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42513A - 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42513A
CN110442513A CN201910610974.4A CN201910610974A CN110442513A CN 110442513 A CN110442513 A CN 110442513A CN 201910610974 A CN201910610974 A CN 201910610974A CN 110442513 A CN110442513 A CN 1104425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e
functional test
test use
classification
sequ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109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neConnect Smar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neConnect Smar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neConnect Smar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neConnect Smar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1097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425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42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25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8Software testing
    • G06F11/3672Test management
    • G06F11/3688Test management for test execution, e.g. scheduling of test sui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研发管理,提供了一种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包括:获取功能测试用例,提取功能测试用例的场景特征,根据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场景特征将功能测试用例归入对应的目标场景类别,获取各个目标场景类别间的逻辑关系,根据逻辑关系确定各个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根据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确定各个目标场景类别对应的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初始执行顺序;获取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根据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将功能测试用例归入不同的角色类别,根据角色类别调整初始执行顺序得到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目标执行顺序,提高了测试效率。

Description

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功能测试就是对产品的各功能进行验证,根据功能测试用例,逐项测试,检查产品是否达到用户要求的功能。
目前,传统的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是基于测试人员手工编写的测试用例,再手动或者按照测试人员的想法进行手动执行测试用例。测试人员在执行测试用例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会按照测试用例编号顺序执行测试用例。但是测试人员在设计功能测试用例的时候,一般不会考虑到执行顺序的问题,有一些测试用例的执行可能会覆盖其他测试用例,所以某些测试用例会被重复执行。有一部分测试用例由于执行顺序的原因可能被忽略,所以按照用例编号来执行功能测试用例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对功能测试用例进行场景归类和角色类别,达到自适应的优化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提高测试效率的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功能测试用例,提取所述功能测试用例的场景特征,根据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场景特征将所述功能测试用例归入对应的目标场景类别;
获取各个目标场景类别间的逻辑关系,根据所述逻辑关系确定各个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根据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确定各个目标场景类别对应的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初始执行顺序;
获取所述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根据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将功能测试用例归入不同的角色类别,根据角色类别调整所述初始执行顺序得到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目标执行顺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确定各个目标场景类别对应的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初始执行顺序包括:
当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为关联关系时,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的先后逻辑顺序从所述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中确定优先执行类别和后执行类别,将所述优先执行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先于所述后执行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执行;
当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为并行关系时,将所述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分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并行执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确定各个目标场景类别对应的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初始执行顺序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功能测试用例中第一功能测试用例存在前置步骤时,获取所述前置步骤对应的前置测试用例;
在所述第一功能测试用例执行之前执行所述前置测试用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交互流程图,根据用户交互流程图分析得到应用页面的逻辑关系;
根据所述应用页面的逻辑关系调整所述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当应用页面的总页面对应存在对应的子页面时,将子页面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置于总页面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之后执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根据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将功能测试用例归入不同的角色类别,根据角色类别调整所述初始执行顺序得到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目标执行顺序包括:
获取所述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执行用户的行为特征;
根据所述执行用户的用户行为特征确定所述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类别,所述角色类别包括被动交互主体类别和主动交互主体类别;
根据当前测试功能确定当前角色类别执行顺序;
根据所述当前角色类别执行顺序调整所述初始执行顺序得到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目标执行顺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析功能测试模块,将功能测试模块分为对应的不同类别的场景类别;
获取同一场景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从同一场景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中提取场景特征;
