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99689B - 盖梁边壳体模型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盖梁边壳体模型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9689B
CN110399689B CN201910698417.2A CN201910698417A CN110399689B CN 110399689 B CN110399689 B CN 110399689B CN 201910698417 A CN201910698417 A CN 201910698417A CN 110399689 B CN110399689 B CN 1103996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prefabricated
movable
adjustment
tem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984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99689A (zh
Inventor
王伟
梁伟
李运喜
苏天军
李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11th Bureau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11th Bureau Group Bridg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11th Bureau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11th Bureau Group Bridg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11th Bureau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11th Bureau Group Bridg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11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9841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996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99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96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996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96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盖梁边壳体模型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基于盖梁边壳体的各待预制模型的设计图,获得各待预制模型的尺寸数据,各待预制模型的底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可移动模板、过渡调整模板和第二可移动模板;在满足可调整条件时,基于尺寸数据,确定模型调整数据,可调整条件为:对各待预制模型的设计图进行叠加处理时,当各底模的第一可移动模板重合,各待预制模型的顶面坡度线重合,当各底模的第二可移动模板重合,各待预制模型的顶面坡度线平行;根据模型调整数据,对当前预制模型的底模进行调整。采用本方法能够解决由于模型无法重复使用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

Description

盖梁边壳体模型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盖梁边壳体模型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交通高架建设的发展,盖梁的制备方法逐渐由现浇工艺转为预制拼装工艺。盖梁通常由中间节段盖梁和两边节段盖梁组成,盖梁的预制拼装工艺,是指先将盖梁分为三部分预制成型,再将各部分吊装组拼成一个整体。盖梁模型预制,是将待预制的盖梁壳体按尺寸进行归类,根据不同的尺寸设计不同的模型。通常盖梁中间壳体的尺寸基本一致,中间壳体的模型可通用,但盖梁边壳体会由于线路变化产生很多个不同尺寸,相应的需要设计很多个模型。
目前的盖梁边壳体模型预制方法中,预制好某一种尺寸的模型后,该模型无法再次周转使用,存在资源浪费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盖梁边壳体模型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盖梁边壳体模型调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盖梁边壳体的各待预制模型的设计图,获得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尺寸数据;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底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可移动模板、过渡调整模板和第二可移动模板;
在满足可调整条件时,基于所述尺寸数据,确定模型调整数据;所述可调整条件为:对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设计图进行叠加处理时,当各所述底模的第一可移动模板重合,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顶面坡度线重合,当各所述底模的第二可移动模板重合,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顶面坡度线平行;
根据所述模型调整数据,对当前预制模型的底模进行调整。
