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29982A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29982A
CN110429982A CN201910750880.7A CN201910750880A CN110429982A CN 110429982 A CN110429982 A CN 110429982A CN 201910750880 A CN201910750880 A CN 201910750880A CN 110429982 A CN110429982 A CN 1104299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measurement report
visible light
electronic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5088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29982B (zh
Inventor
张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5088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299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29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29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29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299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11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ree-space transmission, i.e. transmission through air or vacuum
    • H04B10/114Indoor or close-range type systems
    • H04B10/116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09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specially adapted for networks, e.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d-hoc networks, RFID networks or cloud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2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e.g. protecting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3Protecting confidentiality, e.g. by encryption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一电子设备获取待传输的数据,第一电子设备确定所述数据的安全级别,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数据的所述安全级别,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和/或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传输所述数据,如此,通过确定传输数据的安全级别,并利用Wi‑Fi通信网络和/或可见光通信网络传输确定后的数据,以提高混合通信组网系统对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见光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物联网的发展和海量电子设备的接入,导致有限的无线频谱资源日益匮乏,而可见光通信技术利用可见光波段的光作为信息载体,成为解决频谱资源短缺的有效手段。
可见光无线通信(Light Fidelity,LiFi)无需占用无线频谱资源,不受无线电信号干扰等优势,但也存在通信距离短、通信信号易受遮挡和穿透性差等问题。因此,LiFi技术如何结合其他网络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输,成为亟需考虑的热点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以期望提高混合通信组网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混合通信组网系统中的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混合通信组网系统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见光通信网络、无线高保真Wi-Fi通信网络,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入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和所述Wi-Fi通信网络,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传输的数据;
确定所述数据的安全级别;
根据所述数据的所述安全级别,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和/或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传输所述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混合通信组网系统中的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混合通信组网系统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见光通信网络、无线高保真Wi-Fi通信网络,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入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和所述Wi-Fi通信网络,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传输的数据;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数据的安全级别;
传输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的所述安全级别,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和/或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传输所述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绘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应用于混合通信组网系统中的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传输数据的安全级别,并利用Wi-Fi通信网络和/或可见光通信网络传输确定后的数据,以提高混合通信组网系统对所述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通信组网系统的示例架构图;
图2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立Wi-Fi通信网络的示意图;
图2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立可见光通信网络的示意图;
图2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Wi-Fi通信网络的手机搬家的示意图;
图2e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见光通信网络的手机搬家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电子设备可以是具备通信能力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等等。
针对数据传输的网络通信中,LiFi技术利用可见光波段的光作为信息载体,以在空气中直接传输光信号的通信方式,具有不受无线电信号干扰的优势,但也存在信号不能穿透墙壁的严重问题,而Wi-Fi通信技术具有成熟的数据加密协议和可靠的通信传输质量。通过利用不同网络通信的特性,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通信组网系统的示例架构图,其中,混合通信组网系统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见光通信网络、无线Wi-Fi通信网络,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入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和所述Wi-Fi通信网络。
