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18413A - 一种应用于中继技术的信号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中继技术的信号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418413A CN110418413A CN201810407505.8A CN201810407505A CN110418413A CN 110418413 A CN110418413 A CN 110418413A CN 201810407505 A CN201810407505 A CN 201810407505A CN 110418413 A CN110418413 A CN 1104184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de
- signal
- backhaul transport
- information
- resour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JZEPSDIWGBJOEH-UHFFFAOYSA-N 4-decylbicyclo[2.2.1]hept-2-e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2C=CC1(CCCCCCCCCC)C2 JZEPSDIWGBJOE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4209 hai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99 initi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76504 Protein Sorting Signal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556 bra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186 dish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802 evapor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2 fr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9—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an access point and the access point controlling de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中继技术的信号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设备,用于实现低开销的交叉链路干扰管理。本申请实施例方法包括: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包括所述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和所述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当所述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不同时,所述第二节点在除所述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以外的资源收发信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中继技术的信号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型(long term evolution,LTE)LTE系统中引入了中继技术(relaying),中继技术通过在网络中部署中继节点(relay node,RN)来转发基站(evolved node B,eNB)和终端(user equipment,UE)之间的数据,达到增强网络容量,解决基站之间的回程连接,以及解决覆盖盲区的目的。图1为一种可能的网络结构图,包括供体基站(donor eNB,DeNB)、RN和UE。其中,RN通过无线接口与DeNB连接,UE通过无线接口与RN或者 eNB连接。DeNB和RN之间的链路称为回程链路,RN到UE之间的链路称为接入链路。在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5th Generation,5G)新空口(next generation,NR)系统中,引入了接入回程一体化(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IAB)技术。IAB需要更加灵活的支持接入链路和回程链路的资源共享,因此针对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的复用方式引入了时分复用模式(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TDM)、频分复用模式(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FDM)或者空分复用模式(space division multiplexing,SDM)等方式,以实现资源的灵活共享。
然而,在IAB场景中,当中继节点A在TDM模式下发送信号,中继节点B在SDM模式下接收信号,且中继节点A和中继节点B距离较近时,中继节点A的发送信号会干扰中继节点B的发送信号,产生交叉链路干扰。
为避免交叉链路干扰,现有技术中,各中继节点间通过频繁的交互测量信息,协调各中继节点间的发送/接收行为,达到避免各中继节点相互间的干扰的目的。
然而,现有技术中,频繁的信令交互会占用较多的信道资源,当中继节点较多时,对各中继节点间交叉链路干扰的管理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因此如何实现低开销的交叉链路干扰管理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中继技术的信号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设备,用于实现低开销的交叉链路干扰管理。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中继技术的信号传输方法,包括:第二节点来自于第一节点的第一信号,其中,该第一信号包括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和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当第二节点确定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与第二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不同时,第二节点在其他资源收发信号,该其他资源为除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以外的资源。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节点接收到第一节点广播的第一信号后,获得第一信号中包括的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和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当第二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与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不同时,第二节点可以不在第一信号指示的时间资源位置上收发信号,因此保证了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不受到来自第二节点和第一节点之间的交叉链路干扰,且不需要通过复杂的导频资源调度,即可实现低开销的交叉链路干扰管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当该第一信号指示的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与第二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和/或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的干扰大于预设门限值时,第二节点在其他资源收发信号,该其他资源为除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以外的资源。本实现方式中,细化了第二节点在进行传输时所要满足的条件,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更加具体化。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号包括导频信号,该导频信号携带有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和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本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接收的第一信号为第一节点根据现有的导频信号和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的信息合并生成,保障了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间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号包括导频信号,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和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本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接收的第一信号为第一节点根据现有的导频信号和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的信息分离生成,使得第二节点可以直接获取到第一节点的回程传输的信息,提高了第二节点接收并解析第一信号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号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的周期信息,和,干扰检测门限值。本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还可包括其他信息,如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的周期信息,使得第二节点在各周期内,均可进行避让处理,而不用第一节点每次发送第一消息指示,减少了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间的信令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当该第一信号携带有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的周期信息时,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二节点保存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的周期信息、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消息,和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本实现方式中,当该第一信号携带有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的周期信息时,第二节点可以保存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信息,以周期性的进行避让处理,减少了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令开支。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中继技术的信号传输方法,包括:第一节点根据该第一节点的回程传输的信息生成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包括该第一节点进行该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和该第一节点进行该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该第一节点发送该第一信号。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根据第一节点的回程传输的信息生成第一信号,其中第一信号包括该第一节点进行该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和该第一节点进行该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该第一节点广播发送该第一信号,使得接收到的第二节点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确定,当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与第二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不同时,第二节点可以对第一节点进行避让处理,例如在第一信号指示的时间资源位置以外的其他位置收发信号。以保证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不受到来自第二节点和第一节点之间的交叉链路干扰,且不需要通过复杂的导频资源调度,即可实现低开销的交叉链路干扰管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节点发送该第一信号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节点确定第一资源位置;该第一节点发送该第一信号包括:该第一节点在该第一资源位置发送该第一信号。本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还需确定发送该第一信号所使用的第一资源位置,使接收到该第一信号的第二节点识别出该第一信号为抢占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节点确定第一资源位置包括:该第一节点根据广播消息确定该第一资源位置,该广播消息携带有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信息,该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信息包括多个资源位置的信息,该第一资源位置包含于该多个资源位置;或,该第一节点根据专用配置消息确定该第一资源位置,该专用配置消息携带有该第一节点的标识信息,该专用配置消息包括该第一资源位置的位置信息。本实现方式中,提供了第一节点确定第一资源位置的方式,包括根据广播消息确定,或者根据专用配置消息确定,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号包括导频信号,该导频信号携带有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和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本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由第一节点根据现有的导频信号和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的信息合并生成,保障了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间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号包括导频信号,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和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本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由第一节点根据现有的导频信号和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的信息分离生成,使得第二节点可以直接获取到第一节点的回程传输的信息,提高了第二节点接收并解析第一信号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号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的周期信息,和,干扰检测门限值。