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41947B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41947B
CN110441947B CN201910765272.3A CN201910765272A CN110441947B CN 110441947 B CN110441947 B CN 110441947B CN 201910765272 A CN201910765272 A CN 201910765272A CN 110441947 B CN110441947 B CN 1104419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hole
display panel
backlight module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652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41947A (zh
Inventor
马雄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6527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419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419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19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419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19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1Diffusing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3Prismatic sheet or layer; Brightness enhancement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5Reflecting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5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specially adapted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显示面板设置于背光模组的出光侧;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个传感器设置区以及围绕传感器设置区的显示区;背光模组包括背光区以及至少一个挖孔区,背光区与显示区对应设置,挖孔区与传感器设置区一一对应设置;挖孔区设置沿第一方向贯穿背光模组的光线传输通孔;第一方向为背光模组指向显示面板的方向;还包括补光结构,补光结构设置于光线传输通孔内,补光结构用于将从背光模组照射至补光结构上的光线调节照射至光线传输通孔对应的传感器设置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利用补光结构对照射至传感器设置区的光线进行补偿,从而可改善显示装置的光学品味。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为提高用户体验,高屏占比逐渐成为显示装置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屏占比可理解为显示装置的可视面积占其所在平面总面积的比例。为提高屏占比,需将显示装置边框区所占的面积减小,从而减小非显示区所占的面积;对于此,可在显示区包围的范围内设置传感器设置区,用于将原本设置在边框区的模组(例如:手机上的前置摄像头、前置闪光灯、听筒等)设置于该非显示区域。
通常,在显示装置的显示区范围内设置传感器设置区,需要将该区域的至少部分膜层的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以确保该区域的传感器可正常工作。由此,传感器设置区与周边显示区在显示效果上存在差异,导致显示装置整体的光学品味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改善显示装置的光学品味。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个传感器设置区以及围绕所述传感器设置区的显示区;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区以及至少一个挖孔区,所述背光区与所述显示区对应设置,所述挖孔区与所述传感器设置区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挖孔区设置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背光模组的光线传输通孔;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背光模组指向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
该显示装置还包括补光结构,所述补光结构设置于所述光线传输通孔内,所述补光结构用于将从所述背光模组照射至所述补光结构上的光线调节照射至所述光线传输通孔对应的所述传感器设置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设置补光结构,利用补光结构对由背光模组照射至该补光结构的光线的出射方向进行调整,使得光线照射至光线传输孔对应的传感器设置区,从而补偿了传感器设置区的显示亮度,减弱了传感器设置区与显示区的显示差异,改善了显示装置的光学品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B1-B2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1中C1-C2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补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补光结构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补光结构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9中补光结构的又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相关技术中,基于光学指纹识别的技术主要应用在有源/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装置中。