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19190A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支持该方法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支持该方法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19190A
CN110419190A CN201880017969.6A CN201880017969A CN110419190A CN 110419190 A CN110419190 A CN 110419190A CN 201880017969 A CN201880017969 A CN 201880017969A CN 110419190 A CN110419190 A CN 1104191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type
transmission
symbol
s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79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善旭
梁锡喆
安俊基
朴汉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419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91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5Timing of allocation when channel conditions ch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2Timing of allocation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支持该方法的装置。根据适用于本发明的示例,当终端发送在时域中连续的第一类型信道和第二类型信道时,终端可以通过在与第二类型信道对应的时间间隔中设置第一类型信道的传输和第二类型信道的传输之间的过渡时段来发送第一类型信道和第二类型信道。

Description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支持该 方法的装置
技术领域
以下描述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从用户设备(UE)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支持该方法的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接入系统已广泛部署,以提供例如语音或数据的各种类型的通信服务。通常,无线接入系统是通过在多个用户之间共享可用系统资源(带宽、传输功率等)来支持多个用户的通信的多址系统。例如,多址系统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和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系统。
由于许多通信装置需要更高的通信容量,因此比现有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更加改进的移动宽带通信的必要性已经增加。另外,在下一代通信系统中已经考虑了通过将大量装置或物体彼此连接而能够随时随地提供各种服务的海量机器类型通信(MTC)。此外,已经讨论了能够支持对可靠性和延时敏感的服务/UE的通信系统设计。
如上所述,已经讨论了考虑增强移动宽带通信、海量MTC、超可靠和低延时通信(URLLC)等的下一代RAT的引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从用户设备(UE)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以及支持该方法的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公开能够实现的目的不限于上文已经具体描述的内容,并且从以下详细描述中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能够实现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在UE和BS之间发送或接收ACK信息的方法以及用于支持该方法的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设备(UE)向基站(BS)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包括:当配置有1个或2个符号(或由1个或2个符号组成)的第一类型信道和配置有4个或更多个符号的第二类型信道在时域中连续时,通过在对应于第二类型信道的时间段内配置第一类型信道传输和第二类型信道传输之间的过渡时段来发送第一类型信道和第二类型信道。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向基站(BS)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用户设备(UE)包括:发送器;以及处理器,其通过与发送器连接来操作,其中,处理器配置为:当配置有1个或2个符号(或由1个或2个符号组成)的第一类型信道和配置有4个或更多个符号的第二类型信道在时域中连续时,通过在对应于第二类型信道的时间段内配置第一类型信道传输和第二类型信道传输之间的过渡时段来发送第一类型信道和第二类型信道。
在上述配置中,第一类型信道在时域中可以对应于第二类型信道之前或之后的信道。
例如,当第一类型信道在时域中位于第二类型信道之前时,UE可以通过将第一类型信道的传输ON功率的结束点配置于第一类型信道和第二类型信道之间的边界来发送第一类型信道。
又例如,当第一类型信道在时域中位于第二类型信道之后时,UE可以通过将第一类型信道的传输ON功率的起始点配置于第一类型信道和第二类型信道之间的边界来发送第一类型信道。
此外,在上述配置中,第一类型信道传输和第二类型信道传输之间的过渡时段可以被配配置在一个符号内,所述一个符号位于所述第一类型信道与所述第二类型信道之间的边界处并且与所述第二类型信道对应。
此外,当第一类型信道在时域中位于第二类型信道之前并且UE在第二类型信道之后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时,UE可以通过在对应于第二类型信道的附加时间段内在第二类型信道传输与SRS传输之间配置附加过渡时段,来发送第二类型信道和SRS。
在本发明中,第一类型信道可以对应于配置有1个或2个符号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
此外,第二类型信道可以对应于配置有4个或更多个符号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
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前述概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且旨在提供对要求保护的本公开的进一步说明。
技术效果
从以上描述显而易见的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效果。
根据本发明,UE可以在最大范围内保护由1个或2个符号组成的信道(例如,由1个或2个符号组成的PUCCH)的传输持续时间,从而可以增强由1个或2个符号组成的信道的传输可靠性。
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实现的效果不限于上文已经具体描述的效果,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以下详细描述中能够得出本文未描述的其他效果。也就是说,应该注意,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出本发明意外的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包括进来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附图与详细说明一起提供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及详细说明。然而,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不限于特定的附图。各个附图中公开的特征彼此组合以配置新的实施方式。各个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对应于结构元件。
图1是示出物理信道和使用物理信道的信号传输方法的图;
图2是示出示例性无线电帧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下行链路时隙的持续时间的示例性资源网格的图;
图4是示出上行链路子帧的示例性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下行链路子帧的示例性结构的图;
图6是示出用于帧结构类型1和帧结构类型2的通用ON/OFF时间掩码的图;
图7是示出用于帧结构类型3的通用ON/OFF时间掩码的图;
图8是示出PRACH时间掩码的图;
图9是示出用于帧结构类型1和帧结构类型2的SRS时间掩码的图;
图10是示出用于帧结构类型3的SRS时间掩码的图;
图11是示出UpPTS传输情况下的双工SRS时间掩码的图;
图12和13是示出时隙/子帧边界处的ON/OFF时间掩码的图;
图14至图19是示出PUCCH/PUSCH/SRS时间掩码的图;
图20是示出可应用于本发明的自包含子帧结构的图;
图21和图22是示出用于将TXRU连接到天线元件的代表性连接方法的图;
图2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从TXRU和物理天线的角度的混合波束成形结构的示意图;
图24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在下行链路(DL)传输处理期间用于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的波束扫描操作的图;
图25和图26是示出可应用于本发明的通用ON/OFF时间掩码的图;
图27和图28是示出跳频边界处的两个符号的ON/OFF时间掩码的图;
图2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在一个时隙内通过FDM发送长PUCCH和PUSCH的图;
图30是示出可应用于本发明的UE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流程图;以及
图31是示出能够实现本发明中提出的实施方式的UE和BS的配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是本公开的元件和特征以特定形式的组合。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可以认为元件或特征是选择性的。各元件或特征可以在不与其他元件或特征组合的情况下实践。此外,可以通过组合元件和/或特征的一些部分来构造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公开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操作顺序可以重新排列。任一实施方式的一些结构或元件可以包括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并且可以用另一实施方式的相应结构或特征代替。
