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91940B - 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1940B
CN110391940B CN201910684894.3A CN201910684894A CN110391940B CN 110391940 B CN110391940 B CN 110391940B CN 201910684894 A CN201910684894 A CN 201910684894A CN 110391940 B CN110391940 B CN 1103919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registry
address
registration center
id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848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91940A (zh
Inventor
周健
张波
王华夏
李志鹏
毛茂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uy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uy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uy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uy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8489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919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919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19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919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19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3Performing the actions predefined by failover planning, e.g. switching to standby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通过接收对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的调用请求,获取目标服务所属的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的运行状态,当第一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时,将当前连接切换至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从第二注册中心获取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并返回服务地址,从而完成对目标服务的调用。本申请实现了在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自动切换至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从预先同步有目标服务相关数据的第二注册中心中调用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从而实现顺利完成对目标服务的调用,提高了业务系统服务调用的稳定性,实现注册中心的多活高可用。

Description

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部分企业都会在不同地区部署IDC(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各IDC机房部署有注册中心,所有服务均在注册中心进行注册,将服务所对应的服务地址注册到注册中心。服务启动后,还通过注册中心获取其他服务的服务地址,从而实现服务的调用。
目前,主要是通过IDC的注册中心只配置其所属的各个服务的服务地址,当注册中心在升级或者故障等情况下,则业务系统无法继续提供正常的地址服务,影响业务系统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所提供实施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特别是IDC的注册中心在升级或者故障等情况下,则业务系统无法继续提供正常的地址服务,影响业务系统的稳定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包括:
接收对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的调用请求;
响应于所述调用请求,获取所述目标服务所对应所属的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的运行状态,当所述第一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时,将当前连接切换至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
从所述第二注册中心获取所述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并返回所述服务地址;其中,所述服务地址由所述第一注册中心预先同步至所述第二注册中心。
在一实施例中,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注册中心中的所述目标服务的第一服务地址,将所述第一服务地址同步至所述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
接收所述第二注册中心发送的所述目标服务的第二服务地址并在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进行保存。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第一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时,将当前连接切换至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一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时,查询得到邻近IDC的第二注册中心所对应的目标注册中心地址;
调用所述目标注册中心地址,将当前连接切换至邻近IDC的第二注册中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从所述第二注册中心获取所述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二注册中心查找出所述目标服务所对应的第二服务地址,并返回所述第二服务地址。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第一注册中心中的所述目标服务的第一服务地址,将所述第一服务地址同步至所述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一注册中心中的所述目标服务的第一服务地址发生数据变化时,获取为所述第一服务地址预先配置的来源标签;
根据所述来源标签,在所述第二注册中心中同步更新与所述来源标签相对应的所述目标服务的所述第一服务地址的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还包括:
周期性校验所述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与所述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的服务地址是否一致;
若不一致,则将所述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的服务地址同步至所述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或,
将所述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的服务地址同步至所述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
在一实施例中,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还包括:
