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30288A - 节点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节点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30288A
CN110430288A CN201910871879.XA CN201910871879A CN110430288A CN 110430288 A CN110430288 A CN 110430288A CN 201910871879 A CN201910871879 A CN 201910871879A CN 110430288 A CN110430288 A CN 1104302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access
request
domain name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7187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30288B (zh
Inventor
冯士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7187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302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30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02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302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02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4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 H04L61/450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ies;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s
    • H04L61/4511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ies;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s using domain name system [D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6Grouping or aggregating service requests, e.g. for unified proces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节点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当接收到终端基于统一入口页面触发的第一访问请求时,在第一访问请求中提取访问域名;对访问域名进行解析,得到节点标识和访问方法;将基于访问方法生成的第二访问请求发送至节点标识对应的目标节点;将目标节点发送的与访问方法对应的页面数据返回至终端,使终端根据页面数据从统一入口页面跳转至相应节点服务页面。采用本方法能够节约域名资源。

Description

节点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节点域名共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分布式架构体系中,基于不同的计算机设备充当不同的功能节点。在对分布式系统中的节点进行统一管理的同时,用户也希望对每个节点进行单独管理。比如,在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的分布式系统中,由于区块链技术要求区块链上的数据必须公开透明,使得链上数据对于链内成员都是公开的,从而出于数据隐私保护等需求链内成员常期望可以对属于自己的区块节点进行单独管理。目前,用户可以基于节点管理平台对各自的节点进行访问控制。
传统方式,如果需要对多个节点单独进行访问控制,需要对每个节点所对应的节点管理平台都分配一个域名,以达到独立连接的效果。然而,域名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如果针对每个节点都单独配置一个域名,势必会造成域名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节约域名资源的节点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节点访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终端基于统一入口页面触发的第一访问请求时,在所述第一访问请求中提取访问域名;
对所述访问域名进行解析,得到节点标识和访问方法;
将基于访问方法生成的第二访问请求发送至节点标识对应的目标节点;
将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与所述访问方法对应的页面数据返回至所述终端,使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页面数据从所述统一入口页面跳转至相应节点服务页面。
一种节点访问装置,该装置包括:
当接收到终端基于统一入口页面触发的第一访问请求时,在所述第一访问请求中提取访问域名;
对所述访问域名进行解析,得到节点标识和访问方法;
将基于访问方法生成的第二访问请求发送至节点标识对应的目标节点;
将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与所述访问方法对应的页面数据返回至所述终端,使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页面数据从所述统一入口页面跳转至相应节点服务页面。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当接收到终端基于统一入口页面触发的第一访问请求时,在所述第一访问请求中提取访问域名;
对所述访问域名进行解析,得到节点标识和访问方法;
将基于访问方法生成的第二访问请求发送至节点标识对应的目标节点;
将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与所述访问方法对应的页面数据返回至所述终端,使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页面数据从所述统一入口页面跳转至相应节点服务页面。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当接收到终端基于统一入口页面触发的第一访问请求时,在所述第一访问请求中提取访问域名;
对所述访问域名进行解析,得到节点标识和访问方法;
将基于访问方法生成的第二访问请求发送至节点标识对应的目标节点;
将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与所述访问方法对应的页面数据返回至所述终端,使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页面数据从所述统一入口页面跳转至相应节点服务页面。
上述节点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由于基于统一入口页面确定的访问域名已经明确了需要访问的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和具体访问目标节点的访问方法,在统一入口页面所对应的一个访问域名基础上根据访问方法即可获取访问目标节点所需的页面数据,当从在统一入口页面跳转至基于页面数据展示的节点服务页面,即可达到域名共享的效果,无需再为每个目标节点都配置一个域名,大大节约了域名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节点访问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节点访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统一入口页面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节点访问架构示意图;
图5A为一个实施例中节点访问方法的时序图;
图5B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节点访问方法的时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接口配置页面的示意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节点访问方法具体实现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节点访问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节点访问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节点访问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该节点访问系统包括终端102、第一服务器104和第二服务器106。其中,终端102通过网络与第一服务器104进行通信,第一服务器104和第二服务器106通过网络进行通信。终端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终端102中运行有节点访问平台和节点管理平台。其中,节点访问平台和节点管理平台分别可以为应用程序、网页或小程序等。基于节点访问平台可以访问分布式架构系统中的每个节点。基于节点管理平台可以对每个节点进行单独管理。第一服务器104为与节点访问平台对应的服务器。第二服务器106可以为分布式架构体系中的节点,具体可以为区块链中的节点,节点又为节点管理平台对应的后台服务器,节点与节点管理平台一一对应。