本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还可包括其他信息,如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的周期信息,使得第二节点在各周期内,均可进行避让处理,而不用第一节点每次发送第一消息指示,减少了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间的信令开销。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中继技术的信号传输方法,包括: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包括该第一节点进行第一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节点接收到第一信号后,获得第一信号包括的第一节点进行第一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故第二节点在该第一信号指示的时间资源位置进行避让处理,例如,在第一信号指示的时间资源位置以外的其他位置收发信号。以保证该第一节点进行第一传输时,不受到来自第二节点和第一节点之间的交叉链路干扰,且不需要通过复杂的导频资源调度,即可实现低开销的交叉链路干扰管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传输为回程传输或者接入传输。本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需要保护的传输不仅可以为回程传输,也可以为接入传输,增加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可应用场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信号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二节点确定第二资源位置;该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信号包括:该第二节点在该第二资源位置接收该第一节点发送的该第一信号。本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确认用于接收第一信号的第二资源位置,增加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可实现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号包括导频信号,该导频信号携带有该第一节点进行第一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和该第一节点进行第一传输时的收发状态。本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接收的第一信号为第一节点根据现有的导频信号和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的信息合并生成,保障了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间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号包括导频信号,该第一节点进行第一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和该第一节点进行第一传输时的收发状态。本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接收的第一信号为第一节点根据现有的导频信号和第一节点进行第一传输的信息分离生成,使得第二节点可以直接获取到第一节点的第一传输的信息,提高了第二节点接收并解析第一信号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号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该第一节点进行第一传输的周期信息,和,干扰检测门限值。本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还可包括其他信息,如第一节点进行第一传输的周期信息,使得第二节点在各周期内,均可进行避让处理,而不用第一节点每次发送第一消息指示,减少了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间的信令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当该第一信号包括该第一节点进行第一传输的周期信息时,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二节点保存该第一节点进行第一传输的周期信息和该第一节点进行第一传输所要占用的资源位置信息。本实现方式中,当该第一信号携带有该第一节点进行第一传输的周期信息时,第二节点可以保存该第一节点进行第一传输时的信息,以周期性的进行避让处理,减少了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令开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信号后,该方法还包括:第二节点确定在该第一节点进行第一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位置上,不使用目标波束收发信号,该目标波束为用于接收该第一信号的波束。本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通过在第一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位置上,不使用目标波束收发信号,避免了在第一节点进行第一传输时,受到来自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交叉链路干扰。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中继技术的信号传输方法,包括:第一节点根据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的信息生成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包括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该第一节点发送该第一信号。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生成第一信号,且该第一信号包括的第一节点进行第一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使得第二节点接收到该第一信号后,在该第一信号指示的时间资源位置进行避让处理,例如,在第一信号指示的时间资源位置以外的其他位置收发信号。以保证该第一节点进行第一传输时,不受到来自第二节点和第一节点之间的交叉链路干扰,且不需要通过复杂的导频资源调度,即可实现低开销的交叉链路干扰管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节点发送该第一信号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节点确定第一资源位置;该第一节点发送该第一信号包括:该第一节点在该第一资源位置发送该第一信号。本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还需确定发送该第一信号所使用的第一资源位置,使接收到该第一信号的第二节点识别出该第一信号为抢占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节点确定第一资源位置包括:该第一节点根据广播消息确定该第一资源位置,该广播消息携带有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信息,该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信息包括多个资源位置的信息,该第一资源位置包含于该多个资源位置;或,该第一节点根据专用配置消息确定该第一资源位置,该专用配置消息携带有该第一节点的标识信息,该专用配置消息包括该第一资源位置的位置信息。本实现方式中,提供了第一节点确定第一资源位置的方式,包括根据广播消息确定,或者根据专用配置消息确定,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号包括导频信号,该导频信号携带有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和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本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由第一节点根据现有的导频信号和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的信息合并生成,保障了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间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号包括导频信号,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和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本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由第一节点根据现有的导频信号和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的信息分离生成,使得第二节点可以直接获取到第一节点的回程传输的信息,提高了第二节点接收并解析第一信号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号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的周期信息,和,干扰检测门限值。本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还可包括其他信息,如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的周期信息,使得第二节点在各周期内,均可进行避让处理,而不用第一节点每次发送第一消息指示,减少了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间的信令开销。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应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二节点侧,包括:第一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包括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和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当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与该第二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不同时,第二收发单元用于在除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以外的资源收发信号。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收发单元接收到第一节点广播的第一信号后,获得第一信号中包括的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和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当第二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与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不同时,第二收发单元可以不在第一信号指示的时间资源位置上收发信号,因此保证了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不受到来自第二节点和第一节点之间的交叉链路干扰,且不需要通过复杂的导频资源调度,即可实现低开销的交叉链路干扰管理。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应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节点侧,包括:生成单元,用于根据该第一节点的回程传输的信息生成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包括该第一节点进行该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和该第一节点进行该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收发单元,用于发送该第一信号。本申请实施例中,生成单元根据第一节点的回程传输的信息生成第一信号,其中第一信号包括该第一节点进行该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和该第一节点进行该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该收发单元广播发送该第一信号,使得接收到的第二节点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确定,当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与第二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不同时,第二节点可以对第一节点进行避让处理,例如在第一信号指示的时间资源位置以外的其他位置收发信号。以保证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不受到来自第二节点和第一节点之间的交叉链路干扰,且不需要通过复杂的导频资源调度,即可实现低开销的交叉链路干扰管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设备还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资源位置;该收发单元具体用于:在该第一资源位置发送该第一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具有实现上述方法设计中第一节点行为或者第二节点行为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该模块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单元、处理单元以及通信单元。
