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60828A - 无线电节点、通信设备以及其中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节点、通信设备以及其中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60828A
CN105960828A CN201480074374.6A CN201480074374A CN105960828A CN 105960828 A CN105960828 A CN 105960828A CN 201480074374 A CN201480074374 A CN 201480074374A CN 105960828 A CN105960828 A CN 1059608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band
radio resourc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mode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437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斯蒂凡诺·索伦蒂诺
赵振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5960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608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文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电节点(12)中用于通过无线电通信网络(1)中的设备到设备“D2D”连接在第一通信设备(10)和第二通信设备(11)之间实现通信的方法。无线电节点(12)根据用于跳频的至少第一模式为D2D连接分配载波频带的无线电资源频带。无线电资源频带用于载波频带上的跳频,并且无线电资源频带位于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和/或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加上或减去余量处,以使得无线电资源频带之间的无线电资源的相邻带宽不被第一模式使用。无线电节点(12)向第一和/或第二通信设备(10、11)发信号通知对所分配的无线电频带的指示。

Description

无线电节点、通信设备以及其中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文实施例涉及无线电通信网络中的无线电节点、通信设备和其中的方法。具体地,本文实施例涉及通过设备到设备连接实现通信。
背景技术
在典型的无线电通信网络或蜂窝网络中,无线终端(也称作移动站和/或用户设备(UE))经由无线电接入网(RAN)向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电接入网覆盖被划分为小区区域的地理区域,每个小区区域由基站(例如无线电基站(RBS))来提供服务,在一些网络中,基站还可以被称为例如“NodeB”或“eNodeB”。小区是由基站地点处或天线地点处(如果天线与无线电基站未并置)的无线电基站提供无线电覆盖的地理区域。每个小区通过在小区内广播的本地无线电区域内的身份来识别。在整个移动网络中唯一识别小区的另一身份也在小区中被广播。一个基站可具有一个或多个小区。小区可以是下行链路(DL)和/或上行链路(UL)小区。DL意味着从基站到UE的通信,且UL意味着从UE到基站的通信。基站通过操作在射频上的空中接口与基站范围内的用户设备通信。
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是由第二代(2G)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演进而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网(UTRAN)本质上是针对用户设备使用宽带码分多址(WCDMA)和/或高速分组接入(HSPA)的RAN。在被称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论坛中,电信供应商提出并就用于第三代网络的标准且特别是UTRAN的标准达成一致,并调研增强的数据速率和无线电容量。在例如UMTS中的RAN的一些版本中,若干基站可连接(如,通过陆地线路或微波)至控制器节点(如,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或基站控制器(BSC)),控制器节点监督并协调与其连接的多个基站的各种活动。RNC通常连接到一个或多个核心网络。
已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中完成了演进分组系统(EPS)的规范,并且在未来的3GPP版本中继续该工作。EPS包括演进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E-UTRAN)(又称为长期演进(LTE)无线电接入)以及演进分组核心(EPC)(又称为系统架构演进(SAE)核心网)。E-UTRAN/LTE是3GPP无线电接入技术的变形,其中,无线电基站节点与EPC核心网(而不是RNC)直接相连。一般地,在E-UTRAN/LTE中,RNC的功能分布在无线电基站节点(例如LTE中的eNodeB)和核心网之间。这样,EPS的无线电接入网(RAN)具有包括无线电基站节点在内的基本上“扁平(flat)”的架构,而不向RNC报告。
设备到设备(D2D)通信广泛地用作许多现有无线技术(包括ad hoc和蜂窝网络)的组件。示例包括蓝牙和IEEE 802.11标准套件的若干变型,例如WiFi Direct。这些系统在非授权无线电资源频谱中工作。
近来,作为蜂窝网络的基础的D2D通信已被提出作为利用进行通信的通信设备的接近度并且同时允许通信设备在受控干扰环境中工作的方法。通常,建议这种D2D通信与蜂窝网络共享无线电资源的相同频谱,例如通过为D2D目的预留一些蜂窝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为D2D的目的分配无线电资源的专用频谱是一种较为不可能的备选方案,这是因为无线电资源的频谱是稀缺的无线电资源,而且在D2D服务和蜂窝服务之间动态共享是更为灵活的并且提供了更高的频谱效率。
想要通信或者甚至仅是想发现彼此的通信设备通常需要发送各种形式的直接信号/信道。可由第三控制节点(比如eNB或控制通信设备)来指派用于这种信道/信号的无线电资源,或者可由进行发送的通信设备来自主地选择无线电资源,这可能在可用无线电资源的限制池中。
来自不同通信设备的多个直接信号/信道在相同无线电资源上以时分复用(TDM)、频分复用(FDM)和可能的码分复用(CDM)的组合的方式被复用。即使还没有就细节达成一致,但是很有可能可以在无线电帧中的已知(可能发信号通知或经配置的)位置处出现的特定子帧上对D2D信号/信道进行复用。这主要用来限制接收机的活动时间。
用于数据发送和控制信道(包括发现)的无线电资源可由控制节点来指派,或可根据预配置模式来定义。一般地,来自每个通信设备的每个信道占用系统中的时间/频率的子集以及可能占用编码无线电资源。
具有不同目的或与例如不同服务类型相关联的信道可与不同带宽和/或数量的物理无线电资源块(PRB)相关联。
同样重要的是注意到:LTE中的UL和D2D发送被假定利用单载波正交频分复用(SC-OFDM),即单载波调制。这意味着给定的通信设备在给定时间只能够在频谱无线电资源的单个相邻子集上进行发送。
还观察到:尤其是当在网络覆盖下执行D2D通信时,UL和D2D发送可能在相同子帧中在FDM下被共同调度。
跳频
由于D2D系统中在接收机处的干扰以随机且部分不可控/不可预测的方式发生,应理解的是[2]:频率和/或时间分集在用于每个物理信道的无线电资源模式中是有益的。具体地,信道应该以伪随机的方式跨频谱的不同部分,即所谓的跳频。有可能地,还可利用编码模式。
对于某些信道,基于反馈的应答机制可能是不可用的,例如,控制信道、广播通信信道、发现信道等。在这些情况中,一种可能的方案是提供盲重传,即在不同的无线电资源上多次发送相同的有效载荷(有可能使用不同的编码参数,例如冗余版本)。在特定条件下,接收机可能能够基于对相同分组的至少一些重传的接收来重构正确信息。为了最大化检测概率,在分组重传之间提供跳频是有用的。
跳频(FH)自LTE版本8以来便是已知的,其中定义了并向进行发送的通信设备指派了以伪随机方式对频谱进行采样的跳跃模式。
具有跳频的无线电资源模式与可能的具有不同带宽要求的信道的组合导致对无线电资源的频谱的低效使用。
发明内容
本文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高效方式在无线电通信网络中实现通信的机制。
根据一个方案,该目的通过一种无线电节点中的用于通过无线电通信网络中的设备到设备“D2D”连接在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实现通信的方法来实现。无线电节点根据用于跳频的至少第一模式为D2D连接分配载波频带的无线电资源频带。无线电资源频带用于载波频带上的跳频,并且无线电资源频带位于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和/或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加上或减去余量处,以使得无线电资源频带之间的无线电资源的相邻带宽不被第一模式使用。无线电节点向第一通信设备和/或第二通信设备发信号通知对所分配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的指示。
根据另一方案,该目的通过一种第一通信设备中的用于通过无线电通信网络中的D2D连接在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实现通信的方法来实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用于跳频的至少第一模式来获得针对D2D连接的载波频带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的指示。无线电资源频带位于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和/或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加上或减去余量处,以使得无线电资源频带之间的无线电资源的相邻带宽不被第一模式使用。第一通信设备在设立针对第二通信设备的D2D连接时使用所述指示。
