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16590A - 用于液流电池的电堆框架 - Google Patents

用于液流电池的电堆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16590A
CN110416590A CN201810391600.3A CN201810391600A CN110416590A CN 110416590 A CN110416590 A CN 110416590A CN 201810391600 A CN201810391600 A CN 201810391600A CN 110416590 A CN110416590 A CN 1104165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lyte
pile
frame
diversion trench
pil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916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祖革
王瑾
郑晓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Fanyu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Fanyu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Fanyu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Fanyu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9160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16590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83820 priority patent/WO201920611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416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65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71Sealing or supporting means around electrodes, matrices or membranes
    • H01M8/0273Sealing or supporting means around electrodes, matrices or membranes with sealing or supporting means in the form of a fram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8Regenerative fuel cells, e.g. redox flow batteries or secondary fuel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65Details of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 H01M8/247Arrangements for tightening a stack, for accommodation of a stack in a tank or for assembling different tan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ybrid Cells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液流电池的电堆框架,所述电堆框架由聚合物材料制成,并为中空结构,在所述电堆框架中,具有:电解液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电解液导流槽;密封垫片槽;所述电解液导流槽分别独立地与进液口和出液口相连通,并且允许电解液通过所述电解液导流槽流入或者流出双极板两侧或隔膜两侧的石墨毡,所述电解液导流槽与密封垫片槽不产生相互的联通。

Description

用于液流电池的电堆框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流电池领域,具体而言属于液流电池构件的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力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瞬发瞬供的即时能源。几十年来,电网形成了以化石燃料发电(俗称火电)为基础(占全网发电量六成)的供电体系,主要通过控制煤,石油,天然气等物质的燃烧,调整热能对机械能的驱动,改变发电机的输出效率,以便即时响应电网负荷的需求。
90年代以来,水库式水力发电的兴建,有效降低了电网对化石燃料发电的依赖。通过水库水位的控制,水力发电也能像火力发电机组一样即时响应变化的电网负荷。同时,在电网负荷低峰期,可以通过将水从低位水源抽至高位水库,将电网余电以重力势能方式储存起来,留作高峰用途。