用户根据需要访问的节点(记作目标节点)所对应的节点标识,在终端102基于节点访问平台的统一入口页面中,输入访问目标节点所需要的访问条件,终端102根据用户输入的访问条件生成第一访问请求,并将第一访问请求发送至第一服务器104。第一服务器104具体可以由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实现。第一服务器用于解析第一访问请求,并根据解析后的第一访问请求生成对应的第二访问请求,然后将第二访问请求发送至第二服务器106。第二服务器106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第二服务器106中存有节点管理平台中的节点服务页面的页面数据。第二服务器106用于根据第二访问请求查询对应的页面数据,然后将页面数据发送回终端102。终端102接收页面数据,根据页面数据从节点访问入口页面跳转至相应的节点服务页面。
可以理解,本发明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
分布式架构系统具体可以是区块链系统,区块链系统由多个节点(接入网络中的任意形式的计算设备,如服务器、用户终端)形成,节点之间形成组成的点对点(P2P,PeerTo Peer)网络,P2P协议是一个运行在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协议之上的应用层协议。在分布式系统中,任何机器如服务器、终端都可以加入而成为节点,节点包括硬件层、中间层、操作系统层和应用层。
各节点涉及的功能包括:
1)路由,节点具有的基本功能,用于支持节点之间的通信。
节点除具有路由功能外,还可以具有以下功能:
2)应用,用于部署在区块链中,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而实现特定业务,记录实现功能相关的数据形成记录数据,在记录数据中携带数字签名以表示任务数据的来源,将记录数据发送到区块链系统中的其他节点,供其他节点在验证记录数据来源以及完整性成功时,将记录数据添加到临时区块中。
例如,应用实现的业务包括:
2.1)钱包,用于提供进行电子货币的交易的功能,包括发起交易(即,将当前交易的交易记录发送给区块链系统中的其他节点,其他节点验证成功后,作为承认交易有效的响应,将交易的记录数据存入区块链的临时区块中;当然,钱包还支持查询电子货币地址中剩余的电子货币;
2.2)共享账本,用于提供账目数据的存储、查询和修改等操作的功能,将对账目数据的操作的记录数据发送到区块链系统中的其他节点,其他节点验证有效后,作为承认账目数据有效的响应,将记录数据存入临时区块中,还可以向发起操作的节点发送确认。
2.3)智能合约,计算机化的协议,可以执行某个合约的条款,通过部署在共享账本上的用于在满足一定条件时而执行的代码实现,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代码用于完成自动化的交易,例如查询买家所购买商品的物流状态,在买家签收货物后将买家的电子货币转移到商户的地址;当然,智能合约不仅限于执行用于交易的合约,还可以执行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处理的合约。
3)区块链,包括一系列按照产生的先后时间顺序相互接续的区块(Block),新区块一旦加入到区块链中就不会再被移除,区块中记录了区块链系统中节点提交的记录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节点访问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第一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S202,当接收到终端基于统一入口页面触发的第一访问请求时,在第一访问请求中提取访问域名。
其中,统一入口页面是基于节点访问平台所展示的一个页面,作为访问分布式架构系统不同节点的统一访问入口。统一入口页面可以跳转至不同的节点服务页面。节点服务页面是基于节点管理平台展示的一个页面。分布式架构系统是指由多个计算机设备共同协调完成同一任务的系统,具体可以是区块链系统,下文以区块链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分布式架构系统包括多个节点(即上文提及的第二服务器)。每个节点可以作为节点管理平台的一个后台服务器。
节点访问平台是一个为用户基于区块链系统的开发、测试、快速部署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的平台。用户可以基于节点访问平台注册、访问和部署区块链系统中的每个节点。节点管理平台是以节点为维度,对单个节点进行管理的平台。节点管理平台可以提供多种访问方法。每种访问方法是节点管理平台能够提供的一种管理服务,如登录方法“login”、获取信息方法“getInfo”、配置秘钥方法“setKey”等。
具体地,当需要访问所拥有的节点时,用户可以基于用户标识登录节点访问平台,并在节点访问平台基于入口域名访问统一入口页面。用户标识是能够唯一标识一个用户的信息,如用户账号、联系电话,证件号等。入口域名是统一入口页面所对应的URL(统一资源定位符),如“www.baas.qq.com”。入口域名是用于在数据传输时标识第一服务器的电子方位的信息,可以是是由一串用点分隔的名字组成的第一服务器的名称。
进一步地,终端获取用户基于统一入口页面确定的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和具体访问目标节点的访问方法。节点标识是能够唯一标识一个节点的信息,如,IP地址(Internet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MAC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等。当基于统一入口页面发生节点访问触发操作时,节点访问平台基于第一预设标识符将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以及具体访问目标节点的访问方法进行拼接,得到域名后缀,并基于第二预设标识符将域名后缀拼接至统一入口页面的入口域名之后,得到目标节点的访问域名。第一预设标识符可以为“/”,“=”,“_”,“&”,“#”,“@”或“*”。第二预设标识符可以为“/”。比如,在上述举例中,若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为“192.168.10.11”,具体访问目标节点的访问方法为“login”,则对应目标节点的访问域名可以是“www.baas.qq.com/192.168.10.11/login”。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用户来说,只需基于“login”登录目标节点的节点管理平台,也就终端只需基于节点访问平台构造一个从统一入口页面跳转进入相应节点管理平台的入口页面的访问域名,即可根据访问域名从统一入口页面自动跳转至相应的节点服务页面。
进一步地,节点访问平台根据目标节点的访问域名生成第一访问请求。访问请求是终端与服务器或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进行通信的一种消息,具体可以是HTTP(HyperText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请求。访问请求包括请求头和请求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访问请求中的请求头记录了拼接得到的访问域名;请求体中记录了服务器需要处理的数据,比如,用户的用户标识与密码,第一服务器将请求体发送至第二服务器后,第二服务器可以根据用户标识与密码核对用户的身份验证。终端将第一访问请求发送至第一服务器。第一服务器对第一访问请求进行解析,得到请求头与请求体,并从请求头中提取出目标节点的访问域名。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在统一入口页面中直接输入即将访问的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与访问方法。
参考图3,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统一入口页面示意图。统一入口页面展示了基于节点访问平台注册的全部节点的节点标识,以及每个节点所能提供的访问方法。用户可以直接在统一入口页面选定需要访问的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以及具体访问目标节点的访问方法。如此,可以减少用户手动输入的繁琐,提高节点访问效率;同时,减少手动录入失误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在构建第一访问请求时,可以使用空格隔开请求头与请求体。第一服务器在接收到第一访问请求后,获取空格在第一访问请求中所处的位置信息,并基于位置信息将第一访问请求分割为请求头和请求体两部分。
S204,对访问域名进行解析,得到节点标识和访问方法。
