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47442A - 一种沙棘木蠹蛾的防治装置及防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沙棘木蠹蛾的防治装置及防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47442A
CN110447442A CN201910719715.5A CN201910719715A CN110447442A CN 110447442 A CN110447442 A CN 110447442A CN 201910719715 A CN201910719715 A CN 201910719715A CN 110447442 A CN110447442 A CN 1104474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vention
sea
buckthorn
treatment device
vertical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1971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春光
任昱
邬振江
来静
刘颖
刘彦兵
林志胜
杨慧
陈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71971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474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47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744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7/00Special adaptations or arrangements of liquid-spraying apparatus for purpos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沙棘木蠹蛾的防治装置及防治方法,包括至少两根L型的竖直管,竖直管底端水平向中心汇聚并连接在一起,内部相互连通;竖直管分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地上部分顶端开口用于向管内灌水灌药,并盖着可拆卸的顶盖;地下部分的管壁上开设渗透孔;地下部分埋设于地面以下25cm‑30cm深处,地上部分要高于地面20cm以上;本发明结合现有技术,依据沙棘的生长特点、沙棘木蠹蛾的危害特点、以及我国西部风沙大、干燥的气候条件,提供一种有效的沙棘木蠹蛾的防治装置及防治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沙棘木蠹蛾的防治装置及防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沙棘病虫害防治,特别涉及一种沙棘木蠹蛾的防治装置及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沙棘在沙生植物中是公认的一种具有优良的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及起到土壤改良作用的先锋树种,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物资源;一般在生长第三年即可结果,它可在干旱地区、砒砂岩等贫瘠荒芜地区生长,适应能力强;它可形成相当发达的地下根系,其根系不怕埋压、耐干旱、耐风蚀、萌发力强;其平茬后植株又能生长出多个枝条;经调查发现,沙棘主根的平均深度:河滩82cm;山坡林34cm;水平根深度:河滩和山坡相差不大,平均深度在12.9-14.6cm。
