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64179B - 可伸缩式容器 - Google Patents

可伸缩式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64179B
CN110464179B CN201811110586.1A CN201811110586A CN110464179B CN 110464179 B CN110464179 B CN 110464179B CN 201811110586 A CN201811110586 A CN 201811110586A CN 110464179 B CN110464179 B CN 1104641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ar
cup body
outer cup
sleeve ring
clamp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1058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64179A (zh
Inventor
郑光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US17/054,42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20230146064A1/en
Priority to EP19799171.4A priority patent/EP3815583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9/085634 priority patent/WO201921456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464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641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641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641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FTRAVELLING OR CAMP EQUIPMENT: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00Travelling or camp articles;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16Water-bottles; Mess-tins; Cups
    • A45F3/20Water-bottles; Mess-tins; Cups of flexible material; Collapsible or stackable cu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19/00Table service
    • A47G19/22Drinking vessels or saucers used for table service
    • A47G19/2205Drinking glasses or 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19/00Table service
    • A47G19/22Drinking vessels or saucers used for table service
    • A47G19/2288Drinking vessels or saucers used for table service with means for keeping liquid cool or ho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FTRAVELLING OR CAMP EQUIPMENT: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00Travelling or camp articles;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16Water-bottles; Mess-tins; Cups
    • A45F3/20Water-bottles; Mess-tins; Cups of flexible material; Collapsible or stackable cups
    • A45F2003/205Collapsible or foldable cu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19/00Table service
    • A47G19/22Drinking vessels or saucers used for table service
    • A47G2019/2277Drinking vessels or saucers used for table service collapsible

Landscapes

  • Table Devices Or Equipment (AREA)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伸缩式容器,包括由软性防水材料制成的内杯体、可伸缩高度的外杯体、以及使内杯体可拆卸地安装于外杯体中的套接组件,其中,外杯体的杯身高度可拉伸或缩小以便于携带,而内杯体为可拆卸方式,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并保持使用卫生,尤其适合外出人群使用。

Description

可伸缩式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容器,尤指一种可伸缩式容器。
背景技术
在现今的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们会外出出差或旅游,而在外出途中,水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正常的水杯会由于体积较大、占据较多空间而不易于人们外出携带。
有鉴于此,业界厂商发明了一种可以伸缩的水杯,其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然而,目前市场上贩卖的可伸缩式杯体不具有可替换的内胆,由于在外出过程中并不具有可随时清洗杯体的条件,且当饮用不同类型的饮料时,由于之前所盛放的饮料仍会部分地残留在杯体内而无法实时清洗,因此,容易出现不同饮料相互混杂的情况而影响饮用口感。再者,若含有糖分的饮料残留在杯体内而没有实时清洗时,也容易滋生细菌。另外,由于现有的可伸缩式杯体大都为单层的杯身设计,保温效果也较差。
综上所述,如何设计一种便于外出携带,且可确保使用卫生,亦具有保温功能的容器,即为本申请待解决的技术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先前技术的种种问题,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伸缩式容器,便于外出携带使用。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伸缩式容器,具有使用卫生的优点。
本申请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伸缩式容器,具有保温的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可伸缩式容器,为包括:一内杯体,所述内杯体具有一内杯杯缘以及一内杯杯身,其中,所述内杯杯身由软性的防水材料所制成,所述内杯杯身具有一内杯杯壁与一内杯杯底;一外杯体,所述外杯体具有一外杯杯缘以及一外杯杯身,其中,所述外杯杯身可伸缩高度,且所述内杯杯身可置入所述外杯杯身,所述外杯杯身具有一外杯杯底,所述内杯杯底的厚度大于所述内杯杯壁的厚度,所述内杯杯底设有一第一结合件,且所述外杯杯底设有一第二结合件,藉由所述第一结合件与所述第二结合件的结合,以使所述内杯杯底定位于所述外杯杯底上;以及一套接组件,所述套接组件用于分别套接所述内杯杯缘与所述外杯杯缘,而可拆卸地结合所述内杯杯缘与所述外杯杯缘,以使所述内杯体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外杯体中。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伸缩式容器,其中更新指令包含有通用型输入输出引脚参数、集成电路总线参数以及更新档案地址。
较佳地,于上述可伸缩式容器中,所述套接组件还包括:一第一套接件,其具有一第一套接部;以及一第二套接件,其具有一第二套接部与一翼部;其中,令所述第一套接部与所述第二套接部相互套合,以将所述第一套接件套接至所述第二套接件上,而令所述内杯杯缘卡合于所述第一套接部与所述第二套接部之间,还令所述第二套接件的所述翼部挂设于所述外杯体的外杯杯缘上。
