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31756A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参考信号的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参考信号的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31756A
CN110431756A CN201880019631.4A CN201880019631A CN110431756A CN 110431756 A CN110431756 A CN 110431756A CN 201880019631 A CN201880019631 A CN 201880019631A CN 110431756 A CN110431756 A CN 1104317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signal
polarization
terminal
base station
wave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96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31756B (zh
Inventor
姜南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431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17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317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17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78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7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spreading codes betwee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0Polarisation diversity; Directional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支持比第4代(4G)通信系统(诸如,长期演进(LTE))数据速率更高的数据速率的第5代(5G)或准5G通信系统。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的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收发器和可操作地耦接到至少一个收发器的至少一个处理器。该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将多个参考信号发送到终端,该多个参考信号包括对应于第一极化波的多个第一参考信号和对应于第二极化波的多个第二参考信号;接收指示所述多个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的反馈信息,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参考信号分别对应于多个波束,所述多个第二参考信号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波束,并且所述第二极化波与所述第一极化波正交。

Description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参考信号的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更具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参考信号的设备和方法。
为了满足自第四代(4G)通信系统的部署以来不断增加的对无线数据通信量的需求,已经做出努力来开发改进的第五代(5G)或者准5G(pre-5G)通信系统。因此,5G或准5G通信系统也称为“超4G网络”或“后LTE系统”。
5G通信系统被认为在更高频率(毫米波)频带(例如,60GHz频带)中实施,以便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为了降低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并增大传输距离,在5G通信系统中讨论了波束成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全维MIMO(FD-MIMO)、阵列天线、模拟波束成形和大规模天线技术。
此外,在5G通信系统中,正在基于先进的小小区、云无线接入网络(RAN)、超密集网络、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无线回程、移动网络、协同通信、协作多点(CoMP)和接收端干扰消除等进行系统网络改进的开发。
在5G系统中,已经被开发出作为高级编码调制(ACM)的混合FSK和QAM调制(FQAM)和滑动窗口叠加编码(SWSC),以及作为高级接入技术的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和稀疏码多址接入(SCMA)。
为了克服由于超高频(例如,毫米波)频带的特性引起的路径损耗的问题,5G通信系统被运行以通过使用波束成形技术来增加信号增益。然而,在基于波束成形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当终端位于室内时引起传输损耗,并且这种传输损耗根据极化显示出它们之间的较大差异。因此,需要用于搜索波束的方向以及最优极化的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基于以上讨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不同地传输参考信号的设备和方法。
此外,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考虑了极化的情况下传输参考信号的设备和方法。
此外,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考虑了波束方向和极化的情况下传输参考信号的设备和方法。
此外,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同一时间资源中传输具有不同极化的参考信号的设备和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的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收发器;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可操作地耦接到所述至少一个收发器。所述至少一个收发器可以被配置为:将多个参考信号发送到终端,所述多个参考信号包括对应于第一极化的多个第一参考信号和对应于第二极化的多个第二参考信号;以及接收指示所述多个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的反馈信息,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参考信号分别对应于多个波束,所述多个第二参考信号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波束,并且所述第二极化与所述第一极化正交。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终端的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收发器;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可操作地耦接到所述至少一个收发器。所述至少一个收发器可以被配置为:从基站接收多个参考信号,所述多个参考信号包括对应于第一极化的多个第一参考信号和对应于第二极化的多个第二参考信号;以及将指示所述多个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的反馈信息发送到所述基站,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参考信号分别对应于多个波束,所述多个第二参考信号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波束,并且所述第二极化与所述第一极化正交。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的操作方法可以包括:将多个参考信号发送到终端,所述多个参考信号包括对应于第一极化的多个第一参考信号和对应于第二极化的多个第二参考信号;以及接收指示所述多个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的反馈信息,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参考信号分别对应于多个波束,所述多个第二参考信号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波束,并且所述第二极化与所述第一极化正交。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终端的操作方法可以包括:从基站接收多个参考信号,所述多个参考信号包括对应于第一极化的多个第一参考信号和对应于第二极化的多个第二参考信号;以及将指示所述多个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的反馈信息发送到所述基站,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参考信号分别对应于多个波束,所述多个第二参考信号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波束,并且所述第二极化与所述第一极化正交。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设备和方法能够通过在考虑了波束方向和极化的情况下传输参考信号来预测波束方向和极化的最优组合。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设备和方法能够通过在基站与终端之间无单独的规则的情况下传输极化信息来增加系统操作的自由度。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设备和方法能够通过使用极化信息改进数据质量。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设备和方法能够通过使用覆盖码经由同一时间资源传输具有不同极化的参考信号。
在本公开中获得的有益效果不限于上述效果,并且可由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人员根据以下描述清楚地理解以上未提及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环境。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配置。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配置。
