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75373B - 竞争窗口参数的维护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竞争窗口参数的维护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75373B
CN110475373B CN201810443613.0A CN201810443613A CN110475373B CN 110475373 B CN110475373 B CN 110475373B CN 201810443613 A CN201810443613 A CN 201810443613A CN 110475373 B CN110475373 B CN 1104753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tion
contention window
environment data
window parameter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436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75373A (zh
Inventor
张冠宇
陈艳
任亚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4361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7537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85837 priority patent/WO201921460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475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53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753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53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竞争窗口参数的维护技术。在一种维护方法中,网络侧设备根据通信小区的通信环境数据确定竞争窗口参数;其中,所述通信小区的通信环境数据包括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次数,以及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概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网络侧设备通知所述连接的终端设备所确定的竞争窗口参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网络侧设备可根据通信小区的通信环境数据,确定竞争窗口参数并通知终端设备。这样,通信小区内的终端设备可获取最适合的竞争窗口参数,不必像全方向场景下那样,竞争窗口值保持不变,从而为高传输方向性的非调度式无线通信场景下竞争窗口值的维护提供了解决方案。

Description

竞争窗口参数的维护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竞争窗口参数的维护技术。
背景技术
绝大部分无线通信网络的通信小区中具有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设备,其中,网络侧设备示例性的包含无线保真WI-FI(Wireless Fidelity)网络下的无线接入点或3GPP网络下的基站等,终端设备示例性的包含WIFI网络下的站点或3GPP网络下的用户设备等。
在非调度式的无线通信场景(例如信道竞争接入)下,会使用随机回退机制来降低信道接入阶段中出现的多个终端设备的信道接入冲突和干扰的概率。随机回退机制中使用的随机回退长度值是在[0,CW]中选择,其中的CW表示竞争窗口(Contention Window),而CW的大小则由竞争窗口最小值(CWmin)和竞争窗口最大值(CWmax)确定(竞争窗口最小值和竞争窗口最大值可统称为竞争窗口值)。
现有非调度式无线通信场景下,网络侧设备多采用全向天线,因此,竞争窗口值(CWmin,CWmax)都基于全方向性来维护(一般固定不变)。
然而,未来网络侧设备可能采用定向天线或者未来的高频段通信场景下的信号本身的指向性就很好,这样,就会出现高传输方向性的非调度式无线通信场景,在这种场景下,如何维护竞争窗口值是目前研究的热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竞争窗口参数的维护方法及相关装置,以实现在高传输方向性的非调度式无线通信场景下维护竞争窗口参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竞争窗口参数的维护方法,包括:网络侧设备根据通信小区的通信环境数据确定竞争窗口参数并通知终端设备所确定的竞争窗口参数;其中,上述通信小区的通信环境数据包括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网络侧设备通知的也是连接的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次数,以及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概率中的至少一种。具体的,上述竞争窗口参数可包括竞争窗口值、索引值和缩小比例中的至少一种,其中,索引值与竞争窗口值相对应,缩小比例可为与默认值(默认竞争窗口值)相比的缩小比例。若终端设备可支持多个业务类型,则竞争窗口值可进一步包含每一业务类型的竞争窗口值。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设备,在不同的通信系统中也可能有不同的名称,例如,在采用IEEE协议的通信系统中,网络侧设备为“接入点”,终端设备可为“站点”。而在3GPP协议的通信系统中,网络侧设备可为基站,终端设备可为用户设备。在一个示例中,上述“连接”是指终端设备与网络侧设备进行了关联,而并非指正在发送信号。进一步的,上述“关联”可指:终端设备在网络侧设备上进行了诸如注册或认证之类的操作,从而加入了该网络侧设备提供的网络之中。或者说,上述“关联”可指终端设备加入网络侧设备提供的网络之中。这里的“连接”和“关联”不应局限为终端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网络侧设备可根据通信小区的通信环境数据,确定竞争窗口参数并通知终端设备。这样,通信小区内的终端设备可获取最适合的竞争窗口参数,不必像全方向场景下那样,竞争窗口值保持不变,从而为高传输方向性的非调度式无线通信场景下竞争窗口值的维护提供了解决方案。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在网络侧设备采用定向天线或者高频段通信场景下,通信小区进一步又可被划分为若干分区,当然,在不同的通信系统中分区可能有不同的名称。例如,在3GPP协议的通信系统中,扇区与分区对应;而在Wi-Fi系统中,目前还没有将BSS划分为分区,但不排除未来可能对其进行分区。网络侧设备可静态划分或动态划分分区,所谓的静态划分,指分区的数目和大小在一开始就划分好了,不会随着时间或分区内通信条件等的变化而变化。所谓的动态划分,指分区的数目和大小在一开始会有初始的划分,后续会随着分区内通信条件(通信环境数据)等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某分区内连接的终端设备突然变多,那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比如网络侧设备的硬件支持),可以将该分区进一步划分成两个或多个分区,以减少分区内的终端数目,缓解冲突。网络侧设备可在终端设备加入通信小区的过程中,或加入上述通信小区后,确定上述终端设备所属的分区,并通知上述终端设备所属分区的分区标识。这样终端设备加入网络侧设备提供的网络之中后,可得知自己所属分区。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通信小区的通信环境数据可包括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其中,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包括分区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分区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次数,以及分区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概率中的至少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灵活设计上述预设时长的长度,例如,可为1秒、5秒等等。相应的,网络侧设备可根据通信小区中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确定针对该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并通知分区中的终端设备。在一个示例中,若网络侧设备为每一分区均重新配置了竞争窗口参数,则通知每一分区中的终端设备相应的竞争窗口参数。在另一个示例中,若网络侧设备只针对某一个或某几个分区重新配置了竞争窗口参数,则可仅通知相应分区中的终端设备。可见,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不同的分区可各自维护最适合的竞争窗口参数,不必像全方向场景下所有终端设备维护同一组竞争窗口值不变,从而为高传输方向性的非调度式无线通信场景下竞争窗口值的维护提供了解决方案。需要说明的是,网络侧设备可周期性执行“确定针对该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的操作,也可在满足重新分配条件时,才执行该操作。上述重新分配条件可包括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网络侧设备可下发分区的标识和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在一个示例中,在采用3GPP协议的通信系统中,网络侧设备可通过系统广播、下行控制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等消息下发竞争窗口参数。在另一个示例中,在采用IEEE协议的通信系统中,网络侧设备可通过信标(Beacon)帧,探测响应(Probe Response)帧或关联响应(Assocation Response)帧等帧携带竞争窗口参数。至于分区标识,在一个示例中,可在Beacon帧中新增分区标识字段来携带分区标识。需要说明的是,与现有通信系统不同的是,在本申请中,网络侧设备除了下发竞争窗口参数外,同时还可以下发该竞争窗口参数对应的分区标识,以便终端设备确认所属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尤其对于处在两分区相邻部分的终端设备来说,其有可能接收到从两个分区发来的两组竞争窗口参数,则终端设备可通过分区标识来确定自己应使用的竞争窗口参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在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包括分区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时,网络侧设备可根据分区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与竞争窗口参数的对应关系(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具体的,网络侧设备可判断是否满足上述第一条件,在满足第一条件时,再根据分区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与竞争窗口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条件可包括:M个分区中连接的终端设备数目发生变化(M为正整数,并且小于等于分区的总数目)。更具体的,所谓的“发生变化”可包含:M个分区中连接的终端设备数目所属的数目区间发生变化。举例来讲,可设计共五个数目区间,其中,第一数目区间为[1,1],第二数目区间为[2,4],第三数目区间为[5,20],第四数目区间为[20,40],第五数目区间为[41,+∞)。假定某分区中连接的终端设备数目由落在第一数目区间变为落在其他数目区间,即为发生变化。在一个示例中,上述第一对应关系可包括数目区间与竞争窗口参数的对应关系。当分区中连接的终端设备数目落于某一数目区间(可称为目标数目区间)中时,可使用该目标数目区间对应的竞争窗口参数作为该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根据分区中连接的终端设备数目来确定竞争窗口参数的具体方式。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置策略,可使得在较空闲的分区(终端设备数目较少)中,竞争窗口较小,且竞争窗口最小值CWmin也较小,这样可以使终端设备在进行信道接入时随机回退较短的时间就开始进行数据发送。而在较繁忙的分区(终端设备数目较多)中,竞争窗口较大,且竞争窗口最小值CWmin也较大,这样可以使多个竞争信道的终端设备同时选中相同随机回退值的可能性降低,从而降低信道接入冲突的可能性。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在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包括上述分区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次数时,网络侧设备可根据分区的冲突次数与竞争窗口参数的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确定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具体的,网络侧设备可判断是否满足上述第二条件,在满足第二条件时,再根据第二对应关系,确定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在一个示例中,第二条件可包括第一子条件和第二子条件中的至少一种。其中第一子条件包括:H个分区的冲突次数发生变化(H为正整数,并且小于等于分区的总数目)。更具体的,所谓的“发生变化”可包含:冲突次数落在不同的次数区间中。在一个示例中,第二对应关系可包括次数区间与竞争窗口参数的对应关系。当分区中冲突次数落于某一次数区间(可称为目标次数区间)中时,可使用该目标次数区间对应的竞争窗口参数作为该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冲突次数可指:多个与网络侧设备连接的终端设备同时占用同一时频资源发送数据的发生次数。例如,在采用IEEE协议的通信系统中,当多个接入设备占用同一信道传输数据,并且在占用时间上还有重叠,则可认为上述多个接入设备占用同一时频资源。在另一个示例中,上述时频资源可包括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或资源元素(ResourceElement,RE)。例如,在3GPP协议的通信系统,当多个接入设备占用同一RB或RE时,可认为上述多个接入设备占用同一时频资源。当然,3GPP协议的通信系统未来可能也采用公有的高频段通信,并且,在高频段通信场景下,并不采用RB或RE的方式进行传输,而是各个接入设备竞争高频段上的信道来传输数据。