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07322B - 复合生物净化墙及污水净化池 - Google Patents

复合生物净化墙及污水净化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07322B
CN110407322B CN201910827827.2A CN201910827827A CN110407322B CN 110407322 B CN110407322 B CN 110407322B CN 201910827827 A CN201910827827 A CN 201910827827A CN 110407322 B CN110407322 B CN 1104073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rifying
wall
sewage
wall body
pur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2782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07322A (zh
Inventor
李碧清
肖先念
孙伟
李子逵
刘妤欣
陈志君
许家文
唐霞
李江鹏
李伟斌
严兴
胡丽娅
侯毛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ewage Purif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ewage Purif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ewage Purif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ewage Purif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2782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073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073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073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073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073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28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 C02F3/2853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using an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生物净化墙及污水净化池,包括:第一净化墙体和第二净化墙体,所述第一净化墙体和所述第二净化墙体沿污水流动方向并排设置;及移位驱动组件,所述移位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净化墙体上的驱动件、与所述驱动件驱动连接的传动件、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净化墙体上的从动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从动件传动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净化墙体与所述第二净化墙体之间能够相对移动而实现完全叠合设置或部分叠合设置。上述两种叠合布置方案均能够增加污水与复合生物净化墙的作用时间,使复合生物净化墙对污水进行充分净化处理,提升对污水的净化处理效果。

Description

复合生物净化墙及污水净化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生物净化墙及污水净化池。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为了对污水实现均流和导向,净化池的内部通常会设置交错布置的多个隔挡墙,污水在由隔挡墙形成的流道中流动,受活性污泥作用完成净化处理。然而,随着国家对污水处理标准和要求的不断提高,现有的活性污泥净化工艺已无法满足高标要求,因而行业内提出了一种新的提标技术:通过在生化池中投加可悬浮的生物填料,生物填料上形成生物膜能够与活性污泥形成联用工艺,进而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净化池内的生物量,强化污水二级生物处理效能,达到高效深度脱氮。但是,由于生物填料是悬浮在污水中的,其会跟随水流四处飘散,不便于回收管控,因而市面上出现了将生物填料集成到隔挡墙上的生物净化墙,其能够将生物填料的生物净化能力与隔挡墙的分流均流能力综合发挥效用。然而,由于隔挡墙制造完成后其宽度和厚度尺寸通常不可改变,因而生物填料安装到隔挡墙上后形成的生物净化墙的净化面积一定,致使污水流流动穿过隔挡墙时与生物填料的接触作用时间极为有限,生物填料对污水的生物净化处理不够充分,最终造成污水的净化效果欠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生物填料墙及污水净化池,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对污水生物净化不充分,导致污水净化处理效果差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复合生物净化墙,其包括:
第一净化墙体和第二净化墙体,所述第一净化墙体和所述第二净化墙体沿污水流动方向并排设置;及
移位驱动组件,所述移位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净化墙体上的驱动件、与所述驱动件驱动连接的传动件、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净化墙体上的从动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从动件传动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净化墙体与所述第二净化墙体之间能够相对移动而实现完全叠合设置或部分叠合设置。