较佳地,于上述可伸缩式容器中,所述外杯杯身还包括:一第一套环,所述第一套环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一第一下卡合结构;至少一第二套环,所述第二套环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第二上卡合结构和至少一第二下卡合结构;以及一第三套环,所述第三套环的上端设置有至少一第三上卡合结构;其中,所述外杯杯底固定于所述第三套环的底部以形成腔体,所述第一套环、所述第二套环与所述第三套环为依序套接在一起;当所述外杯杯身处于一高度拉伸状态时,可令所述第二套环相对于所述第一套环朝一第一方向转动,使所述第一套环的第一下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套环的第二上卡合结构相互卡合,或者,令所述第三套环相对于所述第二套环朝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使所述第二套环的第二下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三套环的第三上卡合结构相互卡合,从而维持所述外杯杯身处于所述高度拉伸状态;可令所述第二套环相对于所述第一套环朝相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转动,以解除所述第一套环的第一下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套环的第二上卡合结构的相互卡合,或者,令所述第三套环相对于所述第二套环朝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以解除所述第二套环的第二下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三套环的第三上卡合结构的相互卡合,从而解除所述外杯杯身处于所述高度拉伸状态。
较佳地,于上述可伸缩式容器中,还包括当所述外杯杯身处于一高度缩小状态时,可令所述第二套环相对于所述第一套环朝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使所述第一套环的第一下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套环的第二下卡合结构相互卡合,或者,令所述第三套环相对于所述第二套环朝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使所述第二套环的第二上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三套环的第三上卡合结构相互卡合,从而维持所述外杯杯身处于所述高度缩小状态;可令所述第二套环相对于所述第一套环朝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以解除所述第一套环的第一下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套环的第二下卡合结构的相互卡合,或者,令所述第三套环相对于所述第二套环朝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以解除所述第二套环的第二上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三套环的第三上卡合结构的相互卡合,从而解除所述外杯杯身处于所述高度缩小状态。
较佳地,于上述可伸缩式容器中,所述第一下卡合结构中设有一第一滚轮与一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一滚轮为可滚动而引导所述第二套环相对所述第一套环移动,所述第一卡合部为可卡合所述第一滚轮而限制所述第一滚轮的滚动,当所述第二套环相对于所述第一套环朝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时,可令所述第一下卡合结构中的所述第一滚轮移动而受到所述第一卡合部的卡合,而完成所述第一套环的第一下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套环的第二上卡合结构相互卡合,当所述第二套环相对于所述第一套环朝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可令所述第一下卡合结构中的所述第一滚轮移动而解除受到所述第一卡合部的卡合,而解除所述第一套环的第一下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套环的第二上卡合结构相互卡合;所述第二下卡合结构中设有一第二滚轮与一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滚轮为可滚动而引导所述第三套环相对所述第二套环移动,所述第二卡合部为可卡合所述第二滚轮而限制所述第二滚轮的滚动,当所述第三套环相对于所述第二套环朝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时,可令所述第二下卡合结构中的所述第二滚轮移动而受到所述第二卡合部的卡合,而完成所述第二套环的第二下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三套环的第三上卡合结构相互卡合,当所述第三套环相对于所述第二套环朝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可令所述第二下卡合结构中的所述第二滚轮移动而解除受到所述第二卡合部的卡合,而解除所述第二套环的第二下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三套环的第三上卡合结构相互卡合。
较佳地,于上述可伸缩式容器中,所述第一套环的上端还设置有一第一上卡合结构,所述第二上卡合结构具有一第一套环上卡合部与一第三套环上卡合部,且其中:当所述外杯杯身处于一高度缩小状态时,可令所述第二套环相对于所述第一套环朝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使所述第一套环的第一上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上卡合结构的第一套环上卡合部相互卡合,或者,令所述第三套环相对于所述第二套环朝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使所述第二上卡合结构的第三套环上卡合部与所述第三套环的第三上卡合结构相互卡合,从而维持所述外杯杯身处于所述高度缩小状态;可令所述第二套环相对于所述第一套环朝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以解除所述第一套环的第一上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上卡合结构的第一套环上卡合部的相互卡合,或者,令所述第三套环相对于所述第二套环朝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以解除所述第二上卡合结构的第三套环上卡合部与所述第三套环的第三上卡合结构的相互卡合,从而解除所述外杯杯身处于所述高度缩小状态。
较佳地,于上述可伸缩式容器中,所述外杯杯身还包括:一第一套环,所述第一套环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一第一下卡合件;至少一第二套环,所述第二套环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一第二下卡合件;以及一第三套环;其中,所述外杯杯底固定于所述第三套环的底部以形成腔体;所述第一套环、第二套环与所述第三套环为依序套接在一起;当所述外杯杯身处于一高度拉伸状态时,可令所述第一套环朝远离所述第二套环的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一下卡合件抵顶于所述第二套环的侧壁上端,而使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第二套环相互卡合,或者,令所述第二套环朝远离所述第三套环的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二下卡合件抵顶于所述第三套环的侧壁上端,而使所述第二套环与所述第三套环相互卡合,从而维持所述外杯杯身处于所述高度拉伸状态;可令所述第一套环朝接近所述第二套环的方向移动,以解除所述第一下卡合件抵顶于所述第二套环的侧壁上端的状态,而解除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第二套环的相互卡合,或者,令所述第二套环朝接近所述第三套环的方向移动,以解除所述第二下卡合件抵顶于所述第三套环的侧壁上端的状态,而解除所述第二套环与所述第三套环的相互卡合,从而解除所述外杯杯身处于所述高度拉伸状态。
较佳地,于上述可伸缩式容器中,所述第一套环的上端还设置有一第一上卡合件;以及所述第二套环的上端还设置有一第二上卡合件;其中,当所述外杯杯身处于一高度缩小状态时,可令所述第一套环朝接近所述第二套环的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一套环的第一上卡合件抵顶于所述第二套环的侧壁上端,或者,令所述第二套环朝接近所述第三套环的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二套环的第二上卡合件抵顶于所述第三套环的侧壁上端,从而维持所述外杯杯身处于所述高度缩小状态;可令所述第一套环朝远离所述第二套环的方向移动,以解除所述第一套环的第一上卡合件抵顶于所述第二套环的侧壁上端的状态,或者,令所述第二套环朝远离所述第三套环的方向移动,以解除所述第二套环的第二上卡合件抵顶于所述第三套环的侧壁上端的状态,从而解除所述外杯杯身处于所述高度缩小状态。
较佳地,于上述可伸缩式容器中,所述外杯杯身还包括:一第一套环;至少一第二套环,所述第二套环的上端设置有至少一第二上卡合结构;以及一第三套环,所述第三套环的上端设置有至少一第三上卡合结构;其中,所述外杯杯底固定于所述第三套环的底部以形成腔体,所述第一套环、所述第二套环与所述第三套环为依序套接在一起;当所述外杯杯身处于一高度拉伸状态时,可令所述第一套环朝远离所述第二套环的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二上卡合结构抵顶于所述第一套环的侧壁下端,而使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第二套环相互卡合,或者,令所述第二套环朝远离所述第三套环的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三上卡合结构抵顶于所述第二套环的侧壁下端,而使所述第二套环与所述第三套环相互卡合,从而维持所述外杯杯身处于所述高度拉伸状态;可令所述第一套环朝接近所述第二套环的方向移动,以解除所述第二上卡合结构抵顶于所述第一套环的侧壁下端的状态,而解除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第二套环的相互卡合,或者,令所述第二套环朝接近所述第三套环的方向移动,以解除所述第三上卡合结构抵顶于所述第二套环的侧壁下端的状态,而解除所述第三套环与所述第二套环的相互卡合,从而解除所述外杯杯身处于所述高度拉伸状态。