在附图的描述中,将避免对本公开中已知过程或步骤的详细描述,以免他们使本公开的主题模糊。另外,也将不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过程或步骤。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某个部分“包括”或“包含”某个组件时,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这表示不排除其他组件,并且可以进一步包括其他组件。说明书中描述的术语“单元”、“~器/仪”和“模块”指示用于处理至少一个功能或操作的单元,其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其组合来实现。另外,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更具体地,在随附权利要求的上下文中),术语“一”、“一个”、“该”等可以包括单数表示和复数表示,除非在说明书中以其它方式指出或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
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主要描述基站(BS)和用户设备(UE)之间的数据发送和接收关系。BS指的是网络中直接与UE通信的终端节点。被描述为由BS执行的特定操作可以由BS的上层节点执行。
即,显而易见的是,在由包括BS的多个网络节点组成的网络中,可以由BS或除BS之外的网络节点执行为了与UE通信所执行的各种操作。术语“BS”可以用固定站、节点B、演进节点B(eNode B或eNB)、gNode B(gNB)、高级基站(ABS)、接入点等代替。
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术语终端可以由UE、移动站(MS)、订户站(SS)、移动订户站(MSS)、移动终端、高级移动站(AMS)等代替。
发送端是提供数据服务或语音服务的固定和/或移动节点,而接收端是接收数据服务或语音服务的固定和/或移动节点。因此,在上行链路(UL)上,UE可以用作发送端,而BS可以用作接收端。同样地,在下行链路(DL)上,UE可以用作接收端,而BS可以用作发送端。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由针对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系统公开的标准规范支持: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xx系统、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系统、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3GPP 5G NR系统和3GPP2系统。具体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由以下标准规范支持:3GPP TS 36.211、3GPP TS 36.212、3GPP TS 36.213、3GPP TS 36.321、3GPP TS 36.331、3GPP TS 38.211、3GPP TS 38.212、3GPP TS 38.213、3GPP TS 38.321和3GPP TS 38.331。也就是说,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清楚地揭示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而未描述的步骤或部分可以通过上述标准规范来解释。在本公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可以通过标准规范来解释。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将给出的详细描述旨在解释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非旨在示出根据本公开能够实现的仅有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描述包括特定术语以提供对本公开的全面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技术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其他术语替换特定术语。
在下文中,解释了3GPP LTE/LTE-A系统和3GPP NR系统,上述系统是无线接入系统的示例。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能够应用于诸如码分多址(CDMA)、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的各种无线接入系统。
CDMA可以实现为诸如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UTRA)或CDMA2000的无线电技术。TDMA可以实现为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GPRS)/GSM演进增强数据速率(EDGE)的无线电技术。OFDMA可以实现为诸如IEEE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演进UTRA(E-UTRA)等的无线电技术。
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3GPP LTE是使用E-UTRA的演进UMTS(E-UMTS)的一部分,并且在DL中采用OFDMA而在UL中采用SC-FDMA。LTE-高级(LTE-A)是3GPPLTE的演进。
为了阐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尽管将基于3GPP NR系统以及3GPP LTE/LTE-A系统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应用于IEEE 802.16e/m系统等。
1.3GPP LTE/LTE-A系统
1.1.物理信道和使用该物理信道的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
在无线接入系统中,UE在DL上从eNB接收信息,并且在UL上向eNB发送信息。在UE和eNB之间发送和接收的信息包括通用数据信息和各种类型的控制信息。根据在eNB和UE之间发送和接收的信息的类型/用途,存在许多物理信道。
图1示出了可以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物理信道和使用该物理信道的通用信号传输方法。
当UE通电或进入新小区时,UE执行初始小区搜索(S11)。初始小区搜索涉及获取与eNB的同步。具体地,UE通过接收来自eNB的主同步信道(P-SCH)和辅同步信道(S-SCH)来将其定时与eNB同步并获取诸如小区标识符(ID)的信息。
然后,UE可以通过接收来自eNB的物理广播信道(PBCH)来获取小区中广播的信息。
在初始小区搜索期间,UE可以通过接收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L RS)来监视DL信道状态。
在初始小区搜索之后,UE可以通过接收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并基于PDCCH的信息接收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来获取更详细的系统信息(S12)。
为了完成与eNB的连接,UE可以执行与eNB的随机接入过程(S13至S16)。在随机接入过程中,UE可以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上发送前导码(S13),并且可以接收PDCCH和与PDCCH相关联的PDSCH(S14)。在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的情况下,UE可以附加执行包括附加PRACH的发送(S15)以及PDCCH信号和与PDCCH信号相对应的PDSCH信号的接收(S16)的竞争解决过程。
在上述过程之后,在通用UL/DL信号传输过程中,UE可以从eNB接收PDCCH和/或PDSCH(S17),并且向eNB发送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和/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S18)。
UE向eNB发送的控制信息通常被称为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CI包括混合自动重传和请求确认/否定确认(HARQ-ACK/NACK)、调度请求(SR)、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预编码矩阵索引(PMI)、秩指示符(RI)等。
在LTE系统中,通常在PUCCH上周期性地发送UCI。然而,如果应当同时发送控制信息和业务数据,则可以在PUSCH上发送控制信息和业务数据。另外,一旦从网络接收到请求/命令,就可以在PUSCH上不定期地发送UCI。
1.2.资源结构
图2示出了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示例性无线电帧结构。
图2中的(a)示出了帧结构类型1。帧结构类型1可应用于全频分双工(FDD)系统和半FDD系统。
一个无线电帧是10ms(Tf=307200*Ts)长,包括从0到19索引的相等大小的20个时隙。每个时隙是0.5ms(Tslot=15360Ts)长。一个子帧包括两个连续的时隙。第i子帧包括第2i和第2i+1时隙。也就是说,无线电帧包括10个子帧。传输一个子帧所需的时间被定义为传输时间间隔(TTI)。Ts是以Ts=1/(15kHz×2048)=3.2552×10-8(约33ns)给出的采样时间。一个时隙在时域中包括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或SC-FDMA符号,在频域中多个资源块(RB)。
时隙在时域中包括多个OFDM符号。由于在3GPP LTE系统中针对DL采用OFDMA,因此一个OFDM符号代表一个符号周期。OFDM符号可以称为SC-FDMA符号或符号周期。RB是在一个时隙中包括多个连续子载波的资源分配单元。
在全FDD系统中,10个子帧中的每一个可以在10ms持续时间期间同时用于DL传输和UL传输。DL传输和UL传输通过频率区分。另一方面,在半FDD系统中UE不能同时执行发送和接收。
上述无线电帧结构纯粹是示例性的。因此,可以改变无线电帧中的子帧数量、子帧中的时隙数量以及时隙中的OFDM符号数量。
图2中的(b)示出了帧结构类型2。帧结构类型2应用于时分双工(TDD)系统。一个无线电帧是10ms(Tf=307200*Ts)长,包括各自具有5ms(=153600*Ts)长的长度的两个半帧。每个半帧包括五个子帧,各个子帧长度为1ms(=30720*Ts)长。第i子帧包括第2i和第2i+1时隙,各个时隙具有0.5ms的长度(Tslot=15360*Ts)。Ts是以Ts=1/(15kHz×2048)=3.2552×10-8(约33ns)给出的采样时间。
