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24955A - 一种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24955A
CN110424955A CN201910533683.XA CN201910533683A CN110424955A CN 110424955 A CN110424955 A CN 110424955A CN 201910533683 A CN201910533683 A CN 201910533683A CN 110424955 A CN110424955 A CN 1104249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oil
tomography
fault
reservo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336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24955B (zh
Inventor
朱煜华
李岩
贾艳霞
刘峥君
张晓亮
王树芳
范凤英
马玉
庞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Henan Oilfield Branch Co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Henan Oilfield Branch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Henan Oilfield Branch Co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53368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249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24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249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249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249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7/00Survey of boreholes or we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1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seismic cross-sections or geostructures
    • G01V1/302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seismic cross-sections or geostructures in 3D data cub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6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bsurface, e.g. impedance, porosity or attenuation profi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4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ell-logg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log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属于石油勘探开发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目标区的地震资料进行地质构造解释,对目标区的微小断层进行识别,对目的层的不同级别的断层进行组合;根据已钻井录井岩性、测井电性特征开展地层对比与划分,并进行潜力层筛选;在精细对比过程中对钻遇断点信息在地震剖面上进行标定,明确钻井钻遇的断层在地震剖面上所处的位置并验证断层解释的合理性;分析已钻井之间录井显示层变化、油层与水层之间关系,对目标区内钻井之间储层展布及目的层段构造细节进行完善,然后部署油井进行开采生产。本发明的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能够解决已钻井录井显示变化、油水边界不清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属于石油勘探开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复杂断块油藏受断层控制作用明显,不同级别的断层相互交切,导致断块内部构造破碎,油水关系较为复杂,针对复杂断块油藏内部深化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是滚动增储上产潜力所在。由于控制复杂断块油藏的主控大断层容易识别、可靠程度高,而数量较多的小断层由于延伸短、落差小、已钻井难以控制,导致地震地质吻合性差、可靠性较差,有的小断层在开发投产多年后仍需不断修正完善。