其中,在区块链系统中,由于成本问题,大多用户通常难以搭建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区块链系统,此时可能会委托第三方进行区块链系统搭建,如利用上文中的节点访问平台快速搭建一个区块链系统。基于节点访问平台,用户可以注册区块节点,并将这些区块节点连成一条链,从而自行搭建区块链系统。第一服务器部署了对应的公共数据库。当用户对节点进行注册时,可以基于节点访问平台为节点配置节点标识和访问方法,此时第一服务器获取并存储节点标识和访问方法于公共数据库中。
具体地,第一服务器获取预存储的每个节点标识所关联的访问方法。当第一服务器从第一访问请求中提取出访问域名后,对访问域名进行正则表达式的匹配,如果匹配到统一入口页面的入口域名之后的字符串中包含一个节点标识格式的字符串和访问方法时,可以将此节点标识格式的字符串确定为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将匹配到的访问方法确定为访问目标节点的访问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服务器从第一访问请求中提取出访问域名,如“www.baas.qq.com/192.168.10.11/login”后,第一服务器采用正则匹配查看访问域名中是否包含IP地址格式的字符串,当不存在IP地址格式的字符串时,第一服务器向终端返回访问节点失败提示;当存在IP地址格式的字符串时,第一服务器基于正则匹配查看访问域名中是否包含访问方法,当存在访问方法时,第一服务器将此访问方法确定为访问目标节点的访问方法;当不存在访问方法时,第一服务器获取预设的默认访问方法,如当不存在访问方法时,预设默认访问方法为登录方法“login”,然后将预设的默认访问方法确定为访问目标节点的访问方法。
通过采用正则表达式直接匹配访问域名,可以快速匹配出节点标识与访问方法,使得第一服务器可以根据节点标识与访问方法迅速生成第二访问请求,从而提升了节点访问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器将访问域名分割为不同片段,通过正则表达式分别匹配分割后的片段,得到节点标识和访问方法,从而提升正则匹配的准确度。
S206,将基于访问方法生成的第二访问请求发送至节点标识对应的目标节点。
具体地,当第一服务器获取第一访问请求的请求头和请求体,并从请求头中提取出目标节点的访问域名后,第一服务器删除访问域名中的统一入口页面的入口域名及第一预设标识符,得到删减域名,然后基于删减域名重新封装请求头,并根据重新封装后的请求头与从第一访问请求中提取出的请求体生成第二访问请求。第一服务器根据节点标识确定目标节点在区块链系统中所处位置,基于位置信息将第二访问请求发送至目标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基于节点访问平台进行节点注册时,用户可以为所注册节点配置相应的秘钥对,并将密钥对与相应节点标识发送至第一服务器。第一服务器将密钥对与相应节点标识对应存储至公共数据库。不同节点上部署有不同的节点数据库,第一服务器将秘钥对发送至与节点标识对应的节点,以使节点存储密钥于节点数据库中。当秘钥对包括公钥和私钥时,可以仅将公钥与节点标识存储至公共数据库,而私钥存储在节点数据库。在解析得到访问域名后,第一服务器可以根据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从公共数据库中查询与节点标识对应的公钥,并基于公钥对请求体进行加密,根据重新生成的请求头和加密后的请求体生成第二访问请求。通过将请求体进行加密发送,可以减少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被篡改的概率。由于第一服务器不会解析、更改节点服务请求中的请求体,因此第一服务器可以将请求体中的数据完整、不失真地转发至目标节点,从而提升了节点访问的安全性。
S208,将目标节点发送的与访问方法对应的页面数据返回至终端,使终端根据页面数据从统一入口页面跳转至相应节点服务页面。
其中,页面数据是指渲染节点服务页面所需要的页面资源,如包括页面内的图片、链接、音乐等非文字元素和用户自定义数据等。每种访问方法具有相应的节点服务页面,用户可以基于节点服务页面实现对节点的管理。例如,用户可以在与配置节点公私钥相关的节点服务页面中,为节点配置秘钥对。
具体地,当目标节点对第二访问请求进行解析,根据第二访问请求中的访问方法确定用户所期望访问的节点服务页面。目标节点根据预存储的该节点服务页面所对应的页面数据在节点中的存储地址信息,查询相应的页面数据,将页面数据返回至第一服务器。第一服务器转发页面数据,以使终端根据页面数据从统一入口页面跳转至相应的节点服务页面。
参考图4,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实施节点访问的架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第一服务器生成第二访问请求后,第一服务器基于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与目标节点的Agent建立一条通信链路,将第二访问请求通过通信链路发送至目标节点的Agent。Agent基于目标节点的私钥解密访问请求中的请求体,并将解密后的请求头和请求体通过预设端口发送至目标节点的节点管理平台。节点管理平台根据请求头中的访问方法查询对应的页面数据,然后将页面数据通过Agent返回至第一服务器。
其中,Agent是部署于目标节点中,专门用于转发第二访问请求至节点管理平台的进程。用户可以预先配置好Agent的转发端口与节点管理平台接收端口,比如,目标节点的IP地址为192.168.10.11,Agent的端口为15009,节点管理平台的端口为35003,则Agent将第二访问请求从192.168.10.11:15009转发至192.168.10.11:35003。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小程序与网页之间可以自动切换。例如,节点访问平台为应用程序,节点管理平台为小程序,当终端接收到目标节点返回的页面数据时,会根据页面数据从应用程序跳转至小程序,然后基于小程序展示相应的节点服务页面。
参考图5A,图5A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图4所示节点访问方法的时序图。如图5A所示,当用户打开统一入口页面,并在统一入口页面中输入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与访问方法后,终端基于统一入口页面的入口域名、节点标识与访问方法生成目标节点的访问域名,并将基于访问域名生成的第一访问请求发送至第一服务器。第一服务器从第一访问请求中提取出访问域名,并解析访问域名,得到节点标识与访问方法,基于节点标识与访问方法重新生成第二访问请求。目标节点接收第二访问请求,根据第二访问请求中的访问方法查找对应的节点服务页面的页面数据,然后将页面数据返回第一服务器。第一服务器接收页面数据,将页面数据返回至终端,以使终端能够根据页面数据对应显示节点服务页面。
参考图5B,图5B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图4所示节点访问的时序图。访问请求包含终端标识,当目标节点查询到对应的页面数据后,根据终端标识将页面数据直接返回至对应终端。
上述节点访问方法中,通过获取基于统一入口页面触发的第一访问请求,可以从第一访问请求中提取访问域名;通过对访问域名进行解析,可以得到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和访问方法;通过基于访问方法生成第二访问请求,可以根据第二访问请求获取对应的页面数据,从而使得终端可以根据页面数据进行渲染,生成对应的节点服务页面。由于基于统一入口页面确定的访问域名已经明确了需要访问的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和具体访问目标节点的访问方法,在统一入口页面所对应的一个访问域名基础上根据访问方法即可获取访问目标节点所需的页面数据,当从在统一入口页面跳转至基于页面数据展示的节点服务页面,即可达到域名共享的效果,无需再为每个目标节点都配置一个域名,大大节约了域名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访问请求携带了用户标识;上述方法还包括:验证用户标识对应用户是否具有对节点标识所对应目标节点的访问权限;当具有访问权限时,根据访问方法生成第二访问请求。
其中,访问权限是根据系统设置而生成的安全规则或安全策略。当用户基于节点访问平台注册目标节点时,第一服务器获取触发注册操作用户的用户标识,并将用户标识与节点标识对应存储于公共数据库中。第一服务器将用户标识发送至节点标识的目标节点,以使目标节点存储用户标识于节点数据库中。
具体地,当第一服务器从第一访问请求中提取用户标识与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后,第一服务器验证用户标识对应用户是否具有对节点标识所对应目标节点的访问权限,当用户具有对目标节点的访问权限,第一服务器根据访问方法生成对应的第二访问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服务器验证用户具有对目标节点的访问权限后,第一服务器基于用户标识生成权限验证请求,并将权限验证请求发送至与节点标识对应的目标节点。目标节点从权限验证请求中提取用户标识,并在节点数据库中查看是否存在此用户标识,当节点数据库中存在用户标识时,可以认为用户具有对节点标识所对应的目标节点的访问权限,此时第一服务器基于访问方法成第二访问请求。通过在第一服务器与目标节点双重权限验证,可以大大提升权限验证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器获取到目标节点返回的查询结果后,将查询结果缓存至内存中。当第一服务器再次接收到包含相同用户标识与目标节点标识的第一访问请求时,第一服务器计算相邻两次接收到第一访问请求的时间差,具体地,第一服务器获取接收后序第一访问请求的时间,和接收前序第一访问请求的时间,并将后序第一访问请求的时间,减去前序接收第一访问请求的时间,得到时间差。当时间差小于阈值时,从缓存中查询当前的第一访问请求对应的查询结果。