一种盖梁边壳体模型调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尺寸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基于盖梁边壳体的各待预制模型的设计图,获得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尺寸数据;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底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可移动模板、过渡调整模板和第二可移动模板;
调整数据确定模块,用于在满足可调整条件时,基于所述尺寸数据,确定模型调整数据;所述可调整条件为:对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设计图进行叠合处理时,当各所述底模的第一可移动模板重合,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顶面坡度线重合,当各所述底模的第二可移动模板重合,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顶面坡度线重合或平行;
模型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模型调整数据,对当前预制模型的底模进行调整。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盖梁边壳体的各待预制模型的设计图,获得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尺寸数据;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底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可移动模板、过渡调整模板和第二可移动模板;
在满足可调整条件时,基于所述尺寸数据,确定模型调整数据;所述可调整条件为:对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设计图进行叠加处理时,当各所述底模的第一可移动模板重合,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顶面坡度线重合,当各所述底模的第二可移动模板重合,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顶面坡度线平行;
根据所述模型调整数据,对当前预制模型的底模进行调整。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盖梁边壳体的各待预制模型的设计图,获得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尺寸数据;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底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可移动模板、过渡调整模板和第二可移动模板;
在满足可调整条件时,基于所述尺寸数据,确定模型调整数据;所述可调整条件为:对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设计图进行叠加处理时,当各所述底模的第一可移动模板重合,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顶面坡度线重合,当各所述底模的第二可移动模板重合,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顶面坡度线平行;
根据所述模型调整数据,对当前预制模型的底模进行调整。
上述盖梁边壳体模型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盖梁边壳体的各待预制模型的底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可移动模板、过渡调整模板和第二可移动模板,通过对所有待预制模型的设计图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当各第一可移动模板重合时,各顶面坡度线重合,当各第二可移动模板重合时,各顶面坡度线平行,基于该结论,统计各待预制模型的尺寸数据,通过尺寸数据的差异,可以获得模型调整数据,继而根据模型调整数据对模型进行调整,从而,一个模型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当预制下一个模型时,只需读取其与当前模型的尺寸数据差异,对当前模型进行调整即可,解决了模型只使用一次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同时提高了模型预制的效率和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盖梁边壳体模型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盖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盖梁边壳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两个边壳体模型设计图叠加后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模型调整原理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统计的盖梁边壳体所有待预制模型的尺寸数据统计表;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盖梁边壳体模型调整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盖梁边壳体模型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2至步骤S106。
S102,基于盖梁边壳体的各待预制模型的设计图,获得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尺寸数据;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底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可移动模板、过渡调整模板和第二可移动模板。