其中,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该通信设备所需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处理单元,用于调用该程序代码,对该通信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通信单元,用于支持通信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总线,其中,通信接口、处理器以及存储器通过总线相互连接;通信接口用于支持通信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该通信设备所需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处理器用于调用该程序代码,支持第一节点或者第二节点执行如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当存储器存储的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支持处理器实现上述第一节点或者第二节点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例如发送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该装置可以包括芯片,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的方法。
其中,上述第一方面至上述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均可应用于以下场景:在单链状的系统中,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跨节点连接,该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间没有直接的回程链路或者接入链路,例如该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可间隔一个或者多个中继节点来进行通信。在多链状的系统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可以分别位于不同的链上,或者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位于同一条链,则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的连接关系与前述单链状的系统中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的连接关系类似,此处不再赘述。上述各方面所述的装置也同样可以应用于此处描述的场景。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第二节点接收到第一节点广播的第一信号后,获得第一信号中包括的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和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当第二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与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不同时,第二节点可以不在第一信号指示的时间资源位置上收发信号,因此保证了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不受到来自第二节点和第一节点之间的交叉链路干扰,且不需要通过复杂的导频资源调度,即可实现低开销的交叉链路干扰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可能的中继系统的网络结构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回程传输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能的回程传输示意图;
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能的中继系统的网络结构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TDD系统的交叉链路干扰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交叉链路干扰示意图;
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可能的交叉链路干扰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系统架构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可能的系统架构图;
图5a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中继技术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预定义的资源位置的示意图;
图5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可能的预定义的资源位置的示意图;
图5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可能的预定义的资源位置的示意图;
图5e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可能的预定义的资源位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通信设备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可能的通信设备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网络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终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中继技术的信号处理方法以及相关设备,用于实现低开销的交叉链路干扰管理。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中继技术中,需要考虑如何调度回程数据。由于射频器件的半双工约束,中继节点无法同时发送和接收信号。即中继节点在发送信号时不能接收信号,在接收信号时不能发送信号。本申请中,可以将这种信号发送和接收之间的冲突叫做收发冲突。请参阅图 1,为了避免收发冲突,在LTE系统的中继方案中,中继节点的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不能同时进行传输。
图2a和2b为可能的回程传输示意图。如图2a所示,DeNB发送预定的多播/组播单频网络(multicast broadcast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MBSFN)子帧,该MBSFN子帧包括控制面指令,和DeNB和RN之间的回程链路的下行信号即DeNB到RN的信号。且在这个MBSFN子帧中没有RN与UE之间的接入链路的下行信号,即该MBSFN子帧并不包括RN 到UE的信号。如图2b所示,RN向DeNB发送上行子帧,该上行子帧包括DeNB和RN之间的回程链路的上行信号,即RN到DeNB的信号。且在这个上行子帧中,RN不会调度RN与 UE之间的接入链路的上行信号,即该上行子帧并不包括UE到RN的信号。因此通过这套机制,DeNB与RN之间的回程链路的下行传输和上行传输都达到了独占资源的目的,避免了和RN与UE之间的接入链路的收发冲突,并保持所有的中继节点与基站同步以便于管理。这种方案虽然简单、易实施,但由于要求所有的中继节点都采用相同的模式(帧结构、 TDM时隙)来与基站进行数据传输,导致不能很好的解决中继节点之间承载业务的差异化问题,比如有的中继节点上行负载重,需要更多的上行资源,而有的中继节点下行负载重,需要更多的下行资源。
而在IAB场景中,为实现接入链路和回程链路的资源的灵活共享,每个中继节点的工作模式可以根据相关信息(如业务负载、链路质量、天线能力等)进行动态调整。为便于理解,以天线能力为例,如果中继节点的天线总数很多,则可以一部分天线用来接收回程链路的信号,一部分天线用来接收接入链路的信号,实现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在空间上的复用;而当中继节点的天线数较少比如只有一根天线时,那么就只能工作在TDM模式下或者FDM模式下。
因此在IAB场景中,可能存在有的中继节点工作在TDM模式下,有的中继节点工作在 SDM模式下的情况,如图2c所示,针对工作在TDM模式下的中继节点A,由于硬件半双工不能同时收发的限制,其帧结构完全和基站同步,例如在接入链路时隙,基站在向UE3发送信号,中继节点A也在向UE1发送信号;针对工作在SDM模式下的中继节点B,其帧结构与基站相反,例如基站向中继节点B发送信号时,中继节点B在接收基站发送的信号,也在接收UE2发送的信号。因此当中继节点A工作在TDM模式并且发送数据,中继节点B 工作在SDM模式在接收数据,并且两个中继节点距离较近时,则会产生很严重的交叉链路干扰(中继节点A的发送信号会严重干扰中继节点B的接收信号)。因此,为了避免中继节点间的交叉链路干扰,需要预先通过导频测量出干扰链路信息,然后基于该干扰链路信息避免交叉链路干扰。
动态TDD技术同样涉及到交叉链路干扰,如图3a所示,两个相邻的小区包括小区A和小区B由中心控制器来进行协调,假设小区A中的基站1处于发状态,小区B中的基站 2处于收状态,则小区A中的UE12在接收基站1发送的信号时,小区B中的UE21在向基站2发送信号,因此UE12会受到来自UE21的干扰,且基站1也会对基站2存在干扰,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避免交叉链路干扰:
1、半静态干扰测量方法,即预定义侦听帧结构,通过预定义的接收/发送行为、时间来协调多个节点间的链路测量;并基于节点间的链路测量信息,协调基站间的发送/接收行为,避免相互间的干扰。现有技术中的基站间需要通过X2接口频繁的交换测量信息(如波束信息),并通过集中调度算法避开干扰波束对;
2、动态干扰测量,即在数据传输的时候加入清除发送(clear to send,CTS)侦听信号,比如在基站1下边的UE接收数据之前,先发送占用信号CTS,小区B中的UE侦听是否收到CTS信号。如果收到CTS信号,小区B中收到CTS信号的UE不发送信号;从而避免基站2下边的UE(发送上行信号)干扰到基站1下边的UE(接收下行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IAB场景中,交叉链路干扰的来源更加复杂,除了动态TDD系统中由于基站间帧方向不一致导致交叉链路干扰之外,还包括以下干扰来源:
干扰来源A:节点间分配的回程链路时隙与接入链路时隙不对齐导致额外的交叉链路干扰。图3b为一种可能的单个链状结构示意图,如图3b所示,假设所有的接入信号都处于发送的状态,那么对于中继节点而言,所处的回程链路时隙都处于收状态。假设节点之间的链接关系是链状结构,下一级节点由上一级节点控制(资源调度,数据传输,随机接入等),例如图3b中,中继节点1由基站控制,中继节点2由中继节点1或者基站控制。
可以看到,当在多跳系统网络中,基站会干扰中继节点2至中继节点4的回程信号的接收(中继节点1是基站直接管理的下级节点,不存在干扰问题);同理,中继节点2至中继节点4会对中继节点1的回程信号造成干扰(下级节点无法协调上级节点的资源)。
干扰来源B:类似的,如果把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扩展到多个链状结构,则还会包括多个链路之间的干扰。如图3c所示,为一种可能的多个链状结构示意图,则两条链路之间的干扰可以包括:
1、如果中继节点1和中继节点3的回程链路时隙(位置,或者持续时间)没有对齐,则中继节点1在回程链路时隙之后转变为发送状态,而这个时候中继节点3还处于回程链路时隙即中继节点3仍然为接收状态,则中继节点1会干扰到中继节点3;
2、中继节点2和中继节点4之间的干扰除了自身回程链路时隙不一致导致的交叉链路干扰之外,还受限于上一级(基站或者中继节点1或者中继节点3)的影响。
在上面的网络场景中,可以看到主要是由于中继节点间回程链路时隙不一致会导致复杂的交叉链路干扰,那么在动态资源协调中会导致更严重的随机干扰问题,动态资源的特征如下:
1、每个中继节点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负载及链路质量动态分配回程链路时隙及接入链路时隙;
2、中继节点上的回程链路及接入链路分配时隙配比变化之后,如果和其他节点的回程链路时隙及回程链路时隙位置不对齐,则引入额外的交叉链路干扰。
因此,在IAB场景中,如何实现低开销的交叉链路干扰管理,即不需要复杂的节点间导频资源协调、测量内容交互以及调度协调等,急需解决。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中继网络的信号处理方法,可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其中,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LTE系统,5G系统或者机器与机器通信(machine to machine,M2M)系统等,具体此处不做限定。为便于理解,请参阅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单链状的系统架构图,该无线通信系统400中可包括:网络设备 401,终端405,以及中继节点4031~403n。其中,网络设备401和终端405之间的中继节点可用于对网络设备101和终端105之间的无线信号进行转发。具体的,在下行传输时,中继节点负责对网络设备401发射的无线信号进行转发,最终传输该无线信号至终端405。在上行传输时,中继节点负责对终端405发射的无线信号进行转发,最终传输该无线信号至网络设备401。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设备401与中继节点4031之间的无线链路或者中继节点4031和中继节点4032之间的无线链路为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BH),该回程链路包括上行(uplink,UL)回程链路和/或下行(downlink,DL)回程链路;而中继节点 403n与终端405之间的无线链路为接入链路(access link),该接入链路包括上行接入链路和/或下行接入链路。
另外,无线通信系统400还包括单跳中继系统或者多跳中继系统。其中,在多跳中继系统中,参见图4a所示,网络设备401和终端405之间至少有两个中继节点,如中继节点4031和中继节点4032。而在单跳中继系统中,网络设备401和终端405之间只有一个中继节点,如中继节点4031。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网络设备可以用于与一个或多个终端进行通信,也可以用于与一个或多个具有部分终端功能的网络设备进行通信,比如宏基站与微基站之间的通信,其中微基站可以是接入点。网络设备可以是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系统中的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node B,eNB),以及5G系统、NR系统中的基站gNB。另外,网络设备也可以为接入点 (accessPoint,AP)、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中心单元(centralunit,CU)或其他网络实体,并且可以包括以上网络实体的功能中的一些或所有功能。
上述中继节点可以是提供中继功能的基站,例如微基站等;中继节点也可以是一个提供中继功能的终端;或者中继节点还可以是中继收发节点,用户终端设备(ustomerpremise equipment,CPE),中继收发器、中继代理,TRP,或者中继传输接收点(relayingTRP,rTRP)等网络实体。具体实现中,中继节点可以分布在小区边缘,可扩大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
