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68880A - 一种下水道井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水道井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68880A
CN110468880A CN201910628756.3A CN201910628756A CN110468880A CN 110468880 A CN110468880 A CN 110468880A CN 201910628756 A CN201910628756 A CN 201910628756A CN 110468880 A CN110468880 A CN 1104688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seat
well lid
connecting rod
deep gou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287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Shengyu Drainage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Shengyu Drainag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Shengyu Drainage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Shengyu Drainag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2875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688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68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688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2Manhole shafts; Other inspection or access cha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2D29/14Covers for manholes or the like; Frames for covers
    • E02D29/1427Lock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水道井盖,包括井座、井盖和连接机构,井盖与井座活动连接,且的井盖设置在井座上,且井盖与井座之间设有密封圈,井盖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沉槽,每一个沉槽处均设置有一个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杆和连接部,连接杆的一端与沉槽滑动连接,连接部设置与井座上,连接杆的另一端延伸出沉槽的底部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当遇到井盖在水压过大时,积水就会将井盖向上推开,由于连接部设置与井座上,且连接杆的一端与沉槽滑动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延伸出沉槽的底部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以连接杆不向上运动,等到井盖下的水压下降,井盖就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力下再次盖设在井座上,实现井盖的自动复位,具备很好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下水道井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井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水道井盖。
背景技术
目前,当降雨时,污水管道里面水位很高,重力流变为压力流时,市政排水管道上的井盖就面临着顶托的作用,井盖在水压的作用下就会冲开,井盖处于全开状态或者错位状态,无法自动关闭,当道路积水时,道路上需要车辆和行人在行走时,就会面临很大的危险,人也有可能掉入到下水道里面,后果非常的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以自动泄压,而且待压力降低后,还可以自动复位的下水道井盖。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水道井盖,包括井座、井盖和连接机构,其中:
井盖与井座活动连接,且的井盖设置在井座上,且井盖与井座之间设有密封圈;
井盖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沉槽,两个以上的沉槽围绕井盖的中心相间隔布置,每一个沉槽处均设置有一个连接机构;
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杆和连接部,连接杆的一端与沉槽滑动连接,连接部设置与井座上,连接杆的另一端延伸出沉槽的底部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下水道井盖还包括弹簧,连接杆包括依次连接固定的杆帽和杆身,弹簧套设在杆身上,且弹簧设置在沉槽内部,弹簧的一端与杆帽相抵接,弹簧的另一端与沉槽的底部相抵接。
可选的,杆帽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槽。
可选的,下水道井盖还包括O形密封圈,O形密封圈固定设置在杆帽的圆周面上,杆帽设置在沉槽内部,O形密封圈位于杆帽和沉槽的内壁之间。
可选的,沉槽的底部设置有通孔,杆身穿过通孔,连接部为耳钩,耳钩设置在井盖的内圆周面上,连接杆的底部还设置有杆钩,杆钩与耳钩可拆卸地相钩接。