上述复合生物净化墙采用将第一净化墙体与第二净化墙体沿污水流动方向并排设置在池体内,之后在第一净化墙体上分别安装驱动件以及与驱动件驱动连接的传动件,在第二净化墙体上安装从动件,并使从动件与传动件传动配合。通过驱动件输出驱动力,传动件将动力传递给从动件,第一净化墙体与第二净化墙体便能够相对移动而形成沿污水流动方向完全叠合设置或者部分叠合设置;当第一净化墙体与第二净化墙体完全叠合设置时,污水单位时间内依次流动穿过第一净化墙体和第二净化墙体,第一净化墙体和第二净化墙体能够依次污水进行生物净化处理,即相较于现有技术,污水单位时间内被净化处理了两次;而当第一净化墙体与第二净化墙体部分叠合设置时,即不仅有部分的第一净化墙体和第二净化墙体能够单位时间内污水进行两次净化处理,此外没有叠合的第一净化墙体和第二净化墙体部分又能够增大复合生物净化墙的面积,进而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对更多的污水实现一次生物净化处理。上述两种叠合布置方案均能够增加污水与复合生物净化墙的作用时间,使复合生物净化墙对污水进行充分净化处理,提升对污水的净化处理效果。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位驱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净化墙体上的支架、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净化墙体上的支板,所述驱动件为电机,所述传动件为齿轮,所述从动件为齿条;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齿轮与所述电机的动力轴套接,所述齿条设置于所述支板上,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使得所述第一净化墙体与所述第二净化墙体能够沿垂直于所述污水流动方向相对往复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生物净化墙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净化墙体的底面的导轨、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净化墙体的底面的导杆,所述导杆的端部伸入所述导轨的导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杆的端部设置有可转动的滚动体,所述导轨的导槽内设置有磁吸体,所述滚动体滚动设置于所述导槽内并与所述磁吸体磁吸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净化墙体和所述第二净化墙体为一组净化墙,所述复合生物净化墙包括至少两组所述净化墙,至少两组所述净化墙沿所述污水流动方向完全叠合设置或部分叠合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净化墙体和所述第二净化墙体均包括骨架,所述骨架包括固定外框、及相交设置于所述固定外框内的多个隔板,至少相邻三个所述隔板围设形成一个所述容置仓,所述容置仓内设置有承载体,所述承载体上设置有生物填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外框的顶端设置有牵拉绳,所述固定外框的侧壁设置有挂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体包括托盘、及设置于所述托盘上的载框,所述载框设有储料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托盘的外壁设置有拉把与滑块,所述容置仓的内壁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污水净化池,其包括池体和如上所述的复合生物净化墙,所述复合生物净化墙设置于所述池体内。因而污水净化池便能够提升对污水的净化处理效能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复合生物净化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污水净化池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骨架;11、容置仓;12、固定外框;13、隔板;20、承载体;30、生物填料;40、牵拉绳;50、复合生物净化墙,51、第一净化墙体;52、第二净化墙体;60、污水净化池;61、池体;70、移位驱动组件;71、驱动件;72、传动件;73、从动件;74、支板;80、导向组件;81、导轨;82、导杆;83、滚动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设置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要求保护一种污水净化池60,如图2所示,其示出了一种实施例的污水净化池60,其包括池体61和复合生物净化墙50,池体61为矩形,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等。池体6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池壁分别开设有污水进口和污水出口。池体61内部间隔设置有多块隔墙,从而将池体61内部的池腔隔分形成S型流道,利于增加污水的流动路径,增加污水处理时间。而在每块隔墙的相对两侧壁上均间隔安装有多块复合生物净化墙50,各复合生物净化墙50与相邻的隔墙之间形成间隔,以允许污水正常流过。
将复合生物净化墙50集成到传统的污水池体200内,形成了生物膜与活性污泥共存的净化环境,当污水流动穿过复合生物净化墙50时,能够充分进行生物净化处理,从而利于加强对污水的净化处理效果。
如图1所示,展示了一实施例的复合生物净化墙,其包括:第一净化墙体51、第二净化墙体52及移位驱动组件70。第一净化墙体51和第二净化墙体52构成了一种组合式的生物净化墙,如图1中所示,所述第一净化墙体51和所述第二净化墙体52沿污水流动方向并排设置,此时污水的流动方向与第一净化墙体51和第二净化墙体52的墙面相互垂直。当然,污水的流动方向也可以是与第一净化墙体51和第二净化墙体52的墙面呈一定角度设置。而不同的复合生物净化墙之间沿污水的流动方向形成一定间隔,避免布置过密,保证一定的均流作用。