图4a至图4c均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单元的配置。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发送参考信号的示例。
图6示出了根据各种实施例的波束和极化搜索过程的示例。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基站的波束和极化搜索过程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将覆盖码应用到参考信号的符号的示例。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在基站中使用覆盖码的波束和极化搜索过程的流程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在终端中使用覆盖码的波束和极化搜索过程的流程图。
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本公开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的实施例,并不旨在限制其他实施例的范围。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说明,否则单数表达可以包括复数表达。在此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常用知识的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除非在本公开中清楚地定义,否则在本公开所使用的术语之中常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将被解释为具有与相关技术领域中的上下文含义相同或相似的含义,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具有理想或过于正式的含义。在一些情况下,即使在本公开中定义的术语也不应被解释为排除本公开的实施例。
在下文所述的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作为示例,将描述基于硬件的方法。然而,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包括使用硬件和软件二者的技术,因此不排除基于软件的方法。
在本公开中,表述“A或B”或者“A和/或B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一起列举的项目的所有可能组合。表述“第一”、“第二”、“第一”或“第二”可修饰相应的元素而不管其顺序或重要性如何,并且仅用于将每个元素与其他元素区分开而不会过度限制元素。当元件(例如,第一元件)被称为“(功能地或通信地)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第二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连接到所述另一元件,或通过又一个元件(例如,第三元件)连接到所述另一元件。
在本公开中,根据情况,在硬件或软件方面,表述“被配置为”可与例如“适合于”、“具有……能力”、“适于”、“被制成”、“能够”或者“设计为”互换地使用。在某些情形下,表述“装置被配置为”可以表示该装置与其他装置或组件一起“能够”。例如,短语“处理器适于(或被配置为)执行A、B和C”可以表示仅用于执行相应操作的专用处理器(例如,嵌入式处理器)或者能够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软件程序来执行相应的操作的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或应用处理器(AP))。
在下文,本公开涉及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参考信号(RS)的设备和方法。具体地,本公开将描述通过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具有不同极化的参考信号的过程来确定波束方向和极化的最优组合的操作。
以下描述中的术语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使用,其中,术语的示例包括:关于控制信息的术语、用于计算状态(例如,模式和操作)的术语、关于数据(例如,信息和值)的术语、关于网络实体(例如,基站和5GNB)的术语、关于消息(例如,反馈和信号)的术语以及关于设备的元件的术语。因此,本公开不限于以下术语,并且可以使用具有等同技术含义的其他术语。
此外,在本公开中,使用在一些通信标准(例如,长期演进(LTE)系统和高级LTE(LTE-A))中使用的术语来描述各种实施例,但是该配置仅是用于描述的示例。各种实施例还可被容易地修改,并应用于其他通信系统。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环境。图1示出了作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无线信道的一些节点的基站110和终端120的示例。虽然图1仅示出了一个基站,但是还可以包括与基站110相同或相似的其他基站。
基站110是为终端120提供无线接入的网络基础设施。基站110具有基于信号能够被传输的距离由预定地理区域定义的覆盖范围。基站110可以称为“接入点(AP)”、“演进基站(eNodeB,eNB)”、“第五代节点(5G节点)”、“5G NodeB(NB)”、“无线点”、“发送/接收点(TRP)”或具有同等技术含义的其他术语。
终端120是用户所使用的设备,并且通过无线信道执行与基站110的通信。在一些情况下,终端120可以在没有用户参与的情况下进行操作。也就是说,终端120是执行机器型通信(MTC)的设备,并且不可以被用户携带。终端120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E)”、“移动站”、“用户站”、“远程终端”、“无线终端”、“用户装置”或具有同等技术含义的其他术语。
基站110和终端120可在毫米波(mm波)频带(例如,28GHz、30GHz、38GHz或60GHz)发送并接收无线信号。在该示例中,为了改进信道增益,基站110和终端120可以执行波束成形。在该示例中,波束成形包括发送波束成形和接收波束成形。也就是说,基站110和终端120可以为发送信号或接收信号分配方向性。为此,基站110和终端120可以执行波束搜索过程。基站110或终端120可以选择通过波束搜索过程所确定的波束。
参照图1,基站110可以将信号发送到终端120。该信号可以是电磁波。电磁波可以包括电场和磁场。电场的能量可以是磁场的能量的约377倍。因此,当终端120的天线125平行于电磁波的电场时,终端120可以获取最大的接收增益。这是因为,当天线125垂直于电磁波的电场时,信号的发送和信号的接收相互抵消,因此信号不能正常传递。
为了有效地发送数据,基站110可能需要发送电场与天线125平行的信号。换言之,基站110可能需要在考虑极化的情况下发送信号。极化表示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和电场的极性方向。
基站110可以包括天线115。天线115可以被配置为提供两种不同的极化特性(其可以称为“极化类型”,下文称为“极化(polarization)”)。天线115可以是包括两个偶极天线130和140的交叉天线。在下文,将参照图1所示的交叉天线来进行描述,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因此,本公开可应用于被配置为提供两种不同极化的任何天线。两种不同极化可以是第一极化和第二极化。第二极化可与第一极化正交。例如,第一极化可以是水平极化,第二极化可以是垂直极化。在该示例中,参照地面来使用术语“水平”和“垂直”。在另一示例中,第一极化可以是交叉天线中的+45°极化,第二极化可以是交叉天线中的-45°极化。此外,第二极化可以是与第一极化相对的极化。例如,第一极化可以是右旋圆极化(RHCP),第二极化可以是左旋圆极化(LHCP)。在下文,为了便于描述,将参照第一极化是水平极化而第二极化是垂直极化的配置进行描述,但是根据天线的结构,第一极化和第二极化可以是上述的极化、彼此正交的两个其他极化、或彼此相对的极化。偶极天线130可以是提供第一极化的天线。偶极天线140可以是提供第二极化的天线。第一极化可以是水平极化,第二极化可以是垂直极化。终端120可以包括天线125。天线125可以被配置为提供至少一个极化。
在下文,将描述基站110比终端120离地面更高并且终端位于室内的情形。基站110可以使用第一极化(例如,水平极化)发送第一信号,或者可以使用第二极化(例如,垂直极化)发送第二信号。由基站110发送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可以穿过障碍物150,然后可以被传递到终端120。由于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穿过障碍物150,因此可导致传输损耗。在该示例中,根据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分别是使用哪种极化来发送的,第一信号的传输损耗可能不同于第二信号的传输损耗。
参照无线通信环境103,使用作为第一极化的水平极化来发送第一信号。第一信号的电磁波包括电波135。第一信号的电波135朝向终端传送,同时在平行于地面的平面中振荡。第一信号的电波135朝向终端120传送,同时沿平行于偶极天线130的方向振荡。第一信号在点138与障碍物150接触。由障碍物150形成无线通信通道上的介质(例如,空气)与另一介质(例如,构成障碍物150的物体)之间的边界表面。与第一信号的电波135的振荡方向对应的直线平行于由障碍物150形成的平面。
参照无线通信环境104,使用作为第二极化的垂直极化来发送第二信号。第二信号的电磁波包括电波145。第二信号的电波145朝向终端传送,同时在垂直于地面的平面中振荡。第二信号的电波145朝向终端120传送,同时沿平行于偶极天线140的方向振荡。第二信号在点148与障碍物150接触。与第二信号的电波145的振荡方向对应的直线不平行于由障碍物150形成的平面。
当无线通信环境103与无线通信环境104进行比较时,由终端120测得的第一信号的传输增益高于第二信号的传输增益。这是因为,由电波145的振荡方向和障碍物150的边界表面形成的角度大于0°。由于由信号的振荡方向和障碍物150形成的此种角度之间的差异,所以第二信号可遭受比第一信号大的损耗。因此,应注意,在终端120的接收增益方面,通过基站110使用水平极化发送信号比通过基站110使用垂直极化发送信号更有利。
虽然未在图1中示出,但是在水平极化的情况下,与基站110位于比终端120的位置高的位置的情况不同,当基站110与地面的距离和终端120与地面的距离的在相等的范围内时,与电波135的振荡方向对应的直线可不平行于由障碍物形成的边界表面。这是因为,包括终端120的建筑物不总是与基站110的偶极天线130平行。相反,垂直极化不会根据基站110和终端120距离地面的高度而显示出差异,因此与电波145的振荡方向对应的直线可平行于边界表面。因此,在该示例中,在终端120的接收增益方面,通过基站110使用垂直极化发送信号比通过基站110使用水平极化发送信号更有利。
在上述两种情形中,为了便于描述,通过示例来描述使用水平极化发送信号(其中,与障碍物的边界表面的水平关系被建立)以及使用垂直极化发送信号(其中,与障碍物的边界表面的水平关系未被建立),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本公开可应用于以下两种情况:虽然在使用特定的极化发送信号中,电波的振荡方向不必平行于边界表面,但是在由边界表面与彼此正交的两个极化的振荡方向形成的角度之间发生差异;以及在终端120的接收增益之间发生差异。
