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30029B - 通信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30029B
CN110430029B CN201910694006.6A CN201910694006A CN110430029B CN 110430029 B CN110430029 B CN 110430029B CN 201910694006 A CN201910694006 A CN 201910694006A CN 110430029 B CN110430029 B CN 1104300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prb
subcarrier spacing
prb grid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9400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30029A (zh
Inventor
李新县
唐浩
唐臻飞
李俊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430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00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300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00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6Acquisition of further OFDM parameters, e.g. bandwidth, subcarrier spac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04J11/0086Search parameters, e.g. search strategy, accumulation length, range of search, thresho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57Carrier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3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detecting errors in frequency or ph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用于在同步信号(SS)的中心频率与载波的中心频率不一致时确定物理资源块(PRB)网格,以正确接收或传输数据。该方法包括:终端从网络设备接收SS;终端根据SS,确定第一PRB网格;终端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RB网格和第二PRB网格之间的第一频率偏移;终端根据第一PRB网格和第一频率偏移,确定第二PRB网格。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技术中,终端开机后,经过小区搜索、系统信息接收、和随机接入过程接入无线网络,进而获得无线网络的服务。在小区搜索的过程中,终端检测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S),根据SS确定终端驻留的小区,并与小区取得下行同步。
终端对SS的检测是以信道栅格(channel raster)为粒度进行的,信道栅格对于所有频带(band)是100kHz,即载波中心频率是100kHz的整数倍。SS包括主同步信号(prim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和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在频域上,PSS和SSS映射到载波(即整个系统带宽)中间的6个物理资源块(physicalresource block,PRB)上,即载波中间的72个子载波。由于此时并没有与小区取得下行同步,为了防止干扰,实际映射到载波中间的62个子载波,两边各5个子载波起保护作用。可见SS位于载波的中心,即SS的中心频率与载波的中心频率一致(或相同)。因此,终端在检测到SS后,便可以得知载波的中心频率。
在小区搜索之后,终端与小区取得了下行同步,可以接收网络设备通过该小区发送的下行信息。例如,网络设备在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上广播载波的带宽(或称为系统带宽)信息。终端接收该载波的带宽信息,根据该载波的带宽信息确定载波带宽。如此,终端在检测到SS后可以获得载波的中心频率,并在搜索PBCH 后获得载波带宽,进而根据载波的中心频率和载波带宽确定载波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resource block,PRB)的网格(grid)。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SS的中心频率与载波的中心频率不再一致,采用现有的确定 PRB网格的方式可能会导致资源解读错误,无法正确接收或传输数据的问题,从而导致通信质量下降。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以期在同步信号(SS)的中心频率与载波的中心频率不一致时确定物理资源块(PRB)网格,从而正确接收或发送数据。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终端从网络设备接收SS;终端根据该SS,确定第一PRB网格;终端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RB 网格和第二PRB网格之间的第一频率偏移;终端根据第一PRB网格和第一频率偏移,确定第二PRB网格。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根据第一PRB网格向终端发送SS;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RB网格和第二PRB 网格之间的第一频率偏移;网络设备根据第二PRB网格与终端进行信息传输。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用于终端,包括: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一方面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means)。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用于网络设备,包括: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二方面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means)。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至少一个存储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元件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当该装置用于终端时,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种提供的方法;当该装置用于网络设备时,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本申请第二方面种提供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方法的至少一个处理元件(或芯片)。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程序,该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以上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第七方面的程序。
在以上各个方面,网络设备向终端指示SS对应的PRB网格和数据/控制信道对应的PRB网格之间的频率偏移,使得终端在检测到SS时,可以根据SS对应的PRB网格以及该频率偏移,确定数据/控制信道对应的PRB网格。如此,可以在数据/控制信道上进行数据/控制信息的正确传输和接收。
在一种实现中,第二PRB网格的子载波间隔与SS的子载波间隔相同。
在一种实现中,网络设备通过物理广播信道(PBCH)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则终端通过PBCH接收该第一指示信息。
在一种实现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频率偏移值,其中第一PRB网格相对第二PRB 网格的偏移方向为预定义的或者通过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或者,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频率偏移值和第一PRB网格相对第二PRB网格的偏移方向。
在一种实现中,载波上可能有多种子载波间隔用于数据/控制信道传输,为了确定不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PRB网格,以上方法还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PRB网格和第三PRB网格之间的第二频率偏移,其中第三 PRB网格的子载波间隔大于SS的子载波间隔;终端接收该第三指示信息,且根据第二PRB 网格和第二频率偏移,确定第三PRB网格。
在一种实现中,网络设备通过PBCH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或者通过剩余最小系统信息 RMSI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或者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相应的,终端通过PBCH,RMSI或者RRC消息接收第三指示信息。
如此,在载波支持多种子载波间隔时,终端在检测到SS时,可以根据SS确定用于SS的PRB网格,当SS的子载波间隔和数据/控制信息的子载波间隔相同时,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用于数据/控制信息的PRB网格;当SS的子载波间隔和数据/控制信息的子载波间隔不同时,终端可以根据第二指示信息与SS的子载波间隔相同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PRB网格确定用于数据/控制信息的PRB网格,如此,可以实现在支持多种子载波间隔的载波上的数据/控制信息的正确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初始接入无线网络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S,PBCH,以及SS和PBCH所在的SS块的频域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S的频域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S栅格和PRB网格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情况下第一PRB网格和第二PRB网格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情况下第一PRB网格和第二PRB网格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种子载波间隔对应的PRB网格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RB网格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初始接入网络的示意图;
图1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宽带载波上传输不同SS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同终端通过不同的SS接入同一载波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同终端通过不同的SS接入同一载波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RB网格的示意图。
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PRB网格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终端,又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一些终端的举例为:手机(mobile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
2)、网络设备是为终端提供无线服务的设备,例如包括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节点(或设备)。RAN节点(或设备)是网络中将终端接入到无线网络的节点(或设备)。目前,一些RAN节点的举例为:gNB、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或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 等。另外,在一种网络结构中,RAN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节点或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节点,在这种结构中,RAN侧的功能划分在CU和DU中实现,且多个DU由一个CU集中控制,此时,RAN节点可以为CU节点/DU节点。CU和DU 的功能可以根据无线网络的协议层划分,例如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设置在CU,PDCP以下的协议层,例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和媒体接入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MAC)等的功能设置在DU。这种协议层的划分仅仅是一种举例,还可以在其它协议层划分,例如在RLC 层划分,将RLC层及以上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CU,RLC层以下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DU;或者,在某个协议层中划分,例如将RLC层的部分功能和RLC层以上的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CU,将RLC层的剩余功能和RLC层以下的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DU。此外,也可以按其它方式划分,例如按时延划分,将需要满足时延要求的功能设置在DU,低于该时延要求的功能设置在CU。
3)、“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请参考图1,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终端120 通过网络设备110接入到无线网络,以通过无线网络获取外网(例如因特网)的服务,或者通过无线网络与其它终端通信。终端120开机后,初始接入无线网络,以获得无线网络的服务,进行数据的传输和接收,下面结合图2进行描述,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初始接入无线网络的示意图。终端开机后,经过小区搜索,系统信息的接收,随机接入等过程初始接入无线网络,而后可以进行数据的传输(TX)和接收(RX)。