可选的,杆钩为弹性圆柱销,杆身的下端设置有销孔,弹性圆柱销穿过销孔与杆身的下端连接。
可选的,耳钩包括第一钩板和第二钩板,第一钩板和第二钩板并排布置,杆身设置在第一钩板和第二钩板之间,弹性圆柱销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钩板和第二钩板相钩接。
可选的,井座包括第一阶梯座和第二阶梯座,第一阶梯座设置在第二阶梯座上方,且第一阶梯座内圆周面的直径大于第二阶梯座内圆周面的直径,井盖与井座活动连接,且的井盖设置在第二阶梯座上,耳钩设置在第二阶梯座的内圆周面上。
可选的,第一阶梯座上设置有凹槽,井盖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凸块,凸块嵌设在凹槽内部。
可选的,第一阶梯座和第二阶梯座的连接处形成第一环面,密封圈固定设置在井盖的底部,且密封圈位于井盖和第一环面之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下水道井盖,当遇到井盖在水压过大时,积水就会将井盖向上推开,由于连接部设置与井座上,且连接杆的一端与沉槽滑动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延伸出沉槽的底部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以连接杆不向上运动,等到井盖下的水压下降,井盖就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力下再次盖设在井座上,实现井盖的自动复位,具备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下水道井盖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下水道井盖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发明的下水道井盖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水道井盖,包括井座1、井盖2和连接机构,井座1用于固定设置在地面上,井座1位中部有开口的圆环状,开口与下水道相连通,而井盖2与井座1活动连接,并且的井盖2设置在井座1上,井盖2能够完全遮蔽住井座1的开口。在本实施例中,井盖2上设置有四个沉槽6,四个沉槽6围绕井盖2的中心相间隔布置,并且每两个沉槽6之间的间隔都相同,而每一个沉槽6处均设置有一个连接机构,井盖2和井座1通过连接机构相连接。值得注意的是,沉槽6的数量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布置的,只需要使井盖2在被水顶起时不发生侧翻即可,因此,最少需要布置两个沉槽6。
图4是本发明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3和图4所示,连接机构具体包括连接杆3和连接部,连接杆3包括依次连接固定的杆帽31、杆身32和杆钩33,杆帽31的直径大于杆身32的直径,所以杆身32和杆帽31的连接处形成第二环面,当井盖2被谁冲起时,第二环面可以挡住井盖2的沉槽6的底部,防止井盖脱离。
进一步的,沉槽6的底部设置有通孔,杆身32的另一部分穿过通孔,杆钩33固定设置在杆身32的底端,并且杆钩与杆身32之间形成一个钩角,连接部设置在井盖2的内圆周面上,杆钩33与连接部可拆卸地相钩接。值得注意的是,连接部可以为耳钩5或者其他具有一个槽口的可以与杆钩33相钩接的部件。
当遇到井盖在水压过大时,积水就会将井盖2向上推开,由于耳钩5设置在井座1的内圆周面上,杆钩33与耳钩5相钩接,所以连接杆3不向上运动,而井盖2会在向上运动,由于杆身32和杆帽31的连接处形成第二环面,可以阻止井盖2的脱离,等到井盖2下的水压下降,井盖2就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力下再次盖设在井座1上,实现井盖4的自动复位,具备很好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连接机构还包括弹簧4,弹簧4套设在杆身32上,且弹簧4和一部分杆身32设置在沉槽6内部,弹簧4的一端与杆身32和杆帽31的连接处形成第二环面相抵接,弹簧4的另一端与沉槽6的底部相抵接,当井盖2被冲起时,弹簧4会被压缩,而当水的压力下降时,弹簧4的弹力也可以为井盖1的下落提供一定的动力,因此,设置有弹簧4之后,需要更大的力才能将井盖2顶起,增加井盖2被顶起的难度,增加本实施例的下水道井盖的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下水道井盖安装也十分方便,当井盖2盖设在井座1上时,现将连接杆3下压,然后转动连接杆3,使连接杆3的杆钩33随着连接杆3的转动而转动至耳钩5的下方,随即停止下压连接杆3,连接杆3在弹簧4的作用下向上复位,此时杆钩33也向上运动,从而与耳钩5相钩接。当需要打开井盖2时,同样只需要将连接杆3下压,然后反向转动连接杆3,使连接杆3的杆钩33随着连接杆3的转动而转动至与耳钩5错开,随即停止下压连接杆3,连接杆3在弹簧4的作用下向上复位,此时杆钩33也向上运动,但是会与耳钩5错开,从而使井盖2与井座1分离,十分简便快捷。
实施例二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井座1包括第一阶梯座11和第二阶梯座12,第一阶梯座11设置在第二阶梯座12上方,且第一阶梯座11内圆周面的直径大于第二阶梯座12内圆周面的直径,也就是说,第一阶梯座11和第二阶梯座12的连接处形成第一环面,当井盖2盖设在井座1上时,且的井盖2是设置在第二阶梯座上的,即井盖2的底面与第一环面相抵接,而井盖2的外圆周面则和第一阶梯座11的内圆周面相配合,第一阶梯座11的内圆周面可以限制井盖2在水平面上的移动,而耳钩5则是设置在第二阶梯座的内圆周面上。
图2是本发明的下水道井盖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阶梯座11上设置有凹槽13,井盖2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凸块21,凸块21嵌设在凹槽13内部,凹槽13和凸块21的水昂也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的,通过两者的配合,可以限制井盖2发生周向的转动。