随着物探技术的不断提高,钻井动、静态资料辅助验证能够逐步完善断块内部复杂构造,尤其是能够识别隐蔽性较强的微幅度构造、微小断层,这对复杂老油区内部精细挖潜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老油区来说,由于复杂含油气断鼻、断块内部仅有的一些井震资料很难明确这个油藏的油水关系,同时存在井间构造复杂、井震吻合程度低、滚动勘探开发难度大等问题,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日益提升,老油区增储上产所面临的难度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开发一种能够实现老油区滚动增储上产的方法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以实现老油区增储上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利用目标区的地震资料进行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得到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排列情况和/或相互切割关系;同时确定断层在地震资料目标层段水平面上的构造情况,所述构造情况为切割关系、走向、延伸长度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已钻井地质录井岩性数据、测井曲线电性特征进行地层对比、划分,同时依据岩性数据和测井曲线电性特征对目标区的潜力层进行筛选,所述潜力层为油层、含水油层、从电测解释判定的可疑油层、录井显示级别低的可疑油层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已钻井地层对比、划分过程中确定的钻井断点信息在地震剖面上进行标定解释,然后根据钻井断点信息对步骤1)中利用地震资料识别的断层的位置和/或断层的组合关系进行验证、修正;
3)根据录井资料、测井资料中的至少一种及试油资料、生产资料中的至少一种,逐个小层确定已钻井的井间地质录井显示变化及油层水层变化情况;
结合井间地质录井显示变化及油层水层变化情况,对步骤2)中验证、修正后的井间断层进行验证定位,在构造等值线图平面上刻画井间潜力储层的展布情况及构造细节;
4)根据步骤3)确定的潜力储层的展布情况及构造细节,选择构造位置上处于高点并具有良好的油气储集保存条件的区域作为钻探潜力区。
本发明的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通过已有地震地质资料开展综合研究工作,针对现有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中的断裂系统复杂这一客观问题,充分利用已有井资料提高现有构造认识,修正老油区内部复杂断裂系统,完善断层组合方案,使构造结果逼近真实地质情况。另外,对搜集的已钻井动、静态资料开展精细地层对比划分,结合岩、电关系完成区域内统层工作及潜力层筛选,以现有井间矛盾为突破点,完善现有构造认识,解决已钻井油水边界不清、录井显示变化等问题。总体上,对开展老油区滚动勘探开发工作有较好的效果,特别是能够解决复杂构造老油区内部受地震资料品质低、已钻井控制程度低、井震吻合程度低、井间构造细节不明确导致的油水边界难以刻画、储量规模不明确、上产难度大等问题。
步骤3)中,在确定已钻井的井间地质录井显示变化及油层水层变化情况后,如果出现不正常油水关系,则通过已钻井地质资料绘制砂体厚度等值线图,在构造等值线图上与小层砂体厚度等值线进行叠合,根据砂体厚度等值线与构造等值线叠合后的图确定潜力储层的展布情况、构造细节。当出现不正常油水关系时,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对目标区井间储层展布情况重新落实,提高刻画精度。
所述不正常油水关系包括同一断块构造低部位井比高部位井显示级别更高、录井显示层位更多、同断块同一小层在构造高部位井上为水层而低部位井为油层中的至少一种。这些不正常油水关系会对储层展布情况的确定产生较大影响,需要对储层展布情况重新落实。
所述断层为微小断层,所述微小断层为断距小、延伸距离短的断层、地震剖面上同相轴无错断的断层、隐蔽性断层中的至少一种。对微小断层的识别,能够提高对潜力储层的客户精度。
步骤4)中选择构造位置上处于高点并具有良好的油气储集保存条件的区域作为钻探潜力区后,在钻探潜力区部署油井进行开采生产,根据钻探生产情况并结合生产动态资料,重新评价目标区油层展布及储量、产量情况。结合钻探生产情况及生产动态资料,能够对潜力储层进行反馈验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的实施例1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的实施例1中利用Cos Phase技术在Q地区A井区复杂断裂系统在东西向剖面上显示及解释结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的实施例1中利用Cos Phase技术在Q地区A井区复杂断裂系统在南北向剖面上显示及解释结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的实施例1中Q地区构造解释初期H2Ⅰ底面构造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的实施例1中Q地区构造解释初期H2Ⅱ底面构造图;
图6为本发明的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的实施例1的Q地区A-3井电测曲线及钻遇断点和分层情况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的实施例1中Q地区B-40井钻遇断点地震标定及解释情况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的实施例1中Q地区A-3井钻遇断点地震标定及解释情况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的实施例1的Q地区C井至B-40井录井显示小层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的实施例1的Q地区已钻井动态生产数据统计直方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的实施例1的Q地区井震联合修正后的H2Ⅰ底面构造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的实施例1的Q地区井震联合修正后的H2Ⅱ底面构造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的实施例1的Q地区新部署A-9生产直方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的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利用目标区的地震资料进行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得到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排列情况和/或相互切割关系;同时确定断层在地震资料目标层段水平面上的构造情况,所述构造情况为切割关系、走向、延伸长度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已钻井地质录井岩性数据、测井曲线电性特征进行地层对比、划分,同时依据岩性数据和测井曲线电性特征对目标区的潜力层进行筛选,所述潜力层为油层、含水油层、从电测解释判定的可疑油层、录井显示级别低的可疑油层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已钻井地层对比、划分过程中确定的钻井断点信息在地震剖面上进行标定解释,然后根据钻井断点信息对步骤1)中利用地震资料识别的断层的位置和/或断层的组合关系进行验证、修正;