建立场景特征与对应的场景类别的匹配关系。
一种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场景类别归入模块,用于获取功能测试用例,提取所述功能测试用例的场景特征,根据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场景特征将所述功能测试用例归入对应的目标场景类别;
初始执行顺序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各个目标场景类别间的逻辑关系,根据所述逻辑关系确定各个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根据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确定各个目标场景类别对应的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初始执行顺序;
目标执行顺序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根据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将功能测试用例归入不同的角色类别,根据角色类别调整所述初始执行顺序得到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目标执行顺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初始执行顺序确定模块还用于当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为关联关系时,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的先后逻辑顺序从所述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中确定优先执行类别和后执行类别,将所述优先执行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先于所述后执行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执行,当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为并行关系时,将所述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分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并行执行。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功能测试用例,提取所述功能测试用例的场景特征,根据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场景特征将所述功能测试用例归入对应的目标场景类别;
获取各个目标场景类别间的逻辑关系,根据所述逻辑关系确定各个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根据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确定各个目标场景类别对应的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初始执行顺序;
获取所述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根据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将功能测试用例归入不同的角色类别,根据角色类别调整所述初始执行顺序得到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目标执行顺序。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功能测试用例,提取所述功能测试用例的场景特征,根据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场景特征将所述功能测试用例归入对应的目标场景类别;
获取各个目标场景类别间的逻辑关系,根据所述逻辑关系确定各个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根据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确定各个目标场景类别对应的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初始执行顺序;
获取所述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根据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将功能测试用例归入不同的角色类别,根据角色类别调整所述初始执行顺序得到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目标执行顺序。
上述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功能测试用例的场景特征能够对功能测试用例进行场景归类,根据场景归类确定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初始执行顺序,从而对场景相似的测试用例进行归类执行,重复覆盖流程的测试用例进行划分归类,根据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对功能测试用例进行角色类别归类,通过角色类别调整测试用例的初始执行顺序,保证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正确,达到自适应的优化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提高测试效率,节约测试人员执行功能测试用例的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测试。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如图1所示,该应用环境包括终端110、服务器120,终端110、服务器120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通信,通信网络可以是无线或者有线通信网络,例如IP网络、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等,其中终端110、服务器120的设备个数不限。
可以在终端110或服务器120上执行功能测试用例,或在终端110和服务器120之间的通信过程中执行功能测试用例。在确定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时,采用以下方法:终端110或服务器120获取功能测试用例,提取功能测试用例的场景特征,根据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场景特征将所述功能测试用例归入对应的目标场景类别,获取各个目标场景类别间的逻辑关系,根据逻辑关系确定各个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根据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确定各个目标场景类别对应的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初始执行顺序,获取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根据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将功能测试用例归入不同的角色类别,根据角色类别调整初始执行顺序得到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目标执行顺序。能够对功能测试用例进行场景归类和角色类别,对场景相似的测试用例进行归类执行,重复覆盖流程的测试用例进行划分归类,且保证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正确,达到自适应的优化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提高测试效率,节约测试人员执行功能测试用例的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测试。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应用环境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0,获取功能测试用例,提取功能测试用例的场景特征,根据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场景特征将功能测试用例归入对应的目标场景类别。
其中,功能测试用例是为某个特殊目标而编制的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以及预期结果,以便测试某个功能是否满足需求的测试用例。场景是同一个模块下的不同状态或者不同条件的用户场景,相同类别的场景具有相同或相应的状态或条件。场景特征是用于反映场景的特征,相同的场景具有相同的场景特征。场景类别是根据不同的场景特征将各个场景进行分类得到的类别,相同场景类别的各个场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场景特征。对于不同的功能模块,可分为不同的场景类别。如对于登录模块,场景类别可分为用户已登录场景和用户未登录场景,对于取款模块,场景类别分为成功取款、ATM内没有现金场景、ATM内现金不足场景、PIN有误(还有不止一次输入机会)场景、PIN有误(还有一次输入机会)场景、PIN有误(不再有输入机会场景)。
具体地,可根据语义识别技术从功能测试用例提取场景特征,功能测试用例包括一些描述性语句,同一场景对应的场景特征可能描述语句不是完全相同,但是大致意思是相同的。具体使用语义识别技术将场景特征提取出来,从而根据场景特征将测试用例归入对应的目标场景类别。