S104,在满足可调整条件时,基于所述尺寸数据,确定模型调整数据;所述可调整条件为:对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设计图进行叠加处理时,当各所述底模的第一可移动模板重合,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顶面坡度线重合,当各所述底模的第二可移动模板重合,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顶面坡度线平行。
S106,根据所述模型调整数据,对当前预制模型的底模进行调整。
上述盖梁边壳体模型调整方法中,盖梁边壳体的各待预制模型的底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可移动模板、过渡调整模板和第二可移动模板,通过对所有待预制模型的设计图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当各第一可移动模板重合时,各顶面坡度线重合,当各第二可移动模板重合时,各顶面坡度线平行,基于该结论,统计各待预制模型的尺寸数据,通过尺寸数据的差异,可以获得模型调整数据,继而根据模型调整数据对模型进行调整,从而,一个模型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当预制下一个模型时,只需读取其与当前模型的尺寸数据差异,对当前模型进行调整即可,解决了模型只使用一次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同时提高了模型预制的效率和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可移动模板结构为第一弧线段,第二可移动模板的结构为第二弧线段,过渡调整模板的结构为过渡直线段,用于平顺地连接第一弧线段和第二弧线段。具体地,第一弧线段可以是S型线段,第二弧线段可以是圆弧段,过渡直线段可以由多个可活动的小板块拼接而成,这些小板块可以具有各种不同尺寸,通过不同的拼接方式,可以满足所述待预制模型的所有尺寸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梁边壳体模型包括底模和端模,可以将底模分成S型线段、过渡直线段和圆弧段三个部分进行制作,从而,盖梁边壳体模型可以采用“1+1+1+1”的组合形式,即“S型线段”+“过渡直线段”+“圆弧段”+“端模”的组合形式。盖梁边段受线路变化的影响主要通过过渡直线段体现,盖梁边壳体模型在预制过程中采用的顶面坡度均为标准横坡(+3%),S型线段可以顺横坡移动,圆弧段可以做垂直移动,这样在边段调整过程中,通过矢量组合的形式,由S型线段的准水平(沿横坡方向)移动和圆弧段的垂直移动完成边段因横坡变化带来的变化,过渡直线段平顺连接两个弧线段,完成线路幅度的变化,最后端模根据不同横坡进行旋转实现边段与中段的过渡,边壳体模型的调整由此完成。通过这种调整方法,使用一套模型即可满足所有盖梁边壳体模型的变化调整,实现了资源最优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盖梁边壳体的各待预制模型的设计图,获得的各待预制模型尺寸数据包括:圆弧段相对基准点的高度、以及过渡直线段沿顶面标准坡度线方向的长度,还可以包括:S型线段的长度和端模调整量。盖梁边壳体模型的结构通常需要预制出不同的横坡,横坡变化范围一般在-3%到3%之间,因现场安装模型的时候均按照标准坡进行,所以在设计图中将所有的非标准坡盖梁边壳体按照标准坡度旋转后,以标准坡度进行预制。
通过各待预制模型的尺寸数据,可以获得S型线段和圆弧段的调整数据。具体地,可以通过计算当前模型和下一个待预制模型的过渡直线段沿顶面标准坡度线方向的长度的差值,获得S型线段沿顶面标准坡度线方向的调整量;可以通过计算当前模型和下一个待预制模型的圆弧段相对基准点的高度的差值,获得圆弧段在竖直方向的调整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模型调整步骤的顺序可以是:先将S型线段沿顶面标准坡度线方向调整,再将圆弧段沿竖直方向调整,然后根据调整后的S型线段和圆弧段,增加或减少过渡直线段的活动小板块,实现S型线段和圆弧段平顺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模型调整步骤可以是其它的顺序,比如:先将圆弧段沿竖直方向调整,再将S型线段沿顶面标准坡度线方向调整,然后根据调整后的S型线段和圆弧段,增加或减少过渡直线段的活动小板块,实现S型线段和圆弧段平顺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其为盖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其中,2表示中间壳体,1和3表示两个边壳体。如图3所示,其为盖梁边壳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其中,EG表示顶面坡度线,ED和GB表示端模,AB为S型线段,CD为弦长10m、半径30m的圆弧段,AC为用于连接AB和CD的过渡直线段,S型线段AB、过渡直线段AC和圆弧段CD三个部分组成底模。盖梁边壳体在设计中有坡度和宽度的调整,使得顶面坡度线EG发生变化,同时相对于圆弧段CD,直线段AC、S型线段AB也会因宽度、坡度的变化进行设计调整,从而产生多种盖梁边壳体尺寸。侧模EGAD通常做成一个较大的钢板,不需要考虑线性,满足顶部坡度及最大梁体长度要求即可。
