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74651B - 射频集成电路以及包括射频集成电路的无线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射频集成电路以及包括射频集成电路的无线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74651B
CN110474651B CN201910137692.7A CN201910137692A CN110474651B CN 110474651 B CN110474651 B CN 110474651B CN 201910137692 A CN201910137692 A CN 201910137692A CN 110474651 B CN110474651 B CN 1104746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mode
transmit
rfic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3769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74651A (zh
Inventor
任净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474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46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746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46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1/0458Arrangements for matching and coupling between power amplifier and antenna or between amplifying st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 G06K19/07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integrated circuit to the antenna
    • G06K19/07752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integrated circuit to the antenna using an interpo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 G06K19/07766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comprising at least a second communication arrangement in addition to a first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 G06K19/07773Antenna details
    • G06K19/07775Antenna details the antenna being on-ch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4Transmit/receive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4Circuits using the same frequency for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8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81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using a transform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2001/0408Circuits with power amplifiers

Abstract

一种射频集成电路(RFIC)包括发送电路,发送电路被配置为在发送模式下提供用于由天线发送的第一信号,所述发送电路包括线圈和至少一个模式设置电路,所述线圈被配置为耦合到所述天线,所述至少一个模式设置电路被配置为在接收模式下激活包括所述线圈的至少一部分的谐振电路。RFIC还包括接收电路,接收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接收模式下接收从所述天线接收的第二信号。提供了相关的无线通信设备和通信电路。

Description

射频集成电路以及包括射频集成电路的无线通信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5月11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8-0054568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全部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构思涉及一种射频集成电路(RFIC),更具体地,涉及以多种模式进行操作的RFIC以及包括该RFIC的无线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处理用于无线通信的信号的过程可以包括各种操作。例如,在RFIC中,可以对经由天线接收的信号执行放大、滤波、混合等,并且可以从处理后的信号中提取信息。另外,为了经由天线发送信号,可以在RFIC中通过放大、滤波、混合等来处理包括信息的信号,并且可以经由天线输出处理后的信号。
为了对发送信号进行放大,可以通过位于RFIC内部的内部放大器或位于RFIC外部的外部放大器来执行放大。RFIC可以具有芯片的形式,并且根据RFIC处放大器的位置而独立地需要用于发送信号的端口和用于接收信号的端口中的每个端口,这会增加RFIC的面积并且增加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射频集成电路(RFIC)以及包括这种RFIC的无线通信设备,RFIC通过以多种模式不同地操作而具有减少数量的端口和减少的信号损耗。
根据本发明构思的一个方面,一种射频集成电路(RFIC)包括发送电路,发送电路被配置为在发送模式下提供用于由天线发送的第一信号,所述发送电路包括线圈和至少一个模式设置电路,所述线圈被配置为耦合到所述天线,所述至少一个模式设置电路被配置为在接收模式下激活包括所述线圈的至少一部分的谐振电路。RFIC还包括接收电路,接收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接收模式下接收从所述天线接收的第二信号。
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另一方面,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天线和射频集成电路(RFIC),RFIC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天线发送第一信号或接收第二信号,并通过单个端口连接到所述天线。RFIC包括发送电路和接收电路。发送电路被配置为选择性地在第一发送模式、第二发送模式或接收模式下操作,其中,所述发送电路在所述第一发送模式下向所述端口提供放大后的第一信号,并且在所述第二发送模式下向所述端口提供未放大的第一信号。接收电路耦合到所述端口。所述发送电路包括线圈和至少一个模式设置电路,所述线圈耦合到所述端口,所述至少一个模式设置电路被配置为通过选择性地激活包括所述发送电路的所述线圈的至少一部分的谐振电路来选择性地将所述发送电路设置为所述第一发送模式、所述第二发送模式或所述接收模式。
根据又一方面,一种通信电路,包括:驱动器电路,被配置为生成预发送信号;放大器,被配置为放大所述预发送信号;以及变换器,包括耦合到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的第一线圈和耦合到端口的第二线圈,其中,所述第二线圈被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通信电路还包括:第一模式设置电路,连接到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一节点,并且被配置为激活包括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第一部分在内的第一谐振电路;以及第二模式设置电路,连接在所述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一节点之间,并且被配置为激活包括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第二部分在内的第二谐振电路。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图;
