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17518B - 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17518B
CN110417518B CN201810386767.0A CN201810386767A CN110417518B CN 110417518 B CN110417518 B CN 110417518B CN 201810386767 A CN201810386767 A CN 201810386767A CN 110417518 B CN110417518 B CN 1104175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evices
transmission
ppdu
harq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8676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17518A (zh
Inventor
于健
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8676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17518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76377 priority patent/WO2019205803A1/zh
Priority to EP19793814.5A priority patent/EP3780447B1/en
Publication of CN110417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75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175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75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3Point-to-multi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以支持多用户数据传输的HARQ流程。所述方法包括:第一设备生成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至少一个传输指示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或新传数据,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一一对应;第一设备向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发送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适用于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过程。

Description

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 Repeat-reQuest,HARQ)技术的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HARQ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接收端预存先前从发送端接收到的数据,当再接收到发送端的重传数据时,对先前接收到的数据和重传数据进行合并处理,从而增加解码的成功率,提高数据传输速率。HARQ技术的这一优点,使HARQ技术可能成为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系统下一代标准的主要技术之一。
将HARQ技术应用到WLAN时,如何基于HARQ技术和WLAN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数据分组格式,成为亟待讨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技术的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以支持多用户数据传输的HARQ流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方法,第一设备生成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或新传数据的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向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发送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一一对应。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第一设备可以同时向一个或者多个用户传输数据以及指示其传输的数据为新传数据/重传数据的传输指示,以便第二设备根据传输指示对接收的数据进行HARQ处理,实现多用户数据传输的HARQ流程。
在第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结合第一方面,第一设备向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发送包括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的第一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HYProtocol Data Unit,PPDU)。如此,将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设备的数据承载在同一PPDU上发送给一个或者多个第二设备,使得HARQ技术可以应用于多用户数据传输中,提高HARQ通信效率;同时,通过一个PPDU对一个或多个第二设备的数据以及与数据对应的传输指示进行集中管理,减少数据传输开销,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在第二种可能的设计中,结合第一方面,第一设备向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发送包括至少一个传输指示的第一PPDU,向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发送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的第二PPDU。如此,将传输指示以及第二设备的数据分开承载在不同的PPDU上发送给第二设备,通过一个PPDU集中指示第一设备向一个或多个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为新传数据/重传数据,通过另一个PPDU集中调度一个或多个第二设备的数据,使得接收端通过一个PPDU接收到传输指示后,根据该传输指示在另一个PPDU上接收新传数据/重传数据,降低了接收端的接收复杂度。
在第三种可能的设计中,结合第一种可能的设计或第二种可能的设计,第一PPDU包括信令字段,该信令字段包括至少一个用户信息,至少一个用户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一一对应,第二设备的用户信息中携带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或者,第一PPDU包括信令字段,信令字段包括比特图,比特图包括至少一个比特位,至少一个比特位与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一一对应。如此,将传输指示携带在PPDU的物理层前导信令中,通过信令字段指示后续数据字段中携带的数据为新传数据/重传数据,只需更改现有协议中所规定的信令字段即可指示传输的数据为新传数据/重传数据,简单易行。
在第四种可能的设计中,结合第一方面或者上述任一种可能的设计,第二设备的数据承载于第二设备的资源单元上,当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时,第二设备的资源单元还承载第二设备合并数据所需的HARQ信息。如此,在重传数据时,通过第二设备的资源单元向第二设备发送HARQ信息,使得第二设备根据HARQ信息对重传数据进行合并。
在第五种可能的设计中,结合第三种可能的设计,第二设备的用户信息还包括第一信息,当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时,第一信息为第二设备合并数据所需的HARQ信息,当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的数据为新传数据时,第一信息为用于指示新传数据的传输格式的信息。如此,在重传数据时,通过第二设备的用户信息携带HARQ信息,特别的,将新传数据时用于指示新传数据的传输格式的信息作为重传数据时第二设备合并数据所需的HARQ信息,即将第二设备的用户信息中携带的信息通过转义来指示HARQ信息,不需要增加额外的信息比特来指示HARQ信息,节省了信令开销。同时,新传数据时第二设备的资源单元上承载的字段和重传数据时第二设备的资源单元上承载的字段相同,实现物理层格式的统一,使得第二设备在接收数据时不需要针对不同结构的数据分组分别设计接收流程,简化了接收流程。
在第六种可能的设计中,结合第一种可能的设计,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承载在第一资源单元上,第二设备的数据承载在第二资源单元上,第一资源单元和第二资源单元为第二设备的资源单元;当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时,第一资源单元上还承载第二设备合并数据所需的HARQ信息。如此,第一设备可以通过第一资源单元携带的传输指示来指示第二资源单元上发送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或者新传数据,无需更改现有协议中所规定的信令字段,对PPDU格式的改动比较小。
在第七种可能的设计中,结合第一种可能的设计,第一PPDU包括多个MPDU,多个MPDU中的第一MPDU用于承载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多个MPDU中除第一MPDU之外的其他MPDU用于承载第二设备的数据;当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时,第一MPDU还承载第二设备合并数据所需的HARQ信息。如此,第一设备可以通过A-MPDU中的某个MPDU来指示其他MPDU上承载的数据为新传数据或重传数据,提高传输效率。
在第八种可能的设计中,结合第七种可能的设计,多个MPDU中除第一MPDU之外的其他MPDU承载在至少一个HARQ块上,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包括至少一个HARQ块标识,至少一个HARQ块标识用于指示至少一个HARQ块中承载新传数据的HARQ块或者承载重传数据的HARQ块。如此,可以通过HARQ块标识来指示哪些HARQ块上的数据为新传数据,哪些HARQ块上的数据为重传数据,简单易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方法,第一设备向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发送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重传数据或新传数据的至少一个传输指示的第一PPDU,接收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一一对应。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第一设备可以先向一个或多个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传输指示的PPDU,触发一个或多个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根据传输指示向第一设备新传数据/重传数据,实现多用户数据上行传输的HARQ流程。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结合第二方面,第一PPDU包括至少一个用户信息,至少一个用户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一一对应,第二设备的用户信息中携带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或者,第一PPDU包括比特图,比特图包括至少一个比特位,至少一个比特位与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一一对应。如此,可以在每个第二设备的用户信息中携带与其对应的传输指示,还可以在一比特图中集中携带一个或多个第二设备对应的传输指示,携带方式灵活,且简单易行。