则在此场景下,若3GPP协议的通信系统中的多个接入设备占用同一信道传输数据,并且在占用时间上还有重叠,也可认为这多个接入设备占用同一时频资源。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根据分区中冲突次数来确定竞争窗口参数的具体方式。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置策略,可使得在较空闲的分区(冲突次数较少)中,竞争窗口较小,且竞争窗口最小值CWmin也较小,这样可以使终端设备在进行信道接入时随机回退较短的时间就开始进行数据发送。而在较繁忙的分区(冲突次数较多)中,竞争窗口较大,且竞争窗口最小值CWmin也较大,这样可以使多个竞争信道的终端设备同时选中相同随机回退值的可能性降低,从而降低信道接入冲突的可能性。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在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包括上述分区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概率时,网络侧设备可根据分区的冲突概率与竞争窗口参数的对应关系(第三对应关系),确定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相应的,上述第二子条件可包括:K个分区的冲突概率发生变化(K为正整数,并且小于等于分区的总数目)。冲突概率体现的是分区中发生冲突的多少,其可为分区内冲突次数与解调出错总次数的百分比,或者,也可为分区内冲突次数与传输总次数之比。所谓的“发生变化”则可包含:冲突概率落在不同的概率区间中。举例来讲,可设计共三个概率区间,其中,第一概率区间为[0,5%),第二概率区间为[5%,15%],第三概率区间为(15%,1]。举例来讲,假定某分区中的冲突概率由落在第一概率区间变为落在其他概率区间,即为发生变化。当分区中冲突概率落于某一概率区间(可称为目标概率区间)中时,可使用该目标概率区间对应的竞争窗口参数作为该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此外,由于第一子条件和第二子条件可同时包含在第二条件中,则可同时根据冲突次数落在的目标次数区间和冲突概率落在的目标概率区间来确定竞争窗口参数。举例来讲,当目标次数区间对应竞争窗口参数a,而目标概率区间对应竞争窗口参数b时,可取二者的平均数或加权和,或从二者中取其一作为竞争窗口参数。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根据分区的冲突次数或冲突概率来确定竞争窗口参数的具体方式。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置策略,可使得在较空闲的分区(冲突次数或冲突概率较少)中,竞争窗口较小,且竞争窗口最小值CWmin也较小,这样可以使终端设备在进行信道接入时随机回退较短的时间就开始进行数据发送。而在较繁忙的分区(冲突次数或冲突概率较多)中,竞争窗口较大,且竞争窗口最小值CWmin也较大,这样可以使多个竞争信道的终端设备同时选中相同随机回退值的可能性降低,从而降低信道接入冲突的可能性。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若竞争窗口参数包括前述的索引值,则终端设备在加入通信小区后,还会获取竞争窗口值列表。竞争窗口值列表可包含多个索引值和与索引值相关联的竞争窗口值。在一个示例中,可由网络侧设备通知终端设备竞争窗口值列表。在另一个示例中,若各通信小区的竞争窗口值列表相同,则可通过协议将竞争窗口值列表内置于终端设备本地,在此场景下,终端设备无须与网络侧设备通信即可获取到竞争窗口值列表。在确定索引值时,网络侧设备会根据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确定该分区的索引值(网络侧设备可周期性确定索引值,也可在满足前述的重新分配条件时,才确定索引值)并通知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根据竞争窗口值列表和接收到的索引值,确定所属分区对应的竞争窗口值。以根据分区的终端设备数目确定索引值为例,网络侧设备可维护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与索引值的对应关系(简称为第四对应关系),第四对应关系是前述第一对应关系的一种细化。前已述及有多个数目区间,则进一步的,网络侧设备可维护数目区间与索引值之间的对应关系,而上述第四对应关系可包括数目区间与索引值间的对应关系。根据第四对应关系,当分区中连接的终端设备数目落于某一数目区间(可称为目标数目区间)中时,该目标数目区间对应的索引值即是为该分区分配的索引值。在一个示例中,一数目区间可对应一个索引值。在另一个示例中,考虑到一般终端设备可支持多个业务类型(尽力而为业务、背景业务、视频业务和语音业务),而不同业务类型因业务优先级不同,对应的竞争窗口值也不同。则每一数目区间可对应多个索引值,这多个索引值与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业务类型一一对应,从而可为不同的业务类型分别配置竞争窗口值。以分区内的冲突次数或冲突概率确定相应的索引值的方式与根据连接的终端设备数目确定索引值的方式相类似,在此不作赘述。此外,在一个示例中,在采用3GPP协议的通信系统中,网络侧设备可通过系统广播、下行控制消息、无线资源控制信令等消息下发索引值。在一个示例中,在采用3GPP协议的通信系统中,网络侧设备可通过系统广播、下行控制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信令等消息下发索引值。可在上述信令或帧中新增字段或域携带索引值,也可使用上述信令或帧中的已有字段来携带索引值。为与现有的通信标准兼容,还可在上述信令或帧中新增指示字段,指示字段中的数值或字符用于区分携带的是索引值还是竞争窗口值。或者,也可新增信令来指示索引值或竞争窗口值。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会统计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以此为根据来为分区分配一个合适的索引值,并下发至分区中的终端设备,以此可以减少传输竞争窗口值所占用的开销。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基于比例列表来维护竞争窗口参数。在一个示例中,可设置索引值和与索引值对应的比例,网络侧设备在确定好比例后,下发相应的索引值,这样,终端设备可根据索引值确定相应的比例,并将默认的竞争窗口值乘以该比例,得到下一次配置时的默认竞争窗口值。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也可直接下发比例值。为与现有的通信标准兼容,可在前述的信令或帧中新增指示字段,指示字段中的数值或字符用于区分信令或帧携带的是索引值还是竞争窗口值还是比例值,例如,第一数值或字符表示索引值,第二数值或字符表示竞争窗口值,第三数值或字符表示比例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灵活设计第一至第三数值/字符与第二数值/字符,只要保证三者不同即可。
再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竞争窗口参数的维护方法,包括:通信小区内的终端设备获取竞争窗口参数;上述终端设备根据获取的竞争窗口参数进行信道竞争接入;其中,上述竞争窗口参数是网络侧设备根据上述通信小区的通信环境数据而确定并通知的;上述通信环境数据包括上述通信小区中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次数,以及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概率中的至少一种。可见,在本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可根据通信小区的通信环境数据,确定竞争窗口参数并通知终端设备。这样,通信小区内的终端设备可获取最适合的竞争窗口参数,不必像全方向场景下那样,竞争窗口值保持不变,从而为高传输方向性的非调度式无线通信场景下竞争窗口值的维护提供了解决方案。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维护设备,该维护设备具有实现上述方法实际中网络侧设备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调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内的数据,执行上述网络侧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维护设备,该维护设备具有实现上述方法实际中终端设备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终端设备的结构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调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内的数据,执行终端设备所执行的上述方法。
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数据发送设备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例如生成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数据发送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网络侧设备可根据通信小区的通信环境数据,确定竞争窗口参数并通知终端设备。这样,通信小区内的终端设备可获取最适合的竞争窗口参数,不必像全方向场景下那样,竞争窗口值保持不变,从而为高传输方向性的非调度式无线通信场景下竞争窗口值的维护提供了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图1a-1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小区、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关系示意图;
图2a和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示例性结构图;
图2c和图2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例性结构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的示例性结构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侦听及数据发送的示意图;
图4a、4b、6、7、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维护方法的示例性结构图;
图5、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标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竞争窗口参数的维护方法及相关装置,例如维护装置、维护设备(网络侧设备、终端设备)等。
本申请可应用于任何需要进行信道竞争接入场景,例如,使用非授权频段通信的场景。更具体的,非授权频段可为高频段(例如60GHz频段)或低频段(例如2.4GHz频段)。
进一步的,在低频段上除了WI-FI、无线个域网Zigbee等通信系统外,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5G)也有使用非授权频段的场景,而高频段(28G以上)也包括非授权频段,也可使用信道竞争机制接入。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涉及通信小区、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设备(请参见图1a),先介绍三者关系如下:
一个通信小区中一般包含一个网络侧设备和若干与网络侧设备相关联的终端设备。
其中的通信小区为移动通信中移动性管理里面最小的区域单位,在不同的通信系统中可能用不同的名称来定义上述最小的区域单位,例如,在采用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协议的通信系统(例如Wi-Fi通信系统)中,以“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作为最小的区域单位。而在采用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协议的通信系统中,以“小区”、“微小区”、“微微小区”等作为最小的区域单位。
只要符合“移动性管理里面最小的区域单位”的名称,都是上述通信小区可包含的范畴。
至于上述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设备,在不同的通信系统中也可能有不同的名称,例如,请参见图1b,在采用IEEE协议的通信系统中,网络侧设备为“接入点(ACCESS POINT,AP)”,终端设备可为“站点((Station,STA)”。
其中,AP是一个无线网络(或BSS)的创建者,是无线网络的网络侧设备。具体的,家庭或办公室使用的无线路由器可以是AP。
而每一个连接到无线网络中的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TD),都可称为一个STA。
多个STA加入AP创建的无线网络,网络中所有的通信都通过AP来转发完成。
图1b中AP和STA所在通信系统还可以包含其他网络实体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此外,很多终端设备可提供热点功能,如果开启某一终端设备(例如终端A)的热点功能,其他终端设备可接入终端A的热点,在此场景下,终端A从功能上是网络侧设备(例如AP),其他接入热点的终端设备则是终端设备(例如STA)。
而在3GPP协议的通信系统中,请参见图1c,网络侧设备可为基站(eNodeB,eNB),终端设备可为终端设备。
3GPP协议的通信系统包含但不限于诸如采用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时分多址(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 access,SC-FDMA)等接入技术的通信系统,以及后续的演进系统,如5G(还可以称为新无线电(new radio,NR))系统等。
应理解,图1c所示的通信系统架构中仅示出了一个基站的情形,但本申请并不限于此。上述通信系统中还可包括除基站以外的,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传输业务的近邻基站和终端设备。进一步可选的,图1c中基站和终端设备所在通信系统还可以包含其他网络实体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上述两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均可包含但不限于蜂窝电话、智能电话、便携式电脑、手持通信设备、手持计算设备、卫星无线电装置、全球定位系统、PDA和/或任意其它适合设备。
在网络侧设备采用定向天线或者高频段通信场景下,通信小区进一步又可被划分为若干分区,这是因为网络侧设备采用定向天线或者高频段通信场景下的信号本身指向性很好造成的。
以网络侧设备采用定向天线为例,定向天线产生的天线波束对应传输方向,可根据传输方向将通信小区划分为多个分区(例如请参见图1a-1c,S1-S8表示8个分区),S1-S8分区是由于天线具有不同波束而划分的,则分区和天线波束一一对应。
