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92316A - 一种odn的资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odn的资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2316A
CN110392316A CN201810339992.9A CN201810339992A CN110392316A CN 110392316 A CN110392316 A CN 110392316A CN 201810339992 A CN201810339992 A CN 201810339992A CN 110392316 A CN110392316 A CN 1103923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region
network node
user
fat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399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92316B (zh
Inventor
成欣
刘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3999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92316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17997 priority patent/WO201920092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392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23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923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23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6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minimising geographical or physical path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3Provisions for forwarding or routing, e.g. lookup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9Operation or maintenance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86Network resource allocation, dimensioning or optim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9Topology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ODN的资源管理方法及装置,能够实现:确定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总和等于第一数量,第二数量为不大于第一数量与该分光设备的容量的比值的最小正整数,确保第二数量最小;一个第二子区域对应于一个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一个第二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到该第二子区域对应的第一子区域的第一网络节点的距离,比到所有其它第一子区域的第一网络节点的距离都短,所得的第二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位置集中,不会出现一个子区域将另一个子区域分割成两部分的问题;确定两个第三子区域,两个第三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大致相等,所得的第三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的个数均衡。

Description

一种ODN的资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ODN的资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对一个区域提供网络服务前,先要对该区域进行网络规划,按照网络规划铺设光缆。 设计人员对一个区域进行网络规划时,需要基于该区域内网络节点的位置分布以及分光设 备能够下行的最大的光纤纤芯的数量,将该区域划分成多个子区域,从而,能够确定网络 节点所属的子区域,子区域中分光设备的布设位置,以及铺设光缆的路径。
以网络节点为建筑物,分光设备为光纤分纤箱(fiber access terminal,FAT)设备 为例,根据区域内建筑物的位置分布以及FAT设备下行至建筑物的最大的光纤纤芯的数量, 将该区域划分成多个子区域,一个子区域中的建筑物接入同一个FAT设备。从而,能够确 定建筑物所属的子区域,子区域中FAT设备的布设位置,以及铺设光缆的路径。
目前,对一个区域进行网络规划时,已知该区域中网络节点的数量x,以及分光设备 能够下行的最大的光纤纤芯的数量y。以该区域中通信服务的光线路终端(opticalline terminal,OLT)所在的位置为起点,依次获取与OLT最近的y个网络节点,将上述y个网络节点所处的区域作为子区域Q1;除了上述y个网络节点以外,从该区域中剩余的其它网络节点中,再度依次获取与OLT最近的另外y个网络节点,将该y个网络节点所处的区 域作为子区域Q2,以此类推,直至将该区域中的所有网络节点划分至n个子区域,即直至 获得子区域Qn。其中,n个子区域中网络节点的总和为x,即x为y和n的乘积。
但是,采用上述方法对区域划分后,对于两个相邻的子区域来说,会出现一个子区域 将另一个子区域分割成两部分的问题,即一个子区域的分光设备到该子区域中网络节点的 光缆,与相邻的子区域中的部分光缆穿通同一铺设路径。上述问题会增加网络规划的后期 部署和维护的难度和复杂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ODN的资源管理方法及装置,从而能够在确保对 ODN网络进行网络规划时所确定的子区域最少,并且各个子区域所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 相差不大的前提下,避免出现一个子区域将另一个子区域分割成两部分的问题。
为此,本申请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光分配网ODN的资源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资源管理设备确定所述ODN中包括的网络节点的第一数量;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确定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包括的网 络节点的数量的总和等于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第二数量为不小于所述第一数量与分光设备 的容量的比值的最小正整数,所述分光设备的容量是所述分光设备能够下行的最大的光纤 纤芯的数量,所述分光设备用于与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通信,所述分光设备与所 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一一对应;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 网络节点到达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所有网络节点的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确定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二 子区域,所述第二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一一对 应,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二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的总和等于所述第一数量,第二子 区域中的网络节点到该第二子区域对应的第一子区域的第一网络节点的距离,比到所有其 它第一子区域的第一网络节点的距离都短,所述第二子区域中的第二网络节点到达所述第 二子区域中的所有网络节点的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二子区域中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确定两 个第三子区域,所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之间的域间最短连接路径与除所述两个相邻的 第二子区域之外的第二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不相交,所述域间最短连接路径用于连 接所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中每个第二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所述两个相邻的第 二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数量差值大于预设阈值,两个所述第三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 数量大致相等,且两个所述第三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之和等于所述两个相邻的第 二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总和等于第一数量, 第二数量为不大于第一数量与该分光设备的容量的比值的最小正整数,因此,能够确保第 二数量最小;一个第二子区域对应于一个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一个第二子区域 中的网络节点到该第二子区域对应的第一子区域的第一网络节点的距离,比到所有其它第 一子区域的第一网络节点的距离都短,因此,所得的第二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位置集 中,不会出现一个子区域将另一个子区域分割成两部分的问题;根据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 域确定两个第三子区域,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所包括的网络节点之和,与所得的两个第 三子区域所包括的网络节点之和相等,并且,两个第三子区域所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大 致相等,因此,所得的第三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的个数均衡。
可选的,所述第二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采用最小生成树MST算法确定。
可选的,所述资源管理设备确定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包括:所述资源管理设备确 定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中的每个第一子区域;
其中,所述资源管理设备确定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中的每个第一子区域,具体 包括: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从所述ODN包括的网络节点中没有被划分至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 区域中的任意第一子区域的网络节点中,获取距离最远的两个网络节点;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从距离最远的所述两个网络节点中选择一个网络节点作为参考点;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根据所述参考点,确定与所述参考点距离最近的第三数量的、所述 ODN包括的网络节点中没有被划分至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中的任意第一子区域的网 络节点,得到一个第一子区域,所述第三数量为所述分光设备的容量减1。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获取所述第三子区域中的备选部署点,所述备选部署点包括所述第 三子区域中路径的交叉点,和/或所述第三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至所述第三子区域中路径 的垂点,所述第三子区域中的路径包括所述第三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之间的物理链路和所 述第三子区域中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从所述备选部署点中,选取到所述第三子区域中所有所述网络节点 的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的备选部署点,作为所述第三子区域中分光设备的实际部署点。
本实施例第一方面,能够实现确定第三子区域中分光设备的实际部署点。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根据路径的权重,确定所述第三子区域的所述实际部署点到所述第 三子区域中所有所述网络节点的最短路径;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降低所述最短路径中各条路径的权重。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加权的方式确定第三子区域中际部署点到第三子区域中所有网 络节点的最短路径,降低已确定的最短路径中各条路径的权重,能够使得路径不被重复计 算,确保实际挖掘的路径最短。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根据所述OND中的网络节点和所述ODN中网络节点之间物理链路的 位置信息,生成泰勒多边形;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去除所述泰勒多边形中被不同三角形共享的边,获得区域外边界;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按照预设间隔对所述ODN中的网络节点和所述OND中的网络节点之 间的物理链路进行等距离分割获得分割区域;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确定所述分割区域所属的第三子区域,所述分割区域与所述分割区 域中的等距点所属的第三子区域相同;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将属于同一个第三子区域的所述分割区域的边界合并,确定第三子 区域的边界。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上述方式确定第三子区域的边界,能够对所生成的第三子区域 的边界进行直观的显示。
可选的,
所述网络节点是用户节点,所述分光设备是光纤分纤箱FAT;
或者,
所述网络节点是FAT,所述分光设备是光交箱FDT。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光分配网ODN的资源管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ODN中包括的网络节点的第一数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包括的 网络节点的数量的总和等于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第二数量为不小于所述第一数量与分光设 备的容量的比值的最小正整数,所述分光设备的容量是所述分光设备能够下行的最大的光 纤纤芯的数量,所述分光设备用于与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通信,所述分光设备与 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一一对应;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第 一网络节点到达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所有网络节点的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确定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二 子区域,所述第二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一一对 应,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二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的总和等于所述第一数量,第二子 区域中的网络节点到该第二子区域对应的第一子区域的第一网络节点的距离,比到所有其 它第一子区域的第一网络节点的距离都短,所述第二子区域中的第二网络节点到达所述第 二子区域中的所有网络节点的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
第五确定模块,用户根据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二子区域中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确定两 个第三子区域,所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之间的域间最短连接路径与除所述两个相邻的 第二子区域之外的第二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不相交,所述域间最短连接路径用于连 接所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中每个第二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所述两个相邻的第 二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数量差值大于预设阈值,两个所述第三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 数量大致相等,且两个所述第三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之和等于所述两个相邻的第 二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
