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76763A - 栽培山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栽培山薯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76763A
CN110476763A CN201910890658.7A CN201910890658A CN110476763A CN 110476763 A CN110476763 A CN 110476763A CN 201910890658 A CN201910890658 A CN 201910890658A CN 110476763 A CN110476763 A CN 1104767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eet potato
ridge
shaped groove
centimetres
fi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906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文慧
张鑫
徐建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QU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QU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91089065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767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76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67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5Root crops, e.g. potatoes, yams, beet or wasabi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山薯栽培领域,公开了一种栽培山薯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在田间的垄上压出U型凹槽,往U型凹槽内依次铺放无纺布和填料,并将山薯种置于凹槽中进行播种。使用本发明所述方法进行山薯栽培,获得的山薯具有产量高、商品性好以及品质和安全性高的优势。

Description

栽培山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山薯栽培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栽培山薯的方法,特别是野生山薯的定向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山薯是薯蓣科薯蓣属的一种缠绕草质藤本植物。块茎长圆柱形,垂直生长,干时外皮棕褐色,不脱落,断面白色。茎无毛,右选,基部有刺,主要分布于浙江南部、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南部。生于海拔50-1150米的山坡,山凹、溪沟边或路边的杂木林中。
目前山薯的栽培技术主要有传统的起垄栽培,挖洞、挖沟栽培,导向槽栽培等技术。由于山薯块茎为长圆柱形,在垂直生长时易受阻,生长畸形,影响产量和商品性。挖洞、挖沟栽培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对土质也有一定的要求。导向槽栽培目前多采用塑料导向槽,而塑料导向槽易老化、碎裂,混在土壤中不易清理、污染环境,而且塑料分解释放的一些有害物质或气体可能被土壤或山薯吸收从而影响山薯的品质和安全性。
野生山薯既是食用的佳蔬,又是药材,以肥大的地下肉质块茎供食用或药用;可以补脾健胃、降低血压和血糖、抵抗肿瘤、延缓衰老,是一种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产业开发潜力的药食兼用高效经济作物,而目前的栽培方法使野生山薯的产量、商品性以及品质和安全性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山薯产量低、商品性差以及品质和安全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山薯定向栽培技术,使用该栽培技术生产的野生山薯产量高、商品性好以及品质和安全性高的优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栽培山薯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在田间的垄上压出U型凹槽,往U型凹槽内依次铺放无纺布和填料,并将山薯种置于凹槽中进行播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山薯定向栽培技术,使得野生山薯的亩产量可达到3500千克以上,平均重量最高可达到2.5千克/个以上,而且山薯的商品性好且品质和安全性高。