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57812A - 一种复杂目标强电磁散射源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杂目标强电磁散射源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57812A
CN110457812A CN201910729674.8A CN201910729674A CN110457812A CN 110457812 A CN110457812 A CN 110457812A CN 201910729674 A CN201910729674 A CN 201910729674A CN 110457812 A CN110457812 A CN 1104578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grid
field
strong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296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敏杰
刘虎
武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to CN20191072967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578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57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578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60Analysis of geometric attributes
    • G06T7/62Analysis of geometric attributes of area, perimeter, diameter or volum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目标强电磁散射源的识别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采用网格划分方法对目标进行离散,得到目标的面单元和体单元模型;通过相位叠加方法,根据目标各面单元的散射场计算得到目标的散射总场;计算各面单元的散射场在散射总场方向上的分量;获取目标在给定接收方向的投影以及投影的包围盒;根据投影的面积以及各面单元的散射场在散射总场方向上的分量,计算贡献系数;计算各面单元在投影面上覆盖的网格的景深;按照景深最小原则,将景深最小的面单元的贡献系数、景深、被覆盖网格中心对目标表面的坐标存储在该被覆盖网格的信息记录变量上;根据网格贡献系数阈值以及贡献系数,识别电磁散射分布图像中的强电磁散射源。

Description

一种复杂目标强电磁散射源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散射抑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杂目标强电磁散射源的 识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雷达散射截面积(RCS)是衡量目标对雷达的可探测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减 小目标的RCS,实际上就是降低目标被雷达探测的概率或距离,是提高目标 雷达隐身性能的关键。如果能获取目标局部特征对RCS的贡献程度信息,则 可以针对局部特征对目标进行改进,通过抑制局部的RCS贡献,用较小代价 获得显著的RCS减缩收益。通常情况下,目标的RCS反映的是目标整体对电 磁波散射的作用;从数学表达式上看,RCS则可以认为是对目标表面(等效) 电流/磁流散射场的一种积分。尽管目标表面电流/磁流可能是目标上各部分与 电磁波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由于表面电流/磁流直接与位置相关联,并 且是这种复杂相互作用中的重要一环,将目标表面(等效)电流/磁流散射场强度 作为衡量目标局部特征对RCS的贡献程度的依据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杂目标强电磁散射源的识别方法及系统,用以 快速准确的识别复杂目标上强电磁散射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复杂目标强电磁散射源的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采用网格划分方法对目标进行离散,得到目标的面单元和体单元模型;
采用计算电磁学方法计算目标表面电流/磁流;
根据目标表面电流/磁流计算目标各面单元上表面电流/磁流的散射场;
通过相位叠加方法,根据目标各面单元的散射场计算得到目标的散射总 场;
计算目标各面单元散射场在所述散射总场方向上的分量;
计算目标在垂直于给定接收方向的投影面上的投影以及投影的矩形包围 盒;
将所述包围盒划分为正交网格;
获取目标上面单元在投影面上的投影面积;
根据所述投影面积和面单元散射场在所述散射总场方向上的分量,计算各 面单元的贡献系数;
计算目标上面单元在投影面上覆盖的网格、被覆盖网格中心对应目标表面 点的坐标和景深;
针对每个被覆盖网格,按照景深最小原则,将景深最小的面单元的贡献系 数、景深、被覆盖网格中心对目标表面的坐标存储在该被覆盖网格的信息记录 变量上;
根据所述网格与像素、所述贡献系数与颜色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目标在所 述投影面上的投影转化为电磁散射分布图象;
