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99354A - 数据库的分区交换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库的分区交换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9354A
CN110399354A CN201910691507.9A CN201910691507A CN110399354A CN 110399354 A CN110399354 A CN 110399354A CN 201910691507 A CN201910691507 A CN 201910691507A CN 110399354 A CN110399354 A CN 1103993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changed
subregion
partition
mark
descrip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9150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99354B (zh
Inventor
张晓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jie Net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jie Networ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jie Networ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jie Network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9150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993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99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93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993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93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7Details of further file system functions
    • G06F16/172Caching, prefetching or hoarding of fi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8File system types
    • G06F16/185Hierarchical storage management [HSM] systems, e.g. file migration or policie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库的分区交换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在接收包括待交换时间段信息的分区交换请求后,分别获取源表和目标表中的至少一个待交换分区和待交换分区的分区标识,再获取源表中目标分区标识对应的第一待交换分区和目标表中目标分区标识对应的第二待交换分区,若源表中任一分区标识对应的第一待交换分区和目标表中相同分区标识对应的第二待交换分区均存在对应的物理文件,则根据源表与目标表的表标识和该分区标识,分别生成第一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一物理文件标识和第二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二物理文件标识,并相互交换第一物理文件标识和第二物理文件标识。该方法提高了数据库的分区交换性能和响应速度。

Description

数据库的分区交换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库的分区交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数据库中的数据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物理磁盘上的。每个存储引擎MyISAM在磁盘上存储成三个文件,每一个文件的名字均以表的名字开始,以扩展名指出文件类型:例如,“.frm”文件(或称“结构文件”)存储表的结构;“.MYD”文件(或称“数据文件”)存储表的数据;“.MYI”文件(或称“索引文件”)存储表的索引。
若一张表的数据量太大,则“.MYD”文件和“.MYI”文件就会变的很大,查找数据的速度就会变的很慢,为了提升大数据量时数据库的响应速度及运行性能问题,目前采用如下方案:
1、读写分离。创建两张表实现读写分离:一张表为负责接收数据的源表,如Load表;另一张表为负责保存数据的目标表,如LoadX表。操作系统接收到数据后写入到Load表中,然后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定期将Load表中的数据转移到LoadX表中。
2、表分区。应用程序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的分区功能,对Load表和LoadX表进行分区,每个分区对应一个物理文件,物理文件包括索引文件和数据文件。
3、分区交换。应用程序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分区交换功能,通过修订MySQL的表结构文件中的数据来实现不需要数据文件输入输出的分区交换功能,即通过修改Load表对应的物理文件的指针与LoadX表对应的物理文件的指针以及相应MySQL的表结构文件来实现分区交换。
然而,发明人发现若表的数据太大一个磁盘存储不下,则需要将数据分配到不同磁盘进行存储,当结构文件与物理文件不在同一个磁盘时,上述方案则不能通过MySQL提供的命令接口exchange partition实现分区交换,此时只能通过数据文件输入输出的方式,先从Load表中查询目标数据文件,并输出目标数据文件,再将目标数据文件写入LoadX表的分区中,该方式降低了数据库的响应速度及运行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库的分区交换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以提高数据库的响应速度及运行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库的分区交换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
接收分区交换请求,所述分区交换请求包括待交换时间段信息;
根据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分别获取源表和目标表中的至少一个待交换分区和所述待交换分区的分区标识,其中,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中的各个分区用于存储预设时间段的数据;
获取所述源表中目标分区标识对应的第一待交换分区和所述目标表中所述目标分区标识对应的第二待交换分区,所述目标分区标识为所述至少一个待交换分区的分区标识中的任一分区标识;
若所述第一待交换分区和所述第二待交换分区均存在对应的物理文件,则根据所述源表与所述目标表的表标识和所述目标分区标识,分别生成所述第一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一物理文件标识和所述第二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二物理文件标识;
将所述第一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一物理文件的标识与所述第二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二物理文件的标识进行交换。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中,接收分区交换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预设的物理路径信息,在源表和目标表中分别创建预设数量的分区和每个分区对应的物理文件;
并设置所述每个分区的分区信息;
其中,所述物理路径信息包括预设各个分区所属表的表标识和所述预设各个分区对应的磁盘路径,所述分区信息包括所述分区所属表的表标识、分区标识和分区描述符,所述分区描述符用于描述相应分区存储的数据对应的接收时间段。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中,根据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获取源表和目标表中的待交换分区和所述待交换分区的分区标识,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时间段和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获取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
