的重量比为82.5﹕30﹕0.625。
该棉花植调剂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同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棉花植调剂具有优异的抑制棉花徒长、促进棉铃成熟、增加吐絮和提高产量的效果,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纤维品质,且对棉花安全,不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的棉花植调剂,由依次分别于棉花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施用的甲型植调剂和仅盛花期施用的乙型植调剂组成。所述甲型植调剂活性成分为矮壮素,乙型植调剂活性成分包括以下组分:
a)二甲戊灵,
b)氟节胺,
c)砜嘧磺隆。
于棉花现蕾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1.5g/亩,于棉花初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2.5g/亩,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5g/亩。同时,必须地,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乙型植调剂,所述乙型植调剂活性成分a:b:c的重量比为82.5﹕30﹕0.625。
该棉花植调剂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同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棉花植调剂具有优异的抑制棉花徒长、促进棉铃成熟、增加吐絮和提高产量的效果,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纤维品质,且对棉花安全,不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的棉花植调剂,由依次分别于棉花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施用的甲型植调剂和仅盛花期施用的乙型植调剂组成。所述甲型植调剂活性成分为矮壮素,乙型植调剂活性成分包括以下组分:
a)二甲戊灵,
b)氟节胺,
c)砜嘧磺隆。
于棉花现蕾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0.75g/亩,于棉花初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1.5g/亩,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3g/亩。同时,必须地,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乙型植调剂,所述乙型植调剂活性成分a:b:c的重量比为99﹕37.5﹕0.75。
该棉花植调剂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同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棉花植调剂具有优异的抑制棉花徒长、促进棉铃成熟、增加吐絮和提高产量的效果,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纤维品质,且对棉花安全,不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的棉花植调剂,由依次分别于棉花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施用的甲型植调剂和仅盛花期施用的乙型植调剂组成。所述甲型植调剂活性成分为矮壮素,乙型植调剂活性成分包括以下组分:
a)二甲戊灵,
b)氟节胺,
c)砜嘧磺隆。
于棉花现蕾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0.75g/亩,于棉花初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1.5g/亩,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3g/亩。同时,必须地,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乙型植调剂,所述乙型植调剂活性成分a:b:c的重量比为115.5﹕45﹕0.875。
该棉花植调剂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同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棉花植调剂具有优异的抑制棉花徒长、促进棉铃成熟、增加吐絮和提高产量的效果,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纤维品质,且对棉花安全,不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的棉花植调剂,由依次分别于棉花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施用的甲型植调剂和仅盛花期施用的乙型植调剂组成。所述甲型植调剂活性成分为矮壮素,乙型植调剂活性成分包括以下组分:
a)二甲戊灵,
b)氟节胺,
c)砜嘧磺隆。
于棉花现蕾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0.75g/亩,于棉花初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1.5g/亩,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3g/亩。同时,必须地,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乙型植调剂,所述乙型植调剂活性成分a:b:c的重量比为132﹕50﹕1。
该棉花植调剂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同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棉花植调剂具有优异的抑制棉花徒长、促进棉铃成熟、增加吐絮和提高产量的效果,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纤维品质,且对棉花安全,不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的棉花植调剂,由依次分别于棉花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施用的甲型植调剂和仅盛花期施用的乙型植调剂组成。所述甲型植调剂活性成分为矮壮素,乙型植调剂活性成分包括以下组分:
a)二甲戊灵,
b)氟节胺,
c)砜嘧磺隆。
于棉花现蕾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0.75g/亩,于棉花初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1.5g/亩,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3g/亩。同时,必须地,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乙型植调剂,所述乙型植调剂活性成分a:b:c的重量比为198﹕200﹕2.5。
该棉花植调剂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同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棉花植调剂具有优异的抑制棉花徒长、促进棉铃成熟、增加吐絮和提高产量的效果,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纤维品质,且对棉花安全,不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9所得的棉花植调剂进行棉花种植试验,所种植的棉花品种为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79,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试验田进行种植。试验地为洪冲积平原,土壤类型沙壤,有机质含量1.78%,肥力中等。4月25日播种,行距0.80米,种植密度5.5万株/公顷,5行为一个小区,每小区8m行长。试验期间各实施例和对比例小区内未使用其它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激素类农药,符合植调剂田间试验各项要求。棉花生长期间进行正常水肥管理,即7月份棉花封行前进行培土,并于6~7月份进行两次中耕、施肥(尿素+复合肥),视天气情况适度浇水,避免干旱;7~8月份进行整枝、打顶。种植期间进行正常病虫害防治,整个种植期间温度为26-37℃。