较佳地,于上述可伸缩式容器中,当所述外杯杯身处于一高度缩小状态时,可令所述第一套环朝接近所述第二套环的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二套环的第二上卡合结构抵顶于所述第一套环的侧壁上端,或者,令所述第二套环朝接近所述第三套环的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三套环的第三上卡合结构抵顶于所述第二套环的侧壁上端,从而维持所述外杯杯身处于所述高度缩小状态;可令所述第一套环朝远离所述第二套环的方向移动,以解除所述第二套环的第二上卡合结构抵顶于所述第一套环的侧壁上端的状态,或者,令所述第二套环朝远离所述第三套环的方向移动,以解除所述第三套环的第三上卡合结构抵顶于所述第二套环的侧壁上端的状态,从而解除所述外杯杯身处于所述高度缩小状态。
本申请还提供另一种可伸缩式容器,包括一内杯体以及一外杯体,所述内杯体具有一内杯杯缘以及一内杯杯身,其中,所述内杯杯身由软性的防水材料所制成,所述内杯杯身具有一内杯杯壁与一内杯杯底,所述内杯杯底的厚度大于所述内杯杯壁的厚度;所述外杯体具有一外杯杯缘以及一外杯杯身,其中,所述外杯杯身可伸缩高度,且所述内杯杯身可置入所述外杯杯身,所述外杯杯身具有一外杯杯底,所述内杯杯底的厚度大于所述内杯杯壁的厚度,所述内杯杯底设有一第一结合件,且所述外杯杯底设有一第二结合件,藉由所述第一结合件与所述第二结合件的结合,以使所述内杯杯底定位于所述外杯杯底上,所述外杯杯身还包括:一第一套环,所述第一套环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一第一下卡合结构;至少一第二套环,所述第二套环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第二上卡合结构和至少一第二下卡合结构;以及一第三套环,所述第三套环的上端设置有至少一第三上卡合结构;其中,所述外杯杯底固定于所述第三套环的底部以形成腔体,所述第一套环、第二套环与所述第三套环为依序套接在一起,且所述内杯杯缘为可拆卸地套接所述第一套环,以使所述内杯体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外杯体中,其中,当所述外杯杯身处于一高度拉伸状态时,可使所述第一套环朝远离所述第二套环的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一下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上卡合结构相互卡合,而使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第二套环相互卡合,或者,令所述第二套环朝远离所述第三套环的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二下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三上卡合结构相互卡合,而使所述第二套环与所述第三套环相互卡合,从而维持所述外杯杯身处于所述高度拉伸状态;可令所述第一套环朝接近所述第二套环的方向移动,以解除所述第一下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上卡合结构的相互卡合状态,而解除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第二套环的相互卡合,或者,令所述第二套环朝接近所述第三套环的方向移动,以解除所述第二下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三上卡合结构的相互卡合状态,而解除所述第二套环与所述第三套环的相互卡合,从而解除所述外杯杯身处于所述高度拉伸状态;且其中:
所述第一下卡合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环下端的内侧壁上的一第一下引导部与一第一下限定部,所述第二上卡合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环上端的外侧壁上的一第二上引导部与一第二上限定部,其中,所述第一下引导部与所述第二上引导部相配合,以引导所述第一套环朝接近所述第二套环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下限定部与所述第二上限定部相配合,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套环朝远离所述第二套环的方向移动时的最大移动距离,以防止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第二套环相互分离;以及
所述第二下卡合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环下端的内侧壁上的一第二下引导部与一第二下限定部,所述第三上卡合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套环上端的外侧壁上的一第三上引导部与一第三上限定部,其中,所述第二下引导部与所述第三上引导部相配合,以引导所述第二套环朝接近所述第三套环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下限定部与所述第三上限定部相配合,用于限定所述第二套环朝远离所述第三套环的方向移动时的最大移动距离,以防止所述第二套环与所述第三套环相互分离。
较佳地,于上述可伸缩式容器中,所述第一套环的上端还设置有至少一第一上卡合结构,当所述外杯杯身处于一高度缩小状态时,可令所述第一套环朝接近所述第二套环的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一上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上卡合结构相互卡合,或者令所述第二套环朝接近所述第三套环的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二上卡合结构同时与所述第三上卡合结构相互卡合,从而维持所述外杯杯身处于所述高度缩小状态;可令所述第一套环朝远离所述第二套环的方向移动,以解除所述第一上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上卡合结构的相互卡合状态,且令所述第二套环朝远离所述第三套环的方向移动,以解除所述第二上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三上卡合结构的相互卡合状态,从而解除所述外杯杯身处于所述高度缩小状态。
较佳地,于上述可伸缩式容器中,所述第一套环的上端还具有一第一内侧上限定部,所述第二套环的上端还具有一第二内侧上限定部与一第二外侧上限定部,所述第三套环的上端还具有一第三外侧上限定部,其中,当所述外杯杯身处于所述高度缩小状态时,所述第一内侧上限定部与所述第二外侧上限定部相配合,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套环朝接近所述第二套环的方向移动时的最大移动距离,以防止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第二套环相互分离,且所述第二内侧上限定部与所述第三外侧上限定部相配合,用于限定所述第二套环朝接近所述第三套环的方向移动时的最大移动距离,以防止所述第二套环与所述第三套环相互分离。
较佳地,于上述可伸缩式容器中,所述外杯杯底设有一施力件,俾供施力而带动所述第三套环相对所述第二套环移动。
较佳地,于上述可伸缩式容器中,所述第一上卡合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环上端的内侧壁上的一第一内侧上引导部,其与所述第二上引导部相配合,以引导所述第一套环朝远离所述第二套环的方向移动;以及所述第二上卡合结构复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环上端的内侧壁上的一第二内侧上引导部,其与所述第三上引导部相配合,以引导所述第二套环朝远离所述第三套环的方向移动。
较佳地,于上述可伸缩式容器中,当所述外杯杯身处于所述高度拉伸状态时,所述外杯杯身与所述内杯杯身之间具有一阻隔空间,所述阻隔空间为用于阻隔所述外杯杯身与所述内杯杯身两者。
较佳地,于上述可伸缩式容器中,所述可伸缩式容器还包括:一套接组件,所述套接组件为结合所述内杯杯缘,用于套接所述外杯杯缘,而可拆卸地结合所述外杯杯缘,以使所述内杯体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外杯体中。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可伸缩式容器,所述可伸缩式容器为包括:一内杯体,所述内杯体具有一内杯杯缘以及一内杯杯身,其中,所述内杯杯身由软性的防水材料所制成,所述内杯杯身具有一内杯杯壁与一内杯杯底;一外杯体,所述外杯体具有一外杯杯缘以及一外杯杯身,其中,所述外杯杯身可伸缩高度,且所述内杯杯身可置入所述外杯杯身,所述外杯杯身具有一外杯杯底,所述内杯杯底的厚度大于所述内杯杯壁的厚度,所述内杯杯底设有一第一结合件,且所述外杯杯底设有一第二结合件,藉由所述第一结合件与所述第二结合件的结合,以使所述内杯杯底定位于所述外杯杯底上;以及一套接组件,所述套接组件为结合所述内杯杯缘,用于套接所述外杯杯缘,而可拆卸地结合所述外杯杯缘,以使所述内杯体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外杯体中。
