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92133A - 一种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2133A
CN110392133A CN201810360428.5A CN201810360428A CN110392133A CN 110392133 A CN110392133 A CN 110392133A CN 201810360428 A CN201810360428 A CN 201810360428A CN 110392133 A CN110392133 A CN 1103921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electronic device
back displays
connection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604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92133B (zh
Inventor
肖军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6042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921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92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21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921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21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7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 H04M1/236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including keys on side or rear 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显示屏组件、主板组件、摄像头模组及支架,显示屏组件包括依次正面显示主体、第一连接显示主体及第一背面显示主体,第一连接显示主体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正面显示主体和第一背面显示主体连接,正面显示主体与第一背面显示主体相对设置以与第一连接显示主体共同形成容置空间;主板组件容置于容置空间内,且与显示屏组件电性连接;摄像头模组与主板组件电性连接,且固定在主板组件上;支架与主板组件之间设置有配合结构;其中,在电子装置为隐形透视模式时,支架通过配合结构相对于主板组件伸出,支架抵接在与电子装置接触的接触面上。本申请可以实现电子装置的显示区域最大化。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的发展,全面屏的应用越来越多,比如在通过刘海设计,将摄像头及光感等功能性器件集中在刘海区域,但是这种设计,在刘海区域并不能显示,因此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显示屏组件、主板组件、摄像头模组及支架,显示屏组件包括依次正面显示主体、第一连接显示主体及第一背面显示主体,第一连接显示主体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正面显示主体和第一背面显示主体连接,正面显示主体与第一背面显示主体相对设置以与第一连接显示主体共同形成容置空间;主板组件容置于容置空间内,且与显示屏组件电性连接;摄像头模组与主板组件电性连接,且固定在主板组件上;支架与主板组件之间设置有配合结构;其中,在电子装置为隐形透视模式时,支架通过配合结构相对于主板组件伸出,支架抵接在与电子装置接触的接触面上。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装置包括显示屏组件、主板组件、摄像头模组及支架,显示屏组件包括依次正面显示主体、第一连接显示主体及第一背面显示主体,第一连接显示主体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正面显示主体和第一背面显示主体连接,正面显示主体与第一背面显示主体相对设置以与第一连接显示主体共同形成容置空间,主板组件装置于容置空间内,当使用摄像头模组或光感等功能性器件时,通过第一背面显示主体就可以实现这些功能性器件需要的显示功能,从而不需要将这些功能性器件设置在正面显示主体上,进而避免正面显示主体的显示区域被占用,以实现正面显示主体的全面显示;
此外,支架与主板组件之间设置有配合结构,在电子装置为隐形透视模式时,支架可以通过配合结构相对于主板组件伸出,支架抵接在与电子装置接触的接触面上,从而保证摄像头模组和接触面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进而摄像头模组正常获取其对应的接触面的光线,摄像头模组完成拍照,将电子装置遮住接触面的地方展现在显示屏组件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装置处在非隐形透视模式下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装置处在隐形透视模式下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中显示屏组件的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中显示屏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中显示屏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图6中主板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图2中Ⅷ-Ⅷ方向上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图8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图8中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图10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图12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图13中弹性件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图13中弹性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装置处在非隐形透视模式下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装置处在隐形透视模式下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可以是任何具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遥控器、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网络电视、可穿戴设备等具有网络功能的智能设备。