类型2的帧包括具有以下三个字段的特殊子帧: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wPTS)、保护时段(GP)和上行链路导频时隙(UpPTS)。DwPTS在UE处用于初始小区搜索、同步或信道估计,而UpPTS在eNB处用于信道估计以及与UE的UL传输同步。GP用于消除由DL信号的多路径延迟引起的UL和DL之间的UL干扰。
下面的[表1]列出了特殊子帧配置(DwPTS/GP/UpPTS长度)。
[表1]
另外,在LTE Rel-13系统中,可以通过考虑由名为“srs-UpPtsAdd”的高层参数提供的附加SC-FDMA符号X的数量(如果未配置此参数,则将X设置为0)来重新配置特殊子帧的配置(即,DwPTS/GP/UpPTS的长度)。在LTE Rel-14系统中,新添加了特定子帧配置#10。不期望UE被配置有针对用于下行链路中的正常循环前缀的特殊子帧配置{3,4,7,8}和用于下行链路中的扩展循环前缀的特殊子帧配置{2,3,5,6}的2个附加UpPTS SC-FDMA符号,以及针对用于下行链路中的正常循环前缀的特殊子帧配置{1,2,3,4,6,7,8}和用于下行链路中的扩展循环前缀{1,2,3,5,6}的4个附加UpPTS SC-FDMA符号。
[表2]
帧结构类型3可以仅应用于作为正常循环前缀的许可辅助接入(LAA)SCell。每个无线电帧的长度为Tf=307200·Ts=10ms,并包括长度为Tslot=15360·Ts=0.5ms的20个时隙。此时,各个时隙从0到19编号。如果一个子帧的索引是i,则子帧i被定义为对应于时隙索引2i和2i+1的两个连续时隙。
一个无线电帧内的10个子帧可用于DL或UL传输。DL传输占用从一个子帧内任何地方开始并且在表2中完全占用间隔和DwPTS间隔中的一个之后的最后子帧处结束的一个或更多个连续子帧。UL传输占用一个或更多个连续子帧。
图3示出了可以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一个DL时隙的持续时间的DL资源网格的示例性结构。
参照图3,DL时隙在时域中包括多个OFDM符号。一个DL时隙在时域中包括7个OFDM符号,而RB在频域中包括12个子载波,本公开不限于此。
资源网格的各元素称为资源元素(RE)。RB包括12x7个RE。DL时隙中的RB数量NDL取决于DL传输带宽。
图4示出了可以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UL子帧的结构。
参照图4,UL子帧在频域中可以被划分为控制区和数据区。携带UCI的PUCCH被分配给控制区,而携带用户数据的PUSCH被分配给数据区。为了保持单载波属性,UE不同时发送PUCCH和PUSCH。子帧中的成对的RB被分配给UE的PUCCH。RB对的RB占用两个时隙中的不同子载波。因此,也就是说,RB对跨越时隙边界进行跳频。
图5示出了可以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DL子帧的结构。
参照图5,DL子帧的从OFDM符号0开始的多达三个OFDM符号被用作分配给控制信道的控制区,而DL子帧的其他OFDM符号被用作分配给PDSCH的数据区。针对3GPP LTE系统定义的DL控制信道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PDCCH和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ICH)。
PCFICH在子帧的第一OFDM符号中发送,携带关于在子帧中用于发送控制信道的OFDM符号的数量(即,控制区的大小)的信息。PHICH是对UL传输的响应信道,输送HARQ ACK/NACK信号。PDCCH上携带的控制信息称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CI传送UL资源分配信息、DL资源分配信息或用于UE组的UL传输(Tx)功率控制命令。
1.3.ON/OFF时间掩码
发送器需要用于典型地开启和关闭输出功率的一定时间。这意味着不会立即发生输出功率的开启和关闭。此外,ON状态和OFF状态之间的快速转换可能导致相邻载波上的不需要的信号辐射(即,不必要的辐射)。这种不必要的辐射应限于特定水平。因此,存在作为发送器从OFF状态到ON状态的切换时段的过渡时段,反之亦然。此外,在上行链路的情况下,依据诸如PUSCH、PUCCH和SRS的物理层信道(或信号),按子帧不同地配置功率分配。同样,即使在连续信道之间出现功率差的情况下也存在过渡时段。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6描述ON/OFF时间掩码。
图6是示出用于帧结构类型1和帧结构类型2的通用ON/OFF时间掩码的图。
参照图6,用于帧结构类型1和帧结构类型2的通用ON/OFF时间掩码被定义为当从OFF功率到ON功率的输出功率开启时观察到的时段和当从ON功率到OFF功率的输出功率关闭时观察到的时段。这些ON/OFF时间掩码可以发生在DTX(不连续传输)时段和测量间隙以及相邻/非相邻传输的开始或结束期间。
OFF功率测量时段被定义为除了过渡时段之外的至少一个子帧的时段。此外,ON功率被定义为一个子帧内除了过渡时段之外的时段的平均功率。在这种情况下,在OFF功率时段和ON功率时段应当满足各自的OFF功率和ON功率要求,但是没有定义在过渡时段对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的要求。
在以下描述中,尽管假设在ON和OFF之间的过渡时段消耗微秒(μs),但是过渡时段是所允许的最大持续时间,并且可以根据UE的实现来执行更快的ON/OFF切换。
过渡时段长度不应长于下表的特定值。
[表3]
图7是示出用于帧结构类型3的通用ON/OFF时间掩码的图。
如图7所示,在用于帧结构类型3的通用ON/OFF时间掩码中,与由相关DCI指示的子帧的开始相比,PUSCH开始位置被相对地修改达在这种情况下,如3GPP TS36.211中所定义的,根据下式确定并且基准时间单位Ts表示为Ts=1/(15kHz×2048)=3.2552×10-8(约33ns)。
[式1]
在这种情况下,NTA表示针对UE的定时提前(TA)值,并且NCP,0在正常CP的情况下表示160,在扩展CP的情况下表示512,并且N=2048。
如3GPP TS 36.212中所规定的,如果指示相关DCI中所包括的PUSCH结束符号的比特分别指示“0”和“1”,则子帧结尾处的tend分别对应于0和Tsymb。在这种情况下,Tsymb表示最后一个SC-FDMA符号的长度。在从发送最后一个符号结束起5us后应用OFF掩码要求。
图8是示出PRACH时间掩码的图。
如图8所示,PRACH ON功率被定义为除了过渡时段之外的PRACH测量时段的平均功率。每个不同PRACH前导码格式的测量时段的长度如下。
[表4]
PRACH前导码格式 测量时段(ms)
0 0.9031
1 1.4844
2 1.8031
3 2.2844
4 0.1479
图9是示出用于帧结构类型1和帧结构类型2的SRS时间掩码的图,图10是示出用于帧结构类型3的SRS时间掩码的图,而图11是示出在UpPTS传输情况下双工SRS时间掩码的图。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单个SRS传输的情况下,ON功率被定义为除了过渡时段之外的符号周期的平均功率。
如图11所示,在双工SRS传输的情况下,ON功率被定义为除了过渡时段之外的各符号周期的平均功率。
图12和图13是示出时隙/子帧边界处的ON/OFF时间掩码的图。
参照图12和图13,子帧边界时间掩码被定义为在前一子帧或下一子帧与(参考)子帧之间观察到的时段。
具体地,在图12的示例中,在子帧N0和子帧N+1之间以及子帧N+1和子帧N+2之间分别配置40微秒(μs)的过渡时段(20μs+20μs)。在这种情况下,子帧内的时隙边界处的过渡时段仅在子帧内跳频的情况下配置,并且在时隙边界的两侧各配置20微秒(μs)。
如图13中所示,如果指示相关DCI内PUSCH结束符号的比特具有值“1”并且PUSCH开始位置在下一个子帧处被修改tD,则定义用于帧结构类型3的子帧时间掩码。在这种情况下,Tsymb表示结束SC-FDMA符号的长度。在从发送最后一个符号结束起5us后应用OFF功率要求。
图14至图19是示出PUCCH/PUSCH/SRS时间掩码的图。
首先,PUCCH/PUSCH/SRS掩码被定义为在探测参考信号(SRS)、相邻PUSCH/PUCCH符号和下一个子帧中观察到的时段。在下文中,SRS可以表示探测参考信号或发送探测参考信号的探测参考符号。除非单独提及,否则PUCCH/PUSCH/SRS时间掩码可以应用于所有帧结构类型并且允许PUCCH/PUSCH/SRS传输。
详细地说,图14示出了当在SRS之前存在但之后不存在存在传输时,用于帧结构类型1和帧结构类型2的PUCCH/PUSCH/SRS时间掩码的示例。
图15示出了当在SRS之前存在但之后不存在传输时用于帧结构类型3的PUCCH/PUSCH/SRS时间掩码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下,在从发送最后一个符号结束5us起之后应用OFF功率要求。
图16示出了当在SRS之前和之后存在传输时PUCCH/PUSCH/SRS时间掩码的示例。
图17示出了当在SRS之后存在但之前不存在传输时PUCCH/PUSCH/SRS时间掩码的示例。
图18示出了当存在FDD SRS消隐时用于帧结构类型1和帧结构类型2的SRS时间掩码的示例。
图19示出了当存在SRS消隐时用于帧结构类型3的SRS时间掩码的示例。更详细地,当存在SRS消隐时,SRS符号之后的传输和PUSCH开始位置被修改了tD的SRS时间掩码可以表示为如图19所示。
2.新的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
由于许多通信装置需要更高的通信容量,因此比现有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更加改进的移动宽带通信的必要性已经增加。此外,还需要通过将大量装置或物体彼此连接而能够随时随地提供各种服务的海量机器类型通信(MTC)。此外,已经提出了能够支持对可靠性和延时敏感的服务/UE的通信系统设计。
作为考虑增强移动宽带通信、海量MTC、超可靠和低延时通信(URLLC)等的新RAT,已经提出了一种新的RAT系统。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描述,相应的技术被称为新RAT或新无线电(NR)。
2.1.参数集
可应用本发明的NR系统支持下表中所示的各种OFDM参数集。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分别在DL和UL中用信号通知每个载波带宽部分的μ值和循环前缀信息。例如,可以通过对应于更高层信令的DL-BWP-mu和DL-MWP-cp来用信号通知每个下行链路载波带宽部分的μ值和循环前缀信息。作为另一示例,可以通过对应于更高层信令的UL-BWP-mu和UL-MWP-cp来用信号通知每个上行链路载波带宽部分的μ值和循环前缀信息。
[表5]
μ Δf=2<sup>μ</sup>·15[kHz] 循环前缀
0 15 正常
1 30 正常
2 60 正常、扩展
3 120 正常
4 240 正常
2.2.帧结构
DL和UL传输配置有长度为10ms的帧。各帧可以由十个子帧组成,各子帧具有1ms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各子帧中的连续OFDM符号的数量是
另外,各子帧可以由大小相同的两个半帧组成。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半帧分别由子帧0到4和子帧5到9组成。