移位驱动件71用于驱动第一净化墙体51与第二净化墙体52相对水平移动,以增加或减小两者之间的叠合关系,也即改变整个复合生物净化墙与污水的净化作用面积。所述移位驱动组件7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净化墙体51上的驱动件71、与所述驱动件71驱动连接的传动件72、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净化墙体52上的从动件73,所述传动件72与所述从动件73传动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净化墙体51与所述第二净化墙体52之间能够相对移动而实现完全叠合设置或部分叠合设置。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获得如下有益效果:上述复合生物净化墙采用将第一净化墙体51与第二净化墙体52沿污水流动方向并排设置在池体内,之后在第一净化墙体51上分别安装驱动件71以及与驱动件71驱动连接的传动件72,在第二净化墙体52上安装从动件73,并使从动件73与传动件72传动配合。通过驱动件71输出驱动力,传动件72将动力传递给从动件73,第一净化墙体51与第二净化墙体52便能够相对移动而形成沿污水流动方向完全叠合设置或者部分叠合设置;当第一净化墙体51与第二净化墙体52完全叠合设置时,污水单位时间内依次流动穿过第一净化墙体51和第二净化墙体52,第一净化墙体51和第二净化墙体52能够依次污水进行生物净化处理,即相较于现有技术,污水单位时间内被净化处理了两次;而当第一净化墙体51与第二净化墙体52部分叠合设置时,即不仅有部分的第一净化墙体51和第二净化墙体52能够单位时间内污水进行两次净化处理,此外没有叠合的第一净化墙体51和第二净化墙体52部分又能够增大生物净化墙的面积,进而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对更多的污水实现一次生物净化处理。上述两种叠合布置方案均能够增加污水与复合生物净化墙的作用时间,使复合生物净化墙对污水进行充分净化处理,提升对污水的净化处理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1,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所述移位驱动组件7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净化墙体51上的支架、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净化墙体52上的支板74,所述驱动件71为电机,所述传动件72为齿轮,所述从动件73为齿条;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齿轮与所述电机的动力轴套接,所述齿条设置于所述支板74上,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使得所述第一净化墙体51与所述第二净化墙体52能够沿垂直于所述污水流动方向相对往复移动。如此,电机通过支架可牢靠安装固定在第一净化墙体51的顶面。支板74为两块,沿第二净化墙体52的长度方向布置于其顶面,从而能够与齿条的长度方向两端可靠连接,保证齿条安装稳固。电机驱动齿轮旋转,齿轮由于与齿条啮合,使得齿条在齿轮的驱动下沿直线移动,即形成第二净化墙体52相对第一净化墙体51滑移的方案,可灵活调整第一净化墙体51与第二净化墙体52的叠合面积以及整体展开面积,从而提升对污水的净化效能。较优选地,第一净化墙体51与第二净化墙体52的形状和尺寸相同,第一净化墙体51与第二净化墙体52形成二分之一部分叠合,此时整个复合生物净化墙的展开面积适中,不会对污水流动造成过度阻挡,同时又有适当多的叠合面积和展开面积完成对污水的净化处理。
请继续参阅图1,而为了保证第二净化墙体52相对第一净化墙体51平行滑移稳定,所述复合生物净化墙还包括导向组件80,所述导向组件8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净化墙体51的底面的导轨81、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净化墙体52的底面的导杆82,所述导杆82的端部伸入所述导轨81的导槽内。本实施例中,导轨81为U型不锈钢槽钢,通过焊接方式一体固定在第一净化墙体51的底面或者通过可拆卸方式安装固定。较优选地,导杆82为圆杆,圆杆的直径与槽钢的槽宽适配,使得圆杆与槽壁抵接,导向效果更佳。
请继续参阅图1,进一步地,为了减轻导杆82与导槽槽壁滑动摩擦阻力,所述导杆82的端部设置有可转动的滚动体83,所述导轨81的导槽内设置有磁吸体,所述滚动体83滚动设置于所述导槽内并与所述磁吸体磁吸配合。此时,滚动体83与导槽槽壁滚动配合,滚动摩擦阻力小,可减轻电机的负载,确保第二净化墙体52移动顺畅。此外,为了避免污水水流冲击第二净化墙体52,造成第二净化墙体52与第一净化墙体51分离,污水从第一净化墙体51与第二净化墙体52之间的缝隙流走,造成净化效率低;导槽内还安装有磁吸体,磁吸体与滚动体83磁吸固定,可一定程度限制第二净化墙体52在污水的流动方向的移动自由度,使第二净化墙体52始终紧贴第一净化墙体51,确保污水可靠依次流经穿过第一净化墙体51和第二净化墙体52,保证对污水的净化处理效能。
可以理解的,滚动体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例如不锈钢。滚动体可以是但不限于球体、圆柱体;较优选地为球体。磁吸体采用强磁铁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净化墙体51和所述第二净化墙体52为一组净化墙,所述复合生物净化墙包括至少两组所述净化墙,至少两组所述净化墙沿所述污水流动方向完全叠合设置或部分叠合设置。如此,可增加叠合厚度(即增加单位周期污水流经的净化墙数量)或展开面积,从而进一步加强对污水的净化处理效能和效果。
在本方案中,所述第一净化墙体51和所述第二净化墙体52均包括骨架10,所述骨架10包括固定外框12、及相交设置于所述固定外框12内的多个隔板13,至少相邻三个所述隔板13围设形成一个所述容置仓11,所述容置仓11内设置有承载体20,所述承载体20上设置有生物填料30。
其中,骨架10构成净化墙(对第一净化墙体51和第二净化墙体52的简称,下同)的主体结构,用于安装固定承载体20和生物填料30,使用时置放于净化池内且一端贴紧一侧池壁,另一端与另一侧池壁间隔布置形成过流通道,确保污水有效流动。
承载体20用于安装固定生物填料30,即能够将生物填料30限制在骨架10上,避免其受水流冲击而四处流动。
生物填料30为一种具备生物净化能力的净化产品。其为一种中空立体结构,正常工作时被直接投放到净化池中并能够悬浮在污水中。其内部的中空腔提供厌氧菌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使厌氧菌通过反硝化作用去除污水中的含氮物质。可以理解的,该生物填料3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何一种成熟的生物填料30产品。
请继续参阅图1,具体到本方案中,所述骨架10设有沿污水流动方向贯穿的至少两个容置仓11;承载体20也为至少两个,且一一对应的设置于所述容置仓11内;所述生物填料30装设在所述承载体20内。
