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14287B - 一种调制深度调整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调制深度调整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14287B
CN110414287B CN201910684975.3A CN201910684975A CN110414287B CN 110414287 B CN110414287 B CN 110414287B CN 201910684975 A CN201910684975 A CN 201910684975A CN 110414287 B CN110414287 B CN 1104142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reader
time period
response signal
wri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849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14287A (zh
Inventor
孙龙
戴立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8497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142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142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42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142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42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29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protocols designed for non-contact record carriers such as RFIDs NFCs, e.g. ISO/IEC 14443 and 18092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interrogation of grouped or bundled articles tagged with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1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制深度调整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读写器将当前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与上一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进行对比,其中,所述读写器被配置为以预定时间周期形成发射信号,向无源标签发送所述发射信号,获取所述无源标签的响应信号,并根据所述响应信号获取所述响应信号强度;根据对比结果调整下一时间周期产生所述发射信号之前的调制深度,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地面在离天线较近的区域读写器存在的较大读写盲区的问题,通过有条件地调整调制深度,使得读写器形成的发射信号稳定,从而确保标签获得的能量稳定,有效地减小了读写器的读写盲区。

Description

一种调制深度调整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识别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调制深度调整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为RFID)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对目标加以识别并获取相关数据。
RFID系统由读写器(READER)、天线(ANTENNA)以及标签(TAG)三部分组成。读写器是读/写标签的设备,主要任务是控制射频模块向标签发射读取信号,并接受标签的应答,对标签的对象标识信息进行解码并传输到后台管理系统以供处理;天线是标签与读写器之间数据传输的发送、接收装置;标签由芯片以及内置天线组成:芯片内保存有一定格式的电子数据,作为待识别物体的标识性信息,是RFID系统真正的数据载体;内置天线则用于和外部天线的通信。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中的RFID系统的基本模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读写器的工作流程如下(超高频UHF):
发送部分:
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为FPGA)接收处理器发来的指令以及数据,并对指令以及数据进行编码;
数模转换器DAC将编码后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形成基带信号;
混频器将基带信号与本振信号混频,进行信号调制;
调制信号经滤波器,再经功率放大器放大,送往天线,形成最终发射信号;
接收部分:
电子标签收到读写器发来的信号,获得能量后被激活,开始执行读写器的命令,并将返回的响应信息以反向散射调制的方式发送至读写器的天线;
天线接收信号后,经过放大器放大、滤波器滤波后,与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得到基带信号,送至模数转换器ADC,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FPGA将数字信号进行解码并进行校验,形成最终的电子标签数据,上报给处理器进行后台处理;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中的读写器产生反射信号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当无源标签处于读写器产生的磁场范围内,标签内部的天线通过电磁感应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被激活,接收读写器的发来的指令数据并进行信号解调解码,再把响应数据经编码调制后,由天线发送出去。
在理论空间中,天线远场场强与距离成反比,也就是说标签与读写器天线的距离越近,标签获得的能量越大,但是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如汽车电子标识系统路面环境),标签在逐渐接近读写器天线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个甚至多个盲区的出现。图3是根据相关技术中的地面反射双线模型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此模型不仅考虑了天线辐射的直接路径,而且考虑了天线与标签之间的地面反射路径。图4是根据相关技术中的接收功率与距离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地面离天线较近的区域,天线辐射波的调制率存在剧烈的震荡,造成读写器盲区的存在。
针对相关技术中在地面在离天线较近的区域读写器存在的较大读写盲区的问题,尚未提出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制深度调整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在地面在离天线较近的区域读写器存在的较大读写盲区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制深度调整方法,包括:
读写器将当前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与上一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进行对比,其中,所述读写器被配置为以预定时间周期和预先设置的调制深度形成发射信号,向无源标签发送所述发射信号,获取所述无源标签的响应信号,并根据所述响应信号获取所述响应信号强度;
所述读写器根据对比结果调整下一时间周期形成所述发射信号的调制深度。
可选地,所述读写器根据对比结果调整下一时间周期形成所述发射信号的调制深度包括:
在所述对比结果为当前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上一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的情况下,所述读写器按照预定规则减小下一时间周期形成所述发射信号的调制深度;
在所述对比结果为当前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大于上一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的情况下,所述读写器保持所述当前时间周期形成所述发射信号的调制深度。
可选地,在所述读写器将当前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与上一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进行对比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读写器向所述无源标签发送所述发射信号,并获取所述无源标签的响应信号;
所述读写器对所述响应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处理;
所述读写器对处理后的响应信号进行解调,得到所述响应信号的基带信号;
所述读写器通过检测所述系带信号的电压得到所述响应信号强度。
可选地,所述读写器对处理后的响应信号进行解调,得到所述响应信号的基带信号包括:
所述读写器将所述处理后的响应信号与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得到所述响应信号的基带信号,其中,所述本振信号为时钟源产生的预定频率的信号。
可选地,在所述读写器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下一时间周期形成所述发射信号的调制深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读写器对产生的业务数据进行编码;
所述读写器对编码后的业务数据进行数模转换,得到所述业务数据的模拟信号;
所述读写器根据调整后的调制深度对所述业务数据的模拟信号进行整形,得到所述业务数据的基带信号;
所述读写器对所述业务数据的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处理,得到所述业务数据的调制信号;
所述读写器将所述业务数据的调制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处理,形成所述发射信号。
可选地,所述读写器对所述业务数据的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处理,得到所述业务数据的调制信号包括:
所述读写器将所述业务数据的基带信号与所述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得到所述业务数据的调制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调制深度调整装置,应用于读写器,包括:
对比模块,用于将当前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与上一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进行对比,其中,所述读写器被配置为以预定时间周期和预先设置的调整深度形成发射信号,向无源标签发送所述发射信号,获取所述无源标签的响应信号,并根据所述响应信号获取所述响应信号强度;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对比结果调整下一时间周期形成所述发射信号的调制深度。
可选地,所述调整模块包括:
减小单元,用于在所述对比结果为当前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上一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的情况下,按照预定规则减小下一时间周期形成所述发射信号的调制深度;
保持单元,用于在所述对比结果为当前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大于上一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的情况下,保持所述当前时间周期形成所述发射信号的调制深度。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无源标签发送所述发射信号,并获取所述无源标签的响应信号;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响应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处理;
解调模块,用于对处理后的响应信号进行解调,得到所述响应信号的基带信号;
模数转换模块,用于通过检测所述系带信号的电压得到所述响应信号强度。
可选地,所述解调模块,还用于
将所述处理后的响应信号与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得到所述响应信号的基带信号,其中,所述本振信号为时钟源产生的预定频率的信号。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编码模块,用于对产生的业务数据进行编码;
数模转换模块,用于对编码后的业务数据进行数模转换,得到所述业务数据的模拟信号;
整形模块,用于根据调整后的调制深度对所述业务数据的模拟信号进行整形,得到所述业务数据的基带信号;
调制模块,用于对所述业务数据的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处理,得到所述业务数据的调制信号;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业务数据的调制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处理,形成所述发射信号。
可选地,所述调制模块,还用于
将所述业务数据的基带信号与所述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得到所述业务数据的调制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通过本发明,读写器将当前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与上一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进行对比,其中,所述读写器被配置为以预定时间周期和预先设置的调制深度形成发射信号,向无源标签发送所述发射信号,获取所述无源标签的响应信号,并根据所述响应信号获取所述响应信号强度;根据对比结果调整下一时间周期形成所述发射信号的调制深度,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地面在离天线较近的区域读写器存在的较大读写盲区的问题,通过有条件地调整调制深度,使得读写器形成的发射信号稳定,从而确保标签获得的能量稳定,有效地减小了读写器的读写盲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中的RFID系统的基本模型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中的读写器产生反射信号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相关技术中的地面反射双线模型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相关技术中的接收功率与距离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调制深度调整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调制深度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字信号的编码方式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模转换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拟信号整形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调制深度调整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移动终端、计算机终端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中执行。以运行在移动终端上为例,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调制深度调整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移动终端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5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02(处理器1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和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04,可选地,上述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设备106以及输入输出设备108。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移动终端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移动终端10还可包括比图5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5所示不同的配置。
存储器104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例如,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报文接收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4内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方法。存储器1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移动终端1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装置10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移动终端10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简称为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06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为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运行于上述移动终端或网络架构的调制深度调整方法,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调制深度调整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2,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与上一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进行对比,其中,所述读写器被配置为以预定时间周期和预先设置的调制深度形成发射信号,向无源标签发送所述发射信号,获取所述无源标签的响应信号,并根据所述响应信号获取所述响应信号强度;