图2A是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框图;
图2B是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发送电路的框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针对发送电路的每个操作模式的模式设置信号的表格;
图5A是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发送电路的电路图;
图5B是图5A的发送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6A是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发送电路的电路图;
图6B是图6A的发送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7A是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发送电路的电路图;
图7B是图7A的发送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发送电路的电路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发送电路的电路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框图;
图11是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框图;以及
图12是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包括无线通信设备的通信设备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1的图。
参考图1,无线通信设备1可以包括射频集成电路(RFIC)10和调制解调器20。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其中无线通信设备1与另一设备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使用蜂窝网络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第5代(5G)无线系统、长期演进(LTE)系统、LTE高级系统、码分多址(CDMA)系统或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系统;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例如无线保真(Wi-Fi)或蓝牙;或任何其他无线通信系统。尽管下面主要参考WLAN系统描述无线通信系统,但是应该理解,示例实施例不限于此。
RFIC 10可以经由连接到端口PT的天线Ant从外部设备(例如,无线通信网络)接收信号,或者向外部设备发送信号。RFIC 10可以包括连接到端口PT的发送电路和接收电路。RFIC 10可以基于从调制解调器20接收的控制信号Ctrl来使用发送电路处理发送信号TSig,并且可以经由天线Ant输出处理后的发送信号TSig。RFIC 10可以基于从调制解调器20接收的控制信号Ctrl,来使用接收电路处理经由天线Ant接收的接收信号RSig,然后可以向调制解调器20输出处理后的接收信号RSig。
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从调制解调器20接收的控制信号Ctrl可以包括模式设置信号MS,并且RFIC 10可以基于模式设置信号MS在发送模式和接收模式下不同地操作。因此,通过使用一个端口PT而不是针对发送模式和接收模式分别使用不同的端口,RFIC 10可以经由天线Ant输出发送信号TSig,或者可以经由天线Ant接收接收信号RSig。
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无线通信设备1还可以包括位于RFIC 10外部或内部的放大器(未示出),并且RFIC 10可以根据放大器的位置基于模式设置信号MS而不同地操作。无论放大器是位于RFIC 10的内部还是外部,RFIC 10都可以通过使用一个端口PT来输出发送信号TSig。
调制解调器20可以向RFIC 10输出用于根据发送模式和接收模式控制RFIC 10的各种控制信号Ctrl。各种控制信号Ctrl可以包括用于设置RFIC 10的操作模式的模式设置信号MS。RFIC 10可以具有内部放大发送模式、外部放大发送模式和接收模式。在本说明书中,通过使用位于RFIC 10内部的内部放大器来放大和发送发送信号TSig的操作模式将被称为内部放大发送模式,并且通过使用位于RFIC 10外部的外部放大器来放大和发送发送信号TSig的操作模式将被称为外部放大发送模式。
在放大器位于RFIC 10内部的示例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器20可以向RFIC 10输出与内部放大发送模式相对应的模式设置信号MS或与接收模式相对应的模式设置信号MS。响应于模式设置信号MS,RFIC 10可以在内部放大发送模式或接收模式下操作。在放大器位于RFIC 10外部的示例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器20可以向RFIC 10输出与外部放大发送模式相对应的模式设置信号MS或与接收模式相对应的模式设置信号MS。响应于模式设置信号MS,RFIC 10可以在外部放大发送模式或接收模式下操作。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RFIC 10可以包括用于通过使用谐振来设置RFIC 10的操作模式至少一个模式设置电路。模式设置信号MS可以包括用于模式设置电路的开关信号。以下将参照图3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图2A是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1a的框图。详细地,图2A是示出了在RFIC内部执行放大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框图。
参考图2A,无线通信设备1a可以包括RFIC 10和天线Ant。RFIC 10可以包括发送电路100和接收电路200。另外,由于RFIC 10在内部执行放大,因此RFIC 10可以经由端口PT直接连接到天线Ant,而无需通过外部放大器。
发送电路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模式设置电路140。模式设置电路140可以基于从(图1的)调制解调器20接收的模式设置信号MS来设置用于操作发送电路100的模式。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模式设置信号MS可以是内部放大发送模式,并且模式设置电路140可以将发送电路100设置为内部放大发送模式。发送电路100可以通过使用内部放大器来放大从调制解调器接收的发送信号,并且可以经由天线Ant将放大后的发送信号输出到外部。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模式设置信号MS可以是接收模式,并且模式设置电路140可以将发送电路100设置为接收模式。
在示例中,模式设置电路140可以在接收模式下通过使用谐振来增加发送电路100的阻抗,因此从天线Ant接收的接收信号可以输入到接收电路200而不是发送电路100。接收电路200可以从接收信号中去除噪声,并且可以放大接收信号并将接收信号输出到调制解调器。虽然未示出,但是接收电路200可以包括阻抗匹配电路,其用于执行接收电路200和天线Ant之间的阻抗匹配。
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当发送信号的放大发生在RFIC 10的内部时,模式设置电路140可以通过使用谐振将内部放大模式或接收模式设置为发送电路100的操作模式,并且因为操作模式是在发送电路100和端口PT之间没有开关元件的情况下设置的,所以可以最小化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损耗。可以经由一个端口PT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可以减小RFIC10的面积。