通过计算时间差,当时间差小于阈值时,才从缓存中查询与当前的第一访问请求对应的查询结果,从而提升数据查询的准确性;通过计算接收到目标数据查询请求的时间差,当时间差小于阈值时,从缓存中查询与当前的目标数据查询请求对应的查询结果,使第一服务器可以无需向目标节点查询与当前的目标数据查询请求对应的查询结果,从缓存中即可快速确定查询结果,从而减少了查询时间,进而提升查询的效率。
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在验证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具有对目标节点的访问权限后,才进行后续的第二访问请求生成过程,可以避免一些无谓的访问请求生成过程,从而节省了第一服务器的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验证用户标识对应用户是否具有对节点标识所对应目标节点的访问权限包括:获取用户标识相关联的可访问节点标识;判断可访问节点标识中是否包含解析得到的节点标识;当包含解析得到的节点标识时,确定具有访问权限。
其中,可访问节点标识是存储于公共数据库中的,与进行节点访问操作的用户对应的用户标识相关联的节点标识。
具体地,第一服务器接收到第一访问请求时,从第一访问请求中提取用户标识与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然后验证用户标识对应用户是否具有对节点标识所对应目标节点的访问权限,即验证与用户标识关联的可访问节点标识中是否具有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当与用户标识关联的节点标识中存在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时,则可以认为用户标识对应用户具有对节点标识所对应目标节点的访问权限。
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在验证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具有对目标节点的访问权限后,才进行后续的第二访问请求生成过程,可以避免一些无谓的访问请求生成过程,从而节省了第一服务器的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访问域名进行解析,得到节点标识和访问方法包括:确定统一入口页面的入口域名;当入口域名包含IP地址时,从访问域名中提取IP地址之后的后缀域名;基于预设的正则表达式对后缀域名进行正则匹配,得到节点标识和访问方法。
其中,后缀域名是指拼接在入口域名之后的字符串。该字符串具体可以是由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和具体访问目标节点的访问方法拼接得到。如前文所述,入口域名可以是由一串用点分隔的名字组成的Internet上某一台计算机或计算机组的名称,如www.baas.qq.com;也可以是入口域名所映射的IP地址。入口域名所映射的IP地址可以是终端基于入口域名在域名服务器预存储的域名与IP地址的映射表中查询得到。可以理解,目标节点的访问域名也可以是基于入口域名所对应IP地址拼接得到的。
具体地,当入口域名为计算机组名称时,终端可以根据入口域名直接访问统一入口页面。终端按照上述方式对访问域名进行正则匹配,得到节点标识和访问方法。当入口域名为IP地址时,终端可以基于入口域名所对应的IP地址访问统一入口页面。第一服务器获取预存储的IP地址,记作入口IP地址。第一服务器对访问域名进行解析,判断访问域名中是否包含入口IP地址。
当访问域名中包含入口IP地址时,第一服务器基于入口IP地址对访问域名进行分割,得到后缀域名。第一服务器确定入口IP地址对应的字符数量。第一服务器在访问域名中该字符数量所对应顺序的字符与下一顺序字符之间确定分割位置,在分割位置对访问域名进行分割,得到入口IP地址和后缀域名。比如,访问域名为“192.123.0.1/192.168.10.11/login”,入口IP地址为“192.123.0.1”,对应的字符数量为11,则第一服务器可以将第11个字符‘1’与第12个字符“/”之间的位置确定为分割位置,分割得到后缀域名“/192.168.10.11/login”。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器获取到访问域名后,基于第二预设符对访问域名进行分割,得到入口IP地址和后缀域名。
进一步地,第一服务器获取预设的正则表达式,根据预设的正则表达式对后缀域名进行正则匹配,得到节点标识和访问方法。比如,当预设的正则表达式包括“^(?:[0-9]{1,3}\.){3}[0-9]{1,3}$/login”、“^(?:[0-9]{1,3}\.){3}[0-9]{1,3}$/getInfo”时,可以基于“^(?:[0-9]{1,3}\.){3}[0-9]{1,3}$”匹配得到“192.168.10.11”,基于“/login”匹配得到“/login”。其中,“^(?:[0-9]{1,3}\.){3}[0-9]{1,3}$”中的“[0-9]{1,3}”表示匹配1-3位0-9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匹配小数点“.”;“{3}”表示重复3次匹配1-3位0-9的阿拉伯数字的过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器获取到后缀域名后,基于第一预设符对后缀域名进行分割,得到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和具体对目标节点的访问方法。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对后缀域名进行正则匹配,可以快速地匹配出节点标识和访问方法,使得后续可以快速地基于节点标识和访问方法访问目标节点,从而可以提升访问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获取预存储的每个节点标识所关联的访问方法;基于预设标识符将预设的节点标识分别与每种访问方法进行拼接,得到一个或多个正则表达式;预设的节点标识包括IP地址格式的标识信息。
其中,IP地址格式是点分格式,即IP地址中每组数据之间用“.(点)”分割,例如192.168.0.1。而IP地址格式的标识信息记录了每组数据的表现形式,即标识信息中记录了点与点之间的数据的编码方式。例如,192.168.0.1的编码方式为十进制编码。用户可以通过节点管理平台设置节点标识的编码方式。如根据节点管理平台提供的编码算法对IP地址格式的节点标识进行编码,得到编码后的节点标识,又例如,用户可以将编码算法导入节点管理平台,然后基于节点管理平台对节点标识进行编码。当节点管理平台对节点标识进行编码后,会将携带有标识信息的节点标识发送至第一服务器,以使第一服务器存储节点标识。
具体地,第一服务器从公共数据库中获取分布式架构系统中的每个节点标识所关联的访问方法,并对访问方法进行统计,删除相同种类的访问方法,留下不同种类的访问方法。第一服务器获取预设的节点标识,从预设的节点标识中提取标识信息,根据标识信息生成对应的第一正则表达式。第一服务器轮询每种不同的访问方法,并基于第一预设标识符将第一正则表达式与每种访问方法进行拼接,得到一个或多个正则表达式。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第一预设标识符拼接第一正则表达式与访问方法的顺序与上文中的基于第一预设标识符拼接节点标识与访问方法的顺序一致。
例如,公共数据库中具有两种访问方法,“login”、获取信息方法“getInfo”;当IP地址中的数据以十进制格式进行编码时,第一服务器根据十进制编码规则生成的第一正则表达式为:“^(?:[0-9]{1,3}\.){3}[0-9]{1,3}$”,第一正则表达式可以匹配出IP地址格式的字符串;第一预设标识符为“/”;第一服务器根据第一预设标识符生成的多个第二正则表达式“^(?:[0-9]{1,3}\.){3}[0-9]{1,3}$/login”与“^(?:[0-9]{1,3}\.){3}[0-9]{1,3}$/getInfo”。第一服务器基于第二正则表达式匹配得到节点标识与具体地访问方法。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获取标识信息,使得第一服务器可以根据不同的编码规则生成不同的第一正则表达式,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第一正则表达式匹配不同表现形式的节点标识。由于是将每种访问方法与预设的节点标识进行拼接,得到一个或多个正则表达式,使得第一服务器可以基于一个或多个正则表达式从访问域名中匹配出全部类型的访问方法,从而降低了漏匹配访问方法的概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访问请求包括请求头和请求体;上述方法还包括:通过删除请求头中的非必须元素,对请求头重新封装;非必须元素包括统一入口页面所对应的入口域名;根据重新封装后的请求头以及请求体生成第二访问请求。