关于子载波间隔μ,时隙可以在一个子帧内按如的升序编号,并且也可以在帧内按如的升序编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循环前缀确定一个时隙中的连续OFDM符号的数量如下表所示。在时间维度中,一个子帧的起始时隙与相同子帧的起始OFDM符号对齐。表6示出了在正常循环前缀的情况下各时隙/帧/子帧中的OFDM符号的数量,而表7示出了在扩展循环前缀的情况下各时隙/帧/子帧中的OFDM符号的数量。
[表6]
[表7]
在能够应用本发明的NR系统中,能够基于上述时隙结构应用自包含时隙结构。
图20是示出可应用于本发明的自包含时隙结构的图。
在图20中,阴影区域(例如,符号索引=0)表示下行链路控制区,而黑色区域(例如,符号索引=13)表示上行链路控制区。其余区域(例如,符号索引=1到12)能够用于DL或UL数据传输。
基于该结构,eNB和UE能够在一个时隙中顺序地执行DL传输和UL传输。也就是说,eNB和UE在一个时隙中不仅能够发送和接收DL数据,而且能够发送和接收响应于DL数据的UL ACK/NACK。因此,由于这种结构,在发生数据传输错误的情况下可以减少直到数据重传所需的时间,从而使最终数据传输的延时最小化。
在这种自包含时隙结构中,允许eNB和UE从发送模式切换到接收模式的过程需要预定长度的时间间隙,反之亦然。为此,在自包含时隙结构中,在从DL切换到UL时的一些OFDM符号被设置为保护时段(GP)。
尽管描述了自包含时隙结构包括DL和UL控制区二者,但是这些控制区能够选择性地包括在自包含时隙结构中。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的自包含时隙结构可以包括DL控制区或UL控制区、以及DL和UL控制区二者,如图6所示。
另外,例如,时隙可以具有各种时隙格式。在这种情况下,各时隙中的OFDM符号能够被划分为下行链路符号(由“D”表示)、灵活符号(由“X”表示)和上行链路符号(由“U”表示)。
因此,UE能够假设DL传输仅发生在DL时隙中由“D”和“X”表示的符号中。类似地,UE能够假设UL传输仅发生在UL时隙中由“U”和“X”表示的符号中。
2.3.模拟波束成形
在毫米波(mmW)系统中,由于波长短,所以能够在同一区域中安装多个天线元件。也就是说,考虑到30GHz频带的波长是1cm,在二维阵列的情况下,总共100个天线元件能够以0.5λ(波长)的间隔安装在5×5cm的面板中。因此,在mmW系统中,可以通过使用多个天线元件增加波束成形(BF)增益来改善覆盖范围或吞吐量。
在这种情况下,各天线元件能够包括收发器单元(TXRU),以能够调整每个天线元件的发射功率和相位。籍此,各天线元件能够针对每个频率资源执行独立的波束成形。
然而,在所有大约100个天线元件中安装TXRU在成本方面不太可行。因此,已经考虑了使用模拟移相器将多个天线元件映射到一个TXRU并调整波束方向的方法。然而,该方法的缺点在于:因为在整个频带上仅产生一个波束方向,所以频率选择性波束成形是不可能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为数字BF和模拟BF的中间形式,可以考虑具有比Q个天线元件少的B个TXRU的混合BF。在混合BF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发送的波束方向的数量被限制为B个或更少,这取决于B个TXRU和Q个天线元件如何连接。
图21和图22是示出用于将TXRU连接到天线元件的代表性方法的图。这里,TXRU虚拟化模型表示TXRU输出信号和天线元件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
图21示出了用于将TXRU连接到子阵列的方法。在图21中,一个天线元件连接到一个TXRU。
同时,图22示出了用于将所有TXRU连接到所有天线元件的方法。在图22中,所有天线元件连接到所有TXRU。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单独的附加单元将所有天线元件连接到所有TXRU,如图22所示。
在图21和图22中,W表示由模拟移相器加权的相位向量。也就是说,W是确定模拟波束成形方向的主要参数。在这种情况下,CSI-RS天线端口和TXRU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是1:1或1对多。
图21所示出配置的缺点在于难以实现波束成形聚焦,但是优点在于能够以低成本配置所有天线。
相反,图22中所示配置的优点在于能够容易地实现波束成形聚焦。然而,由于所有天线元件都连接到TXRU,因此它具有成本高的缺点。
当在可应用本发明的NR系统中使用多个天线时,能够应用通过组合数字波束成形和模拟波束成形而获得的混合波束成形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模拟(或射频(RF))波束成形表示在RF端执行预编码(或组合)的操作。在混合波束成形的情况下,分别在基带端和RF端执行预编码(或组合)。因此,混合波束成形的优点在于:它保证了性能与数字波束成形类似,同时减少了RF链和D/A(数字-模拟)(或A/D(模拟-数字)z转换器的数量。
为了便于描述,混合波束成形结构能够由N个收发器单元(TXRU)和M个物理天线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发送端发送的L个数据层的数字波束成形可以由N*L(N乘L)矩阵表示。此后,通过TXRU将N个转换后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然后将可以由M*N(M乘N)矩阵表示的模拟波束成形应用于转换后的信号。
图2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从TXRU和物理天线的角度的混合波束成形结构的示意图。在图23中,假设数字波束的数量是L,而模拟波束的数量是N。
另外,在可应用本发明的NR系统中,已经考虑了通过设计能够基于符号改变模拟波束成形的eNB,来向位于特定区域中的UE提供有效波束成形的方法。此外,在可应用本发明的NR系统中还考虑了引入通过将N个TXRU和M个RF天线定义为一个天线面板能够应用独立的混合波束成形的多个天线面板的方法。
当eNB如上所述使用多个模拟波束时,各UE具有适合于信号接收的不同模拟波束。因此,在可应用本发明的NR系统中已经考虑了波束扫描操作,在波束扫描操作中,eNB在特定子帧(SF)(至少针对同步信号、系统信息、寻呼等)中每符号应用不同的模拟波束,然后执行信号传输,以允许所有UE具有接收机会。
图2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在下行链路(DL)传输过程期间用于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的波束扫描操作的图。
在图24中,用于以广播方式发送可应用本发明的NR系统的系统信息的物理资源(或信道)被称为物理广播信道(xPBCH)。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一个符号中同时发送属于不同天线面板的模拟波束。
另外,如图24所示,已经讨论引入对应于应用单模拟光束(对应于特定天线面板)的参考信号(RS)的光束参考信号(BRS),作为在可应用本发明的NR系统中用于测量每个模拟光束的信道的配置。能够针对多个天线端口定义BRS,并且各BRS天线端口可以对应于单模拟波束。在这种情况下,与BRS不同,模拟波束组中的所有模拟波束能够应用于同步信号或xPBCH,与BRS不同,以辅助随机UE正确接收同步信号或xPBCH。
2.4.带宽部分(BWP)
在可应用本发明的NR系统中,每个分量载波(CC)可以支持最大400MHz的带宽。
如果特定UE在该宽带CC中操作并且总是在所有CC的RF模块通电的状态下操作,则特定UE的UE电池消耗可以增加。
另一方面,在可应用本发明的NR系统中,如果能够在一个宽带CC内支持各种使用情况(例如,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URLLC(超可靠性低延时通信)、mMTC(海量机器类型通信)等),则NR系统可以在相应的CC内支持每个频带的不同参数集(例如,子载波间隔)。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的NR系统中操作的UE可以针对每个UE具有最大带宽的不同能力。
考虑以上各种情况,NR系统中的BS可以向UE指示宽带CC的部分带宽而非全部带宽内的操作。此时,为了便于描述,将部分带宽称为带宽部分(BWP)。在这种情况下,BWP可以包括频率轴上的连续资源块(RB)并且对应于一个参数集(例如,子载波间隔、CP(循环前缀)长度、时隙/迷你时隙持续时间等)。
同时,BS可以在为UE所配置的一个CC内配置多个BWP。
例如,BS可以配置为PDCCH监视时隙保留相对小的频域的第一BWP。此时,可以在大于第一BWP的第二BWP上调度由PDCCH指示的PDSCH。
另一方面,如果多个UE在特定BWP上被压缩,则BS可以为一些UE配置不同的BWP以用于负载平衡。
另一方面,考虑到频域小区间干扰消除,BS可以在同一时隙内的全部带宽的中间配置除了一些频谱之外的两个BWP。
因此,BS可以为与宽带CC相关联的UE配置至少一个DL/UL BWP,并且可以激活在特定时间配置的DL/UL BWP中的至少一个(通过第一层信令(L1信令)或MAC(媒体访问控制)CE(控制元素)或RRC(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等)。此时,已激活的DL/UL BWP可以被定义为活动的DL/UL BWP。
此外,如果UE处于初始接入过程中,或者在配置RRC连接之前,则UE可能无法从BS接收针对DL/UL BWP的配置。在这种情况下,UE可以假设默认DL/UL BWP。此时,在上述状态下UE假设的DL/UL BWP可以被定义为初始活动的DL/UL BWP。
2.5.NR系统中的DCI格式
可应用本发明的NR系统可以支持以下DCI格式。首先,NR系统可以支持DCI格式0_0和DCI格式0_1作为用于PUSCH调度的DCI格式,并且可以支持DCI格式1_0和DCI格式1_1作为用于PDSCH调度的DCI格式。此外,作为可用于其他目的的DCI格式,NR系统可以附加支持DCI格式2_0、DCI格式2_1、DCI格式2_2和DCI格式2_3。
在这种情况下,DCI格式0_0可以用于基于TB(传输块)的(或TB级)PUSCH的调度,DCI格式0_1可以用于基于TB(传输块)的(或TB级)PUSCH或者(如果配置了基于CBG(码块组)的信号发送和接收)基于CBG的(或CBG级)PUSCH的调度。
此外,DCI格式1_0可以用于基于TB(或TB级)的PDSCH的调度,而DCI格式1_1可以用于基于TB(或TB级)的PDSCH或(如果配置了基于CBG的信号发送和接收被配置)基于CBG(或CBG级)的PDSCH的调度。
此外,DCI格式2_0可以用于通知时隙格式,DCI格式2_1可以用于通知UE可以假设对于UE旨在非传输的PRB和OFDM符号,DCI格式2_2可以用于传输PUCCH和PUSCH的TPC(传输功率控制)命令,而DCI格式2_3可以用于传输一个或更多个UE进行SRS传输的一组TPC命令。
3GPP TS 38.212文档可以支持DCI格式的详细特征。也就是说,可以参照上述文档描述DCI格式相关特征中未描述的明显步骤或部分。本文公开的所有术语可以由上述标准文档描述。
3.提出的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基于技术精神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中提出的配置。