本世纪初开始,太阳能发电和风能发电为主的新一代可再生能源系统,被广泛接纳为更科学的能源提供方案。与传统火电为主,水电为辅的发电电网相比,新清洁能源代表了能源的未来。但是,其最大劣势,便是能量来源的间歇性。一个新清洁能源为主导的发电电网,势必出现发电峰谷跟电网负荷的严重不匹配,造成发电峰值期间电能的大量浪费,和发电低谷期间大规模的电能匮乏。
真正实现全电网的清洁能源化,需要完成整个电网的储能化。在发电端,配备高效的储能单元,实现电能的就地快速存取,可以在电网低负荷状态收纳废电,在高负荷状态释放存电变废为宝。在输配电方面,建立储能站,参与电网调峰,提高配电效率,缓解输电拥堵,推迟输配电升级。在用户端,不仅利用储能电站做为备用电源,同时低电价时间从电网充电,高电价时间从储能系统放电,达到分时电费管理、增加光伏自用量、按需供电节约电费等多种要求。同时在供电方和用电方进行发电和负荷的双重削峰填谷,大大改善电网的利用效率。
液流电池技术有大规模储能的天然优势:储电量的大小与电解液体积成线性正比,充放电功率由电堆尺寸及数量决定,所以能按照需求,设计出从kW到MW级别不同的充放电功率,可持续放电1小时到数天的不同储能体量的液流电池。基于常用无机酸,无机盐的电解液化学成分稳定,储存方便,对环境影响小,自放电系数极低,适合长期的电能储存,安全性能极高,。由于其稳定可靠的充放电循环,理论充放电次数没有上限。
目前世界范围里液流电池企业,其产品绝大部分还处在用于电网级储能的示范性项目,远没有达到商业化产品对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要求,其主要技术瓶颈在于电池的关键组件---电堆。由于电堆设计缺陷,电堆材料机械性能的局限性,以及同时需要兼顾电池转换效率和电解液内部循环稳定性的局限,电堆寿命仅能达到1000-3000次,大大增加了度电储能成本。如何制造出稳定高效能长时间充放电的电堆,是摆在各液流电池企业面前的难题。
普通的电堆生产是将电堆内部主要部件,即石墨双极板,石墨毡和隔膜依次叠加在一起,将单电池以串联方式组成电堆。密封组装后,引入正负电解液,进行充放电循环。将内部部件组装叠加时,需要引入辅助框架结构,该辅助结构主要作用是提供电解液在电堆内部循环的液流槽,保证液流顺畅无阻塞;保证各部件组装时不发生位移,各部分对应位置确保对齐;同时对各单体电池起到密封作用,确保电解液不渗漏;保持电堆内部一定的内压,使得个组件之间的接触电阻最小,从而提高电堆的能量转换效率。现有的主流电堆技术,液流槽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密封垫圈来实现。
通过密封垫圈来实现密封及液流导槽是一种很“自然而然”的方案,具有设计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成为液流电池电堆的主流设计方案。然而,密封垫圈的材质一般为硅橡胶密、氟橡胶、丁基橡胶密、三元乙丙橡胶等,其具有一定的自膨胀性,同时在长期的与液流电池电解液的接触中,容易发生老化、腐蚀,因此,影响液流电池的使用寿命。
引用文献1公开了一种液流电池电堆密封结构,所述液流电池电堆密封结构包括密封橡胶,所述密封橡胶由密封线将若干个密封垫圈连接而成,所述密封垫圈设有电解液公共流道孔,所述密封垫圈的一面设有压缩变形结构,所述密封垫圈的另一面设有环形凸起结构。其对隔膜的电解液公共流道孔处和周边进行密封,隔膜侧密封为内外嵌透的线密封方式实现双层保护,在电解液公共流道的位置采用面密封的方式实现内外漏的保护,但电解液依然与密封橡胶直接接触。
引用文献2公开了一种液流电池电堆的电极框结构,于矩形平板上设置电解液的补充流道,电解液补充流道的一端与电解液进口的通孔相连,另一端与可容置电极的空腔相连通,其电极框结构,改善了电极内的浓度分布,提高电池性能。虽然其没有提及电解液导流槽与密封构件之间的关系,但从其结构图上可以看出,其电解液的流入和流出仍然需依靠密封件形成的导流槽。
引用文献3提供了一种液流电池用双极板和液流电池电堆,液流电池用双极板包括相互贴合的固定边框和导流边框,固定边框为框架结构,固定边框的内部设置有导电板,固定边框的四周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导流边框为框架结构,导流边框的内部设置有隔膜,隔膜的边缘与导流边框固定。通过将使电解液通过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单独设置,二者均不会穿过隔膜,隔膜被导流边框固定,电解液流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时与隔膜和导电板均不接触,不会对隔膜和导电板产生破坏,延长隔膜和导电板的使用寿命,而固定边框和导流边框质地较硬,不容易被破坏。虽然应用文献3没有直接公开电解液与密封橡胶的相互关系,同时其用于固定隔膜以及导电板需要两个不同的边框,组装上的简易性也不能说是充分的。
引用文献4一种液流电池的电堆结构,包括重复叠合的单元电池和隔膜,单元电池由导流板、双极板、导流板依次叠合而成,其特征在于,电堆结构中不含密封垫,垂直于双极板所在平面的电堆侧面采用封装端板进行封装。虽然其在电堆内部不使用密封结构,但其采用了单独的导流板进行导流,且一片双极板与两片导流板通过注塑、粘结、焊接、化学结合等方式连接成无缝的结构单元,并装入电极构成单元电池。因此,导致其结构复杂,也产生使用可靠性上的担忧。
可见,现有技术的基本状况,在电堆框架的简易性以及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方面仍然有进一步提升的余地。