上述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终端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移动的。例如,终端可以是移动设备、移动台(mobile station)、移动单元(mobile unit)、M2M终端、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手持设备、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智能手环等。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不仅可应用于图4a所示的一种可能的单链状的系统架构中,还可应用于图4b所示的一种可能的多链状的系统架构中,如图4b所示,无线通信系统410包括网络设备411,中继节点4131~4132,终端415,中继节点4231~4232,终端425等,其中,所谓多链状,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411,中继节点4131,中继节点4132和终端 415之间的通信为一条链,网络设备411,中继节点4231,中继节点4232和终端425之间的通信也为一条链,即多链可认为是由同一网络设备下的多个单链组成,且单链的个数不做限定。另外,每条单链上的中继节点的个数均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且每条单链的中继节点的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需要说明的,图4a示出的无线通信系统400仅仅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为了便于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以下将对本申请中出现的词语进行说明。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为从网络设备到终端的链路上的至少一个节点,第二节点为从网络设备到终端的链路上除第一节点之外的至少一个节点,其中,第一节点可以为第二节点上级节点或者上游节点,或第二节点可以为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或者上游节点,当然,第一节点也可以为第二节点的同级节点,即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并无上下级关系。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描述的同级节点可以为无直接通信的两个节点,或者两个独立的节点同时链接到一个上级节点,或者链接到同一个下级节点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可以为网络设备、中继节点、终端等,故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类型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5a,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中继技术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方法实施例。为便于理解,以下将分别结合图4a和图4b所示的系统框架图来对本实施例进行简要说明。
以图4a所示的单链状的系统架构为例,设与网络设备401直接通信的中继节点4031 为第一节点,该链路上除该第一节点以外的节点为第二节点。网络设备401可以发送广播消息,该广播消息携带有预定义的时频资源位置信息,该预定义的时频资源位置信息用于各节点在预定义的位置进行回程传输或者接入传输。当第一节点需要进行回程传输时,可以根据该广播消息确定第一节点在预定义的时频资源位置上的收发状态,并将收发状态为发所对应的时频资源位置确定为第一资源位置。进而第一节点在该第一资源位置上发送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包括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隙位置,即可以理解为向各第二节点声明,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隙位置为被保护的传输时隙位置。故第二节点接收到第一信号后,若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有干扰,则第二节点在该第一信号声明的被保护的传输时隙位置可以采取避让处理,例如在该被保护的传输时隙位置不传输信号等,以减少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交叉链路干扰。
以图4b所示的多链状的系统架构为例,在该多链状的系统中,还会存在链路之间的干扰。设与终端425直接通信的中继节点4232为第一节点,则在终端415所在的链路上,当与终端415直接通信的中继节点4132与第一节点的回程链路时隙存在重合而没有对齐时,则该中继节点4132会干扰该第一节点的回程传输,因此该无线通信系统410中除该第一节点以外的节点均为第二节点。故当第一节点需要进行回程传输时,与上述图4a类似,第一节点也在第一资源位置发送第一信号,用于向各第二节点指示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隙位置,使得第二节点接收到第一信号后,若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有干扰,则第二节点可以在该第一信号声明的被保护的传输时隙位置采取避让处理,例如在该被保护的传输时隙位置不传输信号等,以减少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交叉链路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被保护的传输时隙位置不仅可以是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隙位置,也可以是第一节点进行接入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隙位置,因此本申请中,可将第一节点需要保护不受交叉链路干扰的传输称为待保护传输,即该待保护传输可以为第一节点的回程传输或者第一节点的接入传输,且进行该待保护传输所占用的时隙位置即为被保护的传输时隙位置。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中以待保护传输为第一节点的回程传输为例,结合图5a所示的步骤进行具体说明,包括:
501、第一节点确定预定义的资源位置。
在无线网络中,各节点包括网络设备、中继节点和终端等相互之间可以通过随机接入过程来建立无线链路,实现信息交互,完成后续操作如呼叫、资源请求和数据传输等。例如,中继节点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该消息中包含区别于终端的中继标识,使得网络设备根据该中继标识,进行发起方节点的网络接入,即当发起方节点是中继节点时,按照中继节点的规则进行网络连接,当发起方节点是终端时,按照终端的规则进行网络连接。其中,该上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可以包含用于区别于终端的新增字段,例如,在该上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通过一个比特进行标识,比特值为“0”时,表示该上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来自终端;比特值为“1”时,表示该上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来自中继节点。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随机接入过程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具体此处不做赘述。
当节点之间的传输信道建立完成后,若其中一个节点需要进行回程传输时,为保证该回程传输不受干扰,该节点需要向无线网络中的其他节点发送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包括该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占用的时间资源位置信息,则其他节点在接收到该第一信号后,若确定该节点对其存在干扰,则可以在该第一信号指示的时间资源位置进行避让处理。本申请中,为便于描述,将发送该第一信号的节点称为第一节点,接收该第一信号的其他节点称为第二节点。
其中,在发送该第一信号之前,第一节点需要确定发送该第一信号的资源位置即第一资源位置。第一节点确定第一资源位置的方式可以包括:1)第一节点首先确定预定义的资源位置,该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中包括多个子资源位置,如图5b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预定义的资源位置的示意图。图5b中,在一段时域范围内,可以划分为时域位置M1~M2和时域位置N。其中,时域位置M1~M2用于各中继节点(中继节点A~中继节点B)进行回程传输和接入传输;时域位置N即为预定义的资源位置,该预定义的资源位置包括多个子资源位置,该多个子资源位置用于各中继节点发送广播信号或者侦听其他中继节点发送的广播信号。例如,针对中继节点A,时域位置M2中的位置a用于中继节点A进行回程传输,位置b用于中继节点A进行接入传输,且中继节点A可在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中的子资源位置1上发送广播信号,其他中继节点则在该子资源位置1上侦听中继节点A发送的广播信号。另外,在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中除子资源位置1以外的其他位置,中继节点A侦听其他中继节点发送的广播信号,如中继节点A在子资源位置2侦听中继节点B发送的广播信号,在子资源位置3上侦听中继节点C发送的广播信号,在子资源位置 4上侦听中继节点D发送的广播信号等;2)第一节点确定预定义的资源位置后,再根据该预定义的资源位置确定第一资源位置,其中该第一资源位置包含于该多个子资源位置。例如,在图5b中,若第一节点为中继节点B,则第一资源位置为子资源位置2。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资源位置可以为时域位置或者频域位置等。
需要注意的是,当第一节点周期性的进行需要保护的回程传输时,用于发送该第一信号的第一资源位置可以在两次回程传输所占用的时间资源位置之间。请参阅图5b,设第一节点为中继节点A,时域位置M2包括第一节点进行第n次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时域位置M1包括第一节点进行第n+1次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第一节点发送第一信号所使用的子资源位置1在时域位置M2和时域位置M1之间。若第一节点在进行第n 次回程传输时可能受到来自其他节点的干扰,则该干扰可以忽略,第一节点通过发送该第一信号以保障第n+1次回程传输和后面周期的回程传输不受干扰。可选的,发送该第一信号的第一资源位置还可以在第一节点进行周期性的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位置之前,即第一节点在发送第一信号后,再开始进行第一次周期性的回程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确定预定义的资源位置的方式有多种,包括:
方式1:第一节点根据广播消息确定预定义的资源位置。
第一节点接收广播消息,其中,该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用于第一节点确定预定义的资源位置的信息可以包括多种,可以理解的是,该广播消息中携带的信息不同,第一节点确定预定义的资源位置的方式也不同,例如:
方式1a:当该广播消息中携带有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信息时,第一节点可以通过解析该广播消息直接得到预定义的资源位置。
方式1b:当该广播消息中携带有资源位置确定规则时,第一节点可以根据该资源位置确定规则确定预定义的资源位置。其中,该资源位置确定规则可以为,各节点连接的基站的标识信息与各节点的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该第一映射关系可以通过表格或者公式的形式来体现。例如,第一节点确定的预定义的资源位置=f(与第一节点连接的基站的标识信息)。因此,针对一个基站,在其服务范围内的所有节点所采用的资源位置确定规则相同,则该所有节点确定的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也相同。
可选的,该广播消息还可携带预定义资源位置的周期信息等信息,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广播消息可以使用802.11标准现有的管理帧如信标帧(Beacon)、探测请求(Probe Request)帧等,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方式2:第一节点根据专用配置信息确定预定义的资源位置。
第一节点接收第三节点发送的专用配置消息,且该专用配置消息携带有该第一节点的标识信息,该第一节点的标识信息可为第一节点的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MAC)地址。其中,第三节点为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即第三节点可以为网络设备,或者中继节点。
与方式1中的广播消息类似,该专用配置消息中携带的用于第一节点确定预定义的资源位置的信息可包括多种,故第一节点根据该专用配置信息确定预定义的资源位置的方式也可以有多种,例如:
方式2a:当该专用配置消息还携带有该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信息时,第一节点可对该专用配置信息进行调制译码处理直接得到该预定义的资源位置。
其中,调制译码处理可以理解为,为了提高数据传输效率,降低误码率,实际应用中,发送端即本申请中的第三节点可以将专用配置消息依次进行编码、调制、映射成帧、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和加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等操作,然后通过信道传输给接收端即本申请中的第一节点。因此,对应的,第一节点接收到第三节点发送的专用配置消息后,对接收到的专用配置消息依次进行去CP、快速傅里叶变换、数据抽取、信道估计、均衡、解调和译码处理。本申请中,对专用配置消息进行调制译码处理可以采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具体本申请不再赘述。
方式2b:当该专用配置消息中还携带有资源位置确定规则时,第一节点可以根据该资源位置确定规则确定得到该预定义的资源位置。
可选的,该专用配置消息中还可携带预定义资源位置的周期信息等其他信息,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确定预定义的资源位置的方式有多种,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502、第一节点在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中确定第一资源位置。
第一节点确定了预定义的资源位置后,在该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中找出用于发送第一信号的第一资源位置。为便于理解,请参阅图5c,为一种可能的预定义的资源位置示意图,其中,该预定义的资源位置100中包括多个子资源位置0~7,故第一节点确定第一节点在该多个子资源位置0~7上的收发状态,并将第一节点处于发状态时对应的子资源位置确定为第一资源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收发状态包括收状态和发状态,例如,当第一节点在子资源位置上的收发状态为收状态时,则第一节点在该子资源位置上侦听其它节点发送的信号;当第一节点在子资源位置上的收发状态为发状态时,则第一节点在该子资源位置上发送广播信号。
其中,与步骤501中第一节点确定预定义的资源位置的方式类似,第一节点也可以根据广播消息或者第三节点的专用配置消息确定第一节点在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上的收发状态,包括:
方式1:第一节点根据广播消息确定第一节点在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上的收发状态。
第一节点接收的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用于第一节点确定收发状态的信息可以包括多种。因此,第一节点根据该广播消息确定收发状态的方式也有多种,例如:
方式1a:当该广播消息中携带有各节点在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上的收发状态信息时,第一节点根据该各节点在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上的收发状态信息,直接确定第一节点在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上的收发状态。例如,该各节点在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上的收发状态信息可以为各节点处于发状态时分别对应的子资源位置信息,因此第一节点找出第一节点处于发状态时的位置即第一资源位置,并在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中除第一资源位置以外的其他位置侦听信号。为便于理解,请参阅图5d,为在图5c所示的基础上的另一种可能的预定义的资源位置示意图,其中,多个子资源位置0~7分别对应节点A~H的标识信息,表示,节点A在子资源位置0上为发状态,节点B在子资源位置1上为发状态,…节点H在子资源位置7上为发状态,因此,针对节点A,其在预定义的资源位置100上的收发状态为:在子资源位置0为发状态,在子资源位置1~7为收状态,则节点A的第一资源位置为子资源位置0。
可选的,广播消息中携带的各节点在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上的收发状态信息还可以是:各节点处于收状态时分别对应的子资源位置。故第一节点找出第一节点处于收状态时的位置,并将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中的其他位置确定为第一资源位置;或者各节点处于收状态时分别对应的子资源位置和各节点处于发状态时分别对应的子资源位置等,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方式1b:当该广播消息中携带有预定义的资源位置的收发状态确定规则时,第一节点根据该预定义的资源位置的收发状态确定规则确定第一节点在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上的收发状态,其中,该预定义的资源位置的收发状态确定规则可以为,各节点所在小区的小区身份标识(identification,ID)或者各节点的物理ID如MAC地址与预定义的资源位置的收发状态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该第二映射关系也可通过表格或者公式的形式来体现。例如各节点处于发状态时对应的子资源位置=f(小区ID,各节点对应的字符串),即一个小区内可能包括多个节点,每个节点对应的字符串均不同,使得一个小区内的节点处于发状态时对应的子资源位置互不相同,其中,该字符串可以为各节点的编号信息,或者小区基站为各节点配置的标识信息等。故第一节点可根据第一节点所在小区的小区ID 和第一节点对应的字符串确定第一资源位置,并在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中除第一资源位置以外的位置侦听信号;或,各节点处于发状态时对应的子资源位置=f(各节点的物理 ID),故第一节点根据第一节点的物理ID确定第一资源位置。
可选的,该预定义的资源位置的收发状态确定规则可以由网络设备自身配置,并广播给各节点,即不同的无线通信网络采用的资源位置的收发状态确定规则可以不同,或者由协议规定,即不同的无线通信网络采用的资源位置的收发确定规则可以相同。故第一节点获得该预定义的资源位置的收发状态确定规则的方式包括接收广播消息获得,或者协议规定,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方式2:第一节点根据专用配置消息确定第一节点在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上的收发状态。
第一节点接收的第三节点发送的专用配置消息中,不仅携带有第一节点的标识信息,还可以携带不同的用于第一节点确定收发状态的信息,因此,第一节点根据该专用配置信息确定收发状态的方式也有多种,包括:
方式2a:当该专用配置消息携带有第一节点在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上的收发状态信息时,第一节点根据该专用配置消息直接获得第一节点在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上的收发状态信息。例如,如图5c所示,当子资源位置有8个时,可以在该专用配置消息中设有3比特的字段,该3比特的字段用于表示第一节点处于发状态时对应的子资源位置的编号,当该字段的比特值为“010”时,则第一节点在子资源位置2上处于发状态,即第一节点的第一资源位置为子资源位置2,且第一节点在除子资源位置2的其他位置上处于收状态。或者,该专用配置消息还可包括第一节点在多个子资源位置上的全部收发状态信息。例如,请参阅图5e,为在图5c所示的基础上的另一种可能的预定义的资源位置示意图,其中,多个子资源位置0~7分别对应第一节点的收发状态,即在子资源位置0~6上,第一节点处于收状态,在子资源位置7上,第一节点处于发状态,即第一节点的第一资源位置为子资源位置7。
方式2b:当该专用配置消息携带有第一节点的专用收发状态确定规则时,第一节点根据该专用收发状态确定规则确定第一节点在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上的收发状态。其中,该专用收发状态确定规则可以为,第一节点的物理ID与第一节点在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上的收发状态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该第三映射关系可以通过表格或者公式的形式来体现,例如,第一节点处于发状态时对应的子资源位置=f(第一节点的物理ID),故第一节点确定处于发状态时对应的子资源位置为第一资源位置,并确定在其他子资源位置侦听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无线通信网络中针对各节点的专用收发状态确定规则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综上,第一节点确定在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上的收发状态的方式有多种,对应的,第一节点确定第一资源位置的方式也有多种,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503、第一节点生成第一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可以为无线网络中的各节点分别配置各节点对应的传输时间信息,该传输时间信息可包括进行回程传输的传输时间信息(如回程链路时隙)和进行接入传输的传输时间信息(如接入链路时隙),并下发给各节点。例如,基站将第一节点对应的传输时间信息下发给第一节点。
故第一节点获得基站配置的第一节点的传输时间信息后,为保护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不受干扰,该第一节点根据第一节点的回程传输的信息生成第一信号。其中,该第一信号包括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和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因此第二节点接收到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信号后,根据该第一信号获得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和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若第二节点确定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与第二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不同,且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存在干扰时,第二节点可以在第一信号指示的时间资源位置上进行避让处理,如不收发信号等,以保证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不受来自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交叉链路干扰。
可选的,该第一信号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的周期信息、干扰检测门限值。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信号可以携带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完整信息,如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的周期信息、干扰检测门限值和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等;或者,第一信号可以携带进行回程传输时的部分信息,例如当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的信息发生变化时,第一信号可仅携带发生变化的部分,即如果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的周期信息变化,则第一节点通过广播该第一信号,以将变化后的周期信息发送给各第二节点。
为便于理解,将对第一信号中的上述信息分别进行描述:
所谓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用于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指示第一节点需要保护的时域资源位置,其中,该时间资源信息可以为需要保护的时域资源位置的标识信息,例如存在6个时隙,对应的标识信息分别为0~5,若需要保护的时域资源位置为时隙1、时隙2和时隙5,则该时间资源信息可以为[1,2,5];
或者该时间资源信息还可以为需要保护的时域资源位置的BitMap,例如存在6个时隙,则可以通过6个比特来指示需要保护的时域资源位置,其中6个比特顺序对应6个时隙,即比特0对应时隙0,比特1对应时隙1等。当单个比特值为0时,表示对应的时隙不需要保护;当单个比特值为1时,表示对应的时隙需要保护。故若需要保护的时域资源位置为时隙1、时隙2和时隙5,则该时间资源信息可以为011001;
或者该时间资源信息还可以为需要保护的时域资源位置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或者需要保护的时域资源位置的起始位置和持续时长;
或者该时间资源信息还可以为时间偏移量offset,该时间偏移量指需要保护的时域资源位置与第一节点发送第一信号的时域资源位置的时间间隔,以使得第二节点可以根据该时间偏移量确定需要保护的时域资源位置。例如,需要保护的时域资源位置=第二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位置+时间偏移量,或者需要保护的时域资源位置=第二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位置-时间偏移量;
因而,时间资源信息的具体内容可以有多种,本申请不做限定。
所谓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的周期信息,用于描述该回程传输出现的周期。其中,该周期信息可以为绝对时间(如2s)、时隙数目(如10个时隙)、帧数目(如10个帧)、子帧数目(如10个子帧)和/或符号数目(如10个符号)。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该周期信息为可选参数。若该第一信号中不包括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的周期信息时,则该第一节点每次进行回程传输之前,都需向第二节点通知第一节点进行该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
所谓干扰检测门限值,用于确定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干扰大小。该干扰检测门限值可以为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receiving power,RSRP)、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或者路损值(path loss)。
需要说明的是,该干扰检测门限值可以为基站统一配置,或者第一节点配置,或者协议规定,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所谓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即向第二节点指示该第一节点在进行回程传输时是处于收状态还是处于发状态。
以上为第一信号中可包括的各种信息的释义,下面将对第一节点如何生成该第一信号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生成第一信号的方式有多种,例如,第一节点基于导频信号生成第一信号,其中,导频信号为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的若干载波上传输的已知数据。为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第一信号中携带目标信息,该目标信息除了包括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和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外,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的周期信息和干扰检测门限值。因此,第一节点基于导频信号生成第一信号的方式包括:
生成方式1:将导频信号和目标信息作为两个分离的信息来生成第一信号,即生成的第一信号包括导频信号和目标信息。为便于理解,如该第一信号中的导频信号和目标信息可以分别位于不同的时域位置,例如用于发送该第一信号的第一资源位置为时隙1~时隙3,则导频信号位于时隙1,目标信息位于时隙2和时隙3。
生成方式2:将导频信号和目标信息合并来生成第一信号,即第一节点在生成导频信号的过程中携带该目标信息,则生成后的导频信号即为第一信号。为便于理解,该第一信号对应的生成方式可以为,第一信号=f(导频信号,目标信息)。例如,第一节点可以利用目标信息对现有的导频信号进行加扰的方式,来合成得到第一信号。示例性的,第一节点将导频信号对应的序列与目标信息对应的序列相乘,来生成第一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该导频信号可以为信号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 S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同步块(synchronous block,SSB)信号或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1-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等。
为便于理解,以导频序号为SSB信号为例,来说明导频信号和目标信息合并生成该第一信号的方式:例如SSB信号占用72个资源要素(resource element,RE),则目标信息可以分别携带于该72个RE的两端,如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携带于第1个RE,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的周期信息和干扰检测门限值分别携带于第71 个RE和第72个RE,以构成新的SSB信号即第一信号。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生成第一信号的方式有多种,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另外,第一节点可以周期性生成该第一信号,如每隔10ms或者20ms生成一次第一信号,即第一节点可以每隔10ms或者每隔20ms广播一次该第一信号;或者第一节点也可以临时生成该第一信号,如当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的信息发生变化时,临时生成该第一信号,以可以临时将变化信息广播告知给第二节点。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通过步骤502确定第一资源位置,第一节点通过步骤503生成第一信号,其中,这两个过程之间并不存在步骤的先后顺序,即可以先执行步骤502,也可以先执行步骤503,或者同时执行,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504、第二节点确定预定义的资源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504所述的第二节点确定预定义的资源位置的方式与步骤501 所述的第一节点确定预定义的资源位置的方式类似,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505、第二节点在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中确定第二资源位置。