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设计中,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设计,当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重传数据时,第二设备的用户信息还包括第一设备合并数据所需的HARQ信息。如此,使得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重传数据时,根据HARQ信息对重传数据进行合并处理。
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设计中,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承载在第二PPDU上。如此,第一设备可以通过PPDU接收上行数据,简单易行。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一设备的功能,可以为第一设备或者第一设备中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所述通信装置包括:生成模块,发送模块。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或新传数据的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一一对应。发送模块,用于向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发送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具体的,该可能的设计可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所以,该可能的设计的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不再赘述。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发送模块,还用于向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发送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重传数据或新传数据的至少一个传输指示的第一PPDU,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一一对应。具体的,该可能的设计可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所以,该可能的设计的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二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不再赘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一设备的功能,可以为第一设备或者第一设备中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这些部件通过通信总线连接,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通信装置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方法。
如: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用于生成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或新传数据的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一一对应,以及通过通信接口向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发送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具体的,该可能的设计可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所以,该可能的设计的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不再赘述。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用于通过通信接口向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发送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向通信装置重传数据或新传数据的至少一个传输指示的第一PPDU,以及用于通过通信接口接收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一一对应。具体的,该可能的设计可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所以,该可能的设计的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二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处理器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或者上述任一可能的设计所述的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方法。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或应用程序,处理器可以执行存储器中的应用程序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或者上述任一可能的设计所述的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或者上述任一可能的设计所述的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或者上述任一可能的设计所述的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用于支持第一设备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支持处理器生成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或新传数据的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一一对应,以及通过通信接口向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发送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第一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其中,第五方面至第八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上述任一可能的设计所带来的技术效果,不再赘述。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系统,包括如第三方面至第八方面任一方面所述的第一设备,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的简化示意图;
图2为现有PPDU格式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PDU格式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PPDU格式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PPDU格式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PPDU格式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PPDU格式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分组格式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方法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分组格式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通信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重要词语进行解释:
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HY Protocol Data Unit,PPDU):为WALN标准规定的数据分组结构,可以包括多个信令字段、数据字段等,信令字段用于承载一些控制信息,数字字段包括用于承载数据的媒体介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帧、以及MAC帧帧头等。
媒体介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MPDU):又可称为MAC帧,用于承载用户数据。多个MPDU可以聚合在一起,统一通过一个物理层前导发送。通常情况下,将聚合在一起的多个MPDU称为聚合MPDU(Aggregated MACProtocol Data Unit,A-MPDU),在A-MPDU中,相邻MPDU间可以通过分隔符(Delimiter)分隔开来。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阐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方法可以适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支持单用户的上行传输/下行传输,多用户的上行传输/下行传输,或者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的传输。具体的,图1所示系统可以为WLAN系统,如:可以为802.11ax标准规定的WALN系统,还可以为下一代WLAN系统或者更下一代WLAN系统,或者其他实际的通信系统,不予限制。
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个接入点(Access Point,AP),每个接入点可以覆盖多个站点(Station,STA)。其中,AP主要用于实现无线物理控制功能、资源调度和无线资源管理、无线接入控制以及移动性管理等功能,可以为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基站(NodeB,NB)、演进型基站(EvolutionNodeB、接入节点、下一代基站(Generation NodeB,gNB)、收发点(Transmission ReceivePoint,TRP)、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某种其它接入节点。STA可以用于通过无线空口连接到AP,继而接入数据网络,可以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如:手机、电脑、,还可以为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智能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电脑、膝上型计算机、手持式通信设备、手持式计算设备、卫星无线设备、无线调制解调器卡、电视机顶盒(Set Top Box,STB)、用户驻地设备(CustomerPremise Equipment,CPE)和/或用于在无线系统上进行通信的其它设备。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为示例性框架图,图1中包括的节点的数量不受限制,且除图1所示功能节点外,该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其他节点,如:核心网设备、网关设备、应用服务器等等,不予限制。