可选的,
所述第二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采用最小生成树MST算法确定。
可选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子区域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 子区域中的每个第一子区域;
其中,所述子区域确定单元包括:
获取子单元,用于从所述ODN包括的网络节点中没有被划分至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 区域中的任意第一子区域的网络节点中,获取距离最远的两个网络节点;
选择子单元,用于从距离最远的所述两个网络节点中选择一个网络节点作为参考点;
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参考点,确定与所述参考点距离最近的第三数量的、所述 ODN包括的网络节点中没有被划分至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中的任意第一子区域的网 络节点,得到一个第一子区域,所述第三数量为所述分光设备的容量减1。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三子区域中的备选部署点,所述备选部署点包括所述第三 子区域中路径的交叉点,和/或所述第三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至所述第三子区域中路径的 垂点,所述第三子区域中的路径包括所述第三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之间的物理链路和所述 第三子区域中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
选取模块,用于从所述备选部署点中,选取到所述第三子区域中所有所述网络节点的 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的备选部署点,作为所述第三子区域中分光设备的实际部署点。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六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路径的权重,确定所述第三子区域的所述实际部署点到所述 第三子区域中所有所述网络节点的最短路径;
降低权重模块,用于降低所述最短路径中各条路径的权重。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OND中的网络节点和所述ODN中网络节点之间物理链路的位 置信息,生成泰勒多边形;
去除模块,用于去除所述泰勒多边形中被不同三角形共享的边,获得区域外边界;
分割模块,用于按照预设间隔对所述ODN中的网络节点和所述OND中的网络节点之间 的物理链路进行等距离分割获得分割区域;
第七确定模块,用于设备确定所述分割区域所属的第三子区域,所述分割区域与所述 分割区域中的等距点所属的第三子区域相同;
合并模块,用于将属于同一个第三子区域的所述分割区域的边界合并,确定第三子区 域的边界。
可选的,
所述网络节点是用户节点,所述分光设备是光纤分纤箱FAT;
或者,
所述网络节点是FAT,所述分光设备是光交箱FDT。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 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通过通信总线相连,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从 所述存储器中调用指令执行操作;
所述处理器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的指令包括:
确定所述ODN中包括的网络节点的第一数量;
确定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的总 和等于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第二数量为不小于所述第一数量与分光设备的容量的比值的最 小正整数,所述分光设备的容量是所述分光设备能够下行的最大的光纤纤芯的数量,所述 分光设备用于与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通信,所述分光设备与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 子区域一一对应;
确定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到达所述 第一子区域中的所有网络节点的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
根据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确定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二子区域,所述第二子 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数量的第 二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的总和等于所述第一数量,第二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到该 第二子区域对应的第一子区域的第一网络节点的距离,比到所有其它第一子区域的第一网 络节点的距离都短,所述第二子区域中的第二网络节点到达所述第二子区域中的所有网络 节点的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
根据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二子区域中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确定两个第三子区域,所述 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之间的域间最短连接路径与除所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之外的 第二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不相交,所述域间最短连接路径用于连接所述两个相邻的 第二子区域中每个第二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所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包括的网 络节点数量差值大于预设阈值,两个所述第三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大致相等,且 两个所述第三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之和等于所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包括的 网络节点的数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有如下有益效果:
资源管理设备确定ODN中网络节点的总数为第一数量,资源管理设备根据分光设备的 容量,及一个分光设备能够下行的最大的光纤纤芯的数量,确定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 其中,一个分光设备与一个第一子区域对应,一个第一子区域中的分光设备,用于与该第 一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通信。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总和等于第一 数量,第二数量为不大于第一数量与该分光设备的容量的比值的最小正整数,因此,确保 第二数量最小。资源管理设备先确定每个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一个第一子区域 中的第一网络节点到该第一子区域中的所有网络节点的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资源管理设 备根据每个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获得第二数量的第二子区域。其中,一个第二 子区域对应于一个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一个第二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到该第二 子区域对应的第一子区域的第一网络节点的距离,比到所有其它第一子区域的第一网络节 点的距离都短,每个第二子区域中的第二网络节点到该第二子区域中所有网络节点的路径 总和最短。从而,所得的第二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位置集中,不会出现一个子区域将 另一个子区域分割成两部分的问题。当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之间的域间最短连接路径与 除了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之外的第二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不相交,并且上述 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数量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资源管理设备根据上 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确定两个第三子区域,其中,两个第三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 数量大致相等,并且,两个第三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之和等于上述两个相邻的第 二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因此,所得的第三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的个数均衡。综 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ODN的资源管理方法,能够确保在进行网络规划时所确定的子区域 个数最少,各个子区域所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相差不大的前提下,避免出现一个子区域 将另一个子区域分割成两部分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适用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采用现有技术方式进行区域划分所得结果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用户节点进行ODN的资源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合并后所获得的用户合并 区域示意图;
图4(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得的两个第三用户子区域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FAT设备进行ODN的资源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DN中用户节点和ODN中用户节点之间的物理链路的 位置信息示意图;
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泰勒多边形示意图;
图6(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DN的区域外边界示意图;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等距离分割示意图;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子第三用户子区域边界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DN的资源管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ODN的资源管理方法及装置,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 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先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应用的网络场景进行介绍。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适用的网络结 构示意图。图1所示的光分配网(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ODN)中,包括OLT,光缆交接箱(fiber distribution terminal,FDT),FAT,以及用户节点,例如该用户节 点可以是用户所在的建筑物等。其中,OLT至FDT之间铺设的是馈线光缆,FDT至FAT之 间铺设的是配线光缆,FAT与用户节点之间铺设的是入户光缆。
对一个区域提供网络服务前,先要对该区域进行网络规划。进行网络规划时,FAT下 行接入用户节点中的分光设备时,FAT存在能够下行的最大的光纤纤芯的数量,因此,需要对该区域中的用户节点进行区域划分,获得多个用户子区域。每个用户子区域包括一个FAT以及多个用户节点,一个用户子区域中部署的FAT给该用户子区域中的多个用户节点提供网络服务。根据一个用户子区域中用户节点的位置信息,确定该用户子区域中FAT的实际部署点。
确定了各个用户子区域的FAT的实际部署点后,FDT下行接入至FAT时,FDT也存在能够下行的最大的光纤纤芯的数量,因此,需要对目标区域中确定部署的FAT进行区域划分,获得多个FAT子区域,每个FAT子区域包括一个FDT以及至少一个FAT,一个FAT子 区域中部署的FDT给该FAT子区域中的多个FAT提供网络服务。根据一个FAT子区域中FAT 的位置信息,确定该FAT子区域中FDT的实际部署点。最终,根据OLT的位置信息,FDT 的实际部署点,FAT的实际部署点,以及用户节点的位置信息,确定铺设的光缆路径,完 成对该区域的网络规划。
传统的网络规划方式中,在进行区域划分时,以将用户节点划分至不同的用户子区域 为例,以OLT(中心机房)为参考点,假设FAT能够下行的最大的光纤纤芯的数量为c,则从该区域中未被划分的用户节点中,每次获取c个与OLT距离最近的用户节点,将上述 获取的c个用户节点划分至同一个用户子区域,直至该区域中的所有用户节点全被划分至 各个用户子区域。同理,确定了各个用户子区域中FAT的实际部署点后,再以OLT(中心 机房)为参考点,按照上述对用户节点进行区域划分的步骤,对该区域中部署的FAT进行 区域划分,将FAT划分至不同的FAT子区域。其中,FAT能够下行的最大的光纤纤芯的数 量c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一般情况下,c的取值不超过96。
上述ODN的资源管理方法,所有的用户子区域划分都以OLT作为参考点,同一个用户 子区域中的用户节点与OLT的距离相差不大,即,将环绕于OLT,并且与OLT距离相差不大的多个用户节点划分至同一个用户子区域中。但是,按照上述方法划分得到的用户子区域,存在一个用户子区域包含的用户节点,被另一个用户子区域分割成两部分的情况。如图2所示,属于用户子区域201的用户节点2011,2012,2013,2014,以及2015,与OLT 的距离相差不大,其中,用户子区域201中的用户节点2011,2012,2013,以及2014, 在用户子区域202的右边,而用户子区域201中的用户节点2015位于用户子区域203的 左边,此时,用户子区域201中的用户节点2011,2012,2013,2014,以及2015,被用 户子区域202分割成两部分。此时,用户子区域201中的分光设备到2015的光缆,与用 户子区域202中的一段光缆(虚线所示)穿通同一铺设路径,即在图2中虚线所示的位置 处,同时铺设有用户子区域201中的分光设备到2015的光缆,与用户子区域202中的光 缆,两条光缆同时使用虚线所示的铺设路径。将被分割成两部分的用户子区域中,用户节 点个数较少的那部分定义为孤岛,即本申请实施例下述描述中所称的孤岛。在图2中,用 户子区域201中的用户节点2015即为用户子区域201的孤岛。上述孤岛的存在,会对网 络后期的部署和维护增加难度和复杂度。
