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98916B - 闸机和金属探测安检门组合的无人值守控制系统电路 - Google Patents

闸机和金属探测安检门组合的无人值守控制系统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8916B
CN110398916B CN201910589694.XA CN201910589694A CN110398916B CN 110398916 B CN110398916 B CN 110398916B CN 201910589694 A CN201910589694 A CN 201910589694A CN 110398916 B CN110398916 B CN 1103989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triode
diode
relay
groun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8969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98916A (zh
Inventor
刘举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an City Tongxinchangn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an City Tongxinchangn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an City Tongxinchangn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an City Tongxinchangn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8969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989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98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89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989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89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9/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V1/00 - G01V8/00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05B19/0423Input/output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1Pc I-O input output
    • G05B2219/21119Circuit for signal adaption, voltage level shift, filter nois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闸机和金属探测安检门组合的无人值守控制系统电路,属于多区位探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改变传统闸机探测安检的电路结构,能够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在员工需要进入工厂的保密和贵重金属车间时,员工身上不能携带任何金属物品,放置工厂车间内的保密产品和贵重物品的得到安全保障。本发明具体技术特点表现在:一、利用多重红外线来进行探测;二、红外线发射、接收响应速度快,第一时间进行感应和信号传输;三、此电路可以配合监控系统,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闸机和金属探测安检门组合的无人值守控制系统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区位探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闸机和金属探测安检门组合的无人值守控制系统电路。
背景技术
当前安检门检测以工作人员手拿金属探测器进行安检,出现违禁物品技术探测器会发出警报,但是一些金属探测器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损坏和当感应到违禁物品不发出警报,导致重要和保密场所得不到安全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闸机和金属探测安检门组合的无人值守控制系统电路,解决了安检门不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值守,从而达到监控目的。
一种闸机和金属探测安检门组合的无人值守控制系统电路,包括:直流24V供电端、第二红外线8正负极输入端JA2、电阻R14、光电耦合器IC2、电阻R15、电阻R16、三极管Q6、三极管Q5、电阻R17、电阻R13、继电器J2、二极管D16、电阻R12、电容C6、电阻R11、三极管Q4、二极管D17、电阻R10、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18、电阻R19、三极管Q3、电阻R9、三极管Q11、电阻R8、电阻R7、电阻R6、电阻R20、三极管Q9、三极管Q10、电阻R22、电阻R21、电阻R23、单向可控硅VT6、继电器常闭触点J6-2、电阻R24、二极管D6、二极管D2、二极管D4、二极管D3、二极管D1、电阻R26、单向可控硅VT2、继电器常闭触点J2-1、电阻R2、电阻R1、单向可控硅VT1、继电器常闭触点J1-1、电阻R57、电阻R58、电阻R3、继电器常闭触点J5-1、单向可控硅VT3、电阻R4、单向可控硅VT4、继电器常闭触点J4-1、二极管D5、电阻R5、单向可控硅VT5、电容C2、电阻R27、电阻R28、三极管Q12、继电器J3、继电器J4、三极管Q8、电阻R29、三极管Q7、电阻R30、电阻R31、光电耦合器IC3、电阻R32、第三红外线18的正负极输入端JA3、继电器J6、三极管Q19、电阻R33、继电器常闭触点JC1、报警信号输出端JA9、继电器J5、三极管Q18、电阻R34、三极管Q17、电阻R36、电阻R34、电阻R35、二极管D15、电阻R37、光电耦合器IC4、电阻R38、红外线正负极输入端JA4、继电器J1、三极管Q15、三极管Q14、电阻R51、电阻R52、电阻R53、电阻R54、电阻R55、光电耦合器IC1、电阻R56、第一红外线7的输入端JA1、二极管D13、电容C3、电阻R40、电阻R41、三极管Q20、二极管D7、电阻R42、电阻R43、电阻R44、三极管Q21、二极管D9、二级管D10、电阻R33、三极管Q22、继电器常闭触点J2-2、二极管D14、电阻R45、电阻R46、电容C4、三极管Q13、电阻R47、二极管D8、电阻R39、三极管Q24、电阻R48、三极管Q25、继电器常闭触点J4-2、二极管D12、二极管D11、电阻R49、电容C5、三极管Q26、继电器J7、电容C7;
其中,直流24V供电端连接到闸机和金属探测安检门组合的无人值守控制系统的直流24V供电端,当24V电压接通后,直流24V供电端负极接地,正极接至第二红外线8的正极和电阻R14的一端,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接至光电耦合器IC2的输入1端,光电耦合器输出2端接至第二红外线8的输出0端,所述光电耦合器IC2的输出3端接至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接至三极管Q6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6基极接至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6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三极管Q5的基极和电阻R17的一端,三极管Q5的集电极接地,发射极接至继电器J2的一端,所述继电器J2的另一端接至直流24V供电端正极、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二极管D16的负极、电阻R12的一端、二极管D17的正极、电阻R10一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阻R9的一端、单向可控硅VT3的阳极A端、电阻R57的一端、电阻R58的一端、单向可控硅VT1的阳极A端,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接至二极管D16的正极和电阻R11的一端,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接至电容C6的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接至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发射极接至二极管D17的负极,集电极接至电阻R18的一端,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19的一端和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集电极接地,发射极接至三极管Q1的基极和电阻R10的另一端。所述单向可控硅VT1的控制极G端接至继电器常闭触点J1-1的一端,单向可控硅VT1的阴极K端接至电阻R2的一端和单向可控硅VT2的阳极A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继电器长闭触点J1-1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57的一端、电阻R58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至继电器常闭触点J5-1的一端,继电器常闭触点J5-1的另一端接至单向可控硅VT3的控制极G端,所述单向可控硅VT3的阴极K端接至电阻R4的一端和单向可控硅VT4的阳极A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单向可控硅VT4的阴极K端接至二极管D5的正极,二极管D5的负极接至电阻R5的一端单向可控硅VT5的阳极A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接至继电器常闭触点J6-1的一端,继电器常闭触点J6-1的另一端接至单向可控硅VT5的控制极G端,单向可控硅VT5的阴极K端接至电阻R7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8的一端和三极管Q11的基极,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电阻R9的一端和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至直流24V供电端,发射极接至电阻R17的一端,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接至三极管Q6的集电极,所述单向可控硅VT4的控制极G端接至继电器常闭触点J4-1的一端,继电器常闭触点J4-1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58的一端、电阻R57的一端,所述电阻R57的另一端接至继电器常闭触点J2-1的一端,继电器常闭触点J2-1的另一端接至单向可控硅VT2的控制极G端,所述单向可控硅VT2的阴极K端接至二极管D1的正极和电阻R26的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单向可控硅VT4的阳极K端接至电阻R59的一端和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电阻R5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接至二极管D6的正极和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接至电阻R24的一端和单向可控硅VT6的阳极A端,单向可控硅VT6的控制极G端接至继电器常闭触点J6-2的一端,继电器常闭触点J6-2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24的一端,所述单向可控硅VT6的阴极K端接至电阻R23的一端和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22的一端和三极管Q10的基极。