AMOLED显示装置中,光学指纹识别的工作原理可为:利用有机发光二极管出射的光线作为指纹识别技术中照射到指纹表面的光线,该光线照射到指纹表面,通过指纹纹谷与纹脊的反射率差异,实现指纹识别传感器(sensor)接收指纹不同位置信息差异化,从而形成指纹图像,实现指纹识别。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光学指纹识别技术逐渐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LiquidCrystal Display,LCD)。将光学指纹识别技术应用于LCD时,可利用背光源作为显示光源,同时也是指纹识别的光源。通常,可将指纹识别传感器设置于背光模组背离显示面板的一侧,基于此,对传感器设置区对应位置处的背光模组的结构需求可包括:
1)背光模组在预设大小的区域内,对指纹识别光线具有较高的透过率。示例性的,背光模组在直径为5mm的圆形区域内,对红外光线的透过率>80%;
2)减小背光模组中光学膜层的微结构设计,以避免对指纹识别光线的传输路径产生干扰。示例性的,增亮膜中不设置棱镜,导光板中不设置网点和微型锯齿(V-CUT);
3)扩散片对指纹识别光线的透过率较高,示例性的,透过率>80%。
基于此,对增亮膜和扩散片的结构设计现有技术中可包括以下两种方案:一是增亮膜和扩散片均在该传感器设置区对应位置处开孔,但此结构形成的显示装置在传感器设置区位置处的亮度下降明显,与周边显示区亮度差异较大;二是增亮膜开孔,但扩散片不开孔,该结构亮度虽有提升,但传感器设置区与周边显示区的亮度在各个视角下仍均存在差异,导致显示装置的光学品味仍然较差。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通过在光线传输通孔中设置补光结构,利用补光结构调整光线的传播方向,可增加照射至传感器设置区的光线,以改善显示装置的光学品味。本文中的光学品味主要指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导致光学品味变差的原因可包括局部显示不均、亮点、亮线、局部发暗、局部过亮等显示方面的缺陷。
下面结合附图1-13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进行示例性说明。
参照图1、图2和图3,该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面板100和背光模组200;显示面板100设置于背光模组200的出光侧;显示面板100包括至少一个传感器设置区101以及围绕传感器设置区101的显示区102;背光模组200包括背光区201以及至少一个挖孔区202,背光区201与显示区102对应设置,挖孔区202与传感器设置区101一一对应设置;挖孔区202设置沿第一方向Z贯穿背光模组200的光线传输通孔210;第一方向Z为背光模组200指向显示面板100的方向;该显示装置10还包括补光结构300,补光结构300设置于光线传输通孔210内,补光结构300用于将从背光模组200照射至补光结构300上的光线调节照射至光线传输通孔210对应的传感器设置区101。
其中,显示面板100用于对背光模组200出射的光线进行调制,以进行图像显示。示例性的,显示面板100可为液晶显示面板(此时,显示面板可包括由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封装形成的液晶盒,以及滴注在液晶盒中的液晶分子层),或者可为本领域人员可知的其他类型的被动发光的显示面板,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本段中的“被动发光的显示面板”是指对背光模组200出射的光线进行调制,以显示画面的显示面板。
其中,背光模组200用于为显示面板100提供背光。示例性的,背光模组200可包括背光光源以及光学膜层,光学膜层可用于调整背光光源出射的光线,以使由背光模组200出射,并最终入射至显示面板100的光线保持较高的亮度以及较好的均匀度。背光模组200的具体结构在下文中详述。
其中,传感器设置区101用于放置传感器,从而无需额外设置非显示区来放置传感器。同时,传感器设置区101中也可设置发光单元,从而实现画面显示。也即是说,显示装置对应传感器设置区101的位置在放置传感器的同时,传感器设置区101仍可用作显示,如此,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具有较高的屏占比。
示例性的,传感器设置区101的数量可为一个、两个(如图1)或更多个,以放置具有不同功能的传感器,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传感器可为指纹识别模组、摄像头、检测环境光的感光元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类型的传感器,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指纹识别模组可在触摸主体靠近或接触传感器设置区时,接收经触摸主体反射的光线,从而实现对指纹的识别;摄像头可用于接收拍摄区域的光线,以形成拍摄画面;检测环境光的感光元件可检测环境光,以实现显示装置适应于环境光的亮度变化的自反馈调节。
其中,传感器通常可设置在背光模组200背离显示面板100的一侧。基于此,对应于显示面板100中的传感器设置区101的位置,在背光模组200中可设置多个挖孔区202,即将背光模组200中该位置处的结构去除,以减少背光模组200的结构对传感器可接收的光线的阻挡,从而可增加传感器可接收的光线的总量,有利于提高传感器的探测准确性。
示例性的,挖孔区202设置光线传输通孔210。光线传输通孔210一方面允许外界的光线进入,被传感器接收;另一方面允许补光结构300将背光模组200出射的部分光线调整至朝向显示面板100的方向(即第一方向Z)出射,以为显示面板100提供背光。
示例性的,垂直于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的方向为第一方向Z,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为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X所决定的平面,第一方向Z、第二方向Y以及第三方向X可两两相互垂直。