将所述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中每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确定为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
获取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中所述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对应的待交换分区和相应分区标识。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中,根据所述预设时间段和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获取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中的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并将所述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中每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确定为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包括:
根据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查找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中是否存在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中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
若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均存在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中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则将所述分区描述符确定为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中的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源表中存在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中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且所述目标表不存在所述源表中所述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则在所述目标表中创建所述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待交换分区和所述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物理文件;
将所述源表中所述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确定为所述源表中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以及将所述目标表中创建的所述待交换分区的分区描述符确定为所述目标表中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库的分区交换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接收单元、获取单元、生成单元和交换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分区交换请求,所述分区交换请求包括待交换时间段信息;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分别获取源表和目标表中的至少一个待交换分区和所述待交换分区的分区标识,其中,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中的各个分区用于存储预设时间段的数据;
获取所述源表中目标分区标识对应的第一待交换分区和所述目标表中所述目标分区标识对应的第二待交换分区,所述目标分区标识为所述至少一个待交换分区的分区标识中的任一分区标识;
所述生成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待交换分区和所述第二待交换分区均存在对应的物理文件,则根据所述源表与所述目标表的表标识和所述目标分区标识,分别生成所述第一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一物理文件标识和所述第二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二物理文件标识;
所述交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物理文件的标识与所述第二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物理文件的标识进行交换。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创建单元和设置单元;
所述第一创建单元,用于按照预设的物理路径信息,在源表和目标表中分别创建预设数量的分区和每个分区对应的物理文件;
所述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所述每个分区的分区信息;
其中,所述物理路径信息包括预设各个分区所属表的表标识和所述预设各个分区对应的磁盘路径,所述分区信息包括所述分区所属表的表标识、分区标识和分区描述符,所述分区描述符用于描述相应分区存储的数据对应的接收时间段。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中,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预设时间段和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获取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并将所述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中每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确定为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
获取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中所述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对应的待交换分区和相应分区标识。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查找单元;
所述查找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查找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中是否存在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中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若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均存在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中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则将所述分区描述符确定为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中的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创建单元;