引用文献1:CN106374129A
引用文献2:CN206225462U
引用文献3:CN204516844U
引用文献4:CN107123824A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所谓液流电池,最重要的是保证液体电解液在电池内部畅通无阻的流动。通常的液流电池电堆设计,橡胶垫圈有两个致命的缺点,一是抗氧化性差,长期与电解液接触后,橡胶垫圈会发生体积膨胀,从而造成液流槽内部空间受到挤压,影响电解液在槽内部的流动。更严重的情况是对液流槽造成堵塞,造成整个电池过充从而报废。二是其弹性的本质,在电堆组装的过程中,很难保证各个电池单体的各个区域受力一致,这就导致电解液导槽的均一性很差,会直接造成正负电解液在液流槽不同电池单体的流速分布不均匀。从而可能导致部分流速低电池单体发生过充,致使大量产生气体,导电石墨毡板和双极板被腐蚀解体,最终电池内部阻塞报废。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具有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液流电池的电堆框架,其具有:电解液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电解液导流槽;密封垫片槽;所述电解液导流槽分别独立地与进液口和出液口相连通,并且允许电解液通过所述电解液导流槽流入或者流出双极板两侧或隔膜两侧的石墨毡,所述电堆框架中电解液导流槽与密封垫片槽不产生相互的联通,因此克服了传统电堆框架中密封橡胶因为老化和腐蚀以及体积膨胀所带来的结构性破坏、电解液流道堵塞以及正负电解液在不同的电池单体的流速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经过本发明发明人的努力研究,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用于液流电池的电堆框架,所述电堆框架由高分子材料制成,并为中空结构,在所述电堆框架中,具有:
电解液的进液口和出液口;
电解液导流槽;
密封垫片槽;
所述电解液导流槽分别独立地与进液口和出液口相连通,并且允许电解液通过所述电解液导流槽流入或流出双极板两侧或隔膜两侧的石墨毡,
所述电解液导流槽与密封垫片槽不产生相互的联通。
根据以上所述的电堆框架,所述中空结构用于放置双极板及石墨毡或隔膜及石墨毡。
根据以上所述的电堆框架,所述电堆框架仅允许电解液通过所述电解液导流槽流入或流出所述双极板两侧或隔膜两侧的石墨毡。
根据以上任一项所述的电堆框架,在所述电解液导流槽与密封垫片槽产生交汇,在所述交汇处,所述电解液导流槽从密封垫片槽下方经过。
根据以上所述的电堆框架,在所述交汇处,所述电解液导流槽从密封垫片槽下方经过所需要的电解液导流槽通道是所述电堆框架与和其相邻层叠的下方的电堆框架共同构成的。
根据以上任一项所述的电堆框架,所述电解液导流槽存在于所述电堆框架内部。
根据以上任一项所述的电堆框架,所述电解液导流槽至少部分地存在于所述电堆框架的表面。
根据以上任一项所述的电堆框架,所述的电堆框架的外形在横向和/或纵向上具有对称结构。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流电池电堆,其包括一个或多个根据以上任一项所述的电堆框架。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流电池,其包括以上所述的电堆。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获得如下的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电堆框架设计中,正负极电解液的流通不与密封橡胶接触,从而避免了由于与电解液长期接触而导致的密封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的下降。
(2)本发明中由于正负极电解液的流通无需经过密封橡胶而形成的流道,因此,在封装过程中由于密封橡胶受力不均匀而导致的不同电池单元中压缩最终形态不同,这种压缩形态的差异不会传导给电解液的流动,因此不会导致电解液流动性的不均匀。
(3)本发明中电堆框架设计简单,并且组装方便,并且框架既可以作为双极板和石墨毡框架,也可以作为隔膜和石墨毡框架,通用性强,且不易产生装配错误。
附图说明
附图1:本发明电堆框架的一个俯视图
附图2:本发明电堆框架中电解液导流槽和密封垫片槽交汇的一个情况
附图3:本发明电堆框架中电解液导流槽和密封垫片槽交汇的一个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详细介绍,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内容不应被视作对本发明发明内容的限制性解释,本发明的所有技术方案并不限于以下记载,凡符合本发明技术特征以及等同的形态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框架材质
本发明的电堆框架为基于聚合物材料的电堆框架,所述聚合物材料可以单一聚合物材料、两种或多种聚合物形成的混合物。
所述聚合物可以选自聚烯烃系聚合物、聚苯醚、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砜类、聚酯、聚芳醚酮和氟树脂等的一种或多种。适用的聚烯烃类聚合物可以为乙烯、丙烯或a-烯烃的均聚物或共聚物,具体可以为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等。