在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重新上线时,将所述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的服务地址同步至所述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服务地址的响应装置,包括:
调用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目标服务的调用请求;
注册中心切换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调用请求,获取所述目标服务所对应所属的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的运行状态,当所述第一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时,将当前连接切换至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
服务地址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二注册中心获取所述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并返回所述服务地址;其中,所述服务地址由所述第一注册中心预先同步至所述第二注册中心。
第三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服务地址的响应系统,包括:地址服务组件和部署于各个IDC上的数据同步组件;其中,所述地址服务组件连接客户端;
所述地址服务组件存储有各个IDC的注册中心地址,用于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
所述数据同步组件用于将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由所述第一注册中心同步至所述第二注册中心。
第四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的步骤。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接收对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的调用请求,获取目标服务所属的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的运行状态,当第一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时,将当前连接切换至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从第二注册中心获取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并返回服务地址,从而完成对目标服务的调用。相对于当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时导致无法调用目标服务,本实施例实现了在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自动切换至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从预先同步有目标服务相关数据的第二注册中心中调用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从而实现顺利完成对目标服务的调用,提高了业务系统服务调用的稳定性,实现注册中心的多活高可用。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方案获取各个注册中心的注册地址,并通过计算机设备上的地址服务组件进行统一管理,相对于各注册中心的地址独自保存,本方案能够实现不同注册中心之间的动态切换,提高多IDC集群的多活高可用性。同时通过数据校验程序,保证各注册中心均保存有相同的全量数据,提高了业务系统的稳定性。
本方案实施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方案实施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方案实施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的第一流程图;
图2是一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所对应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3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的第二流程图;
图4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的第三流程图;
图5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中数据同步的流程图;
图6是一实施例提供的注册中心中服务地址同步过程的示意图;
图7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地址的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方案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方案,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方案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方案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方案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在微服务架构中,“大系统”根据业务拆分成多项服务,也即“微服务”,分布式部署在多节点的集群上。注册中心是微服务架构中的重要组件,所有的服务都在注册中心注册。各项服务启动后会将自己的服务地址注册到所属IDC机房的注册中心,同时也会通过注册中心获取到其他服务的服务地址,如进程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和端口,通常而言,每一项服务对应唯一的服务地址。注册中心管理全部服务及其服务地址的映射关系,当需要调用其他服务的时候,通过注册中心查找出该被调用服务所对应的服务地址,通过该服务地址调用远程服务。
根据分布式系统领域的CAP定理(C:数据一致性;A:服务可用性;P:服务对网络分区故障的容错性,这三个特性在任何分布式系统中不能同时满足,最多同时满足两个),目前主流的注册中心设计一般采用AP和CP原则,以及使用raft或者Paxos,或者是两者的变种协议(raft和Paxos均为一致性协议)进行工作,通过由主节点选择和其他各个节点达成一致,在这期间各个节点之间存在很多信息交换的过程,这对网络的要求比较高,经常的网络抖动会对整体运行会有比较大的影响,本实施例中的注册中心是以集群的方式部署在同一个IDC内。当部分节点出现问题,并不会影响读写服务。
一般的注册中心采用中心化的分布式服务架构,服务提供者将服务注册到注册中心,服务消费者从注册中心获取服务列表。目前大多数的注册中心只注册有本地服务的服务地址,一旦注册中心发生故障,会导致服务调用时找不到对应的服务地址,或者找到错误的服务地址,进而对整个业务系统造成瘫痪而影响业务的正常工作,无法满足实际的生产环境,也无法应对生产环境下多个IDC机房多注册中心的可用性需求。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执行于计算机设备,如服务响应的响应设备,进一步的,可以为部署在IDC机房中的物理机,本实施例以物理机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异地多活的情况,即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IDC机房对业务系统的业务进行部署。
图1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的第一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10、接收对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的调用请求。
在实施例中,被调用的服务为目标服务,发出调用请求的服务为请求服务,如B服务请求调用A服务,则A服务为目标服务,B服务为发出调用请求的服务。为了能够调用目标服务,需要获取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
调用请求用于请求获取并调用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可选的,通过客户端发出对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的调用请求,目标服务所对应的IDC机房中的物理机接收该客户端发送的调用请求。