本发明的方法尤其适合于栽培野生山薯。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方法中的垄和搭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方法中的垄的两侧斜坡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方法中U型凹槽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方法中搭架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栽培山薯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在田间的垄上压出U型凹槽,往U型凹槽内依次铺放无纺布和填料,并将山薯种置于U型凹槽中进行播种。
在本发明中,所述垄的外形并不受特别限制,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垄的形状为梯形垄,两侧呈斜坡状,所述垄的高度(如图1中的细虚线所示)为20-40厘米,所述垄的坡度(如图1中的弧形虚线所示)为10-20°,所述垄的斜坡宽度(如图1中的加粗线所示)为110-130厘米,所述垄的宽度(图1中梯形的下底长度)为250-300厘米。
在本发明中,所述垄与垄之间还可以有垄沟(如图1中双实线所示),垄沟的宽度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垄沟的宽度可以为0-40厘米(如0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40厘米)。
在本发明中,所述U型凹槽的形状不受特别的限制,可以为截面为矩形的长条形凹槽或截面为弧形的长条形凹槽。优选地,所述U型凹槽为截面为弧形的长条形凹槽(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中,制作凹槽的方法不受特别的限制,优选地,本发明中利用匀称的圆杉木平放于垄的斜坡上,用锤子敲打圆杉木在斜坡上形成结实的U型凹槽。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垄的两侧斜坡上连续压出U型凹槽,因此,优选地,所述U型凹槽的长边垂直于垄的长度方向,在垄的长度方向上平行排列,相邻U型凹槽之间的间隔为30-45厘米(如图2所示,虚线表示U型凹槽的俯视效果)。
在本发明中,所述U型凹槽的上端与垄顶的距离(如图2中双虚线所示)不受特别的限制,优选地,U型凹槽的上端与垄顶的距离为5-10厘米。
在本发明中,所述U型凹槽的尺寸不受特别的限制。优选地,所述U型凹槽的长度为100-120厘米,宽度(如图3中的实线所示)为5-10厘米,深度(如图3中的双虚线所示)为4-8厘米。
在本发明中,所述无纺布的厚度不受特别的限制,优选地,所述无纺布的厚度为0.5-3毫米。其中,所述无纺布紧贴U型凹槽内壁铺放以完全覆盖U型凹槽内壁。
在本发明中,所述U型凹槽中无纺布的层数不受特别的限制,优选地,所述无纺布可以铺放1-3层。
在本发明中,所述填料的量不受特别的限制,优选地,所述填料以不完全覆盖所述无纺布的方式铺放以使所述U型凹槽靠近垄顶端的一侧留空(以便于放置山薯种),且填料与垄顶端的最短距离为10-15厘米;更优选地,所述U型凹槽的其余部分铺满填料。
在本发明中,对种植方式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地,采用单垄单行种植。本发明对山薯种的播种位置没有特别的限制,优选地,所述山薯种平放于U型凹槽内上端并靠近垄面顶部的留空处,将山薯种覆土5-15厘米;更优选地,播种时种芽朝上,山薯种与U型凹槽平行;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播种后将U型凹槽中填料表面覆土5-10厘米。
在本发明中,所述填料的组分不受特别的限制。优选地,所述填料含有蛭石、泥炭,谷壳,米糠、菌渣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地,所述填料含有蛭石和泥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蛭石与泥炭的重量比例为0.5-1.5:1。
在本发明中,所述填料还含有氧化锰和硫酸钾,每亩田氧化锰的用量为18-22千克,硫酸钾的用量为14-16千克。
在本发明中,所述山薯种的芽长不受特别的限制,优选地,所述山薯种的芽长度为1-2厘米。对山薯种的长度也没有特别的要求,但优选情况下,所述山薯种为长5-10厘米的带芽切段。
在本发明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制备山薯种。其中,制备山薯种方法包括:将山薯切段、消毒、催芽。所述切段为将采集的野生山薯块茎切成5-10厘米的切段。所述消毒可以用本领域常规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优选地,经山薯切段用咪鲜胺浸种1-3分钟后日晒2-4天。所述催芽可以用本领域常规的催芽方法进行催芽,优选地,将山薯切段铺上蛭石和泥炭混合基质,放入人工培养箱25-35℃下催芽制备山薯种。