电堆框架可以主要由上述聚合物而形成,也可以是上述聚合物与增强纤维所形成的复合材料。对于增强纤维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选自有机纤维或无机纤维,所述纤维可以为连续纤维也可以为短切纤维。
此外,电堆框架也可以是有上述聚合物与其他功能性成分形成混合物而制备得到。所述其他功能性成分,包括填料、抗氧化剂、阻燃剂、稳定剂以及各种加工助剂等。
对于填料,主要作用在于增强最终电堆框架的机械性能,适用的填料可以选自二氧化硅、钛白粉、滑石粉、云母、碳酸钙、硫酸钡等的一种或多种。
对于抗氧化剂可以选自胺类、酚类、含硫化合物、含磷化合物等的一种或多种。
对于阻燃剂,可以选自磷系阻燃剂、氮系阻燃剂、氮磷协效阻燃剂或者氟代阻燃剂等的一种或多种。
对于稳定剂可以选自光稳定剂、热稳定剂等的一种或多种。
对于加工助剂,可以选自增塑剂、润滑剂、抗冲击改性剂等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这些其他功能性成分只要是与电解液成分是非反应性的,对于其使用就没有特别限制,其各自成分相对于聚合物树脂的用量可以遵循本领域常规的使用量。
进一步,对于电堆框架的制备方法,适用的方法包括注塑成型、或浸渍成型等,可以是整体成型,也可以是拼接成型。
对于电堆框架的形状,在本发明中,电堆框架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是指电堆框架为具有一定边缘宽度的四个边框形成的整体,边框以内为镂空结构,主要用于承载双极板及石墨毡或隔膜及石墨毡。
密封垫片槽以及密封橡胶
在本发明中,使用密封橡胶形成密封垫片,所述密封垫片设置于电堆框架中的密封垫片槽中。
对于密封垫片槽的设置没有特别的限定。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密封垫片槽可以设置于电堆框架四周框架的边缘部位,例如框架的四角以及四周的边缘,延框架的外边缘的走向而设置。
此外,对于本发明适用的密封橡胶的种类,可以使用各种弹性体,具体可以是烯烃系弹性体或者是含硅弹性体等。
本发明中设置于密封垫片槽中的密封橡胶可以在进行多个框架的层叠或封装时,通过挤压用力而对电堆框架内部进行密封。对于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密封橡胶密封时的形态,没有特别要求,只要是能够满足密封电堆即可。
本发明中,由于密封橡胶并不与正负极电解液相接触,因此,其使用寿命将大大延长,并且由于正负极电解液的流通与密封橡胶相互独立,即使密封橡胶在电堆组装时存在受力不均或变形的情况,也不会影响电极液在电堆框架中的流动。
电堆框架结构
本发明的电堆框架具有一定的外部形状,所述外部性状的具体形状没有限定,这取决于实际情况或需要。并且,本发明的电堆框架具有中空结构,在所述中空的结构中,可以根据需要安装液流电池的双极板和石墨毡或隔膜和石墨毡。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框架使用具有一定刚性的聚合物材料进行制备,保证了在进行框架结构的层叠时,双极板、隔膜及石墨毡的稳定性,使得电解液的流入和流出更为均匀和流畅。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案中,电堆框架形成中空结构的四个边框,具有长边框和短边框,优选的,所述长边框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短边框。
在所述电堆框架中,具有:电解液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电解液导流槽;密封垫片槽;所述电解液导流槽分别独立地与进液口和出液口相连通,并且允许电解液通过所述电解液导流槽流入或者流出双极板两侧或隔膜两侧的石墨毡,所述电解液导流槽与密封垫片槽不产生相互的联通。
所述密封垫片槽设置于电堆框架边框上,对于垫片槽的具体布置方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参考本领域中常规的布置方式,在组装时,存在于所述密封垫片槽的密封橡胶条能够对电堆内部形成密封,防止电解液的泄露。
电解液的进液口以及出液口提供电解液的流入和流出,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可以在电堆框架的边缘,优选为边缘四角处形成通孔以提供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这样的通孔还可以同时起到定位和辅助装配的作用。