在小区搜索的过程中,终端检测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S),根据SS确定终端驻留的小区,并与小区取得下行同步。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系统中,终端对SS的检测是以信道栅格(channel raster)为粒度进行的,信道栅格对于所有频带(band)是100kHz,即载波中心频率是100kHz的整数倍。SS包括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和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signal, SSS)。在频域上,PSS和SSS映射到载波(即整个系统带宽)中间的6个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上,即载波中间的72个子载波。由于此时并没有与小区取得下行同步,为了防止干扰,实际映射到载波中间的62个子载波,两边各5个子载波起保护作用。可见SS位于载波的中心,即SS的中心频率与载波的中心频率一致(或相同)。因此,终端在检测到SS后,便可以得知载波的中心频率。在小区搜索之后,终端与小区取得了下行同步,可以接收网络设备通过该小区发送的下行信息。例如,网络设备在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上广播载波的带宽(或称为系统带宽)信息。终端接收该载波的带宽信息,根据该载波的带宽信息确定载波带宽。如此,终端在检测到 SS后可以获得载波的中心频率,并在搜索PBCH后获得载波带宽,进而根据载波的中心频率和载波带宽确定载波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网格(grid)。
在第五代(5G)移动通信系统,又称为新无线(New Radio,NR)通信系统中,终端初始接入无线网络也经过小区搜索,系统信息的接收,和随机接入等过程。在NR通信系统中,引入了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 block)的概念。SS块包括 SS和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其中SS包括PSS和SSS。请参考图3,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S,PBCH,以及SS和PBCH所在的SS块的频域示意图。如图3所示,SS块在频域上占用24个PRB,即288个子载波。SS和PBCH在频域上的中心位置是SS块在频域上的中心位置,即SS和PBCH的中心频率与SS块的中心频率是对齐的,或者说是一致的。SS占用12个PRB,即144个子载波;PBCH占用24 个PRB,即288个子载波。也就是说SS映射到12个PRB上,PBCH映射到24个PRB 上。
请参考图4,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S的频域示意图。如图4所示,SS映射在SS块的第7个到第18个PRB上,该12个PRB包括144个子载波,编号为0~143,其中,SS序列映射到编号8至134的子载波上;前后8个子载波和9个子载波上不映射其他数据,以起到保护作用。
网络设备根据SS栅格(SS raster)发送SS块,即在SS栅格的位置才可以发送SS 并在PBCH上发送信息。终端根据SS栅格盲检测SS,即在SS栅格的位置检测SS。当检测到SS时,可以获知该SS的中心频率,进而以该中心频率为中心的24个PRB上接收 PBCH上的信息。SS栅格是SS在频域上的可能位置形成的栅格,当在SS栅格的一个位置上发送SS时,该SS的中心频率位于该位置。而后续网络设备110在时域上周期发送该 SS时,该SS的频域位置不变。终端检测到SS时,可以根据该SS的中心频率和SS的子载波间隔确定SS对应的PRB网格,其中SS的子载波间隔是指用于SS传输/接收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然而,网络设备在传输数据/控制信息时所采用的PRB网格是以载波的中心频率为中心,且PRB网格的大小是根据数据/控制信息的子载波间隔来确定的,其中数据/控制信息的子载波间隔是指用于数据/控制信息传输/接收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如果终端还按照SS对应的PRB网格进行数据/控制信息传输/接收,则可能和网络设备所采用的 PRB网格不一致,因此导致对PRB资源的错误解读,从而无法正确传输和接收数据。
下面结合图5,以信道栅格为100kHz,SS栅格为180kHz,SS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为例,来描述以上问题。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S栅格和PRB网格的示意图。图5中下方两个相邻竖线之间的距离代表SS栅格的大小,即180kHz;上方两个相邻竖线之间的距离代表信道栅格的大小,即100kHz。中间两个PRB网格分别为载波上数据/ 控制信道对应的PRB网格和SS对应的PRB网格。在此,假设该载波上数据/控制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与SS的子载波间隔相同,则PRB大小相同。假设网络设备在位置510处发送 SS,终端根据SS栅格进行盲检测,在位置510处检测到SS;令位置510为180*N kHz,其中N为非负整数。载波的中心频率位于载波的中心,是信道栅格的整数倍。当载波的PRB数量为偶数时,载波的中心频率位于两个PRB之间,即两个PRB交界处,当载波的 PRB数量为奇数时,载波的中心频率位于中间PRB的中心。令该载波的中心频率为100*M kHz,则载波的中心频率和位置510之间的偏移值为|180*N kHz-100*M kHz|,其中“||”表示取绝对值。SS的子载波间隔大小为15kHz,则SS对应的PRB大小为15*12 kHz,即180kHz;数据/控制信道对应的PRB大小也为180kHz。此时,SS对应的PRB 网格和数据/控制信道对应的PRB网格可能不对齐,终端如果按照SS对应的PRB网格去接收或传输数据,会存在资源解读错误,无法正确接收或传输数据的问题,导致通信质量下降。
考虑到以上问题,以下实施例提供了几种解决方案,以解决PRB网格的确定问题。
在一种方案中,网络设备向终端指示SS对应的PRB网格和数据/控制信道对应的PRB 网格之间的频率偏移,使得终端在检测到SS时,可以根据SS对应的PRB网格以及该频率偏移,确定数据/控制信道对应的PRB网格。如此,可以在数据/控制信道上进行数据/ 控制信息的正确传输和接收。在该方案中假设SS对应的PRB和数据/控制信道对应的PRB 具有相同的子载波间隔。
载波上可能有多种子载波间隔用于数据/控制信道传输,当用于数据/控制信道传输的子载波间隔与SS的子载波间隔相同时,令此时用于载波的PRB网格为PRB网格G1;当用于数据/控制信道传输的子载波间隔与SS的子载波间隔不同时,令此时用于载波的PRB 网格为PRB网格G2。PRB网格G1可以通过以上方案获得,以在数据/控制信道上进行数据/控制信息的传输和接收。当用于数据/控制信道传输的子载波间隔大于SS的子载波间隔时,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指示PRB网格G2和PRB网格G1之间的频率偏移,使得终端可以采用以上方法获得PRB网格G1,并进而获得PRB网格G2,以在数据/控制信道上进行数据/控制信息的传输和接收。或者,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指示PRB网格G2的边界和SS 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使得终端可以根据SS的中心频率和该频率偏移PRB网格 G2,以在数据/控制信道上进行数据/控制信息的传输和接收。当用于数据/控制信道传输的子载波间隔小于SS的子载波间隔时,由于不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PRB网格之间存在嵌套关系,因此可以直接根据PRB网格G1和用于数据/控制信道传输的子载波间隔获得PRB 网格G2,以在数据/控制信道上进行数据/控制信息的传输和接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频率偏移是绝对值,其中A和B之间的频率偏移可以指A相对于B的频率偏移的绝对值,也可以指B相对于A的频率偏移的绝对值。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PRB网格可以理解为PRB网格结构。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6,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610: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SS。
S620:终端检测SS。
S630:当检测到SS时,根据SS确定第一PRB网格(PRB网格G0);即当终端从网络设备接收到SS时,根据SS确定第一PRB网格(PRB网格G0)。
S640: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I1,该指示信息I1用于指示第一PRB网格(PRB网格G0)和第二PRB网格(PRB网格G1)之间的频率偏移F1
S650:终端根据第一PRB网格(PRB网格G0)和该频率偏移F1,确定第二PRB网格(PRB网格G1)。
在确定了第二PRB网格(PRB网格G1)之后,如果网络设备在载波上采用了该第二PRB网格(PRB网格G1)对应的子载波间隔进行数据/控制信息传输,或者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二PRB网格(PRB网格G1)为终端分配资源,则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可以根据该第二RPB网格(PRB网格G1)进行数据/控制信息传输(步骤S660)。
第一PRB网格(PRB网格G0)可以称为用于SS(或SS块)的PRB网格(PRB网格G0),第二PRB网格可以称为用于载波的PRB网格(PRB网格G1)。其中,第一PRB 网格是SS(或SS块)的子载波间隔在频域上对应的PRB网格。第二PRB网格可以是载波上物理信道信息/物理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在频域上对应的PRB网格。这里的物理信道是指除了PBCH以外的物理信道,例如该物理信道包括上/下行控制信道,上/下行共享信道 (又称为数据信道)和随机接入信道中的至少一个;物理信道信息是指物理信道上携带的信息;物理信号是指除了SS以外的物理信号,例如该物理信号包括参考信号。在以上描述中以数据/控制信道为例进行描述,随机接入信道或物理信号与之类似。
在以上步骤S610中,网格设备在SS栅格的一个位置上发送SS,SS的中心频率位于该位置上。但终端并不知道网络设备在哪个位置上发送的,因此在以上步骤S620中,终端根据SS栅格进行盲检测。当在SS栅格的第一位置检测到SS时,可以确定网络设备发送SS的位置为该第一位置,即该SS的中心频率。此外,网络设备在S610中可以同时在 PBCH上广播信息,终端在S620中检测到SS时,可以确定SS的中心频率,同时也可以确定与SS的中心频率一致的PBCH的中心频率;进而可以确定PBCH的频域位置,则在 PBCH上接收网络设备广播的信息。
在以上步骤S630中,终端根据SS栅格的第一位置(即该SS的中心频率)和SS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第一PRB网格。其中该第一PRB网格的一个边界位于第一位置,第一PRB 网格中PRB的大小为SS的子载波间隔与PRB中子载波的数量(例如,12)的积。例如,请参考图5,终端在位置510检测到SS,则第一PRB网格的一个边界位于该位置510,SS的子载波间隔的大小为15kHz,则PRB的大小为180kHz,如此可以得到图5中下面的PRB网格,即第一PRB网格。
在以上步骤S640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PBCH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I1。例如网络设备在PBCH上广播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MIB中携带以上指示信息I1。终端确定PBCH的频域位置,该PBCH的中心频率为SS的中心频率,且PBCH映射到中心频率两侧的24个PRB上;并在PBCH上接收网络设备广播的指示信息I1。该指示信息I1可以是频率偏移F1本身,或者可以是频率偏移F1的指示信息。例如,该指示信息 I1可以为1比特信息,当该指示信息I1为“0”时,指示频率偏移F1为0,即没有频率偏移,也就是说第一PRB网格和第二PRB网格是对齐的。此时,确定了第一PRB网格,即确定了第二PRB网格。再如,当该指示信息I1为“1”时,指示频率偏移F1为半个PRB,此时,在步骤S650中,可以将第一PRB的网格偏移半个PRB,得到第二PRB的网格。
在以上步骤S650中,终端按指示信息I1所指示的频率偏移F1在频域上移动第一PRB网格,得到第二PRB网格。
在得到第二PRB网格时,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可以进行第二PRB网格对应子载波间隔的数据/控制信息传输,包括上行传输/下行传输,此时PRB的边界与第二PRB网格对齐。即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二PRB网格确定第二PRB网格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的PRB在频域上的位置,从而为终端分配资源,终端在分配的资源上接收数据/控制信息,或者在分配的资源上传输数据/控制信息。此时,网络设备和终端对PRB网格的理解是一致的,从而保证了资源的正确解读,以及数据/控制信息的正确传输和接收。
第一PRB网格的PRB边界与SS的中心频率对齐。当载波中PRB的数量为偶数时,第二PRB网格的PRB边界与载波的中心频率对齐。如果SS的栅格是信道栅格的整数倍,此时,第一PRB网格和第二PRB网格对齐。当载波中PRB的数量为奇数时,载波的中心频率与第二PRB网格中一个PRB的中心对齐,此时,如果载波的中心频率和SS的中心频率之间的偏移是半个PRB的整数倍时,第一PRB网格和第二PRB网格对齐。
以下分别描述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假设SS栅格的大小为360kHz,信道栅格的大小为180kHz,SS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
SS的中心频率的位置为360*n kHz,载波的中心频率的位置为180*m kHz,30kHz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PRB大小为360kHz。载波的中心频率和SS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为|360*n-180*m|kHz,即180*|2n-m|kHz。令|2n-m|=k,则载波的中心频率和SS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为180*k kHz。其中,m,n,k均为非负整数,“||”代表取绝对值。
请参考图7(1):当载波中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PRB的数量为偶数时,载波的中心频率是在第二PRB网格的边界。此时,m为偶数,则|2n-m|为偶数,即k为偶数,载波的中心频率和SS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为180*k kHz,是PRB大小(360kHz) 的整数倍,此时,第一PRB网格和第二PRB网格是对齐的。
请参考图7(2):当载波中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PRB的数量为奇数时,载波的中心频率是在第二PRB网格的中心,即中间PRB的中心。此时,m为奇数,则|2n-m|为奇数,即k为奇数,载波的中心频率和SS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为180*k kHz,是 PRB大小(360kHz)的整数倍还余1/2PRB,即PRB大小的一半,此时,第一PRB网格和第二PRB网格是对齐的。
因此,不管载波中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PRB的数量为奇数还是偶数,均可以保证第一PRB网格和第二PRB网格对齐,因此,此时的指示信息I1可以指示频率偏移F1为0。例如,指示信息I1为“0”时,指示频率偏移F1为0。
第二种情况:假设SS栅格的大小为360kHz,信道栅格的大小为180kHz,SS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
SS的中心频率的位置为360*n kHz,载波的中心频率的位置为180*m kHz,15kHz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PRB的大小为180kHz。载波的中心频率和SS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为|360*n-180*m|kHz,即180*|2n-m|kHz。令|2n-m|=k,则载波的中心频率和SS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为180*k kHz。其中,m,n,k均为非负整数,“||”代表取绝对值。