所述第二创建单元,用于若所述源表存在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中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且所述目标表不存在所述源表中所述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则在所述目标表中创建所述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待交换分区和所述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物理文件;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将所述源表中所述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确定为所述源表中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以及将所述目标表中创建的所述待交换分区的分区描述符确定为所述目标表中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或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上所述的方法步骤。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或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数据库的分区交换方法在接收包括待交换时间段信息的分区交换请求后,根据待交换时间段信息,分别获取源表和目标表中的至少一个待交换分区和待交换分区的分区标识,其中,源表和目标表中的分区用于存储预设时间段的数据;之后获取源表中目标分区标识对应的第一待交换分区和目标表中目标分区标识对应的第二待交换分区,目标分区标识为至少一个待交换分区的分区标识中的任一分区标识,若第一待交换分区和第二待交换分区存在对应的物理文件,则根据源表与目标表的表标识和目标分区标识,分别生成所述第一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一物理文件标识和第二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二物理文件标识,并将第一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一物理文件标识与第二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二物理文件标识进行交换,以得到源表和目标表中交换标识后的物理文件。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不需要改变表的结构文件,而是通过交换源表和目标表中具有相同分区标识的分区对应的物理文件标识,实现数据从源表向目标表的迁移,可见该方法克服了结构文件与物理文件不在同一个磁盘时无法使用分区交换功能的问题,提高了数据库的分区交换性能和响应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分区交换方法的数据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库的分区交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库的分区交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库的分区交换方法可以应用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服务器可以是应用服务器或云服务器。如图1所示,该数据库可以包括处理模块、源表(Load表)和目标表(LoadX表)。
Load表,用于接收数据,且临时保存一段时间,如最近24小时内的数据。其中,该Load表可以按小时进行分区,即每个小时对应一个分区。
LoadX表,用于长时间保存数据,即LoadX表中的分区用于长时间保存数据。在分区交换方法执行后,可以将Load表中24小时内分区中的数据迁移到LoadX表的分区进行长时间保存。
处理模块,用于执行分区交换方法,以实现将Load表中的数据迁移到LoadX表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数据库不需要改变表的结构文件,而是通过交换物理文件标识,实现数据从源表向目标表的迁移,可见,本申请克服了结构文件与物理文件不在同一个磁盘时无法使用分区交换功能的问题,提高了数据库的分区交换性能和响应速度。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库的分区交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10、接收分区交换请求。
在执行该步骤之前,数据库可以按照预设的物理路径信息,在源表和目标表中分别创建预设数量的分区和每个分区对应的物理文件。每个分区用于存储预设时间段接收的数据,如在源表和目标表中分别创建未来2天的小时分区,即48个分区,每个分区存储一小时内接收的数据;预设的物理路径信息为预先为预设数量的分区规划的信息,该物理路径信息可以包括各个分区所属表的表标识、分区标识和分区对应的磁盘路径等信息。
数据库可以在相同的磁盘路径下创建源表及目标表的分区和每个分区对应的物理文件,也可以在不同的磁盘路径下创建源表及目标表的分区和每个分区对应的物理文件。其中,当源表和目标表创建在相同磁盘路径A下时,数据库可以将表的结构文件创建在磁盘路径A下,也可以创建在除磁盘路径A外的其他磁盘路径下;当源表和目标表分别创建在不同磁盘路径下,如分别创建在磁盘路径B和磁盘路径C下时,数据库可以将表的结构文件创建在磁盘路径B和磁盘路径C下,也可以创建在除磁盘路径B和磁盘路径C外的其他磁盘路径下,也就是说,表的结构文件所在的磁盘路径与源表和目标表的磁盘路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表的结构文件创建在源表和目标表的相同磁盘路径下时,现有技术的分区交换功能可以实现数据的迁移;而表的结构文件未创建在源表和目标表的相同磁盘路径下,即源表和目标表创建在相同磁盘路径下,表的结构文件未创建在该磁盘路径下,或者源表和目标表创建在不同磁盘路径下时,现有技术的分区交换功能不能实现数据的迁移。
数据库在创建分区之后,设置源表和目标表中每个分区的分区信息,以便在接收分区交换请求后,获取分区交换请求对应的源表和目标表中待交换分区的物理路径信息和分区信息;分区信息可以包括分区所属表的表标识、分区标识、分区序号和分区描述符等信息。
其中,表标识用于区分当前表为源表还是目标表。表标识可以是表名称TABLE_NAME;
分区标识可以根据该分区中第一个数据的接收时间来确定,也可以自定义。如part2019061800表示该分区是2019-6-18日00点的分区,part2019061801表示该分区是2019-6-18日01点的分区。分区标识可以是分区名称PARTITION_NAME。
分区序号PARTITION_ORDINAL_POSITION可以是按照数据库创建分区的先后顺序分配的序号,也可以自定义,用于各分区间的相互区别。
分区描述符用于描述相应分区存储的数据对应的具体接收时间,即描述存储数据的接收时间段,即存储数据的接收时间范围。例如,分区标识为part2019061800对应的分区描述符表示该分区存储的是时间为2019-6-18日00点至2019-6-18日01点间接收的数据。
可选地,数据库可以将预设数量的分区的物理路径信息存储在分区路径表partition_path中,以方便后续查找指定分区的物理路径信息,同时可以将分区信息保存到分区信息临时表tmp_exchange_partition中。
回到步骤210,数据库接收分区交换请求,该分区交换请求可以包括待交换时间段信息。
步骤220、根据待交换时间段信息,分别获取源表和目标表中的至少一个待交换分区和待交换分区的分区标识。
数据库根据预设时间段和待交换时间段信息,获取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并将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中每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匹配的分区描述符确定为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获取源表和目标表中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对应的待交换分区和相应分区标识。
具体的,数据库根据待交换时间段信息,查找分区信息临时表tmp_exchange_partition,确定源表和目标表中是否存在待交换时间段信息中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至少一个分区描述符;
若源表和目标表中均存在待交换时间段信息中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则将该分区描述符确定为源表和目标表中的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
若源表存在待交换时间段信息中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至少一个分区描述符,即源表存在至少一个待交换分区,且目标表不存在源表中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则数据库需要在目标表中创建该待交换时间段信息中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待交换分区和每个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物理文件,同时设置每个待交换分区的分区信息,即设置每个待交换分区所属表的表标识、分区描述符和分区标识等信息;