与所述电解液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电堆框架的电解液的导流槽相连通。电解液的导流槽设置于框架的四周边框结构上。在本发明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导流槽设置在框架结构中较宽的两个相对的边框边上,对于无需具有导流槽的框架的边框可设置成较窄的边框。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基础上,有利于增大电堆的内部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电堆框架的一个边框上,导流槽与边框上的通孔相连,同时该导流槽的另一端与电堆框架内部中空部分相连。所述中空部分为安装双极板和石墨毡或者隔膜和石墨毡的预留部分。在另一个与上述边框相对应的边框上,也存在同样的结构。这样的设置保证电解液能够从电堆框架的一个边框流入,经过在石墨毡反应后,从另一个边框上的导流槽而流出。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电解液导流槽与密封垫片槽不产生相互的联通。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从上述进液口或出液口通孔至与电堆框架内部中空部分连接的一个或多个流道口的整个导流槽部分与密封垫片槽物理相隔,也不产生交汇处。在这样的方案中,例如,可以将密封垫片槽设置于导流槽部分的更外围部分。这种情况下,利用具有一定机械强度或刚性的聚合物制备的框架形成导流槽,即可以保证在液流电池的长期使用下,不对密封橡胶产生腐蚀,也不会在装配过程发生正导流槽由于不期望的装配应力导致的结构不均匀。
在本发明另外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密封垫片槽与电解液的导流槽具有交汇处。例如,至少部分的密封垫片槽的外围设置有导流槽。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密封垫片槽设置为在交汇点切断,物理结构上可以减少密封垫片与电解液的接触。但考虑到这种切断密封垫片槽的设置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也存在影响密封性的担忧。因此,在本发明另外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交汇点处设置“隧道”结构,即,使电解液导流槽从密封垫片槽的下部的贯穿结构穿过,导流槽的两端分别连接框架边缘进液口或出液口通孔、和框架内部的通向中空部分的流道口。所述“隧道”结构可以为V型结构或U型结构或者其他任意满足连接、联通的结构。上述的这种贯穿结构可以仅在所述框架内部形成,例如,当导流槽全部存在于电堆框架内部时,则导流槽可以直接从交汇点的下方经过。也可在组装电堆时与层叠于所述框架下部其他框架对应区域表面的凹槽结构共同构成。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一些框架可以在上述交汇点处两侧形成贯通的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电解液的导流槽是完全封闭于本发明的一个电堆框架内部。如上所述,当导流槽与密封垫片槽具有交汇点或者交汇部分时,这样的导流槽的封闭设置可以尽量的与密封橡胶保持物理的隔绝。在另外一些实施方案中,封闭的导流槽在框架表面可以形成连续的凸出结构,在另外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封闭的部分不形成凸出结构。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电解液的导流槽是至少部分的露出于电堆框架的表面,也即,至少部分的导流槽存在于电堆框架内部。在这样的结构中电堆框架表面露出的导流槽可以在装配形成电堆过程中,借助叠加在该电堆框架的另外的电堆框架而封闭。
在本发明中,无论所述的电解液的导流槽是否完全封闭于单独的电堆框架内,还是部分的导流槽形成于电堆框架的表面,只要导流槽与密封垫片槽产生交汇,在交汇处形成的“隧道”贯通结构可以仅仅由该电堆框架自身的结构而形成,或者所述电堆框架与和其相邻层叠的下方的电堆框架共同构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言而喻的,所述下方的电堆框架在相应位置设置合适的结构与所述电堆在所述交汇处的结构形成一体的联通结构,使得电堆框架的导流槽能够从所述交汇处下方形成完整的流通通道。
此外,本发明中将电堆框架的正、背两个主表面视为电堆框架的主表面,因此,电堆框架具有正面和背面两个主表面,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将电堆框架露出导流槽的一面视为正面。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堆框架的正面具有至少部分的存在于电堆框架的正面表面。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所述框架的正面还可以具有一些凸起。优选的,将凸起设置在电堆框架的边框上与导流槽不接触的部分,所述凸起可以与边框是一体成型获得的,也可以是由密封材料形成的,所述凸起与边框紧密连接,在进行电堆框架的装配中,可以起到固定电堆框架以及密封的作用。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凸起可以与上述密封橡胶采用相同的材质。因此,本发明的电堆框架的正面可以具有密封垫片槽,导流槽(在电堆框架内部或者部分露出与电堆框架正面表面),任选的上述凸起等结构。
在电堆框架的背面,可以根据需要而设置密封垫片槽。
在本发明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电堆框架结构在外形上,具有在横向和/或纵向上的对称结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电堆框架在一个表面(正面)上设置的电解液导流槽具有沿着该表面的横向和/或纵向上的对称结构。进而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电堆框架在一个表面(正面)上设置的电解液导流槽、以及凸起和密封垫片槽、以及其他任选的结构均具有沿着该表面的横向和/或纵向上的对称结构。