搜索整个投影面上的网格,根据网格贡献系数阈值以及网格上记录的贡献 系数,识别目标投影上的强电磁散射分布区域,得到目标上的强电磁散射源。
可选的,所述根据目标表面电流/磁流计算目标各面单元上表面电流/磁流 的散射场,具体包括:
从所述目标表面电流/磁流中提取目标各面单元上表面电流/磁流;
根据目标各面单元上表面电流/磁流计算目标各面单元上表面电流/磁流的 散射场。
可选的,所述计算电磁学方法包括矩量法、物理光学法、几何光学法和射 线追踪法。
可选的,所述搜索整个投影面上的网格,根据网格贡献系数阈值以及网格 上记录的贡献系数,识别目标投影上的强电磁散射分布区域,得到目标上的强 电磁散射源,具体包括:
根据网格贡献系数阈值以及所述网格上记录的贡献系数获取初始强电磁 散射源;所述初始强电磁散射源为成片贡献系数大于所述网格贡献系数阈值的 网格集合;
根据所述初始强电磁散射源的贡献系数计算所述初始强电磁散射源的散 射强度;
判断所述初始强电磁散射源的散射强度是否大于散射源标准值;
若是,则确定所述初始强电磁散射源为强电磁散射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复杂目标强电磁散射源的识别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划分模块,用于采用网格划分方法对目标进行离散,得到目标的面单 元和体单元模型;
电流/磁流计算模块,用于采用计算电磁学方法计算目标表面电流/磁流;
散射场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目标表面电流/磁流计算目标各面单元上表面 电流/磁流的散射场;
散射总场计算模块,用于通过相位叠加方法,根据目标各面单元的散射场 计算得到目标的散射总场;
投影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目标各面单元散射场在所述散射总场方向上的分 量;
包围盒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目标在垂直于给定接收方向的投影面上的投影 以及投影的矩形包围盒;
第二划分模块,用于将所述包围盒划分为正交网格;
投影面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上面单元在投影面上的投影面积;
贡献系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投影面积和面单元散射场在所述散射总 场方向上的分量,计算各面单元的贡献系数;
景深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目标上面单元在投影面上覆盖的网格、被覆盖网 格中心对应目标表面点的坐标和景深;
存储模块,用于针对每个被覆盖网格,按照景深最小原则,将景深最小的 面单元的贡献系数、景深、被覆盖网格中心对目标表面的坐标存储在该被覆盖 网格的信息记录变量上;
转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网格与像素、所述贡献系数与颜色的对应关系, 将所述目标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转化为电磁散射分布图象;
识别模块,用于搜索整个投影面上的网格,根据网格贡献系数阈值以及网 格上记录的贡献系数,识别目标投影上的强电磁散射分布区域,得到目标上的 强电磁散射源。
可选的,所述散射场计算模块具体包括:
提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目标表面电流/磁流中提取目标各面单元上表面电 流/磁流;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目标各面单元上表面电流/磁流计算目标各面单元上 表面电流/磁流的散射场。
可选的,所述计算电磁学方法包括矩量法、物理光学法、几何光学法和射 线追踪法。
可选的,所述识别模块具体包括:
初始强电磁散射源获取单元,用于根据网格贡献系数阈值以及所述网格上 记录的贡献系数获取初始强电磁散射源;所述初始强电磁散射源为成片贡献系 数大于所述网格贡献系数阈值的网格集合;
散射强度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初始强电磁散射源的贡献系数计算所述 初始强电磁散射源的散射强度;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初始强电磁散射源的散射强度是否大于散射源标 准值;
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初始强电磁散射源的散射强度大于散射源标准值 时,确定所述初始强电磁散射源为强电磁散射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将局部表面电流/磁流的散射场在目标总散射场方向上的投影作为衡量 其对目标RCS贡献程度的参数,直接建立了目标局部物理/几何特征与RCS 的联系,更为直观。
2、本方法采用的贡献系数仅与目标上(等效)表面电流/磁流有关系,而与 采用的计算电磁学方法无关,因此不同计算电磁学方法或不同电磁机理分析方 法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贡献系数,更便于对强散射机理进行分析。
3、将散射贡献系数按照在目标上的位置进行投影、景深处理和染色形成 散射分布图,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较小的代价消除遮挡等因素造成的误差。
