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68041B - 一种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68041B
CN110468041B CN201910909321.6A CN201910909321A CN110468041B CN 110468041 B CN110468041 B CN 110468041B CN 201910909321 A CN201910909321 A CN 201910909321A CN 110468041 B CN110468041 B CN 1104680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scose
fixed
rod
monitoring device
spo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093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68041A (zh
Inventor
甘林
杨秀娟
代玉立
卢学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FA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FA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FA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FAAS
Priority to CN20191090932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680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68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680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68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680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02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viable microorganisms
    • C12Q1/04Determining presence or kind of microorganism; Use of selective media for testing antibiotics or bacteriocide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a chemical indicator therefor
    • C12Q1/06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02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viable microorganisms
    • C12Q1/24Methods of sampling, or inoculating or spreading a sample; Methods of physically isolating an intact microorganis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33/00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 G01N2333/37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from fungi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mu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装置包括固定罩、粘胶片和插地杆,插地杆底部为插地端,插地杆的杆体上固定多个固定罩,粘胶片的正面完整面覆盖有无色粘虫胶,粘胶片的背面粘结于固定罩上;监测时将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安置在有目标作物病害发生的田间,使固定罩分别处于作物的不同高度,每隔一定时间,定点定时取出固定罩中的粘胶片,分别将中层板顶部和塑料内环上的四个不同方位的粘胶片放入收集盒内,取出粘胶片,置于载玻片上,在100倍或400倍下镜检粘胶片正面小方格内目标病菌孢子数量,计算每平方厘米粘胶片面积内的孢子数;具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同时,能从不同高度、不同方位同时监测孢子时空流行类型及数量动态。

Description

一种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植物品种改良和种植制度改变,植物病害发生也呈上升趋势。植物气传性病害是植物病害的重要部分,该类型病害可通过病原菌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植物,完成初侵染或再侵染,从而影响植物的健康生长。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常见的气传病害有稻瘟病、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锈病、茄果类炭疽病、灰霉病、霜霉病等,这些病害均对农作物生产造成毁灭性的危害。