3)根据录井资料、测井资料中的至少一种及试油资料、生产资料中的至少一种,逐个小层确定已钻井的井间地质录井显示变化及油层水层变化情况;
结合井间地质录井显示变化及油层水层变化情况,对步骤2)中验证、修正后的井间断层进行验证定位,在构造等值线图平面上刻画井间潜力储层的展布情况及构造细节;
4)根据步骤3)确定的潜力储层的展布情况及构造细节,选择构造位置上处于高点并具有良好的油气储集保存条件的区域作为钻探潜力区。
上述步骤1)中所述地质构造解释是指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剖面-平面-三维立体”解释。所述“剖面-平面-三维立体”解释是将地震数据体导入Landmark软件,在三维空间上再进行层位追踪、闭合及断层解释及组合。该解释后可以对目标区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进行初步认识。
步骤1)中得到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排列情况和/或相互切割关系及确定断层在地震资料目标层段水平面上的构造情况即对目标区的断层进行识别。具体的,可以采用CosPhase(余弦相位)技术进行识别。采用该技术能够使目标区的复杂断裂系统在地震剖面上显示更清楚,在解释过程中更容易识别。
余弦相位技术采用如下公式对开展构造解释的地震资料进行计算:
其中f(x,t)为实数地震道,g(x,t)为虚数地震道。
其中,x是某一地震道,cos(Ph(x,t))具体是对相位进行余弦计算结果,由于相位不是连续的,实地震道与虚地震道之间存在-180-+180角度变换,导致地震同相轴相位反转跳断不连续出现锯齿状波形,余弦计算后消除锯齿状波形,使地震同相轴相位在正峰值和负峰值之间平滑地振荡,能有效分辨地震波的几何形态,用于地震地层层序和构造的识别。
cos(Ph(x,t))在正峰值和负峰值之间平滑地振荡,它独立于地震振幅,用于地震地层层序和特征的识别,能有效分辨地震波的几何形态,但克服了相位反转的跳断。能够用来识别层序的边界以及地震相的外部几何形态。
所述断层主要为微小断层,即小断层。小断层为位于大断块内部的断距小、延伸距离短的断层、同相轴无错断的断层、隐蔽性断层中的至少一种。具体的,小断层为在地震剖面上地震同相轴垂向、横向上错开距离较小,地震资料平面上延伸长度较小,展布方向规律性不强,直观上难以识别,与大断层伴生相互切割关系复杂的断层。所述隐蔽性断层为常规手段不易识别的断层。优选的,小断层为在地震剖面上地震同相轴垂直、横向上错开距离小,平面上横向延伸距离小,展布方向规律性不强,直观上难以识别,与大断层伴生相互切割关系复杂的断层。横向上错开距离一般小于20m。平面上横向延伸距离小于1km。小断层的存在造成了地震同相轴反射杂乱解释难度增大,多解性强,同时造成地层破碎,油水关系复杂,勘探开发难度加大。
得到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排列情况和/或相互切割关系是对目标区的小断层进行识别,明确不同级别的小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几何关系。几何关系为倾向、倾角、相互交切关系中的至少一种。地震资料目标层段水平面是指三维地震数据体的水平面。
构造细节具体指大断块内部小断层延伸与交切关系,微幅构造高点确定或潜力层构造等值线修正。完善构造细节有助于识别微幅度构造、小断块,认清导致断块内部井间录井显示变化和井间油水层变化情况的原因。
构造等值线图指在地震数据体解释中,在地震剖面上确定潜力层位置并展开追踪闭合后,利用专业绘图软件绘制的深度等值线图。
录井显示级别由高至低分别为:饱含油、富含油、油浸、油斑、油迹、荧光。
具体的,步骤1)中录井显示级别是指在钻井过程中定时或定距对岩屑作显微镜观察、紫外光照射等,观察有无荧光反应,根据发光颜色、发光强度进行对比,将储层分为饱含油、富含油、油浸、油斑、油迹、荧光等不同含油级别,可以及时认识地层岩性和储层含油气情况。
上述组合或者小断层组合是指对地震解释中对发现的不同级别断层进行组合。根据断层对构造、沉积的控制作用以及构造发育史,通常将断层分为几个级别:一级断裂,控制盆地沉积,断穿基底,在剖面上上下盘断距非常大,断层可能从深层一直断到浅层,平面上延伸很长,规模较大,从浅到深都会存在;二级断裂,控制构造带,是构造带的分界线,剖面特征也很明显,断距比较大平面延伸较长;三级断裂,控制局部构造,如形成鼻状构造的两翼断层,剖面特征上断距不是很大,延伸较短;四级断裂,也就是那些伴生断层、小断层等。从解释过程来看,断层组合就是将剖面上的解释的断层断点,在某一个层面上根据研究区断裂分布规律,在平面上把属于同一断层的断点相连,形成水平面上的断层分布图,进而形成空间断层面分布图,达到平剖吻合。
对识别出来的小断层进行验证、修正,在解释过程中使断点在地震数据体剖面及水平面上位置更加准确,断层相互交切几何关系更加合理,从而提高构造解释精度,使构造结果逼近真实地质情况。
步骤3)中,在确定已钻井的井间地质录井显示变化及油层水层变化情况后,如果出现不正常油水关系,则通过已钻井地质资料绘制砂岩厚度等值线图,在地震数据体构造解释后对利用追踪的潜力层绘制构造等值线图,同时对目标区井间储层展布情况重新落实。此处已钻井地质资料包括井之间电性、岩性变化以及步骤1)中地层对比、划分的结果。
上述不正常油水关系一般是同一小层上出现的井间不正常油水关系。如果出现该不正常油水关系,确定导致出现该情况的原因为储层物性变化还是微小断层分隔。如果是储层物性变化,则通常表现为同一断块内相同储层井间含油性存在油层、差油层或干层等差异,这些井间差异可以用来修正砂体等值线图,结合构造位置落实油层展布范围。储层物性变化一般是指储层岩性、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在不同井之间差异性变化。