上述复合生物净化墙50对传统的隔挡墙与生物填料30实现了有机结合,对污水形成导向及均流的同时,还能对污水进行同步生物净化处理。具体地,生物填料30被装设在承载体20内,通过承载体20固定;之后,承载体20被一一对应的安装在由骨架10形成的容置仓11内,工作时,骨架10直接安装在净化池内部。如此,本方案的复合生物净化墙50对污水具备生物与活性污泥双净化作用的前提下,由于生物填料30能够被很好的约束在骨架10上,使得生物填料30不会随水流冲击而在净化池内四处散落,因而生物填料30不会造成流失,且不会与净化池侧壁以及墙壁产生流化碰撞而加速损耗;并且,当工作一段时间,生物填料30上的生物膜超负荷工作而需要更换新的生物填料30时,可直接将承载体20从骨架10内取出,不需要在池内作高强度的生物填料打捞工作,实现生物填料30的高效、便捷回收管控。
请继续参阅图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所述骨架10包括固定外框12、及相交设置于所述固定外框12内的多个隔板13,至少相邻三个所述隔板13围设形成一个所述容置仓11。因而至少三个相邻的隔板13能够围成一个容置仓11,实现对承载体20及其生物填料30的存放。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由四个相邻交接的隔板13围成一个容置仓11,此时容置仓11为矩形。
可选地,固定外框12为矩形框体,因为其与水流相对的侧面为面积最大的矩形,因而能够保证放置尽量多的生物填料30,提高工作周期内与污水的接触量,进而提升净化效能。此外,所述固定外框12采用不锈钢制成,能够适应复杂恶劣的水下环境,避免长期浸没而出现生锈损坏。而所述隔板13采用聚烯烃、聚酰胺、混纺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制成。较优选地,隔板13采用聚酰胺材料制成,不仅具备抗酸碱、抗腐蚀能力,具有很强的耐用性,且其质量轻,方便净化墙运输及安装,此外其价格相对金属低廉,使污水净化处理成本大大降低。
工作时,生物填料30需预先安装在承载体20上,再将承载体20安装到骨架10上形成净化墙,最后再将净化墙整体吊装到净化池内。所述固定外框12的顶端设置有牵拉绳40,如此方便工作人员对净化墙进行吊放入净化池内或将净化墙从池内回收取出。此外,所述固定外框12的侧壁设置有挂耳。净化池的池壁对应设置有挂钩,吊放净化墙过程中,挂耳能够与挂钩挂接,使净化墙吊装后牢靠固定在净化池内,具备较强的抵御水流冲击的能力。
而为了使净化墙在吊装过程中,能够减小与池壁之间接触摩擦阻力,减轻磨损,所述固定外框12的侧壁还设置有导轮,适配地,池壁上设置有与导轮配合的导轨,净化墙下落过程中,导轮能够在导轨内滚动,起到导向、减阻和减磨作用。当然了,作为可替代地实施方案,所述固定外框12的侧壁也可以设置导轨,适配地,池壁上设置有与导轨配合的导轮。
请继续参阅图1,在本方案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体20包括托盘、及设置于所述托盘上的载框,所述载框设有储料腔。载框上形成的储料腔能够储纳生物填料30,并能保证生物填料30正对水流方向,使栖息在生物膜上的厌氧菌与污水充分接触、反应;托盘则能够固定载框,并将载框和生物填料30安装到容置仓11内。
可以理解的,载框为蜂窝状立体结构,采用不锈钢材料焊接而成。
为了能够定期对生物填料30进行更换,以保证净化墙内持续存在有较强生物活性的生物填料30参与污水净化工作,进一步地方案中,所述托盘的外壁设置有拉把与滑块,所述容置仓11的内壁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因而工作人员拉动拉把,托盘便能够通过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从容置仓11内抽出,进而能够对生物填料30进行更换,操作便捷、省力、高效。
更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所述载框的内壁沿污水流动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耳,所述限位耳向所述储料腔方向延伸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限位耳之间卡装有一个所述生物填料30。通过如此结构设置,前后间隔设置的限位耳可限制生物填料30的自由度,避免受水流冲刷在储料腔内晃动,对载框侧壁或者与其它生物填料30发生撞击而加速损耗,影响使用寿命。此外,相邻的两个生物填料30之间还能够形成一个较小的储液空间,污水流经生物填料30之后,能够在该储液空间内短暂停留,使污水能够与生物膜上的厌氧菌有较为充足的时间进行反应,进而较大幅度地提升对污水的生物净化效能。
特别地,所述限位耳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此时限位耳具有一定的柔性形变能力,能够与生物填料30柔性限位接触,避免对生物填料30造成刚性挤压损坏。
可选地,限位耳可以采用橡胶、泡棉等材料制成。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复合生物净化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净化墙体和第二净化墙体,所述第一净化墙体和所述第二净化墙体沿污水流动方向并排设置;及
移位驱动组件,所述移位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净化墙体上的驱动件、与所述驱动件驱动连接的传动件、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净化墙体上的从动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从动件传动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净化墙体与所述第二净化墙体之间能够相对移动而实现完全叠合设置或部分叠合设置;
所述第一净化墙体与所述第二净化墙体的形状和尺寸相同,污水的流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净化墙体和所述第二净化墙体的墙面相互垂直或呈角度设置;不同的复合生物净化墙之间沿污水的流动方向形成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生物净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驱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净化墙体上的支架、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净化墙体上的支板,所述驱动件为电机,所述传动件为齿轮,所述从动件为齿条;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齿轮与所述电机的动力轴套接,所述齿条设置于所述支板上,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使得所述第一净化墙体与所述第二净化墙体能够沿垂直于所述污水流动方向相对往复移动;