在图1所示系统中,不同AP之间、不同STA之间、AP与AP覆盖的STA之间可以支持HARQ流程,如:现有通常采用图2所示的PPDU来支持HARQ流程。如图2所示,在PPDU包括的数据(Data)字段中增加物理层帧头、以及更鲁棒的MAC帧帧头,物理层帧头中携带重传指示/新传指示,重传指示用于指示数据字段携带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新传指示用于指示数据字段携带的数据为新传数据,MAC帧帧头中携带发送地址、接收地址等信息。发送端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PPDU向接收端发送数据,若接收端根据PPDU中的重传指示确定接收到的数据为重传数据,且根据发送地址、接收地址得知所接收到的数据的发送方、接收方,将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和先前同一发送方发送给自己的数据进行合并处理。虽然,图2所示的PPDU可以支持HARQ流程,但是,同一PPDU仅支持单用户数据传输的HARQ流程,并不支持多用户数据传输的HARQ流程。为支持多用户数据传输的HARQ流程,本申请实施例结合图1所示系统,提供一种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方法,详见图4所示方案。
具体的,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方法,图1中的AP、STA可以包含图3所示的部件。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组成示意图,该通信装置3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301,通信线路302,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304,可选的,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303。其中,处理器301,存储器303以及通信接口304三者之间可以通过通信线路302连接。
处理器301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通信线路302可包括一通路,用于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通信接口304,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可以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等。
存储器3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存储器303可以独立于处理器301存在,即存储器303可以为处理器301外部的存储器,此时,存储器303可以通过通信线路302与处理器301相连接,用于存储执行指令或者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301来控制执行,实现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方法。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存储器303也可以和处理器301集成在一起,即存储器303可以为处理器301的内部存储器,例如,该存储器303为高速缓存,可以用于暂存一些数据和指令信息等。
作为一种可实现方式,处理器3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3中的CPU0和CPU1。作为另一种可实现方式,通信装置30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3中的处理器301和处理器307。作为再一种可实现方式,通信装置30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305和输入设备306。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通信装置300可以是一个通用设备或者是一个专用设备。例如,通信装置300可以是台式机、便携式电脑、网络服务器、PDA、移动手机、平板电脑、无线终端、嵌入式设备或有图3中类似结构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通信装置300的类型。
下面结合图1所示通信系统,以第一设备为图1中的任一STA,第二设备为图1中除第一设备之外的任一STA,或者第一设备为图1中的任一AP,第二设备为图1中的任一STA,或者第一设备为图1中的任一STA,第二设备为图1中的任一AP,或者第一设备为图1中的任一AP,第二设备为图1中除第一设备之外的其他任一AP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方法进行描述。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方法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401:第一设备生成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
其中,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个数为N,N的取值不予限制。
至少一个传输指示可以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或新传数据,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一一对应。当传输指示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时,该传输指示可称为重传指示,当传输指示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的数据为新传数据时,该传输指示可称为新传指示。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设备的所有数据均为新传数据或者重传数据时,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一一对应可替换为至少一个传输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一一对应,以指示第二设备的所有数据为新传数据或者重传数据。此外,当第二设备的数据中部分数据为重传数据,部分数据为新传数据时,可采用重传指示以指示第二设备的所有数据为重传数据。
一个示例中,传输指示可采用1比特来表示新传或重传,例如,传输指示可以取值为“0”或“1”,“0”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的数据为新传数据,“1”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又一个示例中,除用“0”或“1”指示新传数据或重传数据之外,还可以用其他符号来指示新传数据或重传数据,例如:可以用符号“A”来指示新传数据,用符号“B”来指示重传数据,不予限制。具体的,可以预先配置传输指示的表示形式,如:在网络部署时,可以将传输指示取“0”或“1”两种不同值以指示新传数据或重传数据预先配置给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步骤402:第一设备向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发送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共同承载在第一PPDU上,即通过一个PPDU实现多用户数据传输的HARQ流程。在该可能的设计中,至少一个传输指示承载在第一PPDU的信令字段,第二设备的数据承载在第一PPDU的数据字段,或者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承载在第一资源单元上,第二设备的数据承载在第二资源单元上,或者传输指示承载在第一PPDU包括的一个MPDU中,第二设备的数据承载在第一PPDU包括的其他MPDU中。具体的,该可能的设计可参照图5~图8所述。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至少一个传输指示承载在第一PPDU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承载在第二PPDU上,第一PPDU在第二PPDU之前发送,即提前发送一个PPDU来指示后续发送的第二设备的数据为新传数据或者重传数据。其中,第一PPDU与第二PPDU可间隔特定长度的帧间距,例如,第一PPDU与第二PPDU可以间隔短帧间距(Short Inter-frame Space,SIFS)时间,还可以间隔其他任意帧间距时间,不予限制。具体的,该可能的设计可参照图9所述。
其中,在上述可能的设计中,第二设备的数据承载在某个资源单元(ResourceUnit,RU)上向第二设备发送,该RU可以仅承载该第二设备的数据,也可以承载该第二设备之外的其他多个第二设备的数据,不予限制。当该RU仅承载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时,上述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一一对应可替换为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与至少一个RU对应,至少一个RU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一一对应,每个RU用于承载第二设备的数据。下面以一个RU承载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为例进行说明。
进一步的,对于每个第二设备,若第二设备成功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数据,则第二设备可以执行步骤403,若第二设备未成功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数据,第二设备可以执行步骤403,也可以不向第一设备发送确认消息: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步骤403: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确认消息。
其中,确认消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是否成功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数据。一个示例中,可以采用1比特指示第二设备是否成功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数据,例如,可以用“0”表示第二设备未成功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数据,用“1”表示第二设备成功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数据。其中,当第二设备未成功接收到数据时,第二设备还可以不向第一设备反馈确认消息。可以理解的,“0”和“1”指示的含义是可以替换的。
进一步的,若第二设备根据传输指示确定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设备的数据为新传数据,且该数据未正确接收,则第二设备存储接收到的数据;若第二设备根据传输指示确定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则步骤402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设备的数据时,还发送HARQ信息,以便第二设备根据HARQ信息,将本次接收到的数据和之前接收到的第一设备发送给自身的数据进行合并处理。