如下两个测试用例的描述内容不完全相同,但大致意思相同:测试用例1.会员用户进入某页面,点击某个按钮,页面展示某种效果;测试用例2.用户登录会员账户,点击某个按钮,页面展示某种效果;可以识别出的场景特征为:关键字是会员,点击某个按钮,展示某种效果,且两个描述内容中没有否定用词和更多的关键词,根据场景特征判断两个测试用例为相同的场景,场景类别就是会员用户的某操作。内容大致相同,说明测试的场景是一个类别,只是具体的细分步骤不一样,划分在一个测试场景也是可以的,不用特意进行区分,则将这将两个功能测试用例归入相同的目标场景类别,即会员用户的某操作类别。
如下两个测试用例的描述内容大致相同,但意思不相同:测试用例1.删除未被题组引用的题目,删除完成,列表题目数量减少一题;测试用例2.删除未被题组引用的题目,删除取消,列表题目数量未变化。这个例子中的两个测试用例,内容大致相同,但是意思完全不同:提取的场景特征为用例1是删除完成,用例2是删除取消,是两个方向的操作。可以根据场景特征将其区分为操作完成类别和操作取消类别,操作完成类别是删除完成,且列表展示的数量会变化,操作取消类别是删除取消,取消后列表数量不发生变化。
可预先建立场景特征与目标场景类别的匹配关系,如用户已登录场景对应的场景特征是登录、用户名密码正确,用户未登录场景对应的场景特征是登录、用户名或密码不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目标场景类别内的各个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场景特征之间的相似度,相似度超过预设阈值的测试场景为同类别重复的测试场景,可以进行去重处理。
步骤220,获取各个目标场景类别间的逻辑关系,根据所述逻辑关系确定各个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根据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确定各个目标场景类别对应的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初始执行顺序。
具体地,逻辑关系包括关联关系和非关联关系,各个目标场景类别可能存在关联关系,也可能不存在关联关系,关联关系是指目标场景类别之间存在依赖关联关系,如依赖关联关系可以是事物发展关联关系、条件关联关系等。事物发展关联关系是指用户在执行操作时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逻辑上遵循的关系,如登录模块,先输入错误的信息属于用户未登录场景,直至输入正确的信息属于用户已登录场景。条件关联关系是指自定义的条件,只有条件满足才能执行的关系,如动态信息发布场景先于动态信息互动场景,只有发布了动态信息,才存在对动态信息的互动,如评论、点赞等。
如果目标场景类别存在关联关系,则需要按照关联关系确定各个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根据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确定各个目标场景类别对应的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初始执行顺序,使得目标场景类别优先执行的场景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优先执行。
如果目标场景类别不存在关联关系,则各个目标场景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可以并行执行,或按自定义的顺序执行。
通过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确定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保证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按照逻辑发展的顺序正确高效的执行。
步骤230,获取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根据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将功能测试用例归入不同的角色类别,根据角色类别调整初始执行顺序得到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目标执行顺序。
具体地,角色是根据用户的特征进行归类的类别,用户的特征包括用户行为特征,如操作行为习惯、操作行为权限等,用户属性特征,如年龄、性别、爱好等。只有功能测试用例存在角色特征,才能获取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如管理员角色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先执行进行配置工作,再执行普通用户角色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从而根据配置进入相应的操作。根据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将功能测试用例归入不同的角色类别,根据角色类别调整初始执行顺序得到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目标执行顺序,进一步保证了测试用例的正确执行顺序。
上述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方法,通过功能测试用例的场景特征能够对功能测试用例进行场景归类,根据场景归类确定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初始执行顺序,从而对场景相似的测试用例进行归类执行,重复覆盖流程的测试用例进行划分归类,根据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对功能测试用例进行角色类别归类,通过角色类别调整测试用例的初始执行顺序,保证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正确,达到自适应的优化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提高测试效率,节约测试人员执行功能测试用例的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测试。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20包括:当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为关联关系时,根据关联关系的先后逻辑顺序从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中确定优先执行类别和后执行类别,将优先执行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先于后执行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执行。当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为并行关系时,将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分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并行执行。
具体地,当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为关联关系时,说明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存在先后顺序,需要按照关联关系的先后逻辑顺序确定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
如第一目标场景类别A对应测试用例A1,A2,A3,第二目标场景类别B对应测试用例B1,B2,B3,第一目标场景类别A先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B执行,则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初始执行顺序为A1,A2,A3,B1,B2,B3。
当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为关联关系时,说明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不存在先后顺序,可以并行同时执行以提高测试效率。
其中并行执行可以是在同一个设备上并行执行,也可以分别在不同的设备上进行并行执行。如第一目标场景类别A对应测试用例A1,A2,A3,第二目标场景类别B对应测试用例B1,B2,B3,第一目标场景类别A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B为并行关系,则在设备1上执行A1,A2,A3的同时在设备2上执行B1,B2,B3。或在同一个设备上通过不同的进程并行执行测试用例A1,A2,A3和测试用例B1,B2,B3。
本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的关系确定不同的执行方式,在保证正确执行顺序的同时提高执行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20之后,还包括:当功能测试用例中第一功能测试用例存在前置步骤时,获取前置步骤对应的前置测试用例;在第一功能测试用例执行之前执行前置测试用例。
具体地,测试用例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可以执行,这个需要事先满足的条件就是通过前置步骤来实现的,如在登录框输入登录信息这个第一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条件是进入登录页面,则需要先获取进入登录页面这个操作对应的前置测试用例,先执行前置测试用例,再执行第一功能测试用例。通过前置测试用例保证第一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有效性,可自动先执行前置测试用例,再执行第一功能测试用例,进一步明确测试过程中的执行顺序,有针对性地进行测试,避免测试用例由于未执行前置步骤而测试失败。