如图1中所示,通过极化的方向的调整,基站110可最小化在到终端120的下行链路中的传输损耗和极化损耗(由于极化之间的不一致而导致的损耗)。因此,为了将数据发送到终端120,基站110需要确定波束方向以及要发送的信号的极化。在下文,将参照图2至图4来描述用于确定发送信号的极化的基站110和终端120的配置。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配置。图2所示的配置可理解为基站110的配置。以下使用的术语“……单元”、以后缀“……器”或“……件”结尾的术语等可以表示处理至少一个功能或操作的单元,并且可以以硬件、软件来实现该配置,或者该配置可实现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
参照图2,基站110可以包括无线通信单元210、回程通信单元220、存储单元230和控制器240。
无线通信单元210被配置为执行用于通过无线信道发送或接收信号的功能。例如,无线通信单元210被配置为根据系统的物理层标准执行基带信号与比特流之间的转换的功能。例如,无线通信单元210被配置为:在发送数据时,通过对发送比特流进行编码和调制来生成复杂符号。此外,无线通信单元210被配置为:在接收数据时,通过对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来重新构建接收比特流。此外,无线通信单元210被配置为将基带信号上变频为射频(RF)频带信号,然后通过天线发送RF频带信号,并且被配置为将通过天线接收的RF频带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
为此,无线通信单元210可以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数模转换器(DAC)、模数转换器(ADC)等。此外,无线通信单元210可以包括多个发送/接收路径。此外,无线通信单元210可以包括:包括多个天线元件的至少一个天线阵列。多个天线元件可以被配置为提供两个不同的极化。该两个不同的极化可以是第一极化(例如,水平极化)以及与第一极化正交的第二极化(例如,垂直极化)。在硬件方面,无线通信单元210可以包括数字单元和模拟单元,并且模拟单元可根据操作功率、操作频率等包括多个子单元。
如上所述,无线通信单元210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无线通信单元210可以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或者“收发器”。此外,在以下描述中,通过无线信道执行的发送和接收具有包括由无线通信单元210执行上述的处理的含义。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在波束成形的执行期间,无线通信单元210可以执行搜索过程,以搜索具有好的发送特性或者好的接收特性的波束和极化的组合。无线通信单元210可以发送多个参考信号或多个同步信号(SS)(例如,SS块)。在本公开中,最优参考信号可以表示多个参考信号中的具有最高信道质量的参考信号。也就是说,最优波束可以表示多个波束中的具有最高信道质量的波束。在本公开中,高的信道质量可以表示与信号幅度相关的信道质量值较大或者与错误率相关的信道质量值较小的情况。在本公开中,信道质量可以是,例如,波束参考信号接收功率(B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RI)、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载波干扰噪声比(CINR)、信噪比(SNR)、误差矢量幅度(EVM)、比特误码率(BER)和误块率(BLER)中的至少一个。除了上述示例外,不言而喻,还可以使用具有同等技术含义的其他术语或表示信道质量的其他度量。
可在多个参考信号被波束成形之后,发送该多个参考信号,因此,该多个参考信号可以称为“波束参考信号(BRS)”或“波束细化参考信号(BRRS)”。该多个参考信号可以是通过对现存的参考信号执行波束成形而获得的信号。例如,参考信号可以是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和解调RS(DM-RS)中的一个。
回程通信单元220被配置为:提供被配置为与网络内的其他节点执行通信的接口。也就是说,回程通信单元220被配置为将从基站110发送到另一节点(例如,另一接入节点、另一基站、更高节点、核心网络等)的比特流转换为物理信号,并且被配置为将从另一节点接收到的物理信号转换为比特流。
存储单元230被配置为存储数据,诸如,用于基站110的操作的基本程序、应用程序以及配置信息。可以通过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组合来实现存储单元230。此外,存储单元230被配置为响应于控制器240的请求提供所存储的数据。
控制器240被配置为控制基站110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240被配置为通过无线通信单元210或通过回程通信单元220发送和接收信号。此外,控制器240被配置为将数据记录在存储单元230中并且从存储单元230读取记录的数据。为此,控制器24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控制器240可以包括计算单元,该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配置多个波束中的每个的资源标识符(资源ID)以及多个极化(例如,第一极化和第二极化)中的每个的资源标识符(资源ID)的计算操作。在该示例中,计算单元是存储在存储单元230中的指令组或代码,并且可以是至少暂时存在于控制器240、被配置为存储指令/代码的存储空间或者配置控制器240的电路的一部分中的指令/代码。根据配置,计算单元可以执行四种基本算数运算(诸如,将常量加到配置的指标或者将配置的指标除以常量),可以执行针对特定的值给出最大整数的计算(例如,向下取整(floor)函数),或者可以执行模(例如,mod2)计算。此外,控制器240可以控制基站110执行根据以下描述的各种实施例的操作。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配置。图3所示的配置可理解为终端120的配置。以下使用的术语“……单元”、以后缀“……器”或“……件”结尾的术语等可以表示处理至少一个功能或操作的单元,并且可以以硬件、软件来实现该配置,或者该配置可实现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
参照图3,终端120包括通信单元310、存储单元320和控制器330。
通信单元310被配置为执行用于通过无线信道发送或接收信号的功能。例如,通信单元310被配置为根据系统的物理层标准执行基带信号与比特流之间的转换的功能。例如,通信单元310被配置为:在发送数据时,通过对发送比特流进行编码和调制来生成复杂符号。此外,通信单元310被配置为:在接收数据时,通过对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来重新构建接收比特流。此外,通信单元310被配置为将基带信号上变频为RF频带信号,然后通过天线发送RF频带信号,并且被配置为将通过天线接收的RF频带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例如,通信单元310可以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DAC、ADC等。
此外,通信单元310可以包括多个发送/接收路径。此外,通信单元310可以包括:包括多个天线元件的至少一个天线阵列。在硬件方面,无线通信单元210可以包括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例如,射频集成电路(RFIC))。在该示例中,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可被实现为一个封装件。此外,通信单元310可以包括多个RF链。此外,通信单元310可以执行波束成形。
此外,通信单元310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处理不同频带中的信号的不同通信模块。此外,通信单元310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支持多个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多个通信模块。例如,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可以包括:蓝牙低功耗(BLE)、Wi-Fi、Wi-Fi千兆比特(WiGig)、蜂窝网络(例如,长期演进(LTE)网络)等。此外,不同的频带可以包括:超高频(SHF)(例如,2.5GHz或5GHz)频带、毫米波(mmWave)(例如,60GHz)频带等。
如上所述,通信单元310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通信单元310可以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或者“收发器”。此外,在以下描述中,通过无线信道执行的发送和接收具有包括由通信单元310执行上述的处理的含义。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通信单元310可以接收多个参考信号。可以使用不同的波束和不同的极化来发送参考信号。
存储单元320被配置为存储数据,诸如,用于终端120的操作的基本程序、应用程序以及配置信息。可以通过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组合来实现存储单元320。此外,存储单元320被配置为响应于控制器330的请求提供所存储的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单元320可以包括关于多个码的信息。多个码可以彼此正交。多个码中的每个可以表示由基站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极化。
控制器330被配置为控制终端120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330被配置为通过通信单元310发送和接收信号。此外,控制器330被配置为将数据记录在存储单元320中并且从存储单元320读取记录的数据。为此,控制器33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或者可作为处理器的部分。此外,控制器330和通信接口310的一部分可以称为“通信处理器(CP)”。具体地,根据各种实施例,控制器330可以包括测量计算单元,该测量计算单元被配置为计算由通信单元310接收的多个参考信号中的每个的参数。该参数可以是接收的信号的参数(诸如,RSRI、RSRQ或RSRP),或者可以是SINR、CINR、信噪比(SNR)、EVM、BER和BLER中的至少一个。测量计算单元可以通过比较计算来计算最大值,或者可以执行用于确定特定的参数的计算。此外,控制器330可以控制终端120执行根据以下描述的各种实施例的操作。
图4a至图4c均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单元的配置。图4a至图4c均示出了图2的通信单元210或图3的通信单元310的具体配置的示例。具体地,图4a至图4c均示出了图2的通信单元210或图3的通信单元310的一部分,并且示出了被配置为执行波束成形的元件的示例。
参照图4a,通信单元210或310包括编码器/调制器402、数字波束成形器404、多个传输路径406-1至406-N以及模拟波束成形器408。
编码器/调制器402执行信道编码。针对信道编码,可以使用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卷积码和极化码中的至少一个。编码器/调制器402通过执行星座映射来生成调制符号。