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包括显示屏组件10、主板组件20、摄像头模组30及支架40,显示屏组件10和摄像头模组30分别与主板组件20电性连接,显示屏组件10围设在主板组件20的外围,摄像头模组30固定在主板组件20上,支架40与主板组件20连接。
其中,支架40与主板组件20之间设置有配合结构50,在电子装置为隐形透视模式时,支架40可以通过配合结构50相对于主板组件20伸出,支架40抵接在与电子装置接触的接触面上,从而保证摄像头模组30和接触面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进而摄像头模组30正常获取其对应的接触面的光线,摄像头模组30完成拍照,将电子装置遮住接触面的地方展现在显示屏组件上;在电子装置为非隐形透视模式时,支架40旋转至主板组件20中,支架40完全对齐主板组件20。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中显示屏组件的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显示屏组件10包括正面显示主体11、第一连接显示主体12、第一背面显示主体13。正面显示主体11与第一背面显示主体13相对且间隔设置以与第一连接显示主体12共同形成容置空间21,主板组件20容置在容置空间21。
第一连接显示主体12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正面显示主体11和第一背面显示主体13连接。可选地,正面显示主体11和第一背面显示主体13大小相同,显示屏组件10呈U型结构,第一背面显示主体13远离第一连接显示主体12的一端与正面显示主体11远离第一连接显示主体12的一端彼此同向延伸且相互间隔设置。
具体的,显示屏组件10包括盖板16及柔性显示面板17。
盖板16包括依次相连的正面盖板主体161、第一连接盖板主体162及第一背面盖板主体163。
第一连接盖板主体162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正面盖板主体161和第一背面盖板主体163连接,正面盖板主体161与第一背面盖板主体163相对设置。
柔性显示面板17贴设于盖板16的内侧,并与盖板16对应设置以共同形成上述的正面显示主体11、第一连接显示主体12及第一背面显示主体13。
可选的,盖板16为玻璃盖板16,盖板16与柔性显示面板17通过粘接胶粘接。
其中,柔性显示面板17连接有外围器件171,该外围器件171可以是柔性电路板、覆晶薄膜。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显示屏组件10还包括保护层18,保护层18贴设于柔性显示面板17远离盖板16的一侧,以与柔性显示面板17、盖板16以共同形成上述的正面显示主体11、第一连接显示主体12及第一背面显示主体13。
可选的,保护层18为泡棉。
可以理解的,上述的正面显示主体11、第一连接显示主体12及第一背面显示主体13均可以用于显示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信息。
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中显示屏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显示屏组件10a与上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屏组件10的区别在于,显示屏组件10a包括正面显示主体11a、第一连接显示主体12a、第一背面显示主体13a、第二连接显示主体14a及第二背面显示主体15a。
第一连接显示主体12a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正面显示主体11a和第一背面显示主体13a连接,第二连接显示主体14a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正面显示主体11a和第二背面显示主体15a连接,正面显示主体11a分别与第一背面显示主体13a和第二背面显示主体15a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背面显示主体13a远离第一连接显示主体12a的一端与第二背面显示主体15a远离第二连接显示主体14a的一端相对延伸设置且彼此间隔设置。第二背面显示主体15a、第二连接显示主体14a、正面显示主体11a、第一连接显示主体12a及第一背面显示主体13a依次连接以共同形成容置空间21a。
具体的,显示屏组件10a包括盖板16a及柔性显示面板17a。
盖板16a包括依次相连的正面盖板主体161a、第一连接盖板主体162a、第一背面盖板主体163a、第二连接盖板主体164a及第二背面盖板主体165a。
第一连接盖板主体162a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正面盖板主体161a和第一背面盖板主体163a连接,第二连接盖板主体164a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正面盖板主体161a和第二背面盖板主体165a连接,正面盖板主体161a分别与第一背面盖板主体163a和第二背面盖板主体165a相对设置,第一背面盖板主体163a远离第一连接盖板主体162a的一端与第二背面盖板主体165a远离第二连接盖板主体164a的一端相对延伸且彼此间隔设置。
柔性显示面板17a贴设于盖板16a的内侧,并与盖板16a对应设置以共同形成上述的正面显示主体11a、第一连接显示主体12a、第一背面显示主体13a、第二连接显示主体14a及第二背面显示主体15a。
可选的,盖板16a为玻璃盖板16a,盖板16a与柔性显示面板17a通过粘接胶粘接。
其中,柔性显示面板17a连接有外围器件171a,该外围器件171a可以是柔性电路板、覆晶薄膜。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显示屏组件10a还包括保护层18a,保护层18a贴设于柔性显示面板17a远离盖板16a的一侧,以与柔性显示面板17a、盖板16a以共同形成上述的正面显示主体11a、第一连接显示主体12a、第一背面显示主体13a、第二连接显示主体14a及第二背面显示主体15a。