如果是由于微小断层分隔,则通过已钻井地质资料绘制砂岩厚度等值线图,在平面上对目标区井间储层展布情况重新落实。
步骤4)中所述钻探潜力区是有利构造部位,具体是指构造位置上处于高点,处在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并且具有良好的油气储集保存条件。该区域的确定能够缩小潜力层的筛选范围。
步骤4)中钻探潜力区选定后,在潜力区部署油井进行开采生产。在潜力区部署油井进行开采生产后,根据钻探生产情况并结合生产动态资料,重新评价目标区油层展布及储量、产量情况。重新评价目标区油层展布及储量、产量情况,有利于对后续的生产进行部署,提高生产效率,便于追踪部署井位钻探情况,重新落实复杂断块老油区内含油面积和储量、产量等参数。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收集到的Q地区A井区的地震、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并制订一套有效的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技术流程,如图1所示;
对收集到的Q地区A井区的地震、地质资料进行分析,利用收集到的Q地区A井区的地震资料开展精细构造解释。
Cos Phase(余弦相位)技术为一种地震几何属性相关的技术,常用于地震断层与构造解释、地质体刻画等,突出地震同相轴反射强度与横向连续性来识别层序的边界,同时能够突出地质体内部的反射结构与边界特征。
余弦相位技术采用如下公式对开展构造解释的地震资料进行计算:
其中f(x,t)为实数地震道,g(x,t)为虚数地震道。
其中,x是某一地震道。cos(Ph(x,t))是对相位进行余弦计算结果,由于相位不是连续的,实地震道与虚地震道之间存在-180-+180角度变换,导致地震同相轴相位反转跳断不连续,引起地震同相轴相位出现锯齿状波形。进行余弦计算后能够消除锯齿状波形,使地震同相轴相位在正峰值和负峰值之间平滑地振荡,能有效分辨地震波的几何形态,用于地震地层层序和构造的识别。
cos(Ph(x,t))在正峰值和负峰值之间平滑地振荡,它独立于地震振幅,用于地震地层层序和特征的识别,能有效分辨地震波的几何形态,克服了相位反转的跳断。能够用来识别层序的边界以及地震相的外部几何形态。
本实施例中利用Cos Phase技术在地震剖面上对波组特征杂乱、同相轴错断不明显的小断层进行识别,如图2和图3所示。波组特征杂乱具体是指地震同相轴杂乱,反射能力弱,空白反射等反射特征。
同时由于地下断层切割,沉积环境变化引起的地层岩性横向非均质性变化,导致地震相邻道之间的相干性将产生明显的不连续性。在三维地震解释中利用Landmark解释软件对地震数据体进行相干计算,来刻画地下断层,地层岩性变化等。
以t时刻为中心定义一个时窗,在时窗内取J道相邻地震数据u,如果分析点的坐标为(x,y),则定义相似性δ(t,p,q)为:
其中,p和q分别为X和Y方向的视倾角,H为实际地震道的正交分量。
此外由于储层物性变化,储层填充流体变化等引起的地震反射波振幅能量变化,可借助Landmark解释软件沿层均方根振幅属性在平面上的能量变化差异来刻画砂体展布特征。均方根振幅是计算潜力层段时窗范围内各样点的振幅平方和,然后求平均值,最后开平方根。由于振幅值在平均前计算平方,因此它对特别大的振幅非常敏感,可以反映反射波强弱。通常用于地层岩性相变分析,计算薄砂层厚度,识别亮点、暗点,指示烃类显示,识别火成岩等特殊岩体。
均方根振幅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RMS为均方根振幅值,N为潜力层段全部坐标点个数,A为其中某一时间点i的振幅值。
利用地震数据体完成H2Ⅰ、H2Ⅱ层段断层解释及H2Ⅰ、H2Ⅱ层位标定,并对H2Ⅰ、H2Ⅱ层段及H2Ⅰ、H2Ⅱ层位在地震数据上进行追踪,对H2Ⅰ、H2Ⅱ层段不同级别的断裂系统进行组合(从解释过程来看,断层组合就是将剖面上的解释的断层断点,在某一个层面上根据研究区断裂分布规律,在平面上把属于同一断层的断点相连,形成水平面上的断层分布图,进而形成空间断层面分布图,达到平剖吻合),使断层切割关系、展布规律符合地质规律,穿过断层的钻井揭示的断层断开地层的断距、位置、埋深一致,在地震剖面上与构造等值线图上相互验证,具体参见图4和图5。其中地质规律是根据已有资料确定的地质规律。符合地质规律是指同一盆地内断层的展布方向应与主控断层大致平行,掉向相同,切割关系为大断层切割小断层、晚期断层切割早期断层等特征。
2)结合A井区的已钻井的录井、测井数据中的岩性数据、电性数据,开展A井区已钻井对比工作,对比工作是指利用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录井、岩心等岩性特征,地震反射特征对A井区地层进行识别和统一标准划分,同时对目标区的潜力层进行筛选,筛选标准是选取研究区的油层、含油水层、电测解释的可疑油层、不同录井显示级别小层等。
在上述地层对比过程中,对钻遇的断点信息,在地震剖面上进行标定,确定其在地震剖面上的位置、断距大小,并对步骤1)中识别的微小断层进行验证。
如图6所示,在精细对比统层过程中发现钻遇的断层导致地层缺失,结合电性曲线特征最终确定在埋深1036m处存在断距为122m的F1号断层,埋深1134m处存在断距为75m的F2号断层。如图7、图8所示,在地震剖面上对F1、F2号断层进行准确标定,与剖面上解释的断层位置一致,地质与地震相互验证了断层是存在的,解释结果是合理的。
如果二者结果不一致,则需要分析对比过程中依据的电性曲线特征是否存在差异,在地震剖面上标定过程中速度是否准确,然后充分利用地震、地质资料相互验证解释结果的合理性,以此提高构造解释的精度,使构造结果接近真实地质情况。即当确定所依据的地震资料或者地质资料存在问题(如地震资料无法识别的小断层、微幅度构造或电测曲线地层对比错误等),则利用地震资料和地质资料中的相对准确的一个去修正另外一个。
3)通过对已钻井的地质录井显示小层进行统计,结合C井至B-40井之间联井剖面结果显示,构造低部位C井在H2Ⅰ、H2Ⅱ层段有多个显示级别不同、显示层位集中的小层到构造高部位的B-40井消失,如图9所示。C井的H2Ⅱ6-8号层断缺。断距为33米。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井间微小断层分割或者储层岩性变化,但是该区靠近北部物源,储层条件较好,岩性变化的矛盾不存在,因此导致录井显示变化的原因应为该井区内部小断层的分割作用。结合步骤1)中小断层的识别,在地震数据体上对构造低部位C井与高部位B-40井之间的小断层位置、断距、延伸长度、与大断层切割几何关系重新核实,使断层在地震剖面与水平面上结果一致,见图11和图12。