为了解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混合通信组网系统中数据传输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具体如图2a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S201、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获取待传输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接口获取来自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层的多个应用程序的待传输的数据。
具体实现中,所述待传输的数据包括:个人位置信息、聊天记录、短信和联系人、登录账号和密码、访问网页请求、浏览媒体资讯、在线互动直播、观看短视频。
S202、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确定所述数据的安全级别。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待传输的所述数据进行安全级别分类,一类为安全性要求高的数据,一类为安全性要求低的数据,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具体实现中,个人位置信息、聊天记录、短信和联系人以及登录账号和密码等隐私性数据对安全性要求很高。对于这类安全性要求高的数据,通常需要对数据进行加密。例如,在电子设备的登录操作中,用户输入登录账户,如果不进行数据加密处理,使得登录账号、密码等数据明文传输,被不法分子截获所述数据后,显然是不安全的。而对于一些访问网页请求、浏览媒体资讯、在线互动直播、观看短视频等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数据也进行加密处理,将降低数据传输和分发的效率。
S203、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数据的所述安全级别,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和/或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传输所述数据。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混合通信组网系统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入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和所述Wi-Fi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在数据加密方面,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802.11标准对Wi-Fi通信网络提出了有限等效保密(Wired Equivalent Privacy,WEP)协议、Wi-Fi网络安全接入(Wi-Fi Protected Access,WPA)协议,以有效减小通信内容泄露、通信内容篡改等安全风险,而针对可见管通信网络的加密协议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根据传输数据的安全级别和数据加密的可行性,选择Wi-Fi通信网络和/或可见光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具体实现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传输一些个人位置信息、聊天记录、短信和联系人以及登录账号和密码等安全性要求高的隐私性数据。
具体实现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传输一些访问网页请求、浏览媒体资讯、在线互动直播、观看短视频等安全性要求一般的数据。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绘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应用于混合通信组网系统中的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通信过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入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和所述Wi-Fi通信网络。通过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传输数据的安全级别,并利用Wi-Fi通信网络和/或可见光通信网络传输确定后的数据,以提高混合通信组网系统对所述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数据的所述安全级别,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和/或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传输所述数据,包括:若所述数据的所述安全级别为高安全级别,则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传输所述数据。
具体实现中,针对个人位置信息、聊天记录、短信和联系人以及登录账号和密码等安全性要求高的隐私性数据,则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进行传输。
若所述数据的所述安全级别为高和一般安全级别,则根据所述数据关联功能类型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和/或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传输所述数据。
其中,所述数据关联的功能类型包括各种应用程序功能产生的数据。
可以看出,通过确认传输数据的安全级别,并根据所述数据关联功能类型选择所述Wi-Fi通信网络和/或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不仅提高混合通信组网系统对数据传输的效率,还提升混合通信组网系统的灵活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关联功能类型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和/或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传输所述数据,包括:若所述数据关联的功能类型为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搬家,则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和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均建立通信连接;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第一测试数据,得到所述Wi-Fi通信网络的第一测量报告,所述第一测量报告包括所述Wi-Fi通信网络的网络质量参数,所述网络质量参数包括掉线概率和以下至少一种:平均传输速率、丢包率、传输时延,所述掉线概率是指根据联网设备的状态预测所述联网设备在预设时段内脱离当前接入网络的概率,所述预设时段是根据所述数据的数据量预估的传输时长确定的时段。通过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第二测试数据,得到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的第二测量报告,所述第二测量报告包括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的所述网络质量参数。根据所述第一测量报告、所述第二测量报告划分所述数据为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并通过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传输所述的第二数据。
具体实现中,所述数据搬家的应用程序产生的数据包括安全性要求高的隐私数据和安全性要求低的一般数据,则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和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均建立通信连接。
其中,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第一测试数据,得到所述Wi-Fi通信网络的第一测量报告,具体如图2b所述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立Wi-Fi通信网络的示意图。
