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45401A - 换流阀阀层及换流阀 - Google Patents

换流阀阀层及换流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45401A
CN110445401A CN201910760007.6A CN201910760007A CN110445401A CN 110445401 A CN110445401 A CN 110445401A CN 201910760007 A CN201910760007 A CN 201910760007A CN 110445401 A CN110445401 A CN 1104454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ipe
water
converter
converter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600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45401B (zh
Inventor
刘磊
谢鸟龙
张翔
周晨
陈赤汉
郑力
李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R Electric Co Ltd
NR Engineering Co Ltd
Changzhou NR Electric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R Electric Co Ltd
NR Engineering Co Ltd
Changzhou NR Electric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R Electric Co Ltd, NR Engineering Co Ltd, Changzhou NR Electric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R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6000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454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45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5401A/zh
Priority to KR1020227008660A priority patent/KR102588197B1/ko
Priority to BR112022002807A priority patent/BR112022002807B8/pt
Priority to PCT/CN2020/100719 priority patent/WO202103173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454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54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internal heat source to heat radiating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27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ectifier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换流阀阀层,包括:第一阀模块;第二阀模块,与所述第一阀模块并排设置;电连接件,以对角方式串联电连接所述第一阀模块和所述第二阀模块。

Description

换流阀阀层及换流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流阀的换流阀阀层。
背景技术
换流阀是高压直流输电的关键装置,为实现高电压的开通关断控制通常需要很多电力电子器件串联。换流阀一般由多个阀模块串联组成,每个阀模块由串联连接的多个电力电子器件组成,串联连接的多个电力电子器件一般称为硅堆。运行时,为了电力电子器件免受过电压与过电流损坏,阀模块中一般串联饱和电抗器。
随着换流阀的功率不断扩大,电流阀的体积日益增大,如何控制换流阀的体积成为一种难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流阀阀层,包括:第一阀模块;第二阀模块,与所述第一阀模块并排设置;电连接件,以对角方式串联电连接所述第一阀模块和所述第二阀模块。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换流阀,包括前述任意一种换流阀阀层。
利用上述换流阀阀层,通过电连接件在相邻的阀模块的对角端建立电连接,可以均衡该相邻的两个阀模块中各点的电压差,从而可以降低相邻的阀模块之间的电压差。进而可以利用更小的阀模块间距满足换流阀阀层对安全距离的要求,使得上述换流阀阀层的体积可以相对较小,以及可以使得应用该换流阀阀层的换流阀的体积可以更小。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换流阀阀层中阀模块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2A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换流阀阀层中的阀模块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2B示出了根据图2A所示的换流阀阀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换流阀阀层中每一阀模块的冷却系统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换流阀阀层中每一阀模块的冷却系统拓扑示意图。