再者,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可伸缩式容器,所述可伸缩式容器为包括:一内杯体,所述内杯体具有一内杯杯缘以及一内杯杯身,其中,所述内杯杯身由软性的防水材料所制成,所述内杯杯身具有一内杯杯壁与一内杯杯底;一外杯体,所述外杯体具有一外杯杯缘以及一外杯杯身,其中,所述外杯杯身可伸缩高度,且所述内杯杯身可置入所述外杯杯身,所述外杯杯身具有一外杯杯底,所述内杯杯底的厚度大于所述内杯杯壁的厚度,所述内杯杯底设有一第一结合件,且所述外杯杯底设有一第二结合件,藉由所述第一结合件与所述第二结合件的结合,以使所述内杯杯底定位于所述外杯杯底上;以及一套接组件,所述套接组件为结合所述外杯杯缘,用于套接所述内杯杯缘,而可拆卸地结合所述内杯杯缘,以使所述内杯体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外杯体中。
较佳地,于上述可伸缩式容器中,所述内杯杯身的上部分设置有至少一补强肋,用于提供结构补强而使所述内杯杯身的上部分受力不易溃缩。
较佳地,于上述可伸缩式容器中,所述第一结合件与所述第二结合件为通过扣接或磁吸的方式而完成结合。
较佳地,于上述可伸缩式容器中,所述第一结合件与所述第二结合件为分别具有卡接结构,使所述内杯杯底定位于所述外杯杯底上时,所述内杯杯底无法相对所述外杯杯底转动;所述内杯杯缘与所述外杯杯缘的结构配合,以令所述第一结合件与所述第二结合件结合;所述外杯杯身具有识别标志,俾识别所述内杯杯身相对所述外杯杯身转动的程度。
较佳地,于上述可伸缩式容器中,所述第一结合件或所述第二结合件具有轴承结构,使所述内杯杯底定位于所述外杯杯底上时,所述内杯杯底可相对所述外杯杯底转动,所述第一结合件与所述第二结合件之间为存在间隙。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可伸缩式容器通过由软性防水材料制成的内杯杯身以及可伸缩的外杯杯身的结构设计,不仅可方便外出携带使用,更具有使用卫生的优点。
再者,通过双层杯身的结构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容器的外杯杯身与内杯杯身之间为形成有阻隔空间,因此,可提供较佳的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显示为本申请的可伸缩式容器处于高度拉伸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B显示为图1A之可伸缩式容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A显示为本申请的可伸缩式容器处于高度缩小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B显示为图2A的可伸缩式容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申请的套接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图3的套接组件与内杯体组合后的侧视示意图;
图5显示为图3中完成组合后的内杯体安装于外杯体中的示意图;
图6A及图6B显示为本申请的可伸缩式容器的杯盖与套接组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所示的处于高度拉伸状态时的外杯杯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所示的处于高度缩小状态时的外杯杯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显示为图7或图8中的第一套环、第二套环、与第三套环之间的卡合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所示的处于高度拉伸状态时的外杯杯身的结构示意图(处于卡合状态);
图11至图12为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所示的外杯杯身的第一、第二或第三套环之间的处于非卡合状态时的不同实施例示意图;
图13为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所示的处于高度缩小状态时的外杯杯身的结构示意图(处于卡合状态);
图14为根据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所示的处于高度拉伸状态时的外杯杯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根据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所示的处于缩小状态时的外杯杯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根据本申请的第四实施例所示的处于高度拉伸状态时的外杯杯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根据本申请的第四实施例所示的处于缩小状态时的外杯杯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18及图18-1显示为本申请的可伸缩式容器的处于拉伸状态与缩小状态的另一实施例侧视图;
图19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可伸缩式容器处于高度拉伸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之可伸缩式容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1、图21-1至图21-3为根据本申请的第五实施例所示的处于高度拉伸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根据本申请的第五实施例所示的处于缩小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3为根据本申请的第六实施例所示的处于高度拉伸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可伸缩式容器
11 内杯体
111 内杯杯缘
112 内杯杯身
1121 第一结合件
113 内杯杯壁
114 内杯杯底
12 外杯体
121 外杯杯缘
122 外杯杯身
13 套接组件
131 第一套接件
1311 第一套接部
1312 杯盖套合部
132 第二套接件
1321 第二套接部
1322 翼部
14 杯盖
15 补强肋
21 第一套环
211 第一下卡合结构
212 第一滚轮
213 第一卡合部
214 第一上卡合结构
22 第二套环
221 第二上卡合结构
222 第一套环上卡合部
223 第三套环上卡合部
224 第二下卡合结构
225 第二滚轮
226 第二卡合部
23 第三套环
231 第三上卡合结构
24 外杯杯底
241 第二结合件
31 第一套环
311 第一下卡合件
312 第一上卡合件
32 第二套环
321 第二下卡合件
322 第二上卡合件
33 第三套环
34 外杯杯底
341 第二结合件
41 第一套环
42 第二套环
421 第二上卡合结构
43 第三套环
431 第三上卡合结构
44 外杯杯底
441 第二结合件
51 第一套环
511 第一上卡合结构
512 第一下卡合结构
513 第一下引导部
514 第一下限定部
515 第一内侧上引导部
516 第一内侧上限定部
52 第二套环
521 第二上卡合结构
522 第二下卡合结构
523 第二上引导部
524 第二上限定部
525 第二下引导部
526 第二下限定部
527 第二内侧上引导部
528 第二内侧上限定部
529 第二外侧上限定部
53 第三套环
531 第三上卡合结构
532 第三上引导部
533 第三上限定部
534 第三外侧上限定部
54 外杯杯底
541 第二结合件
542 施力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以下内容将搭配图式,藉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申请的技术内容,熟悉此技术之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之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申请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尤其是,于图式中各个组件的数量关为、比例关为及相对位置仅具示范性用途,并非代表本申请实施的实际状况。
请配合参阅图1A,其中,图1A为本申请的可伸缩式容器处于高度拉伸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申请的可伸缩式容器1主要包括一内杯体11、一外杯体12、以及一套接组件13。
内杯体11具有一内杯杯缘111以及一内杯杯身112(请配合参阅图3),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内杯杯身112由软性的防水材料所制成。另应说明的是,所述软性为指可受力弯折形体的材料特性,于本发明中,举凡可阻隔液体穿过且具有软性形体的材料均可做为本发明内杯杯身112使用的防水材料。
请参阅图4,于本实施例中,内杯杯身112具有一内杯杯壁113与一内杯杯底114,其中,内杯杯底114的厚度大于内杯杯壁113的厚度。
外杯体12具有一外杯杯缘121以及一外杯杯身122(请配合参阅图1B),于本实施例中,外杯杯身122可以按照实际的使用需求而伸缩其高度,内杯杯身112可通过软性变形而置入处于缩小状态或者拉伸状态的外杯杯身122中(请配合参阅图1A、图1B以及图2A、图2B)。再者,本申请的外杯杯身122可通过多种实施方式来伸缩其高度,请容于后续详述。