图2B是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1b的框图。详细地,图2B是示出了在RFIC外部执行放大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框图。
参考图2B,无线通信设备1b可以包括RFIC 10、外部放大器30和天线Ant,并且RFIC10可以包括发送电路100和接收电路200。RFIC 10经由端口PT连接到外部放大器30。
模式设置电路140可以基于从(图1的)调制解调器20接收的模式设置信号MS来设置发送电路100的操作模式。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模式设置信号MS可以指示外部放大发送模式,并且可以根据模式设置电路140的操作将发送电路100设置成外部放大发送模式。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模式设置电路140可以形成旁路路径,该旁路路径能够通过使用谐振向端口PT输出发送信号,而不必经过包括在发送电路100中的内部放大器。发送电路100可以不通过使用旁路路径放大从调制解调器接收的发送信号,并且可以经由端口PT向外部放大器30输出发送信号。外部放大器30可以放大接收到的发送信号,并且可以经由天线Ant将放大后的发送信号输出到外部。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模式设置信号MS可以指示接收模式,并且可以根据模式设置电路140的操作将发送电路100设置成接收模式。模式设置电路140可以在接收模式下通过使用谐振来增加发送电路100的阻抗。在示例中,外部放大器30可以包括旁路电路,其用于在接收到信号时将该信号输出到RFIC 10,并且经由旁路电路从外部放大器30接收的接收信号可以输入到接收电路200而非发送电路100。接收电路200可以从接收信号中去除噪声,并且可以放大接收信号并将接收信号输出到调制解调器。
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当发送信号的放大发生在RFIC 10的外部时,模式设置电路140可以引起谐振,以基于模式设置信号MS将外部放大发送模式或接收模式设置为发送电路100的操作模式,并且由于操作模式是在发送电路100和端口PT之间没有开关元件的情况下设置的,所以可以最小化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损耗。另外,可以经由一个端口PT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可以减小RFIC 10的面积。
图3是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发送电路100的框图。参考图3,发送电路100可以包括驱动器110、内部放大器120、变换器130、第一模式设置电路141、第二模式设置电路142、接地电路143和端口PT。驱动器110可以通过放大第一发送信号TSig1来产生第二发送信号TSig2。当接收到功率信号PW时,内部放大器120可以放大第二发送信号TSig2以产生第三发送信号TSig3,并且变换器130可以经由端口PT向天线输出通过调整第三发送信号TSig3的幅度而产生的第四发送信号TSig4。
第一模式设置电路141可以连接到变换器130,并且可以基于从(图1的)调制解调器20接收的第一开关信号sw1来确定发送电路100的操作模式。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一模式设置电路141可以基于第一开关信号sw1而引起包括在变换器130中的线圈的至少一部分的谐振,因此可以确定发送电路100的操作模式。
第二模式设置电路142可以连接在变换器130和内部放大器120的输入端之间,并且可以基于从(图1的)调制解调器20接收的第二开关信号sw2确定发送电路100的操作模式。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二模式设置电路142可以基于第二开关信号sw2而引起包括在变换器130中的线圈的至少一部分的谐振,因此可以确定发送电路100的操作模式。
在本说明书中,第一模式设置电路141和第二模式设置电路142引起包括在变换器130中的线圈的至少一部分的谐振的操作可以被称为谐振操作。基于模式设置信号,第一模式设置电路141和第二模式设置电路142关于是否执行谐振操作可以彼此不同,因此第一模式设置电路141和第二模式设置电路142可以设置发送电路100的操作模式。
接地电路143可以连接到内部放大器120的输入端,并且可以基于从(图1的)调制解调器20接收的第三开关信号sw3来确定发送电路100的操作模式。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一模式设置电路141、第二模式设置电路142和接地电路143均可以包括开关元件,并且第一开关信号sw1至第三开关信号sw3可以是用于每个相应组件中包括的开关元件的开/关信号。
在内部放大发送模式下,内部放大器120可以接收功率信号PW,因此可以放大第二发送信号TSig2以产生第三发送信号TSig3。另外,基于第一开关信号sw1至第三开关信号sw3,第一模式设置电路141、第二模式设置电路142和接地电路143可以通过使用内部放大器120放大第二发送信号TSig2来控制第二发送信号TSig2,以产生第三发送信号TSig3,并且可以通过使用变换器130来控制第三发送信号TSig3,以从第三发送信号TSig3产生第四发送信号TSig4。由变换器130产生的第四发送信号Tsig4可以经由端口PT输出到天线。下面将参考图5A和图5B描述内部放大发送模式。
在外部放大发送模式下,内部放大器120可以不接收功率信号PW。另外,基于第一开关信号sw1至第三开关信号sw3,第一模式设置电路141、第二模式设置电路142和接地电路143可以控制发送电路100,使得第二发送信号TSig2不被内部放大器120放大。因此,未放大的第二发送信号TSig2可以经由端口PT输出到(图2B的)外部放大器30。下面将参考图6A和图6B描述外部放大发送模式。
在接收模式下,内部放大器120可以不接收功率信号PW。另外,基于第一开关信号sw1至第三开关信号sw3,第一模式设置电路141、第二模式设置电路142和接地电路143可以控制发送电路100具有足够高的阻抗以不接收接收信号。在示例中,第一模式设置电路141、第二模式设置电路142和接地电路143可以控制发送电路100的阻抗,使得阻抗相对较高,使得接收信号可以不被发送电路100接收。下面将参考图7A和图7B描述接收模式。
图4是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发送电路的每个操作模式的模式设置信号的表格。
参考图1、图3和图4,模式设置信号MS可以包括功率信号PW、第一开关信号sw1、第二开关信号sw2和第三开关信号sw3。如图3所示,功率信号PW可以输入到内部放大器120,第一开关信号sw1可以输入到包括在第一模式设置电路141中的第一开关,第二开关信号sw2可以输入到包括在第二模式设置电路142中的第二开关,第三开关信号sw3可以输入到包括在接地电路143中的第三开关。
在内部放大发送模式int PA下,可以控制功率信号PW,使得内部放大器120操作(“接通”)并且可以控制第一开关信号sw1以断开第一开关,因此第一模式设置电路141不操作。另外,可以控制第二开关信号sw2以断开第二开关,因此可以禁用第二模式设置电路142。可以控制第三开关信号sw3以断开第三开关,因此可以禁用接地电路143。结果,在内部放大发送模式int PA下,发送电路100可以经由端口PT将由内部放大器120放大的发送信号输出到外部。
在外部放大发送模式ext PA下,可以控制功率信号PW,使得内部放大器120不操作(“关断”),并且可以控制第一开关信号sw1以闭合(close)第一开关,因此第一模式设置电路141可以操作。另外,可以控制第二开关信号sw2以闭合第二开关,因此第二模式设置电路142可以操作。可以控制第三开关信号sw3以闭合第三开关,因此接地电路143可以操作。结果,在外部放大发送模式ext PA下,发送电路100可以经由端口PT将未被内部放大器120放大的发送信号输出到外部。
在接收模式Rx下,可以控制功率信号PW使得内部放大器120不操作(关断)并且可以控制第一开关信号sw1以闭合第一开关,因此第一模式设置电路141可以操作。另外,可以控制第二开关信号sw2以断开第二开关,因此第二模式设置电路142不操作。可以控制第三开关信号sw3以闭合第三开关,因此接地电路143可以操作。结果,在接收模式Rx下,发送电路100可以具有足够高的阻抗,因此可以不接收接收信号。尽管图4示出了第三开关信号sw3在接收模式Rx下闭合,但是在另一示例实施例中第三开关信号sw3可以是断开的。
图5A是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发送电路100的电路图,图5B是图5A的发送电路100的等效电路图。详细地,图5A和图5B是示出了在内部放大发送模式下操作的发送电路的电路图。