图5A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换流阀阀层中冷却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B示出了根据图5A所示的换流阀阀层中冷却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C示出了根据图5A所示的换流阀阀层中冷却系统的进水管结构示意图。
图5D示出了根据图5A所示的换流阀阀层中冷却系统的出水管结构示意图。
图6A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换流阀阀层中每一电力电子器件的相关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6B示出了根据图6A所示的换流阀阀层的电力电子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6C示出了根据图6A所示的换流阀阀层的电容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7A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换流阀阀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B示出了根据图7A所示的换流阀阀层的散热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C示出了根据图7A所示的换流阀阀层的绝缘拉板与支撑框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换流阀阀层的每个阀模块的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说明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定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图1为现有技术中,换流阀阀层中阀模块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如图1所示,换流阀阀层1000包括:阀模块111、阀模块112和电连接件12。其中:
阀模块111和阀模块112在同一层内并排设置,并通过电连接件12串联连接。
电连接件12电连接于阀模块111和阀模块112的同方向端1112和1122,阀模块111、阀模块112和电连接件12三者呈U形。箭头方向为电流方向。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对于U连接的换流阀阀层,每个换流阀阀层内部所包含的阀模块之间的电压差较大。因而造成阀模块的安全间距较大,进而导致了换流阀阀层的体积相对较大,以及应用该换流阀阀层的换流阀的体积相对较大。其具体分析如下:
假定阀模块111与阀模块112的电气特性、工作模式和工作状态相同。假定阀模块111运行时的,两端电压的最大值为U;则阀模块112运行时,两端电压的最大值也为U。由于导电连接,阀模块111的端1112与阀模块112的端1122等电位,而阀模块111的端1111与阀模块112的端1121的电压差为2U。假定电压U对应的安全距离为d,那么阀模块111与阀模块112之间的距离至少需要2d,才能满足该换流阀阀层对于运行安全的需要。
目前,主流换流阀阀层中的换流阀的冷却系统均采用串行水路。本申请的发明人还发现,当换流阀阀层中的电力电器器件非常多时,串联水路为了满足散热需求,其水路的通流量需要相对较大,从而导致了换流阀阀层的体积较大。
此外目前世界范围内已建成近百个直流输电工程,除了国内工程主要集中在2000年以后外,其余工程有近40个运行时间已超过20年,换流阀设备老化明显,改造需求激增。
本申请的发明人还发现,改造直流工程阀厅长度、宽度和高度已经固定,通常需要在现有空间中安装新制造的换流阀,因此新制造的换流阀必须足够紧凑,通用性强才能够适应各种工程现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换流阀主要针对特高压直流工程电压等级高、输送容量大等特点研制,体积较大,无法满足工程的改造需求。
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换流阀的技术方案,包括:第一阀模块;第二阀模块,与所述第一阀模块并排设置;电连接件,以对角方式串联电连接所述第一阀模块和所述第二阀模块。
利用上述方案,通过电连接件在相邻的阀模块的对角端建立电连接,可以均衡该相邻的两个阀模块中各点的电压差,从而可以降低相邻的阀模块之间的电压差。进而可以利用更小的阀模块间距满足换流阀阀层对安全距离的要求,使得上述换流阀阀层的体积可以相对较小,以及可以使得应用该换流阀阀层的换流阀的体积可以更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所提出的方案作出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2A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换流阀阀层中的阀模块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如图2A所示,换流阀阀层2000包括:阀模块211、阀模块212和电连接件22。其中:
阀模块211和阀模块212在同一层内并排设置,并通过电连接件22串联连接。
电连接件22电连接于阀模块211和阀模块212的对角端2112和2121,阀模块211、阀模块212和电连接件22三者呈Z形。箭头方向为电流方向。
