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75410B - 智能照明的照度感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智能照明的照度感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75410B
CN110475410B CN201810447199.0A CN201810447199A CN110475410B CN 110475410 B CN110475410 B CN 110475410B CN 201810447199 A CN201810447199 A CN 201810447199A CN 110475410 B CN110475410 B CN 1104754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llumination
main
value
space
adjac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4719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75410A (zh
Inventor
赖柄源
赖启益
蒋中凯
张明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er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Aver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er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Aver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181044719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754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75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54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754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54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照明的照度感测方法,其包括有:一立体空间等分有四个主要区域,该四个主要区域之间皆互相重叠形成有四相邻区域,又该四个主要区域内皆设置有一环境光传感器,且该环境光传感器皆以斜向角度测得所对应的主要区域的一主要空间照度值,一控制器连接该环境光传感器且读取该主要空间照度值,将相邻两该主要区域的主要空间照度值相加取平均后乘上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再加上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计算出该相邻区域的一相邻空间照度值,藉此获得四个该主要空间照度值与四个该相邻空间照度值。本发明可以兼具低建置成本与精准感测调光的实用功效,有效控制该立体空间内的平均照度。

Description

智能照明的照度感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照度感测方法,尤指一种能兼具低建置成本与高感测照度精准度的智能照明的照度感测方法。
背景技术
按,照度的高低是视力的基本条件,但并非意味着照度愈高,就对视力愈有利,当照度增加时虽然视力也增加,但照度高到某种程度时视力就会停止增进,而低于某一限度时视力会呈缓慢减退,长期下来将会伤害眼部的肌肉而导致眼睛近视,因此在教室学习、会议室或办公室的环境中为达视力的保健,要求合宜的照度是非常重要的,例如CNS的办公室及教室照度标准为500lux,而要知道照度是否适宜,就需对照度加以测量,已知的测量方式常见有两种:1、平均照度测量法:在一空间内设置有多个感测器,且该感测器配合可测量的范围同时感测多个光源,再将全部感测器的数值进行平均计算,藉此求得该空间的平均照度,并依据该平均照度进行全部光源的统一调整,该方法的测量精准度低,且该光源的统一调整亦能容易造成部分区域的照度过高或过暗,其调光效果明显不足;2、独立照度测量法:在一空间内的每个光源处装设有垂直向下测量的感测器,藉此单独测得每个光源位置的照度,并对每个光源进行调光以符合所需的照度,该方法的测量精准度虽高,但其大量的感测器会大幅的提高其建置成本,且该感测与控制上的程序运算亦会相对复杂,使其叠积偏差值与出错率皆难以控制,更存在装设大量感测器的不美观缺点,使该智能照明难以推广,如上所述皆为本发明所欲改善的技术问题点。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失,提供一种智能照明的照度感测方法。
一立体空间等分有四个主要区域P1、P2、P3、P4,该四个主要区域之间皆互相重叠形成有四相邻区域S1、S2、S3、S4,又该四个主要区域内皆设置有一环境光传感器,且该环境光传感器皆以斜向角度测得所对应的主要区域的一主要空间照度值p1、p2、p3、p4,一控制器连接该环境光传感器且读取该主要空间照度值,将相邻两该主要区域的主要空间照度值相加取平均后乘上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M,再加上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G计算出该相邻区域的一相邻空间照度值s1、s2、s3、s4,藉此获得四个该主要空间照度值与四个该相邻空间照度值。
其中,四个该主要区域的相对中心位置形成有一中心区域S5,且该中心区域相加四个该相邻空间照度值并取平均计算获得一中心空间照度值s5。
其中,该立体空间以地板平面的方型区块划分该主要区域,且该环境光传感器设置于该主要区域相对该中心区域的对角位置。
其中,该立体空间以地板平面的三角型区块划分该主要区域,且该环境光传感器设置于该主要区域相对该中心区域的对边位置。
其中,该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是依据多个光源之间的平均间距与光源垂直地板高度估算光照范围所产生的衰减比例。