第二节点确定预定义的资源位置后,在该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中确定第二资源位置,其中,该第二资源位置为在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中,第二节点处于收状态时对应的子资源位置,即第二节点在第二资源位置侦听信号。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通过步骤501至步骤502确定第一资源位置,第二节点通过步骤504至步骤505确定第二资源位置,其中,这两个过程之间并不存在步骤的先后顺序,即可以先执行步骤501至步骤502,也可以先执行步骤504至步骤 505,或者同时执行,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506、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信号。
第一节点确定第一资源位置后,通过广播信道发送第一信号,使得第二节点在第二资源位置接收第一节点在第一资源位置发送的第一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节点发送该第一信号所使用的波束可以为第一节点在进行回程传输时所使用的波束,故第二节点可以根据第一节点发送该第一信号所使用的波束,检测出第一节点在进行回程传输时,第二节点与第一节点之间是否存在交叉链路干扰。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节点生成第一信号的方式有多种,第一节点发送该第一信号的方式也可以有多种。因此,与第一节点生成第一信号的方式对应,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信号的方式包括以下:
发送方式1:当导频信号和目标信息分离生成时,第一节点可以采用时分复用、频分复用或者码分复用(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CDM)等方式将导频信号和目标信息分离发送给第二节点。例如,当第一节点采用时分复用的方式将第一信号发送给第二信号时,设第一资源位置为时隙1~时隙3,则第一节点可在时隙1发送导频信号,在时隙2和时隙3发送目标信息;当第一节点采用频分复用的方式将第一信号发送给第二节点时,在相同的时间,设第一节点发送导频信号所占用的频率带为f1,发送目标信息中的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的周期信息所占用的频率带为f2,发送目标信息中的干扰检测门限值所占用的频率带为f3等;当第一节点采用码分复用的方式将第一信号发送给第二节点时,第一节点发送导频信号时采用码片序列(chip sequence)1,发送目标信息时采用码片序列2,其中,码片序列1与码片序列2互不相同且相互正交。
发送方式2:当导频信号和目标信息合并生成时,第一节点在第一资源位置将生成后得到的导频信号即第一信号发送给第二节点,其中,在频域内,第一节点发送该第一信号的频率可以为特定的用于发送该导频信号的频率,例如229.5MHz,或者其他任一频率。当第一节点利用目标信息加扰导频信号的方式来生成第一信号时,第二节点接收到该第一信号后,可以采用去加扰处理,将该目标信息从第一信号中分离,并解析得到加扰前的导频信号。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在第一资源位置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信号的方式有多种,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507、第二节点根据第一信号确定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的干扰。
第二节点在第二资源位置接收到该第一信号后,根据该第一信号的信号接收强度确定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的干扰,并确定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的干扰是否大于预设门限值。其中,该预设门限值可以为第一信号中包括的干扰检测门限值。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节点确定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的干扰是否大于预设门限值,具体确定方式可以包括以下:
当第二节点检测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高于干扰检测门限值时,则第二节点确定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的干扰大于预设门限值;反之,当第二节点检测到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低于干扰检测门限值时,则第二节点确定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的干扰小于预设门限值。其中,该信号强度可以为第一信号的RSRP、第一信号的RSSI、第一信号的SNR或者其它用于反映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的量化值等,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可选的,由于信号传输的距离越长,其受到的噪声干扰和衰减也越大,故其信号强度也会递减。因此,基于这样的认识,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物理间距越小,第一信号从第一节点到第二节点的路损值也越小,则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的干扰也越大。故第二节点计算第一信号从第一节点到第二节点的路损值path loss,如具体计算方式可以为:
path loss=TX Power+Gr+Gt-RSSI,其中,TX Power表示第一信号的发送功率,Gr表示接收天线增益,Gt表示发射天线增益,RSSI表示第一信号的信号接收强度,且Gr和Gt为预设数值。当第一信号包括的干扰检测门限值为路损值时,预设门限值还可以是与干扰检测门限值负相关的值。即,当该path loss小于干扰检测门限值时,第二节点确定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的干扰大于预设门限值;反之,当该path loss大于干扰检测门限值时,则第二节点确定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的干扰小于预设门限值。
综上,通过干扰检测门限值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确定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的干扰,因此第二节点确定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的干扰是否大于预设门限值的方式也对应的有多种,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508、当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的干扰大于预设门限值时,第二节点根据第一信号传输信号。
若第二节点确定第一节点在发送第一信号时,对第二节点的干扰满足预置条件,且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与第二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冲突,即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与第二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存在时域上的重叠或者部分重叠,且第一节点在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与第二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不同,例如第一节点在进行回程传输时接收信号,第二节点在进行回程传输时发送信号,则第二节点可以进行避让处理。例如在第一信号指示的时间资源位置上,第二节点不使用接收到该第一信号的波束进行信号的传输,或者第二节点还可以对接收到第一信号的波束进行调整,例如降低信号增益,使得第二节点在第一信号指示的时间资源位置上,使用接收到该第一信号的波束进行信号的传输时,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交叉链路干扰小于第一节点或者第二节点的预设门限值。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时间资源上,该第二节点的信号传输不受该第一信号的影响。其中,该其他时间资源为除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以外的资源。
可选的,当第一信号中还包括第一节点进行回程的周期信息时,第二节点还可以至少记录以下信息: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的周期信息和第二节点接收该第一信号使用的波束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当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的干扰小于预设门限值时,第二节点执行其他步骤。
若第二节点确定第一节点在发送第一信号时,对第二节点的干扰小于预设门限值;或者,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与第二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不无重叠部分;或者,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与第二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相同,例如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为收状态,第二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也为收状态时,则第二节点确定不受第一信号的影响,即可以按照基站配置的传输时间信息进行回程传输和接入传输。即第一节点在进行回程传输时,与第二节点之间也不会存在交叉链路干扰。
可以理解的是,当待保护传输为接入传输时,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执行的步骤,与图5a所示的流程图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执行的步骤类似,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各节点分别测量两两之间的信道状态,获取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并反馈给基站或者上级节点的方式,使得基站或者上级节点集中调度,即配置各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或者接入传输所要使用的无线资源位置。然而,CSI的获取过程较为复杂,同时会占用一定的信道资源,当无线网络中节点的数目较多,信道变化较快时,CSI反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节点需要进行待保护传输如回程传输时,第一节点会先通过广播的方式发送第一信号,用于告知无线网络中的其他节点(即第二节点),第一节点进行该待保护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位置。当第二节点根据第一信号确定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有干扰时,则可以在第一信号指示的时间资源位置处进行避让处理,以保证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或者接入传输时,避免受到来自第二节点与第一节点之间的交叉链路干扰。尤其,第一节点可以通过仅发送一次第一信号或者每隔一个周期发送一次第一信号,就可实现保证该待保护传输避免受到干扰的目的。例如,第一节点每隔10ms广播一次第一信号,在高频中子载波的宽度为120KHz或者240KHz,120KHz对应的用于进行资源调度的最小时间粒度即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time-interval,TTI)为0.125ms,可以理解为一个子帧长度,即第一节点每隔80个或者更多的子帧长度,才发送一次第一信号。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避免交叉干扰的同时,不需要通过复杂频繁的导频资源调度,即可实现减小交叉链路干扰管理的开销。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于中继技术的信号传输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进行描述,请参阅图6,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设备的一个实施例,该通信设备可以配置为前述第二节点,包括:
第一收发单元601,用于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包括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和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
当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与该第二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不同时,第二收发单元602,用于在除该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以外的资源收发信号。
请参阅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该通信设备可以配置为前述第一节点,包括:
生成单元701,用于根据该第一节点的回程传输的信息生成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包括该第一节点进行该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和该第一节点进行该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
收发单元702,用于发送该第一信号。
可选的,该通信设备还包括:确定单元703,用于确定第一资源位置;该收发单元702 具体用于:在该第一资源位置发送该第一信号。