数字波束成形器404对数字信号(例如,调制符号)执行波束成形。为此,数字波束成形器404将调制符号乘以波束成形权重。在该示例中,波束成形权重可用于改变信号的大小和相位,并且可以称为“预编码矩阵”或“预编码器”。数字波束成形器404将数字化波束成形的调制符号输出到多个传输路径406-1至406-N。在该示例中,根据多输入多输出(MIMO)传输方案,调制符号可被多路复用,或者相同的调制符号可提供到多个传输路径406-1至406-N。
多个传输路径406-1至406-N将数字化波束成形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为此,多个传输路径406-1至406-N中的每个可以包括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计算单元、循环前缀(CP)插入单元、DAC和上变频单元。CP插入单元用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方案,并且在应用其他物理层方案(例如,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时可省略CP插入单元。也就是说,多个传输路径406-1至406-N为通过数字波束成形生成的多个流提供独立的信号处理过程。然而,根据实施方案,多个传输路径406-1至406-N的一些元件可被共同地使用。
模拟波束成形器408对模拟信号执行波束成形。为此,数字波束成形器404将模拟符号乘以波束成形权重。在该示例中,波束成形权重用于改变信号的大小和相位。具体地,根据多个传输路径406-1至406-N与天线之间的连接结构,模拟波束成形器408可如图4b或图4c所示来配置。
参照图4b,输入到模拟波束形成器408的信号使用相位/幅度转换和放大的操作来处理,然后通过天线来发送。在该示例中,各个路径的信号通过不同的天线组(即,天线阵列)来发送。关于通过第一路径输入的信号的处理,通过相位/幅度转换器412-1-1至412-1-M将该信号转换为具有相同或不同相位/幅度的信号流,通过放大器414-1-1至414-1-M来放大,然后通过天线来发送。
参照图4c,输入到模拟波束形成器408的信号使用相位/幅度转换和放大的操作来处理,然后通过天线来发送。在该示例中,各个路径的信号通过不同的天线组(即,天线阵列)来发送。关于通过第一路径输入的信号的处理,通过相位/幅度转换器412-1-1至412-1-M将该信号转换为具有相同或不同相位/幅度的信号流,并且通过放大器414-1-1至414-1-M来放大。然后,为了通过一个天线阵列来发送,参照天线元件通过加法器416-1-1至416-1-M将放大的信号进行相加,然后通过天线来发送。
图4b示出了独立的天线阵列用于每个传输路径的示例,图4c示出了传输路径共享一个天线阵列的示例。然而,根据其他实施例,一些传输路径可以使用独立的天线阵列,而其余的传输路径可共享一个天线阵列。此外,根据另外的其他实施例,可以通过应用传输路径与天线阵列之间的可切换结构,来使用可根据情形适应性地改变的结构。
已经参照图2至图4描述了被配置为考虑了极化以及波束方向的基站110和终端120的结构。在下文,将参照图5至图7来描述,发送多个参考信号以确定要发送的数据的波束方向和极化的操作。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发送参考信号的示例。
参照图5,基站110可以发送多个参考信号。多个参考信号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参考信号以及多个第二参考信号。
多个第一参考信号可分别对应于多个波束。多个波束可以包括波束511、512、513、514、515、516、517、518、519、520和521。参照图5,参照11个波束来进行描述,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下面的描述能够应用于比11个波束更多或更少的波束。多个第一参考信号中的每个可以是应用了第一极化的参考信号。第一极化可以是水平极化。多个第一参考信号中的每个的电磁波可以包括沿着平行于地面的方向的电波。
多个第二参考信号可分别对应于多个波束。多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每个可以是应用了第二极化的参考信号。第二极化可以是垂直极化。多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每个的电磁波可以包括沿着垂直于地面的方向的电磁波。
基站110可以将多个第一参考信号和多个第二参考信号发送到终端120。基站110可以发送总共22(=2x11)个参考信号。换言之,基站110可针对基于两个极化和11个波束确定的22个极化和波束组合中的每个极化和波束组合,发送参考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110可参照极化,来顺序地发送多个第一参考信号和多个第二参考信号。具体地,基站110可以将多个第一参考信号发送到终端120,然后可以将多个第二参考信号发送到终端120。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基站110可参照波束,来顺序地发送多个第一参考信号和多个第二参考信号。具体地,基站110可以发送多个第一参考信号中的对应于波束511的参考信号,并且可以发送多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对应于波束511的参考信号。然后,基站110可以发送多个第一参考信号中的对应于波束512的参考信号,并且可以发送多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对应于波束512的参考信号。如上所述,基站110可针对直到波束521的所有波束中的每个波束,发送对应于第一极化的参考信号,并且可针对直到波束521的所有波束中的每个波束,发送对应于第二极化的参考信号。在该示例中,波束的顺序不限于特定的方向,诸如,顺时针方向。波束的顺序可任意地确定。
在另外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基站110可参照波束,来发送多个第一参考信号和多个第二参考信号。具体地,基站110可同时发送与相同波束的第一极化对应的参考信号以及与相同波束的第二极化对应的参考信号。在相同的时频源中,不同的覆盖码可用于将对应于第一极化的参考信号与对应于第二极化的参考信号进行区分。基站110可从波束511至波束521通过11个时钟单元来发送总共22个参考信号。下面将参照图8至图10来详细地描述对应的实施例。
虽然波束方向与终端一致,但是根据极化之间的差异,与另一波束方向和特定的极化的组合相关的接收增益可能更高。因此,有利的是,基站110关于所有波束使用不同的极化发送各个参考信号,以确定波束和极化的最优组合。基站110并不是通过仅针对每个波束发送参考信号来仅接收关于特定的波束的反馈,而是通过使用不同的极化发送更多参考信号,来不仅接收关于特定的波束的反馈而且还接收关于特定的极化的反馈,因此可确定波束和极化的最优组合。
图6示出了根据各种实施例的波束和极化搜索过程的示例。通过波束和极化搜索过程,基站发送多个参考信号,以找到波束和极化的最优组合。多个参考信号可具有不同的波束和极化的组合。例如,当可由基站支持的波束的数量为n并且可由基站支持的极化的数量为2时,波束和极化的组合的数量总共可以是2n。在下文,参照图6,将参照下行链路进行描述,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也就是说,为了找到波束和极化的最优组合,终端还可以执行上行链路通信。
参照图6,在操作610中,基站110可以将多个参考信号发送到终端120。多个参考信号可以包括:与第一极化和多个波束对应的多个第一参考信号;以及与第二极化和多个波束对应的多个第二参考信号。
具体地,在操作610a-1中,基站110可以将第一参考信号发送到终端120。第一参考信号为与多个波束中的波束#1和第一极化对应的参考信号。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区域可以称为“资源标识符(资源ID)#1”。资源ID可以是通过基站110与终端120之间定义的波束成形发送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差异因数。换言之,资源ID可以是用于识别包括波束成形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区域的标识符。例如,资源区域的单位可以是至少一个子帧。资源ID可以称为“波束参考信号资源标识符(BRS资源ID)”。当发送信号(针对该信号,资源ID被不同地配置)时,终端120可以将相关波束(极化)与另一波束(或另一极化)区分开,因此可以接收该信号。
在操作610b-1中,基站110可以将第二参考信号发送到终端120。第二参考信号为与多个波束中的波束#1和第二极化对应的参考信号。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区域可以称为“资源ID#2”。
如在操作610a-1和610b-1中,基站110可针对所有的多个波束,发送对应于第一极化的参考信号以及对应于第二极化的参考信号。例如,在操作610b-k中,基站可以将第2k参考信号发送到终端120。第2k参考信号为与多个波束中的波束#k和第二极化对应的参考信号。发送第2k参考信号的资源区域可以称为“资源ID#2k”。
在操作610a-n中,基站110可以将第(2n-1)参考信号发送到终端120。第(2n-1)参考信号为与多个波束中的波束#n和第一极化对应的参考信号。发送第(2n-1)参考信号的资源区域可以称为“资源ID#2n-1”。
在操作610b-n中,基站110可以将第2n参考信号发送到终端120。第2n参考信号为与多个波束中的波束#n和第二极化对应的参考信号。发送第2n参考信号的资源区域可以称为“资源ID#2n”。
考虑到以上描述的操作,通过资源ID#x发送的第x参考信号可被如下地概括。当x是奇数时,第x参考信号可以是使用第波束(在该示例中,为向下取整(floor)函数并且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以及第一极化发送的参考信号。当x是偶数时,第x参考信号可以是使用第波束以及第二极化发送的参考信号。为了便于描述,波束的编号和参考信号的编号可顺序地编号,但是可以以任意顺序来编号。此外,可从0对资源ID进行编号。
在操作620中,终端120可以将关于从基站110接收的多个参考信号中的最优参考信号的信息返回到基站110。终端120可以通过使用多个参考信号中的每个的参数,来确定最优参考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参数可以表示接收的参考信号的质量。例如,参数可以是RSRP、RSRQ或RSSI。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参数可以包括与经过波束和极化产生的噪声和干扰相关的信息。例如,参数可以是SNR、CINR、SINR或信号干扰比(SIR)。在另外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参数可以与经过波束和极化产生的信号错误率相关。例如,参数可以是EVM、BER或BLER。
终端120可确定与多个参考信号的各个参数(例如,RSRP)值中的最大参数值对应的最优参考信号。终端120可以获取与确定的最优参考信号对应的资源ID。例如,资源ID可以是#p。终端120可生成指示最优参考信号的资源ID的反馈信息。在该示例中,终端120可不识别对应于最优参考信号的波束的实际物理方向。相似地,终端120可不识别对应于最优参考信号的极化的实际方向。终端120仅通过资源ID与基站110共享关于多个参考信号中的每个的信息,并且可不识别实际物理环境中的极化的实际方向和方向的位置。相反,终端120可以将指示对应于最优参考信号的资源区域(例如,资源ID#p)的反馈信息发送到基站110,因此可以将指示最优参考信号的信息传递到基站110。
在操作630中,终端120可以通过对应于资源ID#p的资源区域,将生成的反馈信息传递到基站110。基站110可从终端120接收反馈信息。