其中,补光结构300的轮廓形状与光线传输通孔210的内壁形状相适应,补光结构300可利用透射、反射、散射、折射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光学原理,改变由背光模组200入射至补光结构300中的光线的传播方向。具体的,补光结构300可将由背光模组200照射至补光结构300上的光线的传播方向进行调节,使该部分光线被调节至朝向显示面板100的方向出射,照射至光线传输通孔210对应的传感器设置区101。
由此,可使照射至传感器设置区101的光线增多,即可补偿传感器设置区101的显示亮度,使传感器设置区101的显示亮度与显示区102的显示亮度差异较小,从而改善了显示装置10的光学品味。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了显示装置10的形状为圆角四边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10的形状还可根据应用需求设置,可为圆形、椭圆形、其他多边形或不规则图形,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了传感器设置区101(对应挖孔区202)的数量为两个,形状分别为圆形和圆角矩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根据显示装置10的功能需求设置传感器设置区101的数量、形状以及位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均不作限定。
再次,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了传感器设置区101位于显示区102的内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传感器设置区101还可位于显示区102的边缘位置,且二者邻接,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再次,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以三个沿第一方向Z的箭头示出了背光模组200的朝向显示面板100的光线的出射方向。在显示区102中,由背光模组200出射的光线通过显示面板100出射,显示面板100对这部分光线进行调制,以实现画面显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由背光模组200出射至显示面板100的光线还可与第三方向Z存在夹角,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再次,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了由背光模组200出射至补光结构300的光线沿第三方向X的正向或负向,补光结构300将该部分光线调整至朝向显示面板100出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由背光模组200出射至补光结构300的光线还可与第三方向X存在夹角,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再次,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了补光结构300沿第一方向Z呈上宽下窄的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设置补光结构300沿第一方向Z呈上窄下宽的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3,光线传输通孔210包括第一开口211和第二开口212,第一开口211朝向显示面板100,第二开口212背离显示面板100;第二开口212在显示面板100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开口211在显示面板100上的垂直投影内。
如此设置,一方面有利于简化背光模组200的挖孔工艺,降低挖孔工艺难度;另一方面可使较多的光线通过光线传输通孔210后,被光线传输通孔210远离显示面板100的一侧放置的传感器接收到,从而有利于提高传感器的探测准确性。
示例性的,当第一开口211与第二开口212均为圆形开口时,光线传输通孔210形成为倒置的圆台形的侧壁。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补光结构300可设置为独立于背光模组200之外的结构,可也设置为背光模组200的一部分,下面分情况进行示例性说明。
可选的,参照图4,补光结构300由背光模组200朝向光线传输通孔210的至少部分侧壁形成。
如此设置,可将补光结构300与背光模组200采用相同的材料,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从而有利于简化显示装置10的整体制作流程,有利于节省时间。
示例性的,补光结构300与背光模组200中的至少一个光学膜层可注塑一体成型。例如下文中示出的补光结构300利用背光模组200中的导光板靠近光线传输通孔210的至少部分侧壁形成。
示例性的,可在背光模组200的光线传输通孔210的至少部分内侧表面形成凸起或凹槽等微结构,以利用微结构作为补光结构300,使得传输至光线传输通孔210的侧壁表面的光线发生反射或散射,从而可使光线传播方向被调节至朝向显示面板100,从而可增加照射至显示面板100的传感器设置区的光线,可改善显示装置10的光学品味。
可选的,继续参照图3或参照图5,补光结构300围绕光线传输通孔210的侧壁,补光结构300具有沿第一方向Z贯穿的贯穿孔310。
其中,贯穿孔310允许外部的光线通过,并进入传感器,以确保传感器可正常工作且具有较高的探测准确性。
其中,补光结构300围绕光线传输通孔210的侧壁设置,可使由背光模组200的光线传输通孔210出射并入射至补光结构300的光线的传播方向被补光结构300调节至朝向显示面板100出射,从而可补偿光线传输通孔210对应位置处的传感器设置区101的显示亮度,从而可改善显示装置10的光学品味。
其中,补光结构300与背光模组200分别独立设置,可采用不同的材料或工艺分别形成补光结构300与背光模组200,从而有利于提高背光模组200与补光结构300的设计灵活性,同时有利于提高制作良率。
可选的,参照图5,当补光结构300与背光模组200独立设置时,沿平行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示例性的,可理解为图5中的第三方向X),补光结构300朝向背光模组200的侧壁与背光模组200朝向光线传输通孔210的侧壁之间的间隙A1满足0mm≤A1≤0.3mm。