其中,通过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第二测试数据,得到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的第二测量报告,具体如图2c所述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立可见光通信网络的示意图。
具体实现中,根据所述的第一测量报告和第二测量报告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的通信连接,并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需要传输数据按照安全级别划分为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括安全性要求高的隐私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包括安全性要求低的一般数据。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并通过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传输所述的第二数据。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例如,如图2d所述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Wi-Fi通信网络的手机搬家的示意图和如图2e所述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见光通信网络的手机搬家的示意图。一个旧手机(第二电子设备)和一个新手机(第一电子设备)利用手机搬家的应用程序进行数据搬家。其中,旧手机需要搬家的数据包括联系人、信息、通话记录、图片、视频、音乐。根据数据的安全级别将旧手机需要搬家的数据分为包括联系人、信息、通话记录、图片的安全性要求高的隐私数据和包括视频、音乐的安全性要求低的一般数据。
旧手机和新手机通过开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建立Wi-Fi通信网络,将旧手机需要搬家的包括联系人、信息、通话记录、图片的安全性要求高的隐私数据通过Wi-Fi通信网络进行传输。
旧手机和新手机通过开启LiFi建立可见光通信网络,将旧手机需要搬家的包括视频、音乐的安全性要求低的一般数据通过可见光通信网络进行传输。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绘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混合通信组网系统中的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搬家。通过确实数据搬家产生的数据安全级别,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利用Wi-Fi通信网络和/或可见光通信网络传输数据,以提高混合通信组网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网络质量参数包括掉线概率和以下至少一种:平均传输速率、丢包率、传输时延;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测量报告、所述第二测量报告划分所述数据为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的掉线概率和所述第二测量报告的掉线概率,以及预设的初始数据量权重计算公式,确定所述数据中的第一数据的第一初始权重和第二数据的第二初始权重,其中,掉线概率与初始权重成反比例关系;根据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的平均传输速率、丢包率、传输时延,所述第二测量报告的平均传输速率、丢包率、传输时延,以及预设的权重影响因子计算公式,更新所述第一初始权重和所述第二初始权重,得到第一目标权重和第二目标权重;根据所述第一目标权重和所述第二目标权重,划分所述数据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绘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混合通信组网系统中的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搬家。通过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的链路质量,并从网络质量参数中的掉线概率的链路质量以提高混合通信组网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初始数据量权重计算公式为:
α1=P2/(P1+P2)
α2=P1/(P1+P2)
其中,α1为所述第一初始权重,α2为所述第二初始权重,P1为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的掉线概率,P2为所述第二测量报告的掉线概率。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权重影响因子计算公式为:
IF1=((V1/(V1+V2))+(LT2/(LT1+LT2))+(τ2/(τ1+τ2)))/3
IF2=((V2/(V1+V2))+(LT1/(LT1+LT2))+(τ1/(τ1+τ2)))/3
其中,IF1为所述第一初始权重的影响因子,IF2为所述第二初始权重的影响因子,V1为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的平均传输速率,V2为所述第二测量报告的平均传输速率,LT1为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的丢包率,LT2为所述第二测量报告的丢包率,τ1为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的传输时延,τ2为所述第二测量报告的传输时延。
可选地,所述第一目标权重α1’的计算公式为:
α1’=(α1+IF1)/2
可选地,所述第二目标权重α2’的计算公式为:
α2’=(α2+IF2)/2。
可选地,根据所述第一目标权重和所述第二目标权重,划分所述数据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根据联网设备的状态预测所述联网设备脱离当前接入网络的概率通过以下步骤实现:获取所述联网设备接入当前网络后的历史移动轨迹、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的有效覆盖范围;根据所述历史移动轨迹预测所述联网设备不处于所述有效覆盖范围的概率。
与上述图2a所示的实施例一致,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混合通信组网系统中的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混合通信组网系统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见光通信网络、无线高保真Wi-Fi通信网络,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入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和所述Wi-Fi通信网络;本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S301、获取待传输的数据,并确定所述数据的安全级别。
S302、若所述数据的安全级别为高和一般安全级别,则根据所述数据关联的功能的类型传输所述数据。
S303、所述数据关联的功能的类型为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手机搬家,则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和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均建立通信连接。
S304、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第一测试数据,得到所述Wi-Fi通信网络的第一测量报告
S305、通过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第二测试数据,得到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的第二测量报告
S306、根据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的掉线概率和所述第二测量报告的掉线概率,以及预设的初始数据量权重计算公式,确定所述数据中的第一数据的第一初始权重和第二数据的第二初始权重
S307、根据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的平均传输速率、丢包率、传输时延,所述第二测量报告的平均传输速率、丢包率、传输时延,以及预设的权重影响因子计算公式,更新所述第一初始权重和所述第二初始权重,得到第一目标权重和第二目标权重
S308、根据所述第一目标权重和所述第二目标权重,划分所述数据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
