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75279A - 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75279A
CN110475279A CN201810451394.0A CN201810451394A CN110475279A CN 110475279 A CN110475279 A CN 110475279A CN 201810451394 A CN201810451394 A CN 201810451394A CN 110475279 A CN110475279 A CN 1104752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width
wave beam
terminal device
failure recovery
beam fail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5139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75279B (zh
Inventor
管鹏
陈雷
袁世通
张希
张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5139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75279B/zh
Priority to EP19800810.4A priority patent/EP3768019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9/081802 priority patent/WO2019214382A1/zh
Priority to KR1020207032686A priority patent/KR20200142062A/ko
Publication of CN1104752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5279A/zh
Priority to US17/095,506 priority patent/US11463150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752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52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16Hand-off prepa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end-to-end data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在第一带宽上进行波束失败恢复过程中,该终端设备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该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该终端设备根据预设策略从该第一带宽切换至该第二带宽。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实现在波束失败恢复过程中工作带宽的切换。

Description

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5th-Generation,5G)系统中,低频(例如,低于6GHz频率)通信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因此高频(例如,大于6GHz频率)通信(high fequency,HF)越来越受到学界和业界的重视。
然而由于HF信号在空间中能量衰减快,穿透能力弱,信号路损远大于低频信号,因此,需要利用天线侧的增益来补偿这一部分损失,从而保证HF系统的覆盖。此外,由于在HF场景下,信号的波长更短,天线的体积更小,大规模天线阵的多天线技术(Massive-MIMO)也更适合于应用在HF场景。利用Massive-MIMO技术,发射侧例如网络设备侧可以用数字和/或模拟等方式形成能量更集中的发射波束来保证系统覆盖,接收侧例如终端设备侧同样可以形成能量更集中的接收波束增加接收增益。
基于波束的通信能带来更高的天线增益,能够克服高频信号快速衰减的问题。然而,基于波束的通信会因为遮挡等原因导致信号中断。现有协议中网络设备(例如,基站)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进行波束失败恢复,来解决信号中断的问题。
然而,现有协议中的波束失败恢复是在终端设备的工作带宽固定的情况下进行的,现有技术没有考虑终端设备的工作带宽的切换对波束失败恢复的影响。
因此,在终端设备的在工作带宽上进行波束失败恢复过程中,如何进行工作带宽的切换,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能够实现在波束失败恢复过程中进行工作带宽的切换,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在第一带宽上进行波束失败恢复过程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所述终端设备根据预设策略从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给出了在工作带宽上进行波束失败恢复过程中,进行工作带宽的切换的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在进行第一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中接收到的带宽切换指示信息,确定工作带宽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预先获取的带宽切换指示信息,确定在进行第一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中,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预设策略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执行完所述第一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后,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先在第一带宽上进行波束失败恢复,在波束失败恢复后能够保证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间正常通信,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或者,所述终端设备根据预设策略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停止所述第一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并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
具体而言,由于终端设备设备的工作带宽需要切换,由于工作带宽不再是第一带宽,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时,即可停止在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并将并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在工作带宽完成切换后,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二带宽上按照现有方法重新对服务波束的质量进行评估检测。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预设策略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的切换,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配置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配置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包括:
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配置不同,所述终端设备停止所述第一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并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
具体而言,虽然第一带宽需要进行波束失败恢复,即第一带宽的波束质量较差,然而由于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配置不同,第二带宽的波束质量与第一带宽没有关联关系,因此,第二带宽的波束质量可能较好。也就是说,BWP#x上的波束不能使用不代表BWP#y上的波束不能使用,所以切换到BWP#y之后UE可以重新对服务波束的质量进行评估。因此,在工作带宽需要由第一带宽切换至第二带宽时,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不用考虑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直接停止所述第一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并将工作带宽由第一带宽切换至第二带宽。
或者,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配置相同,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继续执行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
具体而言,第一带宽需要进行波束失败恢复,即第一带宽的波束质量较差,然而由于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配置相同,第二带宽的波束质量与第一带宽的波束质量类似。因此,在工作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后,同样需要进行波束失败恢复。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后,直接在所述第二带宽上继续执行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能够避免在第二带宽上再次执行第一带宽上已完成的部分波束失败恢复过程,节省第二带宽上波束失败恢复时间。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配置相同是指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波束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带宽上检测到一次BFI之后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继续执行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保持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的整体时间窗,以及判断波束失败的第一计数器和/或第一时间窗,继续在所述第二带宽上执行波束失败检测的过程。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带宽上检测到波束失败之后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继续执行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保持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的整体时间窗,并执行以下动作中的至少一种:
开始在所述第二带宽上执行发现可用备选波束的过程;
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过程。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带宽上失败的波束为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
所述开始在所述第二带宽上执行发现可用备选波束的过程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备选波束集合中的第一子集中执行发现可用备选波束的过程,所述第一子集包括所述第二带宽的备选波束集合中除所述失败的波束之外的其他波束。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带宽上确定可用波束后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继续执行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保持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的整体时间窗,并执行以下动作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和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和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带宽上发送了波束失败恢复请求BFRQ之后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继续执行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保持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的整体时间窗,以及判断BFRQ重传次数的计数器,并执行以下动作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和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和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带宽上开始检测BFRQ的响应之后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继续执行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保持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的整体时间窗,以及判断BFRQ重传次数的计数器,并执行以下动作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和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和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与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相同;
或者,
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与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满足QCL关系;
或者,
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测量得到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跨带宽的下行信号与同步信号/广播信道块SSB之间的QCL关系;
一个带宽上的备选波束包括多个带宽上的波束的配置;
跨带宽的参考信号之间的关联关系;
跨带宽的上行资源和备选波束的参考信号的关联关系;
跨带宽的上下行波束的关联关系;
上下行带宽之间的关联关系。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生成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进行工作带宽的切换和/波束失败恢复;
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跨带宽的下行信号与同步信号/广播信道块SSB之间的QCL关系;
一个带宽上的备选波束包括多个带宽上的波束的配置;
跨带宽的参考信号之间的关联关系;
跨带宽的上行资源和备选波束的参考信号的关联关系;
跨带宽的上下行波束的关联关系;
上下行带宽之间的关联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发送配置信息,以使得终端设备根据配置信息在工作带宽上进行波束失败恢复过程中进行工作带宽的切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将工作带宽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所述终端设备使用同步信号/广播信道块SSB进行所述第二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的检测。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SSB承载在所述第二带宽上,且所述SSB与所述第二带宽上的DLRS满足QCL关系。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SSB为承载在第三带宽上,且所述SSB与所述第二带宽上的DLRS满足QCL关系。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三带宽为预定义的带宽、预设标号的一个带宽或者预设ID的一个带宽。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SSB与所述第二带宽上的DLRS满足QCL关系。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使用SSB实现对第二带宽的测量,解决了第二带宽上没有用于波束检测的参考信号的问题。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带宽上不存在可用波束,