其中,在本申请中,HARQ信息为第二设备合并数据所需的信息,其在传输时需要采用较低的MCS进行调制,即HARQ信息需要鲁棒传输,HARQ信息可以包括发送地址,还可以包括HARQ过程标识(Process ID)、HARQ类型(Type)、冗余版本(Redundant Version,RV)、接收地址或其他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信息。发送地址用于标识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的设备,可以为下述任一信息:基本服务集合标识(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BSSID),BSS颜色(Color),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因特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地址,关联标识(Association Identifier,AID),额外设置的接入点标识(Access Point Identifier,APID),部分AID等。HARQ过程标识用于标识传输第二设备的数据所使用的HARQ过程为第几个HARQ进程。HARQ类型可以包括追逐结合(Chase Combining,CC)或者增量冗余(Incremental Redundacy,IR)两种类型。RV可以用于指示重传数据为多个冗余版本中的第几个版本,用于标识不同的校验信息。接收地址用于标识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数据的设备,可以为BSSID,BSS Color,MAC地址,IP地址,AID中的任一种信息。
其中,上述合并处理过程可以为:
第二设备通过发送地址确认接收到的数据同之前传输的数据为同一发送方,通过接收地址确认该重传数据的目的站点为自己,确定进行HARQ合并;
第二设备通过HARQ type识别HARQ的类型,若HARQ type为CC,则第二设备将重传数据与之前接收到的新传和/或重传数据进行合并,如:可以对原始信息比特进行合并,也可以将解码之前的对数似然比(Log-Likelihood ratio,LLR)同当前收到的LLR进行合并,然后再将合并的LLR值进行解码。特别的,若第一设备仅重传第二设备的部分数据,则第二设备可以只针对重传的部分数据进行原始信息比特或者LLR的合并;
若HARQ type为IR中只重传部分校验比特的类型,则第二设备根据RV指示,将原始信息同额外的校验比特信息进行合并,重新进行解码,其中,额外的校验比特信息在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重传数据时发送给第二设备,RV标识所重新传输的额外的校验比特信息;
若HARQ type为IR中同时重传系统比特和部分校验比特的类型,则第二设备根据RV指示,将原始信息同额外的系统比特和校验比特信息进行合并,重新进行解码;其中,传输系统比特和额外的校验比特信息在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重传数据时发送给第二设备,RV标识所重新传输的额外的校验比特信息。
基于图4所示方法,第一设备可以同时向多个第二设备发送与多个第二设备的数据一一对应的多个传输指示以及多个第二设备的数据,使多个第二设备根据与自身数据对应的传输指示获知第一设备发送的数据为新传数据或者重传数据,对新传且未正确接收的数据进行存储,对重传数据进行HARQ合并。如此,可以实现多用户数据传输的HARQ流程。
在图4所示实施例的第一种场景中,第一设备向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发送第一PPDU,第一PPDU包括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即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承载在第一PPDU上,第一PPDU可以包括信令字段,该信令字段可以包括上述至少一个传输指示。当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时,第一PPDU还可以包括HARQ信息。其中,HARQ信息的描述可参照上述,不再赘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信令字段包括至少一个用户信息,至少一个用户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一一对应,第二设备的用户信息中携带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HARQ信息承载在第二设备的资源单元上。
具体的,信令字段可以为第一PPDU中的信令字段A或信令字段B,第二设备的资源单元上承载有信令字段C,信令字段C中携带HARQ信息。第二设备的资源单元可以预先配置给第二设备,还可以在信令字段中携带资源单元分配指示,资源单元分配指示可以用于指示分配给用户的RU,通过该资源单元分配指示来指示第二设备的资源单元。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令字段A、信令字段B、信令字段C等在不同WLAN标准中的命名可以不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描述方便称信令字段A为下一代信令A(NextGeneration Signal A,NG-SIG-A),称信令字段B为NG-SIG-B,称信令字段C为NG-SIG-C,可以理解的,信令字段,还可以为其他命名,并不限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命名。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PPDU除包括信令字段A、信令字段B、信令字段C字段之外,还可以包括其他字段,如:传统短训练(Legacy Short Training Field,L-STF)字段、传统长序列(Legacy Long Training Field,L-LTF)字段、传统信令(Legacy Signal Field,L-SIG)字段等其他字段。此外,用户信息除包括传输指示之外,还可以包括站点标识和空时流数(Number of Space-Time Streams,NSTS)、传输波束(Transmit Beamforming,TxBF)指示、编码与调制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编码或者其他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信息。第二设备的资源单元除包括信令字段C外,还可以包括短训练字段、长训练字段、数据包扩展(Packet Extension,PE)等字段,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描述方便,称短训练字段为NG-STF,称长训练字段可以NG-LTF,可以理解的,还可以有其他命名,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
例如,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PDU格式示意图,在图5所示的PPDU中包括传统短训练字段、传统长序列字段、传统信令字段,NG-SIG-A、NG-SIG-B,以及承载在第二设备的资源单元上的NG-STF、NG-LTF、NG-SIG-C,第二设备的数据(重传数据或新传数据),PE。其中,传统短训练字段、传统长序列字段、传统信令字段用于定时,同步,获取信令字段所需要信道估计,保证后向兼容等。NG-SIG-A携带基本服务集合(Basic Service Set,BBS)颜色(Color),BBS颜色用于接收端识别发送端为与自身为同一服务小区。NG-SIG-B携带资源单元分配指示、以及至少一个用户信息,每个用户信息中包括传输指示(新传指示/重传指示)、站点标识、NSTS、TxBF指示、MCS、编码。承载在第二设备的资源单元上的NG-STF、NG-LTF分别用于后续数据部分的自动增益控制和信道估计。NG-SIG-C中携带HARQ信息,PE用于延长接收机的处理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设备的数据为新传数据时,第二设备的资源单元上可以不承载NG-SIG-C字段,也可以承载NG-SIG-C字段,以保证新传数据时第二设备的资源单元上承载的字段和重传数据时第二设备的资源单元上承载的字段相同,实现物理层格式的统一,使得第二设备在接收数据时不需要针对不同结构的数据分组分别设计接收流程,简化了接收流程。
与上述每个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对应携带在第二设备的用户信息中不同的是,在一种可替换方案中,上述信令字段包括比特图,比特图包括至少一个比特位,至少一个比特位与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一一对应,即通过比特图集中指示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为新传数据或重传数据。其中,该替换方案中携带比特图的字段可以为NG-SIG-B的公共字段。比特图包括至少一个比特位,其中,至少一个比特位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一一对应,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或者新传输数据,例如,比特位取值为“0”时,表示第二设备的数据为新传数据,比特位取值为“1”时表示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例如,4个用户(从用户1~用户4)的数据与比特图中的4个比特一一对应,用户1的数据为新传数据,用户2、用户3、用户4的数据为重传数据,则该比特图为0111。
例如,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PPDU格式示意图,与图5不同的是,在图5a所示的NG-SIG-B中包括一比特图,该比特图包括多个比特位,每个比特位可以取0或1,以表示与该比特位对应的第二设备的数据为新传数据或重传数据,此时,从图5a中可以看到,每个用户信息中不再携带传输指示。除包括比特图之外,图5a所示PPDU中包括的其他信息与图5中相同,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图4所示实施例的第一种场景中,携带有HARQ信息的NG-SIG-C的长度可以为固定的信息比特数。还可以根据第二设备的资源单元的大小而定,如:采取复制的方式,以最小的资源单元承载的HARQ信息为基础,对于更大的资源单元,对HARQ信息进行复制,使得HARQ信息所占据的符号数保持恒定相同时间上传输的符号数是一定的。也可以在第二设备的用户信息中包括长度指示,该长度指示用于指示携带HARQ信息的NG-SIG-C的长度。
基于第一种场景所述的PPDU,第一设备可以采用HARQ技术同时向多个第二设备传输数据。同时,携带有发送地址的HARQ信息不与第二设备的数据携带在同一字段,由于携带有发送地址的HARQ信息需要鲁棒传输(如:采用较低的MCS进行调制),而第二设备的数据可以采用较高的MCS,与传输HARQ信息用到的MCS不同,此时,将具有鲁棒性的HARQ信息与第二设备的数据分开携带在不同字段发送给第二设备时,可以使承载数据的字段仅用一种MCS调制,使第二设备在携带数据的字段接收数据时,仅采用一种MCS接收数据,不需要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一样,在数据字段通过两种不同的MCS接收HARQ信息以及数据,降低了接收端接收携带数据的复杂性。
在图4所示实施例的第二种场景中,第一设备向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发送第一PPDU,第一PPDU包括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即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承载在第一PPDU上,第一PPDU可以包括信令字段,该信令字段可以包括上述至少一个传输指示。当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时,第一PPDU还可以包括HARQ信息。
其中,HARQ信息的相关描述可参照上述,不再赘述。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第二中场景中,HARQ信息可以携带在第二设备的用户信息中,而不是携带在信令字段C(如:NG-SIG-C)中。
因数据重传过程中可能采用同与新传数据时相同的MCS和编码方式,以及其他相应的物理层参数(如NSTS,TxBF等)。可选的,当数据重传时,无需携带NSTS,TxBF,MCS和编码等信息,而是用携带这些信息的字段携带HARQ信息,如:第二设备的用户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信息,当传输指示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的数据为新传数据时,第一信息为用于指示新传数据的传输格式的信息(如NSTS,TxBF,MCS和编码等信息),当传输指示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时,第一信息为第二设备合并数据所需的HARQ信息,即采用复用原有字段信息的方式指示HARQ信息。
例如,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PPDU格式示意图,在图6所示的用户信息1中,若用户信息1携带新传指示,则该用户信息1中的某个字段上还携带第一信息(如:NSTS,TxBF,MCS和编码等用于指示新传数据的传输格式的信息);若用户信息1携带重传指示,则该用户信息中原本用于携带NSTS,TxBF,MCS和编码等信息的字段上携带的第一信息为HARQ信息,而不携带NSTS,TxBF,MCS和编码等用于指示新传数据的传输格式的信息。其中,图6包括的其他字段的相关描述可参照图5所述,不再赘述。