电阻R2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电阻R20的一端和三极管Q9的基极,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和三级管Q9的集电极接至直流24V供电端,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至电阻R29,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接至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13的负极、电阻R40的一端、二极管D7的正极、电阻R44的一端、电阻R33的一端、二极管D14的负极、电阻R45的一端、二极管D8、电阻R48的一端、三极管Q25的集电极,所述二极管D13的正极接至电阻R41的一端,所述电阻R40的另一端接至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1的另一端接至三极管Q20的基极,三极管Q20的集电极接至二极管D7的负极,发射极接至电阻R42的一端,电阻R42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43的一端和三极管Q21的基极,所述电阻R4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2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电阻R44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2的基极,三极管Q22的发射极接至继电器常闭触点J2-2的一端,继电器常闭触点J2-2的另一端接至二极管D10的正极和二极管D9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接至电容C2的一端和电阻R27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7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28的一端和三极管Q12的基极,电阻R2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1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继电器J3的一端,继电器J3的另一端接至直流24V供电端,所述二极管D10的负极接至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阻R18的另一端、电容C7的一端和二极管D12的负极,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12的正极接至继电器常闭触点J4-2的一端和二极管D11的正极,二极管D11的负极接至电阻R49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49的另一端接至三极管Q26的基极,三极管Q26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继电器J7的一端,继电器J7的另一端接至直流24V供电端,所述R3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14的正极接至电阻R45的另一端、电容C4的一端和电阻R46的一端,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46的另一端接至三极管Q13的基极,三极管Q13的集电极接至二极管D8的负极,发射极接至电阻R47的一端,电阻R47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39的一端和三极管Q24的基极,所述电阻R39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24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电阻R48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5的基极,三极管Q25的发射极接至继电器常闭触点J4-2的另一端。
第三红外线18的正极接至直流24V供电端和电阻R32的一端,第三红外线18的负极接地,输出0端接至光电耦合器IC3的输出2端,所述电阻R32的另一端接至光电耦合器IC3的输入1端,光电耦合器的IC3的输出3端接至电阻R30的一端,电阻R30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31的一端和三极管Q7的基极,所述电阻R31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电阻R29的另一端的三极管Q8的基极,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继电器J4的一端,继电器J4的另一端接至直流24V供电端。
第一红外线7的正极接至直流24V供电端和电阻R56的一端,电阻R56的另一端接至光电耦合器IC1的输入1端,第一红外线7的负极接地。输出0端接至光电耦合器IC1的输出2端,光电耦合器IC1的输入4端接至直流24V供电端,输出3端接至电阻R54的一端,电阻R54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55的一端、电阻R52的一端和三极管Q14的基极,所述电阻R5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52的另一端接至二极管D14的负极,二极管D14的正极接至二极管D1和D2的负极,所述三极管Q14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电阻R51的一端和三极管Q15的基极,三极管Q15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继电器J1的一端,继电器J1的另一端接至直流24V供电端。
第四红外线17的正极接至直流24V供电端和电阻R38的另一端,电阻R38的另一端接至光电耦合器IC4的输入1端,第四红外线17的负极接地,0端接至光电耦合器IC4的2端,光电耦合器IC4的4端接至直流24V供电端,3端接至电阻R37的一端,电阻R37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35的一端、电阻R36的一端和三极管Q17的基极,所述电阻R35接至二极管D15的负极,所述三极管Q17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电阻R34的一端和三极管Q18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继电器J5的一端,继电器J5的另一端接至直流24V供电端。
报警信号输出端JA9的一端接至直流24V供电端和继电器常闭触点JC1的一端,报警信号输出端JA9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33的一端和继电器常闭触点JC1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接至三极管Q19的基极,三极管Q19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继电器J6,继电器J6接至直流24V供电端。
工作原理:
员工A需进入车间内,但必须经过闸机1JA1端,此时第一红外线发射器1发射的红外线信号被员工A的身体挡住后,第一红外线接收器5接受不到红外线发射信号,在其输出端0端输出高电平使IC1pc817光电耦合器输出2端电压也处于高电平,若第一红外线发射器1发射的红外线信号无遮挡时,被第一红外线接收器5接收到红外线信号后,在其输出端0端为低电平使IC1pc817光电耦合器的输入1脚经R55电阻连接到24V电压端上,此时IC1pc817光电耦合器内部的发光管得电工作,使IC1pc817光电耦合器内部的光敏三极管导通,输出3脚输出24V电压经R54电阻和R55分压连接到Q14三极管的基极,使Q14三极管导通,集电极为低电平,使Q15三极管截止,J1继电器失电不工作,当员工A挡住第一红外线发射器1后,使第一红外线接收器5的输出端0端输出高电平,使IC1PC817光电耦合器输出2脚也处于高电平,IC1PC817光电耦合器内部发光管不发光,IC1PC817光电耦合器的输出3脚输出低电平,使Q14三极管截止,此时24V电压经R51电阻连接到Q15三极管的基极,使Q15三极管导通,J1继电器得电工作,J1—1继电器常闭触点接通,使VT1单向可控硅的触发脚阴极K端脚经R1电阻连接到24V电压上,经J1—1接通后触发VT1单向可控硅导通,使控制极G脚输出24V电压,并且一直保持导通状态,R2电阻为VT1单向可控硅的负载电阻,使VT1单向可控硅在导通后提供回路负载,同时也是J1—2常闭触点导线连接到闸机1JA5端进入端开闸机信号输入端,当J1—2常闭触点接通后,使闸机1JA5进入端得到开闸机信号后,闸机1进开启,此时第一红外线发射器1JA1进入初始化状态,员工A进入闸机后,当经过第二红外线2发射器时,员工A挡住第二红外线2发射器后,使第二红外线接收器4接收不到第二红外线2发射的红外线信号,在第二红外线接收器4的输出端0端将输出高电平使IC2pc817光电耦合器输出2脚处于高电平,内部发光管不发光,输出3脚输出低电平,使Q14三极管截止,此时Q1三极管发射极输出的24V电压给R9电阻连接到Q3三极管的基极,使Q3三极管导通,发射极输出24V电压,经R17电阻连接到Q5三极管的基极,使Q5三极管导通,J2继电器得电吸合,使J2—1常闭触点接通,J2—1接通后24V电压经R57使VT2单向可控硅阴极K脚被触发导通,控制极G脚输出24V电压并保持24V输出状态,R26电阻为VT2单向可控硅的负载电阻,使VT2单向可控硅在导通后提供回路负载,当VT2单向可控硅的控制极G脚输出24V分两路,一路经D3二级管正向导通后,在负极输出24V电压经R40电阻向C3电容充电,同时经R41电阻连接到Q20三极管的基极,使Q20三极管导通,集电极输出24V电压经R42电阻和R43电阻分压后连接到Q21三级管的基极。使Q21三极管导通,使Q22三极管截止,Q2三极管发射极无24V电压输出,此时在J2继电器,得电吸合的同时,J2—2常闭触点同时也接通但无24V电压输出,此时当C3电容很快被充满电后,使Q20三极管截止,Q21三极管截止,使24V电压经R44电阻接到Q22三极管的基极,使Q22三极管处于导通状态,发射极输出高电平,VT2单向可控硅控制极G脚输出的24V电压,另一路24V电压经D1二极管导通后在负极输出24V电压分两路,一路经过D14二极管正向导通,在负极输出24V电压经R52电阻降压连接到Q14三极管导通,Q15三极管截止,J1继电器不工作,表示当员工A在进入闸机1后经过第一红外线7JA1后,再经过第二红外线8JA2后,如再有员工B从闸机1进入时,此时第一红外线7JA1被挡住后,第三红外线接收器14的输出端0端输出高电平,使IC1pc817光电耦合器不工作,输出3脚无24V电压输出,但因VT2单向可控硅导通后控制极G脚仍输出电压经D1二极管导通,经D14二极管导通,经R52电阻连接到Q14三极管的基极,使Q14三极管保持导通状态,使Q15三极管仍处于截止状态,J1继电器不工作,使闸机JA5进口无法打开闸机,所以员工B无法通过闸机1进口进入。同时VT2单向可控硅控制极G脚输出24V电压,另一路D15二极管导通后,在负极输出24V电压经R35电阻降压连接到Q17三极管的基极,使Q17三极管导通,使Q18三极管截止,J5继电器不吸合,此时如有员工B从闸机2经过第四红外线17JA4想从闸机2进JA8进入闸机2,此时第四红外线17JA4的第四红外线接收器15被挡住后,在第四红外线接收器15的输出端0端输出高电平,使IC4pc817光电耦合器内部发光不工作,在IC4光电耦合器控制极G脚无24V电压输出,但因VT2单向可控硅导通后,在控制极G脚输出的24V电压经D15三极管正向导通后输出的24V电压经R35电阻使Q17三极管仍保持导通状态,使Q18仍截止J5继电器不工作,使员工B无法从JA8闸机2进入。