如图2A所示,假定阀模块211与阀模块212的电气特性、工作模式和工作状态相同。假定阀模块211运行时的,两端电压的最大值为U;则阀模块212运行时,两端电压的最大值也为U。由于导电连接,端2112和端2121等电位。所以端2111与端2121的电压差为U,且端2112与端2122的电压差也是U均小于2U。假定电压U对应的安全距离为d,那么换流阀阀层2000中的阀模块211和阀模块212的距离可以小于2d。从而可以有效的缩小换流阀阀层中的阀模块的间接,进而可以缩小换流阀阀层的体积,以及换流阀的体积。
如图2A所示,端2112可以包括点A也,可以包括点B,还可以包括点A与点B之间的任意一点。进一步地,端2112也可以包括阀模块211的靠近线段AB的点。
如图2A所示,相应地,电连接件22可以电连接阀模块211于端2112上的A点,也可以电连接阀模块211于端2112上的B点,还可以点连接阀模块211于端2112上的线段AB之间的任意一点。进一步的,电连接件22可以电连接阀模块211于端2112的,邻近与线段AB的一点。
如图2A所示,同理可知,可选地,端2121可以一包点C,也可以包括点D,还可以包括点C和点D之间的任意一点。进一步地,端2121也可以包括阀模块212的靠近线段CD的点。
如图2A所示,相应地,电连接件22可以电连接阀模块212于端2121上的C点,也可以电连接阀模块212于2121上的D点,还可以点连接阀模块212于2121上的线段CD的任意一点。进一步的,电连接件22可以电连接阀模块212于2121的邻近与线段CD的一点。
可选地,阀模块211与阀模块212相互平行设置。
可选地,阀模块211与阀模块21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接线端,分别为高压端和低压端。
进一步地,端2111和端2121处可以设置高压端,而端2112和端2122处可以是设置低压端;同理可选地,端2111和端2121处可以设低高压端,而端2112和端2122处可以是设置高压端。
可选地换流阀阀层可以包括三个或者三个以上阀模块并排设置。进一步的该三个或者三个以上阀模块中的至少一对相邻阀模块通过电连接件,以对角方式连接。可选地,电连接件22可以包括直杆状刚性部。进一步地,电连接件22可以包括一段刚性导体。
更进一步地,电连接件22的至少一端包括柔性连接结构。
图2B示出了,图2A所示的换流阀阀层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B所示,换流阀阀层2000可以包括:阀模块211、阀模块212以及电连接件22。其中,阀模块211、阀模块212通过电连接件22,以对角方式,串联连接。
阀模块211可以包括:硅堆2113、电容堆2114、电感器21151、电感器21152以及屏蔽罩21171-21175。其中,硅堆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电力电子器件(未示出)以及电力电子器件的附属器件(未示出)组成。电容堆2114包括多个电容器(未示出)。
可选地,阀模块212的内部结构与阀211相同,不做赘述。
可选地,换流阀阀层2000还可以包括:绝缘子231和232绝缘支持于阀模块211与阀模块212之间。
利用上述换流阀阀层,通过电连接件在相邻的阀模块的对角端建立电连接,可以均衡该相邻的两个阀模块中各点的电压差,从而可以降低相邻的阀模块之间的电压差。进而可以利用更小的阀模块间距满足换流阀阀层对安全距离的要求,使得上述换流阀阀层的体积可以相对较小,以及可以使得应用该换流阀阀层的换流阀的体积可以更小。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换流阀阀层中每一阀模块的冷却系统拓扑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换流阀阀层3000包括:进水管301和出水管302以及两个分水管311和312以及第一发热器件(未示出)和第二发热器件(未示出)。水流方向可以如箭头所示。其中:
进水管301用于接收流体冷媒介。出水管302用于排放经过热交换后的流体冷媒介。
分水管311和312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301和出水管302水路连接,并且分水管311和312分别邻近于第一发热器件和第二发热器件,并热接触。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分水管311还包括:进水细分水管3111、出水细分水管3113、散热水管3112。其中:
进水细分水管3111,与进水管301水路连接。
出水细分水管3112,与出水管302水路连接。
散热水管3113,两端分别与进水细分水管3111和出水细分水管3113水路连接,并与第一发热器件热交换。
可选地,流体冷媒介可以包括水,以及其他可以用于热交换的流体物质。
可选地,换流阀阀层3000还可以包括散热块3114,包覆于热水管3113的外壁,并与热水管3113热接触。散热水管3113可以通过散热块3114与发热器件热交换。
可选地,散热水管3113也可以直接与第一发热器件热接触。
如图3所示,可选地,分水管312可以与分水管311的结构完全相同,不做赘述。
如图3所示,可选地,换流阀阀层3000还包括第3分水管、……、第N分水管,跨接于进水管301和出水管302之间,并与分水管311结构相同,N为大于2的整数。
可选地,上述分水管的结构也可以各不相同。
可选地,发热器件可以是电力电子器件,也可以是电抗器,或者是其他发热的部件。
如图3所示,可选地,散热水管3112由导热良好的材料制成。
可选地,散热块3114由导热良好的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散热块3114可以是导电的金属制品,也可以是绝缘的非金属制品。
如图3所示,可选地散热水管3113和散热块3114可以是统一结构,比如,可以在某一散热材料上加工出一条可以通过冷却水的孔洞,作为散热水管。
利用上述换流阀阀层,可以通过并联水路连接的多个分水管与阀模块中的发热器件进行热交换。由于每个分水管只需要对少量发热器件进行散热,所以只需要较小的水流,较细的水管即可实现预定的水冷效果。同时较细的水管可以保障阀模块的体积可以做的更小。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换流阀阀层中每一阀模块的冷却系统拓扑示意图。