具体地,当第一服务器接收到第一访问请求,并从第一访问请求中提取出请求头和请求体后,第一服务器解析请求头,记录访问域名在请求头中所处位置的位置信息。第一服务器提取请求头中的访问域名,从访问域名中删除统一入口页面的入口域名及第二预设标识符,得到删减域名。如从“www.baas.qq.com/192.168.10.11/login”中删除“www.baas.qq.com”及“/”得到删减域名“192.168.10.11/login”。第一服务器根据访问域名在请求头中所处位置信息,将请求头中访问域名替换为删减域名,得到重新封装后的请求头。第一服务器根据访问请求的请求格式(如HTTP请求的格式)将重新封装的请求头和请求体打包,得到第二访问请求。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删除请求头中的非必须元素,可以对请求头重新封装,使得后续可以基于重新封装后的请求头与请求体生成第二访问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访问方法生成的第二访问请求发送至节点标识对应的目标节点包括:根据节点标识建立与相应目标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通过通信链路将第二访问请求发送至目标节点;当在第一预设时长未接收到目标节点对第二访问请求的访问应答时,返回通过通信链路将第二访问请求发送至目标节点的步骤;当在第二预设时长未接收到目标节点对第二访问请求的访问应答时,拆除通信链路;第一预设时长小于第二预设时长。
其中,通信链路是网络链路,网络链路是基于网络建立的用于传输通信信息的通信通道。
具体地,第一服务器在获取到节点标识后,基于节点标识与目标节点建立一个通信链路,并通过通信链路将第二访问请求发送至目标节点。第一服务器在发送第二访问请求后,开始记录等待时长,该等待时长表示的是等待目标节点返回的访问应答的时间长度,具体可以是从发送第二访问请求开始到当前时间或者到接收到目标节点返回的访问应答的时间长度。
第一服务器上可事先配置第一预设时长和第二预设时长,可由用户或者第一服务器配置,若等待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时,则返回到通过通信链路将第二访问请求发送至目标节点的步骤。返回的次数可事先设定,比如1此,达到预设的返回次数后结束。配置的第一预设时长比如10秒。若等待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时,则拆除通信链路,并向终端返回访问失败的提示。配置的第二预设时长可以为20秒。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配置第一预设时长控制第二访问请求的重发,可以在第二访问请求丢失时,通过重新发送的方式,提升目标节点接收到第二访问请求的概率。通过配置第二预设时长控制通信链路的拆除,可以在通信链路不通畅时,拆除通信链路,减少第一服务器等待访问应答的时长,从而节约第一服务器的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终端在节点服务页面触发的节点服务请求;确定节点服务请求所对应的接口调用链路;获取接口调用链路中每个接口的状态信息;根据状态信息计算相应接口的调用成功概率;当每个接口的调用成功概率大于阈值时,向目标节点发送节点服务请求,以使目标节点调用接口调用链路中的接口响应节点服务请求。
其中,区块链系统中的每个节点具有多个接口。节点基于这些接口可以提供不同的服务,如发行资产、共享转账等。一种服务的实现需要依赖一个或多个接口。同一节点在提供不同种服务时所依赖的接口可能不同,比如,当服务类型为发行资产时,此时依赖的节点接口包括A节点中的A、B接口和B节点中的C接口;而当服务类型为共享账本时,此时依赖的接口与包括A节点中的A、B接口、B节点中的C接口和C节点中的D接口。
接口调用链路是指目标节点与响应节点服务请求中需要依赖的接口之间的链路。如上述举例中,当实现发行资产服务时,目标节点与A节点中的A、B接口以及B节点中的C接口建立接口调用链路。为了描述方便,下文将响应节点服务请求需要依赖的接口称为目标接口。目标节点响应于同一节点服务请求可能需要调用一个或多个节点的目标接口,从而节点服务请求所对应的接口调用链路可能有多条。
具体地,当终端从统一入口页面跳转至目标节点的节点服务页面时,用户可以基于节点服务页面选择服务类型,如点击发行资产按钮,选择发行资产服务。终端基于用户的选择操作生成节点服务请求,并将节点服务请求发送至第一服务器。公共数据库中具有服务类型与提供服务类型所对应服务所依赖接口的接口标识的对应关系,即公共数据库中具有服务类型与目标接口的接口标识的对应关系。第一服务器基于节点服务请求确定服务类型,从公共数据库中查询与当前服务类型对应的目标接口的接口标识,根据接口标识生成状态查询请求,并将状态查询请求发送至目标节点。目标节点根据状态查询请求中的接口标识与接口标识对应的目标接口建立接口调用链路,并将状态查询请求通过接口调用链路转发至相应的接口。
进一步的,目标接口接收状态查询请求,然后将自身状态信息打包发送至目标节点。目标节点转发状态信息至第一服务器。第一服务器根据目标接口的状态信息,计算目标接口的资源空闲率,根据资源空闲率确定响应接口的调用成功概率,从而确定是否下发节点服务请求。状态信息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反映接口服务能力的信息,如接口在预设时间分片的请求响应状况信息、资源消耗状况信息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器可以预先建立资源空闲率与调用成功概率的对应关系,进而根据该对应关系确定接口所对应的调用成功概率。当每个接口的调用成功概率都大于阈值时第一服务器下发节点服务请求,以使目标节点调用接口调用链路中的接口响应节点服务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目标接口接收到状态查询请求时,目标接口仅统计在最近范围时长的状态信息,不统计早于最近单位时长的过期的状态信息,以便第一服务器能够对最新的状态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上述实施例中,在接收到节点服务请求后,从相应接口中拉取最新的状态信息,有助于提高调用成功概率准确性;此外,只有当全部接口的调用成功概率大于阈值时,才真正调用接口调用链路中的每个接口来响应节点服务请求,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调用开销,节约接口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节点服务请求携带了用户标识、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以及服务类型;获取接口调用链路中每个接口的状态信息包括:根据用户标识、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以及服务类型,获取所对应可调用接口的接口标识;当可调用接口的接口标识中包含接口调用链路中每个接口标识时,获取接口调用链路中每个接口的状态信息。
其中,参考图6,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节点接口配置页面的界面示意图。区块链系统的管理人员可以事先对用户所注册的节点中每个接口是否可用进行配置,如用户购买了A节点中的发行资产服务及共享账本服务,区块链系统的管理人员将A节点中发行资产所依赖的接口及共享账本服务所需调用的接口设置为可调用接口,此时第一服务器将可调用接口的接口标识、服务类型、所注册节点的节点标识与用户标识对应存储于公共数据库中。
具体地,第一服务器从节点服务请求中提取用户标识、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以及服务类型,并基于公共数据库中查询与用户标识、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以及服务类型相对应的可调用接口的接口标识。第一服务器确定与服务类型相对应的接口调用链路中每个接口标识,判断可调用接口的接口标识中是否包含接口调用链路中每个接口标识,当包含每个接口标识时,可以认为当前用户具有对接口调用链路中每个接口的调用权限,此时第一服务器根据接口标识用以获取每个接口的状态信息。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判断当前用户具有对接口调用链路中每个接口的调用权限时,才收集接口调用链路中每个接口的状态信息,可以减少不具有接口调用权限的用户误调用接口的概率,从而保证了接口调用的安全性。
如图7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节点访问方法的具体实现步骤包括:
S702,当接收到终端基于统一入口页面触发的第一访问请求时,在第一访问请求中提取访问域名。
S704,确定统一入口页面所对应的入口域名。
S706,从访问域名中提取入口域名之后的后缀域名。
S708,基于预设的正则表达式对后缀域名进行正则匹配,得到节点标识和访问方法。
S710,获取用户标识相关联的可访问节点标识。
S712,判断可访问节点标识中是否包含解析得到的节点标识。
S714,当包含解析得到的节点标识时,确定具有访问权限。
S716,当具有访问权限时,通过删除请求头中的非必须元素,对请求头重新封装;非必须元素包括统一入口页面所对应的入口域名。
S718,根据重新封装后的请求头以及请求体生成第二访问请求。
S720,根据节点标识建立与相应目标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
S722,通过通信链路将第二访问请求发送至目标节点。
S724,当在第一预设时长未接收到目标节点对第二访问请求的访问应答时,返回通过通信链路将第二访问请求发送至目标节点的步骤。
S726,当在第二预设时长未接收到目标节点对第二访问请求的访问应答时,拆除通信链路;第一预设时长小于第二预设时长。
S728,将目标节点发送的与访问方法对应的页面数据返回至终端,使终端根据页面数据从统一入口页面跳转至相应节点服务页面。
S730,接收终端在节点服务页面触发的节点服务请求。
S732,确定节点服务请求所对应的接口调用链路。
S734,根据用户标识、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以及服务类型,获取所对应可调用接口的接口标识。
S736,当可调用接口的接口标识中包含接口调用链路中每个接口标识时,获取接口调用链路中每个接口的状态信息。