病菌孢子随气流进行传播是植物气传性病害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空气中病菌孢子种类和数量进行时空变化动态监测,可以为病害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孢子监测方法主要有:(1)将涂有甘油或凡士林的玻璃载玻片或有机玻璃载玻片悬挂在植株上。(2)利用电动式孢子捕捉器、捕捉片平放,将空气中的孢子吸附到涂有凡士林捕捉片上,然后带回室内镜检。(3)利用一体化智能孢子捕捉装置,可远程遥控捕捉病菌孢子工作时间、自动显微对焦拍取图像,可经网络传输图片,室内对图片中的病菌孢子进行种类识别和计数。这些方法虽有其各自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表现在:方法(1)为最原始的一种孢子监测方法,其优点是操作方便,成本低,缺点是悬挂费工费时,其粘附材料多为凡士林,易受阳光暴晒,雨水淋湿,不适宜长时间粘附孢子,悬挂捕捉片不规范,也不够坚固,易受复杂的气流影响,导致监测方向无法一致。方法(2)电动式捕捉器和方法(3)一体化智能孢子捕捉装置成本造价高,特别是后者,田间安装布局因地制宜灵活性差,有时无法满足植株较矮的作物病害病菌孢子的监测需求。受其捕捉器及监测设备结构的影响,涂或滴有凡士林的捕捉片多为平放,无法同时满足多方位、不同高度的孢子监测。一体化智能孢子捕捉装置,虽可远程遥控捕捉病菌孢子的工作时间,自动显微对焦拍取图像,但其设备性能稳定性易受环境影响,且涂有凡士林的捕捉片未能及时更换,捕捉效率低。有的孢子因人为涂抹粘着剂不平而无法被清晰拍摄到。因此,研发一种简易、实用的孢子监测装置,用于田间由气流传播的作物病菌孢子各方位捕捉,对孢子扩散流行的时空动态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具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同时,能从不同高度、不同方位同时监测孢子时空流行类型及数量动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包括固定罩、粘胶片和插地杆,所述插地杆底部为插地端,所述插地杆的杆体上固定多个所述固定罩,所述粘胶片的正面完整面覆盖有无色粘虫胶,所述粘胶片的背面粘结于所述固定罩上。
优选地,所述固定罩包括罩顶、导流杆、中层板、塑料外环和塑料内环,所述罩顶设置于所述中层板的顶端,所述塑料外环设置于所述中层板的底部外周,所述塑料内环设置于所述中层板的底部内周,所述导流杆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导流杆周向连接于所述罩顶与所述中层板之间,且每个所述导流杆一端与所述罩顶的底端外沿处连接,另一端则延伸到所述塑料外环的外壁底端;所述导流杆外侧设置有导流槽。
优选地,所述中层板的顶部固定有一片所述粘胶片。
优选地,所述塑料内环的外壁底端周向均布有四片所述粘胶片,通过四片所述粘胶片背面有粘虫胶一端纵向粘结于所述塑料内环的外壁上,并用透明胶加强固定。
优选地,所述中层板的外周均布有多个排水孔。
优选地,所述插地杆底部的插地段为实心杆,所述插地段的底部设置有尖端,所述插地段的顶部依次螺纹连接有多段监测段,每段所述监测段的杆体均为空心,多个所述固定罩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监测段上。
优选地,所述固定罩上其中一个所述导流杆上的导流槽的槽宽大于其他所述导流杆上的导流槽的槽宽,此导流槽中上部两边分别布有多个锯齿状缺口,所述固定罩通过此槽宽较宽的所述导流槽绑紧在所述监测段上。
优选地,所述粘胶片的背面两端的边缘处涂有无色粘虫胶,所述粘胶片的正面和背面涂有无色粘虫胶处覆盖有透明蜡纸,使用时撕掉所述透明蜡纸,所述粘胶片的正面均匀刻有若干个小方格。
优选地,所述固定罩、所述粘胶片和所述插地杆均为塑料材质,其中所述固定罩和所述粘胶片为无色透明塑料材质,固定罩材质厚度1mm,粘胶片材质厚度0.2m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进行的植物病菌孢子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安置在有目标作物病害发生的田间,每亩可放置10-15个监测装置。
(2)根据实际需要,安置监测装置时,使固定罩分别处于作物的不同高度,每隔一定时间,定点定时取出固定罩中的粘胶片,分别将中层板顶部和塑料内环上的四个不同方位的粘胶片放入收集盒内,使粘胶片的正面朝上或朝外,粘胶片一端用透明胶加强固定。
(3)将收集盒带回室内,取出粘胶片,置于载玻片上,在100倍或400倍下镜检粘胶片正面小方格内目标病菌孢子数量,计算每平方厘米粘胶片面积内的孢子数。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材料来源方便,成本低廉,容易组装和拆除,设计的孢子监测装置除粘胶片之外,其余组件均可重复使用。
2、本发明提供的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用无色、无味、无毒、无腐蚀的粘虫胶作粘着剂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其粘度抗紫外线,耐酸、碱腐蚀,不怕日晒、雨淋,抗风化。
3、本发明提供的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粘胶片上的粘虫胶使用机器压制成膜,胶面均匀,不易干燥,便于胶面孢子显微观察。
4、本发明提供的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设计的孢子监测装置中的固定罩具有一定的防雨性,可以减少雨水对粘虫胶粘性的影响。
5、本发明提供的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设计的插地杆,便于携带,可以组装以便于高度的调节。
6、本发明提供的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孢子随气流传播,设计的孢子监测装置,能从不同高度、不同方位(如水平方位,东、南、西、北垂直方位)同时监测孢子时空流行类型及数量动态。
7、本发明提供的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不仅适用于露地,也适用于温室大棚,可根据作物类型、作物高度、病害类型及监测需求灵活布局。