所述终端设备将工作带宽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检测可用波束。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一带宽的备选波束包括第一带宽的波束和第二带宽的波束。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检查多个带宽的波束进行可用波束的发现,能够增加发现可用波束的概率。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在第一带宽上检测到可用波束(下行波束);
所述终端设备使用第四带宽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发送BFRQ。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带宽为预定义的带宽、预设标号的一个带宽或者预设ID的一个带宽。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一带宽的参考信号RS与所述RACH资源的关联关系。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所述第一带宽上的RS与所述第四带宽的RS具有QCL关系。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为下行波束,
所述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所述第一带宽的所述下行波束和所述第四带宽的上行波束具有关联关系。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使用第四带宽的下行波束接收通过下行控制信道PDCCH资源传输的BFRQ的响应。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检查在其他带宽上发送BFRQ,能够避免本带宽没有上行资源无法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问题。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在带宽对上的下行带宽上进行波束失败检测,并检测可用波束;
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带宽对的上行带宽上发送BFRQ,并在所述下行带宽上检测BFRQ的响应,每个带宽对包括所述上行带宽和所述下行带宽。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带宽对。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网络设备配置或协议预定义BWP对,每一个BWP对包含对应的上行和下行BWP。具体地,在波束失败恢复过程中,通过BWP对中的下行BWP检测BFDRS,备选波束RS,检测基站对BFRQ响应,通过上行BWP发送BFRQ。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解决上下行BWP不匹配的问题。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第三至第六方面或第一、第三至第六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各个模块或单元。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方法的各个模块或单元。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收发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网络设备执行第一方面、第三至第六方面或第一、第三至第六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收发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终端设备执行第二方面及其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第三至第六方面或第一、第三至第六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第三至第六方面或第一、第三至第六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或第一至第六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由该处理器执行,在这种情况下,该处理器可以为专用处理器。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代码,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代码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或第一至第六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该处理器可以为通用处理器。
应理解,在第十五方面中相关的数据交互过程例如发送数据可以为从处理器输出数据的过程,接收数据可以为处理器接收输入数据的过程。具体地,处理输出的数据可以输出给发射器,处理器接收的输入数据可以来自接收器。其中,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统称为收发器。
上述十五方面中的处理装置可以是一个芯片,该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来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该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可以位于该处理器之外,独立存在。
第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系统,包括前述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场景示意图。
图2是一种BWP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通信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种通信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种通信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种通信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种通信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10是本申请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11是本申请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12是本申请一种网络设备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因此,下面的描述不限制于特定通信系统。下一代通信系统,即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例如,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是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例如,NR系统中传输点(TRP或TP)、NR系统中的基站(gNB)、NR系统中的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等。不同的网络设备可以位于同一个小区,也可以位于不同的小区,具体的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部署中,gNB可以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gNB还可以包括射频单元(radio unit,RU)。C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D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比如,CU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由于RRC层的信息最终会变成PHY层的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下,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或PHCP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RU发送的。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为CU节点、或DU节点、或包括CU节点和DU节点的设备。此外,CU可以划分为接入网RAN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将CU划分为核心网CN中的网络设备,在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无人机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应于上述任意通信系统,例如,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用于LTE系统以及后续的演进系统如5G等,或其他采用各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如采用码分多址,频分多址,时分多址,正交频分多址,单载波频分多址等接入技术的系统,尤其适用于需要信道信息反馈和/或应用二级预编码技术的场景,例如应用大规模阵列天线(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assive MIMO)技术的无线网络、应用分布式天线技术的无线网络等。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通信系统的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包括网络侧设备102,和多个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116和终端设备122),网络设备102可以为终端设备提供通信服务并接入核心网,终端设备通过搜索网络设备发送的同步信号、广播信号等接入网络,从而进行与网络的通信。例如,进行上/下行传输。
具体地,网络侧设备102可包括多个天线组。每个天线组可以包括多个天线,例如,一个天线组可包括天线104和106,另一个天线组可包括天线106和110,附加组可包括天线112和114。图1中对于每个天线组示出了2个天线,然而可对于每个组使用更多或更少的天线。网络侧设备102可附加地包括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它们均可包括与信号发送和接收相关的多个部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复用器、解调器、解复用器或天线等)。
网络侧设备102可以与多个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116和终端设备122)通信。然而,可以理解,网络侧设备102可以与类似于终端设备116或122的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通信。
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116与天线112和114通信,其中天线112和114通过前向链路116向终端设备116发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120从终端设备116接收信息。此外,终端设备122与天线104和106通信,其中天线104和106通过前向链路124向终端设备122发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126从终端设备122接收信息。
例如,在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中,例如,前向链路116可利用与反向链路120所使用的不同频带,前向链路124可利用与反向链路126所使用的不同频带。
再例如,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系统和全双工(full duplex)系统中,前向链路116和反向链路120可使用共同频带,前向链路124和反向链路126可使用共同频带。
被设计用于通信的每组天线和/或区域称为网络侧设备102的扇区。例如,可将天线组设计为与网络侧设备102覆盖区域的扇区中的终端设备通信。在网络侧设备102通过前向链路116和124分别与终端设备116和122进行通信的过程中,网络侧设备102的发射天线可利用波束成形来改善前向链路116和124的信噪比。此外,与网络侧设备通过单个天线向它所有的终端设备发送信号的方式相比,在网络侧设备102利用波束成形向相关覆盖区域中随机分散的终端设备116和122发送信号时,相邻小区中的移动设备会受到较少的干扰。
在给定时间,网络侧设备102、终端设备116或终端设备122可以是无线通信发送装置和/或无线通信接收装置。当发送数据时,无线通信发送装置可对数据进行编码以用于传输。具体地,无线通信发送装置可获取(例如生成、从其它通信装置接收、或在存储器中保存等)要通过信道发送至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一定数目的数据比特。这种数据比特可包含在数据的传输块(或多个传输块)中,传输块可被分段以产生多个码块。
此外,该通信系统100可以是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网络或者设备对设备(deviceto device,D2D)网络或者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网络或者其他网络,图1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的简化示意图,网络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网络设备,图1中未予以画出。
如前文所述,现有协议中的波束失败恢复是在终端设备的工作带宽固定的情况下进行的,现有技术没有考虑工作带宽的切换对波束失败恢复的影响。因此,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在工作带宽上进行波束失败恢复过程中,无法决策如何进行工作带宽的切换。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给出了在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中时,终端设备如何进行工作带宽的切换的方案。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进行第一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所述终端设备根据预设策略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给出了在工作带宽上进行波束失败恢复过程中,如何进行工作带宽的切换的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作为示例而非限定,以将本申请的通信的方法在通信系统中的执行过程和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为了使得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更容易理解,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一些概念说明如下。
准同位(quasi-co-location,QCL)关系,也可以称为准共址关系。QCL关系用于表示多个资源之间具有一个或多个相同或者相类似的通信特征,对于具QCL关系的多个资源,可以采用相同或者类似的通信配置。例如,如果两个天线端口具有QCL关系,那么一个端口传送一个符号的信道大尺度特性可以从另一个端口传送一个符号的信道大尺度特性推断出来。大尺度特性可以包括:延迟扩展,平均延迟,多普勒扩展,多普勒频移,平均增益,接收参数,终端设备接收波束编号,发射/接收信道相关性,接收到达角,接收机天线的空间相关性,主到达角(Angel-of-Arrival,AoA),平均到达角,AoA的扩展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同位指示来指示QCL关系。具体地,该同位指示可以用于指示所至少两组天线端口是否具有同位关系为,或者所述同位指示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组天线端口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是否来自相同的传输点,或所述同位指示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组天线端口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是否来自相同的波束组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波束也可以称为空域传输滤波器,发射波束也可以称为空域发射滤波器,接收波束也可以称为空域接收滤波器。
波束指示信息包括波束号、下行信号资源号、波束的绝对索引、波束的相对索引、波束的逻辑索引、波束对应的天线端口的索引、波束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索引、波束对应的下行信号的索引、波束对应的下行同步信号块的时间索引、波束对连接(beam pair link,BPL)信息、波束对应的发送参数(Tx parameter)、波束对应的接收参数(Rx parameter)、波束对应的发送权重、波束对应的权重矩阵、波束对应的权重向量、波束对应的接收权重、波束对应的发送权重的索引、波束对应的权重矩阵的索引、波束对应的权重向量的索引、波束对应的接收权重的索引、波束对应的接收码本、波束对应的发送码本、波束对应的接收码本的索引、波束对应的发送码本的索引中的至少一种,下行信号包括信道状态信息下行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CS-RS)、UE专用参考信号(user equipment specificreference signal,US-RS)中任意一种。可选的,网络设备还可以为频率资源组关联的波束中具有QCL关系的波束分配QCL标示符。