如此设置,一方面二者之间的距离不会过大,从而不会引起光线的突变,有利于简化光学设计难度;另一方面,可满足显示装置10应用于不同场景时,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补光结构300和背光模组200的收缩或膨胀空间,有利于延长显示装置10的使用寿命。
示例性的,补光结构300朝向背光模组200的侧壁与背光模组200朝向光线传输通孔210的侧壁可为平整光滑的侧壁,或不平整的、具有凹凸结构的侧壁,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侧壁表面形状,二者可相同,也可不同,可根据显示装置10的实际需求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参照图6和图7,背光模组200包括导光板221;补光结构300至少覆盖导光板221朝向光线传输通孔210的侧壁。
其中,实际产品结构中,导光板211在背光模组200中沿第一方向Z的厚度较厚。示例性的,导光板211的厚度可为背光模组200的总厚度的90%以上,从而,通过设置补光结构300覆盖导光板211朝向光线传输通孔210的侧壁,可使得由背光模组200出射的光线中的大部分光线被补光结构300调节至朝向该光线传输通孔210对应的传感器设置区出射,可改善显示装置10的光学品味。
其中,可设置体积较小的补光结构300,从而可降低补光结构300的制作难度,也可降低补光结构300的装配难度。
示例性的,图6中示出的显示装置10中,补光结构300与背光模组200独立设置,且补光结构300覆盖背光模组200的全部光学膜层的朝向光线传输通孔210的侧壁;图7示出的显示装置10中,补光结构300设置为采用背光模组200中导光板211朝向光线传输通孔210的部分侧壁形成,即补光结构300覆盖导光板211朝向光线传输通孔210的侧壁,但均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的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设置补光结构300覆盖导光板211以及与导光板211相邻的至少一个光学膜层朝向光线传输通孔210的侧壁,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均不作限定。
可选的,继续参照图6,背光模组200包括第一增亮膜222、第二增亮膜223、扩散片224、导光板221、反射片225和支撑板226;第一增亮膜222位于显示面板100与第二增亮膜223之间,扩散片224位于第二增亮膜223背离第一增亮膜222的一侧,导光板221位于扩散片224背离第二增亮膜223的一侧,反射片225位于导光板221背离扩散片224的一侧,支撑板226位于反射片225背离导光板221的一侧;第一增亮膜222设置第一通孔232,第二增亮膜223设置第二通孔233,扩散片224设置第三通孔234,导光板221设置第四通孔231,反射片225设置第五通孔235,以及支撑板226设置第六通孔236;第一通孔232、第二通孔233、第三通孔234、第四通孔231、第五通孔235以及第六通孔236连通,以形成光线传输通孔210;属于同一光线传输通孔210的第一通孔232、第二通孔233、第三通孔234、第四通孔231、第五通孔235以及第六通孔236的孔径均沿第一方向Z依次增大。
如此,可形成适应于补光结构300的轮廓形状的光线传输通孔210;同时,背光模组200的各光学膜层中的通孔均避让外部向内传输至传感器的光线,即不会对由外部传输至传感器的光线产生遮挡,从而可确保传感器的探测准确性。
示例性的,支撑板226可为钢板,型号可为SUS304。背光模组200还可包括背光光源227,背光光源227设置在导光板221的至少一个侧面,以形成侧入式的背光模组220。
可理解的是,背光光源227、第一增亮膜222、第二增亮膜223、扩散片224、导光板221、反射片225和支撑板226均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任意类型的结构部件,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赘述也不作限定。
下面结合图6-图12对补光结构300中可改变光线传输方向的具体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
可选的,参照图6和图9,或者参照图7和图8,补光结构300包括多个凹槽320,凹槽320的开口背离光线传输通孔210的侧壁。
其中,凹槽320的至少部分侧面将传输至补光结构300的光线进行反射,以使反射后的光线朝向显示面板100侧出射,并照射至传感器设置区。
同时,通过设置凹槽结构320,可使补光结构300的结构设计较简单。且无需与额外的微结构组合来实现补光,从而补光结构300的制作工艺较简单,良率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图8和图9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了,凹槽320的开口形状为四边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根据补光结构300以及显示装置10的实际需求,设置凹槽320的开口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其他多边形或不规则图形,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参照图10或图11,每个凹槽320包括至少一透射面321和至少一反射面322,至少部分从透射面321出射的光线投射至反射面322上,反射面322用于将至少部分投射至该反射面322上的光线反射至补光结构300对应的传感器设置区101。
如此,通过透射面321和反射面322的结构设计的配合,可实现将由背光模组200照射至补光结构300的光线,被补光结构300中的凹槽320调节至朝向显示面板100出射,具体的,照射至显示面板100的传感器设置区。