8、本发明提供的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待观察不同方位的粘胶片放入收集盒内,用透明胶加强固定,便于携带和运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中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固定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粘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罩、11-罩顶、12-导流杆、13-中层板、14-塑料外环、15-塑料内环、16-导流槽、17-排水孔;
2-粘胶片、21-小方格;
3-插地杆、31-插地段、32-监测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罩1、粘胶片2和插地杆3,插地杆3底部为插地端,插地杆3的杆体上固定多个固定罩1,粘胶片2的正面完整面覆盖有无色粘虫胶,粘胶片2的背面一端粘结于固定罩1上。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中,固定罩1包括罩顶11、导流杆12、中层板13、塑料外环14和塑料内环15,罩顶11设置于中层板13的顶端,减少雨水对固定罩1内的粘胶片2上的粘虫胶的影响;塑料外环14设置于中层板13的底部外周,塑料内环15设置于中层板13的底部内周,导流杆12设置有多个,多个导流杆12周向连接于罩顶11与中层板13之间,且每个导流杆12一端与罩顶11的底端外沿处连接,另一端则延伸到塑料外环14的外壁底端;导流杆12外侧设置有导流槽16,导流杆12既起到支撑作用,又能够通过导流槽16对落在罩顶11的雨水进行导流。
本发明中,具体在中层板13的顶部固定有一片粘胶片2;塑料内环15的外壁底端周向均布有四片粘胶片2,通过粘胶片2的背面有粘虫胶一端纵向粘结于固定罩1中塑料内环15的外壁上,并用透明胶加强固定,在实际监测中,四片粘胶片2按照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布置。
本发明中,中层板13的外周均布有多个排水孔17,便于排下中层板13顶部的水,排水孔17设置有8-12个,孔径为0.4cm。
本发明中,插地杆3底部的插地段31为实心杆,插地段31的底部设置有尖端,插地段31的顶部依次螺纹连接有多段监测段32,每段监测段32的杆体均为空心,多个固定罩1分别设置于多个监测段32上,固定罩1的数量及固定高度依田间实际需求而定;固定罩1上其中一个导流杆12上的导流槽16的槽宽大于其他导流杆12上的导流槽16的槽宽,此导流槽中上部两边分别布有多个锯齿状缺口,固定罩1通过此槽宽较宽的导流槽16绑紧在监测段32上。
本发明中,粘胶片2的背面两端的边缘处涂有无色粘虫胶,粘胶片2的正面和背面涂有无色粘虫胶处覆盖有透明蜡纸,使用时撕掉透明蜡纸;如图3所示,粘胶片2的正面均匀刻有若干个小方格21。
本发明中,固定罩1、粘胶片2和插地杆3均为塑料材质,其中固定罩1和粘胶片2为无色透明塑料材质,固定罩材质厚度1mm,粘胶片材质厚度0.2m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进行的植物病菌孢子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安置在有目标作物病害发生的田间,每亩可放置10-15个监测装置。
(2)根据实际需要,安置监测装置时,使固定罩1分别处于作物的不同高度(如作物中部、顶部或高于作物15-20cm),每隔一定时间(如1-15天),定点定时取出固定罩1中的粘胶片2,分别将中层板13顶部和塑料内环15上的四个不同方位(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粘胶片2放入收集盒内,使粘胶片的正面朝上或朝外,粘胶片一端用透明胶加强固定。
(3)将收集盒带回室内,取出粘胶片2,置于载玻片上,在100倍或400倍下镜检粘胶片2正面小方格21内目标病菌孢子数量,计算每平方厘米(cm2)粘胶片2面积内的孢子数。
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和植物病菌孢子监测方法进行以下实例试验:
实施例1:不同粘着剂对病菌孢子的粘附能力比较
供试的病菌孢子:来自田间玉米病叶上的南方玉米锈病病菌孢子。
试验方法:将本发明提供的粘胶片和透明胶剪成大小1.5cm2方形,另将软药膏、凡士林和甘油分别涂抹在大小为1.5cm2方形的透明塑料片上,然后用盖玻片将多余厚度的材料刮除,使其能均匀涂抹在塑料片上。再用镊子夹取粘胶片、透明胶或涂有其他材质的塑料片放在发病程度一致、有南方玉米锈病菌孢子的病叶范围内,使有胶面的朝下,然后取出倒置于载玻片上,100倍下随机观察5个视野,显微镜检其粘附孢子的数量,以比较不同粘着剂对南方玉米锈病病菌孢子的粘附能力。
从表1可见,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粘着剂中,粘虫胶和透明胶具有较好的粘附孢子能力,其粘附的孢子在每个视野下的平均值可分别达95.40个和86.20个,凡士林和软药膏的粘附能力则次之,而甘油的粘附效果最差。其中,粘虫胶对病菌孢子的粘附能力要强于透明胶。
表1室内条件下不同粘着剂对病菌孢子的粘附能力比较
实施例2:不同暴露时间对不同粘着剂粘附南方玉米锈病病菌孢子能力的影响
在室内自然条件下(相对温度在50-70%),分别将撕去蜡纸的粘胶片和透明胶以及涂有软药膏的塑料片(大小为1.5cm2方形),分别暴露0、5、10和15天后,按实施例2方法,观察粘附孢子的数量,比较不同暴露时间对不同粘着剂粘附孢子能力的影响,同时观察不同粘着剂材料的干燥性。
结果表明:暴露15天对粘虫胶粘附孢子的能力影响不大,其不同暴露天数粘附的孢子数量大致相同,而其他粘着剂材料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粘附孢子的能力有所下降,说明粘虫胶与其他粘着剂相比,更耐干燥,且不影响延后观察效果(表2)。
表2室内条件下暴露时间对不同粘着剂粘附孢子能力的影响
注:孢子数为每视野孢子数的平均值,下同。
实施例3:粘胶片对不同病菌孢子的粘附效果