根据又一方案,该目的通过一种第二通信设备中的用于通过无线电通信网络中的D2D连接在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实现通信的方法来实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用于跳频的至少第一模式来获得针对D2D连接的载波频带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的指示。无线电资源频带位于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和/或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加上或减去余量处,以使得无线电资源频带之间的无线电资源的相邻带宽不被第一模式使用。第二通信设备从第一通信设备和/或无线电节点接收对D2D连接中使用的模式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的指示,并且第二通信设备将由所接收的指示所指示的模式用来与第一通信设备进行通信。
根据又一方案,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通过无线电通信网络中的D2D连接在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实现通信的无线电节点来实现。无线电节点包括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被配置为根据用于跳频的至少第一模式为D2D连接分配载波频带的无线电资源频带。无线电资源频带用于载波频带上的跳频,并且无线电资源频带位于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和/或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加上或减去余量处,以使得无线电资源频带之间的无线电资源的相邻带宽不被第一模式使用。该处理装置被配置为向第一通信设备和/或第二通信设备发信号通知对所分配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的指示。
根据再一方案,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通过无线电通信网络中的D2D连接在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实现通信的第一通信设备来实现。第一通信设备包括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被配置为根据用于跳频的至少第一模式来获得针对D2D连接的载波频带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的指示。无线电资源频带位于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和/或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加上或减去余量处,以使得无线电资源频带之间的无线电资源的相邻带宽不被第一模式使用。该处理装置被配置为:当设立针对第二通信设备的D2D连接时,使用该指示。
根据再一方案,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通过无线电通信网络中的D2D连接在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实现通信的第二通信设备来实现。第二通信设备包括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被配置为根据用于跳频的至少第一模式来获得针对D2D连接的载波频带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的指示。无线电资源频带位于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和/或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加上或减去余量处,以使得无线电资源频带之间的无线电资源的相邻带宽不被第一模式使用。该处理装置还被配置为从第一通信设备和/或无线电节点接收对D2D连接中使用的模式的无线电资源的指示。该处理装置还被配置为将由所接收的指示所指示的模式用来与第一通信设备进行通信。
本文实施例公开了以高效的方式使用无线电资源的方案,因为获得了无线电资源频带之间可用于其他通信的相邻带宽。
附图说明
现在将结合附图来更详细地描述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描绘根据本文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网络的示意概览图。
图2示出了描绘根据本文实施例的无线电节点中的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3示出了在根据本文的一些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网络中的组合的流程图和信令方案。
图4示出了描绘根据本文实施例的第一通信设备中的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5示出了在根据本文的一些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组合的流程图和信令方案。
图6示出了描绘根据本文实施例的第二通信设备中的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文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跳频的模式。
图8示出了根据本文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跳频的模式。
图9示出了根据本文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跳频的模式。
图10示出了根据本文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跳频的模式。
图11示出了根据本文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跳频的模式。
图12示出了根据本文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跳频的模式。
图13是描绘根据本文实施例的无线电节点的框图。
图14是描绘根据本文实施例的第一通信设备的框图。
图15是描绘根据本文实施例的第二通信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实施例总体上涉及无线电通信网络,且具体地涉及进行定位测量的网络。图1是描绘无线电通信网络1的示意概览图。无线电通信网络1包括一个或多个无线电接入网(RAN)和一个或多个核心网(CN)。无线电通信网络1可使用多种不同的技术,例如,长期演进(LTE)、高级LTE、宽带码分多址(WCD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GSM/EDGE)、全球微波互通接入(WiMax)或超移动宽带(UMB),以上仅为一些可能的实现。无线电通信网络1在本文中以LTE网络作为示例。
在无线电通信网络1中,第一通信设备10(还被称为移动台、用户设备、通信设备和/或无线终端)可经由RAN与一个或多个CN进行通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第一通信设备”是非限制性的术语,其意味着任意无线终端、用户设备、机器类型通信(MTC)通信设备、设备到设备(D2D)终端、或节点(例如个人数字助理(PDA)、膝上型计算机、移动设备、传感器、中继、移动平板电脑或甚至在小区内进行通信的小型基站)。
此外,在无线电通信网络1中,类似的通信设备(第二通信设备11)被配置为通过设备到设备(D2D)连接直接与第一通信设备10进行通信,而不与无线电节点进行通信。类似地,第一通信设备10被配置为通过D2D连接直接与第二通信设备11进行通信,而不与无线电节点进行通信。第二通信设备11(还被称为移动台、用户设备、通信设备和/或无线终端)可经由RAN与一个或多个CN进行通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第二通信设备”是非限制性的术语,其意味着任意无线终端、用户设备、机器类型通信(MTC)通信设备、D2D终端、或节点(例如个人数字助理(PDA)、膝上型计算机、移动设备、传感器、中继、移动平板电脑或甚至在小区内进行通信的小型基站)。
无线电通信网络1覆盖被划分为小区区域的地理区域,例如由无线电节点12来服务的小区13。取决于例如所使用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和术语,无线电节点12还可被称为基站,以及例如,NodeB、演进Node B(eNB、eNode B)、基础收发机站、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接入点基站、基站路由器或能够与无线电基站所服务的小区中的用户设备通信的任意其他网络单元。无线电节点12可服务一个或多个小区,比如小区13。
小区是由基站地点处和/或远程无线电单元(RRU)的远程地点处的无线电基站设备提供无线电覆盖的地理区域。小区定义还可以并入用于发送的频带和无线电接入技术,这意味着两个不同小区可以覆盖相同的地理区域,但是使用不同的频带。每个小区通过在小区内广播的本地无线电区域内的身份来识别。在整个无线电通信网络中唯一识别小区13的另一身份也在小区13中被广播。无线电节点12通过在射频上操作的空中或无线电接口与在无线电节点12的范围内的用户设备10通信。第一/第二通信设备10/11在上行链路(UL)发送中通过无线电接口向无线电节点12发送数据,以及无线电节点12在下行链路(DL)发送中通过空中接口或者无线电接口向通信设备发送数据。
跳频(FH)中定义了并向进行发送的通信设备指派了以伪随机方式对频谱进行采样的跳跃模式。
作为发展本文实施例的一部分,如果使用与传统LTE UL相似的用于跳频的模式,则可能发生以下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尤其是当多个通信设备在彼此相同的子帧子集上通过D2D信道进行发送和/或发生UL信令时:
●不同D2D通信的用于跳频的模式是独立的,并可能创建非常碎片化的频谱。由于单载波分配限制,网络(NW)或网络节点很难将可用的频谱碎片用来调度UL。