S120、响应于所述调用请求,获取所述目标服务所对应所属的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的运行状态,当所述第一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时,将当前连接切换至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
通常而言,目标服务部署在本地IDC中,即本地IDC的注册中心注册有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一般而言,一个IDC机房部署有一个注册中心,每个注册中心具有唯一的注册中心地址,注册中心存储有各项服务及其服务地址。
在本实施例中,当物理机接收到对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的调用请求,检测目标服务所对应的所属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的运行状态。在第一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如出现故障或者处于升级状态,则将当前连接由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切换连接至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可选的,第二注册中心是通过物理机中独立的地址服务组件通过就近解析,从多个异地IDC中选择最优的第二注册中心进行连接。相对于通过固定配置的方式来进行切换,本实施例能够提供注册地址切换的灵活性,避免资源浪费。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物理机中设置有独立的地址服务组件,可选的,地址服务组件为软件程序模块。地址服务组件保存有多个IDC的注册中心的注册中心地址。通过该地址服务组件可以动态实时地切换连接至不同的注册中心。相对于将各注册中心的注册中心地址分别存储各自的IDC机房的物理机上,本实施例通过独立的地址服务组件统一管理多个注册中心,从而实现根据不同的注册中心地址,动态切换连接至不同的注册中心,达到注册中心多活高可用的技术效果。
还需要说明的是,地址服务组件获取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的注册中心地址和多个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的注册中心地址,并将该注册中心地址缓存在本地。当地址服务组件出现故障而无法工作,则从本地缓存中获取注册中心地址,连接上对应的注册中心,继续通过连接的注册中心调用当前注册中心中的服务。
S130、从所述第二注册中心获取所述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并返回所述服务地址。
其中,所述服务地址由所述第一注册中心预先同步至所述第二注册中心。
在本实施例中,物理机中设置有独立的数据同步组件,可选的,数据同步组件为软件程序模块。数据同步组件连接不同的注册中心。通过数据同步组件监听各注册中心的服务地址变化情况,将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由第一注册中心同步至第二注册中心。
由于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预先从其所属的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地址同步至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也即是,第二注册中心保存有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从第二注册中心获取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将所获得的该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返回至请求调用目标服务的服务。
示例性的,当用户通过客户端请求调用目标服务,物理机接收对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的调用请求,并获取目标服务所对应所属的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的运行状态,当第一注册中心正常工作时,从第一注册中心获取目标服务的第一服务地址,将该第一服务地址返回至客户端。在第一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时,将当前连接切换至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由于第二注册中心预先同步有第一注册中心的全部服务及其对应的服务地址,此时从第二注册中心获取目标服务的第二服务地址,将第二服务地址返回至客户端。
为了便于更清晰地阐述本申请所提供的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本实施例将结合图2以对该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的工作方式做示例性说明。
图2是一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所对应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业务系统部署有多个IDC机房,实施例以S地区IDC机房和W地区IDC机房为例,多个IDC机房中设置有注册中心,注册中心中注册有多项服务的服务地址。
例如同样的A服务,在S地区IDC和W地区IDC均部署有服务节点。A服务在S地区IDC的第一注册中心的服务地址为10.0.0.1.80,数据同步组件将A服务在第一注册中心的服务地址同步至W地区IDC的第二注册中心,此时A服务在W地区IDC的第二注册中心的服务地址为10.0.0.3.80,同时地址服务组件中保存有第一注册中心和第二注册中心的注册中心地址。位于B服务请求调用A服务,此时若检测到A服务所在的第一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则通过地址服务组件将当前连接由第一注册中心切换至第二注册中心,获取第二注册中心中的A服务的服务地址10.0.0.3.80,B服务获取到服务地址10.0.0.3.80后,调用A服务。
本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通过接收对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的调用请求,获取所述目标服务所对应所属的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的运行状态,当所述第一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时,将当前连接切换至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从所述第二注册中心获取所述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并返回所述服务地址,从而完成对目标服务的调用。相对于在目标服务所述的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时导致无法调用目标服务,本实施例实现了在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自动切换至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从第二注册中心中调用预先同步有的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其他IDC机房仍然能继续正常进行服务调度和业务处理,从而实现顺利完成对目标服务的调用,从而避免了整个业务系统的故障,提高了业务系统服务调用的稳定性,实现注册中心的多活高可用。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图3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的第二流程图,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提供了服务地址同步的过程,如图4所示,该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0、在所述第一注册中心和在所述第二注册中心之间同步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
第一注册中心和第二注册中心保存有各项服务的全量数据。相对应的,第一注册中心和第二注册中心之间可以双向同步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的数据变化,也即是,当目标服务M原属于第一注册中心,当第一注册中心的目标服务M的服务地址发生变化,则同步至第二注册中心;当目标服务N原属于第二注册中心,当第二注册中心的目标服务N的服务地址发生变化,也会同步至第一注册中心。