将源表中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确定为源表中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以及将目标表中创建的待交换分区的分区描述符确定为目标表中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
由此数据库可以获取源表和目标表中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对应的待交换分区和待交换分区的分区标识。
若源表和目标表均不存在待交换时间段信息中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则结束该流程。
步骤230、获取源表中目标分区标识对应的第一待交换分区和目标表中目标分区标识对应的第二待交换分区。
由于待交换时间段信息对应的待交换分区可以是多个,故待交换分区的分区标识也可以是多个,数据库需要对源表和目标表中相同分区标识的两个待交换分区进行处理。
数据库可以在分区信息临时表tmp_exchange_partition中查询在源表和目标表中目标分区标识分别对应的待交换分区,即源表中目标分区标识对应第一待交换分区,目标表中该目标分区标识对应第二待交换分区,目标分区标识为至少一个待交换分区的分区标识中的任一分区标识。
步骤240、若第一待交换分区和第二待交换分区均存在对应的物理文件,则根据源表与目标表的表标识和目标分区标识,分别生成第一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一物理文件标识和第二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二物理文件标识。
其中,物理文件包括数据文件和索引文件,即MYI文件和MYD文件;
在执行该步骤之前,数据库可以在分区路径表partition_path中获取到第一待交换分区的物理路径信息和第二待交换分区的物理路径信息,其中,该物理路径信息可以包括:
PARTITION_NAME:分区名称。
SRC_DATA_PARTITION_PATH:第一待交换分区对应的MYD文件(数据文件)的磁盘路径。
DST_DATA_PARTITION_PATH:第二待交换分区对应的MYD文件的磁盘路径。
SRC_INDEX_PARTITION_PATH:第一待交换分区对应的MYI(索引文件)的磁盘路径。
DST_INDEX_PARTITION_PATH:第二待交换分区对应的MYI文件的磁盘路径。
可选地,为了便于管理,数据库可以创建临时的分区交换信息表tmp_exchange_partition_path,用于存储源表和目标表中相同分区标识的两个待交换分区的物理路径信息。
例如,以第一待交换分区为part2019061800和第二待交换分区为part2019061800分区为例进行说明:
假设第一待交换分区part2019061800的MYD文件的磁盘路径为/opt/data1,MYI文件的磁盘路径为/opt/data1;第二待交换分区part2019061800的MYD文件的磁盘路径为/opt/data1,MYI文件的磁盘路径为/opt/data1。那么分区交换信息表中各字段信息可以如表1所示:
表1
PARTITION_NAME Load
SRC_DATA_PARTITION_PATH /opt/data1
DST_DATA_PARTITION_PATH /opt/data1
SRC_INDEX_PARTITION_PATH /opt/data1
DST_INDEX_PARTITION_PATH /opt/data1
回到步骤240,在第一待交换分区和第二待交换分区存在对应的物理文件的情况下,数据库根据源表与目标表的表标识和目标分区标识,可以生成第一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一物理文件的第一物理文件标识和第二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二物理文件的第二物理文件标识。
例如,设源表的表标识为Load,目标表的表标识为LoadX;分区标识为part2019061800。由此数据库根据源表与目标表的表标识和目标分区标识,生成的目标分区标识对应的物理文件的物理文件标识可以表示为:
源表中数据文件标识可以表示为:Load#P#part2019061800..MYD;
源表中索引文件标识可以表示为:Load#P#part2019061800..MYI;
目标表中数据文件标识可以表示为:LoadX#P#part2019061800..MYD;
目标表中索引文件标识可以表示为:LoadX#P#part2019061800..MYI。
步骤250、将第一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一物理文件标识与第二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二物理文件标识进行交换。
在执行该步骤之前,数据库可以通过执行数据库命令,对源表和目标表启动写锁功能,如执行lock tables Load write和lock tables LoadX write的数据库命令,以避免源表和目标表被其它指令调用或访问。
数据库将第一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一物理文件标识更新为第二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二物理文件标识,并将第二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二物理文件标识更新为第一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一物理文件标识。
具体为,数据库将第一待交换分区对应的数据文件标识和索引文件标识分别更新为第二待交换分区对应的数据文件标识和索引文件标识,并将第二待交换分区对应的数据文件标识和索引文件标识分别更新为第一待交换分区对应数据文件的标识和索引文件标识。
可见,不论数据库中表的结构文件所在的磁盘路径与源表和目标表的磁盘路径是否相同,均可以通过交换分区对应的物理文件标识的方式实现分区交换,避免了人工修改表的结构文件时引入的误差,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分区交换效率。
例如,结合步骤240中的例子,数据库将第一待交换分区对应的数据文件标识Load#P#part2019061800..MYD修改成第二待交换分区对应的数据文件标识LoadX#P#part2019061800..MYD;
将第一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索引文件标识Load#P#part2019061800..MYI修改成第二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索引文件标识LoadX#P#part2019061800..MYI;
同时将第二待交换分区对应的数据文件标识LoadX#P#part2019061800..MYD修改成第一待交换分区对应的数据文件标识Load#P#part2019061800..MYD;
将第二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索引文件标识LoadX#P#part2019061800..MYI修改成第一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索引文件标识Load#P#part2019061800..MYI。
进一步的,数据库遍历源表的分区信息临时表tmp_exchange_src_partition中的各个待交换的分区标识,依次对待交换分区进行物理文件标识的交换。
可选地,在遍历所有待交换的分区标识,完成对待交换分区的分区交换后,数据库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1)为了提高存储利用率,数据库可以清除前面步骤中创建的临时表,如分区交换信息表tmp_exchange_partition_path和分区信息临时表tmp_exchange_partition。
(2)数据库可以通过执行数据库命令,刷新源表及目标表的元数据信息,如执行flush tables Load和flush tables LoadX的数据库命令;
(3)数据库可以通过执行数据库命令,撤销对源表及目标表的写锁功能,如执行unlock tables的数据库命令。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数据库的分区交换方法在接收包括待交换时间段信息的分区交换请求后,根据待交换时间段信息,分别获取源表和目标表中的至少一个待交换分区和待交换分区的分区标识,其中,源表和目标表中的分区用于存储预设时间段的数据;之后获取源表中目标分区标识对应的第一待交换分区和目标表中目标分区标识对应的第二待交换分区,目标分区标识为至少一个待交换分区的分区标识中的任一分区标识,若第一待交换分区和第二待交换分区存在对应的物理文件,则根据源表与目标表的表标识和目标分区标识,分别生成所述第一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一物理文件标识和第二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二物理文件标识,并将第一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一物理文件标识与第二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二物理文件标识进行交换。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不需要改变表的结构文件,而是通过交换源表和目标表中具有相同分区标识的分区对应的物理文件标识,实现数据从源表向目标表的迁移,可见该方法克服了结构文件与物理文件不在同一个磁盘时无法使用分区交换功能的问题,提高了数据库的分区交换性能和响应速度。