●节点(比如无线电节点12或通信设备)很难基于在之前子帧处的测量来预测哪些无线电资源(比如频率资源、时间资源或编码资源)可能在未来子帧处免受干扰。这一信息对于例如将要在未来子帧中发送D2D信道的通信设备来讲是非常关注的。
●从信令的角度看,通信设备向另一节点(比如另一通信设备或无线电节点12)报告哪些模式用于跳频和/或哪些模式免受干扰是昂贵的。
●上述问题在具有不同D2D信道带宽的通信设备的混合使用无线电资源的频谱时更为严重。
本文实施例使用带有跳频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的有序模式。第一模式以交替方式仅占用载波频带的最外侧的无线电资源频带,且后继或后续模式占用逐渐接近载波频带的载波中心的无线电资源频带,或与第一模式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相比,占用相同的子频带,但在不同的时刻占用。从而,可向D2D连接分配多个模式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式。并且,用于例如第三通信设备14到无线电节点12的UL连接的相邻带宽不被第一模式或该多个模式中的任何一个模式所使用。每个模式可以是“窄带的”,例如,与最小的D2D信道的带宽相关联。这样的多个模式是已知的,其是针对参与D2D通信的所有节点来指定的或配置的,本文也称为获得的。可将多个模式布置在有序索引列表中,其中每个索引指示跳频的模式。例如,索引“1”指示模式1,索引“2”指示模式2,等等。
可通过不同的方式利用模式的上述属性:
●当针对给定的D2D频带要求较大的带宽时,多个相邻的模式可被合并为具有较大信道带宽的联合模式。这确保了最小的无线电资源碎片化,同时保持FH增益。
●其中,使用了多个模式,可使用索引来对多个模式进行排序,例如,第一模式具有索引1,且第二模式可具有索引2。当自主地选择D2D无线电资源时,节点应该选择具有最低索引的空闲(free)FH模式。这确保了最小的无线电资源碎片化,同时保持FH增益。
●当发信号通知所使用的一个或多个模式(还称为D2D模式或跳频模式)的索引时,报告所占用/干扰的模式的最高索引或等价地报告空闲模式的最低索引就足够了。
D2D通信和UL通信可共享相同的UL无线电资源。D2D的无线电资源是由控制节点指派的或是预先配置的。为了探索D2D中的跳频,最好在例如载波频带边缘处向D2D分配两个分离的子带,这将减少例如在子带之间分配的数据信道的无线电资源碎片化。本文实施例完全利用了FH增益,而不导致例如频率无线电资源碎片化和麻烦的信令以及对空闲资源的使用。
现在将参照图2中描绘的流程图来描述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无线电节点12中的用于通过无线电通信网络1中的D2D连接在第一通信设备10和第二通信设备11之间实现通信的方法动作。这些动作不必按照下文声明的顺序进行,而是可以按照任何合适顺序进行。用虚线框标记了在一些实施例中执行的动作。无线电节点12可被配置有模式的编有索引的列表,该列表指示多个模式中的各个模式的无线电资源频带。
动作201无线电节点12可以从第一通信设备10接收模式的索引。该索引可指示无干扰模式或被第一通信设备10使用或不使用的模式。
动作202无线电节点12根据用于跳频的至少第一模式(例如,图7~12中所示的模式1或模式3)为D2D连接分配载波频带的无线电资源频带。无线电资源频带用于载波频带上的跳频,并且无线电资源频带位于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和/或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加上或减去余量处,以使得无线电资源频带之间的无线电资源的相邻带宽不被第一模式使用。
多个模式中的第一模式采用具有索引x的无线电资源,其中
x:{kx;N-1-tx},
其中,N限定载波频带的无线电资源块的数量,函数kx限定从第一载波频带边缘到第一模式的第一无线电资源块的余量,N-1-tx限定另一无线电资源块,其中,tx限定到第二载波频带边缘的余量,以及x是指示第一模式的索引。kx和tx可以基于第一模式的索引。kx和tx可被定义为:
kx=k’x+k0和tx=t’x+t0
其中,k’x和t’x是模式特定的,且k0和t0是针对多个模式(例如,模式1~4)的共同余量值。该余量可基于控制信道(比如PUCCH)的无线电资源频带。“x”可取相应模式编号的模式值,例如1、2、3或4。索引可处于索引列表中,其中,每个索引指示用于跳频的模式。
第一模式的后继或后续模式(例如,模式2)的无线电资源频带占用的无线电资源频带与第一模式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相比在不同的时刻占用相同子频带。备选地或附加地,第一模式的后继或后续模式(例如,模式3或4)的无线电资源频带占用的无线电资源频带与第一模式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相比逐渐接近载波频带的中心载波。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第三通信设备14到无线电节点(比如无线电节点12或不同的无线电节点)的上行链路通信使用该载波频带的无线电资源。相邻带宽的至少一部分是用于上行链路信道的,比如共享上行链路信道。例如,根据本文实施例,针对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带宽是连续的而不是碎片化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电节点分配在频域中与第一模式相邻的一个或多个模式,以及该一个或多个模式与第一模式合并,以获得具有期望带宽的联合模式。
当分配第一模式时,无线电节点12可以将接收到的对无干扰模式的指示考虑在内,例如,当模式2被报告为无干扰模式时,无线电节点12可为D2D连接分配模式2。
动作203无线电节点12向第一通信设备10和/或第二通信设备11发信号通知对所分配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的指示(比如,第一模式的索引)。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指派无线电资源频带时,无线电节点可以向第一通信设备10和/或第二通信设备11发信号通知在联合模式中具有最低索引的第一模式的作为指示的索引。
图3是根据本文实施例的组合的示意流程图和信令方案,其用于设立第一通信设备10和第二通信设备11之间的D2D连接。
动作301第一通信设备10确定用于跳频的无干扰的或具有比定义无干扰模式的特定阈值低的干扰的模式。
动作302然后,第一通信设备10可发送指示(比如索引或类似物),该指示向无线电节点12指示所确定的模式。
动作303为了针对第二通信设备11的D2D连接,无线电节点12向第一通信设备10分配、挑选或选择用于跳频的第一模式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第一模式可以是例如与所接收的索引相对应的模式。这对应于图2中的动作202。此外,无线电节点12可根据所需要的或被指示为需要的数据业务的量来分配多个模式。
动作304然后,无线电节点12可以向第一通信设备10发送所分配的模式的索引。这对应于图2中的动作203。
动作305附加地或备选地,无线电节点12可以向第二通信设备11发送该模式的索引。这对应于图2中的动作203。应该注意的是:无线电节点12不一定需要向第二通信设备11通知所分配的模式,相反地,可以是第一通信设备10向第二通信设备11通知所接收的索引。
动作306然后,第一通信设备10和第二通信设备11使用由接收到的索引所指示的模式,并设立D2D连接。
现在将参照图4中描绘的流程图来描述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在第一通信设备10中的用于通过无线电通信网络1中的D2D连接在第一通信设备10和第二通信设备11之间实现通信的方法动作。这些动作不必按照下文声明的顺序进行,而是可以按照任何合适顺序进行。用虚线框标记了在一些实施例中执行的动作。
动作401第一通信设备10根据用于跳频的至少第一模式来获得针对D2D连接的载波频带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的指示。无线电资源频带位于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和/或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加上或减去余量处,以使得无线电资源频带之间的无线电资源的相邻带宽不被第一模式使用。本文中“不被...使用”的意思是:特定测量在带宽中与第一模式相邻的无线电资源的至少一个子集上示出低能量。例如,第一通信设备10可从无线电通信网络1中的无线电节点(比如无线电节点12或核心节点或类似物)接收该指示,或者可以从第一通信设备10内的存储器取回该指示。
动作40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10获得对无线电资源频带的多于一个模式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的指示。然后,第一通信设备10可识别模式中离载波频带边缘最近的无干扰模式或具有最低索引的无干扰模式。例如,第一通信设备10可被配置有模式的编有索引的列表,该列表指示多个模式中的各个模式的无线电资源频带。
动作40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10确定发送数据所需的无线电资源的量。
动作404第一通信设备10还在设立针对第二通信设备的D2D连接时使用该指示。例如,当模式具有索引时,第一通信设备10可从无线电节点12接收索引,该索引指示为D2D连接分配的模式。然后,当直接与第二通信设备11进行通信时,第一通信设备10可将该模式的无线电频带用于跳频。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10可以使用所识别的无干扰模式来设立D2D连接。备选地,第一通信设备10可以向无线电节点12和/或第二通信设备11报告所识别的无干扰模式的索引。第一通信设备10可以在设立D2D连接时将所确定的量考虑在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10在动作401中获得在频域中与第一模式相邻的后继或后续模式,以及第一通信设备10将该后继或后续模式与第一模式合并,以获得具有期望带宽的联合模式。这可以基于所确定的动作403中需要的无线电资源的量。
动作405然后,第一通信设备10可以向第二通信设备11和/或无线电节点12发信号通知在联合模式中具有最高索引的后继或后续模式的索引。备选地或附加地,第一通信设备10可以向第二通信设备11和/或无线电节点12发信号通知D2D连接中使用的模式的索引。