沙棘不仅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还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功能;据报道沙棘油中具有200多种对人体和哺乳动物有益的活性物质,能够增强食用者的免疫能力,保护和修复胃粘膜,降低血管壁中胆固醇含量;现在已经开发出食品、饮料、医药、保健、化妆品、饲料等多种相关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所以说沙棘不仅具有潜在的生态效益,还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但近几年我国多地沙棘林遭受蛀干害虫危害,该类型害虫一旦发生危害,植物很难恢复生机,且一旦发生危害,现有的防治措施防治效果一直不理想;经调查,危害沙棘的蛀干、蛀根类害虫主要有沙棘木蠹蛾、红缘天牛、芳香木蠹蛾、沙柳木蠹蛾等,其中以沙棘木蠹蛾危害最重,造成沙棘林大面积死亡;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共有3.5万公顷沙棘林,到2004年时,由于沙棘木蠹蛾的危害,其中8年生以上的沙棘死亡率达85%以上;辽宁省朝阳市共有沙棘林8.6万公顷,到2004年为止,已经有一半以上的沙棘林由于沙棘木蠹蛾的危害而死亡;在宁夏、山西等地也存在因为沙棘木蠹蛾危害而导致沙棘林大面积死亡的报道;所以对沙棘木蠹蛾的有效防治迫在眉睫。
沙棘木蠹蛾4年完成1代,跨5个年度,主要危害8年生以上的沙棘林,其被害率占被害林份的90%以上;沙棘木蠹蛾一般将卵产在沙棘树干的伤口和裂缝处,卵孵化后,初孵幼虫开始取食沙棘韧皮,且逐渐沿树干向根部转移,危害根部,常几百头聚集在一起危害;等气温下降,多数集中在根部危害、越冬;大部分受害沙棘树根被蛀空,导致沙棘水分输导受损,整株(丛)沙棘逐渐枯死。
据在辽宁和内蒙古等多地区调查发现,一般平均每株受害沙棘所含沙棘木蠹蛾幼虫数为30头;2002年,在准格尔旗受害沙棘林所含沙棘木蠹蛾幼虫数最高达124头/株;2014年刘雪锋等在准格尔旗沙棘林调查,沙棘林有虫率达92%,虫口密度达28.53头/株,单株最高达115头。
通过周章义等在2001年调查表明,不论在辽宁还是内蒙古,不论是13年生的沙棘树还是21年生的沙棘树,沙棘木蠹蛾幼虫在沙棘树上垂直分布规律一致,80%左右的幼虫分布在根部,其中地面下0-10cm根段占40.5%-55.8%,10-20cm的根段占24.8%-35.9%,20cm以上根段占0.6%-1.3%。其余20%左右在根颈处蛀害。
现有的沙棘木蠹蛾防治技术有以下几种:
1.挂含有性诱剂的粘虫板防治
根据宗世祥等连续3年在全国7个省9个地区的推广应用研究表明,性诱剂是最为有效的防治沙棘木蠹蛾危害的措施之一,沙棘木蠹蛾性诱剂具有较高的野外监测和诱集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是粘虫胶有效期短,一般不超过1个月,再加上我国西部风沙大、干燥,大约半个月需要补涂一次胶;且性诱剂在野外的持效期短,要达到效果整个成虫期需要更换3-4次诱芯,大大增加了人工和诱芯成本;且根据宗世祥等研究在实际生产中,诱捕器之间的距离应为120米,在大面积防护林带需要放置大量的诱捕器;由于需要频繁更换诱芯且需大量布置诱捕器,使大面积沙棘林使用性诱剂防治几乎没有可行性。
2.白僵菌防治
白僵菌是一种虫生真菌,想用白僵菌防治虫害,我们必须保证白僵菌的活性;白僵菌需要有适宜的温湿度(24~28℃,相对湿度90%左右,土壤含水量5%以上)才能使害虫致病;害虫感染白僵菌死亡的速度缓慢,经4~6天后才能死亡;但我国西部种植沙棘的地区经常是风沙大、干燥的气候条件,适宜白僵菌生长发育的窗口期很短,温度能保证,但该地区湿度达不到要求;2006年苏梅等人用野外采集到的沙棘木蠹蛾白僵虫进行分离、扩繁,进行沙棘木蠹蛾幼虫室内接种试验和野外感染试验,室内接种致死率达100%,野外接种致死率达11.5%-50%;2014年杨帆等用同样的方法在准格尔旗沙棘林雨前施菌,沙棘木蠹蛾白僵菌的寄生率达67.8%。
3.沙棘林平茬防治
根据资料显示,沙棘木蠹蛾幼虫在沙棘树上垂直分布规律一致,80%左右的幼虫分布在根部,其中地面下0-10cm根段占40.5%-55.8%,10-20cm的根段占24.8%-35.9%,20cm以上根段占0.6%-1.3%。其余20%左右在根颈处蛀害;用平茬处理,仅能处理掉茎干和根颈处的幼虫,但通过平茬,当年沙棘萌蘖率可达到70%以上,但需2-3年后挂果;所以说平茬虽然没有去除多数的害虫,但对树体复壮有很大意义。
4.灯光诱杀防治
沙棘木蠹蛾成虫具有比较强的趋光性,且其成虫期较长,所以可以在有虫的沙棘林内采用灯光诱杀的方法进行防治;对于内蒙古准格尔旗沙棘林灯诱的时间大概在每年的5月下旬到8月下旬左右,每天20:00-23:00开灯(大风天、雨天除外),大约5公顷设置1盏灯;灯诱对诱捕的对象没有选择性,为了保护沙棘木蠹蛾的天敌,不宜长时间使用。
5.灌药防治
周章义等研究,将被害严重的沙棘林平茬,然后将甲基异柳磷、敌敌畏等农药混合柴油(1:10-15)向被害沙棘植株根部灌入,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但由于沙棘叶、沙棘果都是用于食品生产的,使用化学防治将会造成严重的污染,且要想保证效果,需要大面积施药,药剂和水的用量很大,这种方法几乎没有可行性。