此时在返回途中员工A再通过第二红外线8JA2后,中间位置将经过金属探测安全门,当员工A通过金属探测安全门后,此时金属探测安全门没有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此时JA9端所接的安检门报警信号输出的继电器未工作,此时安检门内部报警信号输出继电器常闭触点JC1未吸合,使Q19三极管基极无电不工作,J6继电器不工作,此时员工A将进入闸机2,当到达闸机2时,将经过第三红外线18JA3,当身体挡住第三红外线18JA3后,第三红外线接收器14的输出端0端将输出高电平,如无物体经过第三红外线18JA3时,红第三外线接收器14的输出端0端输出低电平,使IC3pc817光电耦合器的阴极K脚为低电平,使24V电压经过R32电阻降压使IC3光电耦合器内的发光管得电发光,使IC3pc817光电耦合器内部光敏三极管导通,控制极G脚输出24V电压,经R30电阻和R31电阻分压后连接到Q7三极管的基极,使Q7三极管导通Q8三极管截止,J4继电器不工作,使员工A进去第三红外线18JA3后,挡住第三红外线18JA3后,此时第三红外线接收器18接收不到第三红外线发射器11发射出的红外线信号后,在第三红外线接收器14的输出端0端将输出高电平,使IC3pc817光电耦合器内部发光管不发光,使IC3pc817光电耦合器控制极G脚输出低电平,使Q7三极管截止,此时Q1三极管发射极输出的24V电压经R20电阻连接到Q25三极管的基极,使Q9三极管导通,在发射极输出24V电压经R29连接到Q8三极管的基极,此时因Q7三极管截止,使Q8三极管导通,使J4继电器得电工作,J4-1常闭触点和J4-2常闭触点同时接通,在J4-2常闭触点接通后,使VT2单向可控硅3脚输出的24V电压经R48连接到Q25三极管的基极,使Q25三极管导通(注:因VT4单向可控硅在接通后,控制极G脚输出的24V也会经R45电阻向C4电容充电的同时,经R46电阻连接到Q13三极管的基极,使Q13三极管导通,集电极输出24V电压经R47和R39电阻分压后连接到Q24三极管的基极,使Q24三极管导通,Q25三极管截止,但C4电容很快被充满电,使Q13三极管截止,使Q24三极管截止,使Q25三极管导通,集电极输出24V电压,所以在VT2单向可控硅被触发导通后,控制极G脚输出24V电压后使Q22三极管和Q25三极管瞬间处于截止状态,但当C3电容和C4电容被充满电后,使Q20三极管和Q13三极管均处于截止状态后,Q22三极管和Q26三极管均处于导通状态,当Q25三极管处于导通状态后,经过J4-2常闭触点接通后输出24V电压分两路,一路经D11二极管正向导通后在负极输出24V电压向电容C5充电的同时经R49电阻和R50电阻分压后连接到Q26三极管的基极,使Q26三极管导通,J7继电器吸合,使J7-1常闭触点通过导线连接到闸机2的口,JA7的闸机开启后信号触发端,使闸机2出口信号接通打开闸机,员工A出闸机2进入工厂车间,在J4继电器工作的同时,J4-2常闭触点吸合后输出的24V电压的另一路经过D12二极管正向导通后24V电压向C7电容充电的同时24V电压经R18电阻使Q2三极管导通,使Q1三极管截止,Q1三极管截止后,发射极无24V电压输出,此时VT1单向可控硅阳极A脚无24V电压而截止,控制极G脚无24V电压输出,使VT2单向可控硅也处于截止状态,控制极G脚也无24V电压输出,此时使Q20三极管、Q21三极管、Q22三极管、Q13三极管、Q24三极管和Q25三极管均无电压而处于截止等待上电状态。此时在D1二极管的负极也无24V电压输出,使D14和D15二极管负极均无24V电压输出,从而解除第一红外线7JA1和第四红外线18JA4的Q14三极管和Q17三极管的基极电压的锁定被解除。使第一红外线JA1和红外线4JA4恢复到初始状态,以上使员工A通过金属安检门未报警状态下员工A通过时的工作原理。
再回述到当员工A在通过红外线2JA2后,再通过金属探测门后,如金属探测安检门检测到员工A身上有携带金属物品时,金属探测安检门发出声光报警后,在JA9所连接的金属探测安全门内的报警信号输出继电器得电工作,使JC1常闭触点接通,此时24V电压经JC1接通后,经R33电阻连接到Q19三极管的基极,使Q19三极管导通,J6继电器得电工作,VT3单向可控硅和VT4单向可控硅无触发电压设有导通,在控制极G脚无24V电压,但VT1和VT2单向可控硅在员工A经过第一红外线1JA1和经过第二红外线2JA2时把VT1和VT2单向可控硅均已触发导通后,因VT1和VT2单向可控硅在被触发后会被一直保持锁定状态,所以在VT2单向可控硅的3脚输出的24V电压另一路经过D6二极管正向导通后,在负极输出24V电压分两路,一路连接到VT6单向可控硅的1脚,另一路电压经R24电阻通过J6-2常闭触点接通后触发单向可控2脚,使VT6单向可控硅导通,控制极G脚输出24V电压,R23电阻为VT6单向可控硅的负载电阻,3脚输出的24V电压经R21和R22电阻分压后连接到Q10三极管的基极,使Q10三极管导通,使Q9三极管截止,发射极无24V电压输出,使Q8三极基极无电压,此时如员工A想经过闸机2JA7时经过第三红外线3JA3时,此时红外线接收器虽然被人体挡住后,在输出端0端输出高电平,使IC3pc817光电耦合器内部发光管不发光,使IC光电耦合器控制极G脚无24V电压输出,使Q7三极管截止,但因Q8三极管基极无电压,Q8三极管仍处于截止状态,使J4继电器不工作,闸机2JA7闸机2出无法打开,使员工A在金属探测门通过时如报警后,员工A无法通过闸机2进入工厂车间,这样员工A通过红外线2JA2时,身体挡住第一红外线发射器1发射的红外线信号后,使第一红外线接收器5接收不到红外线信号后,在输出端0端输出高电平使IC2pc817光电耦合器阴极K脚为高电平,IC2光电耦合器不工作,控制极G脚无24V电压输出,使Q6三极管截止,因Q1三极管发射极输出的24V经R9电阻到Q3三极管的基极,使Q3三极管保持导通状态,发射极输出24V电压经R17到Q5三极管基极,此时因Q6三极管截止,使Q5三极管导通,J2继电器工作,使J2-1和J2-2常闭触点接通,当J2-2常闭触点接通后,因VT2单向可控硅控制极G脚仍输出24V电压,经D3二极管正向导通后通过R40电阻向C3电容充电,瞬间C3电容被充满电,使Q20三极管截止、Q21三极管截止,使Q22三极管导通,发射极输出24V电压,此时当J2-2常闭触点接通后,24V电压分两路,一路经D9二极管正向导通后输出24V电压向C2充电的同时经R27和R28电阻分压后连接带Q12三极管的基极,使Q12三极管导通,J3继电器得电工作,使J3-1常闭触点接通,J3-1常闭触点通过导线连接到闸机1出JA6内部闸机信号输入端,此时开启闸机1出信号,使员工A通过闸机1出退回到原来进入工厂车间时的原始位置,提示员工A要将身上的金属物品全部拿出来后才可进入。
在J2继电器得电工作后,J2-2常闭触点接通后的另一路24V电压经D10二极管正向导通,使Q1三极管截止。Q1三极管发射极无24V电压,使VT1和VT2单向可控硅3脚无24V电压均处于截止状态,使VT6单向可控硅也处于截止状态,使Q1三极管发射极所连接到的电路全部无24V电压,使Q1三极管发射极所连接的电路恢复初始上电状态。此时如员工C想从工厂车间出车间区域,此时员工C通过闸机2进JA8出工厂车间时,此时第四红外线17JA4将被员工C身体挡住,此时第四红外线接收器15接收不到第四红外线发射器12发射的红外线信号,第四红外线接收器15输出端0端输出高电平,使IC4pc817光电耦合器2脚处于高电平,IC4光电耦合器不工作,控制极G脚无24V电压输出,使Q17三极管截止(注:在红外线JA4无物体遮挡时,第四红外线接收器15接收到第四红外线发射器12发射的红外线信号,在第四红外线接收器15的输出端0端将输出低电平,使IC4pc817光电耦合器的阴极K脚为低电平,使IC4光电耦合器内部发光管得电发光,IC4内部光敏三极管受光照而导通,控制极G脚输出24V电压经R37和R36电阻分别连接到Q17三极管的基极,使Q17三极管导通,Q18三极管截止,使J5继电器不工作,此时Q18三极管导通,J5继电器得电工作,J5-1和J5-2常闭触点接通,J5-1常闭触点接通后使VT3单向可控硅阴极K脚电压经R3电阻经J5-1常闭触点接通后触发VT3单向可控硅的负载电阻,J5-2常闭触点接通后,J5-2常闭触点通过导线连接到闸机2进JA8闸机的信号出入段,此时因J5-2常闭触点接通,使闸机2进JA8信号接通,开启闸机,使员工C进入闸机2内,然后当员工C通过第三红外线18JA3时,挡住第三红外线发射器11时,第三红外线接收器14接收不到第三红外线发射器11发射的红外线信号后,使第三红外线接收器14输出端0端输出高电平,使IC3pc817光电耦合器阴极K脚处于高电平,IC3光电耦合器3脚无24V电压输出,使Q7三极管截止,Q8三极管导通,J4继电器得电工作,使J4-1常闭触点接通,使VT4单向可控硅阴极K脚经R58电阻经J4-1常闭触点接通后触发VT4单向可控硅阴极K脚,使VT4单向可控硅被触发接通,控制极G脚输出24V电压,一路经D2二极管正向导通后在负极输出24V电压分两路,一路经D14二极管正向导通后通过R52电阻连接到Q14三极管的基极,另一路电压通过D15二极管正向导通后在负极输出24V电压通过R40电阻向C3电容快速充电,同时经R46电阻连接到Q20三极管的基极,使Q20三极管导通,使Q21截止、Q22截止,同时D4二极管负极24V电压同时也通过R45电阻向C4电容快速充电的同时经R46电阻连接到Q13三极管基极,使Q13三极管导通,集电极输出高电平经R47和R39分压后连接到Q24三极管基极,使Q24三极管导通,Q25三极管截止,很快C4电容和C3电容被充满电后,C3电容充满电后,使Q20和Q21三极管均处于截止,Q22三极管导通发射极输出24V电压,此时Q14三极管最终处于导通状态,使Q15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C4被充满电后,使Q13和Q24三极管均处于截止状态,Q25三极管导通,发射极输出24V电压,此时Q17三极管最终处于导通状态,使Q18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当员工C经过金属探测安检门后,如金属探测安检门没有报警,员工C进入闸机1出JA6后,当身体挡住第二红外线8JA2后,第二红外线接收器4接收不到第二红外线2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信号后,在第二红外线接收器4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使IC2光电耦合器不工作,3脚无电压输出,使Q6三极管截止,Q5三极管导通,J2继电器得电工作,J1-1和J1-2常用触点接通,J2-2接通后,Q22三极管发射极输出的24V电压经J2-2常闭触点接通后输出24V电压分两路一路经D9二极管正向导通后向电容C2充电的同时经R27和R28电阻分压使Q12三极管导通,J3继电器得电工作,J3-1常闭触点接通,因J3-1常闭触点通过导线连接到闸机1出JA6的闸机1出信号输入端,此时闸机1出JA6打开,员工C出闸机1,J2-2常闭触点接通后的24V另外再通过D10二极管正向导通后在负极输出24V电压经R18电阻使Q2三极管导通,使Q1三极管截止,使VT3单向可控硅和VT4单向可控硅失电不导通,VT4单向可控硅控制极G脚无24V电压输出,使Q1三极管发射极所接的电路全部失电,从而恢复到初始状态,Q2三极管基极无电压而截止,使Q1三极管恢复导通状态。