在操作640中,基站110可从由反馈信息指示的资源区域,获取关于最优参考信号的信息。基站110已经为多个参考信号中的每个分配了资源区域,并且可确定对应于最优参考信号的波束和极化。例如,基站110可以接收指示资源ID#p的反馈信息。当p是奇数时,基站110可确定最优参考信号已经通过第波束和第一极化发送。当p是偶数时,基站110可确定最优参考信号已经通过第波束和第二极化发送。
对应于最优参考信号的波束的指向方向对应于终端120所位于的方向。对应于最优参考信号的极化可具有与终端120的天线125的极化的方向一致的方向,或者具有平行于包括终端120的建筑的边界表面的方向。
在操作650中,基站110可根据对应于最优参考信号的波束和极化的组合来发送数据。具体地,基站110可以控制用于数字波束成形的参数(例如,预编码)或用于模拟波束成形的参数(例如,天线相位值),以通过对应于最优参考信号的波束来发送数据。例如,基站110可以通过表示短期特性的W1预编码器来应用对应于最优参考信号的极化,可以通过表示长期特性的W2预编码器来确定对应于最优参考信号的波束的方向,并且可以将数据发送到终端120。
基站110可以控制包括在基站110中的天线发送具有对应于最优参考信号的极化的数据。例如,基站110可以控制天线115通过配置为生成天线115内的第一极化的偶极天线130来发送数据。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通过基站的波束和极化搜索过程的流程图。基站可以是图1的基站110。图7可对应于图6的操作610a-1至610b-n。
参照图7,在操作710中,基站110可确定波束方向。基站110可确定多个波束候选中的任意波束。多个波束候选表示还未发送参考信号的方向中的波束。多个波束候选的数量可小于或等于可由基站110支持的波束的数量。例如,当通过图5的波束中的波束511、513、515和517发送了第一极化的参考信号和第二极化的参考信号时,多个波束候选可以包括波束512、514、516、518、519、520和521。基站110可确定对应于波束512的波束方向。
在操作720中,基站110可沿着确定的波束方向发送具有第一极化的参考信号。例如,基站110可以通过波束512发送水平极化的参考信号。
在操作730中,基站110可沿着确定的波束方向发送具有第二极化的参考信号。第二极化可以是与操作720中的第一极化正交的极化。例如,基站110可以通过波束512来发送垂直极化的参考信号。基站110可以通过波束512发送垂直极化的参考,然后可从多个波束候选排除波束512。
在操作740中,基站110可确定是否已经通过所有的波束中的每个发送了参考信号。所有的波束可以表示可由基站110支持的波束。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110可基于多个波束候选的数量是否为0,来确定是否已经通过所有的波束中的每个发送了参考信号。当多个波束候选的数量为0时,不存在基站110可在步骤710中确定的波束的方向,因此基站110可终止发送参考信号的操作。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基站110可基于资源ID确定是否已经通过所有的波束中的每个发送了参考信号。例如,当在作为操作740的先前操作的操作730中使用第二极化发送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区域对应于资源ID#22时,基站110可确定已经通过所有的波束中的每个发送了参考信号。这是因为,波束和极化的组合的数量为22,因此,需要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22个资源区域。如果基站110使用了所有的波束资源,那么即使基站110返回到步骤710,也不存在要在步骤720和步骤730中发送参考信号的资源,因此基站110可终止发送参考信号的操作。
当确定未通过所有的波束中的每个发送了参考信号时,基站110可返回到操作710并且重复执行操作710至操作730。
在图5至图7中,基站110使用不同的极化来发送参考信号,因此在发送对应于波束的各个参考信号的操作中的两倍的时间资源(例如,子帧)上发送参考信号。然而,为了降低执行波束和极化搜索过程所需的时间,要求用于在相同的时间资源上发送不同的极化的参考信号的方法。在下文,将参照图8至图10来描述通过使用覆盖码发送表示不同的极化的参考信号的操作。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将覆盖码应用到参考信号的符号的示例。参照图8,将参照LTE的子帧来描述说明书,但是本公开不必须限制于此。根据无线通信系统中所采用的无线接入技术(RAT),下面的描述还可应用于不同类型的资源单元。
参照图8,子帧800可以包括两个时隙。子帧800可以包括对应于每个时隙的资源块(RB)810和RB 820。在每个RB中,水平轴表示时间资源,垂直轴表示频率资源。
基站110可以通过使用覆盖码,来区分表示第一极化的第一参考信号和表示第二极化的第二参考信号。在该示例中,“表示第一极化的第一参考信号”可以表示“指示使用第一极化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覆盖码可以包括第一覆盖码830和第二覆盖码840。基站110可应用第一覆盖码830,从而生成第一参考信号的符号。基站110可应用第二覆盖码840,从而生成第二参考信号的符号。基站110可在子帧800中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可在同一子帧中发送两个参考信号。虽然在同一时间-频率资源上发送两个参考信号,但是能够通过覆盖码消除两个参考信号之间的干扰。为此,覆盖码(即,第一覆盖码830和第二覆盖码840)可被定义为彼此正交。各种类型的正交序列可用作覆盖码。例如,诸如沃什码(Walsh codes)、DFT系数和CAZAC序列的正交序列也可用作覆盖码。例如,第一覆盖码830和第二覆盖码840中的每个可以是具有长度2的正交覆盖码(OCC)。作为示例,第一覆盖码830可以是[1 1]。第二覆盖码840可以是[1 -1]。在符号对831之中,基站110可以将第一符号乘以1,并且可以将第二符号乘以1。在符号对841之中,基站110可以将第一符号乘以1,并且可以将第二符号乘以-1。
在图8中,具有长度2的OCC被示出为应用到连续的符号,但是本公开不必限制于此。虽然未在图8中示出,但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110可以通过使用均具有长度4的OCC,来在两个不同的极化之间进行区分。基站110可以通过将具有长度4的第一OCC的值应用到符号对831和符号对832,来生成第一参考信号的符号。基站110可以通过将具有长度4的第二OCC的值应用到符号对841和符号对842,来生成第二参考信号的符号。
具有长度4的OCC可用于标识四种类型的符号。因此,基站110可以使用具有长度4的OCC,以在从两个天线端口和两个极化获得的四个参考信号(例如,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一极化的组合、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极化的组合、第二天线端口和第一极化的组合、以及第二天线端口和第二极化的组合)之间进行区分。换言之,基站110可以使用用于标识基站110的天线端口的OCC的部分,以指示极化信息(相关极化是第一极化还是第二极化)。如上所述,被应用了OCC的符号不必是RB中的连续的符号,或者应用到符号的OCC的长度不必是2。
基站110可应用OCC,因此可在同一资源上,沿相同波束方向一次发送多个参考信号。术语“一次发送多个参考信号”表示以重叠方式通过作为资源分配单元的一个资源单元发送多个参考信号。基站110可以通过使用同一波束通过一个资源单元,发送对应于第一极化的第一参考信号和对应于第二极化的第二参考信号。基站110可在由一个资源ID指示的资源上发送至少两个参考信号。因此,当应用OCC时,如果基站110支持n个波束,则基站110可仅在n个资源区域(n个资源ID)中发送所有的参考信号。
终端120可以通过使用与基站110共享的覆盖码,来在使用不同的极化发送的参考信号之间进行区分。例如,终端120可在与资源ID#3对应的资源区域中接收参考信号。终端120可以通过分别使用第一覆盖码830和第二覆盖码840来解码接收的参考信号。终端120可以通过使用作为第一覆盖码830的[1 1],来检测使用第一极化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终端120可以通过使用作为第二覆盖码840的[1 -1],来检测使用第二极化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在该示例中,终端120可与基站110预先共享覆盖码。
当接收的子帧是资源ID#e时,终端120可以接收通过第e波束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第一参考信号对应于第一极化,第二参考信号对应于第二极化。终端120可以通过所有的波束中的每个,从基站110接收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然后,终端120可以将指示最优参考信号的反馈信息发送到基站110。
基站110可从由反馈信息指示的资源区域识别用于发送最优参考信号的波束。例如,当由反馈信息指示的资源区域是资源ID#g时,基站110可识别出最优参考信号是多个波束中的第g波束。在该示例中,与图5至图7不同,仅通过从终端120接收的反馈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区域,基站110可能不知道对应于最优参考信号的极化。由反馈信息指示的资源区域仅表示关于波束的信息。由于相同的波束仅表示相同的资源ID,因此终端120可能需要将指示用于发送最优参考信号的极化的信息(在下文,称为“极化信息”)发送到基站110。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20可明确地将极化信息发送到基站110。例如,终端120可在反馈信息中包括极化信息,并且可以将包括极化信息的反馈信息发送到基站110。作为示例,极化信息是一比特字段。当一比特的值为0时,值0可以表示第一极化(例如,水平极化),当一比特的值为1时,值1可以表示第二极化(例如,垂直极化)。换言之,一比特字段可以表示应用到最优参考信号的覆盖码的索引。作为另一示例,终端120可以将极化信息与反馈信息分开地发送到基站110。终端120可与反馈信息分开地发送极化信息,因此可更准确地将关于用于发送最优参考信号的极化的信息传递到基站110。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终端120可隐含地将极化信息发送到基站110。例如,终端120可调整终端120将反馈信息发送到基站110的时序,以将极化信息传递到基站110。终端120可在指定范围内调整用于发送反馈信息的时序。然后,例如,当使用第一极化发送最优参考信号时,终端120可在第一范围内的偏移之后发送反馈信息。当使用第二极化发送最优参考信号时,终端120可在第二范围内的偏移之后发送反馈信息。在该示例中,基站110和终端120可相互共享关于第一范围和第二范围的信息。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在基站中使用覆盖码的波束和极化搜索过程的流程图。基站可以是图1的基站110。
在操作910中,基站110可确定波束方向。操作910可对应于图7的操作710。
在操作920中,基站110可应用第一码,以生成表示第一极化的第一参考信号。在操作930中,基站110可应用第二码,以生成表示第二极化的第二参考信号。第二极化可与第一极化正交。例如,第一极化可以是水平极化,第二极化可以是垂直极化。第一码和第二码可以是彼此正交的覆盖码。例如,第一码和第二码可以是均具有长度2的OCC,并且可以分别是[1 1]和[1 -1]。