可以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将所有盖梁边壳体(包括左右两边)的设计图绘制出来,通过对所有盖梁边壳体的设计图进行分析,得到盖梁边壳体尺寸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以顶面坡度线EG为基准,通过建块整体平移,能够使得S型线段AB完全重合,对于所有盖梁边壳体,S型线段AB重合时,顶面坡度线EG也完全重合,因此可以把顶面坡度线EG和S型线段AB看做是一个整体。第二,经过建块旋转到顶面标准坡度后,将C点重合时,CD段重合,对于所有盖梁边壳体,圆弧段CD重合时,顶面坡度线EG重合或平行,可视为全部平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其为两个边壳体模型设计图叠加后的示意图,其中,两个边壳体模型分别用M1和M2表示,从图中可见,两个模型的S型线段和顶面坡度线均重合,圆弧段在竖直方向上存在高度差。在边壳体模型M1和边壳体模型M2的圆弧段分别标出对应的两个点P1和P2,当上一个预制的是边壳体模型M1,下一个要预制的边壳体模型M2,将边壳体模型M1调整为边壳体模型M2,可以从P1点做一条平行于顶面标准坡度线的线,从P2点做一条竖直线,两条线相交于P3点,使得P1、P2、P3三个点闭合形成一个三角形,如图5所示,模型调整数据可以按照该三角形的边长数据确定。具体的,调整步骤可以如下:第一步,将S型线段沿模型安装时的顶面标准坡度方向往右移动所需距离(该距离为图中的P1P3线段长度);第二步,将圆弧段沿竖直方向往上移动所需距离(该距离为图中的P2P3线段长度);第三步,在已经移动到位的S型线段和圆弧段之间,增加模板并加垫钢板,保证过渡直线段的直线度且与S型线段和圆弧段平顺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上述调整步骤可以有其它顺序,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模型的S型线段设成在标准坡度滑动工字钢上推拉的可移动部,并在模型底部设置滑槽,使得S型线段与顶面标准坡度形成固定组合,实现沿顶面标准坡度方向左右滑动。可以在圆弧段部分的下部设置多组花篮螺杆,通过花篮螺杆的顶升或伸缩实现圆弧段沿垂直方向上下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首次模型的定位包括以下步骤:测量底模长度与宽度,保证底模宽度满足设计要求,并检测底模各部分线形是否与设计一致;用水准仪测量底模各控制点位的高差,使底模线形符合即将预制的首榀边段盖梁要求;根据底模的线形放出顶面标准坡线,并刻画在侧模上,做永久记号,该记号即为模型调整的固定顶面坡线;根据相应控制点位找到端模的位置,放线定位;核查顶面坡度线、底模三部分的位置以及端模位置,完成模型首次定位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梁边壳体的预制过程,通过给定的现场调整数据进行快速调整模型,可以避免盲目拼凑和反复拼拆影响精度及进度,对于圆弧段的上下尺寸调节,该尺寸如果在拼模前不给出指定的数据,现场拉开S型线段,根据设计图纸的过渡直线段数据加入调整模板后,会与圆弧段的模型形成错台,因此,预先在设计图纸中量测出圆弧段上下调整的数据,然后安装过渡直线段时,可以使得过渡直线段与圆弧段处圆滑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统计了所有盖梁边壳体的尺寸数据,E、W分别表示线路的东西线,可以理解为分别对应左边壳体和右边壳体。其中,边段尺寸数据包括了端模调整量(a)、S型线段沿顶面标准坡度线方向的长度(b)、过渡直线段沿顶面标准坡度线方向的长度(c)以及圆弧段长度(d),高度指的是圆弧段相对基准点的高度,具体可以是过渡直线段与圆弧段的接触点相对基准点的高度。
S型线段的移动量可以根据统计表中过渡直线段的长度差确定,圆弧段的移动量可以根据统计表中圆弧段的高度差确定。若下一个模型的过渡直线段长度减去前一个模型的过渡直线段长度,所得长度差为0表示S型线段不需要移动,所得长度差为正,表示S型线段需要远离圆弧段移动,所得长度差为负,表示S型线段需要靠近圆弧段移动。若下一个模型的圆弧段高度减去前一个模型的圆弧段高度,所得高度差为0表示圆弧段不需要移动,所得高度差为正,表示圆弧段需要上移,所得高度差为负,表示圆弧段需要下移。
假设当前预制好的模型是M019(E),下一个待预制模型是M022(E),通过读取统计表中数据可知,M019(E)的过渡直线段的长度为3180mm、圆弧段的高度为52mm,M022(E)的过渡直线段的长度为3199mm、圆弧段的高度为51mm,从M019(E)到M022(E),计算过渡直线段的长度差为19mm,圆弧段的高度差为1mm,根据该差值,将当前模型的S型线段沿顶面标准坡度方向拉开19mm,将当前模型的圆弧段沿竖直方向下移1mm,再相应地调整过渡直线段,即可完成从M019(E)到M022(E)的模型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统计的尺寸数据还可以包括盖梁边壳体的长度,因为S型线段的移动距离也来源于梁长,也可通过盖梁边壳体的长度差确定S型线段的移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整模型时,也可以先拉开S型线段,根据统计表中的过渡直线段的长度数据,取出或放入过渡直线段的组合小板块,再根据统计表中的圆弧段的高度数据,上下调整圆弧段,保持过渡直线段的直线性,最后拉回S型线段。
上述盖梁边壳体模型调整方法,仅需要直观读取统计的尺寸数据进行调整,无需再次放线测量,相对于传统方案中先测量再定位最后复核的放线方式,大大减少了模型测量和调整的工作量。该方法快速准确,在每次模型调整完后进行尺寸校对时,均能保证在合格范围内,对整个边节段盖梁的预制施工作业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确保了采用一套模型完成所有盖梁边壳体的预制,从而使得盖梁制备采用预制方案替代现浇方案成为可能。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提供了一种盖梁边壳体模型调整装置,包括:尺寸数据获取模块710、调整数据确定模块720和模型调整模块730,其中:
尺寸数据获取模块710,用于基于盖梁边壳体的各待预制模型的设计图,获得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尺寸数据;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底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可移动模板、过渡调整模板和第二可移动模板。
调整数据确定模块720,用于在满足可调整条件时,基于所述尺寸数据,确定模型调整数据;所述可调整条件为:对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设计图进行叠合处理时,当各所述底模的第一可移动模板重合,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顶面坡度线重合,当各所述底模的第二可移动模板重合,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顶面坡度线平行。