与上述方法对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库的分区交换装置,如图3所示,该数据库的分区交换装置包括:接收单元310、获取单元320、生成单元330和交换单元340;
接收单元310,用于接收分区交换请求,所述分区交换请求包括待交换时间段信息;
获取单元320,用于根据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分别获取源表和目标表中的至少一个待交换分区和所述待交换分区的分区标识,其中,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中的各个分区用于存储预设时间段的数据;
获取所述源表中目标分区标识对应的第一待交换分区和所述目标表中所述目标分区标识对应的第二待交换分区,所述目标分区标识为所述至少一个待交换分区的分区标识中的任一分区标识;
生成单元330,用于若所述第一待交换分区和所述第二待交换分区均存在对应的物理文件,则根据所述源表与所述目标表的表标识和所述目标分区标识,分别生成所述第一待交换分区和所述第二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物理文件标识;
交换单元340,用于将所述第一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一物理文件标识与所述第二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二物理文件标识进行交换。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创建单元350和设置单元360;
第一创建单元350,用于按照预设的物理路径信息,在源表和目标表中分别创建预设数量的分区和每个分区对应的物理文件;
设置单元360,用于设置所述每个分区的分区信息;
其中,所述物理路径信息包括预设各个分区所属表的表标识和所述预设各个分区对应的磁盘路径,所述分区信息包括所述分区所属表的表标识、分区标识和分区描述符,所述分区描述符用于描述相应分区存储的数据对应的接收时间段。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中,获取单元320,还用于根据所述预设时间段和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获取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并将所述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中每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确定为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
获取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中所述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对应的待交换分区和相应分区标识。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查找单元370;
查找单元370,用于根据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查找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中是否存在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中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
获取单元320,还用于若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均存在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中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则将所述分区描述符确定为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中的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创建单元380;
第二创建单元380,用于若所述源表中存在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中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且所述目标表不存在所述源表中所述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则在所述目标表中创建所述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待交换分区和所述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物理文件;
获取单元320,还用于将源表中的分区描述符确定为源表中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以及将目标表中创建的所述待交换分区的分区描述符确定为目标表中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库的分区交换装置的各功能单元的功能,可以通过上述各方法步骤来实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库的分区交换装置中的各个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和有益效果,在此不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4所示,包括处理器410、通信接口420、存储器430和通信总线440,其中,处理器410,通信接口420,存储器430通过通信总线4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430,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410,用于执行存储器430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接收分区交换请求,所述分区交换请求包括待交换时间段信息;
根据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分别获取源表和目标表中的至少一个待交换分区和所述待交换分区的分区标识,其中,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中的各个分区用于存储预设时间段的数据;
获取所述源表中目标分区标识对应的第一待交换分区和所述目标表中所述目标分区标识对应的第二待交换分区,所述目标分区标识为所述至少一个待交换分区的分区标识中的任一分区标识;
若所述第一待交换分区和所述第二待交换分区均存在对应的物理文件,则根据所述源表与所述目标表的表标识和所述目标分区标识,分别生成所述第一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一物理文件标识和所述第二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二物理文件标识;
将所述第一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一物理文件标识与所述第二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二物理文件标识进行交换。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中,接收分区交换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预设的物理路径信息,在源表和目标表中分别创建预设数量的分区和每个分区对应的物理文件;
设置所述每个分区的分区信息;