所述支板为两块,沿所述第二净化墙体的长度方向布置于其顶面,从而能够与齿条的长度方向两端可靠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生物净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生物净化墙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净化墙体的底面的导轨、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净化墙体的底面的导杆,所述导杆的端部伸入所述导轨的导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生物净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的端部设置有可转动的滚动体,所述导轨的导槽内设置有磁吸体,所述滚动体滚动设置于所述导槽内并与所述磁吸体磁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生物净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净化墙体和所述第二净化墙体为一组净化墙,所述复合生物净化墙包括至少两组净化墙,所述至少两组净化墙沿所述污水流动方向完全叠合设置或部分叠合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生物净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净化墙体和所述第二净化墙体均包括骨架,所述骨架包括固定外框、及相交设置于所述固定外框内的多个隔板,至少相邻三个所述隔板围设形成一个容置仓,所述容置仓内设置有承载体,所述承载体上设置有生物填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生物净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外框的顶端设置有牵拉绳,所述固定外框的侧壁设置有挂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生物净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包括托盘、及设置于所述托盘上的载框,所述载框设有储料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生物净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的外壁设置有拉把与滑块,所述容置仓的内壁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
10.一种污水净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和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生物净化墙,所述复合生物净化墙设置于所述池体内。
CN201910827827.2A 2019-09-03 2019-09-03 复合生物净化墙及污水净化池 Active CN1104073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7827.2A CN110407322B (zh) 2019-09-03 2019-09-03 复合生物净化墙及污水净化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7827.2A CN110407322B (zh) 2019-09-03 2019-09-03 复合生物净化墙及污水净化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07322A CN110407322A (zh) 2019-11-05
CN110407322B true CN110407322B (zh) 2024-04-16

Family

ID=68370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27827.2A Active CN110407322B (zh) 2019-09-03 2019-09-03 复合生物净化墙及污水净化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07322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34592A (ja) * 1986-04-01 1987-10-14 Katsumi Iida 水処理用接触床
EP0465131A2 (en) * 1990-06-28 1992-01-08 Earthnics Corporation Biocatalyst carrier for bioreactor and method of treatment with biocatalyst
JP2003284914A (ja) * 2002-03-28 2003-10-07 Nippon Muki Co Ltd ジグザグ状エアフィルタ用濾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895402Y (zh) * 2006-04-11 2007-05-02 赵峰 酸碱生态的过程接触消化池
CN103121748A (zh) * 2013-03-08 2013-05-29 山东大学 一种岸挂式河坡景观生物净化帘
CN204625286U (zh) * 2015-03-26 2015-09-09 福州光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于污水净化处理生物膜载体安装与拆卸的挂架装置
WO2017061872A1 (en) * 2015-10-06 2017-04-13 Biowater Technology AS Method and reactor to alternate between stationary bed and moving bed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ithout changing the water level in the reactor
CN207108594U (zh) * 2017-07-11 2018-03-16 厦门裕清水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填料固定结构
CN108503018A (zh) * 2018-05-22 2018-09-07 湖南深拓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浸没升降循环式生物膜滤池的处理工艺及装置