请参考图8(1):当载波中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PRB的数量为偶数时,载波的中心频率是在第二PRB网格的边界。此时,m为偶数,则|2n-m|为偶数,即k为偶数,载波的中心频率和SS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为180*k kHz,是PRB大小(180kHz) 的整数倍,此时,第一PRB网格和第二PRB网格是对齐的。
请参考图8(2):当载波中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PRB的数量为奇数时,载波的中心频率是在第二PRB网格的中心,即中间PRB的中心。此时,m为奇数,则|2n-m|为奇数,即k为奇数,载波的中心频率和SS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为180*k kHz,是 PRB大小(180kHz)的整数倍。此时,第一PRB网格和第二PRB网格是不对齐的,偏移了半个PRB。
此时,可以采用1比特的指示信息I1来指示第一PRB网格和第二PRB网格之间的频率偏移F1。当该指示信息为“0”时,指示第一PRB网格和第二PRB网格之间的频率偏移F1为0,即第一PRB网格和第二PRB网格是对齐的;当该指示信息为“1”时,指示第一PRB网格和第二PRB网格之间的频率偏移F1为半个PRB,即第一PRB网格和第二 PRB网格之间存在偏移半个PRB的位置关系。当然,也可以将“0”和“1”所指示的内容反过来,对此,本申请不做限制。
第三种情况:假设SS栅格的大小为180kHz,信道栅格的大小为100kHz,SS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
SS的中心频率的位置为180*n kHz,载波的中心频率的位置为100*m kHz,15kHz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PRB的大小为180kHz。载波的中心频率和SS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为|180*n-100*m|kHz。其中,m,n均为非负整数,“||”代表取绝对值。此时,载波的中心频率和SS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随着m和n的取值不同而不同,则第一PRB网格和第二PRB网格之间的频率偏移F1存在多种可能性。
在一种实现中,可以利用指示信息直接指示第一PRB网格和第二PRB网格之间的频率偏移F1。在另一种实现中,预定义偏移集合,该偏移集合包括第一PRB网格和第二PRB 网格之间的频率偏移的所有可能取值,在本例子中偏移集合可以为 {0,10,20,30,4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60,170}kHz,共有16种取值。此时,可以采用4比特的指示信息I1来指示偏移集合中的一种取值。终端和网络设备对指示信息I1所指示的内容的理解是一致的。此外,还采用1比特的指示信息或指示位来指示偏移方向。
另外,偏移方向不同,第一PRB网格和第二PRB网格之间的频率偏移也不同。因此,在一种实现中,可以预定义向高频方向偏移或向低频方向偏移,即偏移方向是预定义的,网络设备和终端对该偏移方向的理解是一致的。另一种实现中,增加另一个指示信息I2或者在指示信息中增加1比特,用于指示偏移方向。例如“0”用于指示向低频方向偏移,“1”用于指示向高频方向偏移。当然,也可以将“0”和“1”所指示的内容反过来,对此,本申请不做限制。
对于载波的中心频率和SS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并非1/2PRB大小的整数倍时,均可以采用第三种情况的方式指示第一PRB网格和第二PRB网格之间的频率偏移F1
例如,SS栅格的大小为180kHz,信道栅格的大小为100kHz,SS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时,当偏移方向为向低频方向偏移时,偏移集合可以为{0,10,20,30,40,60,80, 90,100,110,120,130,140,160}kHz;当偏移方向为向高频方向偏移时,偏移集合可以为 {0,20,40,60,70,80,90,100,120,140,160,170}kHz。
第四种情况:假设SS栅格的大小为100kHz,信道栅格的大小为100kHz,SS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
SS的中心频率的位置为100*n kHz,载波的中心频率的位置为100*m kHz,15kHz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PRB的大小为180kHz。载波的中心频率和SS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为|100*n-100*m|kHz。其中,m,n均为非负整数,“||”代表取绝对值。此时,可以认为SS栅格和信道栅格是对齐的。
当载波中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PRB个数为偶数时,第一PRB网格和第二PRB网格之间是对齐的。当载波中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PRB个数为奇数时,第一PRB网格和第二PRB网格之间偏移10kHz或90kHz。此时,可以预定义偏移方向为向高频方向偏移或向低频方向偏移。通过1比特的指示信息I1指示第一PRB网格和第二PRB网格之间的频率偏移F1。其中一个取值表示频率偏移为0,即不偏移;另一个取值为偏移10kHz或 90kHz。或者可以通过2比特的指示信息I1指示频率偏移值和偏移方向。例如,“00”表示频率偏移为0,即不偏移;“01”表示第一PRB网格向低频方向偏移10kHz(或向高频方向偏移90kHz),以得到第二PRB网格。“10”表示第一PRB网格向高频方向偏移10kHz (或向低频方向偏移90kHz),以得到第二PRB网格。
类似的,当SS栅格的大小为100kHz,信道栅格的大小为100kHz,SS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时,当载波中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PRB个数为偶数时,第一PRB网格和第二PRB网格之间是对齐的。当载波中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PRB个数为奇数时,第一 PRB网格和第二PRB网格之间偏移20kHz或80kHz。指示方式同以上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五种情况:用于高频通信系统,即载波的频率高于6GHz的通信系统。
例如,SS栅格的大小为2880kHz,信道栅格的大小为720kHz,SS的子载波间隔为120kHz;那么不管载波中120kHz PRB个数为奇数还是偶数个,均可以保证channel raster与SS raster之间的偏移值为720*k。则可以保证第一PRB网格和第二PRB网格是对齐的,则在高频通信系统中可以不在PBCH中广播指示信息I1
再如,SS栅格的大小为11520kHz,信道栅格的大小为720kHz,SS的子载波间隔为240kHz。那么不管载波中240kHz PRB个数为奇数还是偶数个,均可以保证信道栅格与SS栅格之间的偏移值为720*k。可见,在高频通信系统中,SS栅格是信道栅格整数倍,则可以保证第一PRB网格和第二PRB网格是对齐的,则在高频通信系统中可以不在PBCH 中广播指示信息I1
在以上各种情况中,SS栅格的大小,信道栅格的大小和SS的子载波间隔可以根据载波的频率确定,例如根据载波所在的频段确定。比如1.8GHz的载波频段支持第二种情况,在该频段下通过指示信息I1指示第一PRB网格和第二PRB网格之间的关系。再如,3.5GHz 的载波频段支持第一种情况,在该频段下可以不指示两个PRB之间的关系或指示频率偏移为0,则终端默认第一PRB和第二PRB是对齐的。具体可以参见如下表1。
表1
Figure BDA0002148775110000111
对于第一种情况和第五种情况,除了采用指示信息指示频率偏移为0外,还可以不发送指示信息I1。例如,在高频通信系统中,可以默认不发送指示信息I1。终端假设(或默认)用于SS(或SS块)的PRB网格与用于载波的PRB网格相同(或一致)。
以上表格中,不同的频率范围内对于SS的子载波间隔,SS栅格和信道栅格的选取可以只选择其中一种组合,也可以选择多种组合,本申请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又一种方案中,终端假设(或默认)用于SS(或SS块)的PRB网格与用于载波的PRB网格(的结构)相同(或一致)。此时,终端将用于SS(或SS块)的PRB网格默认为用于载波的PRB网格,以在数据/控制信道上进行数据/控制信息的正确传输和接收。此时,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载波的频率,确定SS栅格的大小X,子载波间隔的大小Y和信道栅格的大小Z,使得X=Z*M1,且Y*12=Z*N1,M1和N1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由于满足以上公式,用于SS(或SS块)的PRB网格与用于载波的PRB网格(的结构)相同(或一致),与终端的假设一致,因此终端可以在数据/控制信道上进行数据/控制信息的正确传输和接收。
请参考图9,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图。在该方法中,终端默认用于SS的PRB网格和用于载波的PRB网格相同或对齐。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910:终端从网络设备接收SS;
S920:终端根据SS确定第一PRB网格,其中第一PRB网格与载波上用于数据/控制信息传输的PRB网格对齐(或一致);
S930:终端以该第一PRB网格为载波的PRB网格,在载波上接收/传输数据/控制信息。
其中终端接收SS,并根据SS确定第一PRB网格的过程同以上实施例中的步骤S620和S630,在此不再赘述。
在以上步骤S930中,终端默认用于SS的PRB网格和用于载波的PRB网格相同或对齐,将用于SS的PRB网格作为载波的PRB网格,由于载波上用于数据/控制信息传输的 PRB网格与用于SS的PRB网格对齐,则终端可以正确解读频率资源,并接收和传输数据 /控制信息。
请参考图10,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图。在该方法中,终端默认用于SS的PRB网格和用于载波的PRB网格相同或对齐。如图10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网络设备根据载波的频率,确定SS栅格的大小,信道栅格的大小和子载波间隔。
S102:网络设备采用所确定的子载波间隔在SS栅格的第一位置发送SS,其中SS的中心频率位于该第一位置。
S103:网络设备采用所确定的子载波间隔在载波上传输或接收数据/控制信息,其中用于载波的PRB网格与用于SS的PRB网格相同。
其中,SS栅格的大小X,子载波间隔的大小Y和信道栅格的大小Z,X=Z*M1,且 Y*12=Z*N1,M1和N1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NR通信系统支持多种子载波间隔,比如{3.75,7.5,15,30,60,120,240,480}kHz。一个载波上可以支持多种子载波间隔,不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PRB位于PRB网格上,即不同子载波间隔具有不同的PRB网格。不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PRB网格在频域上有着嵌套式的关系。例如,图11所示,其中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种子载波间隔对应的PRB网格的示意图。左侧f0,2f0,4f0和8f0代表子载波间隔,与这些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网格代表对应子载波间隔下的PRB网格,可见,不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PRB网格在频域上有着嵌套式的关系。终端在确定了一种子载波间隔对应的PRB网格之后,却无法确定其它比该子载波间隔大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PRB网格。比如,如图11所示,子载波间隔f0对应的PRB网格的边界可能落在2f0对应的PRB网格的边界,也可能落在子载波间隔2f0对应的PRB网格中的PRB的中心。因此,终端无法确定2f0对应的PRB网格。如果终端确定的是子载波间隔2f0对应的PRB网格,则子载波间隔f0对应的PRB网格的边界只在子载波间隔2f0对应的PRB网格的边界上,因此可以根据子载波间隔f0直接确定出子载波间隔f0对应的PRB网格。
考虑到该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通信方法,在该方法中,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I3,该指示信息I3用于指示不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PRB网格之间的频率偏移,如此终端可以根据其中已知的PRB网格和该频率偏移,确定未知的PRB网格。该已知PRB 网格可以为以上实施例中的PRB网格G1,即该已知的PRB网格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与SS 的子载波间隔相同,则该已知的PRB网格的获取方法同以上实施例中PRB网络G1的获取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2,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21:终端确定PRB网格D1,其中该PRB网格D1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S1
S122: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I3;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PRB网格D1和PRB 网格D2之间的频率偏移F2,其中PRB网格D2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S2,其中子载波间隔 S2大于子载波间隔为S1。终端从网络设备接收指示信息I3,执行以下步骤S123。
S123:终端根据PRB网格D1和频率偏移F2,确定PRB网格D2
之后,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进行数据/控制信息的传输(S124),其中,网络设备根据该PRB网格D2为终端分配用于数据/控制信息传输的资源,终端确定该PRB网格D2后,和网络设备对资源的理解是一致的,提高了数据/控制信息传输的正确性。
其中,PRB网格D1可以是以上实施例中的PRB网格G1。终端可以采用以上实施例中的方法确定PRB网格D1,在此不再赘述。或者终端默认PRB网格D1(PRB网格G1) 和用于SS(或SS块)的PRB网格(PRB网格G0)相同(或一致),则终端在检测到SS 之后,根据检测到的SS直接确定该PRB网格D1
PRB网格D1对应的子载波间隔S1可以为SS的子载波间隔。PRB网格D2对应的子载波间隔S2大于SS的子载波间隔。
网络设备可以通过PBCH发送该指示信息I3;则终端可以通过PBCH接收该指示信息I3。或者,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emaining minimum systeminformation, RMSI)发送该指示信息I3;则终端接收该RMSI,该RMSI携带指示信息I3。或者,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高层信令,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发送该指示信息I3;则终端接收该高层信令,该高层信令带指示信息I3
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和以上实施例的方法结合。在载波支持多种子载波间隔时,该多种子载波间隔包括子载波间隔S1和子载波间隔S2,其中子载波间隔S1与SS的子载波间隔相同,子载波间隔S2与SS的子载波间隔不同。终端在检测到SS时,可以根据SS确定用于SS的PRB网格,当终端默认用于SS的PRB网格和用于载波的PRB网格相同时,可以采用该SS的PRB网格作为PRB网格D1。当终端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I1确定用于载波的PRB网格,采用以上实施例中的根据指示信息I1确定PRB网格D1。进而根据PRB网格D1和指示信息I3确定PRB网格D2。如此,可以实现在支持子载波间隔为S1和S2的载波上的数据/控制信息的正确传输。更多子载波间隔与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终端默认PRB网格D1(PRB网格G1)和用于SS(或SS块)的PRB网格G0相同,则终端在检测到SS之后,根据检测到的SS确定以上PRB网格D2。请参考图13,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31: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SS。