模型调整模块730,用于根据所述模型调整数据,对当前预制模型的底模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尺寸数据包括:所述第二可移动模板相对基准点的高度,以及所述过渡调整模板沿顶面标准坡度线方向的长度;所述模型调整数据包括:第一可移动模板调整数据,以及第二可移动模板调整数据;调整数据确定模块720还用于:基于各所述过渡调整模板沿顶面标准坡度线方向的长度差,确定所述第一可移动模板调整数据;基于各所述第二可移动模板相对基准点的高度差,确定所述第二可移动模板调整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模型调整模块730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可移动模板调整数据,沿顶面标准坡度线方向移动当前预制模型的第一可移动模板;根据所述第二可移动模板调整数据,沿竖直方向移动当前预制模型的第二可移动模板;根据移动到位的第一可移动模板和第二可移动模板,调整所述过渡调整模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尺寸数据还包括顶面坡度数据,所述模型调整数据还包括端模调整数据;模型调整模块730还用于:根据所述顶面坡度数据,以及调整后的底模,对当前预制模型的端模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可移动模板的结构为第一弧线段,所述第二可移动模板的结构为第二弧线段,所述过渡调整模板的结构为直线段,所述直线段连接所述第一弧线段和所述第二弧线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线段为S型线段,所述第二弧线段为圆弧段,所述直线段由多个小板块拼接而成,所述多个小板块通过不同的拼接方式,满足所述待预制模型的所有尺寸需求。
关于盖梁边壳体模型调整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盖梁边壳体模型调整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盖梁边壳体模型调整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8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盖梁边壳体模型调整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盖梁边壳体模型调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盖梁边壳体的各待预制模型的设计图,获得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尺寸数据;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底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可移动模板、过渡调整模板和第二可移动模板;其中,所述第一可移动模板的结构为S型线段,所述第二可移动模板的结构为圆弧段,所述过渡调整模板的结构为直线段;
在满足可调整条件时,基于所述尺寸数据,确定模型调整数据;所述可调整条件为:对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设计图进行叠加处理时,当各所述底模的第一可移动模板重合,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顶面坡度线重合,当各所述底模的第二可移动模板重合,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顶面坡度线平行;
根据所述模型调整数据,对当前预制模型的底模进行调整;
所述尺寸数据包括:所述第二可移动模板相对基准点的高度,以及所述过渡调整模板沿顶面标准坡度线方向的长度;所述模型调整数据包括:第一可移动模板调整数据,以及第二可移动模板调整数据;
所述基于所述尺寸数据,确定模型调整数据,包括:
基于各所述过渡调整模板沿顶面标准坡度线方向的长度差,确定所述第一可移动模板调整数据;
基于各所述第二可移动模板相对基准点的高度差,确定所述第二可移动模板调整数据;
所述根据所述模型调整数据,对当前预制模型的底模进行调整,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可移动模板调整数据,沿顶面标准坡度线方向移动当前预制模型的第一可移动模板;
根据所述第二可移动模板调整数据,沿竖直方向移动当前预制模型的第二可移动模板;
根据移动到位的第一可移动模板和第二可移动模板,调整所述过渡调整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尺寸数据还包括顶面坡度数据,所述模型调整数据还包括端模调整数据;在根据所述模型调整数据,对当前预制模型的底模进行调整后,还包括:根据所述顶面坡度数据,以及调整后的底模,对当前预制模型的端模进行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段连接所述S型线段和所述圆弧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段由多个小板块拼接而成,所述多个小板块通过不同的拼接方式,满足所述待预制模型的所有尺寸需求。
5.一种盖梁边壳体模型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尺寸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基于盖梁边壳体的各待预制模型的设计图,获得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尺寸数据;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底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可移动模板、过渡调整模板和第二可移动模板;其中,所述第一可移动模板的结构为S型线段,所述第二可移动模板的结构为圆弧段,所述过渡调整模板的结构为直线段;
调整数据确定模块,用于在满足可调整条件时,基于所述尺寸数据,确定模型调整数据;所述可调整条件为:对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设计图进行叠合处理时,当各所述底模的第一可移动模板重合,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顶面坡度线重合,当各所述底模的第二可移动模板重合,各所述待预制模型的顶面坡度线平行;