上面图6和图7从模块化功能实体的角度分别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进行详细描述,下面从硬件处理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8。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8示出了一种通信设备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设备800包括:处理单元802和通信单元803。处理单元802用于对该通信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该通信装置8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801,用于存储该通信设备 800所需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通信设备800可以是上述第二节点。例如,处理单元802用于支持第二节点执行图5a中的步骤504、步骤505、步骤507及508,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803用于支持第二节点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例如,通信单元803 用于支持第二节点执行图5a中的步骤506。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通信设备800可以是上述第一节点。例如,处理单元802用于支持第一节点执行图5a中的步骤501至步骤503,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803用于支持第一节点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例如,通信单元803用于支持第一节点执行图5a中的506。
其中,处理单元8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单元803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收发电路等,其中,通信接口是统称,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例如收发接口。存储单元801可以是存储器。
处理单元802可以为处理器,通信单元803可以为通信接口,存储单元801可以为存储器时,参阅图9所示,该通信设备910包括:处理器912、通信接口913、存储器911。可选的,通信设备910还可以包括总线914。其中,通信接口913、处理器912以及存储器911可以通过总线914相互连接;总线91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91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类似的,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设备910可用于指示上述第二节点的步骤。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通信设备910可用于指示上述第一节点的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是芯片,该装置包括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当存储器存储的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第二节点在5a所述实施例中的应用于中继技术的信号传输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例如图5a中的步骤504、步骤505、步骤507、步骤508,和/或用于本申请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或者,使得处理器执行第一节点在图5a所述实施例中的应用于中继技术的信号传输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例如图5a中的步骤501至步骤503,和/或用于本申请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可以配置为前述第一节点或者第二节点,该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可以为网络设备、中继节点、终端等,故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类型具体此处不做限定。以下将分别对网络设备、终端和中继节点进行描述。
如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设备1000 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单元(building baseband unit,BBU)1001和远端射频模块(remote radio unit,RRU)1002,RRU1002和天馈系统1003连接,BBU1001和RRU1002可以根据需要拆开使用。比如,RRU可以拉远,位于一个云平台中。BBU1001用于实现整个网络设备或中继节点的操作维护,实现信令处理、无线资源管理、以及到分组核心网的传输接口,实现物理层、介质接入控制层、L3信令、操作维护主控功能。RRU202用于实现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之间的转换,实现无线接收信号的解调和发送信号的调制和功率放大等。天馈系统1003可包括多个天线,用于实现无线空口信号的接收和发送。本领域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网络设备还可以采用其他通用的硬件结构,而并非仅仅局限于图10所示的硬件结构。网络设备中涉及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也可以通过云接入网(CloudRAN)设备来实现,该CloudRAN可以采用分布式组网方式或者集中式组网方式、或者是上述两种组网方式的组合。
当该通信设备配置为第一节点时,BBU1001用于执行图5a中的步骤501~503,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天馈系统1003用于执行图5a中的步骤506,和/或与其他设备的通信;当该通信设备配置为第二节点时,BBU1001用于执行图5a中的步骤504、步骤505、步骤507、步骤508,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天馈系统1003 用于执行图5a中的步骤506,和/或与其他设备的通信。
如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以终端是手机为例,手机可以包括: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1110、存储器1120、其他输入设备 1130、显示屏1140、传感器1150、音频电路1160、I/O子系统1170、处理器1180、以及电源3110等部件。下面结合图11对手机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其中,处理器1180分别与RF电路1110、存储器1120、音频电路1160、以及电源11110均连接。I/O子系统1170分别与其他输入设备1130、显示屏1140、传感器1150均连接。其中,RF电路1110可用于收发语音或数据信息,特别地,将网络设备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1180处理。存储器11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1180 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1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其他输入设备11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手机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显示屏11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的各种菜单,还可以接受用户输入,显示屏114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1141和触摸面板1142。传感器1150可以为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或者其他传感器。音频电路1160可提供用户与手机之间的音频接口。I/0子系统1170用来控制输入输出的外部设备,外部设备可以包括其他设备输入控制器、传感器控制器、显示控制器。处理器 1180是手机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1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120内的数据,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电源1190(比如电池)用于给上述各个部件供电,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1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等功能。
尽管未示出,手机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功能模块或器件,在此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1中示出的手机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当该通信设备配置为第一节点时,处理器1180用于执行图5a中的步骤501~503,和/ 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I/O子系统1170用于执行图5a中的步骤506,和/或与其他设备的通信;当该通信设备配置为第二节点时,处理器1180用于执行图5a中的步骤504、步骤505、步骤507、步骤508,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I/O 子系统1170用于执行图5a中的步骤506,和/或与其他设备的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中继节点可以是中继基站,例如微基站,中继节点的结构可以参照图10所示的网络设备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继节点也可以是提供中继功能的终端,中继节点的结构可以参照图11所示的终端的结构。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应用于中继技术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包括所述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和所述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
当所述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不同时,所述第二节点在除所述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以外的资源收发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指示的所述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第二节点的干扰大于预设门限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包括导频信号,所述导频信号携带有所述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和所述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包括导频信号,所述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和所述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的周期信息,和,干扰检测门限值。
6.一种应用于中继技术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回程传输的信息生成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包括所述第一节点进行所述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和所述第一节点进行所述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
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确定第一资源位置;
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号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资源位置发送所述第一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确定第一资源位置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根据广播消息确定所述第一资源位置,所述广播消息携带有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信息,所述预定义的资源位置信息包括多个资源位置的信息,所述第一资源位置包含于所述多个资源位置;
或,
所述第一节点根据专用配置消息确定所述第一资源位置,所述专用配置消息携带有所述第一节点的标识信息,所述专用配置消息包括所述第一资源位置的位置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包括导频信号,所述导频信号携带有所述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和所述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包括导频信号,所述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和所述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的周期信息,和,干扰检测门限值。
12.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应用于第二节点侧,包括:
第一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包括所述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和所述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
当所述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不同时,第二收发单元用于在除所述第一节点进行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以外的资源收发信号。
13.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应用于第一节点侧,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回程传输的信息生成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包括所述第一节点进行所述回程传输所要占用的时间资源信息,和所述第一节点进行所述回程传输时的收发状态;
收发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资源位置;
所述收发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一资源位置发送所述第一信号。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07505.8A CN110418413B (zh) | 2018-04-28 | 2018-04-28 | 一种应用于中继技术的信号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
PCT/CN2019/083233 WO2019206019A1 (zh) | 2018-04-28 | 2019-04-18 | 一种应用于中继技术的信号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