S132:终端检测SS。
S133:当检测到SS时,确定SS的中心频率。
S134: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I4,该指示信息I4用于指示SS的中心频率与PRB 网格D2的边界之间的频率偏移F3
S135:终端根据SS的中心频率和该频率偏移F3,确定PRB网格D2
之后,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进行数据/控制信息的传输(S136),其中,网络设备根据该PRB网格D2为终端分配用于数据/控制信息传输的资源,终端确定该PRB网格D2后,和网络设备对资源的理解是一致的,提高了数据/控制信息传输的正确性。
以上PRB网格D2对应的子载波间隔S2大于SS的子载波间隔。
网络设备可以通过PBCH发送该指示信息I4;则终端可以通过PBCH接收该指示信息I4。或者,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MSI发送该指示信息I4;则终端接收该RMSI,该RMSI 携带指示信息I4。或者,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消息发送该指示信息I4;则终端接收该高层信令,该高层信令带指示信息I4
请参考图14,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RB网格的示意图。假设PRB网格D1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或者SS的子载波间隔为参考子载波间隔f0,PRB网格D2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f1。如图14(1)所示,f1/f0=2:对于图12所示的实施例,PRB网格D1的边界可以位于PRB网格D2的边界(如图中位置0),也可以位于PRB网格D2的PRB的中心(如图中位置1),则此时可以利用1比特的指示信息I3来指示该位置,例如“0”表示位置0,“1”表示位置1。当然,指示信息I3的取值含义也可以反过来,对此不做限制。对于图 13所示的实施例,SS(或SS块)的中心频率可以位于PRB网格D2的边界(如图中位置 0),也可以位于PRB网格D2的PRB的中心(如图中位置1),则此时可以利用1比特的指示信息I4来指示该位置,例如“0”表示位置0,“1”表示位置1。当然,指示信息I4的取值含义也可以反过来,对此不做限制。以上位置可以通过频率偏移来表示,即位置0 表示频率偏移F2或F3为0,位置1表示频率偏移F2或F3为半个PRB。该PRB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与PRB网格D2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相同。
如图14(2)所示,f1/f0=4:对于图12所示的实施例,PRB网格D1的边界可以位于PRB网格D2的边界(如图中位置0),也可以位于PRB网格D2的PRB的1/4处(如图中位置1),还可以位于PRB网格D2的PRB的中心(如图中位置2),或者位于PRB网格 D2的PRB的3/4处(如图中位置3)。则此时可以利用2比特的指示信息I3来指示该位置,例如“00”表示位置0,“01”表示位置1,“10”表示位置2,“11”表示位置3。对于图 13所示的实施例,SS(或SS块)的中心频率可以位于PRB网格D2的边界(如图中位置 0),也可以位于PRB网格D2的PRB的1/4处(如图中位置1),还可以位于PRB网格D2的PRB的中心(如图中位置2),或者位于PRB网格D2的PRB的3/4处(如图中位置3)。则此时可以利用2比特的指示信息I4来指示该位置,例如“00”表示位置0,“01”表示位置1,“10”表示位置2,“11”表示位置3。以上位置可以通过频率偏移来表示,即位置 0表示频率偏移F2或F3为0,位置1表示频率偏移F2或F3为1/4个PRB,位置2表示频率偏移F2或F3为1/2个PRB,位置3表示频率偏移F2或F3为3/4个PRB。该PRB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与PRB网格D2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相同。PRB网格D2中一个PRB的可能位置编号,可以预定义从低频域位置向高频域位置编号或预定义从高频域位置向低频域位置编号。或使用1比特指示编号的方向,即偏移的方向。
以上实施例中已经描述PRB网格D2可以用于数据/控制信息传输,例如,该PRB网格D2可以用于RMSI的传输。PRB网格D2此时为RMSI的PRB网格,则可以采用以上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确定PRB网格D2的方法来确定RMSI的PRB网格。RMSI的PRB网格是指用于传输RMSI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PRB网格。此时,该RMSI的子载波间隔即为以上PRB网格D2对应的子载波间隔S2。下面结合附图以PRB网格D2为RMSI的PRB 网格为例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24,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图。如图2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41:网络设备发送SS block。
SS block包括SS和PBCH,其中PBCH上承载了RMSI的子载波间隔S2的信息。
S242:终端检测SS,并接收PBCH上的信息。
终端检测到SS后,可以确定SS的中心频率,进而以该中心频率为中心的24个PRB上接收PBCH上的信息。如此,终端可以获得RMSI的子载波间隔S2。由于RMSI的子载波间隔S2可能会与SS的子载波间隔不同,在以上实施例中已经描述,当RMSI的子载波间隔S2大于SS的子载波间隔时,网络设备向终端指示PRB网格D1和PRB网格D2之间的频率偏移F2,以便终端根据PRB网格D1确定RMSI的PRB网格D2。例如,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I0,该指示信息用于确定RMSI的PRB网格。此时,以上方法还包括:
S243: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I0,该指示信息用于确定RMSI的PRB网格。
网络设备可以通过PBCH发送该指示信息I0
S244:终端接收该指示信息I0,根据该指示信息I0确定RMSI的PRB网格。
终端具体根据以上实施例的任一方法确定PRB网格D1,进而根据PRB网格D1和指示信息I0确定RMSI的PRB网格。
S245:终端根据确定的RMSI的PRB网格接收RMSI。
下面分别介绍几种指示信息I0的实现方案,这些指示信息I0的实现方案适用于以上任一确定PRB网格D2的方案,该PRB网格D2例如为图24中的RMSI的PRB网格。
方案一:指示PRB网格D1和PRB网格D2之间的相对位置
指示信息I0可以包括2比特信息位,对于不同的PRB网格D1对应的子载波间隔S1和PRB网格D2对应的子载波间隔S2,该2比特信息位的解释是不同的。
请参考图25,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RB网格的示意图。假设PRB网格D1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参考子载波间隔f0,且该子载波间隔等于SS的子载波间隔;PRB网格D2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f1。如图25所示,图25(1)以子载波间隔为f0为15kHz,子载波间隔为f1为30kHz为例,图25(2)以子载波间隔为f0为30kHz,子载波间隔为f1为60kHz为例,其中,f1/f0=2。此时,PRB网格D1的一个边界(以图中边界B1为例) 可以位于PRB网格D2的边界(图中以位置0表示),也可以位于PRB网格D2的PRB的中心(图中以位置1表示)。
此时可以利用2比特的指示信息I0来指示该网格位置,例如“00”表示位置0,“01”表示位置1,“10”和“11”作为预留的信息位。当然,指示信息I0的取值含义也可以有其他解释,例如“10”表示位置0,“11”表示位置1,“00”和“01”作为预留的信息位;对此不做限制。以上网格位置可以通过频域偏移来表示,即“00”表示频域偏移为0,“01”表示频域偏移为半个PRB或6个子载波,该PRB或子载波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与PRB网格D2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相同。或“00”表示频域偏移为0,“01”表示偏移为1个PRB或12个子载波,该PRB或子载波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与PRB网格D1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相同。
请参考图26,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PRB网格的示意图。假设PRB网格 D1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参考子载波间隔f0,且该子载波间隔等于SS的子载波间隔;PRB 网格D2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f1。如图26所示,以子载波间隔为f0为15kHz,子载波间隔为f1为60kHz为例,其中,f1/f0=4。此时,PRB网格D1的一个边界(以图中边界B2为例)可以位于PRB网格D2的边界(图中以位置0表示),也可以位于PRB网格D2的PRB 的1/4处(图中以位置1表示),还可以位于PRB网格D2的PRB的中心(图中以位置2 表示),或者位于PRB网格D2的PRB的3/4处(图中以位置3表示)。频域偏移方向可以预定义边界B1从低频域位置向高频域位置偏移或预定义边界B1从高频域位置向低频域位置偏移,或使用1比特指示偏移的方向。
此时可以利用2比特的指示信息I0来指示该网格位置,例如“00”表示位置0,“01”表示位置1,“10”表示位置2,“11”表示位置3。当然,指示信息I0的取值含义也可以有其他解释,对此不做限制。以上网格位置可以通过频域偏移来表示,例如,“00”表示频域偏移为0,“01”表示频域偏移为1/4个PRB或3个子载波,“10”表示频域偏移为1/2 个PRB或6个子载波,“11”表示频域偏移为3/4个PRB或9个子载波,该PRB或子载波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与PRB网格D2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相同。或“00”表示频域偏移为0,“01”表示频域偏移为1个PRB或12个子载波,“10”表示频域偏移为2个PRB或24 个子载波,“11”表示频域偏移为3个PRB或36个子载波,该PRB或子载波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与PRB网格D1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相同。频域偏移方向可以预定义边界B2从低频域位置向高频域位置偏移或预定义边界B2从高频域位置向低频域位置偏移,或使用1比特指示偏移的方向。
此外,以上PRB网格D1的一个边界相对于SS的中心频率具有一个偏移(如图中所示的offset),该偏移可以为“0”,此时可以使用SS的PRB网格作为PRB网格D1
可见,在本方案中,指示信息I0可以用于指示PRB网格D1和PRB网格D2之间的相对位置,该相对位置可以是频域偏移或者是PRB网格D1的一个预设边界在PRB网格D2上的位置。
方案二:指示载波频段所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隔对应的PRB网格,从而隐式获取PRB 网格D2
指示信息I0可以包括2比特信息位,用于指示载波频段所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隔对应的PRB网格。比如在低于6GHz的载波中,无论RMSI的子载波是多大,指示信息都用来指示60kHz对应的PRB网格。
如果SS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则PRB网格D1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那么指示信息I0指示载波频段所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隔对应的PRB网格D2’和PRB网格D1之间的相对位置,该相对位置可以是频域偏移或者是PRB网格D1的边界在PRB网格D2’上的位置。例如,指示信息I0为“00”表示频域偏移为0,“01”表示频域偏移为1/4个 PRB或3个子载波,“10”表示频域偏移为1/2个PRB或6个子载波,“11”表示频域偏移为3/4个PRB或9个子载波,该PRB或子载波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当前载波频段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隔(60kHz)。或指示信息I0为“00”表示频域偏移为0,“01”表示频域偏移为1个PRB或12个子载波,“10”表示频域偏移为2个PRB或24个子载波,“11”表示频域偏移为3个PRB或36个子载波,该PRB或子载波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SS的子载波间隔。频域偏移方向可以预定义PRB网格D1中边界B2从低频域位置向高频域位置偏移或预定义PRB网格D1中边界B2从高频域位置向低频域位置偏移,或使用1比特指示偏移的方向。
如果SS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则PRB网格D1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那么指示信息I0指示载波频段所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隔对应的PRB网格D2”和PRB网格D1之间的相对位置,该相对位置可以是频域偏移或者是PRB网格D1的边界在PRB网格D2”上的位置。例如,指示信息I0为“00”表示频域偏移为0,“01”表示频域偏移为半个PRB 或6个子载波,该PRB或子载波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当前载波频段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隔(60kHz)。或指示信息I0为“00”表示频域偏移为0,“01”表示偏移为1个PRB或12 个子载波,该PRB或子载波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与SS的子载波间隔相同。频域偏移方向可以预定义PRB网格D1中边界B1从低频域位置向高频域位置偏移或预定义PRB网格D1 中边界B1从高频域位置向低频域位置偏移,或使用1比特指示偏移的方向。
以上指示信息I0的取值含义也可以有其他解释,对此不做限制。
当确定了当前载波频段所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隔对应的PRB网格时,可以根据图11 所示的不同子载波间隔之间的嵌套关系,确定PRB网格D2
可见,本方案中,指示信息I0可以用于指示载波频段所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隔对应的 PRB网格。例如,指示PRB网格D1和载波频段所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隔对应的PRB网格之间的相对位置,该相对位置可以是频域偏移或者是PRB网格D1的一个预设边界在载波频段所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隔对应的PRB网格上的位置。
方案三:指示PRB网格D1和PRB网格D2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初始接入过程中,RMSI用于终端接入载波,此时,RMSI的子载波间隔被所有终端支持。在低于6GHz的频段下,60kHz的子载波间隔可能不适用于所有终端,RMSI的候选子载波间隔可以只有15kHz或30kHz,此时,可以在PBCH上发送1bit的第二指示信息I0,以指示RMSI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PRB网格。