4)A井区有采油井8口、开井6口,投产井的生产状况较好,地质储量为29.6×104t,如图10所示,累计产油3.35×104t,采出程度为11.3%,采出程度低,具有一定的挖潜空间。
对A井区的内部构造进行完善:根据构造低部位C井与高部位B-40井之间录井岩屑显示级别变化结合地震数据体构造解释,确定A井区内部起分割作用的微小断层在地震剖面及构造图平面上(如图11、图12所示)的位置、断距、延伸长度、与大断层切割几何关系,使构造图精度提高并解决了井间矛盾问题,见图4、图5及图11、图12构造图细节变化。此处的井间矛盾具体指构造低部位C井在H2Ⅰ、H2Ⅱ层段录井结果有多个不同级别显示、且各个录井显示小层较集中,但在同一断块的构造高部位B-40井录井结果未见到显示。
完善井内部构造后,结合该区域油气显示情况分析可知,位于构造低部位的C井向构造高部位的A井之间断块浅层的H2Ⅰ10、11、14、H2Ⅱ2-9小层无井控制,具有增储上产的潜力。井区内各井在H2Ⅰ、H2Ⅱ底面平面上分布位置具体见图11及图12。
5)根据各井生产情况,进一步挖潜构造高部位断层下剩余油和评价C井高部位断块浅层H2Ⅰ10、11、14、H2Ⅱ2-9小层含油气性,结合图11及图12上井区内各井在H2Ⅰ、H2Ⅱ底面平面上分布位置可以看出,在图11及图12上C井东北方向为钻井空白区,潜力层为H2Ⅰ10、11、14、H2Ⅱ2-9小层,同时在图12中看出A井北部断块高部位可供部署井位钻探H2Ⅱ1-H2Ⅱ7及H2Ⅲ1-H3Ⅰ5层段含油气性,综合评价A井区已钻井情况后论证部署了采油井A-9井和滚动评价井C-1井,见图11、图12。
通过本发明的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在Q地区A井区增储上产取得较好成效,其中采油井A-9井共见显示118m/16层,电测解释油层13.2m/3层,差油层6.9m/2层,油水同层12.6m/4层,投产H2Ⅱ层段H2Ⅱ12小层及H2Ⅱ层段紧邻的H2Ⅲ1小层最高日产11.1t/水0.2m3,日均产油4.4t/水0.2m3,累计产油675t,起到了调整A井区开发效果挖潜A井高部位断层屋檐下剩余油的作用,如图13所示。同时结合图11及图12上井区内各井在H2Ⅰ、H2Ⅱ底面平面上分布位置可以看出,在C井东北方向为钻井空白区,潜力层位为H2Ⅰ10、11、14、H2Ⅱ2-9小层段含油气性有待探索,部署了油藏评价井C-1井,预计可新增预测储量30万t,该技术实现了Q地区A井区复杂含油断块内部增储上产目的。

Claims (5)

1.一种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利用目标区的地震资料进行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得到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排列情况和/或相互切割关系;同时确定断层在地震资料目标层段水平面上的构造情况,所述构造情况为切割关系、走向、延伸长度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已钻井地质录井岩性数据、测井曲线电性特征进行地层对比、划分,同时依据岩性数据和测井曲线电性特征对目标区的潜力层进行筛选,所述潜力层为油层、含水油层、从电测解释判定的可疑油层、录井显示级别低的可疑油层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已钻井地层对比、划分过程中确定的钻井断点信息在地震剖面上进行标定解释,然后根据钻井断点信息对步骤1)中利用地震资料识别的断层的位置和/或断层的组合关系进行验证、修正;
3)根据录井资料、测井资料中的至少一种及试油资料、生产资料中的至少一种,逐个小层确定已钻井的井间地质录井显示变化及油层水层变化情况;
结合井间地质录井显示变化及油层水层变化情况,对步骤2)中验证、修正后的井间断层进行验证定位,在构造等值线图平面上刻画井间潜力储层的展布情况及构造细节;
4)根据步骤3)确定的潜力储层的展布情况及构造细节,选择构造位置上处于高点并具有良好的油气储集保存条件的区域作为钻探潜力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在确定已钻井的井间地质录井显示变化及油层水层变化情况后,如果出现不正常油水关系,则通过已钻井地质资料绘制砂体厚度等值线图,在构造等值线图上与小层砂体厚度等值线进行叠合,根据砂体厚度等值线与构造等值线叠合后的图确定潜力储层的展布情况、构造细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正常油水关系包括同一断块构造低部位井比高部位井显示级别更高、录井显示层位更多、同断块同一小层在构造高部位井上为水层而低部位井为油层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断层为微小断层,所述微小断层为断距小、延伸距离短的断层、地震剖面上同相轴无错断的断层、隐蔽性断层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选择构造位置上处于高点并具有良好的油气储集保存条件的区域作为钻探潜力区后,在钻探潜力区部署油井进行开采生产,根据钻探生产情况并结合生产动态资料,重新评价目标区油层展布及储量、产量情况。
CN201910533683.XA 2019-06-19 2019-06-19 一种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 Active CN1104249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33683.XA CN110424955B (zh) 2019-06-19 2019-06-19 一种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33683.XA CN110424955B (zh) 2019-06-19 2019-06-19 一种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24955A true CN110424955A (zh) 2019-11-08
CN110424955B CN110424955B (zh) 2022-04-12

Family