电堆框架层叠体
进而,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堆框架的层叠体。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使用本发明的两个或更多个电堆框架形成层叠体。当层叠本发明的电堆框架时,可以以正面朝向相同的方向进行层叠。
本发明的电堆框架内部可以安装双极板和石墨毡,也可以安装隔膜和石墨毡,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安装双极板和石墨毡的电堆框架与安装隔膜和石墨毡的电堆框架在进行组装时,相邻的两个电堆框架其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以平行的方式、平面旋转180°(以框架主表面的法线方向为轴)的方式进行层叠。因此,在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非常简便的组装液流电池电堆的方法,使用本发明的框架,并在其中的中空结构中装入双极板和石墨毡或隔膜和石墨毡,然后进行层叠,层叠时将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可以方便的避免装配错误的发生。
在进行层叠时,在两个框架相接的界面处,下方框架如果具有存在于电堆框架表面的导流槽时,该导流槽被上方的框架封闭。另外,如上所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下方的框架提供相应的导流槽结构,这个导流槽可以与层叠在其上方的框架的对应部分形成“隧道”结构,以提供电解液流动,能够使得流经上方框架的电解液从与密封垫片槽交汇点的下方流过,并再次进入上方框架中所设置的导流槽中。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在电堆框架的正面部分的导流槽为露出表面设置,则在装配电堆时,与该框架(框架A)相重叠使用的电堆框架(框架B)的正面与其正面朝向相同,其中框架A的背面与框架B的正面相结合。同时框架A的背面具有相应结构能够封闭框架B表面的电解液导流槽,所述框架A与框架B符合上文本发明的所描述的条件,即,A可以与B是完全相同的,只不过是在装配时将A按照平面旋转180°就得到B。
在另外的实施方案中,如果框架A(正面的)密封垫片槽与电解液的导流槽具有交汇处,并且在交汇点处两侧框架A的导流槽具有通孔,由存在于框架A下面层叠的另外的框架的正面的对应处具有凹槽结构,与上述框架A交汇点两侧的通孔共同形成贯通结构,使得在框架A中流通的电解液通过该贯通结构又重新流回框架A中,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另外的框架可以为框架B,在这样的情况中实际形成了B/A/B/A….的多个框架的重叠排布以封闭各个框架的导流槽。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各个附图中各部分(包括电解液导流槽、密封垫片槽等)均为部分的示出:
图1表示了本发明的基本实施方案,电堆框架1具有中空部分2,所述电堆框架具有横向和/或纵向上的对称结构,在框架1的一个表面上具有存在于四角的四个通孔。通孔31为电解液的流入口,通孔32为相应的电解液的流出口。在所述电堆框架1内部存在电解液导流槽4,导流槽4的一端与通孔31或32相连通,另一端与框架中空部分相连通。
在图1所表述的电堆框架中,其中中空部分可以安装双极板和石墨毡也可以安装隔膜和石墨毡,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中空部分安装双极板和石墨毡的框架与安装隔膜和石墨毡的电堆框架可以进行层叠。
在图1中,还具有框架密封垫片槽5(图1中没有示出),密封垫片槽5可以任意设置,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电堆的组装时,密封垫片槽5中的密封橡胶与电堆框架1的电解液导流槽4存在物理隔绝,所述电解液导流槽4存在于电堆框架1内部或至少部分的于电堆框架1的(正面)表面。
图2(局部俯视图)示出了本发明另外的实施方案,在该情况中,导流槽4为存在于电堆框架1正面表面,并露出。电堆框架1的密封垫片槽5与导流槽4产生交汇,在交汇点处导流槽4从密封垫片槽5的下部穿过。
图3(局部俯视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另外的实施方案,在该情况中,导流槽4为存在于电堆框架1正面表面,并露出。电堆框架1的密封垫片槽5与导流槽4产生交汇,在交汇点处导流槽4存在交汇点两侧处具有两个贯通的孔6。借助于与电堆框架1的其他电堆框架在进行层叠时,层叠于下层电堆框架的在对应的位置表面形成任意结构而能够与上述两个贯通的孔形成“隧道”结构。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使用了本发明上述电堆框架或电堆框架层叠体的电堆,以及使用了该电堆的液流电池。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电堆框架可以用于工业上液流电池的制备或组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液流电池的电堆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堆框架由聚合物材料制成,并为中空结构,在所述电堆框架中,具有:
电解液的进液口和出液口;
电解液导流槽;
密封垫片槽;
所述电解液导流槽分别独立地与进液口和出液口相连通,并且允许电解液通过所述电解液导流槽流入或流出双极板两侧或隔膜两侧的石墨毡,
所述电解液导流槽与密封垫片槽不产生相互的联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堆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结构用于放置双极板及石墨毡或隔膜及石墨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堆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堆框架仅允许电解液通过所述电解液导流槽流入或流出所述双极板两侧或隔膜两侧的石墨毡。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堆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解液导流槽与密封垫片槽产生交汇,在所述交汇处,所述电解液导流槽从密封垫片槽下方经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堆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交汇处,所述电解液导流槽从密封垫片槽下方经过所需要的电解液导流槽通道是所述电堆框架与和其相邻层叠的下方的电堆框架共同构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堆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导流槽存在于所述电堆框架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堆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导流槽至少部分地存在于所述电堆框架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堆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堆框架的外形在横向和/或纵向上具有相对于中心线的对称结构。
9.一种液流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堆框架。
10.一种液流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堆。
CN201810391600.3A 2018-04-27 2018-04-27 用于液流电池的电堆框架 Pending CN1104165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91600.3A CN110416590A (zh) 2018-04-27 2018-04-27 用于液流电池的电堆框架
PCT/CN2019/083820 WO2019206117A1 (zh) 2018-04-27 2019-04-23 用于液流电池的电堆框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91600.3A CN110416590A (zh) 2018-04-27 2018-04-27 用于液流电池的电堆框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6590A true CN110416590A (zh) 2019-11-05

Family

ID=68293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91600.3A Pending CN110416590A (zh) 2018-04-27 2018-04-27 用于液流电池的电堆框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16590A (zh)
WO (1) WO201920611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0337A (zh) * 2021-11-01 2022-03-08 山东海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极板的电解槽极框、电解单元和电解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47106A (ja) * 2004-06-03 2005-12-1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セル
CN101764237A (zh) * 2008-12-23 2010-06-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流框、钒电池和钒电池组
CN101847724A (zh) * 2010-03-31 2010-09-29 清华大学 一种液流电池的双极板框和电堆