其中,所述物理路径信息包括预设各个分区所属表的表标识和所述预设各个分区对应的磁盘路径,所述分区信息包括所述分区所属表的表标识、分区标识和分区描述符,所述分区描述符用于描述相应分区存储的数据对应的接收时间段。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中,根据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获取源表和目标表中的待交换分区和所述待交换分区的分区标识,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时间段和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获取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并将所述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中每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确定为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
获取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中所述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对应的待交换分区和相应分区标识。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中,根据所述预设时间段和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获取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中的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并将所述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中每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确定为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包括:
根据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查找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中是否存在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中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
若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均存在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中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则将所述分区描述符确定为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中的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源表中存在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中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且所述目标表不存在所述源表中所述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则在所述目标表中创建所述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待交换分区和所述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物理文件;
将源表中的分区描述符确定为源表中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以及将目标表中创建的所述待交换分区的分区描述符确定为目标表中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
上述提到的通信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由于上述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各器件解决问题的实施方式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各步骤来实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具体工作过程和有益效果,在此不复赘述。
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数据库的分区交换方法。
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数据库的分区交换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实施例中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中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中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中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实施例中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数据库的分区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分区交换请求,所述分区交换请求包括待交换时间段信息;
根据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分别获取源表和目标表中的至少一个待交换分区和所述待交换分区的分区标识,其中,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中的各个分区用于存储预设时间段的数据;
获取所述源表中目标分区标识对应的第一待交换分区和所述目标表中所述目标分区标识对应的第二待交换分区,所述目标分区标识为所述至少一个待交换分区的分区标识中的任一分区标识;
若所述第一待交换分区和所述第二待交换分区均存在对应的物理文件,则根据所述源表与所述目标表的表标识和所述目标分区标识,分别生成所述第一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一物理文件标识和所述第二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二物理文件标识;
将所述第一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一物理文件标识与所述第二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二物理文件标识进行交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分区交换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预设的物理路径信息,在源表和目标表中分别创建预设数量的分区和每个分区对应的物理文件;
设置所述每个分区的分区信息;
其中,所述物理路径信息包括预设各个分区所属表的表标识和所述预设各个分区对应的磁盘路径,所述分区信息包括所述分区所属表的表标识、分区标识和分区描述符,所述分区描述符用于描述相应分区存储的数据对应的接收时间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获取源表和目标表中的待交换分区和所述待交换分区的分区标识,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时间段和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获取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中的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并将所述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中每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确定为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