具体的,该步骤S10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所述第一注册中心中的所述目标服务的第一服务地址,将所述第一服务地址同步至所述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
目标服务在第一注册中心和第二注册中心均保存有服务地址,其中,第一服务地址为目标服务在第一注册中心的服务地址。在实施例中,第一注册中心与第二注册中心通过数据同步组件连接。在进行数据同步时,将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保存的目标服务的第一服务地址经数据同步组件同步至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
S102、接收所述第二注册中心发送的所述目标服务的第二服务地址并在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进行保存。
其中,第二服务地址为目标服务在第二注册中心的服务地址。在进行数据同步时,接收第二注册中心发送的目标服务的第二服务地址,保存在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00可以设置在步骤S110之前,以在本方案的初始阶段则执行在第一注册中心和在所述第二注册中心之间同步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的步骤;在另一实施例中,步骤S100也可以设置在步骤S130之前,以在第二注册中心获取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之前,执行在第一注册中心和在所述第二注册中心之间同步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的步骤即可,也即是,在执行步骤S110或S120时可以同步执行步骤S100。
实施例二
为了使本技术方案更为清晰,更为便于理解,下面对本技术方案中的各个步骤的具体的实现过程和方式加以详细的描述。
图4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的第三流程图。本实施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的细化,具体描述了在第一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时,将当前连接切换至第二注册中心的过程。如图4所示,该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接收对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的调用请求。
S102、响应于所述调用请求,获取所述目标服务所对应所属的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的运行状态。
S103、在所述第一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时,查询得到邻近IDC的第二注册中心所对应的目标注册中心地址。
对于邻近IDC可以为距离和线路等因素综合考虑得到的与本地IDC相邻的IDC。在实施例中,通过地址服务组件从目前多个注册中心中,综合距离、线路等因素,选择成本和能耗最低的注册中心作为邻近IDC,并查询得到该邻近IDC的第二注册中心所对应的目标注册中心地址。
S104、调用所述目标注册中心地址,将当前连接切换至邻近IDC的第二注册中心。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注册中心地址为邻近IDC的第二注册中心对应的注册中心地址。
在查询得到目标注册中心地址时,调用该目标注册中心地址,通过地址服务组件将当前连接的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切换至邻近IDC的第二注册中心。
S105、在所述第二注册中心查找出所述目标服务所对应的第二服务地址,并返回所述第二服务地址。
由于数据同步后的第二注册中心保存全部服务的服务地址,也即是保存有目标服务的第二服务地址。在第二注册中心查找出目标服务所对应的第二服务地址,将第二服务地址返回至发出调用请求的服务,以使得该发出调用请求的服务能够根据第二服务地址调用目标服务,解决了无法获得目标服务在第一注册中心的第一服务地址而导致调用服务失败的问题,提高了业务系统服务调用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注册中心保存有同步后的目标服务的第一服务地址和第二服务地址,可选的,优先调用第二注册中心中目标服务的第二服务地址,并返回至发出调用请求的服务,以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调用第二注册中心中同步得到的目标服务的第一服务地址。
本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通过在第一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时,查询得到邻近IDC的第二注册中心所对应的目标注册中心地址,根据目标注册中心地址将当前连接切换至邻近IDC的第二注册中心,在第二注册中心查找出目标服务所对应的第二服务地址,并将第二服务地址返回,能够动态切换掉无法提供服务的注册中心,连接至邻近IDC的第二注册中心以继续提供服务,提高业务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能够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且减少网络传输造成的资源损耗。
实施例三
图5是一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中数据同步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具体描述了数据同步的过程,如图5所示,该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01、在所述第一注册中心中的所述目标服务的第一服务地址发生数据变化时,获取为所述第一服务地址预先配置的来源标签。
在实施例中,原本就属于该注册中心的服务地址为源数据,不需要添加来源标签,通过同步操作而来自其他注册中心的服务地址预先配置来源标签,如M服务原所属于第一注册中心,同步到第二注册中心后,在第二注册中心为M服务及其服务地址预先配置来源标签为0001,N服务原所属于第二注册中心,同步到第一注册中心后,在第一注册中心为N服务及其服务地址预先配置来源标签为0002。通过来源标签快速辨别及区分开注册中心所存储的各个服务地址的数据来源。
S202、根据所述来源标签,在所述第二注册中心中同步更新与所述来源标签相对应的所述目标服务的所述第一服务地址的数据。
当检测到服务地址发生变化时,通过该服务地址所对应的来源标签,确定服务地址原属于的注册中心。在第二注册中心更新服务地址时,只更新相同来源标签的服务地址的数据,其他来源标签的服务地址的数据则不做改动。
为了便于更清晰地阐述本申请所提供的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中的数据同步的过程,本实施例将结合图6对服务地址数据同步的工作过程做示例性说明。
图6是一实施例提供的注册中心中服务地址同步过程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S地区IDC和W地区IDC均部署有A服务,其中A服务在S地区IDC的服务地址为10.0.0.1.80和10.0.0.2.80,这两个服务地址在S地区IDC的注册中心中属于源数据,不需要添加来源标签。同理,A服务在W地区IDC的服务地址为10.0.0.3.80和10.0.0.4.80,在W地区IDC的注册中心中属于源数据,也不需要添加来源标签。
将S地区IDC和W地区IDC的A服务进行同步后,S地区IDC同时获取W地区IDC中A服务的服务地址,即10.0.0.3.80和10.0.0.4.80,并且为这两个服务地址添加来源标签,如【W地区】,同理,W地区IDC也获取S地区IDC中A服务的服务地址,即10.0.0.1.80和10.0.0.2.80,为这两个服务地址添加来源标签,即【S地区】。
进一步的,当其中一个IDC的注册中心的服务地址发生变化,如在S地区IDC的注册中心删除源数据中A服务的一个服务地址,如10.0.0.1.80时,数据同步后,W地区ID的注册中心通过数据同步组件感知到S地区IDC的注册中心的A服务的服务地址发生变化,获得该服务地址的来源标签【S地区】,在W地区IDC的注册中心只修改来源地址为【S地区】的服务地址,如图6所示,可以看到10.0.0.1.80的服务地址已经被删除。同样,S地区IDC的注册中心也会通过数据同步组件感知W地区注册中心的删除操作,但是删除的服务地址并非源数据,所以不需要再次进行同步操作,同步流程结束。