ID=68408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33683.XA Active CN110424955B (zh) 2019-06-19 2019-06-19 一种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24955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75820A (zh) * 2020-01-10 2020-05-19 杨林海 一种合成地震记录清晰断点标定确定时深关系的分析方法
CN112576246A (zh) * 2020-12-11 2021-03-30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海上复杂断块油田内部低序级断层的预测方法
CN113267827A (zh) * 2020-02-14 2021-08-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石油地震及钻孔资料防震减灾的方法与装置
CN113537520A (zh) * 2021-06-29 2021-10-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断层位置定位方法
CN114764149A (zh) * 2021-01-13 2022-07-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陡坡带砂砾岩体有利相带描述方法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86082A (en) * 1995-03-02 1996-12-17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Method for identifying subsurface fluid migration and drainage pathways in and among oil and gas reservoirs using 3-D and 4-D seismic imaging
US20090319243A1 (en) * 2008-06-18 2009-12-24 Terratek, Inc. Heterogeneous earth models for a reservoir field
CN103245971A (zh) * 2013-04-25 2013-08-1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井中断点引导的地震小断层解释方法及装置
CN103993862A (zh) * 2014-02-12 2014-08-2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复杂断块稀油油藏分层开发方法
CN104110241A (zh) * 2013-04-16 2014-10-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多靶点定向井组合纵向多个小断块开发的方法
CN104110243A (zh) * 2013-04-16 2014-10-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跨断块水平井组合平面相邻小断块开发的方法
CN105242312A (zh) * 2015-10-22 2016-01-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刻画中小型伸展断陷盆地生长逆断层的方法
CN105372709A (zh) * 2015-10-28 2016-03-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地震资料识别岩性圈闭的方法
CN105626054A (zh) * 2014-11-07 2016-06-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厚层断块油藏断棱精细刻画的方法
CN105759312A (zh) * 2016-03-01 2016-07-1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储层特征法井震标定方法
CN106354895A (zh) * 2015-07-16 2017-01-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断块油藏多层砂岩储层层间穿层建模方法
CN106372319A (zh) * 2016-08-31 2017-02-01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地震模型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
CN107861152A (zh) * 2017-10-01 2018-03-30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一种中生界地层精细对比方法
CN107884820A (zh) * 2017-11-08 2018-04-06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一种快速精确进行小层构造和砂体微构造成图的方法
CN108680956A (zh) * 2018-01-08 2018-10-19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一种富油凹陷成熟探区整体勘探方法
CN108873068A (zh) * 2017-09-25 2018-11-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侵入岩发育区的断层地震解释方法
CN109061765A (zh) * 2018-09-26 2018-12-21 西南石油大学 非均质薄砂岩互层油藏的圈闭评价方法
CN109239783A (zh) * 2018-10-10 2019-01-18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井震结合中取舍地震信息的方法