供试的病菌孢子为稻瘟病病菌孢子、玉米弯孢霉病病菌孢子、玉米小斑病病菌孢子、玉米大斑病病菌孢子和南方玉米锈病病菌孢子。其中稻瘟病病菌孢子、玉米弯孢霉病病菌孢子、玉米小斑病病菌孢子、玉米大斑病病菌孢子均来自室内人工培养的培养物,南方玉米锈病病菌孢子由于无法进行人工培养获得,故采自田间玉米病叶。
试验方法:将粘胶片剪成大小1.5cm2方形,用镊子夹取粘胶片放入人工培养的培养物表面以及有南方玉米锈病病菌孢子的病叶上(发病程度较一致),有胶面朝下,然后取出,倒置于载玻片上,100倍下随机观察5个视野,显微镜检其粘附孢子的数量,比较粘胶片对不同类型孢子的粘附能力。
试验结果表明:粘胶片对供试的5种不同类型的病菌孢子均有较好的粘附能力,其中玉米弯孢霉病病菌和南方玉米锈病病菌孢子的粘附数量最多,分别为106.40个/视野和108.00个/视野。
表3室内条件下粘胶片对不同病菌孢子的粘附效果
供试孢子 孢子数(个)/视野 来源
玉米小斑病病菌 36.20±5.31Bc 人工平板培养
玉米大斑病病菌 39.80±8.56Bc 人工平板培养
南方玉米锈病病菌 108.00±14.58Aa 田间玉米病叶
稻瘟病病菌 63.00±8.34Bb 人工平板培养
玉米弯孢霉病病菌 106.40±27.38Aa 人工平板培养
实施例4:不同固定罩高度对孢子监测装置粘胶片捕捉田间孢子数量的影响
在田间玉米大斑病发生高峰期,田间每亩放置孢子监测装置5个,按对角线5点放置法放置,每个监测装置有3个固定罩,由于此时期玉米植株较高,因此,固定罩离地高度分别设置为100cm,130cm、150cm,田间放置7天后,显微观察固定罩内上方位粘胶片上的孢子数量。
从表4可见,固定罩离地不同高度粘胶片捕捉到的孢子数量不同。其中高度为100cm时捕捉到的玉米大斑病菌孢子数量最多,每平方厘米粘胶片内孢子数量的平均值为62.60个,高度为130cm时捕捉到的孢子数量次之,而高度为150cm捕捉到的孢子数量最少。田间玉米植株大斑病发生情况观察也发现,中下部叶片大斑病发生情况较重,而上部叶发病较轻,结果与粘胶片捕捉到孢子数量的情况相符。
表4不同高度对粘胶片捕捉田间孢子数量的影响
实施例5:不同方位对孢子监测装置粘胶片捕捉田间孢子数量的影响
在田间玉米大斑病发生高峰期,田间每亩放置孢子监测装置5个,按对角线5点放置法放置,由于供试玉米品种(上品)植株离地约130cm的叶片位置为影响玉米穗苞膨大的关键功能叶位置,故固定罩放置的高度设为离地约130cm。田间放置7天后,显微观察固定罩内不同方位(上方位、东、南、西、北方位)每平方厘米粘胶片上的孢子数量。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方位上的粘胶片粘附玉米大斑病菌孢子的能力各不相同。其中东方位的粘胶片捕捉到的孢子数量最多,每平方厘米的粘胶片上孢子数量的平均值为78.80个,西方位、上方位和南方位次之,而北方位捕捉到的孢子数量最少(表5)。说明不同方向空气中的病菌孢子数量各不相同,田间应用监测装置时应设置不同方位进行孢子捕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表5不同方位对粘胶片捕捉田间孢子数量的影响
除此之外,本发明提供的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还可应用于其他植物气传病害孢子的监测。
本发明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罩、粘胶片和插地杆,所述插地杆底部为插地端,所述插地杆的杆体上固定多个所述固定罩,所述粘胶片的正面完整面覆盖有无色粘虫胶,所述粘胶片的背面粘结于所述固定罩上;所述固定罩包括罩顶、导流杆、中层板、塑料外环和塑料内环,所述罩顶设置于所述中层板的顶端,所述塑料外环设置于所述中层板的底部外周,所述塑料内环设置于所述中层板的底部内周,所述导流杆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导流杆周向连接于所述罩顶与所述中层板之间,且每个所述导流杆一端与所述罩顶的底端外沿处连接,另一端则延伸到所述塑料外环的外壁底端;所述导流杆外侧设置有导流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板的顶部固定有一片所述粘胶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内环的外壁底端周向均布有四片所述粘胶片,通过四片所述粘胶片背面有粘虫胶一端纵向粘结于所述塑料内环的外壁上,并用透明胶加强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板的外周均布有多个排水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地杆底部的插地段为实心杆,所述插地段的底部设置有尖端,所述插地段的顶部依次螺纹连接有多段监测段,每段所述监测段的杆体均为空心,多个所述固定罩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监测段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罩上其中一个所述导流杆上的导流槽的槽宽大于其他所述导流杆上的导流槽的槽宽,此导流槽中上部两边分别布有多个锯齿状缺口,所述固定罩通过此槽宽较宽的所述导流槽绑紧在所述监测段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胶片的背面两端的边缘处涂有无色粘虫胶,所述粘胶片的正面和背面涂有无色粘虫胶处覆盖有透明蜡纸,使用时撕掉所述透明蜡纸,所述粘胶片的正面均匀刻有若干个小方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罩、所述粘胶片和所述插地杆均为塑料材质,其中所述固定罩和所述粘胶片为无色透明塑料材质,固定罩材质厚度1mm,粘胶片材质厚度0.2mm。
9.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进行的植物病菌孢子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安置在有目标作物病害发生的田间,每亩可放置10-15个监测装置。(2)根据实际需要,安置监测装置时,使固定罩分别处于作物的不同高度,每隔一定时间,定点定时取出固定罩中的粘胶片,分别将中层板顶部和塑料内环上的四个不同方位的粘胶片放入收集盒内,使粘胶片的正面朝上或朝外,粘胶片一端用透明胶加强固定。(3)将收集盒带回室内,取出粘胶片,置于载玻片上,在100倍或400倍下镜检粘胶片正面小方格内目标病菌孢子数量,计算每平方厘米粘胶片面积内的孢子数。