例如,指示信息I0为“0”表示频域偏移为0,“1”表示偏移半个PRB或6个子载波,该PRB或子载波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RMSI的子载波间隔。或指示信息I0为“0”表示频域偏移为0,“1”表示频域偏移为1个PRB或12个子载波,该PRB或子载波间隔与SS的子载波间隔相同。频域偏移方向可以预定义PRB网格D1中边界B1或B2从低频域位置向高频域位置偏移或预定义PRB网格D1中边界B1或B2从高频域位置向低频域位置偏移,或使用1比特指示偏移的方向。
以上指示信息I0的取值含义也可以有其他解释,对此不做限制。
可见,在本方案中,RMSI的候选子载波间隔为两个,且指示信息I0包括1bit信息位,可以用于指示PRB网格D1和PRB网格D2之间的相对位置,该相对位置可以是频域偏移或者是PRB网格D1的一个预设边界在PRB网格D2上的位置。
方案四:联合指示RMSI子载波间隔和RMSI的PRB网格。
在初始接入过程中,RMSI用于终端接入载波,此时,RMSI的子载波间隔被所有终端支持,在低于6GHz的频段下,60kHz的子载波间隔可能不适用于所有终端,RMSI的候选子载波间隔只有15kHz或30kHz。此时,可以在PBCH上发送2bit的指示信息I0,以指示RMSI的子载波间隔和RMSI的PRB网格。
当SS的子载波间隔S1为15kHz时,RMSI的子载波间隔为S2,指示信息I0各个取值的含义可以如下表3所示:
表3
I<sub>0</sub> S2
00 15kHz
01 30kHz且网格边界为候选位置1
10 30kHz且网格边界为候选位置2
11 Reserved
表格中候选位置可以如图25(1)所示,分别为位置0和位置1。候选位置1可以是位置0,候选位置2可以是位置1;也可以反过来。
以上位置还可以用频域偏移来表示,如下表4所示:
表4
I<sub>0</sub> S2
00 15kHz,偏移0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1)
01 30kHz,偏移0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1)
10 30kHz,偏移1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1)
11 Reserved
或如下表5所示:
表5
Figure BDA0002148775110000181
Figure BDA0002148775110000191
当SS的子载波间隔S1为30kHz时,RMSI的子载波间隔为S2。当RMSI的子载波间隔S2小于SS的子载波间隔S1时,可以根据图11所示的嵌套关系,获得RMSI的PRB网格。此时,指示信息I0可以仅用于指示子载波间隔,指示信息I0各个取值的含义可以如下表6所示:
表6
I<sub>0</sub> S2
00 15kHz
01 30kHz
10 Reserved
11 Reserved
以上位置可以用频域偏移来表示,如下表7或表8所示:由于此时偏移的PRB个数为0,因此指示信息I0可以仅用于指示子载波间隔。
表7
I<sub>0</sub> S2
00 15kHz,偏移0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1)
01 30kHz,偏移0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1)
10 Reserved
11 Reserved
表8
I<sub>0</sub> S2
00 15kHz,偏移0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2)
01 30kHz,偏移0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2)
10 Reserved
11 Reserved
表格中的偏移是PRB网格D1中的边界B1或B2向RPB网格D2的偏移,频域偏移方向可以预定义从低频域位置向高频域位置偏移或预定义从高频域位置向低频域位置偏移,或使用1比特指示偏移的方向,偏移的单位也可以为子载波个数,一个PRB对应12个子载波。
可见,在本方案中,RMSI的候选子载波间隔为两个,且指示信息I0包括2bit信息位,可以用于指示RMSI的子载波间隔,或者用于指示RMSI的子载波间隔和PRB网格D1和 PRB网格D2之间的相对位置,该相对位置可以是频域偏移或者是PRB网格D1的一个预设边界在PRB网格D2上的位置。
方案五:联合指示RMSI子载波间隔和RMSI的PRB网格。
与方案四的区别在于,不限制RMSI的候选子载波间隔。此时,指示信息I0包括3bit信息位,用于指示RMSI的子载波间隔和PRB网格D1和PRB网格D2之间的相对位置,该相对位置可以是频域偏移或者是PRB网格D1的一个预设边界在PRB网格D2上的位置。
对于不同的SS的子载波间隔S1,指示信息I0的取值的解释是不同。当S1为15kHz时,指示信息I0的含义如下表9所示:
表9
I<sub>0</sub> S2
000 15kHz
001 30kHz且网格边界为候选位置0
010 30kHz且网格边界为候选位置1
011 60kHz且网格边界为候选位置0
100 60kHz且网格边界为候选位置1
101 60kHz且网格边界为候选位置2
110 60kHz且网格边界为候选位置3
111 Reserved
表格中S2为30kHz的候选位置可以如图25(1)所示,分别为位置0和位置1。候选位置0可以是位置0,候选位置1可以是位置1;也可以反过来。以及表格中S2为60kHz 的候选位置可以如图26所示,分别为位置0-3。候选位置0可以是位置0,候选位置1可以是位置1;候选位置2可以是位置2,候选位置3可以是位置3。当然候选位置0-3也可以以其它形式对于图26中的位置0-3,本申请不做限制。
以上位置可以用频域偏移来表示,例如如下表10或表11所示:
表10
I<sub>0</sub> S2
000 15kHz,偏移0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1)
001 30kHz,偏移0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1)
010 30kHz,偏移1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1)
011 60kHz,偏移0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1)
100 60kHz,偏移1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1)
101 60kHz,偏移2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1)
110 60kHz,偏移3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1)
111 Reserved
表11
Figure BDA0002148775110000201
Figure BDA0002148775110000211
当S1为30kHz时,指示信息I0的含义如下表12所示:
表12
I<sub>0</sub> S2
000 15kHz
001 30kHz
010 60kHz且网格边界为候选位置1
011 60kHz且网格边界为候选位置2
100 Reserved
101 Reserved
110 Reserved
111 Reserved
表格中S2为60kHz的候选位置可以如图25(2)所示,分别为位置0和位置1。候选位置1可以是位置0,候选位置2可以是位置1;也可以反过来。
以上位置可以用频域偏移来表示,例如如下表13或14所示:
表13
I<sub>0</sub> S2
000 15kHz,偏移0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1)
001 30kHz,偏移0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1)
010 60kHz,偏移0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1)
011 60kHz,偏移1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1)
100 Reserved
101 Reserved
110 Reserved
111 Reserved
表14
I<sub>0</sub> S2
000 15kHz,偏移0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2)
001 30kHz,偏移0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2)
010 60kHz,偏移0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2)
011 60kHz,偏移1/2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2)
100 Reserved
101 Reserved
110 Reserved
111 Reserved
表格中的偏移是PRB网格D1中边界B1或B2向RPB网格D2的偏移,频域偏移方向可以预定义从低频域位置向高频域位置偏移或预定义从高频域位置向低频域位置偏移,或使用1比特指示偏移的方向,偏移的单位也可以为子载波个数,一个PRB对应12个子载波。
方案六:限制RMSI的子载波间隔,不增加额外比特,复用RMSI的指示信息指示RMSI的PRB网格。
RMSI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RMSI的子载波间隔。不同载波频段支持的子载波间隔的集合是有限的,比如在低于6GHz的载波频段上,支持{15,30,60}kHz,高于6GHz的载波频段上,支持{120,240}kHz。因此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RMSI的子载波间隔S2的时候,使用2比特信息位就可以满足需求。本方案通过限制子载波间隔S2的候选集合,在不增加比特位的情况下通知终端数据子载波间隔S2对应的PRB网格D2
当SS的子载波间隔S1为15kHz时,限定S2的候选子载波间隔集合为{15,30}kHz,那么网络设备在PBCH中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I0,终端根据子载波间隔S1对应的PRB网格D1和指示信息I0确定子载波间隔S2对应的PRB网格D2。指示信息I0具体的比特位信息如下表15所示:
表15
I<sub>0</sub> S2
00 15kHz
01 30kHz且网格边界为候选位置1
10 30kHz且网格边界为候选位置2
11 Reserved
表格中S2为30kHz的候选位置可以如图25(1)所示,分别为位置0和位置1。候选位置1可以是位置0,候选位置2可以是位置1;也可以反过来。
以上位置可以用频域偏移来表示,例如如下表16或17所示:
表16
I<sub>0</sub> S2
00 15kHz,偏移0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1)
01 30kHz,偏移0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1)
10 30kHz,偏移1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1)
11 Reserved
表17
I<sub>0</sub> S2
00 15kHz,偏移0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2)
01 30kHz,偏移0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2)
10 30kHz,偏移1/2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2)
11 Reserved
当SS块的子载波间隔S1为30kHz时,指示信息I0具体的比特位信息如下表18所示:
表18
I<sub>0</sub> S2
00 15kHz
01 30kHz
10 60kHz且网格边界为候选位置1
11 60kHz且网格边界为候选位置2
表格中S2为60kHz的候选位置可以如图25(2)所示,分别为位置0和位置1。候选位置1可以是位置0,候选位置2可以是位置1;也可以反过来。
以上位置可以用频域偏移来表示,如下表19或20所示:
表19
I<sub>0</sub> S2
00 15kHz,偏移0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1)
01 30kHz,偏移0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1)
10 60kHz,偏移0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1)
11 60kHz,偏移1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1)
表20
I<sub>0</sub> S2
00 15kHz,偏移0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2)
01 30kHz,偏移0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2)
10 60kHz,偏移0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2)
11 60kHz,偏移1/2个PRB(子载波间隔为S2)
表格中的偏移是PRB网格D1(对应子载波间隔S1)中的边界B1或B2向RPB网格 D2(对应子载波间隔S2)的偏移,频域偏移方向可以预定义从低频域位置向高频域位置偏移或预定义从高频域位置向低频域位置偏移,或使用1比特指示偏移的方向,偏移的单位也可以为子载波个数,一个PRB对应12个子载波。
可选的,网络设备可以在RMSI或RRC消息中通知载波频段所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隔对应的PRB网格。
终端在接收RMSI后,网络设备可以在RMSI中或者高层信令,比如RRC消息,中发送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载波频段下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隔S3对应的PRB网格,该子载波间隔可以为用于发送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子载波间隔。比如在低于6GHz的频段下,指示60kHz的PRB网格;在高于6GHz的频段下,则不需要指示,因为在高于6GHz 的频段下,SS的候选子载波间隔为{120,240}kHz,用于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子载波间隔候选集合为{60,120}kHz,用于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子载波间隔不大于SS的子载波间隔。
该指示信息指示了子载波间隔S3对应的PRB网格与已知PRB网格之间的频域偏移,该已知PRB网格可以为子载波间隔S1对应的PRB网格,子载波间隔S1可以为SS的子载波间隔或者,可以为与SS子载波间隔相同的用于数据和/或控制信息传输的子载波间隔;或者该已知PRB网格可以为RMSI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PRB网格,或其它已知子载波间隔对应的PRB网格,该已知是指网络设备和终端理解一致。
可选的,该指示信息可以包括2bit信息位,即可以使用2比特信息位来指示载波频段所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隔对应的PRB网格。比如预定义已知的PRB网格为与SS子载波间隔相同的用于数据传输的子载波间隔的RPB网格,如果SS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那么“00”表示频域偏移为0,“01”表示频域偏移为1/4个PRB或3个子载波,“10”表示频域偏移为1/2个PRB或6个子载波,“11”表示频域偏移为3/4个PRB或9个子载波,该PRB或子载波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当前载波频段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隔。或“00”表示频域偏移为0,“01”表示频域偏移为1个PRB或12个子载波,“10”表示频域偏移为 2个PRB或24个子载波,“11”表示频域偏移为3个PRB或36个子载波,该PRB或子载波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SS的子载波间隔。