当回述到当员工C通过金属探测安检门后,金属探测安检门发出声光报警后,金属探测安检门内的报警控制信号继电器工作,JA9端连接到金属探测安检门内的常闭触点JC1接通,使24V电压经JC1常闭触点接通后经R33电阻连接到Q19三极管的基极,使Q19三极管导通,J6继电器得电工作,使J6-1常闭触点接通,此时VT4单向可控硅输出的24V电压经D5二极管正向导通后,在负极输出24V电压经R5电阻经J6-1常闭触点接通后连接到VT5单向可控硅的阴极K脚,使VT5单向可控硅被触发导通,控制极G脚输出24V电压,R6电阻为VT5单向可控硅负载电阻,使VT5单向可控硅保持导通状态。VT5单向可控硅控制极G脚输出的24V电压经R7和R8电阻分压后连接到Q11三极管的基极,使Q11三极管到,Q3三极管截止,发射极无24V电压输出,使Q5三极管基极无电压,此时如员工C想从第二红外线8JA2闸机1出,当挡住第二红外线8时,第二红外线接收器4接收不到第二红外线2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信号,在输出端0端输出高电平使IC2光电耦合器不工作,控制极G脚无电压输出,使Q6三极管截止,但Q5三极管基极因无电压仍处于截止,J2继电器不工作,使闸机1进JA5无法打开,员工C因身上有金属物品通过金属探测安检门会报警,员工C需从金属探测门退回到闸机2出JA7出,通过红外线JA3后,第三红外线接收器14接收不到红外线发射器11发射的红外线信号后,输出端0端输出高电平使IC3光电耦合器不工作,IC3光电耦合器3脚输出低电平使Q7三极管截止,Q8三极管导通,J4继电器得电工作,J4-2常闭触点接通,使Q25三极管发射极输出的24V电压分两路一路经D11二极管正向导通后负极输出24V电压向C5充电的同时经R49和R50电阻分压后连接到Q26三极管的基极,使Q26三极管导通,使J7继电器得电工作,J7-1常闭触点接通,使闸机2出JA7得到闸机2出信号,使员工C在退回到原来准备出工厂车间内,需将身上所携带的金属物品拿出后,再重新通过。
当J4-2常闭触点接通的同时,Q25三极管发射极电压通过J4-2常闭触点接通后另一路24V电压经D12二极管正向导通后,在负极输出24V电压经R18电阻连接到Q2三极管基极,使Q2三极管导通,Q1三极管截止,Q1发射极无电压输出,使Q1发射极所连接的供电全部断电,从而使Q1发射极上所接的供电电压恢复到初始化上电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增加多区域探测技术,使员工保障没有携带金属或电子产品前提下才能顺利通过闸机;并且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能完成有序的进出车间,即提高效率又保障车间内利益不受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组合示意图。
其中:
1、第一红外线发射器;2、第二红外线发射器;3、闸机1进;
4、第二红外线接收器;5、第一红外线接收器;6、闸机1出;
7、第一红外线;8、第二红外线;9、报警器;10、侧面挡板;
11、第三红外线发射器;12、第四红外线发射器;13、闸机2出;
14、第三红外线接收器14;15、第四红外线接收器;16、闸机2进;
17、第四红外线;18、第三红外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
一种闸机和金属探测安检门组合的无人值守控制系统电路,包括:直流24V供电端、第二红外线8正负极输入端JA2、电阻R14、光电耦合器IC2、电阻R15、电阻R16、三极管Q6、三极管Q5、电阻R17、电阻R13、继电器J2、二极管D16、电阻R12、电容C6、电阻R11、三极管Q4、二极管D17、电阻R10、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18、电阻R19、三极管Q3、电阻R9、三极管Q11、电阻R8、电阻R7、电阻R6、电阻R20、三极管Q9、三极管Q10、电阻R22、电阻R21、电阻R23、单向可控硅VT6、继电器常闭触点J6-2、电阻R24、二极管D6、二极管D2、二极管D4、二极管D3、二极管D1、电阻R26、单向可控硅VT2、继电器常闭触点J2-1、电阻R2、电阻R1、单向可控硅VT1、继电器常闭触点J1-1、电阻R57、电阻R58、电阻R3、继电器常闭触点J5-1、单向可控硅VT3、电阻R4、单向可控硅VT4、继电器常闭触点J4-1、二极管D5、电阻R5、单向可控硅VT5、电容C2、电阻R27、电阻R28、三极管Q12、继电器J3、继电器J4、三极管Q8、电阻R29、三极管Q7、电阻R30、电阻R31、光电耦合器IC3、电阻R32、第三红外线18的正负极输入端JA3、继电器J6、三极管Q19、电阻R33、继电器常闭触点JC1、报警信号输出端JA9、继电器J5、三极管Q18、电阻R34、三极管Q17、电阻R36、电阻R34、电阻R35、二极管D15、电阻R37、光电耦合器IC4、电阻R38、红外线正负极输入端JA4、继电器J1、三极管Q15、三极管Q14、电阻R51、电阻R52、电阻R53、电阻R54、电阻R55、光电耦合器IC1、电阻R56、第一红外线7的输入端JA1、二极管D13、电容C3、电阻R40、电阻R41、三极管Q20、二极管D7、电阻R42、电阻R43、电阻R44、三极管Q21、二极管D9、二级管D10、电阻R33、三极管Q22、继电器常闭触点J2-2、二极管D14、电阻R45、电阻R46、电容C4、三极管Q13、电阻R47、二极管D8、电阻R39、三极管Q24、电阻R48、三极管Q25、继电器常闭触点J4-2、二极管D12、二极管D11、电阻R49、电容C5、三极管Q26、继电器J7、电容C7;
其中,直流24V供电端连接到闸机和金属探测安检门组合的无人值守控制系统的直流24V供电端,当24V电压接通后,直流24V供电端负极接地,正极接至第二红外线8的正极和电阻R14的一端,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接至光电耦合器IC2的输入1端,光电耦合器输出2端接至第二红外线8的输出0端,所述光电耦合器IC2的输出3端接至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接至三极管Q6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6基极接至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6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三极管Q5的基极和电阻R17的一端,三极管Q5的集电极接地,发射极接至继电器J2的一端,所述继电器J2的另一端接至直流24V供电端正极、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二极管D16的负极、电阻R12的一端、二极管D17的正极、电阻R10一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阻R9的一端、单向可控硅VT3的阳极A端、电阻R57的一端、电阻R58的一端、单向可控硅VT1的阳极A端,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接至二极管D16的正极和电阻R11的一端,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接至电容C6的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接至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发射极接至二极管D17的负极,集电极接至电阻R18的一端,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19的一端和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集电极接地,发射极接至三极管Q1的基极和电阻R10的另一端。所述单向可控硅VT1的控制极G端接至继电器常闭触点J1-1的一端,单向可控硅VT1的阴极K端接至电阻R2的一端和单向可控硅VT2的阳极A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继电器长闭触点J1-1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57的一端、电阻R58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至继电器常闭触点J5-1的一端,继电器常闭触点J5-1的另一端接至单向可控硅VT3的控制极G端,所述单向可控硅VT3的阴极K端接至电阻R4的一端和单向可控硅VT4的阳极A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单向可控硅VT4的阴极K端接至二极管D5的正极,二极管D5的负极接至电阻R5的一端单向可控硅VT5的阳极A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接至继电器常闭触点J6-1的一端,继电器常闭触点J6-1的另一端接至单向可控硅VT5的控制极G端,单向可控硅VT5的阴极K端接至电阻R7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8的一端和三极管Q11的基极,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电阻R9的一端和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至直流24V供电端,发射极接至电阻R17的一端,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接至三极管Q6的集电极,所述单向可控硅VT4的控制极G端接至继电器常闭触点J4-1的一端,继电器常闭触点J4-1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58的一端、电阻R57的一端,所述电阻R57的另一端接至继电器常闭触点J2-1的一端,继电器常闭触点J2-1的另一端接至单向可控硅VT2的控制极G端,所述单向可控硅VT2的阴极K端接至二极管D1的正极和电阻R26的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单向可控硅VT4的阳极K端接至电阻R59的一端和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电阻R5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接至二极管D6的正极和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接至电阻R24的一端和单向可控硅VT6的阳极A端,单向可控硅VT6的控制极G端接至继电器常闭触点J6-2的一端,继电器常闭触点J6-2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24的一端,所述单向可控硅VT6的阴极K端接至电阻R23的一端和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22的一端和三极管Q10的基极。