CN201910909321.6A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Active CN1104680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9321.6A CN110468041B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9321.6A CN110468041B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68041A CN110468041A (zh) 2019-11-19
CN110468041B true CN110468041B (zh) 2024-04-30

Family

ID=68516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09321.6A Active CN110468041B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680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69812A (zh) * 2020-02-14 2020-06-12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采集装置
CN113280706B (zh) * 2021-03-22 2022-07-26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式地被苗平方棵数测量尺及使用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17002A1 (de) * 1982-05-06 1983-11-10 Merck Patent Gmbh, 6100 Darmstadt Bioindikator
CN201990673U (zh) * 2011-01-19 2011-09-28 河北农业大学 锈病孢子采集盒
CN201990674U (zh) * 2010-12-24 2011-09-28 鹤壁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定量风流孢子捕捉仪
KR20120090289A (ko) * 2011-02-07 2012-08-17 대한민국(농촌진흥청장) 간이형 곰팡이균 포자 채집장치
CN202799708U (zh) * 2012-12-19 2013-03-20 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 定量风流孢子捕捉仪
CN203440370U (zh) * 2013-09-03 2014-02-19 郑州欧柯奇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固定式孢子捕捉仪
CN103937868A (zh) * 2014-05-06 2014-07-23 新疆艾比湖戈宝麻有限公司 对大田罗布麻锈病进行预测的方法及其专用装置
KR20180097946A (ko) * 2017-02-24 2018-09-03 주식회사 섬진이앤아이티 포자 채집기
CN208446306U (zh) * 2018-04-23 2019-02-01 重庆魔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农业物联网的植物培养装置
CN208472062U (zh) * 2018-06-06 2019-02-05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控制蚕豆气传病害的孢子捕捉装置
CN208964923U (zh) * 2018-08-09 2019-06-11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 一种捕捉锈孢子的模拟叶片
CN210596078U (zh) * 2019-09-25 2020-05-22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17002A1 (de) * 1982-05-06 1983-11-10 Merck Patent Gmbh, 6100 Darmstadt Bioindikator
CN201990674U (zh) * 2010-12-24 2011-09-28 鹤壁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定量风流孢子捕捉仪
CN201990673U (zh) * 2011-01-19 2011-09-28 河北农业大学 锈病孢子采集盒
KR20120090289A (ko) * 2011-02-07 2012-08-17 대한민국(농촌진흥청장) 간이형 곰팡이균 포자 채집장치
CN202799708U (zh) * 2012-12-19 2013-03-20 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 定量风流孢子捕捉仪
CN203440370U (zh) * 2013-09-03 2014-02-19 郑州欧柯奇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固定式孢子捕捉仪
CN103937868A (zh) * 2014-05-06 2014-07-23 新疆艾比湖戈宝麻有限公司 对大田罗布麻锈病进行预测的方法及其专用装置
KR20180097946A (ko) * 2017-02-24 2018-09-03 주식회사 섬진이앤아이티 포자 채집기
CN208446306U (zh) * 2018-04-23 2019-02-01 重庆魔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农业物联网的植物培养装置