具体而言,本申请实施例中,波束可以看成是一种通信资源。本申请实施例中波束可以是宽波束、窄波束或者其他类型波束。本申请实施例中形成波束的技术可以是波束成形技术或者其他技术手段。波束成形技术可以具体为数字波束成形技术,模拟波束成形技术,混合数字/模拟波束成形技术。不同的波束可以认为是不同的资源。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不同的波束可以发送相同的信息或者不同的信息。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相同或者类似的通信特征的多个波束视为是一个波束。一个波束内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用于传输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和探测信号等。例如,发射波束可以是指信号经天线发射出去后在空间不同方向上形成的信号强度的分布,接收波束可以是指从天线上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在空间不同方向上的信号强度分布。可以理解的是,形成一个波束的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天线端口集。本申请实施例中波束在协议中的体现还可以是空域滤波器(spatial filter)。
本申请实施例中,带宽表示连续的一段频域资源,例如,带宽可以为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BWP可以理解为一段连续的频带,该频带包含至少一个连续的子带,每个带宽部分可以对应一组系统参数(numerology),包括例如但不限于,子载波间隔、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简称“CP”)长度、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简称“TTI”)、符号(Symbol)个数、资源块(Resource Block,简称“RB”)位置、时隙长度和帧格式等。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带宽部分可以对应不同的系统参数。有关带宽部分的定义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例如但不限于针对NR的各种提案。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上述定义也有可能发生变化。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为了描述的简便,下面以带宽为BWP为例进行描述,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带宽也可以为其他名称。
图2示意了一种BWP的配置。目前的标准会议结论中,针对连接态的终端设备,同意了两层的BWP控制机制,即允许网络设备(例如,基站)用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消息配置终端设备(例如,UE)的BWP(如图1中的BWP1),再用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元素(Media Access Control Control Element,MAC CE)或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DCI)控制终端设备激活其中的一部分频率资源(如图中的BWP1’)进行通信。对于初始态(idle)终端设备,初始接入时会在一个默认BWP(如图中的BWP2)上,同时这个BWP上UE可以测到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宽带小区中,除了用于初始接入的BWP有随机接入资源外,标准也同意在其他BWP(如图中的BWP3)上存在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用于除初始接入以外的其他随机接入过程。
应理解,图2中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BWP的配置,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可以为上述任意一种BWP,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也可以为其他形式的BWP,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预先将BWP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例如,该BWP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每一个BWP的频率位置信息、每一个BWP的子载波间隔等numerology信息、上下行BWP之间的关联关系(例如,下文中的BWP对)、每一个BWP的控制信道的配置、每一个BWP的参考信号的配置、每一个BWP的波束指示的配置等。
为了使得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更容易理解,下面描述一种波束失败恢复的具体过程。
图3为一种波束失败恢复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述,在终端设备(例如,UE)侧,该波束失败恢复流程主要包括如下四个组成部分:
一、波束失败检测:
波束失败检测基于波束失败检测参考信号(beam failure detection referencesignal,BFD RS),终端设备物理层检测BFD RS,周期性的,如果BFD RS满足波束失败示例(beam failure instance)的条件(即波束质量低于给定波束失败门限),则向终端设备高层发送波束失败示例指示(beam failure instance indication)。如果连续N次出现beamfailure instance,终端设备高层宣布波束失败。应理解,满足一次波束失败示例可以是指该终端设备的服务波束集合中的所有波束质量都低于上述波束失败门限。
可选的,由于BFD RS的目的是估计假设的控制信道的波束质量,如果有真实控制信道发送和接收,其测量或接收结果也可以用于控制信道的波束质量的判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果控制信道的信号质量优于设定门限,例如控制信道的参考信号质量的接收信号强度/信噪比/信号干扰噪声比/高于某个设定门限,则可以不发送波束失败示例指示或可以重置BFI的计数器;又如,如果控制信道能正确接收,例如控制信道解码时能通过循环冗余校验,则可以不发送波束失败示例指示或可以重置BFI的计数器。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波束集合(beam failure detection RS)是指:网络设备配置的用于监测无线链路质量的参考信号集合。备选波束集合(candidate beamRS)是指:网络设备配置的用于波束失败后发现新可用波束的参考信号集合。
二、发现新可用波束:
终端设备高层要求终端设备物理层向其发送满足条件的备选波束(即波束质量高于给定备选波束质量门限的波束)。应理解,此处的备选波束的集合(candidate beam RS)可以是由网络设备预先配置给终端设备的。
三、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BFRQ):
终端设备高层从满足条件的备选波束中选择一个作为新可用波束(例如,该新可用波束可以标记为q_new),并将其关联的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资源通知给终端设备物理层。终端设备物理层在该RACH资源上使用q_new向网络设备(例如,基站)发送BFRQ。
四、接收基站对BFRQ的响应:
例如,在发送BFRQ后的第x(例如,x=4)个时隙(slot)开始(即第n+4个时隙),终端设备使用q_new监听特定的控制信道资源集合(control resource set,CORESET)和/或其对应的搜索空间(search space)以期获得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道PDCCH发送的对BFRQ的响应。即使所述特定的控制信道资源集合和/或其对应的搜索空间配置有与q_new不同的波束指示或者没有配置波束指示,终端设备使用q_new所对应的接收波束接收所述特定的控制信道资源集合和/或其对应的搜索空间。在获取到该响应后,终端设备即可获取到调度上下行的下行控制信息DCI,进而终端设备根据该DCI与网络设备通信。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进行波束失败恢复之前,网络设备可以预先将BFR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例如,该BFR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波束失败恢复的整体时间窗、判断BFRQ重传次数的计数器、判断波束失败的第一计数器、判断波束失败的第一时间窗、判断BFI的第一门限、判断可用波束的第二计数器、判断可用波束的第二时间窗和判断可用波束的第二门限。可选地,该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如下文中图5至图8中的配置信息。
以下,结合图4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第一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时,进行相应切换处理的具体方案。
图4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的方法。如图4所示的方法从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交互的角度进行了描述。具体地,在图4中网络设备首先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上述的BWP的配置信息以及BFR的配置信息,在获取到该配置信息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的方法400包括:
410,终端设备在第一带宽上进行波束失败恢复过程中,该终端设备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该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可以为上述图2中的任何一个过程。例如,本申请实施例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
所述终端设备检测到一次BFI之后,所述终端设备检测到波束失败之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可用波束后,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了波束失败恢复请求BFRQ之后,以及所述终端设备开始检测BFRQ的响应之后。
可选地,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410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在进行第一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中接收到的带宽切换指示信息,确定工作带宽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换句话说,终端设备是在进行波束失败恢复过程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该带宽切换指示信息,该带宽切换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例如,网络设备根据调度结果,例如该终端设备的数据需要更大的传输带宽情况下发送该带宽切换指示信息。相应地,终端设备根据获取的该切换指示信息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可选地,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410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预先获取的带宽切换指示信息,确定在进行第一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中,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换句话说,网络设备预先向终端设备发送带宽切换指示信息,例如,网络设备根据调度结果,例如基站将在特定时间切换自己的工作带宽情况下发送该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可以配置在某一个时刻(例如在发送该配置信息后的X时间,或者终端在确认正确接收配置信息后的X时间)终端设备的工作带宽需要由第一带宽切换到到第二带宽,且在该某一个时刻终端设备恰巧处于第一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带宽切换指示信息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RRC、DCI或者MACCE发送的,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420,终端设备根据预设策略从第一带宽切换至第二带宽。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策略也可以称为预设配置、预设规则、预定方案或者默认配置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具有多种预设策略,在实际应用中,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采用其中一预设策略进行相应的切换行为。在实际应用中采用的预设策略可以由协议预定义或者由基站通过信令通知终端,或者由终端告知基站。终端还可以通过能力上报告知基站支持的一种或者多种策略。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例子,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地几种预设策略。
预设策略一:
所述终端设备在执行完所述第一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后,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
换句话说,在预设策略一中,终端设备先进行第一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在执行完波束失败恢复后,再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第二带宽。
具体的,终端设备可以暂停带宽的切换的计时器。
其中,工作带宽由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现有的带宽切换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先在第一带宽上进行波束失败恢复,在波束失败恢复后能够保证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间正常通信,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可替代地,在预设策略一中,终端设备也可以在第一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完成后,也可以继续保持工作带宽为第一带宽,不执行上述工作带宽的切换。
由于第一带宽已执行完波束失败恢复,因此,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第一带宽与网络设备进行正常的通信,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执行完第一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后,避免工作带宽的切换,能够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且避免不必要的切换动作。
预设策略二:
所述终端设备停止所述第一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并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
具体而言,由于终端设备设备的工作带宽需要切换,由于工作带宽不再是第一带宽,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时,即可停止在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并将并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在工作带宽完成切换后,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二带宽上按照现有方法重新对服务波束的质量进行评估检测。
具体的,终端设备可以停止第一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的整体时间窗。
其中,工作带宽由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现有的带宽切换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停止所述第一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包括:所终端设备重置波束失败恢复中的所有时间窗和计数器。