基于第二种场景所述的PPDU,第一设备可以采用HARQ技术同时向多个第二设备传输数据,同时,具有鲁棒性的HARQ信息与第二设备的数据分开携带在不同字段,降低了接收端接收携带数据的复杂性。此外,在进行HARQ重传时,将新传数据时用于指示新传数据的传输格式的信息作为重传数据时第二设备合并数据所需的HARQ信息,即将第二设备的用户信息中携带的信息通过转义来指示HARQ信息,不需要增加额外的信息比特信令来指示HARQ信息,节省了信令开销。同时,新传数据时第二设备的资源单元上承载的字段和重传数据时第二设备的资源单元上承载的字段相同,实现物理层格式的统一,使得第二设备在接收数据时不需要针对不同结构的数据分组分别设计接收流程,简化了接收流程。
在图4所示实施例的第三种场景中,第一设备向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发送第一PPDU,第一PPDU包括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即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承载在第一PPDU上,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承载在第一资源单元上,第二设备的数据承载在第二资源单元上,第一资源单元和第二资源单元为第二设备的资源单元;当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时,第一资源单元上还承载HARQ信息。即采用多资源单元的结构,通过在先发送的资源单元来指示后续资源单元上承载的数据为新传数据或重传数据。
其中,第一资源单元和第二资源单元可以为时域上不同的资源单元,也可以为频率上不同的资源单元,还可以为时间和频域上各不同的资源单元,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第一资源单元和第二资源单元可以预先配置给第二设备,也可以在第一PPDU中的某个信令字段中携带一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的资源单元包括第一资源单元和第二资源单元。第一资源单元可以为在先发送的资源单元,第二资源单元可以为在后发送的资源单元,第一资源单元上承载的数据字段与第二资源单元上承载的数据字段间可以间隔其他一个或多个字段(如:NG-STF字段、NG-LTF字段等)。
其中,每个资源单元上可以承载多个MPDU。如:第一资源单元上可以承载多个MPDU,可以在这多个MPDU中的任一MPDU上承载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第二资源单元上也可以承载多个MPDU,通过第二设备上的多个MPDU携带第二设备的数据。
例如,以资源单元为时间块为例,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PPDU格式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PPDU可以包括第一时间块和第二时间块,其中,第一时间块上承载有MPDU1-MPDUk,MPDU1上承载有传输指示(新传指示/重传指示)等信息,还可以在传输指示为重传指示时承载HARQ信息,第二时间块上可以承载MPDUk+1~MPDU N,这些MPDU可以携带第二设备的数据。其中,图7包括的其他字段的相关描述可参照图5所述,不再赘述。
基于第三种场景所述的PPDU,第一设备可以通过第一资源单元携带的指示信息指示第二资源单元上发送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或者新传数据,无需更改现有协议中所规定的信令字段,对PPDU格式的改动比较小。
在图4所示实施例的第四种场景中,第一设备向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发送第一PPDU,第一PPDU包括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第一PPDU包括多个MPDU(可称为聚合A-MPDU),多个MPDU中的第一MPDU用于承载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多个MPDU中除第一MPDU之外的其他MPDU用于承载第二设备的数据;当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时,第一MPDU还承载HARQ信息。
其中,第一MPDU可以为多个MPDU中的任一MPDU。一个示例中,第一MPDU可以为多个MPDU中的第一个MPDU。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MPDU为空服务质量帧(Quality of Service Null,QoSNull),不具有帧体,该第一MPDU中携带A1字段、A2字段、以及高吞吐率控制(HighThroughput Control,HT)字段,其中,A1字段携带发送地址,A2字段携带接收地址,HT控制字段携带传输指示、以及除发送地址和接收地址之外的HARQ信息。此外,第一MPDU还可以携带其他信息,如:控制帧、周期标识(Duration ID)、A3字段、A4字段,帧检测序列(FrameCheck Sequence,FCS)等信息,这些信息可参照现有描述,不再赘述。在该可能的设计中,第一MPDU还包括传输指示,该传输指示用于指示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全部为新传数据或重传数据。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MPDU为具有帧体的管理帧或者控制帧,除包括空服务质量帧所包括的字段之前,还可以包括帧体。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MPDU中除第一MPDU之外的其他MPDU可以承载在至少一个HARQ块上,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可以携带在帧体中,该帧体包括至少一个HARQ块标识,至少一个HARQ块标识用于指示至少一个HARQ块中承载新传数据的HARQ块或者承载重传数据的HARQ块,HARQ块标识可以为HARQ块的编号等。例如,第二设备的数据承载在HARQ块1~HARQ块5上,HARQ块1上的数据为新传数据,HARQ块2~HARQ块4上的数据为重传数据,HARQ块5上的数据为新传数据,则第一MPDU中的帧体可以携带1、5,以指示HARQ块1和HARQ块5上的数据为新传数据;或者第一MPDU中的帧体携带2、3、4,以指示HARQ块2~HARQ块5上的数据为重传数据。
例如,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PPDU格式示意图,如图8所示,A-MPDU包括多个MPDU,不同MPDU间由分隔符隔开,第一MPDU包括控制帧、Duration ID、A1字段、A2字段、A3字段、A4字段,HT控制字段,帧体、FCS等字段,HT控制字段包括传输指示,还可以在传输指示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时,包括HARQ信息,帧体包括多个HARQ标识,第N个MPDU可以携带第二设备的数据(新传数据/重传数据)。
基于第四种场景所述的PPDU,第一设备可以通过A-MPDU中的某个MPDU来指示其他MPDU上承载的数据为新传数据或重传数据。
在图4所示实施例的第五种场景中,第一设备向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发送第一PPDU,第一PPDU包括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以及向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发送第二PPDU,第二PPDU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即至少一个传输指示承载在第一PPDU上,至少一个第二数据承载在第二PPDU上;第一PPDU与第二PPDU可间隔特定长度的帧间距,例如,第一PPDU与第二PPDU可以间隔SIFS时间,或者其他任意长度的帧间间隔时间,不予限制。
其中,第一PPDU可以包括信令字段,该信令字段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用户信息,至少一个用户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一一对应,第二设备的用户信息中携带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具体的,该携带至少一个传输指示的方式可参照图5所示,不再赘述。或者,第一PPDU包括信令字段,信令字段包括比特图,比特图包括至少一个比特位,至少一个比特位与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一一对应。具体的,该携带方式可参照图5a所示,不再赘述。
当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时,第二设备的用户信息中还携带HARQ信息,具体的,该携带HARQ信息的方式可参照图6所示,不再赘述。或者,第二设备的资源单元上承载有HARQ信息,如:第二PPDU上包括多个RU,每个RU上承载第二设备的数据以及HARQ信息。具体的,HARQ信息承载的第二设备的资源单元上的方式可参照图5或图5a所述,不再赘述。
其中,至少一个第二数据可以采用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的方式承载在第二PPDU上,还可以采用多用户多入多出(Multi-User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U-MIMO)的方式承载在第二PPDU上,或者采用A-MPDU的方式承载在第二PPDU上,即通过多个MPDU承载一个或多个第二设备的数据。
例如,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分组格式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数据分组结构包括第一PPDU和第二PPDU,第一PPDU与第二PPDU间隔SIFS,第一PPDU承载第一MPDU,该第一MPDU为调度帧,包括控制帧、Duration ID,发送地址(Trasmit Address,TA)、一个或多个第二设备的相关信息、以及FCS等,其中,第二设备的相关信息包括站点的关联标识(Association ID,AID)(简称站点标识),HARQ过程标识,重传指示/新传指示,HARQ信息(如发送地址、RV、HARQ类型等)等。需要说明的是,HARQ信息在第二设备的相关信息包括重传指示时携带。第二PPDU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设备的数据。如图9所示,第二PPDU包括多个MPDU,利用多个MPDU承载一个或多个第二设备的数据。
可以理解的,该第一MPDU还可以称为控制帧,管理帧或配置帧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
基于第五种场景所述的PPDU,第一设备在传输数据之前,单独发送一个调度帧,通过该调用帧来指示后续发送的数据为新传数据或重传数据,实现向多个第二设备传输数据。同时,具有鲁棒性的HARQ信息与第二设备的数据分开携带在不同字段,可以使承载数据的字段仅用一种MCS调制,以便第二设备在携带数据的字段接收数据时,仅采用一种MCS接收数据,不需要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一样,在数据字段通过两种不同的MCS接收HARQ信息以及数据,降低了接收端接收携带数据的复杂性。同时,新传数据时第二设备的资源单元上承载的字段和重传数据时第二设备的资源单元上承载的字段相同,实现物理层格式的统一,使得第二设备在接收数据时不需要针对不同结构的数据分组分别设计接收流程,简化了接收流程。
作为第一设备向多个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的逆过程,第一设备还可以基于触发(Trigger)机制接收多个第二设备上传的数据,具体的,可参照图10所示。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方法流程图,如图10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01:第一设备向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发送第一PPDU。