本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地址数据同步方法,通过在第一注册中心中的目标服务的第一服务地址发生数据变化时,获取为第一服务地址预先配置的来源标签,根据该来源标签在第二注册中心中同步更新与来源标签相对应的目标服务的第一服务地址的数据,其他与来源标签不同的服务地址不进行同步更新,避免了因每个注册中心有全量数据,在监听全量数据的变化时,导致同一个目标服务在第一注册中心发生变化同步至第二注册中心,第二注册中心更新该数据变化同步回到第一注册中心再次触发同步逻辑,以造成资源的浪费,解决了第二注册中心和第一注册中心之间数据变化的循环同步问题,避免了循环同步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提高了数据同步的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40、校验所述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与所述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的服务地址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S141,否则执行S142。
可选的,设置一定时程序,周期性校验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与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服务地址是否一致,如设定每两分钟校验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保存服务的全量数据与第二注册中心保存服务的全量数据是否一致,其中,全量数据可以包括服务地址、端口等。
S141、不触发数据同步流程,返回执行S140。
当检测到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与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的服务地址一致,则说明服务地址的数据已完全同步,此时不需要触发数据同步流程,不进行数据同步更新,在下一周期开始时,再次启动数据校验流程,即校验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与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的服务地址是否一致。
S142、触发数据同步流程,返回执行S140。
当检测到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与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的服务地址不一致,则说明服务地址的数据没有完全同步,此时触发数据同步流程,将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的服务地址同步至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或将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的服务地址同步至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
本实施例通过周期性校验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与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的服务地址是否一致,确保数据同步的一致性,提高了业务系统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50、在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重新上线时,将所述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的服务地址同步至所述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
在一实施例中,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出现故障后恢复正常而重新上线,由于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保存有全量数据,此时,将第二注册中心的服务地址同步至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其中全量数据中包括服务地址。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因升级而将全量数据迁移到第二注册中心,等到数据迁移完毕后,再进行注册中心的升级,升级完成后,将全量数据从第二注册中心迁移回来,从而实现注册中心无需停机即可进行升级,提高业务系统的稳定性。
实施例四
下面对服务地址的响应装置的相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图7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地址的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服务地址的响应装置执行于计算机设备,如服务地址的响应设备,进一步可以为IDC机房中的物理机。如图7所示,服务地址的响应装置10包括:调用请求接收模块110、注册中心切换模块120和服务地址获取模块130。
其中,调用请求接收模块110,用于接收对目标服务的调用请求;
注册中心切换模块120,用于响应于所述调用请求,获取所述目标服务所对应所属的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的运行状态,当所述第一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时,将当前连接切换至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
服务地址获取模块130,用于从所述第二注册中心获取所述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并返回所述服务地址;其中,所述服务地址由所述第一注册中心预先同步至所述第二注册中心。
本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地址的响应装置,通过调用请求接收模块接收对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的调用请求,注册中心切换模块获取所述目标服务所对应所属的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的运行状态,当所述第一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时,将当前连接切换至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服务地址获取模块从所述第二注册中心获取所述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并返回所述服务地址,从而完成对目标服务的调用。相对于在目标服务所述的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时,导致无法调用目标服务,本实施例实现了在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自动切换至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从第二注册中心中调用预先同步有的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从而实现顺利完成对目标服务的调用,提高了业务系统服务调用的稳定性,实现注册中心的多活高可用。
在一实施例中,服务地址的响应装置10还包括:第一同步模块和第二同步模块;
其中,第一同步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注册中心中的所述目标服务的第一服务地址,将所述第一服务地址同步至所述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第二同步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注册中心发送的所述目标服务的第二服务地址并在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进行保存。
在一实施例中,注册中心切换模块120包括:目标注册中心地址查询单元和第二注册中心切换单元;
其中,目标注册中心地址查询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时,查询得到邻近IDC的第二注册中心所对应的目标注册中心地址;第二注册中心切换单元,用于调用所述目标注册中心地址,将当前连接切换至邻近IDC的第二注册中心。
在一实施例中,服务地址获取模块130包括:第二服务地址查找单元;