步骤S604,所述读写器根据对比结果调整下一时间周期形成所述发射信号的调制深度。
通过上述步骤S602至S604,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地面在离天线较近的区域读写器存在的较大读写盲区的问题,通过有条件地调整调制深度,使得读写器形成的发射信号稳定,从而确保标签获得的能量稳定,有效地减小了读写器的读写盲区。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604具体可以包括:
在所述对比结果为当前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上一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的情况下,所述读写器按照预定规则减小下一时间周期形成所述发射信号的调制深度;
在所述对比结果为当前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大于上一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的情况下,所述读写器保持所述当前时间周期形成所述发射信号的调制深度,即保持所述下一时间周期的调制深度与当前时间周期的调制深度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所述读写器将当前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与上一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进行对比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读写器向所述无源标签发送形成的发射信号,并获取所述无源标签的响应信号;
所述读写器对所述响应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处理;
所述读写器对处理后的响应信号进行解调,得到所述响应信号的基带信号;
所述读写器通过检测所述系带信号的电压得到所述响应信号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读写器对处理后的响应信号进行解调,得到所述响应信号的基带信号具体可以包括:
所述读写器将所述处理后的响应信号与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得到所述响应信号的基带信号,其中,所述本振信号为时钟源产生的预定频率的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所述读写器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下一时间周期产生所述发射信号之前的调制深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读写器产生并对业务数据进行编码,对编码后的业务数据进行数模转换,得到所述业务数据的模拟信号;
所述读写器根据调整后的调制深度对所述业务数据的模拟信号进行整形,得到所述业务数据的基带信号;
所述读写器对所述业务数据的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处理,得到所述业务数据的调制信号;
所述读写器将所述业务数据的调制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处理,形成所述发射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读写器对所述业务数据的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处理,得到所述业务数据的调制信号包括:
所述读写器将所述业务数据的基带信号与所述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得到所述业务数据的调制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UHF RFID系统连续识读无源标签的应用场景中,动态的调节激活标签所需的能量,减少读写器读取标签的盲区的范围,提升整个系统的应用效果。读写器在连续读的工作状态下,在每次读标签周期中增加获取该标签参考信号强度的步骤,并和上一读周期获取的数据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调整下一读周期信号的调制深度,达到增大发射信号能量,从而减小由于地面反射产生的识读盲区的范围。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字信号的编码方式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无源标签工作时所需的能量完全来源于读写器天线产生的电磁波的能量,因此数字信号的编码方式必须保证不能中断读写器对无源标签的能量供应,如TPP(Truncated Pulse PositionEncoding)编码方式的数据平均占空比达到了71%(GB/T 29768-2013)。数字信号经过编码整形后形成基带数据,经过载波调制,可以保证发射信号长时间的存在;而减少信号的调制深度可以进一步增大发射信号的能量,为标签的能量获得以及供电提供有效的保障。
读写器在连续读标签的过程中,可获取当前标签的参考信号强度,并和上一个读取周期的信号强度进行比对,若获得的标签信号强度大于上一个读取周期,则保持原有的信号调制深度,反之,读写器需在下一读周期减小调制深度,以达到能量补偿的目的,具体包括:
1、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接收处理器发来的业务数据,对其进行编码,得到数字信号,送至数模转换器DAC;DAC将编码后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根据调整后的调制深度对模拟信号进行整形,形成基带信号,其中,初始调制深度为100%,第一次调整调制深度时,在初始调制深度的基础上减小预定值,之后,每次在上一次调整后的调制深度基础上再减小预定值;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模转换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将编码后的数字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得到模拟信号,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拟信号整形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将模拟信号按照调整后的调制深度进行整形,得到基带信号,其中,调制深度=(A-B)/A。
2、混频器将基带信号与本振信号混频,进行信号调制;调制信号经滤波放大,送往天线,形成最终发射信号,等待标签响应;
3、无源标签进入读写器识读范围,获得能量后被激活,发送响应数据;
4、天线接收信号后,经过放大滤波后,与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得到基带信号,送至模数转换器ADC;
5、ADC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获取基带信号强度,将基带信号强度送至FPGA,根据基带信号强度即可确定响应信号强度;
6、FPGA将数字信号进行解码,得到标签数据,送至处理器进行处理;
7、重复步骤1-5;
8、FPGA将数字信号进行解码,送至处理器处理;并对比当前周期与上一周期中获取的基带信号强度,根据对比结果,调整下一发送周期的调制深度。
读写器实时获取标签返回的参考能量强度,通过调节下一读标签周期的载波调制深度,增大标签激活所需的能量。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在读写器连读的工作状态下,移动的无源标签在接近盲区的时候,读写器会动态的调节信号调制深度,增大下一读周期的发射信号的能量,达到减小盲区范围的目的。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调制深度调整装置,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调制深度调整装置的框图,如图10所示,应用于读写器,包括:
对比模块102,用于将当前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与上一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进行对比,其中,所述读写器被配置为以预定时间周期和预先设置的调整深度形成发射信号,向无源标签发送所述发射信号,获取所述无源标签的响应信号,并根据所述响应信号获取所述响应信号强度;
调整模块104,用于根据对比结果调整下一时间周期形成所述发射信号的调制深度。
可选地,所述调整模块104包括:
减小单元,用于在所述对比结果为当前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上一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的情况下,按照预定规则减小下一时间周期形成所述发射信号的调制深度;
保持单元,用于在所述对比结果为当前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大于上一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的情况下,保持所述当前时间周期形成所述发射信号的调制深度。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无源标签发送所述发射信号,并获取所述无源标签的响应信号;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响应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处理;