预设策略三: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配置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
应理解,根据上文描述,在预设策略一和预设策略二中,不管进行到哪个波束失败恢复过程,终端设备直接按照该预设策略一或预设策略二中确定的方案进行相应的处理即可,无需考虑具体波束失败恢复进行哪个过程。
预设策略三与上述两个预设策略不同,在预设策略三中,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配置进行相应的切换处理,且针对不同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具体的切换处理可能不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配置相同是指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波束相同。
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带宽,例如为BWP#x和第二带宽,例如为BWP#y的控制信道的波束相同是指以下情况中的任意一种:
情况一:
BWP#x的一个或多个CORESET和BWP#y的一个或多个CORESET一一对应,并且TCI值相同。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传输配置编号(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ex,TCI)是一种波束指示的方法。示例性的,TCI的结构如下
TCI中可以包括多种参数,例如,小区编号,BWP ID,参考信号ID,同步信号块ID,QCL类型等。终端可以根据TCI指示确定接收方法。
例如,控制信道的波束指示为某一个TCI状态,终端可以使用接收该TCI状态中的参考信号ID或同步信号块ID所对应的参考信号或同步信号块时使用的该TCI状态中的QCL类型所对应的QCL假设来接收控制信道。
情况二:
BWP#x的一个或多个CORESET和BWP#y的一个或多个CORESET一一对应,并且TCI中的RS ID和QCLtype相同。
情况三:
BWP#x的一个或多个CORESET和BWP#y的一个或多个CORESET一一对应,并且TCI中的RS ID代表的RS在BWP#x和BWP#y上是QCL的。
情况四:
BWP#x和BWP#y配置的BFD RS集合相同。
情况五:
BWP#x的一个或多个CORESET的TCI集合和BWP#y的一个或多个CORESET的TCI集合中有相同的元素。
下面以第一带宽为BWP#x,第二带宽为BWP#y为例,对预设策略三的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具体而言,在预设策略三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配置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包括:
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配置不同,所述终端设备停止所述第一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并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这种处理方式与上述策略二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而言,虽然第一带宽需要进行波束失败恢复,即第一带宽的波束质量较差,然而由于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配置不同,第二带宽的波束质量与第一带宽没有关联关系,因此,第二带宽的波束质量可能较好。也就是说,BWP#x上的波束不能使用不代表BWP#y上的波束不能使用,所以切换到BWP#y之后UE可以重新对服务波束的质量进行评估。因此,在工作带宽需要由第一带宽切换至第二带宽时,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不用考虑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直接停止所述第一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并将工作带宽由第一带宽切换至第二带宽。
或者,在预设策略三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配置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包括:
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配置相同,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继续执行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
具体而言,第一带宽需要进行波束失败恢复,即第一带宽的波束质量较差,然而由于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配置相同,第二带宽的波束质量与第一带宽的波束质量类似。因此,在工作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后,同样需要进行波束失败恢复。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后,直接在所述第二带宽上继续执行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能够避免在第二带宽上再次执行第一带宽上已完成的部分波束失败恢复过程,节省第二带宽上波束失败恢复时间。
换句话说,如果不同BWP的控制信道的波束相同,那么切换到BWP#y服务波束并没有变化,最后只有频率上的变化,那么最大可能在BWP#x上的波束状态也会体现在BWP#y上,这时候应该继续BWP#x已经开始的波束失败恢复流程。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继续执行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可以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保持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的波束失败恢复中的所有时间窗和计数器,继续在所述第二带宽上执行所述波束失败恢复过程。
由于不同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中,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继续执行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的动作不完全相同。下面将结合各个波束失败恢复过程,描述在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配置相同,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后,如何在所述第二带宽上继续执行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带宽上检测到一次BFI之后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继续执行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保持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的整体时间窗,以及判断波束失败的第一计数器和/或第一时间窗,继续在所述第二带宽上执行波束失败检测的过程。
在切换到BWP#y之后,终端设备可以继续保持在BWP#x上的时间窗和计数器,按照现有技术在BWP#y上进行服务波束的监测和相应的波束失败恢复流程。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带宽上检测到波束失败之后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继续执行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保持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的整体时间窗,并执行以下动作中的至少一种:
开始在所述第二带宽上执行发现可用备选波束的过程;
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过程。
具体而言,终端设备已经连续n(例如,n为波束失败的阈值)次检测到BFI,即已经宣布失败的情况下,如果不同BWP上的控制信道配置相同,终端设备切换BWP,但保持所有的计数器/时间窗。切换到BWP#y之后,终端设备可以按照现有技术进行发现新可用波束等波束失败恢复流程。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带宽上失败的波束为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所述开始在所述第二带宽上执行发现可用备选波束的过程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备选波束集合中的第一子集中执行发现可用备选波束的过程,所述第一子集包括所述第二带宽的备选波束集合中除所述失败的波束之外的其他波束。
换句话说,如果BWP#x的失败波束被配置为BWP#y的备选波束,那么在确定可用波束时,终端设备可以不对BWP#x的失败波束进行测量。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第二带宽上寻找可用波束时,避免对第一带宽上的失败波束进行测量,能够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的测量工作,提高确定可用波束的效率。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带宽上确定可用波束后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继续执行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保持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的整体时间窗,并执行以下动作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和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和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可选地,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与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相同;为了方便说明,本文中可以将BWP#x上发现的可用波束标记为{BWP#x,q_new_x},如果BWP#y上有配置q_new_x相同的参考信号,那么q_new_x可以直接为BWP#y的参考信号。也就是说,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与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相同;
可替代地,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与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满足QCL关系。具体而言,如果不同BWP的RS之间有QCL关系,那么可以找到QCL的{BWP#x,q_new_x},{BWP#y,q_new_x’},并将后者作为BWP#y上的可用波束。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波束的QCL关系,在确定了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后,直接根据该QCL关系,即可确定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无需再次重新选择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
可替代地,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测量得到的。具体而言,切换到BWP#y之后,终端设备需要可以按照现有方式在BWP#y上测量备选波束的参考信号以期找到新的可用波束{BWP#y,q_new_y}
具体而言,在确认{BWP#y,q_new_y}之前,终端设备根据{BWP#x,q_new_x}来发送BFRQ。在确认{BWP#y,q_new_y}之后,终端设备根据{BWP#y,q_new_y}来发送BFRQ。也就是说,在确定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之前,终端设备在第二带宽上使用第一带宽上找到的可用波束发射BFRQ,在确定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后,使用找到的可用波束发射BFRQ。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带宽上发送了波束失败恢复请求BFRQ之后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继续执行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保持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的整体时间窗,以及判断BFRQ重传次数的计数器,并执行以下动作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和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和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可选地,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与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相同;为了方便说明,可以将BWP#x上发现的可用波束标记为{BWP#x,q_new_x},如果BWP#y上有配置q_new_x相同的参考信号,那么q_new_x可以直接为BWP#y的参考信号。也就是说,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与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相同;
可替代地,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与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满足QCL关系。具体而言,如果不同BWP的RS之间有QCL关系,那么可以找到QCL的{BWP#x,q_new_x},{BWP#y,q_new_x’},并将后者作为BWP#y上的可用波束。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波束的QCL关系,在确定了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后,直接根据该QCL关系,即可确定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无需再次重新选择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
可替代地,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测量得到的。具体而言,切换到BWP#y之后,终端设备需要可以按照现有方式在BWP#y上测量备选波束的参考信号以期找到新的可用波束{BWP#y,q_new_y}
具体而言,在确认{BWP#y,q_new_y}之前,终端设备根据{BWP#x,q_new_x}来发送BFRQ。在确认{BWP#y,q_new_y}之后,终端设备根据{BWP#y,q_new_y}来发送BFRQ。也就是说,在确定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之前,终端设备在第二带宽上使用第一带宽上找到的可用波束发射BFRQ,在确定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后,使用找到的可用波束发射BFRQ。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BWP#y,q_new_y}和{BWP#x,q_new_x}没有QCL关系,那么终端设备在将工作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后,可以将BFRQ重传的计数器重置。
如果终端在第一带宽上发送了BFRQ,终端从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终端可以临时性的切换回第一带宽,在第一带宽的特定的CORESET和/或搜索空间上监听基站对BFRQ的响应。终端应该使用{BWP#x,q_new_x}监听该响应。在终端在第二带宽上发送BFRQ之后,可以终止切换回第一带宽的行为。
另一种方式,如果终端在第一带宽上发送了BFRQ,终端从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终端可以在第二带宽的特定的CORESET和/或搜索空间上监听基站对BFRQ的响应。终端应该使用{BWP#x,q_new_x}或者{BWP#y,q_new_x’}监听该响应。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终端设备开始检测BFRQ的响应之后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继续执行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保持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的整体时间窗,以及判断BFRQ重传次数的计数器,并执行以下动作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和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和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可选地,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与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相同;为了方便说明,可以将BWP#x上发现的可用波束标记为{BWP#x,q_new_x},如果BWP#y上有配置q_new_x相同的参考信号,那么q_new_x可以直接为BWP#y的参考信号。也就是说,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与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相同;