当然,在不同的通信系统中分区可能有不同的名称。例如,在3GPP协议的通信系统中,扇区与分区对应;而在Wi-Fi系统中,目前还没有将BSS划分为分区,但不排除未来可能对其进行分区。
下面,以3GPP协议的通信系统为例,对上述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设备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
请参见图2a,图2a为图1c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2a所示,基站可以包括天线阵列、双工器、发射机(Transmitter,TX)、接收机(Receiver,RX)(TX和RX可以统称为收发机TRX)、以及基带处理部分。
其中,双工器用于实现天线阵列,既可用于发送信号,又可用于接收信号;TX用于实现射频信号和基带信号之间的转换,通常TX可以包括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数模转换器(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DAC)和变频器。而RX可以包括低噪声放大器(Low-Noise Amplifier,LNA)、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和变频器等。
基带处理部分用于实现所发送或接收的信号的处理,比如层映射、预编码、调制/解调、编码/编译等,并且对于物理控制信道、物理数据信道、物理广播信道、参考信号等进行分别的处理。进一步的,基站还可以包括控制部分,用于进行调度和资源分配、导频调度、用户物理层参数配置等。
控制部分与其他其他设备协调工作,可用于实现下述实施例提供的维护方法。
图2b为上述基站的另一种示例性结构。包括:配置单元1和通知单元2,本文后续将结合维护方法介绍各单元的功能。
图2c为图1c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的一种示例性结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天线、双工器、TX和RX(TX和RX可以统称为收发机TRX),以及基带处理部分。
如图2c所示,终端设备具有多天线(即天线阵列)。应理解,终端设备也可以具有单天线。
其中,上述的双工器使天线阵列实现既可用于发送信号,又可用于接收信号;TX用于实现射频信号和基带信号之间的转换,通常TX可以包括PA、DAC和变频器,而RX可以包括LNA、ADC和变频器。
基带处理部分用于实现所发送或接收的信号的处理,比如,层映射、预编码、调制/解调、编码/译码等,并且对于物理控制信道、物理数据信道、物理广播信道、参考信号等进行分别的处理。进一步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控制部分,用于请求上行物理资源、判断下行数据包是否接收成功等。
本申请所涉及到的基站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中用以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所述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接入点基站控制器,发送和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iving point,TRP)等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基站的具体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LTE网络中,称为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B,eNB或e-NodeB),在后续的演进系统中,还可以称为新无线节点B(new radio nodeB,gNB)。
上述终端设备具体可以是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device),包括有线终端和无线终端。其中无线终端可以是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经无线接入网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例如,无线终端可以为移动电话、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个人数码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和电子书阅读器(e-book reader)等。
又如,无线终端也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设备。再如,无线终端可以为移动站(mobil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
另外,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为终端设备的一种,是在LTE系统中的称谓。为方便描述,本申请后续的描述中,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终端。
图2d为上述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示例性结构。包括:获取单元3和信道竞争接入单元4,本文后续将结合维护方法介绍各单元的功能。
以终端设备为手机为例,图3a示出的是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手机300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参考图3a,手机300包括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310、存储器320、其他输入设备330、显示屏340、传感器350、音频电路360、I/O子系统370、处理器380、以及电源39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a中示出的手机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本领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显示屏340属于用户界面(UI,User Interface),且手机300可以包括比图示或者更少的用户界面。
下面结合图3a对手机300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RF电路310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380处理;另外,将设计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LNA、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310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5G接入网技术(New Radio,NR)等。
存储器3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3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手机3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3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300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
此外,存储器3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其他输入设备3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手机3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330可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光鼠(光鼠是不显示可视输出的触摸敏感表面,或者是由触摸屏形成的触摸敏感表面的延伸)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他输入设备330与I/O子系统370的其他输入设备控制器371相连接,在其他设备输入控制器371的控制下与处理器380进行信号交互。
显示屏3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300的各种菜单,还可以接受用户输入。具体的,显示屏340可包括显示面板341,以及触控面板342。其中显示面板34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341。触控面板342,也称为触摸屏、触敏屏等,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接触或者非接触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342上或在触控面板342附近的操作,也可以包括体感操作;该操作包括单点控制操作、多点控制操作等操作类型),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
可选的,触控面板342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姿势,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处理器能够处理的信息,再送给处理器380,并能接收处理器38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342,也可以采用未来发展的任何技术实现触控面板342。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342可覆盖显示面板341,用户可以根据显示面板341显示的内容(该显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软键盘、虚拟鼠标、虚拟按键、图标等等),在显示面板341上覆盖的触控面板342上或者附近进行操作,触控面板342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操作后,通过I/O子系统370传送给处理器380以确定用户输入,随后处理器380根据用户输入通过I/O子系统370在显示面板34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3a中,触控面板342与显示面板34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手机300的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342与显示面板341集成而实现手机3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手机300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35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34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手机3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34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手机300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360、扬声器361,麦克风262可提供用户与手机30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3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信号,传输到扬声器361,由扬声器3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麦克风2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信号,由音频电路3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至RF电路3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320以便进一步处理。
I/O子系统370用来控制输入输出的外部设备,可以包括其他设备输入控制器371、传感器控制器372、显示控制器373。
可选的,一个或多个其他输入控制设备控制器371从其他输入设备330接收信号和/或者向其他输入设备330发送信号.
其他输入设备330可以包括物理按钮(按压按钮、摇臂按钮等)、拨号盘、滑动开关、操纵杆、点击滚轮、光鼠(光鼠是不显示可视输出的触摸敏感表面,或者是由触摸屏形成的触摸敏感表面的延伸)。
值得说明的是,其他输入控制设备控制器371可以与任一个或者多个上述设备连接。
所述I/O子系统370中的显示控制器373从显示屏340接收信号和/或者向显示屏340发送信号。显示屏340检测到用户输入后,显示控制器373将检测到的用户输入转换为与显示在显示屏340上的用户界面对象的交互,即实现人机交互。传感器控制器372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传感器350接收信号和/或者向一个或者多个传感器350发送信号。
处理器380是手机3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20内的数据,执行手机3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3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3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380中。
手机300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390(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3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等功能。
尽管未示出,手机3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处理器380执行存储器320中所存放的程序以及调用其他设备,可用于实现下述实施例提供的维护方法中终端完成的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系统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在介绍完通信小区、分区、网络侧设备、终端设备后,为便于理解技术方案,本文再对基础知识进行介绍:
为了使多个终端设备在没有调度的情况下共享无线信道进行通信而不产生互相干扰,终端设备在发送数据前需要进行信道侦听,以判断是否有其他终端设备已占用信道进行传输。如果没有其他终端设备占用信道,就可以占用无线信道来发送数据;否则,一直保持信道的侦听,直至其他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完毕,无线信道变回空闲状态后,再进行数据发送。图3b即简要示意了终端设备进行信道侦听以及之后进行数据发送的过程,图3b中的DIFS表示分布式帧间间隙(Distributed Inter-frame Spacing)。
然而,假定当前信道已被一个终端设备占用发送数据时,如果有多个其他终端设备都有数据需要发送,那么这多个终端设备均会侦听到信道被占用,接下来上述多个节点会一直保持信道侦听的状态。一旦当前占用信道的终端设备的数据发送完成,上述多个节点会同时检测到信道空闲,于是同时开始发送数据,从而发生冲突和干扰。
在本申请中,冲突可指:多个与网络侧设备连接的接入设备占用同一时频资源发送信号(数据)。
时频资源可包含不同的内容,在一个示例中,其可包括信道(频域)和传输时间。
例如,在采用IEEE协议的通信系统中,当多个接入设备占用同一信道传输数据,并且在占用时间上还有重叠,则可认为上述多个接入设备占用同一时频资源。
在另一个示例中,上述时频资源可包括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或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其中,频率上连续12个子载波,时域上一个时隙(slot),称为1个RB;而频率上一个子载波,时域上一个符号(symbol),称为一个RE。
例如,在3GPP协议的通信系统,当多个接入设备占用同一RB或RE时,可认为上述多个接入设备占用同一时频资源。
当然,3GPP协议的通信系统未来可能也采用公有的高频段通信,并且,在高频段通信场景下,并不采用RB或RE的方式进行传输,而是各个接入设备竞争高频段上的信道来传输数据。则在此场景下,若3GPP协议的通信系统中的多个接入设备占用同一信道传输数据,并且在占用时间上还有重叠,也可认为这多个接入设备占用同一时频资源。
为解决上述问题,引入了随机回退机制。随机回退(Backoff Time)机制细节如下:
假定当前占用信道的终端设备的数据发送完成,有数据待发的终端设备侦听到信道空闲DIFS间隔以后,则进入随机回退过程/阶段。
随机回退机制中使用的随机回退长度值是在[0,CW]中选择,其中的CW表示竞争窗口(Contention Window),而CW的大小则由竞争窗口最小值(CWmin)和竞争窗口最大值(CWmax)确定(竞争窗口最小值和竞争窗口最大值可统称为竞争窗口值)。
当终端设备第一次竞争信道接入时,CW=CWmin,则竞争窗口为[0,CWmin]。终端设备会在[0,CWmin]间选择一个值作为随机回退长度值,然后根据该随机回退长度值开始进行执行随机回退过程(也即在DIFS后,再等待一个随机回退长度)。
若随机回退过程进行完毕之后,也未检测到信道被占用,则终端设备开始数据发送。
举例来说,假定随机回退长度值为5,终端设备会先侦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则5-1=4。之后再进行信道侦听,如果信道仍空闲,则4-1=3。然后重复这样的过程,直至回退长度值被减成0,终端设备开始数据发送。
而若随机回退过程中侦听到信道被占用,则暂停随机回退过程,并记录下余下随机回退长度值。待再次检测到信道空闲DIFS间隔后,以余下的随机回退长度值进行随机回退,直至数据发送。仍沿用前例,假定长度值减为3后,侦听到信道被占用,则会记录下余下随机回退长度值(3)。待再次检测到信道空闲DIFS间隔后,以3开始进行随机回退,直至数据发送。当数据发送后,发送终端设备未在一个短帧间间隔(Short interframe space,SIFS)后收到接收节点发送的确认字符(Acknowledgement,Ack),则认为发送失败。发送终端设备将增大竞争窗口为[0,CW’],并从中重新选择随机回退长度值。
CW’=CW*2-1,其中,CW表示前一次竞争窗口中的CW值。
如再一次发送失败,则再按照上述公式增大竞争窗口,以此类推。随着发送失败的次数增多,竞争窗口的将持续增大,直至CW’=CWmax,即竞争窗口为[0,CWmax]。之后如再次发送失败,竞争窗口也始终保持不变。直至数据发送成功后,竞争窗口恢复最小值CW=CWmin,即[0,CWmin]。
现有非调度式无线通信场景下,网络侧设备多采用全向天线,因此,竞争窗口值(CWmin,CWmax)都基于全方向性来维护,是固定不变的。
然而,未来网络侧设备可能采用定向天线或者未来的高频段通信场景下的信号本身的指向性就很好,这样,就会出现高传输方向性的非调度式无线通信场景。
在现有非调度式无线通信场景下,网络侧设备多采用全向天线,因此,竞争窗口值(CWmin,CWmax)都基于全方向性来维护,则同一通信小区内的所有终端设备都各自维护同一组固定的竞争窗口值(CWmin,CWmax)。并且,所有终端设备的竞争窗口值均为预设值,网络侧设备并不会对竞争窗口值进行调整。这是因为在全方向的非调度式无线通信场景下,整个通信小区中任意一个终端设备发送数据给网络侧设备都会使网络侧设备无法接收其他终端设备的数据。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只需并且只能维护同一组竞争窗口值。
然而在高传输方向性的非调度式无线通信场景下,如果各分区内的终端设备维护同一组固定的竞争窗口值,则有可能产生如下问题:
问题一:当竞争窗口较小时:
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数较少的分区中(例如图1b或图1c中的分区S1),由于竞争窗口较小,节点的随机后退时间较短,可以很快完成信道接入。但在用户数较多的分区中(如图1b或图1c中的分区S6),由于竞争窗口较小,多个终端设备选中相同的随机回退长度值的可能性增加,从而导致发生信道接入冲突的概率增加,进而需要进行多次“冲突—扩大竞争窗口—重传”过程后,发生信道接入冲突的概率才能随着竞争窗口的扩大而降低。这样就增加了信道接入冲突产生的开销,增大了该分区用户接入信道的时间。
问题二:当竞争窗口较大时:
在这种情况下,在用户数较多的分区中(例如图1b或图1c中的分区S6),用户间的信道接入冲突概率由于较大的竞争窗口而减小了,故可以以较少的开销接入信道。而在用户数较少的分区中(例如图1b或图1c中的分区S1),终端设备也有可能因为较大的竞争窗口而选择到一个较长的随机回退长度值,将时间浪费在减少实际中并不存在的信道接入冲突之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以及接入信道前等待时间的增长。
为了适应高传输方向性的非调度式无线通信场景,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技术方案中,网络侧设备可根据通信小区的通信环境数据确定竞争窗口参数,并通知连接的终端设备所确定的竞争窗口参数。
其中,通信小区的通信环境数据可包括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次数,以及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概率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示例中,上述“连接”是指与网络侧设备进行了关联,而并非指正在发送信号。
进一步的,上述“关联”可指:终端设备在网络侧设备上进行了诸如注册或认证之类的操作,从而加入了该网络侧设备提供的网络之中。
或者说,上述“关联”可指终端设备加入网络侧设备提供的网络之中。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加入网络侧设备提供的网络之中后,并不会时刻发送信号,因此,这里的“连接”和“关联”并不应局限为终端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传输数据。
前述提及了,通信小区可包含分区,则上述通信小区的通信环境数据可包括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
则进一步的,网络侧设备可根据通信小区中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确定针对该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并通知分区中的终端设备。这样,不同的分区可各自维护最适合的竞争窗口参数,不必像全方向场景下所有终端设备维护同一组竞争窗口值不变,从而为高传输方向性的非调度式无线通信场景下竞争窗口值的维护提供了解决方案。
图4a示出了维护方法的一种示例性交互流程。上述交互流程可应用于前述提及的非调度式无线通信应用场景,例如高传输方向性的非调度式无线通信场景,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设备可属于采用IEEE协议的通信系统、3GPP协议的通信系统等。
上述交互流程至少包括:
S400:网络侧设备将整个通信小区划分为N个分区,并为每一分区分配唯一的分区标识。
在一个示例中,网络侧设备可根据定向天线的传输方向将通信小区划分为多个分区。传输方向一般与分区一一对应,举例来讲,如果有8个传输方向,则可划分出8个相应的分区。
网络侧设备可静态划分或动态划分分区,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
所谓的静态划分,指分区的数目和大小在一开始就划分好了,不会随着时间或分区内通信条件等的变化而变化。
所谓的动态划分,指分区的数目和大小在一开始会有初始的划分,后续会随着分区内通信条件(通信环境数据)等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某分区内连接的终端设备突然变多,那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比如网络侧设备的硬件支持),可以将该分区进一步划分成两个或多个分区,以减少分区内的终端数目,缓解冲突。
S401:终端设备加入通信小区,网络侧设备确定该终端设备所属的分区,并通知其所属分区的分区标识。
当有终端设备加入通信小区时,首先会和网络侧设备进行关联注册等操作,例如,网络侧设备可根据从不同传输方向上接收到该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将该终端设备划分至接收其信号强度最大的分区,并通知该终端设备所属分区的分区标识。分区标识可为分区编号或天线波束编号等(网络侧设备可在接入小区过程中或接入小区后通知终端设备其所属的分区标识)。
举例来讲,假定通信小区共有三个分区(S1-S3),接收到终端设备的信号强度分别为a、b、c,其中a为网络侧设备在S1分区对应的方向上接收到的该终端设备发来信号的信号强度,以此类推,b为网络侧设备在S2分区方向上接收到的信号强度,c为网络侧设备在S3分区方向上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假定b最大,则将该终端设备划分至分区S2,并通知该终端设备分区S2的分区标识。
当然,在终端设备移动至其他分区后,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可能改变为a或者c最大,则网络侧设备会重新通知终端设备所属分区的分区标识。
此外,网络侧设备还会通知该终端设备所属分区当前的竞争窗口参数。
竞争窗口参数可包括:竞争窗口值、索引值和缩小比例中的至少一种,本文后续将进行介绍。
实际中,终端设备一般可支持多个业务类型,不同业务类型因业务优先级不同,对应的竞争窗口参数也不同,以竞争窗口值为例,优先级较高的业务类型会有较小的竞争窗口值与较短的帧间间隔(例如DIFS、AIFS)。则上述竞争窗口参数可进一步包括各业务类型对应的竞争窗口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400和401为可选的执行动作,可由前述的配置单元1执行步骤400和401。
S402:网络侧设备获取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
其中,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可包含该分区中连接的终端设备数目,在预设时长内该分区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次数,以及在预设时长内该分区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概率中的至少一种。
以分区S1举例,网络侧设备可获取分区S1中连接的终端设备数据,在预设时长内分区S1中信道接入的冲突次数,以及预设时长内分区S1中信道接入的冲突概率中的至少一种。
更具体的,前已述及网络侧设备会通知终端设备所属分区的分区标识,因此,网络侧设备是可以确定通信小区内每一终端设备所归属的分区,从而可统计出各分区中连接的终端设备数目。
在本申请中,冲突次数可指:多个与网络侧设备连接的终端设备同时占用同一信道发送数据的发生次数。
具体的,冲突次数可通过如下方式统计:
当网络侧设备接收终端设备的信号进行解调后,如果发现数据包解调出错,而同时,接收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所对应的解调误码率典型值远低于本次数据包实际的解调误码率,则可以判断数据包解调出错是由于冲突导致的。
这是因为,在编码方式确定的情况下,不同的有用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SNR)对应着不同的解调误码率典型值。也即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只要SNR达到了一定的数值,那么实际的解调误码率应当与该SNR对应的解调误码率典型值基本相当。故如果当前的实际解调误码率远高于当前接收SNR对应的解调误码率典型值,则可认为是由于有用信号受到了冲突信号的干扰而导致的。
通过统计预设时长内因冲突导致的解调出错的次数,则可以统计出在该预设时长内发生的冲突次数。
需要说明的是,假定终端A与终端B占用同一信道发送数据包,网络侧设备会接收到两个终端发送的数据包,但因为解调出错,解出来的数据无法识别,则网络侧设备无法确定这些数据包来自哪一个或哪几个终端。
因此,如果因终端A与终端B占用同一时频资源发送数据包而导致解调出错,网络侧设备会记录一次冲突次数,而不是记录两次。
而冲突概率体现的是分区中发生冲突的多少,其可为分区内冲突次数与解调出错总次数的百分比,或者,也可为分区内冲突次数与传输总次数之比。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灵活设计上述预设时长的长度,例如,可为1秒、5秒等等。
可由前述的配置单元1执行步骤402。
S403:网络侧设备根据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确定该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侧设备可周期性执行步骤403,也可在满足重新分配条件时,才执行步骤403。可由前述的配置单元1执行步骤403。
进一步的,重新分配条件可包括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种,本文后续会对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进行详细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若重新分配条件同时包括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则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均需满足,才可认为满足重新分配条件。
在一个示例中,竞争窗口参数可直接包括竞争窗口值。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竞争窗口参数可包括索引或比例,本文后续将进行介绍。
在一个示例中,网络侧设备可逐个分区确定竞争窗口参数,例如,请参见图4b,网络侧设备可选取分区n,并根据通信环境数据为分区n配置合适的竞争窗口参数,然后,判断是否还有分区未进行竞争窗口参数配置(n若小于N,则还有分区未配置),则令n=n+1(也即,选取下一分区),返回选取分区n的步骤。