解调模块,用于对处理后的响应信号进行解调,得到所述响应信号的基带信号;
模数转换模块,用于通过检测所述系带信号的电压得到所述响应信号强度。
可选地,所述解调模块,还用于
将所述处理后的响应信号与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得到所述响应信号的基带信号,其中,所述本振信号为时钟源产生的预定频率的信号。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编码模块,用于对产生的业务数据进行编码;
数模转换模块,用于对编码后的业务数据进行数模转换,得到所述业务数据的模拟信号;
整形模块,用于根据调整后的调制深度对所述业务数据的模拟信号进行整形,得到所述业务数据的基带信号;
调制模块,用于对所述业务数据的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处理,得到所述业务数据的调制信号;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业务数据的调制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处理,形成所述发射信号。
可选地,所述调制模块,还用于
将所述业务数据的基带信号与所述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得到所述业务数据的调制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S1,将当前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与上一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进行对比,其中,被配置为以预定时间周期和预先设置的调制深度形成发射信号,向无源标签发送所述发射信号,获取所述无源标签的响应信号,并根据所述响应信号获取所述响应信号强度;
S2,根据对比结果调整下一时间周期形成所述发射信号的调制深度。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上述电子装置还可以包括传输设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其中,该传输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该输入输出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S1,将当前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与上一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进行对比,其中,被配置为以预定时间周期和预先设置的调制深度形成发射信号,向无源标签发送所述发射信号,获取所述无源标签的响应信号,并根据所述响应信号获取所述响应信号强度;
S2,根据对比结果调整下一时间周期形成所述发射信号的调制深度。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调制深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读写器将当前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与上一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进行对比,其中,所述读写器被配置为以预定时间周期和预先设置的调制深度形成发射信号,向无源标签发送所述发射信号,获取所述无源标签的响应信号,并根据所述响应信号获取所述响应信号强度;
所述读写器根据对比结果调整下一时间周期形成所述发射信号的调制深度;
其中,所述读写器根据对比结果调整下一时间周期形成所述发射信号的调制深度包括:
在所述对比结果为当前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上一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的情况下,所述读写器按照预定规则减小下一时间周期形成所述发射信号的调制深度;
在所述对比结果为当前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大于上一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的情况下,所述读写器保持所述当前时间周期形成所述发射信号的调制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读写器将当前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与上一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进行对比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读写器向所述无源标签发送所述发射信号,并获取所述无源标签的响应信号;
所述读写器对所述响应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处理;
所述读写器对处理后的响应信号进行解调,得到所述响应信号的基带信号;
所述读写器通过检测系带信号的电压得到所述响应信号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写器对处理后的响应信号进行解调,得到所述响应信号的基带信号包括:
所述读写器将所述处理后的响应信号与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得到所述响应信号的基带信号,其中,所述本振信号为时钟源产生的预定频率的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读写器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下一时间周期形成所述发射信号的调制深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读写器对产生的业务数据进行编码;
所述读写器对编码后的业务数据进行数模转换,得到所述业务数据的模拟信号;
所述读写器根据调整后的调制深度对所述业务数据的模拟信号进行整形,得到所述业务数据的基带信号;
所述读写器对所述业务数据的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处理,得到所述业务数据的调制信号;
所述读写器将所述业务数据的调制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处理,形成所述发射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写器对所述业务数据的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处理,得到所述业务数据的调制信号包括:
所述读写器将所述业务数据的基带信号与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得到所述业务数据的调制信号。
6.一种调制深度调整装置,应用于读写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比模块,用于将当前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与上一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进行对比,其中,所述读写器被配置为以预定时间周期和预先设置的调整深度形成发射信号,向无源标签发送所述发射信号,获取所述无源标签的响应信号,并根据所述响应信号获取所述响应信号强度;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对比结果调整下一时间周期形成所述发射信号之前的调制深度;
其中,所述调整模块包括:
减小单元,用于在所述对比结果为当前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上一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的情况下,按照预定规则减小下一时间周期形成所述发射信号的调制深度;
保持单元,用于在所述对比结果为当前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大于上一时间周期获取的响应信号强度的情况下,保持所述当前时间周期形成所述发射信号的调制深度。
7.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8.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684975.3A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调制深度调整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4142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4975.3A CN110414287B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调制深度调整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4975.3A CN110414287B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调制深度调整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4287A CN110414287A (zh) 2019-11-05
CN110414287B true CN110414287B (zh) 2023-06-13

Family