图5是描绘了在第一通信设备10和第二通信设备11之间设立D2D连接的一些实施例的示意组合流程图和信令方案。第一通信设备10可能在配置期间已经从无线电节点12获得了不同的模式。
动作501第一通信设备10可确定向第二通信设备11发送数据所需的无线电资源的量。这对应于图4中的动作403。
动作502第一通信设备10使用所获得的不同模式和所确定的要发送的数据的量来选择要用来设立D2D连接的至少第一模式。这对应于图4中的动作404。
动作503然后,第一通信设备10可以向第二通信设备11发送所选择的模式的索引。这对应于图4中的动作405。
动作504然后,第一通信设备10和第二通信设备11可使用所发送的索引来设立D2D连接。
现在将参照图6中描绘的流程图来描述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在第二通信设备11中用于通过无线电通信网络1中的D2D连接在第一通信设备10和第二通信设备11之间实现通信的方法动作。这些动作不必按照下文声明的顺序进行,而是可以按照任何合适顺序进行。
动作601第二通信设备11根据用于跳频的至少第一模式来获得针对D2D连接的载波频带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的指示。无线电资源频带位于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和/或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加上或减去余量处,以使得无线电资源频带之间的无线电资源的相邻带宽不被第一模式使用。第二通信设备11可从第一通信设备或无线电节点12获得指示,或者可以从第二通信设备11内的存储器获得指示。例如,第二通信设备可被配置有模式的编有索引的列表,该列表指示多个模式中的各个模式的无线电资源频带。
动作602第二通信设备11从第一通信设备10和/或无线电节点12接收对D2D连接中使用的模式的无线电资源的指示(例如,模式的索引)。
动作603然后,第二通信设备11将由所接收的指示所指示的模式用来与第一通信设备10进行通信。这对应于图3中的动作306和图5中的动作504。
考虑到与PUCCH的共存以及不同D2D信道带宽的可能性,下文提出了模式的定义的若干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可用不同方式结合,并且可以影响发射机、接收机和最终的控制节点,例如eNB或控制UE。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用于跳频的无线电资源模式的定义被配置为使得第一模式只占用最外侧的无线电资源并且后继或后续模式占用的无线电资源要么逐渐靠近载波中心,要么与第一模式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相比在不同的时刻占据相同的子频带。这些模式至少对于以下各项是已知的:选择这些模式的节点、发送这些模式的第一通信设备10、以及潜在地接收这些模式的第二通信设备12。例如,这些模式可以针对不同的载波带宽来标准化。
第一模式(模式1)包括分别位于第一载波频带边缘以及在第二子帧处第二载波频带处的无线电资源频带。在这些地方上执行针对无线电资源频带的跳频。
第二模式(模式2)包括分别位于第二载波频带边缘以及在第二子帧处第一载波频带处的无线电资源频带。
第三模式(模式3)包括频域中与第一模式(模式1)相邻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第四模式(模式4)包括频域中与第二模式(模式2)相邻的无线电资源频带。因此,第一模式的后继或后续模式(比如第三和第四模式)占用逐渐接近载波中心的无线电资源,或与第一模式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相比,占用相同的子频带,但在不同的时刻占用。
每个模式周期性地选择接近两个频带边缘的无线电资源,以便实现FH增益。周期可以是一个子帧或若干个子帧。
每个模式是窄带的,并且不超过要在所考虑的无线电资源上发送的最窄物理信道的带宽。
优选地,所限定的模式是彼此正交的,即它们占用无线电资源的不同集合。不同的模式还被称为D2D频带。
实施例1的示例UL发送可能发生在频带中心部分(图中未示出),但该频带中心部分被指示为未被各模式中的任何模式使用的相邻带宽。从而,用于例如PUSCH的带宽是连续的而不是碎片化的,这与现有技术不同。这适合UL单载波分配。
各模式可被分配到不同通信设备之间的不同D2D连接。例如,模式1可被分配到第一D2D连接,模式2可被分配到第二D2D连接,模式3可被分配到第三D2D连接,以及模式4可被分配到第四D2D连接。此外,相邻带宽不被模式1~4中的任何一个模式所使用。
即使本文实施例被描述为好像D2D无线电资源模式能够占用整个载波带宽,但是为了避免在通常用于其他发送(比如,PUCCH)的频带边缘无线电资源处发送D2D,可以施加限制。各种选项是可能的,比如:
-控制节点配置通信设备,使得接近频带边缘或接近诸如PUCCH之类的敏感信道的多个模式被预留,并且不能被用于D2D,参见图8。这种预留的无线电资源不应被考虑用于D2D信道或用于报告的无线电资源。图8公开了将模式1和模式2预留而不用于D2D连接的情况。相反地,在此,模式3是用于D2D连接中的跳频的第一个模式,并且被置于距离第一载波频带边缘和第二载波频带边缘的余量处。
-D2D有用带宽向载波中心移动,并且D2D模式被限定为从载波频带边缘加上/减去特定余量(偏移)的位置开始,参见图9。这种余量可由控制节点(比如无线电节点12)配置或是预定义的。图9示出了为了给PUCCH和可能某种保护频带留出空间而向载波中心移动的模式。与之前示出的示例相比,减小了相邻带宽。
再回到多个模式中的第一模式的定义。各模式采用具有索引x(例如,针对第一模式为“1”)的无线电资源。在定义{kx;N-1-tx}中,索引“x”限定了使用的无线电资源。N限定了载波频带的无线电资源块的数量,函数kx限定了从第一载波频带边缘到第一模式的第一无线电资源(例如,资源块)的余量,且N-1-tx限定了另一无线电资源。无线电资源可被编号为0~7。“tx”限定了到第二载波频带边缘的余量,且x是指示该模式(例如,第一模式)的索引。例如,当N是八个RB,kx是一个RB以及tx是两个RB时,用于第一模式的无线电资源频带是在每个载波频带边缘处的一个RB,未被第一模式使用的相邻带宽是第三RB到第五RB之间的三个RB。索引“1”:{1;5}指示了第一无线电资源频带是第二RB(即RB1),且第二无线电资源频带是第六个RB(即RB5)。
在一些实施例中,“kx”和“tx”可以基于第一模式的索引。kx和tx可以被定义为kx=k’x+k0和tx=t’x+t0,其中,k’x和t’x是模式特定的,以及k0和t0是多个模式(例如模式1~4)的共同余量值。例如,当N是八个RB,k0是一个RB,t0是两个RB以及针对第三模式,k’x是一个RB且t’x是一个RB时,未被模式中的任一个模式使用的相邻带宽是作为第四RB的一个RB。然后,索引“3”将限定RB{2;4}之间的跳频。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D2D信道的带宽大于无线电资源模式带宽时(即通信需要多于一个模式时),定义了用于无线电资源分配的规则。在这种情况中,可合并频域中相邻的多个模式,以获得具有所需要或期望的带宽的联合模式。由于通信设备10、11知道要求的无线资源的量,因此当指派无线电资源时(例如当由控制节点(比如无线电节点12)指派D2D无线电资源时),发信号通知模式的联合集合中最低模式的索引就足够了。图10公开了将在频域中相邻的模式1和模式3合并为联合模式的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通信设备10选择用于发送的模式时,第一通信设备10可执行以下步骤:
-识别可用模式中具有最低索引的无干扰模式,即离频带边缘最近的模式。这对应于图4中的动作402。第一通信设备10可基于例如能量检测、信号检测或类似标准来识别无干扰模式。
-将这种模式用来发送D2D信道。这对应于图4中的动作404。可能地,如果D2D信道带宽大于单个模式带宽,则可以使用多个邻近模式。
在图11中,第一通信设备10将第二模式识别为无干扰模式,第一模式被占用。从而,第二模式被认为是具有最低索引的未被使用的模式,并且该索引被报告为用于第二通信设备11和/或无线电节点12。
在其他实施例中,利用模式的属性来减少信令并且简化对受干扰模式的检测。当向第一通信设备10分配任务以向控制节点或另一通信设备(比如,无线电节点12)报告可用的D2D无线电资源时,其执行以下动作:
-识别可用模式中具有最低索引的无干扰模式,即离载波频带边缘最近的模式。
-发信号通知这种模式,或者,类似地,所使用的模式的最高索引也可指示哪个模式未被使用。
应该注意到:参见图12,用于跳频的无线电资源模式中的模式(比如第一模式)可被配置用于位于每个载波频带边缘处的两个子带,以例如使得第一模式占用与第一载波频带边缘相距余量的第一子带和位于第二载波频带边缘处的第二子带,并且不跨过载波频带的中心部分。仍然,第一模式是使得在两个子带中的每一个子带内D2D无线电资源可在不同时刻处跨不同子带的给定跳频模式。换言之,第一模式可不被限制为x:{k(x)x;N-1-tx(x)}。因此,只要相邻带宽未被使用,则多个模式中的第一模式或任意模式可在不同时刻处占用不同子频带。
为了执行本文的方法,公开了一种无线电节点。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文实施例的用于通过无线电通信网络1中的D2D连接在第一通信设备10和第二通信设备11之间实现通信的无线电节点12的框图。无线电节点12包括处理装置1301,该处理装置1301被配置为:根据用于跳频的至少第一模式为D2D连接分配载波频带的无线电资源频带,其中,无线电资源频带用于载波频带上的跳频,并且位于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和/或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加上或减去余量,以使得无线电资源频带之间的无线电资源的连续带宽不被第一模式使用。无线电节点12可以包括例如分配模块1302,分配模块1302被配置为向不同的D2D连接分配第一模式或一个或多个模式,以使得无线电资源频带之间的无线电资源的相邻带宽不被任何模式所使用。该余量可基于控制信道的无线电资源频带。
多个模式中的第一模式采用具有以下索引的无线电资源
x:{kx;N-1-tx},
其中,N限定载波频带的无线电资源块的数量,函数kx限定从第一载波频带边缘到第一模式的第一无线电资源块的余量,N-1-tx限定另一无线电资源块,其中,tx限定到第二载波频带边缘的余量,以及x是指示第一模式的索引。
kx和tx可以基于第一模式的索引。kx和tx可被定义为:
kx=k’x+k0和tx=t’x+t0