获取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中所述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对应的待交换分区和相应分区标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预设时间段和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获取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中的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并将所述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中每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确定为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包括:
根据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查找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中是否存在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中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
若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均存在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中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则将所述分区描述符确定为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中的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源表中存在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中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且所述目标表不存在所述源表中所述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则在所述目标表中创建所述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待交换分区和所述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物理文件;
将所述源表中所述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确定为所述源表中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以及将所述目标表中创建的所述待交换分区的分区描述符确定为所述目标表中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
6.一种数据库的分区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获取单元、生成单元和交换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分区交换请求,所述分区交换请求包括待交换时间段信息;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获取源表和目标表中的待交换分区和所述待交换分区的分区标识,其中,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中各个的分区用于存储预设时间段的数据;
获取所述源表中目标分区标识对应的第一待交换分区和所述目标表中所述目标分区标识对应的第二待交换分区,所述目标分区标识为所述至少一个待交换分区的分区标识中的任一分区标识;
所述生成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待交换分区和所述第二待交换分区均存在对应的物理文件,则根据所述源表与所述目标表的表标识和所述目标分区标识,分别生成所述第一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一物理文件标识和所述第二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二物理文件标识;
所述交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一物理文件标识与所述第二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第二物理文件标识进行交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创建单元和设置单元;
所述第一创建单元,用于按照预设的物理路径信息,在源表和目标表中分别创建预设数量的分区和每个分区对应的物理文件;
所述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所述每个分区的分区信息;
其中,所述物理路径信息包括预设各个分区所属表的表标识和所述预设各个分区对应的磁盘路径,所述分区信息包括所述分区所属表的表标识、分区标识和分区描述符,所述分区描述符用于描述相应分区存储的数据对应的接收时间段。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预设时间段和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获取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并将所述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中每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确定为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
获取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中所述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对应的待交换分区和相应分区标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查找单元;
所述查找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查找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中是否存在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中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若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均存在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中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则将所述分区描述符确定为所述源表和所述目标表中的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创建单元;
所述第二创建单元,用于若所述源表存在所述待交换时间段信息中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且所述目标表不存在所述源表中所述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则在所述目标表中创建所述中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待交换分区和所述待交换分区对应的物理文件;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将所述源表中所述至少一个待交换的分区时间段对应的分区描述符确定为所述源表中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以及将所述目标表中创建的所述待交换分区的分区描述符确定为所述目标表中待交换的分区描述符。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储的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CN201910691507.9A 2019-07-29 2019-07-29 数据库的分区交换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3993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1507.9A CN110399354B (zh) 2019-07-29 2019-07-29 数据库的分区交换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1507.9A CN110399354B (zh) 2019-07-29 2019-07-29 数据库的分区交换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9354A true CN110399354A (zh) 2019-11-01