4、给出的基于散射分布图的强散射源自动识别方法,不仅能快速识别强 散射源对RCS的贡献程度,还能直接给出对应的目标上的位置信息,利于进 行后续散射抑制改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 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 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复杂目标强电磁散射源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电磁散射模型示意图;
图3为典型目标的投影坐标系示意图;
图4为典型目标的投影以及投影面上正交网格划分示意图;
图5为贡献系数按照景深最小原则进行置换的方法示意图;
图6为重要散射源检测方法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复杂目标强电磁散射源的识别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 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 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杂目标强电磁散射源的识别方法及系统,用以 快速准确的识别复杂目标上强电磁散射源。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 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复杂目标强电磁散射源的识别方法包括:
步骤101:采用网格划分方法对目标进行离散,得到目标的面单元和体单 元模型。
步骤102:采用计算电磁学方法计算目标表面电流/磁流。所述计算电磁学 方法包括矩量法、物理光学法、几何光学法和射线追踪法。
步骤103:根据目标表面电流/磁流计算目标各面单元上表面电流/磁流的 散射场。具体的:
从所述目标表面电流/磁流中提取目标各面单元上表面电流/磁流;
根据目标各面单元上表面电流/磁流计算目标各面单元上表面电流/磁流的 散射场。
步骤104:通过相位叠加方法,根据目标各面单元的散射场计算得到目标 的散射总场。
步骤105:计算目标各面单元散射场在所述散射总场方向上的分量。
步骤106:计算目标在垂直于给定接收方向的投影面上的投影以及投影的 矩形包围盒。
步骤107:将所述包围盒划分为正交网格。
步骤108:获取目标上面单元在投影面上的投影面积。
步骤109:根据所述投影面积和面单元散射场在所述散射总场方向上的分 量,计算各面单元的贡献系数。
步骤1010:计算目标上面单元在投影面上覆盖的网格、被覆盖网格中心 对应目标表面点的坐标和景深。
步骤1011:针对每个被覆盖网格,按照景深最小原则,将景深最小的面 单元的贡献系数、景深、被覆盖网格中心对目标表面的坐标存储在该被覆盖网 格的信息记录变量上。
步骤1012:根据所述网格与像素、所述贡献系数与颜色的对应关系,将 所述目标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转化为电磁散射分布图象。
步骤1013:搜索整个投影面上的网格,根据网格贡献系数阈值以及网格 上记录的贡献系数,识别目标投影上的强电磁散射分布区域,得到目标上的强 电磁散射源。具体的:
根据网格贡献系数阈值以及所述网格上记录的贡献系数获取初始强电磁 散射源;所述初始强电磁散射源为成片贡献系数大于所述网格贡献系数阈值的 网格集合;
根据所述初始强电磁散射源的贡献系数计算所述初始强电磁散射源的散 射强度;
判断所述初始强电磁散射源的散射强度是否大于散射源标准值;
若是,则确定所述初始强电磁散射源为强电磁散射源。
具体实施例:
步骤1、根据目标特点、电磁波频率选择合适的电磁散射问题计算方法; 根据关注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可以选择矩量法、物理光学法、几何光学法、射 线追踪法等以及它们的组合;
步骤2、用通用网格划分软件对目标进行离散,得到可用于数值求解的网 格模型;对于全金属或理想导体目标,离散成面元模型即可;对于含其它材质 的模型,离散成面元和含介质信息的体单元混合模型。如图1所示,图1是 一个包含外边界S0、目标边界S和均匀介质空间V的电磁散射模型;对于本 发明,S0可以认为是无限远,V是自由空间,S是目标表面。
步骤3、用选定的计算电磁学方法求解目标在给定电磁波照射条件下的表 面电流(或磁流),其本质是求解平面波照射条件下散射问题的Stratton-Chu方 程:
式中,Ei(r)和Hi(r)表示入射场,Es(r)和Hs(r)表示入射场,E(r)和H(r)表示 总场,为边界上的法向矢量,g为标量格林函数,S0表示外边界、在本问题 中是无限边界,S表示内边界也就是目标表面。边界上的电流Js和磁流
步骤4、根据离散时目标表面的划分情况,提取目标表面每块区域上表面 电流(或磁流);记第i块区域为Si,它可以是一个面元,也可以是面元集合;
步骤5、计算每块区域上表面电流(或磁流)在给定接收方向的散射场(记为),按照相位叠加得到目标在给定接收方向的散射总场(记为);以 电矢位法为例,可以根据步骤3计算得到的表面电流求解散射磁场分布:
式(7)表示对所有表面区域求和;
步骤6、计算每块区域上表面电流的散射场在散射总场方向 上的投影ei
步骤7、计算目标在给定接收方向的投影和该投影的包围盒(包围目标投影 的矩形),将包围盒划分为正交网格,设划分得到的正方形网格边长为Δw。
步骤8、设目标上第i块区域在投影面上的面积为ai,以ci=ei/ai作为该 块区域对散射总场的贡献系数;特别的,当投影为线时,定义投影面积ai=liΔw, 式中li为投影线长度,此时可以有效避免计算时发生投影面积为0的奇异。如 图3、图4所示,z轴可以取散射场接收方向,xOy平面作为投影面,给定点 的景深定义为投影面到点的距离。