在可应用本发明的NR系统中,可以通过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传输包括HARQ-ACK和/或CSI(信道状态信息)和/或调度请求和/或波束相关信息的上行链路控制指示符(UCI)。此时,在可应用本发明的NR系统中,作为用于传输UCI的PUCCH,在由14(7)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构成的一个时隙内可以支持包括1个符号或2个符号且长度相对较短的PUCCH(以下,为了便于描述,称为sPUCCH)、和包括4个符号以上并且长度相对较长的PUCCH(以下,为了便于描述,称为长PUCCH)。
此外,在可应用本发明的NR系统中,作为传输UL数据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在一个时隙内可以支持包括相对少符号(例如,2个符号以下)的sPUSCH和包括相对多符号(例如,4个符号以上)的长PUSCH。
此外,在传输PUSCH的相应时隙内可以传输用于UL信道估计的探测参考信号(SRS)。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用于在NR系统中传输诸如PUCCH/PUSCH/SRS的上行链路信号时配置ON/OFF时间掩码的方法。更详细地,在本发明中,将描述当发送各上行链路信号时的ON/OFF时间掩码,并且将详细描述可应用于诸如以下的各种情况的ON/OFF时间掩码:配置了在时隙内跳频(频率)的情况(在时隙内存在跳频(频率)的情况)、以及在上行链路信号之间执行时域复用(TDM)/频域复用(FDM)的情况。
如上所述,ON/OFF时间掩码被定义为在输出功率从OFF功率到ON功率开启时观察到的时段和在输出功率从ON功率到OFF功率关闭时观察到的时段。以这种方式,如果输出功率被开启或关闭,则存在一定时间的过渡时段,并且OFF功率测量时段被定义在除过渡时段之外的特定时段中。此外,ON功率测量时段被定义为除了过渡时段之外的时段的平均功率。
换句话说,通过排除相应的过渡时段,充分满足UE对OFF功率或ON功率的RF要求,并且对于相应过渡时段不存在对OFF功率或ON功率的附加RF要求。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ON/OFF时间掩码可以定义UE的ON/OFF功率测量周期以及应当满足ON/OFF功率测量周期的RF要求的周期。
3.1.单信道/信号的通用ON/OFF时间掩码
根据传统LTE系统,用于上行链路信道/信号的通用ON/OFF时间掩码可以被分为两种类型。
图25和图26是示出可应用于本发明的通用ON/OFF时间掩码的图。
如图25所示,可应用于本发明的通用ON/OFF时间掩码可以被配置为保护上行链路信道/信号的传输持续时间并且在传输持续时间的前面和后面定位过渡时段(TP)。在下文中,该ON/OFF时间掩码将被称为第一选项ON/OFF时间掩码。换句话说,ON/OFF时间掩码可以被配置为在特定上行链路信道/信号的传输时段内不包括TP。
另选地,如图26所示,通用ON/OFF时间掩码可以被配置为在上行链路信道/信号的传输持续时间的第一部分包括TP,并且在传输持续时间的最后部分不包括TP。在下文中,该ON/OFF时间掩码将被称为第二选项ON/OFF时间掩码。换句话说,ON/OFF时间掩码可以被配置为在特定上行链路信道/信号的传输时段内包括TP。
在根据本发明的NR系统中,在通用ON/OFF时间掩码中,SRS和sPUCCH可以被配置为遵循第一选项ON/OFF时间掩码,而长PUCCH/PUSCH可以被配置为遵循第二选项ON/OFF时间掩码。
另选地,可以依据构成长PUCCH和/或PUSCH的符号数量(或者时间轴持续时间,例如,:X us)或者是否从前部的符号发送解调参考信号(DMRS),来确定长PUCCH和/或PUSCH遵循第一选项ON/OFF时间掩码还是遵循第二选项ON/OFF时间掩码。例如,如果构成长PUCCH和/或PUSCH的符号数量是Y(例如,Y=7)以下,则由于长PUCCH和/或PUSCH可能受到过渡时段的影响,所以长PUCCH和/或PUSCH可以配置为遵循第一选项ON/OFF时间掩码。如果构成长PUCCH和/或PUSCH的符号数量超过Y个符号,则长PUCCH和/或PUSCH可以被配置为遵循第二选项ON/OFF时间掩码。又例如,如果长PUCCH和/或PUSCH的第一符号是DMRS符号,则长PUCCH和/或PUSCH可以被配置为遵循第一ON/OFF时间掩码,由此可以保护相应的符号。
3.2.在时隙内的跳频期间的ON/OFF时间掩码
图27和图28是示出跳频边界处两个符号的ON/OFF时间掩码的图。
首先,如果对传统LTE系统中构成一个子帧的两个时隙执行跳频,如图27所示,则TP可以包括在跳频边界处的两个符号二者中。
然而,如上所述,由于与LTE系统相比,可应用本发明的NR系统支持各种上行链路信号/信道,因此可以如下应用各种ON/OFF时间掩码。
例如,在可应用本发明的NR系统中,针对长PUCCH和/或PUSCH可以允许时隙内跳频。此时,如图27所示,TP可以包括在跳频边界处的两个符号二者中。
又例如,跳频边界处的两个符号中的一个可以是数据符号,而另一个可以是解调参考信号(DMRS),其中两个符号中的一个可以具有高优先级。此时,图28的ON/OFF时间掩码应用于跳频边界处的两个符号。更详细地,如果两个符号中的一个具有高优先级,则TP可以被配置为包括在跳频边界处的两个符号中的一个中。
在这种情况下,图28的TP通常可以比图27的大。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跳频边界处的两个符号中包括TP的一个将被称为VicSym(牺牲符号(victim symbol),例如:图28的(a)中的符号#A或图28的(b)中的符号#B),而跳频边界处的两个符号中不包括TP的另一个称为PrtSym(受保护符号,图28的(a)中的符号#B或图28的(b)中的符号#A)。
总之,在执行时隙内跳频的长PUCCH和/或PUSCH中,如果在跳频边界处的一个是DMRS符号而另一个是数据符号,则DMRS符号可以被设置为PrtSym(或VicSym),而数据符号可以设置为VicSym(或PrtSym)。
另外,应用于以上描述的两个实施方式的相应ON/OFF时间掩码可以根据构成长PUCCH和/或PUSCH的符号数量(或者时间轴持续时间,例如:X us)或PUCCH格式而改变。
例如,如果构成长PUCCH或PUSCH的符号数量是Z(例如:Z=7)以下,则可以应用图28的ON/OFF时间掩码,而如果构成长PUCCH或PUSCH的符号数量超过Z,则可以应用图27的ON/OFF时间掩码。
再例如,由于对于应用了时域正交覆盖码(OCC)的PUCCH格式而言重要的是保持RS的正交性,因此图28的ON/OFF时间掩码可以应用于PUCCH格式。另一方面,图27的ON/OFF时间掩码可以应用于未应用时域OCC的PUCCH格式。
3.3.信道/信号之间的TDM期间的ON/OFF时间掩码
在该部分中,将详细描述在不同上行链路信道/信号之间的TDM情况下的ON/OFF时间掩码。在这种情况下,TDM可以表示从连续符号发送不同的上行链路信道/信号。
3.3.1.(sPUCCH+长PUCCH)或(sPUCCH+PUSCH)
sPUCCH和长PUCCH(或PUSCH)可以在相同的时隙/迷你时隙内具有前/后关系,或者可以位于不同的时隙/迷你时隙。例如,1个符号的sPUCCH可以位于时隙#n的最后一个符号,而长PUCCH(或PUSCH)可以定位为从时隙#n+1的第一个符号开始。又例如,长PUCCH(/PUSCH)可以位于时隙#n的最后一个符号,而sPUCCH可以定位为从时隙#n+1的第一个符号开始。
在上述情况下,位于sPUCCH和长PUCCH/PUSCH的边界处的两个符号中属于sPUCCH的一个符号可以被设置为PrtSym,而属于长PUCCH/PUSCH的另一个符号可以被设置为VicSym。另选地,如果位于sPUCCH和长PUCCH/PUSCH的边界处的两个符号中属于长PUCCH/PUSCH的一个符号是DMRS符号,则TP可以包括在两个符号二者中,如图27所示。另选地,可以通过长PUCCH/PUSCH来发送sPUCCH中将要携带的UCI信息(仅当sPUCCH和长PUCCH/PUSCH位于相同时隙时),而sPUCCH可以被配置为被丢弃。
3.3.2.SRS+sPUCCH
基本上,位于SRS和sPUCCH之间边界处的两个符号中属于sPUCCH的一个符号可以被设置为PrtSym,而属于SRS的另一个符号可以被设置为VicSym。另选地,属于sPUCCH的符号可以被设置为VicSym,而属于SRS的符号可以被设置为PrtSym。然而,仅当SRS用于波束细化或非信道估计的波束细化时,才可以应用该配置。
又例如,UE可以通过同等协调sPUCCH和SRS的功率来去除过渡时段。为此,可以将SRS的功率值设置为对应于sPUCCH的功率值。
此时,如果从各种符号连续发送SRS(用于波束细化或波束管理),则被协调为对应于sPUCCH的功率值的功率值可以共同地应用于各种符号上的SRS。
另选地,如果从各种符号连续发送SRS(用于波束细化或波束管理),则UE可以通过协调sPUCCH的功率值而不协调SRS的值,来将sPUCCH的值同等地设置为SRS的值。
3.3.3.(SRS+长PUCCH)或(SRS+PUSCH)
SRS和长PUCCH(或PUSCH)可以在相同时隙/迷你时隙内具有前/后关系,或者可以位于不同时隙/迷你时隙。例如,SRS可以位于时隙#n的最后一个符号,而长PUCCH(或PUSCH)可以定位为从时隙#n+1的第一个符号开始。又例如,长PUCCH(/PUSCH)可以定位为到达时隙#n的最后一个符号,而SRS可以定位为从时隙#n+1的第一个符号开始。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可应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位于SRS和长PUCCH/PUSCH边界处的两个符号中属于SRS的一个符号可以被设置为PrtSym,而属于长PUCCH/PUSCH的另一个符号可以被设置为VicSym。
另选地,根据可应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位于SRS和长PUCCH/PUSCH边界处的两个符号中属于SRS的的一个符号可以设置为VicSym,而属于长PUCCH/PUSCH的另一个符号可以设置为PrtSym。另选地,如果仅从一些符号发送SRS,则由于可以不执行信道/波束估计,因此UE可以丢弃SRS并将属于长PUCCH/PUSCH的符号设置为PrtSym。
应用于以上描述的两个实施方式的相应方法可以根据构成长PUCCH和/或PUSCH的符号数量(或时间轴持续时间,例如:X us)或PUCCH格式而改变。
例如,如果构成长PUCCH或PUSCH的符号数量是W(例如:W=7)以下,则属于SRS的符号可以被设置为VicSym,而属于长PUCCH/PUSCH的符号可以被设置为PrtSym(或者TP包括在SRS和长PUCCH/PUSCH各个中)。如果构成长PUCCH或PUSCH的符号数量超过W,则属于SRS的符号可以被设置为PrtSym,而属于长PUCCH/PUSCH的符号可以被设置为VicSym。
再例如,由于对于应用了时域正交覆盖码(OCC)的PUCCH格式而言重要的是重要的是保持RS的正交性,因此属于SRS的符号可以被设置为VicSym,而属于该长PUCCH/PUSCH的符号可以被设置为PrtSym。另一方面,对于未应用时域OCC的PUCCH格式,属于SRS的符号可以被设置为PrtSym,而属于长PUCCH/PUSCH的符号可以被设置为VicSym。
本节中建议的方法可以按时隙不同地应用。例如,在位于信道/信号A和信道/信号B之间边界处的两个符号中,属于信道/信号A的符号可以在特定时隙被设置为PrtSym,而属于信道/信号A的符号可以在另一个时隙被设置为VicSym。
3.4.信道/信号之间的FDM期间的ON/OFF时间掩码
在该部分中,将详细描述在不同上行链路信道/信号之间的FDM情况下的ON/OFF时间掩码。在这种情况下,FDM可以意味着从相同载波和相同时隙发送不同的上行链路信道/信号。
具体地,在该部分中,当长PUCCH和PUSCH经历FDM时,将详细描述可应用于长PUCCH和PUSCH在时域中的持续时间不同的情况的ON/OFF时间掩码。