S309、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并通过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传输所述的第二数据。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绘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混合通信组网系统中的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搬家。通过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的链路质量,并从网络质量参数中的掉线概率的链路质量以提高混合通信组网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4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电子设备400包括应用处理器410、存储器420、通信接口430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421,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421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420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应用处理器410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421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待传输的数据;
确定所述数据的安全级别;
根据所述数据的所述安全级别,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和/或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传输所述数据。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绘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应用于混合通信组网系统中的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通信过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入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和所述Wi-Fi通信网络。通过对数据进行安全级别划分,并利用Wi-Fi通信网络和/或可见光通信网络传输划分后的所述数据,以提高混合通信组网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数据的所述安全级别,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和/或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传输所述数据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若所述数据的所述安全级别为高安全级别,则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传输所述数据;若所述数据的所述安全级别为高和一般安全级别,则根据所述数据关联功能类型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和/或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传输所述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数据关联功能类型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和/或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传输所述数据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若所述数据关联功能类型为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搬家,则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和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均建立通信连接;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第一测试数据,得到所述Wi-Fi通信网络的第一测量报告,所述第一测量报告包括所述Wi-Fi通信网络的网络质量参数,所述网络质量参数包括掉线概率和以下至少一种:平均传输速率、丢包率、传输时延,所述掉线概率是指根据联网设备的状态预测所述联网设备在预设时段内脱离当前接入网络的概率,所述预设时段是根据所述数据的数据量预估的传输时长确定的时段;
通过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第二测试数据,得到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的第二测量报告,所述第二测量报告包括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的所述网络质量参数;根据所述第一测量报告、所述第二测量报告划分所述数据为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并通过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传输所述的第二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网络质量参数包括掉线概率和以下至少一种:平均传输速率、丢包率、传输时延;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测量报告、所述第二测量报告划分所述数据为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根据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的掉线概率和所述第二测量报告的掉线概率,以及预设的初始数据量权重计算公式,确定所述数据中的第一数据的第一初始权重和第二数据的第二初始权重,其中,掉线概率与初始权重成反比例关系;根据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的平均传输速率、丢包率、传输时延,所述第二测量报告的平均传输速率、丢包率、传输时延,以及预设的权重影响因子计算公式,更新所述第一初始权重和所述第二初始权重,得到第一目标权重和第二目标权重;根据所述第一目标权重和所述第二目标权重,划分所述数据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初始数据量权重计算公式为:
α1=P2/(P1+P2)
α2=P1/(P1+P2)
其中,α1为所述第一初始权重,α2为所述第二初始权重,P1为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的掉线概率,P2为所述第二测量报告的掉线概率。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权重影响因子计算公式为:
IF1=((V1/(V1+V2))+(LT2/(LT1+LT2))+(τ2/(τ1+τ2)))/3
IF2=((V2/(V1+V2))+(LT1/(LT1+LT2))+(τ1/(τ1+τ2)))/3
其中,IF1为所述第一初始权重的影响因子,IF2为所述第二初始权重的影响因子,V1为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的平均传输速率,V2为所述第二测量报告的平均传输速率,LT1为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的丢包率,LT2为所述第二测量报告的丢包率,τ1为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的传输时延,τ2为所述第二测量报告的传输时延;
所述第一目标权重α1’的计算公式为:
α1’=(α1+IF1)/2
所述第二目标权重α2’的计算公式为:
α2’=(α2+IF2)/2。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联网设备的状态预测所述联网设备脱离当前接入网络的概率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获取所述联网设备接入当前网络后的历史移动轨迹、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的有效覆盖范围;根据所述历史移动轨迹预测所述联网设备不处于所述有效覆盖范围的概率。