可选的,保护层18a为泡棉。
可以理解的,上述的正面显示主体11a、第一连接显示主体12a、第一背面显示主体13a、第二连接显示主体14a及第二背面显示主体15a均可以用于显示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信息。
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中显示屏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显示屏组件10b包括正面显示主体11b、第一连接显示主体12b、第一背面显示主体13b、第二连接显示主体14b及第二背面显示主体15b。
第一连接显示主体12b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正面显示主体11b和第一背面显示主体13b连接,第二连接显示主体14b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正面显示主体11b和第二背面显示主体15b连接,正面显示主体11b分别与第一背面显示主体13b和第二背面显示主体15b相对且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的显示屏组件10b与上一实施例的显示屏组件10a的区别在于,第一背面显示主体13b远离第一连接显示主体12b的一端与第二背面显示主体15b远离第二连接显示主体14b的一端相对延伸设置且彼此连接设置。
图3、图4和图5是本申请所列举的显示屏组件的截面图,其余与本申请形状类似的显示屏组件都是本申请所要保护的,在此不一一穷举。在以下实施例技术说明中,将以图4所展示的显示屏组件10a为例进行说明,图3和图5所展示的显示屏组件10和显示屏组件10b同样适用。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容置空间21a包括开口211a,开口211a的开口方向平行于正面显示主体11a、第一连接显示主体12a、第一背面显示主体13a、第二连接显示主体14a及第二背面显示主体15a的长度延伸方向,开口211a的数量为两个,且呈相对设置。
主板组件20装置于容置空间21a内,具体的,主板组件20从两个开口211a中的一个装置于容置空间21a内,且将两个开口211a中的一个密封。
请同时参阅图6和图7,图7是本申请图6中主板组件20的分解示意图。
其中,主板组件20包括中框22、电池23及主板24,中框22设有容置槽25,电池23设置于容置槽25内,主板24覆盖电池23并与电池23电连接,以使得电池23为主板24供电,柔性显示面板17a的外围器件171a和摄像头模组30等分别与主板24电性连接。其中,主板24上设有驱动电子装置工作的器件,比如CPU、GPU、电阻、电容及电子插座等等。
摄像头模组30与主板24连接,且设置于主板24靠近第一背面显示主体13a的一侧。这样摄像头模组30不会占用正面显示主体11a的安装空间,正面显示主体11a的正面屏占比可以更大。
中框22包括主体框架部221和封装部222,主体框架部221设置有容置槽25,主体框架部221用于放置电池23和主板24等零部件,封装部222与主体框架部221的端部连接,以用于封装容置空间21a的一个开口211a。
电子装置进一步包括封装件60,封装件60与中框22的主体框架部221远离封装部222的一端连接,封装件60与封装部222共同将容置空间21a的相对的两个开口密封。
请继续参阅图7,可选的,主板组件20还包括覆板26,覆板26设置于主板24远离电池23的一侧,以对主板24起到保护作用。
本实施例的主板组件20还包括后壳27,后壳27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背面显示主体13a与第二背面显示主体15a连接,以将第一背面显示主体13a与第二背面显示主体15a的间隔处密封,后壳27设有外露主板组件20的配合孔271,摄像头模组30穿过配合孔271与主板组件20连接。
支架40与主板组件20连接,支架40与主板组件20之间设置有配合结构50,以使支架40可以通过配合结构50相对于主板组件20伸出。
配合结构50可以是旋转轴51和旋转孔52之间配合关系,以使支架40可以相对主板组件20转出。配合结构50也可以是滑块和滑槽之间配合关系,以使支架40可以相对主板组件20滑出。配合结构50还可以是弹出式配合关系等等配合关系,本实施例将以配合结构50是旋转轴51和旋转孔52之间配合关系为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支架40可以与主板组件20中的后壳27相互配合,以实现其伸出的目的。支架40也可以与主板组件20中的覆板26相互配合,以实现其伸出的目的。支架40还可以与主板组件20中的其它零件相互配合,以实现其伸出的目的。本实施例将以支架40与后壳27相互配合为例进行说明支架40如何从主板组件20中伸出。
请参阅图8、图9、图10和图11,图8是本申请图2中Ⅷ-Ⅷ方向上的截面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图8中支架40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图8中后壳27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申请图10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配合结构50包括设置在支架40和后壳27中之一的旋转孔52和设置在支架40和后壳27中另一的旋转轴51,旋转孔52和旋转轴51相互配合从而实现支架40和后壳27之间的相互旋转。图9所显示的是支架40上设置有旋转轴51,旋转轴51凸出设置在支架40上,图10所显示的是后壳27上设置有旋转孔52。
其中,旋转轴51与旋转孔52之间可以是过盈配合,从而确保旋转轴51和旋转孔52之间始终存在阻尼作用,进而确保旋转轴51在旋转至任意一个合适角度时可以依靠阻尼作用而相对旋转孔52固定。当然,旋转轴51与旋转孔52之间可以是轴向配合,在旋转轴51旋转至一个合适角度时,电子装置可以依靠自身的重力将支架40抵接在接触面上,从而使旋转轴51相对旋转孔52固定。
进一步地,旋转轴51在其自身的周向方向上凸出设置有卡持部511,旋转孔52在其自身的周向方向上设置有与多个卡持槽521,多个卡持槽521相互连接且均匀的分布在旋转孔52内。旋转轴51在旋转的过程中,卡持部511也跟随其一起运动。卡持部511在转动的过程中与卡持槽521相互配合,从而确保旋转轴51可以在旋转至任何一个角度时相对于旋转孔52固定,进而确保支架40在旋转至任何一个角度时相对于后壳27固定。
请参阅图12和图13,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申请图12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电子装置进一步包括按键组件70,按键组件70和主板组件20电性连接,按键组件70从显示屏组件10a伸出,以接受用户的按压操作。