图2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在一个时隙内通过FDM发送长PUCCH和PUSCH的图。
如图29所示,PUSCH和长PUCCH可以在由14个符号组成的一个时隙内通过FDM发送。此时,PUSCH传输可以在长PUCCH传输之前开始,或者可以在长PUCCH传输之后结束。相反,长PUCCH传输可以在PUSCH传输之前开始,或者长PUCCH传输可以在PUSCH传输之后结束。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如下配置可应用的ON/OFF时间掩码。
3.4.1.第一示例
考虑起始位置,仅将符号#4设置为VicSym的方法(下文中,Alt 1)或者通过分别使用符号#4和符号#5来配置TP的方法(下文中,Alt 2)可以应用于图29的实施方式。
比较两种方法,在Alt 1的情况下仅PUSCH可能受TP的影响,但是在Alt 2的情况下PUSCH和长PUCCH都可能受TP的影响。
因此,为了使PUSCH和长PUCCH受TP的影响最小化,如Alt 1一样仅在在前信道中配置TP可以是优选的。换句话说,在从符号#k开始交叠的、经历FDM的两个信道中,TP可以仅配置在首先开始的信道的符号#k-1中。
3.4.2.第二示例
考虑结束位置,仅将符号#14设置为VicSym的方法(下文中,Alt A)、或者通过分别使用符号#13和符号#14来配置TP的方法(下文中,Alt B)可以应用于图29的实施方式。
比较两种方法,在Alt A的情况下可能仅PUSCH受TP的影响,但是在Alt B的情况下PUSCH和长PUCCH都可能受TP的影响。
因此,为了使PUSCH和长PUCCH受TP的影响最小化,如Alt A一样,仅在在前信道中配置TP可以是优选的。换句话说,如果经受FDM的两个信道交叠以达到符号#k,则TP可以仅配置在后结束的信道的符号#k+1中。
3.4.3.第三示例
另选地,如果特定信道的符号受TP影响,则可以应用UCI捎带。因此,UE可以去除TP带来的影响。
以上描述的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通常可以应用于不同持续时间的上行链路信道/信号之间的FDM的情况以及长PUCCH和PUSCH经历FDM的情况。例如,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实施方式可以等同地应用于sPUCCH(或SRS)和长PUCCH(或PUSCH)之间FDM的情况以及sPUCCH和SRS之间FDM的情况。
3.5.消隐情况的ON/OFF时间掩码
在该部分中,将详细描述可应用于在时隙的一些符号为空的状态下执行发送的情况的ON/OFF时间掩码。
如果上行链路信道/信号的传输被配置为在时隙边界(或配置的微时隙边界)之前结束,则TP可以被配置为包括在相应信道/信号的最后一个符号中。这是因为针对在相应信道/信号发送之后其余的时隙区域,可以发送要保护的重要信道/信号,例如SRS和/或sPUCCH。
相反,如果上行链路信道/信号的传输被配置为在时隙边界(或配置的微时隙边界)之后开始,则TP可以被配置为不包括在相应信道/信号的第一符号中。(也就是说,TP可以被配置为在第一符号之前。)这是因为要保护的另一信道/信号可能不会通过在相应信道/信号起始点之前被用作DL到UL切换间隙来发送。
另选地,如果特定上行链路信道/信号的传输被配置为在时隙边界之后指示的上行链路信道/信号的传输起始点之前(例如,小区特定SRS),则TP可以被配置为包括在要发送的上行链路信道/信号的第一个符号中。
图30是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UE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流程图。
根据本发明的UE可以发送在时域内相继的(或连续的)第一类型信道(配置有1个或2个符号(由1个或2个符号组成))和第二类型信道(配置有4个或更多个符号)。
为此,UE可以从BS接收关于第一类型信道和第二类型信道的调度信息(S3010)。另外,UE可以从BS接收关于第一类型信道和第二类型信道的激活信息。另外,UE可以从BS接收关于第一类型信道和第二类型信道中的一个的调度信息以及关于另一信道的激活信息,作为前述配置的组合。
作为可应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用于配置在时域中连续的第一类型信道(配置有1个或2个符号)和第二类型信道(配置有4个或更多个符号)的所有配置可以应用于UE。
随后,UE发送在时域中连续的第一类型信道和第二类型信道(S3020)。为此,UE通过在对应于第二类型信道的时间段内配置第一类型信道传输和第二类型信道传输之间的过渡时段来发送第一类型信道和第二类型信道。
在本发明中,第一类型信道可以在时域中在第二类型信道之前或之后。
例如,如果第一类型信道在时域中位于第二类型信道之前,则UE可以通过将第一类型信道的传输ON功率的结束点配置(或设置)为在第一类型信道和第二类型信道之间的边界来发送第一类型信道。
再例如,如果第一类型信道在时域中跟随第二类型信道,则UE可以通过将第一类型信道的传输ON功率的起始点配置为第一类型信道和第二类型信道之间的边界来发送第一类型信道。
而且,在本发明中,第一类型信道传输和第二类型信道传输之间的过渡时段可以配置在一个符号内,该符号位于第一类型信道和第二类型信道之间的边界处并且对应于第二类型信道。
此外,如果第一类型信道在时域中在第二类型信道之前并且UE在第二类型信道之后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则UE可以通过在对应于第二类型信道的附加时间段内配置第二类型信道传输和SRS传输之间的附加过渡时段,来发送第二类型信道和SRS。
在上述配置中,配置有1个或2个符号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可以用作第一类型信道。
在上述配置中,配置有4个或更多个符号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可以用作第二类型信道。
由于上述提出的方法的各实施方式能够被认为是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一种方法,因此显然各实施方式能够被认为是所提出的方法。另外,本发明不仅能够独立地使用所提出的方法来实现,而且能够通过组合(或合并)一些所提出的方法来实现。另外,可以定义如下规则:应当通过预定义信号(例如,物理层信号、高层信号等)从BS向UE传输关于是否应用所提出的方法的信息(或者,关于与提出的方法相关的规则的信息)。
4.装置配置
图31是示出本发明中提出的实施方式能够实现的UE和基站(BS)的配置的图。图31中示出的UE和BS操作以实现用于在UE和BS之间发送或接收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的前述实施方式。
UE 1可以在UL上作为发送端,而在DL上作为接收端。基站(eNB或gNB)100可以在UL上作为接收端而在DL上作为发送端。
也就是说,UE和基站各可以包括用于控制信息、数据和/或消息的发送和接收的发送器(Tx)10或110和接收器(Rx)20或120,以及用于发送和接收信息、数据和/或消息的天线30或者130。
UE和基站各还可以包括用于实现本公开的前述实施方式的处理器40或140,以及用于临时或永久存储处理器40或140的操作的存储器50或150。
如上配置的UE和BS可以如下操作。
在本发明中,假设配置有1个或2个符号的第一类型信道和配置有4个或更多个符号的第二类型信道在时域中是连续的。此时,可以由BS配置第一类型信道和第二类型信道的调度。
在这种情况下,UE 1通过在对应于第二类型信道的时间段内配置第一类型信道传输和第二类型信道传输之间的过渡时段,通过发送器10发送第一类型信道和第二类型信道。
UE和BS所包括的发送器和接收器可以执行用于数据传输的分组调制/解调功能、高速分组信道编码功能、正交频分多址(OFDMA)分组调度、时分双工(TDD)分组调度、和/或信道复用。图31的UE和BS各自可以还包括低功率射频(RF)/中频(IF)单元。
同时,UE可以是以下中的任何一种:个人数字助理(PDA)、蜂窝电话、个人通信服务(PCS)电话、全球移动系统(GSM)电话、宽带码分多址(WCDMA)电话、移动宽带系统(MBS)电话、手持PC、膝上PC、智能手机、多模多频(MM-MB)终端等。
智能手机是采用移动电话和PDA的优点的终端。智能手机结合了PDA的功能,即调度和数据通信,如传真发送和接收以及互联网连接到移动电话。MB-MM终端指的是内置有多调制解调器芯片并且能够在移动互联网系统和其他移动通信系统(例如CDMA2000、WCDMA等)中的任何一种中操作的终端。
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例如,硬件、固件、软件或其组合)来实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在硬件配置中,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方法可以通过一个或更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件(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等来实现。
在固件或软件配置中,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可以以执行上述功能或操作的模块、过程、功能等的形式来实现。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50或150中并由处理器40或140执行。存储器位于处理器的内部或外部,并且可以通过各种已知手段向处理器发送数据和从处理器接收数据。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本公开可以以除了本文提出的方式之外的其他特定方式来实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应被解释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公开的范围应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合法等同物确定,而不是由以上描述确定,并且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含义和等同范围内的所有变型都旨在包含在其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未明确引用的权利要求可以组合呈现,作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或者在提交申请之后通过随后的修改作为新的权利要求包括在内。
工业实用性
本公开可应用于包括3GPP系统和/或3GPP2系统的各种无线接入系统。除了这些无线接入系统之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也可应用于无线接入系统找到其应用的所有技术领域。此外,所提出的方法还能够应用于使用超高频带的毫米波(mmWave)通信。