上述主要从方法侧执行过程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电子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传输装置500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该数据传输装置500应用于混合通信组网系统中的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混合通信组网系统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见光通信网络、无线高保真Wi-Fi通信网络,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入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和所述Wi-Fi通信网络;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获取单元501、确定单元502和传输单元503。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501,用于获取待传输的数据;所述确定单元502用于确定所述数据的安全级别;所述传输单元503用于根据所述数据的所述安全级别,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和/或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传输所述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数据的所述安全级别,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和/或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传输所述数据方面,所述传输单元403具体用于:若所述数据的所述安全级别为高安全级别,则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传输所述数据;若所述数据的所述安全级别为高和一般安全级别,则根据所述数据关联功能类型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和/或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传输所述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数据关联功能类型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和/或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传输所述数据方面,所述传输单元403具体用于:若所述数据关联功能类型为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搬家,则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和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均建立通信连接;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第一测试数据,得到所述Wi-Fi通信网络的第一测量报告,所述第一测量报告包括所述Wi-Fi通信网络的网络质量参数,所述网络质量参数包括掉线概率和以下至少一种:平均传输速率、丢包率、传输时延,所述掉线概率是指根据联网设备的状态预测所述联网设备在预设时段内脱离当前接入网络的概率,所述预设时段是根据所述数据的数据量预估的传输时长确定的时段;通过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第二测试数据,得到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的第二测量报告,所述第二测量报告包括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的所述网络质量参数;根据所述第一测量报告、所述第二测量报告划分所述数据为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并通过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传输所述的第二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网络质量参数包括掉线概率和以下至少一种:平均传输速率、丢包率、传输时延;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测量报告、所述第二测量报告划分所述数据为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方面,所述传输单元40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的掉线概率和所述第二测量报告的掉线概率,以及预设的初始数据量权重计算公式,确定所述数据中的第一数据的第一初始权重和第二数据的第二初始权重,其中,掉线概率与初始权重成反比例关系;根据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的平均传输速率、丢包率、传输时延,所述第二测量报告的平均传输速率、丢包率、传输时延,以及预设的权重影响因子计算公式,更新所述第一初始权重和所述第二初始权重,得到第一目标权重和第二目标权重;根据所述第一目标权重和所述第二目标权重,划分所述数据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初始数据量权重计算公式为:
α1=P2/(P1+P2)
α2=P1/(P1+P2)
其中,α1为所述第一初始权重,α2为所述第二初始权重,P1为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的掉线概率,P2为所述第二测量报告的掉线概率。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权重影响因子计算公式为:
IF1=((V1/(V1+V2))+(LT2/(LT1+LT2))+(τ2/(τ1+τ2)))/3
IF2=((V2/(V1+V2))+(LT1/(LT1+LT2))+(τ1/(τ1+τ2)))/3
其中,IF1为所述第一初始权重的影响因子,IF2为所述第二初始权重的影响因子,V1为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的平均传输速率,V2为所述第二测量报告的平均传输速率,LT1为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的丢包率,LT2为所述第二测量报告的丢包率,τ1为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的传输时延,τ2为所述第二测量报告的传输时延;
所述第一目标权重α1’的计算公式为:
α1’=(α1+IF1)/2
所述第二目标权重α2’的计算公式为:
α2’=(α2+IF2)/2。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根据联网设备的状态预测所述联网设备脱离当前接入网络的概率通过以下步骤:获取所述联网设备接入当前网络后的历史移动轨迹、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的有效覆盖范围;根据所述历史移动轨迹预测所述联网设备不处于所述有效覆盖范围的概率。
其中,所述数据传输装置5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504,用于存储电子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所述确定单元502可以是处理器,所述传输单元503可以是触控显示屏或者收发器,存储单元504可以是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混合通信组网系统中的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混合通信组网系统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见光通信网络、无线高保真Wi-Fi通信网络,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入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和所述Wi-Fi通信网络;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传输的数据;
确定所述数据的安全级别;
根据所述数据的所述安全级别,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和/或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传输所述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的所述安全级别,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和/或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传输所述数据,包括:
若所述数据的所述安全级别为高安全级别,则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传输所述数据;