步骤9、计算目标表面每块区域在投影上覆盖的网格、网格中心与目标表 面沿投影方向的距离di(景深),将贡献系数ci和景深di赋予这些网格;当网格 中已有赋值时,按照景深最小原则进行置换,即仅保留景深di最小(离观察者 最近)的贡献系数ci。图5是贡献系数按照景深最小原则进行置换的方法示意 图:当新计算的某处散射贡献系数的投影落在一个已经计算的网格上时,通过 比较新计算贡献系数对应的景深(di)和已计算的景深(Dj),如果di<Dj,则用新 计算的贡献系数和景深(ci,di)替换网格上原来的贡献系数和景深(Cj,Dj)。
步骤10、按照步骤8、9对目标表面所有区域遍历之后,目标投影覆盖到 的网格都会有一个贡献系数赋值和一个对应景深,整个投影区包围盒上的正交 网格和各网格的贡献系数赋值即构成目标的电磁散射分布图;将每个网格看成 像素、按照贡献系数与颜色的对应关系进行着色,即可将目标投影区输出为可 视的电磁散射分布图像。
步骤11、强散射源识别的数学本质是分析一个给定二元离散函数的极值 的问题。设cc是设定的强散射源贡献系数阀值,投影区上某个网格上贡献数幅 值大于cc,该网格对应目标表面区域才有可能被称为“强散射源”;而“强散 射源”的强度σn则定义为彼此相邻、贡献数幅值大于cc的网格的贡献系数cij之 和,如式(8),“强散射源”的散射中心即这些网格的中心对应目标表面位 置的加权平均(以贡献系数作为权重),如式(9)。
步骤12、“强散射源”的识别过程从一个贡献系数为极值(贡献系数幅值大 于所有相邻网格上的贡献系数)且贡献数幅值大于cc的投影网格(搜索起点网 格)上开始,向周围像素点上扩展;如果周围所有像素点的散射强度都小于cc, 则按照(8)(9)求解“强散射源”的散射强度σn,同时已参与“强散射源”散射 强度求和的网格设置记录参数、不再参与其它“强散射源”的识别计算。
步骤13、无重复地搜索完整的电磁散射分布图之后,根据给定强散射源 标准值σc,依次判定检测得到的各“强散射源”的散射强度是否满足强散射源 标准,即是否满足|σn|≥σc,满足则输出为强散射源。贡献阀值σc确定σn是否 达到重要散射源的标准;如果是则表示检测到重要散射源,同时可以根据确 定该散射的位置。图6显示了一种可能的重要散射源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重 要散射分布区的过程是在某个搜索起点网格的基础上扩展开的。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1、将局部表面电流/磁流的散射场在目标总散射场方向上的分量作为衡 量其对目标RCS贡献程度的参数,直接建立了目标局部物理/几何特征与RCS 的联系,更为直观。
2、本方法采用的贡献系数仅与目标上(等效)表面电流/磁流有关系,而与 采用的计算电磁学方法无关,因此不同计算电磁学方法或不同电磁机理分析方 法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贡献系数,更便于对强散射机理进行分析。
3、将散射贡献系数按照在目标上的位置进行投影、景深处理和染色形成 散射分布图,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较小的代价消除遮挡等因素造成的误差。
4、给出的基于散射分布图的强散射源自动识别方法,不仅能快速识别强 散射源对RCS的贡献程度,还能直接给出对应的目标上的位置信息,利于进 行后续散射抑制改进。
如图7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复杂目标强电磁散射源的识别系统,所 述系统包括:
第一划分模块701,用于采用网格划分方法对目标进行离散,得到目标的 面单元和体单元模型。
电流/磁流计算模块702,用于采用计算电磁学方法计算目标表面电流/磁 流。
散射场计算模块703,用于根据目标表面电流/磁流计算目标各面单元上表 面电流/磁流的散射场。
散射场计算模块703包括:
提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目标表面电流/磁流中提取目标各面单元上表面电 流/磁流;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目标各面单元上表面电流/磁流计算目标各面单元上 表面电流/磁流的散射场
散射总场计算模块704,用于通过相位叠加方法,根据目标各面单元的散 射场计算得到目标的散射总场。
投影计算模块705,用于计算目标各面单元散射场在所述散射总场方向上 的分量。
包围盒计算模块706,用于计算目标在垂直于给定接收方向的投影面上的 投影以及投影的矩形包围盒。
第二划分模块707,用于将所述包围盒划分为正交网格。
投影面积获取模块708,用于获取目标上面单元在投影面上的投影面积。
贡献系数获取模块709,用于根据所述投影面积和面单元散射场在所述散 射总场方向上的分量,计算各面单元的贡献系数。
景深计算模块7010,用于计算目标上面单元在投影面上覆盖的网格、被 覆盖网格中心对应目标表面点的坐标和景深。
存储模块7011,用于针对每个被覆盖网格,按照景深最小原则,将景深 最小的面单元的贡献系数、景深、被覆盖网格中心对目标表面的坐标存储在该 被覆盖网格的信息记录变量上。
转化模块7012,用于根据所述网格与像素、所述贡献系数与颜色的对应 关系,将所述目标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转化为电磁散射分布图象。
识别模块7013,用于搜索整个投影面上的网格,根据网格贡献系数阈值 以及网格上记录的贡献系数,识别目标投影上的强电磁散射分布区域,得到目 标上的强电磁散射源。
所述识别模块7013具体包括:
初始强电磁散射源获取单元,用于根据网格贡献系数阈值以及所述网格上 记录的贡献系数获取初始强电磁散射源;所述初始强电磁散射源为成片贡献系 数大于所述网格贡献系数阈值的网格集合;
散射强度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初始强电磁散射源的贡献系数计算所述 初始强电磁散射源的散射强度;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初始强电磁散射源的散射强度是否大于散射源标 准值;