实践表明,现在还没有一种比较好的方法能够有效对沙棘木蠹蛾进行遏制;尤其是在我国西部风沙大、干燥的气候条件地区种植的沙棘,对沙棘木蠹蛾的防治还没有很好的办法;为此,发明人经过大量的研究调研,结合现有技术,依据沙棘的生长特点、沙棘木蠹蛾的危害特点、以及我国西部风沙大、干燥的气候条件,提供一种有效的沙棘木蠹蛾的防治装置及防治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结合现有技术,依据沙棘的生长特点、沙棘木蠹蛾的危害特点、以及我国西部风沙大、干燥的气候条件,提供一种有效的沙棘木蠹蛾的防治装置及防治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沙棘木蠹蛾的防治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至少两根L型的竖直管,竖直管底端水平向中心汇聚并连接在一起,内部相互连通;竖直管分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地上部分顶端开口用于向管内灌水灌药,并盖着可拆卸的顶盖;地下部分的管壁上开设渗透孔;地下部分埋设于地面以下25cm-30cm深处,地上部分要高于地面20cm以上。
进一步,所述的竖直管的管壁上的渗透孔由管内向管外斜向下开设。
进一步,所述的地下部分的外侧管壁上包裹一层透水透气层,透水透气层遮盖住渗透孔,使得空气和水可以通过,而土壤内的砂土不能穿过进入管内。
进一步,所述的地上部分的外侧管壁上包裹保温材料,保温材料包括外层的高密度聚乙烯制成的外套管,以及外套管和竖直管外壁之间填充的聚氨酯保温层。
进一步,所述的竖直管的内侧管壁固定海绵块,海绵块与渗透孔位置错开。
进一步,防治装置包括两根L型的竖直管,整体呈U型;或防治装置包括三根L型的竖直管,三根L型的竖直管底端水平向中心汇聚并通过Y型三通管件连接在一起,三根L型的竖直管呈120度分布;或防治装置包括四根L型的竖直管,四根L型的竖直管底端水平向中心汇聚并通过十字型四通管件连接在一起,四根L型的竖直管呈90度分布。
一种应用上述沙棘木蠹蛾的防治装置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
沙棘种植:种植的沙棘苗为二年生的嫩枝扦插苗木,当苗木开花后,进行栽植;实行宽窄行相间栽植;宽行行距5米,窄行行距2.5米,株距为2米;栽植坑的深度在25cm-30cm左右;栽植坑内预埋防治装置,之后再栽植沙棘苗,苗木按照雌雄比8:1行列式配置,即栽8行雌株后栽1行雄株;或按照“梅花桩式”配置,即两行雌株夹1行雌雄皆有行,在雌雄皆有行里为二雌株夹1雄株;通过预埋的防治装置对种植的沙棘进行精准的根部施药、施肥、浇水。
进一步,施药的药剂为可湿性粉剂型的球孢白僵菌,通过高压喷射使孢子通过渗透孔到植物根表与害虫沾染,使害虫发病;或将可湿性粉剂型的球孢白僵菌溶于水浇灌,通过水携带使孢子与害虫接触使用。
进一步,将稀释的甲维盐与球孢白僵菌制成混合药剂通过防治装置施在沙棘根部。
进一步,当沙棘的种植地面不平整或砂石比较多不适合挖坑或开长沟的地域,如在坡地、丘陵等不好作业的区域种植沙棘时,防治装置用于单株沙棘;当沙棘的种植地面比较平整且砂石比较少适合挖坑的地域种植沙棘时,防治装置覆盖一片区域内的沙棘;栽植坑之间挖通,形成十字网状的坑道;防治装置铺设在坑道内;撒10厘米的原土或种植土,将沙棘苗的根部放置在每个防治装置的的正中央,之后覆土,踩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结合现有技术,依据沙棘的生长特点、沙棘木蠹蛾的危害特点、以及我国西部风沙大、干燥的气候条件,提供一种有效的沙棘木蠹蛾的防治装置及防治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沙棘种植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用于单株沙棘的使用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用于单株沙棘的使用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梅花桩式”配置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覆盖一片区域的使用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保温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渗透