模型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模型调整数据,对当前预制模型的底模进行调整;
所述尺寸数据包括:所述第二可移动模板相对基准点的高度,以及所述过渡调整模板沿顶面标准坡度线方向的长度;所述模型调整数据包括:第一可移动模板调整数据,以及第二可移动模板调整数据;
所述调整数据确定模块还用于:
基于各所述过渡调整模板沿顶面标准坡度线方向的长度差,确定所述第一可移动模板调整数据;
基于各所述第二可移动模板相对基准点的高度差,确定所述第二可移动模板调整数据;
所述模型调整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可移动模板调整数据,沿顶面标准坡度线方向移动当前预制模型的第一可移动模板;
根据所述第二可移动模板调整数据,沿竖直方向移动当前预制模型的第二可移动模板;
根据移动到位的第一可移动模板和第二可移动模板,调整所述过渡调整模板。
6.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910698417.2A 2019-07-31 2019-07-31 盖梁边壳体模型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3996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8417.2A CN110399689B (zh) 2019-07-31 2019-07-31 盖梁边壳体模型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8417.2A CN110399689B (zh) 2019-07-31 2019-07-31 盖梁边壳体模型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9689A CN110399689A (zh) 2019-11-01
CN110399689B true CN110399689B (zh) 2023-05-09

Family

ID=68326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98417.2A Active CN110399689B (zh) 2019-07-31 2019-07-31 盖梁边壳体模型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99689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0418A (zh) * 2012-06-27 2012-10-2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基于增强现实的内固定钢板术前设计与预制方法
CN104123412A (zh) * 2014-07-17 2014-10-29 金刚幕墙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bim技术的幕墙碰撞检测方法
CN106456250A (zh) * 2013-08-13 2017-02-22 波士顿科学国际有限公司 解剖项的计算机可视化
CN106592432A (zh) * 2016-11-29 2017-04-26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巨形薄壁预制盖梁壳分段安装施工方法
CN206328668U (zh) * 2016-11-29 2017-07-14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巨形薄壁预制盖梁壳组件
CN108287971A (zh) * 2018-01-31 2018-07-17 广东三维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水刀应用的cad数据生成3d模型方法
CN109190296A (zh) * 2018-09-29 2019-01-11 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预制装配信息统计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614740A (zh) * 2018-12-25 2019-04-12 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三维设计软件求解螺旋曲面磨削接触线的方法及系统
CN109668521A (zh) * 2019-01-30 2019-04-23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预制构件自动化快速三维建模系统
CN109732222A (zh) * 2019-01-30 2019-05-10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卷料的切割定位装置、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849332A (zh) * 2018-12-27 2019-06-07 黄宇刚 基于预制基座的增材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0418A (zh) * 2012-06-27 2012-10-2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基于增强现实的内固定钢板术前设计与预制方法
CN106456250A (zh) * 2013-08-13 2017-02-22 波士顿科学国际有限公司 解剖项的计算机可视化
CN104123412A (zh) * 2014-07-17 2014-10-29 金刚幕墙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bim技术的幕墙碰撞检测方法
CN106592432A (zh) * 2016-11-29 2017-04-26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巨形薄壁预制盖梁壳分段安装施工方法