为了解决采用上述方式进行区域划分存在的孤岛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ODN 的资源管理方案,在区域划分过程中,一方面,根据ODN中网络节点的第一数量,以及分光设备的容量,确定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所得的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中,最多只有一个第一子区域中包括的网络节点的个数少于分光设备的容量,其它第一子区域中包括的网络节点的个数与分光设备的容量相同,此时,能够确保几乎所有的第一子区域中的分光设备都尽可能的下行最多的光纤纤芯,从而,确保所得的第一子区域个数最少;另一方面,资源管理器采用k均值(k-means)聚类算法对ODN中的网络节点进行聚类处理。先确定 每个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一个第一子区域的第一网络节点到达所述第一子区域 中的所有网络节点的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再根据所有第一子区域的第一网络节点进行聚类,确定第二数量的第二子区域。每个第二子区域对应于一个第一子区域的第一网络节点,即每个第二子区域包括一个第一子区域的第一网络节点。一个第二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到该第二子区域所包括的第一子区域的第一网络节点的距离,比到所有其它的第一子区域的第一网络节点的距离都短,即ODN中的网络节点,都与距离该网络节点最近的第一子区域的第一网络节点聚类到同一个第二子区域中。所有第二数量的第二子区域中网络节点的数量的总和等于第一数量。此时,所得的第二数量的第二子区域,每个第二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集中,因此,不会存在孤岛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了第二数量的第二子区域后,确定每个第二子区域中的第二网络 节点,该第二网络节点到达该第二子区域中所有网络节点的路径总和最短。当第二子区域 的第二网络节点与第一子区域的第一网络节点不同时,再次采用上述方式根据第二子区域 的第二网络节点进行聚类,确定第二数量的更新的第二子区域,类似的,每个更新的第二 子区域对应于一个第二子区域的第二网络节点,即每个更新的第二子区域包括一个第二子 区域的第二网络节点。一个更新的第二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到该更新的第二子区域所包括 的第二子区域的第二网络节点的距离,比到所有其它的第二子区域的第二网络节点的距离 都短,即ODN中的网络节点,都与距离该网络节点最近的第二子区域的第二网络节点聚类 到同一个更新的第二子区域中。所有第二数量的更新的第二子区域中网络节点的数量的总 和也等于第一数量。确定了更新的第二子区域后,再确定每个更新的第二子区域中的更新 的第二网络节点,一个更新的第二子区域中的更新的第二网络节点到该更新的第二子区域 中的所有网络节点的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如此循环迭代,直至每个更新的第二子区域中 的更新的第二网络节点不再发生改变,此时,所确定的第二数量的更新的第二子区域所包 括的ODN网络中的网络节点也不再发生变化,输出每个更新的第二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 以及每个更新的第二子区域的更新的第二网络节点。此时,所得的第二数量的更新第二子 区域,每个更新的第二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集中,因此,不会存在孤岛问题。
确定第二数量的第二子区域后,大多数情况下,第二子区域中包括的网络节点个数差 异较大,需要对所得的第二子区域中包括的网络节点的个数进行均衡。当所获得的的第二 数量的第二子区域中,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数量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 并且,该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之间的域间最短连接路径与除了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 域之外的第二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不相交时,资源管理设备根据上述两个相邻的第 二子区域,确定两个第三子区域。其中,两个第三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大致相等, 并且,两个第三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之和等于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包括的 网络节点的数量。因此,所得的第三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的个数均衡。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ODN的资源管理方法,将ODN中的网络节点进行划分获得多 个子区域后,能够确保所获得的子区域个数最少,各个子区域所包括的网络节点均衡,并 且,不会出现一个子区域将另一个子区域分割成两部分的问题,即不会出现孤岛问题。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DN的资源管理技术方案,不仅能够应用在 光纤接入的ODN网络规划中,还可以应用在铜线接入的数字用户线路接入复用器(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ccess multiplexer,DSLAM)网络规划中。本申请提供的ODN的资源 管理技术方案,可以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架构,浏览器给使用者提供 访问服务器的界面,能够提供输入网络规划的条件,例如OLT的位置信息,用户节点的位 置信息,用户节点之间的物理链路的位置信息等。服务器执行本申请提供的ODN的资源管 理技术方案,从而实现网络规划。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DN的资源管理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示例性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所适用的ODN网络中,包括OLT、分光设备以及网络节点,该分光设备与OLT通信,网络节点与分光设备通信。其中,网络节点包括两种类型,一种网络节点的 类型是用户节点,另一种网络节点的类型是FAT设备。基于网络节点的类型不同,分光设 备也包括两种类型,当网络节点是用户节点时,一种分光设备的类型是FAT设备;当网络 节点是FAT设备时,另一种分光设备的类型是FDT设备。FDT设备跟OLT直接通信,FAT 设备通过FDT设备与OLT通信。OLT用户管理ODN区域,该ODN区域中包括第一数量的用 户节点。本实施例中的资源管理设备,可以设置在ODN网络外,也可以设置在ODN网络中。 其中,资源管理设备在ODN网络中时,该资源管理设备可以是OLT。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ODN网络进行规划时,先对第二级分光网络进行规划,即将ODN网络中的用户节点按照本申请提供的区域划分方法进行划分,获得用户子区域,确定每个用户子区域中与该用户子区域的用户节点进行通信的FAT设备的实际部署点,此时,网络节点是用户节点,分光设备是FAT设备,分光设备的容量是FAT设备的容量,即FAT设备 能够下行的最大光纤纤芯的数量,第一子区域是第一用户子区域,第二子区域是第二用户 子区域,第三子区域是第三用户子区域。再对第一级分光网络进行规划,即将ODN网络中 的FAT设备按照本申请提供的区域划分方法进行划分,获得FAT子区域,确定每个FAT子 区域中与该FAT子区域的FAT设备进行通信的FDT设备的实际部署点,此时,网络节点是 FAT设备,分光设备是FDT设备,分光设备的容量是FDT设备的容量,即FDT设备能够下 行的最大光纤纤芯的数量,第一子区域是第一FAT子区域,第二子区域是第二FAT子区域, 第三子区域是第三FAT子区域。
在下述示例性方法中,先对第二级分光网络的规划进行详细说明,再对第一级分光网 络的规划进行详细说明。当然,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可以仅对第一级分光网络进行规划, 也可以仅对第二级分光网络进行规划,本申请不进行具体限定。
第二级分光网络的规划,网络节点是用户节点,分光设备是FAT设备,分光设备的容 量是FAT设备的容量,即FAT设备能够下行的最大光纤纤芯的数量,第一子区域是第一用户子区域,第二子区域是第二用户子区域,第三子区域是第三用户子区域。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用户节点进行ODN的资源管理方法流程图,包括:
301:资源管理设备确定ODN中包括的用户节点的第一数量。
302:资源管理设备确定第二数量的第一用户子区域。
资源管理设备在进行第二级网络规划时,一般情况下,已知用户节点的位置信息,一 个用户节点的位置信息可以采用一个坐标表示,也可以采用一组坐标表示。资源管理设备 先要确定所要进行网络规划的ODN中包括的用户节点的数量,将该用户节点的数量定义为 第一数量。
资源管理器对ODN网络中第一数量的用户节点进行区域划分,将第一数量的用户节点 划分至第二数量的第一用户子区域。在所获得的每个第一用户子区域中部署一个FAT设备, 该FAT设备与FAT设备所属的第一用户子区域中的用户节点进行通信,提供网络服务。
资源管理器划分得到的第二数量的第一用户子区域,第二数量是将用户节点划分至第 一用户子区域时,所能得到的第一用户子区域的数量的最小值。可以理解的是,FAT设备 中每一条光纤纤芯下行接入一个用户节点的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的分光器,为了确保第二数量最小,所得的第二数量的第一用户子区域中,最多只能存在一个第一用户子区域所包括的用户节点的数量与FAT设备的容量不相同,其它所有第一用户子区域中所包括的用户节点的数量都与FAT设备的容量相同,此时,几乎所有的第一用户子区域中的FAT设备都能够尽可能多的接入用户节点的分光器。因此,第一数量与FAT 设备的容量的比值是整数时,第二数量为第一数量与FAT设备的容量的比值;第一数量与 FAT设备的容量的比值不是整数时,第二数量为大于第一数量与FAT设备的容量的比值的 最小正整数,即第二数量为不小于第一数量与FAT设备的容量的比值的最小正整数。
资源管理器确定第二数量的第一用户子区域,存在至少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下面逐 一进行说明。
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从第一数量的用户节点中,预先指定第二数量的用户节点, 作为划分第一用户子区域时参考的用户节点。确定每一个第一用户子区域时,以一个上述 预先指定的用户节点作为参考点,获取与参考的用户节点距离最近的第三数量的用户节 点,确定该第一用户子区域,所确定的第一用户子区域包括上述第三数量的用户节点与作 为参考的用户节点。并且,划分所得的各个第一用户子区域中,不存在相同的用户节点。 其中,第三数量为FAT设备的容量减1。
具体实现时,可以逐一确定第一用户子区域,确定一个参考的用户节点,从未被划分 至第一用户子区域中的用户节点中,获取与该参考的用户节点距离最近的第三数量的用户 节点,确定一个第一用户子区域包括上述第三数量的用户节点与作为参考的用户节点。重 复执行上述步骤,直至第一数量的用户节点都被划分至第一用户子区域中,此时,获得第 二数量的第一用户子区域。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确保划分得到的第一用户 子区域中所包括的用户节点尽可能的集中,要求预先指定的第二数量的用户节点尽可能的 在ODN网络中均匀分布。
举例说明:ODN网络中存在99个用户节点,FAT设备能够下行的最大的光纤纤芯的数 量是20,则能够确定得到5个第一用户子区域,存在四个第一用户子区域包括20个用户节点,存在一个第一用户子区域包括19个用户节点。预先从99个用户节点中确定5个参 考的用户节点,分别为用户节点A1,用户节点A21,用户节点A41,用户节点A61和用户 节点A81。则先以用户节点A1为参考的用户节点,获取19个与用户节点A1距离最近的用 户节点,记为用户节点A2-A20,确定第一个第一用户子区域,包括将用户节点A1-A20。 类似的,再以用户节点A21为参考的用户节点,从除了用户节点A1-A20以外的用户节点 中,获取19个与用户节点A21距离最近的用户节点,记为用户节点A22-A40,确定第二个 第一用户子区域,包括用户节点A21-A40。类似的,用户节点A42-A60,是除了用户节点 A1-A40以外的用户节点中,与用户节点A41距离最近的19个用户节点,确定第三个第一 用户子区域,包括用户节点A41-A60;用户节点A62-A80,是除了用户节点A1-A60以外的 用户节点中,与用户节点A61距离最近的19个用户节点,确定第四个第一用户子区域, 包括将用户节点A61-A80;用户节点A82-A99,是除了用户节点A1-A80以外的用户节点中, 与用户节点A81距离最近的18个用户节点,确定第五个第一用户子区域,包括用户节点 A81-A99。由上述内容可知,最终获得5个第一用户子区域。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与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不同的是,不需要预先确定第二数 量,也不需要预先指定第二数量的用户节点作为划分第一用户子区域时参考的用户节点。 而是依次循环执行下述步骤:从未被划分至第一用户子区域的用户节点中,获取距离最远 的两个用户节点,从上述最远的两个用户节点中,选择一个用户节点作为参考的用户节点, 从未被划分至第一用户子区域的用户节点中,获取与该参考的用户节点距离最近的第三数 量的用户节点,确定一个第一用户子区域,该第一用户子区域包括上述参考的用户节点, 以及上述获取的第三数量的用户节点。在具体实现时,第一次循环执行上述步骤时,是从 所有的用户节点中找到距离最远的两个用户节点,选择一个用户节点作为参考的用户节 点,再找到与该参考的用户节点最近的第三数量的用户节点,确定第一个第一用户子区域。 以此类推,直至所有的用户节点都被划分至第一用户子区域为止。
举例说明:ODN网络中包括99个用户节点,FAT设备能够下行的最大的光纤纤芯的数 量是20,则能够确定5个第一用户子区域,存在四个第一用户子区域包括20个用户节点,存在一个第一用户子区域包括19个用户节点。先从所有的用户节点中选择距离最远的两个用户节点,选择一个用户节点B1作为参考的用户节点。则以用户节点B1为参考的用户 节点,获取19个与用户节点B1距离最近的用户节点,记为用户节点B2-B20,则确定第一 个第一用户子区域,包括用户节点B1-B20。类似的,再从除了用户节点B1-B20的用户节 点中选择距离最远的两个用户节点,选择一个用户节点B21作为参考的用户节点。则从除 了B1-B20的用户节点中,获取与用户节点B21距离最近的19个用户节点,即为B22-B40, 确定第二个第一用户子区域,包括用户节点B21-B40。以此类推,用户节点B42-B60,是 除了用户节点B1-B40以外的用户节点中,与用户节点B41距离最近的19个用户节点,确 定第三个用户子区域,包括用户节点B41-B60;用户节点B62-B80,是除了用户节点B1-B60 以外的用户节点中,与用户节点B61距离最近的19个用户节点,确定第四个第一用户子 区域,包括用户节点B61-B80;用户节点B82-B99,是除了用户节点B1-B80以外的用户节 点中,与用户节点B81距离最近的18个用户节点,确定第五个第一用户子区域,包括用 户节点B81-B99。由上述内容可知,最终也可以获得5个第一用户子区域。
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与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不同的是,不需要预先确定第一用 户子区域的第二数量,也不需要预先指定第二数量的用户节点,作为划分第一用户子区域 时参考的用户节点。而是依次循环执行下述步骤:从未被划分至第一用户子区域的用户节 点中,获取距离最远的两个用户节点,将上述最远的两个用户节点都作为参考的用户节点, 从未被划分至第一用户子区域的用户节点中,分别获取与上述两个参考的用户节点距离最 近的第三数量的用户节点,分别将参考的用户节点,以及与该参考的用户节点距离最近的 第三数量的用户节点划分至一个第一用户子区域中,同时划分获得两个第一用户子区域。 在实现时,第一次循环执行上述步骤时,是从所有的用户节点中找到距离最远的两个用户 节点,再分别找到与上述两个参考的用户节点最近的第三数量的用户节点,划分得到第一 个第一用户子区域和第二个第一用户子区域。以此类推,直至所有的用户节点都被划分至 第一用户子区域为止。
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与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类似,只是一次能够划分得到两个 第一用户子区域,不再举例赘述。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都无需预先确定第一用户子区域的 第二数量,也不需要预先指定第二数量的用户节点,作为划分第一用户子区域时参考的用 户节点。与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相比,采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第三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时,参考的用户节点在ODN网络中的分布更均匀,并且对OND网络由外到内进行划分, 所得到的第一用户子区域中用户节点的分布更集中,后续在对第一用户子区域中的用户节 点进行聚类分析时,能够减少迭代次数,加快聚类分析的速度。并且,与第二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相比,采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一次确定两个参考的用户节点,划分得到两个 第一用户子区域,对ODN网络的划分速度更快。
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除了上述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外,本申请实施例中,对ODN 网络中的用户节点进行划分得到第二数量的第一用户子区域,还可以采用采用现有技术的 方法:以OLT为参考点,依次获取与OLT距离最近的与FAT设备的容量相等的用户节点,确定一个第一用户子区域,包括上述获取的与FAT设备的容量相等的用户节点。即先获取与OLT最近的与FAT设备的容量相等的用户节点,划分得到第一个第一用户子区域;再从 没有被划分至第一个第一用户子区域的用户节点中,获取与OLT最近的与FAT设备的容量 相等的用户节点,划分得到第二个第一用户子区域。以此类推,直至将所有用户节点都分 别划分至第一用户子区域,此时,能够获得第二数量的第一用户子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采用前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时,划分不同的第一用户子区域所参考的 用户节点不同,与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划分不同的第一用户子区域参考同一参考点 相比,采用前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获得的第一用户子区域中的用户节点的位置更集中, 后续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第一用户子区域进行聚类分析时,迭代次数更少,能够提高 聚类分析的速度。
当然,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用其它划分方式,只要确保确定第二数量的第一用户子 区域时,不同的第一用户子区域所参考的用户节点不同即可,这里不再赘述。
303:资源管理设备确定第一用户子区域中的第一用户节点,第一用户子区域中的第 一用户节点到达第一用户子区域中的所有用户节点的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
304:资源管理设备根据第一用户子区域中的第一用户节点确定第二数量的第二用户 子区域。
确定了第二数量的第一用户子区域后,对于每个第一用户子区域来说,计算该第一用 户子区域中的用户节点到该第一用户子区域中其它用户节点的距离总和,从该第一用户子 区域中,找到一个到其它用户节点的距离总和最短的用户节点,作为该第一用户子区域的 第一用户节点。按照上述方式,确定每个第一用户子区域的第一用户节点。