CN208995204U (zh) * 2018-07-18 2019-06-18 仁创生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净化单元及包含其的生物净化系统
CN211004757U (zh) * 2019-09-03 2020-07-14 广州市净水有限公司 复合生物净化墙及污水净化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380863B (de) * 1982-06-16 1986-07-25 Sera Aquaristik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iologischen anaeroben denitrifikation von aquariumwasser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34592A (ja) * 1986-04-01 1987-10-14 Katsumi Iida 水処理用接触床
EP0465131A2 (en) * 1990-06-28 1992-01-08 Earthnics Corporation Biocatalyst carrier for bioreactor and method of treatment with biocatalyst
JP2003284914A (ja) * 2002-03-28 2003-10-07 Nippon Muki Co Ltd ジグザグ状エアフィルタ用濾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895402Y (zh) * 2006-04-11 2007-05-02 赵峰 酸碱生态的过程接触消化池
CN103121748A (zh) * 2013-03-08 2013-05-29 山东大学 一种岸挂式河坡景观生物净化帘
CN204625286U (zh) * 2015-03-26 2015-09-09 福州光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于污水净化处理生物膜载体安装与拆卸的挂架装置
WO2017061872A1 (en) * 2015-10-06 2017-04-13 Biowater Technology AS Method and reactor to alternate between stationary bed and moving bed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ithout changing the water level in the reactor
CN207108594U (zh) * 2017-07-11 2018-03-16 厦门裕清水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填料固定结构
CN108503018A (zh) * 2018-05-22 2018-09-07 湖南深拓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浸没升降循环式生物膜滤池的处理工艺及装置
CN208995204U (zh) * 2018-07-18 2019-06-18 仁创生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净化单元及包含其的生物净化系统
CN211004757U (zh) * 2019-09-03 2020-07-14 广州市净水有限公司 复合生物净化墙及污水净化池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移动床反应器在能源加工过程的应用研究进展;门秀杰;雷强;孙海萍;;能源化工(第03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07322A (zh) 2019-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20888B2 (en) Treatment process and device for submerged lifting circulation type bio-membrane filter
CN206109042U (zh)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
CN211004757U (zh) 复合生物净化墙及污水净化池
CN107285467A (zh) 用于水处理厂的mbbr与mbr集成工艺及设备
CN111809585A (zh) 一种河道水污染漂浮垃圾清理装置
CN110407322B (zh) 复合生物净化墙及污水净化池
CN109133332A (zh) 生物转盘池及污水处理设备
CN214781035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生化池用笼式微生物载体
MX2012014889A (es) Metodo y sistema para la limpieza de filtros de membrana.
CN206359317U (zh) 用于mbr膜组件的往复运动装置
CN106698806A (zh) 一种生物生态倍增反应系统
CN210885505U (zh) 生物填料净化墙及污水净化池
CN102258944B (zh)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在线清洗方法
CN107998695A (zh) 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池
CN111148557A (zh) 污泥收集器
CN114435535B (zh) 一种船舶腹板用具有防腐结构缓冲减震的钢结构支架
CN211004758U (zh) 生物净化机构及污水净化池
CN214693501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填料球
CN2898005Y (zh) 隔栅式生物膜污水处理床
CN203890197U (zh) 一种模块式弹性填料生物处理系统
CN102600729A (zh) 一种平板膜清洗组件
CN203683206U (zh) 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池填料支架
CN103253769B (zh) 自动充氧式生物转膜装置
CN201626905U (zh) 一种用于膜生物反应器的浸没式膜箱
CN207404925U (zh) 曝气填料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