电阻R2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电阻R20的一端和三极管Q9的基极,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和三级管Q9的集电极接至直流24V供电端,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至电阻R29,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接至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13的负极、电阻R40的一端、二极管D7的正极、电阻R44的一端、电阻R33的一端、二极管D14的负极、电阻R45的一端、二极管D8、电阻R48的一端、三极管Q25的集电极,所述二极管D13的正极接至电阻R41的一端,所述电阻R40的另一端接至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1的另一端接至三极管Q20的基极,三极管Q20的集电极接至二极管D7的负极,发射极接至电阻R42的一端,电阻R42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43的一端和三极管Q21的基极,所述电阻R4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2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电阻R44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2的基极,三极管Q22的发射极接至继电器常闭触点J2-2的一端,继电器常闭触点J2-2的另一端接至二极管D10的正极和二极管D9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接至电容C2的一端和电阻R27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7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28的一端和三极管Q12的基极,电阻R2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1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继电器J3的一端,继电器J3的另一端接至直流24V供电端,所述二极管D10的负极接至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阻R18的另一端、电容C7的一端和二极管D12的负极,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12的正极接至继电器常闭触点J4-2的一端和二极管D11的正极,二极管D11的负极接至电阻R49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49的另一端接至三极管Q26的基极,三极管Q26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继电器J7的一端,继电器J7的另一端接至直流24V供电端,所述R3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14的正极接至电阻R45的另一端、电容C4的一端和电阻R46的一端,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46的另一端接至三极管Q13的基极,三极管Q13的集电极接至二极管D8的负极,发射极接至电阻R47的一端,电阻R47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39的一端和三极管Q24的基极,所述电阻R39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24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电阻R48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5的基极,三极管Q25的发射极接至继电器常闭触点J4-2的另一端。
第三红外线18的正极接至直流24V供电端和电阻R32的一端,第三红外线18的负极接地,输出0端接至光电耦合器IC3的输出2端,所述电阻R32的另一端接至光电耦合器IC3的输入1端,光电耦合器的IC3的输出3端接至电阻R30的一端,电阻R30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31的一端和三极管Q7的基极,所述电阻R31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电阻R29的另一端的三极管Q8的基极,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继电器J4的一端,继电器J4的另一端接至直流24V供电端。
第一红外线7的正极接至直流24V供电端和电阻R56的一端,电阻R56的另一端接至光电耦合器IC1的输入1端,第一红外线7的负极接地。输出0端接至光电耦合器IC1的输出2端,光电耦合器IC1的输入4端接至直流24V供电端,输出3端接至电阻R54的一端,电阻R54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55的一端、电阻R52的一端和三极管Q14的基极,所述电阻R5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52的另一端接至二极管D14的负极,二极管D14的正极接至二极管D1和D2的负极,所述三极管Q14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电阻R51的一端和三极管Q15的基极,三极管Q15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继电器J1的一端,继电器J1的另一端接至直流24V供电端。
第四红外线17的正极接至直流24V供电端和电阻R38的另一端,电阻R38的另一端接至光电耦合器IC4的输入1端,第四红外线17的负极接地,0端接至光电耦合器IC4的2端,光电耦合器IC4的4端接至直流24V供电端,3端接至电阻R37的一端,电阻R37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35的一端、电阻R36的一端和三极管Q17的基极,所述电阻R35接至二极管D15的负极,所述三极管Q17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电阻R34的一端和三极管Q18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继电器J5的一端,继电器J5的另一端接至直流24V供电端。
报警信号输出端JA9的一端接至直流24V供电端和继电器常闭触点JC1的一端,报警信号输出端JA9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33的一端和继电器常闭触点JC1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接至三极管Q19的基极,三极管Q19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继电器J6,继电器J6接至直流24V供电端。
工作原理:
员工A需进入车间内,但必须经过闸机1JA1端,此时第一红外线发射器1发射的红外线信号被员工A的身体挡住后,第一红外线接收器5接受不到红外线发射信号,在其输出端0端输出高电平使IC1pc817光电耦合器输出2端电压也处于高电平,若第一红外线发射器1发射的红外线信号无遮挡时,被第一红外线接收器5接收到红外线信号后,在其输出端0端为低电平使IC1pc817光电耦合器的输入1脚经R55电阻连接到24V电压端上,此时IC1pc817光电耦合器内部的发光管得电工作,使IC1pc817光电耦合器内部的光敏三极管导通,输出3脚输出24V电压经R54电阻和R55分压连接到Q14三极管的基极,使Q14三极管导通,集电极为低电平,使Q15三极管截止,J1继电器失电不工作,当员工A挡住第一红外线发射器1后,使第一红外线接收器5的输出端0端输出高电平,使IC1PC817光电耦合器输出2脚也处于高电平,IC1PC817光电耦合器内部发光管不发光,IC1PC817光电耦合器的输出3脚输出低电平,使Q14三极管截止,此时24V电压经R51电阻连接到Q15三极管的基极,使Q15三极管导通,J1继电器得电工作,J1—1继电器常闭触点接通,使VT1单向可控硅的触发脚阴极K端脚经R1电阻连接到24V电压上,经J1—1接通后触发VT1单向可控硅导通,使控制极G脚输出24V电压,并且一直保持导通状态,R2电阻为VT1单向可控硅的负载电阻,使VT1单向可控硅在导通后提供回路负载,同时也是J1—2常闭触点导线连接到闸机1JA5端进入端开闸机信号输入端,当J1—2常闭触点接通后,使闸机1JA5进入端得到开闸机信号后,闸机1进开启,此时第一红外线发射器1JA1进入初始化状态,员工A进入闸机后,当经过第二红外线2发射器时,员工A挡住第二红外线2发射器后,使第二红外线接收器4接收不到第二红外线2发射的红外线信号,在第二红外线接收器4的输出端0端将输出高电平使IC2pc817光电耦合器输出2脚处于高电平,内部发光管不发光,输出3脚输出低电平,使Q14三极管截止,此时Q1三极管发射极输出的24V电压给R9电阻连接到Q3三极管的基极,使Q3三极管导通,发射极输出24V电压,经R17电阻连接到Q5三极管的基极,使Q5三极管导通,J2继电器得电吸合,使J2—1常闭触点接通,J2—1接通后24V电压经R57使VT2单向可控硅阴极K脚被触发导通,控制极G脚输出24V电压并保持24V输出状态,R26电阻为VT2单向可控硅的负载电阻,使VT2单向可控硅在导通后提供回路负载,当VT2单向可控硅的控制极G脚输出24V分两路,一路经D3二级管正向导通后,在负极输出24V电压经R40电阻向C3电容充电,同时经R41电阻连接到Q20三极管的基极,使Q20三极管导通,集电极输出24V电压经R42电阻和R43电阻分压后连接到Q21三级管的基极。使Q21三极管导通,使Q22三极管截止,Q2三极管发射极无24V电压输出,此时在J2继电器,得电吸合的同时,J2—2常闭触点同时也接通但无24V电压输出,此时当C3电容很快被充满电后,使Q20三极管截止,Q21三极管截止,使24V电压经R44电阻接到Q22三极管的基极,使Q22三极管处于导通状态,发射极输出高电平,VT2单向可控硅控制极G脚输出的24V电压,另一路24V电压经D1二极管导通后在负极输出24V电压分两路,一路经过D14二极管正向导通,在负极输出24V电压经R52电阻降压连接到Q14三极管导通,Q15三极管截止,J1继电器不工作,表示当员工A在进入闸机1后经过第一红外线7JA1后,再经过第二红外线8JA2后,如再有员工B从闸机1进入时,此时第一红外线7JA1被挡住后,第三红外线接收器14的输出端0端输出高电平,使IC1pc817光电耦合器不工作,输出3脚无24V电压输出,但因VT2单向可控硅导通后控制极G脚仍输出电压经D1二极管导通,经D14二极管导通,经R52电阻连接到Q14三极管的基极,使Q14三极管保持导通状态,使Q15三极管仍处于截止状态,J1继电器不工作,使闸机JA5进口无法打开闸机,所以员工B无法通过闸机1进口进入。同时VT2单向可控硅控制极G脚输出24V电压,另一路D15二极管导通后,在负极输出24V电压经R35电阻降压连接到Q17三极管的基极,使Q17三极管导通,使Q18三极管截止,J5继电器不吸合,此时如有员工B从闸机2经过第四红外线17JA4想从闸机2进JA8进入闸机2,此时第四红外线17JA4的第四红外线接收器15被挡住后,在第四红外线接收器15的输出端0端输出高电平,使IC4pc817光电耦合器内部发光不工作,在IC4光电耦合器控制极G脚无24V电压输出,但因VT2单向可控硅导通后,在控制极G脚输出的24V电压经D15三极管正向导通后输出的24V电压经R35电阻使Q17三极管仍保持导通状态,使Q18仍截止J5继电器不工作,使员工B无法从JA8闸机2进入。