S738,根据状态信息计算相应接口的调用成功概率。
S740,当每个接口的调用成功概率大于阈值时,调用接口调用链路中的接口响应节点服务请求。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和7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和7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提供了一种节点访问装置800,包括:访问域名获取模块802、访问域名解析模块804和目标节点访问模块806,其中:
访问域名获取模块802,用于当接收到终端基于统一入口页面触发的第一访问请求时,在第一访问请求中提取访问域名。
访问域名解析模块804,用于对访问域名进行解析,得到节点标识和访问方法。
目标节点访问模块806,用于将基于访问方法生成的第二访问请求发送至节点标识对应的目标节点;将目标节点发送的与访问方法对应的页面数据返回至终端,使终端根据页面数据从统一入口页面跳转至相应节点服务页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节点访问模块806还用于验证用户标识对应用户是否具有对节点标识所对应目标节点的访问权限;当具有访问权限时,根据访问方法生成第二访问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节点访问模块806还用于获取用户标识相关联的可访问节点标识;判断可访问节点标识中是否包含解析得到的节点标识;当包含解析得到的节点标识时,确定具有访问权限。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节点访问模块806还用于通过删除请求头中的非必须元素,对请求头重新封装;非必须元素包括统一入口页面所对应的入口域名;根据重新封装后的请求头以及请求体生成第二访问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访问域名解析模块804包括正则表达式获取模块8041,用于获取预存储的每个节点标识所关联的访问方法;基于预设标识符将预设的节点标识分别与每种访问方法进行拼接,得到一个或多个正则表达式;预设的节点标识包括IP地址格式的标识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访问域名解析模块804还包括正则匹配模块8042,用于确定统一入口页面所对应的入口域名;从访问域名中提取入口域名之后的后缀域名;基于预设的正则表达式对后缀域名进行正则匹配,得到节点标识和访问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节点访问装置800还包括通信链路建立模块808,用于根据节点标识建立与相应目标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通过通信链路将第二访问请求发送至目标节点;当在第一预设时长未接收到目标节点对第二访问请求的访问应答时,返回通过通信链路将第二访问请求发送至目标节点的步骤;当在第二预设时长未接收到目标节点对第二访问请求的访问应答时,拆除通信链路;第一预设时长小于第二预设时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链路建立模块808还包括权限验证模块8081,用于根据用户标识、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以及服务类型,获取所对应可调用接口的接口标识;当可调用接口的接口标识中包含接口调用链路中每个接口标识时,获取接口调用链路中每个接口的状态信息。
上述接口调用装置800,通过获取基于统一入口页面触发的第一访问请求,可以从第一访问请求中提取访问域名;通过对访问域名进行解析,可以得到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和访问方法;通过基于访问方法生成第二访问请求,可以根据第二访问请求获取对应的页面数据,从而使得终端可以根据页面数据进行渲染,生成对应的节点服务页面。上述节点访问方法,由于用户基于统一入口页面即可访问目标节点,因此相比于传统的需要为每个目标节点配置一个域名,上述方案无需为每个目标节点都配置一个域名,只需为统一入口页面配置入口域名,即可基于统一入口页面访问目标节点,从而节约了域名资源。
关于节点访问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节点访问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节点访问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图10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该计算机设备具体可以是图1中的第一服务器。如图10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及公共数据库。其中,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计算机设备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还可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实现节点访问方法。该内存储器中也可储存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执行节点访问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0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节点访问装置可以实现为一种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计算机程序可在如图10所示的计算机设备上运行。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中可存储组成该节点访问装置的各个程序模块,比如,图8所示的访问域名获取模块、访问域名解析模块和目标节点访问模块。各个程序模块构成的计算机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接口调用方法中的步骤。
例如,图10所示的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如图8所示的节点访问装置中的访问域名获取模块执行S202。计算机设备可通过访问域名解析模块执行S204。计算机设备可通过目标节点访问模块执行S206和208。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节点访问方法的步骤。此处节点访问方法的步骤可以是上述各个实施例的节点访问方法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节点访问方法的步骤。此处节点访问方法的步骤可以是上述各个实施例的节点访问方法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节点访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终端基于统一入口页面触发的第一访问请求时,在所述第一访问请求中提取访问域名;
对所述访问域名进行解析,得到节点标识和访问方法;
将基于访问方法生成的第二访问请求发送至节点标识对应的目标节点;
将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与所述访问方法对应的页面数据返回至所述终端,使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页面数据从所述统一入口页面跳转至相应节点服务页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访问请求携带了用户标识;所述方法还包括:
验证用户标识对应用户是否具有对节点标识所对应目标节点的访问权限;
当具有所述访问权限时,根据所述访问方法生成第二访问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用户标识对应用户是否具有对节点标识所对应目标节点的访问权限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标识相关联的可访问节点标识;
判断所述可访问节点标识中是否包含解析得到的节点标识;
当包含解析得到的节点标识时,确定具有所述访问权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访问域名进行解析,得到节点标识和访问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统一入口页面所对应的入口域名;
当所述入口域名包含IP地址时,从访问域名中提取所述IP地址之后的后缀域名;
基于预设的正则表达式对所述后缀域名进行正则匹配,得到节点标识和访问方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预存储的每个节点标识所关联的访问方法;
基于预设标识符将预设的节点标识分别与每种访问方法进行拼接,得到一个或多个正则表达式;所述预设的节点标识包括IP地址格式的标识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访问请求包括请求头和请求体;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删除所述请求头中的非必须元素,对所述请求头重新封装;所述非必须元素包括所述统一入口页面所对应的入口域名;