其中,第二服务地址查找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注册中心查找出所述目标服务所对应的第二服务地址,并返回所述第二服务地址。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同步模块包括:来源标签获取单元和同步更新单元;
其中,来源标签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注册中心中的所述目标服务的第一服务地址发生数据变化时,获取为所述第一服务地址预先配置的来源标签;同步更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来源标签,在所述第二注册中心中同步更新与所述来源标签相对应的所述目标服务的所述第一服务地址的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服务地址的响应装置10还包括:校验模块;
其中,校验模块,用于周期性校验所述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与所述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的服务地址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将所述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的服务地址同步至所述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或,将所述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的服务地址同步至所述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
在一实施例中,服务地址的响应装置10还包括:上线同步模块;
其中,上线同步模块,用于在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重新上线时,将所述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的服务地址同步至所述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
上述提供的服务地址的响应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地址的响应系统,该服务地址的响应系统可以部署在IDC机房中。如图2所示,该服务地址的响应系统,包括:地址服务组件和部署于各个IDC上的数据同步组件;其中,所述地址服务组件连接客户端;
所述地址服务组件存储有各个IDC的注册中心地址,用于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及的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其中包括:
接收对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的调用请求;
响应于所述调用请求,获取所述目标服务所对应所属的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的运行状态,当所述第一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时,将当前连接切换至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
从所述第二注册中心获取所述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并返回所述服务地址;其中,所述服务地址由所述第一注册中心预先同步至所述第二注册中心。
所述数据同步组件用于将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由所述第一注册中心同步至所述第二注册中心。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地址服务组件可以部署在IDC机房的物理机,可选的,地址服务组件为软件程序模块。地址服务组件获取多个IDC的注册中心的注册中心地址,如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的注册中心地址和多个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的注册中心地址,并根据保存的注册中心地址,动态实时地将当前连接切换至其他的注册中心。如,当前连接的是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当第一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时,获取预先存储有的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的注册中心地址,将当前连接从所述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切换至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
在另一实施例中,地址服务组件将预先获取到的注册中心地址缓存在本地。当地址服务组件出现故障而无法工作,则从本地缓存中获取注册中心地址,连接上对应的注册中心,继续通过连接的注册中心调用当前注册中心中的服务。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同步组件可以部署在IDC机房的物理机,可选的,数据同步组件为软件程序模块。数据同步组件连接不同的注册中心,用于将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由第一注册中心同步至第二注册中心,以使得各注册中心均保存有全量数据。此外,数据同步组件还用于监听各注册中心的各服务的服务地址的变化情况。当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的服务地址发生变化时,则通过数据同步组件将该变化同步至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
本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地址的响应系统,包括地址服务组件和数据同步组件,通过地址服务组件统一存储和管理多个注册中心的注册中心地址,数据同步组件在各注册中心之间同步各项服务的服务地址,以使得各注册中心保存有各项服务的全量数据,相对于将各注册中心的注册中心地址分别存储各自的IDC机房的物理机上,本实施例能够实现在当前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时,动态切换连接至其他的注册中心,以通过其他注册中心继续提供服务,避免当前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对业务运作造成的影响,实现注册中心多活高可用,提高了业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施例六
图8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80、存储器81、输入装置82以及输出装置83。存储器81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8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80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
该计算机设备中处理器8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8以一个处理器80为例。该计算机设备中存储器8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图8中以一个存储器81为例。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80、存储器81、输入装置82以及输出装置83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8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地址的响应设备,进一步的,可以为电脑、服务器或物理机等。实施例中,以计算机设备为物理机为例,进行描述。