在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获取用户交互流程图,根据用户交互流程图分析得到应用页面的逻辑关系,根据应用页面的逻辑关系调整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当应用页面的总页面对应存在对应的子页面时,将子页面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置于总页面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之后执行。
具体地,用户交互流程图是终端用户的实际操作路径可视化展示出来的图,测试需要根据用户实际操作路径,来分析系统需求和设计测试用例,再根据测试用例来执行测试。根据用户交互流程图分析得到应用页面的逻辑关系,即先后访问关系,从而调整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当应用页面的总页面对应存在对应的子页面时,将子页面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置于总页面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之后执行。子页面是通过总页面进行访问的,如详细页面通过列表页打开并访问。所以将子页面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置于总页面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之后执行,例如商品列表页,点击某个商品可以打开商品详情页。如果子页面上又存在下一级的总页面,如商品详情页又存在商品列表页,则为变化联动的功能测试用例,则根据页面间的先后逻辑关系联合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30包括:获取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执行用户的行为特征,根据执行用户的用户行为特征确定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类别,角色类别包括被动交互主体类别和主动交互主体类别;根据当前测试功能确定当前角色类别执行顺序;根据当前角色类别执行顺序调整初始执行顺序得到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目标执行顺序。
具体地,执行用户的行为特征是根据执行用户的操作行为提取的特征,可根据执行用户的用户行为特征确定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类别,角色类别可自定义,如根据行为特征的主动性区分为被动交互主体类别和主动交互主体类别、根据行为特征的操作权限分为管理类别和被管理类别等。被动交互主体类别是指产生的行为是被动的角色,如信息展示角色,展示的信息只能被动的接收其他用户的互动行为或被动的回复其他用户的评论,互动行为包括点赞、评论、转发等。主动交互主体类别是指产生的行为是主动的角色,如信息互动角色,可主动的对展示的信息进行互动。当前测试功能不同,当前角色类别执行顺序也不同,如当前测试功能为测试被点赞人收到点赞通知,则需要先存在被动交互主体类别对应的展示信息,才存在主动交互主体类别对展示信息的点赞,被动交互主体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在主动交互主体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之前执行。如当前测试功能为测试被评论人对评论的回复,则需要先存在主动交互主体类别对展示信息的评论,才能存在被动交互主体类别对评论的回复,则主动交互主体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在被动交互主体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之前执行。
本实施例中,根据当前测试功能确定当前角色类别执行顺序,根据当前角色类别执行顺序调整初始执行顺序得到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目标执行顺序进一步提高了测试的有效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分析功能测试模块,将功能测试模块分为对应的不同类别的场景类别;获取同一场景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从同一场景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中提取场景特征;建立场景特征与对应的场景类别的匹配关系。
具体地,功能测试模块是待测试的功能模块,一个功能模块实现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如登录模块、添加模块、查询模块、删除模块等,对于登录模块对应的场景类别有符合条件的登录和不符合条件的登录,对于不符合条件的登录这种场景类别,可能存在多个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如②用户名和密码都不符合要求(格式上的要求)③用户名符合要求,密码不符合要求(格式上的要求)④密码符合要求,用户名不符合要求(格式上的要求)⑤用户名或密码为空⑥数据库中不存在的用户名,不存在的密码⑦数据库中存在的用户名,错误的密码⑧数据库中不存在的用户名,存在的密码⑨输入的数据前存在空格等。则提取不符合条件的登录这种场景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的特征,作为场景特征与不符合条件的登录这种场景类别建立匹配关系。如对于查询模块,分为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这两种不同的场景类别。
通过分析功能测试模块,可为功能测试模块设置对应的场景类别,便于后续对功能测试模块的各个功能测试用例进行场景类别归类,提高测试的效率。
如图3所示,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1、检查功能测试用例的场景特征是否相似,如果相似,则进行场景归类,如果不相似,则每个功能测试用例都对应一个场景,根据场景对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进行编号。
2、判断功能测试用例是否存在前置步骤,如果存在,则获取前置步骤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生成新的执行顺序编号。
3、判断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用户角色是否一样,如果一样,则设定目标执行顺序,得到目标执行顺序编号,如果不一样,则将功能测试用例归入不同的角色类别,根据角色类别调整执行顺序编号得到目标执行顺序编号。
4、根据目标执行顺序编号生成功能测试用例执行策略。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装置,包括:场景类别归入模块310、初始执行顺序确定模块320、目标执行顺序确定模块330,其中:
场景类别归入模块310,用于获取功能测试用例,提取所述功能测试用例的场景特征,根据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场景特征将所述功能测试用例归入对应的目标场景类别。
初始执行顺序确定模块320,用于获取各个目标场景类别间的逻辑关系,根据逻辑关系确定各个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根据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确定各个目标场景类别对应的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初始执行顺序。
目标执行顺序确定模块330,用于获取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根据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将功能测试用例归入不同的角色类别,根据角色类别调整初始执行顺序得到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目标执行顺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初始执行顺序确定模块320还用于当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为关联关系时,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的先后逻辑顺序从所述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中确定优先执行类别和后执行类别,将所述优先执行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先于所述后执行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执行,当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为并行关系时,将所述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分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并行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前置执行模块340,用于当功能测试用例中第一功能测试用例存在前置步骤时,获取前置步骤对应的前置测试用例,在第一功能测试用例执行之前执行前置测试用例。