其中,第一PPDU可以承载触发帧,第一PPDU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传输指示,至少一个传输指示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重传数据或新传数据,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一一对应。传输指示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重传数据或新传数据,当传输指示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重传数据时,该传输指示可称为重传指示;当传输指示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新传数据时,该传输指示可称为新传指示。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PPDU包括至少一个用户信息,该至少一个用户信息承载在第一PPDU的数据字段或者信令字段(如:NG-SIG-A或NG-SIG-B)中,至少一个用户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一一对应,第二设备的用户信息中携带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具体的,该可能的设计可参照图5或图6中至少一个传输指示所处位置的设计,不再赘述。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PPDU包括比特图,该比特图承载在第一PPDU的数据字段或者信令字段(如:NG-SIG-A或NG-SIG-B)中,该比特图包括至少一个比特位,至少一个比特位与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一一对应,即通过比特图集中指示至少一个第二设备上传的数据为新传数据或重传数据。具体的,该可能的设计可参照图5a中至少一个传输指示所处位置的设计,不再赘述。
在上述可能的设计中,当传输指示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重传数据时,第二设备的用户信息中还携带HARQ信息,其中,HARQ信息的相关描述可参照上述,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PPDU后,第二设备可以根据传输指示向第一设备上传数据,如:若传输指示指示第二设备重传数据,则第二设备根据HARQ信息向第一设备重传数据,反之,则向第一设备新传数据。
步骤1002:第一设备接收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
其中,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可以承载在第二PPDU上,第二PPDU与第一PPDU可间隔特定长度的帧间距,例如,第一PPDU与第二PPDU可以间隔SIFS时间,还可以间隔任意长度的帧间间隔时间,不予限制。即步骤1002可以为:第一设备接收第二PPDU,第二PPDU包括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
例如,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分组格式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数据分组格式包括第一PPDU和第二PPDU,其中,第一PPDU携带触发帧(Trigger frame),该触发帧是一种MAC帧,承载在第一PPDU的数据字段,第二PPDU携带第二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第一设备发送触发帧的时间与第一设备接收到上行数据的时间相隔SIFS;其中,触发帧承载在第一PPDU,包括控制帧、Duration ID,收端地址(Receive Address,RA)、发端地址(Trasmit Address,TA)、多个用户信息、FCS等,每个用户信息包括传输指示以及其他信息(如站点标识、资源单元分配指示等);当用户信息中携带重传指示时,该用户信息还包括HARQ信息(如HARQ过程标识、HARQ类型、冗余版本等)。需要说明的是,当用户信息中携带新传指示时,其用于携带HARQ信息的字段可作为预留字段,无需指示。
进一步的,若传输指示指示第二设备重传数据,则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本次发送的数据和之前收到的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进行合并,对合并后的数据进行解调。反之,则第一设备存储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其中,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本次发送的数据和之前收到的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进行合并的过程可参照上述合并处理过程,不予限制。
基于图11所示方法,第一设备可以先向一个或多个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传输指示的PPDU,触发一个或多个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根据传输指示向第一设备新传数据/重传数据,实现多用户数据上行传输的HARQ流程。
上述主要从各个节点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节点,例如第一设备、第二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括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第一设备、第二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2示出了的一种示例性的通信装置的组成示意图,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一设备,或者第一设备中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该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一设备的功能。作为一种可实现方式,图12所示通信装置包括:生成模块120、发送模块121。
生成模块120,用于生成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或新传数据的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一一对应。如:支持通信装置执行步骤401。生成模块120可以由图13中处理器131实现。
发送模块121,用于向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发送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如:支持通信装置执行步骤402。发送模块121可以由图13中的收发器132实现。
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第一设备还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22。
接收模块122可以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确认消息,如支持通信装置执行步骤403。
进一步的,作为通信装置下发数据的逆过程,发送模块121,还用于向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发送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重传数据或新传数据的至少一个传输指示的第一PPDU;如:支持通信装置执行步骤1001。接收模块121可以由图13中的收发器132实现。
接收模块122,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一一对应。如:支持通信装置执行步骤100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方法中第一设备的功能,因此可以达到与上述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方法相同的效果。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的组成示意图,该通信装置130可以包括收发器132和处理器131。处理器131可被配置为支持第一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收发器132可用于支持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接收或发送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相应的信息或指令。可选的,该通信装置130还包括存储器133。
一个示例中,处理器131,可生成数据以及信息,收发器132,例如天线,可进行数据或信息的接收和发送;例如,该处理器131可以生成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或新传数据的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数据,通过收发器132向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发送;另一个示例中,处理器131还用于通过收发器132向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发送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重传数据或新传数据的至少一个传输指示的第一PPDU,并通过收发器132接收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
可选地,若该通信装置130为第一设备内的芯片,则该芯片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收发模块例如可以是芯片上的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处理模块可执行存储单元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
可选地,所述存储单元为所述芯片内的存储单元,如寄存器、缓存等,所述存储单元还可以是所述终端内的位于所述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如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等。所述存储单元为所述芯片内的存储单元,如寄存器、缓存等,所述存储单元还可以是所述终端内的位于所述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如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等。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器131可以是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33,处理器读取存储器13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3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存储用于指示上述任一种方法的程序指令。
可选地,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具体可以为存储器133。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分布式单元、集中式单元、以及第一设备、第二设备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例如生成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分布式单元、集中式单元以及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第一设备140、第二设备141。