确定了每个第一用户子区域的第一用户节点以后,将所有第一用户子区域的第一用户 节点作为输入,采用k-meams聚类算法,对第一用户子区域进行聚类分析,主要包括下述 两个步骤:第一步骤为确定第二数量的第二用户子区域,即对于每一个用户节点来说,计 算该用户节点到各个第一用户子区域的第一用户节点的距离,将该用户节点与距离最近的 第一用户子区域的第一用户节点划分至同一个第二用户子区域中。可以理解的是,每一个 第二用户子区域仅包括一个第一用户子区域的第一用户节点,第二用户子区域中的用户节 点,到该第二用户子区域中包括的第一用户子区域的第一用户节点的距离,比到所有其它 第一用户子区域的第一用户节点的距离都短。第二步骤为确定第二用户子区域的第二用户 节点。第一步骤执行后,所获得的第二用户子区域包括的用户节点,与第一用户子区域包 括的用户节点不同,因此,需要重新确定第二用户子区域的第二用户节点,第二用户子区 域中的第二用户节点到达第二用户子区域中的所有用户节点的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
重复执行上述两个步骤,即再根据第二用户子区域中的第二用户节点,对第二用户子 区域进行更新,获得第二数量的更新的第二用户子区域,更新的第二用户子区域包括的用 户节点,到该更新的第二用户子区域中包括的第二用户子区域的第二用户节点的距离,比 到所有其它第二用户子区域的第二用户节点的距离都短。更新的第二用户子区域中包括的 用户节点,与第二用户子区域中包括的用户节点可能不同,此时,需要重新确定更新的第 二用户子区域中的更新的第二用户节点。重复执行上述步骤,直至更新的第二用户子区域 中包括的用户节点不再发生变化,此时,更新的第二用户子区域中的更新的第二用户节点 也不会发生变化。将不再发生变化的更新的第二用户子区域作为第二用户子区域。
采用上述k-meams聚类算法对ODN网络中的用户节点进行聚类分析,获得第二数量的 第二用户子区域,与现有技术中划分区域的方式完全不同。现有技术中区域划分的方式中, 将与OLT距离近似的用户节点划分至同一个用户子区域,虽然同一个用户子区域中的用户 节点与OLT的距离近似,但是,一个用户子区域中各个用户节点,与该用户子区域中的质 心点的距离会相差较大,因此,会存在一个用户子区域将另一个用户子区域划分成两部分, 导致出现孤岛的问题。其中,一个用户子区域的质心点,是到该用户子区域中所有用户节 点的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的用户节点。
而采用k-meams聚类算法所得的第二用户子区域中,一个第二用户子区域所包括的各 个用户节点,与除第二用户子区域所包括的用户节点以外的其它用户节点相比,到该第二 用户子区域的质心点的距离最短。其中,第二用户子区域的质心点是到第二用户子区域中 的所有用户节点的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的用户节点。因此,第二用户子区域中的用户节点 更集中,不会出现孤岛的问题。
305:资源管理设备根据第二数量的第二用户子区域中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确 定两个第三用户子区域。
采用k-meams聚类算法对进行聚类分析后,获得第二数量的第二用户子区域。第二用 户子区域中,虽然不存在孤岛问题,但是,各个第二用户子区域中包括的用户节点的数量 差异很大。第二用户子区域中包括的用户节点多,该第二用户子区域接入用户节点的数量 过大,这样需要增加FAT设备的数量,增加建网成本,还会存在扩容需求,增加维护成本;第二用户子区域中包括的用户节点少,该第二用户子区域接入的用户节点的数量过小,浪费网络资源。因此,需要对所得的第二用户子区域进行用户节点均衡处理,即根据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确定两个第三用户子区域。其中,两个相邻第二用户子区域中包括的用户节点的数量之和,与所确定的两个第三用户子区域包括的用户节点的数量之和相等。并且,两个相邻的第三用户子区域包括的用户节点的数量大致相等。
所确定的第二数量的第二用户子区域中,获取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当上 述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包括的用户节点的数量差值不大于预设阈值时,表示上述两 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所包括的用户节点的数量大致相等,则不执行上述用户节点均衡 处理。当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包括的用户节点的数量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才 执行上述用户节点均衡处理。其中,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具体设置,本实施例不进 行具体限定。例如,预设阈值为0,即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中包括的用户节点个数 只要不相同,就需要进行用户节点均衡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当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包括的用户节点的数量差值大于预设阈 值时,还需要确定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的域间最短连接路径,与除上述两个相 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之外的第二用户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是否相交。其中,第二用 户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是连接该第二用户子区域内所有用户节点的路径总和的长 度最短的路径。在一个实例中,第二用户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采用最小生成树 (minimum spanning tree,MST)算法确定。即一个第二用户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 就是采用MST算法生成的第二用户子区域的最小生成树。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的域 间最短连接路径,用于连接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中每个第二用户子区域的域内 最短连接路径,即用于连接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的最小生成树。在一个实例中, 也可以采用MST算法确定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的域间最短连接路径。例如,两个相 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的域间最短连接路径,可以是连接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中 两个FAT设备之间的最短路径。再例如,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的域间最短连接路径, 可以是连接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中两个用户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又例如,两 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的域间最短连接路径,可以是连接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 域中,一个第二用户子区域的FAT设备与另一个第二用户子区域的用户节点之间的最短路 径。
在一个例子中,可以采用加权MST算法。先采用MST算法生成第二用户子区域的域内 连接路径,然后,增大所得的第二用户子区域的域内连接路径中各条路径的权重。再采用 MST算法生成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的域间最短连接路径。由于第二用户子区域的域 内连接路径的权重增大,在采用加权MST算法生成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的域间最短 连接路径时,会尽可能的不采用权重高的路径,以使得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从而,尽量使得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的域间最短连接路径,与除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之外的第二用户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没有交点。
当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的域间最短连接路径,与除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 区域之外的第二用户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相交时,表示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 区域合并后所得的用户合并区域,被除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之外的第二用户子 区域分割成两部分,不能进行用户节点均衡处理,此时进行用户节点均衡处理所得的两个 第三用户子区域,会存在孤岛问题。因此,将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标记为互斥 区域,不再进行用户节点均衡处理。
从所获得的第二数量的第二用户子区域中,获得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如图4 (a)所示。
当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的域间最短连接路径,与除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 区域之外的第二用户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不相交时,表示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 子区域合并后所得的用户合并区域独立存在,不会被除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之 外的第二用户子区域分割成两部分,能够进行用户节点均衡处理,此时进行用户节点均衡 处理所得的两个第三用户子区域,不会存在孤岛问题。
当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包括的用户节点数量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并且,两个相 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的域间最短连接路径,与除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之外的第 二用户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不相交时,将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合并,获 得用户合并区域。如图4(b)所示。
计算用户合并区域中每个路径节点两端的所连接的用户节点的数量差值,当存在一个 路径节点,其两端所连接的用户节点的数量差值不大于预设阈值时,将该路径节点作为用 户均衡路径节点。从该用户均衡路径节点处,对用户合并区域进行拆分,获得两个第三用 户子区域,如图4(c)所示。所得的两个第三用户子区域中,所包括的用户节点的数量大 致相等,并且,两个第三用户子区域所包括的用户节点的数量之和,与上述两个相邻的第 二用户子区域所包括的用户节点的数量之和相等。
采用上述方法,对所得的第二数量的第二用户子区域中,每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 域分别进行上述处理,最终能够获得第二数量的第三用户子区域。各个第三用户子区域中 所包括的用户节点的数量差值不大于预设阈值,即所包括的用户节点的数量大致相等。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个例子中,对第二用户子区域用户节点均衡处理时,可以先找到 用户节点的数量差值最大的两个相邻第二用户子区域,进行用户节点均衡处理;再找到用 户节点的数量差值第二大的两个相邻的第二用户子区域,进行用户节点均衡处理,以此类 推。即按照用户节点的数量差值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用户节点均衡处理,加快用户节点 均衡处理的速度。
综上所述,实现了对ODN网络中用户节点进行区域划分,最终得到第三用户子区域, 一方面,确保所得的第三用户子区域的数量最少;另一方面,确保各个第三用户子区域所 包括的用户节点的个数大致相等;更重要的一点,还能确保所得的第三用户子区域中不存 在孤岛问题。
在上述实例中,按照上述方式对ODN网络中的用户节点进行区域划分以后,还需要确 定所得的第三用户子区域中,FAT设备的实际部署点,包括:
资源管理设备获取第三用户子区域中的第一备选部署点,第一备选部署点包括该第三 用户子区域中路径的交叉点,和/或该第三用户子区域中的用户节点至该第三用户子区域 中路径的垂点,第三用户子区域中的路径包括第三用户子区域中的用户节点之间的物理链 路和第三用户子区域中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
资源管理设备从第一备选部署点中,选取到该第三用户子区域中所有用户节点的路径 总和的长度最短的第一备选部署点,作为该第三用户子区域中FAT设备的实际部署点。
得到第二数量的第三用户子区域后,需要确定每个第三用户子区域中,FAT设备的实 际部署点,每个第三用户子区域中,需要部署一个FAT设备用于提供网络服务。
对于一个第三用户子区域来说,先从该第三用户子区域选取第一备选部署点,包括该 第三用户子区域中路径的交叉点,和/或用户节点至该第三用户子区域的路径的垂点。其 中,垂点是一个点到一条直线的垂线与该条垂线的交点。除此以外,第一备选部署点还可 以根据实际需要,包括用户节点的顶点等。其中,第三用户子区域中路径包括第三用户子 区域中的用户节点之间的物理链路和第三用户子区域中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第三用户子 区域中用户节点之间的物理链路,是在实际情况下真实存在的用户节点之间的路径。第三 用户子区域中域内最短连接路径,是在实际情况下需要挖掘,不一定真实存在的路径。
确定了第一备选部署点以后,计算每个第一备选部署点到该第三用户子区域中所有用 户节点的路径总和的长度,选择最短的路径总和的长度对应的第一备选部署点作为该第三 用户子区域中FAT设备的实际部署点。同理,按照上述方式,能够确定每一个第三用户子 区域中FAT设备的实际部署点。
基于上述对第二级分光网络的规划的描述,实现对ODN网络中用户节点进行区域划分 得到第二数量的第三用户子区域,再确定每个第三用户子区域中FAT设备的实际部署点。 基于上述所得到的FAT设备的实际部署点,下面对第一级分光网络的规划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级分光网络的规划与第二级分光网络的规划类似,网络节点是FAT设备,分光设备是 FDT设备,分光设备的容量是FDT设备的容量,第一子区域是第一FAT子区域,第二子区域是第二FAT子区域,第三子区域是第三FAT子区域。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FAT设备进行ODN的资源管理方法流程图,包括:
501:资源管理设备确定ODN中包括的FAT设备的第四数量。
502:资源管理设备确定第五数量的第一FAT子区域。
对ODN网络中用户节点进行区域划分后,所确定的第二数量的第三用户子区域中,各 第三用户子区域所部署的FAT设备的实际部署点已知。一个第三用户子区域中部署一个FAT 设备,则对上述第二级分光网络的规划获得第二数量的第三用户子区域,也就是已知第二 数量的FAT设备的位置信息。可选的,FAT设备的位置信息可以采用一个坐标表示。此时, ODN网络中FAT设备的第四数量,与所获得的第三用户子区域的第二数量相等。
资源管理器对ODN网络中第四数量的FAT设备进行区域划分,将第四数量的FAT设备 划分至第五数量的第一FAT子区域。在所获得的每个第一FAT子区域中部署一个FDT设备, 该FDT设备与FDT设备所属的第一FAT子区域中的FAT设备进行通信,提供网络服务。
资源管理器划分得到的第五数量的第一FAT子区域,第五数量是将FAT设备划分至第 一FAT子区域时,所能得到的第一FAT子区域的数量的最小值。可以理解的是,FDT设备中每一条光纤纤芯下行接入一个FAT设备的分光器,为了确保第五数量最小,所得的第五数量的第一FAT子区域中,最多只能存在一个第一FAT子区域所包括的FAT设备的数量与FDT设备的容量不相同,其它所有第一FAT子区域中所包括的FAT设备的数量都与FDT设 备的容量相同,此时,几乎所有的第一FAT子区域中的FDT设备都能够尽可能多的接入FAT 设备的分光器。因此,第四数量与FDT设备的容量的比值是整数时,第五数量为第四数 量与FDT设备的容量的比值;第四数量与FDT设备的容量的比值不是整数时,第五数量为 大于第四数量与FDT设备的容量的比值的最小正整数,即第五数量为不小于第四数量与FDT 设备的容量的比值的最小正整数。其中,FDT设备的容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具体设置,一 般情况下,FDT设备的容量不超过576。
资源管理器确定第五数量的第一FAT子区域,存在至少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下面逐 一进行说明。
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从第四数量的FAT设备中,预先指定第五数量的FAT设备点, 作为划分第一FAT子区域时参考的FAT设备。确定每一个第一FAT子区域时,以一个上述预先指定的FAT设备作为参考点,获取与参考的FAT设备距离最近的第六数量的FAT设备,确定该第一FAT子区域,所确定的第一FAT子区域包括上述第六数量的FAT设备与作为参 考的FAT设备。并且,划分所得的各个第一FAT子区域中,不存在相同的FAT设备。其中, 第六数量为FDT设备的容量减1。