示例性的,透射面321与反射面32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需要说明的是,图10和图11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了透射面321和反射面322均为平面的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根据补光结构300以及显示装置10的实际需求,设置透射面321和反射面322为弧面结构或任意曲面结构,二者可相同,也可不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10和图11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了凹槽320向补光结构300的内部凹陷形成尖锐的锐角。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根据补光结构300以及显示装置10的实际需求,设置凹槽320向补光结构300内部凹陷形成圆滑的弧面,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补光结构300与背光模组200独立设置时,还可对背光模组200中的至少导光板221的朝向补光结构300的侧面进行设计,以使尽可能多的光线沿平行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入射到补光结构300中,以获得较好的光学补偿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凹槽320对光线的反射,可设置反射层和/或辅助反射材料,下面分别结合图10和图11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可选的,继续参照图10,其中示出了补光结构300的局部结构以及其中一个凹槽320的放大结构,如图10,至少部分反射面322上设置有反射层330。
示例性的,反射层330可实现对光线的全反射,从而可提高光线的反射效率,增加朝向显示面板侧出射的光线。
可选的,继续参照图11,至少部分凹槽320中填充辅助反射材料340;辅助反射材料340的光折射率大于补光结构300的主体的光折射率。
其中,补光结构300的主体为补光结构300的用于形成凹槽320的部分。
通过在凹槽320中填充辅助反射材料340,并设置二者的光折射率关系为辅助反射材料340的光折射率较大,则对于补光结构300的主体与辅助反射材料340构成的光线传输界面而言,补光结构300的主体为光疏介质,辅助反射材料340为光密介质。如此,可使得:光线在透射面321上由补光结构300的主体向辅助反射材料340传播时,实质为光线由光疏介质向光密介质传输,此时,不存在光线的全反射现象,光线的透光率较高,从而可使穿过透射面321到达反射面322的光线较多;随后,光线在反射面322上由辅助反射材料340向补光结构300的主体传播时,实质为光线由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传输,此时,当光线的入射角达到一定角度时,可发生光线的全反射现象,从而可利用全反射现象提高光线的反射效率,进而可通过设置辅助反射材料340,增加由补光结构300出射,并照射到显示面板的传感器设置区的光线。
需要说明的是,在反射面322上,入射角达到全反射的临界角度值与补光结构300的主体与辅助反射材料340的光折射率的具体取值相关,可根据显示装置10的实际需求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为了使传感器设置区的亮度分布均匀,即实现较好的光学品味,可对由补光结构300出射至显示面板的结构进行混光,下面结合图12对此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可选的,参照图12,至少部分反射面322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夹角各不相同。
如此设置,在由背光模组200出射至补光结构300的光线的方向相同时,由于存在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夹角各不相同的反射面322,从而可使得光线被反射后形成的反射光线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夹角不同,从而可实现照射至显示面板的光线的混合,即实现混光。
示例性的,图12中示例性的示出了凹槽320包括第一类凹槽3201、第二类凹槽3202和第三类凹槽3203;其各自的反射面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夹角分别为第一夹角D1、第二夹角D2和第三夹角D3。
示例性的,第一夹角D1为45°,第二夹角D2为40°,第三夹角D3为35°;若入射到各反射面上的光线的方向均沿第三方向X,则各反射光线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夹角分别为第一出射角E1(90°)、第二出射角E2(100°)和第三出射角E3(110°),如此,可实现光线以不同的角度照射至显示面板,从而可实现混光。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设置出射光线的方向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法向之间的锐角夹角F的范围为0°<F<85°。
需要说明的是,可根据显示装置10的实际需求,设置各不同位置处的反射面与显示面板的夹角的取值,以实现较好的混光效果,本发明实施例对其位置及角度不作限定。
可选的,参照图13,该显示装置10还包括辅助扩散片400;辅助扩散片400设置于补光结构300靠近显示面板100的一端开口处。
如此设置,可利用辅助扩散片400使光线沿不同的角度出射,从而可达到较好的混光效果。
示例性的,辅助扩散片400对红外光的光透过率大于80%,可使得利用红外光线作为指纹识别光线时,红外光线的光透过率较高,较多的红外光线可被传感器接收,从而可使指纹识别精度较高。
下面分别结合图14和图15对辅助补光结构和指纹识别相关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
可选的,参照图14,该显示装置10还可包括辅助补光光源510、辅助补光板520、辅助反射膜530、支承件540、滤光镜组550以及指纹识别传感器560;辅助补光板520位于背光模组200背离显示面板100的一侧,辅助反射膜530位于辅助补光板520背离显示面板100的一侧,支承件540位于辅助反射膜530背离辅助补光板520的一侧,指纹识别传感器560位于支承件540背离辅助反射膜530的一侧;支承件540设置支承开口542,支承开口542在指纹识别传感器560的感光面上的垂直投影与指纹识别传感器560的感光面至少部分重叠,支承开口542用于容纳滤光镜组550,且支承件540用于固定滤光镜组550;辅助补光光源510设置于辅助补光板520的至少一侧;辅助补光光源510出射的光线经辅助补光板520以及辅助反射膜530后照射至传感器设置区101;辅助反射膜530设置辅助通孔532,辅助通孔532在显示面板100上的垂直投影位于补光结构300背离显示面板100一侧的开口在显示面板100上的垂直投影内。
如此设置,通过辅助补光光源510、辅助补光板520以及辅助反射膜530,可增加照射至传感器设置区的光线,从而可增加传感器设置区的显示亮度,有利于改善显示装置10整体的光学品味。