其中,k’x和t’x是模式特定的,且k0和t0是针对多个模式的共同余量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模式的后继或后续模式(比如,模式2)的无线电资源频带占用的无线电资源频带与第一模式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相比在不同的时刻占用相同子频带。备选地或附加地,第一模式的后继或后续模式(例如,模式3)的无线电资源频带占用的无线电资源频带与第一模式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相比逐渐接近载波频带的中心载波。
处理装置1301还被配置为向第一通信设备10和/或第二通信设备11发信号通知对所分配的无线电资源的指示。处理装置1301还可被配置为向第一通信设备10和/或第二通信设备11发信号通知第一模式的作为指示的索引。例如,无线电节点12可包括发信号通知模块1303,发信号通知模块1303被配置为发信号通知该指示,比如索引。由第三通信设备14向无线电节点(比如,无线电节点12或另一无线电节点)进行的上行链路通信可使用载波频带的无线电资源,以及相邻带宽的至少一部分用于上行链路信道。
处理装置1301或分配模块1302还可被配置为:分配在频域中与第一模式相邻的一个或多个模式,以及被配置为:将该一个或多个模式与第一模式合并,以获得具有期望带宽的联合模式。然后,处理装置1301或发信号通知模块1303还可被配置为:在指派无线电资源频带时,向第一通信设备10和/或第二通信设备11发信号通知在联合模式中具有最低索引的第一模式的作为指示的索引。
无线电节点12可包括接收机(RX)1304和发射机(TX)1305,例如收发机。无线电节点12还包括存储器1306,存储器1306被配置为在其上存储数据,比如用来执行本文方法的应用、模式、信道信息、信号信息、无线电资源信息等。
为了执行本文的方法,公开了一种无线电节点。图14示出了用于通过无线电通信网络1中的D2D连接在第一通信设备10和第二通信设备11之间实现通信的第一通信设备10的框图。
第一通信设备10包括处理装置1401,处理装置1401被配置为:根据用于跳频的至少第一模式来获得针对D2D连接的载波频带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的指示。无线电资源频带位于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和/或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加上或减去余量处,以使得无线电资源频带之间的无线电资源的相邻带宽不被第一模式使用。例如,第一通信设备10可包括获得模块1402,获得模块1402被配置为获得第一模式,例如一个或多个模式。处理装置1401可被配置为从无线电通信网络中的无线电节点接收指示或从第一通信设备10内的存储器取回指示。例如,获得模块1402可被配置为:从无线电通信网络中的无线电节点接收指示或从第一通信设备10内的存储器取回指示。
处理装置1401还被配置为在设立针对第二通信设备11的D2D连接时使用该指示。例如,第一通信设备10可包括使用模块1403,使用模块1403被配置为使用该指示来设立D2D连接。
处理装置1401还可被配置为获得无线电资源频带的多于一个模式,并且还被配置为识别模式中离载波频带边缘最近的或具有最低索引的无干扰模式。例如,获得模块1402可被配置为获得多于一个模式,并且第一通信设备10可包括识别模块1404,识别模块1404被配置为识别无干扰模式。然后,处理装置1401可被配置为使用所识别的无干扰模式来设立D2D连接。例如,使用模块1403可被配置为使用无干扰模式。
处理装置1401可被配置为获得无线电资源频带的多于一个模式,并且还被配置为识别无线电资源频带中离载波频带边缘最近的或具有最低索引的无干扰模式。然后,处理装置1401可被配置为向无线电节点12和/或第二通信设备11报告所识别的无干扰模式的索引。例如,第一通信设备10可包括报告模块1405,报告模块1405被配置为报告该无干扰模式的索引。
处理装置1401还可被配置为确定发送数据所需的无线电资源的量。然后,处理装置1401可被配置为在设立D2D连接时将所确定的量考虑在内。例如,第一通信设备10可包括确定模块1406,确定模块1406被配置为确定所需要的无线电资源的量,以及使用模块1403可被配置为在设立D2D连接时使用所确定的量。
处理装置1401或获得模块1402可被配置为:获得在频域中与第一模式相邻的后继或后续模式,以及将该后继或后续模式与第一模式合并,以获得具有期望带宽的联合模式。处理装置1401还可被配置为:向第二通信设备11和/或无线电节点12发信号通知在联合模式中具有最高索引的后继或后续模式的索引和/或在D2D连接中使用的模式的索引。例如,第一通信设备10可包括发信号通知模块1407,发信号通知模块1407发信号通知在D2D连接中使用的模式和/或在联合模式中具有最高索引的后继或后续模式的索引。
第一通信设备10可包括接收机(RX)1408和发射机(TX)1409,例如收发机。第一通信设备10还包括存储器1410,存储器1410可被配置为在其上存储数据,比如用来执行本文方法的应用、模式、信道信息、信号信息、无线电资源信息等。
为了执行本文的方法,公开了一种第二通信设备。图15示出了用于通过无线电通信网络1中的D2D连接在第一通信设备10和第二通信设备11之间实现通信的第二通信设备11的框图。
第二通信设备11包括处理装置1501,处理装置1501被配置为根据用于跳频的至少第一模式来获得针对D2D连接的载波频带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的指示。无线电资源频带位于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和/或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加上或减去余量处,以使得无线电资源频带之间的无线电资源的相邻带宽不被第一模式使用。例如,第二通信设备11可包括获得模块1502,获得模块1502被配置为获得第一模式或一个或多个模式。
处理装置1501被配置为从第一通信设备10和/或无线电节点12接收对D2D连接中使用的模式的无线电资源的指示(例如,模式的索引)。例如,第二通信设备11可包括接收模块1503,接收模块1503被配置为接收该指示。
处理装置1501被配置为:将由所接收的索引所指示的模式用来与第一通信设备10进行通信。例如,第二通信设备11可包括使用模块1504,使用模块1504被配置为:将由所接收的指示所指示的模式用来与第一通信设备10进行通信。
第二通信设备11可包括接收机(RX)1505和发射机(TX)1506,例如收发机。第二通信设备11还包括存储器1507,存储器1507可被配置为在其上存储数据,比如用来执行本文方法的应用、模式、信道信息、信号信息、无线电资源信息等。
熟悉通信设计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可使用数字逻辑和/或一个或多个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数字硬件来实现来自其他装置和/或模块的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功能中的若干或全部可一起被实现,比如实现在单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中或实现在两个或更多个分离的通信设备(其间具有适当的硬件和/或软件接口)中。例如,若干功能可实现在与无线终端或网络节点的其他功能组件共享的处理器上。
备选地,所讨论的处理装置和模块中的若干功能要素可通过使用专用硬件来提供,而其他功能要素使用用于执行软件的硬件结合适当软件或固件来提供。从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处理器”或“控制器”不排他性地指代能够执行软件的硬件,而且可以隐式地包括(而不限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硬件、用于存储软件的只读存储器(ROM)、用于存储软件和/程序或应用数据的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还可以包括常规和/或定制的其它硬件。通信接收机和发射机的设计者将理解在这些设计选择之间进行成本、性能和维护的折中。
根据本文针对无线电节点12、第一通信设备10或第二通信设备11描述的实施例的方法分别借助例如计算机程序1307、1411、1508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实现,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即软件代码部分,上述指令当在至少一个处理器上执行时使得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由无线电节点12、第一通信设备10或第二通信设备11所执行的本文描述的动作。计算机程序1307、1411、1508可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308、1412、1509上,例如磁盘等。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308、1412、1509可包括指令,该指令当在至少一个处理器上执行时使该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无线电节点12、第一通信设备10或第二通信设备11所执行的本文所述的动作。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文的处理装置可通过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连同用于执行本文实施例的功能和/或方法动作的计算机程序一起来实现。上述计算机程序还可被例如以携带用于在被加载到节点中时执行本文实施例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的数据载体的形式提供。这样的一种载体可以具有CD ROM盘的形式。然而使用诸如存储棒之类的其它数据载体也是可行的。此外,计算机程序可以作为服务器上的纯程序代码来提供并且被下载到节点。
将理解的是:前面的描述和附图表示本文所教导的方法和设备的非限制性示例。因此,本文所教导的设备和技术不受前述描述和附图的限制。相反地,本文实施例只被所附权利要求及其法律等价物限制。

Claims (40)