EP19792646.2A EP3768018A4 (en) | 2018-04-28 | 2019-04-18 | SIGNAL TRANSFER PROCESS FOR RELAY TECHNOLOGY AND ASSOCIATED DEVICE |
US17/078,735 US20210045130A1 (en) | 2018-04-28 | 2020-10-23 |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pplied to relay technology and related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07505.8A CN110418413B (zh) | 2018-04-28 | 2018-04-28 | 一种应用于中继技术的信号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18413A true CN110418413A (zh) | 2019-11-05 |
CN110418413B CN110418413B (zh) | 2022-09-23 |
Family
ID=68294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407505.8A Active CN110418413B (zh) | 2018-04-28 | 2018-04-28 | 一种应用于中继技术的信号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10045130A1 (zh) |
EP (1) | EP3768018A4 (zh) |
CN (1) | CN110418413B (zh) |
WO (1) | WO2019206019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17119A (zh) * | 2020-03-16 | 2020-07-14 | 纳瓦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无线级联的方法 |
CN111491387A (zh) * | 2019-01-28 | 2020-08-04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1147794A1 (zh) * | 2020-01-23 | 2021-07-2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频域资源处理方法、频域资源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14448584A (zh) * | 2020-11-05 | 2022-05-06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582676B2 (en) * | 2018-09-07 | 2023-02-1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relay terminal to transmit and receive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
EP3891905A1 (en) * | 2018-12-05 | 2021-10-13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Extending coverage of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1595919B2 (en) * | 2020-01-31 | 2023-02-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SB channel cancelation |
WO2022190313A1 (ja) * | 2021-03-11 | 2022-09-15 |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US11664917B1 (en) * | 2021-11-12 | 2023-05-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inter-base station messaging for inter-base station cross-link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
EP4437785A1 (en) * | 2021-11-23 | 2024-10-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figurable antenna resources for backhaul and access with uniform circular array panel |
CN116506869A (zh) * | 2022-01-21 | 2023-07-28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系统中由通信节点执行的方法及通信节点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73610A (zh) * | 2009-04-27 | 2010-10-27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
CN102598818A (zh) * | 2009-08-14 | 2012-07-18 | 诺基亚公司 | 在中继系统中指示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回程子帧配置的灵活方式 |
CN106165469A (zh) * | 2014-02-27 | 2016-11-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站、小基站和通信链路资源的调度方法 |
WO2018026466A1 (en) * | 2016-08-04 | 2018-02-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with wireless backhaul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109254B1 (ko) * | 2007-07-05 | 2012-01-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데이터 와 map 정보를 비동기적으로 전송하는 데이터전송 시스템 |
JP4914882B2 (ja) * | 2007-11-08 | 2012-04-11 |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 中継方式を利用す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応答チャンネル伝送装置及び方法 |
JP5365442B2 (ja) * | 2009-09-17 | 2013-12-1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中継局 |
US9237583B2 (en) * | 2010-05-03 | 2016-01-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source availability for PDSCH in relay backhaul transmissions |
US9402268B2 (en) * | 2013-08-02 | 2016-07-2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Transmission and scheduling schemes for wireless fronthaul |
CN105682245A (zh) * | 2014-11-20 | 2016-06-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资源的配置方法、装置、系统及网络通信方法 |
US10440688B2 (en) * | 2016-01-14 | 2019-10-0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Frame structures and signaling techniques for a unified wireless backhaul and access network |
-
2018
- 2018-04-28 CN CN201810407505.8A patent/CN110418413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4-18 WO PCT/CN2019/083233 patent/WO2019206019A1/zh unknown
- 2019-04-18 EP EP19792646.2A patent/EP3768018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
- 2020-10-23 US US17/078,735 patent/US2021004513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73610A (zh) * | 2009-04-27 | 2010-10-27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
CN102598818A (zh) * | 2009-08-14 | 2012-07-18 | 诺基亚公司 | 在中继系统中指示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回程子帧配置的灵活方式 |
CN106165469A (zh) * | 2014-02-27 | 2016-11-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站、小基站和通信链路资源的调度方法 |
WO2018026466A1 (en) * | 2016-08-04 | 2018-02-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with wireless backhaul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NOKIA, NOKIA SHANGHAI BELL: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between backhaul and access link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2BIS R1-1804622》 * |
SAMSUNG: "R1-1711614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3GPP TSG_RAN\WG1_RL1》 *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91387A (zh) * | 2019-01-28 | 2020-08-04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1491387B (zh) * | 2019-01-28 | 2023-05-09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1147794A1 (zh) * | 2020-01-23 | 2021-07-2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频域资源处理方法、频域资源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11417119A (zh) * | 2020-03-16 | 2020-07-14 | 纳瓦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无线级联的方法 |
CN114448584A (zh) * | 2020-11-05 | 2022-05-06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9206019A1 (zh) | 2019-10-31 |
CN110418413B (zh) | 2022-09-23 |
EP3768018A4 (en) | 2021-05-05 |
EP3768018A1 (en) | 2021-01-20 |
US20210045130A1 (en) | 2021-0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18413A (zh) | 一种应用于中继技术的信号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 |
US9826536B2 (en) |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and system | |
CN104813713B (zh) | 用于设备对设备通信的ad-hoc/网络辅助的设备发现协议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2158910B (zh) | 一种进行干扰协调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
CN110365438A (zh) | 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 |
CN109075937A (zh) | 用于毫米波通信的数据符号中的相位噪声估计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9548144A (zh) | 一种寻呼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09526251A (zh) | 波束赋形广播信号以及波束赋形同步信号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5191381A (zh) | 用于使用高效率wifi来进行协调消息收发的系统和方法 | |
CN110291747A (zh) | 用户设备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702310B (zh) |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 |
CN110113133A (zh) | 用于波形选择和自适应的系统和方法 | |
CN110720192B (zh) |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无线节点 | |
CN104303585A (zh) | 减少直接设备至设备通信导致的干扰的动态资源选择 | |
CN104969486A (zh) | 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 |
US20190260543A1 (en) |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6464400A (zh) | 用于发送和接收发现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5960828A (zh) | 无线电节点、通信设备以及其中的方法 | |
EP3166365B1 (en) | Base station, user terminal,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
JP2022547984A (ja) | サイドリンクcsi報告送信方法および条件 | |
CN103313398A (zh) | 一种干扰消除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6165474A (zh) | 一种测量方法和设备 | |
CN109644349B (zh) | 波束管理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 |
CN101222264B (zh) | 在中继宽带无线接入通信系统中发送帧信息的设备及方法 | |
CN110166204A (zh) | 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