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初始强电磁散射源的散射强度大于散射源标准值 时,确定所述初始强电磁散射源为强电磁散射源。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 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 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 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 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 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 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复杂目标强电磁散射源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采用网格划分方法对目标进行离散,得到目标的面单元和体单元模型;
采用计算电磁学方法计算目标表面电流/磁流;
根据目标表面电流/磁流计算目标各面单元上表面电流/磁流的散射场;
通过相位叠加方法,根据目标各面单元的散射场计算得到目标的散射总场;
计算目标各面单元散射场在所述散射总场方向上的分量;
计算目标在垂直于给定接收方向的投影面上的投影以及投影的矩形包围盒;
将所述包围盒划分为正交网格;
获取目标上面单元在投影面上的投影面积;
根据所述投影面积和面单元散射场在所述散射总场方向上的分量,计算各面单元的贡献系数;
计算目标上面单元在投影面上覆盖的网格、被覆盖网格中心对应目标表面点的坐标和景深;
针对每个被覆盖网格,按照景深最小原则,将景深最小的面单元的贡献系数、景深、被覆盖网格中心对目标表面的坐标存储在该被覆盖网格的信息记录变量上;
根据所述网格与像素、所述贡献系数与颜色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目标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转化为电磁散射分布图象;
搜索整个投影面上的网格,根据网格贡献系数阈值以及网格上记录的贡献系数,识别目标投影上的强电磁散射分布区域,得到目标上的强电磁散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目标强电磁散射源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表面电流/磁流计算目标各面单元上表面电流/磁流的散射场,具体包括:
从所述目标表面电流/磁流中提取目标各面单元上表面电流/磁流;
根据目标各面单元上表面电流/磁流计算目标各面单元上表面电流/磁流的散射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目标强电磁散射源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电磁学方法包括矩量法、物理光学法、几何光学法和射线追踪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目标强电磁散射源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搜索整个投影面上的网格,根据网格贡献系数阈值以及网格上记录的贡献系数,识别目标投影上的强电磁散射分布区域,得到目标上的强电磁散射源,具体包括:
根据网格贡献系数阈值以及所述网格上记录的贡献系数获取初始强电磁散射源;所述初始强电磁散射源为成片贡献系数大于所述网格贡献系数阈值的网格集合;
根据所述初始强电磁散射源的贡献系数计算所述初始强电磁散射源的散射强度;
判断所述初始强电磁散射源的散射强度是否大于散射源标准值;
若是,则确定所述初始强电磁散射源为强电磁散射源。
5.一种复杂目标强电磁散射源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划分模块,用于采用网格划分方法对目标进行离散,得到目标的面单元和体单元模型;
电流/磁流计算模块,用于采用计算电磁学方法计算目标表面电流/磁流;
散射场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目标表面电流/磁流计算目标各面单元上表面电流/磁流的散射场;
散射总场计算模块,用于通过相位叠加方法,根据目标各面单元的散射场计算得到目标的散射总场;
投影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目标各面单元散射场在所述散射总场方向上的分量;
包围盒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目标在垂直于给定接收方向的投影面上的投影以及投影的矩形包围盒;
第二划分模块,用于将所述包围盒划分为正交网格;
投影面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上面单元在投影面上的投影面积;
贡献系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投影面积和面单元散射场在所述散射总场方向上的分量,计算各面单元的贡献系数;
景深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目标上面单元在投影面上覆盖的网格、被覆盖网格中心对应目标表面点的坐标和景深;