其中,实施例1中组分a的用量以有效成分二甲戊灵计为16.5g/亩,组分b的用量以有效成分氟节胺计为10g/亩,组分c的用量以有效成分砜嘧磺隆计为0.125g/亩;
实施例2中组分a的用量以有效成分二甲戊灵计为66g/亩,组分b的用量以有效成分氟节胺计为20g/亩,组分c的用量以有效成分砜嘧磺隆计为0.5g/亩;
实施例3~5中组分a的用量以有效成分二甲戊灵计为82.5g/亩,组分b的用量以有效成分氟节胺计为30g/亩,组分c的用量以有效成分砜嘧磺隆计为0.625g/亩;
实施例6中组分a的用量以有效成分二甲戊灵计为99g/亩,组分b的用量以有效成分氟节胺计为37.5g/亩,组分c的用量以有效成分砜嘧磺隆计为0.75g/亩;
实施例7中组分a的用量以有效成分二甲戊灵计为115.5g/亩,组分b的用量以有效成分氟节胺计为45g/亩,组分c的用量以有效成分砜嘧磺隆计为0.875g/亩;
实施例8中组分a的用量以有效成分二甲戊灵计为132g/亩,组分b的用量以有效成分氟节胺计为50g/亩,组分c的用量以有效成分砜嘧磺隆计为1g/亩;
实施例9中组分a的用量以有效成分二甲戊灵计为198g/亩,组分b的用量以有效成分氟节胺计为200g/亩,组分c的用量以有效成分砜嘧磺隆计为2.5g/亩。
对比例1为空白实验,不使用任何棉花植物生长调节剂或现有技术生长调节剂,仅做日常田间管理;
对比例2为采用实施例6所述各调节剂各组分原料、用量(包括喷洒用水量)及施用方法,区别仅在于仅使用甲型植调剂,而不使用乙型植调剂,即于棉花现蕾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0.75g/亩,于棉花初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1.5g/亩,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3g/亩。
对比例3为采用实施例6所述各调节剂各组分原料、用量(包括喷洒用水量)及施用方法,区别在于仅不使用二甲戊灵,即于棉花现蕾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0.75g/亩,于棉花初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1.5g/亩,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3g/亩。同时,必须地,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乙型植调剂中的组分b和组分c,所述乙型植调剂中组分b的用量以有效成分氟节胺计为37.5g/亩,组分c的用量以有效成分砜嘧磺隆计为0.75g/亩。
对比例4为采用实施例6所述各调节剂各组分原料、用量(包括喷洒用水量)及施用方法,区别在于仅不使用氟节胺,即于棉花现蕾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0.75g/亩,于棉花初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1.5g/亩,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3g/亩。同时,必须地,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乙型植调剂中的组分a和组分c,所述乙型植调剂中组分a的用量以有效成分二甲戊灵计为99g/亩,组分c的用量以有效成分砜嘧磺隆计为0.75g/亩。
对比例5为采用实施例6所述各调节剂各组分原料、用量(包括喷洒用水量)及施用方法,区别在于仅不使用砜嘧磺隆,即于棉花现蕾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0.75g/亩,于棉花初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1.5g/亩,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3g/亩。同时,必须地,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乙型植调剂中的组分a和组分b,所述乙型植调剂中组分a的用量以有效成分二甲戊灵计为99g/亩,组分b的用量以有效成分氟节胺计为37.5g/亩。
所得棉花生长调节效果如下所示:
表1本发明棉花植调剂对棉花生长的调控效果
Figure BDA0002187082690000121
Figure BDA0002187082690000131
注:按照GB/T 17980.134-2004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34部分:棉花生长调节剂试验中的4.3调查方法进行调查。
按照NY/T1464《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第26部分:棉花催枯剂试验中4.4棉花产量和品质调查方法进行取样、考种。
通过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棉花植调剂具有优异的抑制棉花徒长、促进棉铃成熟、增加吐絮和提高产量的效果,且对棉花安全,不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相比空白对照组(对比例1),能够显著抑制棉花株高生长,提高单株有效铃数、单铃重和衣分,显著增加棉花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棉株吐絮率也显著升高,即促进棉铃成熟,提高霜前花率(表1中的吐絮率为霜前吐絮率)和霜前花产量。对比例2仅采用了甲型植调剂,相比空白对照组(对比例1),能够起到一定的控旺效果,但无明显增产和催熟作用;对比例3、对比例4和对比例5虽增加了乙型植调剂,但分别缺少了二甲戊灵、氟节胺和砜嘧磺隆中的一种组分,相比对比例2控旺效果的提升有限,且无明显催熟和增产作用。本发明棉花植调剂相比对比例2-4,在甲型植调剂的基础上,适时添加使用具有特定用量配比的乙型植调剂,控旺增产效果具有显著提升,且具有明显催熟作用,起到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具有显著的进步。
表2本发明棉花植调剂对棉花纤维品质提高效果
Figure BDA0002187082690000141
注:按照NY/T1464《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第26部分:棉花催枯剂试验中4.4棉花产量和品质调查方法进行取样。
按照GB/T20392-2006《HVI棉纤维物理性能试验方法》进行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马克隆值、伸长率和断裂比强度的测定。
通过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棉花植调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所得棉花纤维的品质。通常,优质棉的整齐度指数≥83.0%,相比空白对照组(对比例1),实施例1~9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棉花纤维的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和断裂比强度,即增加棉花纤维韧性,而不影响马克隆值和伸长率,达到优质棉分级标准;对比例2~5棉花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和断裂比强度均不及空白对照组。因此,本发明棉花植调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纤维品质,具有意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替换和修改。