参照图5A,发送电路100可以包括驱动器110、内部放大器120、变换器130、第一模式设置电路141、第二模式设置电路142和接地电路143。此外,第一模式设置电路141可包括第一电容器c1和第一开关s1,第二模式设置电路142可包括第二电容器c2和第二开关s2,接地电路143可包括第三电容器c3和第三开关s3。第一开关s1可以基于第一开关信号sw1控制第一节点N1和第一电容器c1之间的耦合,第二开关2可以基于第二开关信号sw2控制第二节点N2和第二电容器c2之间的耦合,第三开关s3可以基于第三开关信号sw3控制接地节点和第三电容器c3之间的耦合。
如上参考图4所述,在操作于内部放大发送模式的情况下,功率被施加到内部放大器120,因此内部放大器120可以操作。第一开关s1可以基于第一开关信号sw1在第一节点N1和第一电容器c1之间断开,第二开关s2可以基于第二开关信号sw2在第一节点N1和第二电容器c2之间断开,并且第三开关s3可以基于第三开关信号sw3在第三电容器c3和接地节点之间断开。因此,第一模式设置电路141、第二模式设置电路142和接地电路143不操作。结果,图5A的发送电路100可以具有如图5B所示的等效电路。
参考图5B,驱动器110可以将通过接收和处理第一发送信号TSig1而产生的第二发送信号TSig2输出到内部放大器120。内部放大器120可以将通过放大第二发送信号TSig2而产生的第三发送信号TSig3输出到变换器130。变换器130可以将通过调整第三发送信号TSig3的幅度而产生的第四发送信号TSig4输出到端口PT。
根据本发明构思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模式设置电路141、第二模式设置电路142和接地电路143可以基于模式设置信号sw1、sw2和sw3执行将发送电路100设置为内部放大发送模式(其中发送信号以放大状态被输出)的操作,并且可以使用一个发送电路100在多个发送模式下操作,而无需在信号发送路径上设置开关元件。因此,可以最小化可能在信号传输路径中发生的信号损耗。
图6A是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发送电路100的电路图,图6B是图6A的发送电路100的等效电路图。详细地,图6A和图6B是示出了在外部放大发送模式下操作的发送电路的电路图。下面省略对图5A的重复描述。
参照图6A,发送电路100可以包括驱动器110、内部放大器120、变换器130、第一模式设置电路141、第二模式设置电路142和接地电路143。变换器130可以包括第一线圈Co1和第二线圈Co2,并且第二线圈Co2可以根据第一节点N1连接的位置被划分为第一部分Co2_1和第二部分Co2_2。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一节点N1可以连接到使第一部分Co2_1和第二部分Co2_2中包括的线圈的匝数比是1:1的位置。
如上参考图4所述,在操作于外部放大发送模式的情况下,功率被施加到内部放大器120,因此内部放大器120不操作。第一开关s1可以基于第一开关信号sw1在第一节点N1和第一电容器c1之间闭合,第二开关s2可以基于第二开关信号sw2在第一节点N1和第二电容器c2之间闭合,并且第三开关s3可以基于第三开关信号sw3在第三电容器c3和接地节点之间闭合。因此,第一模式设置电路141、第二模式设置电路142和接地电路143可以操作。
包括在第一模式设置电路141中的第一电容器c1可以引起与第二线圈Co2的第一部分Co2_1的谐振Res1。第一电容器c1与第二线圈Co2的第一部分Co2_1并联连接,因此第二线圈Co2的第一部分Co2_1和第一电容器c1可以由于谐振Res1而在节点N1处提供高阻抗。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为了引起与第二线圈Co2的第一部分Co2_1的谐振,第一电容器c1可以具有相对于发送电路100的操作频率f和第一部分Co2_1的电感L1的如下所示的电容C1:
Figure BDA0001977478560000111
另外,包括在第二模式设置电路142中的第二电容器c2可以与第二线圈Co2的第二部分Co2_2产生谐振Res2。第二电容器c2串联连接到第二线圈Co2的第二部分Co2_2,因此第二线圈Co2的第二部分Co2_2和第二电容器c2可以由于谐振Res2而在第二电容器c2上提供低阻抗。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为了引起与第二线圈Co2的第二部分Co2_2的谐振,第二电容器c2可以具有相对于发送电路100的操作频率f和第二部分Co2_2的电感L2的如下所示的电容C2:
Figure BDA0001977478560000121
如上所述,第二线圈Co2的第二部分Co2_2和第二电容器c2可以提供低阻抗,并且第二线圈Co2的第一部分Co2_1和第一电容器c1可以提供高阻抗。另外,由于内部放大器120不操作,第一线圈Co1也不操作,因此图6A的发送电路100可以具有如图6B所示的等效电路。
参考图6B,驱动器110可以将通过接收和处理第一发送信号TSig1而产生的第二发送信号TSig2输出到端口PT,而不经过内部放大器120。不经过内部放大器120而输出的第二发送信号TSig2可以由位于发送电路100外部的外部放大器(例如,图2B的外部放大器30)放大。
根据本发明构思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模式设置电路141、第二模式设置电路142和接地电路143可以基于模式设置信号sw1、sw2和sw3执行将发送电路100设置为外部放大发送模式(其中发送信号以未放大状态被输出)的操作。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发明构思的RFIC可以使用一个发送电路100来发送发送信号,同时最小化发送信号的损耗,而不管放大器的位置如何。
图7A是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发送电路100的电路图,图7B是图7A的发送电路100的等效电路图。详细地,图7A和图7B是示出了在接收模式下操作的发送电路的电路图。
参照图7A,发送电路100可以包括驱动器110、内部放大器120、变换器130、第一模式设置电路141、第二模式设置电路142和接地电路143。
如上参考图4所述,在操作于接收模式的情况下,功率被施加到内部放大器120,因此内部放大器120不操作。第一开关s1可以基于第一开关信号sw1在第一节点N1和第一电容器c1之间闭合,因此第一模式设置电路141可以操作。第二开关s2可以基于第二开关信号sw2在第一节点N1和第二电容器c2之间断开。因此,第二模式设置电路142不操作。
包括在第一模式设置电路141中的第一电容器c1可以引起与第二线圈Co2的第一部分Co2_1的谐振Res1。第一电容器c1与第二线圈Co2的第一部分Co2_1并联连接,因此第二线圈Co2的第一部分Co2_1和第一电容器c1可以由于谐振Res1而提供高阻抗。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为了引起与第二线圈Co2的第一部分Co2_1的谐振,第一电容器c1可以具有相对于发送电路100的操作频率f和第一部分Co2_1的电感L1的如下所示的电容C1:
Figure BDA0001977478560000131
如上所述,由于第二线圈Co2的第一部分Co2_1与第一电容器c1断开,第二开关s2断开,并且内部放大器120不操作,所以第一线圈Co1不操作。结果,图7A的发送电路100可以具有如图7B所示的等效电路。
参照图7B,由于第二线圈Co2的第一部分Co2_1和第一电容器c1由于谐振Res1而提供高阻抗,并且第二开关s2也是断开的,因此第一节点N1可以是开路节点。因此,从端口PT观察的发送电路100的阻抗可以是高的,并且接收信号可以输入到(图2B的)接收电路200,而不是输入到发送电路100。
根据本公开的发明构思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模式设置电路141、第二模式设置电路142和接地电路143可以基于诸如第一开关信号至第三开关信号sw1、sw2和sw3之类的模式设置信号将发送电路100的阻抗设置为在接收模式下显著地高,并且根据本公开的发明构思的RFIC可以通过使用一个发送电路100在多个发送模式和接收模式下操作。
图8是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发送电路100a的电路图。详细地,图8是示出了根据操作频率可改变的发送电路的电路图。
参考图8,发送电路100a可以包括驱动器110a、内部放大器120a、变换器130a、第一模式设置电路141a、第二模式设置电路142a和接地电路143a。变换器130a可以包括第一线圈Co1和第二线圈Co2,并且第二线圈Co2可以根据第一节点N1连接的位置被划分成第二部分Co2_2和第一部分Co2_1。另外,第一模式设置电路141a可以包括第一电容器c1和第一开关s1,第二模式设置电路142a可以包括第二电容器c2和第二开关s2,并且接地电路143a可以包括第三电容器c3和第三开关s3。驱动器110a和内部放大器120a与图5A的驱动器110和内部放大器120相同或相似,因此下面省略其重复描述。