S404:网络侧设备通知分区内的终端设备相应的竞争窗口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方式中,全小区使用同一组竞争窗口值,因此,其竞争窗口值为小区级别的。而在本实施例中,竞争窗口参数是分区粒度的,因而是分区级别的竞争窗口参数。
在一个示例中,在采用3GPP协议的通信系统中,网络侧设备可通过系统广播、下行控制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等消息下发竞争窗口参数。
更具体的,网络侧设备可在不同分区内下发该分区的分区标识和竞争窗口参数。例如,网络侧设备向分区S1内的终端设备下发的是分区S1的分区标识和竞争窗口参数,向分区S4内的终端设备下发的是分区S4的分区标识和竞争窗口参数。
或者,网络侧设备可下发各分区标识和与各分区标识关联的竞争窗口参数,在这种方式下,分区S4内的终端设备也会收到分区S1的竞争窗口参数,分区S4内的终端设备可以不予理睬。
在另一个示例中,在采用IEEE协议的通信系统中,网络侧设备可通过信标(Beacon)帧,探测响应(Probe Response)帧或关联响应(Assocation Response)帧等帧携带竞争窗口参数。
例如在Wi-Fi系统中,AP可通过Beacon帧中携带的增强型分布式信道访问(Enhanced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EDCA)参数集(Parameter Set Element)字段携带竞争窗口参数。以竞争窗口参数包含竞争窗口最小值和竞争窗口最大值为例,请参见图5,可通过EDCA字段中的ECWmin子字段和ECWmax子字段分别携带竞争窗口最小值和竞争窗口最大值。
至于分区标识,在一个示例中,可在Beacon帧中新增分区标识字段来携带分区标识。
需要强调的是,与现有通信系统不同的是,在本申请中,网络侧设备除了下发竞争窗口参数外,同时还可以下发该竞争窗口参数对应的分区标识,以便终端设备确认所属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尤其是对于处在两分区相邻部分的终端设备来说,其有可能接收到从两个分区发来的两组竞争窗口参数,则终端设备可通过分区标识来确定自己应使用的竞争窗口参数。
可由前述的配置单元1执行步骤403和404,而由前述终端设备的获取单元3来接收竞争窗口参数。
S405:终端设备根据获取的、所属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进行信道竞争接入。
在获取到所属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后,终端设备可依此执行随机回退过程。
具体的,可由前述终端设备的信道竞争接入单元4执行步骤405。
可见,与现有方式相比,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技术方案中,网络侧设备可针对分区确定分区级竞争窗口参数,这样,不同的分区可各自维护最适合的竞争窗口参数。不必像全方向场景下一样,所有终端设备维护同一组竞争窗口值不变,为高传输方向性的非调度式无线通信场景下竞争窗口值的维护提供了解决方案。
图6示出了上述维护方法的另一种示例性交互流程。该交互流程可应用于前述提及的非调度式无线通信应用场景,例如高传输方向性的非调度式无线通信场景,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设备可属于采用IEEE协议的通信系统、3GPP协议的通信系统等。
前述提及了,竞争窗口参数可直接包含竞争窗口值,因此,本实施例中将以竞争窗口参数包含竞争窗口值为例,对技术方案进行介绍。本实施例重点介绍如何根据分区中连接的终端设备数目来确定竞争窗口值。
该交互流程包括:
S601:网络侧设备统计分区中连接的终端设备数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的,步骤601是前述实施例中步骤402的细化。以分区S1举例,网络侧设备可获取分区S1中连接的终端设备数据。至于如何获取分区中连接的终端设备数目请参见本文前述S402的记载,在此不作赘述。
此外,为简要起见,在本实施例中省略了网络侧设备将通信小区划分分区,为分区分配分区标识的步骤,并省略了终端设备加入通信小区,网络侧设备确定加入的终端设备所属的分区,并通知所属分区的分区标识的步骤。
S602: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若是,执行S603以及其后续步骤,否则可以返回执行S601。
具体的,第一条件可包括:M个分区中连接的终端设备数目发生变化(M为正整数,并且小于等于分区的总数目)。
更具体的,所谓的“发生变化”可包含:M个分区中连接的终端设备数目所属的数目区间发生变化。
举例来讲,可设计共五个数目区间,其中,第一数目区间为[1,1],第二数目区间为[2,4],第三数目区间为[5,20],第四数目区间为[20,40],第五数目区间为[41,+∞)。
以分区S1举例来讲,假定分区S1中连接的终端设备数目由落在第一数目区间变为落在其他数目区间,即为发生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场景需要灵活设计数目区间的个数,以及每一数目区间的取值范围。同理,M的取值也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灵活设计,在此不作赘述。
S603:网络侧设备根据各分区中连接的终端设备数目,确定针对各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
可由前述的配置单元1执行步骤601-603,并且,步骤602-603为前述步骤403的细化。
在一个示例中,若至少一个分区中连接的终端设备数目发生变化,网络侧设备可重新确定所有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
在另一个示例中,网络侧设备可仅针对发生变化的分区,重新确定竞争窗口参数。举例来讲,共有8个分区,分区S1和S2中连接的终端设备数目发生变化,其他分区中连接的终端设备数目未发生变化,则可仅针对分区S1和S2重新确定竞争窗口参数,其他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保持不变。
网络侧设备可维护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与竞争窗口参数的对应关系(为与后续出现的对应关系相区别,可称为第一对应关系)。
前已述及有多个数目区间,则进一步的,网络侧设备可维护数目区间与竞争窗口参数的对应关系,而上述第一对应关系可包括数目区间与竞争窗口参数的对应关系。
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当分区中连接的终端设备数目落于某一数目区间(可称为目标数目区间)中时,可使用该目标数目区间对应的竞争窗口参数作为该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则上述第一对应关系也可理解为为数目区间或数目制定的配置策略。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灵活设计配置策略(第一对应关系)。以竞争窗口参数包含竞争窗口值为例,沿用前述提及的五个数目区间的例子,可设计如下配置策略中的一种:
子配置策略1:当分区中连接的终端设备数等于1(落在第一数目区间)时,令该分区中终端设备的竞争窗口值(CWmin和CWmax)均减为默认值的1/4;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默认值,可以是上一次配置时的竞争窗口值。
当然,减为默认值的1/4后得到的新竞争窗口值会成为下一次配置时的默认值。
一般情况下,终端设备可支持多个业务类型,例如语音(Voice)业务、视频(Video)业务、背景(Background)业务、尽力而为(Best Effort)业务等,则上述竞争窗口值可进一步包含每一业务类型的竞争窗口值,可令每一业务类型的竞争窗口值均减少相应默认值的1/4。
需要说明的是,“1/4”只是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灵活设计倍数的取值。
子配置策略2:当分区中连接的终端设备数小于5(落在第二数目区间)时,令该分区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竞争窗口值(CWmin和CWmax)均减为默认值的1/2。
当然,减为默认值的1/2后得到的新竞争窗口值会成为下一次配置时的默认值。
具体的,若终端设备可支持多个业务类型,则竞争窗口值可进一步包含每一业务类型的竞争窗口值,可令每一业务类型的竞争窗口值均减少相应默认值的1/2。
需要说明的是,“1/2”只是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灵活设计倍数的取值。
子配置策略3:当分区中连接的终端设备数介于5~20之间(第三数目区间)时,令该分区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竞争窗口值(CWmin和CWmax)维持原默认值。
具体的,若终端设备可支持多个业务类型,则竞争窗口值可进一步包含每一业务类型的竞争窗口值,可令每一业务类型的竞争窗口值均维持原默认值。
子配置策略4:当分区中连接的终端设备数大于20小于10(第四数目区间)时,令该分区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竞争窗口值(CWmin和CWmax)均变为默认值的2倍。
当然,变为默认值的2倍后得到的新竞争窗口值会成为下一次配置时的默认值。
具体的,若终端设备可支持多个业务类型,则竞争窗口值可进一步包含每一业务类型的竞争窗口值,可令每一业务类型的竞争窗口值均变为默认值的2倍。
子配置策略5:当分区中连接的终端设备数大于40(第五数目区间)时,该分区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竞争窗口值(CWmin和CWmax)均变为默认值的4倍。
当然,变为默认值的4倍后得到的新竞争窗口值会成为下一次配置时的默认值。
具体的,若终端设备可支持多个业务类型,则竞争窗口值可进一步包含每一业务类型的竞争窗口值,可令每一业务类型的竞争窗口值均变为默认值的4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不同的子配置策略是根据分区内连接的终端设备数目的不同而需做出的不同操作,由于终端设备数目不会同时落入两个区间,因此,在确定竞争窗口值时,会选取某一子配置策略进行竞争窗口值的配置。
S604:网络侧设备通知分区内的终端设备相应的竞争窗口参数。
可由前述的通知单元2执行步骤604,而由前述终端设备的获取单元3来接收竞争窗口参数。
在一个示例中,若网络侧设备为每一分区均重新配置了竞争窗口参数,则通知每一分区中的终端设备相应的竞争窗口参数。
在另一个示例中,若网络侧设备只针对某一个或某几个分区重新配置了竞争窗口参数,则可仅通知相应分区中的终端设备。
如何通知可参见前述404部分的记载,在此不作赘述。
此外,前述提及了,一般终端设备可支持多个业务类型(尽力而为业务、背景业务、视频业务和语音业务),不同业务类型因业务优先级不同,对应的竞争窗口参数也不同。
以图5所示Beacon帧为例,前述提及了可通过EDCA Parameter Set Element字段携带竞争窗口参数。进一步的,EDCA Parameter Set Element字段可包括四个字段,也即图5中的AC_BK Parameter Record字段至AC_VO Parameter Record字段。这四个字段分别对应上述尽力而为业务、背景业务、视频业务和语音业务。
每一Parameter Record字段又进一步包括ECWmin/ECWmax字段,以承载相应业务类型的竞争窗口参数。
在一个示例中,ECWmin/ECWmax字段可进一步包含ECWmin子字段和ECWmax子字段。在竞争窗口参数包含竞争窗口值的情况下,可将相应业务类型对应的竞争窗口最小值放在ECWmin字段,而将相应业务类型对应的竞争窗口最大值放在ECWmax字段。
S605:终端设备根据获取的、所属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进行信道竞争接入。
605部分与前述的405部分相类似,在此不作赘述。
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根据分区中连接的终端设备数目来确定竞争窗口参数的具体方式。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置策略,可使得在较空闲的分区(终端设备数目较少)中,竞争窗口较小,且竞争窗口最小值CWmin也较小,这样可以使终端设备在进行信道接入时随机回退较短的时间就开始进行数据发送。而在较繁忙的分区(终端设备数目较多)中,竞争窗口较大,且竞争窗口最小值CWmin也较大,这样可以使多个竞争信道的终端设备同时选中相同随机回退值的可能性降低,从而降低信道接入冲突的可能性。
图7示出上述维护方法的又一种示例性交互流程。该交互流程可应用于前述提及的非调度式无线通信应用场景,例如高传输方向性的非调度式无线通信场景,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设备可属于采用IEEE协议的通信系统、3GPP协议的通信系统等。本实施例重点介绍如何根据冲突数或冲突概率来确定竞争窗口参数。
该交互流程包括:
S701:网络侧设备统计各区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次数(可将“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次数”简称为“冲突次数”)或冲突概率。
以分区S1举例,网络侧设备可统计分区S1的冲突次数或冲突概率。
冲突次数相关介绍请参见前述402部分,在此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以前述的实施例为基础的,步骤701是前述实施例中步骤402的细化。此外,为简要起见,本实施例对网络侧设备将通信小区划分分区,为分区分配分区标识、确定加入的终端设备所属的分区,并通知所属分区的分区标识等步骤不再赘述。
S702:判断是否满足第二条件,若是,执行S703以及其后续步骤,否则,可以返回执行S701。
具体的,第二条件可包括第一子条件和第二子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第一子条件可包括:H个分区的冲突次数发生变化(H为正整数,并且小于等于分区的总数目)。
更具体的,所谓的“发生变化”可包含:冲突次数落在不同的次数区间中。
第二子条件可包括:K个分区的冲突概率发生变化(K为正整数,并且小于等于分区的总数目)。
更具体的,所谓的“发生变化”可包含:冲突概率落在不同的概率区间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场景需要灵活设计次数区间、概率区间的个数,以及每一区间的取值范围。
举例来讲,可设计共三个概率区间,其中,第一概率区间为[0,5%),第二概率区间为[5%,15%],第三概率区间为(15%,1]。
同理,H和K的取值也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灵活设计,在此不作赘述。
S703:网络侧设备根据各分区的冲突次数或冲突概率,确定针对各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
可由前述的配置单元1执行步骤701-703。
在一个示例中,若至少一个分区中连接的冲突次数或冲突概率发生变化,网络侧设备可重新确定所有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