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调整模块350,用于获取用户交互流程图,根据用户交互流程图分析得到应用页面的逻辑关系,根据应用页面的逻辑关系调整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当应用页面的总页面对应存在对应的子页面时,将子页面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置于总页面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之后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执行顺序确定模块330还用于获取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执行用户的行为特征,根据执行用户的用户行为特征确定所述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类别,所述角色类别包括被动交互主体类别和主动交互主体类别,根据当前测试功能确定当前角色类别执行顺序,根据当前角色类别执行顺序调整初始执行顺序得到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目标执行顺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匹配关系建立模块360,用于分析功能测试模块,将功能测试模块分为对应的不同类别的场景类别,获取同一场景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从同一场景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中提取场景特征,建立场景特征与对应的场景类别的匹配关系。
关于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5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脚本等相关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6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输入装置和显示屏。其中,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计算机设备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还可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一种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方法。该内存储器中也可储存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执行数据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图6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功能测试用例,提取功能测试用例的场景特征,根据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场景特征将所述功能测试用例归入对应的目标场景类别,获取各个目标场景类别间的逻辑关系,根据逻辑关系确定各个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根据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确定各个目标场景类别对应的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初始执行顺序,获取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根据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将功能测试用例归入不同的角色类别,根据角色类别调整初始执行顺序得到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目标执行顺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确定各个目标场景类别对应的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初始执行顺序包括:当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为关联关系时,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的先后逻辑顺序从所述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中确定优先执行类别和后执行类别,将所述优先执行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先于所述后执行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执行,当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为并行关系时,将所述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分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并行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当功能测试用例中第一功能测试用例存在前置步骤时,获取前置步骤对应的前置测试用例,在第一功能测试用例执行之前执行前置测试用例。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用户交互流程图,根据用户交互流程图分析得到应用页面的逻辑关系,根据应用页面的逻辑关系调整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当应用页面的总页面对应存在对应的子页面时,将子页面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置于总页面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之后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根据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将功能测试用例归入不同的角色类别,根据角色类别调整所述初始执行顺序得到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目标执行顺序包括:获取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执行用户的行为特征;根据执行用户的用户行为特征确定所述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类别,角色类别包括被动交互主体类别和主动交互主体类别,根据当前测试功能确定当前角色类别执行顺序;根据当前角色类别执行顺序调整初始执行顺序得到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目标执行顺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分析功能测试模块,将功能测试模块分为对应的不同类别的场景类别,获取同一场景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从同一场景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中提取场景特征,建立场景特征与对应的场景类别的匹配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功能测试用例,提取功能测试用例的场景特征,根据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场景特征将所述功能测试用例归入对应的目标场景类别,获取各个目标场景类别间的逻辑关系,根据逻辑关系确定各个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根据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确定各个目标场景类别对应的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初始执行顺序,获取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根据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将功能测试用例归入不同的角色类别,根据角色类别调整初始执行顺序得到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目标执行顺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确定各个目标场景类别对应的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初始执行顺序包括:当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为关联关系时,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的先后逻辑顺序从所述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中确定优先执行类别和后执行类别,将所述优先执行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先于所述后执行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执行,当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为并行关系时,将所述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分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并行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当功能测试用例中第一功能测试用例存在前置步骤时,获取前置步骤对应的前置测试用例,在第一功能测试用例执行之前执行前置测试用例。