在本发明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山薯进行灌溉。所述灌溉的方法不受特别的限制,优选地,所述灌溉方法为使用滴灌带进行滴灌;更优选地,滴灌带置于相邻两垄之间,并与垄的长度方向平行,一个滴灌带滴灌2个斜坡;进一步优选地,每周滴灌2-3次,每次8-12小时,每小时每个U型凹槽的滴灌量为0.1-0.14升水。
在本发明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山薯进行疏苗,每株山薯留一个大芽,其他的芽分批抹掉;苗长约25-35厘米时搭架。
其中,所述搭架的选材可以为本领域常用的选材,优选为竹竿。
其中,所述搭架方式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搭架方式,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将竹竿(如图1中双虚线和图4中粗虚线所示)在垄顶靠近U型凹槽上端处斜插入土层以固定竹竿,垄顶另一边以同样的方式固定竹竿,相临两垄间相互靠近的竹竿相互交叉,使架高(如图1中粗虚线所示)为125-145厘米,沿垄的长度方向,每4-6排为一组,交叉处用横杆(如图4中双实线所示)连在一起固定。
在本发明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水肥管理,优选地,所述水肥管理包括薯块膨大期前期水肥管理和薯块膨大期中后期水肥管理;在本发明中,当地上藤蔓长到0.8-1.2米时,对U型凹槽进行培土。
其中,薯块膨大期前期(播种后120-140天)管理的方法不受特别限制,优选地,每亩施用高钾复合肥25-30千克,每周滴灌2-3次,每次8-12小时,每小时每个U型凹槽的滴灌量为0.1-0.14升水。
其中,所述薯块膨大期中后期(播种后150-170天)管理的方法不受特别限制。优选地,所述薯块膨大期中后期每亩施用高钾复合肥25-30千克,每周滴灌2-3次,每次8-12小时,每小时每个U型凹槽的滴灌量为0.1-0.14升水。
在本发明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病害管理。所述病害管理的方法为本领域常规的病害管理方法,优选地,所述病害管理的方法为预防山薯的炭疽病、褐斑病,具体为进入六月份后,雨季来临前喷施百菌清(每亩用量为110-170克百菌清粉剂混合50-70升水),每7-10天喷施一次,一共喷施2-3次,以预防山薯的炭疽病和褐斑病;更优选地,交替喷施肟菌·戊唑醇(每亩用量为20-25毫升百菌清粉剂混合40-60升水)和百菌清(每亩用量为110-170克百菌清粉剂混合50-70升水),交替喷施2-3次,其中,肟菌·戊唑醇和百菌清的喷施时间间隔为1-2周。
在本发明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收获成熟的山薯,播种的山薯种生长210-230天后,藤蔓变枯黄后可收获山薯,具体操作方式可以为:将U型凹槽两侧泥土翻开,轻拉无纺布可将山薯薯块从U型凹槽内取出。
实施例
下述实施例中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和设备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
野生山薯:采集于福建闽西山区;
无纺布购自大连汇力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厚度为1mm;
复合肥为丹王复合肥,购自武汉中农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养分为17-17-17(N-P2O5-K2O);
高钾复合肥为丹王高钾复合肥,购自武汉中农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养分为16-16-26(N-P2O5-K2O);
百菌清购自山东澳得利化工有限公司;
肟菌·戊唑醇购自青岛金尔农化研制开发有限公司。
山薯的平均重量、平均直径、平均长度和亩产量的测试方法为:在一垄中随机选取3个区域,每个区域面积为20m2,且三个区域不交叉,对3个区域中的山薯进行称重,然后计算山薯平均重量;
对3个区域中的山薯进行长度测量,然后计算山薯平均长度;
对3个区域中的山薯进行直径测量,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每个山薯最大横截面的直径,然后计算山薯平均直径;
对3个区域中的山薯进行亩产量计算,亩产量的计算公式为:亩产量=20m2区域内山薯的个数×山薯平均重量÷20m2×667m2
制备例1
本制备例用于制备下述实施例中使用的山薯种
挑选粗细匀称的野生山薯,切成5厘米长的切段作为薯种,用咪酰胺浸泡薯种2分钟后日晒3天;将消毒、日晒后的薯种置于人工培养箱内,用重量比为1:1比例的蛭石和泥炭的混合基质覆盖薯种,覆盖厚度为3厘米,30℃下催芽。待出芽后选择芽长1厘米的薯种作为山薯种。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方法对野生山薯生长的影响