具体实现时,可以逐一确定第一FAT子区域,确定一个参考的FAT设备,从未被划分至第一FAT子区域中的FAT设备中,获取与该参考的FAT设备距离最近的第六数量的FAT 设备,确定一个第一FAT子区域包括上述第六数量的FAT设备与作为参考的FAT设备。重 复执行上述步骤,直至第四数量的FAT设备都被划分至第一FAT子区域中,此时,获得第 五数量的第一FAT子区域。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确保划分得到的第一FAT 子区域中所包括的FAT涉笔尽可能的集中,要求预先指定的第五数量的FAT设备尽可能的 在ODN网络中均匀分布。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与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不同的是,不需要预先确定第五数 量,也不需要预先指定第五数量的FAT设备作为划分第一FAT子区域时参考的FAT设备。 而是依次循环执行下述步骤:从未被划分至第一FAT子区域的FAT设备中,获取距离最远 的两个FAT设备,从上述最远的两个FAT设备中,选择一个FAT设备作为参考的FAT设备,从未被划分至第一FAT子区域的FAT设备中,获取与该参考的FAT设备距离最近的第六数 量的FAT设备,确定一个第一FAT子区域,该第一FAT子区域包括上述参考的FAT设备, 以及上述获取的第六数量的FAT设备。在具体实现时,第一次循环执行上述步骤时,是从 所有的FAT设备中找到距离最远的两个FAT设备,选择一个FAT设备作为参考的FAT设备, 再找到与该参考的FAT设备最近的第六数量的FAT设备,确定第一个第一FAT子区域。以 此类推,直至所有的FAT设备都被划分至第一FAT子区域为止。
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与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不同的是,不需要预先确定第一FAT 子区域的第五数量,也不需要预先指定第五数量的FAT设备,作为划分第一FAT子区域时 参考的FAT设备。而是依次循环执行下述步骤:从未被划分至第一FAT子区域的FAT设备 中,获取距离最远的两个FAT设备,将上述最远的两个FAT设备都作为参考的FAT设备,从未被划分至第一FAT子区域的FAT设备中,分别获取与上述两个参考的FAT设备距离最 近的第六数量的FAT设备,分别将参考的FAT设备,以及与该参考的FAT设备距离最近的 第六数量的FAT设备划分至一个第一FAT子区域中,同时划分获得两个第一FAT设子区域。 在实现时,第一次循环执行上述步骤时,是从所有的FAT设备中找到距离最远的两个FAT 设备,再分别找到与上述两个参考的FAT设备最近的第六数量的FAT设备,划分得到第一 个第一FAT子区域和第二个第一FAT子区域。以此类推,直至所有的FAT设备都被划分至 第一FAT子区域为止。
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与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类似,只是一次能够划分得到两个 第一FAT子区域,不再举例赘述。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都无需预先确定第一FAT子区域的 第五数量,也不需要预先指定第五数量的FAT设备,作为划分第一FAT子区域时参考的FAT 设备。与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相比,采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时,参考的FAT设备在ODN网络中的分布更均匀,并且对ODN网络由外到内进行划分,所得到的第一FAT子区域中FAT设备的分布更集中,后续在对第一FAT子区域中的FAT设 备进行聚类分析时,能够减少迭代次数,加快聚类分析的速度。并且,与第二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相比,采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一次确定两个参考的FAT设备,划分得到两个 第一FAT子区域,对ODN网络的划分速度更快。
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除了上述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外,本申请实施例中,对ODN 网络中的FAT设备进行划分得到第五数量的第一FAT子区域,还可以采用采用现有技术的 方法:以OLT为参考点,依次获取与OLT距离最近的与FDT设备的容量相等的FAT设备, 确定一个第一FAT子区域,包括上述获取的与FDT设备的容量相等的FAT设备。即先获取 与OLT最近的与FDT设备的容量相等的FAT设备,划分得到第一个第一FAT子区域;再从 没有被划分至第一个第一FAT子区域的FAT设备中,获取与OLT最近的与FDT设备的容量 相等的FAT设备,划分得到第二个第一FAT子区域。以此类推,直至将所有FAT设备都分 别划分至第一FAT子区域,此时,能够获得第五数量的第一FAT子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采用前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时,划分不同的第一FAT子区域所参考的 FAT设备不同,与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划分不同的第一FAT子区域参考同一参考点相比,采用前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获得的第一FAT子区域中的FAT设备的位置更集中, 后续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第一FAT子区域进行聚类分析时,迭代次数更少,能够提高 聚类分析的速度。
当然,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用其它划分方式,只要确保确定第五数量的第一FAT设 备子区域时,不同的第一FAT设备子区域所参考的FAT设备不同即可,这里不再赘述。
503:资源管理设备确定第一FAT子区域中的第一FAT设备,第一FAT子区域中的第一FAT设备到达第一FAT子区域中的所有FAT设备的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
504:资源管理设备根据第一FAT子区域中的第一FAT设备确定第五数量的第二FAT子区域。
确定了第五数量的第一FAT子区域后,对于每个第一FAT子区域来说,计算该第一FAT 子区域中的FAT设备到该第一FAT子区域中其它FAT设备的距离总和,从该第一FAT子区域中,找到一个到其它FAT设备的距离总和最短的FAT设备,作为该第一FAT子区域的第 一FAT设备。按照上述方式,确定每个第一FAT子区域的第一FAT设备。
确定了每个第一FAT子区域的第一FAT设备以后,将所有第一FAT子区域的第一FAT设备作为输入,采用k-meams聚类算法,对第一FAT子区域进行聚类分析,主要包括下述 两个步骤:第一步骤为确定第五数量的第二FAT子区域,即对于每一个FAT设备来说,计 算该FAT设备到各个第一FAT子区域的第一FAT设备的距离,将该FAT设备与距离最近的 第一FAT子区域的第一FAT设备划分至同一个第二FAT子区域中。可以理解的是,每一个 第二FAT子区域仅包括一个第一FAT子区域的第一FAT设备,第二FAT子区域中的FAT设 备,到该第二FAT子区域中包括的第一FAT子区域的第一FAT设备的距离,比到所有其它 第一FAT子区域的第一FAT设备的距离都短。第二步骤为确定第二FAT子区域的第二FAT 设备。第一步骤执行后,所获得的第二FAT子区域包括的FAT设备,与第一FAT子区域包 括的FAT设备不同,因此,需要重新确定第二FAT子区域的第二FAT设备,第二FAT子区 域中的第二FAT设备到达第二FAT子区域中的所有FAT设备的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
重复执行上述两个步骤,即再根据第二FAT子区域中的第二FAT设备,对第二FAT子区域进行更新,获得第五数量的更新的第二FAT子区域,更新的第二FAT子区域包括的FAT设备,到该更新的第二FAT子区域中包括的第二FAT子区域的第二FAT设备的距离,比到 所有其它第二FAT子区域的第二FAT设备的距离都短。更新的第二FAT子区域中包括的FAT 设备,与第二FAT子区域中包括的FAT设备可能不同,此时,需要重新确定更新的第二FAT 子区域中的更新的第二FAT设备。重复执行上述步骤,直至更新的第二FAT子区域中包括 的FAT设备不再发生变化,此时,更新的第二FAT子区域中的更新的第二FAT设备也不会 发生变化。将不再发生变化的更新的第二FAT子区域作为第二FAT子区域。
采用上述k-meams聚类算法对ODN网络中的FAT设备进行聚类分析,获得第五数量的 第二FAT子区域,与现有技术中划分区域的方式完全不同。现有技术中区域划分的方式中, 将与OLT距离近似的FAT设备划分至同一个FAT子区域,虽然同一个FAT子区域中的FAT设备与OLT的距离近似,但是,一个FAT子区域中各个FAT设备,与该FAT子区域中的质 心点的距离会相差较大,因此,会存在一个FAT子区域将另一个FAT子区域划分成两部分, 导致出现孤岛的问题。其中,一个FAT子区域的质心点,是到该FAT子区域中所有FAT设 备的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的FAT设备。
而采用k-meams聚类算法所得的第二FAT子区域中,一个第二FAT子区域所包括的各 个FAT设备,与除第二FAT子区域所包括的FAT设备以外的其它FAT设备相比,到该第二FAT子区域的质心点的距离最短。其中,第二FAT子区域的质心点是到第二FAT子区域中 的所有FAT设备的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的FAT设备。因此,第二FAT子区域中的FAT设备 更集中,不会出现孤岛的问题。
505:资源管理设备根据第五数量的第二FAT子区域中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域确 定两个第三FAT子区域。
采用k-meams聚类算法对进行聚类分析后,获得第五数量的第二FAT子区域。第二FAT 子区域中,虽然不存在孤岛问题,但是,各个第二FAT子区域中包括的FAT设备的数量差异很大。第二FAT子区域中包括的FAT设备多,该第二FAT子区域接入FAT设备的数量过 大,这样需要增加FDT设备的数量,增加建网成本,还会存在扩容需求,增加维护成本; 第二FAT子区域中包括的FAT设备少,该第二FAT子区域接入的FAT设备的数量过小,浪 费网络资源。因此,需要对所得的第二FAT子区域进行FAT设备均衡处理,即根据两个相 邻的第二FAT子区域,确定两个第三FAT子区域。其中,两个相邻第二FAT子区域中包括 的FAT设备的数量之和,与所确定的两个第三FAT子区域包括的FAT设备的数量之和相等。 并且,两个相邻的第三FAT子区域包括的FAT设备的数量大致相等。
所确定的第五数量的第二FAT子区域中,获取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域,当上 述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域包括的FAT设备的数量差值不大于预设阈值时,表示上述两 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域所包括的FAT设备的数量大致相等,则不执行上述FAT设备均衡处理。当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域包括的FAT设备的数量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才 执行上述FAT设备均衡处理。其中,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具体设置,本实施例不进 行具体限定。例如,预设阈值为0,即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域中包括的FAT设备个数 只要不相同,就需要进行FAT设备均衡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当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域包括的FAT设备的数量差值大于预设阈 值时,还需要确定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域的域间最短连接路径,与除上述两个相 邻的第二FAT子区域之外的第二FAT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是否相交。其中,第二FAT 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是连接该第二FAT子区域内所有FAT设备的路径总和的长度 最短的路径。在一个实例中,第二FAT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采用最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 tree,MST)算法确定。即一个第二FAT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就是采用 MST算法生成的第二FAT子区域的最小生成树。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域的域间最短连 接路径,用于连接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域中每个第二FAT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 路径,即用于连接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域的最小生成树。在一个实例中,也可以 采用MST算法确定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域的域间最短连接路径。例如,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域的域间最短连接路径,可以是连接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域中两个FDT设备之间的最短路径。再例如,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域的域间最短连接路径,可以是 连接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域中两个FAT设备之间的最短路径。又例如,两个相邻 的第二FAT子区域的域间最短连接路径,可以是连接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域中, 一个第二FAT子区域的FAT设备与另一个第二FAT子区域的FDT设备之间的最短路径。
在一个例子中,可以采用加权MST算法。先采用MST算法生成第二FAT子区域的域内连接路径,然后,增大所得的第二FAT子区域的域内连接路径中各条路径的权重。再采用MST算法生成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域的域间最短连接路径。由于第二FAT子区域的域 内连接路径的权重增大,在采用加权MST算法生成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域的域间最短 连接路径时,会尽可能的不采用权重高的路径,以使得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从而,尽量 使得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域的域间最短连接路径,与除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 域之外的第二FAT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没有交点。
当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域的域间最短连接路径,与除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 区域之外的第二FAT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相交时,表示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 区域合并后所得的FAT合并区域,被除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域之外的第二FAT子区域分割成两部分,不能进行FAT设备均衡处理,此时进行FAT设备均衡处理所得的两个 第三FAT子区域,会存在孤岛问题。因此,将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域标记为互斥 区域,不再进行FAT设备均衡处理。
从所获得的第二数量的第二FAT子区域中,获得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域。
当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域的域间最短连接路径,与除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 区域之外的第二FAT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不相交时,表示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FAT 子区域合并后所得的FAT合并区域独立存在,不会被除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域之 外的第二FAT子区域分割成两部分,能够进行FAT设备均衡处理,此时进行FAT设备均衡处理所得的两个第三FAT子区域,不会存在孤岛问题。
当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域包括的FAT设备数量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并且,两个相 邻的第二FAT子区域的域间最短连接路径,与除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域之外的第 二FAT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不相交时,将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域合并,获得FAT合并区域。
计算FAT合并区域中每个路径节点两端的所连接的FAT设备的数量差值,当存在一个 路径节点,其两端所连接的FAT设备的数量差值不大于预设阈值时,将该路径节点作为FAT 均衡路径节点。从该FAT均衡路径节点处,对FAT合并区域进行拆分,获得两个第三FAT子区域。所得的两个第三FAT子区域中,所包括的FAT设备的数量大致相等,并且,两个 第三FAT子区域所包括的FAT设备的数量之和,与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域所包括 的FAT设备的数量之和相等。