套接组件13则用于分别套接内杯杯缘111与外杯杯缘121,以可拆卸的方式结合内杯杯缘111与外杯杯缘121,从而使内杯体11可拆卸地安装于外杯体12中。请配合参阅图3,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套接组件13还包括一第一套接件131以及一第二套接件132。其中,第一套接部131上设置有第一套接部1311,第二套接件132上则设置有第二套接部1321与翼部1322,可令第一套接部1311与第二套接部1321相互套合,而将第一套接件131套接至第二套接件132上,且当第一套接件131与第二套接件132处于套合状态时,可令内杯杯缘111卡合于第一套接部1311与第二套接部1321之间(请配合参阅图4),以使内杯体11与套接组件13组合为一体,而后再将第二套接件132的翼部1322挂设于外杯体12的外杯杯缘121上(如图5所示),以使内杯杯身112置于外杯杯身122中,从而完成整体杯体的组合。但应说明的是,套接组件13为可与内杯杯缘111结合为一体。套接组件13为用于套接外杯杯缘121,而可拆卸地结合外杯杯缘121,以使跟套接组件13结合的内杯体11可拆卸地安装于外杯体12中。同理,套接组件13为可与外杯杯缘121结合为一体。套接组件13为用于套接内杯杯缘111,而可拆卸地结合内杯杯缘111,以使内杯体12可拆卸地安装于跟套接组件13结合的外杯体12中。
此外,当外杯杯身122处于高度拉伸状态时,外杯杯身122与内杯杯身112之间具有一阻隔空间,以阻隔外杯杯身122与内杯杯身112两者,从而达到保温的效果。需说明的是,本申请还可进一步将外杯杯身122设计为中空结构,使得组合后的外杯杯身122与内杯杯身112形成双中空结构,从而达到更佳的保温效果。
请配合参阅图6A及图6B,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伸缩式容器1还可包括一杯盖14,其第一套接件13还具有一杯盖套合部1312,杯盖14可套合于杯盖套合部1312上,从而达到较佳的保温效果,亦可阻隔灰尘落入内杯杯身112中,以确保饮用安全。较佳者,可将杯盖14与杯盖套合部1312设计为防水结构,以达到防漏的效果。另外,杯盖14与杯盖套合部1312的其中至少一者可由弹性材料制成,以提高杯盖14套合于杯盖套合部1312上的密合度。
请继续参阅图7,其为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所示的处于高度拉伸状态时的外杯杯身的结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外杯杯身122还包括一第一套环21、至少一第二套环22、一第三套环23、以及一外杯杯底24。其中,第一套环21的下端设置有一第一下卡合结构211,第二套环2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二上卡合结构221和一第二下卡合结构224;第三套环23的上端设置有一第三上卡合结构231,而外杯杯底24固定于第三套环23的底部以形成腔体。第一套环21、第二套环22与第三套环23为依序套接在一起,且其中,第二套环2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为一个或多个,于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套环21、第二套环22、第三套环23的直径为依次缩小,也就是当外杯杯身122呈现拉伸状态时,杯身由上自下逐渐缩小,然并不以此为限,第一套环21、第二套环22、第三套环23的直径也可依次增大,在外杯杯身122呈现拉伸状态时,杯身由上自下逐渐增大。
如图7所示,当外杯杯身122处于高度拉伸状态时(也就是拉伸使用状态时),可令第二套环22相对于第一套环21朝一第一方向转动(于本实施例中,为假设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转动),使第一套环21的第一下卡合结构211与第二套环22的第二上卡合结构221相互卡合,或者,令第三套环23相对于第二套环22朝第一方向转动(即顺时针方向转动),使第二套环22的第二下卡合结构224与第三套环23的第三上卡合结构231相互卡合,从而维持外杯杯身122处于高度拉伸状态。
此外,也可令所述第二套环22相对于第一套环21朝相反于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转动(即逆时针方向转动),以解除第一套环21的第一下卡合结构211与第二套环22的第二上卡合结构221的相互卡合,或者,令第三套环23相对于第二套环22朝第二方向转动(即逆时针方向转动),以解除第二套环22的第二下卡合结构224与第三套环23的第三上卡合结构231的相互卡合,从而解除外杯杯身122处于所述高度拉伸状态。
请配合参阅图8,当外杯杯身122处于一高度缩小状态时(也就是套合未使用状态),可令第二套环22相对于第一套环21朝第一方向转动(即顺时针方向),使第一套环21的第一下卡合结构211与第二套环22的第二下卡合结构224相互卡合,或者,令第三套环23相对于第二套环22朝第一方向转动(即顺时针方向),使第二套环22的第二上卡合结构221与第三套环23的第三上卡合结构231相互卡合,从而维持外杯杯身122处于高度缩小状态(即套合状态);可令第二套环22相对于第一套环21朝第二方向转动(即逆时针方向),以解除第一套环21的第一下卡合结构211与第二套环22的第二下卡合结构224的相互卡合,或者,令第三套环23相对于第二套环22朝第二方向转动(即逆时针方向),以解除第二套环22的第二上卡合结构221与第三套环23的第三上卡合结构231的相互卡合,从而解除外杯杯身122处于高度缩小状态。
于本案的实施例中,第一下卡合结构211与第二下卡合结构224为分别为结构配合的卡合件与卡合槽,同样的,第二套环22的第二上卡合结构221与第三套环23的第三上卡合结构231亦分别为结构配合的卡合件与卡合槽。
请配合参阅图7、图8及图9,于本案的一实施例中,第一下卡合结构211中为设有一第一滚轮212与一第一卡合部213,其中,第一滚轮212为可滚动(上下方向滚动)而引导第二套环22相对第一套环21移动,第一卡合部213为用于卡合第一滚轮212而限制第一滚轮212的滚动(上下方向滚动),其中,当第二套环22相对于第一套环21朝第一方向(即顺时针)转动时,可令第一下卡合结构211中的第一滚轮212移动(例如向右移动)而受到第一卡合部213的卡合,而完成第一套环21的第一下卡合结构211与第二套环22的第二上卡合结构221相互卡合,当第二套环22相对于第一套环21朝所述第二方向(逆时针)转动时,可令第一下卡合结构211中的第一滚轮212移动(例如向左移动)而解除受到第一卡合部213的卡合,以解除第一套环21的第一下卡合结构211与第二套环22的第二上卡合结构221的相互卡合状态;同样的,第二下卡合结构224中亦设有一第二滚轮225与一第二卡合部226,第二滚轮225为可滚动(上下方向滚动)而引导第三套环23相对第二套环22移动,第二卡合部226为可卡合第二滚轮225而限制第二滚轮225的滚动(上下方向滚动),当第三套环23相对于所述第二套环22朝所述第一方向(即顺时针)转动时,可令第二下卡合结构224中的第二滚轮225移动(例如向右移动)而受到第二卡合部226的卡合,而完成第二套环22的第二下卡合结构224与第三套环23的第三上卡合结构231相互卡合,当第三套环23相对于第二套环22朝第二方向转动(即逆时针)时,可令第二下卡合结构224中的第二滚轮225移动(例如向左移动)而解除受到第二卡合部226的卡合,而解除第二套环22的第二下卡合结构224与第三套环23的第三上卡合结构231相互卡合。
请继续参阅图10至图13,其为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所示的外杯杯身的各不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相较于第一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套环21的上端还设置有一第一上卡合结构214,第二上卡合结构221具有一第一套环上卡合部222与一第三套环上卡合部223。其中,第一套环21的第一上卡合结构214与第二上卡合结构221的第一套环上卡合部222为分别为结构配合的卡合件与卡合槽;第二上卡合结构221的第三套环上卡合部223与第三套环23的第三上卡合结构231以分别为结构配合的卡合件与卡合槽。如图10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第二上卡合结构221的第一套环上卡合部222与第三套环23的第三上卡合结构231分别为卡合件,而第一套环21的第一上卡合结构214与第一下卡合结构211、第二套环22的第三套环上卡合部223与第二下卡合结构224均为卡合槽,且其中,第一套环21的第一上卡合结构214与第一下卡合结构211之间具有导槽而互通,俾供第二上卡合结构221的第一套环上卡合部222可以在第一上卡合结构214与第一下卡合结构211之间移动,同样的,第二套环22的第三套环上卡合部223与第二下卡合结构224之间亦具有导槽而互通,俾供第三套环23的第三上卡合结构231可以在第三套环上卡合部223与第二下卡合结构224之间移动。
如图10所示,当外杯杯身122处于高度拉伸状态时(也就是拉伸使用状态时),可令第二套环22相对于第一套环21朝一第一方向转动(顺时针方向转动),使第二上卡合结构221的第一套环上卡合部222(卡合件)卡合于第一套环21的第一下卡合结构211(卡合槽)中,或者,令第三套环23相对于第二套环22朝第一方向转动(即顺时针方向转动),使第三套环23的第三上卡合结构231(卡合件)卡合于第二套环22的第二下卡合结构224(卡合槽)中,从而维持外杯杯身122处于高度拉伸状态。
请参阅图11,当需解除外杯杯身122的高度拉伸状态,可令第二套环22相对于第一套环21朝第二方向转动(即逆时针方向),以解除第二上卡合结构221的第一套环上卡合部222(卡合件)卡合于第一套环21的第一下卡合结构211(卡合槽)中的状态,或者,令第三套环23相对于第二套环22朝第二方向转动(即逆时针方向),以解除第三套环23的第三上卡合结构231(卡合件)卡合于第二套环22的第二下卡合结构224(卡合槽)中的状态。