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海绵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竖直管1,地上部分2,地下部分3,顶盖4,渗透孔5,透水透气层6,保温材料7,外套管8,聚氨酯保温层9,三通管件10,四通管件11,沙棘苗12,栽植坑13,海绵块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以下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一种沙棘木蠹蛾的防治装置,如图4所示,包括至少两根L型的竖直管1,竖直管1底端水平向中心汇聚并连接在一起,内部相互连通;竖直管1分为地上部分2和地下部分3,地上部分2顶端开口用于向管内灌水灌药,并盖着可拆卸的顶盖4,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防止沙尘进入堵塞管道;地下部分3的管壁上开有很多的小孔,这些小孔为渗透孔5;通过实践调查和宗世祥等研究,根部的幼虫主要聚集在距离地面20cm以内的主根中,且每年入冬后(大约11月底),幼虫基本都转移到地下根部,沙棘的水平根平均深度在12.9-14.6cm,所以地下部分3埋设于地面以下25cm-30cm左右深处,地上部分要高于地面20cm以上,防止大量沙土侵入,也便于施药;通过防治装置可以对种植的沙棘进行精准的根部施药、施肥、浇水;由于是直接与植物根部接触,将会大大降低肥、水、药的用量且利于植物吸收;可用甲维-虫酰肼等生物源农药进行灌根;甲维-虫酰肼是一种生物源杀虫剂,由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昆虫生长调节剂虫酰肼复配而成,胃毒作用较强,不易产生抗性,持效期长;当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沙棘木蠹蛾危害,可根据危害不同程度进行灌施。
进一步,竖直管1的管壁上的渗透孔5由管内向管外斜向下开设(如图11所示),沙土更难进入管内,避免管内堵塞;还可以在地下部分3的外侧管壁上包裹一层透水透气层6(如图4所示),透水透气层6遮盖住渗透孔5,使得空气和水可以通过,而土壤内的砂土不能穿过进入管内;例如包裹网布,可以采用粘接固定;地上部分2的外侧管壁上包裹耐候性比较好的保温材料7,保温材料7下端包裹住透水透气层6的上边缘(如图4所示);使得透水透气层6的上边缘不会与管壁分离;保温材料7包括两层结构,高密度聚乙烯制成的外套管8,以及外套管8和竖直管1外壁之间填充的聚氨酯保温层9(如图10所示),冬季的时候保护地上部分2竖直管不会损坏;防治装置采用PVC管材。
此外,考虑到竖直管1内的水需要缓慢向周围土壤中渗透,在竖直管1的内侧管壁还可以固定一些海绵块14,可以直接粘接固定,海绵块14与渗透孔5要错开,如图12所示,这样在管内的水就能保留更长的时间,且较长时间保证沙棘根部保持湿润,更有利于药剂、肥料被沙棘根部吸收。
上述的防治装置可以做成多种形状,下面举例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防治装置包括两根L型的竖直管,整体呈U型;
实施例2:如图2所示,防治装置包括三根L型的竖直管,三根L型的竖直管底端水平向中心汇聚并通过Y型三通管件10连接在一起,三根L型的竖直管呈120度分布;
实施例3:如图3所示,防治装置包括四根L型的竖直管,四根L型的竖直管底端水平向中心汇聚并通过十字型四通管件11连接在一起,四根L型的竖直管呈90度分布。
上述的防治装置对沙棘木蠹蛾的防治用法:
沙棘种植:种植的沙棘苗为二年生的嫩枝扦插苗木,当苗木开花后,进行栽植;为了便于后期机械化作业,实行宽窄行相间栽植;如图5所示,宽行行距5米,窄行行距2.5米,株距为2米,宽行用于机械通过;如图6、7所示,栽植坑的深度在25cm-30cm左右;栽植坑内预埋上述防治装置,之后再栽植沙棘苗,苗木按照雌雄比8:1行列式配置,即栽8行雌株后栽1行雄株;或按照“梅花桩式”配置,如图8所示,图中C代表雌株,X代表雄株,即两行雌株夹1行雌雄皆有行,在雌雄皆有行里为二雌株夹1雄株;雄株主要是起到授粉作用,所以无需种植太多;通过预埋的防治装置可以对种植的沙棘进行精准的根部施药、施肥、浇水;由于是直接与植物根部接触,将会大大降低肥、水、药的用量且利于植物吸收;防治装置靠近沙棘的根部布置,水分直接作用于沙棘根部,且通过管壁上的渗透孔缓慢向根部的土壤渗透,避免了现有的大面积灌溉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包括直接蒸发的浪费和直接渗入深层土地中的浪费,尤其在干旱地区、砒砂岩等贫瘠荒芜地区,这种浇灌方式节水能力尤为凸显;长期通过防治装置进行施肥、浇水,可对植物的根系起到吸引作用,可以把植株的根系引导到管壁周围,甚至缠绕在管壁之上。