如果SS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那么“00”表示频域偏移为0,“01”表示频域偏移为半个PRB或6个子载波,该PRB或子载波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当前载波频段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隔。或“00”表示频域偏移为0,“01”表示偏移为1个PRB或12个子载波,该 PRB或子载波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与SS的子载波间隔相同。
频域偏移方向可以预定义子载波间隔S1对应的PRB网格中一个预设边界位置从低频域位置向高频域位置偏移或预定义子载波间隔S1对应的PRB网格中一个预设边界位置从高频域位置向低频域位置偏移,或使用1比特指示偏移的方向。
以上方案中,SS的子载波间隔即为SS块的子载波间隔。
可选的,上述方案中预设的边界,可以为SS块中心频率向低频域位置或高频域位置偏移一定子载波个数后与SS块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数据和/或控制的PRB网格对齐的边界,如图25中的B1和图26中的B2。
请参考图15,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初始接入网络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终端初始接入网络的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S151:网络设备发送SS块,该SS块包括SS和PBCH。即,网络设备发送SS并在 PBCH上广播信息。
S152:终端检测SS,当检测到SS时,根据SS的中心频率和SS的子载波间隔确定PBCH的频域位置。例如,以SS的中心频率为中心的24个PRB为该PBCH的频域位置,该PRB对应到子载波间隔为SS的子载波间隔。如此,终端可以在PBCH的频域位置接收 PBCH上的信息。
S154:网络设备发送RMSI。
S155:终端接收RMSI,其中PBCH上的信息包括RMSI的调度信息的频域位置的信息,终端可以根据PBCH上的信息确定RMSI的调度信息的频域位置,进而根据该频域位置接收RMSI的调度信息。RMSI的调度信息用于指示RMSI所在的频域位置,终端根据 RMSI的调度信息接收RMSI。
该PBCH上的信息包括下行控制信道的资源信息,下行控制信道的资源例如为控制资源集(control resource set,CORESET)。该资源信息可以为频域指示信息,用于指示CORESET的频域位置。例如,该资源信息包括CORESET偏移指示信息和CORESET的大小。该CORESET偏移指示信息用于指示CORESET相对于参考点的频域偏移,参考点可以为SS(或SSblock)的最低,中心,或最高频域位置,该CORESET偏移值是CORESET 的最低,中心,或最高频域位置相对于参考点的频域偏移值。CORESET用于终端盲检测控制信息,例如,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上承载的信息,该PDCCH包括公共搜索空间,该公共搜索空间用于承载公共信息,例如包括 RMSI的调度信息。终端获取到CORESET的位置,进而根据该CORESET的位置检测下行控制信息,获取到RMSI的调度信息;根据RMSI的调度信息获知RMSI所在的资源位置,进而接收RMSI。RMSI包括随机接入的资源信息,终端接收RMSI之后,即可以开始随机接入过程(S156)。
在以上过程中,如果在PBCH中RMSI的调度信息的频域位置的信息为偏移的PRB个数,该PRB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SS的子载波间隔,则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隐式的获取 CORESET的最低频域位置是与该CORESET对应的PRB网格边界对齐的。
比如在初始接入的过程中RMSI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SS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那么在指示CORESET的频域位置时,以15kHz的PRB为粒度,指示CORESET的中心频率位置与SS的中心频率位置之间的偏移值为7个PRB,CORESET的大小为10个PRB。那么终端可以认为CORESET的10个PRB的最低频域位置是与30kHz的PRB网格边界对齐的。
NR通信系统中引入了宽带载波(wider BW CC,又称为wideband CC)的概念,宽带载波为载波带宽(bandwidth,BW)大于或等于预设带宽的载波,该预设带宽例如为100 MHz。宽带载波上可以允许不同的终端通过不同的SS(或SS块)接入到该载波上,这里不同的SS是指频域位置上的不同,即在不同的频域位置发送的SS。也就是说在宽带载波上,网络设备可以发送多个SS块,每个SS块中的SS可以允许一个或多个终端接入到该载波上,不同终端可以通过不同的SS块中的SS接入到该载波上。此时,将存在不同终端在确定PBCH的资源时PRB的网格不对齐的情况。
请参考图16,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宽带载波上传输不同SS的示意图。假设在位置161发送第一SS,在位置162发送第二SS,位置162与PRB网格的边界不对齐,因此对于在位置162处检测到SS的终端,其对PRB网格的理解与在位置161检测到SS的终端对PRB网格的理解不一致,如此无法保证通过不同SS的接入该载波的终端都接入该载波,例如在位置162检测到SS的终端无法准确确定PBCH的资源位置,从而无法接入该载波。下面以图17所示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同终端通过不同的SS接入同一载波的示意图。图 17中,以SS栅格的大小为100kHz,PRB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为例进行描述。网络设备在图中SS栅格的位置171发送第一SS,在图中SS栅格的位置172发送第二SS。终端173和终端174根据SS栅格检测SS,且终端173在SS栅格的位置171检测到第一 SS,并根据第一SS的中心频率确定PRB网格(grid),进而确定PBCH的资源位置;终端174在SS栅格的位置172检测到第二SS,并根据第二SS的中心频率确定PRB网格,进而确定PBCH的资源位置。然而,如果以SS栅格的位置171确定的PRB网格为基准,则对于终端174,会存在PRB网格不对齐的情况。如图17所示,终端173和终端174确定的PRB网格边界不对齐,可见,终端173和终端174对PRB网格的理解不一致。因此必然有一个终端和网络设备对PRB网格的理解不一致,例如该终端为终端174,则终端174无法正确确定PBCH的资源位置,进而无法正确接收MIB,以至于无法接入该载波。
本申请实施例考虑到以上问题,提出一种通信方法,使得不同SS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为SS栅格大小与PRB大小的最小公倍数的正整数倍,如此,利用不同SS接入同一载波的终端在根据SS的中心频率确定PRB网格时,对PRB网格的理解是一致的,可以正确接收MIB,从而接入该载波。下面结合附图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18,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图。该方法用于在同一载波上不同终端通过不同的SS接入该载波时,解决不同终端对PRB网格理解不一致导致部分终端无法接入该载波的问题。如图18所示,该方法包括:
S181:网络设备在载波上发送第一SS,其中第一SS的中心频率位于SS栅格的第一位置。
S182:当存在第二SS待发送时,网络设备在该载波上发送第二SS,其中第二SS的中心频率位于SS栅格的第二位置。
网络设备在同一载波上发送SS时采用相同的子载波间隔,即发送第一SS和第二SS采用相同的子载波间隔。且以上第二位置和第一位置之间的频率偏移为SS栅格大小与 PRB大小的最小公倍数的正整数倍,其中PRB大小为发送第一SS和第二SS采用的子载波间隔(以下统称SS的子载波间隔)与PRB包括的子载波数量的积。也就是说,当有第二SS需要发送时,网络设备不是直接在下一个SS栅格的位置发送第二SS,或者不是随便选择一个SS栅格的位置发送第二SS,而是与第一位置之间的频率偏移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二位置上发送第二SS。该预设条件与SS栅格大小和SS的子载波间隔有关,即第二位置和第一位置之间的频率偏移为SS栅格大小与PRB大小的最小公倍数的正整数倍,其中 PRB大小与子载波间隔有关。
S183:终端根据SS栅格检测SS。
当检测到SS时,终端根据SS取得与小区之间的下行同步,进而获取系统信息(S184);而后根据系统信息,发起随机接入,从而可以开始随机接入过程(S185)。
在以上步骤S181中,网络设备发送第一SS块,该第一SS块包括第一SS和第一PBCH,其中第一SS包括PSS和SSS,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发送第一SS并在第一PBCH上广播信息。在频域上,第一SS的中心频率和第一PBCH的中心频率位于SS栅格的第一位置。在时域上,网络设备可以周期在该第一位置发送第一SS并在第一PBCH上广播信息。
在以上步骤S182中,网络设备发送第二SS块,该第二SS块包括第二SS和第二PBCH,其中第二SS包括PSS和SSS,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发送第二SS并在第二PBCH上广播信息。其中第一SS的PSS/SSS和第二SS的PSS/SSS可以是相同的SS序列,但频域位置不同。在频域上,第二SS的中心频率和第二PBCH的中心频率位于SS栅格的第二位置。在时域上,网络设备可以周期在该第二位置发送第二SS并在第二PBCH上广播信息。
当一个载波上可以有多个SS用于终端接入该载波时,为了使得不同终端根据不同的 SS确定的PRB网格是对齐的,即对PRB网格的理解是一致的,在以上实施例中限制了不同SS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即第二位置和第一位置之间的频率偏移)为SS栅格大小与PRB大小的最小公倍数的正整数倍。下面以不同的SS栅格大小和子载波间隔大小为例,进行举例描述。
请参考图19,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同终端通过不同的SS接入同一载波的示意图。假设SS栅格的大小是100kHz,SS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那么PRB的大小为15*12kHz,即180kHz。100和180的最小公倍数为900,则一个载波中不同SS的中心频率(或所在的SS栅格的位置)之间频率偏移为900*n kHz,其中,n是正整数。此时,从SS栅格第一位置191检测到SS的终端193与从SS栅格第二位置192检测到SS 的终端194对PRB网格的理解是一致的,因此,终端93和终端194均可以正确接收MIB,进而接入该载波。
假设SS栅格的大小是100kHz,SS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那么PRB的大小为30*12kHz,即360kHz。100和180的最小公倍数为1800,则一个载波中不同SS的中心频率(或所在的SS栅格的位置)之间频率偏移为1800*n kHz,其中,n是正整数。
假设SS栅格的大小是180kHz,SS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那么PRB的大小为15*12kHz,即180kHz。则一个载波中不同SS的中心频率(或所在的SS栅格的位置)之间频率偏移为180*n kHz,其中,n是正整数。此时,PRB的大小和SS栅格的大小是一致的,因此最小公倍数即为180kHz。也可以理解为不需要对不同SS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做限制,网络设备可以在任何两个SS栅格位置发送SS。在SS栅格的大小为180kHz时,假设SS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那么PRB的大小为30*12kHz,即360kHz。180和360 的最小公倍数为360,则一个载波中不同SS的中心频率(或所在的SS栅格的位置)之间频率偏移为360*n kHz,其中,n是正整数。
假设SS栅格的大小是720kHz,SS的子载波间隔为120kHz,那么PRB的大小为 120*12kHz,即1440kHz。720和1440的最小公倍数为1440,则一个载波中不同SS的中心频率(或所在的SS栅格的位置)之间频率偏移为1440*n kHz,其中,n是正整数。在 SS栅格的大小为720kHz时,假设SS的子载波间隔为240kHz,那么PRB的大小为240*12 kHz,即2880kHz。720和2880的最小公倍数为2880,则一个载波中不同SS的中心频率 (或所在的SS栅格的位置)之间频率偏移为2880*n kHz,其中,n是正整数。
以上给出了几种SS栅格大小和子载波间隔大小的例子,并描述了在相应大小的情况下不同SS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满足的条件。这些举例仅为了方便理解本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以上实施例,实现各种SS栅格和子载波间隔组合的SS发送。
在以上步骤S183中,有的终端可以在第一位置检测到SS,有的终端可以在第二位置检测到SS。令在第一位置检测到SS的终端为第一终端,且第一终端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令在第二位置检测到SS的终端为第二终端,且第二终端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在以上步骤S184中,终端获取的系统信息可以包括MIB和RMSI。当该终端为第一终端时,第一终端在SS栅格的第一位置检测到第一SS,并根据该第一SS确定第一PBCH 的资源位置,例如,以第一SS的中心频率为中心的24个PRB。而后在第一PBCH上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MIB。当该终端为第二终端时,第二终端在SS栅格的第二位置检测到第二SS,并根据该第二SS确定第二PBCH的资源位置,例如,以第二SS的中心频率为中心的24个PRB。而后在第二PBCH上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MIB。
以上任一MIB可以包括资源信息,该资源信息用于指示RMSI调度信息所在的控制信道的资源位置,终端正确解析出MIB之后,根据MIB中的资源信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RMSI调度信息,进而根据RMSI调度信息接收RMSI,并根据RMSI发起随机接入,以接入该载波。
在一种实现中,PBCH上承载了下行控制信道的资源信息,下行控制信道的资源例如为控制资源集(control resource set,CORESET)。该资源信息可以为频域指示信息,用于指示CORESET的频域位置。可选的,该资源信息包括CORESET偏移值和CORESET的大小。该CORESET偏移值用于指示CORESET相对于参考点的频率偏移,参考点可以为 SS(或SSblock)的最低,中心,或最高频域位置,该CORESET偏移值是CORESET的最低,中心,或最高频域位置相对于参考点的频率偏移。CORESET用于终端盲检测控制信息,例如,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上承载的信息,该PDCCH包括公共搜索空间,该公共搜索空间用于承载公共信息,例如包括RMSI 的调度信息。终端根据MIB获取到CORESET的位置,进而根据该CORESET的位置检测下行控制信息,获取到RMSI的调度信息;根据RMSI的调度信息获知RMSI所在的资源位置,进而接收RMSI。终端接收RMSI之后,即可以开始随机接入过程。
例如,第一终端根据第一MIB中的第一资源信息确定第一RMSI调度信息所在的控制信道的资源位置。而后在控制信道接收第一RMSI调度信息,进而根据第一RMSI调度信息确定第一RMSI所在的资源位置,并在确定的资源位置接收第一RMSI。类似的,第二终端根据第二MIB中的第二资源信息确定第二RMSI调度信息所在的控制信道的资源位置。而后在控制信道接收第二RMSI调度信息,进而根据第二RMSI调度信息确定第二 RMSI所在的资源位置,并在确定的资源位置接收第二RMSI。
可见,终端接入载波时,首先盲检测SS,根据检测到的SS确定PBCH的频域位置,进而在确定的频域位置接收PBCH上承载的MIB。MIB包括用于传输下行控制信息的 CORESET的信息,终端根据该信息确定CORESET的频域位置,进而在确定的频域位置接收PDCCH上承载的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包括RMSI的调度信息,终端根据RMSI的调度信息确定RMSI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上的频域位置。进而,终端可以在确定的频域位置接收RMSI。RMSI中可以携带随机接入的信息,终端进而可以根据RMSI发起随机接入。