存储器81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方案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调用请求接收模块110、注册中心切换模块120和服务地址获取模块130)。存储器81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8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81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8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82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者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计算机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还可以是用于获取图像的摄像头以及获取音频数据的拾音设备。输出装置83可以包括扬声器等音频设备。需要说明的是,输入装置82和输出装置83的具体组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处理器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81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
上述提供的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时,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包括:
接收对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的调用请求;
响应于所述调用请求,获取所述目标服务所对应所属的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的运行状态,当所述第一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时,将当前连接切换至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
从所述第二注册中心获取所述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并返回所述服务地址;其中,所述服务地址由所述第一注册中心预先同步至所述第二注册中心。
当然,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操作,还可以执行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中的相关操作,且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方案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方案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方案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方案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对目标服务的调用请求,获取所述目标服务所对应所属的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的运行状态,当所述第一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时,将当前连接切换至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
从所述第二注册中心获取所述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并返回所述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所述第一注册中心和第二注册中心同步保存有全部服务及各项服务对应的服务地址;所述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为由所述第一注册中心同步至所述第二注册中心的第一服务地址,或属于所述第二注册中心的源数据的第二服务地址;所述第二注册中心配置有与所述第一服务地址相应的源标签,以在所述第一注册中心更新所述第一服务地址时通过所述源标签更新同步在所述第二注册中心的第一服务地址;所述第二注册中心保存有同步后的目标服务的第一服务地址和第二服务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注册中心中的所述目标服务的第一服务地址,将所述第一服务地址同步至所述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
接收所述第二注册中心发送的所述目标服务的第二服务地址并在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进行保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第一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时,将当前连接切换至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一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时,查询得到邻近IDC的第二注册中心所对应的目标注册中心地址;
调用所述目标注册中心地址,将当前连接切换至邻近IDC的第二注册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二注册中心获取所述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二注册中心查找出所述目标服务所对应的第二服务地址,并返回所述第二服务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注册中心中的所述目标服务的第一服务地址,将所述第一服务地址同步至所述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一注册中心中的所述目标服务的第一服务地址发生数据变化时,获取为所述第一服务地址预先配置的来源标签;
根据所述来源标签,在所述第二注册中心中同步更新与所述来源标签相对应的所述目标服务的所述第一服务地址的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周期性校验所述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与所述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的服务地址是否一致;
若不一致,则将所述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的服务地址同步至所述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或,
将所述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的服务地址同步至所述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重新上线时,将所述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的服务地址同步至所述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
8.一种服务地址的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用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目标服务的调用请求;
注册中心切换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调用请求,获取所述目标服务所对应所属的本地IDC的第一注册中心的运行状态,当所述第一注册中心无法提供服务时,将当前连接切换至异地IDC的第二注册中心;
服务地址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二注册中心获取所述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并返回所述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所述第一注册中心和第二注册中心同步保存有全部服务及各项服务对应的服务地址;所述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为由所述第一注册中心同步至所述第二注册中心的第一服务地址,或属于所述第二注册中心的源数据的第二服务地址;所述第二注册中心配置有与所述第一服务地址相应的源标签,以在所述第一注册中心更新所述第一服务地址时通过所述源标签更新同步在所述第二注册中心的第一服务地址;所述第二注册中心保存有同步后的目标服务的第一服务地址和第二服务地址。
9.一种服务地址的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址服务组件和部署于各个IDC上的数据同步组件;其中,所述地址服务组件连接客户端;