若所述数据的所述安全级别为高和一般安全级别,则根据所述数据关联功能类型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和/或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传输所述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关联功能类型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和/或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传输所述数据,包括:
若所述数据关联功能类型为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搬家,则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和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均建立通信连接;
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第一测试数据,得到所述Wi-Fi通信网络的第一测量报告,所述第一测量报告包括所述Wi-Fi通信网络的网络质量参数,所述网络质量参数包括掉线概率和以下至少一种:平均传输速率、丢包率、传输时延,所述掉线概率是指根据联网设备的状态预测所述联网设备在预设时段内脱离当前接入网络的概率,所述预设时段是根据所述数据的数据量预估的传输时长确定的时段;
通过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第二测试数据,得到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的第二测量报告,所述第二测量报告包括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的所述网络质量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测量报告、所述第二测量报告划分所述数据为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
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并通过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传输所述的第二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质量参数包括掉线概率和以下至少一种:平均传输速率、丢包率、传输时延;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测量报告、所述第二测量报告划分所述数据为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的掉线概率和所述第二测量报告的掉线概率,以及预设的初始数据量权重计算公式,确定所述数据中的第一数据的第一初始权重和第二数据的第二初始权重,其中,掉线概率与初始权重成反比例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的平均传输速率、丢包率、传输时延,所述第二测量报告的平均传输速率、丢包率、传输时延,以及预设的权重影响因子计算公式,更新所述第一初始权重和所述第二初始权重,得到第一目标权重和第二目标权重;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权重和所述第二目标权重,划分所述数据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数据量权重计算公式为:
α1=P2/(P1+P2)
α2=P1/(P1+P2)
其中,α1为所述第一初始权重,α2为所述第二初始权重,P1为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的掉线概率,P2为所述第二测量报告的掉线概率。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权重影响因子计算公式为:
IF1=((V1/(V1+V2))+(LT2/(LT1+LT2))+(τ2/(τ1+τ2)))/3
IF2=((V2/(V1+V2))+(LT1/(LT1+LT2))+(τ1/(τ1+τ2)))/3
其中,IF1为所述第一初始权重的影响因子,IF2为所述第二初始权重的影响因子,V1为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的平均传输速率,V2为所述第二测量报告的平均传输速率,LT1为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的丢包率,LT2为所述第二测量报告的丢包率,τ1为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的传输时延,τ2为所述第二测量报告的传输时延;
所述第一目标权重α1’的计算公式为:
α1’=(α1+IF1)/2
所述第二目标权重α2’的计算公式为:
α2’=(α2+IF2)/2。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联网设备的状态预测所述联网设备脱离当前接入网络的概率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获取所述联网设备接入当前网络后的历史移动轨迹、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的有效覆盖范围;
根据所述历史移动轨迹预测所述联网设备不处于所述有效覆盖范围的概率。
8.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混合通信组网系统中的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混合通信组网系统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见光通信网络、无线高保真Wi-Fi通信网络,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入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和所述Wi-Fi通信网络;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传输的数据;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数据的安全级别;
传输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的所述安全级别,通过所述Wi-Fi通信网络和/或所述可见光通信网络传输所述数据。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750880.7A 2019-08-14 2019-08-14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Active CN1104299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50880.7A CN110429982B (zh) 2019-08-14 2019-08-14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50880.7A CN110429982B (zh) 2019-08-14 2019-08-14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29982A true CN110429982A (zh) 2019-11-08
CN110429982B CN110429982B (zh) 2021-02-19

Family

ID=68414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50880.7A Active CN110429982B (zh) 2019-08-14 2019-08-14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2998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2595A (zh) * 2019-12-30 2020-05-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215558A (zh) * 2020-11-05 2021-01-12 北京三维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购物联网云平台系统
CN113630382A (zh) * 2021-07-08 2021-11-09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一种数据合规安全流通的系统管理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10654A1 (en) * 2007-07-06 2009-01-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munication link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visibility in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CN103441797A (zh) * 2013-09-13 2013-12-1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室分复用(rdm)的室内可见光通信(vlc)混合组网方案及其切换的实现方法