在以上实施例中,SS栅格的大小和SS的子载波间隔决定了不同SS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或者说,SS栅格的大小和SS的子载波间隔决定了发送不同SS的SS栅格的位置之间的频率偏移。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通过载波频率确定SS 栅格的大小和SS的子载波间隔,且使得SS栅格的大小是SS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PRB 的大小的正整数倍。如此,无论不同的SS在哪个SS栅格位置上发送,检测到该不同SS 的终端对PRB网格的理解是一致的,从而可以不采用以上频域位置限制的方式,使得通过不同SS接入同一载波的终端能够正确接收系统信息并接入该载波。
请参考图20,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图。该方法用于在同一载波上不同终端通过不同的SS接入该载波时,解决不同终端对PRB网格理解不一致导致部分终端无法接入该载波的问题。如图20所示,该方法包括:
S201:网络设备根据载波的频率,确定SS栅格的大小和SS的子载波间隔;
S202:网络设备采用所确定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载波上发送SS,其中,SS的中心频率位于SS栅格的一个位置,所述SS栅格的两个相邻位置之间的距离为所确定的SS栅格的大小。
相应的,请参考图21,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图。该方法用于在同一载波上不同终端通过不同的SS接入该载波时,解决不同终端对PRB网格理解不一致导致部分终端无法接入该载波的问题。如图21所示,该方法包括:
S211:终端根据载波的频率,确定SS栅格的大小和SS的子载波间隔,其中SS栅格的大小是PRB大小的正整数倍,该PRB大小为SS的子载波间隔与PRB包括的子载波数量的积;
S212:终端根据SS栅格采用该SS的子载波间隔检测载波上的SS,其中SS栅格的两个相邻位置之间的距离为所确定的SS栅格的大小,SS的中心频率位于SS栅格的一个位置。
可选的,在以上实施例中,SS栅格的大小是SS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PRB大小相等。例如,以下表格2给出了几种载波频率下,SS的子载波间隔和SS栅格的大小,使得无论不同的SS在哪个SS栅格位置上发送,检测到该不同SS的终端对PRB网格的理解是一致的,从而可以不采用以上频域位置限制的方式,使得通过不同SS接入同一载波的终端能够正确接收系统信息并接入该载波。
表2
载波频率f SS的子载波间隔 SS栅格
f<3GHz 15kHz 180kHz
3GHz<f<6GHz 30kHz 360kHz
图18,图20和图21所示的实施例可以和以上实施例结合,即当载波上支持不同SS的发送时,可以采用以上方法使得通过不同SS接入该载波的终端对PRB网格的理解一致。且通过以上实施例的方法,使得终端正确获取用于进行数据/控制信息传输的PRB网格,进而进行正确的数据/控制信息传输和接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用于实现以上任一种方法的装置,例如,提供一种装置包括用以实现以上任一种方法中终端所执行的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再如,还提供另一种装置,包括用以实现以上任一种方法中网络设备所执行的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
应理解装置中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装置中的单元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单元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以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单元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由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该单元的功能。其它单元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单元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装置中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 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 (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请参考图22,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用于实现以上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操作。如图22所示,该网络设备包括:天线221、射频装置222、基带装置223。天线221与射频装置221连接。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222通过天线221 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将终端发送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223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223对终端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222,射频装置222对终端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221发送给终端。
以上用于网络设备的装置可以位于基带装置223,在一种实现中,网络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例如基带装置223包括处理元件2231和存储元件2232,处理元件2231调用存储元件2232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此外,该基带装置223还可以包括接口2233,用于与射频装置222交互信息,该接口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
在另一种实现中,网络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这些处理元件设置于基带装置223上,这里的处理元件可以为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等。这些集成电路可以集成在一起,构成芯片。
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例如,基带装置223包括SOC芯片,用于实现以上方法。该芯片内可以集成处理元件2231和存储元件2232,由处理元件2231调用存储元件2232的存储的程序的形式实现以上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集成电路,用于实现以上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可以结合以上实现方式,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程序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集成电路的形式实现。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总之,以上用于网络设备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处理元件可以以第一种方式:即调用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的方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也可以以第二种方式:即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结合指令的方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当然,也可以结合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这里的处理元件同以上描述,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 (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
存储元件可以是一个存储器,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元件的统称。
请参考图23,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其可以为以上实施例中的终端,用于实现以上实施例中终端的操作。如图23所示,该终端包括:天线、射频装置231、基带装置232。天线与射频装置231连接。在下行方向上,射频装置231通过天线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将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232进行处理。在上行方向上,基带装置232对终端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231,射频装置 231对终端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发送给网络设备。
基带装置可以包括调制解调子系统,用于实现对数据各通信协议层的处理。还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子系统,用于实现对终端操作系统以及应用层的处理。此外,还可以包括其它子系统,例如多媒体子系统,周边子系统等,其中多媒体子系统用于实现对终端相机,屏幕显示等的控制,周边子系统用于实现与其它设备的连接。调制解调子系统可以为单独设置的芯片,可选的,以上频域资源的处理装置便可以在该调制解调子系统上实现。
在一种实现中,终端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例如基带装置232的某个子系统,例如调制解调子系统,包括处理元件2321和存储元件2322,处理元件2321调用存储元件2322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终端执行的方法。此外,该基带装置232还可以包括接口2323,用于与射频装置231 交互信息。
在另一种实现中,终端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这些处理元件设置于基带装置232的某个子系统上,例如调制解调子系统上,这里的处理元件可以为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等。这些集成电路可以集成在一起,构成芯片。
例如,终端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例如,基带装置232包括SOC芯片,用于实现以上方法。该芯片内可以集成处理元件2321和存储元件2322,由处理元件2321调用存储元件2322的存储的程序的形式实现以上终端执行的方法;或者,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集成电路,用于实现以上终端执行的方法;或者,可以结合以上实现方式,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程序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集成电路的形式实现。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总之,以上用于终端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执行的方法。处理元件可以以第一种方式:即调度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的方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终端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也可以以第二种方式:即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结合指令的方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终端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当然,也可以结合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终端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这里的处理元件同以上描述,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 (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
存储元件可以是一个存储器,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元件的统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6)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网络设备接收同步信号,其中所述同步信号的物理资源块网格为第一物理资源块网格;
通过物理广播信道PBCH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物理资源块网格和第二物理资源块网格之间的第一频率偏移;
根据所述第一物理资源块网格和所述第一频率偏移,确定所述第二物理资源块网格;
通过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物理资源块网格和第三物理资源块网格之间的第二频率偏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物理资源块网格和所述第二频率偏移,确定所述第三物理资源块网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数据或控制信道上进行数据或控制信息的传输或接收,其中所述数据或控制信道对应的网格为所述第三物理资源块网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同步信号,确定所述第一物理资源块网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物理资源块网格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60kHz。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物理资源块网格的子载波间隔与所述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物理资源块网格的子载波间隔大于所述第二物理资源块网格的子载波间隔。
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同步信号的单元,其中所述同步信号的物理资源块网格为第一物理资源块网格;
用于通过物理广播信道PBCH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的单元,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物理资源块网格和第二物理资源块网格之间的第一频率偏移;
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物理资源块网格和所述第一频率偏移,确定所述第二物理资源块网格的单元;