其中,该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公式定义该平均间距与该垂直高度构成有一斜边距离,而该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等于斜边距离分之一,又该斜边距离是以三角函数公式计算为平均间距的平方加上垂直高度的平方后开根号。
其中,该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为多个光源、该立体空间的天花板与地板之间互相反射累积量的平均值。
其中,该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以四个该主要空间照度值相加取平均后,再乘上该立体空间的天花板与地板对该光源所形成的反射照度,该反射照度采累积法计算得知不同环境的对应数值,再平均该对应数值即为该天花板的0.65定值加上该地板的0.15定值。
其中,该控制器连接有一投影机、一投影布幕及至少一电动窗帘,该控制器能依据该主要空间照度值、该相邻空间照度值与该中心空间照度值自动控制该电动窗帘的遮蔽位置,又于启动该投影机与该投影布幕时,自动将邻近该投影布幕的一个或多个光源调暗或熄灭,并控制邻近该投影布幕的该电动窗帘同步形成全遮蔽。
其中,该控制器连接有一温度感测器、一湿度感测器、一光感测器及至少一电动窗帘,由该温度感测器与该湿度感测器测得该立体空间内的室温与湿度,且以该光感测器测得室外阳光照度与照射方向,进而自动调整多个光源的照度与该电动窗帘的遮蔽位置。
本发明的第一主要目的在于,该立体空间的该四个主要区域内皆设置有环境光传感器,且该环境光传感器皆以斜向角度测得所对应的主要区域的一主要空间照度值,将相邻两该主要区域的空间照度值相加取平均后乘上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再加上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计算出该相邻区域的一相邻空间照度值,藉此获得四个该主要空间照度值与四个该相邻空间照度值,藉此利用该环境光感测器、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与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计算得知该立体空间内的八个照度值,即能通过最低感测数量同时调控该立体空间内的多个光源,俾以兼具低建置成本与精准感测调光的实用功效。本发明的第二主要目的在于,四个该主要区域的相对中心位置形成有一中心区域,且该中心区域相加四个该相邻空间照度值并取平均计算获得一中心空间照度值,故由该控制器的公式计算就能补偿直接感测的误差,精准的求得该相邻空间照度值与中心空间照度值,使该立体空间能通过四个该环境光传感器准确的得知九个区域的不同照度值,藉此对每个区域的多个该光源调整不同的照度,俾以有效控制该立体空间内的平均照度。
其他目的、优点和本发明的新颖特性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关的附图更加显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空间区域分布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相邻空间照度感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相邻空间与中央空间的照度感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控制器界面示意图(一)。
图6是本发明的环境光传感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使用状态的空间区域分布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又一使用状态的空间区域分布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控制器界面示意图(二)。
图11是本发明控制器界面示意图(三)。
图12是本发明组合关系的方块示意图。
附图标号
主要区域------P1、P2、P3、P4
主要空间照度值---p1、p2、p3、p4
相邻区域------S1、S2、S3、S4
相邻空间照度值---s1、s2、s3、s4
中心区域------S5
中心空间照度值---s5
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G
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M
光源垂直地板高度--H
平均间距------L1
斜边距离------L2
立体空间------10
环境光传感器----11
光源--------12
天花板-------13
地板--------14
控制器-------20
控制界面------201
投影机-------21
投影布幕------22
电动窗帘------23
温度感测器-----24
湿度感测器-----25
光感测器------2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委员对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兹请配合“附图说明”详述如后:
先请由图1连续至图5所示观之,一种智能照明的照度感测方法,其包括有:一立体空间10等分有四个主要区域P1、P2、P3、P4,该四个主要区域P1、P2、P3、P4之间皆互相重叠形成有四个相邻区域S1、S2、S3、S4,又该四个主要区域P1、P2、P3、P4内皆设置有一环境光传感器11,如图6所示为该环境光传感器11的电路示意图,可证明该环境光传感器11能据以实施,但不限制以何种感光电路达成照度感测的目的,又该环境光传感器11皆以斜向角度测得所对应的主要区域P1、P2、P3、P4的一主要空间照度值p1、p2、p3、p4,而该主要空间照度值p1、p2、p3、p4为该环境光传感器11感测范围内的照度平均值,该环境光传感器11的感测范围依据不同机型规格与该立体空间10的空间大小可自行调整设定,即该感测范围能设定等于或接近该主要区域P1、P2、P3、P4,同理该斜向角度亦视立体空间10的空间大小而定,使该环境光传感器11的斜向角度可调整为与垂直地板夹角的45度至75度之间,一控制器20连接该环境光传感器11且读取该主要空间照度值p1、p2、p3、p4,将相邻两该主要区域P1、P2、P3、P4的主要空间照度值p1、p2、p3、p4相加取平均后乘上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M,再加上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G计算出该相邻区域S1、S2、S3、S4的一相邻空间照度值s1、s2、s3、s4,其公式为:
s1=((p1+p2)/2)M+G
s2=((p2+p4)/2)M+G
s3=((p1+p3)/2)M+G
s4=((p3+p4)/2)M+G
藉此获得四个该主要空间照度值p1、p2、p3、p4与四个该相邻空间照度值s1、s2、s3、s4,再者,四个该主要区域P1、P2、P3、P4的相对中心位置形成有一中心区域S5,且该中心区域S5相加四个该相邻空间照度值s1、s2、s3、s4并取平均计算获得一中心空间照度值s5其公式为:
s5=(s1+s2+s3+s4)/4
藉此利用该环境光感测器11、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M与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G计算得知该立体空间10内的九个照度值,即能通过最低感测数量同时调控该立体空间10内的多个光源12,俾以兼具低建置成本与精准感测调光的实用功效,而该立体空间10的光源12数量大于四个,又该立体空间10以地板平面的方型区块划分该主要区域P1、P2、P3、P4,且该环境光传感器11设置于该主要区域P1、P2、P3、P4相对该中心区域S5的对角位置,再配合图7所示,该立体空间10亦可为长方型空间,并于该立体空间10内以不等间距设置有多个该光源12,续请参阅图8所示,该立体空间10以地板平面的三角型区块划分该主要区域P1、P2、P3、P4,且该环境光传感器11设置于该主要区域P1、P2、P3、P4相对该中心区域S5的对边位置。
再进一步说明,复请由图1连续至图5所示观之,该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M是依据多个光源12之间的平均间距L1与光源垂直地板高度H估算光照范围所产生的衰减比例,由于该光源12至地板14的距离不变时,该光源12强度如加倍则直接照明度亦加倍,二者是正比的关系,又该直接照明度与光源12至地板14的距离则成反比的关系,在光源12强度不变的情形下,光源12至地板14的距离加倍时,其照明面积会扩大为四倍,而直接照明度只有原先的四分之一,此项原则称为平方反比定律(Law of Inverse Squares),藉此就能估算光照范围所产生的衰减比例,使该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M公式定义为该平均间距L1与该垂直高度H构成有一斜边距离L2,而该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M等于斜边距离L2分之一,又该斜边距离L2是以三角函数公式计算为平均间距L1的平方加上垂直高度H的平方后开根号,即公式为:
M=1/L2
Figure GDA0001764233970000061
该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G为多个光源12、该立体空间10的天花板13与地板14之间互相反射累积量的平均值,又该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G以四个该主要空间照度值p1、p2、p3、p4相加取平均后,再乘上该立体空间10的天花板13与地板14对该光源12所形成的反射照度,光源12的间接照度包含了从天花板13反射的光线、从墙面反射的光线、从地板14反射的光线以及此光线到任何一个角度相互间的反射,且该光源12射出的光线亦会部份被天花板、壁面、地面、家具等材料吸收与由窗户射出室外,因此需要通过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G进行修正,而其中主要有影响的是天花板13与地板14,而其它部分的反射与吸收所造成误差极小,可略为不计,因此该反射照度是取通用室内空间材料反射率(参考CNS规定标准照度设计)的平均值计算求得为该天花板的0.65定值加上该地板的0.15定值,藉以代入该0.8定值就能适用各种不同空间的环境,其公式为:
G=((p1+p2+p3+p4)/4)0.8
该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M与该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G皆是依据相关理论与实际测量所推导得知的应变值,配合不同的光源12之间的平均间距L1与光源垂直地板高度H代入相对应的数值,藉此就能通过对立体空间10的四等分规划,让四个该环境光传感器11就能精准的测量出四个该主要空间照度值p1、p2、p3、p4,而该相邻区域S1、S2、S3、S4与中心区域S5的位置接近该环境光传感器11的最远感测距离,因此照度的测量精确度将会大幅下降,而且该中心区域S5因为重叠最多的光源12导致相对较高的实际照度无法被该环境光传感器11所直接感测,故配合该控制器20的公式计算就能补偿直接感测的误差,精准的求得该相邻空间照度值s1、s2、s3、s4与中心空间照度值s5,使该立体空间10能通过四个该环境光传感器11准确的得知九个区域的不同照度值,藉此对每个区域的多个该光源12调整不同的照度,俾以有效控制该立体空间10内的平均照度。
本发明的实际应用情况,再请由图9、图10配合图3所示观之,该控制器20连接有一投影机21、一投影布幕22及至少一电动窗帘23,该控制器20具有一控制界面201,且该控制界面201形成可触碰控制的各种按钮(例如窗帘控制、投影布幕、投影机及智能照明的自(手)动按钮)与显示各种感测数值(例如温度、湿度、照度及耗电量等数值),藉此能自行设定不同的照明模式与亮度,并自动执行补光与减光,藉此符合人眼标准照明,该控制器20能依据该主要空间照度值p1、p2、p3、p4、该相邻空间照度值s1、s2、s3、s4与该中心空间照度值s5自动控制该电动窗帘23的遮蔽位置,如阳光由两个该主要区域P2、P4一侧照射于该立体空间10内,该主要区域P2、P4的该主要空间照度值p1、p2将会偏高,通过该控制器20的判断就能直接降下该侧的电动窗帘23,即达到减光目的,而该电动窗帘23的遮蔽导致照度不足时,亦能控制该光源12进行补光,藉此达到智能照明控制的使用功效,又当启动该投影机21与该投影布幕22时,该控制器20能自动将邻近该投影布幕22的一个或多个光源12调暗或熄灭,并控制邻近该投影布幕22的该电动窗帘23同步形成全遮蔽,藉此达到最佳的投影效果,同理,当使用于教室或会议室时,亦能设定特定区域(白板、黑板或讲台)为聚光位置,对该特定区域进行额外的补光。再请配合图11、图12所示,该控制器20连接有一温度感测器24、一湿度感测器25、一光感测器26,由该温度感测器24与该湿度感测器25测得该立体空间10内的室温与湿度,且以该光感测器26测得室外阳光照度与照射方向,进而自动调整多个光源12的照度与该电动窗帘23的遮蔽位置,亦能配合设定白天照明模式与夜间照明模式,让智能照明结合了精准的照度感测与专业数据分析出最适合人眼光需求所制定的情境,完全对健康、学习与办公成效量身打造。