如图4所示,换流阀阀层4000包括:进水管401和出水管402以及两个分水管411和412。其中:
进水管401和出水管402与换流阀阀层3000中的同名部件相同,不做赘述。
如图4所示,分水管411包括:进水细分水管4111、出水细分水管4113、和串联连接的散热水管4112和4115。水流方向可以如箭头所示。其中:
进水细分水管4111与进水管401水路连接。
出水细分水管4113与出水管402水路连接。
散热水管4112和4115水路串联连接,散热水管4112还与进水细分水管4111水路连接,并与散热水管4115还与出水细分水管4113水路连接。
换流阀阀层4000还可以包括:散热宽4114和散热块4116。其中,散热块4114包覆于散热水管4112的外壁,散热块4116包覆于散热水管4115的外壁。散热块4114和4116分别与阀模块中的不同发热器件热接触。
如图4所示,可选地,分水管411还可以包括桥接水管4117,水路连接于散热水管4112和散热水管4115之间。
如图4所示,可选地,分水管411还可以包括串联连接的三个或者三个以上散热水管;以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散热块分别包覆于前述三个或者三个以上散热水管,并分别与不同发热器件热接触。
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桥接水管,水路连接于散热水管之间。
进一步地,每个散热块可以与一个发热器件热接触,也可以与多个发热器件热接触。同样地,每个发热器件可以与一个散热块热接触,也可以与多个散热块热接触。
如图4所示,可选地,分水管412可以包括串联连接的两个散热水管。可选地,分水管412也可以只包括一个散热水管,也可以包括三个或者三个以上散热水管。分水管412所包含的散热水管的数量可以与分水管411所包含的散热水管的数量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地,换流阀阀层4000也可以包括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分水管。每个分水管跨接于进水管401和出水管402之间。每个分水管包括一个散热水管、串联连接的两个散热水管、或者串联连接的两个以上散热水管。每个散热水管的外壁被不同的散热块包覆。每个散热块分别与不同的发热器件热接触。
进一步地,每个分水管所包含的散热水管的数量可以都相同,也可以各不相同。
利用上述换流阀阀层,可以通过并联水路连接的多个分水管与阀模块中的发热器件进行热交换。由于每个分水管只需要对少量发热器件进行散热,所以只需要较小的水流,较细的水管即可实现预定的水冷效果。同时较细的水管可以保障阀模块的体积可以做的更小。
在上述换流阀阀层中的分水管串联了少量散热水管。可以兼顾并联水路带来的较小水流,较细水管的优点;和串联水路带来的拓扑结构简单的优点。因而,上述冷却系统的体积可以更小,应用上述冷却系统的阀模块的体积可以更小。即换流阀阀层可以做的更小,以及应该换流阀阀层的换流阀的体积可以做的更小。
图5A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换流阀阀层中冷却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B示出了根据图5A所示的换流阀阀层中冷却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C示出了根据图5A所示的换流阀阀层中冷却系统的进水管结构示意图。图5D示出了根据图5A所示的换流阀阀层中冷却系统的出水管结构示意图。
如图5A和图5B所示,换流阀阀层5000包括:进水管501、出水管502、以及分水管511和分水管512。其中,箭头方向可以为水流方向。其中:
如图5A所示,进水管501用于接受冷媒介,可以包括:进水口503以及进水管端部5012。
如图5A和图5B所示,出水管502用于排放经过热交换后的冷媒介,可以包括出水口5021和出水管端部5022。
如图5A和图5B所示,分水管511跨接于进水管501和出水管502之间。分水管511包括:进水细分水管5111、散热水管5112、桥接水管5113、散热水管5114、出水细分水管5115。
其中,进水细分水管5111、散热水管5112、桥接水管5113、散热水管5114和出水细分水管5115顺次水路连接。散热水管5112和5114分别与不同的发热器件热交换。
如图5A和图5B所示,可选地,与散热水管5112和散热水管5114热交换的发热器件为电力电子器件,以及电力电子器件的附属器件。
如图5A和图5B所示,可选地进水细分水管5111、散热水管5112、桥接水管5113、散热水管5114、出水细分水管5115为U型管。
如图5C所示,进水管501还可以包括多个进水水嘴5013,分别与多个分水管连接。同样地,如图5D所示,出水管502还可以包括多个出水水嘴5023分别与多个分水管连接。
如图5A和图5B所示,分水管512跨接于进水管501和出水管502之间。分水管512包括:进水细分水管5121、散热水管5122和出水细分水管5123。其中:
进水细分水管5121、散热水管5122、出水细分水管5123顺次水路连接。散热块5122包括散热块(未示出),该散热块包覆于发热器件外壳,并与之热交换。可选地,该发热器件为电抗器,或者其他发热器件。
如图5A和图5B所示,可选地,散热水管5112、散热水管5114中的每个散热块可以只与一个发热器件热交换,也可以与多个发热器件热交换。进一步地,散热水管5112、散热水管5114还可以夹在同一个发热器件的两侧,并与之热交换。
如图5A和图5B所示,可选地,分水管511可以只包括一个散热水管,也可以包括串联连接的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散热水管。
如图5A和图5B所示,可选地,换流阀阀层5000可以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类似于分水管511的其他分水管。