用于通过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的单元,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物理资源块网格和第三物理资源块网格之间的第二频率偏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物理资源块网格和所述第二频率偏移,确定所述第三物理资源块网格的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在数据或控制信道上进行数据或控制信息的传输或接收的单元,其中所述数据或控制信道对应的网格为所述第三物理资源块网格。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根据所述同步信号,确定所述第一物理资源块网格的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物理资源块网格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60kHz。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物理资源块网格的子载波间隔与所述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物理资源块网格的子载波间隔大于所述第二物理资源块网格的子载波间隔。
1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CN201910694006.6A 2017-08-11 2017-09-29 通信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04300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87875 2017-08-11
CN2017106878757 2017-08-11
CN201710908898.6A CN109392081B (zh) 2017-08-11 2017-09-29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08898.6A Division CN109392081B (zh) 2017-08-11 2017-09-29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30029A CN110430029A (zh) 2019-11-08
CN110430029B true CN110430029B (zh) 2020-11-20

Family

ID=65417440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08898.6A Active CN109392081B (zh) 2017-08-11 2017-09-29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201910694006.6A Active CN110430029B (zh) 2017-08-11 2017-09-29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201880052150.3A Pending CN111357229A (zh) 2017-08-11 2018-08-10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08898.6A Active CN109392081B (zh) 2017-08-11 2017-09-29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2150.3A Pending CN111357229A (zh) 2017-08-11 2018-08-10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11075789B2 (zh)
EP (2) EP3972181A1 (zh)
JP (1) JP7016416B2 (zh)
KR (1) KR102364994B1 (zh)
CN (3) CN109392081B (zh)
AU (1) AU2018315385B2 (zh)
BR (1) BR112020002744A2 (zh)
RU (1) RU2770687C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72510B2 (en) * 2017-05-19 2022-03-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and sync raster signaling
KR102352364B1 (ko) * 2017-06-15 2022-01-18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Nr 시스템에서 광대역 동작 방법 및 장치
US10939394B2 (en) * 2017-07-28 2021-03-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asurement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SS)
US11751147B2 (en) * 2017-09-08 2023-09-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synchronization signal scanning based at least in part on a synchronization raster
EP3694271B1 (en) 2017-11-01 2022-08-3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0715371B2 (en) 2017-11-01 2020-07-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NR RMSI coreset configuration in MIB
JP6974482B2 (ja) * 2017-11-17 2021-12-01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Lg Electronics Inc. 下りリンクチャネルを送受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WO2019100402A1 (zh) * 2017-11-27 2019-05-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指示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用户设备
US10912047B2 (en) * 2018-03-29 2021-02-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ystem information
CN109076557B (zh) * 2018-07-25 2023-06-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消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14270958A (zh) * 2019-08-22 2022-04-0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
US11968634B2 (en) * 2020-04-24 2024-04-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SSB) in full-duplex
EP4152708A4 (en) * 2020-05-27 2023-06-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4763A (zh) * 2013-12-30 2015-07-01 索尼公司 用于调整终端到终端资源分配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WO2017118778A1 (en) * 2016-01-08 2017-07-13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for carriers
CN106961734A (zh) * 2016-01-11 2017-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476078A (zh) * 2016-01-15 2018-08-31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信道栅格频率偏移的通信的演进节点B(eNB)、用户设备(UE)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90323B2 (ja) * 2011-07-22 2014-05-14 アルカテル−ルーセント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マシン・タイプの通信
CA2911048C (en) * 2012-07-27 2018-01-23 Huawei Device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channel
US9270323B2 (en) * 2014-04-04 2016-02-23 Broadcom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nchronization system
US10660094B2 (en) * 2014-09-19 2020-05-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567792B1 (en) * 2015-07-22 2020-09-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operating machine type de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852728A (zh) 2015-08-13 2018-03-2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控制装置、用户装置、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及通信方法
CN106559206B (zh) * 2015-09-30 2019-04-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同步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7136003A1 (en) * 2016-02-05 2017-08-10 Intel IP Corporation 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s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WO2017160222A1 (en) * 2016-03-16 2017-09-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Wireless device,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499371B2 (en) * 2016-11-03 2019-12-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flexible data transmissions and receptions in next generation cellular networks
US11395338B2 (en) * 2017-07-12 2022-07-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resource set configuration for 5G next radio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4763A (zh) * 2013-12-30 2015-07-01 索尼公司 用于调整终端到终端资源分配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WO2017118778A1 (en) * 2016-01-08 2017-07-13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for carriers
CN106961734A (zh) * 2016-01-11 2017-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476078A (zh) * 2016-01-15 2018-08-31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信道栅格频率偏移的通信的演进节点B(eNB)、用户设备(UE)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2081B (zh) 2021-10-19
KR102364994B1 (ko) 2022-02-17
EP3547592B1 (en) 2021-10-06
CN111357229A (zh) 2020-06-30
JP2020530743A (ja) 2020-10-22
AU2018315385A1 (en) 2020-03-19
JP7016416B2 (ja) 2022-02-04
RU2770687C2 (ru) 2022-04-21
US20190140880A1 (en) 2019-05-09
EP3547592A4 (en) 2020-02-26
EP3972181A1 (en) 2022-03-23
CN110430029A (zh) 2019-11-08
KR20200034800A (ko) 2020-03-31
AU2018315385B2 (en) 2021-05-20
RU2020109947A (ru) 2021-09-14
US11075789B2 (en) 2021-07-27
CN109392081A (zh) 2019-02-26
US20210314208A1 (en) 2021-10-07
BR112020002744A2 (pt) 2020-07-28
RU2020109947A3 (zh) 2021-11-29
EP3547592A1 (en) 2019-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30029B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JP7206023B2 (ja) リソース場所を示し、それを受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デバイス、装置、および記憶媒体
WO2015166801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EP3099095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nd acquiring radio resource
CN113475137A (zh) 用于新无线电配置的上行链路(ul)的时间资源
CN111294193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WO2019149088A1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WO2015166792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10719599A (zh) 多接入点ap协作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EP3188530B1 (en) Device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780796A1 (en) Clear channel liste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JP6564856B2 (ja) ユーザ装置
EP3211949B1 (en)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4826537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19029728A1 (zh)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4031233A1 (zh) 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