发送电路100a可以基于唯一的操作频率进行操作。作为示例,可以基于使用中的无线通信网络来确定发送电路100a的操作频率。为了根据本公开的发明构思引起谐振,应当在第一电容器c1的电容C1、第一部分Co2_1的电感L1和操作频率f之间建立以下等式:
Figure BDA0001977478560000141
另外,应该在第二电容器c2的电容C2、第二部分Co2_2的电感L2和操作频率f之间建立以下等式:
Figure BDA0001977478560000142
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第一电容器c1和第二电容器c2可以是可变电容,第二部分Co2_2和第一部分Co2_1可以是可变电感。第一电容器c1的电容C1、第二电容器c2的电容C2、第一部分Co2_1的电感L1和第二部分Co2_2的电感L2中的至少一些可以改变,因此即使操作频率f改变,发送电路100a也可以在多种发送模式和接收模式下操作。
图9是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发送电路100b的电路图。详细地,图9是示出了能够确定连接到第一节点N1的第二线圈Co2的位置的发送电路的电路图。
参考图9,发送电路100b可以包括驱动器110b、内部放大器120b、变换器130b、第一模式设置电路141b、第二模式设置电路142b、接地电路143b和匝数比开关150b。变换器130b可以包括第一线圈Co1和第二线圈Co2,并且第二线圈Co2可以根据第一节点N1连接的位置被划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另外,第一模式设置电路141b可以包括第一电容器c1和第一开关s1,第二模式设置电路142b可以包括第二电容器c2和第二开关s2,并且接地电路143b可以包括第三电容器c3和第三开关s3。驱动器110b、内部放大器120b和接地电路143b与图5A的驱动器110、内部放大器120和接地电路143相同或相似,因此下面省略其重复描述。
匝数比开关150b可以调节第二线圈Co2连接到第一节点N1的位置。也就是说,匝数比开关150b可以不同地调节引起与第一电容器c1谐振的第一部分和引起与第二电容器c2谐振的第二部分之间的匝数比。另外,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电感可以根据匝数比的调节而改变,并且还可以调节第一电容器c1的电容和第二电容器c2的电容。
图10是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1c的框图。
参考图10、无线通信设备1c可以包括第一RFIC 11c、第二RFIC 12c、外部放大器30c和双工器40c。第一RFIC 11c可以包括第一发送电路100c(其包括至少一个模式设置电路140c)和第一接收电路200c,第二RFIC 12c可以包括第二发送电路300c(其包括至少一个模式设置电路340c)和第二接收电路400c。第一发送电路100c和第一接收电路200c可以共同连接到第一端口PT1,第二发送电路300c和第二接收电路400c可以共同连接到第二端口PT2。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一RFIC 11c和第二RFIC 12c可以使用不同的无线通信网络。在示例中,第一RFIC 11c可以根据WiFi协议发送和接收信号,并且第二RFIC 12c可以使用蓝牙协议发送和接收信号。在另一示例中,第一RFIC 11c可以使用蓝牙发送和接收信号,并且第二RFIC 12c可以使用WiFi发送和接收信号。
第一发送电路100c可以以与图2A的发送电路100类似的方式在内部放大发送模式和接收模式之一下操作。也就是说,第一发送电路100c可以在发送模式下经由第一端口PT1将由位于内部的内部放大器放大的发送信号输出到双工器40c,并且由于至少一个模式设置电路140c的谐振,阻抗可以在接收模式下是无穷大的。
第二发送电路300c可以以与图2B的发送电路100类似的方式在外部放大发送模式和接收模式之一下操作。也就是说,第二发送电路300c可以在发送模式下经由第一端口PT1将未被放大的发送信号输出到外部放大器30c,并且外部放大器30c可以放大从第二发送电路300c接收的发送信号并将其输出到双工器40c。在接收模式下,由于至少一个模式设置电路340c的谐振,第二发送电路300c的阻抗可能很高。
双工器40c可以经由天线Ant将从第一RFIC 11c或第二RFIC 12c接收的发送信号输出到外部。另外,双工器40c可以将从天线Ant接收的接收信号输出到第一RFIC 11c或第二RFIC 12c。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双工器40c可以基于接收到的信号所使用的无线通信网络将接收到的信号输出到第一RFIC 11c或第二RFIC 12c。
在示例中,当接收到的信号所使用的无线通信网络是WiFi,并且第一RFIC 11c使用WiFi发送和接收信号时,双工器40c可以将接收到的信号输出到第一RFIC 11c。另外,由于第一发送电路100c在接收模式下具有高阻抗,因此由第一RFIC 11c接收的信号可以输入到第一接收电路200c。
图11是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1d的框图。下面省略对图10的重复描述。
参考图11,无线通信设备1d可以包括第一RFIC 11d、第二RFIC 12d和双工器40d。第一RFIC 11d可以包括第一发送电路100d(其包括至少一个模式设置电路140d)和第一接收电路200d,第二RFIC 12d可以包括第二发送电路300d(其包括至少一个模式设置电路340d)和第二接收电路400d。第一发送电路100d和第一接收电路200d可以一起连接到第一端口PT1,第二发送电路300d和第二接收电路400d可以一起连接到第二端口PT2。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一RFIC 11d和第二RFIC 12d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操作频率来发送和接收信号。第一RFIC 11d可以通过使用第一频率发送和接收信号,并且包括在第一发送电路100d中的至少一个模式设置电路140d可以包括与第一频率对应的电容器。第二RFIC 12d可以通过使用第二频率发送和接收信号,并且包括在第二发送电路300d中的至少一个模式设置电路340d可以包括与第二频率对应的电容器。
第一发送电路100d可以在内部放大发送模式和接收模式之一下操作。也就是说,第一发送电路100d可以在发送模式下经由第一端口PT1将由位于内部的内部放大器放大的发送信号输出到双工器40d,并且可以在接收模式下由于至少一个模式设置电路140d的谐振而具有高阻抗。
尽管未示出,但是在另一示例实施例中,当存在连接到第一发送电路100d的外部放大器时,第一发送电路100d可以在外部放大发送模式和接收模式之一下操作。也就是说,第一发送电路100d可以在发送模式下经由第一端口PT1输出未被放大的发送信号,并且外部放大器可以放大从第一发送电路100d接收的发送信号并将其输出到双工器40d。
以与第一发送电路100d类似的方式,第二发送电路300d可以在内部放大发送模式和接收模式之一下操作。也就是说,第二发送电路300d可以在发送模式下经由第二端口PT2将由位于内部的内部放大器放大的发送信号输出到双工器40d,并且可以在接收模式下由于至少一个模式设置电路340d的谐振而具有高阻抗。
尽管未示出,但是在另一示例实施例中,当存在连接到第二发送电路300d的外部放大器时,第二发送电路300d可以在外部放大发送模式和接收模式之一下操作。也就是说,第二发送电路300d可以在发送模式下经由第二端口PT2输出未被放大的发送信号,并且外部放大器可以放大从第二发送电路300d接收的发送信号并将其输出到双工器40d。
图12是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包括无线通信设备的通信设备的图。
参考图12,家庭小器具2100、家用电器2120、娱乐设备2140和接入点(AP)2200可以包括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放大电路。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家庭小器具2100、家用电器2120、娱乐设备2140和AP 2200可以配置物联网(IoT)网络系统。图12中示出的通信设备仅仅是示例,并且将理解,图12中未示出的其他通信设备还可以包括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
家庭小器具2100、家用电器2120、娱乐设备2140和AP 2200可以使用根据本文描述的一个或多个示例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来发送和接收信号。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家庭小器具2100、家用电器2120、娱乐设备2140和AP 2200可以包括内部包括至少一个模式设置电路的发送电路,并且可以根据多个模式不同地设置发送电路。因此,家庭小器具2100、家用电器2120、娱乐设备2140和AP 2200的信号传输效率可以增加。