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用户交互流程图,根据用户交互流程图分析得到应用页面的逻辑关系,根据应用页面的逻辑关系调整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当应用页面的总页面对应存在对应的子页面时,将子页面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置于总页面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之后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根据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将功能测试用例归入不同的角色类别,根据角色类别调整所述初始执行顺序得到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目标执行顺序包括:获取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执行用户的行为特征;根据执行用户的用户行为特征确定所述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类别,角色类别包括被动交互主体类别和主动交互主体类别,根据当前测试功能确定当前角色类别执行顺序;根据当前角色类别执行顺序调整初始执行顺序得到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目标执行顺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分析功能测试模块,将功能测试模块分为对应的不同类别的场景类别,获取同一场景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从同一场景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中提取场景特征,建立场景特征与对应的场景类别的匹配关系。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功能测试用例,提取所述功能测试用例的场景特征,根据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场景特征将所述功能测试用例归入对应的目标场景类别;
获取各个目标场景类别间的逻辑关系,根据所述逻辑关系确定各个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根据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确定各个目标场景类别对应的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初始执行顺序;
获取所述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根据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将功能测试用例归入不同的角色类别,根据角色类别调整所述初始执行顺序得到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目标执行顺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确定各个目标场景类别对应的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初始执行顺序包括:
当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为关联关系时,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的先后逻辑顺序从所述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中确定优先执行类别和后执行类别,将所述优先执行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先于所述后执行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执行;
当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为并行关系时,将所述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分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并行执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确定各个目标场景类别对应的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初始执行顺序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功能测试用例中第一功能测试用例存在前置步骤时,获取所述前置步骤对应的前置测试用例;
在所述第一功能测试用例执行之前执行所述前置测试用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交互流程图,根据用户交互流程图分析得到应用页面的逻辑关系;
根据所述应用页面的逻辑关系调整所述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当应用页面的总页面对应存在对应的子页面时,将子页面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置于总页面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之后执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根据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将功能测试用例归入不同的角色类别,根据角色类别调整所述初始执行顺序得到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目标执行顺序包括:
获取所述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执行用户的行为特征;
根据所述执行用户的用户行为特征确定所述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类别,所述角色类别包括被动交互主体类别和主动交互主体类别;
根据当前测试功能确定当前角色类别执行顺序;
根据所述当前角色类别执行顺序调整所述初始执行顺序得到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目标执行顺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析功能测试模块,将功能测试模块分为对应的不同类别的场景类别;
获取同一场景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从同一场景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中提取场景特征;
建立场景特征与对应的场景类别的匹配关系。
7.一种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场景类别归入模块,用于获取功能测试用例,提取所述功能测试用例的场景特征,根据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场景特征将所述功能测试用例归入对应的目标场景类别;
初始执行顺序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各个目标场景类别间的逻辑关系,根据所述逻辑关系确定各个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根据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确定各个目标场景类别对应的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初始执行顺序;
目标执行顺序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根据功能测试用例对应的角色将功能测试用例归入不同的角色类别,根据角色类别调整所述初始执行顺序得到各个功能测试用例的目标执行顺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执行顺序确定模块还用于当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为关联关系时,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的先后逻辑顺序从所述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中确定优先执行类别和后执行类别,将所述优先执行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先于所述后执行类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执行,当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的执行顺序为并行关系时,将所述第一目标场景类别与第二目标场景类别分别对应的功能测试用例并行执行。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10610974.4A 2019-07-08 2019-07-08 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04425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10974.4A CN110442513A (zh) 2019-07-08 2019-07-08 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10974.4A CN110442513A (zh) 2019-07-08 2019-07-08 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2513A true CN110442513A (zh) 2019-11-12