存储模块,用于针对每个被覆盖网格,按照景深最小原则,将景深最小的面单元的贡献系数、景深、被覆盖网格中心对目标表面的坐标存储在该被覆盖网格的信息记录变量上;
转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网格与像素、所述贡献系数与颜色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目标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转化为电磁散射分布图象;
识别模块,用于搜索整个投影面上的网格,根据网格贡献系数阈值以及网格上记录的贡献系数,识别目标投影上的强电磁散射分布区域,得到目标上的强电磁散射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杂目标强电磁散射源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场计算模块具体包括:
提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目标表面电流/磁流中提取目标各面单元上表面电流/磁流;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目标各面单元上表面电流/磁流计算目标各面单元上表面电流/磁流的散射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杂目标强电磁散射源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电磁学方法包括矩量法、物理光学法、几何光学法和射线追踪法。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杂目标强电磁散射源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具体包括:
初始强电磁散射源获取单元,用于根据网格贡献系数阈值以及所述网格上记录的贡献系数获取初始强电磁散射源;所述初始强电磁散射源为成片贡献系数大于所述网格贡献系数阈值的网格集合;
散射强度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初始强电磁散射源的贡献系数计算所述初始强电磁散射源的散射强度;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初始强电磁散射源的散射强度是否大于散射源标准值;
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初始强电磁散射源的散射强度大于散射源标准值时,确定所述初始强电磁散射源为强电磁散射源。
CN201910729674.8A 2019-08-08 2019-08-08 一种复杂目标强电磁散射源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04578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9674.8A CN110457812A (zh) 2019-08-08 2019-08-08 一种复杂目标强电磁散射源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9674.8A CN110457812A (zh) 2019-08-08 2019-08-08 一种复杂目标强电磁散射源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57812A true CN110457812A (zh) 2019-11-15

Family

ID=68485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29674.8A Pending CN110457812A (zh) 2019-08-08 2019-08-08 一种复杂目标强电磁散射源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5781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2441A (zh) * 2020-07-10 2020-11-13 中国人民解放军92942部队 用于确定舰面强散射源的方法及装置
CN112213704A (zh) * 2020-09-16 2021-01-12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目标散射截面计算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32036A (zh) * 2013-11-06 2014-03-12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目标的电磁热点分布图构建方法和系统
CN103713284A (zh) * 2012-09-28 2014-04-09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二O七所 一种基于sbr与po技术的强散射中心计算方法
CN106324579A (zh) * 2016-10-31 2017-01-11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一种目标强散射源rcs提取算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3284A (zh) * 2012-09-28 2014-04-09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二O七所 一种基于sbr与po技术的强散射中心计算方法