CN109800451A (zh) * 2018-12-12 2019-05-2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高勘探程度区勘探层单元划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86082A (en) * 1995-03-02 1996-12-17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Method for identifying subsurface fluid migration and drainage pathways in and among oil and gas reservoirs using 3-D and 4-D seismic imaging
US20090319243A1 (en) * 2008-06-18 2009-12-24 Terratek, Inc. Heterogeneous earth models for a reservoir field
CN104110241A (zh) * 2013-04-16 2014-10-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多靶点定向井组合纵向多个小断块开发的方法
CN104110243A (zh) * 2013-04-16 2014-10-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跨断块水平井组合平面相邻小断块开发的方法
CN103245971A (zh) * 2013-04-25 2013-08-1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井中断点引导的地震小断层解释方法及装置
CN103993862A (zh) * 2014-02-12 2014-08-2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复杂断块稀油油藏分层开发方法
CN105626054A (zh) * 2014-11-07 2016-06-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厚层断块油藏断棱精细刻画的方法
CN106354895A (zh) * 2015-07-16 2017-01-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断块油藏多层砂岩储层层间穿层建模方法
CN105242312A (zh) * 2015-10-22 2016-01-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刻画中小型伸展断陷盆地生长逆断层的方法
CN105372709A (zh) * 2015-10-28 2016-03-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地震资料识别岩性圈闭的方法
CN105759312A (zh) * 2016-03-01 2016-07-1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储层特征法井震标定方法
CN106372319A (zh) * 2016-08-31 2017-02-01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地震模型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
CN108873068A (zh) * 2017-09-25 2018-11-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侵入岩发育区的断层地震解释方法
CN107861152A (zh) * 2017-10-01 2018-03-30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一种中生界地层精细对比方法
CN107884820A (zh) * 2017-11-08 2018-04-06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一种快速精确进行小层构造和砂体微构造成图的方法
CN108680956A (zh) * 2018-01-08 2018-10-19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一种富油凹陷成熟探区整体勘探方法
CN109061765A (zh) * 2018-09-26 2018-12-21 西南石油大学 非均质薄砂岩互层油藏的圈闭评价方法
CN109239783A (zh) * 2018-10-10 2019-01-18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井震结合中取舍地震信息的方法
CN109800451A (zh) * 2018-12-12 2019-05-2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高勘探程度区勘探层单元划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叶庆全: "《油气田开发地质》", 31 May 1999,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吴志良: "复杂小断块低渗透油藏主控因素与剩余油分布规律——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台兴油田为例",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基础科学辑》 *
黄金山等: "复杂断块油藏评价方法及实践——以魏岗北部地区为例",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75820A (zh) * 2020-01-10 2020-05-19 杨林海 一种合成地震记录清晰断点标定确定时深关系的分析方法
CN113267827A (zh) * 2020-02-14 2021-08-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石油地震及钻孔资料防震减灾的方法与装置
CN113267827B (zh) * 2020-02-14 2024-02-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石油地震及钻孔资料的地震预测方法与装置
CN112576246A (zh) * 2020-12-11 2021-03-30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海上复杂断块油田内部低序级断层的预测方法