在操作940中,基站110可沿确定的波束方向,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基站110可在一个子帧(其可以称为“BRS子帧”)中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子帧可以包括对应于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符号和对应于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二符号。第一符号和第二符号可对应于RB中的相同的时频资源。在操作920和操作930中已经将正交的覆盖序列应用到第一符号和第二符号,因此,即使当第一符号和第二符号对应于相同的时频资源时,终端120也可能不会经历干扰的影响。
在操作950中,基站110可确定是否已经通过所有的波束中的每个发送了参考信号。操作950可对应于图7的操作740。
在操作960中,基站110可以接收指示最优参考信号的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可指示已经通过其发送最优参考信号的资源ID。例如,当资源ID是资源ID#9时,基站110可检测到最优参考信号是通过基站110的波束#9发送的参考信号。然而,由于通过相同的资源ID#9使用不同的极化发送两个参考信号,所以反馈信息可以包括指示应用的码的索引(例如,OCC索引)以及资源ID#9。例如,可由一比特字段来指示索引。当一比特的值为0时,基站110可识别出已经使用第一极化发送了最优参考信号,并且当一比特的值是1时,基站110可识别出已经使用第二极化发送了最优参考信号。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在终端中使用覆盖码的波束和极化搜索过程的流程图。终端可以是图1的终端120。
参照图10,在操作1010中,终端120可以接收参考信号。具体地,终端120可以接收包括参考信号的一个子帧。子帧可以是波束成形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分配单元。参考信号可以包括第一极化的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极化的第二参考信号。
在操作1020中,终端120可以通过使用第一码,来解码接收的参考信号。终端120可以通过将第一码应用到第一参考信号来解码第一参考信号。终端120可以通过将第一码应用到第二参考信号来解码第二参考信号。终端120可基于解码的结果,确定已经应用到第一参考信号的码是第一码。
在操作1030中,终端120可以通过使用第二码,来解码接收的参考信号。终端120可以通过将第二码应用到第一参考信号来解码第一参考信号。终端120可以通过将第二码应用加到第二参考信号来解码第二参考信号。终端120可基于解码的结果,确定已经应用到第二参考信号的码是第二码。第二码可以是与第一码正交的覆盖序列。
在操作1040中,终端120可确定是否另外接收到参考信号。具体地,终端120可确定是否另外接收到用于生成反馈信息的参考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终端120离开每个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并且不再接收子帧时,终端120可确定未另外接收到参考信号。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终端120可基于由基站110分配终端120的资源的数量(例如,对应于资源ID的资源),来确定是否另外接收到参考信号。例如,当终端120被分配了总共11个参考信号的资源区域(例如,资源ID#1至资源ID#11)时,如果终端120已经接收到与先前操作1010中的资源ID#11对应的子帧,则终端120可确定未另外接收到参考信号。
当确定未另外接收到参考信号时,终端120可以执行操作1050。相反,当确定要另外接收到参考信号时,终端120可返回到操作1010,并且可尝试另外接收对应于下一资源ID的子帧。
在操作1050中,终端120可以发送指示最优参考信号的反馈信息。终端120可识别出所有参考信号中的最优参考信号。例如,终端120可测量所有参考信号中的每个的RSRP值。终端120可确定所有参考信号的多个RSRP值中的最大的RSRP值。终端120可确定与最大RSRP值对应的参考信号是最优参考信号。
终端120可生成指示最优参考信号的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可以包括指示与最优参考信号对应的波束(波束指数(BI))的索引。例如,反馈信息可指示资源ID#10。尽管未在图10中示出,但是当基站110获取资源ID#10作为反馈信息时,基站110可识别出终端120位于波束#10的方向上。反馈信息可以包括表示已经发送最优参考信号的极化的值(极化指数(PI))。表示极化的值可以是应用到最优参考信号的OCC的索引。例如,表示极化的值可以是1。尽管未在图10中示出,但是当基站110获取1作为表示极化的值时,基站110可识别出在使用垂直极化发送信号的情况下的接收增益高于在使用水平极化发送信号的情况下的接收增益。
如上所述参照图1至图10,基站110可基于从终端120获取的反馈信息,获取终端120的位置信息及其天线极化信息。基站110可基于所获取的信息,选择最大化终端120的接收性能的波束和极化的最优组合。
在本公开中,为了确定是否满足特定条件,使用表达“大于或等于”、“大于”、“小于或等于”或者“小于”,但是该表达仅是为了表述示例的描述,因此不排除其他表达的描述。例如,由表达“大于或等于”描述的条件可由表达“大于”描述的条件代替。由表达“小于或等于”描述的条件可由表达“小于”描述的条件代替。由表达“大于或等于”和“小于”描述的条件可由表达“大于”和“小于或等于”描述的条件代替。
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者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实现根据本公开的权利要求或其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的方法。
当以软件实现方法时,可提供被配置为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软件模块)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一个或多个程序可以被配置为可由电子装置内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可以包括使电子装置执行根据本公开的权利要求或其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的方法的指令。
程序(软件模块或软件)可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和闪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磁盘存储装置、致密盘-ROM(CD-ROM)、数字通用盘(DVD)、其他类型的光学存储装置或磁带盒。可选地,程序可存储在由上述存储器中的一些或所有的组合实现的存储器中。此外,电子装置可以包括多个这样的存储器。
此外,程序可存储在可附接的存储装置中,该可附接的存储装置可以通过诸如因特网、内联网、局域网(LAN)、宽LAN(WLAN)或存储区域网络(SAN)的通信网络或通过其组合实现的通信网络来访问电子装置。这样的存储装置可经由外部端口访问被配置为执行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此外,通信网络上的单独的存储装置可访问被配置为执行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
在本公开的上述特定实施例中,根据所呈现的特定实施例,本公开中包括的元件以单数或复数形式表示。然而,为了便于描述,根据呈现的情形适当地选择单数或复数表达,并且本公开不限于单个元素或其多个元素。以复数形式表示的元素可以被配置为单个元素,或者以单数形式表示的元素可以被配置为多个元素。
虽然已经在本公开的详细描述中描述了特定的实施例,但是不言而喻,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在限制内进行各种改变。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应被上述实施例限制或限定,而是不仅应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而且还应由权利要求的范围的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15)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的操作方法,所述操作方法包括:
将多个参考信号发送到终端,所述多个参考信号包括对应于第一极化的多个第一参考信号以及对应于第二极化的多个第二参考信号;以及
接收指示所述多个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的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参考信号分别对应于多个波束,所述多个第二参考信号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波束,并且所述第二极化与所述第一极化正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将多个参考信号发送到终端包括:
将所述多个第一参考信号发送到所述终端;以及
将所述多个第二参考信号发送到所述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将多个参考信号发送到终端包括:
将所述多个第一参考信号中的对应于第一波束的参考信号发送到所述终端;
将所述多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对应于第一波束的参考信号发送到所述终端;以及
确定所述参考信号是否已经通过所有的所述多个波束被发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将多个参考信号发送到终端包括:
当所述参考信号未通过所有的所述多个波束被发送时,将波束的方向从所述第一波束的方向改变为第二波束的方向;
将所述多个第一参考信号中的对应于所述第二波束的参考信号发送到所述终端;
将所述多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对应于所述第二波束的参考信号发送到所述终端;以及
确定所述参考信号是否已经通过所有的所述多个波束被发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第一码被应用到所述多个第一参考信号中的每个,第二码被应用到所述多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每个,并且所述第一码和所述第二码彼此正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反馈信息包括指示应用到所述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的覆盖码的信息,所述覆盖码对应于所述第一码和所述第二码中的一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方法,所述操作方法还包括:分别确定所述多个参考信号的多个资源标识符(ID),其中,所述多个资源ID是使用不同的波束以及不同的极化来发送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多个资源ID的数量为所述多个波束的数量的两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与所述多个资源ID中的第n资源ID相对应的参考信号是如下来发送的:
当n是奇数时,使用第波束以及所述第一极化来发送;
当n是偶数时,使用第波束以及所述第二极化来发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
所述反馈信息包括所述多个资源标识符中的第k资源ID;
所述第k资源ID指示了最优参考信号;
当k是奇数时,所述最优参考信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极化和所述多个波束中的第波束;
当k偶数时,所述最优参考信号对应于所述第二极化和所述多个波束中的第波束。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极化对应于垂直极化,所述第二极化对应于水平极化。
12.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收发器;以及
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可操作地耦接到所述至少一个收发器,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权利要求1至11所述的方法。
13.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终端的操作方法,所述操作方法包括:
从基站接收多个参考信号,所述多个参考信号包括对应于第一极化的多个第一参考信号和对应于第二极化的多个第二参考信号;以及
将指示所述多个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的反馈信息发送到所述基站,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参考信号分别对应于多个波束,所述多个第二参考信号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波束,并且所述第二极化与所述第一极化正交。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
所述反馈信息包括指示应用到所述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的覆盖码的信息;
第一码被应用到所述多个第一参考信号中的每个;
第二码被应用到所述多个第二参考信号中的每个;
所述覆盖码对应于所述第一码和所述第二码中的一者。
15.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终端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收发器;以及
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可操作地耦接到所述至少一个收发器,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权利要求13和14所述的方法。
CN201880019631.4A 2017-02-24 2018-02-26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参考信号的设备和方法 Active CN1104317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024988A KR20180098032A (ko) 2017-02-24 2017-02-24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준 신호를 전송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2017-0024988 2017-02-24
PCT/KR2018/002326 WO2018155977A1 (ko) 2017-02-24 2018-02-26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준 신호를 전송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31756A true CN110431756A (zh) 2019-11-08
CN110431756B CN110431756B (zh) 2022-05-17

Family

ID=63253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9631.4A Active CN110431756B (zh) 2017-02-24 2018-02-26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参考信号的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79965B2 (zh)
EP (1) EP3584951A4 (zh)
KR (1) KR20180098032A (zh)
CN (1) CN110431756B (zh)
WO (1) WO201815597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9898A (zh) * 2021-10-13 2021-12-24 遨海科技有限公司 海上ais通信信道扩容数据可靠备份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WO2022028003A1 (en) * 2020-08-06 2022-02-10 Apple Inc. Beam management enhancement for fr2 with v-pol/h-pol virtualization
WO2023116323A1 (zh) * 2021-12-22 2023-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8497B (zh) * 2018-05-09 2023-07-07 索尼集团公司 对mimo无线传输进行极化优化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020609A1 (ko) * 2019-07-29 2021-02-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5g 통신 중계 장치
US20240014883A1 (en) 2019-10-29 2024-01-11 IPCom GmbH &Co. KG Adjusting polarization states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CN114390663B (zh) * 2020-10-22 2023-06-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同步信号块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141675A1 (en) * 2020-11-05 2022-05-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s for multi-beam operation
US20230396405A1 (en) * 2021-06-14 2023-12-07 David E. Newman Polarization Encoding for High-Density 5G/6G Communication
WO2023054739A1 (ko) * 2021-09-28 2023-04-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을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20230422302A1 (en) * 2022-06-27 2023-12-2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ate and antenna selection using single txop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8819A (zh) * 2011-08-15 2014-04-2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144006A (zh) * 2013-05-07 2014-11-1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Mimo系统中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4170340A (zh) * 2014-04-04 2014-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同频干扰抵消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871464A (zh) * 2012-12-28 2015-08-2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US20160157218A1 (en) * 2014-11-17 2016-06-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si feedback f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polarized active antenna array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76568B (en) 2001-06-12 2005-06-01 Mobisphere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mart antenna arrays
CA2542445A1 (en) 2006-04-07 2007-10-07 Tenxc Wireless Inc. Adaptive multi-beam system
KR100883408B1 (ko) 2006-09-11 2009-03-03 주식회사 케이엠더블유 이동통신 기지국용 이중대역 이중편파 안테나
EP1973238B1 (en) 2007-03-21 2011-03-02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MIMO transmission techniques,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terminal
JP5385392B2 (ja) 2008-08-26 2014-01-08 マーベル ワールド トレード リミテッド セクタスイーピングによるビーム形成
US9456354B2 (en) * 2012-04-12 2016-09-27 Tarana Wireless, Inc. Non-line of sigh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EP2538578A4 (en) 2012-04-20 2013-09-04 Huawei Tech Co Ltd ANTENNA, BASE STATION AND RADIATION PROCESSING
KR101415670B1 (ko) 2012-07-03 2014-07-04 한국과학기술원 편파 특성을 이용한 빔/편파 자원 할당 시스템 및 방법