其中,第一设备140可以为图12或图13所示的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一设备的功能,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系统中的各功能实体可以相互交互执行下述过程:第一设备140生成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141的数据,至少一个传输指示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设备141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或新传数据,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141的数据一一对应;第一设备140向至少一个第二设备141发送至少一个传输指示,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141的数据。如此,第一设备可以同时向一个或者多个用户传输数据以及指示其传输的数据为新传数据/重传数据的传输指示,以便第二设备根据传输指示对接收的数据进行HARQ处理,实现多用户数据传输的HARQ流程。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技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生成多个传输指示以及多个第二设备的数据,所述多个传输指示用于指示多个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或新传数据,所述多个传输指示与所述多个第二设备的数据一一对应;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多个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多个传输指示,以及所述多个第二设备的数据,所述多个第二设备的数据承载于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中;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多个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多个传输指示,以及所述多个第二设备的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多个第二设备发送第一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第一PPDU包括所述多个传输指示以及所述多个第二设备的数据;
或者,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多个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多个传输指示,以及所述多个第二设备的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多个第二设备发送第一PPDU,所述第一PPDU包括所述多个传输指示;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多个第二设备发送第二PPDU,所述第二PPDU包括所述多个第二设备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PPDU包括信令字段,所述信令字段包括多个用户信息,所述多个用户信息与所述多个第二设备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设备的用户信息中携带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或者,
所述第一PPDU包括信令字段,所述信令字段包括比特图,所述比特图包括多个比特位,所述多个比特位与所述多个传输指示一一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设备的数据承载于所述第二设备的资源单元上;
当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时,所述第二设备的资源单元还承载所述第二设备合并数据所需的HARQ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设备的用户信息还包括第一信息;
当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时,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第二设备合并数据所需的HARQ信息;
当所述传输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的数据为新传数据时,所述第一信息为用于指示所述新传数据的传输格式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多个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多个传输指示,以及所述多个第二设备的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多个第二设备发送第一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第一PPDU包括所述多个传输指示以及所述多个第二设备的数据;
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承载在第一资源单元上,所述第二设备的数据承载在第二资源单元上,所述第一资源单元和所述第二资源单元为所述第二设备的资源单元;
当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时,所述第一资源单元上还承载所述第二设备合并数据所需的HARQ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多个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多个传输指示,以及所述多个第二设备的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多个第二设备发送第一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第一PPDU包括所述多个传输指示以及所述多个第二设备的数据;
所述第一PPDU包括多个MPDU,所述多个MPDU中的第一MPDU用于承载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所述多个MPDU中除所述第一MPDU之外的其他MPDU用于承载所述第二设备的数据;
当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时,所述第一MPDU还承载所述第二设备合并数据所需的HARQ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MPDU中除所述第一MPDU之外的其他MPDU承载在多个HARQ块上,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包括多个HARQ块标识,所述多个HARQ块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多个HARQ块中承载新传数据的HARQ块或者承载重传数据的HARQ块。
7.一种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技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向多个第二设备发送第一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第一PPDU包括多个传输指示,所述多个传输指示用于指示所述多个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重传数据或新传数据,所述多个传输指示与所述多个第二设备一一对应;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多个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
所述第一PPDU包括多个用户信息,所述多个用户信息与所述多个第二设备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设备的用户信息中携带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或者,
所述第一PPDU包括比特图,所述比特图包括多个比特位,所述多个比特位与所述多个传输指示一一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重传数据时,所述第二设备的用户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合并数据所需的HARQ信息。
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多个传输指示以及多个第二设备的数据,所述多个传输指示用于指示多个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或新传数据,所述多个传输指示与所述多个第二设备的数据一一对应;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多个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多个传输指示,以及所述多个第二设备的数据;所述多个第二设备的数据承载于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中;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向所述多个第二设备发送第一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第一PPDU包括所述多个传输指示以及所述多个第二设备的数据;
或者,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向所述多个第二设备发送第一PPDU,所述第一PPDU包括所述多个传输指示;向所述多个第二设备发送第二PPDU,所述第二PPDU包括所述多个第二设备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PPDU包括信令字段,所述信令字段包括多个用户信息,所述多个用户信息与所述多个第二设备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设备的用户信息中携带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或者,
所述第一PPDU包括信令字段,所述信令字段包括比特图,所述比特图包括多个比特位,所述多个比特位与所述多个传输指示一一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设备的数据承载于所述第二设备的资源单元上;
当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时,所述第二设备的资源单元还承载所述第二设备合并数据所需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向所述多个第二设备发送第一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第一PPDU包括所述多个传输指示以及所述多个第二设备的数据;
所述第二设备的用户信息还包括第一信息;
当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时,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第二设备合并数据所需的HARQ信息;
当所述传输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的数据为新传数据时,所述第一信息为用于指示所述新传数据的传输格式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向所述多个第二设备发送第一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第一PPDU包括所述多个传输指示以及所述多个第二设备的数据;
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承载在第一资源单元上,所述第二设备的数据承载在第二资源单元上,所述第一资源单元和所述第二资源单元为所述第二设备的资源单元;