尽管已经参考本发明构思的示例实施例具体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构思,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其中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Claims (24)

1.一种射频集成电路RFIC,包括:
发送电路,被配置为在发送模式下提供用于由天线发送的第一信号,所述发送电路包括线圈和至少一个模式设置电路,所述线圈被配置为耦合到所述天线,所述至少一个模式设置电路被配置为在接收模式下激活包括所述线圈的至少一部分的谐振电路;以及
接收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接收模式下接收从所述天线接收的第二信号,
其中,所述发送模式包括:第一发送模式,其中,所述发送电路在所述第一发送模式下放大所述第一信号;以及第二发送模式,其中,所述发送电路在所述第二发送模式下不放大所述第一信号,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模式设置电路还被配置为通过选择性地激活所述谐振电路将所述发送电路设置为所述第一发送模式、所述第二发送模式或所述接收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C,还包括端口,所述端口被配置为将所述发送电路和所述接收电路共同连接到所述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RFIC,其中,所述发送电路还包括:
驱动器电路,被配置为产生预发送信号;
放大器,被配置为放大所述预发送信号;
变换器,包括耦合到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的第一线圈和耦合到所述端口的第二线圈,其中,所述第二线圈被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第一模式设置电路,连接到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一节点,并被配置为激活包括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第一部分在内的第一谐振电路;以及
第二模式设置电路,连接在所述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一节点之间,并被配置为激活包括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第二部分在内的第二谐振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RFIC,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式包括内部放大发送模式,所述内部放大发送模式用于放大所述第一信号以提供给所述端口,并且,在所述第一发送模式下,所述第一模式设置电路减小所述第一节点和信号地之间的阻抗,所述第二模式设置电路增加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放大器的所述第一输入端之间的阻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RFIC,其中,所述第二发送模式包括外部放大发送模式,并且,在所述第二发送模式下,所述第一模式设置电路增加所述第一节点与信号地之间的阻抗,所述第二模式设置电路减小所述放大器的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阻抗。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RFIC,其中,在所述接收模式下,所述第一模式设置电路增加所述第一节点和信号地之间的阻抗,所述第二模式设置电路增加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放大器的所述第一输入端之间的阻抗。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RFIC,其中,所述第一模式设置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被配置为将第一电容器与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第一部分并联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模式设置电路包括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被配置为将第二电容器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放大器的所述第一输入端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RFIC,其中:
Figure FDA0003627125290000021
并且
Figure FDA0003627125290000022
其中,L1是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第一部分的电感,f是所述RFIC的操作频率,C1是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电容,L2是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第二部分的电感,并且C2是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电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RFIC,其中,所述第二线圈具有可变电感,并且所述第一电容器和所述第二电容器是可变电容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RFIC,其中,所述发送电路还包括:
接地电路,连接在所述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和信号地之间并且包括第三开关,所述第三开关被配置为将第三电容器连接在所述放大器的所述第二输入端和所述信号地之间,其中,所述第三开关在所述第一发送模式下断开并在所述第二发送模式下闭合。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RFIC,其中,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匝数比是1∶1。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RFIC,其中,所述发送电路还包括匝数比开关,所述匝数比开关被配置为改变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匝数比。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C,所述RFIC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无线保真Wi-Fi和蓝牙之一的操作频率进行操作。
14.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天线;以及
射频集成电路RFIC,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天线发送第一信号或接收第二信号,并通过单个端口连接到所述天线,
其中,所述RFIC包括:
发送电路,被配置为选择性地在第一发送模式、第二发送模式或接收模式下操作,其中,所述发送电路在所述第一发送模式下向所述端口提供放大后的第一信号,并且在所述第二发送模式下向所述端口提供未放大的第一信号;以及
接收电路,耦合到所述端口,
其中,所述发送电路包括线圈和至少一个模式设置电路,所述线圈耦合到所述端口,所述至少一个模式设置电路被配置为通过选择性地激活包括所述发送电路的所述线圈的至少一部分的谐振电路来选择性地将所述发送电路设置为所述第一发送模式、所述第二发送模式或所述接收模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发送电路还包括:
驱动器电路,被配置为产生预发送信号;
放大器,被配置为放大所述预发送信号;