采用上述方法,对所得的第二数量的第二FAT子区域中,每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 域分别进行上述处理,最终能够获得第五数量的第三FAT子区域。各个第三FAT子区域中所包括的FAT设备的数量差值不大于预设阈值,即所包括的FAT设备的数量大致相等。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个例子中,对第二FAT子区域FAT设备均衡处理时,可以先找到FAT设备的数量差值最大的两个相邻第二FAT子区域,进行FAT设备均衡处理;再找到FAT 设备的数量差值第二大的两个相邻的第二FAT子区域,进行FAT设备均衡处理,以此类推。 即按照FAT设备的数量差值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FAT设备均衡处理,加快FAT设备均衡 处理的速度。
综上所述,实现了对ODN网络中FAT设备进行区域划分,最终得到第三FAT子区域,一方面,确保所得的第三FAT子区域的数量最少;另一方面,确保各个第三FAT子区域所 包括的FAT设备的个数大致相等;更重要的一点,还能确保所得的第三FAT子区域中不存 在孤岛问题。
在上述实例中,按照上述方式对ODN网络中的FAT设备进行区域划分以后,还需要确 定所得的第三FAT子区域中,FDT设备的实际部署点,包括:
资源管理设备获取第三FAT子区域中的第二备选部署点,第二备选部署点包括该第三 FAT子区域中路径的交叉点,和/或该第三FAT子区域中的FAT设备至该第三FAT子区域中 路径的垂点,第三FAT子区域中的路径包括第三FAT子区域中的FAT设备之间的物理链路和第三FAT子区域中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
资源管理设备从第二备选部署点中,选取到该第三FAT子区域中所有FAT设备的路径 总和的长度最短的第二备选部署点,作为该第三FAT子区域中FDT设备的实际部署点。
得到第五数量的第三FAT子区域后,需要确定每个第三FAT子区域中,FDT设备的实际部署点,每个第三FAT子区域中,需要部署一个FDT设备用于提供网络服务。
对于一个第三FAT子区域来说,先从该第三FAT子区域选取第二备选部署点,包括该 第三FAT子区域中路径的交叉点,和/或FAT设备至该第三FAT子区域的路径的垂点。其中,垂点是一个点到一条直线的垂线与该条垂线的交点。其中,第三FAT子区域中路径包 括第三FAT子区域中的FAT设备之间的物理链路和第三FAT子区域中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 第三FAT子区域中FAT设备之间的物理链路,是在实际情况下真实存在的FAT之间的路径。 第三FAT子区域中域内最短连接路径,是在实际情况下需要挖掘,不一定真实存在的路径。
确定了第二备选部署点以后,计算每个第二备选部署点到该第三FAT子区域中所有FAT 设备的路径总和的长度,选择最短的路径总和的长度对应的第二备选部署点作为该第三 FAT子区域中FDT设备的实际部署点。同理,按照上述方式,能够确定每一个第三FAT子区域中FDT设备的实际部署点。
在一个实例中,还需要确定各个第三用户区域中,各个用户节点到FAT设备的入户光 缆的铺设路径,将FAT设备作为汇聚点,用户节点作为接入点,包括:
资源管理设备根据路径的权重,确定第三用户子区域的FAT设备的实际部署点到第三 用户子区域中所有用户节点的最短路径;
资源管理设备降低已确定的最短路径中各条路径的权重。
对于每一个所获得的第三用户区域,都可以采用下述方式,确定第三用户区域中FAT 设备到用户节点的最短路径,该最短路径即为铺设入户光缆的路径。执行下述步骤:初始 时,第三用户区域中各条路径的权重为1,选定一个用户节点,确定该第三用户区域中的FAT设备到该用户节点的第一最短路径,将该第一最短路径中的各条路径的权重由1降为0;再重新选定一个用户节点,确定该第三用户区域中的FAT设备到该用户节点的第二最 短路径,将第二最短路径中,权重为1的路径的权重由1降为0。循环执行上述步骤,直 至确定该第三用户区域中,FAT设备至每个用户节点的最短路径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当一条路径出现在由FAT设备至一个用户节点的最短路径中时,该条 路径的权重由1降为0,当该条路径再次出现在由FAT设备至另一个用户节点的最短路径中时,此条路径不会在重复计算,记为0即可。因为在实际场景中,该路径只被挖掘一次, 即可被两条由FAT设备至用户节点的最短路径所使用,无需重复挖掘。
举例说明:第三用户区域中,包括用户节点C1,用户节点C2和用户节点C3,路径D1长度10米,路径D2长度18米,路径D3长度5米,路径D4长度30米,路径D5长度16 米,路径D6长度12米。由FAT设备至用户节点C1,最短路径包括路径D1,路径D2,和 路径D6,则最短路径一共40米;由FAT设备至用户节点C2,最短路径包括路径D1,路径 D4和路径D5,路径D1的权重为0,则最短路径一共46米;由FAT设备至用户节点C3, 最短路径包括路径D2,路径D3,路径D4和路径D6,路径D2和路径D4的权重为0,则最 短路径为17米。
采用上述方式确定的第三用户区域中,FAT设备至各个用户节点的最短路径,虽然实 际路径的长度不一定是最短的,由于每条路径被挖掘一次可重复使用,无需重复挖掘,因 此,最终实际需要挖掘的路径最短。
类似的,在一个实例中,还需要确定各个第三FAT区域中,各个FAT设备到FDT设备的配线光缆的铺设路径,将FDT设备作为汇聚点,FAT设备作为接入点,包括:
资源管理设备根据路径的权重,确定第三FAT子区域的FDT设备的实际部署点到第三 FAT子区域中所有FAT设备的最短路径;
资源管理设备降低已确定的最短路径中各条路径的权重。
对于每一个所获得的第三FAT区域,都可以采用下述方式,确定第三FAT区域中FDT设备到FAT设备的最短路径,该最短路径即为铺设配线光缆的路径。执行下述步骤:初始时,建筑物至FAT设备的最短路径中包括的路径的权重为0,其它路径的权重为1,选定 一个FAT设备,确定该第三FAT区域中的FDT设备到该FAT设备的第三最短路径,将该第 三最短路径中权重为1的路径的权重由1降为0;再重新选定一个FAT设备,确定该第三 FAT区域中的FDT设备到该FAT设备的第四最短路径,将第四最短路径中,权重为1的路 径的权重由1降为0。循环执行上述步骤,直至确定该第三FAT区域中,FDT设备至每个 FAT设备的最短路径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当一条路径在铺设入户光缆被使用过,则该条路径的权重由1降为0, 此条路径不会在重复计算,记为0即可;当一条路径出现在由FDT设备至一个FAT设备的最短路径中时,该条路径的权重也会由1降为0,当该条路径再次出现在由FDT设备至另 一个FAT设备的最短路径中时,此条路径不会在重复计算,记为0即可。因为在实际场景 中,该路径只被挖掘一次,无需重复挖掘。
采用上述方式确定的第三FAT区域中,FDT设备至各个FAT设备的最短路径,虽然实际路径的长度不一定是最短的,由于每条路径被挖掘一次可重复使用,无需重复挖掘,因此,最终实际需要挖掘的路径最短。
类似的,在一个实例中,对目标区域完成区域划分后,确定各个第三FAT子区域中FDT 的实际部署位置后,确定FDT设备到OLT设备的馈线光缆的铺设路径,将OLT设备作为汇聚点,FDT设备作为接入点,包括:
对于每一个FDT设备到OLT设备的最短路径,都可以采用下述方式确定,该最短路径 即为铺设馈线光缆的路径。执行下述步骤:初始时,建筑物至FAT设备的最短路径中包括的路径的权重为0,FAT设备至FDT设备的最短路径中包括的路径的权重为0,其它路径的 权重为1,选定一个FDT设备,确定OLT设备到该FAT设备的第五最短路径,将该第五最 短路径中权重为1的路径的权重由1降为0;再重新选定一个FDT设备,确定该OLT设备 到该FDT设备的第六最短路径,将第六最短路径中,权重为1的路径的权重由1降为0。 循环执行上述步骤,直至确定OLT设备至每个FDT设备的最短路径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当一条路径在铺设入户光缆被使用过,则该条路径的权重由1降为0, 此条路径不会在重复计算,记为0即可;当一条路径在铺设配线光缆被使用过,则该条路径的权重由1降为0,此条路径不会在重复计算,记为0即可;当一条路径出现在由FDT 设备至一个FAT设备的最短路径中时,该条路径的权重由1降为0,当该条路径再次出现 在由FDT设备至另一个FAT设备的最短路径中时,此条路径不会在重复计算,记为0即可。 因为在实际场景中,该路径只被挖掘一次,无需重复挖掘。
采用上述方式确定的第三FAT区域中,FDT设备至各个FAT设备的最短路径,虽然实际路径的长度不一定是最短的,由于每条路径被挖掘一次可重复使用,无需重复挖掘,因此,最终实际需要挖掘的路径最短。
在一个例子中,还可以进一步确定各子区域的边界,包括:
资源管理设备根据所述OND中的用户节点和所述ODN中用户节点之间物理链路的位置 信息,生成泰勒多边形;
资源管理设备去除泰勒多边形中被不同三角形共享的边,获得区域外边界;
资源管理设备按照预设间隔对ODN中的用户节点和OND中的用户节点之间的物理链路 进行等距离分割获得分割区域;
资源管理设备确定分割区域所属的第三用户子区域,一个分割区域与该分割区域中的 等距点所属的第三用户子区域相同;
资源管理设备将属于同一个第三用户子区域的分割区域的边界合并,确定第三用户子 区域的边界。
确定子区域边界时,先确定ODN网络的区域外边界。具体实现时,获取ODN中用户节点和ODN中用户节点之间的物理链路的位置信息。在一个实例中,ODN中用户节点的位置 信息,采用ODN中用户节点俯视图的顶点的位置坐标表示,ODN中用户节点之间的物理链 路的位置信息采用一组连续的点的位置坐标表示。如图6(a)所示。ODN中用户节点和ODN 中用户节点之间的物理链路的位置信息,生成泰勒多边形,如图6(b)所示。所生成的泰 勒多边形由多个三角形组合而成。去除泰勒多边形中被不同三角形共享的边,获得ODN网 络的区域外边界,如图6(c)所示。即分析泰勒多边形中每一条边长,当该边长同时作为 两个不同的三角形的一条边时,从泰勒多边形中去除该边长;当该边长只属于一个三角形 时,保留该边长。从而,获得ODN网络的区域外边界。
按照预设的间隔,对ODN网络中的用户节点的顶点坐标组成的多边形进行等距离分割, 对ODN网络中的用户节点之间的物理链路也进行等距离分割,如图7(a)所示。其中,预 设间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这里不进行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是,预设间隔越短, 分割得到的用户子区域边界越精细。例如,可以设置为实际长度10m为一个预设间隔。
进行等距离分割后,采用voronoi算法,确定每个分割区域的等距点,一个分割区域 的等距点,位于相邻的两条分割线之间。根据分割区域的等距点所属的第三用户子区域, 确定分割区域所属的第三用户子区域。即分割区域的等距点所属的第三用户子区域,即为 该分割区域所属的第三用户子区域。合并属于同一个第三用户子区域的分割区域的边界, 则得到不同的第三用户子区域的边界。如图7(b)所示。
采用上述方式,能够确定上述第三用户子区域的边界,再将连接到同一FDT的FAT设 备所包括的第三用户子区域的边界合并,则能够得到各个FDT服务的第三FAT区域的边界。 可以将上述方式所得的区域边界直观的展示给用户,以使得用户能够更直观的观察对ODN 的资源管理的结果。
示例性装置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DN的资源管理装置结构示意图,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801,用于确定所述ODN中包括的网络节点的第一数量。
第二确定模块802,用于确定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包 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的总和等于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第二数量为不小于所述第一数量与分 光设备的容量的比值的最小正整数,所述分光设备的容量是所述分光设备能够下行的最大 的光纤纤芯的数量,所述分光设备用于与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通信,所述分光设 备与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一一对应。
第三确定模块803,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所述第一子区域中 的第一网络节点到达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所有网络节点的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
第四确定模块80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确定所述第二数量的 第二子区域,所述第二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一一 对应,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二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的总和等于所述第一数量,第二 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到该第二子区域对应的第一子区域的第一网络节点的距离,比到所有 其它第一子区域的第一网络节点的距离都短,所述第二子区域中的第二网络节点到达所述 第二子区域中的所有网络节点的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
第五确定模块805,用户根据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二子区域中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确 定两个第三子区域,所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之间的域间最短连接路径与除所述两个相 邻的第二子区域之外的第二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不相交,所述域间最短连接路径用 于连接所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中每个第二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所述两个相邻 的第二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数量差值大于预设阈值,两个所述第三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 点的数量大致相等,且两个所述第三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之和等于所述两个相邻 的第二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
在一个实例中,所述第二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采用最小生成树MST算法确定。
在一个实例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子区域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数量 的第一子区域中的每个第一子区域;
其中,所述子区域确定单元包括:
获取子单元,用于从所述ODN包括的网络节点中没有被划分至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 区域中的任意第一子区域的网络节点中,获取距离最远的两个网络节点;
选择子单元,用于从距离最远的所述两个网络节点中选择一个网络节点作为参考点;
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参考点,确定与所述参考点距离最近的第三数量的、所述 ODN包括的网络节点中没有被划分至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中的任意第一子区域的网 络节点,得到一个第一子区域,所述第三数量为所述分光设备的容量减1。
在一个实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三子区域中的备选部署点,所述备选部署点包括所述第三 子区域中路径的交叉点,和/或所述第三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至所述第三子区域中路径的 垂点,所述第三子区域中的路径包括所述第三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之间的物理链路和所述 第三子区域中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
选取模块,用于从所述备选部署点中,选取到所述第三子区域中所有所述网络节点的 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的备选部署点,作为所述第三子区域中分光设备的实际部署点。
在一个实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六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路径的权重,确定所述第三子区域的所述实际部署点到所述 第三子区域中所有所述网络节点的最短路径;
降低权重模块,用于降低所述最短路径中各条路径的权重。
在一个实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OND中的网络节点和所述ODN中网络节点之间物理链路的位 置信息,生成泰勒多边形;
去除模块,用于去除所述泰勒多边形中被不同三角形共享的边,获得区域外边界;
分割模块,用于按照预设间隔对所述ODN中的网络节点和所述OND中的网络节点之间 的物理链路进行等距离分割获得分割区域;
第七确定模块,用于设备确定所述分割区域所属的第三子区域,所述分割区域与所述 分割区域中的等距点所属的第三子区域相同;
合并模块,用于将属于同一个第三子区域的所述分割区域的边界合并,确定第三子区 域的边界。