如图5A和图5B所示,可选地,换流阀阀层5000还可以包括类似于分水管512的其他分水管。
如图5A和图5B所示,可选地,进水管501和出水管502设置于散热水管5112、散热水管5114的同一侧。
以上多个同名组件(比如多个分水管、多个散热水管等)可以形状和结构完全相同,也可以形状和结构各不相同。
利用上述换流阀阀层,可以通过并联水路连接的多个分水管与阀模块中的发热器件进行热交换。由于每个分水管只需要对少量发热器件进行散热,所以只需要较小的水流,较细的水管即可实现预定的水冷效果。同时较细的水管可以保障阀模块的体积可以做的更小。
同时,由于换流阀阀层5000中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设置于散热片的同一侧,且其中部分进水细分水管、出水细分水管和/或散热水管为U型管。通过上述两种措施,可以降低该冷却系统在维护时所需要的操作空间,进而进一步地缩小了冷却系统的体积,以及利用该冷却系统的阀模块的体积。即可以缩小该换流阀阀层的体积,以及可以缩小应用该换流阀阀层的换流阀的体积。
图6A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换流阀阀层中每一电力电子器件的相关电路原理示意图。图6B示出了根据图6A所示的换流阀阀层的电力电子单元结构示意图。图6C示出了根据图6A所示的换流阀阀层的电容单元结构示意图。
如图6A所示,换流阀阀层6000包括:电力电子器件601、电力电子触发器611、电容器621、622和623以及均压电阻631和632、阻尼电阻641、642和取能电阻643。其中:
如图5A所示,电容器621、622和623星形连接,且电容621和电容622分别通过阻尼电容641和642与电力电子器件601的两个功率端电连接,电容器623通过取能电阻643与电力电子触发器611电连接。电力电子器件601的控制端与电力电子触发器611连接,均压电阻631和632串联后一端与电力电子器件601的功率端连接,另一端与电力电子触发器611的散热片连接。
如图6B和图6C所示,可选地,可以把上述电子器件分别整合到电力电子单元(如图6B)和电容单元(如图6C)中。
图如6A所示为电力电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601、611、643与图6A中的同编号组件相同。63为电阻631、632、641、642的合并组件。
图7A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换流阀阀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B示出了根据图7A所示的换流阀阀层的散热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C示出了根据图7A所示的换流阀阀层的绝缘拉板与支撑框架的连接示意图。
如图7A所示,换流阀阀层还可以包括绝缘拉板。其中,绝缘拉板可以包括上绝缘拉板701和下绝缘拉板702。以及多个散热块721和多个电力电子器件(未示出)。电力电子器件固定于散热块721上形成固定了电力电子器件的散热块731。固定了电力电子器件的散热块731。与上绝缘拉板701和下绝缘拉板702连接。
如图7A和图7B所示,可选地,下绝缘拉板702上设有导轨7021。相应地,散热块上设有导轨配合部7211与导轨7021配合连接。
可选地,导轨7021可以是一个凸台,也可以是一个凹槽,或者其他形式的导轨。
可选地,上绝缘拉板701和下绝缘拉板702通过端接块711和712连接。端接块711和712上设有孔7111,上绝缘拉板701和下绝缘拉板702可以通过端接块711和712上的孔7111与支撑框架连接。
可选地,上绝缘拉板701和下绝缘拉板702的可以与支撑框架固定连接。
如图7C所示,可选地上绝缘拉板701和下绝缘拉板702也可以与支撑框架可移动连接。具体地,可以通过螺钉7112和端接块连接支撑框架821和上绝缘拉板701。其中,螺钉7112与框架821之间留有空隙7113。绝缘拉板701和702可以利用空隙7113自由地做伸缩运动。以此可以消减由于热胀冷缩带来的应力。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换流阀阀层的每个阀模块的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换流阀阀层8000的每个阀模块的支撑框架包括多个支撑横梁(未示出),用于支持冷却系统811、多个电力电子器件812、多个电容器815以及电抗器813和814。
其中支撑框架中包括弯曲横梁801和802分别设置于电抗器813与多个电容器815之间以及电抗器814与多个电抗器815之间。通过上述措施可以减少阀模块的长度,进而可以缩小换流阀阀层的体积以及应用该换流阀阀层的换流阀的体积。
本申请还包括一个实施例换流阀,由上述任意一种换流阀阀层组成。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上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仅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基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做出的改变或变形之处,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换流阀阀层,包括:
第一阀模块;
第二阀模块,与所述第一阀模块并排设置;
电连接件,以对角方式串联电连接所述第一阀模块和所述第二阀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流阀阀层,其中,所述第一阀模块和所述第二阀模块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流阀阀层,其中,所述电连接件包括直杆状刚性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流阀阀层,其中,所述电连接件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具有柔性连接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流阀阀层,其中,所述第一阀模块和所述第二阀模块中的每个阀包括:
发热器件,包括电力电子器件和电抗器;
进水管,用于接收冷却水;
出水管,用于排放经过热交换后的冷却水;
多个分水管,每个所述分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水路连接,并且所述多个分水管分别相邻于多个不同发热器件设置,从而分别与所述发热器件进行热交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流阀阀层,其中,每个所述分水管均包括:
进水细分水管,与所述进水管水路连接;
出水细分水管,与所述出水管水路连接;
散热水管,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细分水管和所述出水细分水管水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流阀阀层,其中,每个所述分水管均包括:
进水细分水管,与所述进水管水路连接;
出水细分水管,与所述出水管水路连接;
串联连接的至少两个散热水管,串联连接的散热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细分水管和所述出水细分水管水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流阀阀层,其中,每个所述分水管还包括:
桥接水管,水路连接于所述至少两个散热水管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流阀阀层,其中,所述至少两个阀模块中的每一个阀模块包括:
至少两个散热块;
至少两个电力电子器件,固定于所述至少两个散热块;
绝缘拉板,与所述至少两个散热块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流阀阀层,其中,所述绝缘拉板包括:
上绝缘拉板,与所述至少两个散热块的上部连接;
下绝缘拉板,与所述至少两个散热块的下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流阀阀层,其中,所述下绝缘拉板包括导轨;
所述散热块包括:
导轨配合部,与所述导轨配合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流阀阀层,还包括:
支撑框架,所述绝缘拉板两端与所述支持框架连接,且所述绝缘拉板的至少一端与所述支撑框架可移动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流阀阀层,其中,所述第一阀模块和所述第二阀模块中的每一个阀模块还包括:
电抗器和电容器;
支撑框架,所述绝缘拉板、电抗器和电容器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
其中,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折弯横梁,所述电抗器与所述电容器设置于所述折弯横梁两侧。
14.一种换流阀,包括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换流阀阀层。
CN201910760007.6A 2019-08-16 2019-08-16 换流阀阀层及换流阀 Active CN1104454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0007.6A CN110445401B (zh) 2019-08-16 2019-08-16 换流阀阀层及换流阀
KR1020227008660A KR102588197B1 (ko) 2019-08-16 2020-07-07 컨버터 밸브 밸브층 장치 및 컨버터 밸브
BR112022002807A BR112022002807B8 (pt) 2019-08-16 2020-07-07 Camada de válvula do conversor e válvula do conversor
PCT/CN2020/100719 WO2021031730A1 (zh) 2019-08-16 2020-07-07 换流阀阀层及换流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0007.6A CN110445401B (zh) 2019-08-16 2019-08-16 换流阀阀层及换流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5401A true CN110445401A (zh) 2019-11-12
CN110445401B CN110445401B (zh) 2021-04-20

Family

ID=68436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60007.6A Active CN110445401B (zh) 2019-08-16 2019-08-16 换流阀阀层及换流阀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102588197B1 (zh)
CN (1) CN110445401B (zh)
BR (1) BR112022002807B8 (zh)
WO (1) WO202103173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31730A1 (zh) * 2019-08-16 2021-02-25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换流阀阀层及换流阀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3909A (zh) * 2011-03-24 2011-08-2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应用于高压直流换流阀的新型的水管结构