变换器,包括耦合到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的第一线圈和耦合到所述端口的第二线圈,其中,所述第二线圈被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第一模式设置电路,连接到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一节点,并被配置为激活包括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第一部分在内的第一谐振电路;以及
第二模式设置电路,连接在所述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一节点之间,并被配置为激活包括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第二部分在内的第二谐振电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式包括内部放大发送模式,所述内部放大发送模式用于放大所述第一信号以提供给所述端口,并且,在所述第一发送模式下,所述第一模式设置电路减小所述第一节点和信号地之间的阻抗,所述第二模式设置电路增加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放大器的所述第一输入端之间的阻抗。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模式设置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被配置为将第一电容器与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第一部分并联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模式设置电路包括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被配置为将第二电容器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放大器的所述第一输入端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外部放大器,位于所述RFIC外部,并且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RFIC包括第一RFIC,并且,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
第二RFIC,被配置为通过单个端口连接到所述天线;以及
双工器,被配置为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一RFIC的端口和所述第二RFIC的端口连接到所述天线。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二RFIC包括:
第二发送电路,被配置为选择性地在第一发送模式、第二发送模式或接收模式下操作,其中,所述第二发送电路在所述第一发送模式下向所述第二RFIC的端口提供放大后的第一信号,并且在所述第二发送模式下向所述第二RFIC的端口提供未放大的第一信号;以及
第二接收电路,耦合到所述第二RFIC的端口,
其中,所述第二RFIC的所述第二发送电路包括线圈和至少一个模式设置电路,所述线圈耦合到所述第二RFIC的端口,所述至少一个模式设置电路被配置为通过选择性地激活包括所述第二RFIC的所述第二发送电路的所述线圈的至少一部分的谐振电路来将所述第二RFIC的所述第二发送电路设置为所述第一发送模式、所述第二发送模式和所述接收模式之一。
21.一种通信电路,包括:
驱动器电路,被配置为产生预发送信号;
放大器,被配置为放大所述预发送信号;
变换器,包括耦合到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的第一线圈和耦合到端口的第二线圈,其中,所述第二线圈被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第一模式设置电路,连接到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一节点,并被配置为激活包括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第一部分在内的第一谐振电路;以及
第二模式设置电路,连接在所述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一节点之间,并被配置为激活包括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第二部分在内的第二谐振电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模式设置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被配置为将第一电容器与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第一部分并联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模式设置电路包括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被配置为将第二电容器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放大器的所述第一输入端之间。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电路,其中,
Figure FDA0003627125290000051
并且
Figure FDA0003627125290000052
其中,L1是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第一部分的电感,f是所述通信电路的操作频率,C1是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电容,L2是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第二部分的电感,并且C2是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电容。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电路,其中,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匝数比是1∶1。
CN201910137692.7A 2018-05-11 2019-02-25 射频集成电路以及包括射频集成电路的无线通信设备 Active CN1104746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54568A KR102552460B1 (ko) 2018-05-11 2018-05-11 복수의 모드로 동작하는 rfic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 통신 장치
KR10-2018-0054568 2018-05-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4651A CN110474651A (zh) 2019-11-19
CN110474651B true CN110474651B (zh) 2022-08-23

Family

ID=65724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37692.7A Active CN110474651B (zh) 2018-05-11 2019-02-25 射频集成电路以及包括射频集成电路的无线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030510B2 (zh)
EP (1) EP3567737A1 (zh)
KR (1) KR102552460B1 (zh)
CN (1) CN110474651B (zh)
TW (1) TWI8250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5645A1 (ko) * 2022-10-18 2024-04-2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커플러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99372A (ja) * 2010-03-17 2011-10-06 Nec Corp マルチモード対応高周波集積回路、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他モード回り込み防止方法