ID=68363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84975.3A Active CN110414287B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调制深度调整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14287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70082A (ja) * 2000-12-04 2002-06-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非接触icカード読取/書込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32028B2 (ja) * 2005-08-31 2011-12-07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無線タグ読み取り装置
US20070273481A1 (en) * 2006-05-25 2007-11-29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RFID tag with programmable read range
US9087226B2 (en) * 2006-06-09 2015-07-21 Intelleflex Corporatio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alibrating interrogator signal strength and/or tag response range setting
CN101355391A (zh) * 2008-09-12 2009-01-28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网络信号强度的方法及终端
TWI389467B (zh) * 2009-04-08 2013-03-11 Ind Tech Res Inst 自動增益控制方法及裝置
CN101882918B (zh) * 2009-05-07 2014-01-08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及装置
TWI464708B (zh) * 2009-09-07 2014-12-11 Fci Inc Etcs終端之通信區限制裝置
US20120007716A1 (en) * 2010-07-06 2012-01-12 Getac Technology Corporation Rfid tag tracking system and rfid tag tracking method
CN102611950A (zh) * 2012-02-22 2012-07-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波长标签信号的调制深度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03118006U (zh) * 2013-03-25 2013-08-07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超高频rfid阅读器
JP5798599B2 (ja) * 2013-08-05 2015-10-21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タグ通信装置及び無線タグ通信プログラム
CN104200260B (zh) * 2014-08-22 2017-02-01 合肥宁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解调电路
CN104715276B (zh) * 2015-03-30 2017-10-03 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调制深度可变的rfid信号产生装置
CN205621014U (zh) * 2016-05-06 2016-10-05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标签读出器
CN106295430A (zh) * 2016-07-22 2017-01-04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 射频识别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测量系统、方法及测试设备
CN106570432B (zh) * 2016-10-26 2019-05-17 深圳市航天华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hf频段无源rfid读写器的收发链路自测方法
CN108062491A (zh) * 2017-11-15 2018-05-22 中京复电(上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uhf rfid芯片调制深度的测试方法
CN109714816B (zh) * 2018-12-21 2021-08-10 武汉万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动车电子标识读写设备的功率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738724B (zh) * 2018-12-29 2021-11-12 武汉万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的故障诊断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70082A (ja) * 2000-12-04 2002-06-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非接触icカード読取/書込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4287A (zh) 2019-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04246B2 (en) Radio frequency-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US7893834B2 (en) Power control method for mobile RFID reader and RFID reader using the same
US7920046B1 (en) RFID readers and systems initializing after antenna switch and methods
SI2284773T1 (sl) Kartica s ÄŤipom
EP2057589B1 (en) Tag device, reader device, and rfid system
EP2424121A2 (en) Back scattering type rfi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261662A1 (en) Method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energy from a first electronic circuit to a second electronic sircuit via at least one wire line
US20130163640A1 (en) Rfid readers co-existing with other ism-band devices
US7342481B2 (en) Method and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US2023010720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951433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aptive operation of a power amplifier of a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reader device
CN110414287B (zh) 一种调制深度调整方法及装置
US8552841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having selectable response signal strength levels
US20170310513A1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a wireless device using delta-sigma modulation
CN103942513A (zh) 一种移动式阅读器
KR20140066565A (ko) 다중 전압 체배기를 포함하는 무선주파수 식별 태그 및 그 동작 방법
CN102256018A (zh) 一种集成rfid功能的手机及其通信方法
JP2004220492A (ja) 非接触icカードリーダライタ
US20220027581A1 (en) Rfid transponder having modifiable settings
US20220190792A1 (en) Wave-shaping for over- and undershoot prevention
CN117852559A (zh)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多频段无线采集装置及方法
Xu et al.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a UHF RFID Interrogator
KR20070057611A (ko) 모바일 rfⅰd 리더의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그 방법이구현된 rfⅰd 리더
CN204102139U (zh) 非接触式桌面读卡设备
KR101209212B1 (ko) Rfid 신호를 송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