当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时,所述第一资源单元上还承载所述第二设备合并数据所需的HARQ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PPDU包括多个MPDU,所述多个MPDU中的第一MPDU用于承载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所述多个MPDU中除所述第一MPDU之外的其他MPDU用于承载所述第二设备的数据;
当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时,所述第一MPDU还承载所述第二设备合并数据所需的HARQ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MPDU中除所述第一MPDU之外的其他MPDU承载在多个HARQ块上,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包括多个HARQ块标识,所述多个HARQ块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多个HARQ块中承载新传数据的HARQ块或者承载重传数据的HARQ块。
1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多个第二设备发送第一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第一PPDU包括多个传输指示,所述多个传输指示用于指示所述多个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重传数据或新传数据,所述多个传输指示与所述多个第二设备一一对应;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多个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
所述第一PPDU包括多个用户信息,所述多个用户信息与所述多个第二设备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设备的用户信息中携带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或者,
所述第一PPDU包括比特图,所述比特图包括多个比特位,所述多个比特位与所述多个传输指示一一对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重传数据时,所述第二设备的用户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合并数据所需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
CN201810386767.0A 2018-04-26 2018-04-26 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Active CN1104175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86767.0A CN110417518B (zh) 2018-04-26 2018-04-26 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PCT/CN2019/076377 WO2019205803A1 (zh) 2018-04-26 2019-02-27 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EP19793814.5A EP3780447B1 (en) 2018-04-26 2019-02-27 Harq technology-based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86767.0A CN110417518B (zh) 2018-04-26 2018-04-26 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7518A CN110417518A (zh) 2019-11-05
CN110417518B true CN110417518B (zh) 2022-08-26

Family

ID=68294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86767.0A Active CN110417518B (zh) 2018-04-26 2018-04-26 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780447B1 (zh)
CN (1) CN110417518B (zh)
WO (1) WO20192058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9735A (zh) * 2018-11-08 2021-06-25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无线网络中的harq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179259A1 (ja) * 2019-03-07 2020-09-10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基地局、端末、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CN111917523B (zh) 2019-05-08 2022-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SG10201908525WA (en) * 2019-09-13 2021-04-29 Panasonic Ip Corp Americ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operation
CN116671077A (zh) * 2020-12-31 2023-08-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降低发送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中的峰均功率比的方法和装置
CN113301605B (zh) * 2021-05-18 2023-03-24 成都欧珀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消息传输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PI0719540A2 (pt) * 2006-10-02 2014-01-14 Lg Electronics Inc Método de retransmissão para sistema multiportadora
KR100976384B1 (ko) * 2007-02-05 2010-08-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하이브리드 자동재전송요청시그널링 장치 및 방법
US9876614B1 (en) * 2014-01-20 2018-01-23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O2015137591A1 (ko) * 2014-03-10 2015-09-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에서 재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3888909B (zh) * 2014-03-26 2017-09-1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单播方式发送组播流的方法和装置
KR102548620B1 (ko) * 2014-10-01 2023-06-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7015963A1 (zh) * 2015-07-30 2017-0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7027184B (zh) * 2016-02-02 2020-01-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040332B (zh) * 2016-02-04 2020-09-01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不同制式网络之间的基带资源融合方法、基站和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80447B1 (en) 2023-05-31
EP3780447A4 (en) 2021-04-21
WO2019205803A1 (zh) 2019-10-31
CN110417518A (zh) 2019-11-05
EP3780447A1 (en) 2021-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17518B (zh) 基于harq技术的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463112B (zh) 用于pusch的早期终止信号和harq-ack反馈的设计
US11032807B2 (en)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overlapping time domain resource
US20220182206A1 (en) Retransmission feedback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US11588585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on two PDSCHs
JP6965925B2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US11387965B2 (en) Method for replying with acknowledgement frame, apparatus, 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CN113039735A (zh) 用于无线网络中的harq的方法和装置
TW201519596A (zh) 智慧HARQ WiFi系統及方法
WO2010133043A1 (zh) 多子帧调度方法、系统及终端、基站
CN110959266A (zh) 在新无线电网络中允许交叉传输时间间隔(tti)切换和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操作的设备和方法
CN112154621A (zh) 用于非地面网络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技术
CN107078857A (zh) 基于从资源指配消息复制的镜像信息的harq反馈报告
US20200359387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17143837A1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0210940A1 (zh)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91512B (zh) 重传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15013965A1 (zh) 一种数据传输资源配置的方法和设备
WO2023072136A1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US2022030306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in nodes us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3053212B (zh) 资源调度方法和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和系统
CN114499794A (zh)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24093880A1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123797A1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2688762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