1.一种无线电节点(12)中的用于通过无线电通信网络(1)中的设备到设备“D2D”连接在第一通信设备(10)和第二通信设备(11)之间实现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用于跳频的至少第一模式为D2D连接分配(202)载波频带的无线电资源频带,其中,无线电资源频带用于载波频带上的跳频,并且位于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和/或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加上或减去余量处,以使得无线电资源频带之间的无线电资源的相邻带宽不被第一模式使用;以及
-向第一通信设备(10)和/或第二通信设备(11)发信号通知(203)对所分配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的指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多个模式中的第一模式采用具有索引x的无线电资源,其中
x:{kx;N-1-tx},
其中,N限定载波频带的无线电资源块的数量,函数kx限定从第一载波频带边缘到第一模式的第一无线电资源块的余量,N-1-tx限定另一无线电资源块,其中,tx限定到第二载波频带边缘的余量,以及x是指示第一模式的索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kx和tx基于第一模式的索引。
4.根据权利要求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kx和tx被定义为kx=k’x+k0和tx=t’x+t0,其中,k’x和t’x是模式特定的,以及k0和t0是多个模式的共同余量值。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信号通知(203)包括:向第一通信设备(10)和/或第二通信设备(11)发信号通知第一模式的作为指示的索引。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由第三通信设备(14)向无线电节点(12)进行的上行链路通信使用载波频带的无线电资源,以及相邻带宽的至少一部分用于上行链路信道。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模式的后继或后续模式的无线电资源频带占用的无线电资源频带与第一模式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相比在不同的时刻占用相同子频带。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模式的后继或后续模式的无线电资源频带占用的无线电资源频带与第一模式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相比逐渐接近载波频带的中心载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配(202)包括:分配在频域中与第一模式相邻的一个或多个模式,以及将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式与第一模式合并,以获得具有期望带宽的联合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信号通知(203)包括:当指派无线电资源频带时,向第一通信设备(10)和/或第二通信设备(11)发信号通知在联合模式中具有最低索引的第一模式的作为指示的索引。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余量基于控制信道的无线电资源频带。
12.一种第一通信设备(10)中的用于通过无线电通信网络(1)中的设备到设备“D2D”连接在第一通信设备(10)和第二通信设备(11)之间实现通信的方法,包括:
-根据用于跳频的至少第一模式获得(401)针对D2D连接的载波频带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的指示,其中,无线电资源频带位于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和/或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加上或减去余量处,以使得无线电资源频带之间的无线电资源的相邻带宽不被第一模式使用;以及
-当设立针对第二通信设备(11)的D2D连接时,使用(404)所述指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获得()包括:获得无线电资源频带的多于一个模式的无线电资源频带,以及所述方法还包括:
-识别(402)所述模式中离载波频带边缘最近的无干扰模式或具有最低索引的无干扰模式;以及其中,所述使用(404)包括:使用所识别的无干扰模式来设立D2D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获得(401)包括:获得无线电资源频带的多于一个模式的无线电资源频带,以及所述方法还包括:
-识别(402)所述模式中离载波频带边缘最近的无干扰模式或具有最低索引的无干扰模式;以及其中,所述使用(404)包括:向无线电节点(12)和/或第二通信设备(11)报告所识别的无干扰模式的索引。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获得(401)包括:从无线电通信网络中的无线电节点(12)接收指示或从第一通信设备(10)内的存储器取回指示。
16.根据权利要求12~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确定(403)发送数据所需的无线电资源的量,以及所述使用(404)将所确定的量考虑在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2~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获得(401)包括:获得在频域中与第一模式相邻的后继或后续模式,以及所述使用包括:将所述后继或后续模式与第一模式合并,以获得具有期望带宽的联合模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向第二通信设备(11)和/或无线电节点(12)发信号通知(405)在联合模式中具有最高索引的所述后继或后续模式的索引。
19.根据权利要求12~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向第二通信设备(11)和/或无线电节点(12)发信号通知(405)D2D连接中使用的模式的索引。
20.一种第二通信设备(11)中的用于通过无线电通信网络中的设备到设备“D2D”连接在第一通信设备(10)和第二通信设备(11)之间实现通信的方法,包括:
-根据用于跳频的至少第一模式来获得(601)针对D2D连接的载波频带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的指示,其中,无线电资源频带位于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和/或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加上或减去余量处,以使得无线电资源频带之间的无线电资源的相邻带宽不被第一模式使用;
-从第一通信设备(10)和/或无线电节点(12)接收(602)对D2D连接中使用的模式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的指示;以及
-将由所接收的索引所指示的模式用来与第一通信设备(10)进行通信。
21.一种用于通过无线电通信网络(1)中的设备到设备“D2D”连接在第一通信设备(10)和第二通信设备(11)之间实现通信的无线电节点(12),所述无线电节点(12)包括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的处理装置(1301):
-根据用于跳频的至少第一模式为D2D连接分配载波频带的无线电资源频带,其中,无线电资源频带用于载波频带上的跳频,并且位于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和/或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加上或减去余量处,以使得无线电资源频带之间的无线电资源的相邻带宽不被第一模式使用;以及
-向第一通信设备(10)和/或第二通信设备(11)发信号通知对所分配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的指示。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线电节点(12),其中,多个模式中的第一模式采用具有索引x的无线电资源,其中
x:{kx;N-1-tx},
其中,N限定载波频带的无线电资源块的数量,函数kx限定从第一载波频带边缘到第一模式的第一无线电资源块的余量,N-1-tx限定另一无线电资源块,其中,tx限定到第二载波频带边缘的余量,以及x是指示第一模式的索引。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电节点(12),其中,kx和tx基于第一模式的索引。
24.根据权利要求22~2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节点(12),其中,kx和tx被定义为kx=k’x+k0和tx=t’x+t0,其中,k’x和t’x是模式特定的,以及k0和t0是多个模式的共同余量值。
25.根据权利要求21~2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节点(12),其中,所述处理装置(1301)还被配置为:
-向第一通信设备(10)和/或第二通信设备(11)发信号通知第一模式的作为指示的索引。
26.根据权利要求21~2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节点(12),其中,由第三通信设备(14)向无线电节点(12)进行的上行链路通信使用载波频带的无线电资源,以及相邻带宽的至少一部分用于上行链路信道。
27.根据权利要求21~2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节点(12),其中,第一模式的后继或后续模式的无线电资源频带占用的无线电资源频带与第一模式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相比在不同的时刻占用相同子频带。