此时在返回途中员工A再通过第二红外线8JA2后,中间位置将经过金属探测安全门,当员工A通过金属探测安全门后,此时金属探测安全门没有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此时JA9端所接的安检门报警信号输出的继电器未工作,此时安检门内部报警信号输出继电器常闭触点JC1未吸合,使Q19三极管基极无电不工作,J6继电器不工作,此时员工A将进入闸机2,当到达闸机2时,将经过第三红外线18JA3,当身体挡住第三红外线18JA3后,第三红外线接收器14的输出端0端将输出高电平,如无物体经过第三红外线18JA3时,红第三外线接收器14的输出端0端输出低电平,使IC3pc817光电耦合器的阴极K脚为低电平,使24V电压经过R32电阻降压使IC3光电耦合器内的发光管得电发光,使IC3pc817光电耦合器内部光敏三极管导通,控制极G脚输出24V电压,经R30电阻和R31电阻分压后连接到Q7三极管的基极,使Q7三极管导通Q8三极管截止,J4继电器不工作,使员工A进去第三红外线18JA3后,挡住第三红外线18JA3后,此时第三红外线接收器18接收不到第三红外线发射器11发射出的红外线信号后,在第三红外线接收器14的输出端0端将输出高电平,使IC3pc817光电耦合器内部发光管不发光,使IC3pc817光电耦合器控制极G脚输出低电平,使Q7三极管截止,此时Q1三极管发射极输出的24V电压经R20电阻连接到Q25三极管的基极,使Q9三极管导通,在发射极输出24V电压经R29连接到Q8三极管的基极,此时因Q7三极管截止,使Q8三极管导通,使J4继电器得电工作,J4-1常闭触点和J4-2常闭触点同时接通,在J4-2常闭触点接通后,使VT2单向可控硅3脚输出的24V电压经R48连接到Q25三极管的基极,使Q25三极管导通(注:因VT4单向可控硅在接通后,控制极G脚输出的24V也会经R45电阻向C4电容充电的同时,经R46电阻连接到Q13三极管的基极,使Q13三极管导通,集电极输出24V电压经R47和R39电阻分压后连接到Q24三极管的基极,使Q24三极管导通,Q25三极管截止,但C4电容很快被充满电,使Q13三极管截止,使Q24三极管截止,使Q25三极管导通,集电极输出24V电压,所以在VT2单向可控硅被触发导通后,控制极G脚输出24V电压后使Q22三极管和Q25三极管瞬间处于截止状态,但当C3电容和C4电容被充满电后,使Q20三极管和Q13三极管均处于截止状态后,Q22三极管和Q26三极管均处于导通状态,当Q25三极管处于导通状态后,经过J4-2常闭触点接通后输出24V电压分两路,一路经D11二极管正向导通后在负极输出24V电压向电容C5充电的同时经R49电阻和R50电阻分压后连接到Q26三极管的基极,使Q26三极管导通,J7继电器吸合,使J7-1常闭触点通过导线连接到闸机2的口,JA7的闸机开启后信号触发端,使闸机2出口信号接通打开闸机,员工A出闸机2进入工厂车间,在J4继电器工作的同时,J4-2常闭触点吸合后输出的24V电压的另一路经过D12二极管正向导通后24V电压向C7电容充电的同时24V电压经R18电阻使Q2三极管导通,使Q1三极管截止,Q1三极管截止后,发射极无24V电压输出,此时VT1单向可控硅阳极A脚无24V电压而截止,控制极G脚无24V电压输出,使VT2单向可控硅也处于截止状态,控制极G脚也无24V电压输出,此时使Q20三极管、Q21三极管、Q22三极管、Q13三极管、Q24三极管和Q25三极管均无电压而处于截止等待上电状态。此时在D1二极管的负极也无24V电压输出,使D14和D15二极管负极均无24V电压输出,从而解除第一红外线7JA1和第四红外线18JA4的Q14三极管和Q17三极管的基极电压的锁定被解除。使第一红外线JA1和红外线4JA4恢复到初始状态,以上使员工A通过金属安检门未报警状态下员工A通过时的工作原理。
再回述到当员工A在通过红外线2JA2后,再通过金属探测门后,如金属探测安检门检测到员工A身上有携带金属物品时,金属探测安检门发出声光报警后,在JA9所连接的金属探测安全门内的报警信号输出继电器得电工作,使JC1常闭触点接通,此时24V电压经JC1接通后,经R33电阻连接到Q19三极管的基极,使Q19三极管导通,J6继电器得电工作,VT3单向可控硅和VT4单向可控硅无触发电压设有导通,在控制极G脚无24V电压,但VT1和VT2单向可控硅在员工A经过第一红外线1JA1和经过第二红外线2JA2时把VT1和VT2单向可控硅均已触发导通后,因VT1和VT2单向可控硅在被触发后会被一直保持锁定状态,所以在VT2单向可控硅的3脚输出的24V电压另一路经过D6二极管正向导通后,在负极输出24V电压分两路,一路连接到VT6单向可控硅的1脚,另一路电压经R24电阻通过J6-2常闭触点接通后触发单向可控2脚,使VT6单向可控硅导通,控制极G脚输出24V电压,R23电阻为VT6单向可控硅的负载电阻,3脚输出的24V电压经R21和R22电阻分压后连接到Q10三极管的基极,使Q10三极管导通,使Q9三极管截止,发射极无24V电压输出,使Q8三极基极无电压,此时如员工A想经过闸机2JA7时经过第三红外线3JA3时,此时红外线接收器虽然被人体挡住后,在输出端0端输出高电平,使IC3pc817光电耦合器内部发光管不发光,使IC光电耦合器控制极G脚无24V电压输出,使Q7三极管截止,但因Q8三极管基极无电压,Q8三极管仍处于截止状态,使J4继电器不工作,闸机2JA7闸机2出无法打开,使员工A在金属探测门通过时如报警后,员工A无法通过闸机2进入工厂车间,这样员工A通过红外线2JA2时,身体挡住第一红外线发射器1发射的红外线信号后,使第一红外线接收器5接收不到红外线信号后,在输出端0端输出高电平使IC2pc817光电耦合器阴极K脚为高电平,IC2光电耦合器不工作,控制极G脚无24V电压输出,使Q6三极管截止,因Q1三极管发射极输出的24V经R9电阻到Q3三极管的基极,使Q3三极管保持导通状态,发射极输出24V电压经R17到Q5三极管基极,此时因Q6三极管截止,使Q5三极管导通,J2继电器工作,使J2-1和J2-2常闭触点接通,当J2-2常闭触点接通后,因VT2单向可控硅控制极G脚仍输出24V电压,经D3二极管正向导通后通过R40电阻向C3电容充电,瞬间C3电容被充满电,使Q20三极管截止、Q21三极管截止,使Q22三极管导通,发射极输出24V电压,此时当J2-2常闭触点接通后,24V电压分两路,一路经D9二极管正向导通后输出24V电压向C2充电的同时经R27和R28电阻分压后连接带Q12三极管的基极,使Q12三极管导通,J3继电器得电工作,使J3-1常闭触点接通,J3-1常闭触点通过导线连接到闸机1出JA6内部闸机信号输入端,此时开启闸机1出信号,使员工A通过闸机1出退回到原来进入工厂车间时的原始位置,提示员工A要将身上的金属物品全部拿出来后才可进入。
在J2继电器得电工作后,J2-2常闭触点接通后的另一路24V电压经D10二极管正向导通,使Q1三极管截止。Q1三极管发射极无24V电压,使VT1和VT2单向可控硅3脚无24V电压均处于截止状态,使VT6单向可控硅也处于截止状态,使Q1三极管发射极所连接到的电路全部无24V电压,使Q1三极管发射极所连接的电路恢复初始上电状态。
此时如员工C想从工厂车间出车间区域,此时员工C通过闸机2进JA8出工厂车间时,此时第四红外线17JA4将被员工C身体挡住,此时第四红外线接收器15接收不到第四红外线发射器12发射的红外线信号,第四红外线接收器15输出端0端输出高电平,使IC4pc817光电耦合器2脚处于高电平,IC4光电耦合器不工作,控制极G脚无24V电压输出,使Q17三极管截止(注:在红外线4JA4无物体遮挡时,第四红外线接收器15接收到第四红外线发射器12发射的红外线信号,在第四红外线接收器15的输出端0端将输出低电平,使IC4pc817光电耦合器的阴极K脚为低电平,使IC4光电耦合器内部发光管得电发光,IC4内部光敏三极管受光照而导通,控制极G脚输出24V电压经R37和R36电阻分别连接到Q17三极管的基极,使Q17三极管导通,Q18三极管截止,使J5继电器不工作,此时Q18三极管导通,J5继电器得电工作,J5-1和J5-2常闭触点接通,J5-1常闭触点接通后使VT3单向可控硅阴极K脚电压经R3电阻经J5-1常闭触点接通后触发VT3单向可控硅的负载电阻,J5-2常闭触点接通后,J5-2常闭触点通过导线连接到闸机2进JA8闸机的信号出入段,此时因J5-2常闭触点接通,使闸机2进JA8信号接通,开启闸机,使员工C进入闸机2内,然后当员工C通过第三红外线18JA3时,挡住第三红外线发射器11时,第三红外线接收器14接收不到第三红外线发射器11发射的红外线信号后,使第三红外线接收器14输出端0端输出高电平,使IC3pc817光电耦合器阴极K脚处于高电平,IC3光电耦合器3脚无24V电压输出,使Q7三极管截止,Q8三极管导通,J4继电器得电工作,使J4-1常闭触点接通,使VT4单向可控硅阴极K脚经R58电阻经J4-1常闭触点接通后触发VT4单向可控硅阴极K脚,使VT4单向可控硅被触发接通,控制极G脚输出24V电压,一路经D2二极管正向导通后在负极输出24V电压分两路,一路经D14二极管正向导通后通过R52电阻连接到Q14三极管的基极,另一路电压通过D15二极管正向导通后在负极输出24V电压通过R40电阻向C3电容快速充电,同时经R46电阻连接到Q20三极管的基极,使Q20三极管导通,使Q21截止、Q22截止,同时D4二极管负极24V电压同时也通过R45电阻向C4电容快速充电的同时经R46电阻连接到Q13三极管基极,使Q13三极管导通,集电极输出高电平经R47和R39分压后连接到Q24三极管基极,使Q24三极管导通,Q25三极管截止,很快C4电容和C3电容被充满电后,C3电容充满电后,使Q20和Q21三极管均处于截止,Q22三极管导通发射极输出24V电压,此时Q14三极管最终处于导通状态,使Q15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C4被充满电后,使Q13和Q24三极管均处于截止状态,Q25三极管导通,发射极输出24V电压,此时Q17三极管最终处于导通状态,使Q18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当员工C经过金属探测安检门后,如金属探测安检门没有报警,员工C进入闸机1出JA6后,当身体挡住第二红外线8JA2后,第二红外线接收器4接收不到第二红外线2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信号后,在第二红外线接收器4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使IC2光电耦合器不工作,3脚无电压输出,使Q6三极管截止,Q5三极管导通,J2继电器得电工作,J1-1和J1-2常用触点接通,J2-2接通后,Q22三极管发射极输出的24V电压经J2-2常闭触点接通后输出24V电压分两路一路经D9二极管正向导通后向电容C2充电的同时经R27和R28电阻分压使Q12三极管导通,J3继电器得电工作,J3-1常闭触点接通,因J3-1常闭触点通过导线连接到闸机1出JA6的闸机1出信号输入端,此时闸机1出JA6打开,员工C出闸机1,J2-2常闭触点接通后的24v另外再通过D10二极管正向导通后在负极输出24V电压经R18电阻使Q2三极管导通,使Q1三极管截止,使VT3单向可控硅和VT4单向可控硅失电不导通,VT4单向可控硅控制极G脚无24V电压输出,使Q1三极管发射极所接的电路全部失电,从而恢复到初始状态,Q2三极管基极无电压而截止,使Q1三极管恢复导通状态。
当回述到当员工C通过金属探测安检门后,金属探测安检门发出声光报警后,金属探测安检门内的报警控制信号继电器工作,JA9端连接到金属探测安检门内的常闭触点JC1接通,使24V电压经JC1常闭触点接通后经R33电阻连接到Q19三极管的基极,使Q19三极管导通,J6继电器得电工作,使J6-1常闭触点接通,此时VT4单向可控硅输出的24V电压经D5二极管正向导通后,在负极输出24V电压经R5电阻经J6-1常闭触点接通后连接到VT5单向可控硅的阴极K脚,使VT5单向可控硅被触发导通,控制极G脚输出24V电压,R6电阻为VT5单向可控硅负载电阻,使VT5单向可控硅保持导通状态。VT5单向可控硅控制极G脚输出的24V电压经R7和R8电阻分压后连接到Q11三极管的基极,使Q11三极管到,Q3三极管截止,发射极无24V电压输出,使Q5三极管基极无电压,此时如员工C想从第二红外线8JA2闸机1出,当挡住第二红外线8时,第二红外线接收器4接收不到第二红外线2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信号,在输出端0端输出高电平使IC2光电耦合器不工作,控制极G脚无电压输出,使Q6三极管截止,但Q5三极管基极因无电压仍处于截止,J2继电器不工作,使闸机1进JA5无法打开,员工C因身上有金属物品通过金属探测安检门会报警,员工C需从金属探测门退回到闸机2出JA7出,通过红外线JA3后,第三红外线接收器14接收不到红外线发射器11发射的红外线信号后,输出端0端输出高电平使IC3光电耦合器不工作,IC3光电耦合器3脚输出低电平使Q7三极管截止,Q8三极管导通,J4继电器得电工作,J4-2常闭触点接通,使Q25三极管发射极输出的24V电压分两路一路经D11二极管正向导通后负极输出24V电压向C5充电的同时经R49和R50电阻分压后连接到Q26三极管的基极,使Q26三极管导通,使J7继电器得电工作,J7-1常闭触点接通,使闸机2出JA7得到闸机2出信号,使员工C在退回到原来准备出工厂车间内,需将身上所携带的金属物品拿出后,再重新通过。