其中,支承件540用于固定滤光镜组550,以确保滤光镜组550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延长显示装置10的使用寿命。
其中,滤光镜组550用于滤除指纹识别光线之外的其他光线,以增强信噪比,提高指纹识别传感器560的探测准确性,从而提高指纹识别精度。
可理解的是,辅助补光光源510、辅助补光板520、辅助反射膜530、支承件540、滤光镜组550以及指纹识别传感器560均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任意类型的结构部件,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赘述也不作限定。
可选的,参照图15,显示装置10还包括红外指纹识别光源600和盖板700;盖板700设置于显示面板100背离背光模组200的一侧;盖板700包括识别区710,识别区710在显示面板100上的垂直投影与传感器设置区101至少部分重叠;红外指纹识别光源600用于向触摸主体800发射预设波段范围的探测光线,以使探测光线在触摸主体800内反射并从触摸主体800的特征面射出,形成反馈光线;指纹识别传感器560接收反馈光线,以进行指纹识别。
如此,可实现红外指纹识别。
其中,预设波段范围为红外波段范围内的某一波段或某一波长,例如可为850nm。预设波段范围的具体取值可根据指纹识别技术的波长范围需求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红外指纹识别光源600可包括红外发光二极管,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出光侧朝向盖板;还包括遮光结构,例如黑胶遮光层,包围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沿第一方向Z的侧边设置,以避免红外光线对周边的影响。盖板700对显示装置10起到支撑保护的作用。示例性的,盖板700可为玻璃盖板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材质的盖板,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图14中以带箭头的实线示出了由背光模组200照射至补光结构300,并最终照射至显示面板100的光线路径;图15中以带箭头的实线示出了由红外指纹识别光源600出射,经触摸主体800最终传播至指纹识别传感器560的光线路径。
示例性的,图15中,平行于光线传输通孔的侧壁的虚线示出了能够被指纹识别传感器560接收的最边界处的光线,最边界处的光线的延长线与盖板700远离显示面板100的一侧的交线限定识别区710;该识别区710也可称为指纹识别光线传输的红外反馈区。同时,背光模组200中的光线传输通孔与支承件540中的支承开口可构成准直孔,如此可避免其他光线的烦扰,有利于提高指纹识别的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若辅助反射膜530对光线具有选择透过性,示例性的,辅助反射膜530反射可见光,同时允许红外光透过,则辅助反射膜530也可设置为不开孔,即如图15所示。
示例性的,显示装置10可为手机、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车载显示屏、车载触控屏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类型的具有显示功能的装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2)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个传感器设置区以及围绕所述传感器设置区的显示区;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区以及至少一个挖孔区,所述背光区与所述显示区对应设置,所述挖孔区与所述传感器设置区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挖孔区设置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背光模组的光线传输通孔;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背光模组指向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
还包括补光结构,所述补光结构设置于所述光线传输通孔内,所述补光结构用于将从所述背光模组照射至所述补光结构上的光线调节照射至所述光线传输通孔对应的所述传感器设置区;所述补光结构包括多个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背离所述光线传输通孔的侧壁;
所述光线传输通孔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显示面板,所述第二开口背离所述显示面板;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内;所述补光结构的轮廓形状与所述光线传输通孔的内壁形状相适应;
每个所述凹槽包括至少一透射面和至少一反射面,至少部分从所述透射面出射的光线投射至所述反射面上,所述反射面用于将至少部分投射至该所述反射面上的光线反射至所述补光结构对应的所述传感器设置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结构由所述背光模组朝向所述光线传输通孔的至少部分侧壁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结构围绕所述光线传输通孔的侧壁,所述补光结构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的贯穿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补光结构朝向所述背光模组的侧壁与所述背光模组朝向所述光线传输通孔的侧壁之间的间隙A1满足0mm≤A1≤0.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