在另一个示例中,网络侧设备可仅针对发生变化的分区,重新确定竞争窗口参数。举例来讲,共有8个分区,分区S1和S2的冲突次数或冲突概率发生变化,其他分区的冲突次数或冲突概率未发生变化,则可仅针对分区S1和S2重新确定竞争窗口参数,其他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保持不变。
网络侧设备可维护冲突次数与竞争窗口参数的对应关系(可称为第二对应关系)。或者,网络侧设备可维护冲突概率与竞争窗口参数的对应关系(可称为第三对应关系)。
前已述及可有多个次数区间或概率区间,则进一步的,网络侧设备可维护次数区间与竞争窗口参数的对应关系,或维护概率区间与竞争窗口参数的对应关系。
当分区中冲突次数落于某一次数区间(可称为目标次数区间)或冲突概率落入某一概率区间(可称为目标概率区间)时,可使用该目标次数区间或目标概率区间对应的竞争窗口参数作为该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
上述第二对应关系、第三对应关系也可理解成:为次数区间或概率区间制定的配置策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灵活设计配置策略。
以竞争窗口参数包含竞争窗口值为例,沿用前述提及的三个概率区间的例子,可设计如下的配置策略中的一种:
子配置策略1:当分区中统计的冲突概率小于5%(落在第一概率区间)时,令该分区中终端设备的竞争窗口值(CWmin和CWmax)均减为默认值的1/2;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默认值,可以是上一次配置时的竞争窗口值。
当然,减为默认值的1/2后得到的新竞争窗口值会成为下一次配置时的默认值。
一般情况下,终端设备可支持多个业务类型,例如语音业务、视频业务、背景业务、尽力而为业务等,则上述竞争窗口值可进一步包含每一业务类型的竞争窗口值,可令每一业务类型的竞争窗口值均减少相应默认值的1/2。
需要说明的是,“1/2”只是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灵活设计倍数的取值。
子配置策略2:当分区中统计的冲突概率介于5%~15%之间时(落在第二概率区间)时,令该分区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竞争窗口值(CWmin和CWmax)维持原默认值。
具体的,若终端设备可支持多个业务类型,则竞争窗口值可进一步包含每一业务类型的竞争窗口值,可令每一业务类型的竞争窗口值均维持原默认值。
子配置策略3:当分区中统计的冲突概率大于15%之间时(落在第三概率区间)时,令该分区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竞争窗口值(CWmin和CWmax)均变为默认值的2倍。
当然,变为默认值的2倍后得到的新竞争窗口值会成为下一次配置时的默认值。
具体的,若终端设备可支持多个业务类型,则竞争窗口值可进一步包含每一业务类型的竞争窗口值,可令每一业务类型的竞争窗口值均变为默认值的2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不同的子配置策略是根据冲突概率的不同而需做出的不同操作,由于冲突概率不会同时落入两个区间,因此,在确定竞争窗口值时,会选取某一子配置策略进行竞争窗口值的配置。
S704:网络侧设备通知分区内的终端设备相应的竞争窗口参数。
S704部分与前述S604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S705:终端设备根据获取的、所属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进行信道竞争接入。
S705部分与前述的S405部分和S605部分相类似,在此不作赘述。
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根据分区的冲突次数或冲突概率来确定竞争窗口参数的具体方式。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置策略,可使得在较空闲的分区(冲突次数或冲突概率较少)中,竞争窗口较小,且竞争窗口最小值CWmin也较小,这样可以使终端设备在进行信道接入时随机回退较短的时间就开始进行数据发送。而在较繁忙的分区(冲突次数或冲突概率较多)中,竞争窗口较大,且竞争窗口最小值CWmin也较大,这样可以使多个竞争信道的终端设备同时选中相同随机回退值的可能性降低,从而降低信道接入冲突的可能性。
当然,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同时考虑分区内的终端设备数目和冲突次数/概率,并制定相应的配置策略/对应关系。
举例来讲,当目标次数区间对应竞争窗口参数a,而目标概率区间对应竞争窗口参数b时,可取二者的平均数或加权和,或从二者中取其一作为竞争窗口参数。
上述所有实施例中主要的改进之处在于:将现有技术中信道接入的竞争窗口参数从小区级参数改进为分区级参数,根据各分区内不同情况为各分区调整合适的竞争窗口参数。具体涉及到的网元为网络侧设备和各终端设备。对网络侧设备来说,需要增加对各分区通信环境数据的获取,其次需要根据通信环境数据为不同分区选择合适的信道接入竞争窗口参数,最后还需要将分区的信道接入竞争窗口参数通过信令下发给分区中的终端设备;而对各终端设备来说,在现有技术中小区内各终端设备都有一组相同的默认信道接入竞争窗口参数。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终端设备需要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与所属分区相关的信道接入竞争窗口参数,并以此值进行信道竞争接入。
前述提及了,竞争窗口参数可包括索引,下面将介绍基于索引进行竞争窗口参数维护的实施例。
图8示出了上述维护方法的另一种示例性交互流程。该交互流程可应用于前述提及的非调度式无线通信应用场景,例如高传输方向性的非调度式无线通信场景,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设备可属于采用IEEE协议的通信系统、3GPP协议的通信系统等。
该交互流程包括:
S800:网络侧设备将整个通信小区划分为N个分区,并为每一分区分配唯一的分区标识。
S800部分与前述的S400部分相类似,在此不作赘述。
S801:终端设备加入通信小区,网络侧设备确定该终端设备所属的分区,并通知其所属分区的分区标识。
S801与前述的S401相类似,在此不作赘述。
S802:终端设备获取竞争窗口值列表。
其中,竞争窗口值列表可包含多个索引值和与索引值相关联的竞争窗口值。
在一个示例中,不同的索引值可代表不同的等级。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灵活设计索引值的取值和相关联的竞争窗口值的取值,竞争窗口值列表示例性得如下表1所示。
索引值 CW<sub>min</sub> CW<sub>max</sub>
0 0 7
1 0 15
2 0 31
3 1 7
4 1 15
5 1 31
6 3 7
7 3 15
8 3 31
9 7 15
10 7 31
11 7 63
12 15 127
13 15 255
14 15 511
15 15 1023
表1
当然,竞争窗口值列表可转化为二进制形式或其他形式,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
此外,不同通信小区对应的竞争窗口值列表可相同也可不同。
在一个示例中,可由网络侧设备通知终端设备竞争窗口值列表。
具体的,网络侧设备可在终端设备加入通信小区时通知上述列表。更具体的,可由网络侧设备的配置单元1确定竞争窗口值列表,并通知终端设备。而由前述终端设备的获取单元3来接收竞争窗口值列表。
在另一个示例中,若各通信小区对应的竞争窗口值列表相同,则可通过协议将竞争窗口值列表内置于终端设备本地,在此场景下,终端设备无须与网络侧设备通信即可获取到竞争窗口值列表。
S803:网络侧设备统计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
具体的,可由网络侧设备的配置单元1执行S803。
在本实施例中,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可包含:该分区中连接的终端设备数目,在预设时长内该分区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次数,以及在预设时长内该分区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概率中的至少一种。
通信环境数据的相关记载可参见前述402部分,在此不作赘述。
S804:网络侧设备根据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确定该分区的索引值。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侧设备可周期性执行步骤804,也可在满足重新分配条件时,才执行步骤804。
重新分配条件的相关描述可参见本文前述的记载,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个示例中,网络侧设备可重新确定所有分区的索引值。在另一个示例中,网络侧设备可仅针对发生变化的分区,重新确定索引值。
下面介绍如何根据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确定索引值。
以根据分区的终端设备数目确定索引值为例,在一个示例中,网络侧设备可维护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与索引值的对应关系(简称为第四对应关系),第四对应关系是前述第一对应关系的一种细化。
前已述及有多个数目区间,则进一步的,网络侧设备可维护数目区间与索引值之间的对应关系,而上述第四对应关系可包括数目区间与索引值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第四对应关系,当分区中连接的终端设备数目落于某一数目区间(可称为目标数目区间)中时,该目标数目区间对应的索引值即是为该分区分配的索引值。
在一个示例中,一数目区间可对应一个索引值。
在另一个示例中,考虑到一般终端设备可支持多个业务类型(尽力而为业务、背景业务、视频业务和语音业务),而不同业务类型因业务优先级不同,对应的竞争窗口值也不同。则每一数目区间可对应多个索引值,这多个索引值与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业务类型一一对应,从而可为不同的业务类型分别配置竞争窗口值。
以表1为例,高优先级的业务类型可以选择与较小竞争窗口对应的索引值,例如0、1等(依配置策略而定),而低优先级的业务类型可以选择与较大竞争窗口对应的索引值,例如9、10等(依配置策略而定)。
以分区内的冲突次数或冲突概率确定相应的索引值的方式与步骤804的原则类似,在此不作赘述。
S805:网络侧设备通知分区内的终端设备相应的索引值。
可由前述的配置单元1执行步骤S804-S805,而由前述终端设备的获取单元3来接收索引值。
在一个示例中,若网络侧设备为每一分区均重新配置了索引值,则通知每一分区中的终端设备相应的索引值。
在另一个示例中,若网络侧设备只针对某一个或某几个分区重新配置了索引值,则可仅通知相应分区中的终端设备。
在一个示例中,在采用3GPP协议的通信系统中,网络侧设备可通过系统广播、下行控制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等消息下发索引值。
更具体的,网络侧设备可在不同分区内下发该分区的分区标识和索引值。例如,网络侧设备向分区S1内的终端设备下发的是分区S1的分区标识和索引值,向分区S4内的终端设备下发的是分区S4的分区标识和索引值。
或者,网络侧设备可下发各分区标识和与各分区标识关联的索引值,在这种方式下,分区S4内的终端设备也会收到分区S1的竞争窗口参数,分区S4内的终端设备可以不予理睬。
在另一个示例中,在采用IEEE协议的通信系统中,网络侧设备可通过Beacon帧,Probe Response帧或Assocation Response帧等帧携带索引值。
可在上述信令或帧中新增字段或域携带索引值,例如,若列表中共包含16个索引值,可在一个长度为4比特(bit)的新增字段或域中携带一个索引值。
当然,也可使用上述信令或帧中的已有字段来携带索引值。
以Beacon帧为例,前述提及了Beacon帧中的EDCA Parameter Set Element字段可包括四个字段(AC_BK Parameter Record字段至AC_VO Parameter Record字段),这四个字段分别对应上述尽力而为业务、背景业务、视频业务和语音业务。
每一Parameter Record字段又进一步包括ECWmin/ECWmax字段,以承载相应业务类型的竞争窗口参数。请参见图9,可使用ECWmin/ECWmax字段携带相应业务类型的索引值。
更进一步的,在一个示例中,ECWmin/ECWmax字段可不必再进一步划分为ECWmin子字段和ECWmax子字段。并且,若列表中包含16个索引值,则图9中的ECWmin/ECWmax字段长度可为4bit,而不必如图5所示的那样长度为8bit。
在另一个示例中,为与现有的通信标准兼容,可在Beacon帧中新增指示字段,指示字段中的数值或字符用于区分Beacon帧中携带的ECWmin/ECWmax字段所指示的是索引值还是竞争窗口值,例如,第一数值或字符表示索引值,第二数值或字符表示竞争窗口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灵活设计第一数值/字符与第二数值/字符,例如,第一数值为0,第二数值为1等等,只要保证二者不同即可。
新增指示字段可属于EDCA Parameter Set Element字段或ECWmin/ECWmax字段的子字段,也可独立于现有的字段。
或者,也可新增信令来指示索引值或竞争窗口值。
当然,其他通信系统也可作类似设计以表明通信帧(信令)中承载的是竞争窗口值还是索引值,在此不作赘述。
需要强调的是,与现有通信系统不同的是,在本申请中,网络侧设备除了下发竞争窗口参数外,同时还下发该竞争窗口参数对应的分区标识,以便终端设备确认所属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尤其是对于处在两分区相邻部分的终端设备来说,其有可能接收到从两个分区发来的两组竞争窗口参数,则终端设备可通过分区标识来确定自己应使用的竞争窗口参数。
S806:终端设备根据竞争窗口值列表和接收到的索引值,确定所属分区对应的竞争窗口值。
以上表1为例,假定终端设备接收到的索引值为1,则可确定所属分区对应的CWmin为0,CWmax为15。
S807:终端设备根据所属分区的竞争窗口值进行信道竞争接入。
在获取到所属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终端设备就可依此执行随机回退过程。
具体的,可由前述终端设备的信道竞争接入单元4执行步骤806。
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会统计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以此为根据来为分区分配一个合适的索引值,并下发至分区中的终端设备,以此可以减少传输竞争窗口值所占用的开销。
因为,假定CWmin和CWmax各占4bit,则一组竞争窗口值需要占用共8bit来表示。然而,一个有8组竞争窗口值(包括CWmin和CWmax)的列表只需要3bit就可以包括列表中所有索引值,则相比之下,可减少传输竞争窗口值所占用的开销。
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要的改进之处在于:将现有技术中信道接入的竞争窗口值从小区级参数改进为分区级的参数,根据分区通信环境情况为其调整合适的竞争窗口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具体涉及到的网元为网络侧设备和各终端设备。对网络侧设备来说,需要增加对分区通信环境数据的获取,其次需要根据通信环境数据为不同分区选择合适的信道接入竞争窗口值,确定与竞争窗口值相应的索引值,最后还需要将各分区的索引值通过信令下发给各分区中的终端设备。