1、整垄做槽:在田间整垄,垄的两侧成斜坡状,垄的高度为40厘米,垄的斜坡宽度为116厘米,坡度为20°,垄的宽度为270厘米,垄沟宽度为30厘米。用粗细均匀的圆杉木平放于垄斜面上,长边方向垂直于垄的长度方向,用锤子向垂直于斜面方向捶打圆杉木,在斜面上形成长度为105厘米,宽度为7厘米,深度为5厘米的U型凹槽,U型凹槽的上端与垄顶的距离为5厘米。每垄制作1300条U型凹槽,相邻U型凹槽之间的间隔为30厘米。无纺布紧贴U型凹槽内壁铺放1层,完全覆盖U型凹槽内壁;U型凹槽的上端10厘米长度部分留空,U型凹槽中其余部分铺满重量比例为1:1的蛭石和泥炭的填料,填料铺放于U型凹槽内的无纺布上。按每亩田氧化锰的用量20千克,硫酸钾的用量15千克,与U型凹槽中填料混匀。
2、播种:四月上旬开始播种,单垄单行种植,把催芽后露芽1厘米的山薯种平放于U型凹槽内上端靠近垄面顶部的留空处,种芽朝上,山薯种与U型凹槽平行,回填泥土将山薯种覆土10厘米土层;U型凹槽中填料表面覆土10厘米。
3、田间管理:田间灌溉使用滴灌,滴灌带置于相邻两垄之间,并与垄的长度方向平行,一个滴灌带滴灌2个相邻斜坡。及时疏苗,每株山薯留一个大芽,其他的芽分批抹掉,苗长约30厘米时,在垄面顶部靠近山薯种处立架,架高为130厘米,沿垄的长度方向,每5排为一组,交叉处用横杆连在一起固定。当地上藤蔓长到1米左右时,培土,每亩施用复合肥20千克。生长130天后,山薯进入薯块膨大期,此时每亩施用高钾复合肥30千克。生长160天后,山薯进入薯块膨大中后期,每亩施用高钾复合肥25千克。在山薯生长期,每周滴灌3次,每次10小时,每小时每个U型凹槽的滴灌量为0.12升水。进入六月份后,雨季来临前喷施百菌清(每亩用量为150克百菌清粉剂混合60升水),每8天喷施一次,一共喷施两次,以预防山薯的炭疽病和褐斑病,持续雨水天气,交替喷施肟菌·戊唑醇(每亩用量为22毫升百菌清粉剂混合50升水)和百菌清(每亩用量为140克百菌清粉剂混合60升水),以预防山薯的炭疽病和褐斑病,交替喷施3次,其中,肟菌·戊唑醇和百菌清的喷施时间间隔为2周。
4、收获:生长220天后,藤蔓枯黄后,用小锄头将U型凹槽两侧泥土拨出,轻拉无纺布可将山薯薯块从U型凹槽内取出;
测定山薯的产量和个体平均重量以及山薯的平均长度和平均直径,结果见下表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方法对野生山薯生长的影响
1、整垄做槽:在田间整垄,垄的两侧成斜坡状,垄的高度为20厘米,垄的斜坡宽度为115厘米,坡度为10°,垄的宽度为270厘米,垄沟宽度为30厘米。用粗细均匀的圆杉木平放于垄斜面上,长度方向垂直于垄的长度方向,用锤子向垂直于斜面方向捶打圆杉木,在斜面上形成长度为105厘米,宽度为10厘米,深度为4厘米的U型凹槽,U型凹槽的上端与垄顶的距离为10厘米。每垄制作1300条U型凹槽,相邻U型凹槽之间的间隔为30厘米。无纺布紧贴U型凹槽内壁铺放2层,完全覆盖U型凹槽内壁;U型凹槽的上端15厘米长度部分留空,U型凹槽中其余部分铺满重量比例为1.5:1的蛭石和泥炭的填料,填料铺放于U型凹槽内的无纺布上。按每亩田氧化锰的用量18千克,硫酸钾的用量16千克,与U型凹槽中的填料混匀。
2、播种:四月上旬开始播种,单垄单行种植,把催芽后露芽1厘米的山薯种平放于U型凹槽内上端靠近垄面顶部的留空处,种芽朝上,山薯种与U型凹槽平行,回填泥土将山薯种覆土10厘米;U型凹槽中填料表面覆土10厘米。
3、田间管理:田间灌溉使用滴灌,滴灌带置于相邻两垄之间,并与垄的长度方向平行,一个滴灌带滴灌2个相邻斜坡。及时疏苗,每株山薯留一个大芽,其他的芽分批抹掉,苗长约30厘米时,在垄面顶部靠近山薯种处立架,架高为125厘米,沿垄的长度方向,每4排为一组,交叉处用横杆连在一起固定。当地上藤蔓长到1米左右时,培土,每亩施用复合肥20千克。生长130天后,山薯进入薯块膨大期,此时每亩施用高钾复合肥30千克。生长160天后,山薯进入薯块膨大中后期,每亩施用高钾复合肥25千克。在山薯生长期,每周滴灌3次,每次10小时,每小时每个U型凹槽的滴灌量为0.1升水。。进入六月份后,雨季来临前喷施百菌清(每亩用量为150克百菌清粉剂混合60升水),每8天喷施一次,一共喷施两次,以预防山薯的炭疽病和褐斑病,持续雨水天气,交替喷施肟菌·戊唑醇(每亩用量为22毫升百菌清粉剂混合50升水)和百菌清(每亩用量为140克百菌清粉剂混合60升水),以预防山薯的炭疽病和褐斑病,交替喷施3次,其中,肟菌·戊唑醇和百菌清的喷施时间间隔为2周。
4、收获:生长220天后,藤蔓枯黄后,用小锄头将U型凹槽两侧泥土拨出,轻拉无纺布可将山薯薯块从U型凹槽内取出。
测定山薯的产量和个体平均重量以及山薯的平均长度和平均直径,结果见下表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方法对野生山薯生长的影响
1、整垄做槽:在田间整垄,垄的两侧成斜坡状,垄的高度为30厘米,垄的斜坡宽度为116厘米,坡度为15°,垄的宽度为270厘米,垄沟宽度为30厘米,用粗细均匀的圆杉木平放于垄斜面上,其长度方向垂直于垄的长度方向,用锤子向垂直于斜面方向捶打圆杉木,在斜面上形成长度为105厘米,宽度为5厘米,深度为7厘米的U型凹槽,U型凹槽的上端与垄顶的距离为7厘米。每垄制作1300条U型凹槽,相邻U型凹槽之间的间隔为30厘米。无纺布紧贴U型凹槽内壁铺放3层,完全覆盖U型凹槽;U型凹槽的上端12厘米长度部分留空,U型凹槽中其余部分铺满重量比例为0.5:1的蛭石和泥炭的填料,填料铺放于U型凹槽内的无纺布上。按每亩田氧化锰的用量22千克,硫酸钾的用量14千克,与U型凹槽中填料的混匀。