在一个实例中,所述网络节点是用户节点,所述分光设备是FAT;或者,所述网络节点是FAT,所述分光设备是FDT。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网络节点是用户节点,分光设备是FAT时,ODN的资源管理装置的实现方式与图3所示的方法类似,参考示例性方法中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当网络 节点是FAT,分光设备是FDT时,ODN的资源管理装置的实现方式与图5所示的方法类似, 参考示例性方法中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提供的ODN的资源管理装置,确定ODN中网络节点的总数为第一数量,根据分 光设备的容量,及一个分光设备能够下行的最大的光纤纤芯的数量,确定第二数量的第一 子区域。其中,一个分光设备与一个第一子区域对应,一个第一子区域中的分光设备,用于与该第一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通信。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总和等于第一数量,第二数量为大于第一数量与该分光设备的容量的比值的最小正整数,因此,确保第二数量最小。先确定每个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一个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到该第一子区域中的所有网络节点的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根据每个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获得第二数量的第二子区域。其中,一个第二子区域对应于一个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一个第二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到该第二子区域对应的第一子区域的第一网络节点的距离,比到所有其它第一子区域的第一网络节点的距离都短,每个第二子区域中的第二网络节点到该第二子区域中所有网络节点的路径总和最短。从而,所得的第二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位置集中,不会出现一个子区域将另一个子区域分割成两部分的问题。当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之间的域间最短连接路径与除了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之外的第二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不相交,并且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数量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根据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确定两个第三子区域,其中,两个第三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大致相等,并且,两个第三子区 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之和等于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因此,所得的第三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的个数均衡。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ODN的资源管 理装置,能够确保在进行网络规划时所确定的子区域个数最少,各个子区域所包括的网络 节点的数量相差不大的前提下,避免出现一个子区域将另一个子区域分割成两部分的问 题。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结构示意图,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901和处 理器902,所述存储器901和所述处理器902通过通信总线903相连,所述存储器901用 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902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指令执行操作;
所述处理器902从所述存储器901中调用的指令包括:
确定所述ODN中包括的网络节点的第一数量;
确定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的总 和等于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第二数量为不小于所述第一数量与分光设备的容量的比值的最 小正整数,所述分光设备的容量是所述分光设备能够下行的最大的光纤纤芯的数量,所述 分光设备用于与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通信,所述分光设备与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 子区域一一对应;
确定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到达所述 第一子区域中的所有网络节点的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
根据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确定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二子区域,所述第二子 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数量的第 二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的总和等于所述第一数量,第二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到该 第二子区域对应的第一子区域的第一网络节点的距离,比到所有其它第一子区域的第一网 络节点的距离都短,所述第二子区域中的第二网络节点到达所述第二子区域中的所有网络 节点的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
根据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二子区域中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确定两个第三子区域,所述 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之间的域间最短连接路径与除所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之外的 第二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不相交,所述域间最短连接路径用于连接所述两个相邻的 第二子区域中每个第二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所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包括的网 络节点数量差值大于预设阈值,两个所述第三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大致相等,且 两个所述第三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之和等于所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包括的 网络节点的数量。
可选的,所述第二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采用最小生成树MST算法确定。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902执行确定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的指令,包括:所述处理器 902执行确定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中的每个第一子区域的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902执行确定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中的每个第一子区域的指 令,具体包括:
从所述ODN包括的网络节点中没有被划分至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中的任意第一 子区域的网络节点中,获取距离最远的两个网络节点;
从距离最远的所述两个网络节点中选择一个网络节点作为参考点;
根据所述参考点,确定与所述参考点距离最近的第三数量的、所述ODN包括的网络节 点中没有被划分至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中的任意第一子区域的网络节点,得到一个 第一子区域,所述第三数量为所述分光设备的容量减1。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902还用于执行下述指令:
获取所述第三子区域中的备选部署点,所述备选部署点包括所述第三子区域中路径的 交叉点,和/或所述第三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至所述第三子区域中路径的垂点,所述第三 子区域中的路径包括所述第三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之间的物理链路和所述第三子区域中 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
从所述备选部署点中,选取到所述第三子区域中所有所述网络节点的路径总和的长度 最短的备选部署点,作为所述第三子区域中分光设备的实际部署点。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902还用于执行下述指令:
根据路径的权重,确定所述第三子区域的所述实际部署点到所述第三子区域中所有所 述网络节点的最短路径;
降低所述最短路径中各条路径的权重。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902还用于执行下述指令:
根据所述OND中的网络节点和所述ODN中网络节点之间物理链路的位置信息,生成泰 勒多边形;
去除所述泰勒多边形中被不同三角形共享的边,获得区域外边界;
按照预设间隔对所述ODN中的网络节点和所述OND中的网络节点之间的物理链路进行 等距离分割获得分割区域;
确定所述分割区域所属的第三子区域,所述分割区域与所述分割区域中的等距点所属 的第三子区域相同;
将属于同一个第三子区域的所述分割区域的边界合并,确定第三子区域的边界。
可选的,所述网络节点是用户节点,所述分光设备是光纤分纤箱FAT;或者,所述网络节点是FAT,所述分光设备是光交箱FDT。
所述处理器902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或其组合。处理器902还可以包括硬件芯片。所述存储器901可以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OM)、硬盘、固态硬盘、闪存、光盘或 其任意组合。所述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收发器,还收发器可以包括有线物理接口、无线物 理接口或其组合。所述有线物理接口可以为电接口、光接口或其组合,例如以太网接口或 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接口。所述无线物理接口可以为无 线局域网接口、蜂窝移动网络接口或其组合。例如,所述收发器可以包括用于与所述网络 中其他网络设备之间收发数据的第一收发接口以及用于与所述网络外的网络设备(如所述 控制器)之间收发数据的第二收发接口。所述处理器902、收发器和存储器901可以集成 在一个或多个独立的电路中。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 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借助软件加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 明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 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诸如路由器等网络通信设备)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 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 例和设备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 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 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 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设备上。可 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光分配网ODN的资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资源管理设备确定所述ODN中包括的网络节点的第一数量;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确定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的总和等于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第二数量为不小于所述第一数量与分光设备的容量的比值的最小正整数,所述分光设备的容量是所述分光设备能够下行的最大的光纤纤芯的数量,所述分光设备用于与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通信,所述分光设备与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一一对应;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到达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所有网络节点的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确定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二子区域,所述第二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二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的总和等于所述第一数量,第二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到该第二子区域对应的第一子区域的第一网络节点的距离,比到所有其它第一子区域的第一网络节点的距离都短,所述第二子区域中的第二网络节点到达所述第二子区域中的所有网络节点的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二子区域中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确定两个第三子区域,所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之间的域间最短连接路径与除所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之外的第二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不相交,所述域间最短连接路径用于连接所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中每个第二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所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数量差值大于预设阈值,两个所述第三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大致相等,且两个所述第三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之和等于所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采用最小生成树MST算法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管理设备确定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包括:所述资源管理设备确定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中的每个第一子区域;
其中,所述资源管理设备确定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中的每个第一子区域,具体包括: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从所述ODN包括的网络节点中没有被划分至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中的任意第一子区域的网络节点中,获取距离最远的两个网络节点;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从距离最远的所述两个网络节点中选择一个网络节点作为参考点;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根据所述参考点,确定与所述参考点距离最近的第三数量的、所述ODN包括的网络节点中没有被划分至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中的任意第一子区域的网络节点,得到一个第一子区域,所述第三数量为所述分光设备的容量减1。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获取所述第三子区域中的备选部署点,所述备选部署点包括所述第三子区域中路径的交叉点,和/或所述第三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至所述第三子区域中路径的垂点,所述第三子区域中的路径包括所述第三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之间的物理链路和所述第三子区域中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从所述备选部署点中,选取到所述第三子区域中所有所述网络节点的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的备选部署点,作为所述第三子区域中分光设备的实际部署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根据路径的权重,确定所述第三子区域的所述实际部署点到所述第三子区域中所有所述网络节点的最短路径;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降低所述最短路径中各条路径的权重。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根据所述OND中的网络节点和所述ODN中网络节点之间物理链路的位置信息,生成泰勒多边形;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去除所述泰勒多边形中被不同三角形共享的边,获得区域外边界;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按照预设间隔对所述ODN中的网络节点和所述OND中的网络节点之间的物理链路进行等距离分割获得分割区域;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确定所述分割区域所属的第三子区域,所述分割区域与所述分割区域中的等距点所属的第三子区域相同;