Claims (9)

1.一种棉花植调剂,其特征在于,由依次分别于棉花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施用的甲型植调剂和仅盛花期施用的乙型植调剂组成,根据棉花生长期施用:
所述甲型植调剂活性成分为矮壮素,乙型植调剂活性成分包括以下组分:
a) 二甲戊灵,
b) 氟节胺,
c) 砜嘧磺隆;
所述乙型植调剂活性成分 a:b:c 的重量比为 82.5~115.5:30~45:0.625~0.875;
依次分以下三个时期对棉花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于棉花现蕾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为 0.25~1.5g/亩;于棉花初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为 0.5~2.5g/亩;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为 1~5g/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花植调剂,其特征在于,依次分以下三个时期对棉花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于棉花现蕾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为 0.5~1g/亩;于棉花初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 1~2g/亩;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为 2~4g/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棉花植调剂,其特征在于,依次分以下三个时期对棉花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于棉花现蕾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为 0.75g/亩;于棉花初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为 1.5g/亩;于棉花盛花期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以活性成分矮壮素计为 3g/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花植调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乙型植调剂活性成分 a:b:c的重量比为 99:37.5:0.75。
5.根据权利要求 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棉花植调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分别于棉花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对棉花采用茎叶均匀喷洒方式施用所述甲型植调剂,同时,必须地,于棉花盛花期对棉花采用茎叶均匀喷洒方式施用所述乙型植调剂。
6.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棉花植调剂用于抑制棉花徒长的用途。
7.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棉花植调剂用于促进棉铃成熟、增加吐絮的用途。
8.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棉花植调剂用于增加棉花产量的用途。
9.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棉花植调剂用于提高棉花纤维品质的用途。
CN201910819296.2A 2019-08-31 2019-08-31 一种棉花植调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Active CN1104769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19296.2A CN110476973B (zh) 2019-08-31 2019-08-31 一种棉花植调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19296.2A CN110476973B (zh) 2019-08-31 2019-08-31 一种棉花植调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6973A CN110476973A (zh) 2019-11-22
CN110476973B true CN110476973B (zh) 2021-06-25