CN103891046A (zh) * 2011-10-26 2014-06-2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通信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77452A (en) * 1957-12-16 1961-03-28 Robertshaw Fulton Controls Co Capacitance type temperature control
JP3423267B2 (ja) * 2000-01-27 2003-07-07 寛治 大塚 ドライバ回路、レシーバ回路、および信号伝送バスシステム
US7103321B2 (en) * 2002-08-30 2006-09-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amplifier bypass in a half-duplex IC
US8270926B2 (en) * 2004-03-16 2012-09-18 Broadcom Corporation Radio front end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FI120277B (fi) * 2006-06-21 2009-08-31 Valtion Teknillinen RFID-lukulaite ja menetelmä RFID-lukulaitteessa
US9397720B2 (en) 2009-12-10 2016-07-19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grating transmit switch functionality in a WLAN radio transceiver
TWI404348B (zh) * 2010-05-14 2013-08-01 Issc Technologies Corp 無線通訊收發機
JP5187361B2 (ja) 2010-08-16 2013-04-2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
EP2587676B1 (en) 2011-10-24 2014-06-11 ST-Ericsson SA RX-TX switch with two power amplifiers
US8933858B2 (en) * 2012-08-09 2015-01-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ont end parallel resonant switch
KR101488773B1 (ko) 2013-01-17 2015-02-04 한국과학기술원 무선랜 및 블루투스 송수신 겸용 프런트 앤드 모듈
EP2779470B1 (en) 2013-03-15 2016-04-20 Dialog Semiconductor B.V. Integrated circuit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n RF signal
JP6044726B2 (ja) * 2013-10-31 2016-12-1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ンピーダンス変換回路および通信端末装置
US9444425B2 (en) * 2014-06-20 2016-09-1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djustable wireless circuitry
KR102273799B1 (ko) * 2014-12-05 2021-07-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기능을 지원하는 통신 회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US10149347B2 (en) 2015-01-07 2018-12-04 Skyworks Solutions, Inc. Front-end integrated circuit for WLAN applications
US9543900B1 (en) 2015-06-19 2017-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witchable supply and tunable load impedance power amplifier
US9780828B2 (en) * 2016-02-26 2017-10-03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Integrated transmit/receive switch with power amplifier transformer reus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99372A (ja) * 2010-03-17 2011-10-06 Nec Corp マルチモード対応高周波集積回路、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他モード回り込み防止方法
CN103891046A (zh) * 2011-10-26 2014-06-2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通信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4651A (zh) 2019-11-19
TW201947886A (zh) 2019-12-16
TWI825094B (zh) 2023-12-11
KR102552460B1 (ko) 2023-07-06
US11030510B2 (en) 2021-06-08
US20190347534A1 (en) 2019-11-14
EP3567737A1 (en) 2019-11-13
KR20190129630A (ko) 2019-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26260B1 (ko) 단일 칩 블루투스 및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lna 회로를공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JP5448163B2 (ja) 再構成可能なインピーダンス整合および高調波フィルタ・システム
KR101000994B1 (ko) 멀티 프로토콜 송수신기에 대한 공유 고전력 송신 경로를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US7369096B2 (en) Impedance matched passive radio frequency transmit/receive switch
US813073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software defined power amplifier for multi-band, multi-standard applications
US8244194B2 (en) Narrow-band tunable radio frequency (RF) power amplifier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8023609B (zh) 多模多频的收发器、射频前端电路及应用其的射频系统
EP1917716A1 (en) Interchangeable receive inputs for band and system swappability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JP2009530939A (ja) 送信器、電力増幅器、及び、フィルタリング方法
JP2009290411A (ja) 低雑音受信装置
CN102792765A (zh) 多模式收发器及操作电路
JP2020182138A (ja) 高周波回路および通信装置
CN114513225A (zh) 收发复用放大电路及可重构收发通信系统
JP2024510999A (ja) 周波数応答を制御するための追加の、選択可能な結合回路を採用する同調可能な、ブロードバンド方向性結合器回路
CN110474651B (zh) 射频集成电路以及包括射频集成电路的无线通信设备
CN110661543B (zh) 手机装置、射频收发器电路及阻抗调整装置
KR100900762B1 (ko) Rf 무선 송수신장치
KR100601929B1 (ko) 그 구성이 최소화된 다중-대역 무선주파수 모듈
KR20030096861A (ko) 전압제어를 통한 주파수 변경 가능한 고주파 증폭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