所述地址服务组件存储有各个IDC的注册中心地址,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
所述数据同步组件用于将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由所述第一注册中心同步至所述第二注册中心。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的步骤。
11.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的步骤。
CN201910684894.3A 2019-07-26 2019-07-26 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3919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4894.3A CN110391940B (zh) 2019-07-26 2019-07-26 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4894.3A CN110391940B (zh) 2019-07-26 2019-07-26 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1940A CN110391940A (zh) 2019-10-29
CN110391940B true CN110391940B (zh) 2022-09-27

Family

ID=68287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84894.3A Active CN110391940B (zh) 2019-07-26 2019-07-26 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919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3127B (zh) * 2019-12-02 2021-12-14 聚好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媒资属性推送方法及服务器
CN110971702A (zh) * 2019-12-10 2020-04-07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调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82062B (zh) * 2019-12-30 2023-05-19 苏宁云计算有限公司 服务多活调用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4363233B (zh) * 2020-10-12 2023-12-22 网联清算有限公司 一种分组路由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84959A (zh) * 2022-03-23 2022-08-09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多云多活架构的部署方法及相关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5759A (zh) * 2015-11-27 2016-04-20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微服务注册方法及系统
CN106941508A (zh) * 2016-01-05 2017-07-1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服务调用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965461A (zh) * 2018-08-03 2018-12-07 华数传媒网络有限公司 服务治理方法、装置及dubbo服务系统
CN109495559A (zh) * 2018-11-06 2019-03-19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服务客户端的服务注册及调用方法、注册及调用系统
CN109743367A (zh) * 2018-12-24 2019-05-10 青岛海信智能商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5759A (zh) * 2015-11-27 2016-04-20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微服务注册方法及系统
CN106941508A (zh) * 2016-01-05 2017-07-1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服务调用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965461A (zh) * 2018-08-03 2018-12-07 华数传媒网络有限公司 服务治理方法、装置及dubbo服务系统
CN109495559A (zh) * 2018-11-06 2019-03-19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服务客户端的服务注册及调用方法、注册及调用系统
CN109743367A (zh) * 2018-12-24 2019-05-10 青岛海信智能商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1940A (zh) 2019-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91940B (zh) 服务地址的响应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EP3490224B1 (en) Data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system
CN111615066B (zh) 一种基于广播的分布式微服务注册及调用方法
US8375001B2 (en) Master monitoring mechanism for a geographical distributed database
CN111464592A (zh) 基于微服务的负载均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TWI736657B (zh) 虛擬互聯網協定位址的切換方法及裝置
CN107547661B (zh) 一种容器负载均衡实现方法
CN108234306A (zh) 网络装置、网络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090122724A1 (en) Peer-to-Peer Network including Routing Protocol Enhancement
CN111200532A (zh) 数据库集群节点主从切换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08234191A (zh) 云计算平台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8234302A (zh) 保持网络装置用的分布式操作系统中的一致性
CN113572831B (zh) Kubernetes集群间的通信方法、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03312809A (zh) 云平台中服务的分布式管理方法
US9071612B2 (en) Service providing system
KR20040073273A (ko) 광범위한 클러스터들에서의 노드 장애에 대비하여 원격액세스가능 자원들을 계속적으로 모니터링하는 확장 방법
CN104158707A (zh) 一种检测并处理集群脑裂的方法和装置
JP2002051083A (ja) 専用ネットワーク間インターフェース階層ネットワークのプロトコル情報管理
CN104506372A (zh) 一种实现主备服务器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WO2023016415A1 (zh) 运行容器组的节点,容器组的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11404628A (zh) 一种时间同步方法和装置
CN112165502B (zh) 服务发现系统、方法及第二服务器
CN110971702A (zh) 服务调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33886B (zh) 一种面向海量微服务的高可用服务治理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10290163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