所述补光结构至少覆盖所述导光板朝向所述光线传输通孔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一增亮膜、第二增亮膜、扩散片、导光板和反射片;所述第一增亮膜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增亮膜之间,所述扩散片位于所述第二增亮膜背离所述第一增亮膜的一侧,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扩散片背离所述第二增亮膜的一侧,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扩散片的一侧;
所述第一增亮膜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增亮膜设置第二通孔,所述扩散片设置第三通孔,所述导光板设置第四通孔,以及所述反射片设置第五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以及所述第五通孔连通,以形成所述光线传输通孔;
属于同一所述光线传输通孔的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以及所述第五通孔的孔径均沿第一方向依次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部分所述反射面上设置有反射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凹槽中填充辅助反射材料;
所述辅助反射材料的光折射率大于所述补光结构的主体的光折射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反射面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夹角各不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扩散片;
所述辅助扩散片设置于所述补光结构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端开口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补光光源、辅助补光板、辅助反射膜、支承件、滤光镜组以及指纹识别传感器;
所述辅助补光板位于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辅助反射膜位于所述辅助补光板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支承件位于所述辅助反射膜背离所述辅助补光板的一侧,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位于所述支承件背离所述辅助反射膜的一侧;
所述支承件设置支承开口,所述支承开口在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的感光面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的感光面至少部分重叠,所述支承开口用于容纳所述滤光镜组,且所述支承件用于固定所述滤光镜组;所述辅助补光光源设置于所述辅助补光板的至少一侧;所述辅助补光光源出射的光线经所述辅助补光板以及所述辅助反射膜后照射至所述传感器设置区;
所述辅助反射膜设置辅助通孔,所述辅助通孔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补光结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开口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红外指纹识别光源和盖板;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所述盖板包括识别区,所述识别区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传感器设置区至少部分重叠;
所述红外指纹识别光源用于向触摸主体发射预设波段范围的探测光线,以使所述探测光线在所述触摸主体内反射并从触摸主体的特征面射出,形成反馈光线;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接收所述反馈光线,以进行指纹识别。
CN201910765272.3A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4419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5272.3A CN110441947B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5272.3A CN110441947B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1947A CN110441947A (zh) 2019-11-12
CN110441947B true CN110441947B (zh) 2023-03-24

Family

ID=68436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65272.3A Active CN110441947B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419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5763B (zh) * 2020-01-06 2022-09-02 芜湖德仓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WO2021146956A1 (zh) * 2020-01-21 2021-07-29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指纹检测装置、触摸屏和电子设备