对各终端设备来说,在现有技术中小区内各终端设备都有一组相同的默认信道接入竞争窗口值。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终端设备需要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与所属分区相关的索引值,并以此值确定出相应的竞争窗口值,并进行信道竞争接入。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基于比例列表来维护竞争窗口参数。
前述提及的配置策略里,曾记载将各业务类型的竞争窗口值减少至一定倍数或增加至一定倍数。
则可设置索引值和与索引值对应的比例,网络侧设备在确定好比例后,下发相应的索引值,这样,终端设备可根据索引值确定相应的比例,并将默认竞争窗口值乘以该比例,得到下一次配置时的默认竞争窗口值。
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也可直接下发比例值,比例值也属于竞争窗口参数。
以Beacon帧为例,上述比例值也可采用ECWmin/ECWmax字段携带。
为与现有的通信标准兼容,可在Beacon帧中新增指示字段,指示字段中的数值或字符用于区分Beacon帧中携带的ECWmin/ECWmax字段所指示的是索引值还是竞争窗口值还是比例值,例如,第一数值或字符表示索引值,第二数值或字符表示竞争窗口值,第三数值或字符表示比例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灵活设计第一至第三数值/字符与第二数值/字符,只要保证三者不同即可。
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用户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用户设备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0)

1.一种竞争窗口参数的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具有传输方向性的非调度式无线通信场景;包括:
网络侧设备根据通信小区的通信环境数据确定竞争窗口参数;其中,所述通信小区的通信环境数据包括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次数,以及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概率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网络侧设备通知所述连接的终端设备所确定的竞争窗口参数;
所述通信小区包含分区;所述通信小区的通信环境数据包括所述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
所述根据通信小区的通信环境数据确定竞争窗口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确定所述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其中,所述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包括所述分区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所述分区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次数,以及所述分区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概率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通知所述连接的终端设备所确定的竞争窗口参数包括:
通知所述终端设备所属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包括所述分区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
所述根据所述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确定所述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分区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与竞争窗口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包括所述分区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次数;
所述根据所述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确定所述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分区的冲突次数与竞争窗口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包括所述分区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概率;
所述根据所述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确定所述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分区的冲突概率与竞争窗口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竞争窗口参数包括:竞争窗口值、索引值和缩小比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索引值与竞争窗口值相对应,所述缩小比例为与默认值相比的缩小比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络侧设备通知终端设备竞争窗口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加入所述通信小区的过程中,或加入所述通信小区后,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属的分区,通知所述终端设备所属分区的分区标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通信环境数据确定针对各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的步骤,是在满足重新分配条件时执行的;
所述重新分配条件包括: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分区中连接的终端设备数目发生变化;
所述第二条件包括:所述分区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次数或冲突概率发生变化。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通知所述终端设备其所属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下发所述分区的标识和所述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
9.一种竞争窗口参数的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具有传输方向性的非调度式无线通信场景;包括:
通信小区内的终端设备获取竞争窗口参数;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获取的竞争窗口参数进行信道竞争接入;
其中,所述竞争窗口参数是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通信小区的通信环境数据而确定并通知的;所述通信环境数据包括所述通信小区中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次数,以及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概率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通信小区包含分区;所述通信小区的通信环境数据包括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竞争窗口参数包括: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属的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
其中,所述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是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确定的;所述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包括所述分区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所述分区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次数,以及所述分区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概率中的至少一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至少包括所述分区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所述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至少根据所述分区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与竞争窗口参数的对应关系而确定。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至少包括所述分区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次数;所述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至少根据所述分区的冲突次数与竞争窗口参数的对应关系而确定。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至少包括所述分区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概率;所述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至少根据所述分区的冲突概率与竞争窗口参数的对应关系而确定。
13.如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竞争窗口参数包括:竞争窗口值、索引值和缩小比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索引值与竞争窗口值相对应,所述缩小比例为与默认值相比的缩小比例。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竞争窗口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加入所述通信小区的过程中,或加入所述通信小区后,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属分区的分区标识。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属的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包括:
获取所述网络侧设备下发的所述分区的标识和所述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
16.一种竞争窗口参数的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具有传输方向性的非调度式无线通信场景;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根据通信小区的通信环境数据确定竞争窗口参数;其中,所述通信小区的通信环境数据包括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次数,以及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概率中的至少一种;
通知单元,用于通知所述连接的终端设备所确定的竞争窗口参数;
所述通信小区包含分区;所述通信小区的通信环境数据包括所述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
在所述根据通信小区的通信环境数据确定竞争窗口参数的方面,所述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确定所述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其中,所述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包括所述分区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所述分区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次数,以及所述分区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概率中的至少一种;
在所述通知所述连接的终端设备所确定的竞争窗口参数的方面,所述通知单元具体用于:
通知所述终端设备所属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包括所述分区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
在所述根据所述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确定所述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的方面,所述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分区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与竞争窗口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包括所述分区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次数;
在所述根据所述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确定所述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的方面,所述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分区的冲突次数与竞争窗口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包括所述分区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概率;