当J4-2常闭触点接通的同时,Q25三极管发射极电压通过J4-2常闭触点接通后另一路24V电压经D12二极管正向导通后,在负极输出24V电压经R18电阻连接到Q2三极管基极,使Q2三极管导通,Q1三极管截止,Q1发射极无电压输出,使Q1发射极所连接的供电全部断电,从而使Q1发射极上所接的供电电压恢复到初始化上电状态。
此闸机和金属探测安检门组合的无人值守控制系统电路实现了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在员工需要进入工厂的保密和贵重金属车间时,员工身上不能携带任何金属物品,放置工厂车间内的保密产品和贵重物品的安全。此电路还可以配合监控系统,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5)

1.一种闸机和金属探测安检门组合的无人值守控制系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24V供电端、第二红外线正负极输入端JA2、电阻R14、光电耦合器IC2、电阻R15、电阻R16、三极管Q6、三极管Q5、电阻R17、电阻R13、继电器J2、二极管D16、电阻R12、电容C6、电阻R11、三极管Q4、二极管D17、电阻R10、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18、电阻R19、三极管Q3、电阻R9、三极管Q11、电阻R8、电阻R7、电阻R6、电阻R20、三极管Q9、三极管Q10、电阻R22、电阻R21、电阻R23、单向可控硅VT6、继电器常闭触点J6-2、电阻R24、二极管D6、二极管D2、二极管D4、二极管D3、二极管D1、电阻R26、单向可控硅VT2、继电器常闭触点J2-1、电阻R2、电阻R1、单向可控硅VT1、继电器常闭触点J1-1、电阻R57、电阻R58、电阻R3、继电器常闭触点J5-1、单向可控硅VT3、电阻R4、单向可控硅VT4、继电器常闭触点J4-1、二极管D5、电阻R5、单向可控硅VT5、电容C2、电阻R27、电阻R28、三极管Q12、继电器J3、继电器J4、三极管Q8、电阻R29、三极管Q7、电阻R30、电阻R31、光电耦合器IC3、电阻R32、第三红外线正负极输入端JA3、继电器J6、三极管Q19、电阻R33、继电器常闭触点JC1、报警信号输出端JA9、继电器J5、三极管Q18、电阻R34、三极管Q17、电阻R36、电阻R34、电阻R35、二极管D15、电阻R37、光电耦合器IC4、电阻R38、红外线正负极输入端JA4、继电器J1、三极管Q15、三极管Q14、电阻R51、电阻R52、电阻R53、电阻R54、电阻R55、光电耦合器IC1、电阻R56、第一红外线输入端JA1、二极管D13、电容C3、电阻R40、电阻R41、三极管Q20、二极管D7、电阻R42、电阻R43、电阻R44、三极管Q21、二极管D9、二级管D10、电阻R33、三极管Q22、继电器常闭触点J2-2、二极管D14、电阻R45、电阻R46、电容C4、三极管Q13、电阻R47、二极管D8、电阻R39、三极管Q24、电阻R48、三极管Q25、继电器常闭触点J4-2、二极管D12、二极管D11、电阻R49、电容C5、三极管Q26、继电器J7、电容C7;
其中,直流24V供电端连接到闸机和金属探测安检门组合的无人值守控制系统的直流24V供电端,当24V电压接通后,直流24V供电端负极接地,正极接至第二红外线的正极和电阻R14的一端,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接至光电耦合器IC2的输入1端,光电耦合器输出2端接至第二红外线的输出0端,所述光电耦合器IC2的输出3端接至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接至三极管Q6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6基极接至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6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三极管Q5的基极和电阻R17的一端,三极管Q5的集电极接地,发射极接至继电器J2的一端,所述继电器J2的另一端接至直流24V供电端正极、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二极管D16的负极、电阻R12的一端、二极管D17的正极、电阻R10一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阻R9的一端、单向可控硅VT3的阳极A端、电阻R57的一端、电阻R58的一端、单向可控硅VT1的阳极A端,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接至二极管D16的正极和电阻R11的一端,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接至电容C6的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接至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发射极接至二极管D17的负极,集电极接至电阻R18的一端,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19的一端和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集电极接地,发射极接至三极管Q1的基极和电阻R10的另一端;所述单向可控硅VT1的控制极G端接至继电器常闭触点J1-1的一端,单向可控硅VT1的阴极K端接至电阻R2的一端和单向可控硅VT2的阳极A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继电器长闭触点J1-1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57的一端、电阻R58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至继电器常闭触点J5-1的一端,继电器常闭触点J5-1的另一端接至单向可控硅VT3的控制极G端,所述单向可控硅VT3的阴极K端接至电阻R4的一端和单向可控硅VT4的阳极A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单向可控硅VT4的阴极K端接至二极管D5的正极,二极管D5的负极接至电阻R5的一端单向可控硅VT5的阳极A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接至继电器常闭触点J6-1的一端,继电器常闭触点J6-1的另一端接至单向可控硅VT5的控制极G端,单向可控硅VT5的阴极K端接至电阻R7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8的一端和三极管Q11的基极,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电阻R9的一端和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至直流24V供电端,发射极接至电阻R17的一端,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接至三极管Q6的集电极,所述单向可控硅VT4的控制极G端接至继电器常闭触点J4-1的一端,继电器常闭触点J4-1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58的一端、电阻R57的一端,所述电阻R57的另一端接至继电器常闭触点J2-1的一端,继电器常闭触点J2-1的另一端接至单向可控硅VT2的控制极G端,所述单向可控硅VT2的阴极K端接至二极管D1的正极和电阻R26的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单向可控硅VT4的阳极K端接至电阻R59的一端和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电阻R5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接至二极管D6的正极和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接至电阻R24的一端和单向可控硅VT6的阳极A端,单向可控硅VT6的控制极G端接至继电器常闭触点J6-2的一端,继电器常闭触点J6-2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24的一端,所述单向可控硅VT6的阴极K端接至电阻R23的一端和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22的一端和三极管Q10的基极;电阻R2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电阻R20的一端和三极管Q9的基极,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和三级管Q9的集电极接至直流24V供电端,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至电阻R29,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接至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13的负极、电阻R40的一端、二极管D7的正极、电阻R44的一端、电阻R33的一端、二极管D14的负极、电阻R45的一端、二极管D8、电阻R48的一端、三极管Q25的集电极,所述二极管D13的正极接至电阻R41的一端,所述电阻R40的另一端接至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1的另一端接至三极管Q20的基极,三极管Q20的集电极接至二极管D7的负极,发射极接至电阻R42的一端,电阻R42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43的一端和三极管Q21的基极,所述电阻R4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2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电阻R44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2的基极,三极管Q22的发射极接至继电器常闭触点J2-2的一端,继电器常闭触点J2-2的另一端接至二极管D10的正极和二极管D9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接至电容C2的一端和电阻R27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7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28的一端和三极管Q12的基极,电阻R2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1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继电器J3的一端,继电器J3的另一端接至直流24V供电端,所述二极管D10的负极接至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阻R18的另一端、电容C7的一端和二极管D12的负极,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