请参阅图12,在图11所示的状态下,使用者可将第一套环21、第二套环22、第三套环23相互套合,而使第二上卡合结构221的第一套环上卡合部222(卡合件)自第一下卡合结构211向第一上卡合结构214移动,以及使第三套环23的第三上卡合结构231(卡合件)自第二套环22的第二下卡合结构224向第二套环22的第三套环上卡合部223移动。
请继续参阅图13,接续图12的状态,可令第二套环22相对于第一套环21朝所述第一方向(即顺时针)转动,使第一套环21的第一上卡合结构214(卡合槽)与第二上卡合结构221的第一套环上卡合部222(卡合件)相互卡合,或者,令第三套环23相对于第二套环22朝第一方向(顺时针)转动,使第二上卡合结构221的第三套环上卡合部223(卡合槽)与第三套环23的第三上卡合结构231(卡合件)相互卡合,从而维持外杯杯身122处于高度缩小状态。
同样的,当需解除外杯杯身122处于高度缩小状态时,可令第二套环22相对于第一套环21朝所述第二方向(逆时针)转动,以解除第一套环21的第一上卡合结构214与第二上卡合结构221的第一套环上卡合部222的相互卡合,或者,令第三套环23相对于第二套环22朝第二方向转动,以解除第二上卡合结构221的第三套环上卡合部223与第三套环23的第三上卡合结构231相互卡合(即形成图12所示的状态)。
请配合参阅图14及图15,其为根据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所示的外杯杯身的不同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外杯杯身122包括一第一套环31、至少一第二套环32、一第三套环33、以及一外杯杯底34,其中,第一套环31的下端设置有一第一下卡合件311,其上端设置有一第一上卡合件312;第二套环32的下端设置有一第二下卡合件321,其上端设置有一第二上卡合件322;外杯杯底34固定于第三套环33的底部以形成腔体。于第一实施例相似,第一套环31、第二套环32与第三套环33为依序套接在一起,第二套环3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为一个或多个,于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套环31、第二套环32与第三套环33的直径为依次缩小,也就是当外杯杯身122呈现拉伸状态时,杯身由上自下逐渐缩小,然并不以此为限,第一套环31、第二套环32与第三套环33的直径也可依次增大,在外杯杯身122呈现拉伸状态时,杯身由上自下逐渐增大。
请继续参阅图14,当外杯杯身122处于一高度拉伸状态时,可令第一套环31朝远离第二套环32的方向移动,使第一下卡合件311抵顶于第二套环32的侧壁上端,而使第一套环31与第二套环32相互卡合,或者,令第二套环32朝远离第三套环33的方向移动,使第二下卡合件321抵顶于第三套环33的侧壁上端,而使第二套环32与第三套环33相互卡合,从而维持外杯杯身122处于高度拉伸状态。也可令第一套环31朝接近第二套环32的方向移动,以解除第一下卡合件311抵顶于第二套环32的侧壁上端的状态,而解除第一套环31与第二套环32的相互卡合,或者,令第二套环32朝接近第三套环33的方向移动,以解除第二下卡合件321抵顶于第三套环33的侧壁上端的状态,而解除第二套环32与第三套环33的相互卡合,从而解除外杯杯身122处于所述高度拉伸状态。
请继续参阅图15,当外杯杯身122处于一高度缩小状态时,可令第一套环31朝接近第二套环32的方向移动,使第一套环31的第一上卡合件312抵顶于第二套环32的侧壁上端,或者,令第二套环32朝接近第三套环33的方向移动,使第二套环32的第二上卡合件322抵顶于第三套环33的侧壁上端,从而维持外杯杯身122处于高度缩小状态;可令第一套环31朝远离第二套环32的方向移动,以解除第一套环31的第一上卡合件312抵顶于第二套环32的侧壁上端的状态,或者,令第二套环32朝远离第三套环33的方向移动,以解除第二套环32的第二上卡合件322抵顶于所述第三套环33的侧壁上端的状态,从而解除外杯杯身122处于所述高度缩小状态。
请继续参阅图16及17,其为根据本申请的第四实施例所示的外杯杯身的不同状态示意图。本实施例为与第三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为在于卡合结构的设置位置有所不同。具体而言,于本实施例中,外杯杯身122还包括:一第一套环41、至少一第二套环42、一第三套环43、以及一外杯杯底44,其中,第二套环42的上端设置有一第二上卡合结构421;第三套环43的上端设置有一第三上卡合结构431;外杯杯底44固定于第三套环43的底部以形成腔体;其中,第一套环41、第二套环42与第三套环43为依序套接在一起。
如图16所示,当外杯杯身122处于一高度拉伸状态时,可令第一套环41朝远离第二套环42的方向移动,使第二上卡合结构421抵顶于第一套环41的侧壁下端,而使第一套环41与所述第二套环42相互卡合,或者,令第二套环42朝远离第三套环43的方向移动,使第三上卡合结构431抵顶于第二套环42的侧壁下端,而使第二套环42与第三套环43相互卡合,从而维持外杯杯身122处于高度拉伸状态。也可令第一套环41朝接近第二套环42的方向移动,以解除第二上卡合结构421抵顶于第一套环41的侧壁下端的状态,而解除第一套环41与第二套环42的相互卡合,或者,令第二套环42朝接近第三套环43的方向移动,以解除第三上卡合结构431抵顶于第二套环42的侧壁下端的状态,而解除第三套环43与第二套环42的相互卡合,从而解除外杯杯身122处于高度拉伸状态。
请继续参阅图17,当外杯杯身122处于一高度缩小状态时,可令第一套环41朝接近第二套环42的方向移动,使第二套环42的第二上卡合结构421抵顶于第一套环41的侧壁上端,或者,令第二套环42朝接近第三套环43的方向移动,使第三套环43的第三上卡合结构431抵顶于第二套环42的侧壁上端,从而维持外杯杯身122处于所述高度缩小状态;也可令第一套环41朝远离第二套环42的方向移动,以解除第二套环42的第二上卡合结构421抵顶于第一套环41的侧壁上端的状态,或者,令第二套环42朝远离第三套环43的方向移动,以解除第三套环43的第三上卡合结构431抵顶于第二套环42的侧壁上端的状态,从而解除外杯杯身122处于高度缩小状态。
请配合参阅图19至图22,其为根据本申请的第四实施例所示的可伸缩式容器1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可伸缩容器1由内杯体11与外杯体12组成。
内杯体11具有一内杯杯缘111以及一内杯杯身112,于本实施例中,内杯杯身112是由软性的防水材料所制成,内杯杯身112则具有一内杯杯壁113与一内杯杯底114,其内杯杯底114的厚度大于内杯杯壁113的厚度。
外杯体12具有一外杯杯缘121以及一外杯杯身122,外杯杯身122可伸缩高度,且内杯杯身112可置入外杯杯身122。如图20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将内杯杯缘111外翻两次以卡于外杯杯缘121上,以防止脱落。
此外,如图20及图22所示,于较佳实施例中,内杯杯身112的上部分还可设置至少一补强肋15,其用于提供结构补强,以使内杯杯身112的上部分当受力时,不易溃缩。
于另一实施例中,外杯杯底54上还可设置一施力件542,俾供使用者施力而带动第三套环53相对第二套环52移动。
请继续参阅图21、图21-1至图21-3,本实施例的外杯杯身122还包括有一第一套环51、至少一第二套环52、一第三套环53、与一外杯杯底54。第一套环5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第一上卡合结构511和至少一第一下卡合结构512;第二套环5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第二上卡合结构521和至少一第二下卡合结构522;第三套环53的上端设置有至少一第三上卡合结构531;外杯杯底54固定于第三套环53的底部以形成腔体。
其中,第一套环51、第二套环52与第三套环53可依序套接在一起,且内杯杯缘111可拆卸地套接于第一套环51上,以使内杯体11可拆卸地安装于外杯体12中,具体而言,当外杯杯身122处于一高度拉伸状态时,可使第一套环51朝远离第二套环52的方向移动,使第一下卡合结构512与第二上卡合结构521相互卡合,而使第一套环51与第二套环52相互卡合,或者,令第二套环52朝远离第三套环53的方向移动,使第二下卡合结构522与第三上卡合结构531相互卡合,而使第二套环52与第三套环53相互卡合,从而维持外杯杯身122处于高度拉伸状态;可令第一套环51朝接近第二套环52的方向移动,以解除第一下卡合结构512与第二上卡合结构521的相互卡合状态,而解除第一套环51与第二套环52的相互卡合,或者,令第二套环52朝接近第三套环53的方向移动,以解除第二下卡合结构522与第三上卡合结构531的相互卡合状态,而解除第二套环52与第三套环53的相互卡合,从而解除外杯杯身122处于所述高度拉伸状态。
当外杯杯身122处于一高度缩小状态时,可令第一套环51朝接近第二套环52的方向移动,使第一上卡合结构511与第二上卡合结构521相互卡合,或者令第二套环52朝接近第三套环53的方向移动,使第二上卡合结构521同时与第三上卡合结构531相互卡合,从而维持外杯杯身122处于所述高度缩小状态。具体而言,请参阅图22,所述第一套环51的上端还具有一第一内侧上限定部516,所述第二套环52的上端还具有一第二内侧上限定部528与一第二外侧上限定部529,所述第三套环53的上端还具有一第三外侧上限定部534,其中,当所述外杯杯身122处于所述高度缩小状态时,所述第一内侧上限定部516抵接所述第二外侧上限定部529,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套环51朝接近所述第二套环52的方向移动时的最大移动距离,以防止所述第一套环51与所述第二套环52相互分离,且所述第二内侧上限定部528抵接所述第三外侧上限定部534,以令所述外杯杯身122维持于所述高度缩小状态,用于限定所述第二套环22朝接近所述第三套环23的方向移动时的最大移动距离,以防止所述第二套环22与所述第三套环23相互分离。