综上所述,本发明确实已达突破性的结构设计,而具有改良的发明内容,同时又能够达到产业上的利用性与进步性,且本发明未见于任何刊物,亦具新颖性,当符合专利法相关法条的规定,爰依法提出发明专利申请。
唯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的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智能照明的照度感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
一立体空间,该立体空间等分有四个主要区域,该四个主要区域之间皆互相重叠形成有四相邻区域,又该四个主要区域内皆设置有一环境光传感器,且该环境光传感器皆以斜向角度测得所对应的主要区域的一主要空间照度值;以及一控制器,该控制器连接该环境光传感器且读取该主要空间照度值,将相邻两该主要区域的主要空间照度值相加取平均后乘上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再加上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计算出该相邻区域的一相邻空间照度值,藉此获得四个该主要空间照度值与四个该相邻空间照度值;
该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M是依据多个光源之间的平均间距L1与光源垂直地板高度H估算光照范围所产生的衰减比例,其公式定义该平均间距与该垂直高度构成有一斜边距离L2,而该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等于该斜边距离L2分之一,即
Figure FDA0002838901900000011
Figure FDA0002838901900000012
该间接照度影响比例值G为多个光源、该立体空间的天花板与地板之间互相反射累积量的平均值,其公式定义为:以四个该主要空间照度值p1、p2、p3、p4相加取平均后,再乘上该立体空间的天花板与地板对该光源所形成的反射照度,该反射照度采累积法计算得知不同环境的对应数值,再平均该对应数值即为该天花板的0.65定值加上该地板的0.15定值,即G=((p1+p2+p3+p4)/4)*(0.65+0.15);
四个该主要区域的相对中心位置形成有一中心区域,且该中心区域相加四个该相邻空间照度值并取平均计算获得一中心空间照度值;
该立体空间以地板平面的方型区块划分该主要区域,且该环境光传感器设置于该主要区域相对该中心区域的对角位置;或
该立体空间以地板平面的三角型区块划分该主要区域,且该环境光传感器设置于该主要区域相对该中心区域的对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照明的照度感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器连接有一投影机、一投影布幕及至少一电动窗帘,该控制器能依据该主要空间照度值、该相邻空间照度值与该中心空间照度值自动控制该电动窗帘的遮蔽位置,又于启动该投影机与该投影布幕时,自动将邻近该投影布幕的一个或多个光源调暗或熄灭,并控制邻近该投影布幕的该电动窗帘同步形成全遮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照明的照度感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器连接有一温度感测器、一湿度感测器、一光感测器及至少一电动窗帘,由该温度感测器与该湿度感测器测得该立体空间内的室温与湿度,且以该光感测器测得室外阳光照度与照射方向,进而自动调整多个光源的照度与该电动窗帘的遮蔽位置。
CN201810447199.0A 2018-05-11 2018-05-11 智能照明的照度感测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4754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7199.0A CN110475410B (zh) 2018-05-11 2018-05-11 智能照明的照度感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7199.0A CN110475410B (zh) 2018-05-11 2018-05-11 智能照明的照度感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5410A CN110475410A (zh) 2019-11-19
CN110475410B true CN110475410B (zh) 2021-05-25

Family

ID=68504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4719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475410B (zh) 2018-05-11 2018-05-11 智能照明的照度感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754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9555B (zh) * 2019-12-13 2020-09-11 旭宇光电(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教室照明智能控制系统
CN114245514B (zh) * 2021-12-15 2022-07-08 广州中大中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色温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55551B2 (en) * 2002-07-12 2018-04-24 Yechezkal Evan Spero Detector controlled illuminating system