CN111415608B (zh) * 2020-04-13 2021-10-26 深圳天德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方法、驱动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948852B (zh) 2020-08-14 2024-03-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289840B (zh) * 2020-10-30 2022-12-13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3065440A (zh) * 2021-03-25 2021-07-02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93438B (zh) * 2021-04-21 2022-05-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380860B (zh) * 2021-05-24 2022-09-0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3777832B (zh) 2021-09-17 2022-07-1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15394191B (zh) * 2022-08-22 2023-12-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1946A (zh) * 2018-08-31 2018-1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8609032U (zh) * 2018-08-31 2019-03-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96149A1 (zh) * 2017-04-25 2018-1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Lcd显示屏、电子设备及lcd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WO2020077506A1 (zh) * 2018-10-15 2020-04-2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及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终端设备
CN109739048A (zh) * 2019-01-16 2019-05-10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977851A (zh) * 2019-03-23 2019-07-05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1946A (zh) * 2018-08-31 2018-1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8609032U (zh) * 2018-08-31 2019-03-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1947A (zh) 2019-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41947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9844625B (zh) 导光板、面光源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KR101229874B1 (ko) 광학 렌즈와, 이를 갖는 광학 패키지,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및 표시장치
US11300828B2 (en) Display device
US10302837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US7973880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538366B1 (ko) 디스플레이 어셈블리 및 디스플레이 어셈블리를 이용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080170415A1 (en) White light generating unit,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20150253484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KR20030085588A (ko) 전면발광 디스플레이
TWI655480B (zh) 背光模組及其面光源組件
KR100818280B1 (ko) 면발광장치 및 이를 채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1022842B2 (en)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20314141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JP4755165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
US20180106961A1 (en) Backlight unit
KR20040082316A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14740652A (zh)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10109840A1 (en) Light guide unit,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050157518A1 (en) Small-angled, specifically-positioned and specifically-orientated light emitting device of backlight module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20060074937A (ko) 발광 유니트 및 이를 채용한 백라이트 장치
JPH0632433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150092391A (ko) 도광판, 백라이트 유닛, 표시 장치 및 도광판의 제조 방법
KR20170020589A (ko) 측면부 반사 패턴을 갖는 도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80010303A (ko) 도광판,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들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