当外杯杯身122处于一高度缩小状态时,可令第一套环51朝远离第二套环52的方向移动,以解除第一上卡合结构511与第二上卡合结构521的相互卡合状态,且令第二套环52朝远离第三套环53的方向移动,以解除第二上卡合结构521与第三上卡合结构531的相互卡合状态,从而解除外杯杯身122处于高度缩小状态。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下卡合结构512包括设置于第一套环51下端的内侧壁上的一第一下引导部513与一第一下限定部514,第二上卡合结构521包括设置于第二套环52上端的外侧壁上的一第二上引导部523与一第二上限定部524,其中,第一下引导部513与第二上引导部523相配合,以引导第一套环51朝接近第二套环52的方向移动,第一下限定部514与第二上限定部524相配合,用于限定第一套环51朝远离第二套环52的方向移动时的最大移动距离,以防止第一套环51与第二套环52相互分离。
第二下卡合结构522包括设置于第二套环52下端的内侧壁上的一第二下引导部525与一第二下限定部526,第三上卡合结构531包括设置于第三套环53上端的外侧壁上的一第三上引导部532与一第三上限定部533,其中,第二下引导部525与第三上引导部532相配合,以引导第二套环52朝接近第三套环53的方向移动,第二下限定部526与第三上限定部533相配合,用于限定第二套环52朝远离第三套环53的方向移动时的最大移动距离,以防止第二套环52与第三套环53相互分离。
此外,第一上卡合结构511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套环51上端的内侧壁上的一第一内侧上引导部515,其与第二上引导部523相配合,以引导第一套环51朝远离第二套环52的方向移动;第二上卡合结构521复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环52上端的内侧壁上的一第二内侧上引导部527,其与第三上引导部532相配合,以引导第二套环52朝远离第三套环53的方向移动。
再者,请参阅图18及图18-1,为了达到更佳的使用效果,于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于内杯杯底114设有第一结合件1121,且外杯杯身122的外杯杯底24/34/44/54设有第二结合件241/341/441/541,俾当外杯杯身122处于高度拉伸状态时,可藉由第一结合件1121与第二结合件241/341/441/541的结合,以使内杯杯身112的底部定位于外杯杯身122的外杯杯底24/34/44/54上。另应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结合件1121与第二结合件241/341/441/541可为彼此配合的磁吸件或扣接件,以通过扣接或磁吸的方式而完成结合。
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结合件1121与第二结合件241/341/441/541可分别具有卡接结构,使内杯杯底114定位于外杯杯底24/34/44/54上时,内杯杯底114无法相对外杯杯底24/34/44/54转动,同时,藉由内杯杯缘111与外杯杯缘121的结构配合,以令第一结合件1121与第二结合件241/341/441/541结合。于另一实施例中,在外杯杯身122上还可设置识别标志,以供识别内杯杯身112相对外杯杯身122转动的程度。
于又一实施例中,内杯杯底114与外杯杯底24/34/44/54之间为存在间隙(如图21、图21-1及图22所示),且由于内杯杯底114与外杯杯底24/34/44/54之间存在间隙而可减少热量传递途径,以增加本申请的可伸缩式容器的保温效果。
再者,如图23所示,第一结合件1121或第二结合件241/341/441/541具有轴承结构,使内杯杯底114定位于外杯杯底24/34/44/54上时,内杯杯底114可相对外杯杯底24/34/44/54转动,以符合使用需求。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可伸缩式容器为藉由软性防水材料制成的内杯体与可伸缩的外杯体的设计,以便于使用者外出携带使用,且内杯体为为可拆卸地组合至外杯体上,因此,具有使用卫生的优点,再者,当杯身处于拉伸状态时,外杯杯身与内杯杯身之间为形成有阻隔空间,因此,可提供较佳的保温效果。再者,本申请的外杯体为可选择由硬质材料制成,以在外对内杯体提供保护而避免内杯体无故受力变形或损坏。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及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任何熟习此项技术之人士均可在不违背本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与改变。因此,本申请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本申请申请专利范围所列。

Claims (9)

1.一种可伸缩式容器,包括:
一内杯体,所述内杯体具有一内杯杯缘以及一内杯杯身,其中,所述内杯杯身由软性的防水材料所制成,所述内杯杯身具有一内杯杯壁与一内杯杯底;以及
一外杯体,所述外杯体具有一外杯杯缘以及一外杯杯身,其中,所述外杯杯身可伸缩高度,且所述内杯杯身可置入所述外杯杯身,所述外杯杯身具有一外杯杯底,所述内杯杯底的厚度大于所述内杯杯壁的厚度,所述内杯杯底设有一第一结合件,且所述外杯杯底设有一第二结合件,藉由所述第一结合件与所述第二结合件的结合,以使所述内杯杯底定位于所述外杯杯底上,所述外杯杯身还包括:
一第一套环,所述第一套环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一第一下卡合结构;
至少一第二套环,所述第二套环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第二上卡合结构和至少一第二下卡合结构,所述第二套环的厚度由上至下递减;以及
一第三套环,所述第三套环的上端设置有至少一第三上卡合结构;
其中,所述外杯杯底固定于所述第三套环的底部以形成腔体,所述第一套环、第二套环与所述第三套环为依序套接在一起,且所述内杯杯缘为可拆卸地套接所述第一套环,以使所述内杯体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外杯体中;
其中,当所述外杯杯身处于一高度拉伸状态时,可使所述第一套环朝远离所述第二套环的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一下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上卡合结构相互卡合,而使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第二套环相互卡合,或者,令所述第二套环朝远离所述第三套环的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二下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三上卡合结构相互卡合,而使所述第二套环与所述第三套环相互卡合,从而维持所述外杯杯身处于所述高度拉伸状态;可令所述第一套环朝接近所述第二套环的方向移动,以解除所述第一下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上卡合结构的相互卡合状态,而解除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第二套环的相互卡合,或者,令所述第二套环朝接近所述第三套环的方向移动,以解除所述第二下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三上卡合结构的相互卡合状态,而解除所述第二套环与所述第三套环的相互卡合,从而解除所述外杯杯身处于所述高度拉伸状态;且其中:
所述第一下卡合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环下端的内侧壁上的一第一下引导部与一第一下限定部,所述第二上卡合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环上端的外侧壁上的一第二上引导部与一第二上限定部,其中,所述第一下引导部与所述第二上引导部相配合,以引导所述第一套环朝接近所述第二套环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下限定部与所述第二上限定部相配合,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套环朝远离所述第二套环的方向移动时的最大移动距离,以防止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第二套环相互分离;以及
所述第二下卡合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环下端的内侧壁上的一第二下引导部与一第二下限定部,所述第三上卡合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套环上端的外侧壁上的一第三上引导部与一第三上限定部,其中,所述第二下引导部与所述第三上引导部相配合,以引导所述第二套环朝接近所述第三套环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下限定部与所述第三上限定部相配合,用于限定所述第二套环朝远离所述第三套环的方向移动时的最大移动距离,以防止所述第二套环与所述第三套环相互分离;
所述第一套环的上端还设置有至少一第一上卡合结构,当所述外杯杯身处于一高度缩小状态时,可令所述第一套环朝接近所述第二套环的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一上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上卡合结构相互卡合,或者令所述第二套环朝接近所述第三套环的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二上卡合结构同时与所述第三上卡合结构相互卡合,从而维持所述外杯杯身处于所述高度缩小状态;可令所述第一套环朝远离所述第二套环的方向移动,以解除所述第一上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上卡合结构的相互卡合状态,且令所述第二套环朝远离所述第三套环的方向移动,以解除所述第二上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三上卡合结构的相互卡合状态,从而解除所述外杯杯身处于所述高度缩小状态;