CN104901515A (zh) * 2015-05-28 2015-09-09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换流阀
CN105071402A (zh) * 2015-07-24 2015-11-1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用于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晶闸管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31574A1 (de) * 2009-06-30 2011-01-0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Aufbau eines mehrstufigen Umrichters der Elektroenergieversorgung
CN105099222B (zh) * 2015-08-25 2018-10-09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 一种用于高压直流输电的晶闸管换流阀阀塔
CN110445401B (zh) * 2019-08-16 2021-04-20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换流阀阀层及换流阀
CN110380624A (zh) * 2019-09-04 2019-10-25 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换流阀阀塔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3909A (zh) * 2011-03-24 2011-08-2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应用于高压直流换流阀的新型的水管结构
CN104901515A (zh) * 2015-05-28 2015-09-09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换流阀
CN105071402A (zh) * 2015-07-24 2015-11-1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用于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晶闸管阀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31730A1 (zh) * 2019-08-16 2021-02-25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换流阀阀层及换流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22002807B8 (pt) 2023-12-05
BR112022002807A2 (pt) 2022-08-09
KR102588197B1 (ko) 2023-10-12
KR20220046662A (ko) 2022-04-14
BR112022002807B1 (pt) 2023-09-26
CN110445401B (zh) 2021-04-20
WO2021031730A1 (zh) 2021-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54083B2 (ja) 半導体装置
CN105917546B (zh) 充电电路和移动终端
US20200203255A1 (en) Cooling of power semiconductors
CN103023034A (zh) 采用水冷技术的有源电力滤波器
CN103269148A (zh) 变流器或变频器功率模块
CN110445401A (zh) 换流阀阀层及换流阀
CN203607173U (zh) 一种高压大功率水冷电阻装置
CN206302159U (zh) 一种水冷式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功率单元
CN203166346U (zh) 一种风能变流器及其主功率柜
CN202196771U (zh) 用于电动汽车半导体的新型双面冷却器
CN207381291U (zh) 用于低电压装置的冷却模块以及断路器
CN103856073B (zh) 辅助逆变功率单元及辅助变流器
CN110492721B (zh) 一种多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
CN212324008U (zh) 一种逆变器及其功率单元和功率模块
CN102868166A (zh) 一种卧式水冷静止无功补偿器用晶闸管阀模块
CN207966603U (zh) 水冷大功率集成电阻负载柜
CN207150407U (zh) 功率模块及变流器
CN100466892C (zh) 等电位连接方法及在电力电子装置的水冷却系统中的应用
CN207652300U (zh) 一种igct晶闸管构成的大功率单元
Rahman et al. Thermal state analysis on bundled overhead line conductors
CN205755209U (zh) 电力电子器件
CN206060558U (zh) 一种水冷变频器整流模块结构
CN205177558U (zh) 一种带隔板的水冷电抗器
CN202906474U (zh) 一种卧式水冷静止无功补偿器用晶闸管阀模块
JP5514656B2 (ja) 高電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