CN101608948A (zh) * 2008-06-20 2009-12-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测量灯具照度的方法
US9143720B2 (en) * 2013-10-31 2015-09-22 Htc Corporatio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and image projection method of the same
TWI499760B (zh) * 2014-10-21 2015-09-11 Ind Tech Res Inst 照度量測系統
JP2018056815A (ja) * 2016-09-29 2018-04-05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電子機器、又は電子機器システム
CN106658920A (zh) * 2017-01-10 2017-05-10 齐鲁工业大学 一种智能控制的照明方法及装置
CN106940752A (zh) * 2017-04-11 2017-07-11 广州新锐视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视觉健康的教室灯光布局方法
CN107705523A (zh) * 2017-07-19 2018-02-16 大连工业大学 一种分布式照度同步测量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5410A (zh) 2019-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Yu et al. Application of RELUX simulation to investigate energy saving potential from daylighting in a new educational building in UK
CN110475410B (zh) 智能照明的照度感测方法
CN105575334A (zh) 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用户终端
Kim et al. Real-time daylight glare control using a low-cost, window-mounted HDRI sensor
Thanachareonkit et al. Modelling complex fenestration systems using physical and virtual models
Bodart et al. Assessing daylight luminance values and daylight glare probability in scale models
CN108267223A (zh) 一种校准环境光传感器的方法和装置
Kim et al. The scope of the glare light source of the window with non-uniform luminance distribution
Kruisselbrink et al. Feasibility of ceiling-based luminance distribution measurements
Dubois Impact of shading devices on daylight quality in offices
TWI667942B (zh) 智慧照明之照度感測方法
JP5509365B1 (ja) 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環境制御システム
US20180054873A1 (en) Calibration of light sensors
Yoon et al. Development of computational algorithm for prediction of photosensor signals in daylight conditions
JP5133149B2 (ja) 屋内照明設計方法、および照明制御システム
Arnal et al. Consideration of glare from daylight in the control of the luminous atmosphere in buildings
Navvab Scale model photometry techniques under simulated sky conditions
McGuire A system for optimizing interior daylight distribution using reflective Venetian blinds with independent blind angle control
He et al. Calibrating lighting simulation with panoramic high dynamic range imaging
JP4821598B2 (ja) 屋内照明設計方法、および照明制御システム
Nazzal et al. A New Daylight Glare Evaluation Method: A Comparison of the Existing Glare Index and the Proposed Method, and an Exploration of Daylighting Control Strategies
Sendrup Generalization of the unified glare rating method: a proposal and laboratory test
AU2021305837B2 (en) Predicting and measuring melanopic dose
WO2012172453A1 (en) Robust daylight integration with the aid of coded light.
Moeck et al. How Much Energy Do Sidelighting Strategies Sa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