28.根据权利要求21~2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节点(12),其中,第一模式的后继或后续模式的无线电资源频带占用的无线电资源频带与第一模式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相比逐渐接近载波频带的中心载波。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无线电节点(12),其中,所述处理装置(1301)还被配置为:分配在频域中与第一模式相邻的一个或多个模式,以及将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式与第一模式合并,以获得具有期望带宽的联合模式。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线电节点(12),其中,所述处理装置(1301)还被配置为:
当指派无线电资源频带时,向第一通信设备(10)和/或第二通信设备(11)发信号通知在联合模式中具有最低索引的第一模式的作为指示的索引。
31.根据权利要求21~3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节点(12),其中,所述余量基于控制信道的无线电资源频带。
32.一种用于通过无线电通信网络(1)中的设备到设备“D2D”连接在第一通信设备(10)和第二通信设备(11)之间实现通信的第一通信设备(10),所述第一通信设备(10)包括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的处理装置(1401):
-根据用于跳频的至少第一模式来获得针对D2D连接的载波频带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的指示,其中,无线电资源频带位于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和/或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加上或减去余量处,以使得无线电资源频带之间的无线电资源的相邻带宽不被第一模式使用;以及
-当设立针对第二通信设备(11)的D2D连接时,使用所述指示。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10),其中,所述处理装置(1401)被配置为获得无线电资源频带的多于一个模式,并且还被配置为:
-识别所述模式中离载波频带边缘最近的无干扰模式或具有最低索引的无干扰模式;以及然后所述处理装置(1401)被配置为:使用所识别的无干扰模式来设立D2D连接。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10),其中,所述处理装置(1401)被配置为:获得无线电资源频带的多于一个模式,并且还被配置为:
-识别所述无线电资源频带中离载波频带边缘最近的无干扰模式或具有最低索引的无干扰模式;以及然后所述处理装置(1401)被配置为:向无线电节点(12)和/或第二通信设备(11)报告所识别的无干扰模式的索引。
35.根据权利要求32~34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10),其中,所述处理装置(1401)被配置为:从无线电通信网络中的无线电节点(12)接收指示,或从第一通信设备(10)内的存储器(1410)取回指示。
36.根据权利要求32~35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10),其中,所述处理装置(1401)还被配置为:
-确定发送数据所需的无线电资源的量,以及所述处理装置(1401)被配置为:当设立D2D连接时将所确定的量考虑在内。
37.根据权利要求32~36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10),其中,所述处理装置(1401)被配置为:获得在频域中与第一模式相邻的后继或后续模式,以及将所述后继或后续模式与第一模式合并,以获得具有期望带宽的联合模式。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10),其中,所述处理装置(1401)被配置为:
-向第二通信设备(11)和/或无线电节点(12)发信号通知在联合模式中具有最高索引的所述后继或后续模式的索引。
39.根据权利要求32~38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10),其中,所述处理装置(1401)被配置为:
-向第二通信设备(11)和/或无线电节点(12)发信号通知D2D连接中使用的模式的索引。
40.一种用于通过无线电通信网络(1)中的设备到设备“D2D”连接在第一通信设备(10)和第二通信设备(11)之间实现通信的第二通信设备(11),所述第二通信设备(11)包括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的处理装置(1501):
根据用于跳频的至少第一模式来获得针对D2D连接的载波频带的无线电资源频带的指示,其中,无线电资源频带位于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和/或相应的载波频带边缘加上或减去余量处,以使得无线电资源频带之间的无线电资源的相邻带宽不被第一模式使用;
从第一通信设备(10)和/或无线电节点(12)接收对D2D连接中使用的模式的无线电资源的指示;以及
将由所接收的指示所指示的模式用来与第一通信设备(10)进行通信。
CN201480074374.6A 2014-01-31 2014-01-31 无线电节点、通信设备以及其中的方法 Pending CN10596082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SE2014/050127 WO2015115951A1 (en) 2014-01-31 2014-01-31 Radio node,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therei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60828A true CN105960828A (zh) 2016-09-21

Family

ID=53757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4374.6A Pending CN105960828A (zh) 2014-01-31 2014-01-31 无线电节点、通信设备以及其中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142990B2 (zh)
EP (1) EP3100570B1 (zh)
CN (1) CN105960828A (zh)
MX (1) MX358767B (zh)
PH (1) PH12016501413A1 (zh)
WO (1) WO201511595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29584A (zh) * 2017-10-27 2019-05-07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上行带宽压缩方法及装置
CN111771338A (zh) * 2018-02-16 2020-10-1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跳频分配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42110A1 (ko) * 2014-03-20 2015-09-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d2d 신호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5159877A1 (ja) * 2014-04-14 2015-10-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4202740B (zh) * 2014-05-08 2019-07-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RU2654534C1 (ru) 2014-08-20 2018-05-21 Эл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а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N106465362B (zh) * 2014-09-26 2019-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2d信号跳频方法及基站
CN108605317B (zh) 2016-08-12 2021-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2118625B (zh) * 2019-06-19 2023-03-2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1806A (zh) * 2009-01-28 2011-12-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跳频
CN103002578A (zh) * 2011-09-08 2013-03-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在蜂窝网络中实现d2d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108405A (zh) * 2011-11-15 2013-05-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系统
US20130329711A1 (en) * 2010-12-07 2013-12-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rmi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3191367A1 (ko) * 2012-06-18 2013-12-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2745B (zh) * 2009-12-11 2015-05-13 诺基亚公司 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分配资源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US8526347B2 (en) * 2010-06-10 2013-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with symmetric waveform for downlink and uplink