Family

ID=68429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10974.4A Pending CN110442513A (zh) 2019-07-08 2019-07-08 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42513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4911A (zh) * 2019-12-20 2020-05-08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86854A (zh) * 2020-06-30 2020-10-16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网卡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86827A (zh) * 2020-12-01 2021-01-29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软件测试方法、设备、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37582A (zh) * 2019-12-25 2021-06-2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3282498A (zh) * 2021-05-31 2021-08-20 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测试用例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07441A (zh) * 2021-05-25 2021-09-17 威胜集团有限公司 软件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34405A (zh) * 2021-06-24 2021-09-24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文件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3515462A (zh) * 2021-08-24 2021-10-19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测试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4911A (zh) * 2019-12-20 2020-05-08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37582A (zh) * 2019-12-25 2021-06-2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786854A (zh) * 2020-06-30 2020-10-16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网卡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86827A (zh) * 2020-12-01 2021-01-29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软件测试方法、设备、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07441A (zh) * 2021-05-25 2021-09-17 威胜集团有限公司 软件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82498A (zh) * 2021-05-31 2021-08-20 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测试用例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82498B (zh) * 2021-05-31 2024-04-05 深圳赛安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测试用例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34405A (zh) * 2021-06-24 2021-09-24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文件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3434405B (zh) * 2021-06-24 2023-06-13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文件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3515462A (zh) * 2021-08-24 2021-10-19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测试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42513A (zh) 功能测试用例的执行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Zhang et al. Position-aware attention and supervised data improve slot filling
AU2013200136B2 (en) System for generating test scenarios and test conditions and expected results
CN107797992A (zh) 命名实体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9977389A (zh) 表单录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815333A (zh) 信息获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162785A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代词消解神经网络训练方法
CN110489550A (zh) 基于组合神经网络的文本分类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09688137A (zh) 一种sql注入攻击的检测方法、系统及相关组件
CN106156083A (zh) 一种领域知识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783365A (zh) 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886567A (zh) 基于语义扩展的微博突发事件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2416369B (zh) 一种面向异构混合环境的智能化部署方法
CN109783543A (zh) 数据查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984393A (zh) 一种单元测试代码自动生成方法及装置
Guasoni et al. Optimal importance sampling with explicit formulas in continuous time.
EP2707807A2 (en) Training statistical dialog managers in spoken dialog systems with web data
WO2022143124A1 (zh) 一种试卷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97761A (zh) 返回数据的获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Argenio et al. Input/Output Stochastic Automata: Compositionality and Determinism
CN110532359A (zh) 法律条文查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912602A (zh) 一种基于实体属性的真值发现方法
CN109727125A (zh) 借款金额预测方法、装置、服务器、存储介质
Cherkasova et al. On net modeling of industrial size concurrent systems
CN109582560A (zh) 测试文件编辑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