CN112576246B (zh) * 2020-12-11 2023-10-31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海上复杂断块油田内部低序级断层的预测方法
CN114764149A (zh) * 2021-01-13 2022-07-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陡坡带砂砾岩体有利相带描述方法
CN114764149B (zh) * 2021-01-13 2023-04-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陡坡带砂砾岩体有利相带描述方法
CN113537520A (zh) * 2021-06-29 2021-10-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断层位置定位方法
CN113537520B (zh) * 2021-06-29 2024-05-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断层位置定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24955B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24955A (zh) 一种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
CN109960897A (zh) 一种页岩油水平井轨迹设计与现场跟踪调整研究方法
CN103472484B (zh) 基于rs三维敏感地震属性分析的水平井轨迹优化方法
CN107132573B (zh) 一种应用子波分解重构技术识别强阻抗屏蔽下岩性油藏的方法
CN105372709B (zh) 一种利用地震资料识别岩性圈闭的方法
CN109725348A (zh) 一种基于地震资料识别沉积相的方法
CN109138837A (zh) 油藏地质导向方法
Kontorovich The tectonic framework and hydrocarbon prospectivity of the western Yenisei–Khatanga regional trough
CN107269269B (zh) 不整合地层层位的快速解释方法
CN107861152A (zh) 一种中生界地层精细对比方法
CN114910964B (zh) 一种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体甜点区的预测方法
Neuhaus et al. Quantitative seismic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of an Oligocene Miocene carbonate buildup: Malampaya field, Philippines
CN104965225A (zh) 一种基于子波旁瓣信息的油藏识别方法
Abeed et al. Modeling of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reserve estimation of Mishrif formation-Garraf oil field
CN114488305B (zh) 一种无井新探区地震资料地质层位精细标定方法
Hart et al. Seismic Stratigraphy, Facies Architecture, and Reservoir Character of a Pleistocene Shelf-Margin Delta Complex, Eugene Island Block 330 Field, Offshore Louisiana1
CN109469477A (zh) 一种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方法和装置
du Pisani et al. Borehole radar delineation of the Ventersdorp Contact Reef in three dimensions
Jansen Seismic investigation of wrench faulting and fracturing at Rulison Field, Colorado
RU2681250C1 (ru) Способ квазитрехмерного моделирования эффективных газо- и нефтенасыщенных толщин залежей углеводородов
Clarke et al.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 modeling and horizontal drilling bring more oil out of the Wilmington oil field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i et al. Predicting Thin Sand Beds and Subtle Lithologic Traps in the Shahejie Formation of the Chezhen Sag by Joint Investigation of Seismic Facies Using 3D Seismic Data
Khatri Controls on fracture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ddle member of the Bakken Formation, Elm Coulee Field, Williston Basin, USA
CN113805227B (zh) 一种隐伏地层尖灭线识别方法
Bey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Seismic Expression of the Clinton Interval over Dominion's Gabor Gas Storage Field in North-East Ohi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