CN110399354B CN110399354B (zh) 2022-03-18

Family

ID=68326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91507.9A Active CN110399354B (zh) 2019-07-29 2019-07-29 数据库的分区交换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9935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4470A (zh) * 2021-06-24 2021-09-24 华云数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分布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43491B1 (en) * 2002-05-08 2006-05-09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Partition exchange technique for operating a data warehousing system
US20060106895A1 (en) * 2004-11-12 2006-05-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ubsystem for performing metadata cleanup for replication topologies
US20090100089A1 (en) * 2007-10-11 2009-04-16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Reference partitioned tables
CN102073697A (zh) * 2010-12-28 2011-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679883A (zh) * 2015-03-17 2015-06-03 浪潮通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分区置换实现数据快速归档降存储空间的方法
CN108369587A (zh) * 2015-10-19 2018-08-03 甲骨文国际公司 创建用于交换的表
WO2019075849A1 (zh) * 2017-10-17 2019-04-25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的分区存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43491B1 (en) * 2002-05-08 2006-05-09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Partition exchange technique for operating a data warehousing system
US20060106895A1 (en) * 2004-11-12 2006-05-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ubsystem for performing metadata cleanup for replication topologies
US20090100089A1 (en) * 2007-10-11 2009-04-16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Reference partitioned tables
CN102073697A (zh) * 2010-12-28 2011-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679883A (zh) * 2015-03-17 2015-06-03 浪潮通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分区置换实现数据快速归档降存储空间的方法
CN108369587A (zh) * 2015-10-19 2018-08-03 甲骨文国际公司 创建用于交换的表
WO2019075849A1 (zh) * 2017-10-17 2019-04-25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的分区存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4470A (zh) * 2021-06-24 2021-09-24 华云数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分布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434470B (zh) * 2021-06-24 2024-03-19 华云数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分布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9354B (zh) 2022-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75557B2 (ja) サービス・データをブロックチェーン・システムに書き込む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CN111950225B (zh) 一种芯片布局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0471923B (zh) 一种区块链交易记录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550225A (zh) 索引构建方法、查询方法及装置
US11486714B2 (en) Matching algorithm for data with different scales based on global road network features
CN109076021A (zh) 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7818114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数据库
CN107239468A (zh) 任务节点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1352697A (zh) 灵活的物理功能和虚拟功能映射
CN111680019B (zh) 一种区块链的数据扩容方法及其装置
CN106682017B (zh) 一种数据库更新方法及装置
CN109739433A (zh) 数据处理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399354A (zh) 数据库的分区交换方法及装置
CN116522844B (zh) 电路划分方法、电路节点电压计算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5389394A (zh) 基于多个数据库集群的数据请求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464609A (zh) 一种集成电路相对位置布局优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JP2016192692A (ja) 経路配置方法、経路配置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6897224A (zh) 一种软件测试范围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0417777A (zh) 一种优化的微服务间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12149376B (zh) 一种基于最大流算法的fpga布局合法化方法
CN109547252A (zh) 实例化节点的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CN112131814B (zh) 一种利用区域重布局的fpga布局合法化方法
CN109117431A (zh) 用于将来自源应用的源数据合并至目标应用的目标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US20130125071A1 (en) Circuit component migration apparatus, circuit component migration program, and circuit component migration method
CN112035486B (zh) 分区表的分区建立方法、装置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