更重要的是通过防治装置可以直接将药剂作用于沙棘根部,这种杀虫效果是地面上大面积喷洒以及从地面向下渗透杀虫所无法比拟的;具体的,在我国西部地区用白僵菌防治沙棘木蠹蛾在室内的接种致死率能达到100%,而在室外的结果却不理想,主要原因就是白僵菌需要特定的温度区间和90%以上湿度,且对土壤含水量也有要求;但我国西部种植沙棘的地区经常是风沙大、干燥的气候条件,适宜白僵菌生长发育的窗口期很短,温度能保证,但该地区湿度达不到要求;根据王新平等对草原化荒漠位于腾格里沙坡头沙漠试验站7-10月份平均地温测定,在深度20-100cm之间,温度平均变幅为23-28℃。植被区20cm深度温度平均值为23.7℃,最小值为16.3℃,最大值为30.0℃。植被区50cm深度温度平均值为24.3℃,最小值为19.7℃,最大值为29.5℃。
根据bugeme等研究,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同样也是应用于害虫防治最适宜温度,根据他们的研究表明,在温度为18℃-28℃的范围内,球孢白僵菌对许多害虫都能实现成功侵染并达到良好效果。这个温度范围正好与草原化荒漠地区20-100cm的温度变幅相匹配。
白僵菌对沙棘木蠹蛾的杀虫效果相当好,其为生物防治,无毒无害,是最为理想的沙棘木蠹蛾防治手段,但是其生长条件限制了其在内蒙古等风沙大、干燥的气候条件下的应用;本发明的防治装置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管壁上的渗透孔缓慢向根部的土壤渗透,营造出湿润的环境,使得白僵菌在内蒙古等风沙大、干燥的气候条件下也能很好的用于沙棘木蠹蛾的防治。
根据白僵菌的不同需求现在球孢白僵菌的剂型有:可湿性粉剂、乳剂、油剂、微囊剂、粘膏剂等;我们主要是用可湿性粉剂进行高压喷粉(通过高压喷射使孢子通过渗透孔到植物根表与害虫沾染,使害虫发病;沙土本身通气性良好,高压孢子粉可直接通过孔眼喷射到根际土壤中)或溶于水浇灌(通过水携带使孢子与害虫接触)使用。
另根据李春香等用球孢白僵菌与甲维盐复配防治甜菜夜蛾试验表明,甲维盐与球孢白僵菌菌株相容性好,甲维盐(2000-4000稀释)与球孢白僵菌10天后防效可达97.7%。李春香等的实验表明低剂量的化学药剂可以减弱健康昆虫对于外界真菌孢子的侵染抵抗力,使昆虫对真菌毒素的作用更加敏感;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将稀释的甲维盐与球孢白僵菌制成混合药剂通过本发明的装置施在沙棘根部,通过甲维盐减弱沙棘木蠹蛾对于球孢白僵菌的侵染抵抗力,这样白僵菌对沙棘木蠹蛾的防治效果将进一步大大增强。
上述防治装置的具体使用方法有多种,需要根据沙棘的具体种植地域条件进行调整,下面举例说明:
使用方法一:当沙棘的种植地面不平整或砂石比较多不适合挖坑或开长沟的地域,如在坡地、丘陵等不好作业的区域种植沙棘时,防治装置用于单株沙棘;具体地:挖规格为30厘米(深)X45厘米(长)X45厘米(宽)的栽植坑;防治装置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3的防治装置,采用直径为6-8厘米的管,整个装置的高度为60厘米,地上部分30厘米,地下部分30厘米,整个装置的长宽为40厘米(长)X40厘米(宽),如图6、7所示;把上述防治装置预埋在栽植坑内,撒10厘米的原土(或种植土),将沙棘苗的根部尽量放置在防治装置的的正中央,之后覆土,踩实;当然也可以使用实施例2所示的那种防治装置。
使用方法二:当沙棘的种植地面比较平整且砂石比较少适合挖坑的地域种植沙棘时,防治装置可以覆盖一片区域内的沙棘;具体地:挖规格为30厘米(深)X45厘米(长)X45厘米(宽)的栽植坑,栽植坑之间挖通,形成十字网状的坑道;防治装置铺设在坑道内;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3的防治装置,如图9所示;把上述防治装置预埋在栽植坑内,撒10厘米的原土(或种植土),将沙棘苗的根部尽量放置在每个防治装置的的正中央,之后覆土,踩实;防治装置区域覆盖有极大的好处,能够片区一次性施药,施药速度更快,大大减少工作量;同时药剂不仅仅在栽植坑内,在相邻的沙棘之间的土壤内也进行了同步施药,实现了整片的区域防治;进一步抑制沙棘木蠹蛾在沙棘之间的传染扩散。