EP3140922B1 (en) * 2014-05-08 2019-03-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Beam forming using a dual polarized antenna arrangement
JP6185188B2 (ja) * 2014-09-25 2017-08-2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及びユーザ装置
WO2016098925A1 (ko) 2014-12-17 2016-06-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편파 안테나 배열 구조를 통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송신기
US9973249B2 (en) * 2014-12-23 2018-05-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schemes for FD-MIMO
WO2016129725A1 (ko) 2015-02-13 2016-08-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밀리미터 웨이브를 지원하는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하이브리드 스캐닝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WO2016137938A1 (en) * 2015-02-23 2016-09-01 Ubiquiti Networks, Inc. Radio apparatuses for long-range communication of radio-frequency information
US10659126B2 (en) 2015-03-13 2020-05-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CSI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10122424B2 (en) * 2015-04-10 2018-11-06 Kyocera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user terminal
JP2018530274A (ja) * 2015-08-15 2018-10-11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ユーザ機器、および基地局
CN106559121B (zh) * 2015-09-25 2021-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信道测量方法和装置
WO2017128175A1 (en) * 2016-01-28 2017-08-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ergy efficient csi measurement for fd-mimo
EP3427404B1 (en) * 2016-03-10 2022-08-2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eamforming training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8819A (zh) * 2011-08-15 2014-04-2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871464A (zh) * 2012-12-28 2015-08-2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4144006A (zh) * 2013-05-07 2014-11-1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Mimo系统中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4170340A (zh) * 2014-04-04 2014-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同频干扰抵消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60157218A1 (en) * 2014-11-17 2016-06-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si feedback f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polarized active antenna array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28003A1 (en) * 2020-08-06 2022-02-10 Apple Inc. Beam management enhancement for fr2 with v-pol/h-pol virtualization
US11716122B2 (en) 2020-08-06 2023-08-01 Apple Inc. Beam management enhancement for FR2 with V-Pol/H-Pol virtualization
CN113839898A (zh) * 2021-10-13 2021-12-24 遨海科技有限公司 海上ais通信信道扩容数据可靠备份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3839898B (zh) * 2021-10-13 2023-09-01 遨海科技有限公司 海上ais通信信道扩容数据可靠备份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116323A1 (zh) * 2021-12-22 2023-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84951A1 (en) 2019-12-25
KR20180098032A (ko) 2018-09-03
US10879965B2 (en) 2020-12-29
WO2018155977A1 (ko) 2018-08-30
US20200007197A1 (en) 2020-01-02
EP3584951A4 (en) 2019-12-25
CN110431756B (zh) 2022-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31756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参考信号的设备和方法
US1109534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uplink MIMO
US1116618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and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US1158262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beam-based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U2720462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US10735066B2 (en) Methods of beam codebook generation for the 5G terminals
CN110463072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US1179952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segmented CSI repor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1432479B (zh) 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11476918B2 (en) Device and method transmitting data based on non-codeboo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6022664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wireless resources
EP4044537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677180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波束信息的装置及方法
CN111817763A (zh) 包括多个平板天线的电子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US11290240B2 (en) Signaling of measurement signals based on a tree structure
CN116491147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波束测量和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EP3586450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alibration and array operation in advanced mimo system
KR20200080009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방향을 추정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9565315B (zh) 利用天线阵列发送和接收参考信令的网络节点、终端及方法
JP2023516836A (ja) Mimo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ビーム管理及びアンテナ較正
US1135614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non-coherent joint det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8141265A (zh) 确定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道状态测量的无线设备、网络节点及其中的方法
CN109639402A (zh) 发送和接收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方法
US11811484B2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multi-user transmissions
US11444681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cquiring system information by decoding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