CN206328668U (zh) * 2016-11-29 2017-07-14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巨形薄壁预制盖梁壳组件
CN108287971A (zh) * 2018-01-31 2018-07-17 广东三维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水刀应用的cad数据生成3d模型方法
CN109190296A (zh) * 2018-09-29 2019-01-11 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预制装配信息统计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614740A (zh) * 2018-12-25 2019-04-12 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三维设计软件求解螺旋曲面磨削接触线的方法及系统
CN109849332A (zh) * 2018-12-27 2019-06-07 黄宇刚 基于预制基座的增材制造方法
CN109668521A (zh) * 2019-01-30 2019-04-23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预制构件自动化快速三维建模系统
CN109732222A (zh) * 2019-01-30 2019-05-10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卷料的切割定位装置、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IM技术在路桥设计阶段的应用——以山西省朔州市顺义路桥桥梁工程为例";杨登锋;《中国科技信息》;20170413;全文 *
"Investigation and verification on seismic behavior of percast concrete frame piers used in real bridge structures: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Hongya Qu 等;《Engineering structures》;20180201;全文 *
"基于BIM的交通土建工程设计建模研究";康文刚;《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辑》;20181101;全文 *
"巨型预制盖梁壳边段安装调整及测量监控技术";漆玉祥;《铁道建筑技术》;20180820;全文 *
5×70m连续刚构箱梁短线匹配法预制施工技术;吴楠等;《桥梁建设》;20101210;全文 *
沉管隧道变截面管段若干关键设计技术分析;刘力英等;《城市道桥与防洪》;20170815(第08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9689A (zh) 2019-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4806B (zh) 一种大型曲线钢箱梁制作方法
CN112417564B (zh)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与bim技术的节段梁预制施工监控方法
CN114722446B (zh) 一种基于dynamo的模板系统竖向支撑建模方法
CN114707254B (zh) 一种基于模板构造法的二维边界层网格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14647884B (zh) 一种竖曲线段的高架桥梁调坡顶升的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10399689B (zh) 盖梁边壳体模型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683191B (zh) 一种适用于复杂曲面和简单曲面的定距布筋方法
CN113062198B (zh) 一种立体钢拱肋安装控制点坐标的控制方法
US9652583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automatically fabricate fillers
CN111143935B (zh) 一种三维混凝土高架桥的自动设计方法
CN112560147A (zh) 一种异形顶板下柱结构的bim建模算量方法及系统
CN116562016A (zh) 一种基于bim的钢筋桁架楼承板解结构深化设计方法
CN115075546B (zh) 一种清水混凝土双曲面钢模板的制作方法
CN113496095B (zh) 箱梁无应力构形修正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74061B (zh) 堆石面板坝的趾板定线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5357979A (zh) 基于3de参数化模板的桥梁三维自动化建模方法
CN112464352B (zh) 主肋梁梁跨局部变截面模型的构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613089A (zh) 一种基于隧道主体结构异形钢筋的bim优化设计方法
CN113642080A (zh) 一种基于预制梁桥设计的空间曲线桥梁布设操作方法
CN113806951A (zh) 一种基于半边数据结构的自然邻近点搜索的弹性仿真方法
CN115168975B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路面平整度质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7148664B (zh) 一种层叠桥接模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464352A (zh) 主肋梁梁跨局部变截面模型的构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507410A (zh) 轨道梁图纸的生成方法和生成装置
CN111027124B (zh) 基于bim的桩基承台优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