尽管参照前述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沙棘木蠹蛾的防治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至少两根L型的竖直管,竖直管底端水平向中心汇聚并连接在一起,内部相互连通;竖直管分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地上部分顶端开口用于向管内灌水灌药,并盖着可拆卸的顶盖;地下部分的管壁上开设渗透孔;地下部分埋设于地面以下25cm-30cm深处,地上部分要高于地面20cm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棘木蠹蛾的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直管的管壁上的渗透孔由管内向管外斜向下开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棘木蠹蛾的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下部分的外侧管壁上包裹一层透水透气层,透水透气层遮盖住渗透孔,使得空气和水可以通过,而土壤内的砂土不能穿过进入管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沙棘木蠹蛾的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上部分的外侧管壁上包裹保温材料,保温材料包括外层的高密度聚乙烯制成的外套管,以及外套管和竖直管外壁之间填充的聚氨酯保温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棘木蠹蛾的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直管的内侧管壁固定海绵块,海绵块与渗透孔位置错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棘木蠹蛾的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防治装置包括两根L型的竖直管,整体呈U型;或防治装置包括三根L型的竖直管,三根L型的竖直管底端水平向中心汇聚并通过Y型三通管件连接在一起,三根L型的竖直管呈120度分布;或防治装置包括四根L型的竖直管,四根L型的竖直管底端水平向中心汇聚并通过十字型四通管件连接在一起,四根L型的竖直管呈90度分布。
7.一种应用上述沙棘木蠹蛾的防治装置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
沙棘种植:种植的沙棘苗为二年生的嫩枝扦插苗木,当苗木开花后,进行栽植;实行宽窄行相间栽植;宽行行距5米,窄行行距2.5米,株距为2米;栽植坑的深度在25cm-30cm左右;栽植坑内预埋防治装置,之后再栽植沙棘苗,苗木按照雌雄比8:1行列式配置,即栽8行雌株后栽1行雄株;或按照“梅花桩式”配置,即两行雌株夹1行雌雄皆有行,在雌雄皆有行里为二雌株夹1雄株;通过预埋的防治装置对种植的沙棘进行精准的根部施药、施肥、浇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施药的药剂为可湿性粉剂型的球孢白僵菌,通过高压喷射使孢子通过渗透孔到植物根表与害虫沾染,使害虫发病;或将可湿性粉剂型的球孢白僵菌溶于水浇灌,通过水携带使孢子与害虫接触使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稀释的甲维盐与球孢白僵菌制成混合药剂通过防治装置施在沙棘根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沙棘的种植地面不平整或砂石比较多不适合挖坑或开长沟的地域,如在坡地、丘陵等不好作业的区域种植沙棘时,防治装置用于单株沙棘;当沙棘的种植地面比较平整且砂石比较少适合挖坑的地域种植沙棘时,防治装置覆盖一片区域内的沙棘;栽植坑之间挖通,形成十字网状的坑道;防治装置铺设在坑道内;撒10厘米的原土或种植土,将沙棘苗的根部放置在每个防治装置的正中央,之后覆土,踩实。
CN201910719715.5A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沙棘木蠹蛾的防治装置及防治方法 Withdrawn CN1104474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19715.5A CN110447442A (zh)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沙棘木蠹蛾的防治装置及防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19715.5A CN110447442A (zh)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沙棘木蠹蛾的防治装置及防治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7442A true CN110447442A (zh) 2019-11-15