进一步的,下水道井盖还设置有密封圈9,密封圈9固定设置在井盖2的底部,且密封圈9位于井盖2和第一环面之间,当没有积水将井盖2冲开时,井盖2和井座1之间通过密封圈9进行密封,防止外部的水流入下水道。
进一步的,杆帽31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槽34,安装槽可以是一字口或者十字口,该安装槽34与起子的形状相适应,用于拧动连接杆3。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杆帽31完全位于沉槽6内部,可以避免杆帽31超过井盖2而跘倒路过的行人。
进一步的,下水道井盖还设置有O形密封圈7,O形密封圈7固定设置在杆帽31的圆周面上,如图4所示,杆帽31的圆周面上设置有一个环形槽,该环形槽用于固定O形密封圈7,O形密封圈7就是嵌设在环形槽内,杆帽31设置在沉槽6内部,O形密封圈7位于杆帽31和沉槽6的内壁之间,可以增加杆帽31与沉槽6密封程度,防止外部的水从沉槽6处渗透到下水道。
进一步的,井盖2上设置有若干筋板8,筋板8固定设置在井盖2的下表面,用于增加井盖的强度,使其能承受较大的水压。
进一步的,述井盖2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凸棱22,起到防滑的作用。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杆钩33可以采用为弹性圆柱销,杆身32的下端则需要设置有销孔,弹性圆柱销穿过销孔与杆身32的下端连接,弹性圆柱销具有较好的弹力力,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
进一步的,耳钩5包括第一钩板和第二钩板,第一钩板和第二钩板并排布置,杆身32设置在第一钩板和第二钩板之间,弹性圆柱销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钩板和第二钩板相钩接,两端相钩接,使弹性圆柱销的受力更平衡。
本说明书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水道井盖,当遇到井盖在水压过大时,积水就会将井盖向上推开,由于连接部设置与井座上,且连接杆的一端与沉槽滑动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延伸出沉槽的底部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以连接杆不向上运动,等到井盖下的水压下降,井盖就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力下再次盖设在井座上,实现井盖的自动复位,具备很好的实用性。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下水道井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井座(1)、井盖(2)和连接机构,其中:
所述井盖(2)与所述井座(1)活动连接,且所述的井盖(2)设置在所述井座(1)上,且所述井盖(2)与所述井座(1)之间设有密封圈(9);
所述井盖(2)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沉槽(6),两个以上的所述沉槽(6)围绕所述井盖(2)的中心相间隔布置,每一个沉槽(6)处均设置有一个所述连接机构;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杆(3)和连接部,所述连接杆(3)的一端与所述沉槽(6)滑动连接,所述连接部设置与所述井座(1)上,所述连接杆(3)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沉槽(6)的底部与所述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道井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4),所述连接杆(3)包括依次连接固定的杆帽(31)和杆身(32),所述弹簧(4)套设在所述杆身(32)上,且所述弹簧(4)设置在所述沉槽(6)内部,所述弹簧(4)的一端与所述杆帽(31)相抵接,所述弹簧(4)的另一端与所述沉槽(6)的底部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水道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帽(31)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槽(3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水道井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O形密封圈(7),所述O形密封圈(7)固定设置在所述杆帽(31)的圆周面上,所述杆帽(31)设置在所述沉槽(6)内部,所述O形密封圈(7)位于所述杆帽(31)和所述沉槽(6)的内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水道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槽(6)的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杆身(32)穿过所述通孔,所述连接部为耳钩(5),所述耳钩(5)设置在所述井盖(2)的内圆周面上,所述连接杆(3)的底部还设置有杆钩(33),所述杆钩(33)与所述耳钩(5)可拆卸地相钩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水道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钩(33)为弹性圆柱销,所述杆身(32)的下端设置有销孔,所述弹性圆柱销穿过所述销孔与所述杆身(32)的下