所述资源管理设备将属于同一个第三子区域的所述分割区域的边界合并,确定第三子区域的边界。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节点是用户节点,所述分光设备是光纤分纤箱FAT;
或者,
所述网络节点是FAT,所述分光设备是光交箱FDT。
8.一种光分配网ODN的资源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ODN中包括的网络节点的第一数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的总和等于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第二数量为不小于所述第一数量与分光设备的容量的比值的最小正整数,所述分光设备的容量是所述分光设备能够下行的最大的光纤纤芯的数量,所述分光设备用于与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通信,所述分光设备与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一一对应;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到达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所有网络节点的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确定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二子区域,所述第二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二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的总和等于所述第一数量,第二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到该第二子区域对应的第一子区域的第一网络节点的距离,比到所有其它第一子区域的第一网络节点的距离都短,所述第二子区域中的第二网络节点到达所述第二子区域中的所有网络节点的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
第五确定模块,用户根据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二子区域中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确定两个第三子区域,所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之间的域间最短连接路径与除所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之外的第二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不相交,所述域间最短连接路径用于连接所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中每个第二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所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数量差值大于预设阈值,两个所述第三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大致相等,且两个所述第三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之和等于所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采用最小生成树MST算法确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子区域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中的每个第一子区域;
其中,所述子区域确定单元包括:
获取子单元,用于从所述ODN包括的网络节点中没有被划分至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中的任意第一子区域的网络节点中,获取距离最远的两个网络节点;
选择子单元,用于从距离最远的所述两个网络节点中选择一个网络节点作为参考点;
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参考点,确定与所述参考点距离最近的第三数量的、所述ODN包括的网络节点中没有被划分至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中的任意第一子区域的网络节点,得到一个第一子区域,所述第三数量为所述分光设备的容量减1。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三子区域中的备选部署点,所述备选部署点包括所述第三子区域中路径的交叉点,和/或所述第三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至所述第三子区域中路径的垂点,所述第三子区域中的路径包括所述第三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之间的物理链路和所述第三子区域中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
选取模块,用于从所述备选部署点中,选取到所述第三子区域中所有所述网络节点的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的备选部署点,作为所述第三子区域中分光设备的实际部署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六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路径的权重,确定所述第三子区域的所述实际部署点到所述第三子区域中所有所述网络节点的最短路径;
降低权重模块,用于降低所述最短路径中各条路径的权重。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OND中的网络节点和所述ODN中网络节点之间物理链路的位置信息,生成泰勒多边形;
去除模块,用于去除所述泰勒多边形中被不同三角形共享的边,获得区域外边界;
分割模块,用于按照预设间隔对所述ODN中的网络节点和所述OND中的网络节点之间的物理链路进行等距离分割获得分割区域;
第七确定模块,用于设备确定所述分割区域所属的第三子区域,所述分割区域与所述分割区域中的等距点所属的第三子区域相同;
合并模块,用于将属于同一个第三子区域的所述分割区域的边界合并,确定第三子区域的边界。
14.根据权利要求8-13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节点是用户节点,所述分光设备是光纤分纤箱FAT;
或者,
所述网络节点是FAT,所述分光设备是光交箱FDT。
15.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通过通信总线相连,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指令执行操作;
所述处理器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的指令包括:
确定所述ODN中包括的网络节点的第一数量;
确定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的总和等于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第二数量为不小于所述第一数量与分光设备的容量的比值的最小正整数,所述分光设备的容量是所述分光设备能够下行的最大的光纤纤芯的数量,所述分光设备用于与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通信,所述分光设备与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一子区域一一对应;
确定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到达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所有网络节点的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
根据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确定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二子区域,所述第二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二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的总和等于所述第一数量,第二子区域中的网络节点到该第二子区域对应的第一子区域的第一网络节点的距离,比到所有其它第一子区域的第一网络节点的距离都短,所述第二子区域中的第二网络节点到达所述第二子区域中的所有网络节点的路径总和的长度最短;
根据所述第二数量的第二子区域中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确定两个第三子区域,所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之间的域间最短连接路径与除所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之外的第二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不相交,所述域间最短连接路径用于连接所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中每个第二子区域的域内最短连接路径,所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数量差值大于预设阈值,两个所述第三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大致相等,且两个所述第三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之和等于所述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区域包括的网络节点的数量。
CN201810339992.9A 2018-04-16 2018-04-16 一种odn的资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3923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39992.9A CN110392316B (zh) 2018-04-16 2018-04-16 一种odn的资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PCT/CN2018/117997 WO2019200926A1 (zh) 2018-04-16 2018-11-28 一种odn的资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39992.9A CN110392316B (zh) 2018-04-16 2018-04-16 一种odn的资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2316A true CN110392316A (zh) 2019-10-29
CN110392316B CN110392316B (zh) 2020-11-10

Family

ID=68240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39992.9A Active CN110392316B (zh) 2018-04-16 2018-04-16 一种odn的资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92316B (zh)
WO (1) WO2019200926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3050A (zh) * 2011-11-24 2012-04-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光纤调度方法及设备
CN104202178A (zh) * 2014-08-15 2014-12-10 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光分配网智能管理终端与网络管理系统的通信方法
CN104301215A (zh) * 2014-10-10 2015-01-2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覆盖网构建方法
CN105338432A (zh) * 2014-08-12 2016-0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网络智能化的实现方法以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77107A1 (fr) * 2011-06-24 2012-12-28 France Telecom Reseau tout-optique a architecture extensible
CN103384354A (zh) * 2013-07-04 2013-11-0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无源光网络光分配网的优化设计方法
CN105007223A (zh) * 2015-07-16 2015-10-28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光层次架构的光网络动态多播路由波长分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3050A (zh) * 2011-11-24 2012-04-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光纤调度方法及设备
CN105338432A (zh) * 2014-08-12 2016-0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网络智能化的实现方法以及装置
CN104202178A (zh) * 2014-08-15 2014-12-10 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光分配网智能管理终端与网络管理系统的通信方法
CN104301215A (zh) * 2014-10-10 2015-01-2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覆盖网构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2316B (zh) 2020-11-10
WO2019200926A1 (zh) 2019-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14491B2 (en) Assigning telecommunications nodes to community of interest clusters
CN105191214B (zh) 多租用云计算网络中的网络带宽分配
CN107666412B (zh) 服务功能链的虚拟网络功能部署方法
CN108111931A (zh) 一种电力光纤接入网的虚拟资源切片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8322937A (zh) 无线接入网中用于网络切片的资源分配方法和编排器
CN104901886B (zh) 考虑时延与流量均衡性的广域保护通信迂回通道重构算法
JPH10510114A (ja) 通信網におけるルート決定
CN107689918A (zh) 一种电力通信网业务通道路径的自动搜索方法
CN105207910A (zh) 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电力通信网路由优化方法
CN102970163A (zh) 电力通信骨干网节点升级方法及系统
Nguyen et al. Efficient virtual network embedding with node ranking and intelligent link mapping
CN107241273A (zh)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通信传输环网结构设置方法
CN105453494B (zh) 虚拟最短路径树建立及处理的方法及路径计算单元
CN110392316A (zh) 一种odn的资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Chu et al. Using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to design GPON-FTTH networks with aggregating equipment
Shahid et al. Dimensioning and assessment of protected converged optical access networks
CN107453786A (zh) 一种电力通信网络模型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5049965B (zh) 一种otn电路路由方法和系统
CN107360480B (zh)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onu分组规划方法
CN103414962B (zh) 一种面向大规模用户接入的远距离无源光网(lr-pon)布局规划方法
CN114390489B (zh) 一种端到端网络切片的服务化部署方法
CN102868563B (zh) 共享风险链路组跨层映射管理方法
Gamal et al. Mapping and scheduling for non-uniform arrival of virtual network function (VNF) requests
CN105959141B (zh) 一种虚拟网络拓扑构建方法及装置
Xu et al. Minimizing multi-controller deployment cost i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