2、播种:四月上旬开始播种,单垄单行种植,把催芽后露芽1厘米的山薯种平放于U型凹槽内上端靠近垄面顶部的留空处,种芽朝上,山薯种与U型凹槽平行,回填泥土将山薯种覆土10厘米;U型凹槽中填料表面覆土10厘米。
3、田间管理:田间灌溉使用滴灌,滴灌带置于相邻两垄之间,并与垄的长度方向平行,一个滴灌带滴灌2个相邻斜坡。及时疏苗,每株山薯留一个大芽,其他的芽分批抹掉,苗长约30厘米时,在垄面顶部靠近山薯种处立架,架高为145厘米,沿垄的长度方向,每6排为一组,交叉处用横杆连在一起固定。当地上藤蔓长到1米左右时,培土,每亩施用复合肥15千克。生长130天后,山薯进入薯块膨大期,此时每亩施用高钾复合肥30千克。生长160天后,山薯进入薯块膨大中后期,每亩施用高钾复合肥30千克。在山薯生长期,每周滴灌3次,每次10小时,每小时每个U型凹槽的滴灌量为0.14升水。进入六月份后,雨季来临前喷施百菌清(每亩用量为150克百菌清粉剂混合60升水),每8天喷施一次,一共喷施两次,以预防山薯的炭疽病和褐斑病,持续雨水天气,交替喷施肟菌·戊唑醇(每亩用量为22毫升百菌清粉剂混合50升水)和百菌清(每亩用量为140克百菌清粉剂混合60升水),以预防山薯的炭疽病和褐斑病,交替喷施3次,其中,肟菌·戊唑醇和百菌清的喷施时间间隔为2周。
4、收获:生长220天后,藤蔓枯黄后,用小锄头将U型凹槽两侧泥土拨出,轻拉无纺布可将山薯薯块从U型凹槽内取出;
测定山薯的产量和个体平均重量以及山薯的平均长度和平均直径,结果见下表1。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方法对野生山薯生长的影响
本实施例的方法与实施例1的方法相同,不同的是垄的坡度为5°,垄高为16厘米。
测定山薯的产量和个体平均重量以及山薯的平均长度和平均直径,结果见下表1。
对比例1
本对比例用于说明无纺布对野生山薯生长的影响
本对比例的方法与实施例1的方法相同,不同的是,U型凹槽内不铺放无纺布。
测定山薯的产量和个体平均重量以及山薯的平均长度和平均直径,结果见下表1。
对比例2
本对比例用于说明填料对野生山薯生长的影响
本对比例的方法与实施例1的方法相同,不同的是,U型凹槽内不铺放填料,播种后回填泥土。
测定山薯的产量和个体平均重量以及山薯的平均长度和平均直径,结果见下表1。
对比例3
本对比例用于说明无纺布和填料对野生山薯生长的影响
本对比例的方法与实施例1的方法相同,不同的是,U型凹槽内不铺放无纺布和填料,播种后回填泥土。
测定山薯的产量和个体平均重量以及山薯的平均长度和平均直径,结果见下表1。
对比例4
本对比例用于说明竖直栽培对野生山薯生长的影响
本对比例的方法与实施例1的方法相同,不同的是不做U型凹槽,在垄顶水平表面挖直径5厘米,深度5厘米的圆柱形坑洞,将山薯种顶芽向上,竖直播种于洞中,回填泥土至覆土10厘米厚。收获时,用小锄头在靠近山薯处深翻泥土将山薯挖出。
测定山薯的产量和个体平均重量以及山薯的平均长度和平均直径,结果见下表1。
对比例5
本对比例用于说明PVP塑料U型凹槽对野生山薯生长的影响
本对比例的方法与实施例1的方法相同,不同的是,U型凹槽中铺设PVP塑料U型槽,也即将无纺布替换为PVP塑料U型槽。收获时将U型凹槽上面浅层土挖开,可将山薯取出。
测定山薯的产量和个体平均重量以及山薯的平均长度和平均直径,结果见下表1。
表1
亩产量/千克 平均重量/克 平均长度/厘米 平均直径/厘米 外形
实施例1 3738 2522 84.3 7.3 匀称
实施例2 3720 2510 82.1 7.1 匀称
实施例3 3707 2501 82.4 7.2 匀称
实施例4 3574 2411 81.0 6.8 匀称
对比例1 3308 2232 78.3 6.5 轻微扭曲
对比例2 3295 2223 77.9 6.0 轻微扭曲
对比例3 3274 2209 77.4 6.1 扭曲较明显
对比例4 3136 2116 76.2 6.1 轻微扭曲
对比例5 3554 2398 80.8 6.8 匀称
根据表1中的实验结果可看出,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山薯的亩产量在3500千克以上,山薯个体平均重量更重,山薯的平均长度更长,平均直径更大,山薯的外形也更加的匀称,商品性更好,并且使用无纺布食品安全性更好。
通过比较实施例1和实施例4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坡度控制在本发明的优选范围内能够进一步提高山薯的产量,并进一步改善山薯的外形。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栽培山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在田间的垄上压出U型凹槽,往U型凹槽内依次铺放无纺布和填料,并将山薯种置于U型凹槽中进行播种;
优选地,所述无纺布的厚度为0.5-2毫米;