根据重新封装后的请求头以及所述请求体生成第二访问请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基于访问方法生成的第二访问请求发送至节点标识对应的目标节点包括:
根据所述节点标识建立与相应目标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
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将所述第二访问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
当在第一预设时长未接收到所述目标节点对第二访问请求的访问应答时,返回所述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将所述第二访问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的步骤;
当在第二预设时长未接收到所述目标节点对第二访问请求的访问应答时,拆除所述通信链路;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在所述节点服务页面触发的节点服务请求;
确定所述节点服务请求所对应的接口调用链路;
获取所述接口调用链路中每个接口的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状态信息计算相应接口的调用成功概率;
当每个接口的调用成功概率大于阈值时,向目标节点发送所述节点服务请求,以使所述目标节点调用所述接口调用链路中的接口响应所述节点服务请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服务请求携带了用户标识、所述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以及服务类型;所述获取所述接口调用链路中每个接口的状态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标识、目标节点的节点标识以及服务类型,获取所对应可调用接口的接口标识;
当所述可调用接口的接口标识中包含所述接口调用链路中每个接口标识时,获取所述接口调用链路中每个接口的状态信息。
10.一种节点访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访问域名获取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终端基于统一入口页面触发的第一访问请求时,在所述第一访问请求中提取访问域名;
访问域名解析模块,用于对所述访问域名进行解析,得到节点标识和访问方法;
目标节点访问模块,用于将基于访问方法生成的第二访问请求发送至节点标识对应的目标节点;将目标节点发送的与所述访问方法对应的页面数据返回至终端,使终端根据所述页面数据从所述统一入口页面跳转至相应节点服务页面。
11.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910871879.XA 2019-09-16 2019-09-16 节点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4302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71879.XA CN110430288B (zh) 2019-09-16 2019-09-16 节点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71879.XA CN110430288B (zh) 2019-09-16 2019-09-16 节点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30288A true CN110430288A (zh) 2019-11-08
CN110430288B CN110430288B (zh) 2022-07-29

Family

ID=68419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71879.XA Active CN110430288B (zh) 2019-09-16 2019-09-16 节点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30288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7189A (zh) * 2020-03-20 2020-07-24 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访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00426A (zh) * 2020-07-07 2020-10-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中原生代码接口的访问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202854A (zh) * 2020-09-17 2021-01-08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联调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114794A (zh) * 2021-03-26 2021-07-13 上海万物新生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二次代理处理域名的方法及设备
CN113452728A (zh) * 2020-03-24 2021-09-2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请求消息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3676390A (zh) * 2021-07-21 2021-11-19 北京网聚云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vxlan的触发式动态安全通道的方法、用户端及中央控制台
CN114679487A (zh) * 2022-03-25 2022-06-28 度小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链路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CN114710314A (zh) * 2022-02-21 2022-07-05 深圳腾银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配置化的软件服务平台访问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CN116566749A (zh) * 2023-07-11 2023-08-08 南京赛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靶场场景隔离情况下的资源访问方法与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0766A (zh) * 2012-05-30 2012-10-03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实时访问负载评测的集群存储接口节点配置方法
CN103516556A (zh) * 2013-10-23 2014-01-15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分布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17008543A1 (zh) * 2015-07-15 2017-01-19 广州市动景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攻击判断方法、安全的网络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应装置
CN107070931A (zh) * 2017-04-21 2017-08-18 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 云应用数据上传/访问方法、系统及云代理服务器
CN108777709A (zh) * 2018-05-31 2018-11-09 康键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网站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190004858A1 (en) * 2017-06-29 2019-01-03 Intel Corporation Technologies for dynamically sharing remote resources across remote computing nodes
CN109905380A (zh) * 2019-02-15 2019-06-1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系统中的节点控制方法和相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0766A (zh) * 2012-05-30 2012-10-03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实时访问负载评测的集群存储接口节点配置方法