Claims (16)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用户设备UE向基站BS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配置有1个或2个符号的第一类型信道和配置有4个或更多个符号的第二类型信道在时域中连续时,通过在与所述第二类型信道对应的时间段内配置第一类型信道传输与第二类型信道传输之间的过渡时段来发送所述第一类型信道和所述第二类型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类型信道在所述时域中位于所述第二类型信道之前或之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第一类型信道在所述时域中位于所述第二类型信道之前时,所述UE通过将所述第一类型信道的传输ON功率的结束点配置于所述第一类型信道与所述第二类型信道之间的边界来发送所述第一类型信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第一类型信道在所述时域中位于所述第二类型信道之后时,所述UE通过将所述第一类型信道的传输ON功率的起始点配置于所述第一类型信道与所述第二类型信道之间的边界来发送所述第一类型信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类型信道传输与所述第二类型信道传输之间的所述过渡时段配置在一个符号内,所述一个符号位于所述第一类型信道与所述第二类型信道之间的边界处并且与所述第二类型信道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第一类型信道在所述时域中位于所述第二类型信道之前并且所述UE在所述第二类型信道之后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时,所述UE通过在与所述第二类型信道对应的附加时间段内在所述第二类型信道传输与SRS传输之间配置附加过渡时段来发送所述第二类型信道和所述SRS。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类型信道与配置有1个或2个符号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类型信道与配置有4个或更多个符号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对应。
9.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向基站BS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用户设备UE,所述UE包括:
发送器;以及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通过与所述发送器连接来操作,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
当配置有1个或2个符号的第一类型信道和配置有4个或更多个符号的第二类型信道在时域中连续时,通过在与所述第二类型信道对应的时间段内配置第一类型信道传输与第二类型信道传输之间的过渡时段来发送所述第一类型信道和所述第二类型信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UE,其中,所述第一类型信道在所述时域中位于所述第二类型信道之前或之后。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UE,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类型信道在所述时域中位于所述第二类型信道之前时,通过将所述第一类型信道的传输ON功率的结束点配置于所述第一类型信道与所述第二类型信道之间的边界来发送所述第一类型信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UE,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类型信道在所述时域中位于所述第二类型信道之后时,通过将所述第一类型信道的传输ON功率的起始点配置于所述第一类型信道与所述第二类型信道之间的边界来发送所述第一类型信道。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UE,其中,所述第一类型信道传输与所述第二类型信道传输之间的所述过渡时段配置在一个符号内,所述一个符号位于所述第一类型信道与所述第二类型信道之间的边界处并且与所述第二类型信道对应。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UE,其中,当所述第一类型信道在所述时域中位于所述第二类型信道之前并且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类型信道之后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时,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在与所述第二类型信道对应的附加时间段内在所述第二类型信道传输与SRS传输之间配置附加过渡时段来发送所述第二类型信道和所述SRS。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UE,其中,所述第一类型信道与配置有1个或2个符号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对应。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UE,其中,所述第二类型信道对应于配置有4个或更多个符号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对应。
CN201880017969.6A 2017-08-10 2018-08-10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支持该方法的装置 Pending CN1104191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43963P 2017-08-10 2017-08-10
US62/543,963 2017-08-10
PCT/KR2018/009159 WO2019031907A1 (ko) 2017-08-10 2018-08-10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이 상향링크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9190A true CN110419190A (zh) 2019-11-05

Family

ID=65272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7969.6A Pending CN110419190A (zh) 2017-08-10 2018-08-10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支持该方法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785788B2 (zh)
EP (1) EP3664342A4 (zh)
JP (1) JP2020509623A (zh)
KR (1) KR20200029966A (zh)
CN (1) CN110419190A (zh)
WO (1) WO20190319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90141006A (ko) 2017-05-03 2019-12-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과 기지국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US10952231B2 (en) * 2018-05-10 2021-03-16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indication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734885A1 (en) * 2019-05-02 2020-11-0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node involved in communication
WO2022139869A1 (en) * 2020-12-21 2022-06-30 Zeku,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69521A1 (en) * 2013-03-13 2014-09-18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device to support site activation using a hailing channel
US20150031410A1 (en) * 2012-03-22 2015-01-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t power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CN104821856A (zh) * 2015-04-22 2015-08-05 宁波大学 一种用于ofdm频谱感知的噪声功率估计方法
CN104904174A (zh) * 2013-01-09 2015-09-09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EP3367595A1 (en) * 2015-10-21 2018-08-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elf-interference duplication signal for removing self-interference in environment supporting full-duplex radio (fdr) communic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64683B2 (en) * 2012-04-20 2015-02-24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Sounding signal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device
US9210664B2 (en) * 2012-04-17 2015-12-08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Preamble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WO2016036141A1 (ko) * 2014-09-02 2016-03-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 대 장치 단말의 동기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10285189B2 (en) * 2016-04-10 2019-05-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Fifth generation (5G)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legacy coexistence design
US10425962B2 (en) * 2016-12-14 2019-09-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UCCH design with flexible symbol configuration