优选地,所述无纺布铺放的层数为1-3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垄的两侧呈斜坡状,所述垄的高度为20-40厘米,所述垄的两侧的坡度为10°-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U型凹槽的长度为100-110厘米,宽度为5-10厘米,深度为4-8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U型凹槽的长边垂直于垄的长度方向,且沿着垄的长度方向在垄的两侧斜坡上平行排列,相邻U型凹槽之间的间隔为30-45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纺布紧贴U型凹槽内壁铺放以完全覆盖U型凹槽内壁;所述填料以不完全覆盖所述无纺布的方式铺放以使所述U型凹槽靠近垄顶端的一侧留空,且填料与垄顶端的最短距离为10-15厘米;
优选地,所述U型凹槽的其余部分铺满填料。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播种的方式为:山薯种平放于U型凹槽内无填料处并靠近垄顶端,将山薯种覆土5-15厘米;
优选地,播种时种芽朝上,山薯种与U型凹槽平行;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播种后将U型凹槽中填料表面覆土5-10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填料含有蛭石、泥炭、谷壳、米糠和菌渣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填料含有蛭石和泥炭;进一步优选地,以重量计,所述蛭石与泥炭的用量比为0.5-1.5: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填料还含有氧化锰和硫酸钾,每亩田氧化锰的用量为18-22千克,硫酸钾的用量为14-16千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山薯种的芽长度为1-2厘米;
优选地,所述山薯种为长5-10厘米的带芽切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使用滴灌带进行滴灌;
优选地,一个滴灌带滴灌2个斜坡;
优选地,每周滴灌1-3次,每次滴灌8-12小时。
CN201910890658.7A 2019-09-20 2019-09-20 栽培山薯的方法 Pending CN1104767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0658.7A CN110476763A (zh) 2019-09-20 2019-09-20 栽培山薯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0658.7A CN110476763A (zh) 2019-09-20 2019-09-20 栽培山薯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6763A true CN110476763A (zh) 2019-11-22

Family

ID=68558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90658.7A Pending CN110476763A (zh) 2019-09-20 2019-09-20 栽培山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7676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30972A (zh) * 2020-05-27 2020-09-08 深圳市日昇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矿区水土绿化修复治理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9561A (zh) * 2015-12-10 2016-03-23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一种大棚马铃薯多次采收高产栽培方法
CN105532217A (zh) * 2015-12-08 2016-05-04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马铃薯超高产容器栽培方法
CN106069102A (zh) * 2016-06-29 2016-11-09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马铃薯高垄凹沟二次覆土遮阳抗旱高产栽培方法
CN107046975A (zh) * 2017-02-15 2017-08-18 南昌大学 一种用于山药的半套管栽培方法
CN109744114A (zh) * 2019-02-10 2019-05-14 云南洪邦薯业发展有限公司 微型薯大棚高产种植方法
CN109997669A (zh) * 2019-03-28 2019-07-12 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培育甘薯微型薯种苗的方法