Family

ID=68555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19296.2A Active CN110476973B (zh) 2019-08-31 2019-08-31 一种棉花植调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769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66410A (zh) * 2020-03-31 2020-07-31 中棉小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棉花打顶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CN111955457A (zh) * 2020-08-04 2020-11-20 中棉小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氟节胺与甲哌鎓等有效成分的棉花打顶剂
CN115536632B (zh) * 2022-09-22 2023-10-27 塔里木大学 一种离子型打顶剂及其应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0015A (zh) * 2006-03-06 2009-04-15 伊萨罗里斯卡公司 新的协同除草组合物
CN101562976A (zh) * 2006-12-21 2009-10-21 组合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除草剂组合物
CN101790988A (zh) * 2010-03-04 2010-08-04 张志高 新型二氯喹啉酸除草组合物
CN102823411A (zh) * 2012-09-10 2012-12-19 新疆农业大学 一种棉花化学打顶方法
WO2016081768A1 (en) * 2014-11-21 2016-05-26 Arysta Lifescience North America, Llc Plant and crop growth regulating/biostimulant formula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CN108124881A (zh) * 2017-12-18 2018-06-08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一种花生植调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8218569A (zh) * 2018-01-12 2018-06-29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一种棉花植调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0015A (zh) * 2006-03-06 2009-04-15 伊萨罗里斯卡公司 新的协同除草组合物
CN101562976A (zh) * 2006-12-21 2009-10-21 组合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除草剂组合物
CN101790988A (zh) * 2010-03-04 2010-08-04 张志高 新型二氯喹啉酸除草组合物
CN102823411A (zh) * 2012-09-10 2012-12-19 新疆农业大学 一种棉花化学打顶方法
WO2016081768A1 (en) * 2014-11-21 2016-05-26 Arysta Lifescience North America, Llc Plant and crop growth regulating/biostimulant formula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CN108124881A (zh) * 2017-12-18 2018-06-08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一种花生植调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8218569A (zh) * 2018-01-12 2018-06-29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一种棉花植调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棉花化学打顶剂配方筛选及制备;李镇源;《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农业科技辑》;20190415;第二章 *
矮壮素在棉田的调控效果研究;樊翠芹等;《河北农业科学》;20071231;第3-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6973A (zh) 2019-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76973B (zh) 一种棉花植调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hen et al. Mechanisms and regulation of senescence and maturity performance in cotton
Copur et al. Effects of several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on the yield and fiber quality of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Ali et al. Effect of seedling age and water management on the performance of Boro rice (Oryza sativa L.) variety BRRI Dhan28.
CN107484649B (zh) 茄子的育苗方法
CN102090240A (zh) 芝麻高产的方法
Hazarika et al. Effect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on growth, yield and quality of tissue cultured papaya (Carica papaya) cv. Red Lady
Yeates et al. Cotton growth and yield after seed treatment with mepiquat chloride in the tropical winter season
CN112293428A (zh) 一种含有有机硅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增效组合物
JP5635692B2 (ja) 水稲の機械的移植のトレー育苗用発根剤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WO2017201410A1 (en) Novel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CN115251068B (zh) 一种番茄专用的生长调节组合物
Paul et al. Effect of water, nutrient and weed management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aromatic Boro rice (cv. BRRI dhan50)
Patel et al. Irrigation scheduling and weed management in rabi greengram (Vigna radiata)
CN109819981B (zh) 一种防除抗精噁唑禾草灵日本看麦娘的助剂Silwet 806与绿麦隆增效组合的应用
Magtalas et al. Promoting effects of paclobutrazol on the productivity of different rice (Oryza sativa L.) ecotypes under rainfed lowland condition
Rawal et al. Response of furrow irrigated raised bed planted maize (Zea mays) to different moisture regimes and herbicides treatments under semi-arid conditions
Bhat et al. Response of organic formulations on fruiting and yield of litchi (Litchi chinensis Sonn.) cv. Rose Scented
Gour et al. YIELD AND NODULATION OF FENUGREEK 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AS INFLUENCED BY GROWTH REGULATORS AND VERMI-WASH
Hossain et al. Herbicidal effect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wheat
Foy et al. Influence of Dalapon on Maturity, Yield, and Seed and Fiber Properties of Cotton
Kareem et al. INFLUENCE OF SEED PRIMING ON YIELD,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DEFICIT STRESSED LOWLAND RICE.
Jagtap 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weather parameters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attributes and yield of rice (Oryza sativa L.).
Shivashenkaramurthy et al. Integrated Crop Management Approach for Profitable Rice Production in Uttara Kannada District, India
Holladay Planting Date, Seed Size, and Maturity Effects on Cotton and Soybean Growth and Yield in South Caroli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01

Address after: Room 306, Building 1, Torch R&D Park, Southwest Corner, Intersection of Pingyuan Road and Yaji Road, High tech Zone, A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450000

Patentee after: China Cotton Technology (Henan) Co.,Ltd.

Address before: 455000 No.38, Huanghe Avenue, Wenfeng District, A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INSTITUTE OF COTTON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