Family

ID=68485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19715.5A Withdrawn CN110447442A (zh)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沙棘木蠹蛾的防治装置及防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4744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14009A (zh) * 2019-11-18 2020-02-21 安徽国祯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污染土壤修复装置
US20220095552A1 (en) * 2020-09-30 2022-03-31 Cambridge Research & Development, Inc. Methods for cultivation using protected growing wells and related structure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14009A (zh) * 2019-11-18 2020-02-21 安徽国祯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污染土壤修复装置
CN110814009B (zh) * 2019-11-18 2022-03-18 安徽国祯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污染土壤修复装置
US20220095552A1 (en) * 2020-09-30 2022-03-31 Cambridge Research & Development, Inc. Methods for cultivation using protected growing wells and related structure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85659B (zh) 有机茶栽培方法
CN104186141B (zh) 一种果林地仿生套种三叶青的袋式栽培方法
CN103960036B (zh) 一种华重楼的林下野生抚育方法
CN105941065A (zh) 一种软籽石榴大棚种植方法
CN104541844A (zh) 一种野生金铁锁的露天栽培方法
CN102204463B (zh) 一种续断种植方法
CN109006225A (zh) 一种淫羊藿的种植方法
CN107242010A (zh) 一种重楼高产高品质的栽培方法
CN105766494A (zh) 一种用于预防植物冻害和虫草害的用品、及其用途
CN109526506B (zh) 一种石漠化地区核桃林下套种十大功劳的栽培管理方法
CN105794584A (zh) 大棚种植盆景果树、软籽石榴、菊花三茬交叉套种方法
CN106416655A (zh) 重楼人工育苗方法
CN104718968B (zh) 掌叶覆盆子的人工栽培方法
CN110447442A (zh) 一种沙棘木蠹蛾的防治装置及防治方法
JP5635714B2 (ja) カンゾウ属植物の栽培方法
CN110352806A (zh) 一种粘性土壤重楼栽培方法
CN104303792A (zh) 一种续断与普通玉米间作种植方法
CN108703055A (zh) 一种利用卷柏作为附生物进行崖壁栽培铁皮石斛的方法
CN108496670A (zh) 一种龙回红脐橙标准化栽培技术
CN107926513A (zh) 一种粉防己的种植方法
CN109673231B (zh) 一种七叶一枝花病虫害的综合生态防控方法
JP5567511B2 (ja) カンゾウ属植物の栽培方法
CN107094487A (zh) 宁前胡仿野生栽培方法
CN210746396U (zh) 一种沙棘木蠹蛾的防治装置
CN109006239A (zh) 一种黄连瓜蒌的立体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5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