按键组件70可以包括控制电子装备的亮屏/灭屏键,按键组件70也可以包括控制电子装备的音量调节键,按键组件70还可以包括其它具有特殊功能的按键,例如开启/关闭闪光灯键、开启/关闭静音键。
具体地,请同时参阅图4,按键组件70可以从正面显示主体11a、第一连接显示主体12a、第一背面显示主体13a、第二连接显示主体14a或者第二背面显示主体15a中任何一个伸出,以接受用户的按压操作。图12和图13所显示的是按键组件70从第二连接显示主体14a伸出,本实施例将以此做下面的技术说明,可以理解的,按键组件70从正面显示主体11a、第一连接显示主体12a、第一背面显示主体13a或者第二背面显示主体15a伸出与从第二连接显示主体14a伸出原理一样。
按键组件70包括按键71和副板72,第二连接显示主体14a开设有安装孔141a,副板72与主板组件20的主板24电性连接且安装在主板组件20的中框22上,按键71与主板组件20的中框22连接且从安装孔141a中突出于第二连接显示主体14a,用户按压按键71,按键71运动对副板72产生一个挤压的作用,从而副板72产生一个电信号输入给主板24,进而实现按键71所对应的功能。
按键7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三个等等,本实施例的按键71数量为一个。
可选地,按键组件70可以进一步包括固定件73,按键71设置于固定件73和中框22之间,固定件73与中框22连接以将按键71盖压在中框22上,固定件73完全收容于安装孔141a中且对齐第二连接显示主体14a。
固定件73的材质可以与第二连接显示主体14a的盖板16a材质相同,以增加电子装置在按键组件70处的整体美观性,固定件73和盖板16a都是玻璃。固定件73的材质也可以与第二连接显示主体14a的盖板16a材质不相同,例如固定件73的材质可以是铁、铜、镁、铝或者它们组成的合金金属。
具体地,在本实施中,按键71包括按压部711、功能部712和安装部713,功能部712凸出设置在按压部711上,按压部711用于用户直接的触压,功能部712用于对副板72产生一个挤压的作用,安装部713垂直于功能部712的凸出方向设置在按压部711上,固定件73与安装部713抵接从而将按键71盖压在中框22上。
按压部71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三个等等,多个按压部711可以相互连接,也可以彼此隔开相互独立。本实施例的按压部711数量为两个,且相互连接,按压部711的形状可为长条状。
可选地,按键组件70可以进一步包括弹性件74,弹性件74介于按键71和副板72之间且与按键71的按压部711连接,功能部712运动时,带动弹性件74一起做弹性形变运动至与副板72接触,在完成了对副板72的接触后,按键71依靠弹性件74的恢复性弹力复原至原位。弹性件74可以弹簧,弹性件74也可以硅胶套(请参阅图13所示的硅胶套)。
请参阅图14,图14是本申请图13中弹性件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弹性件74可以包括主体部741和弹性部742,弹性部742凸出于主体部741上设置形成收容腔743,主体部741与按键71的按压部711连接,按键71的功能部712收容于弹性部742的收容腔743内,功能部712在运动时带动弹性部742一起运动,从而使弹性部742产生弹性形变。
弹性件74进一步可以包括加强部744,加强部744和弹性部742的凸出方向相同且形成加强腔745,在弹性部742形变时会带动主体部741一起运动,进而有将主体部741从按键71的按压部711上拉扯下来的风险。加强部744设置在主体部741上,在弹性部742形变时也会同时带动加强部744一起运动,加强部744分担了因为弹性部742的形变而导致主体部741形变的大部分能量,从而避免了主体部741过度运动而与按键71的按压部711分离的风险。
加强部744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或者四个等等,且均匀地分布在弹性部742环周。加强部744也可以是围绕弹性部742形成的一个环形状的加强腔745(请参阅图15,图15是本申请图13中弹性件74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此时的加强部744分布的最均匀,可以最大程度分担因为弹性部742的形变而导致主体部741形变的能量,从而可以更加有效的保证主体部741不从按键71的按压部711脱离。
请继续参阅图13,按键组件70可以进一步包括金属片75,金属片75将弹性件74与中框22连接,具体地,弹性件74的主体部741的相对两侧分别与金属片75和按键71连接,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弹性件74的主体部741的连接强度。金属片75的材质可以是不锈钢、铝合金或者镁合金等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
显示屏组件,包括依次正面显示主体、第一连接显示主体及第一背面显示主体,所述第一连接显示主体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正面显示主体和所述第一背面显示主体连接,所述正面显示主体与所述第一背面显示主体相对设置以与所述第一连接显示主体共同形成容置空间;
主板组件,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与所述显示屏组件电性连接;
摄像头模组,与所述主板组件电性连接,且固定在所述主板组件上;及
支架,与所述主板组件之间设置有配合结构;
其中,在所述电子装置为隐形透视模式时,所述支架通过所述配合结构相对于所述主板组件伸出,所述支架抵接在与所述电子装置接触的接触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显示主体和所述第一背面显示主体大小相同,所述第一背面显示主体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显示主体的一端与所述正面显示主体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显示主体的一端彼此同向延伸且相互间隔设置,以使所述显示屏组件呈U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屏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二连接显示主体和第二背面显示主体,所述第一连接显示主体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正面显示主体和所述第一背面显示主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显示主体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正面显示主体和所述第二背面显示主体连接,所述正面显示主体分别与所述第一背面显示主体和所述第二背面显示主