可替代地,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与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满足QCL关系。具体而言,如果不同BWP的RS之间有QCL关系,那么可以找到QCL的{BWP#x,
q_new_x},{BWP#y,q_new_x’},并将后者作为BWP#y上的可用波束。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波束的QCL关系,在确定了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后,直接根据该QCL关系,即可确定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无需再次重新选择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
可替代地,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测量得到的。具体而言,切换到BWP#y之后,终端设备需要可以按照现有方式在BWP#y上测量备选波束的参考信号以期找到新的可用波束{BWP#y,q_new_y}
应理解,由于BWP切换是网络设备控制的,如果收到终端设备在BWP#x的BFRQ之后有BWP切换,网络设备在BWP#y上向终端设备发出响应。
具体的,在切换到第二工作带宽后,终端设备在BWP#y发送BFRQ之前,需要根据q_new_x监听网络设备发送的响应。如果没有收到响应,终端设备在BWP#y发送BFRQ,并根据q_new_y监听网络设备发送的响应。
由于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配置相同,第二带宽的波束质量与第一带宽的波束质量类似。因此,在工作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后,同样需要进行波束失败恢复。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后,直接在所述第二带宽上继续执行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能够避免在第二带宽上再次执行第一带宽上已完成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节省第二带宽上波束失败恢复时间。
图5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的方法。如图5所示的方法从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交互的角度进行了描述。具体地,如图5所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在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后,第二带宽上没有用于波束检测的参考信号的场景,例如,终端设备从DL BWP#x切换到DLBWP#y,且DL BWP#y没有配置用于波束检测的参考信号的场景。具体地,如图5所示的方法500包括:
510,终端设备将工作带宽由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520,终端设备使用同步信号/广播信道块SSB进行第二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的检测。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该SSB可以与第二带宽上的DLRS满足QCL关系。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使用SSB实现对第二带宽的测量,解决了第二带宽上没有用于波束检测的参考信号的问题。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SSB承载在所述第二带宽上,且所述SSB与所述第二带宽上的DLRS满足QCL关系。
具体而言,如果DL BWP#y配置有SSB,且所述SSB与所述第二带宽上的DLRS满足QCL关系。终端设备可以通过QCL的SSB的进行波束失败恢复检测。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SSB为承载在第三带宽上,且所述SSB与所述第二带宽上的DLRS满足QCL关系。
可选地,第三带宽为预定义的带宽、预设标号的一个带宽或者预设ID的一个带宽。
例如,第三带宽为协议或者网络设备配置的预定义的一个BWP,或者预设标号的BWP,例如为BWP#0等,或者预设ID的一个BWP,例如,为所有BWP中ID最小或者最大的BWP等。
具体而言,如果DL BWP#y没有配置SSB,终端设备可以周期性的切回一个默认的DLBWP,即第三带宽,依赖于其SSB进行波束失败恢复检测。
应理解,该第三带宽可以与第一带宽为同一带宽,也可以为不同带宽,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此做限定。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SSB与所述第二带宽上的DLRS满足QCL关系。
可选的,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
如果第二带宽的波束检测的参考信号配置为其他带宽的参考信号,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测量其他带宽的参考信号判断第二带宽波束是否失败。
可选的,如果其他可用带宽上配置了与第二带宽的波束检测的参考信号QCL的其他参考信号,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测量其他可用带宽上的第二带宽的波束检测的参考信号QCL的其他参考信号判断第二带宽波束是否失败。进一步可选的,如果第二带宽的波束检测的参考信号配置为其他带宽的参考信号,但其他带宽未激活,终端设备可以忽略未激活带宽的参考信号。
图6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的方法。如图6所示的方法从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交互的角度进行了描述。具体地,如图6所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带宽上未发现可用波束的的场景。例如,图6所示的方法中终端设备在BWP#x上不存在可用波束的情况下,在BWP#y上检测可用波束。具体地,如图6所示的方法600包括:
610,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带宽上不存在可用波束。
620,终端设备将工作带宽由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630,终端设备在第二带宽上检测可用波束。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获取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一带宽的备选波束包括第一带宽的波束和第二带宽的波束。
例如,BWP#x上的备选波束集合可以包括BWP#x的RS和BWP#y的RS,当波束失败发生后终端设备可以优先检测本BWP的可用波束,在终端设备确定本BWP不存在可用波束时,再切换到BWP#y检测可用波束。
应理解,当第一带宽上的备选波束集合包括多个带宽上的波束时,该多个带宽的波束的优先级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的或者是预定义的,例如,多个带宽的波束优先级可以按照带宽的ID大小由高到低排序等。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检查多个带宽的波束进行可用波束的发现,能够增加发现可用波束的概率。
图7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的方法。如图7所示的方法从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交互的角度进行了描述。具体地,如图7所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带宽上未配置RACH资源的场景。例如,图7所示的方法终端设备在BWP#x检测到可用波束的情况下,使用其他带宽例如BWP#z的RACH资源发送BFRQ。具体地,如图7所示的方法700包括:
710,终端设备在第一带宽上检测到可用波束(下行波束);
720,终端设备使用第四带宽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发送BFRQ。
可选地,所述第四带宽为预定义的带宽、预设标号的一个带宽或者预设ID的一个带宽。
例如,第四带宽为协议或者网络设备配置的预定义的一个BWP,或者预设标号的BWP,例如为BWP#0等,或者预设ID的一个BWP,例如,为所有BWP中ID最小或者最大的BWP等。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一带宽的参考信号RS与所述RACH资源的关联关系。
应理解,该关联关系也可以称为绑定关系或者对应关系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例如,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UL BWP#z,RACH}和{DL BWP#x,q_new_x}的关联关系或者绑定关系。
根据该关联关系,终端设备可以在找到可用波束q_new_x后,使用该UL BWP#z,RACH资源发送BFRQ。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所述第一带宽上的RS与所述第四带宽的RS具有QCL关系。
例如,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DL BWP#z,q_new_x’}和{DL BWP#x,q_、new_x}具有QCL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为下行波束,所述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所述第一带宽的所述下行波束和所述第四带宽的上行波束具有关联关系。
例如,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DL BWP#x,q_new_x}和{UL BWP#z,Tx}的关联关系或者绑定关系。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带宽的可用波束对应第四带宽的可用波束(下行波束)的关联关系,例如,该配置信息配置{DL BWP#z,q_new_x’}和{DLBWP#x,q_new_x}的关联关系或者绑定关系。这样终端设备根据该关联关系可以使用第四带宽的可用波束接收BFRQ的响应。相应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使用第四带宽的下行波束接收通过下行控制信道PDCCH资源传输的BFRQ的响应。
可选的,作为另一实施例,网络设备还可以通过其他小区或载波分量向UE传输用于当前小区或载波分量第一带宽的BFRQ的响应和/或新的波束指示的配置。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在其他小区或载波分量上向UE发送信令,包括RRC信令,MAC-CE信令,DCI信令等,用以向UE传输对其在当前小区或载波分量第一带宽发送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以及用于当前小区或载波分量第一带宽的波束配置信息,包括小区或载波分量的标识,带宽的标识,控制信道的波束等。由于其他小区或载波分量可能具有更稳定的通信链路,这种方式可以提高UE收到响应的成功率。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检查在其他带宽上发送BFRQ,能够避免本带宽没有上行资源无法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问题。
图8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的方法。如图8所示的方法从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交互的角度进行了描述。具体地,如图8所示的方法可以上下行BWP不匹配的场景中。例如,上行BWP数目多于或少于下行BWP数目的场景。具体地,如图8所示的方法800包括:
810,终端设备在带宽对上的下行带宽上进行波束失败检测,并检测可用波束;
820,终端设备使用带宽对的上行带宽上发送BFRQ,并在下行带宽上检测BFRQ的响应,每个带宽对包括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获取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带宽对。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网络设备配置或协议预定义BWP对,每一个BWP对包含对应的上行和下行BWP。具体地,在波束失败恢复过程中,通过BWP对中的下行BWP检测BFDRS,备选波束RS,检测基站对BFRQ响应,通过上行BWP发送BFRQ。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解决上下行BWP不匹配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中结合图4至图8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的方法,其中,图4描述了在波束失败恢复过程中如何进行带宽切换的方案,图5至图8描述了几种场景下如何进行波束失败检测的方案。应理解,上述各个实施例不是相互独立地,在实际应用中,图5至图8的方法可以与图4的方法结合,以在图4在切换到第二带宽后按照图5至图8的方法进行波束失败恢复。
在实际应用中,将图5至图8的方案应用于图4的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或者协议还可以预先为终端设备配置图5至图8各个实施例中的配置信息。
例如,在执行上述图4至图8以及图4至图8各实施例互相结合的方法之前,网络设备需要向终端设备发送以下配置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信息:
跨带宽的下行信号与同步信号/广播信道块SSB之间的QCL关系;例如,图5中的SSB与所述第二带宽上的DLRS满足QCL关系。
一个带宽上的备选波束包括多个带宽上的波束的配置;例如,图6中,所述第一带宽的备选波束包括所述第一带宽的波束和所述第二带宽的波束的配置。
跨带宽的参考信号之间的关联关系;例如,如图7中的第一带宽上的RS与第四带宽的RS具有QCL关系。
跨带宽的上行资源和备选波束的参考信号的关联关系;例如,如图7中的第一带宽的参考信号与第四带宽的RACH资源的关联关系。
跨带宽的上下行波束的关联关系;例如,图7中第一带宽的所述下行波束和所述第四带宽的上行波束的关联关系。
上下行带宽之间的关联关系;例如,如图8中的带宽对。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了带宽例如,BWP切换的场景中的方案,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扩展到其他场景中,例如,可以扩展为载波切换的场景中,因此,上述实施例中的BWP可以替换为载波(carrier component,CC)。以扩展到载波切换的场景,或者载波聚合的场景。上述实施例中的BWP也可以替换为CC+BWP,用以扩展到多个载波并且每个载波有多个BWP的场景。上述实施例中的BWP也可以替换为小区和/或传输点+CC+BWP,用于扩展到多个小区和/或传输点协作传输的场景。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文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了使用RACH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单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扩展到其他场景中,例如,可以扩展到使用上行控制信道或者上行数据信道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因此,上述实施例中的RACH可以替换为上行控制信道或者上行数据信道。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理解,本申请中“第一”、“第二”等各种数字编号仅仅是为了描述方便进行地区分,并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应理解,上文中图1至图8的例子,仅仅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实施例,而非要将本发明实施例限于所例示的具体数值或具体场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给出的图1至图8的例子,显然可以进行各种等价的修改或变化,这样的修改或变化也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内。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上文中,结合图1至图8详细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下面结合图9至图12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装置。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900可包括:
处理单元910和收发单元920。
具体地,处理单元,用于在第一带宽上进行波束失败恢复过程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根据预设策略从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
可选地,收发单元用于在进行第一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中接收到的带宽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切换指示信息确定工作带宽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可选地,收发单元用于预先获取的,
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带宽切换指示信息确定在进行第一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中,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执行完所述第一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后,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
或者,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停止所述第一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并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配置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
可选地,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配置不同,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停止所述第一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并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
或者,
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配置相同,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在所述第二带宽上继续执行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
可选地,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配置相同是指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波束相同。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在所述第一带宽上检测到一次BFI之后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保持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的整体时间窗,以及判断波束失败的第一计数器和/或第一时间窗,继续在所述第二带宽上执行波束失败检测的过程。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在所述第一带宽上检测到波束失败之后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保持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的整体时间窗,并执行以下动作中的至少一种:
开始在所述第二带宽上执行发现可用备选波束的过程;
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过程。
可选地,所述第一带宽上失败的波束为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备选波束集合中的第一子集中执行发现可用备选波束的过程,所述第一子集包括所述第二带宽的备选波束集合中除所述失败的波束之外的其他波束。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在所述第一带宽上确定可用波束后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保持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的整体时间窗;,并执行以下动作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和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确定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根据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和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在所述第一带宽上发送了波束失败恢复请求BFRQ之后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保持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的整体时间窗,以及判断BFRQ重传次数的计数器,并执行以下动作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和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确定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根据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和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在所述第一带宽上开始检测BFRQ的响应之后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保持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的整体时间窗,以及判断BFRQ重传次数的计数器,并执行以下动作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根据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和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确定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和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可选地,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与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相同;
或者,
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与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满足QCL关系;
或者,
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测量得到的。
可选地,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获取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跨带宽的下行信号与同步信号/广播信道块SSB之间的QCL关系;
一个带宽上的备选波束包括多个带宽上的波束的配置;
跨带宽的参考信号之间的关联关系;
跨带宽的上行资源和备选波束的参考信号的关联关系;
跨带宽的上下行波束的关联关系;
上下行带宽之间的关联关系。
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900对应上述图4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过程,该通信装置中的各个单元/模块的功能可以参见上文中的图4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终端额通信装置900还可以对应上述图5至图8中终端设备执行的过程,该该通信装置中的各个单元/模块的功能可以参见上文中图5至图8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给出了在工作带宽上进行波束失败恢复过程中进行工作带宽的切换的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应理解,图9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安装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集成电路。
以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为例,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便于理解和图示方便,图10中,终端设备以手机作为例子。图10仅示出了终端设备的主要部件。如图10所示终端设备1000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控制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例如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动作。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控制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控制电路和天线一起也可以叫做收发器,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
当终端设备开机后,处理器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指令,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无线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10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图10中的处理器可以集成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中央处理器以增强其处理能力,终端设备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所述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所述中央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由处理器执行软件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
在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控制电路视为终端设备1000的收发单元101,例如,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如图9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收发功能。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1000的处理单元102,其与图9中的处理单元910对应。如图10所示,终端设备1000包括收发单元101和处理单元102。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该收发单元与图9中的收发单元920对应。可选的,可以将收发单元101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101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101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接收单元也可以称为接收机、输入口、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处理单元102可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单元101接收信号和/或发送信号,完成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收发单元101的功能可以考虑通过收发电路或者收发的专用芯片实现。
应理解,图10所示的终端设备1000能够实现图4至图8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终端设备的各个过程。终端设备10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1100可包括:
处理单元1110和收发单元1120。
具体的,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生成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进行工作带宽的切换和/波束失败恢复;
所述收发单元用于发送所述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跨带宽的下行信号与同步信号/广播信道块SSB之间的QCL关系;
一个带宽上的备选波束包括多个带宽上的波束的配置;
跨带宽的参考信号之间的关联关系;
跨带宽的上行资源和备选波束的参考信号的关联关系;
跨带宽的上下行波束的关联关系;
上下行带宽之间的关联关系。
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是对应上述图4至图9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执行的过程,该通信装置中的各个单元/模块的功能可以参见上文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发送配置信息,以使得终端设备根据配置信息在工作带宽上进行波束失败恢复过程中进行工作带宽的切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应理解,图11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安装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集成电路。
以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为例,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例如可以为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网络设备1200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
网络设备12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unit,RRU)121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也可称为数字单元,digitalunit,DU)122。所述RRU121可以称为收发单元121,与图11中的收发单元1120对应,可选地,该收发单元还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1211和射频单元1212。所述RRU121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例如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预编码矩阵信息。所述BBU122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所述RRU121与BBU122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
所述BBU122为基站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122,可以与图11中的处理单元1110对应,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例如所述BBU(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BU12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他网)。所述BBU122还包括存储器1221和处理器1222。所述存储器1221用以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所述处理器1222用于控制基站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所述存储器1221和处理器122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应理解,图12所示的网络设备1200能够实现图8或9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网络设备的各个过程。网络设备12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通信的方法。