CN110036852A (zh) * 2019-04-26 2019-07-23 范茂瑄 一种长山药横生高产的种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2217A (zh) * 2015-12-08 2016-05-04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马铃薯超高产容器栽培方法
CN105409561A (zh) * 2015-12-10 2016-03-23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一种大棚马铃薯多次采收高产栽培方法
CN106069102A (zh) * 2016-06-29 2016-11-09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马铃薯高垄凹沟二次覆土遮阳抗旱高产栽培方法
CN107046975A (zh) * 2017-02-15 2017-08-18 南昌大学 一种用于山药的半套管栽培方法
CN109744114A (zh) * 2019-02-10 2019-05-14 云南洪邦薯业发展有限公司 微型薯大棚高产种植方法
CN109997669A (zh) * 2019-03-28 2019-07-12 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培育甘薯微型薯种苗的方法
CN110036852A (zh) * 2019-04-26 2019-07-23 范茂瑄 一种长山药横生高产的种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露地蔬菜栽培(北方双主作区)蔬菜专业用》", 31 March 1995, 中国农业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30972A (zh) * 2020-05-27 2020-09-08 深圳市日昇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矿区水土绿化修复治理方法
CN111630972B (zh) * 2020-05-27 2022-06-28 深圳市日昇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矿区水土绿化修复治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73368B (zh) 油菜花荚期还田做绿肥提高水稻产量的种植方法
CN108142226A (zh)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绿色滴灌节水栽培方法
CN103814727B (zh) 一种极度干旱地区谷子杂交种节水种植的方法
CN104938168A (zh) 马铃薯半高垄覆膜自破膜出苗栽培方法
CN106489636A (zh) 一种寒地水稻直播滴灌栽培方法
CN103430759B (zh) 热淋清颗粒药材头花蓼的种植方法
CN109937828A (zh) 一种旱作区玉米套种蚕豆的高产栽培方法
CN110012797B (zh) 一种稻茬小麦全程机械化栽培的方法
CN103141233A (zh) 关防风种植方法
CN103918448B (zh) 一种群体结构优化调控的玉米种植方法
CN108029484A (zh) 一种马铃薯的抗旱栽培方法
CN110036852A (zh) 一种长山药横生高产的种植方法
CN109122129A (zh) 一种冬小麦凸凹种植方法
CN112956387A (zh) 一种烟草套种、轮作高效栽培方法
CN109005818A (zh) 秸秆覆盖新式耕整地、免耕补水播种保苗综合栽培方法
CN110476763A (zh) 栽培山薯的方法
CN107996326A (zh) 一种早秋小麦栽培中的播种期、密度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7360834A (zh) 一种高寒半干旱地区苜蓿播种方法
CN106856942A (zh) 一种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方法
Leihner et al. Soil conservation effectiveness and crop productivity of forage legume intercropping, contour grass barriers and contour ridging in cassava on Andean hillsides
CN110214651A (zh) 一种冬小麦夏休闲期保墒的方法
CN110150072A (zh) 一种烤烟、丹参轮作高效种植模式的研究方法
CN104885770A (zh) 一种甘草的种植方法
CN108849321A (zh) 一种山区地带油菜套种蔬菜的栽培方法
CN108551953A (zh) 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