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背面显示主体和所述第二背面显示主体相对延伸且彼此隔开设置,所述第二背面显示主体、所述第二连接显示主体、所述正面显示主体、所述第一连接显示主体及所述第一背面显示主体依次连接以共同形成所述容置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屏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二连接显示主体和第二背面显示主体,所述第一连接显示主体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正面显示主体和所述第一背面显示主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显示主体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正面显示主体和所述第二背面显示主体连接,所述正面显示主体分别与所述第一背面显示主体和所述第二背面显示主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背面显示主体和所述第二背面显示主体相对延伸且彼此连接设置,所述第二背面显示主体、所述第二连接显示主体、所述正面显示主体、所述第一连接显示主体及所述第一背面显示主体依次连接以共同形成所述容置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置空间包括两个开口,两个所述开口的开口方向平行于所述正面显示主体、所述第一连接显示主体、所述第一背面显示主体、所述第二连接显示主体及所述第二背面显示主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板组件从两个所述开口中的一个装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且密封两个所述开口中的一个;
所述电子装置进一步包括封装件,所述封装件密封两个所述开口中的另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板组件包括后壳,所述后壳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背面显示主体与所述第二背面显示主体连接,所述后壳设有外露所述主板组件的配合孔,所述摄像头模组穿过所述配合孔与所述主板组件连接,所述支架与所述后壳之间设置有所述配合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合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旋转孔和旋转轴,所述旋转孔和所述旋转轴设置在所述支架和所述后壳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轴在其周向方向上凸出设置有卡持部,所述旋转孔在其周向方向上设置有与多个卡持槽,多个所述卡持槽相互连接且均匀地分布在所述旋转孔内,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卡持槽相互配合,从而确保所述旋转轴可以在旋转至任何一个角度时相对于所述旋转孔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装置进一步包括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与所述主板组件电性连接,所述显示屏组件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按键组件从所述安装孔伸出,以接受用户的按压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键组件包括按键和副板,所述副板与所述主板组件电性连接且安装在所述主板组件上,所述按键与所述主板组件连接且从所述安装孔中伸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键组件进一步包括固定件,所述按键设置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主板组件之间,所述固定件与所述主板组件连接以将所述按键盖压在所述主板组件上,所述固定件完全收容于所述安装孔中,且与所述显示屏组件对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键包括按压部、功能部和安装部,所述功能部凸出设置在所述按压部上,所述按压部用于用户直接的触压,所述功能部用于对所述副板产生一个挤压的作用,所述安装部垂直于所述功能部的凸出方向设置在所述按压部上,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安装部抵接以将所述按键盖压在所述主板组件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键组件进一步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介于所述按键和所述副板之间且与所述按键连接,所述弹性件用于给所述按键提供使其复原至原位的弹性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为硅胶套,所述弹性件包括主体部和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凸出于所述主体部上以形成收容腔,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按键连接,所述按键收容于所述弹性部的收容腔内,所述按键在运动时带动所述弹性部一起运动,从而使所述弹性部产生弹性形变。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进一步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所述加强部向所述弹性部的凸出方向凸出设置以形成加强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的数量包括一个、两个、三个或者四个,所述加强部均匀地分布在所述弹性部环周;或者
所述加强部呈环形状结构,所述加强部围绕所述弹性部形成一个环形状的所述加强腔。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键组件进一步包括金属片,所述弹性件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金属片和所述按键连接,以增强所述弹性件的连接强度。