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水道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耳钩(5)包括第一钩板和第二钩板,所述第一钩板和所述第二钩板并排布置,所述杆身(32)设置在所述第一钩板和所述第二钩板之间,所述弹性圆柱销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钩板和所述第二钩板相钩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道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座(1)包括第一阶梯座(11)和第二阶梯座(12),所述第一阶梯座(11)设置在所述第二阶梯座(12)上方,且所述第一阶梯座(11)内圆周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阶梯座(12)内圆周面的直径,所述井盖(2)与所述井座(1)活动连接,且所述的井盖(2)设置在所述第二阶梯座上,所述耳钩(5)设置在所述第二阶梯座的内圆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水道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梯座(11)上设置有凹槽(13),所述井盖(2)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凸块(21),所述凸块(21)嵌设在所述凹槽(13)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水道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梯座(11)和所述第二阶梯座(12)的连接处形成第一环面,所述密封圈(9)固定设置在所述井盖(2)的底部,且所述密封圈(9)位于所述井盖(2)和所述第一环面之间。
CN201910628756.3A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下水道井盖 Pending CN1104688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28756.3A CN110468880A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下水道井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28756.3A CN110468880A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下水道井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68880A true CN110468880A (zh) 2019-11-19

Family

ID=68508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28756.3A Pending CN110468880A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下水道井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68880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2807A (zh) * 2014-11-24 2015-02-25 浙江瑞森路政设施有限公司 一种侧密封井盖
CN204456222U (zh) * 2015-03-12 2015-07-08 徐建民 一种安全井盖
CN106592746A (zh) * 2017-02-13 2017-04-26 郑州轻工业学院 一种安全型下水道井盖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2807A (zh) * 2014-11-24 2015-02-25 浙江瑞森路政设施有限公司 一种侧密封井盖
CN204456222U (zh) * 2015-03-12 2015-07-08 徐建民 一种安全井盖
CN106592746A (zh) * 2017-02-13 2017-04-26 郑州轻工业学院 一种安全型下水道井盖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32135B (zh) 一种用于潜油电泵井防砂埋的油套连通自动开关
CN106499825A (zh) 一种灌装冲洗控制机构
CN110468880A (zh) 一种下水道井盖
CN106284422B (zh) 一种具有抗压防水功能的井盖
CN212956624U (zh) 一种下水道井盖
CN208829975U (zh) 一种免清洗洗衣机封排水防卡阻装置
CN215213407U (zh) 一种偏心光杆密封装置
CN205462005U (zh) 一种高密封涂料搅拌桶
CN105350633A (zh) 防回水防臭地漏装置
CN210598914U (zh) 一种固井设备用胶塞
CN108869780B (zh) 一种整体式双堵塞双排放球阀
CN108455158B (zh) 一种多功能井盖
CN207554799U (zh) 一种燃气表电机阀
CN205700561U (zh) 一种氢化釜
CN206468862U (zh) 大流量泄压阀
CN205605866U (zh) 一种带锁铜闸阀
CN207486115U (zh) 顶管机旁通阀
CN205908766U (zh) 免维护耐高压三偏心蝶阀
CN205225178U (zh) 一种新型自锁碰压装置
CN209243891U (zh) 可变压力地漏
CN205663940U (zh) 一种用于污水排放的快装止回阀
CN210623669U (zh) 一种新型段位转换阀
CN211449685U (zh) 一种具备密封结构的蝶阀
CN210830498U (zh) 一种快装取样阀
CN216233564U (zh) 一种带有牙套的罐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