CN103632036A (zh) * 2013-11-06 2014-03-12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目标的电磁热点分布图构建方法和系统
CN106324579A (zh) * 2016-10-31 2017-01-11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一种目标强散射源rcs提取算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NG MIN-JIE等: "Recognition of the major scattering sources on complex targetsbased on the high frequency radar cross sectionintegrated calculation technique",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2441A (zh) * 2020-07-10 2020-11-13 中国人民解放军92942部队 用于确定舰面强散射源的方法及装置
CN111932441B (zh) * 2020-07-10 2023-10-20 中国人民解放军92942部队 用于确定舰面强散射源的方法及装置
CN112213704A (zh) * 2020-09-16 2021-01-12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目标散射截面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2213704B (zh) * 2020-09-16 2024-04-09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目标散射截面计算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eng et al. Simple reconstruction of tree branches from a single range image
US907004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alyzing video based on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CN106934790B (zh) 一种图像清晰度的评价方法、自动聚焦的方法及相应装置
JP2017521779A (ja) 画像解析を用いた核のエッジの検出
KR20130119910A (ko) 광학적 3차원 측량의 자기 적응 윈도우 푸리에 위상추출방법
CN110457812A (zh) 一种复杂目标强电磁散射源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Johnson et al. Weave analysis of paintings on canvas from radiographs
CN109886242A (zh) 一种行人重识别的方法及系统
CN113570701B (zh) 一种头发重建方法及设备
CN112164086A (zh) 一种精细化的图像边缘信息确定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8646228A (zh) 一种基于po方法的雷达散射截面计算方法
Limbach et al. Detection, tracking and event localization of jet stream features in 4-D atmospheric data
CN109270510A (zh) 一种复杂小结构目标散射中心模型精确提取方法
US20190331721A1 (en) Noise spectrum analysis for electronic device
Lijun et al. Geo‐information mapping improves Canny edge detection method
Li et al. Building detection in sar images based on bi-dimensional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algorithm
CN109461171A (zh) 基于多通道改进DoG滤波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算法
CN111812670A (zh) 一种单光子激光雷达空间变换噪声判断、滤波方法及装置
CN110569745A (zh) 一种遥感图像建筑区检测方法
JP4544891B2 (ja) 線抽出のため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線集中度画像フィルタ
Bo et al. Moving object detection based on improved ViBe algorithm
CN111696120B (zh) 一种点云数据分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81629A (zh) 一种基于局部质心的几何特征检测线的提取方法
Lee Image surface approximation with irregular samples
Xing et al. Multi-exposure image fusion quality assessment using contrast inform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