所述第一套环的上端还具有一第一内侧上限定部,所述第二套环的上端还具有一第二内侧上限定部与一第二外侧上限定部,所述第三套环的上端还具有一第三外侧上限定部,其中,
当所述外杯杯身处于所述高度缩小状态时,所述第一内侧上限定部与所述第二外侧上限定部相配合,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套环朝接近所述第二套环的方向移动时的最大移动距离,以防止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第二套环相互分离,且所述第二内侧上限定部与所述第三外侧上限定部相配合,用于限定所述第二套环朝接近所述第三套环的方向移动时的最大移动距离,以防止所述第二套环与所述第三套环相互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式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杯杯底设有一施力件,俾供施力而带动所述第三套环相对所述第二套环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式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卡合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环上端的内侧壁上的一第一内侧上引导部,其与所述第二上引导部相配合,以引导所述第一套环朝远离所述第二套环的方向移动;以及
所述第二上卡合结构复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环上端的内侧壁上的一第二内侧上引导部,其与所述第三上引导部相配合,以引导所述第二套环朝远离所述第三套环的方向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式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外杯杯身处于所述高度拉伸状态时,所述外杯杯身与所述内杯杯身之间具有一阻隔空间,所述阻隔空间为用于阻隔所述外杯杯身与所述内杯杯身两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式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式容器还包括:
一套接组件,所述套接组件为结合所述内杯杯缘,用于套接所述外杯杯缘,而可拆卸地结合所述外杯杯缘,以使所述内杯体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外杯体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式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杯杯身的上部分设置有至少一补强肋,用于提供结构补强而使所述内杯杯身的上部分受力不易溃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式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件与所述第二结合件为通过扣接或磁吸的方式而完成结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式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件与所述第二结合件为分别具有卡接结构,使所述内杯杯底定位于所述外杯杯底上时,所述内杯杯底无法相对所述外杯杯底转动;所述内杯杯缘与所述外杯杯缘的结构配合,以令所述第一结合件与所述第二结合件结合;所述外杯杯身具有识别标志,俾识别所述内杯杯身相对所述外杯杯身转动的程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式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件或所述第二结合件具有轴承结构,使所述内杯杯底定位于所述外杯杯底上时,所述内杯杯底可相对所述外杯杯底转动,所述内杯杯底与所述外杯杯底之间为存在间隙。
CN201811110586.1A 2018-05-11 2018-09-21 可伸缩式容器 Active CN1104641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054,426 US20230146064A1 (en) 2018-05-11 2019-05-06 Collapsible container
EP19799171.4A EP3815583A1 (en) 2018-05-11 2019-05-06 Expandable container
PCT/CN2019/085634 WO2019214566A1 (zh) 2018-05-11 2019-05-06 可伸缩式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6936 2018-05-11
CN2018104469365 2018-05-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64179A CN110464179A (zh) 2019-11-19
CN110464179B true CN110464179B (zh) 2021-10-29

Family

ID=68504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10586.1A Active CN110464179B (zh) 2018-05-11 2018-09-21 可伸缩式容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1) EP3815583A1 (zh)
CN (1) CN1104641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2406B (zh) * 2019-12-30 2021-07-01 淨斯人間志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卡合結構之容器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97871Y (zh) * 1994-08-23 1995-05-24 王冰 叠式水杯
JPH0910087A (ja) * 1995-06-29 1997-01-14 Okada Shozo 伸縮するコップ
CN2475320Y (zh) * 2000-12-18 2002-02-06 王维正 扣叠伸缩便携杯
CN202525797U (zh) * 2012-02-09 2012-11-14 韩战峰 一种可伸缩一体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15583A1 (en) 2021-05-05
CN110464179A (zh) 2019-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89989B2 (en) Drink bottle and lid with button release at back of lid
USD828068S1 (en) Collapsible beverage container
US9150335B2 (en) Beverage container system with button release for lid
US8783487B2 (en) Silicone resin container
US8573425B1 (en) Detachable coupling apparatus for midsection of separable bottle
US20210002029A1 (en) Container with grip
CA2810348A1 (en) Food storage container with quick access lid
US9694938B2 (en) Collapsible receptacle
CN110464179B (zh) 可伸缩式容器
USD913640S1 (en) Beverage sleeve for shirt
CN109124239B (zh) 一种双钮杯盖
US20170253380A1 (en) Portable Beverage Container With Robust, Collapsible Handle
KR101712562B1 (ko) 휴대용 옷걸이
US20150053706A1 (en) Grab bar and a container provided therewith
WO2019214566A1 (zh) 可伸缩式容器
KR20150074605A (ko) 접이식 텀블러
TWI695693B (zh) 吸管及餐具
CN204071539U (zh) 新型可折叠杯
CN209628823U (zh) 一种便捷式折叠伞
TWI687351B (zh) 可伸縮式容器
CN212650686U (zh) 一种可两头对接的吸管
CN210582036U (zh) 便携式饮管
AU2018246882A1 (en) Crank-handle assembly
CN209950567U (zh) 一种折叠式抗菌塑料饭盒
CN203222211U (zh) 瓶盖和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