US11076388B2 (en) * 2017-01-13 2021-07-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ble common uplink burst length
US10368365B2 (en) * 2017-02-02 2019-07-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 mask techniques for shortened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US10420044B2 (en) * 2017-03-10 2019-09-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power headroom report
US10862640B2 (en) * 2017-03-24 2020-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transient period configurations for shortened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US10931484B2 (en) * 2017-05-26 2021-02-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 power and frequency hopping configurations for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s
US11057871B2 (en) * 2017-07-28 2021-07-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equency hopping in an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31410A1 (en) * 2012-03-22 2015-01-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t power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CN104904174A (zh) * 2013-01-09 2015-09-09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US20140269521A1 (en) * 2013-03-13 2014-09-18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device to support site activation using a hailing channel
CN104821856A (zh) * 2015-04-22 2015-08-05 宁波大学 一种用于ofdm频谱感知的噪声功率估计方法
EP3367595A1 (en) * 2015-10-21 2018-08-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elf-interference duplication signal for removing self-interference in environment supporting full-duplex radio (fdr) communic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Time masks and transmission templates for the eLAA UL"R4-1700796", 《3GPP TSG-RAN WORKING GROUP 4 (RADIO) MEETING #82 》 *
ERICSSON: ""UE ON OFF mask design for NR UE transmissions"R4-1706809", 《3GPP TSG-RAN WG4 MEETING NR#2》 *
ERICSSON: ""UE ON/OFF mask"R4-1704839", 《3GPP TSG-RAN WG4 MEETING #83》 *
LG ELECTRONICS: ""Support of uplink channel multiplexing for NR"R1-1710321", 《3GPP TSG RAN WG1 NR AD-HOC#2》 *
PANASONIC CORPORATION: "R1-1708086 "Discussion on uplink control channel structure in short-duratio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9》 *
RAN4 LTE_STTIANDPT: ""Reply LS to RAN1 on on-off mask"R4-1704840", 《3GPP TSG-RAN WG1 #8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85788B2 (en) 2020-09-22
WO2019031907A1 (ko) 2019-02-14
EP3664342A4 (en) 2020-08-05
EP3664342A1 (en) 2020-06-10
JP2020509623A (ja) 2020-03-26
KR20200029966A (ko) 2020-03-19
US20190150174A1 (en) 2019-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60603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3gpp lteとnrとの間にスペクトルを共有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KR102320898B1 (ko) Rach 프리앰블을 전송하는 방법과 장치, 및 rach 프리앰블을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2124492B1 (ko) Rach 프리앰블 전송하는 방법, 사용자기기 및 장치
EP3672343A1 (en) Resource using method of n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using same method
US1086266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echanisms for flexible duplex operations at symbol lev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63791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dual connectivity in nr
EP3584988B1 (en) Signal transmission/reception method between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 and device supporting same
CN109478993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接收相位跟踪参考信号的方法和支持该方法的设备
JP2020507999A (ja) 下りリンクチャネルを送受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CN109845166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终端和基站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支持该方法的设备
KR20190086372A (ko) 물리 임의 접속 채널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6464641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同步参考的方法和设备
EP3691168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r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therefor
CN104956611A (zh) 在无线接入系统中执行准协同定位的方法和设备
CN105340195B (zh) 在全双工无线电(fdr)系统中分配fdr区域的方法和设备
US11528172B2 (en)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between reference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CN110419190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支持该方法的装置
CN110291832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在终端和基站之间发送和接收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支持该方法的设备
CN109565877A (zh) 在支持未授权频带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多个未授权分量载波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支持该方法的设备
WO2015008992A1 (ko) 매시브 안테나를 지원하는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안테나 상관도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심볼 송수신 방법
CN110383742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US20210195586A1 (en) Method by which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transmit/receiv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same
KR102088026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및 기지국의 하향링크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CN110431906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发送或接收信号的方法和支持该方法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