在所述根据所述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确定所述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的方面,所述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分区的冲突概率与竞争窗口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
20.如权利要求16-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竞争窗口参数包括:竞争窗口值、索引值和缩小比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索引值与竞争窗口值相对应,所述缩小比例为与默认值相比的缩小比例。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加入所述通信小区的过程中,或加入所述通信小区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属的分区,通知所述终端设备所属分区的分区标识。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单元是在满足重新分配条件时执行所述根据所述通信环境数据确定针对各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的操作的;
所述重新分配条件包括: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分区中连接的终端设备数目发生变化;
所述第二条件包括:所述分区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次数或冲突概率发生变化。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知所述终端设备其所属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的方面,所述通知单元具体用于:
下发所述分区的标识和所述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
24.一种竞争窗口参数的维护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具有传输方向性的非调度式无线通信场景;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竞争窗口参数;
信道竞争接入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竞争窗口参数进行信道竞争接入;
其中,所述竞争窗口参数是网络侧设备根据通信小区的通信环境数据而确定并通知的;所述通信环境数据包括所述通信小区中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次数,以及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概率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通信小区包含分区;所述通信小区的通信环境数据包括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
在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竞争窗口参数的方面,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所属的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
其中,所述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是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确定的;所述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包括所述分区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所述分区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次数,以及所述分区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概率中的至少一种。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至少包括所述分区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所述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至少根据所述分区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与竞争窗口参数的对应关系而确定。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至少包括所述分区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次数;所述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至少根据所述分区的冲突次数与竞争窗口参数的对应关系而确定。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的通信环境数据至少包括所述分区在预设时长内信道接入的冲突概率;所述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至少根据所述分区的冲突概率与竞争窗口参数的对应关系而确定。
28.如权利要求24-27任一项所述的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竞争窗口参数包括:竞争窗口值、索引值和缩小比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索引值与竞争窗口值相对应,所述缩小比例为与默认值相比的缩小比例。
29.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在加入所述通信小区的过程中,或加入所述通信小区后,获取所属分区的分区标识。
30.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所属的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的方面,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网络侧设备下发的所述分区的标识和所述分区的竞争窗口参数。
CN201810443613.0A 2018-05-10 2018-05-10 竞争窗口参数的维护方法及相关装置 Active CN1104753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3613.0A CN110475373B (zh) 2018-05-10 2018-05-10 竞争窗口参数的维护方法及相关装置
PCT/CN2019/085837 WO2019214609A1 (zh) 2018-05-10 2019-05-07 竞争窗口参数的维护方法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3613.0A CN110475373B (zh) 2018-05-10 2018-05-10 竞争窗口参数的维护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5373A CN110475373A (zh) 2019-11-19
CN110475373B true CN110475373B (zh) 2021-05-18

Family

ID=68467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43613.0A Active CN110475373B (zh) 2018-05-10 2018-05-10 竞争窗口参数的维护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75373B (zh)
WO (1) WO20192146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1718B (zh) * 2020-10-16 2022-08-23 精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低功耗蓝牙广播的业务调度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1498A (zh) * 2012-07-27 2012-12-05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干扰分析的自适应竞争窗口调整方法
CN103686838A (zh) * 2012-09-05 2014-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窗口值自适应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04581980A (zh) * 2015-01-28 2015-04-29 湘潭大学 一种基于距离分区的无线网络免碰撞信道接入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05885B2 (en) * 2008-05-08 2012-11-0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ontrol of quality of service in overlapping basic service set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20110044303A1 (en) * 2009-08-18 2011-02-24 Xuquan Ji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a contention window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CN103442392B (zh) * 2013-08-05 2016-03-30 中南大学 一种802.11e无线网络中竞争窗口自适应调整方法
CN103634927A (zh) * 2013-11-25 2014-03-12 东南大学 分布式信道接入的竞争窗口初始值动态设置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1498A (zh) * 2012-07-27 2012-12-05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干扰分析的自适应竞争窗口调整方法
CN103686838A (zh) * 2012-09-05 2014-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窗口值自适应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04581980A (zh) * 2015-01-28 2015-04-29 湘潭大学 一种基于距离分区的无线网络免碰撞信道接入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14609A1 (zh) 2019-11-14
CN110475373A (zh) 2019-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94057B (zh) 一种资源排除方法及终端
EP364849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lecting beam
JP6947159B2 (ja) 無線通信のための電子機器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7216804B2 (ja) アップリンク情報の送信方法及び端末
US20210282118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21503830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CN109089316B (zh) 调度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130708B (zh)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和终端设备
RU2736110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дачи служебных сигналов
JP2019509664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装置と方法、スペクトル管理装置
CN110691408B (zh) 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09845314B (zh) 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US1175034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JP7492032B2 (ja) リソース選択方法、装置及びユーザ機器
KR20210111334A (ko) 전자 디바이스, 정보 처리 장치, 및 정보 처리 방법
CN105682244A (zh) 一种调度信令的配置方法、接收方法和相关设备
KR20190132343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전자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KR20190022672A (ko)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무선 통신 디바이스
CN108347768B (zh) 前导资源分组方法、前导选择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JP7131571B2 (ja)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JP2019537288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0475373B (zh) 竞争窗口参数的维护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669172A (zh) 一种同步信号块ssb的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23014820A1 (en) Reference configuration determination for inter-ue coordination feedback for nr v2x sidelink communication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WO2022141582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