CN102110826A (zh) * 2011-01-27 2011-06-29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用于液流电池的导流插件、双极板及电池
CN102479963A (zh) * 2010-11-30 2012-05-30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膜组件、液流电池单元以及电池堆
CN102569843A (zh) * 2012-01-13 2012-07-11 清华大学 一种液流电池电堆的嵌入式电极框
CN102593491A (zh) * 2012-03-14 2012-07-18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液流电池堆及包括其的电池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47106A (ja) * 2004-06-03 2005-12-1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セル
CN101764237A (zh) * 2008-12-23 2010-06-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流框、钒电池和钒电池组
CN101847724A (zh) * 2010-03-31 2010-09-29 清华大学 一种液流电池的双极板框和电堆
CN102479963A (zh) * 2010-11-30 2012-05-30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膜组件、液流电池单元以及电池堆
CN102110826A (zh) * 2011-01-27 2011-06-29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用于液流电池的导流插件、双极板及电池
CN102569843A (zh) * 2012-01-13 2012-07-11 清华大学 一种液流电池电堆的嵌入式电极框
CN102593491A (zh) * 2012-03-14 2012-07-18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液流电池堆及包括其的电池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0337A (zh) * 2021-11-01 2022-03-08 山东海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极板的电解槽极框、电解单元和电解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06117A1 (zh) 2019-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7724B (zh) 一种液流电池的双极板框和电堆
CN104064785B (zh) 燃料电池用带有树脂框的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
CN103579658B (zh) 一种液流电池堆
CN101325252B (zh) 一种液流电池的双极板
CN102569843B (zh) 一种液流电池电堆的嵌入式电极框
CN107123824B (zh) 一种液流电池的电堆结构
CN103208633A (zh) 一种水平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95577B (zh) 一种用于大功率液流电池堆的双极板板框结构
CN102569824A (zh) 一体化复合电极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322196B (zh) 液流电池用电极框公共流道密封结构及密封方法
CN208433424U (zh) 一种软包叠片电池封装结构
CN102569833A (zh) 液流电池双极板
CN108598522A (zh) 一种增强燃料电池电堆稳定性的密封结构
CN108075163A (zh)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及其组装方法
CN110416590A (zh) 用于液流电池的电堆框架
CN110416584A (zh) 用于液流电池的电堆框架
CN202888323U (zh) 一种不易泄漏液流电池的电堆结构
CN202888318U (zh) 一种分配管外置的液流电池堆
CN206789625U (zh) 一种基于双极板的氢气燃料电池电堆
CN103579641B (zh) 一种液流电池的电堆结构
CN108258262A (zh) 一种液流电池的密封结构及电堆
CN107845825A (zh) 一种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端板与端电池间的密封件及电堆
CN208460880U (zh) 一种提高电解液分布均匀性的液流电池及电极结构
CN110010923A (zh) 一种一体化密封电堆的制造方法
CN202513235U (zh) 集流板和包括该集流板的双极集流板、单电池和液流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