应理解,上述处理装置可以是一个芯片。例如,该处理装置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以是专用集成芯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还可以是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还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 Unit,CPU),还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还可以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还可以是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或其他集成芯片。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应注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前述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通信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通信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应理解,上文中描述了通信系统中下行传输时通信的方法,但本申请并不限于此,可选地,在上行传输时也可以采用上文类似的方案,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各个装置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和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完全对应,由相应的模块或单元执行相应的步骤,例如发送模块(发射器)方法执行方法实施例中发送的步骤,接收模块(接收器)执行方法实施例中接收的步骤,除发送接收外的其它步骤可以由处理模块(处理器)执行。具体模块的功能可以参考相应的方法实施例。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可以组成收发模块,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组成收发器,共同实现收发功能;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2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和/或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还应理解,本文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9)

1.一种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在第一带宽上进行波束失败恢复过程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预设策略从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预设策略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执行完所述第一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后,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
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预设策略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停止所述第一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并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预设策略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的切换,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配置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
4.根据权利要求3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配置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包括:
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配置不同,所述终端设备停止所述第一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并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
或者,
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配置相同,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继续执行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配置相同是指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波束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带宽上检测到一次BFI之后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继续执行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保持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的整体时间窗,以及判断波束失败的第一计数器和/或第一时间窗,继续在所述第二带宽上执行波束失败检测的过程。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带宽上检测到波束失败之后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继续执行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保持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的整体时间窗,并执行以下动作中的至少一种:
开始在所述第二带宽上执行发现可用备选波束的过程;
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过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宽上失败的波束为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
所述开始在所述第二带宽上执行发现可用备选波束的过程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备选波束集合中的第一子集中执行发现可用备选波束的过程,所述第一子集包括所述第二带宽的备选波束集合中除所述失败的波束之外的其他波束。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带宽上确定可用波束后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继续执行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保持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的整体时间窗,并执行以下动作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和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和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带宽上发送了波束失败恢复请求BFRQ之后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继续执行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保持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的整体时间窗,以及判断BFRQ重传次数的计数器,并执行以下动作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和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和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11.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带宽上开始检测BFRQ的响应之后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继续执行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保持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的整体时间窗,以及判断BFRQ重传次数的计数器,并执行以下动作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和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和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与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相同;
或者,
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与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满足QCL关系;
或者,
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测量得到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跨带宽的下行信号与同步信号/广播信道块SSB之间的QCL关系;
一个带宽上的备选波束包括多个带宽上的波束的配置;
跨带宽的参考信号之间的关联关系;
跨带宽的上行资源和备选波束的参考信号的关联关系;
跨带宽的上下行波束的关联关系;
上下行带宽之间的关联关系。
14.一种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生成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进行工作带宽的切换和/波束失败恢复;
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跨带宽的下行信号与同步信号/广播信道块SSB之间的QCL关系;
一个带宽上的备选波束包括多个带宽上的波束的配置;
跨带宽的参考信号之间的关联关系;
跨带宽的上行资源和备选波束的参考信号的关联关系;
跨带宽的上下行波束的关联关系;
上下行带宽之间的关联关系。
1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在第一带宽上进行波束失败恢复过程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根据预设策略从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执行完所述第一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后,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
或者,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停止所述第一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并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配置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
18.根据权利要求17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配置不同,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停止所述第一带宽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并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
或者,
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配置相同,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带宽切换至所述第二带宽,在所述第二带宽上继续执行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过程。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配置相同是指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控制信道的波束相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在所述第一带宽上检测到一次BFI之后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保持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的整体时间窗,以及判断波束失败的第一计数器和/或第一时间窗,继续在所述第二带宽上执行波束失败检测的过程。
21.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在所述第一带宽上检测到波束失败之后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保持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的整体时间窗,并执行以下动作中的至少一种:
开始在所述第二带宽上执行发现可用备选波束的过程;
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过程。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宽上失败的波束为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备选波束集合中的第一子集中执行发现可用备选波束的过程,所述第一子集包括所述第二带宽的备选波束集合中除所述失败的波束之外的其他波束。
23.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在所述第一带宽上确定可用波束后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保持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的整体时间窗,并执行以下动作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和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确定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根据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和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24.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在所述第一带宽上发送了波束失败恢复请求BFRQ之后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保持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的整体时间窗,以及判断BFRQ重传次数的计数器,并执行以下动作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和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确定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根据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和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25.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在所述第一带宽上开始检测BFRQ的响应之后确定工作带宽需要由所述第一带宽切换到第二带宽,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保持所述第一带宽上的波束失败恢复的整体时间窗,以及判断BFRQ重传次数的计数器,并执行以下动作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根据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和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确定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和监听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26.根据权利要求23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与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相同;