12的正极接至继电器常闭触点J4-2的一端和二极管D11的正极,二极管D11的负极接至电阻R49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49的另一端接至三极管Q26的基极,三极管Q26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继电器J7的一端,继电器J7的另一端接至直流24V供电端,所述R3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14的正极接至电阻R45的另一端、电容C4的一端和电阻R46的一端,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46的另一端接至三极管Q13的基极,三极管Q13的集电极接至二极管D8的负极,发射极接至电阻R47的一端,电阻R47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39的一端和三极管Q24的基极,所述电阻R39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24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电阻R48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5的基极,三极管Q25的发射极接至继电器常闭触点J4-2的另一端;第三红外线的正极接至直流24V供电端和电阻R32的一端,第三红外线负极接地,输出0端接至光电耦合器IC3的输出2端,所述电阻R32的另一端接至光电耦合器IC3的输入1端,光电耦合器的IC3的输出3端接至电阻R30的一端,电阻R30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31的一端和三极管Q7的基极,所述电阻R31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电阻R29的另一端的三极管Q8的基极,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继电器J4的一端,继电器J4的另一端接至直流24V供电端;第一红外线正极接至直流24V供电端和电阻R56的一端,电阻R56的另一端接至光电耦合器IC1的输入1端,第一红外线负极接地,输出0端接至光电耦合器I C1的输出2端,光电耦合器I C1的输入4端接至直流24V供电端,输出3端接至电阻R54的一端,电阻R54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55的一端、电阻R52的一端和三极管Q14的基极,所述电阻R5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52的另一端接至二极管D14的负极,二极管D14的正极接至二极管D1和D2的负极,所述三极管Q14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电阻R51的一端和三极管Q15的基极,三极管Q15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继电器J1的一端,继电器J1的另一端接至直流24V供电端;第四红外线的正极接至直流24V供电端和电阻R38的另一端,电阻R38的另一端接至光电耦合器IC4的输入1端,第四红外线的负极接地,0端接至光电耦合器IC4的2端,光电耦合器IC4的4端接至直流24V供电端,3端接至电阻R37的一端,电阻R37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35的一端、电阻R36的一端和三极管Q17的基极,所述电阻R35接至二极管D15的负极,所述三极管Q17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电阻R34的一端和三极管Q18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继电器J5的一端,继电器J5的另一端接至直流24V供电端;报警信号输出端JA9的一端接至直流24V供电端和继电器常闭触点JC1的一端,报警信号输出端JA9的另一端接至电阻R33的一端和继电器常闭触点JC1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接至三极管Q19的基极,三极管Q19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至继电器J6,继电器J6接至直流24V供电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闸机和金属探测安检门组合的无人值守控制系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VT为单向可控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闸机和金属探测安检门组合的无人值守控制系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2和电阻R26分别给单向可控硅VT1和单向可控硅VT2在导通后提供回路负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闸机和金属探测安检门组合的无人值守控制系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35、电阻R32和电阻R52为降压电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闸机和金属探测安检门组合的无人值守控制系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IC1-4光电耦合器型号为pc817。
CN201910589694.XA 2019-07-02 2019-07-02 闸机和金属探测安检门组合的无人值守控制系统电路 Active CN1103989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89694.XA CN110398916B (zh) 2019-07-02 2019-07-02 闸机和金属探测安检门组合的无人值守控制系统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89694.XA CN110398916B (zh) 2019-07-02 2019-07-02 闸机和金属探测安检门组合的无人值守控制系统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8916A CN110398916A (zh) 2019-11-01
CN110398916B true CN110398916B (zh) 2020-07-28

Family

ID=68322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89694.XA Active CN110398916B (zh) 2019-07-02 2019-07-02 闸机和金属探测安检门组合的无人值守控制系统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9891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5746A (zh) * 2013-02-04 2013-05-08 吉林大学 一种汽车起步盲点区域红外探测警报装置
JP2013156880A (ja) * 2012-01-31 2013-08-15 Optex Co Ltd 赤外線防犯センサ
CN103587557A (zh) * 2013-11-29 2014-02-19 天津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 铁路平交道口辅助报警装置
CN207503397U (zh) * 2017-11-28 2018-06-15 厦门科维检测有限公司 X射线检测辐射安全红外语音报警装置
CN109035654A (zh) * 2018-08-24 2018-12-18 无锡市人民医院 一种基于红外判定的医生护士防身警报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96083Y (zh) * 2001-02-06 2002-06-19 刘长春 主动红外入侵桥梁保护设备
CN2550852Y (zh) * 2002-06-17 2003-05-14 邢晓鲁 一种电子智能防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56880A (ja) * 2012-01-31 2013-08-15 Optex Co Ltd 赤外線防犯センサ
CN103085746A (zh) * 2013-02-04 2013-05-08 吉林大学 一种汽车起步盲点区域红外探测警报装置
CN103587557A (zh) * 2013-11-29 2014-02-19 天津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 铁路平交道口辅助报警装置
CN207503397U (zh) * 2017-11-28 2018-06-15 厦门科维检测有限公司 X射线检测辐射安全红外语音报警装置
CN109035654A (zh) * 2018-08-24 2018-12-18 无锡市人民医院 一种基于红外判定的医生护士防身警报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8916A (zh) 2019-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816745A (en) Optically-coupled sensing and control system
CN110398916B (zh) 闸机和金属探测安检门组合的无人值守控制系统电路
CN106681397A (zh) 电器设备和用于其的ptc电加热器控制电路
CN107416205A (zh) 一种安全可靠的无人收件装置以及快递系统
CN110474289A (zh) 一种负载短路保护电路
CN210924772U (zh) 一种外卖存储柜
CN106161963A (zh) 一种具有监控角度调节功能的监控系统
CN205985616U (zh) 基于红外触发和光耦输出检测的插座安全防护装置
CN201773461U (zh) 电力设备防盗防破坏远程可视化在线监测系统
CN110447612A (zh) 一种带有杀虫计数功能的杀虫灯
CN105988392B (zh)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取暖器负载检测装置
CN202587232U (zh) 一种自动感应录影装置
CN204331062U (zh) 一种验针机
CN205845229U (zh) 太阳能供电的安全防盗报警装置
CN106325175A (zh) 基于红外无线传输的微盘控制系统
CN206003917U (zh) 一种带红外线干燥的电池管理系统采集表
CN205883162U (zh) 太阳能旁路二极管故障诊断系统和太阳能接线盒
CN208015453U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处理的配电柜控制系统
CN206773067U (zh) 一种智能电表监测装置
CN207251170U (zh) 一种智能功率控制系统及其功率控制电路
CN214228199U (zh) 一种光伏发电能量监测系统
CN206649624U (zh) 基于红外线遥控的交易控制系统
CN206726443U (zh) 应用无线传输的微盘信息处理系统
CN106026913A (zh) 太阳能旁路二极管故障诊断系统和太阳能接线盒
CN108343006A (zh) 一种车位地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