CN103516556A (zh) * 2013-10-23 2014-01-15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分布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17008543A1 (zh) * 2015-07-15 2017-01-19 广州市动景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攻击判断方法、安全的网络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应装置
CN107070931A (zh) * 2017-04-21 2017-08-18 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 云应用数据上传/访问方法、系统及云代理服务器
US20190004858A1 (en) * 2017-06-29 2019-01-03 Intel Corporation Technologies for dynamically sharing remote resources across remote computing nodes
CN108777709A (zh) * 2018-05-31 2018-11-09 康键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网站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905380A (zh) * 2019-02-15 2019-06-1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系统中的节点控制方法和相关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7189A (zh) * 2020-03-20 2020-07-24 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访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52728A (zh) * 2020-03-24 2021-09-2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请求消息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1800426A (zh) * 2020-07-07 2020-10-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中原生代码接口的访问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202854B (zh) * 2020-09-17 2022-08-02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联调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202854A (zh) * 2020-09-17 2021-01-08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联调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114794A (zh) * 2021-03-26 2021-07-13 上海万物新生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二次代理处理域名的方法及设备
CN113676390B (zh) * 2021-07-21 2022-10-25 北京网聚云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vxlan的触发式动态安全通道的方法、用户端及中央控制台
CN113676390A (zh) * 2021-07-21 2021-11-19 北京网聚云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vxlan的触发式动态安全通道的方法、用户端及中央控制台
CN114710314A (zh) * 2022-02-21 2022-07-05 深圳腾银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配置化的软件服务平台访问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CN114679487A (zh) * 2022-03-25 2022-06-28 度小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链路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CN114679487B (zh) * 2022-03-25 2023-12-22 度小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链路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CN116566749A (zh) * 2023-07-11 2023-08-08 南京赛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靶场场景隔离情况下的资源访问方法与系统
CN116566749B (zh) * 2023-07-11 2023-10-24 南京赛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靶场场景隔离情况下的资源访问方法与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30288B (zh) 2022-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30288A (zh) 节点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JP7264918B2 (ja) リソース移行データの管理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11968528B2 (en) Telecommunications call validation platform
CN101316219B (zh) 用于控制虚拟网络连接的虚拟网络连接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10535971B (zh) 基于区块链的接口配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173850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身份认证系统和身份认证方法
CN110365670A (zh) 黑名单共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222455B (zh) 使用双音多频信号的移动设备认证和呼叫路由
CN109495592A (zh) 数据协同方法及电子设备
KR102065993B1 (ko) 전화번호의 소유권을 검증하고 소유권 재할당을 트래킹하기 위한 시스템들 및 방법들
US20110047385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igitally Signing a Document
CN110096551A (zh) 基于区块链的信用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213223A (zh) 业务管理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191272A (zh) 关于电子票据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设备
CN110599142A (zh)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359994A (zh) 基于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087502B (zh) 处理请求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360663A1 (en) Telecommunications call validation platform
CN112804354B (zh) 跨链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4660557A (zh) 操作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308561A (zh) 基于区块链的存证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948192A (zh) 一种区块链账户客户化识别及登录方法和系统
CN108769186A (zh) 业务权限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488372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11725B (zh) 节点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