CN208472062U (zh) * 2018-06-06 2019-02-05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控制蚕豆气传病害的孢子捕捉装置
CN208964923U (zh) * 2018-08-09 2019-06-11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 一种捕捉锈孢子的模拟叶片
CN210596078U (zh) * 2019-09-25 2020-05-22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玉米和马铃薯间作种植对病菌孢子量影响研究;姜开梅;;农业科技通讯(第06期);第204-20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68041A (zh) 2019-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68041B (zh) 一种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Lacey The aerobiology of conidial fungi
Calderón et al. Influence of urban climate upon distribution of airborne Deuteromycete spore concentrations in Mexico City
WO2010032676A1 (ja) 両面吸着構造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展示・掲示装置、集塵装置、及び植物育成装置
Grinn-Gofroń Airborne Aspergillus and Penicillium in the atmosphere of Szczecin,(Poland)(2004–2009)
Khattab et al. Effect of sampling height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airborne fungal spores
Charoenkit et al. Plant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otential for living walls to reduce temperatures and sequester carbon
CN210596078U (zh) 一种植物病菌孢子监测装置
Barrass et al. Aerial dispersal of first-and second-instar longtailed mealybug, Pseudococcus longispinus (Targioni Tozzetti)(Pseudococcidae: Hemiptera)
Gallup et al. Indoor mold spore exposure: characteristics of 127 homes in southern California with endogenous mold problems
CN107278526B (zh) 一种风力传播的湿地植物种子收获装置及方法
CN113960699A (zh) 一种田间旱涝急转等级判别方法
Isikwue et al. Correlation of evapotranspiration with climatic parameters in some selected cities in Nigeria
Kramer et al. Kansas aeromycology XIII: Diurnal studies 1959–60
CN108873745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机器人林业管理系统
Baker et al. Vietnam’s central highlands’ upland agriculture under pressure because of the looming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focus on Robusta coffee
Abd El-Wahed et al. Estimating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using modified Blaney-Criddle equation in arid region
Maldonado-Ramirez Aerobiology of the wheat scab fungus, Gibberella zeae: Discharge, atmospheric dispersal, and deposition of ascospores
CN108829047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机器人农业管理系统
Čereković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crop coefficients for tomato crop grown in a Mediterranean climate
Smith et al. Disturbance of pasture herbage and spore dispersal of Pithomyces chartarum (Berk. & Curt.) MB Ellis
JP6712795B2 (ja) 藻類の培養方法
Mahindapala Epidemiology of maize rust, Puccinia sorghi
Magyar Aeromycological aspects of mycotechnology
CN205727591U (zh) 一种山区林地轮牧拼接鸡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