US9461766B2 (en) * 2012-03-09 2016-10-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reference signal
WO2013137699A1 (ko) * 2012-03-16 2013-09-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 링크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GB2501088B (en) 2012-04-11 2014-11-12 Broadcom Corp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or controlling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signals
US9143984B2 (en) * 2012-04-13 2015-09-22 Intel Corporation Mapping of 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2866366B1 (en) 2012-04-26 2021-11-1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partial device control
US9485794B2 (en) 2012-05-23 2016-1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to support IMS based services
EP2870801B1 (en) * 2012-07-06 2021-03-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transmitter for transmitting discovery signals, a receiver and methods therein
CN103716841A (zh) * 2012-09-29 2014-04-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4053065A1 (en) * 2012-10-05 2014-04-10 Sierra Wireless, Inc.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uplink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n lt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26121B2 (en) 2013-01-24 2016-04-26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evice discovery using distributed random access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US9173200B2 (en) 2013-02-28 2015-10-27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Communication terminal, network component,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US9713124B2 (en) * 2013-07-12 2017-07-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918299B2 (en) * 2013-08-06 2018-03-13 Sun Patent Trus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9521675B2 (en) * 2013-12-16 2016-1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portunistically utilizing media resourc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1806A (zh) * 2009-01-28 2011-12-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跳频
US20130329711A1 (en) * 2010-12-07 2013-12-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rmi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002578A (zh) * 2011-09-08 2013-03-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在蜂窝网络中实现d2d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108405A (zh) * 2011-11-15 2013-05-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系统
WO2013191367A1 (ko) * 2012-06-18 2013-12-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29584A (zh) * 2017-10-27 2019-05-07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上行带宽压缩方法及装置
CN109729584B (zh) * 2017-10-27 2022-06-10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上行带宽压缩方法及装置
CN111771338A (zh) * 2018-02-16 2020-10-1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跳频分配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142990B2 (en) 2018-11-27
MX2016009833A (es) 2016-10-26
WO2015115951A1 (en) 2015-08-06
PH12016501413A1 (en) 2016-08-22
MX358767B (es) 2018-09-03
EP3100570A4 (en) 2017-10-18
US20170048856A1 (en) 2017-02-16
EP3100570B1 (en) 2018-10-31
EP3100570A1 (en) 2016-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33157B2 (en) Full duplexing downlink and uplink directions
US10462795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9792336B (zh) Nr pucch覆盖范围扩展
CN105960828A (zh) 无线电节点、通信设备以及其中的方法
JP2020523894A (ja) 参照信号送信方法、参照信号受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CN104938008A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资源分配
CN108352967A (zh) 用于车辆通信系统中的基于全维度多输入多输出的多播的方法和装置
CN106664517A (zh) 支持减小的数据传输带宽的设备和方法
CN106031051A (zh) 用于选择和分配具有优先级的传送波束索引的方法和装置
CN105580464A (zh) 设备到设备通信中的资源选择
CN104770040A (zh) 用于波形选择和自适应的系统和方法
CN109845375A (zh) 无线通信中基于准予的和无准予的话务复用上的干扰缓解
CN107534482A (zh) 移动通信系统、通信终端和方法
CN107646198A (zh) 用于直接链路质量评价的报告
CN102356580A (zh) 对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的周期性反馈信息的传输的配置
EP2824985B1 (en) Predictable scheduler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CN110291747A (zh) 用户设备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141851A (zh) 选择非授权无线通信的信道的方法和系统
KR20190058628A (ko) 업링크 전송 대역폭 제어 및 지원
CN108023701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152075A (zh) 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2215594B (zh) 调度方法及装置
Mishra et al. Maximizing downlink user connection density in NOMA-aided NB-IoT networks through a graph matching approach
US2022030403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shared channels for multi trp transmission
CN111201821B (zh) 序列生成和分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0211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