或者,
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与所述第一带宽上的可用波束满足QCL关系;
或者,
所述第二带宽上的可用波束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测量得到的。
27.根据权利要求15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获取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跨带宽的下行信号与同步信号/广播信道块SSB之间的QCL关系;
一个带宽上的备选波束包括多个带宽上的波束的配置;
跨带宽的参考信号之间的关联关系;
跨带宽的上行资源和备选波束的参考信号的关联关系;
跨带宽的上下行波束的关联关系;
上下行带宽之间的关联关系。
28.一种通信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生成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进行工作带宽的切换和/波束失败恢复;
所述收发单元用于发送所述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跨带宽的下行信号与同步信号/广播信道块SSB之间的QCL关系;
一个带宽上的备选波束包括多个带宽上的波束的配置;
跨带宽的参考信号之间的关联关系;
跨带宽的上行资源和备选波束的参考信号的关联关系;
跨带宽的上下行波束的关联关系;
上下行带宽之间的关联关系。
2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0451394.0A 2018-05-11 2018-05-11 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Active CN1104752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51394.0A CN110475279B (zh) 2018-05-11 2018-05-11 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EP19800810.4A EP3768019B1 (en) 2018-05-11 2019-04-08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PCT/CN2019/081802 WO2019214382A1 (zh) 2018-05-11 2019-04-08 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KR1020207032686A KR20200142062A (ko) 2018-05-11 2019-04-08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장치, 및 컴퓨터-판독 가능 저장 매체
US17/095,506 US11463150B2 (en) 2018-05-11 2020-11-11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51394.0A CN110475279B (zh) 2018-05-11 2018-05-11 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5279A true CN110475279A (zh) 2019-11-19
CN110475279B CN110475279B (zh) 2021-04-09

Family

ID=68467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51394.0A Active CN110475279B (zh) 2018-05-11 2018-05-11 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63150B2 (zh)
EP (1) EP3768019B1 (zh)
KR (1) KR20200142062A (zh)
CN (1) CN110475279B (zh)
WO (1) WO2019214382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0691A (zh) * 2021-09-29 2022-01-04 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物联网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2000418A1 (en) * 2020-07-02 2022-0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ndwidth part configuration fo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14070523A (zh) * 2020-08-07 2022-02-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传输失败恢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73365A (zh) * 2020-09-11 2022-03-11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有关多个传送/接收点的波束故障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WO2023040811A1 (zh) * 2021-09-17 2023-03-23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76887A4 (en) * 2018-06-28 2021-11-17 Apple Inc. HARNESS FAILURE RECOVERY USING RANDOM RESTRICTION-BASED ACCESS
CN110536431B (zh) * 2018-09-21 2023-04-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恢复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11304201B2 (en) * 2019-03-29 2022-04-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indication set determination
US20210314021A1 (en) * 2020-04-01 2021-10-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failure recovery procedure resource reduction with bandwidth part hopping
US11516800B2 (en) 2020-04-02 2022-1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ndwidth part (BWP) configuration for full duplex
WO2022027254A1 (en) * 2020-08-04 2022-02-10 Apple Inc. Cross-cell beam failure recovery
KR20230170027A (ko) * 2021-05-08 2023-12-18 애플 인크. 비-지상 네트워크(ntn)에서의 빔 실패 복구 타이밍
US20230041404A1 (en) * 2021-08-06 2023-0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rmining a beam failure instance count for beam failure detection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2017A (zh) * 2015-10-09 2017-04-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Bier信息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US20170302355A1 (en) * 2016-04-13 2017-10-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manag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52624B2 (en) * 2007-03-06 2010-01-26 Intel Corporation Millimeter-wave communication stations with directional antennas and methods for fast link recovery
US10194442B2 (en) * 2017-02-10 2019-0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resources for beam recovery
WO2018237400A1 (en) * 2017-06-23 2018-12-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NIFIED RLF DETECTION, MULTI-BEAM RLM AND BFR MECHANISMS WITH FULL DIVERSITY
US11006441B2 (en) * 2017-09-22 2021-05-11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preventing bandwidth part misalign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4164318A1 (en) * 2017-11-24 2023-04-12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eam failure recover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035556B (zh) * 2018-01-11 2020-10-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业务过程冲突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10324069B (zh) * 2018-03-28 2021-02-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波束失败处理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EP3744140B1 (en) * 2018-03-30 2024-02-14 Ofinno, LLC Bandwidthpart (bwp) switching during beam failure recovery
US10841149B2 (en) * 2018-04-14 2020-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failure recovery in connection with switching BWP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2017A (zh) * 2015-10-09 2017-04-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Bier信息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US20170302355A1 (en) * 2016-04-13 2017-10-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management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EDIATEK INC.: "Summary 1 on Remaing issues on Beam Failure Recovery",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2BIS》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00418A1 (en) * 2020-07-02 2022-0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ndwidth part configuration fo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14070523A (zh) * 2020-08-07 2022-02-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传输失败恢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73365A (zh) * 2020-09-11 2022-03-11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有关多个传送/接收点的波束故障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WO2023040811A1 (zh) * 2021-09-17 2023-03-23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13890691A (zh) * 2021-09-29 2022-01-04 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物联网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890691B (zh) * 2021-09-29 2024-04-23 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物联网终端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68019A1 (en) 2021-01-20
KR20200142062A (ko) 2020-12-21
US20210067234A1 (en) 2021-03-04
EP3768019B1 (en) 2024-05-29
CN110475279B (zh) 2021-04-09
WO2019214382A1 (zh) 2019-11-14
US11463150B2 (en) 2022-10-04
EP3768019A4 (en) 2021-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75279A (zh) 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224802A (zh) 传输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474734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880958B (zh) 一种射频参数的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09391986A (zh) 一种辅小区激活方法、接入网设备、通信装置以及系统
CN109698739A (zh) 一种信号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8737045A (zh) 重复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9391962A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07852630A (zh) 蜂窝网络中波束级无线电资源管理和移动性的方法和装置
CN110519843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8112076A (zh) 配置上行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10475353A (zh) 链路恢复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71749A (zh) 一种天线选择指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352958A (zh) 用于在非授权带中传输信号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1509369B2 (en)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ethod for multi-modal apparatus in millimeter band
CN109842499A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KR20200138390A (ko) 채널 및 신호의 전송 방법 및 통신 기기
CN108631845A (zh) 波束恢复的处理和波束恢复的方法,基站和终端
WO2019233418A1 (zh) 用于波束训练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866959B (zh) 波束失败上报的方法和装置
CN110365380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CN110519844A (zh) 物理上行信道的传输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10381588A (zh) 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9286956A (zh) 处理切换的装置及方法
CN110167152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