CN201810360428.5A 2018-04-20 2018-04-20 一种电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3921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60428.5A CN110392133B (zh) 2018-04-20 2018-04-20 一种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60428.5A CN110392133B (zh) 2018-04-20 2018-04-20 一种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2133A true CN110392133A (zh) 2019-10-29
CN110392133B CN110392133B (zh) 2021-07-27

Family

ID=68283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6042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392133B (zh) 2018-04-20 2018-04-20 一种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9213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67069Y (zh) * 2008-06-27 2009-07-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
US7922329B1 (en) * 2009-11-25 2011-04-12 Oculocam, Llc Slit-lamp photo assembly
CN204808769U (zh) * 2015-07-21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06200784A (zh) * 2016-06-28 2016-12-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6254593A (zh) * 2016-09-22 2016-12-2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自拍杆与支架一体式的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206181129U (zh) * 2016-08-30 2017-05-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手机及其摄像头支架结构
CN106850883A (zh) * 2016-12-20 2017-06-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支架组件、功能模组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67069Y (zh) * 2008-06-27 2009-07-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
US7922329B1 (en) * 2009-11-25 2011-04-12 Oculocam, Llc Slit-lamp photo assembly
CN204808769U (zh) * 2015-07-21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06200784A (zh) * 2016-06-28 2016-12-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206181129U (zh) * 2016-08-30 2017-05-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手机及其摄像头支架结构
CN106254593A (zh) * 2016-09-22 2016-12-2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自拍杆与支架一体式的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6850883A (zh) * 2016-12-20 2017-06-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支架组件、功能模组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2133B (zh) 2021-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13083U (zh) 电子设备
CN102606614B (zh) 双铰链径向凸轮
JP5508456B2 (ja) 移動端末機
CN105554192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5519085B (zh) 包括可拆除组件的电子装置
KR102360490B1 (ko) 전기 커넥터
CN107071242A (zh) 电子设备
CN101424799B (zh) 具有可替换外盖的显示模块及用于此显示模块的可挠性膜
EP4020513B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5959435B (zh) 柔性智能手机及柔性壳体
CN104903810A (zh) 重新格式化显示数据的包含切口区域的显示表面
CN110520830A (zh) 移动终端及其显示方法
CN110390881A (zh) 一种显示屏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07203751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763684B (zh) 可穿戴式柔性手机及履带式壳体
CN206364846U (zh) 移动终端
CN210670265U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0445899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392133A (zh) 一种电子装置
CN206195760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10417941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0401741A (zh) 一种电子装置
CN219304882U (zh) 电子设备
CN110417940A (zh) 一种电子装置
CN110401734A (zh) 一种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7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