CN103825652A (zh) * 2012-11-19 2014-05-28 索尼公司 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187123A (zh) * 2015-09-22 2015-12-23 波瑞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wifi通讯与可见光通讯的智能家庭安全控制器
CN106357331A (zh) * 2015-07-16 2017-01-25 北京全电智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光强感知的可见光通信方法与系统
US20170047994A1 (en) * 2015-08-10 2017-02-16 Stmicroelectronics, Inc. Visible light and power-line communication-based system with location-based services
CN106710046A (zh) * 2016-12-30 2017-05-24 赵恩龙 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的智能锁装置
US20180349854A1 (en) * 2017-05-12 2018-12-06 Teleo Group,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mobile device activity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10654A1 (en) * 2007-07-06 2009-01-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munication link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visibility in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CN103825652A (zh) * 2012-11-19 2014-05-28 索尼公司 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3441797A (zh) * 2013-09-13 2013-12-1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室分复用(rdm)的室内可见光通信(vlc)混合组网方案及其切换的实现方法
CN106357331A (zh) * 2015-07-16 2017-01-25 北京全电智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光强感知的可见光通信方法与系统
US20170047994A1 (en) * 2015-08-10 2017-02-16 Stmicroelectronics, Inc. Visible light and power-line communication-based system with location-based services
CN105187123A (zh) * 2015-09-22 2015-12-23 波瑞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wifi通讯与可见光通讯的智能家庭安全控制器
CN106710046A (zh) * 2016-12-30 2017-05-24 赵恩龙 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的智能锁装置
US20180349854A1 (en) * 2017-05-12 2018-12-06 Teleo Group,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mobile device activity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严超: "基于可见光通信和无线局域网联合的上下行传输切换方案研究与实现",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王丽娜: "《现代通信技术》", 31 October 2016, 国防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2595A (zh) * 2019-12-30 2020-05-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215558A (zh) * 2020-11-05 2021-01-12 北京三维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购物联网云平台系统
CN113630382A (zh) * 2021-07-08 2021-11-09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一种数据合规安全流通的系统管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29982B (zh) 2021-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48506B2 (en) Wireless station location detection
CN103249047B (zh) 无线局域网热点的接入认证方法及装置
JP2022522630A (ja) 5g以降を用いた産業自動化
Huang et al. A game-theoretic resource allocation approach for intercell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in cellular networks
CN110429982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9890069A (zh) 网络连接方法、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347420A (zh) 一种网络密钥处理的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Rasheed et al. An overview of mobile edge computing: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and direction
CN109413646A (zh) 安全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7370685A (zh) 一种物联网终端接入方法及装置
US1068161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 routing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4071452B (zh) 用户签约数据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Qiang et al. A novel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approach for vertical handoff i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CN107438247A (zh) 无线中继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10519750A (zh) 报文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8322366A (zh) 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152879B (zh) 网络质量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6549784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7396319B (zh) 一种无线网络认证的方法、设备、存储介质以及终端回收设备
CN110087338A (zh) 一种窄带物联网进行鉴权的方法及设备
CN108234353A (zh) 一种无线转发的方法、主接入点和转发接入点
Biswash et al. Energy‐efficient node‐to‐node communication scheme for fog‐based cellular networks
Kato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wireless network tap device for IEEE 802.11 wireless network emulation
CN110114987A (zh) 一种切换方法、终端及域主节点
CN111885588A (zh) 执行电子卡管理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